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56: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学习后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怎样才能克服学习化学时普遍感到的多、乱、杂、理解不透、记忆不深刻和应用不好的现象呢?
在近些年的教学中,我采用了“章节知识总结”法,并把这一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对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起了促进作用。
所谓“章节知识总结”法,就是每学完一章知识后,进行一次全章的知识小结。即把学过的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把知识的体系,相互间的联系,内在规律,用最简单的语言或文字表述出来,使知识由点到线、由线成网。
总结知识的过程,可认为是整理和消化知识的过程,通过总结知识也可以检验自己学习这一章知识的效果如何,及时得到反馈,并得以矫正。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一、高一年级(我称此阶段为培养阶段)
在培养阶段,每章讲完后,主要是教师带着学生做总结,特别是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知识,教给学生总结方法,一般向学生介绍三种方法。
(一)读书笔记法
即按教材知识顺序,根据个人的理解,将重点、难点用简要的语言记述下来。
(二)网络图示法
根据化学的特点,以代表元素及其化合物为主线,按物质间的相互联系,将全章的重点知识整理出来。这样,将知识网络化,易于记忆。
(三)联络图示法
用分子式表示各重点物质,用箭头指示出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形成相互转化关系的网络图。画好联络图后,再向学生提出五项要求:
1.写出各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2.是氧化一还原反应的,分析氧化一还原反应过程。(包括分析电子转移方向数目;氧化剂、还原剂等)
3.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4.描述某些反应的反应现象。
5.指出某些反应的实际用途。
经过高一一年的培养训练,使学生逐步学会总结方法。
二、高二年级(称为学生自我实践阶段)
高一一年的训练,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总结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亲自动手。一般利用高一升高二的暑假时间,让学生将高一学过的知识,按着自己的理解,重新做一次总结,开学后让学 生交上来,升入高二后,每学完一章,便让学生先自己做章节总结,择其优者,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在学生互相交流时,教师适时的引导补充,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总结重新整理,完善后上交,教师进行批阅。这样学生自己动手,看书,查资料,互相讨论,深思熟虑后。把知识重新组织起来,变成有规律的,自己认可的东西,这样做的结果,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自学习兴趣。
经过总结,学生对知识从无疑到有疑,又从有疑到无疑,提高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向着深层次,高水平的阶段迈进。高二学年结束前,搞一次元素化合物部分章节知识总结的展览。这样又为学生提供了复习知识和互相学习的机会。
三、高三年级(称为再提高阶段)
有了两年的基础,在高三进行章节知识总结时,就可以以学生为主了,教师适当加以指导,有时分专题让学生讨论;有时提出难点让学生看书,查资料后来解释;有时让学生自己出一份单元测验题。其结果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对知识的总结,可以巩固和深化已学习过的知识,给应用知识打好基础,学生总结知识不是单纯的抄书,是经过看书、理解、重新组织,并选择适宜的表达形式,这样就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了自学能力。
这种“章节知识总结”法,我已坚持实践了多年,效果比较显著。几年的实践使我体会到:
1.采用“章节知识总结”法,训练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习成绩有大幅度提高。
2.采用“章节知识总结”法,其过程中增加了学生的活动内容, 发挥了学生这一主体的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关键词: 英语考试 考试总结 四个方面
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之一。考试的目的在于:使教师能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摸清学生学习中尚存在的问题,以便根据考试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考试也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措施之一。考试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努力上进、勤奋学习的好学风;而且能训练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增强他们对知识进行辨别、推理及分析的能力。
本文重点谈谈如何才能通过考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其各种能力,从而增强学习的有效性。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学生就必须注重对考试的总结。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考试的总结呢?以英语考试为例,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明确考试的目的
不少学生对考试没有正确的认识,把考分看成命根子,考得好时沾沾自喜,考得差时则愁眉苦脸。故每次一考完试,要么把自己的成绩到处宣扬,表明自己是何等的聪明;要么便将试卷扔在一边看也不看,或是干脆三把两把把它撕掉。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这种现象表明学生对待考试的态度是不端正的,目的是不明确的。所以说,要想达到考试的真正目的,学生必须端正态度,明确对考试的认识。只有真正理解了考试的意义,才能通过考试来促进自己有效地进行学习。
二、认真分析试卷
有些同学认为只有没考好的同学才应该对考试情况进行总结。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其实考试后的总结对每位考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故每位学生在考试后都应该认真细致地做好试卷分析。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试卷分析呢?我认为要做好试卷分析(同时也是考生在考试中应该注意的),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摸清命题意图。试卷上的每道题都不是随便捡来的,而是通过命题人的深思熟虑选择而来的。每道题目的考查目的都是有所不同的,故考生应该先弄清命题人的意图。如:
这一题考查考生辨别语态的能力。如果考生能明确这一点,思考范围就得到了限制,思维就不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漫无目的。所以说,明确考查目的是解题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2.明确考查内容。在确定了考查目的之后,考生还应该搞懂该考题考查的是什么内容。当你明确了考查内容后,思考范围就会进一步缩小,这对做正确题目是相当有利的。还以上一个题为例,根据该考题的考查目的和句意,我们可以确定该题所考查的内容是被动语态。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要确定考查内容,必须依据考查目的、考题的语境和句意来判断。
3.回忆相关知识,做出正确选择。在明确了考查目的和考查内容后,我们就得根据考查内容回顾所学过的相关知识。如上述一题,它所要考查的是被动语态。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在脑海中回忆起自己所学过的有关被动语态的知识,如被动语态的句式结构和不同时态等。在判断考题的时态时,还要注意句子主语的人称数,以确保主谓一致。一切考虑周全后,就可做出正确的选择了。
三、总结考试的得失
通过分析试卷,考生应该达到总结考试得失的目的。通过分析,考生必须明确自己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掌握程度。对于已经熟练掌握了的知识就可以暂时放过去。而对没有掌握的知识,考生应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反复学习和巩固,直至真正掌握。如前面所给的那道例题,如果你做错了,那就说明你对语态知识还没有掌握好。所以,你就应该对这部分的知识作进一步的复习,真正弄清它的用法,从而真正把它掌握。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考试中单词拼写错误较多,那就说明你应该加强对单词的记忆;如果你在阅读理解中出错较多,那么你就应该加强阅读训练。只有这样长期坚持,你的成绩才会逐步提高,你的能力才能逐渐增强,才能达到考试的真正目的。
四、总结考试的意义
总结考试对学生来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1.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不少学生在考完试后,既不分析,又不总结。所以,考完试后,他们既不清楚学习中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又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出错,故而也就不可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来改进自己的学习。每次考试结束后,依然是糊里糊涂过日子,学了多少算多少。但是,如果你经常在每次考试完之后注意分析、总结,那么,你一旦发现问题,就会及时针对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解决,从而使过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逐渐逐渐地被克服、被解决,这样就会减少学习中的盲目性,提高学习目的性。
2.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句谚语说得好:“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一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及工作习惯是何等的重要,它们能影响到一个人的性格乃至一生的命运。
一、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氛围,改善学生消极状况的环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九年级教辅实际情况,平均每周讲一个单元。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改革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语言教学面向全体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然而,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课堂效率,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自我自控约束能力。而培养学习的能力,核心又在于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选择合理的思路,形成有序的逻辑思维形式,以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开发创造力这一根本目的,从而提高学习效益。英语教学是语言的教学,良好的课堂氛围、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气氛,能让学生放松身心,并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强化学生学习兴趣,并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身优势和不足;乐于与人合作,养成和谐、健康向上的品格。
二、对知识进行整合梳理,建构重难点知识系统体系
九年级的复习工作,就总体来说,一是对学生前面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调查,查漏补缺;二是把所学习知识重新加以归纳整合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体系。所以,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讲解知识的时候应面对中招考试,针对性要强。中考主要是考查考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主动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就应该有意识地协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查漏补缺。中考考前第一轮复习,注意全体学生共同提高。第二轮复习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会归纳、总结,查找不足。第三轮复习,应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学会学习,学会克服困难,培养竞争意识。我们在复习中应注意到:
1.计划性。九年级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应研究《新课程标准》和认真分析新的命题趋势避免盲目性复习。在复习课上主要目的应放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上,也就说是这一堂课涉及的知识密度要高,达到平时新授课的几倍甚至几十倍。高密度还能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引导学生以少驭多,以简驭繁,以不变应万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针对性。协助学生将三年中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使处在分散、支离状态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建构英语知识体系。在练习或试题的选择和设计上更要注重针对性。在九年级的后一阶段的复习中,做试卷,评讲试卷是不可避免的。学生在复习了某个专题知识或系统复习了整个知识架构后,一方面,需要选择一定数量的试题来熟练巩固,另一方面,就是要通过测验来检测一下自己的复习效果。在总体复习的基础上,要对学生平时理解不深、练习不够、运用不当的语言项目进行重点练习。典型题型强化训练。练习题的设计要有梯度,满足不同程度、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要由专项训练过渡到综合训练。通过复习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使他们获得成就感,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与教师合作,争取更大进步。
3.条理性。第一轮――基础复习。依标靠本,温故知新,按单元知识要点进行梳理,同时注重词汇、短语、句型的过关。第二轮――专题复习。系统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复习。第三轮――指导适应性复习。
4.实效性。抓关键,讲方法,多总结,勤反思,精讲精练,在命题、阅卷、分析、讲评指导及练习后的反思上下功夫,注意新题型训练。英语课堂复习中既要抓系统,又要抓全面,更要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学生通过复习查漏补缺,体验进步,增强自信心,更加认真复习。
三、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巩固兴趣
事实证明,善于总结规律的学生学起来非常轻松,而不善于总结的学生学起来就比较吃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规律,使学生在总结中进步,在总结中提高。学生发觉自己进步提高了,兴趣也就更加浓厚了。我在中考考前复习的授课中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以线带点总结法。如,我们在初中学了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后,让学生利用“一感(feel)二听(hear)三让(let)四看(see)半帮助(help)”这一口诀为线条,总结出动词作宾补省略to,变被动时不能省略。
2.以点带面总结法。我们学习新课文时,有些单词发音很特殊,我给学生指出后,一般再把其他的特殊现象列举一些,发现特殊中的规律。如,字母组合oo的发音。
3.归类总结法。每当一学期结束或一本书学完了以后,我们都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类。如,句子类型、动词时态、语音、词性等都等做相应的总结,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自己总结,把所学的知识像织网一样横向纵向地联系起来。
单元测试、阶段考试、期中考试是学习阶段性的考察,要在考试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为接下来的学习调整自己才是大事:
考试后及时总结,总结分数得失,总结心理变化;
考试体现的优点要表扬,要自我肯定,提升自信;
考试体现的缺点要面对,要勇敢肯定,坚定改正;
第一、跟大家聊聊考试后总结的事儿,欢迎大家实践。
老生常谈,各位同学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一定也都有自己的方法吧。你的方法是否有效?方法是否好?
相信你的老师、家长、同学都提到过一个神器——错题本。那何为错题本,是不是就是简单的记录错题就叫错题本?答案是否定的。
关于错题你要总结记录如下几个方面:
1、 分析自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是否准确,有无缺失、偏差、不牢固的?
——如果是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那就需要首先回归教材,沉稳下来把知识点重新学习下,巩固下基础,可以多向他人请教学习,切忌浮躁复习。
2、 分析自己,对题的理解是否正确,解题方向、方法是否得当?
——题做不上,基本有两大问题,第一个就是题目理解不清楚,分析不到位;第二个就是方法选择不恰当或是根本不知道用什么概念、什么公式、什么思路。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自己做题训练来解决,但前提是对知识掌握要清晰。
3、 分析自己,考试心理状态,是紧张过渡,还是放松过渡?
——考试一半考能力,一半考心理,过硬的心理素质会让自己在考试中发挥正常,如何拥有一份好的心理素质呢,首先不要把分数看的太重,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多锻炼下,比如把每次单元考、作业都当做考试,就想中国乒乓球队平时训练一样,教练为了让队友能在比赛中不受现场气氛的干扰,便在平时训练中播放各种干扰的声音,锻炼队员。
4、 分析自己,复习方法是否得当,学习方法是否需要改进?
——考前复习的时候,是否抓到重点的复习,而不是像没头苍蝇一样不知道从哪里复习?是否用心去复习了,而不是走走形式。学习是个过程,任何一个结果都是过程带来的,你尊重了学习的过程,考试结果才会尊重你。
5、 分析卷子,要把出错的题进行总结归类,什么原因而丢分?
——同学现在开始就要有总结意识,把错题分类,有针对性的去调整。如果是马虎,过后才反应,就要提高下应试心理、做题的灵活度;如果是因为时间紧没答好题,就要提高下自己做题速度,重新安排答题时间分布;如果是不会,就要多做题巩固锻炼下。
提供个考后总结的记录表,供大家参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有着重要作用。这是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和要求,也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教师要尽快转变多年以来养成的“先教后学”的习惯做法及观念,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先学后导”的新的“学导”教学观念。通过良好的“先学后导”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模式改革的大跨越。“学导”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真实的学习能力、状态、心理,决定适合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并且采取加强课前学习的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完成学习任务。
一、课前准备
1、导入新课
在学生准备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可以将以往学习的内容与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结合到教案之中,通过问题引出新的学习内容。教师在提问过程中,不能提出超过学生学习范围的知识,尽量提出与本堂课程相关,却又与以前学习的知识有关,通过一道问题完成新知识的学习与旧知识的复习。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乘法时,可以准备一些糖果或者卡片,然后将学生平均分为几组,之后将道具平均分给学生,让学生计算出卡片或糖果的总量。
2、课前预习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各有不同,一些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在开始预习前,并不知道应该从那处知识点进行学习,而且也没有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对课前预习的兴趣不大。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日常可以接触到的道具,如在测量长度时,可以使用自己家的皮尺,测量出冰箱、电视、桌子的长度。
3、阅读教材
所有的课前预习活动,其中最主要的事情就是阅读教材,而了解教材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一些学生在通读教材时,一扫而过,在询问学生看了什么时,学生回答的十分模糊。为了提高预习效果,教师必须帮助学生了解阅读教材的方法,指导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找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教材中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本课教学的核心问题,而练习题的关键也是围绕例题进行,所以在预习的过程中,需要详细了解例题分析过程,深入思考例题应如何解决。
4、勾画重点
在预习新课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的主动性,并且帮助学生画出新课程中的法则、原理、概念与学习中不懂的问题,提高学生自己找寻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探究
1、收获与问题
在预习新的课程时,学生会出现了解较浅或者难以理解的问题,这种情况十分常见。学生了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并且将其详细记录下来,在上课的过程中就可以向教师提问,或者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明确小组交流的核心目标,通过积极的学习态度,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也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在完成课堂活动后,教师可以让其他同学评价该学习小组的活动效果,并且提出该小组的优点与不足,帮助学生更加主动的进行改变。
2、交流展示,点拨提升
交流就是小组之间汇报、交流合作探究成果,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展示小组派代表或组内分工合作,将合作探究的成果汇报展示给大家,重点交流本组在合作探究中学会了什么和学习的方法。针对展示小组的汇报情况,其他组可进行补充、质疑。针对学生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由老师启发、点拨、引导、释疑。这样就需要小组内同伴积极进行配合,每个人都需要分享自己学习的收获,并且通过积极的交流解决问题。教师需要深入学习小组之中,深入了解学习小组的问题与实际学习情况,并且及时解决问题。在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面对未来的学习更加轻松。教师在点拨(精讲)的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完成教学目标。
三、总结运用,拓展延伸
1、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的环节一般要利用课堂最后的二至五分钟的时间,在总结时,要让学生归纳出课堂的学习内容,此时,教师可针对本堂课所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提炼。并能与已有的知识融合,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使认知结构得到提升、完善。另外,教师要利用总结的环节来发现学生的掌握程度和知识不足之处,以便做出及时的调节。
2、巩固练习
一、教师对学生解题后分析与反思的教学指引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将思与学有力结合到一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反思,就是从一个新的角度、新的层次对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与考察,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思维模式更多样新颖。
1.重视对学生解题后的回顾习惯的培养。
很多高考数学状元并不是最勤奋的,却是在学习上最有方法和效率的。在题海战术的错误观念影响着学生的时候,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教会其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模式。无论是在课后还是解题过程中,教师都要强调解题后进行分析和反思的重要性,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才能在学习成绩和学习思维的能力、方法上得到进一步提高,否则,只能事倍功半,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例如:王同学在学习高中数学的习惯上,一向以做题为主,看书为辅,忽略总结与反思,一门心思扎进题海之中,其相信做的题越多,对知识的了解越全面越深刻,结果却是题量上去了,质量却没提高,成天做题做得头昏脑涨,影响到学习成绩的提高。由此不难看出,一些学生走向了这种学习误区,教师有必要教导他们转变观念,把心思和精力放到对解题过程思路的回顾和总结上,可以在课前叫学生对上节课所讲内容进行复述,并指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进而有利于老师的课程进度和内容的安排;也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把自己在做题后经过分析和反思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共享给大家,使学生之间很好地有效交流,取长补短,求新求变,让知识的掌握更深刻更具关联性。
2.构建新型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解题后分析总结能力。
高中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由于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针对新教材课程内容更紧凑,题目难易程度加强等特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十分重要。以学生为主体,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研究和探讨,提供给学生一个愉快的交流互助的平台,着重指导对学生分析反思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其养成反思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讲授直线方程的时候,可以在课堂中向学生提问,让学生讨论五种直线方程的内在联系,进而加深思考,分析知识间的内在含义和关联,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能力的目的。
3.加强教师自身教学的反思与学生的监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不断总结自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难点,进而改变教学内容和策略,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传递学习知识,从而以身作则,在日常教学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导并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反思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例如:教师在布置完正常作业后,要求学生附加上自己解题的思路总结和错误分析。这样既方便了学生回顾又提醒了老师教学的重点。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二、学生解题后的自我分析与反思
1.反思解题思维方式,开拓解题新思路。
在高中数学解题过程中,某些学生对题目类型做了研究和总结,忽略了对解题思路的回顾和反思,省略了这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强化,由此阻碍了解题新思路的开拓。一旦学生经过反思就会发现这种思维方式可以解决一类相同的问题,从而深刻理解知识的结构关联,掌握一种数学学习思想,同时也为开拓新的解题思路打下基础。例如:某学生在做完一道题目后,通过分析反思自己的思维方法后,又用不同的解题方法重新计算一遍,这样在得到不同的几种解法之后,使该学生的思路更开阔,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因此,通过这种解题后的反思和总结可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2.加强同学间的谈论和交流。
正所谓:“人多力量大。”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该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加强与同学之间的问题讨论和交流,针对不同的题型阐述自己的不同解题思路,大家在一起集思广益,互相帮助,目的是发展思维能力,做到开放式反思,使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更强。
3.做好自我总结,培养探索的学习精神。
学习需要温故而知新,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一定要善于做好自我知识的总结,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不断总结分析与反思,不仅会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而且会提醒自己不再犯曾经的错误,完善知识结构。例如:某学生在高考复习阶段就准备了一个错题总结本,把做过错题的正确解题方法写在上面,并分析做错的原因,从而有效提高其学习效率。因此,总结和反思实质上是对题目的一种回顾与反省。同时,不要拘泥于题目的问题形式,可以自己设定新问题,进行研究探索解决,使自己的思考方式更全面,知识得以更新和补充。
关键词: 中学生 班主任 自我监控学习能力
一、引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式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中学生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教育情境中,消极地对待学习活动,就难以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张德伟,2005)。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监控能力可以让学生真正掌握并实际运用学习策略,实现自主学习。
二、班主任与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意义
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部分内容。自我监控学习能力属于元认知监控范畴。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自我监控学习行为是学习能力的具体体现,与个体的学习成绩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具备较高的自我监控学习能力。中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即关于学习的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是学生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而在学习过程中,将学习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培养(胡卫平,2001)。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因此要把学生组成坚强的集体,把他们培养成为品学兼优的合格人材,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学习能力,因为自我监控学习能力能使学生根据学习的目标,对自己的学习心理、学习行为不断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最终真正学会学习,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班主任与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培养
董奇、周勇(1995)把自我监控学习能力划分为三个方面八个维度,即学习活动前的自我监控(包括准备性和计划性)、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监控(包括意识性、方法性和执行性),以及学习活动后的自我监控(包括反馈性、补救性和总结性)。
1.学习活动前的自我监控的培养
准备性,在学习之前对学习活动做好各种具体准备。班主任要培养学生能做好知识准备,上课前几分钟,能快速复习一下上节课内容,能提前准备好必需的用品,如课本、笔记本等;要求学生上课前有不顺心的事时,能调整好情绪不影响自己听课效果等。
计划性,在学习之前对学习活动的计划和安排。班主任要培养学生注意通过计划来安排学习,有短期或长期的学习计划;要求学生学习前知道要学习的内容,要采取的学习方法和时间安排;要求学生在单元测试或期末考试前能制订好复习计划,指导自己有针对性地复习。
2.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监控的培养
意识性,在学习活动中清楚学习的目标、对象和任务。班主任要让学生认识到及时复习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认真独立完成作业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不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任务;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目标定得比较恰当,不太高也不太低;指导学生能把考试的失误看成是一个给自己发现知识弱点的机会,而不是一个说明自己不行的例证等。
方法性,在学习活动中讲究策略,选择并采取合适的学习方法。班主任要培养学生提前预习新课的习惯,并能做记号标出重难点、疑点,以便课堂上注意听讲;指导学生上课时能通过听、看、写、思等活动调动自己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听课,并能够抓住重点、难点有条理地记笔记;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反思,清楚自己哪些知识是理解的,哪些是不理解的;指导学生经常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
执行性,在学习活动中控制自己执行学习计划,排除干扰,保证学习顺利进行。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在听课时力求在听懂的基础上记要点,以听为主、记为辅,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先记录下来,课后再解决,并不因此而心烦意乱,听不下去等。
3.学习活动后的自我监控
反馈性,指在学习活动后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效果进行检查、反馈与评价。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在试卷发回后,能主动订正做错的题目,并针对相关知识点查看书或笔记;在测验后,经常比较自己先前的测验成绩,分析自己是进步还是退步了等。
补救性,在学习活动后根据反馈结果对自己的学习采取补救措施。班主任要指导学生总结作业的错误能及时订正,并对常见错误归类,及时补救,一旦发现某一部分学得不好,就多花时间或想一些补救办法学好;将考试、作业中的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中,写出正确答案并分析原因,经常翻看,避免再错。
总结性,在学习活动后思考和总结学习的经验和教训。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对作业中的难点,在解决后能归纳错题的原因,并进行整理记录;时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适合学科特点,是否有效,积极寻求有效的学习方法;经常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情况或观察他们的学习,以取他人优点;经常对自己近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如自己的不足之处和进步的地方,以便今后有针对性地学习;注重总结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等。
四、班主任的工作准备
对学生进行自我监控学习能力培养,班主任是实施者,是培养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关键。所以,班主任首先要参阅相关文献,提高对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认识水平,以便为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示范,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逐步从外部影响而自我监控过渡到内部自主自我监控,最终真正学会自我监控。
班主任要鼓励任课教师辅导学生的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训练。不同的学科会有不同的训练方法,班主任要协同任课教师训练学生,使学生理解自我监控学习能力训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逐渐使学生明白自我监控学习能力在个体成长与学习中的作用,并不断地对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生体验自我监控的有效性。
五、结语
为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班主任要付出努力让学生能做好学习之前的各种具体准备;培养学生制订实现学习目标的计划,并依据计划安排好具体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对象和任务,在学习活动中注重学习策略,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并能控制自己去执行学习计划,排除干扰,保证学习顺利进行;帮助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效果进行检查、反馈与评价,采取补救措施,思考和总结学习的经验和教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