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专毕业设计论文

大专毕业设计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0 14:56:4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专毕业设计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大专毕业设计论文

篇(1)

各位考生:

根据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2017年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务管理工作的通知》(赣考院自〔2017〕3号)文件精神,为做好我校2020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专业实践性(实习)环节考核、毕业论文(设计)报名、指导及答辩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时间

报名时间:2019年12月16日至20日。

二、报名地点

江西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办公楼三楼学历部311、313室(南昌市青山南路596号,乘8路、BRT   2路、108路、126路、237路、35路、820路长班公交到长巷村站下车即到)。

三、报考条件

1.实践技能考核课程:该课程理论考试成绩合格方可报考实践技能考核。首次报考理论课程的新生不得同时报考该专业的实践课程。

2.本科、专科毕业论文(设计):修完本专业计划所有课程且成绩合格方可报考本科、专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与答辩。

四、报考流程

第一步:资格审查

一、考生须提供材料:1.报考实践环节考核的考生须提供本人身份证、准考证原件及复印件;2.报考本科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的考生须提供本人身份证、大专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准考证、在江西省教育考试院网站自学考试一栏打印的(带√×)成绩总表(必须修完所有课程,即全部打√)、本人一寸彩色照片一张(论文报名登记表张贴);3.报考专科毕业设计的考生须提供本人身份证、准考证原件及复印件,在江西省教育考试院网站自学考试一栏打印的(带√×)成绩总表(必须修完所有课程,即全部打√)。

二、审核身份证、大专毕业证原件,提交身份证、大专毕业证复印件、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学信网chsi.com.cn/   上打印)、(带√×)成绩总表(没有大专毕业证书的在读专科学生由学校出具学籍证明或学籍电子注册备案表),提供本人常用紧急联系的手机号码。

三、报名编号,发放《论文报名登记表》。

第二步:缴费

实践环节考核费用包括报名费、考核费等。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含毕业设计)每人400元;专科毕业论文答辩(含毕业设计)每人200元;毕业实习报告每人50元;实践环节考核根据专业不同收费标准不同(1.工科类专业每科150元;2.医学类专业每科80元;3.农学、艺术、体育类专业每科60元;4.综合类专业每科50元)。(收费依据:《关于调整我省自学考试有关收费项目及标准的复函》赣计收费字[2003]574号)

第三步:考生选择论文指导老师及论文选题。收取《论文报名登记表》,发放《论文撰写须知和答辩须知》。

第四步:论文撰写及答辩

考生根据《江西财经大学关于自学考试本科专业毕业论文管理工作规定》、《论文撰写须知和答辩须知》的要求完成论文的撰写及答辩工作。

五、报考要求

报考我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专业实践性(实习)环节考核、毕业论文(设计)报名及答辩的考生须本人到江西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报名与缴费,任何人和任何机构组织不得代办。实践性(实习)环节考核、本科论文指导及答辩均由我校继续教育学院统一安排,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定稿、送稿、答辩报名、论文答辩等工作。

六、报考专业

本科:会计、金融、法律、英语、工商企业管理、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新闻学、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工程造价管理。

专科:会计、计算机及应用、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物流管理、工程造价管理。

七、考核成绩评定与查询

1、成绩评定

实践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60分及以上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考核成绩不合格者不予补考,但可以参加下次的考核。

2、成绩查询

自学考试实践环节考核成绩统一由   “江西省自学考试数字化管理平台(bysjxzk.jxeea.cn)”管理。主考学校于5月15-25登录平台校验、上传成绩,江西省考试院公布成绩后方可查询。

八、具体考核安排见附表

附表1:《江西财经大学2020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专业实践性(实验)环节考核安排表》

附表2:《江西财经大学2020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论文撰写与答辩及专科专业毕业设计(实习)考核环节安排表》

江西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19年11月30日

附表1:江西财经大学2020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专业实践性(实验)环节考核安排表

专业 考核课程 报考时间 考核时间 计算机及 应用

(本科)

操作系统(02327)、C++程序设计(04738)、软件工程(02334)、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04748)、数据结构(04734)、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6) 2019年12月16日至20日 2020年3月21日(周六) 计算机信息管理(本科) C++程序设(04738)、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6)、软件开发工具(04756) 2019年12月16日至20日 2020年3月21日(周六) 计算机网络 (本科)

篇(2)

毕业设计论文致谢词(一)

通过这三个月来的忙碌和学习,本次毕业论文设计已接近尾声,作为一个大专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在这里衷心感谢指导老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学习的同学们的支持,让我按时完成了这次毕业设计。

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我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xxx老师给我悉心的帮助和对我耐心而细致的指导,我的毕业论文较为复杂烦琐,但是xxx老师仍然细心地纠正图中的错误。除了敬佩xxx老师的专业水平以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我才得以解决毕业设计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同时感谢我院、系领导对我们的教导和关注;感谢大学三年传授我们专业知识的所有老师。他们是xxx、xxx、xxx、xxx、xxx……谢谢你们呕心沥血的教导。还有谢谢我周围的同窗朋友,他们给了我无数的关心和鼓励,也让我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温暖和欢乐。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此次毕业论文的完成将变得困难。他们在我设计中给了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要感谢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一蹶不振,取而代之的是找到了最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最后,感谢生我养我的父母。谢谢他们给了我无私的爱,为我求学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

毕业设计论文致谢词(二)

毕业设计即将结束,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之下,学生对于道路设计有了更多新的认知,对路基路面设计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的整体脉络了解得更加的清晰透彻。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对自己大学四年以来所学的知识有更多的认识。

毕业设计,帮助我们总结大学四年收获、认清自我。同时,还帮助我们改变一些处理事情时懒散的习惯。从最开始时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到方案比选,确定方案,再到着手开始进行路基工程、路面工程和路线排水的设计,每一步都是环环相扣,衔接紧密,其中任何一个步骤产生遗漏或者疏忽,就会对以后的设计带来很多的不便。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资料搜集能力在设计中也得到提升。毕业设计中很多数值、公式、计算方法都需要我们去耐心地查阅书籍,浏览资料,设计中需要用到辅助设计软件的地方,也需要我们耐心的学习。掌握其使用的要领,运用到设计当中去。最后汇总的时候,需要将前期各个阶段的工作认真整理。

毕业设计结束了,通过设计,学生深刻领会到基础的重要性,毕业设计不仅仅能帮助学生检验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更多的是毕业设计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自我,磨练学生的意志与耐性,这会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

毕业设计论文致谢词(三)

篇(3)

关键词:毕业实践 设计 论文 指导

毕业实践一般以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形式完成,是本科教学最后的,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学环节。近年来,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而有些用人单位在储备人才方面没有足够的“库存”,往往要求签约毕业生提前到单位见习。因此毕业设计(论文)只好在单位实践过程中完成。本文通过实践经历,提出一些关于校外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思考,分析了如何管理和指导此类学生的毕业设计。

1 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实践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

在校外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很早就有,但是以前基本都是因为指导教师承接了某些单位的课题,或者指导教师指定的课题需要借助其它单位的实验室或者现场条件才能进行。本文所述校外毕业设计主要针对近年来学生到已经签约的单位进行实习期间完成毕业设计的情况进行讨论。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经济发展迅速和企业人才缺乏的现状是根本原因

企业之所以非常急切的要求签约大学生提前实践,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①经济发展迅速,企业对人才的客观需求很大,企业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应对发展。许多企业处于发展壮大的阶段。

②企业的信息化节奏导致对于人才的需求变得急切。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和信息化条件下,企业对于人才的计划、引进、储备、使用往往难以按部就班的进行。当和学生签约后,企业就希望能尽快到位,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

③人才的流动性导致许多企业人才的突发性缺失。双向选择,导致大专院校毕业生像“大浪淘沙”一样不断更换工作单位,企业在3年内能“沉淀”50%的毕业生就算是不错的了。有时人员的突然离职致使企业非常被动,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安排交接的人员。而应届毕业生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实践培养才能真正胜任相应的工作。

一些中小型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没有能力储备足够的人才应对发展的变化和人才流失的境况。在行业中招聘有经验的人才也会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因此急切的希望于容易找到且有可塑性(且工资成本更低)的应届毕业生。我们传统的就业签约活动一般都在毕业前半年多,这就导致急需人员的企业要求他们提前到岗见习。

1.2 高校严峻的就业压力迫使学校提供了制度条件

虽然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客观需求很大,但是学校却不能提供“直接能用”的人才。加上目前高校扩招后毕业生数量庞大,诸多的就业渠道也显得比较苍白,如果没有行业背景的高校就更是如此。许多高校经过各种努力,最后也总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就业。因此,对于企业提出的提前见习,在单位完成毕业设计,在某种意义上是教学制度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妥协”。有些学校甚至直接修改了培养计划,称作“毕业实践”。对于有些专科学校,甚至将校内教学压缩到二年级完成,最后一整年都是“毕业实践”,学校既适应了就业需求又节约了教学资源条件,当然其教学质量水平此处难以评价。

1.3 当前学生期待步入社会的急切心理促进了这一现象

毕业生对于就业的畅想和对于“自力更生”的期待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应用型普通本科毕业生,多数人将不会参加研究生升学考试,更多的是指望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当企业要求提前进入见习的时候,学生往往不是排斥的,而是向往的,他们可以提前感受到工作和领取工资的状态。

2 相对于校内毕业实践,校外企业毕业实践模式的优劣分析

2.1 毕业设计完成质量的保障难度更大 因为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要放在工作上,只有利用工作闲暇和下班时间思考和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客观上是有很大难度的。对于不够勤奋的学生,可能会产生应付、搞形式的想法,草草的完成毕业设计。因为指导教师不能经常性当面指导,只有依靠电话和网络进行教学,不仅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这种模式本身就存在一些交流上的不足。由于空间、时间和方式的原因,使得校外毕业设计的“教”与“学”之间产生了更大的障碍。因此,校外毕业设计内容的规范性、真实性、科学性都更难保障。毕业设计环节对于学生的教学效果的目标达成情况也是难以评估的。

2.2 存在一定安全问题 企业(特别是工厂)工作环境往往都有各种不安全因素,所有的工厂都会标示“安全第一”、“预防安全,人人有责”之类的标语。下班以后则面临的各种社会环境,远不如学校环境的“纯洁性”。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的就业生身份特殊,虽然人已经到了企业,但是人事关系等仍然留在学校。虽然学生都是成年人,但是社会经验等仍然不足,既然学校已经同意学生外出见习,对其安全等方面就间接的负有一定责任。

2.3 设计条件差异大 对于学生毕业设计而言,企业能提供的条件差异会比较大。如果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与实际工作的专业方向性非常吻合,那么较好的实际工作条件,大量直观的素材,以及企业的工程技术人才的帮助,这些条件无疑是对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十分有利的。更容易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格物致知”等学习效果,也是我们设置毕业设计环节所追求的目标。

如果学生的题目与实际工作条件的专业方向有差异,或者企业能提供的直观条件比较差,甚至连网络都没有,等等这些都会给学生毕业设计增加很大的难度。

3 科学有效的指导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实践

既然我们无法避免部分学生要到校外完成毕业设计,那么我们就应该积极地去应对。不能因为不同于传统的常规性毕业教学环节而敷衍工作,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自古以来教学就是要适应变化的,“因才施教”、“因地制宜”的科学管理和指导学生完成校外毕业设计才是学校正确的做法。笔者认为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情:①一定要办理相关的手续,做到有序进行,信息畅通。尽量避免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以及导致的社会纠纷问题。②毕业设计的选题要有针对性。应该尽可能根据学生见习企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或修改题目,不宜选择与工作不相关的题目。如果学生所从事的工作不是课题研究性的,则不宜选择研究性论文,而更适合设计性题目。可以根据企业需要或者将来的可能的发展做一些模拟技改性的设计题目。③最好能联系企业,相应安排水平较高的人员协助指导学生毕业设计。④指导教师要利用电话、网络等现代办公条件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内容等进行监督和指导。有条件的话,让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回校当面请教问题,甚至教师亲自到现场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1]吴高安.深化毕业实践教学改革 探索“宜化模式”新路[J]. 中国高教研究,2003(02).

[2]冯玉东,张国锋,冯明卿.毕业实践与就业一体化的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01).

[3]朱永红,吴南星,戴哲敏.产学研结合的毕业实践模式研究与实践[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04).

篇(4)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职业能力;毕业设计

1概述

目前,许多五年制高职院校对毕业设计这一环节越来越重视。学校按照自身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毕业设计的要求也是各不相同。有的学校采用实习结束后,提交相关的毕业论文作为毕业设计;有的学校要求学生结合实习岗位,针对企业在生产和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发软件,并辅以文字介绍软件的设计思想、流程和使用方法作为毕业设计;有的学校则在毕业实习之前,通过毕业设计题库,让学生自由选择设计。不论哪种方案,其宗旨都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毕业设计是衔接学校教育与企业岗位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了解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毕业设计流程,才能在毕业设计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本文结合我校软件技术专业的特点,探索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方法。

2五年制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

2.1五年制高职

所谓五年制高职,也称五年制大专,通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于一体的职业教育。五年制高职的前3年为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后2年为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围绕学生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整体设计统筹安排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达到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2.2软件技术专业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个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即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职业活动进行类化迁移整合,形成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职业能力又分为基本能力(即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及综合能力也称核心能力。通过构建职业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方向核心课程三个模块,凸显“三个能力”,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如图1,职业素质课程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人文、身心、道德、职业等素质,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社会能力;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编程基础、网页设计图像处理能力及计算机维护能力等专业性的基本职业能力培养;方向核心课程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具备使用当前主流开发技术完成软件开发的职业核心能力。

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实践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所在,在毕业设计实践中有机融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毕业后快速适应企业工作并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真正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零距离对接。

3.1创新毕业设计的组织与管理,保障毕业设计环节

毕业设计的组织与管理是确保毕业设计实践有效开展的关键。首先合理安排毕业设计的时间。毕业设计一般放在学生毕业实习之前的最后一个学期,五年制高职的毕业设计可安排在第9个学期进行,利用第9学期的最后2个月开展,前2个月的时间各科目按原有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其次是指导教师确立,参照我校的教学规律,毕业实习之前的专业课教学就是方向核心课程中各项目实战课程的教学,所以指导教师也就是负责这些项目实战课程的教师,教师仍按原课表开展工作,这样指导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到所带学生的进展。通过这一部署,学生每天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集中,毕业设计的时间、场地有保障,指导老师按课表进行指导,做到对毕业设计全程监管,检查指导及时,学校的教学管理不会紊乱,促进毕业设计实践实施,也可使学生带着完成的毕业设计作品去找实习岗位,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能力水平。

3.2围绕岗位职业核心能力,设置毕业设计方向

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从事的岗位息息相关。通过对当地软件企业的考察、调研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五年制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岗位有软件程序员、软件测试员、网页设计员、软件技术支持等岗位。其中,软件程序员是主要就业岗位,程序员又细分为.Net程序员、Java程序员、PHP程序员及移动开发程序员等。不同的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有所不同,通过主要就业岗位与所需核心职业能力的分析表1可以得出,合理设置毕业设计方向,可以针对性地提升学生在相应岗位上的综合能力,所以在选择设置毕业设计方向时,也是按四个方向来实施。通过专门化的方向设置,提升和强化学生的岗位职业核心能力。

3.3构建毕业设计环节,打造学生的职业能力

结合软件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的特点,构建“分组与选择方向、选题与开题、项目实施、论文撰写与展板设计,毕业答辩与评价、毕业设计成果展示”这一毕业设计环节,达到充分融合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升华核心职业能力,具体内容详见表2。(1)方向选择及分组:根据毕业设计具有自主性和选择性的特点,不仅要满足学生对某个方向的兴趣爱好,又要防止学生都集中在某个方向上,可以采用先让学生选择方向,当某个方向满员时老师可以选择学生,将学生进行有效分流,完成毕业设计的第一步。(2)选题:最大限度满足学生自主选题,提高学生兴趣。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使用教师提供选题或项目实战课程中未完成或需要护的项目。(3)毕业设计评价:毕业设计评价从整体到量化。毕业设计评价=作品50%+毕业设计文档分25%(论文、项目任务书、毕业设计日志、展板设计图、答辩PPT)+陈述答辩25%。再对作品50%进行细化,主要由指导老师跟踪考评,围绕选题的创新和科学性,作品的可操作性及技术性等分阶段全面量化评分表,这里不再罗列。(4)毕业设计成果展示交流:一方面通过布置展厅展示学生作品,另一方面挑选优秀毕业设计作品,邀请在外实习学生回校向低年级学生开设毕业设计成果汇报,主要内容包括介绍毕业设计作品创作理念、方法和在外实习心得体会等,引导低年级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兴趣促进其职业能力的培养。

篇(5)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所培养的是供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数以千万计的应用型人才,面对市场需求和新形式的挑战,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继续教育有基础、发展有空间的位置上。立足于培养学生爱国、敬业、爱岗、创新,成为知识型劳动者。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备必须够用的基础知识、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实干创新和创业精神,并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基本完成上岗前所需知识和能力的各种储备,这是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显著区别。

二、商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是其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在人才培养规格的确立上,应坚持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构建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以培养较宽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基本技能为出发点,以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主体。

(一)理论知识的要求

1 广泛实用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如政治道德修养、职业道德修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经济、管理、法律、市场等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教育,是塑造一个人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其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只有拥有过硬的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才能确保在思想上做到热爱祖国、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业务,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成为受企业欢迎的人。

2 “必须、够用”的理论基础知识。如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材料、力学等方面的知识。高等职业教育是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是为生产第一线培养具备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服务于生产第一线,而不是培养在某一领域具备较强研究能力的人才,过多地理论学习势必影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知识的缺乏将达不到职业岗位对能力的要求。“必须、够用”的理论基础知识以确保高职人才的继续教育有基础、发展有空间为度。

3 扎实宽广的专业知识。如机械类专业的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与控制、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等知识。专业知识的扎实与否是决定高职人才是否具备职业岗位所需能力要求的关键。

(二)实践技能的要求

围绕为生产一线培养具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这一目标,高职高专教育实践技能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实(见)习与针对职业岗位要求的技能实训两部分内容,应适当减少验证性的实验。

1 实(见)习的内容。一是认知实习,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提供感性认识的机会。如机械类专业的金工实习、生产见习,其要求是让学生通过实习能更好地学习、掌握专业知识;二是技术应用的实习。如电子类专业的数电、模电和单片机的实习,要求学生能够应用所学会的专业知识自行设计制作出具备一定功能的作品或产品,通过测试、验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技能实训是高职高专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保障。―个拥有丰富专业理论知识的人要想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离不开较强的动手能力,否则即使他是满腹经纶,也只是纸上谈兵,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无法得到具体的应用。对高职高专院校来说,技能实训应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职业标准对高级工的能力要求。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高专教育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就业乃民生之本,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就业后能否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变化,是评价一所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也是一所学校专业设置合理与否的关键因素。对于高职院校的办学者来说,就业应该成为一根“指挥棒”,由它来主导一切教育教学活动。

(一)加大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的力度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1 专业设置改革。高职高专教育是以为社会培养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其专业设置应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加大对原有专业的整合和新专业设置的力度,使其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是高职教育的根本。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组建一支由学院就业办、教务处、各专业的学科带头人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进行人才’市场调查和分析。听取各行业、各部门技术专家对职业岗位特点的分析,开展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及时改造现有专业,增强专业适应性,切实突破专业的针对性和应用性问题,并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化服务的专业。面向未来,专业建设委员会还需对社会发展和未来对人才的需求走向做好预测,紧跟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动向,在设置专业时考虑到未来社会的需求。

2 课程体系改革。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是否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决定着他能否顺利地就业,而学生具有的能力大多是由专业课程设置所决定的,因此,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显得更为重要。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委员会进行人才市场调查时,还应对各行业、各部门职业岗位对能力的要求进行认真地分析、论证,科学合理地确定各专业的培养方向,再根据培养方向进行专业课程的设置。在进行课程设置及其教学大纲的制订时,应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出发,请企业、事业单位参与决策意见,共同研究决定,并重视实(见)习、技能实训的教育,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比例尽可能接近1:1。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所谓“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指既是教授、讲师,又是高级技师、技师或工程师的教师队伍。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教师的实验实训水平是关键,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一个高职高专院校应具备的条件之一。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学院鼓励中青年教师到生产一线参加工程实践,提倡教师去社会兼职,以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二是学院从企业聘请一些既有专业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兼任专业课或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以密切教学与企业实际的结合,缩短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距离;,三是利用本校具备“双师型”能力的教师。对中青年教师实施校本培训。不断充实、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促进教 学效果的提高

教学质量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生命线,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

1 建立健全听课监控体系。为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保证课

堂教学质量,为此,建立健全听课监控体系十分重要。通过学院教务处、系部领导、教研室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及教师间的层层听课,由教研室组织教师进行评课活动,教师问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 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质量反馈体系。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课堂教学效果的直接受益者,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能较真实地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每学期召开1~2次学生评教座谈会和教学问卷调查,对教师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向教师反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教与学携手并进”的良好的教风学风。

3 建立健全课程考试管理质量评估体系。随着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高专考试亦由单一的知识继承性考试逐步转向知识、能力、技能、素质并重的考核,考试方式开始由闭卷笔试一统天下逐步转向多样化。但是。高职高专院校的考试考核方式还需进行进一步、深层次的改革,我们认为以认知为主的理论课程的考核要以“应知、理解、会用”为重点;实践性较强的理论课程考核应以“应知与应会考核并重,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与能力测评”为重点;实践课程的考试要以“技能鉴定为本”为重点。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学校应组织教师根据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建立试题库,每门课程的考试都应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考试结束后进行统一评卷,然后将考试成绩汇总、统计,以此来考核教师的教学效果。

4 建立健全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体系。学校应制定出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体系,将教学事故界定分为教学管理部门、教学后勤保障部门以及教师、教辅及其他工作人员在教学、教学管理和后勤保障各环节中出现的过失或过错,并将教学事故划分为各种等级,根据事故等级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

(四)改革毕业设计(论文)方式,全面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高专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旨在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提高,缩小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在就业E做到“无缝链接”。

为了使毕业设计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确定毕业设计课题时,指导教师应按照专业特点,布置设计课题的总体要求,启发学生按照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自己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由学生按照共同的志向和兴趣组成3~5人的课题小组,指导教师要求每个课题小组自行设计制作出具备一定功能的作品出来,并依据作品功能写出开题报告,经审批后,课题小组可以进入毕业设计实质的研究开发阶段,这样做能使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合作,发扬团队精神。

篇(6)

关键词: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双语教学

矿产资源的开采不可避免的会破坏土地和生态环境,土地复垦便应运而生。当前,土地资源的紧张导致国家对土地复垦项目、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日益重视;2011年3月5日,国务院令第592号《土地复垦条例》,土地复垦工作日益常态化,人才需求量大。因此,《土地复垦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应用学科,在各大专院校陆续开设,如河南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成为面向土地资源管理、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开设的一门特色专业课程,为学生就业开辟途径。

《土地复垦学》自1994年首次在中国矿业大学开课,已有16年的历史。随着土地复垦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教学改革从未停止。

一、教学改革的目标

《土地复垦学》是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主干课和核心课程,同时也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土地复垦学的教学宗旨是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了解土地复垦的产生与发展,掌握土地复垦的政策与各种实用技术如土地复垦的管理技术、土地复垦规划设计技术、采煤沉陷地的土地复垦技术、露天矿复垦技术、煤矸石山绿化技术和微生物复垦技术;另外,也培养学生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能胜任土地复垦的日常工作。

二、教学内容的完善

《土地复垦学》开课之初没有教材,没有平台,教学内容以国外和教师实践经验介绍为主,辅以现场需求,不成体系。

教学内容主要是介绍土地复垦的概念和采煤沉陷地及露天矿的复垦工作,重点是介绍国外的土地复垦技术和我国的需求。随着我国土地复垦事业的蓬勃发展,特定区域的土地复垦技术日趋成熟,但也引发了新的土地复垦技术需求;随着土地科学、测绘科学、环境科学等的发展,紧抓交叉学科中取得的成绩,逐渐澄清了土地复垦的概念与内涵,建立了土地复垦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并向土地复垦学方向发展。土地复垦技术拓展到矸石山复垦、采石场复垦、污染土壤治理等,并紧密结合国家投资土地复垦项目、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等,逐步完善《土地复垦学》的教学内容,同时提出在教学中体现“少而精”与“宽而新”的原则,即在基本原理上注重体现“少而精”,而在介绍土地复垦学发展和实际应用方面体现“宽而新”。如今,本课程已形成集课堂教学、上机、实验、实习、毕业设计五位一体七个环节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也基本确定,相关科研成果包含在“煤矿区土地生态环境损害的综合治理技术”中荣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也是我国煤矿土地复垦方面的国家级最高科技奖励。

1.教材改革

课程开设之初,没有教材,只有教师的讲义。随着课程的讲授,采用了张国良教授的专著《矿区环境与土地复垦》(ISBN:9787810405867,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7)做为教材,初步形成了课程教学体系。随后,矿业类院校如河南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先后开设《土地复垦学》课程,目前,一些农业类院校如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也开设了本课程,致使对本课程的定位、内容、教材等的需求日趋迫切。自2006年,胡振琪教授组织河南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多个高校撰写了矿业“十一五”规划教材《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由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于2008年8月正式出版。据出版社统计,该书已售出4200册,反映效果良好。同时,编写了辅助教材《土地整理概论》,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7出版,并被列入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教学手段改革

《土地复垦学》课程内容涉及土地、测绘、生态、地质、采矿等多方面内容,实践性强、新内容不断出现,因此,教学组从2000年开始进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改革探索,同时收集国内外土地复垦方面的录像资料,配合课程内容利用毕业设计制作模拟动画,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将课件、图片、声音、动画、录像等资料集于一体,图文并茂、内容翔实、信息量大,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知规律。

另外,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将课堂精讲、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录像、上机、实验等有机结合,精心组织安排。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而且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挖掘学生潜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来自山西、山东等国家大型煤矿区的学生,学过本课程之后,积极的利用所学知识为家乡采煤破坏土地的复垦出谋划策,激发他们建设家乡、改变家乡的信心。

3.教学方法改革

(1)“研究型”教学方法

本课程一改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研究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具体做法:一是教师对所教的内容有相当研究和准备,并紧密结合科研的新进展;二是教材严格按照学术研究的规范和要求来编写,多提供参考书和论文,在没有教材时编写出讲义试用;三是课堂讲授以探讨问题为主,尽可能帮助学生了解所探讨问题的发展沿革和前沿状况,使学生从诸家研究的比较之中得出自己的独特而可靠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专门安排研讨课,对专门的问题进行研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两三个具体题目。讲课还采用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以及3D模拟等讲授方式,使学生在教室就能对复垦技术和复垦工程的实际情况有感性认识。

(2)双语教学

国外土地复垦技术较先进和成熟,一直以来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因此,逐渐将双语教学引入本课程,成为本专业2门双语课程之一。不仅教学组成员均有出国访问经历,而且多次邀请国外专家来校开展学术讲座,拓宽了本校学生在土地复垦领域的视野,并将其引入课堂。2008年邀请3位美国、英国的土地复垦专家走进课堂为本科生授课4学时。

(3)优秀学生提前培养

在对所有学生都尽心尽责培养教育的同时,在实践和研讨教学中注重选拔突出学生重点培养,探讨培养尖子人才的方法。具体方法是:对选中的苗子进入具体科研项目参加研究,同时由于土地复垦国际交流多,我们重点培养可以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人才,往往通过安排接待外国专家和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增加英文交流和科研的能力,通过重点培养,在2006届毕业设计中本人指导的汤世璐同学首次用英文撰写了毕业论文,并用英文进行学士论文答辩,在中国矿业大学的本科教育中开创了先例,荣获学校2006届优秀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一等奖和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学术成果奖一等奖。

四、实践教学改革

1.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

此外,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上机和实验辅助环节,在国内同类课程中尚属首次,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个规划设计实例,动手操作仪器,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在实际教学中,上机和实验开始之前,学生一般无从下手,也说明学生对课堂精讲内容的认识不够深入,上机与实验完成后,学生都能独立完成一个小区域的复垦规划与设计,对基本实验设备能熟练操作,学生反应很好,更加印证了实践课不可替代的辅助作用。

2.结合学校建设和科研实践构建教学平台

2005年,课程教学组将土地复垦学课程实践环节与学校“十五”211建设相结合,建立了400m的土地复垦专业实验室,包括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和温室;结合土地复垦的科研需要自主设计了复垦土壤构造模拟装置、不同土壤基质污染性渗滤试验装置和复垦介质透气性试验装置等多种复垦技术试验或模拟设备,其中“用于自燃矸石山隔离层透气性测试的方法与设备”已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08 2 0123452.9)。上述装置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和激励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尤其是不仅用于学生的实验、而且作为学生参观教育和参与科研的有效设备,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结合暑假实习、毕业实习与设计开展土地复垦的实践教学。2003年9月1日与山东省兖州市国土资源局签订了长达15年的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在这里,学生可以参观到井工开采煤矿导致的多种土地破坏形式,如坡地、裂缝、积水等,而且,该地有3个国家投资的土地复垦项目可供参观,复垦工程全面,学生可以获得非常直观的认识。由本教学组教师指导的毕业实习和设计学生均到矿山企业实习,也可以参观矿山破坏土地及复垦工程。此外,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和“绿色北京”建设,在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方面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建立全面的合作,重点是建立实习基地和参与其“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建设。

3.科研促进教学内容建设

教学组成员均是在土地复垦领域有着多年实践经验的教师,尤其是负责人胡振琪教授,做为我国第一个中外联合培养的土地复垦博士,是土地复垦领域的领军人物,因此,教学组除注重教学研究以外,十分注重结合科研开展教学,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如上述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本课程体系确立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依托科研项目和研究成果,增加了课外教学实践机会,例如,从科研课题中为本科生毕业设计选题,同时设计成果充实到教学当中,形成良性循环。

五、教学改革的效果

经过16年的教学,本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取得了卓越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①完成了教学体系建设,形成了五位一体七个环节的教学体系;

②编写了专用教材和辅助教材;

③教学方法由传统的板书、挂图、理论教学模式逐步过渡为多媒体、录像等,开展“研究型”、优秀生提前培养等探讨;

④加强了实践教学,搭建了教学平台,尤其是自主设计设备应用与实习基地建设;

⑤逐步进行双语教学;

⑥将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动手能力强、上手快的人才。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 机械 创新能力

高职教育既属于高等教育,又属于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是其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别于中等职业教育,是其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高职教育的“高”和“职”是指既要完成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又要完成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资格证书教育。

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教学内容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重点。然而职业岗位能力是一个变化的因素,在学校不可能完全解决其需要。另外,单纯的技能培养会使学生成为“工匠”型人才,不符合高等教育的要求。所以,高职学生除须具备职业岗位能力基本素质外,还须具备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是高职院校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培养存在受教者、施教者及职业需求等多方面问题,现简述笔者在实施创新教育中的一些体会。

一、改进教育方法,鼓励学生求异

创新的实质是批判和怀疑,新颖性、独特性和求异性是其显著特征,社会、学校、教师应尽可能采取多种措施对学生进行怀疑、批判和创造性思维的引导训练。

1.优化课堂教学,活跃学生思维空间

课堂是创造性思维碰撞的空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自由的思维空间的前提。调查显示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后,担心说不好被别人笑话的占71.1%,经常参加创新活动的仅占5.63%,说明长久以来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愿展现自我。学生虽然具有探索欲望,但付诸实践者较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变教学模式由“教师为核心”为“学生为主体”,由“传授知识”为“培养学生会学、会创新”,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励学生的创新热情。

2.开展创新学习,给予学生创新空间

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创新学习这种活动来实现的,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构建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积极努力的探索而产生新的结果。调查借阅图书情况显示:每学期少于5本的占68.4%,说明广大学生没有充足的动力利用学校资源。因此,学校要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熏陶学生主动学习。

3.搭建创新平台,完善激励机制

学校要积极实施、拓展第二课堂培养计划,将其纳入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启发创新意识,培养动手能力,发展综合素质,如:(1)学校增设“第二课堂学分”,开设机械创新训练课等特色课程。(2)每年开展学术节、科技节,定期举办机械技能与创新设计大赛。(3)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比赛,成立机械兴趣小组和相关协会。(4)让学生参与教改课题并开展项目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科研训练空间。(5)实行“导师制”,为每位学生从大一进校起就安排专业导师,尽可能地开发学生机械创新潜能。

对学生的激励,应引入长效机制。一是学生参加机械创新训练项目并通过结题验收可获得实践创新学分并颁发证书。二是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成果达到毕业设计(论文)标准的,经指导教师、教务、科技处同意可按毕业设计(论文)要求修改,通过答辩者按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记入成绩档案。三是以学生为第一作者(或申请人)在正式期刊上(或申请专利)的,凭录用通知(专利受理书)可以申请版面费(专利申请费)。

通过上述措施的共同开展,可及时将学生们的机械创新实践成果进行多渠道展示并形成创新教育长效机制。广大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真切体验“同伴教育”,认识到“创新”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同伴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从而带动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到创新实践中。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激发学生的机械创新能力

1.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有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要在学生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起引导和示范作用,感染、带动学生创新观念、思维和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2.做好基础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领导应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鼓励教师培训,关注、关心其素质的提高,合理调整教师队伍结构,增强教学投资,加强教师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