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演讲与口才课程总结

演讲与口才课程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0 14:56:2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演讲与口才课程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演讲与口才课程总结

篇(1)

[关键词]高职 口才训练 五结合模式

[作者简介]谭永平(1959- ),男,广西乐业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研处副处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广西 南宁 530007)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5-0158-02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口才能力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培养高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是增强其社会适应性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都普遍开设了“演讲口才课程。但由于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该门课程教学成效不大,这是影响和制约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成了有关学者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团队在实施专业及课程一体化综合教学改革的推动下,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课程特点以及学生实际,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探索并形成了演讲与口才教学与心理素质训练相结合、与实际岗位需要相结合、与拓展知识训练相结合、与思维训练相结合、与丰富语言训练相结合的“五结合”训练模式,有效提高了该门课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高职“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

在我国,由于高职办学的历史不长,因此,在有关课程的建设上,大多还是本科教材的翻版,许多高职院校所用的“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材也是如此,强调的是学科知识和理论体系,突出的是理论性、知识性和系统性,过多地阐述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其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联系不是很直接,往往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而高职学生的学习往往又比较功利,如果觉得所学的东西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大,其学习的积极性就受到影响。

(二)忽视核心能力和关键素质的培养

实践证明,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一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众人面前讲话要沉着镇定,充满信心;二是要有丰富的知识和语言,这是表达的“源头活水”;三是要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即思维要有深度、广度等。这些都是影响口头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形成的核心要素,而这些核心要素的学习和训练在当前高职“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中却往往被忽视,演讲课变成了教师的口才表演课,由于忽视学生核心能力和关键素质的培养,其结果是学生知道但做不到。

(三)教学方法和模式单一,忽视实践和应用

“演讲与口才”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演讲与口才能力的形成是通过反复实践、反复训练而达到的。而目前不少“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常常按照传统的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材为主,以教师讲授为主,基本都是“满堂灌”,学生练得少。由于忽视实践应用训练,学生看起来似乎掌握了相当的口才理论知识,但由于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口才训练过少,多数学生并未将其在课堂所学的知识和理论真正转化为内在能力。

二、“演讲与口才”课程“五结合”训练模式

(一)课程教学与心理素质训练相结合

拥有自信心是口语表达成功的重要前提。近几年,我们发现大部分高职学生不敢当众讲话或当众讲话非常紧张。这说明当前高职学生缺乏自信心、怯场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而且成为口才训练的最大障碍。因此,要有效进行口才训练,就必须首先消除学生缺乏自信心、怯场等心理障碍。为此,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遵循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读到说、由非正式场合到正式场合、由个体到团体的原则,例如可先让学生在课外开展一对一交流,再到课内进行小组讨论发言、在全班轮流宣读学习有关文件、在全班对有关问题进行发言(要先引导学生做充分准备)等。

(二)训练内容要与实际岗位需要相结合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其特点之一就是职业性,也就是说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以职业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为目标,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尤其是适应相应专业职业岗位工作需要的人才。作为培养高职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载体的“演讲与口才”课程,要增强其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教学的内容必须与实际应用相契合。为此,一是要加强对专业职业岗位所需的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进行调研,将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转化为教学内容。二是邀请企业相关专业岗位专家参与课程内容的论证,让他们参与论证,可以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更有针对性,比如我院电力专业群“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团队在对有关职业岗位能力素质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邀请相关专家参与论证,打破了课程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建立了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教学内容结构,即应聘华力发电厂运行岗位、在发电厂迎接新员工座谈会上的发言、竞聘运行班班长的演讲、在运行班年度工作安排会议上的讲话、对违纪员工的教育谈话、向厂领导请示有关设备技术改造问题和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在总公司关于班组建设研讨会上的发言、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等会议上的即兴讲话、在运行班年度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用PPT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向部门员工做述职报告等11个项目任务。三是在实际教学中,尽可能运用情境任务教学法,例如在进行竞聘运行班班长的演讲时,可以按照真实的场景和要求进行训练,让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地学习有关知识,教师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三)演讲与口才教学要与拓展知识训练相结合

良好的口才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知识是口才的根基,口才是知识和智慧的反映。因此,要提高高职学生的口才能力,就必须丰富其知识,并延伸课程学习的周期。因此,一是将“演讲与口才”课程延续开5个学期,每学期6~8个课时,总课时不变,但学习训练的时间得到了延长,有利于学生持续不断地训练和积累知识;二是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利用课外开展读书活动,规定书目和阅读量,每个学生每学期阅读不少于5本,并通过检查学生所写的阅读心得、读书交流会和知识竞赛等方式进行考核;三是可开展“每课一说”活动,即每次课让2~3名学生说一个智慧故事或批驳的案例。

(四)演讲与口才教学要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口语表达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思维是口才的凭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口才实质上就是脑才、心才、思才(思想和思维的才能)。所以,要提高高职学生的口才,就必须与训练其思维能力结合起来。而思维具有一定的广度、深度、精确度、清晰度和敏捷度。为增强思维训练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应尽可能根据学习和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训练,例如通过对“食品安全”“污染环境”“由部分学生做事丢三落四说开去”“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及其原因”“如果我当选班长,我将从以下方面抓好班级管理”“加强学风建设的建议”“我班同学礼仪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谈事业成功的要素”“我的人生感悟”“开展某活动的意义”“加强班组安全管理的措施”“怎样做才能成为受企业欢迎员工”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的讨论发言,训练学生的纵深思维、发散思维、聚敛思维、逆向思维和辨证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从中还可引导学生归纳和把握先总提后分说、先提观点后阐述以及按逐层深入、按时间顺序、按逻辑联系等几种主要口语表达思路来表达思想的方法。同时,通过对部分学生中关于“高职学生不应该做早操、不应该早读”“读高职没出路”“现在找工作靠关系,学习再好也没有用”等不正确认识的讨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用事实论述、用理论论述、用数据论述、用对比论述、用类比论述等增强表达说服力的方法。通过这些项目任务,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说服能力,而且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演讲与口才教学要与丰富语言训练相结合

口才是思想的反映,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因此,要提高高职学生的口才能力,就必须加强其语言运用的训练。为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训练:一是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词语,可开展每课成语接龙、运用成语比赛(先说意思,让学生用恰当的成语来表达)和读书活动。二是增强对学生进行表达用语准确性的训练,教师在平时的指导训练中要注意收集学生用词用语不当的案例,让学生多进行词语和句式的对比辨析,从而理解有关词语和句式的差异。三是加强言之有文(文采)的训练,可通过有关案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引用古诗词名句和成语以及运用多种修饰手法等是增强口才文采的主要方法,并进行相应的训练。例如可让学生根据上文意思或下文意思,填写相应的古诗词,或用有关修饰手法续写相应的意思,以此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增强表达的文采。

三、实施“五结合”训练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五结合”训练模式体现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特点,有效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在实施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教学内容选取要体现职业性和学习性。即项目任务必须与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相一致,不能让学生去学无实用价值的“屠龙之术”,同时这些项目应可以转化为体现循序渐进的学习内容,而且所有项目应能涵盖原有教材的有关知识体系。二是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由于“五结合”训练模式训练的特点是课外准备、课内演示,训练的内容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准备。因此,教师一方面在此期间要认真做好检查督促和指导工作,这样才能确保课堂训练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训练模式是开放式的,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各种情况和问题都可能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准备好引导和解决的办法,只有这样在真正出现问题时,才能游刃有余。三是要让学生有“源头活水”。讲话思想的表达是感情的流露,要让学生表达某方面的思想或感情,就必须让其有相关的经历和体验,因此,应在安排学生到有关企业实践锻炼,有了相关经历和体验后再进行训练。四是要加强总结和归纳。由于“五结合”训练模式是要求学生先做,不会做就先自学,自学不会教师再教,因此,在学生进行演示训练之后,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梳理和归纳关键的知识点,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参考文献]

篇(2)

任务驱动职业口才应用

随着信息科学的飞速发展、通信工具的不断更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口语交际的频率越来越高,对口头语言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职场的各个领域,谈吐得体、出口成章的人越来越显示出特有的优势,他们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赢得人们的好感与尊重,推进事业的成功。可见,口才能力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的需要。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如讲授法、情景模拟法、四步教学法等,实际上还都是以讲授为主要手段。以“教师读、学生学”的教师为核心模式,理论性颇强,课堂上也较为枯燥。教师所用的教材也是按章节编排,这样教师在讲授过程中知识体系的逻辑性很强,并没有突出职业口才的实践性。另外,在一些职业院校中,职业口才这门课程是不给配备多媒体教室的,教师只能在讲台上大声的读,用自己的发音作示范,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提问每一名学生,学生只能齐读,学习老师的标准发音。显然,这样的教学方法是有局限性的。学生在总课时的一半便会失去兴趣,学生的社会经验欠缺导致只能从沟通的理论到理论,实践的机会微乎其微,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应用到日常交际沟通中,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从而对沟通课程失去兴趣,没有体现出高职口才沟通课程的价值所在,学生在口才交流和沟通能力上也没有什么进步或突破。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构建主义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把基本知识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把教学内容溶解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完成每个任务,即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经过思考!讨论评价及教师的引导、点拨,最终解决问题。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从而获得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系统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法融合了激疑法、问题情境教学法、发现法、导学式等多种教学手段,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发散思维的能力。职业口才课程同样是培养学生在不同情境中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两者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对于学生而言不再是单一的满堂灌,有自我思考又有协同合作,真正在情境中提升口才与沟通能力,大大提升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开发自我潜能,教学效果也相应提升。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业口才课程中的应用

1、任务驱动在理论讲授中的应用

在普通话语音训练的课堂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以任务驱动打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堂。将课堂设计为任务导入、任务分析、任务实施、评价总结、拓展提升。运用的方式分别为案例导入、正音讲析、发音练习、纠错正音、美声欣赏与任务一一对应。通过网络课程、普通话学习网、视频、音频、图片等信息化手段,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策略,实现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的课堂。让学生明确整个任务分为:任务一,找准发音部分;任务二,学生进行声母、韵母的发音练习;任务三,克服方音,流利的朗读及演讲。教师要将学生分组,大声朗读、互相交谈,观察对方的发声部位和口型,发音是否准确。这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能力。在任务实施时,首先,利用图示教学生找准发音部位。任务二,进行声母、韵母的发音练习。利用音频做示范。之后,采用音频示范、学生齐读、课堂提问的程序来训练学生的发音。教学重点的突出与学习目标的实现清晰可见。任务三,克服方音,流利的朗读及演讲。我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有一些学生是来自南方城市,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方音,及时纠正错误。播放一段视频展现央视主持人一级甲等普通话水平的风采,让学生与自己的方音相比较,纠正学生的方音。突破课程的关键点。再播放一段有感情的美文朗读欣赏以及全国演讲大赛视频,让学生不仅能够流利的朗读文章,更能带有感彩的体会文章的思想。最后达到技能的升华――学会演讲的技巧。化解本课程学习的难点。课程的最后要有任务总结,考察学生的发声是否准确。还要教会学生成功的运用体态语、注意说话时的表情和音量,通过图片为学生展示。任务拓展,在课堂上播放与普通话训练相关的视频,如新闻联播、采访节目、央视主持人讲普通话的视频,增添学习兴趣,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有所用。并为学生考取普通话等级证书以及学生的社团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任务驱动在实践技能中的应用

职业口才的课程旨在对学生的普通话、社交口语、行业用语等技能训练,因此必须在课堂中加大实践技能的环节。教师根据授课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模拟职场环境与工作情景,设置相关工作的口语表达任务,组织指导学生运用口语知识及技能,去完成工作任务,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整个实训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能力提高为目标,安排训练的项目任务,不是仅着眼于空洞的理论说教。比如,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口才实践环节设计,可根据其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解出接待游客口才表达、景点讲解口才表达、讲解解说词口才表达、与游客交际时口才表达等训练项目,让学生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中“真刀真枪”地实战,达到技能有效的培养。

任务驱动法教学法是体现现代化教育思想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有效改变口才与沟通课程中课堂沉闷、内容无味、学生厌学、效果欠佳的问题,让学生在轻松、竞争的课堂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十分迫切和重要。

参考文献:

[1]韩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古代文学课程中的应用[J].学园, 2013(10).

篇(3)

关键词:高职学生;演讲;问题及对策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演说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已成为应对市场竞争和社会挑战必备的职业核心能力之一。对高职生来说,从学习和日常生活的沟通协调到毕业求职应聘以及将来的职业生涯,口才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高职生的演讲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不少高职院校开始重视学生演讲能力的培养,许多院校成立了演讲协会,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演讲比赛,甚至开设了演讲类选修课,着力提高学生演讲与交流表达能力。但笔者从近几年担任高职生演讲比赛评委的情况来看,高职生演讲还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演讲能力的提高还有待科学的规划和指导。

一、高职学生演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演讲知识贫乏

不少高职院校开设了演讲与口才选修课,也定期组织学生演讲比赛,但从了解到的情况看,学生参加选修课的积极性并不高,甚至连常识性演讲的知识也掌握不够。其原因一是演讲能力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这同社会和许多高职院校过分强调专业课程的学习有较大关系;二是部分学生虽然有提高演讲能力的愿望,但缺乏学习的耐心和毅力,最终半途而废,这与学生的文化基础与学习风气有很大关系;三是因选修课开设的课时不多,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由于各种原因,院校组织的演讲比赛,对参赛学生的指导明显不够,表面上热热闹闹,但效果并不好,这与学生未掌握基础的演讲知识有很大关系。

2.演讲经验不足

(1)很多学生对演讲怀有恐惧、焦虑的心理。由于平时锻炼少,学生演讲经验不足,许多学生没有信心和勇气走上讲台;即使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下走上了讲台,也会显得手足无措,念稿子或背稿子,既没有“演”也没有“讲”;部分学生胆子较大,但由于对自己平时的演讲缺少反思和总结,仍显经验不够、效果不佳,演讲能力提高的幅度甚微。

(2)现场交流能力欠缺。现场交流效果是评价演讲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高职生演讲时能与现场进行交流的少之又少。有的是没有现场交流的意识,不知道要与现场听众交流;有的是胆子小,不敢与听众交流;有的是临场发挥能力不强,没有能力与现场观众交流,或与观众交流流于形式,效果并不理想。

3.演讲效果不佳

演讲的目标主要有三个:一是传播知识和真理,使听众增长知识,与演讲者取得共识;二是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感,改变听众的情感态度;三是激发听众的行动和实践。当然,这三个目的彼此交融,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要评价演讲效果,这三个目的可以作为主要标准。但以此来评判高职生的演讲效果,就会发现:许多演讲者连一个指标也难以达到。

二、改变高职学生演讲现状的对策

1.丰富学生的演讲知识

演讲知识是演讲实践的行动指南,没有起码的演讲知识,是无法训练提高演讲能力的。当然,根据高职生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的特点,应将演讲知识和技巧的传授(以够用为度)穿插于演讲训练和实践当中,尽量避免纯粹的理论课。最好将易懂、必需的理论知识分解成知识点,有意识地渗透于演讲训练中演讲知识的传授最好采用发现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结经验,再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2.平时加强演讲训练

演讲能力的培养,演讲水平的提升,不是靠讲课能实现的,只有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不断实践才能达到目的。因此,首先要鼓励学生勇于实践,激发他们刻苦训练的信心和勇气。联系中外演讲史,给学生介绍一些从不会演讲而通过刻苦训练最终成为演讲家的事例。如英国戏剧巨匠、批判家和社会运动家萧伯纳的演讲是有口皆碑的,但他年青时却胆怯而木讷,拜访别人都不敢前去敲门,经常“在门口徘徊20分钟”。后来,他鼓起勇气参加了一个“争辩学会”,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最终成了著名演讲家。其次,要利用一切机会来训练,以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不仅仅限于课堂,还要利用班团活动、课外活动、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各种机会。不仅仅是演讲课教师,班主任、所有任课教师、教学管理人员都要承担起培养学生口才的责任。再次,训练时要讲究循序渐进,切忌操之过急而打消了学生积极性。比如先练胆量,克服恐惧心理;然后学会正确呼吸,消除引起恐惧心理的生理因素;接着培养良好的个体形象,合理运用姿态语言;再次学习运用演讲技巧,学会运用写作模板轻松写作演讲稿等。

篇(4)

关键词: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系统设计

2009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在国家示范高职建设院校教学改革工作座谈会中提出了当前高职教育“两个系统”的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思想,“两个系统”是指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要按照“两个系统”进行科学规划与设计,推动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促进语文教学持续健康发展。

课程教学目标的系统设计

从导向上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目标要服从高职教育的总目标,要符合高职学院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与相应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

从结构上设计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的系统目标应包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部分。(1)知识目标: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领会口语交际规则、策略、技巧及其他相关知识,掌握常用应用文写作知识。(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技能、写作技能、口头表达技能,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想象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思维判断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

从功能上设计 高职语文课程应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形成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系统的设计思路是:以专业培养目标为起点,以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根据语文课程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所占的权重进行系统设计,构建一个开放式的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平台。针对的专业不同,课程内容系统设计侧重点不同。例如旅游类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风土人情的了解,因此开设的必修课为《文学鉴赏》、《演讲与口才》、《中外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名人》等,选修课为《大学语文》、《公共关系》等。市场营销类专业着重“一副好口才”的训练,同时又不能忽视应用文写作和聆听归纳能力的培养。因此开设的必修课为《社交口才》、《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商务礼仪》等,选修课为《大学语文》、《普通话训练》、《社交礼仪》等。文秘专业类应重点掌握一般公用文体、日常文体、事务文体的写作技巧,同时要求字迹一定要漂亮。因此开设的必修课为《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商务文书写作》、《书法训练》等,选修课为《大学语文》、《文学鉴赏》、《商务礼仪》等。

课程教学模式的系统设计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上编制课程所采取的计划方式以及基本框架。高职教育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模式要体现“教学做合一”、理实合一、手脑并用等特点。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的系统设计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课堂教学目标确立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目标、语文课程目标相适应,突出职教特色、专业特色和语文课程特色。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应贯彻于整个课堂教与学互动过程,包括课文的导入、新知识的讲授、练习巩固、作业布置、课外辅导等各个环节,重点研究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选择,与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系统相对应,主要有三种教学模式,即互动式教学模式,延伸式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即挑选一些比较易理解和掌握的章节,先让学生自学,上课时安排学生主讲,然后大家共同讨论,最后教师做总结评论。这样既学到了知识,也进行综合实训,形成了能力。延伸式教学模式即在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依据不同专业属性与学习需求,找准与专业知识学习的关系以及与职业能力培养沟通的教学突破点,从语文出发,激发其专业技能的提升,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最大限度的交融。项目式教学模式即利用特定的项目驱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语文应用能力训练时,可设定这样的项目:模拟求职招聘现场,可将学生分成几组,分别扮演求职者、考官等角色,完成个人简历、求职演讲、现场答辩等环节,通过实际的项目演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才,激发了学习兴趣,也引导学生提前适应社会、超越自我。

教学评价设计 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评价的系统设计应改革传统的以一考定乾坤的高职语文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按照高职教育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的价值标准,建立以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基础,以综合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以个人参与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为参照的综合考评体系。以“过程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学生与教师考核相结合,课内与课外考核相结合”为原则,根据不同专业开设的课程,制定不同的考核目标,采用不同的考核评价方法。例如《大学语文》应该从考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平时测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考勤占学期总成绩的10%,课堂表现10%,课后作业10%,平时测验10%,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40%。《演讲与口才》应该从考勤、课堂实训、课外社团活动、课后作业、期末测评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考勤占学期总成绩的10%,课堂实训20%,课外社团活动参与(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表现20%,课后作业10%,期末考试40%。下面以国际贸易专业开设的《大学语文》中“春江花月夜”一堂课为例,说明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的方法。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和把握好本诗的实质精神,掌握一些欣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欣赏水平;(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并能运用这些能力解决国贸专业的有关问题;(3)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珍惜一切美好东西的态度。

2.内容定位。本课是《大学语文》第四章面对自然的第二篇课文,前面已学习了人类栖居的家园,本堂课承上启下,为后面的人与自然的对话做好铺垫。

3.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教学法,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出发,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来组织教学。

4.教学过程。课前项目任务问题导入基础知识实际应用综合实训(项目作业)多元评价。(1)课前项目任务:请学生搜索整理古代诗歌中用“明月”、“江水”、“落花”为意象的诗句,寻找本堂课的切入点。(2)问题导入:播放三则有关中秋佳节、人们购买月饼来走亲访友的广告,提问三则广告能引起人们购买欲望的落脚点在哪来导入新课。(3)基础知识:通过看、听、读、品、说几个环节来分析主题、介绍作者、把握层次,然后讨论归纳本诗的艺术特点。(4)实际应用:中秋将至,请学生结合本诗所体现出来的情境作广告文案。(5)综合实训:课后项目作业,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训练。(6)多元评价:课前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占20%(学生相互打分),课堂随机测试占20%(教师当堂打分),课后项目作业占60%(教师批阅作业后打分)。

课外课外活动的系统设计包括以培养兴趣为导向的系统设计和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系统设计两方面。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构建全方位的课外语文活动系统 其主要形式有:知识墙报、演讲比赛、写作比赛、辩论会、文学知识大赛、诗歌朗诵、书法比赛、专题讲座、社会调查、校园征文、本土文化采风、语文小组等。各类活动由语文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以学年为单位统筹安排。利用墙报介绍趣味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通过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语文的发展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社会调查活动、校园征文、本土文化采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语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职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开展课外语文活动,开展各种社团活动,例如组织文学社团、读书会、诗会、演讲会、辩论会、书画社等。这些社团活动能将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辨别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应用能力。

课程教学资源的系统设计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学标准、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纸质教案、电子教案、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等。课外教学资源包括课外实训大纲、课外实训指导、学习指南、学习手册、项目习题、网络课程、教学视频、测试题库等。高职语文课程应构建多功能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

教育部目前还没有制定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标准。各高职院校应根据本校教学实际,编写高职语文系列校本教材。教材编写时,要注意合理安排教材的诸要素,充分考虑专业教学的需要,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例如《应用文写作》、《口语训练》、《社交关系》等都要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以教材为基础,编制教学录像、实训指导、学习指南、项目习题,供学生使用,并编写比较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纸质教案、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供教师使用。可利用校园网络资源,构建课程网络教学应用平台,教师把课程基本内容模块及结构模式等上传到网络平台上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专门的聊天室、“bbs”、“e-m ail”、“blog(博客)”等和学生沟通,为学生在课上、课下遇到的有关问题能及时答疑解难。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省高职语文学会这一平台,开发功能强大的高职语文网络课程学习系统,建立网络课程资源库,不断充实教学录像、教学视频、测试题库、教学课件等资料,为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提供帮助。

笔者从构建高职语文课程系统的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模式、课外活动、课程教学资源等五个方面对当前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进行了系统设计。当然,高职语文课程的系统化建设还不完善,许多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深化。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j].教育研究,2005,(8).

[2]曾庆柏.高职数学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1).

篇(5)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nowadays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social eloquence ability, and based on many years of experience in line contact in the long run and the students, more and more acutely aware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o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shortage, focusing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this situ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main way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eloquen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loquence ability;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r代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不仅要求现在的大学生们要掌握专业技能,还要求他们具备全面且良好的个人素质和能力,这其中就包括人际沟通交流的能力。本文针对大学生口才能力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只有在认清现状的前提下,才能对症下药。

1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口才能力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此,口才能力无疑是社会对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同时,这项能力也是现在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善于沟通与交际的人能很好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各种场合中能应对自如,同时经营并处理好各种关系。相反,一个不善于沟通的人往往会疏于交际,从而影响工作绩效和生活质量。甚至在高校毕业生中,有些人因为口才能力太弱而无法顺利通过面试,直接导致就业失败。因此,良好的口才能力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技能之一,学会这项技能并合理使用它,对个人发展是有巨大帮助的。除此之外,口才能力也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处在不同阶段的人们对口才的认识程度也是不同的。但近几年,人们逐渐意识到,能言、善言、会言是现如今人们的必备技能之一,不具备这项技能的人是很难适应当今社会的。

2 高职类院校大学生口才能力现状分析

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在接触到的众多学生中,都存在口头沟通能力严重缺乏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作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 社会原因

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现在的大学生们将大量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网络世界里,尤其是近几年智能手机的盛行,手机里的各种聊天、交友软件成为他们进行人际交往的主要渠道,相反的,面对面交流沟通的能力随之减弱。经估算,在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将近有90%的学生在公开场合中发言都会感觉紧张和恐惧,不知道该说什么,不敢正视台下观众。与陌生人交谈时,说话也会语无伦次,条理不清。

2.2 学生自身原因

(1)自我认知不够准确,误以为口才就是会开口说话。现在的高职院校学生都是出生于信息时代的90后,个性比较鲜明,自我意识比较强,接触到的信息量比较大。尤其是一些来自城镇的学生,他们有较好的家庭环境,眼界也相对开阔,有一定的见识。因此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也会较多,在自我认知方面,他们对自己的能力颇有信心,甚至会产生自负心理。正是因为如此,他们会觉得自己在口头交际方面并不需要进行刻意的培养和练习,但其实他们并不了解什么是口才能力,更没有弄明白敢说、爱说与口才的分别,敢说、爱说并不代表你会说,更不代表你能说得很好。

(2)明知自己口才不行,却迟迟没有实际行动。还有一些学生,他们进入大学后,开始独立接触社会之后,逐渐感觉到自己在口头交际方面的力不从心,同时也会非常羡慕身边口才较好的人,也希望改变现状。但这类人愿望很强烈,却缺乏行动力。一到公众场合,就会将自己口才能力较弱归咎于性格内向或者不善于表达。其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因为懒惰、有拖延症;可能是因为缺乏勇气,怕丢脸;有的是因为没毅力,坚持不下来。他们不知道,只有愿望,不去行动,是不会有丝毫改变的,而良好的口才是需要勤加练习的,只有持之以恒地练习和行动,才能改变现状。所以,只有把想法变成行动,加上持之以恒,才能让理想变成现实。

(3)虽是行动派,却学习无方,事倍功半。第三类学生和前两类学生不同。他们意识到了自己口头表达能力的不足,并且很主动地开始行动。但他们的问题是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收效甚微。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先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再进行反复练习,否则所有的行动都只是在浪费时间。

2.3 学校原因

高职院校对口才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太低。很多学校在该方面没有专门的培养目标,没有专门的课程,没有专门的教师。有些学校可能稍微好些,会开设一些相关的选修课,但也是仅凭教师的兴趣爱好开设,教学实效难有保证。这个现状是导致现在高职院校学生口才能力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3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口才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口才能力现状的分析,可以得知,要想提高学生口才能力,需要作出一定的改变,采取必要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提高学校、教师、学生对口才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高职院校对口才能力重要性的认识,意识到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不仅仅是专业和技能,在一直以来倡导的素质教育的口号中,还包含着对口才能力的培养,这样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全面发展的、能够适应社会的人才。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口才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的认识,让他们树立主动改变、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对学生口才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都更有针对性,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训练,给学生提供开口说话的机会和平台。既能提高学生口头沟通的能力,也能提高教学效果,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成为了学习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最终提高口才能力。

3.2 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口才能力

(1)从根本上重视口才能力培养课程,让学生意识到口才能力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可以开设一些口才训练或者演讲技巧等方面的课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各个专业的要求,将这些课程设置成必修课或者选修课。重点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在其他课程教学安排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思路,增强课堂的互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2)各高校均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就业指导”这类必修课。从课程内容上看,这两门课程中都提到口才能力培养的内容,只是篇幅较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融合两门课程,重点培养大学生认识口才的重要性,并有针对性地展开练习和培养。

(3)高校开设高质量的口才能力培养方面的选修课,提升学生口才能力。选修课作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以外获取其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非常有意义的。高校中,选修课的种类很多,学生选课也非常积极。学生可以通过选修课来进行口才能力培养。

3.3 不断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口才能力

人们常说,大学就是社会的缩影。对于大学生而言,在校园生活中,除了课堂学习之外,他们最感兴趣的就是各类社团活动。基本上每个高校都有各种社团,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个。这些社团面对学生群体,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举办一些活动,召开一些会议。通过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同学之间可以增加交流机会,因为是同龄人,交流起来更为顺畅,也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可以说,社团是一个非常好的提升口才的平台。

同时,组织并开展一些语言类的比赛也是培养学生口才能力的有效途径。很多大学里组织一些固定的比赛,如大合唱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情景剧表演、主持人大赛等活动。这类活动基本都??有专业老师进行指导,通过参加这类比赛,可以得到教师的集中培训与指导,对于口才能力的提高也是非常有利的。

篇(6)

[关键词]技能抽查 中职 口语训练 自我介绍

为了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长沙市教育局继长沙市中职生技能比武后,又实施了长沙市中职生技能抽查方案,即《长沙市教育局关于在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学生专业技能抽查的通知》(长教通[2009]155号文件精神)。这既是教育部门评价中职学校办学水平的依据,又是整体提高中职生素质的一项得力举措。

在技能抽查中,有一项公共内容――自我介绍:要求每位学生需做一分钟左右自我介绍,可适当进行一些自我展示,时间一分钟左右。技能抽查中的“自我介绍”,属于语文基本功之一的说话能力,虽只有短短一分钟,但要职业学校每个专业的每个学生能达标,做到“只只蚂蚁捉上树”,甚至大部分学生达到优秀,绝不是件容易的事。

现结合我校语文教学实践,谈谈我校针对中职技能抽查,有效开展口语训练一些具体尝试。

一、了解学生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因为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本身存在着“重写作,轻说话”的现象,加之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学习目的,大部分是希望找到一份蓝领的工作。因此,他们重视专业动手能力,而轻视文化课学习,对于说话能力训练,他们认为可有可无。他们在刚进入职业中专时,在公共场所或陌生人面前说话时,主要存在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胆小,不敢说;第二种,敢说,不会说;第三种,不知道怎么说。

中职语文教师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首先思想上应有自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其次应创设和谐的氛围,“亲其师,信其道”,与学生做朋友,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给予他们更多鼓励、尊重和信任。最后,应针对学生个体情况,因材施教。

二、纳入常规教学,开展口语训练

(一)开设口语训练课程,规范口语教学资源

要提高中职生口语水平,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学校应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中职生在校两年的口语训练的教学计划,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选定最优秀的教学资源。

1.学校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除正常的语文课程外,一般在第一学期开设《普通话》课程;第二学期开设《演讲与口才》课程;第三学期根据专业特点开设《市场营销》等。以上课程均纳入学分制并计算学分。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训练,二年级二期的学生基本能讲较标准的普通话,具备演讲与口才的基本能力。这就为二年级的技能抽查打好了基础。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了基础。

2.学校还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现状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选定最优秀实用的教学资源,如《演讲与口才》,应选择案例较多且有实训的、适合中职生的教材;《普通话》选择考级配套的教材;另外,还可以采用学校老师编写的适合不同专业的口语教材;在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师的安排上,教务科也应有充分的安排。

(二)落实语文课前发言,提高学生口语水平

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培养,也成为语文课堂的当务之急。为此,我校语文组根据学校特点,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制订了一套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方案――“课前发言”。

课前发言,也就是每一节语文课前由两名同学上讲台讲话,师生点评,促其提高。这个方案的实施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口阶段――第一学期,针对第一学期的新生,主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敢于上台说,声音争取让每个同学听得见。说的内容很简单,就是介绍自己。对于胆子很小的同学,也可以摘抄一些有意义的文章与同学分享,老师就同学的姿态与语言等方面予以点评,以鼓励为主。

第二阶段:命题演讲阶段――第二学期,教师指定一个范围(如学生感兴趣的热点时事),让学生在周末时间上网搜索,查阅资料,写成一段三分钟左右发言稿在语文课上半脱稿讲话,要求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让在座的学生参与点评。

第三阶段:即兴发言阶段――第三学期,课前五分钟,学生在课代表处抽取一个发言话题,并迅速理清思路,在课堂上围绕这一话题,进行三分钟左右发言。这一阶段,对部分同学有一定难度,但还是“跳一跳就可以摘到的桃子”。

前期的口语系统训练,在操作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部分学生的口语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大概70%的学生能达到要求,但离技能抽查的要求――“只只蚂蚁捉上树”还有一些差距。

三、针对技能抽查,强化自我介绍

长沙市技能抽查对象:全市中等职业学校、高职院中职部开设财会专业的二年级在籍学生都必须参加技能抽查。抽查以学校为单位,在注册花名册中随机抽取不低于10%的学生进行测试。技能抽查前一天通知被抽查学校及抽查学生。

技能抽查中对自我介绍的要求是:每位学生需做一分钟左右自我介绍,可适当进行一些自我展示,时间一分钟左右。

评分标准;(1)条理清楚,表达流畅,表情自然大方,有一定的肢体语言,普通话标准,记17-20分;(2)条理较清楚,表达较流畅,普通话较标准,记12-16分;(3)条理一般,表达欠流畅,普通话一般,有些词不成句,记9-12分。

针对以上要求,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具体做法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一)“学”的阶段

学生先应学习自我介绍的相关知识,可采取学生网上收集资料交流学习和教师面授相结合的方式,熟练掌握自我介绍的写法。自我介绍的一般方法如下:

自我介绍基本上都是从开场问候开始,进门应该面带微笑,但不要谄媚。话不要多,称呼一声“老师好”就足够,声音要足够洪亮,底气要足,语速自然,总之要彬彬有礼而且大方得体,不要过分殷勤,也不要拘谨或过分谦让。

接下来就是自我介绍;自我介绍是很好的表现机会,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第一,要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专业等基本情况;第二,要突出个人的优点和特长,并要有相当的可信度,特别是专业方面的优势,最好是通过自己做过什么项目或得过何种奖励这样的方式来验证一下;第三,要展示个性,使个人形象鲜明,可以适当引用别人的言论,如老师、朋友等的评论来支持自己的描述;第四,不可夸张,坚持以事实说话,少用虚词、感叹词之类;第五,要符合常规,介绍的内容和层次应合理、有序地展开。第六,要符合逻辑,介绍时应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使自己的优势很自然地逐步显露,不要一上来就急于罗列自己的优点。

最后,要设计一个结语,例如对评委老师感谢的话,或座右铭或自己的理想等等均可。不拘一格。

教师可找来优秀的范文宣读。让学生既有章可循,又有例可仿。

(二)“写”的阶段

1.写作稿件,精益求精

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发现了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教师归纳总结,找出规律,再指导学生修改。以下这些来源于身边同学的智慧,让同学乐于仿效。

例如:在自我介绍自己的姓名时,我就把同学们的介绍方法归纳为①谐音法。如“陈雨佳”――有人是科学家,有人是教育家,而我是“成语家”;②拆字法。如“崔锡”――锡字,左边一个金旁,右边一个易字,祝各位容易得来金子;③合字法。如“李土旦”――土字和旦字合起来是坦字,祝各位人生道路上一路平坦;④意义法。如“周鸿雷”――父亲姓周,母亲姓鸿,又是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出生的;⑤倒置法。如“彭华清”――反过来念就是著名的“清华大学”。

2.发现优点,凸显个性

在自我介绍中,发现很多学生的演讲稿雷同,没有新意。这就需要老师提醒他们在稿件中要显示个性。如有美术特长的学生,可以带自己得意作品;有音乐天赋的,可以亮一嗓子;有朗诵特长的,可朗诵几句。

自我介绍稿的写作直接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以说促写,说写结合,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增强了分析、辨别、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讲”的阶段

稿子写好了,如何把它说得更精彩,也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1.关注心理,树立自信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其内在需要,克服心理障碍。一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生活交往的需要,更是生存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说话的积极性。二是要让学生知晓,某种程度的害怕说话的现象,表现为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怯场紧张等,从生理角度讲,是正常现象,是人们为适应环境所作出的一种准备,一旦准备就绪,人们就会有比平时更敏捷的思维,更流畅的表达。只要敢于实践,克服羞怯心理,大胆地畅所欲言,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

2.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结合

心理学家雷安比拉指出:在口语表达中效果中,有声语言占45%,态势语言占55%。

自我介绍时,有声语言的训练要求是介绍时要吐字清晰、声音响亮,还要注意节奏快慢、重音轻音的处理和音调的抑扬顿挫等,学生可通过深呼吸训练和绕口令等来提高。

态势语的训练包括服饰、站姿、表情、眼神、手势等。这些方面也决定着介绍的成功与否。

教师之前作出具体要求,并在学生上台演讲时指出个人存在的问题。

3.巡回演讲,训练心理素质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在自己班上介绍,非常优秀,而到了其他班上介绍,却语无伦次了。可见,学生的心理素质不稳定,急需强化训练。训练程序如下:

(1)先在本班反复演讲。老师同学共同提出改进意见。

(2)到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班级多次演讲。请其他老师当评委,指出优点和不足。

(3)模拟面试,请学校领导、专业老师当评委,创设面试氛围,让学生尽快适应。

四、及时考核反馈进行总结反思

(一)总结经验,找出不足

学生参加技能抽查自我介绍后,老师要找考核的学生进行座谈,总结反思。

(二)收集资料,整理汇编

学生的自我介绍的稿件和老师每一次考核时的记录,都是宝贵的资料。应分专业进行汇编,利于下一届学生自我介绍的指导。

(三)总结反思,推广利用

教师要从实践和理论上总结自我介绍,写成文字,与同行共同交流和提高,并推广和利用。

五、结语

技能抽查之自我介绍辅导,并不在于一时之攻破,而在于之前长期系统的口语训练;职业学校的技能抽查训练,也不能为抽查而训练,而在于以抽查为契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篇(7)

论文摘要:在视觉文化背景下,实用口才课程应顺应人们接受信息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充分挖掘视觉文化的教育功能,探索实践视觉文化与课堂教学两者的最佳契合,影视案例教学为突破口的教学改革创新,以开发影像教学资源为基础,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实现质的突破,不仅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口语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而且提升了他们的视觉文化素养。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传媒的迅猛发展,各种动态和非动态的图像铺天盖地冲击着人们的视觉感官,影像的强势正在超越文字,成为人们感知和认识事物的主要方式,以图像为中心的视觉文化时代已经到来。在人类扩张视觉、形成视觉霸权的文化时代,视觉文化的冲击波自然会涌入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其对与文化变迁的敏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必惊慌失措、排斥抵触视觉文化,而应正视视觉文化的负面影响,审视视觉文化在教育中的价值,顺应时展,充分挖掘视觉文化的教育功能。

一、视觉文化对实用口才课程的启示

视觉文化时代,我们被各种各样的图像包围着。电影、电视、广告、卡通这些典型的视觉文化样式自不待言,就是传统的以阅读为主的印刷物、图片、图像所占的比重也急剧上升,图像媒介以无可抗拒的力量征服读者,以独特的魅力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视觉文化改变着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在视觉文化的熏陶下,人们逐渐习惯于形象化的思维方式,图像审美正在成为人们接受信息、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1]。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视觉活动普遍地渗透于当代人的文化整体经验之中,文化的基本价值属性是视觉性的,文化构成的基本方式是视觉化的。伴着读图时代的到来,不可避免的是对文字的冷落,这给传统的语文教学造成极大的冲击,其固有的语言和言语教学的内容与方式受到来自视觉文化的影响和冲击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现代电子媒介的发展构筑了视觉文化与教育融合的媒体平台,视觉传播的诸多优点必然会在教学中带来新的突破。

资源的海量化、形式的多样化是信息时代的显著特征。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媒体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使得传统的教育资源相形见绌,教学资源的载体不再单单是书籍、教材等印刷制品,还有丰富的网络文字资源和影像载体[2]。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让人们的欣赏习惯发生极大改变,影像素材可直观生动地提供真实交际场景恰好为实用口才课程开辟了新的途径。实用口才课程可以将影像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视觉文化的魅力,让说教式的语言文字让位于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视觉形象,学生可以直接感知这些鲜活的视觉对象,并在感知的过程中分析解释这些视觉信息,发现真正意义上的对或错,在理解这些信息的含义之后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从而达到知识的意义建构[3]。在视觉文化背景下对实用口才课程进行改革创新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这将让实用口才课程焕然一新。

二、实用口才课程教学的创新实践

1.影像教学资源的开发

在视觉文化背景下进行实用口才课程改革应将课程自身的特点与视觉文化的优长有机结合,积极拓展新的教学内容,探讨新的教学策略,跟上时展的步伐,吻合当代大学生的欣赏习惯。实用口才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口语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即在特定的时间、场合对特定的对象说适当的话。目前的各种口才教材中都提供了口语交际的基本理论和大量的文字案例,而口语表达的魅力在于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的完美结合,文字案例无法具体再现交际时间、交际场景、交际主体、交际对象、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交际效果等众多要素,也无法体现构成口语交际能力的个人品质、知识涵养、心理素质、思维方式、礼仪修养等综合素质。在影视艺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量的影像素材可为课堂提供丰富的影视案例,影视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实用口才教学可利用影视作品中精彩的片段创设口语交际的真实情境,形象直观地传达出口语交际的基本规律和技巧。有效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影像资源,超越狭隘的教学内容,拓宽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开拓师生的视野,有利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虽说影视作品浩如烟海,都可以作为影像资料的来源,但必须在优秀的影视作品中截取与实用口才课程内容密切相关且符合学生欣赏口味的具有典范性的精彩片段作为课堂教学的案例,因此影像教学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的难度。第一,必须有技术的支撑,掌握操作方便的视频剪辑软件。第二,整合教学内容,确定影像案例的专题或主题。第三,必须有大量的观影积累,独居慧眼,搜寻选取与各专题相吻合的精彩片断加以剪辑。第四,对所选影视片段反复品味,把握影视案例所蕴含的口语交际基本规律,所透露出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该案例。影视教学案例资源就是这样渐渐积累而成,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笔者已建成了拥有50个视频片段的影视案例资源库,涵盖了实用口才课程基本教学内容,初步满足了教学要求。随着同课程教师的对教学资源的共同开发、共享共建,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推荐视频案例,资源库中的案例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彩,这个资源库是动态、开放的,随时可加入最新的影视作品案例。

2.教学内容与模式的创新

有了影视视频案例资源库的支撑,实用口才课程的教学改革有了质的突破。

教学内容方面,根据大学生在校生活和未来工作和生活的口语能力要求,分基础口才、社交口才、演讲口才、辩论口才、求职口才五个专题,既有精炼的口语交际的基本理论,又有生动的相关影视案例相配合。在这五个专题中,尤其强化了以往教学中比较薄弱而对大学生非常需求的社交口才,全面涵盖了招呼、介绍、拜访、接待、赞美、批评、劝慰、道歉、说服、拒绝、建议等主题的口语交际技巧。课程的内容要点用影视案例加以阐释,影视案例多选择符合大学生欣赏口味的、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热播影视剧片段,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口语艺术的魅力、口语能力的构成,提供丰富的口语交际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

教学模式方面,通过有效组织课堂观看与讨论,发挥影视案例的效用,将“听”和“说”两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观看视频的过程就是“听”的过程,但与平日娱乐消遣的目标不同,“听”后要评析,所以,学生的观影态度不同,用心专注的程度也不同,必须察言观色,眼、耳、脑并用,因此锻炼提高了包括语音辨别力、语言记忆力、语义理解力、话语品评力的“听”的综合能力。在观看影视片段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分析案例中的成败得失,总结口语交际中的基本规律。当众发表自己的见解,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思维能力与口语表达的综合能力。学生与学生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相互启迪,撞击出思维的火花,是多维听说互动的过程,更能触及事物的本质。影像的冲击力、感染力与充分深入的课堂讨论,既有感官感受又有理性思考,有效突破原有教学模式中的空谈理论或分析文字案例的抽象无味的弊端。影视案例在课堂中的恰当运用,吸引着学生的眼球,打动着他们的心灵,获得了口语交际知识,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在视觉文化背景下,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由被动的简单接受转变为主动的积极学习。实用口才课程新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更生动有趣、学习更快乐有效。

三、视觉文化与口才课堂相融合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口才课堂教学的实效

视觉文化与课堂教学融合,有利于提高教学信息的传播效率。视觉元素是以感性的,强调直观形象的视觉感知,因此,它们所传达的教学信息通俗易懂,易于被学习者理解、接受和记忆。学习者对视觉符号的阅读和理解,比起文字和语言,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内涵,增加了传播的信息量。视觉传播的过程富有审美刺激,虽然教育传播以传播教学信息为主要目的,但审美信息在教育传播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并且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审美信息是学习者关注教学信息的动力,能够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引发学习者情绪上的共鸣,给学习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教育传播的效率[3]。被动接受知识是学生长期以来的基本学习模式,视觉文化与口才课堂的融合促进学生从“接受学习”向“发现学习”转变,有效提高了口语表达水平和人际交往能力。

2.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视觉文化素养

在泛图像时代,只有在受众视觉文化素养教育方面夯实基础,才能消除图像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迎接全球化带来的媒介文化冲击;只有在受众视觉文化素养教育中取得突破,才有可能使受众的媒介素养储备经受得住文化多元化的考验[4]。

视觉文化与课堂教学融合,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视觉文化素养,提高对影视作品的选择能力、评判能力,超越停留在感官刺激、浅层次消费的层面,使其成为理性的图像信息接受者、成熟的媒介使用者,是弱化、消解图像误读、图像污染影响的重要手段。大学生通过影视作品学习口语艺术,在获得口语交际的知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接触到大量优秀的影视作品,领悟到了分析评判影视作品的一些基本方法,提高了欣赏品位和鉴赏能力,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迪。

在视觉文化时代,视觉文化对教育的渗透是必然的,教育领域也会因此发生变革。视觉文化背景下实用口才课程教学创新正是顺应这种变革趋势,挖掘并发挥视觉文化本身具有的教育潜质,探索和实践视觉文化在教育领域中的价值最大化,实现视觉文化与教育这两者的最佳契合。

参考文献

[1]黄建军.读图时代的视觉文化及其社会影响[J].丝绸之路,2009,(1).

[2]蒋涛涛,王正坤.信息化背景下的口才课教学模式初探[J].农业网络信息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