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技师培训总结

技师培训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3 11:15: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技师培训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技师培训总结

篇(1)

你们好!

本人怀着专业才智及雄心壮志,慕名到贵司应聘XX部总监之职。非常荣幸能晋见各位领导!为表示本人应聘之诚意,特简单写下本人对桑拿管理的一些见解,还请领导多多指教。

桑拿产品本身是一种心理性、体验性的健康产品,也是一个时尚休闲的消费产品,目标消费者一般比较懂得享受生活。桑拿中心不仅要为消费者提供简单的洗浴服务,更要努力营造一种休闲氛围。因此,促进桑拿中心向多服务功能、休闲中心转变,形成集洗浴、按摩、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洗浴场所,将成为洗浴业发展的方向。

就XX桑拿行业来讲,市场已经趋于成熟,竞争逐渐走向白热化,很多洗浴场所经营艰难,为了在市场中获得优势竞争地位,经营特色犹为重要,技师的服务质量及职业道德,经营项目的创新及多元化,营销方案的推广及运作,各部门的严格管理及控制,无一不是一个浴场经营的关键。所以从浴场筹备初期,做好浴场开业前的准备工作,对浴场开业及开业后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开业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建立部门运营系统,并为开业及开业后的运营在人、财、物等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大致包括:

1、确定浴场各部门的管辖区域及责任范围,这有利于标准的统一、效率的提高、设备投入的减少、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及人员的管理,职责划分要明确。

2、要科学、合理地设计组织机构,浴场各部门经理要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如:浴场的规模、档次、建筑布局、设施设备、市场定位、经营方针和管理目标等。

3、制定物品采购清单

4、参与员工的招聘与培训

5、编写浴场各部工作手册,也是部门员工培训和考核的依据。包括岗位职责、工作程序、规章制度及运转表格等部分

6、建立浴场各部门财产档案

7、跟进浴场装饰工程进度并参与浴场各部门验收、等等。

浴场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更重要的是服务的质量,技师的服务又是整个公司的重点,顾客感受的好坏也完全取决于技师的服务,所以说技师是公司的生命线,是整个企业的灵魂。技师部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公司的形象,品牌,口碑,效益。虽然技师属于一个高收入人群,但技师素质普遍不高,这就需要管理上下功夫,建立完善的技师管理制度和与技师之间有效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同时一个完善的技师部,它是由各部人员在清楚各自工作岗位职责,相互协调,共同努力下所创造的一个合作性团体!要让技师成为一支具有爆发力的营销队伍。

作为XX部管理者,应当具备专业知识管理常识以身作则与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与演说能力凝聚力与人格魅力,并能全面负责部门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传达上级指令。明确下属的角色分工,有效实施和执行公司及部门的规章制度。强调凡事“先服从,后投诉”的工作作风,明确凡事按层次管理的程序管理。

针对员工的心态趋势,服务操作流程,营销业绩要制定每月部门工作计划,营销策略,培训计划及各项有实效性的规章制度。检查督导下属干部及员工遵守公司和部门的规章制度,服务程序,服务质量,对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能掌控部门员工的思想动向,要注重员工心态与手势结合的培训工作,根据公司或部门配套计划及时做好促销工作的思想总动员,以保证营业指标的达成。还要定期召开总结会议,动员会议,对员工实行有效的激励性总结。严格把控部门人员的招聘,培训,上岗,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时段性反馈给上司。

必须注重个人人格魅力的培养,发挥一呼百应的管理效应。能够遵守原则,洁身自爱;日事日毕,日事日清。以力争公司利润最大化,节支降耗为宗旨。创新部门经营管理模式,以少数带动多数,让一部分技师先富起来,对技师实行有效的激励管理。从而达到技师、顾客、公司三者利益达成“三赢”平衡,互利互动的效应。

此致

敬礼!

篇(2)

[关键词]电工技师论文论文撰写要求

一、电工技师论文的作用及分类

电工技师(高级技师)论文是其在总结研究本职业(工种)领域中的有关技术或业务问题时,表达其工作或研究过程及其成果的综合实用性文章,是维修电工技师从事本职业(工种)的学识、技术能力的基本反映,是科学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总结的文字体现,也是个人劳动成果、经验和智慧的升华。技师专业论文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是撰写者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学习理论知识,不断追求和探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文字存在形式,撰写技师专业论文是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和保证人才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按电类技师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一般电类技师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按电类技师论文具体涉及内容的主要有:维修电气经验总结类、技术革新类、新产品开发类和四新技术推广类。

二、电工技师论文撰写的要求

撰写电工技师专业论文,既是一个艰苦的思考、探究和再学习的过程,又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需要对工作实践、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等做出客观的评价。

1.注意论文的科学性。科学性是指电工技师专业论文的基本观点和内容能够反映事物内在的基本规律。电工技师专业论文的科学性来自对客观事物周密而详实的调查研究,掌握大量丰富而切合实际的材料,使之成为研究论述的基础。

2.注意论文的翔实性。电工技师专业论文要求作者所提出的观点、见解确实是属于自己的。那么,要使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普遍的承认,就一定要拿出有说服力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这样,就应该在已掌握的大量材料中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关键证据来证明。

3.内容正确、语言简明。撰写技师专业论文应当力求言简意赅,无多余的字句。对论文的内容不要进行艺术性渲染和夸张;切忌不适当地夸大个人在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中的贡献;更不能将技术问题的争论引入政治观点。同时,在撰写技师论文时,要注意按照撰写格式进行撰写,并熟练应用。

三、电工技师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论文的选题必须立足于总结工作成果与实践紧密联系上。在对已获得的大量素材进行分析、归纳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确定写作的基本方向。

1.论文的选题原则:准确恰当、提高创新和可行实用。

(1)准确恰当。论文的选题要提得准确恰当,面向实际,着眼于社会的需要,确实是生产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选题一定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与自己的工作领域相结合。

(2)提高创新。创新性原则是指选题要有新颖性、先进性,有所发明,有所发现,以推动本职业(工种)的发展。遵循这一原则,选题时必须注意选择位居本职业(工种)较前沿的并具有普遍意义的课题;选择填补空白的课题;选择补充前人学说的课题;选择突破禁区的课题;选择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课题,即借用其他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从新的角度进行研究、验证或论证来解决本职业(工种)中的老问题或疑难问题的课题。

(3)可行实用。可行实用性原则是指要选择有利于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有完成的把握,同时也符合自己的志趣、适合个人能力的论题。

2.论文的选题方法

(1)选择能发挥本人特长的论题。申报电工技师(高级技师)的人员,都具有相当长的本职业(工种)专业工作的经历,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和技术特长;而预备技师在学校学习4~5年,理论知识特别是新技术的知识非常充实,但实践经验欠缺。

(2)选择具有突破性的论题。申报电工技师(高级技师)的人员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对于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最有发言权。如果敏锐地抓住问题的关键处,加以研究,就能形成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论文。

(3)选择具有普遍性的论题。所谓具有普遍性的论题是指在生产实践中有广泛的用武之地的课题。例如,用现代电气技术改造机床的电气控制问题、变频技术在中央空调系统的应用问题及电梯的技术改造和维修技术问题等。有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总结的内容,这些都属于具有普遍意义的论题。

3.论文的推荐选题

(1)典型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机械手的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组合机床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立体车库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材料分拣装置的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2)典型低压电气柜的设计。两台三相异步电动机动力控制电气柜的设计、安装与调试;变频调速控制柜的设计、安装与调试;总计量配电箱设计、安装与调试。(3)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某通用机械厂供配电系统的电气设计、安装与调试;某学校生活区配电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4)电子技术应用设计。三相正弦波变频电源的设计、安装与调试;晶闸管串级调速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5)典型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基于单片机和LCD的电子钟的设计;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等。(6)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改造。Z3050型摇臂钻床PLC改造;M1432A型万能外圆磨床PLC改造;T68型卧式镗床PLC改造;B2012A型龙门刨床PLC、变频器改造等。(7)楼宇自动化技术及维修。电梯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无塔供水系统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等。

总之,加强对电工技师毕业论文的指导,可使他们通过论文的写作,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发挥技术带头人的作用,为高层次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取证问答[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 

[2]机械工业技师考评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M].维修电工技师培训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3. 

篇(3)

此次投稿论文有对宏观理论的详尽解读,有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更有对实践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经验总结。评审委员会及作者均表示,征文比赛推动了各个院校之间改革发展经验的交流,有利于技工院校改革向纵深推进。

“2012技工院校、职业院校改革发展征文比赛”获奖名单

特等奖

许实霖 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 《关于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一等奖

艾超巍 唐山劳动技师学院 《多元“渗透”,点燃技校生英语学习热情》

黄国栋 福建师范大学应用科技学院 厦门市集美职业技术学校 《走职业学校的“企业学历”办学之路》

二等奖

黄智勇 王定勇 湖南工贸技师学院 《多能力(6A)预备制技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宋先桃 湖北省职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重拾技工教育的信心》

王 越 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与学——基于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课程的实践》

三等奖

张正强 广东省惠州市技师学院 《技工院校学生打架斗殴的分析与预防》

柯昌汉 湖州技师学院 《依“发展观”、心理规律和学科要求循序渐进教学语文》

潘小莹 广东省交通运输技师学院 《德育教育应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

管武鲜 浙江交通技师学院 《浅谈职高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读误”现象及纠正策略》

王丽琴 韶关技师学院 《浅谈技校教育人才制度建设》

优秀奖

王杭贵 南京技师学院 《技工院校生存出路和发展方向在于提高办学质量》

篇(4)

为落实部党组提出的“以主要行车工种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发展规划,结合哈尔滨路局“十百千万”人才培育工程的指导意见,三棵树车辆段坚持以提高主要行车工种队伍素质为重点,创条件,选载体,重激励,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一、搭建平台,加大培养力度,积极为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创造条件

2006年三棵树车辆段仅有高级技师20人、技师99人、高级工69人,为了有效解决高技能人才偏少的状况,三棵树车辆段本着“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原则,积极搭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确定培养对象,建立以业务技能、工作业绩为导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培养力度,激发职工立足本职、钻研技术、苦练技能、成才成长的积极性。一是开展车间、段两级技术表演赛,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搭建平台。通过开展车间、段两级技术表演,检验职工队伍,以赛促学,从而达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目的。二是岗位交流,交叉任职,促进优秀人才早日成为高技能人才。全段各车间配属车型不同,其技术含量差异较大,为促进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三棵树车辆段自2009年以来组织各车间技术尖子到不同的车间进行岗位交流,通过交叉任职的方式,进一步丰富阅历,增长才干。截至2010年全段已有高级工1831人、技师347人、高级技师103人,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数量和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二、营造环境,发挥典型的激励作用,提高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积极性

为鼓励广大职工学知识、学技能的积极性,三棵树车辆段对高技能人才在使用和待遇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一方面高技能人才可优先聘任到行车主要工种的关键岗位上和班组长岗位上。目前全段319名工班长中,有129名是工人技师,37名是高级技师。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对获得全国“技术能手”一次性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万元的高级工人技师高旭斌,被授予中华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的工人技师陈国新,入选哈局“高技能人才”,事迹被编人《哈尔滨铁路局高技能人才群英谱》的工人技师林树才等一批优秀高技能人才的事迹进行大力宣传,总结高技能人才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在全段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全段职工参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积极性。

三、活化载体,构建高技能人才从师任教平台,为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提供保障

三棵树车辆段在深化和完善《工人技师管理办法》基础上,实行高技能人才技艺传授奖励制度,鼓励技师、高级技师“师带徒”,发挥传、帮、带作用。所有的工人技师、高级技师每年要包保1名职工,确保所包职工的实作技能达到岗位要求,切实发挥骨干带头作用。要求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授课,每年至少给职工上一堂职业道德课或技术课,营造“小教师,大讲堂”的浓厚学习氛围。与此同时,大力鼓励高技能人才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要求以两年为一周期,对一项生产、技术难题进行课题攻关。在重奖的基础上,对攻克的难题积极组织、帮助总结经验进行推广。

四、动态管理,打破“能上不能下”的管理机制,确保高技能人才队伍素质

为提高和保证高技能人才队伍素质,三棵树车辆段采取日常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现有岗位工人技师、高级技师实施动态管理,确保已聘的工人技师、高级技师质量,督促其继续学习新技术、新技能。提高解决现场问题能力,真正发挥高技能人才在铁路运输生产中的骨干作用。实行动态管理后,2010年全段共解聘技师4人,解聘后易岗易薪。岗变薪变,由此增强了工人技师的危机感,真正形成了高技能人才靠成果晋升、凭业绩上岗的管理机制。

五、紧盯新技术,培育新人才,全力打造适应新形势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篇(5)

案例1:某面膜专卖店

山西某面膜专营店连锁,门店主要位于山西省二三线城市,如榆次,晋中,阳泉等,整体模式模仿植物医生,以经营美白面膜为主,但由于化妆行业竞争的激烈,产品线单一,以自营门店为主本身丧失了娇兰佳人,屈臣氏,以及KA超市本身的人流客源,导致门店冷清,盈利能力不足,策划公司介入后,进行了两个方面的调整:

1.不影响整体美白面膜专营店的前提下,产品线适度扩宽,引入了美白类其它产品以及基础护肤产品,并对店员进行培训,增加连带产品销售。

2.在门店周边主流街道免费长期派发面膜,同时和周边女性产品店铺相互促销,同时引入美容院常见的体验模式,免费为顾客洗脸,面部按摩,在周边店铺消费可享受免费洗脸服务。

通过简单的调整,店铺人流量明显增加,转化率及客单价也大幅度增长。

总结:在北方二三线城市,和北上广深武汉成都等一二线城市不同,消费者对免费派发接受度较高,喜欢贪小便宜,体验装加上手法后,美白效果会有一定程度的呈现,顾客免费洗脸后基本都会买点面膜回去,转化率很高,再加上产品线调整,所以,客流,转化率,客单价全方位提高也是理所当然。

案例2:某蒸笼包门店

浙江某蒸笼包门店主要选址在城中村口,以“新鲜健康”为卖点,目标群体以周边上班族早餐购买为主,另加周边非餐饮商户,及住户购买,开业一周内,为吸引人气,我建议企业采用了如下营销措施:

1.通过门店物料广告对外郑重承诺:“拒绝过期馅料,拒绝隔夜包子”。

2.免费试吃,开业一周内的早上8―10点,附近上班族凭公司卡,名片可免费试吃半笼,并针对门店500米范围内的非餐饮商户免费派发包子半笼。对于餐饮,说到底首先是吃口味,免费试吃能快速将鲜美的味道传递给目标消费者,快速卷入第一批目标顾客。

3.购买抽奖,在中午和晚上,开展买包子,抽大奖活动,利用中国人买东西喜欢扎堆的羊群效应,快速消化库存。

上述营销措施一经执行,门店人流暴涨,人气远远超过附近依靠自然人流而经营的对手门店。

总结:该案例抓住了餐饮业卖口味,以及口味容易吃成习惯的消费特点,在包子行业率先引入免费试吃活动,并在中午下午销售冷清时间运用抽奖吸引客流,自然生意红火。

案例3:某沐足门店

广州某大型沐足城项目,装修极为豪华,但技师流动率高,生意平平,如何做大,绞尽脑汁,请了多个专业的酒店管理公司咨询策划,这些专业的公司给出的招数几乎都是“加强培训,提升管理水准和服务意识”,然后几乎都进行了专业的系统培训,生意还是不温不火。

笔者调研发现,沐足几乎是个同质化行业,盈利模式以即时消费然后买单为主要模式,美女技师是核心资源,回点率极高,谁家美女技师多,生意会好很多。于是,我做了以下调整:

1.美女技师微信吸客,组织专门键盘手代聊,美女技师协助,并针对引流量进行考核激励。

2 .导入了会员制,成立美女销售特工队,邀请三四流模特助阵,办卡达到一定额度后赠送美女模特按摩服务,鼓励客户充值会员卡,设置考核机制。

经过策划,该沐足城有模特技师的创举被大量顾客口口相传,大量客源蜂拥而至,美女技师经常排队被点,会员卡大量开卡,资金流水额出现爆炸性增长,月销售比过往增加4倍多,美女技师团队越发稳定,竞争对手的大量高素质技师纷纷跳槽过来。

总结:该案例突破过往沐足城靠口碑,靠管理的弊端,在盈利模式上突破传统靠时间收费的弊端,导入会员制现金池模式,可谓沐足服务业的一大创举。

例4:某银饰门店

某银饰连锁店,款式时尚新颖,紧跟流行风潮,但销售模式和传统银饰店一样,采用柜台+虚高价高折扣模式,整个行业产品,渠道,推广模式同质化严重。饰品本身非刚需,由于银饰本身的价值虚高,3元多一克,黄金250多一克,而银饰的价格很多接近黄金饰品价格,再加上消费习惯的原因,大家正式场合还是更愿意戴黄金珠宝,要解决终端盈利能力,既要突破同质化营销模式,又要在终端制造消费冲动,笔者介入后,进行了如下整改:

1.商业模式借鉴流行美,对店面进行调整,内部摆放大镜子,引入盘发,化妆及修指甲服务,在慢条斯理的盘发化妆修甲服务中,播放轻音乐,女性消费者慢慢试戴各种手链,戒指,项链,耳环等,在轻音乐中,女性很容易被带入自我美化的幻想境界中,购买率大大提高,多款产品购买的大有人在,客单价也大大提高。

2.人力资源的培训及调整,店员全员学习化妆盘发及修甲。

总结:发饰和银饰产品特点近似,都属于饰品,其次都存在价格虚高现象,另外都是非刚需购买,突破银饰过往销售模式,直接嫁接流行美模式,可谓现学现卖。

案例5:某服装店

王老板以前做中低端女装,现加盟一家中高端女装品牌,选址位于当地一家人流量不错的购物广场万科广场,但店面盈利始终上不去。

作为总部的签约策划公司老板,笔者受邀来到王老板店面解决销售问题,经过几天走访发现,同一个城市,选址位于和万科广场近似的万×广场,款型和价格档次,及品牌知名度近似的女装对手品牌,销售额不错,说明款型和价格不是问题。

万×广场作为当地的主流商圈购物广场,人流量自然不错,既然款型,价格,及人流不是问题,笔者提出了解决方案,提升销量=提升进店量×提升成交率。

1.客流提升办法。

橱窗常换:保持橱窗对客户的新鲜感,每周五更换一次,因为周六日是销售高峰期,让客户感觉到店面随时有新货。

新品上架:门口海报架,经常更换门口新品上架的写真海报,保持老客户对专卖店的新鲜感,增加其来店的频次。

会员转换和积累:对以前中低端服装店的3000名会员中20%高端客户进行短信通知新店开业,新品上架的信息;同时3个月内对于来专卖店的所有购买客户即为普通会员,记录好名字和手机。

联合促销:利用当地关系,寻找其它女包、女鞋专卖店,与其联合促销,相互利用对方客流。

2.成交率提升办法

跑量产品的增加:引入一些旧款折扣货品。

配套产品的增加:因此可进一些相配的季节性产品在中岛上的陈列上架,如丝巾、围巾等。

座椅的增加:增加座椅,让选购的客户能够坐下来,并提供盘发等服务,增加客户在店内的时间,也增加店内人气。

代金券的增加:印制一批代金券,通过代金券来避免该地客户经常索要的折扣,同时又可增加客户的回头率。

篇(6)

文/本刊记者?杨生文

2014年1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决定在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建立全国首个“技工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这个旨在发挥技工教育科研资源优势和示范辐射作用,积极做好技工教育课程研究和开发实践的新机构肩负了理论研究、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三大职能。

这个机构运行一年后的情况怎么样呢?本刊记者为此专门拜访了该中心,全面了解了中心的运行情况。

研究课程规律,服务技工教育

行动之一:整合资源,搭建沟通、合作和研究平台

挂牌以来,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建司、广东省及广州市人社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课程研究中心不断整合资源,积极做好平台搭建工作,充分利用、发挥广州市属各技工院校的研究力量。一是明确定位,明确中心要立足广州,辐射华南,放眼全国,以项目或课题为载体,着力进行现代技工教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服务。二是完善组织架构,扩充研究人员。目前共有研究人员11名(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4人),并先后接受4名学校教师,5名博士、硕士研究生锻炼学习。三是课程研究中心大量聘请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专家学者和广州市政府部门及行业企业的专家,使其成为课程研究中心专家研究队伍的重要来源。同时立足广州技工教育系统,选拔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27人,选聘了72位兼职教研员,作为研究团队的延伸补充。

行动之二:为“国标”“课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受人社部职建司委托,课程研究中心为编制汽车维修、计算机网络应用两个专业的“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和“一体化课程规范”提供技术支持和质量监控,保障了两个文件的顺利研发。一是培训编制组专家,解读《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试行)》和《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并主持实践专家访谈会。二是课程研究中心的骨干力量全程参与人社部和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围绕标准研制组织的各类全国教师研讨会、企业专家研讨会,并提供技术指导。三是对两个专业的国标和课规进行质量监控,主持广州的评审会,聘请企业和高职院校专家,聚集广州技工院校专业带头人40余名,分别从总体培养目标、层次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的匹配度、课程体系及内容与培养目标的匹配度、学习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匹配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评审,并从与编制指南的符合性、内容的专业性、文本的规范性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和修订。

行动之三:关注市场需求和内涵发展,突破技工教育发展瓶颈

2014年,课程研究中心围绕广州技工教育发展遇到的瓶颈,牵头承研的重大课题有:

一是开展广州及周边地区技能人才需求调研(2014-2016),累计调研602家企业,开展5场企业技能人才需求座谈会,并形成调研报告。

二是开展产业系建设研究。组织专家到广州市属7所技师学院进行中期检查及调研,召开广州市技工院校新一轮专业布局调整及产业系建设研讨会,初步厘清了广州市技工院校新一轮专业布局调整的原则和基本思路;开展对比研究,形成了《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径——广州技工院校现代产业系建设实证研究》报告。随后,聘请广州市发改委领导、国内职教专家进行专业布局调整的专题培训。通过半年多来课程研究中心主导的产业系建设研究,广州市属技师学院对产业系建设的内涵和目标更加明晰,对产业系建设的意义有了充分的认识,多所院校已经开始重新思考产业系下一步的建设思路,采取行动加大推进力度。

三是完成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在2013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年度继续开展了广州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策略研究,分析了目前广州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提出了9项发展策略,成功结题。

四是完成技工教育文化建设研究。开展了广州技工教育文化体系建设课题研究,归纳总结了广州技工教育开放多元、独具个性的文化体系特征,提出了加强建设的建议,成功结题。

行动之四: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探索学制技师培养新模式

为探索技师培养的有效模式,提高技师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课程研究中心在前期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校企双制’技师培养研究”。

一是调研广州市属七所技师学院的预备技师/技师培养情况,探索学制技师的培养模式、课程开发、教学实施以及管理评价等技术路径,通过组织学习等措施提高培养技师的专业师资队伍水平。

二是通过调研撰写“关于京、浙、苏等三地技师学院培养技师的情况报告”,对广州市属技师学院培养学制技师的政策依据、专业选择的考量、评价鉴定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三是为广州市技师学院“校企双制”技师培养提供技术指导,与广州市机床厂合作开展学制技师培养实践,2014年成功培养出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专业、企业认可度高的6名学制技师。

行动之五:开展技工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研究

课程研究中心引进职业能力测评理论和授权评价工具,推动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研究,提升技工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效益。

一是应用COMET职业能力模型,在开展2011、2012年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的基础上,在全国首次开展教师职业能力测评研究,运用科学的理论模型、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并以广州市属七所技师学院102位教师参加的机械制造和汽修类专业教师职业能力测评情况为基础,形成了广州地区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测评报告和102位教师的个体报告。

二是开展技工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研究。按照国际现代教育质量管理的“授权评价”理念,引入相关技术,开展技工院校的校企双制、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等质量监控,在校企合作、数控技术和汽车维修专业、学习任务、课堂教学等授权式评价、科研伴随典型试验的基础上,总结评价的流程、方法和工具等,为技工院校专业建设中重点项目的持续、批判性和建设性的改进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行动之六:推动技工教育研究成果转化和学术交流

课程研究中心在2014年应用国际先进理论和研究方法,及时转化研究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教研成果,并开展了大量学术交流。

一是出版《职业能力测评实证研究——汽车维修专业广州报告》(清华大学出版社)、《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荟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广州现代技工教育教学研究成果选辑2014》(羊城晚报出版社),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何士林副局长主持的《广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现状调查》报告入选《2014年广州市蓝皮书(社会卷)》,课程研究中心辜东莲主任主要参与的《基于能力培养的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工学结合课程研究与实践》成果,被教育部评为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对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积极参与人社部组织的针对国家级师资培训基地培训者的培训授课、广东省人社厅组织的师资培训和内蒙古等扶贫项目的培训授课。应用课程研究中心的技术和经验,为广东省人社厅“校企双制办学评价实施方案”和内涵发展指导意见的文件研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是积极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2014年1月,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中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开题会上,辜东莲主任作为课题代表作了“职业院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以广州为例”专题报告;同年4月,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组织的“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研讨会上,作了“工学结合课程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的实证研究”专题报告;12月,在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上作了“广州技工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专题报告。

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

任务之一:组建技工教育课程研究专家库

2015年,计划按照《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人社部发〔2014〕96号)中关于“组建技工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和课程专家队伍,推动技工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建设”和《关于大力促进我省技工教育内涵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组建技工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和课程专家队伍,推动技工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建设,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技能人才评价等研究”的精神,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技工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的名义,在全国技工教育系统聘请一批技工教育研究专家,组建“技工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一批课程业务精湛的骨干,组建课程专家库。在合适的时机,联合立项课题,推动全国技工教育重大共性疑难问题的破解。

任务之二:助力技能人才培养标准、课程规范等研制

2014年,课程研究中心参与完成了汽车维修、计算机网络应用两个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和“一体化课程规范”的研制。2015年,按照人社部职建司的统一部署,课程研究中心将协助这两个专业的评审工作,同时系统梳理总结标准与规范的开发流程和方法技术,为更多专业的标准和规范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同时,积极推进标准和规范在技工院校主体专业上的推广应用,指导技工院校教师基于校本的应用实践,规范专业课程的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任务之三:规范从专业设置到生产实习的教学管理工作,实现全程育人

2015年,课程研究中心将以广州技工院校为对象,以项目为载体,多方位、多渠道地监管规范教学管理工作,把握好“入口、过程、出口”三关。

一是在做好新专业申报、评审、备案等常规工作的同时,借助市场调查、人才测评、授权评价等方法,积极探索研究建立技工院校专业评估、动态调整、退出机制;

二是以服务企业和学生为中心,继续推广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同时,进一步推进职业指导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举办市级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或创业规划大赛,探索职业指导的新问题并实施职业指导的新形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进一步完善技工院校生产实习管理,推动生产实习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探索并建立生产实习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切实提高生产实习管理水平和质量。

任务之四:探索技工院校毕业考试改革和毕业标准建设

2015年,中心计划重点探索高级工毕业考试改革,以高级工阶段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国家高级工职业资格标准为命题依据,尝试纸笔与实操测试相结合的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理论研究及试题开发和测评实践,促使测评合格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同等层次职业资格的技术水平相当。拟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汽车维修和数控技术等三个专业进行典型试验。预计2015年1月,建立测评模型,完成对开发组人员的培训并确定命题思路,组织专家对命题思路评审;3月完成测评样题的开发、评审与预测试;5月完成3个专业各两套正式测评试题的开发与评审;6月组织正式施测;下半年,集中力量进行测评数据处理与分析,提炼研究技术,撰写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完善高级工毕业考试改革,探索建立其毕业标准。同时,在2013年人社部“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评价研究”课题结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中级工毕业考试改革,探索其毕业标准。在“‘校企双制’技师培养研究”课题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技师毕业考试改革,探索其毕业标准。通过系列研究与实践,以形成技工院校中级工、高级工、技师的毕业标准和毕业考试方案,系统规范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任务之五:推进技工院校教师专业化研究和实践

2014年,课程研究中心根据人社部职建司领导指示,开始推进技工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开展国内外教师专业化文献研究,梳理教师专业化的概念界定、国际教师专业化的最新趋势;开展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典型个案研究,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提炼技工院校教师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了教师职业发展的五个阶段。2015年,计划从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自主等维度开展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和保障调查,研制教学能手、课程负责人和专业带头人的资格条件,制订微教学、教学设计、课程设计和专业建设的评价标准。开展科研伴随式的典型实践活动,加强专业带头人的选拔、培训和管理工作,尤其是加强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课程评价、专业评价的能力提升,通过培训、竞赛、项目等形式促进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

任务之六:组织并开展技工教育学术交流和宣传活动

篇(7)

切实加强各职业标准及鉴定题库的开发建设,为行业鉴定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保证。从今年起,国家局(总公司)将全面负责各职业标准、鉴定题库以及培训教材的开发建设工作。采取国家局(总公司)统一管理,国家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计划组织,各省级公司配合保障,各鉴定站及企业具体落实的工作方式。

1.加快完成各职业标准的开发工作。对已制订完成的所有特有职业(工种)标准进行全面的补充和完善,对新增职业加紧完成由鉴定规范向职业标准的转换。20**年,经劳动保障部批准将完成卷烟商品营销员、烟草种植工、烟机设备维修工、卷烟包装工、烟草检验工、烟草制品保管工等职业标准的开发工作。

2.加强鉴定题库建设,使题库在数量、质量两方面得到全面提升。题库开发严格按照模块化管理,采用招投标的方法,对投标单位推荐的开发人员资质和能力提出明确要求。结合试卷使用情况的反馈机制,加紧完善烟草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试题责任制,将题库开发列入省级局鉴定站年检考核内容。

二、进一步充实鉴定人才队伍,全面提高队伍素质,保证队伍质量

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人员、考评人员、信息员和专家4支队伍的建设,定期进行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等内容的培训,重点抓好考评员和专家队伍建设,不断优化组成结构,以适应新形势下鉴定工作的需要。国家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分类细化各类人员任职资格条件。各省级局(公司)、工业公司、鉴定站要做好各类人员的选拔与推荐工作,严格把住入口关。同时,对4支队伍全面实行聘用制,完善培训、使用、考核、奖励相结合的优胜劣汰制度,对优秀人员进行表彰奖励,对不合格者进行淘汰。今年行业计划举办1期督导员培训班,2期高级考评员培训班,3期考评员培训班,1期专家业务培训班,1期考务管理培训班以及1期信息员培训班。

三、全面加强鉴定的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加强质量督导和监控工作,组织开展质量检查活动。

抓紧制定《烟草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违规处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大对鉴定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健全鉴定质量举报、查处、通报制度。加强对鉴定工作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控,进一步巩固鉴定督导工作机制。适时组织开展鉴定质量检查。今年,国家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将对各鉴定站鉴定工作进行抽检。

四、突出重点,完善措施,全面推进行业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与鉴定

发挥鉴定在培养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中的主导作用,以技师培训鉴定为重点,进一步改革技师考评体系,加快技师资格鉴定步伐,畅通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按照“行业统一标准、职工自主申报、鉴定中心鉴定、企业因需聘任”的原则,全面推进技师考评制度的改革。

1.合理放宽技师申报条件,打破资历限制,对掌握高技能、复合技能且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可适当放宽技师申报条件。鼓励更多具备高超技能的青年职工参加技师资格鉴定。鼓励从事生产一线工作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加技师资格鉴定。国家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要在今年制定出具体的申报方法。

2.健全完善以能力评价和业绩考核相结合的技师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考评内容采取技能鉴定和综合评审相结合。技能鉴定按照技师资格标准,重点考核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综合评审突出技能运用及所做贡献,重点考核工作业绩、技术革新、传授技艺及职业道德等。统筹教育培训资源,探索技师鉴定新模式。今年,国家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将在上海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对包装专业进行一到两次的集中鉴定试点工作。

3.继续加强对各级、各类职业竞赛的指导、监督与服务,对竞赛内容进行标准化控制,对竞赛过程进行规范性监督,对竞赛结果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相应职业等级晋升工作。今年将组织开展第二届烟草行业烟叶分级职业技能竞赛。

五、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坚持“三个服务于”工作原则,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为企业和职工服好务

1.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鉴定工作的服务意识,坚持鉴定服务于生产实际、服务于企业需求、服务于职工需要的工作原则,各鉴定站在制定工作计划与开展各项鉴定业务时,要与企业充分沟通,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与计划安排,帮助企业合理制定各级各类人员的职业资格晋级规划。增强工作主动性不断创新鉴定工作方式,在坚持鉴定工作的基本原则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开展鉴定业务,鼓励企业采取校企结合、定单培训、委托培养等培训方式,根据不同的培训特点制定相应的服务措施。

2.总结经验,提高认识,根据行业改革形式的发展,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要加强工作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摒弃应付任务的心理,将鉴定工作作为一项事业,全心投入,兢兢业业;要加强工作的先进性,不断总结,持续改进,善于打破固有模式,采取新方式,创造新方法,努力提高鉴定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六、加强制度建设,理顺管理体制,以提高管理水平为目标,以规范鉴定行为为准则,以确保鉴定质量为重点,全面推进鉴定工作

1.加强制度建设,理顺管理体系。充实加强鉴定专业管理人员力量,按照劳动保障部及国家局(总公司)关于鉴定工作的规定与要求,建立健全各项鉴定工作管理规范。理顺鉴定管理体系,建立适应工商分设后新形势下的鉴定工作管理结构,在保持现有鉴定管理体系不变的情况下,各工业公司人力资源部要将鉴定工作列为部门工作职责,要有一名领导兼任鉴定站副站长,并要有一名工作人员从事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2.跨地区工业公司企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原则上按企业行政区划实行“属地鉴定”,个别按集团化管理的企业经国家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同意后,鉴定工作可采取集团统一鉴定的方式进行。

3.规范鉴定行为,确保鉴定质量,切实推进行业鉴定工作的深入开展。强化鉴定业务管理,认真做好以下7项工作:进一步完善国家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有关鉴定站管理、考务管理、考评员管理和资格证书管理等工作环节的管理制度;以年检为手段,以考务管理为主线,提升鉴定工作质量,今年继续采取鉴定站自查和国家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抽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年检,年检结果通报全行业;加强对考评人员的使用、管理、考核和评估,实行动态管理,继续开展考评员年度评议,对优秀考评人员实行表彰奖励;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完善财务、信息上报、文书档案等方面管理制度的建设,做好文件起草、政策研究制订工作,从政策和制度上保证鉴定工作的全面开展;工业企业鉴定工作的重点是全面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大高级技能培训与鉴定力度,进一步完善高级技师鉴定方法,鼓励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上岗制度、培训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相衔接;烟叶生产企业鉴定工作的重点是加大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覆盖面,提高烟叶分级高级技能培训与鉴定的比重;商业企业鉴定工作的重点是以卷烟商品营销员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为核心,按照统一标准、材、统一命题、统一考务和统一证书的原则,规范鉴定报名、实施鉴定现场控制、答题卡管理以及鉴定数据分析等环节的管理程序,根据参加鉴定人员情况适当增加鉴定批次,并新增补考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