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56:3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纳税筹划技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税种;纳税筹划
中图分类号:FS10.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8-0171-02
1 房地产开发企业营业税纳税筹划技巧
1.1 筹划思路
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按照营业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营业税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主要税种之一,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整个过程。营业税以营业额为计税依据,营业额是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及价外费用。价外费用包括向对方收取的手续费、基金、集资费、代收款项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应纳税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一营业额×税率,由计算公式可以看出,要想降低应纳税额,一要降低营业额,二要争取适用较低税率甚至是零税率。
1.2 筹划案例
案例一:丙企业通过参与土地拍卖竞得一块地价6亿元的土地。由于丙的技术水平有限,采用合作建房方式与丁企业联合开发此房产。由丙提供土地使用权,丁提供资金。丙、丁两企业商定,房屋建好后,双方平分。完工后,估计双方可各分得价值7亿元的房屋。合作建房有两种方式:纯粹“以物易物”方式和成立“合营企业”方式。根据营业税法的规定,两种不同的合作建房方式将产生完全不同的纳税义务:(1)“以物易物”方式。丙企业通过转让土地使用权而拥有了部分新建房屋的所有权,从而产生了转让无形资产应交纳营业税的纳税义务。此时其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营业税为6亿元,丙应纳的营业税为3000万元。(2)“合营企业”方式,丙企业以土地使用权、丁企业以货币资金成立合营企业,合作建房,房屋建成后双方采取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分配方式。由于丙企业投入的土地使用权是无形资产,无须缴纳营业税。
2 房地产开发企业房产税纳税筹划技巧
2.1 筹划思路
房产税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按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区别房屋的经营使用方式规定征税办法;对于只用的房屋,按房产计税余值征收,称为从价计征,房产税依照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30%后的余值作为计税依据,按1.2%的税率计算年应纳税额;对于出租、出典的房屋,按租金收入征税,称为从租计征,以房产租金收入为房产税的计税依据,按12%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这两种方式的差异为纳税筹划提供了空间。房产税的筹划思路就是想方设法将“出租”房屋行为转变为“自营”房屋行为,或者采用拆分法将租金进行分解。
2.2 筹划案例
案例二:A公司开发了一栋高层商住楼,第一到第四层楼设计为商场,开发成本为1500万元,市场价值6000万元,如果出租,预计年租金500万元。由于该商住楼的增值率比较高,如果对外销售需要缴纳2000多万元的土地增值税,经股东会决议决定将该商场自留用于出租。H先生拟租下该商场用来做酒楼,提供餐饮服务。
方案1:A公司与H先生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年租金500万元。则应缴纳房产税:500X12%=60(万元)。
方案2:A公司将该商场转为固定资产,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去变更营业执照,增加附营业务餐饮业,然后与H先生签订承包经营合同,年承包费500万元。此时,该房产属于自营性质,可以按账面原值从价计征。根据《固定资产》会计准则,自建自用的房屋的入账价值为实际的建造成本加相关税费。为简单起见,我们不考虑将开发产品结转为固定资产的有关税费问题,则应缴房产税1500×(1-30%)×1.2%=12.6(万元)。
可见:方案2巧妙地将出租行为转变为承包经营行为,改出租房屋为自营房屋,就可以按建造成本从价计征房产税,比方案1少缴纳房产税47.40万元。
3 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纳税筹划技巧
3.1 筹划思路
土地增值税是指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以转让所取得的收入包括货币收入、实物收入和其他收入为计税依据向国家缴纳的一种税赋,不包括以继承、赠与方式无偿转让房地产的行为。土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的部分,税率为3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的部分。税率为4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税率为5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税率为60%。土地增值税以土地和地上建筑物为征税对象,以增值额为计税依据。增值额是以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减除法定扣除项目金额后的差额。增值额越多,适用税率越高。另外,税法规定:纳税人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如果增值额没有超过扣除项目金额的20%,免予征收土地增值税。因此,土地增值税筹划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土地增值税的税率特点及有关优惠政策控制增值额,从而适用低税率或享受免税待遇。降低增值额的途径有两条:(1)减少或分解销售收入。可以将装修收入从销售收入中分解出去;也可以适当降低商品房的售价。(2)增加扣除项目金额。可以加大对园林绿化的投入;也可以提高住宅的配套设施标准。
3.2 筹划案例
案例三:Y公司开发一住宅小区,总可售面积100000m2,均为普通住宅。销售均价3500元/m2,预计总收入35000万元,预缴营业税及附加1960万元,总开发成本20800万元(不含银行费用)。
方案1:直接按现状进行开发与销售,则;
①可扣除项目金额=20800×(1+20%+10%)-51960=29000(万元)
②增值额=35000-29000=6000(万元)
③增值率=6000÷29000×100%=20.69%
④应缴纳的土地增值税=6000X30%=1800(万元)
方案2:追加园林绿化方面的投资200万元,则:
①可扣除项目金额=(20800+200)×(1+20%+10%)+1960=89260(万元)
②增值额=35000-29260=5740(万元)
③增值率=5740÷29260×100%=19.62%
④因为增值率
可见:方案2比方案1虽然多投资200万元,但却因此导致增值率低于20%,从而节约了土地增值税1800万元。
关键词: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个人所得税是以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对象征收的一种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居民收入逐年增加,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人越来越多。个人所得税的征税项目具体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等11个项目。在这11个项目中,工资薪金所得涉及的纳税对象最广,在个税中占有的比例也最大。因此,如何合理运用现有个人所得税法律法规,做好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成为很多人密切关注的问题。
一、提高职工的福利水平,降低名义收入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因此,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筹划应积极做到“应扣不漏”、“应免不扣”。
首先,工资薪金应纳个人所得额除每月可以税前扣除3500元外,还可税前扣除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的计提基数或缴纳比例来提高职工的福利水平。尤其是住房公积金的缴纳,因为无论是职工个人缴纳部分还是企业单位缴纳部分金额,都会直接存入职工个人的住房公积金账户,提取后可以用于住房类消费。且从2016年2月21日起,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存款利率调整为统一按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执行,上调后的利率为1.50%。这无疑是有利于职工纳税人的。当然,无论是计提基数还是计提比例,都以不违反相应法规政策规定为准。以杭州市为例,住房公积金由单位和职工分别按职工本人的缴存基数和缴存比例缴存,单位和职工的缴存比例为各12%。同一单位执行相同缴存比例。2016年7月1日起,杭州市公积金月缴存基数最低限额为1860元,最高为19717元。
其次,要注意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通讯费等费用的个人所得税政策。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按国家规定发放的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以及独生子女补贴、托儿补助费属于不征收收入。另外,地方税务机关对通讯费补贴具有一定的免税优惠。以浙江省为例,税务机关规定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按月取得取得通讯费补贴的,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不按月取得的,分解到所属月份并与该月份“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后计征个人所得税。但单位主要负责人允许在每月500元额度内按实际取得数予以扣除,其他人员在每月300元额度内按实际取得数予以扣除。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些不征收和免税规定,降低职工的个税税负。
第三,企业还可以通过各种消费利手段提高职工的实际工资。比如,由单位支付个人在工作期间的寓所租金,并集体配备租住寓所的家具或设备及相关办公用品和办公设施,由企业提供具有不可变现性的免费膳食或者由企业直接支付搭伙管理费,等等。总之,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能福利化的尽量福利化,从而使职工在保持工资实际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使承担的税收款项最小化。
二、均衡工资薪金收入,降低个税税率档次
我国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实行的是7级超额累进税率。个人全月工资薪金所得额(含税级距)不超过1500元,税率为3%;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超过8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45%。
根据上述规定不难发现,工资薪金所得额越高,纳税人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越多。其中第二级到第三级,第六级到第七级的累进速度最快,均是10%,其余其余则为5%。而当前工薪阶层的应纳税所得额较为集中的区域正好是第二级距和第三级距对应的金额。因此,均衡工资薪金收入,降低个税税率档次是个人所得税筹划的一个重要方法。
【案例】2016年甲公司采取销售人员绩效与薪酬挂钩的方式为公司销售部门员工发放薪酬。由于甲公司属于季节性生产和销售差别明显的企业,销售旺季集中在每年7月和8月。假设公司销售部门员工李某7月和8月工资均为10000元,其他月份工资均在5000元。
分析:如果该公司按实际情况发放薪酬,则李某7月和8月应纳个人所得税分别为(10000-3500)×20%-555=745元;其余月份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为(5000-3500)×3%=45元,总计应纳个人所得税=1940元。
如果该公司将各月薪酬按年估计总工资额平均发放,最后一个月多退少补。假设各月平均工资5800元,第12个月发放6200元,则全年累计缴纳个人所得税=[(5800-3500)×10%-105]*11+[(6200-3500)×10%-105]=1415元。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通过采取推迟或提前的方法,将各月工资收入大致拉平,可以适当降低纳税人个人所得税税负。
三、合理运用临界点效应,避免奖金发放误区
(一)合理规避奖金发放误区
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法规定,纳税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但在计征时,应当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因此,若该商数刚刚超过个人所得税的某一计税级数,就要按高一档的税率计税,这样就有可能导致个人收入的增加不及税收的增加,使得个人税后收入反而下降。
【案例】某企业职工刘某和张某2015年12月份的工资均为4000元,预计刘某当年年终奖为18000万元,张某因经常加班,预计当年年终奖为19000万元。
从年终奖发放总额来看,张某比刘某的奖金更多。但通过计算,我们会发现刘某年终奖税后收入=18000-18000*3%=17460;张某年终奖税后收入=19000-(18000*10%-105)=17305,刘某最后反而多拿了155元。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就在于年终奖除以12月得出的金额所处的级距不一样,临界点税率导致个人税后收入下降速度差异明显。
那么应如何进行3%和10%的纳税临界点筹划呢?假设张某的年终奖收入为Y,则有18000-18000*3%=Y-(Y*10%-105),通过计算得出Y=19283.33,即当张某的年终奖发放区间为(18000,19283.33)时,张某的税后收入始终比刘某少,(18000,19283.33)为年终奖发放误区。同理可以得出临界点的多个奖金发放误区。(见表1)
因此,企业在发放奖金时,应注意避开各年终奖发放误区,采用其他福利方式对员工进行奖励,从而使员工真正享受到企业的额外奖金。
(二)寻找最佳月度发放金额和年终发放金额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中高层经营者实行年薪制。即企业经营者平时按规定领取基本收入,年度结束后根据其经营业绩的考核结果再确定其效益收入。如何根据预测计算的全年应税所得额来寻找最佳月度发放金额和年终发放金额成为经营者们日益关心的话题。
【案例】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李明一年收入600000元,假设其平常每月收入12000元,各项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合计2000元,年终奖为456000元。则其每月工资应纳个人所得税合计=[(12000-2000-3500)*20%-555]*12=8940,同时根据456000/12=38000来确定年终奖的适用税率为30%,年终奖应纳个税=456000*30%-2755=134045,应纳个税合计数=8940+134045=142985。
这种分配方法是否合理呢?我们以临界点为限来进行分析:
1.如果员工当年应纳税工资奖金所得额为0-36000元,假设其月应纳税所得额介于0-1500元,则其对应的税率均为最低3%。此时年终奖的发放额若控制在0-18000元,也可获得最低适用税率3%。
2.如果员工当年应纳税工资奖金所得额为36000-72000元时,假设其月应纳税所得额介于1500-4500元,其对应的税率最低为10%。此时要使年终奖能享受到3%的低税率,那么其发放的最佳额度仍为0-18000元之间。
3.如果员工当年应纳税工资奖金所得额为72000-108000元时,假设其月应纳税所得额为1500-4500元,其对应的税率最低为10%。此时应将年终奖发放额调整在18000-54000元,这时对应的最低税率为10%。
以此类推,我们可以得出表2:
上例中李明一年收入600000元,扣除住房公积金和费用扣除标准后,年应纳税所得额为534000元,处于第7级中,此时假设发放月应纳税工资额10000元,则年终奖应为4140000元,其应交的个人所得税总额=(10000*25%-1005)*12+414000*25%-1005=120435,比之前的142985节约税款22550元。或者如果将发放的月应纳税工资额调整为20000元,则年终奖应为2940000元,其应交的个人所得税总额=(20000*25%-1005)*12+294000*25%-1005=120435,与之前月工资10000应缴纳的税款相同。不难发现,只要月工资应纳所得额和年终奖发放额在第7级的区间中,无论怎样发放,其应纳税额都是相同的,且都是最低的。
关键词:工业企业;纳税管理;筹划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01
所谓工业企业,具体是指为满足社会需求而进行工业生产活动,具有自主经营与盈亏权利的一种经济组织。工业企业在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就业与增加居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当前的工业企业也面临着成本上升、税收重等问题,经营压力日趋增大。在此背景之下如何缓解压力、节约成本,企业自身的纳税筹划是其中的一个重点,企业纳税筹划是企业权利和义务体现,对企业发展产生着重要作用。本文则具体针对工业企业的纳税管理与筹划展开具体探讨。
一、工业企业纳税管理筹划的重要性
所谓纳税筹划,又称为税收筹划,国家税务总局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在《税务实务》中对税收筹划有着明确的定义:在遵循税收法律、法规的情况下,企业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股东权益的最大化,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自行或者委托人通过经营、理财、投资等事项安排与策划,以充分利用税法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对多种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从定义当中不难看出,税收筹划的主体为纳税人,纳税人主体既享有少缴纳税款权利,同时也需遵循纳税的义务,总体来讲,纳税筹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其依据法律与法规来采用专门的方法研究合理的纳税方案。如今税收相关政策体系日趋复杂,并且税收监管也更为严格,工业企业是我国的支柱型产业,作为工业企业来说,其自身的经营业务也更为多变,各种因素的综合导致了工业企业的纳税问题变得更为复杂、更具风险性,此外,从整体上来讲,纳税筹划也有助于企业立足于整体的战略视角对各个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审视,其在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与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帮助。因而,工业企业必须要对纳税管理与筹划保持高度重视,实行完善的管理。
二、工业企业纳税筹划所存在的问题
如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逐渐增加了对纳税筹划所产生效益的关注度,然而其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对工业企业的纳税管理与筹划产生制约。就外部因素来说,体现在我国税收制度的不完善、体系不健全等,而内部因素则表现为意识薄弱、管理不完善等,现进行具体探讨。
1.思想观念落后,纳税筹划意识薄弱。在某项针对东北工业企业的调查数据显示,72%的国有工业企业对于纳税筹划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没有认识到纳税筹划的重要性,工业企业纳税意识的薄弱与当前我国税收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税收执法的随意性大有着必然的关心,通常,许多工业企业在研究风险去成本后,对税收筹划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的文件认可,而并没有实际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具体落实,一些企业领导将纳税策划简单地理解为不缴税或者少缴税,而没有采取合理措施使企业少缴税,没有意识到企业的税收筹划与依法纳税为企业带来的效益,而忽视整体的税收管理与筹划。
2.管理体系不完善。如今就工业企业的管理现状来看,许多工业企业未能按照财务管理要求完善开展经营业务,没有进行完善的财务预算等相关管理,导致企业自身的纳税筹划工作无法合理进行,并且,虽然工业企业一般已有自身的纳税筹划方法,但并没有基于企业全局的角度出发,合理科学选择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是效仿已有的纳税筹划方式,导致实际的纳税筹划效果大打折扣。
三、工业企业纳税筹划技巧分析
1.加大宣传,提升企业纳税筹划认识度。首先,国家相关政策需要将纳税筹划同税法提升到相同的位置,促进企业的重视程度的提升,同时需进行完善的培训与宣传,为企业纳税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作为企业,需要对专门的纳税部门与人员进行科学的培训,组织学习《征管法》与《发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升员工特别是领导骨干的纳税筹划意识,从而进一步设立纳税会计,建立起纳税筹划组织,确保培训效果。
2.利用不同销售方式纳税筹划。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具体规定纳税人所采取的折扣方式销售货物,若销售额与折扣在同一张发票注明,则可按折扣后销售额缴税,而反之则不从销售额减除折扣额,此外,也有现销与赊销等方式,企业在产品销售的过程当中,可以自主选择,因此为不同销售方式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为减轻企业自身的纳税负担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3.将纳税筹划纳入企业生产经营中。企业的供、产、销等大多数活动都与税收有着必要的联系,因而,纳税筹划需要渗透入企业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当中,如今我国工业企业虽然有一定的纳税筹划意识,但整体的纳税筹划核算等工作尚未完全落实,因此,工业企业需要将纳税筹划归入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纳税会计人员需要深入基层,掌握企业从产品工艺到物料产品出入库到发票索取等各个流程,从而结合实际的纳税筹划需要制定最合理的格策,进行必要的调整,最大限度减少纳税的金额。此外,工业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纳税筹划核算,利用选择供货商进行筹划增值税,若供货商为一般纳税人,则开增值专项发票,若供货商为小规模纳税人,则可以通过比较产品的抵扣增值税差与价格差来选定供货商,实现降低增值税目标。
4.实行专家会诊,防范风险。工业企业纳税筹划一般为企业内部的纳税会计人员所制定,具体的纳税管理与筹划方案对企业的各个部门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当具体方案制定好之后,既需要综合各个部门主管的意见,同时也要专家参与具体讨论并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综合讨论后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进行完善,从而进一步增强纳税管理筹划方案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减少纳税筹划风险。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工业企业的纳税筹划管理是一项严密谨慎的工作,掌握科学合理的纳税管理与筹划的技巧,是减少企业的纳税负担,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作为工业企业,必须首先提升纳税管理筹划重要性认识,并将其渗入企业的生产经营当中,唯有如此才能够发挥纳税管理筹划的作用,促进其工作顺利展开,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詹明霞.工业企业基于发展战略的纳税筹划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2(08).
关键词:纳税筹划风险
一、企业纳税筹划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纳税筹划是纳税人对税法的能动性运用,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策划活动。一个成功的筹划方案可以为企业实现税收负担最小,这也要求企业纳税筹划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素质。一个优秀的纳税筹划人员,不仅能制订成功的筹划方案,而且应该是一个最有效的沟通者。沟通能力主要表现在与主管税务机关的沟通上。
纳税筹划人员如何将纳税筹划方案通过自己的沟通技巧获得税务机关认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筹划人员应良好的具备职业道德,严格分清涉税事项、涉税环节合法与非法的界限,不得将违反税收政策、法规的行为纳入筹划方案,从而避免将纳税筹划引入偷税的歧途,给企业和个人带来涉税风险。
二、纳税筹划不能仅仅依靠财务部门
在一般人看来,纳税筹划是涉税问题,理所当然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事实上,企业财务工作只是对企业经营成果进行正确核算与反映,很多具体业务不是财务单方面能操作的。真正的纳税筹划应该从生产经营入手,即在财务处理过程之前,有的甚至应该在业务发生之前,就要知道税收对业务的影响。以上文瑞都国际一期项目土地增值税纳税筹划实务操作为例,纳税筹划方案整体设计(思路)在2006年初由公司财务部门完成,提交给公司管理层的专题研究通过后开始实施,在实施过程中由公司领导统一协调,工程、营销、财务等部门密切配合。
因此,纳税筹划不能仅仅依靠财务部门,而是决策、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的统一协调。企业要做好纳税筹划,必须对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加强业务过程的税收管理,加强各部门的通力协作,按照税法的规定,结合生产经营业务进行操作,对各涉税环节统筹规划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筹划效果。
三、纳税筹划的风险及防范
纳税筹划风险指企业纳税筹划活动受各种原因的影响而失败的可能性。纳税筹划的风险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不依法纳税的风险。即由于对有关税收政策的精神把握不准,造成事实上的偷税,从而受到税务机关处罚;二是对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运用和执行不到位的风险;三是在纳税筹划过程中对税收政策的整体性把握不够,形成税收筹划风险。例如在企业改制、兼并、分设过程中的税收筹划涉及多种税收优惠,如果不能系统地理解,就很容易出现筹划失败的风险;四是筹划成果与筹划成本得不偿失的风险。针对纳税筹划可能的风险,企业主要应从以下方面进行风险防范:
1.加强税收政策学习,提高纳税筹划风险意识。企业纳税筹划人员通过学习税收政策,可以准确把握税收法律政策。既然纳税筹划方案主要来自税收法律政策中对计税依据、纳税人、税率等的不同规定,那么对相关税法全面了解就成为纳税筹划的基础环节。有了这种全面了解,才能预测出不同纳税方案的风险,并进行比较,优化选择,进而作出对企业最有利的税收决策。反之,如果对有关政策、法规不了解,就无法预测多种纳税方案,纳税筹划活动就无法进行。
通过税收政策的学习,可以提高风险意识,密切关注税收法律政策变动。综合衡量税务筹划方案,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为企业增加效益。
2.提高纳税筹划人员素质。纳税筹划是一项高层次的理财活动,是集法律、税收、会计、财务、金融等各方面专业知识为一体的组织策划活动。纳税筹划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当的专业素质,还要具备经济前景预测能力、项目统筹谋划能力以及与各部门合作配合的l办作能力等素质,否则就难以胜任该项工作。
3.企业管理层充分重视。作为企业管理层,应该高度重视纳税风险的管理,这不但要体现在制度上,更要体现在领导者管理意识中。由十纳税筹划具有特殊目的,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面对风险,企业领导者应时刻保持警惕,针对风险产生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发生。
4.保持筹划方案适度灵活。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国家的税制、税法、相关政策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会不断地调整或改变,这就要求企业的纳税筹划方案必须保持适度的灵活性,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地重新审查和评估税务筹划方案,适时更新筹划内容,评价税务筹划的风险,采取措施回避、分散或转嫁风险,比较风险与收益,使纳税筹划在动态调整中为企业带来收益。
5.搞好税企关系,加强税企联系。由于税法规定往往有一定的弹性幅度区间,加之各地具体的税收征管方式有所不同,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在执法中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纳税筹划人员对此很难准确把握。这就要求一方面,纳税筹划人员正确地理解税收政策的规定、正确应用财会知识,另一方面,随时关注当地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的特点和具体方法,经常与税务机关保持友好联系,使纳税筹划活动适应主管税务机关的管理特点,或者使纳税筹划方案得到当地主管税务部门的认可,从而避免纳税筹划风险,取得应有的收益。
随着纳税筹划活动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价值的体现,纳税筹划风险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企业只要有纳税筹划活动,就存在纳税筹划的风险。因此,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一定要针对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企业的风险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风险防范措施,为纳税筹划的成功实施做到未雨绸缪。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网站
关键词:纳税筹划风险
一、企业纳税筹划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纳税筹划是纳税人对税法的能动性运用,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策划活动。一个成功的筹划方案可以为企业实现税收负担最小,这也要求企业纳税筹划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素质。一个优秀的纳税筹划人员,不仅能制订成功的筹划方案,而且应该是一个最有效的沟通者。沟通能力主要表现在与主管税务机关的沟通上。
纳税筹划人员如何将纳税筹划方案通过自己的沟通技巧获得税务机关认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筹划人员应良好的具备职业道德,严格分清涉税事项、涉税环节合法与非法的界限,不得将违反税收政策、法规的行为纳入筹划方案,从而避免将纳税筹划引入偷税的歧途,给企业和个人带来涉税风险。
二、纳税筹划不能仅仅依靠财务部门
在一般人看来,纳税筹划是涉税问题,理所当然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事实上,企业财务工作只是对企业经营成果进行正确核算与反映,很多具体业务不是财务单方面能操作的。真正的纳税筹划应该从生产经营入手,即在财务处理过程之前,有的甚至应该在业务发生之前,就要知道税收对业务的影响。以上文瑞都国际一期项目土地增值税纳税筹划实务操作为例,纳税筹划方案整体设计(思路)在2006年初由公司财务部门完成,提交给公司管理层的专题研究通过后开始实施,在实施过程中由公司领导统一协调,工程、营销、财务等部门密切配合。
因此,纳税筹划不能仅仅依靠财务部门,而是决策、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的统一协调。企业要做好纳税筹划,必须对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加强业务过程的税收管理,加强各部门的通力协作,按照税法的规定,结合生产经营业务进行操作,对各涉税环节统筹规划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筹划效果。
三、纳税筹划的风险及防范
纳税筹划风险指企业纳税筹划活动受各种原因的影响而失败的可能性。纳税筹划的风险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不依法纳税的风险。即由于对有关税收政策的精神把握不准,造成事实上的偷税,从而受到税务机关处罚;二是对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运用和执行不到位的风险;三是在纳税筹划过程中对税收政策的整体性把握不够,形成税收筹划风险。例如在企业改制、兼并、分设过程中的税收筹划涉及多种税收优惠,如果不能系统地理解,就很容易出现筹划失败的风险;四是筹划成果与筹划成本得不偿失的风险。针对纳税筹划可能的风险,企业主要应从以下方面进行风险防范:
1.加强税收政策学习,提高纳税筹划风险意识。企业纳税筹划人员通过学习税收政策,可以准确把握税收法律政策。既然纳税筹划方案主要来自税收法律政策中对计税依据、纳税人、税率等的不同规定,那么对相关税法全面了解就成为纳税筹划的基础环节。有了这种全面了解,才能预测出不同纳税方案的风险,并进行比较,优化选择,进而作出对企业最有利的税收决策。反之,如果对有关政策、法规不了解,就无法预测多种纳税方案,纳税筹划活动就无法进行。
通过税收政策的学习,可以提高风险意识,密切关注税收法律政策变动。综合衡量税务筹划方案,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为企业增加效益。
2.提高纳税筹划人员素质。纳税筹划是一项高层次的理财活动,是集法律、税收、会计、财务、金融等各方面专业知识为一体的组织策划活动。纳税筹划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当的专业素质,还要具备经济前景预测能力、项目统筹谋划能力以及与各部门合作配合的l办作能力等素质,否则就难以胜任该项工作。
3.企业管理层充分重视。作为企业管理层,应该高度重视纳税风险的管理,这不但要体现在制度上,更要体现在领导者管理意识中。由十纳税筹划具有特殊目的,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面对风险,企业领导者应时刻保持警惕,针对风险产生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发生。
4.保持筹划方案适度灵活。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国家的税制、税法、相关政策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会不断地调整或改变,这就要求企业的纳税筹划方案必须保持适度的灵活性,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地重新审查和评估税务筹划方案,适时更新筹划内容,评价税务筹划的风险,采取措施回避、分散或转嫁风险,比较风险与收益,使纳税筹划在动态调整中为企业带来收益。
5.搞好税企关系,加强税企联系。由于税法规定往往有一定的弹性幅度区间,加之各地具体的税收征管方式有所不同,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在执法中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纳税筹划人员对此很难准确把握。这就要求一方面,纳税筹划人员正确地理解税收政策的规定、正确应用财会知识,另一方面,随时关注当地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的特点和具体方法,经常与税务机关保持友好联系,使纳税筹划活动适应主管税务机关的管理特点,或者使纳税筹划方案得到当地主管税务部门的认可,从而避免纳税筹划风险,取得应有的收益。
随着纳税筹划活动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价值的体现,纳税筹划风险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企业只要有纳税筹划活动,就存在纳税筹划的风险。因此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一定要针对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企业的风险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风险防范措施,为纳税筹划的成功实施做到未雨绸缪。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网站
【关键词】现代企业;纳税筹划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随着各企业及管理者对纳税筹划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纳税筹划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其潜在的财务风险因素繁多,因而其结果不确定性较强。纳税筹划要求其在国家规定的法律要求以及税法的基础上进行,其有效实施能够大幅度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但不合理的纳税筹划可能会使企业的成本亏损,承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因而企业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强化对纳税筹划的风险因素分析及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纳税筹划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一)政策风险因素
随着我国市场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税收法规法律也在不断的被完善和更新,因而其时效性变得较差,所以企业在实施税务策划时普遍存在不能及时跟进国家税收法规调整的问题。但企业的纳税筹划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长期性,从最初的筹划设计到后期收益需要一个漫长的历程,而税收法律法规的实现会使得最初的筹划设计发生改变,因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专业纳税筹划人员不足
就目前来看,企业的专业纳税筹划人员严重不足,因而方案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较大,从而造成税收筹划地位显著但税收筹划工作差强人意的情况。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企业对纳税筹划的投入较少、专业纳税筹划人员不足引起的。专业纳税筹划人员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纳税筹划人员专业性不强,大多由企业财务人员担当,因而其税收策划能力及专业能力明显不足,纳税筹划的合理、科学性大大降低,不能保证方案的组织策划质量。二是激励制度缺失,相关工作人员工作量及强度增大,而主观能动性及工作积极性大大降低。三是修订纳税筹划方案时,相关工作人员的主观意识强烈,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纳税筹划内部控制问题突出
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内部纳税筹划风险中问题时常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并通过风险控制流程的改进,来实现风险的有效规避。但就目前来看,大多数企业根本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纳税筹划内部控制制度,或是制度建立但未有效落实,其作用未有效发挥,纳税筹划风险便由此产生。
二、针对风险因素采取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风险意识
纳税筹划是指在纳税人经济行为开始前进行规划部署的一种活动。在企业实际当中,经营环境是瞬息多变的,因而不可控因素较多,纳税筹划风险因素繁杂。在这种内外界形势下,要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纳税筹划人员充分认识到客观存在的纳税筹划风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充分考虑涉税问题并提高警惕。纳税筹划具体实施开展时需先考虑其存在的风险因素,以便做出合理决策,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二)及时跟进财税政策,整合税收资源
财税政策风险是现实存在的一个风险问题,只有充分了解并掌握国家税收政策的发展动态,才能科学制定筹划方案,合理开展纳税筹划工作。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税制,普遍存在税收政策更改快、层次多等问题,因而熟悉掌握较为复杂,这就需要运用现今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现有的税收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分类整理,及时跟进国家财税政策,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培养专业纳税筹划人才
专业纳税筹划人才对企业合理实施纳税筹划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实际工作当中,强化对内部税收策划人员的专业培训对企业纳税筹划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尤其是纳税筹划工作,其对纳税筹划人员的质量要求及专业性要求更高,因而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强化对现有纳税筹划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工作,并聘请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纳税筹划人员参与企业的纳税筹划。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大资金投入,为纳税筹划提供资金支撑;二是招贤纳士,为新入职人员提供教育培训,改善工资待遇,提高纳税筹划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三是开展多种多样的交流会,交流经验,并通过理论、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纳税筹划相关人员对税收筹划知识的认知程度,全面提升其科学合理性。再者,企业可通过建立奖惩机制以及提升福利待遇的方式密切联系工作绩效与待遇,提升其在实际工作中的积极性。
(四)合理分析及衡量纳税筹划方案
开展纳税筹划工作时,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综合考虑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与投资情况,实现企业经济价值的最大化。在实际工作当中,要对节税以及筹划问题进行综合考虑,确定整体利益最优,而非税负较小的解决方案,再者,应遵照成本收益原则,对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管理问题进行充分考虑,合理组织筹划,既要满足合理性,又要满足合法性,以此实现预定的收益目标。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全面性,既要充分考虑方案实施而造成的一些额外费用,也要考虑到所产生的机会成本,通过全面的统筹兼顾,实现成本的最低化和效益的最大化。
三、结语
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路径。纳税筹划作为扩大企业发展空间、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路径,是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措施,亦是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纳税筹划不仅作为一种节税活动,更作为现代企业实现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举措,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并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经济法规,确保其合理、合法性。现阶段,随着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纳税筹划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青睐,掌握技巧,有效防范风险,才能确保企业纳税筹划的合理进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郭社钦.社会转型期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其防范对策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01:262+264.
[2]康娜.论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及其防范[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04:57-59.
[3]邵晓娜.企业纳税筹划方面的风险分析及其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06:12.
[4]李艳霞.论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及其防范[J].经营管理者,2014,28:10-11.
关键词:财税制度;企业;纳税筹划;探析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一、企业纳税筹划中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纳税筹划的实施不仅影响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还影响到企业今后的发展及市场声誉,可谓影响重大。然而,在企业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以至于企业纳税筹划无法顺利实施。主要表现在:
1.纳税筹划存在一定的风险
纳税筹划需要操作者精通税收知识并执行严密操作过程,否则会因为掌握不到位而使纳税筹划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基于纳税筹划的专业性,由于没能准确掌握税收法律中的相关条款或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因而在筹划时出现漏洞;二是在纳税筹划方案执行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监控措施,以至于纳税筹划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使企业面临着涉税违法的风险。
2.税收法律意识薄弱
在一些企业中,管理人员税收法律意识薄弱,无法正确认识依法纳税的重要性,也分不清偷税、漏税以及纳税筹划的界限。这样,自身企业的纳税筹划最终不能与国家的法律相匹配,甚至可能触犯法律允许的范围,因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没有正确的纳税筹划观念
在很多企业里,由于管理者将企业管理的重点放在企业直接经济效益上,以至于纳税筹划未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而在企业实际的经营中,纳税筹划带来的经济效益是间接的,是基于节支等于创收的观念,税收负担的轻重,与企业的整体收益是分不开的,且税收的节支直接节约货币资金的流出。因此,纳税筹划需要企业管理者树立正确的纳税筹划观念,以正确的心态来规划,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
二、企业纳税筹划的原则
纳税筹划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遵循合法性、合理性、全面性原则,才能有效地进行纳税筹划。
1.合法性。纳税筹划要在税收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利用税收法规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
2.合理性。指企业投资、融资、经营管理等行为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纳税筹划只是企业商业活动的目的之一。
3.全面性。一种税负的减少,可能导致另一种税负、非税成本的增加,甚至会影响企业重大的经营活动或企业战略,因而要全面衡量,综合筹划。
三、完善企业税收筹划的途径
掌握最新的税收法规精神,完善企业的税收筹划,能够使企业在各项经营活动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促使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税收筹划的方法主要有:
(一)企业筹资活动的纳税筹划
企业进行外部资金筹集,有权益筹资和债务筹资两个备选方案。因为债务筹资所发生的手续费及利息支出可以计入企业的在建工程或财务费用在税前列支。而权益筹资成本却是由税后利润支付的,与债务筹资方案相比,需要多纳所得税。所以从税收的角度考虑,债务筹资比权益筹资成本要小。
但要注意的是,在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的筹措中,要同时考虑成本和风险两个因素。即既要考虑筹资的边际资本成本,也要考虑负债增加相应增加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投资活动的纳税筹划
1.下级机构组织形式的纳税筹划。根据现行企业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子公司的组织形式是法人,应在属地缴纳企业所得税,而分公司的组织形式是非法人分支机构,应并入总公司进行汇总纳税。企业在设立下级机构时,就需前瞻性地对两种纳税方式进行对比,结合其他效益指标,选择合适的下级机构组织形式。
2.企业合并的纳税筹划。企业在合并中,会产生盈亏互抵的情形,即盈利企业兼并一个亏损企业时,兼并企业可用其盈利先补抵亏损企业的累积亏损,再按利润余额缴纳企业所得税,这样就减小了企业所得税的税基。
(三)企业经营活动的纳税筹划
1.适应流转税的纳税筹划。许多大型企业,可能既是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同时也是营业税的纳税人,这样在混合销售和兼营业务中,就必须全面筹划好适应增值税还是营业税的问题。一是应当分别核算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和货物的销售额,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缴纳营业税,货物销售缴纳增值税,避免因为未分别核算两种税种,使企业增加税负或者由税务局核定导致税负增加的情况发生。同时,对于同属增值税或营业税不同税率的,也应分开核算,避免从高适应税率。二是只提供服务收取中介服务费的业务,应避免签订安装、购销等形式的合同,防止因此增加税基或改变税种加重税收负担的情况。
2.固定资产折旧的纳税筹划。目前,折旧的方法主要有平均年限法、产量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税法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净残值使企业存在企业选择的空间。这样,同一项固定资产在使用期间内按不同的方法计算,就会产生不同的折旧额。这就给企业纳税筹划提供了条件,企业可选择适合的折旧方式。如:免税期不选择加速折旧法;在没有免税条件时,固定资产可选择加速折旧法,这样投入前期产量高、修理费用少,加速折旧可适当减小所得税税基。
3.固定资产修理的纳税筹划。在现行企业所得税法中,固定资产的修理支出可以在当期税前扣除,而同时符合大修理支出两个条件:一是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年,二是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处长2年以上。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这样,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企业可将修理合并成大修理或将大修理分拆成多次日常修理,从而达到调节税负的目的。
4.亏损递延的纳税筹划。亏损递延是指如果某企业在某经营年度中出现了所得税法定义的亏损,则该企业不但可以免付当年的所得税,其亏损还可以向后递延5年,以抵消以后规定年的盈余,企业根据抵消后的盈余再交纳所得税。这样,如在企业经营不是很景气的年度,且亏损对企业没有很负面的影响时,可以适当亏损以减轻所得税税负。
参考文献:
[1]蔡昌,张西克.新会计准则与涉税处理技巧[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