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3 11:15:1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

篇(1)

一、问题的解读

小组有效合作学习是"345"高效优质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教学应用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班额大导致小组成员较多,小组长的组织活动往往顾此失彼;部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不好,不能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小组长组织能力有限,不能全面有效完成带领全组成员完成合作学习任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其他环节占用时间过多,小组合作学习的安排时间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没有拓展到课外学习中,致使无法保持学生合作学习习惯培养的长效性等等。此种种原因,都将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不高,不仅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培养合作互助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的目标,还将导致学生产生惰性心理,将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当作偷懒的良机,从而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将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综合其原因,造成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不高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

(一)教师不注重小组建设。在合作学习之初,只是根据某一方面的依据(或成绩,或座次等等),将全班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小组,任命学习成绩好或学习认真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而不注重分组的方式和方法,更谈不上小组的建设。从而致使小组管理混乱,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无法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不注重合作学习内容的设计、方法的指导、实效的监控、评价的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只是机械地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合作谈论得出结论,让学生进行展示。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只注重了合作学习的结果,而不注重合作学习的过程,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最终造成了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成为了一个或几个学生的"一言堂".好学生的观点得不到完善和升华,思路无法拓展,差学生被动接受,从而懒于思考,懒于表达,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我通过理论学习发现,现阶段国内对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有效性已经相当重视,许多组织和个人都进行了本问题或类似本问题的研究,有一些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系统。但对于"345"优质高效课堂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却不多,而且对于本问题的解决没有形成系统的方法。

二、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社会对人才标准做了重新的界定,创新和合作能力是人才最重要的特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界培养大批有创新和合作能力的人才。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合作学习"是我国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

(二)课题界定: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互相配合的过程。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善于合作交流,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力。 研究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指出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美国心理学家AqHq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学生有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个性心理随着学习过程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展开,不断发生碰撞与相融。合作学习联系的建立,为学生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空间,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三、理论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题合作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交往理论认为,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受课题教学氛围的影响很大,多种形式的小学讨论交流,是学生之间信息交流量增大,交流方式增多。这样有利于生动活泼课堂气氛的形成,有利于课内信息的 沟通交流,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时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索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相互启发。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并且指出,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在小组中具有不同智力水平和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可以互补,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相互团结的力量使小组成员互勉、互助、互爱。一个学生的成功同时会帮助别人成功,包括组内、组间存在着一种合作学习共同进步关系。

依据以上理论,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为: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整套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实践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通过研究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3、通过研究活动的开展,探索合理分组的策略和小组长培养的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依据以上研究目标和我校班级及学生情况,本课题针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

1、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研究。

2、学习小组建设的研究。

(1)优秀小组长培养策略的研究。小组长的选择和培养,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2)合理分组策略的研究。分析班内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对本班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提高小组成员间参与学习和合作互助的效率的原始几率,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3)学生合作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3、合作学习建设的研究。

(1)合作学习任务设计、内容确定策略的研究。精心设计课内课外的合作学习任务,使合作学习的任务有层次性,进行合作学习任务设置的研究,针对不同基础和学习习惯的组员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以保证每个组员都能"吃得饱,吃得好""交完租子,手有余粮".进行课内外合作学习内容确定策略的研究,正确把握合作学习内容与任务。

(2)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评价机制的研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研究,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长效机制,实施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策略。将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与课堂总体评价机制相结合,引入有效评价机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本校四年级学生。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中主要运用以下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参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反馈后在进行研究,将研究成果重新再活动实践中进行再次的实践检验。

(2) 文献资料法。整理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献资料,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梳理有利于本课题研究理论资料,应用于研究活动的开展。

(3)调查研究法。在课题研究之初,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态进行前期调查,分析得出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制定研究方案。研究过程中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和策略。研究总结阶段,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后期的调查测量,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和分析。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及时地进行归纳和分析,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指导教学实践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 课题准备申报阶段(2014年11月——2014年12月)

进行理论学习,收听或收看有关的课题讲座,广泛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认真研究各地有价值的经验。提高理论素质,组织落实,论证课题。明确课题研究目的和任务,制定实施方案,掌握实验的步骤和方法申报课题立项并完成开题工作。

(二)课题实施研究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1月)对"合作学习"课堂模式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追踪教研为形式,开展实践活动与研讨交流工作,每周有教研活动,期末有总结交流文章。

这一阶段结束后,开展阶段评估工作,撰写学科组规范、实用的课题方案,形成中期研究报告。

(三) 课题反思阶段(2015年2月——2015年4月)

这是课题的关键阶段,不仅把第一阶段的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更重要的是,深入研究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文本问题如何提出、如何达到学习目标,以及问题的地位、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发展前景。同前一阶段一样,有活动安排,有期末总结,并形成阶段性的总结成果,如教学案例、论文和展示课等。

篇(2)

【摘 要】合作学习已经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被广泛地应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本文首先介绍了合作学习的概念。然后,提出了合作学习中划分小组的五大原则。最后,提出了建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六个步骤,具体是教师要学习课本内的教学内容;制定学习目标;进行小组内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讨论;进行课堂评价;进行课后反馈。

关键词 新课程;高中化学;合作学习;划分小组;教学模式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当前,合作学习已经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被广泛地应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然而,何为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如何界定,对于该问题,当前的学术界对其缺乏一个统一的定义。许多教育工作者,从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给出了各自对其的定义。经过对文献的梳理与总结,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分为三种,具体如下:

第一种是把合作学习看作是一种方法论。持这种观点的教师,把合作学习看作是是一种有效的促进课堂教学组织的方法。这些教师往往在课堂教学中会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这种观点比较倾向于教师的“教”。

第二种是把合作学习看作是一种学习的效果论。持这种观点的教师,往往认为,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这种观点比较倾向于学生的“学”。

第三种是把合作学习看作是一种“教”“学”并重的教学体系论。持这种观点的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只是教师所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而真正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根据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笔者把合作学习的概念定义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小组的形式把学生组织起来,根据一定的合作要求和合作的目标要求,使得学生在相互间的合作中促进共同的学习和进步的教学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和情感的能力水平。

二、合作学习中划分小组的原则

要进行合作学习,首先需要把班级中的学生划分成小组。而如何划分,能够最大程度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就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经过实践,得出以下具体原则,能够保证小组划分的有效进行。

原则一:小组人数以4-5人为宜。小组的人数不要过多,也不宜过少,把人数控制在4-5人最为适宜。教师要为每一个小组设立一个组长,组长要对小组的成员进行安排与协调,小组成员要服从组长,共同完成教师规定的任务目标。

原则二:性别比例要均衡。划分成的小组,小组成员不能都是女生,也不能都是男生,要注意性别比例。一般而言,男生的动手能力比女生要强,但是容易粗心大意;而女生则更加仔细,因此,要注意小组中男女之间的协调。

原则三:各小组的总体能力要平衡。各个小组中的成员,要有学习好的,要有学生中等的,也要有学习差的,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原则四:适量尊重某些学生的个人选择。在分组的时候,也要征得学生的同意,对于某些学生的个人选择,教师不可以强制学生服从,可以在满足前三条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组合。

原则五:便于小组之间的学习与竞争。小组的划分,要使得各组的水平差不多,便于小组之间的学习与竞争。

三、建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步骤

在建构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需要强调的是,合作学习方式是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它强调学生在学习时的主体意识。同时,合作学习方式也注重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包括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合作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知识系统,以实现教学的要求。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分为六个步骤。

首先,要学习课本内的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都要对课本内的教学内容阅览一遍,阅览了课本的教学内容之后,教师要根据课本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要求,教师依据教学要求引导学生的学习。

其次,教师再以学习资源制定更具体的、更加细化的学习目标。例如,教师根据创设的教学情景提出问题或者教材中提出的交流、讨论的问题等等,教师以更具体的、更加细化的学习目标为引导,组织学生的学习。

第三,进行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学生以更具体的、更加细化的学习要求为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内的合作学习。教师此时则要为小组内各成员确定好各自的分工,成员间进行交流讨论,在讨论的末尾,尽量促成组内成员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的认识、结论。

第四,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则再组织引导各个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各个小组要与其他小组形成互动,互相交流讨论,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听取其他小组的学习成果,互相取长补短,尽量相互之间达成统一的认识、结论。

第五,当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小组间的交流讨论结束之后,进行课堂评价。如果小组内、小组间的交流讨论进行的较好,则此时学生便会建立起知识网,并转化为自身的知识。

第六,课后反馈。此时,教师要在各个小组汇报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的时候,引导其他小组听取其汇报的学习成果,在听的同时,批判性的吸收其学习成果中正确的部分。若是小组间有不同的结论,则要组织小组间提供相应的正确的依据支持,小组间互相补充,建立共同的知识结构。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表现较好、有正确结论的小组予以表扬与赞赏,鼓励学生再接再厉,挖掘潜力更上一层楼。对于表现较差、结论中存在不足的小组,教师要恰当的指出他们结论中不足的部分,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鼓励他们改正,不断的自我提高。

参考文献

[1]马灵.学会合作共享快乐——高中化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之我见[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14

[2]杨川.合作交流 协作发展——高中化学合作探究模式浅谈[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2.21

篇(3)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科学探究:习惯

课堂教学的模式,要求我们在集中式的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用一个又一个45分钟的时间逐步引导学生去实现拥有独立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养成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习惯,实现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做到探究新知、锐意进取的可持续发展。

一、利用教材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课程标准:“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一)利用教材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对学生来说,学习过程内在的动力支持是极为需要的,要让学生觉得“好玩”“学的有意思”很重要,现在化学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网络体系,充分体现学习化学的“有用”“就在身边”等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如:教材中的“你知道吗”“活动探究”“问题解决”“化学史话”“拓展视野”以及教材中的精美插图等方面的内容,妙趣横生,贴近生活,让学生一看就会认为:“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化学真的很有意思。”(许多学生如是说)。我认为,凡是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在智力开发上能发挥主导作用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二)利用教材内容的深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持续性

对学生来说,能让学生持久“自主”的学习下去的最好动力,莫过于“成就感”了,有了“成就感”,就会越学越“带劲”(学生原话)。记得在《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的第一节课教学时,当我把第一个海洋纪录片播放给学生看的时候,整个教室就像炸开了锅,学生前后左右交头接耳,整个教室里“嗡嗡”之声,不绝于耳—他们在交流、在向身边的同学展不各自“丰富”的海洋有关的知识,我也就顺水推舟地让学生各自发表对海洋知识的了解,一节课下来,我的课件始终只停留在第一张PPT上,而学生已经把氯气的生产以及澳、碘、钠、镁等后面的教学内容,都融合于浓浓交流气氛中去了。个人经验总结: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己学下去。在教材内容上的分析或解读方面,应尊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去讲,让学生去学。课堂上,教师应当重方法轻内容,敢于放手让学生学,放手让学生去实验、去探索。教师应该踏踏实实当好一名课堂教学的引导着、组织者和支持者,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充满成就感,还将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分组教学养成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仟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仟务,有明确责仟分工的互学习。

(一)面向全体学生,深入了解、实现组内互助优化

同一教学班的学生个性各异,学习特点各异,学习的层次各异。所以进行分组教学之前,教师绝不可草率,要深入了解教学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学习情况),多与班主仟、同班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情况(性格、人际关系等),然后予以分组。如:我曾经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划分成A}优),B}中),C(差)三个层次,把一个班级分成若十个四人小组(也是化学实验小组),让每个组都有同样ABC层次的学生,并让组员们推出一位组长,这个小组就成为一个学习的团体。教师授课完成后,让刁、组学生交流学习,由于同是学生,相互之间差距比较小,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讨论氛围浓厚(为了学习完成后能“回答”老师的几个复习小问题,获得老师对学习小组的学习成效的“肯定,’),收效很好,学生普遍反映,通过这样的“再学习”,组内成员纂卞可以理解课堂的教学内容。

(二)完成集体学习任务,养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

课堂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一部分,调动学生课后集体协作学习的主动性,养成他们在互相合作中学习的习惯是化学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分组分配仟务的方法,将学生置身于集体的环境中,从而使其为了集体的荣誉,很好地刺激了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十个小组,指定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进行学习,拓宽知识面。同时,让各小组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展不本小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一个学年下来,几乎每个小组都能出色地完成学习仟务,甚至有的小组还制作了小课件、小教具、小模型、小实验等在班里展不,赢得了大家的好评;有的还请我去与化学实验室联系,去解开小组的“疑惑”,有地还拍成小录像。个人经验总结:让学生置身于集体中去学习,品味团结协作的成功喜悦,体会自己在集体中的主人翁地位,进而养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学习意识和习惯。同时教师应走入到学生中去,一起动手,一起探究,师生合作,共同建构知识体系。

三、注重过程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习惯

“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一)课前开放教学内容,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学生自觉进入探究的情境

化学新课程的实施,教师不能只把教材内容看成是教学过程中唯一的教学资源,还要求我们要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周围有利的条件,开发利用各种有效的化学资源。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研究、实验动手,培养他们通过独立学习,获取新地化学知识,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学新课之前,我总会让学生在课前先“学”一点相关的知识内容,“透露”一些相关信息的搜集方法或途径,从而使学生们能在下一节课时,带着“收获”进课堂,带着“经验”进课堂,带着“困惑”进课堂,使学生的学习处于“有基础”的状态,而非“空白”状态。一位学生如是说到:“以前我在上课之前,真的不知道老师要讲一些什么内容,哪怕我对课本做了很好的预习。现在不同了,因为现在的课堂上是我们在问您,所以我得知道我要问什么。”个人经验总结:教师应给学生“提前”学习和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先“学”,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学而不仄。

(二)课堂开放教学模式,营造自主探究实践环境

篇(4)

【关键词】初中英语 小组合作 教学策略 评价模式

一、初中英语小组合作教学与评价模式的内涵

王坦教师提倡在初中英语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具体特点为:参与者为2个或以上的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展开教学活动;符合教学的动态性特点,以互动交流、合作探究为动力,展开学习过程;基于任务导向,为实现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以集体形式展开,关注学生兴趣、知识、能力的发展,以集体成绩作为奖励依据。一般有互教互学式与集体探究式这两种实施方式。基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科学的评价策略应该具有全面性、系统性、过程性,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的表现进行多方面评价,包括合作方案、互助效果、任务完成、能力提升等,并实施多元评价,包括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与组内学生自评、互评等。通过全面而科学的评价,站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这三个方面,不断完善学生综合素质。

二、初中英语小组合作教学与评价模式

1.小组交流讨论合作教学与评价。英语教学为强化学生表达、阅读、写作等能力,以及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如查找资料、阅读文献、学习技术等。引入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强化学生思维逻辑、交流能力。结合数学、物理、语文等学科知识,展开综合性的合作讨论分析,以此拓展学生思维,建构完善的知识网络。小组讨论有辩论式、分析式等形式,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性学习过程。对于小组讨论合作评价,可以选用加分评价方式,从小组讨论前准备、讨论方案、过程表现、讨论成果与参与态度等各方面进行评价,还需要评选出优秀讨论选手。

如关于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Internet、Whether students should have pocket money等问题,可以运用辩论式的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模式,展开资料收集、思路整理、话题辩论、总结分析的合作学习过程。还可以关于英语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语法知识、固定短语展开小组讨论分析。对于小组讨论评价,选择加分评价方式,制定评价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关于讨论前准备、讨论方案制定、过程表现、经验总结、讨论成果等,实行1-4分制评价模式,最后计算每个小组的总分,选取最优秀小组,并交流学习心得与体会。

2.小组角色扮演合作教学与评价。角色扮演是一种趣味合作学习模式,践行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考核小组成员的相互配合、应变能力、创新思维等。学生在小组组织模式下,小组成员参与角色扮演方案制定、程序设置、过程实施、互助交流、总结评价的整个过程。教师科学指导与介入,学生自主体验英语知识的学习、应用、反思与完善的整个过程。由此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英语素养。对于角色扮演的合作评价,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选取交流、持续工作、责任、活动、分享、倾听、合作等方向,进行定性分析,并实施分层次定量评价,在每个方面评定小组优良中差等级,最后得出总成绩。

如学习“Shopping”这一小节的知识时,选取角色扮演合作学习模式教学,分配角色任务,灵活对话操作。设置场景supermarket、clothes shop、bookshop等,展开询问性对话“What can I do for you?I need……”、“How many do you need? I need……”、“How much does it cost?It costs……”通过角色扮演,在真实场景中进行对话,激励表达与交流,并创新扮演过程与内容。角色扮演关注学生知识与情感的表达,学生可以发挥自身潜力,在小组内成员互动交流时,实现优势互补。实施定性与定量评价时,要从扮演创意、知识掌握、相互配合等方面进行点评,鼓励创新思考。

3.小组互动游戏合作教学与评价。互动游戏能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初中英语可以引入多元化的活动和游戏形式,以互动游戏合作学习模式,打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互动游戏具有动态性、短小精悍、可操作、可调控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互动游戏合作学习方案,让学生在互动游戏中合作学习、互动交流、创新思维,提升英语素养。对互动游戏的合作评价,要关注游戏的完整性、过程性与条理性,还需要评价互动游戏合作是否符合教学目标,选取多主体评价方式,从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四个方面出发,优良中差等级评分各位4-1分,对每个学生实施加权分计算,优胜者可以记录下来,以参与到期末平时成绩的计算中,作为激励。可以申请重评,教师针对学生个体现存问题,给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如宾语从句教学,运用互动游戏合作学习模式,选取3个学生为一小组,展开句型的转换游戏。A与B对话“A:Can I watch TV?B:You should wash your clothes first.”A与C对话“C:What did you ask your father?A:I asked if I could watch TV.C:What did your father say?A:He said I should wash my clothes first.”或10个学生围成一圈,展开快速问答活动。或短语接龙游戏,get up、put on、next year、rather than等。实施多主体评价方式时,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并展开多主体的评价策略,教师给予优胜者口头奖励或学习用品等奖励,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并互相帮助。

4.小组综合活动合作教学与评价。综合实践活动属于基于任务型的集体探究学习模式,它围绕一定任务展开合作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有课题研究、实验分析、动手制作、竞赛交流、辩论演讲等不同的形式,围绕着实际问题、研究课题、教学任务等,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在综合活动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作为组织者与引导者,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知识、方法与技能的掌握,引导学生互助交流、相互配合。综合活动的合作评价,结合多主体评价与加分评价方式,从小组活动中知识、能力、方法与情感态度等多方面,进行评分,关联到期末成绩中,以此鼓励学生重视平时学习与总结。

如选取研究课题“How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展开综合实践活动。部分学生选取using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roducts、afforestation、reduce waste discharge这些角度作为切入点拓展研究。以环保产品为例,选取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opping bag、cycling、using new energy等作为生活工具,或组织植树造林活动。每个小组选取课题的一个点,通过海报制作、文化长廊中结合图片和文字进行宣传,以及英语写作,制作公益PPT等,作为小组研究成果。对于综合活动的合作评价,从实践价值、实施方案、实施过程、参与态度、合作情况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与多元评价,学生、教师与家长都可以参与到评价中,以培养学生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总结

应用小组合作教学与评价模式,选取交流讨论、角色扮演、互动游戏、综合活动等多样化的合作模式,实行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与评价,顺应了时展的需求,引导学生参与到互助学习模式中,契合了社会对人才合作能力培养的需要。在合作学习与综合评价的引导下,学生们发现自身知识与能力的不足,相互学习与点拨、实践与探索,实现了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也有效提升了学生英语素养。

参考文献:

[1]齐春娜.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的分析[J].教育. 2015(3).

篇(5)

[关键词]合作学习 高职 实践教学

目前,实训设备台组数量不足是很多职业院校面临的问题,如何有效开展实践教学,既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参与,获得较好的专业技能,又能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困扰很多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一个难题,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教学模式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合理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学生是未来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社会人的主体性,小组合作学习,首先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一个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是一个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三)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

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二、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特点

由于在将来的工作中更多的采用的是合作完成,所以在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中,尤其是实践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是非常必要,而且是必须的。

1.综合能力培养的需要。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学科体系教育中的劣势群体。如果过分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学科的完整性,学生学习的不适应性将显露无遗;这些特点要求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不应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培养,而应在教学的整个环节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既是职业教育的需要,也是学生将来不断发展提高的需要。

2.工作岗位特点的再现。基础教育“知识学习”的局限性,学习的内容大多是可以独立完成的记忆、理解性知识,而职业教育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学习的内容包括工作对象、工具材料、工作方法、劳动组织方式和工作要求等内容;这些要求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是学生将来工作岗位特点的再现。

3.教学资源局限。包括教师和实训设备台组数。高职教育不同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职教育,它要求专业教师既有全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行业从业经验,在我国当前的教育背景下,符合这两项要求的非常少,所以这导致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资源普通紧张,生师比通常不达标;同时在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方面对实训设备的现代化程度和台组数要求也非常高,大部分院校由于教学经费紧张,实训设备的现代化程度通常不高,跟当前行业使用的设备有一定差距,台组数更是不能满足学生充裕的训练和学习。(如在“网络综合布线”课程中,涉及到的光纤熔接机、Fluke福禄克测试仪等设备为例,由于设备单价较高,使用该设备进行实训的学生人数和授课学时有限,因此一般高职院校对该类设备配置的台组数偏少。)

4.学生特点。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相互间的文化成绩差距较小,个好差距较大,偏科现象更为严重;在计算机网络专业,进入学校学习的学生起点基本一致,存在的问题也基本相似;同时,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以实践动手为主,不同于中小学阶段以理论学习为主;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导致不同的学生之间动手能力差距较大,在教学中学生自我意识更加突出,这些特点都对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模式包括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合理的分组

职业教育中的小组分组与普通教育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中小学教师由于对学生的情况非常熟悉,课程特性基本相同。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具有可能性,而在职业院校中绝大部分老师并不熟悉学生的背景情况,各门课程间的差异性较大,所以采用该原则进行分组不符合职业院校的情况。

合理的分组是进行实训教学的基础,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总结相关要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人数合理:以一个40人的班级,实训设备台组数位为2的情况为背景来进行描述。为了保证学生在实训中都能有效参与,小组人数应以4—6人为宜,如果以5人为一个小组,那么该班级可以分成8个教学小组,结合实训设备台组数将8个小组分为2个大组,即一个大组一台实训设备。

成员搭配合理:尽量平均分配男女生人数、尽可能保证组内各种成绩类型的学生都有,因为可能存在要求灵活性或体力型的实训项目,不反对平时表现较差或成绩较差的学生组成一个组,这样可能在教学中利用合理的激励方法能有效促进全班整体水平的提高。

小组成员选配形式灵活。下图是笔者常采用的一种形式。分组采用学生投票选举的方式进行。教师制定组长人选基本要求,然后由全班学生参与投票进行选举。如整个班级分为8组,则投票结果前8名自动成为小组组长。首先由得票最少的组长选择第一个组员,依次进行第一轮选拔,然后由排名第一的小组长选择第二名组员,依次进行第二轮选拔;直至选完所有组员为止。

2.任务难度合适

任务的制定要求:应该高于小组单个组员能力所能完成的标准,这就要求小组成员只有积极的相互依赖才能完成。为了实现小组的共同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彼此了解并相互信任,遇到问题能相互帮助,相互支援。在课程开始阶段的任务可以设计为较小难度的任务,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较容易完成,不会因为难度太大影响学习的积极性,随着课程学习的深入,任务难度逐渐加大,小组成员的集体力量更容易展现。

3.全过程监控

小组成员要认识到每个人都必须尽职尽责,不能“搭便车”。如果小组的成功仅靠小组成员中个别人的努力就可以达到,则小组的其他成员会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在个人发展方面,只有那些参与者可能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得也更快。而非参与者的提高程度就要大打折扣了。具体而言,为了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避免袖手旁观的现象发生,通常采取以下方法落实个人的责任:1)对每一个小组成员进行考试;2)不定时地要求小组成员口头向教师或整个班级汇报其所在小组的工作情况;3)观测每个小组并记录每一个小组成员对小组工作的贡献次数;4)指派一个小组成员担任该组的“检查员”,其工作就是让其他小组成员对其推理过程以及隐含的基本原理做出解释;5)让学习者把自己所学的内容讲解给其他成员,当学习者讲解时,他同时也在解释自己的推理过程以及隐含的基本原理。

4.综合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对学习过程和结果必须进行综合评价评价。评价内容包括:1)评价小组的全部劳动成果,给出小组的总成绩;2)给出个体在实践中的成绩;3)当所有小组成员在实践中都达到一定标准时,给出额外的奖励成绩。

四、小结

通过近两年在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中应用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中师生单维交流,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小组合作学习的条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3,(4):24-29

[2]马红亮.合作学习的内涵、要素和意义[J].外国教育研究,2003,(5):16-19.

篇(6)

合作学习在教育领域中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研究者运用系统的合作学习方法进行教学管理,对调和种族矛盾,促进不同种族的儿童形成积极的同伴关系,促进儿童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成为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合作学习理论在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可见,国家对合作学习的重视。由于合作学习在我国开发与研究的历史较短,目前仍属新生事物,能否乘着新一轮新课程改革的东风,在我国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对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关系重大。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

我们现在所普遍谈论的合作学习,其实是指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重新兴起且至今都盛行不衰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托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美国明尼明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俩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沙伦博士对合作学习进行了这样定界:“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

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通常由3-5人组成。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孙伟(什么是合作学习))我国教育学者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等等。尽管存在种种不同,但我们不难看出合作学习是以生生互动合作为教学活动主要的取向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为其共同特征。对任何一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来说,有五个共同的基本要素是不可缺少的(嘎斯基著,王坦译:《合作掌握学习的策略》)。一是积极的相互依赖,使小组成员确信他们“同舟共济”;二是面对面的交互作用,确保小组成员能直接交流;三是个体责任;四是合作技能,即与他人在小组中协同学习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同能力、相互尊重的态度等;五是集体自加工,小组成员采取自我检查或反馈方式考查集体学习进行得如何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课题研究意义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通过此次课程改革,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意味着明天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质量,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不仅对现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影响重大。本课题的研究尽力体现新课改理念,一方面摸索合作学习在课堂内外的实施,为学生探索多样化的学习方法积累经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关注学生个性化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摸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形成我们政治组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风气,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课题立项依据

1.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看。经济全球化要求社会成员具有交往、合作、分享的行为品质和行为习惯。

2.从我国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来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合作学习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但在我国仍属新生事物,能否有效地在我国实施合作学习,对于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意义重大。

3.从我校政治教研组当前实际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相当一部分教师较多关注教材教法,对学生学法,尤其是对合作学习指导不足;亦有相当部分学生学习方式单一、陈旧,被动,需要寻找新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结合教情学情,研究合作学习,对于转变传统的教法学法具有现实意义。

五、研究目标

1.通过在高中政治学科课堂教学中践行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促进教师尽早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提高业务素质。

2.实验合作学习方式,掌握学情,加强指导,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寻找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学、会学、想学,乐学。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1.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2年3月8日-3月25日):课题筹划。确定课题人员,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研究方向,收集相关资料,进行集体学习研讨,明确任务分工,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2012年3月28日-6月17日):课题实施。围绕课题研究内容及任务分工,课题组成员学习文献资料,提高理论水平,站高角度,进行多种多样的课题实践活动。

梁小波、霍艳:根据我校我组实际情况,自主设计问卷调查,分别在高一(2)班实验课前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在高二(19)班实验课后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及时地统计了调查结果,书写了调查报告,给课题研究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寇利利:在高一(2)班上了实验课,课前有设计,课后有反思。

申彩云:在高二(19)班上了复习课,课题组邀请了我校教研室资深教研员对本节课进行了重点点评,课题组成员进行了集体讨论,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达成了合作学习如何在复习课中运用的初步认识。申老师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多次实验课的开展,总结了复习课中运用合作学习方式的心得体会,在复习课中探索合作学习方法做了有益的尝试。

陈永霞:在高一(5)班上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的实验课,将全班分为6个小组,每3个小组又分为一大组,组成两个大组,以组为单位,小组活动为依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例如,在复习导课环节,她采用了两大组A组、B组互考的方式,向学生出示了该环节的规则,一组提问,另一组回答,答对了给该组加分,答错了给对方组加分,引导学生温习了上节知识,学生感到“用这种方法新鲜紧张,不像过去老师提问谁,好像这事与自己无关,坐着歇着,可用这种方法大家都想回答对,不想给对方组机会,都没闲着。”(学生语)又如,为了让学生能理解并能印证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课堂进行了中日经贸谈判模拟现场,A组B组各推荐团长、企业代表,政府发言人、专家学者等若干人。双方在谈判中据理力争,言辞激烈,各自都站在自己国家利益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老师不时给谈判活动指导点拨,期间不参加谈判的学生也没闲着,他们时不时给自己组的代表递纸条,传资料,同学们看起来很兴奋,也很尽兴。

第三阶段(2012年6月18日-7月10日)课题总结。课题组成员人人总结课题活动,做到人人有课题成果。

2.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课题组专门安排了两位老师进行问卷设计,在实验课前和实验课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问卷,及时掌握教情学情,向实验课老师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另外,实验课老师在自己的课前或课后随机进行师生访谈,了解实验动态,及时发现问题,以便为后面的实验课提供帮助。

(2)课堂实验法:课题组安排了不同年级,不同课型,不同教龄的老师开展体现合作学习的课题实验课,经过课前研讨,课堂听课,课后点评等环节,对比效果,发现问题。同时,课题组老师深入非课题实验课进行听评课活动,对比效果,总结得失。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我们采取了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传播的方法。实验教师作为首批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实践,注意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并及时把经验汇总,传递给第二批实验教师,使第二批教师能够准备地更充分,以便更好地在课堂实施合作学习。同时,在教研组集体听课评课中,课题组老师将课题研究方面的资讯传播给非课题组老师,让更多的老师受到影响,参与到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来,为课题提供意见和建议。另外,也会影响到非课题组老师在课堂上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使课题研究沐浴于浓厚的教研氛围之中。

3.课题成果分析

(1)科学分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基础和依托的,没有分组,谈不上合作学习,没有科学分组,谈不上能有好的效果。分组可以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老师进一步调整。分组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如性别、性格、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寄宿走读(走读生比较之下更有条件搜集下载查阅资料)等方面因素。课题组老师在每一节实验课前,都在分组方面下了工夫。根据课堂活动需要,有时还要将小组合并成大组,例如,陈永霞老师的实验课亮点“中日经贸谈判模拟现场”,正是有了合理的分组,两组学生才能唇枪舌战,激烈交锋,势均力敌。否则,分组不匀,有可能出现默默无声冷场现象。

(2)小组奖励。我国学者王坦(1994)在《合作学习: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理论》中指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在课堂上实施合作学习方式,老师必须向学生讲明学生小组合作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它与学生的个体目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只有当所有成员都达到目标时,个体自身才能达到目标。在这种条件下,小组成员之间必定会形成积极的相互促进关系,以一种既有利于自己成功又有利于同伴成功的方式活动。当小组成员达到了共同的目标时,老师应该给优胜组奖励,奖励可以是精神层面的,也可以是物质的东西。我们课题组承担实验课的老师给优胜组有奖励名人名言的,也有奖励水果糖的,笔记本的。小组奖励这种形式我们课题组一致认为,它不是可有可无的,在合作学习中一定要有。因为它可以是学生达到共同学习目标的一副“引子”,因为它的存在,学生会很在意小组活动的结果,他们也会积极地投入到小组活动中来,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与竞赛。

正如合作学习研究者所讲的:“在教学目标上,合作学习注重教学的情愿功能,追求教学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发现,由于合作学习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生上课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睡觉的没了,沉默的少了,学生的情感得到了释放,掌声笑声讨论声,课堂氛围民主和谐,老师以小小的奖品鼓励学生,拉近了师生距离,教与学达成良性互动。

(3)任务分工。课题组实验课老师有一个共识:合作学习课堂效果好不好,要看课前任务分工细不细,任务完成实不实。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了事,分组是为了合作,为了高效,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需要对小组进行合理分工,当然,小组长的协助不可缺少。每个人都有具体的分工,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老师要指导检查任务落实情况,每个人对小组的成功都有平等的贡献机会,要在合作中体现出自己对于小组的独特贡献,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合作学习追求的境界。防止出现“责任扩散”现象,即小组的任务由少数人来完成,而其他人不闻不问,袖手旁观。

(4)酌情评价。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强调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在学生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有很强烈的期待,假如老师对小组的活动没有及时做出评价,他们会表现出失望的情绪,会影响到他们下一次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这就告诉老师们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做出合情合理的评价。合作学习的评价观与传统的教学评价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的是学生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往往热衷于分数排队,比出强弱胜负。这种评价方式,由于拿到高分的或好名次的毕竟是少数学生,而大多数学生注定是学习的失败者,因此这种评价方法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成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转化成小组计分,将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整个评价的重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我们课题组实验课上,听到了老师们这样的评价:“xx同学,你能搜集到这么典型的事例,说明你会动脑筋想问题,真好!”“你的观点虽然有些偏激,但你的勇气令人钦佩,希望你继续大胆发言,相信你的观点会有更多的追随者!”“我们组今天这节课是落后了,但我们小组中的每位同学都尽力了,你们的表现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送给你们一句话:爱拼才会赢!”“你们争执不下,老师一时也难分伯仲,你们可以让你的同学点评吗?”总之,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对课堂活动进行总结评价,我们认为评价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发展性,评价标准一定要注重开放性。

4.课题效果分析

(1)从学生收获来说,我们通过课题调查活动,了解到学生对什么是合作学习,怎样进行合作学习比较陌生,因此课题组老师在不同的年级向学生介绍了合作学习方法,并且通过实验课让他们践行了合作学习方法。这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人际交往技能、形成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

(2)从教师收获来说,课题组老师通过课题活动,提高了理论素养,丰富了教学经验,撰写了各自的教育教学论文,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提高了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自觉性。同时,通过课题研究活动,带动了非课题组老师的参与热情,形成我们政治组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风气,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5.课题研究反思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思考。

(1)合作学习方式需要老师和学生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怎样体现,怎样运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2)如何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状况作出科学的测量、统计?

(3)如何更好地实行小组合作,使合作学习方式更富有成效?

(4)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如何更好地把握介入的时机?

(5)对研究过程中的实验课案例剖析深度不够,课题研究还不够开放,以后在课题活动中注意邀请课题“外援”,让专家学者,学科外的老师,甚至学生参与到课题中来,我们以为这种做法定有裨益。

以上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继续探索和验证。

篇(7)

关键词:小学教育的入门性、小学数学教育现状分析、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引言

众所周知,由于小学教育的独特阶段,教育学家们普遍认为小学教育的教育任务与初、高中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初、高中教育普遍被认为是片断性课程与系统性课程的结合,即在完成其基本阶段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为后续教育阶段做好充分准备。而小学教育则在其基本阶段教育与后续阶段之间划了一条严格的界限,也就是把小学教育的入门性提到了首位(1)。小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并不在于庞大、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及高效率的教学速度,而是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的能力。作为基础性学科的数学学科笔者认为在小学低年级的教育教学中要培养的不仅仅包括计数、运算等外显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潜在的基本学习理念。接下来笔者将就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培养展开论述。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树立起合作理念的必要性

(一)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优势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工作十分重视数学学科构建与发展,在不断的改革与实践过程中,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教育传统。(2)尤其在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行下,随着对外教育研究交流的推进和我国少年学生在国际测试和竞赛中取得的不俗成绩,我国的数学教学经验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与重视。

1.我国少年学生解题能力强:在小学数学常规教育训练下,我国小学生在有特定时间、情境压力的数学竞赛中能够熟练运用所学技巧并有其独特、高效的解题技巧。

2.我少年学生数学基本功扎实:我国小学数学教育重视对学生基本运算技能的训练,中国少年儿童的数学计算能力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

3.学生具有严谨的数学素养:中国学生在经常性的课内课外数学训练中,对待数学态度严谨,可以按照其规范的思维模式进行数学学习。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的局限

由于小学数学教育缺乏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学生缺乏自主讨论研究的氛围与动力,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通过教师的单一传授获得,小学数学教学缺乏活力,已经出现的一些问题应该受到教育界认识的普遍重视。

1.学生思维固化,缺少创造性思维:在长期以考试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途径下,学生解题模式常常有着格式化、规范化的倾向,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以及自主思考的发展。

2.对数学的应用停留在竞赛,实际应用效果不佳:我国少年学生的数学学习往往出现学校与现实的脱节现象,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数学技巧解题,却缺乏对现实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

3.少年学生缺乏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练习与学习多是以考试为目的的,对数学的魅力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探究的自主性。

(三)新时期世界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大势(3)

21世纪是发展、改革的新时期,世界各国为获得期人才优势地位努力开展教育尝试与改革,世界小学数学教育的普遍倾向可以为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

1.扩大数学的应用范围,丰富数学教学目标

2.更新数学教学反方法、增强数学课堂趣味性

3.多种途径考察数学学习效果,调整数学考试内容

4.鼓励数学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理念的经验总结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理念的培养不同于基本数学技能的培养,它是一种深层次的的、有关潜意识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培养,是一种长期性的习惯培养。对如何切实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问题作了如下整理与总结。

(一)校内合作学习训练

1.课堂合作:学生在课堂上可依据划分好的小组对老师提出的探究性问题采取合作方式,每个人有各自不同的合作分工,例如有人负责讨论观点、有人负责纪录要点、有人负责成果展示等等。小组可以每节课按照一定顺序交换分工,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可以训练学生倾听、讨论、记述、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2.课下合作:对于课上不清楚的问题,除了鼓励学生向老师求助外还要鼓励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倡导不同层次之间同学的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并杜绝小团体意识。

3.合作效果检查机制:通过定期统计各小组的探究活动表现、课下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措施,对合作效果明显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并帮助合作效果不明显的同学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

(二)校外合作学习拓展

教师要定期为学生提供课外研究性课题,课题选择要遵循科学性原则,既不能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也不能远远超出学生现有水平使学生丧失信心。课题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个人无法独立完成,客观上便会引导学生主动寻找合作对象进行合作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家长发挥独特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克服合作中的问题困惑,既发挥家庭教育的独特功效,同时促使学生感受积极性学习的乐趣。

四.合作学习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合作学习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过程,充满着许多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因而要使合作学习不偏离初始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便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合理指导。

(一)合作组的人员构成要符合协调性原则:分组要避免同一水平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要合理分配学习成绩较好和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得以弥补自身弱点,同时也可以使学习较好的同学多角度地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潜在问题。

(二)避免刻板印象对交流合作的影响:老师要鼓励小组合作中学习不理想的同学积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不能仅仅是好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弱势学却只能在一旁倾听而不参与互动。

(三)合作过程要避免流于形式: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进而激发其创造力,因而合作学习的内容与形式要相对自由而不能死板硬化。

五.总结

记得伟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学生外尔曾经这样描绘他的老师:“希尔伯特这位吹笛人所吹的甜蜜的芦笛声,诱惑着许多老鼠投入数学的深河。”希尔伯特所传授的内容不仅仅是数学,更是他对科学的信念以及对理性和科学的热爱。今天作为数学基础教育工作者的一员,我们是多么憧憬这样的境界啊,而要真正挖掘出数学的无穷魅力,便要从小抓起,给予学生自由、开放的交流空间,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促使其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参考文献:

(1)参看B.F.安纳尼耶夫《儿童的初期教学和教育》,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出版社195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