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三年学习经验总结
时间:2023-03-10 14:56:5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三年学习经验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这篇经验总结的问世,首先必须拜谢我们的敦哥徐建敦老师,他起码有八成的功劳。如果不是他在大街上霸气侧露把小子我拦下,恐怕我也没想到要十分系统地总结自己高中三年的各种得失。总结这种东西,系统和零散是天和地的区别,对我个人而言,把自己高考后诸多零散的思考整合起来,收获很大。
其次,虽然我对徐老师自称小子,但是面对诸位师弟师妹我还是自信有点斤两的。倒不是说我考上华附就上了天,在华附读书的人也是两只手两条腿,不会飞,会飞的是折翼的天使。我说的是,这篇总结100%独家披露呕心沥血,诸位孩子们学习一下,绝对没有害处。以前我总觉得“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像谢亚龙叉腰肌——装B,高考完了才明白,大人们的告诫和师兄师姐们的血泪教训真的不能不听。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你对这些金玉良言产生逆反心理,高考八成要悲剧。
第三,你们真的要感谢敦哥。不是我拍他马屁,这样细心关心学生的老师千年碰不上一个——起码他走在大街上碰到我一把就抓过来叫我写经验总结(既为自己,也为诸位),起码他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过年用50RMB大红包悬赏难题好解答的老师。你们要是一不小心霸气外露给母校争了光,千万别忘了谢谢他,最好磕三个响头。当然,也别忘了拿成绩单找他要红包。(笑)
二、高中成功经验
进入正题。一见到师弟师妹就揭自己的短,我绝对不干这种蠢事,所以就先说说自己高中的成功经验。
首先,就是我在高中想清楚了自己将来大概要干什么。
我可以这样说,没有人生目标的随遇而安的人未必会混得太差,但他一定不会有太大出息。有胆的就跟我赌,但我必须说,我绝对赢。
例子不举,关键是为什么。第一,对于我们而言,到了15岁或以上的年龄,应该逐渐懂得掌握自己人生的方向。父母不能管我们一辈子,年轻的时候不养成规划人生的习惯,等父母管不了我们的时候了,我们顿时失去了航向,那时会十分棘手。第二,有人生目标,才有好好过日子的最终目的。正因为我定下了这辈子的奋斗目标,我才会在高中出了很多岔子(具体详见后文)的情况下还能坚持下来。同时我推荐大家好好读读诺贝尔奖获得者、现任美国能源部长、杰出的华裔——朱棣文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他重点谈了这个问题,十分具有说服力。
那么要怎么做呢?
第一,确定自己希望从事的领域。选择标准:兴趣第一,天分第二,就业现状第三。可能每个家长都想自己的孩子从事就业好的领域,但如果我们自己对这个领域一无热情二无天分,那么从事这个领域不会有什么成就,就业也很难。现在的家长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太过现实,以至于看不清自己孩子身上潜藏的巨大能量。永远要记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一直推着你攀登上你能够达到的最高峰,与其在一个就业好的行业做一个平庸的人,领着3000月薪,不如在一条布满荆棘但自己喜欢的道路上闯成大师,自己快乐的同时名利双收。第二,不要忽视天分的作用。如果你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天赋比别人稍稍差一点,这无所谓,要坚定地走下去。勤能补拙是良训,这是真理,但我们不能认死理。如果一个很喜欢数学但是数学每次都考0分的人去研究数学,能有成就吗?不能。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换个方向呢?毕竟人是不可能只喜欢一个领域而对其他事物毫无兴趣的。这两大问题考虑完了,再考虑就业。
第二,规划好求学道路。要拿到什么学历,想去什么学校,出不出国,什么时候出国,去哪个国家,去这个国家的哪个层次的学校(最直观:权威评测机构排名),求学的投入产出比如何,这些都要考虑好。清晰的求学生涯规划能够让我们的目标更明确,并拥有一份安定感和适量紧迫感,更好地投入学习。
第三,确定自己想要成为这一领域的什么人才。给自己的职业一杆标尺,想从事文史哲或理工的是要成为专家还是普通老师;想从事经济或管理的是想成为老板还是经理还是科员,这些要花点时间想想。为什么要想得这么长远?借用拿破仑的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明确好“将来要干什么”这个问题,剩下就一件事:为之奋斗。我很庆幸自己在高中把这个问题搞明白了。这使我有无穷的动力坚持学习,让我的日子过得很充实。
其次,懂得安排自己的时间。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安排好学习和课外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二,做好每天、每周甚至每月的时间规划。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中生丧失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因为应试教育总是过分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而采取的手段往往是强化训练,过度学习,还美其名曰:死去活来,熟能生巧!――不先“死去”怎么能有“活来”!讲求题海战术,追求“熟能生巧”。当然,没有必要的训练积累,知识点无法得到巩固,但如果因此把语文学习的范围仅仅局限在课本内,以至于让学生无暇顾及课堂以外的、对发展智力非常有益的各种活动,学生课外语文学习的好奇心无法满足。长此以往,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丧失,以致荡然无存。
其次,高中语文教师的个人素养也决定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果不喜欢语文,请从喜欢我开始。”这其中道出的正是高中语文教师的个人素养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其中教师的知识、能力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影响尤大。
1.知识、能力素养。首先,客观条件限制了高中语文教师对自身知识、能力素养的提升。现在的学校整个工作中心就是各阶段检测、各级统考、会考和高考,管理目标普遍地带有功利主义色彩,评价语文教师的标准便是平均分、达标分,及格率、优秀率和升学率,语文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丧失殆尽。高中语文教育研究完全变成了高考应考研究,语文教师在灌输知识,强化技能中疲于奔命,真正能提升自身知识能力素养的探索和研究无暇顾及。因此,新课程标准别强调的“有利于教师自身发展”的说法也几近落空。其次,高中语文教师的惰性限制了对自身知识能力素养的提升。惰性使语文教师懒于学习新知识,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语文教师应有的灵气完全丧失。我们以写作为例,扪心自问,勇于“下水”,勤于“下水”的老师寥寥无几。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写作时,更多的处于纸上谈兵、指手划脚的状态;画师自己不参与画画,乐师自己不懂歌唱,却一味埋怨弟子悟性不高,错又在谁呢?再以高考名篇名句背诵为例,高中语文教师能有几人勤于背诵,注意积累?甚至我曾听过有位高中语文教师如是说:我不会背没关系,因为我不需要参加高考。如果专业知识尚且如此轻视,那么与考试“毫不相干”的课外文学作品以及教育理论类的书籍,教师阅读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懒于读书,语言贫乏,材料陈旧,教法单一。很难想象,这样的高中语文教师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被如此训练了九年,被各方面严格管制的、疲劳的学生呢!
2.职业道德素养。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集中体现。“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师生之间的感情是教育得以维系的一种纽带,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利用这把钥匙去打开学生的心扉。首先,这种热爱是指教师对学生以生活上关爱为起点而产生的一种教师对学生的亲近感。然而,我们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师因为种种因素,很难真正做到给予学生生活上的关爱。一方面是教师的工作量大,难以顾及;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学习太紧张,多门学科轮番上场,抽不出空。语文教师和学生之间失去了深层的沟通、交流;那么,师生间的亲近感也就可想而知。其次,这种关爱还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高中阶段的学生,自主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可以想象,他们是多么渴望被理解和被尊重。然而,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然而,或许,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这种潜在的需求。潜意识告诉我们,我们是“教师”,学生“必须”言听计从。我们太多的强调学生要理解老师,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至于青春期的高中生,他们在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上需要什么?我们能提供这种需要吗?真的,从潜意识里,我们高中语文教师思考得太少,做得更少。他们失去了被理解和尊重,也就预示着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失去了被理解和尊重,语文课堂自然就失去了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目前,高中生丧失语文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除了“应试教育”体制蒂固根深和高中语文教师个人素养有待提高之外,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轻知识而重经济效益,认真学习而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好的工作,等等,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失去了增加学习兴趣的内驱力。教育体制或社会环境,是我们语文教师难以影响的,但我们可以戴着镣铐尽可能地把舞跳好!在个人素养、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做些改善与提高,提高高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很重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固的基础。■
学生负担过重,主要是指作业太多。有几句顺口溜颇能反映当前作业过多的情况:“减负,减负,减号加竖(减号变成加号,即减去一负数,等于加上一个正数);明减实加,不堪重负!”提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确具有重要意义,但多少年过去了,却有增无减。
就拿目前来说,学生过重的负担就有多种表现形式。
一是资料多。
虽然上级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不准学校订购资料,但学校不公开订购,却不能阻止老师、家长偷偷订购。老师组织学生订购资料,自觉理亏,上级来检查时,就预先通知学生,不要把资料带到学校。
二是抄写多。
抄生字词。小学生抄语文生字词,每抄必是三至五遍。中午抄过不算,晚上还要按三至五遍的要求再抄一次。
抄练习册。练习册做过后,还要在作业本上重抄一遍。
抄考试卷。每次考试后,有的教师要求把试卷再抄一遍。
三是罚做多。
作业做不齐要罚,作业潦草要罚,作文日记不够篇幅要罚。一罚就不是三至五遍,而是十遍二十遍(小学生的生字词)。一些学生稍不注意,就要受罚。
二、学生负担过多得不到解决的原因
首先,对素质教育、对党的教育方针的理解有偏差。一直到现在,人们还是习惯地把学生的文化考试成绩和优秀率、升学率等当作衡量一所学校办得好坏的唯一标准。人们赞扬某所学校办得好,往往会说,这所学校录取的多,考取重点学校的多;或者说,这所学校在县乡(镇)统考中名列前茅。文化课成绩突出,就可以“一俊遮百丑”。人们既然把目光投向文化课考试上,学校也只好倾注全力抓文化课的教学,至于德、智、体、美、劳等,都得给文化课让位。文化课教学虽然重要,但不能“杀鸡取卵”。
其次,既然大家都把文化课成绩当作衡量学校、衡量班级、衡量教师的唯一标准,那么教师也就千方百计地来提高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当然,提高成绩的途径很多,但教师最习惯用的,还是加大学生的作业量。
第三,由于书商的大力推销。现在,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各科资料,名目繁多,堆积如山。其中有大量的盗版资料。有些书商就以回扣作为诱饵,大量推销盗版资料。
第四,互相攀比,甲科老师看乙科老师订资料,甲科老师就想,我如果不订,一方面显得我对学生抓得不紧,另一方面别的科目会挤占我这科的时间。于是,我看你,你看我,大家就行动起来。再有,学生家长的心态也同老师一样。张家给孩子买资料,李家也不甘于落后。这样,学校买,家庭买,两头加码,作业负担怎能不重?
三、作业量超重未必能提高学习成绩
我有一个侄儿在小学上学,作业多的怕人,中午做,晚上做,自由活动时间非常少。他为了赶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只有加快书写速度。字写得越来越潦草,比上学前班写的字差了一大截。因为注意力都放在书写上,虽然每个字都写好多遍,仍然不会默写,甚至连认都认不得。针尖没有两头快的。注意力集中在赶进度上,没有思考的空间,印象不深,当然收效甚微。可见,作业超量并不是提高学习成绩的良好途径。
作业超量所带来的后果更不容忽视。最明显的是抑制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作业量大,学生疲于应付,没有主动学习、主动钻研课本的空间,学生的良好天赋受到了严重打击,就像一台台活的机器,只能被动地运转。一个主动学习,一个被动学习,其优劣不言而喻。
德、智、体、美、劳课被文化课侵占,被作业填满,不仅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体,而且严重摧残了学生的精神。不少学生视力下降,身体消瘦,精神呆滞,就是很好的证明。
作业量大很容易造成两极分化。每个班只有少数优秀生能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大部分学生都不行。作业完不成,怕老师批评,只好抄别人的作业,只图做齐作业,不管懂还是不懂。一到考试,就感到脑子一片空白。
两极分化的结果,使学生大量的流失。成绩差,作业跟不上,每天只有挨批的份。这样,越学越没劲,越学越厌学。与其在学校受洋罪,不如弃学去打工。“作业多―两极分化―厌学―弃学―打工”这就是一部分学生的无奈历程。
四、如何布置作业
作业多既然有这么多弊端,那么就不需要布置作业了吗?绝不是。学生做作业,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训练思维,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布置作业非常必要。
作业应当布置,但要讲究科学性。《礼记・学记》里有段话:“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这是前人的学习经验总结,教师布置作业大可以借鉴。
“多”则“失”,“寡”“易”“止”亦不可取。“失则寡”,作业太少,学生“吃不饱”,同样不利于提高学习成绩。作业少,不仅不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不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会使学生养成懒散的恶习。“失则易”作业太容易,做起来不费力,既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又会消磨学生的进取精神。现在有的教师布置的作业时断时续。要么就不布置,要布置就多得吓人。学生闲一阵,忙一阵。要闲就闲得无事可做,要忙就忙得加班加点,累得头晕眼花,这可以归为“失则止”。所以,布置作业既不能太多,又不能太少,既不能太容易,又不能间断。作业布置要细水长流,天天有作业做,天天不感到有压力。
作业既要有一般难度的,也可以适量布置点加深题。加深题不能离谱,要让学生多开动脑筋就可以解决。有些成绩差的学生做加深题有困难,教师应予以多辅导,不要让问题成堆,使这部分学生不断提高自信心。
作业布置也要遵照“循序渐进”的规律。特别是开学之初,教师不能用多题、大题、难题来压学生。一开始布置作业如果太多、太大、太难,就会给学生当头一棒,把他们打入云里雾里。这很不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很不利于激发学生乐学进取的精神。刚开始作业布置少一些,容易一些,等学生进入状态后再逐步提高。这样才不致使学生丧失自信心,丧失进取心。
另外,作业布置一定要关照教材内容。即使是加深题,也不能脱离教材太远。所布置的作业如果不与教材挂钩,就会妨碍新知的巩固和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设计作业时慎加选择,做到少而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