时间:2023-03-13 11:15:2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培养人意见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语文实践活动;职业能力;写作能力;科学素质
基于人的社会性特点,人在社会上需要各种技能,包括语言交际、观察思辨、活动策划、动手实践等能力,基于社会对人的要求,社会学认为:社会是人相互交往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日臻完善,具备较高素质、较宽知识面、较广泛的职业能力的“通才型”人才将更受企业的青睐。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全面贯彻“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能力观,立足于学生各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根据高职语文课设置的主导思想,在高职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应是在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的的基础上,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体现职教特色。
一、丰富的主题内容,多方位的口语训练方式,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和说话水平
就职业而言,现代各行各业都需要有良好的口才。而许多从校园毕业走向社会的大中专学生口才较差,不会说话,不敢说话,很多学生在招聘时因不善于推销自己而错失良机;人际交往中因不善于沟通而得不到他人认可;销售工作中,因不懂说话技巧而无骄人的业绩……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可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方向,结合学生专业岗位特色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和说话水平。
根据岗位特点设计丰富的主题内容,体现行业用语的规范性。高职语文教材中有接待、洽谈、答询、协商、解释、致歉、应聘等口语交际训练内容。根据学生专业特点,结合岗位需求,可灵活设计活动主题内容。活动形式主要以组为单位,根据学生成绩、能力等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如在进行《热心接待―做好客户服务》的实践活动中,药学、中药学专业学生设置的主题可为《专业药店店员接待技巧》,在老师指导学生编写剧本后,学生可在学校的GSP模拟药房内分组进行模拟情境的表演。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礼貌的行业语言,如何了解顾客需求,如何用准确、专业的语言为顾客推荐药品等,从而进一步掌握药店店员的专业接待技巧。
二、不拘一格的写作训练模式,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般应用文写作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这对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高职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不尽如人意,如何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呢?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可按照“必需够用”“学做结合”的原则,确定写作训练目标。在实践活动中,可根据活动项目的内容将相关应用文的写作训练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如,在讲授完应聘书的写作后,可在开展《求职应聘》的综合实践活动前,要求学生预先写好应聘书作为参加《求职应聘》实践活动的前提条件;广告词的创作可作为开展《精心宣传―推介创新产品》中必备的一个项目等,在确定推销的产品后,自拟广告词。而总结的写作则可在学生每次实践活动结束后进行。通过这种将写作训练寓于实践活动中进行的模式,不仅让学生认识到应用文写作的实用性,而且也让学生的每次写作有话可写,真正体现“教学做”的统一。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方式,可促进学生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
实践活动中的评价方式主要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评价要素主要从内容、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在学生互评环节,每次从班级中推荐3~4名优秀学生,在每组活动结束后按照评价标准进行书面评价给分,然后进行口头点评,各小组在活动结束后也需对本组活动表现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评价总结。“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活动是个体融入集体,自我主动发展的一次活动体验。学生在一次次的互动体验中感受到来自伙伴的良性评价激励后,可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激发学习潜能,同时又能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从情感态度上讲,可培养学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特别是听取批评意见的承受能力和诚恳友善对待学习伙伴的品质,使评价成为一种充满合作交流的人文活动。当然,“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激发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不同的意见,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ideological contents of humanistic spirit and emotional education permeated in art education, which not only have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heart and soul of people, but also great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rt educa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the function of humanistic spirit and emotional education in art education, selectively analyzed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of humanistic spirit and emotional education in art education.
关键词:人文精神;情感教育;艺术教育
Key words: humanistic spirit;emotional education;art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275-01
0引言
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艺术教育活动,来培养人们完善的人格,培养人们的审美个性,提高人们的精神修养。新时期,人文精神与情感教育在我国教育界备受重视,其科学的思想内涵在艺术教育中的渗透,对促进人们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1艺术教育中人文精神与情感教育的作用
1.1 陶冶人们的情操艺术教育的本质还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人文精神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的基础,情感教育是人精神文明教育的核心,艺术教育中人文精神与情感教育的注入,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引导人们走向光明和美好的情感世界。在艺术教育中,人们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欣赏来教育人,对美的感知过程就是其教育过程,通过人文精神和情感教育的传递,使人产生美感,激起对美的感受,伴随着强烈的感情活动,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情感教育能够培养人正确的道德感,在艺术教育中情感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情动情,来刺激人们对美的追求。
1.2 培养人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艺术教育发展的推动力主要表现在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上,艺术是一种心灵活动,它表现出来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意象的世界,想象的世界,反映的是现实世界,因此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来把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利用某种意象联系起来。艺术教育中利用情感教育把各种感觉、情感和理性相结合,解释各种美的发生过程,美的现象,通过思维流动丰富人们的想象力。艺术教育的过程还是发现美的过程,创造美的过程,艺术教育用人文精神的眼光来发现美,用情感教育的态度来审视美,挖掘出艺术潜在的生命力,并使其无限地延伸下去,从而激发出人的创造力。
1.3 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艺术教育通过人文精神的传播,使人们用科学的审美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的万事万物,使人们对事物有客观的认识,看到一个物体,就知道它的概念、属性,以及它的作用,提高人们对事物美的感受能力,积累审美经验;艺术教育通过情感教育,增强对丰富多彩的世界的情感体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激发起人们的审美兴趣,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总之,艺术教育通过人文精神和情感教育来培养一种体验人生的能力,体验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最终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
1.4 促进人的和谐发展艺术教育通过对人文精神和情感教育思想内涵的反映,使人意识到人类在情感和生活中是相通和一致的,使人产生同一感情,使一个精神的存在和另一个精神的存在一致起来,通过艺术,达到心灵沟通的目的,有利于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艺术教育通过对人文精神的渗透,培养培养起对个性的尊重,对美好事物的尊重,对创造者的尊重,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延伸到无限的广度和深度,培养人高尚的情操;艺术教育能够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增强人的思维协调之美,从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艺术教育通过教育活动的实施,激发人类塑造完美造型和体育道德,增强人的健壮之美;艺术教育通过各种各种劳动技能的活动,培养人的创造力。
2人文精神与情感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集中体现
2.1 教育目标中情感教育的加强情感教育的范围很广,包括人的感觉、知觉、态度、情绪、意志、道德观等,情感教育能够调节和控制人的情绪。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思想逐渐变得肤浅,片面追求物质利益,艺术的社会功能就是具有教育作用,艺术作为人文科学领域,就要充分发挥其净化心灵的作用。艺术教育通过正确的评价与鲜明的爱憎情感表达,在思想道德和情感方面对欣赏者产生教育和激励作用。人们通过对艺术的情感体验,心灵得到慰藉,思想得到升华。
2.2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贯穿艺术教育始终在艺术教育实践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主要表现为尊重学生的感情上。学生受到教师的尊重,自然也会尊重教师,接受教师的教育,使师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就形成了一种积极的情感交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艺术教育中还表现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改变以前严肃的教者角色,变为学生的朋友,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艺术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还体现在,教育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参与,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主动全面发展,同时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不同的学习目标、情感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全体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欢乐。
2.3 艺术教育中对人文精神的日益重视艺术教育的最终结果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艺术教育的过程是让优秀的文化艺术带领人们的思想情感走向高尚领域的过程,通过文化艺术和情感教育来实现人格完善、精神高尚,最终构筑起符合时展需要的人文精神。艺术教育是种反映人自身感受和理解的艺术,新时期艺术教育的目标不仅要培养有着丰富科学知识的“知识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更要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人才。只有具有人文精神的人才,才能对社会和人类产生积极的感情,对艺术和自然美进行客观的评价,对其他专业和领域也产生浓烈的兴趣,使自己的感情不断丰富,使自己的思想和境界不断走向完美。
3结语
新时期,艺术教育的时代主题就是人文精神与情感教育。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人文精神是推动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灵魂,是科学精神的源头和归宿;情感教育是艺术教育的独特品格,直接影响人的情感,直接起着教育作用。因此,艺术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指导和情感教育的支持,只有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才能真正推动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彦锐.美育在高枝人文教育中的作用[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3,(3).
地域基础抚州市,古为临川故郡,学术界称之为临川文化区域,是闻名遐迩的“才子之乡”,这里哺育了王安石、曾巩、汤显祖等光耀千古的文化巨擘。在医学领域中,宋明时代的江西十大名医,抚州市就有7位。可见,抚州市历史文化底蕴和中医药文化底蕴都十分深厚。2008年,学校就确定把对临川文化、旴江医学的传承与发展作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大胆地尝试将临川文化、中医药文化与人文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对临川文化、旴江医学、“建昌帮”炮制工艺技术进行探究,从而形成了人文教育的优势载体,突破了拓展教学的瓶颈。发展基础“临川文化建设”工程已成为抚州市政府全力打造的抚州市十二五规划中文化建设的重点工程。其中,“临川名人园”建设、传承和发展“建昌帮”中药业文化已列入市政府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重点项目。学校把临川文化、旴江医学“、建昌帮”中药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建设,符合抚州市文化建设战略,充分体现了高职高专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职能。
地域文化教育的总体构思
2011年学校制订的《意见》提出:把握中医药文化建设规律,创新中医药文化载体,解读中医经典,加强中医药研究,挖掘中医文化特色;与社会媒体合作,开设中医药科普专版、专栏、专题,组织中医药科普讲座,加强对医学生中医药知识、文化的系统化宣传,弘扬中医“仁者爱人”、“大医精诚”的人文传统;传承旴江医学“尚学、著书、尊医”的优良传统;以“建昌帮”中药饮片为主业,加大中药研发力度,把学校打造成为旴江医学的研究基地和中医药文化的产业基地,积极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的“全国中医药文化基地”。《意见》提出,要健全学校临川文化研究所职能制度,加强临川文化研究,科学利用临川文化优秀成果对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学校把地域文化引进校园,通过学校教育,让学生认知临川文化,了解民族瑰宝;传承“建昌帮”中药业文化,学会中药工艺技能;弘扬并发展家乡文化,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产生共鸣。课堂教学体系的构建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教学主题是构建和谐课堂,培养人文精神。首先是落实课堂主阵地,狠抓课堂教学,以学生探究、师生互动为主,并辅以交流式、展览式、观摩式、讲座式教学,建立起临川文化、“建昌帮”传统炮制技术的教学平台。其次是整合学科教学、专业教学,将人文素质教育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制订具体的教学要求和评价方法。充分利用语文、英语、体育、思想政治、心理等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发挥人文素质教育的无痕效应。学校利用临川文化资源,规划开设了医护生人文素质、护患沟通、护士人文修养、医学伦理学课程,以传授人文基础知识,培养人文精神。在中医、中药等专业课程教学中发掘旴江医学、“建昌帮”中药业中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有选择、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探究,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去感受临川文化、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建立“三元学堂”,以精品课堂、专题辩论、名人邀约、时尚播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临川文化、中医药文化、大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实践教育平台的构建学校强调实践课程中人文素质的培养,所以学校与市文化局合作将王安石纪念馆和汤显祖纪念馆设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创建了富中药厂作为学生学习“建昌帮”中药技术基地;创办了江西中医药高等学校附属中医院,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成立了“建昌帮”炮制技术研究所,确定“建昌帮”炮制技术特色项目为重点研究项目,利用地方资源和学校传统优势,使“建昌帮”炮制技艺得以弘扬发展。临川文化知识的探究对临川文化知识的探究,各系部根据现有基础,确立了探究小课题:了解临川文化的发展历史,临川文化名人、临川文化的分类。组织学生实地考查、参观临川名人园、王安石纪念馆、汤显祖纪念馆;开展临川文化知识竞赛,开设临川文化讲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将临川文化知识得以内化。“建昌帮”炮制技术的培养为培养学生的中药炮制技术,学校确立了各学年阶段学生操作技能的具体要求,并开展传统“建昌帮”饮片切制技能操作比赛。凭借“建昌帮”传统文化资源的优势,课内课外双管齐下,通过对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展,引导学生学习“建昌帮”传统中药文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实践和探索中传承家乡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人文素养。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落实“建昌帮”炮制技术项目和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的有力保证。学校通过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以老带新等形式,全面提升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形成教研、科研、德育队伍的合力,形成各有特长和风格的教师骨干群体。在实际工作中,学校鼓励教师取长补短,发展自己,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树立“科研为先”意识。人文科研工作是医药学类高职高专院校的薄弱环节,却又是学校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开展以地域文化为目标的教科研活动,可以使教师看到自己的不足,明确人文教育教学是教师发展的共同基础,从而促进自己的发展。教师教科研意识的日益浓厚,能够有效地在教师群体中构筑共同的文化价值观,久而久之,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就会积淀成学校文化。
【关键词】 创新思维; 学生为本; 团队精神; 服务社会
一、倡导创新思维,进一步加快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思维方式转变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灵魂和动力。一个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等教育,必然是集创新、求索及发展于一体,必然是以改革创新为内动力。当然,高等教育的创新,有着特定的科学内涵,是科学的系统工程,它涵盖着思维和理念创新、制度和模式创新、教学和管理创新等。我们常说,教育是充满智慧的,要使教育真正成为一个充满智慧的事业,就一定要使教与学永远充满创新活力,让教育改革创新始终“早走一步、快走一步、再走一步”。而恰恰在这个事关高等教育发展命脉的问题上,高等教育并不尽如人意。比较中美高职高专教育,其最大的区别就是创新教育的思维理念之自觉、教学管理之方式等明显不同。中国高等教育的创新理念总在“要求转化”中,美国高等教育的创新理念则处于“不断转化”中。一般来说,中国高等教育更注重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美国高等教育则更倾向于知识的学习和质疑。前者教育的结果是传承因素占了主导地位,后者的教育则是创新占据了优势地位。这从教育学角度来看,显然是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因为创新教育不仅涉及到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更涉及到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和人才质量的提升。特别是在当前,要真正推进高职高专教育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寻求高等教育创新的发展脉络,就是要从思维理念,制度模式、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去思考、去探索,真正来一次教育思维理念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大创新,也只有在“理念、模式、方法”“三个层面”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才能真正促进高等教育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轨道转变,这也就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反复强调“转观念,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之要义和目的。
二、致力“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快高职高专育人教育管理模式改革
高等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才作为教育工作和教育管理者的“首要追求”,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最主要特征”。
一是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看,中美高职高专教育管理者,以学生为本之自觉存在明显差异。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管理者以“管理和支配着”自居,习惯于居高临下发号施令;美国高职高专教育管理者则以“管理和服务者”出现,从事着多方位服务学生的实践工作。中国高职高专教育面对的是“必须来学习的群体”,美国高职高专教育面对的是“希望来学习的群体”。这就使中国高职高专许多教育管理者以学生为本的意识淡薄,甚至缺失。长期下去,我们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主张,只能流于形式;高校旨在培养人才的教育根本任务也将无从谈起。
一、职业素养强化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
何为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就是劳动工作者在从事某种职业时所具备的内在规范和要求,是劳动者各个方面的综合品质。各类研究文献或有不同,但究其内涵,一般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作风、职业意识等方面。[1]新型社会下,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不再是单一的专业能力,而是要求全方位的综合型人才,即高素养职业人才。在当今社会,人才的竞争就是职业素养的竞争,职业素养在人生成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职业道德是核心
职业道德在职业素养中占据核心地位。在中国上下5000年历史长河中,美好的道德素质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职业道德也不例外,职业道德也是从事工作所必备的基本前提。在人的一生中道德必不可少,好的道德素养备受青睐。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是基本的职业道德。当代大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有形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无形的职业道德素养,这是就业的基本。不管是当今的和平社会还是战争不断的混乱时代,无不大力提倡敬业、爱业、勤业、精业等良好道德。在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就在《论语学而》中提到“敬事而信”,后来《礼记学记》当中更是明确提出“敬业乐群”一语。其所为“敬事”、“敬业”均指的是聚精会神、全心全意的做好自己的工作。朱熹曰:“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这种“不怠慢,不放荡”正是之尽职尽责的工作,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把“爱岗敬业”作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之一。[2]从而可以看出职业道德在从事职业中的重要性。
2.职业技能是通行证
出了大学门,工作靠证件,而证件直接体现的就是各种技能。在这个日益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掌握自己的专业技能,还有关注自己就业能力。职业能力是通行证,在人力资源招聘中各种技能证就是进入企业的前提资格,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阶梯,是竞争者之间的基本武器。
3.职业意识是调节器
意识就是人的所思所想,人的意识是无穷的,它带来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它也是人生成长中无形的手,鞭策自己走向理想的殿堂。积极的职业意识让人走向成功,有了职业意识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才能在自己意识的调控下规划人生,实现人生理想。人的潜意识十分重要,意识能让职业者积极主动起来,不处于被动状态。用人单位更看重职业意识,更关注职业者的所思所想,意识控制行动,是行动的调节器,有了好意识才能更好的行动,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状况下脱颖而出。[3]
二、大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1.人生目标模糊、人生价值观浅薄
在新时展下,人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美的同时学生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当今学生是家里的娇宠,无论做什么都有家长在后遮风挡雨,抗压意识越来越薄弱,享乐主义越来越强,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人生目标模糊,每天浑浑噩噩的过日子,碌碌无为,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何,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没有目标,没有人生的规划和打算,只有堕落和颓废。
2.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薄弱,个性化很强,但心里承受能力弱
现阶段团队合作在职业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然而现阶段大学生越来越有个性,独立性很强,不听他人意见。与此同时,社会责任感也越来越薄弱,总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做到当代大学生应该做到的职责。当代大学生赋予创新精神,接收新事物能力强,爱挑战,然而承受能力薄弱。[4]
3.职业素养不足
在人力资源招聘时,往往没有几个大学生能找到理想的职业,而用人单位也很难找到所需人才,主要是大学生职业素养不足。在校大学生只有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其他的无形技能几乎没有,在大学期间也没去主动培养。
三、职业素养的培养
1.大学生的自我培养
作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素养对今后的职业生涯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学生在校园里理应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自我培养,不仅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也要培养好自己的职业素养,学会思考,能吃苦耐劳,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 心理因素
长期以来,历史课堂教学往往注重教师的讲、学生的学等具体的行为过程,而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因素,从而导致了教学目标难以达到。因此,中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使历史真正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心里,达到历史学科的教育目的,符合新课程历史的教学目标。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综合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而其本质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人的基本素养:一个是科学精神,一个是人文精神。而中学历史,作为一门陶冶人的学科,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在历史教育中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爱心,使学生在心灵上受到历史的感染,其素质得以全面提高是历史教师的根本责任。从更加宏观的意义上来审视历史教学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哲人说:“科学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技术告诉我们能做什么,人文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科学与技术素质是自然科学的使命,而培养人文素质的是包括历史学科在内的社会学科;另一方面是传承民族文化和塑造民族精神,“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象征,失去了传统文化的我们,会随之失去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寄托。”综合性很强的历史学科是一门传承民族文化和塑造民族精神的重要学科。
一、学生历史学习的心理因素
1.遗传素质因素。遗传素质指人们从父母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特征等。它是学生历史心理发展的生理前提和自然条件,也是学生历史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素质在高级神经系统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强度、灵活性等,给气质和性格的行为方式带上一定的色彩,影响着个性。遗传对儿童心理的影响因年龄而有所不同,总的趋势是遗传因素对心理的影响随着年龄增大而减弱。
2.史学习动机。对历史学习来说,比较典型的学习模式是加涅的加工模式。这种信息加工的模式来看历史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学习者通过对来自环境刺激信息进行内在的信息加工而获得能力的过程。学习一个历史学习情景,通过感官转移成一定的神经传递信息,这些神经信息又经过神经系统的转换,使之能储存和被回忆起来,这种被回忆起来的信息又再次被转换成另一类神经传递信息,这种转换的结果就是创作、重现、辨别等历史实践活动。这些形形的转换式,就是历史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相应参与的心理活动,如感知、记忆、思维构成了历史学习的基本心理过程。使得学生从小受到的历史智慧的熏陶,加强其历史学习的动机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有效新途径。
二、教师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心理策略
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引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新形势下,在历史教学中面对学生暴露出来的越来越多的各种心理问题,我们迫切感到,通过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通过使用心理策略来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刻不容缓。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如何通过历史课程的独特优势,将历史教学与学生的心理因素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以及其优良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教师也可以有意识找学生谈心,特别是后进生。及时检查教学效果,了解学生接受和理解的程度,以便不断改进教学。
笔者通过对学生心理因素的剖析,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增强学生自信心,营造和谐的历史课堂气氛。从心理学角度看,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得在面对升学考试带来的压力时师生关系轻松和谐,历史课堂充满生机,学生不会感觉枯燥、压抑,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2.掘优秀人物的成长历程,发挥优秀历史人物的感召力。没有坚强的意志,一个人智力水平再高,也不可能成才。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挖掘教材中古今中外优秀人物的成长历程,引导、教育学生分析、总结他们成功的原因,特别是逆境成才的动人事迹,这对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耐挫力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再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感悟优秀历史人物的成长历程,可以培养他们稳定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和健全的人格。
3.强化史实教学,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部分学生冷漠狭隘、缺乏竞争意识、克服困难的能力差。在历史教学中,春秋争霸、战国争雄、楚汉之争、玄武门之变、靖难之役等都是激烈竞争的结果。要敢于让学生正视这些有着强烈竞争意识的史实,在这种竞争中,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由此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通过这些史实分析,可培养学生敢于承担风险、参与竞争的精神。
一、培训课程内容针对性强
本次班主任培训了六个模块。为了让学习内容更贴近班主任工作实际,培训班还特地安排了一线班主任老师网上讲述了班主任的专业成长路径等问题,大家分享了优秀班主任的经验并同大家网上探讨了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问题,这些内容得到了学员们的普遍欢迎,针对性和启发性都很大。
二、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到位
1.领导重视,人员到位。此次办班,从组织领导上保证了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
2.准备充分,管理到位。此次办班,组建了班委会,明确干部人选,提出工作要求,并责任到人,从组织管理上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高效运行。
3.统筹兼顾,协调到位。使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以提高培训工作的有效性。
三、培训成效显著
培训形式与教学质量获得普遍认可。班主任工作理念和方法得以更新。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信心更加坚定。
1、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
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与人相互交往的场所。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基础便是尊重。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教师的言谈举止都要为人师表、堪为表率,都要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学生不是一个模式制造出来的工业产品。尊重学生,就要承认和接受他们身心发展、认知规律的差异,不能强求一致。对学生的尊重,也应包括保守学生的秘密。
2、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欣赏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你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教师要保持用欣赏者的眼光看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怀、爱护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欣赏,也许教师对他的欣赏正是他勤奋学习和创新的目标和动力。给每个孩子信任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吧,也许你的一个眼神、一段话语就是一个孩子即将成功的基石。
3、要对后进生多一点儿关爱,多一些表扬
每个班总有表现很不尽人意的的孩子,有时他们会让你很生气。虽然他们身上的缺点很多,但是他们是最需要关爱的一个群体。如果我们的眼里只有他们的缺点,不去关注他们的点滴变化,那么他就不会变化,会一直停滞不前下去。后进生只要有闪光点,就要表扬。
4、班干部队伍的组建和培养,促成良好班风班貌
小干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班主任对班干部,不能只是使用,还应该进行教育和培养。通过召开班干部会议,对他们进行培训,包括:分工,各项工作的要求,使他们必须带头遵守班级的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的他们必先做到,做事必须公平、任何人不许拉帮结伙, 教育他们树立服务意识,培养光荣感和责任感,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鼓励他们通过这个小集体带动整个班集体其他同学。促成良好班风班貌。
5、加强家校联系,促进教育和谐
学校和家庭是教育学生的两大基本阵地,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双方必须努力加强两者的联系,相互配合协调,才能促进教育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