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消防隐患工作经验总结

消防隐患工作经验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3 11:15:1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消防隐患工作经验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消防隐患工作经验总结

篇(1)

【关键词】抢险救援;灾害事故;事故频率;救援装备

抢险救援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抢险救援工作直接关系到人身财产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安全事故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这使得抢险救援工作任务更加艰巨。抢险救援工作主要由公安消防部门负责,随着抢险救援工作的社会化,相关部门的实力无法独立承担救援工作的责任。就当前我国抢险救援工作现状而言,经过长期的探究和创新,已经能够基本完美相关救援惹任务,保证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但是在部分方面仍然存在较大问题,如何提升抢险救援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是当前几代亟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抢险救援工作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思想意识问题

思想意识上的问题,主要体现于职责意识和工作意识。就当前我国抢险救援工作来说,由于经费困难以及管理能力的缺乏,使得抢险救援工作开展过程中,协调能力存在很大不足,抢险救援场面较为混乱,抢险救援工作效率受到一定影响,且由于经费方面的不足,导致相关抢险救援设备较为老化,救援人员伤亡事件时有发生。同时,由于缺乏思想教育工作,在救援工作开展过程中,消防救援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面临危险的局面主动退缩,从而使得他人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并带来较为严重的社会影响。

1.2人员数量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却使得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不断增加,安全事故的种类也呈多样化发展。同过去相比,每年安全事故的发生数量逐渐上升,交通事故以及生活安全事故占较大比重。然而由于公安消防部门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当事故灾害发生之后,往往无法安排足够人员前往事故地点并开展救援工作,编制的无法实现,严重阻碍抢险救援工作的顺利实施。

1.3救援设备的缺乏

救援设备是保证救援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救援设备的缺乏,降压暗中影响到救援工作的效率和水平。目前,我国重点城市在救援队伍的配制方面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就较大差距,但基本相关救援设备配制较为合理和齐全,能够应付基本的救援工作。但是在其他地区,由于是县市级地区,消防救援队伍人数较为缺乏的情况下,救援设备严重不足,许多抢险救援器材品种不全,救援设备的数量缺乏,许多救援人员日常设备应用培训开展不合理,最终导致救援工作受到影响,救援质量低下。许多地区事故发生之后,往往需要临时抽调和申请其他地区救援队伍援助,这就严重影响到实际救援效果,最终对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构成很大威胁。

2.抢险救援工作改进对策

2.1加强队伍建设,注重思想教育

首先,为缓解当前抢险救援工作问题,必须要加强抢险救援队伍建设。各地相关部门应该按照《城市消防建设标准》,开展队伍建设工作,实现对车辆、设备以及人员的配置工作,建立一种具有良好救援抢险能力的特勤大(中)队,每个特勤大队下应该设有两支特勤中队,以满足日常救援工作的需求;对于标准型普通中队来说,应该建立抢险救援班,来保障基本的救援抢险能力。在消防部门的内部建设方面,必要要保证内部人员良好比例,保证部门合理性和全面性的同时,尽量确保出勤人员的数量,战斗员士官、驾驶员占比不得低于70%。同时,针对各地区实际情况,各消防部门应该建设一支具有良好应对能力的小队,以满足特殊任务的需求,如能够执行高压、地下、石油化工等特殊事故任务的突击队伍。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消防部门要加强相关教育工作,对设备的使用以及救援手段和方法进行指导和培训,帮助救援人员掌握良好的专业技能,并了解先进的救援技巧和方法,消防部门也要加强对救援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以提升救援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确保良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救援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

2.2加强经验总结,规范救援程序

为提升抢险救援的实际效果和水平,消防部门应该加强经验总结工作,为日后救援工作提供良好的参考和借鉴。在抢险救援工作之后,尤其是特大型事故灾害救援处理完毕之后,应该整理救援工作总结、战评以及战评总结报告,开展有关的总结会议,总结相关工作经验和工作技巧,会议开展过程中要做好录像和录音工作,为日后工作的开展提供丰富的经验。消防部门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要制定统一的救援程序,并对救援程序进行规范,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保证实际救援抢险工作效率和质量。

2.3加快区域性联动建设

随着事故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加强区域联动建设,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要做好协调和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将地区公安消防部门、公安部门、驻军、医疗机构、交通部门等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联合,建立统一的事故救援抢险体系,明确各部门和单位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当事故发生后能够有效的进行动员,确保救援抢险工作的顺利进行。

3.总结

救援抢险工作的开展,对于维持社会稳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救援抢险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就当前我国救援抢险工作来说,由于相关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救援抢险工作受到一定的制约和阻碍。因此,必须要加强经费的补充以及队伍建设工作,加强区域性联动建设工作,使救援抢险工作能够按照预定的程度进行,确保救援抢险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地区发展和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建峰,师艳红.论消防部队在抢险救援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J].武警学院学报,2009,(02).

[2]李新祥,范茂魁.对我省消防部队履行抢险救援职责的思考[J].云南消防,2008,(10).

篇(2)

关键词 道路施工 危险源 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道路施工项目近年来呈现上升的趋势,道路施工安全是道路施工的重要环节。如何很好地确保施工安全是施工的关键,而做到这些需要很好地辨识施工工序的危险源,针对危险源来明确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0引言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身与财产安全的危险因素或者是有害因素。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的因素成为危险因素,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累计损害作用的因素一般称为有害因素。道路施工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对道路系统中的危险源进行识别,从而合理控制道路施工安全。道路施工的危险源较多,一般在根据事故发生的特点,把危险源分为两大类,即意外的能量释放或有害物质的泄漏的第一类危险源和生产不当或受约束而导致的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一般指在道路施工过程中,能量的意外释放,或能量载体的意外释放而导致的危险源,比如自然天气的意外发生,如地震、海啸等等。第二类危险源一般是指危险物质被破坏时所发生的危险事故,这类危险如果在限制了危险物质或能量时,危险事故时可以避免的。比如人的失误、器物故障等等。一般而言,事故的发生往往包括了第一类和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是第二类发生的前提,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因此,在危险源的辨识方面,首先必须清楚辨识第一类危险源,然后再辨识第二类。现实情况中,有时候,第一类危险源是无法预测和完全避免,所以一般主要通过减少和消除第二类危险源来较好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1 道路施工危险源识别的方法

道路施工危险源的识别方法很多,如调查法、经验总结法、事故树法和故障树法。

1.1 调查法

一般是指通过现场查看、与现场负责人和相关施工人员交谈、查阅施工记录、调研各类信息,进行总结分析,从而识别和预测危险源。

1.2 经验总结法

通过历来的工作经验通过分析施工过程中各项任务所涉及的危害,或者通过编制安全工作检查计划,对道路施工工艺过程进行严格审查,发生现场工作人员、施工工艺、标准化流程进展情况来识别道路施工的危险源,并找出控制危险源的方法。

1.3 事故树分析

在故障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将施工过程进行分项,严格运用逻辑推理分析施工过程中危险与安全的发展进程,预测事物发展结果,深入揭示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潜在原因。在道路施工过程中,这种方法具有非常严格的逻辑基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1.4 故障树分析

也是将施工过程进行分项,分析已经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情况,探究与事故发生的原因,寻找事故发生的规律,从而识别道路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

2 道路施工危险源的控制原则

2.1 危险源控制的一般原则

危险源的控制有一个一般原则,首先是以尽可能地降低和消除危险事故,实现安全施工为目的进行危险源控制。以预防事故发生为主,制定事故发生的应急措施,随时跟踪,随时应变,对极其危险的工作要适当禁止。整体而言,控制危险源的原则要注重轻重缓急,重大的危险源应该立即整改,中度危险源应该在一定的期限内整改,对轻度的危险源要保持监督,对非常小的危险源,应该保持常规管理。

2.2 危险源控制的评审原则

评审道路施工危险源管理是项目施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危险源的管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项目开展,危险源的危险级别,危险源的类型,危险源的分布情况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基于这种情况,对危险源的管理需要及时调整、评审和修订,以确保危险源管理的有效性和全面性。一般而言,我们可以考虑在以下的时机进行及时评审:

(1)在道路施工项目开展之前

(2)在重要施工环节开展之前

(3)在特殊施工环节开展之前

(4)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使用之前

(5)在施工项目与计划安排有重大变化发生时

在实施定期按计划对项目评审时,应注意到对危险源辨识是否充分,是否存在新的危险源,在对危险等级进行评定的时候,对风险的程度是否合理,在对危险源控制是,采用的措施是否合理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创新危险源控制措施。

2.3 危险源控制的预防原则

预防危险的发生是危险源控制的核心思想,一般是事故发生之前,就采用适当的管理措施和安全事故技术来预防事故发生。一般的方法有:

(1)制定目标,合理组建机构,职责明晰;

(2)制定管理制度、工艺流程、技术指导等的具体文案;

(3)加强定期监督、测试、检查;

(4)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定期安排学习培训;

(5)积累管理经验,学习先进的预防措施。

3 危险源控制的方法

控制危险源可以通过技术措施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管理手段来实现。

3.1 技术控制措施

技术控制措施包括距离防护、危险源隔离、防护设施完善、闭锁危险触发、警告警示全面,施工现场根据危险源的情况尽量采用上述技术,对危险源实现控制、防护和转移。一般而言,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源控制技术和安全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

(1)工艺过程的危险源控制技术基于道路施工的工艺过程,依据安全标准对施工设备,包括电气设备和机械设备、材料构建的危险属性,如电、热量、压力、强度等进行控制,对设备设计安全保护装置,防止和避免因为设备或材料构建的失控导致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加强紧急情况下的控制功能,比如电机的过电自动保护,机械设备的紧急停运功能。

(2)安全措施是指一些安全实施手段,如施工现场的消防设施,如消防通道、消防车、灭火器等。实时监控系统来监控危险源,检测危险源的相关参数,检测报警系统,检测防范设施等。

总之,只有当我们积极采取技术措施来进行危险源控制,才能减少和有效预防一部分管理失效所带来的危险源事故发生。

3.2 管理控制方法

一般而言,管理措施的失效极容易引起安全事故。这包括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与完善,所有道路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技术能力水平,安全执行机构的执行能力,事故安全演练,施工单位对事故应急预案等,基本包括四个方面。

3.2.1建立完善危险源管理的制度方法

建立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危险源管理执行细则,安全操作的标准化流程及以及操作的培训制度,实时检查的制度,危险工艺流程的审批制度,对紧急情况的处理原则及事故考核的管理制度。

3.2.2重视日常管理的实施效果

日常管理包括日常安全值班,安全检查,操作规程的日常检查情况,安全操作的实时记录情况等等。实践表明,做好日常管理对危险源控制有非常明显的管理效果。

3.2.3建立安全管理信息实时反馈制度

信息反馈能及时处理发现问题,在第一时间断绝危险源的发生。信息反馈包括建立信息反馈方法,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按相关规定执行信息反馈,并做好修整记录,一旦反馈中发现危险源隐患,及时报告项目管理领导,进行相应处理。

3.2.4制定危险源管理考核办法

对危险源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对认真定期严格完成危险源控制管理工作,对没有安全隐患或没有造成危险事故的进行相应的奖励,对安全工作不认真,管理不规范,执行不严谨,甚至由于工作疏忽造成危险事故的进行严格的处罚。

3.3施工人员安全管理方法

施工人员的安全操作对控制危险事故非常重要,能较好地控制第一类危险源的触发。因此有效地控制人为失误,及时发现不同类别人员的失误危险源,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强化教育。

3.3.1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加强管理领导层及项目实施人员的安全技能的掌握程度,对跟危险源接触紧密的管理层的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加强教育与培训,培训的内容涉及:道路施工危险源管理的意义,如何清楚辨识危险源,如何对项目施工安全进行标准化操作,危险源的日常管理工作和紧急事故处置工作等。

3.3.2施工过程中安全操作标准化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根据每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源,结合工艺特征,制定完善的的安全操作标准化流程,撰写文案指导书,该文案指导书应该依据道路施工进度和实际的反馈状况进行相应的检查和修改,通过专业指导使项目施工标准化流程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冯浩.在役城市公路隧道的事故及风险识别[D].重庆:重庆大学,2007.

[2] 任宏,兰定筠编著.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任福松.公路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4] 梁耀峰.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5] 李真.建筑施工企业风险评估模型构建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0.

[6] 张印玉.通过重大危险源控制提高建筑安全管理水平[J].建筑安全,2006(2).

篇(3)

关键词:通信工程;安全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一、通信工程安全管理的意义

对通信工程进行建设时,必须确保通信工程的施工工作顺利、安全进行,才可以从根本上对工程安全管理水平进行提高。因此,在通信工程建设中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加强是必要的。首先,通信工程施工安全性得到保证可以减少出现安全事故,其次可以使工程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加快施工速度,最后就是能使通信工程的经济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保障所有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通信工程安全管理的内容

(一)一般性安全管理

一般性安全管理在这里主要是指对通信工程进行建设时,必须以国家相关条例为基本要求,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施工前的安全知识培训,使施工人员明确知道对通信工程进行安全施工的重要性,规范施工手段。

(二)现场安全管理

在通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就是施工现场,所以,对施工现场安全进行保证是通信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对通信工程进行施工时,施工单位应设立一个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强化安全监督及安全管理教育工作,在第一时间排除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三)消防安全管理

在对通信工程进行施工时,用到的施工材料多为光缆、电缆等,这些材料的外壳基本都是塑料做成,所以在施工中要重视消防安全的管理,材料堆放处以及仓库是重点需要注意的地方,必须准备齐全的消防设施。

(四)用电安全管理

在通信工程施工中,电力是必不可以少的条件,但是绝大多数施工现场都使用临时的电力,这就导致了许多设施都暴露在了外面,所以,对电力系统安全必须加强管理,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控制好电力的使用情况,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通信线路工程安全生产管理

通信建设工程共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设备安装工程,一部分是通信线路工程。通信线路工程包括通信管道工程和通信光电缆工程。通信线路工程的特点是:绝大部分工作是露天作业,点多、面广、线长,墙上、杆上、地下、遍布村头庄尾、穿越大街小巷。由此可见,通信线路工程所遇到的环境极其复杂,它要穿越车流如梭的城市,还要穿越星罗棋布的广大农村;既要跨越大江大河,还要跨越高山、森林、沙漠;同时还要穿环境条件都给通信线路工程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同时也给施工作业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和施工作业中的危险因素,就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施工技术规定,一丝不苟地贯彻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通信设备、设施的安全,保证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

(六)其他安全管理

除了上述几种安全内容以外还需要注意做好一些其他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例如在作业场地做好标志工作,即在工作地点或其附近必须设置安全标志,安全标志在白天可用红旗,夜间用红灯,必要时应设围栏或用绳索围起。但是在铁路或桥梁和机场附近,不得使用红旗或者红灯,应使用符合市政部门规定的标志。再例如在通信工程施工中若需要砍伐树木,不得随意砍伐,以免对当地环境造成破坏或影响其他工作的开展。应该先与当地部门进行沟通上报,经过同意并办理相关批准续之后,才能按照主管部门的意见,进行树木砍伐,以免节外生枝,给通信工程的施工带来不便。

三、通信工程安全管理的相应措施

(一)完善制度,精确通信安全管理

完善通信安全生产管理,需要一个系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模式与管理制度是树根和树叶的关系,没有树根,树叶就是枯叶。首先要从源头上建立有效的合同约束,避免违法转包。目前通信工程建设转包现象严重,而转包行为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一些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压价转包给他人,从中牟取不正当利益,形成“层层转包、层层扒皮”的现象,最后实际用于工程建设的费用大为减少,导致严重偷工减料;一些建设工程转包后落入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包工队中,留下严重的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隐患,甚至造成重大质量事故。

其次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事故隐患及违章连带责任制度。鼓励安全第一责任者、分管领导、安全员、安全检查人员纠正违章,及时整改隐患,加大检查力度,检查出问题后,积极纠正,及时整改,这样就加大了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有力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全面落实。当然,消除隐患是根本,加强防范是重点,落实责任是关键。安全生产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保证这一系统的每一环节、每一部位、每个工种、每个操作都达到本质安全,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生产。只有从企业主要负责人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区队班组 , 每一个岗位操作人员,都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并严格落实责任,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三大规程”的要求,按照岗位责任制的规定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好每一项工作,才能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安全生

产才能得到保障。

(二)强化通信单位员工的责任心,提高通信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的素质

加强对单位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培训,使员工可以深刻的了解到发生安全事故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强化单位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另外,单位还应该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不同的责任落实,使每一位员工明确到在单位中所需尽的义务以及可以享受到的权利,让员工感到一定的压力以及动力,从而促进他们能专注的做好自己的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可以有效的促进他们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有效的保证了通信工程的施工安全,因此,对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进行强化在通信工程的建设施工中是很具有必要性的。

通信工程的质量是好还是坏直接受到施工人员自身素质的影响。因此在对施工单位进行选择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口碑好且技术过硬的施工单位。另外,对合作单位的施工人员素质也必须进行严格的考察,必须要求施工人员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扎实的工作经验以及相关的技术证书等,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施工人员在以后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具有处理能力。

(三)加强工作人员的生产意识与技能培训

在工作中,有时在一不注意的情况下就发生了安全事故,因此,在对通信工程进行建设时应该以“防患于未然”作为根本的建设理念,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生产意识与技能进行培训。工作人员的生产意识通常取决于对其安全意识的培养,做到对每一个施工环节保持细心并且检查。只要工作人员具备了强烈的安全意识,他们就可以严格的遵守每一个安全工作流程。针对工作人员的技能而言,就要求企业单位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奖励和表扬那些表现突出的员工,从物质或精神上给予他们实现努力工作的动力,提高工作积极性。

(四)保证投人资金的有效性

资金的短缺是造成通信工程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资金的不足无法保证施工设备保持先进,导致施工材料的短缺,严重的影响到工程质量。安全设施以及安全资金是通信工程质量安全得以保障的基础,因此,建设单位应该在建设通信工程前就明确用于安全建设的费用,同时可以颁发一些具有奖励的条款,提高监理单位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明确检查任务,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结束语:

通信工程是当前社会实现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其虽然方便了信息的传递但同时也容易出现信息泄漏的问题给信息交流者带来极大不便。为此通信工程在设计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采取一定的安全管理手段,在保证工程安全完工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更安全高效的通信设施条件。经过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通信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并且也形成了一定的通信工程安全管理体系但是从实践来看现有的通信工程安全管理体系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以下笔者郭饮吉合自己的工作体会来谈谈与通信工程安全管理相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董大江. 浅谈通信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 科技与企业,2013,01:49.

[2]廉景山. 刍议通信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内容[J]. 信息系统工程,2013,06:75.

[3]张玉菊,王广灿. 对通信工程的安全管理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0:166.

篇(4)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雷;设计

1 建筑设施防雷等级评定

在日常工作运用中,我们在对建筑设施进行防雷预设计时,首先要评定建筑设施的防雷等级。在国家颁布的《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7)中,对建筑设施防雷类别的划分标准,除了由建筑设施的功能对其进行定性以外(第二、三类防雷建筑),还要根据建筑物的预计年雷击次数 N进行评定。在公式N=K·Ng·Ae(Ng=0.024Td1.3)中:N为建筑设施的年预计雷击次数 (次/a)、K为校正系数,多数情况取值为1.0。Ng为建筑设施所属地区雷击大地年平均强度(次/Km2·a),Td为地区每年平均雷暴日(d/a),Ae为与建筑物截收同等雷击次数等效的面积大小(Km2),L为建筑设施长度(m),W为建筑设施宽度(m),H为建筑设施高度(m)。按照《规范》标准,上述类型民用住宅的年均预计雷击次数均大于0.06次每年且少于0.3次每年。综上分析,可以将这部分建筑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2 防雷技术的规范标准

任何新建建筑的防雷设计依据必须有据可依,因此其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图纸必须是完整且严谨的。在做好防雷工作前,要认真查看工程建筑设计总说明和电气设计说明。目前气象部门常用防雷技术依据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接地装置安装》(03D501—4)、《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99D50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 2003年局部修改版》(99(03)D501—1)、《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利用建筑物金属体做防雷及接地装置安装》(03D501—3)、《等电位联结安装》(02D501—2)等。

3 防雷接地系统

概括起来防雷就是在建筑物上通过预先安装的接闪器,把雷电引入建筑物下面的地面的一个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建筑物内部不受雷电打击造成损害。目前我国的防雷接地系统主要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

3.1 三种接闪器

接闪器目前主要有避雷针、避雷带 ,避雷网三种,一般安装在建筑物的顶部,作用是引雷或截获闪电,概括起来就是把雷电流从建筑物上引下来。通常在建筑物内屋面女儿墙压顶处设置一圈镀锌圆钢Ф12,建筑电气上将其称为避雷带 ,使用间距为1.5m高为0.2m的支撑硬卡,将圆钢Ф12固定在建筑设施屋面、墙壁及楼梯上端,同时将刚性屋面或建筑结构层上的钢筋与避雷带进行焊接,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屋面形成一定规格的避雷网格,然后再将屋面避雷网与引下线进行焊接,最后再传入基础通过接地装置最终引入大地。当建筑设施标高高于30M时,还应考虑均压环的问题,非屋面框梁或圈梁钢筋通焊一圈。

3.2 引下线

引下线即上与接闪器连接,下与接地装置连接的装置。其作用是把接闪器截获的雷电电流疏引至接地装置。引下线应优先利用建筑设施的钢筋混凝土柱,或者是剪力墙中的主钢筋,此外建筑物的消防梯钢柱、金属烟囱等也可以作为引下线的选择。但应注意的是,当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中的钢筋、钢柱作为自然引下线的时候,一定要采用基础钢筋作为接地装置,一般不设置断接卡,还要保证在室外适当场所设置一定数量的与柱内钢筋相接的连接板,采用以上方法的目的,是为测量和外接人工接地体等电位联结。如果建筑结构是砖混结构的建筑设施,就要在建筑外墙四周另设引下线,并在距离建筑外部地面离地1.8m处增设断接卡。此外还要在离地1.7m至地下0.3m的一段采取其它保护措施。

3.3 接地装置

接地装置一般位于建筑设施地下一定深度之处,其的作用是促使雷电流能够顺利流散到大地中去。我们可以通过建筑设施的基础作为接地装置,这种方法不仅美观、经济,更有利于雷电流场的流散,此外还有减少维护次数和增加寿命等诸多优点。由于笔者工作的江苏省东海县地区的建筑物大部分均是采用人丁挖孔柱基础,条件符合《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混凝土内基础也能达到作为自然基础接地体的要求,因此建议各地推广使用。长期实地工作经验总结,利用建筑柱基础作接地体的过程在建筑物地梁整体的处理过程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环。首先地梁内的主筋一定和柱基础主筋连接起来,同时还应该把各段地梁的钢筋连接成一个整体环路,通过上述方法才能将各个基础连接成一个联合接地体,并且同时保证地梁的钢筋能够形成一个效果良好的水平地环,综合成一个完整可靠的接地防雷系统,其接地电阻小于等于4欧姆。

3.4 等电位连接

等电位联结的目的在于将建筑设施内部间接接触电击的接触电压和不同金属组成部件间存在的电位差降到最低,建筑设施外部经电气线路和附近其它金属管道引入的潜在危险故障电压可能会产生一定危害,等电位联结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消除这种危害。但凡穿越不同保护区界面的金属物都应该进行等电位联接,并要求多点接地。通常的做法是,一幢建筑设施一般在一层或地下一层电源总配电箱附近,设计如下装置:总等电位连接(MEB)箱,卫生间、电梯机房、监控机房等弱电机房,同时设计局部等电位连接(LEB)端子板。

4 结语

综上所述,一套完整的建筑物防雷设施,为了实现其能够应对不同程度雷害的防护目的,防雷设施应包括完整的接地体、引下线、避雷网、避雷带、避雷针、均压环、接地体、等电位共计八个技术装置,这八个防雷设施的作用也是相互关联的,对于新建建筑物无论是从设计还是到施工,都要考虑和确保整个防雷设施体系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