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计算机工程专业论文

计算机工程专业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3 11:14:5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计算机工程专业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计算机工程专业论文

篇(1)

    1.1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培养目标

    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学士学位学制为4年,学习科目主要内容为广大领域内计算机科学及其应用。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为:1、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实践;2、培养能应用计算机新技术的能力;3、在计算机领域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知识基础。该专业主要为信息技术类企业的生产和研发培养人才。毕业生的就业范围也比较大,可以在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网络管理、软件系统管理、客户培训和服务、项目开发、设计和调试等方面从事工作。该培养目标比较简单,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为基准,满足社会对大批量的开发性人才的需要。

    1.2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

    按照培养目标,应加大计算机应用方面课程设置,注重新课程的开设和引入计算机的新技术新应用,使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与时俱进,合乎信息社会发展的节拍。相比当前国内高校的计算机学科各个方向,本课程体系侧重应用性、实践性环节。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的课程分为非计算机专业课程和计算机专业课程两类。非计算机专业课程占总课时的比例应该为17%;其必修课为国家本科工程类教学规定的。增加了非计算机专业课程选修课,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相关领域知识的了解,能够拓宽视野和扩大知识层面,这些课程主要为文学院、工商学院、信电学院、机电学院和法学院所开设的课程中选择,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必须限选7门,主要是按照学生个人的兴趣和个人目标为选择指导。计算机工程专业课程分为3个层次: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环节,其中必修课占总课时的比例38%,选修课占总课时的比例19%,实践环节占总课时的比例26%。专业课程主要为计算机应用以及软件工程和信息处理课程,包括当前应该掌握的课程如离散数学、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算法分析、计算方法、Web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及其应用、Java和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网络等,注重计算机学科应用能力的培养。减少了计算机硬件的课程,例如模拟电子和电路、单片机原理和微型计算机原理;而是以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为核心,以课程事例引入嵌入式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的内容。按照国际和国内信息社会对软件业发展需求来设置教学课程,以适合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应过多强调全面的基础课程,缩小基础,加强知识综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应用性、针对性和系统性。

    1.3实践教学体系设置

    计算机专业具有实践性[1]非常强的特点,设置了课程实验、综合设计、教学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比较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以综合设计和毕业设计为主。按照计算机课程设置,综合设计有高级程序语言综合设计、计算机原理综合设计、操作系统综合设计、软件工程综合设计、Web技术综合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综合设计等6门次。综合设计是以班级为单位教学,以当前现实的计算机项目开发为目标,学生独立设计和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较大的项目则采用多名学生协同完成,进一步提高学生增强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技术技能。毕业设计采用导师负责指导制,设计开发综合应用项目,按照软件工程和信息开发的标准编写文档、撰写程序代码,提交一个项目总结和程序系统,包括开发文档、程序源代码、数据库结构、配置文档和测试文档。在答辩委员会的审核和测试下完成毕业设计,不再进行包含大量基础知识和重复开发文档内容的毕业论文撰写,侧重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的课程实施的若干教学改革

    2.1注重课程实验教学

    课程实验是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实施质量对专业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3]。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都设有试验内容,按照知识结构和学生需求分配合理的试验学时。课程的每个单元实验都是从讲授过该课程一段知识范围中选取的,其内容相对独立、自成体系。这些实验集中反映了各门技术课程的典型方法和基本技术,能够加深理解和掌握课堂学习主要内容。当前多数采用实验课程单列方式进行的,要求每个单元实验结束后,每一个学生应独立完成试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撰写自己的实验报告,进一步训练学生的科技报告撰写能力。通过课程实验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堂中所学习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在实验过程中掌握计算机专业学习所需要的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

    2.2教学方式改革

    课堂教学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模式,以实践为核心的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的教学更应该注重教学互动,以灵活掌握技术为中心。课堂教学中增加讨论课、习题课、观摩课、演示课等方式,补充以大量相关技术讲座,自学辅导课相应增多,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以实践为目标的课程教学以大班讲课程内容,采用多媒体和网络,以丰富多样知识形式展示给学生,更加自然的方式掌握理论知识;同时采用小班辅导方式,进行个性化教学。小班辅导为学校划分的自然班级,或者自由组合而成的临时班,但每个班学生人数不超过30人,以便每个学生能够直接面对教师来解惑,消化并真正掌握课程内容。按照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的课程教学大纲知识点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以国家优秀教材和各种专业学科规划教材为主要参考,也可以选择国外着名大学教材。但是一定要以课程体系完整性为核心,不能选择过多以计算机理论和抽象内容等先进性为主的教材,要选择适合专业和学校学生实际需要的教材。注重教材与教材之间的相互衔接,符合计算机工程的课程设置。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的理论核心和课程多数起源于美英等国家。为了提高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素质和学科的发展,双语教学教育[2]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它能使学生直接和国际接轨,满足IT市场对学生素质的需求。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为此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双语教学。对于学生基础素质好的学校和学校,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素质比较差的可以实现部分课程选用外语教材,采用中文授课,逐步到位。

    2.3考试方式改革

    减少闭卷考试,增加开卷考试,也可以采用项目系统开发、课程报告等考核方式。当前以多种方式的综合为主,总评成绩由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和试验成绩组成,其比例为30%、40%、30%。学生平时成绩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问题和讨论课的发言,以及作业和专题报告、期中测试等,以此来激励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提高学习积极性,也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课程试验内容减少验证型和演示性,以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为主,采用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考核,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该考核方式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更好指导教学方向。

    2.4教学资源库的建立

    教学资源包括以学校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公共数字信息资源和专业教学资源。公共信息资源建设以学校定位和办学特色为基准,购买其他高校优秀信息资源和社会商业信息资源为主,本校自己创建信息资源库补充。公共信息资源库以服务公共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计算机工程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关系到专业方向的发展和底气,以自己建设为主,突出精品课程,按照各个课程的自己特点建设比较全面的数字资源。

    2.5开源应用到教学各个环节

    开放源码程序就是公开源代码存取访问、软件自由再分发,任何人可以阅读、再、修改软件的源程序,通过让更多人参与来提高软件的质量、可靠性、安全性、开发速度等。把开源软件应用到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真正地参与比较大且比较实用项目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培养融入IT市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学生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核心技术和系统开发技术,开拓知识面,积累实际的开发经验把握住计算机新技术和掌握计算机发展方向。学生通过感兴趣的项目,能够在相互沟通中使计算机素质得到大大提升,也可以协同开发和学习中相互碰撞中产生新的思想,拥有新的技术,同时也必定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

篇(2)

【论文摘要】针对就业市场对计算机人才(IT人才)的需求,提出了以实际企业工程项目为栽体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分析了高职计算机人才(IT人才)在就业市场上的定位及专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剖析了工程项目选题的原则及实施的过程。阐发了对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一些认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却相反地成为了矛盾的焦点,出现了报考集中就业分散的社会现象。就业压力的增大,说明原有的教学目标体系、课程体系、知识能力结构已不适应现代企业技术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能力、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就业面积,培养市场所需要的人才,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计算机系进行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实际企业工程项目为载体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大胆尝试,在此,结合教改过程谈谈对计算机专业培养的一些认识。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市场及定位

当前,IT业已成为占据我国市场三分之一份额的支柱性产业。IT业的迅速发展,与不断注入的IT业人才有着紧密的关系。IT人才已成为人们心目中高科技的象征。对IT人才,用人单位实际上是有不同的需求层次的,要求掌握的知识结构也各不相同,除了IT基层劳动者(如打字、录入、生产线组装等)宜由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外,我们感到,高职应侧重于在如下几个方面对人才的培养:

1.设计型人才(如网页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建筑和家装设计、绿化工程设计、动画设计等)。随着电脑应用的普及深入,各行各业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电脑做形象宣传、包装、设计等工作。各类设计型人才作为IT业市场的生力军异军突起,其就业市场范围非常广、缺口比较大。但随着电脑软件的不断升级,功能的不断完善与强大,此类型人才由原来的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如网页设计人员除掌握专业网页设计软件之外,还应掌握图像处理软件和网站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再能掌握后台技术就成为宝贵人才了。其他如建筑、绿化、动画设计人才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知识,更重要的还要学习其他相关知识体系。我们认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职业计算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2.办公应用型(如文秘、办公文员、行政助理等)。此类人才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管理知识,需要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这类工作的主要要求是:熟练掌握应用软件、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责任心。此岗位职能的培养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办公管理软件,还要学会融通管理知识并切实掌握管理的基本功。

3.网络型人才。当今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之所以如此之快,除其具有强大而先进的功能之外,主要还归功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谈变得近在咫尺。网络型人才已成为计算机发展和计算机就业市场上的中流砥柱。此类人才不仅要掌握网络技术,还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开发型人才。作为计算机发展和完善的缔造者,开发型人才在IT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几年当中,我国对软件蓝领和软件工程师的需求潜力依然很大。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及我院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我们目前主要培养办公型人才、网络人才和开发型人才,同时兼顾设计型人才,下一步在新专业的开设上,我们打算加大设计人才的培养力度。

二、课程改革思路

1.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以职业岗位为目标,重点突出职业技能。分阶段划分教学模块,按工作岗位确定实际工程项目,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完成教学任务,最终实现学生的就业培养目标。

2.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熟悉并掌握计算机工程项目的组织程序,掌握计算机工程项目中的问题解决方法,针对具体岗位.掌握专门技能熟练完成具体工程项目。

依据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路,我系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是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而进行的,强调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或职业群为基础,让学生先接受职业群内共同的基础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然后,接受专业基础理论教育,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社会需要,选择不同职业或专业方向,学习专业知识,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使学生既具有较大的就业弹性和适应能力,又具有职业针对性。课程设置总体分成三个模块。在对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通过整合,把课程分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职业基础模块”教学阶段。这一阶段强调宽基础,主要学习一些相关职业通用性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同时,要进行思想品行、职业道德、外语能力以及其他通用能力的培养和教育。此阶段一般不采用项目教学,但也必须把项目教学的精神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

第二阶段,“职业技术模块”培养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不同职业的专业基础理论教育和专业知识学习,以及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该模业知识的学习。该模块是高职教育的重要阶段,在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上我们结合IT技术的发展水平对相关学科进行整合和综合,以满足在较短时间内学习到更多更新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教学内容体现出宽和扎实。此阶段可部分采用项目教学,宜以工程项目中的技术项目的实施为教学手段。

篇(3)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8-0125-0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ultivation Model for Application-type Software Engineering Personnel//PENG Huanfeng, XU Jinbao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 that current Application-type software engineering personnel cultivation doesn’t fit the and enterprise requirements, combined with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personnel cultivation experience, introduces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ultivation model for application-type software engineering personnel from three aspects: cultivating goal system,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combined cultivation with enterprises.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oftware engineering; cultivation model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软件产业在我国得到长足发展,但在软件人才需求方面仍有大量缺口。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为行业输出大量软件工程人才,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仍然存在较大程度的脱节[1],主要体现在毕业生应用能力差、缺乏工程意识以及创新能力较差等方面[2]。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南京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致力于培养富有工程意识的软件工程专门人才,强调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南京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是全国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和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试点专业,并于2012年获批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为解决高校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积极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良好成效。

1 培养目标体系的建立

通过企业考察、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在用人企业、毕业生及在校生中开展有关人才培养目标的调研活动,进一步明确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从学科基础与专业理论知识、专业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三个方面明确培养目标体系。

学科基础与专业理论知识 区别于社会IT培训机构,高等院校软件人才培养应注重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积累,毕业生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且应更强调合理的知识结构。经过深入调研,结合已有培养经验,面向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具备软件开发、系统测试、计算机网络等较宽领域的专业知识。

专业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 南京工程学院倡导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软件工程专业定位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实现工程师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研究型本科人才注重“厚基础、宽口径”有着明显差别,与高职类人才注重职业能力的技能培养也显著不同。多次组织企业和知名高校对软件工程人才的工程能力培养模式进行论证,明确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在专业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目标,即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软件工程实践能力、富有创新意识及较强的再学习能力。

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 良好的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是毕业生能否取得职业成就的关键因素,有些素质如人际交流的能力需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得到锻炼,但有些素质和能力需要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包括文献检索与利用能力、信息表达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工程意识与创新意识及终生学习的能力等方面。

2 课程体系建设

理论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课程设置应体现各种能力的培养。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课程进行模块化设置,强化基础理论与专业能力的模块化培养。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模块、基础编程模块、高级编程模块、核心专业课程模块、专业能力拓展等五个模块组成。通过这些课程模块的学习,使毕业生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最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软件工程师。

专业能力拓展模块包括企业级软件开发、软件测试、数据库工程师、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软件服务外包等五个拓展子模块。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专业能力拓展课程,强化具体专业技能,通过对相关专业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和应用,拓展就业领域。

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工程能力的重要载体[3],通过基础实践、工程认知、综合实践、创新实践四个层次构建实践课程体系。

基础实践层次包括企业参观及相关课程实验,通过企业参观,学生对行业现状及未来从事的职业有初步认识,通过相关课程实验为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打下基础。专业课程是培养专业技能的核心,因此,通过加强考核力度,强化课程设计的实际训练效果,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程序设计大赛,考取相关职业证书,参加相关学术报告以提升对新技术的跟踪与认知。通过为期四周的软件开发综合训练、毕业设计、企业实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为加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学院建立专项基金资助学生进行科研实践活动;学校层面创建大学生创业产业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及在校生自主创业。

3 企业联合培养

为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合格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南京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与企业深入开展合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校企合作、人才联合培养的一些经验。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达到16家,并于2012年与中软国际联合成立中软国际国家级软件工程实践中心。实践“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经过前三年的在校学习,学生具备专业基本知识和初步项目实践经验,第四学年在企业顶岗实习。

双师制度 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参加企业组织的高端技术、管理培训,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具有实际项目实践经验的教师比例逐年增加。与企业合作进行专业课程优化等多层次合作,企业可以参与学校、学院的教学与人才培养。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培养优秀的软件工程人才,建立了完善的企业教师兼职制度,聘用企业技术专家或具有丰富项目管理、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开设企业课程,指导学生综合实训、毕业设计及企业实习。

综合实训 针对四年级本科学生进行软件外包综合实训,一般于完成大三学习后的暑假进行,为期一个月。与企业共同设计项目案例,以项目为主导,模拟真实的开发环境,项目组成员3~5人,协同完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等软件开发各个阶段的工作。通过高强度的综合实训,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更为关键的是让学生熟悉软件项目开发流程的各个阶段,体验企业开发环境,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加强对软件开发中的各岗位的认识[4]。综合实训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能够为下一阶段的企业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企业培养 企业负责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各项教学安排,专业实习环节安排学生进行软件项目开发实践,尽量做到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环节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承担,工程师负责指导系统的设计开发,学校教师负责指导论文写作,通过这两个环节的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由于学生在企业完成企业培养阶段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了解行业现状,并对将来所从事职业的认识更加清晰,因此,企业培养可以看作学生正式进入行业工作的良好过渡。

4 结语

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坚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改革和创新,并取得一定成效。软件工程专业在校生多次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在就业方面,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近年来,通过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南京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薪酬在国内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今后将继续深入进行教学改革,完善培养体系,提高办学质量,培养优秀的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韩中元,雷国华,李军.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0):26-29.

[2]文俊浩,杨丹,陈林,等.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63-65.

篇(4)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体系;DLX虚拟处理器;立体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18-21ppp-0c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Computer Architecture Course System for Applied Type Undergraduate

CAI Qi-xian1, WANG Zhi-wen1,HE Hai-zhao2

(1.Department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Gu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iuzhou 545006, China; 2. Library, Gu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iuzhou 545006, 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applied type the profession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goal, form the new Computer Architecture course system with increasing microcomputer architecture contents and introduce into the DLX virtual processor experiments. And make use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ique, work hard to carry out a stereo course, that enhanc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Key words: Computer Architecture; Course system; DLX virtual processor; Stereo course

1 引言

计算机系统结构历来为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的主干专业基础课。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说明,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必须依靠器件的变革和系统结构的改进。今天,在器件潜力几乎达到极限的情况下,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改进尤为重要。该门课程主要反映现代计算机在系统结构上的新思想新技术,如流水线处理、向量处理、并行处理、多处理机结构等等,要求学生从分析和评测的角度把握计算机系统的设计。这对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计算机系统来处理复杂计算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学生今后从事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对这样一门核心课程,如何突出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研究和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国家教育部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中明确指出要“面向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改革我国高等教育中与其不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该计划把 “基础课程、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及教材;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创新。” 列为改革的主要内容[1]。因此,在现代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应用迅猛扩展深入的今天,在高校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移的今天,在地方经济发展大量地普遍地需要工程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的今天,必须重新审视这门课程的现状和特点,按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定位,构建新的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体系,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2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具有下述特点:

1) 综合性强。计算机系统结构一般安排为计算机专业高年级课程,它需要用到几乎所有计算机专业基础和相关的前继专业课程知识。主要有: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对各课程知识融会贯通,教学难度较大。

2) 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繁杂,概念多,教学处理不好的话,容易让学生感到学习乏味,明显增加了教学难度。

3) 本课程教材内容多是针对大中型计算机系统描述,常以一般学生接触不到的机型作为系统结构举例,而结合微机应用实际,结合现代微机系统结构技术的发展的内容几乎没有,严重脱离学生实际。

4) 缺乏实验环境,学生无法获得对计算机系统结构性能改进的直观认识。如果真正要求学生对其理论与技术有直观的接触,则需要深入到现代大中型计算机内部进行实践,这对我国绝大多数高校来说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开设这门重要课程时,仅仅停留在理论讲授上,相应的实践教学尚是空白,学生面对枯燥理论,学习兴趣大减,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带来极大障碍。

3 新课程体系的研究和建设

针对这门课程的原有特点和不足,我们从以下三方面更新了该课程体系的研究和建设:

1) 修改教学要求,明确教学目的。

我们把对现代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析和评测作为学生意义构建的主要目标。很难想象,一个生活工作在微机广泛应用的信息化时代的计算机高级技术人员,如果对微机的系统结构知之甚少,又怎么能够用好微机呢?因此,在认识和了解一般计算机系统结构新技术的基础上,加强对微机系统结构的教学是完全必要的。

2) 在总的教学目标要求下,大刀阔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构建符合教学目标,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新的课程体系。

我们积极开展本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注意吸收国内外同类教材教学思路,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对计算机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压缩和扩充,精简了有关大中型计算机的过多介绍,增加和突出微机上常用的新的系统结构,突出基本知识,注意和前继课程的内容贯通,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

理论上,既讲清一般原理,又紧密结合微机系统结构。比如,结合80X86指令系统,阐述从CISC到RISC的发展;在介绍各项新技术时,尽量例举微机上应用相关技术的实例。如Pentium的4级整数流水线、8级浮点流水线,Pentium的分支预测策略等。我们还以“奔4:奔腾不已的‘芯’”为题,专门介绍Pentium 4的NetBurst微结构,从Willamette核心、Northwood核心到Prescott核心的不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Core微架构的面世,同时还涉及到同时代CPU产品的竞争情况。应该说,结合系统结构的原理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微机的系统结构。

如何在常规的条件下例如利用普通的微型计算机,让学生直接用到有关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新思想和新技术,得到实践学习的机会,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对现代计算机系统的认识,大大提高这门重要课程的教学效果,值得我们花大气力进行研究。为此,我们引进了DLX虚拟处理器实验。

DLX处理器是1995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John L.Hennessy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David A.Patterson在其“Computer Architecture-A quantitative approach”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一个虚拟的32位处理器。该处理器不仅体现了当今多种机器(如AMD 29K,DEC station 3100,HP 850,IBM 801,Intel i860,MIPS M/120A,MIPS M/1000,Motorola 88K, RISC I,SGI 4D/60, SPARCstation-1, Sun-4/110, Sun-4/260等)系统结构的共同特点,还将体现未来一些机器的设计思想[2]。特别是,DLX虚拟微处理机提供了一个基于PC机的研究平台,研究者可以在PC机上模拟新的处理机技术。清华大学著名教授郑纬民在其著作中专门介绍了DLX虚拟微处理机,并指出:“通过了解DLX处理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利用DLX模拟器进行实验,可以帮助读者综合地了解和运用有关处理器指令系统的设计、流水线的设计与实现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对本书前面章节所述内容的理解。”[3]

我们在全面了解DLX虚拟处理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探讨从“软”的角度,利用DLX虚拟处理器进行处理器指令系统的设计、流水线的设计与实现、并行处理的设计与实现等带有新一代处理器思想和技术的实践教学体系,总结出有典型教学意义的实验[4~6];并编写相关的实验教材,注重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训练。比如,让学生通过实验软件,模拟采用旁路技术消除数据相关,采用增加运算单元的方法消除控制相关,采用优化程序的方法来提高流水线的性能等。此外,我们开辟了一些有关Cache、CPU性能测试的实验,形成一套计算机系统结构实践教学体系。这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具有开创意义的教学研究工作。

3) 革新教学方法手段,利用信息化技术,努力构建立体化的课程体系。

我们自行制作CAI课件,以多媒体的形式精心展现课程内容,形象地讲解理论,化解难点,融汇前继课程知识,虽然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但是保证了全部理论课在多媒体电教室上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研制实践教学软件,以多媒体形式介绍实验内容和操作过程,并以网络课件形式提供给本校学生,以便学生实验前自学。

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网环境,建立一个以本门课程为主的基于校园网的教学网页,不仅有覆盖全部教学内容的CAI课件,还有与网络电子教案配套的课程介绍、信息、教师答疑、名词解释词典、教学论坛、实验探索、习题与题解、相关链接等辅助网络资源。

在课堂教学上除了用多媒体教学外,还积极探索开展课堂讨论,通过“协作”、“会话”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此基础上,撰写高质量的小论文,很多小论文体现了学生课堂讨论的成果。

本门课程的改革成效已初见端倪,学生们普遍反映,这门课程好学实用,学了后眼界开阔,有助于全面把握专业知识。在学生评教活动中,本门课程得到了较高的评价。

总之,一门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与所属专业办学定位和学生实际相适应,必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必须与学科领域技术发展相适应。目前,我们仍在对该课程的立体化和信息化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力求完善课程的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和网络学习环境,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 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

[2] John L.Hennessy, David A.Patterson. 郑纬民, 汤志忠, 汪东升, 等译. 计算机系统结构:一种定量的方法(第二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 郑纬民, 汤志忠. 计算机系统结构(第2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4] 蔡启先,李日初. DLX处理器整数流水线性能的研究[J]. 计算机应用, 2005,25(12B):374-376.

[5] 蔡启先,李日初. DLX处理器浮点数流水线性能的研究[J]. 计算机工程,2006, 32(9):222-224.

[6] 蔡启先, 李日初,王智文. DLX虚拟处理器流水线向量运算的性能研究[J]. 广西工学院学报, 2007,18(1):43-47.

收稿日期:2008-03-22

篇(5)

户口所在: 花都区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已婚 民 族: 汉族

培训认证: 未参加 身 高: 170 cm

诚信徽章: 未申请 体 重: 65 kg

人才测评: 未测评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中学教师:,职业技术教师:,计算机软件:

工作年限: 6 职 称: 初级

求职类型: 兼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面议 希望工作地区: 花都区,花都区,花都区

工作经历广东省高新技术技工学校 起止年月:2009-08 ~ 2011-03

公司性质: 事业单位 所属行业:教育/培训/院校

担任职位: 计算机教师

工作描述: 北大青鸟ACCP启蒙星——网络编程相关课程

离职原因: 在职,周末兼职

广州加利福职业技术学校 起止年月:2007-09 ~ 2009-07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教育/培训/院校

担任职位: 计算机专业教师

工作描述: 所教科目主要有多媒体技术、Photoshop、Flash、Dreamweaver、ASP动态网页设计、C语言、电子商务等。在此期间,三次兼任计算机中级证培训教师,所带学生考证通过率达96%以上。在之前的教学期间,一直担任班主任管理工作,积累了大量高职高专技校学生班主任工作经验,屡受学校好评,也深得学生喜爱!个人上课风格也得到学校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离职原因: 复杂

广州优唛装饰科技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2007-03 ~ 2007-05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房地产/建筑

担任职位: 业务员

工作描述: 在广州优唛装饰科技有限公司做业务

离职原因: 不太适合

广州市冶金高级技工学校 起止年月:2004-09 ~ 2007-01

公司性质: 事业单位 所属行业:教育/培训/院校

担任职位: 计算机工程系教师

工作描述: 所教科目主要有多媒体技术,网站设计、电子商务、Photoshop、CorelDraw、Flash、Dreamweaver等。在此期间,除了正常的教学外,先后兼职指导了两届毕业班毕业设计和论文答辩,取得良好效果。2006年4月,担任学校非计算机教师“双师”培训讲师,培训办公软件应用和幻灯片制作。

离职原因: 想做业务志愿者经历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 湖北黄冈师范学院

最高学历: 本科 获得学位: 教育学 毕业日期: 2004-07

专 业 一: 教育技术学(信息技术) 专 业 二: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00-09 2004-07 黄冈师范学院 教育技术学 毕业证学士、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 ********

2005-04 2005-04 多媒体CAI立体课程与虚拟现实设计培训班 多媒体CAI 合格证书 *******

语言能力外语: 英语 优秀 粤语水平: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① 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诚实守信。有耐心、有自信,自学能力强!

② 计算机和英语应用能力较强:懂网络,会电脑硬件故障维护。精通常用软件,能够独立开发中小型单位动态网站。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③ 爱好体育运动,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尤其爱好羽毛球和排球运动。

篇(6)

关键词:精品课程;课程建设;教学方法

2007年6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专业规范研究小组在对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和信息技术知识体系和CC2005核心课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我国计算机科学专业的15门核心课程、计算机工程专业的16门核心课程、软件工程专业的24门核心课程和信息技术专业的15门核心课程,并给出了各专业包括的知识领域及知识单元。按照各个专业方向核心知识体系的要求,给出了程序设计、离散结构、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等7门课程作为这四个专业的公共核心基础课程。2008年4月国家教育部公布,从2009年起,计算机专业考研中的专业基础课实行全国统一命题,专业基础课由数据结构(占45分)、计算机组成原理(占45分)、操作系统(占35分)、计算机网络(占25分)四个部分组成,并于2008年8月公布了统一的考试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核心专业基础课,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较全面地介绍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的硬件课程,它与数据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微机接口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计算机学科核心课程关系紧密。要建设一门既符合CC2005核心课程知识体系,又符合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统考大纲要求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精品课程就显得格外重要。为此,本文从课程建设的定位与目标出发,从精品教材建设、教学内容规划、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和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1 课程的定位与目标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定位是以基础理论知识为本、实践以及应用并重、反映学科最新成果、兼顾不同层次对象,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工程应用以及创新能力的精品课程。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整机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提高计算机整机性能所采用的核心技术,培养学生整机调试、故障分析、故障检测与故障排除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微机接口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并行与分布式处理等课程及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课程的内容和过程

2.1 建设精品教材,满足专业规范和考研大纲要求

通过分析CC2005、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基础课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大纲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的要求,我们新编了《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材,并于2009年2月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教材在系统地讲述计算机最基本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设计技术的同时,还介绍了有关的先进技术在计算机组成方面的最新进展。教材具有基础性强、内容组织合理、取材先进、注重实践、便于自学等特色。实践证明,新教材的使用加深了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2 合理规划教学内容,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与新技术的结合

根据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定位和教学目标,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给出的专业规范和研究生全国统考大纲的要求,我院将此课程规划为72学时,其中实验占12学时,讲授占60学时,课程设计单独占32学时。基础理论知识及讲授学时规划如下。

1)计算机系统概论部分占4学时,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的工作过程,计算机性能,计算机的典型分类方式。

2)运算方法和运算器部分占12学时,主要讲授数值数据和非数值数据的表示方法,定点数的运算方法和运算器,浮点数的运算方法和运算器,数据校验码。

3)存储系统部分占10学时,主要讲授存储器的基本概念,半导体随机读写存储器和半导体只读存储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半导体存储器的容量扩展,双端口RAM,多模块交叉存储器,相联存储器,Cache存储器,虚拟存储器。

4)指令系统部分占8学时,主要讲授指令系统的发展与性能要求,指令格式,指令和数据的寻址方式,指令格式的分析与设计,CISC、RISC、退耦CISC/RISC和后RISC的基本概念。

5)中央处理器部分占12学时,主要讲授CPU的功能和组成,指令周期,时序产生器,微程序控制器,硬连线控制器,流水线技术。

6)总线结构部分占6学时,主要讲授总线的基本概念,总线标准,总线仲裁和总线通信。

7)输入/输出设备部分占4学时,主要讲授典型输入/输出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常见的性能指标。

8)输入/输出系统部分占4学时,主要讲授I/O系统的基本概念,I/O接口的功能和基本结构,I/O端口及其编址,以及I/O设备数据传送控制方式。

为了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在新一代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我们在计算机的发展趋势、计算机的典型应用、指令系统的发展、提高单机系统指令级并行性的措施、总线标准举例等知识点中引入了近几年来较新的计算机技术。例如在“提高单机系统指令级并行性的措施”这一知识点中,我们分别补充介绍了在单机系统中目前比较广泛使用的五种技术,即超标量、VLIW、超流水、超标量超流水、EPIC技术,并简要介绍了这些技术在现代微处理器中的具体应用。

2.3 加强综合性和创新性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而且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践课程。要清楚地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精髓,亲自动手进行计算机各部件和模型机设计是相当重要的。我们通过加强综合性和创新性实践环节,不仅让学生理解了抽象的概念及原理,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的能力。

这门课程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包括数据通路实验、操作控制器实验、高速ALU设计实验和浮点运算器设计实验,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运算部件、控制部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理解,锻炼运用EDA技术进行计算机硬件设计的能力和硬件调试的能力。

创新性实践环节单独安排为一个课程设计,其内容是运用理论知识、硬件描述语言和EDA软件QuartusII进行模型机的设计。尽管在理论教学时,已分章节介绍了计算机的组成、指令的解释过程、指令周期、微指令格式、微程序的设计方法,以及时序控制方式和微处理器的设计步骤,但是实现相同的功 能,在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设计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比如微处理器内部寄存器的个数设置、是否采用片内指令Cache和数据Cache,采用什么样的指令格式和寻址方式、设计哪些指令、指令如何解释、采用微程序操作控制器还是硬连线控制器、是否采用流水线技术等。创新性实践环节涉及的知识面广、设计方案多样、设计方法灵活,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2.4 科学合理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的组织采用了整体“自顶向下”、细节“自底向上”的教学方法,从计算机硬件系统入手到分别介绍计算机硬件的五大部件及相互联系,再将内容的展开,分别讲授每一个部分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在涉及到各组成部分具体细节的知识点时,采用了“自底向上”的教学方法,讲授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在讲清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再进行分析和设计。这种教学方法既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了各部件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让学生掌握了计算机中各部件的设计方法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建立了整机的概念。

教学任务的安排是将不同的专业分别定为一个教学班,以小班上课的方式进行,促进了讲授、提问、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的开展。同时要求每个教学班的主讲教师必须参加理论课的辅导工作,并要求每个实验必须参加一批实验辅导。青年教师必须先经过实验辅导和理论课辅导两年后,才能根据试讲情况确定其是否能胜任主讲教师资格。理论课辅导教师主要负责作业批阅、答疑、上习题课、网上教学交流等工作,实验课辅导教师主要负责讲授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的全过程。

教学方法的改进,有助于各专业主讲教师根据本专业的课程结构和学生能力水平,以及课堂交流、作业和辅导、实验操作等情况的反馈信息,及时将出现的问题与所有学生沟通,以便随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和补充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5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利用课件教学,使得计算机各部件抽象的工作原理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大大地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动画模拟机器指令的取指和执行过程,来解释中央处理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CPU内部控制信号的产生、指令和数据的流动过程、在指令执行过程中CPU内部各寄存器的变化情况等。通过使用QuartusII仿真软件进行实践教学,可以清楚地理解CPU的组成和详细设计,可以将CPU的顶层电路图逐层解剖,看到CPU内部的各组成部分及VHDL描述。通过微处理器执行某一个具体功能的机器语言程序,调出仿真波形,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CPU内部程序计数器、地址寄存器、指令寄存器、微地址寄存器、通用寄存器、数据暂存器、状态条件寄存器、主存储器、输出总线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情况,将理论教学与实际设计充分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程网站辅助教学,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交互式教学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学生主动性,促进了师生之问的互动。课程网站采用Dreamweaver MX、Flash MX、Photoshop、ASP和SQL Server等软件开发,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学习辅导支持,包括教学大纲、学习指导、教学视频、课件下载、在线测试、难点解析、动画演示、虚拟实验室、在线答疑、学生论坛等。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了解该课程涉及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2.6 建设合理的教学团队,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建设由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辅导老师和实验指导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是极其必要的。我们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团队由8名教师组成,主要成员均长期从事本课程及相关课程教学和相关课程的教学和学术研究,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博士1人、硕士6人;35~45岁年龄段的中青年教师占75%,具有计算机相关专业教育背景7人、通信相关专业教育背景1人,所学专业涵盖了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与信息工程、自动控制等。教学团队成员分别来自上海理工大学、中山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等方面形成了较合理的结构配置,教师队伍在理论教学、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已开展了较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课程教学团队充分发挥高学术水平和高教学水平骨干成员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合理规划、创造条件、培育环境、严格要求等多种机制,实施青年教师的培养,具体措施包括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参加培训、实行骨干成员为核心的导师制、组织开展教研讨论和科研活动。

通过以上措施,青年教师得到迅速成长、能够很好地胜任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在近几年的学生评教中,教学团队的学生评教成绩一直保持在优良以上,深受学生欢迎。近五年来,课程组承担和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和横向科研项目16项,发表学术论文24篇(EI、ISTP收录10篇),出版专著/教材4部,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个;承担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项目10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6篇,获得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7项。

篇(7)

龚老师上课条理清晰,有些比较难懂的知识点,一经他的讲解,便能够很容易地理解。他讲课以教材为基础,但有增删,课件中时常穿插一些动画及其他多媒体效果,增强课件的吸引力;实验课上我们学习了时下比较流行的多媒体工具,如Cool Edit、Photoshop、Premiere、3D Studio MAX以及Flash,这让不少同学从此对多媒体技术产生了兴趣。

龚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上时常引导同学们自己思考,并鼓励我们多多与他交流;因为我对图像处理比较感兴趣,龚老师便鼓励我参与到他所指导的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在指导我的过程中,龚老师十分强调培养我的创新意识,鼓励我撰写。在龚老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论文《基于局部熵的CMOS摄像头疵点检测》,现已被《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杂志录用。

龚老师不仅在学术上有很高的成就,生活中也是个极其和蔼可亲又热心的老师。课间的时候,我曾经和龚老师一起讨论过对这门课程的看法,以及大学生应当如何对待学习等问题;因为我想保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龚老师了解我曾被评为江苏省三好学生后,便主动为我写了推荐信,现在,我已成功保送北航研究生,真的很感谢龚老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05级

本科生 沈雅芬

龚老师教我们“多媒体技术应用”,采用的是龚老师自己主编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这门课程涉及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很多有趣而新兴的内容,加上龚老师不拘一格的教书风格和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展现,我们的学习过程变得形象生动,同时也接触到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作为教授和硕士生导师,龚老师治学严谨,具有大家的儒雅。然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的平易近人。在遇到疑惑时,我首先想到的是与龚老师交流,无论是对学习的困惑,抑或是对生活的迷茫,总可以从他那里得到满意的解答。他的平易近人也使我们对所学的课程喜于思考、善于交流,不惧权威地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而这种平易近人也正是我们作为学生最需要的。

――200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科四年级学生 刘燕清

能够成为龚老师的学生,我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他传授给我们知识和方法,让我们受益匪浅;他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们深深折服。课上,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我们仔细讲解每一个知识点,深刻剖析各种技术方法,在帮助我们理解问题的同时还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和方法,使我们的知识面得到扩张,思维也更加发散。每次上龚老师的课总能感觉有意外的收获,他在基础的东西上总是能另辟蹊径,引导我们在某些问题上作出思考,而这正是我们所欠缺的能力。

最后,衷心地感谢龚老师!祝龚老师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一切顺利,

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研究生 干楠

作为龚老师的学生,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荣幸,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他在给我们讲课的时候,怕我们不能理解,不厌其烦地在黑板上书写,当时我特别感动;在课外,他也很耐心地给我们指导,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了我学习方法。平时他虽然很忙,却总不忘关心我们的学习情况,教育我们从小事做起,不要小看任何细节,要循序渐进,告诫我们要目标明确,踏实过好每一天,实现自己的理想。

――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研究生 周菲菲

我是龚老师“模式识别”课程的学生。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聆听龚老师精彩的讲解,在课程的整个学习过程中,龚老师不仅教会我们课本上的知识,还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教会我们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他教给我们做学术应该持有的态度:严谨、耐心、坚毅。

龚老师是一个很开明的老师,对教学和我们的学习持着“学以致用”的态度,所以采用“报告+论文+考试”的方式来要求我们完成课程的学习,而不是一味地只是通过去考察知识点来督促我们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