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教学自我总结

教学自我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0 14:55:5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教学自我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教学自我总结

篇(1)

长期坚持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可以获得如下几个方面的益处:

第一: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自身教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制约着教学效果。任何教师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而教学业务素质就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和不断提高的。其中,善做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有心人.是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加速自己成熟的有效途径。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进行自我反省,注意积累成功的教学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弥补不足。这样,日积月累,可以增强自己的教材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促进自己的业务水平。

第二.有利于教学的“长善救失”,提高教学质量。一个成功的政治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更在于他的敬业精神,善于“长善救失”,遵循教学的科学性。教学实践中,每一个教师既会有融教学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佳作,也难免出现有失水准的拙课。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检查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并加以实事求是的分析,正确对待教学的成功方面和不足之处,成功经验继承发扬,欠缺甚至严重不足方面,及时查找原因,寻求补救对策,“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久而久之,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同时,教师的“长善救失”的教风和敬业精神,还能启迪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第三.有利于复习借鉴,起到事半功倍之实效。政治学科的课程设置及考核的特点,决定了高三年级复习时间紧、知识容量大,能力考核要求高,时政性和思想性强;既要精讲精练,又不能猜题押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借鉴平时笔录的授后教学自我总结,从中可以判断出哪些方面的知识、能力、觉悟平时授课中落实很好,学生掌握得扎实;哪些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欠缺,学生掌握得也不够理想。通过对照分析,复习辅导时做到了心中有数、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同时还可以有较多的课时抓重点、搞热点,有较多的精力从事“培优、提中、补差”,以达到提高成绩之目的。所以.借鉴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既可以节省复习时间,又可以提高复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之实效。

篇(2)

这里说的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就是指教师在上完一节课之后,依据教学大纲和课堂教学的要求,实事求是的,对自己教学的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它是传统教学过程“五环节”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及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我认为坚持进行授后教学自我总结,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益处。

首先,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其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自身教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制约着教学效果。而教师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教学业务水平就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和不断提高的。

善做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有心人,是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加速自己成长的有效途径。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进行自我反省,不仅能积累成功的教学经验,也可以吸取失败的教训,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弥补不足。这样,自己的教材处理能力、课堂应变能力会逐步提高,教学素质和业务水平也会日益增长。

其次,有利于教学的扬长避短,提高教学质量

一艘远航的轮船,不仅要有一个先进的罗盘,更要有一位不断更正航向的舵手。一位敬业的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更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有一双在教学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的慧眼,“长善救失”、扬长避短,同样有益于自身能力的提高。

教学实践中,每一个教师即使拥有过硬的本领,也难免在上课时有些纰漏,甚至出现有失水准的拙课。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检查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实事求是的分析,找到教学的成功方面和不足之处,不仅可以发扬成功经验,更重要的是,寻求补救措施。“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就是这个道理。久而久之,业务水平自然得到了提高。

第三,有利于复习借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生物课程设置和考核的特点,决定了复习时间紧、知识容量大,所以要求教师要精讲精练。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借鉴平时笔录的授后教学总结,从中可以判断出那些方面的知识、能力,平时授课中落实得很好,那些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欠缺。复习辅导时心中有数,就能做到查缺补漏、有的放矢。抓重点、克难点,迅速提高学生成绩。

我们常常把刚从事某一学科教学的教师称为“新手”。作为“新手”,有的是热情,缺的是经验。我们更应当把授后教学自我总结,视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坚持经常地开展此项工作,不断的反省、总结,自我鞭策,永不自满。

我教过三个学科,常常作为“新手”教师,把这方面的感受反复体会、揣摩之后,我感觉到,要做好授后教学自我总结,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是“得”和“失”的关系。经验、心得要记下来,失误、不足也要找出来;“得”越多,进步越大,“失”越多,越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甚至具有双倍的作用;“得”勿夸大,“失”勿怕丑。

二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总结的内容,应该以公开课的评价要求为对照标准,落实知识、能力、觉悟三个方面的要求。标准和要求的高低要与教师成长过程相符,新教师可以要求低一点,以后逐步提高。总结的形式,要在每节课后,进行文字记录,或注重知识、或注重能力、觉悟、或三者综合。

篇(3)

关键词:创设情境;启发教学;转变观念;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学习习惯

一、注重个性化教学,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到每个学生具有思维差异性和自身个性,教学方式也应因人而异。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安排适当的教学活动,对积极学习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用语言表达鼓励,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加强自主学习的引导,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教学方法烘托教学氛围。

二、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主的教学,实验是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究欲望。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来引导,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有计划地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各种知识渠道解决问题,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转变化学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在自主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课中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课后及时复习,反复回忆学习内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改掉不良学习习惯。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对化学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的习惯

教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主要过程,相互探讨,解决问题。教师与学生各自探讨对化学知识的学习,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帮助学生及时对自我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调节不良学习情绪和学习习惯。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新课改下,教师作为课程的研究者,利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化学自主学习能力,以学生为主体,营造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在学习化学的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4)

自主学习一直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心理学派都从不同角度对自主学习问题作过一些探讨。如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操作行为主义学派,把自主学习看成是学习与自我强化之间建立起的一种相依关系,认为自主学习包含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三个子过程,并开发了一系列自我监控技术;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认知学派,从个人、行为、环境交互作用的角度,系统地探讨了自主学习的机制,他们把自主学习分成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三个子过程,强调自我效能和榜样示范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信息加工心理学则把学习过程中的自主看作元认知,着力研究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监控在学习中的作用,并主张通过学习策略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些研究对我们探讨自主学习向题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仅凭上述理论解释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以齐莫曼为首的一批心理学家在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自主学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逐步建构起了一套颇具特色的自主学习理论,引起了教育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齐莫曼认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在元认知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计划、组织、自我指导、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在动机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把自己视为有能力、自我有效和自律者。在行为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选择、组织、创设使学习达到最佳效果的环境。20世纪80年代引起困惑的三大问题,即什么是自主学习、学习的自主性与动机和元认知的关系、自主学习技能是否可教,都己经得到初步回答。无疑,这些进展为自主学习的后继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基本上仍处于初步阶段,有些基本问题如自主学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有效的自主学习干预模式,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国内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主要有华东师大邵瑞珍教授的“学与教”的实验、北京师大林崇德教授的“学习与发展”实验,以及一些地方开展的主体教育实验研究和学生学法和学习指导实验研究等。到了20世纪90年代,“主体教育思潮逐渐形成,在教育理论界及实践界的影响也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教育实验以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至此,人们开始关注什么是自主、自主性,探索自主学习的本质,及要达成学生怎样的变化发展、如何实现自主学习等等。

二、自主学习的概念

虽然目前对自主学习的研究不少,但自主学习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准确的定义。国内外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下过定义,如美国自主学习研究的著名专家、纽约城市大学的齐莫曼(Zimmerman)、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宾特里奇(Pintrich)等。我国学者庞维国先生综合这些定义在《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一书(2003)中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对自主学习下了定义:从横向角度界定自主学习是指从学习的各个方面或维度来综合界定自主学习。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各个方面能自觉地作出选择和控制,其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具体地说,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我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主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学生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条件,并能够对学习结果作出自我判断和评价,那么他的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反之,如果学生在学习的上述方面完全依赖于他人指导或控制,其学习就是不自主的。从纵向角度界定自主学习是指从学习的整个过程来阐释自主学习的实质。我们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是充分自主的。如果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完全依赖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调控,则其学习就不是自主的。

很多研究者认为自主学习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

(1)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也就是学习者指导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能力。

(2)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学习材料的控制权,即指学习者在以上这些方面的自由选择程度。

(3)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模式。

自主学习的定义可归结为: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三、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方法上,观点比较零散,现整理如下:

增强自主学习的内在要素,包括激发数学学习的内在动机、发展迁移能力、提高元认知能力。创建自主学习的外部环境,包括创设民主、坦诚的课堂,设置适当的教学形式,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实施合理的评价机制。(《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陈碧芬)

培养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独立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异步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的研究》,贺杰)

转变教师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反思,学会自我评价学习的能力。(《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徐军)

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重视课前预习,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浅议新课标下高一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马占军)

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五环节法:1.尝试性学习;2.课堂上反馈与评价;3.点拨性辅导;4.巩固性练习;5.全面性总结。(《浅议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王莉莉)

教师角色转换;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机会,营造自主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自主学习乐趣。(《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张广节,张伟红)

四、有待解决的问题

自主学习是历来就有的,从观念到理论再到实践,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更是由于知识爆炸、瞬息万变的今天,自主学习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国新课程也明确提出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自主学习本身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不仅其发展有三个阶段,而且影响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举出一些较为关键又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自主学习要经历一个从他控到自控的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即他控、半自控和自控。第一阶段,由于学生知识以及认知能力的不足,学生难以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只能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积累知识,形成能力,进而开启自主学习的大门;第二阶段,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若独立面对学习任务,在多数情况下还是难以完成的。他需要教师的点拨和调控;第三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多数情况下,能独立、有效地学习,当遇到困难时,会主动寻求帮助。其实不管是那一阶段的研究都还只是在萌芽阶段,所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很多,不仅有外部因素,如教师、家长、社会等软环境,实物模型、Internet网络、数学软件等硬环境,还有内部因素,如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学习动机以及原有认知水平等。

(三)理论层面上探讨高中数学学习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较多,但实践的验证较少。还需要提出更具有操作性的措施,通过与一线教师的合作,到高中数学课堂中实施,并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理论,使得研究的可信度增强、具有更广的适应性。

(四)由于自主学习在数学学习中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具体,所以对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评价是粗略、模糊的,这还需要完善自主学习在数学学习中的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碧芬. 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 2004

[2]贺杰.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的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06

[3]王莉莉.浅议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7.

[4]马占军.浅议新课标下高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7,S1.

[5] 张广节,张伟红.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0.

篇(5)

关键词:过程管理;教学质量

一、 完善教学各环节规章制度,建立质量监控标准

科学、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是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的基础,而制度的落实必须有一系列的检查监控标准。学院制度监控标准应在学院定位基础上根据学院自身情况来制定,应体现规章制度、监控标准的实际性、可行性。几年来,学院正是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制定出一批教学管理制度,关于教学管理机构、教学管理目标方面的规章制度:重新修订了《2004级本科教学计划》、《教学管理文件概况》、《学年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学院教务委员会管理条例》、《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暂行办法》等。教学过程方面的规章制度:《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师培训规程》、《课程计划进程管理规定》、《教师教学评估》、《考试管理制度》、《学生毕业实习管理办法》、《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范》等。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教师授课质量网络考评》、《督导制》、《教学环节信息采集与评估系统》、《听课制》、《教学互动制》,上述制度的出台和实施,使教学各环节有了明确的规定和评价检查标准。避免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为教学工作的稳定、规范奠定了基础。

二、 完善管理组织,为系统管理服务

制度的制定需要人来执行。强化过程管理,必须完善各种管理组织。科亚学院建院五年来,依托沈阳化工学院总院管理资源优势,不断探索组织管理机构设置,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管理决策系统、执行系统、质量评估系统、信息反馈系统。

学院董事会、院务委员会、教务委员会组成了学院管理决策系统。院务委员会主任由院长兼任,教务委员会由主抓教学副院长兼任,机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委员。学院院务委员会、教务委员会提出学院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研究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方案,学院在上下研究讨论上确定方案的实施。

管理执行由学院教务部、教务科、各教研组和辅导员等机关人员按照学院规章制度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和调控。

质量评估由学院教务部、教学督导组、师生等按照质量评估要求以网上评教、听课、问卷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信息反馈主要建立学生信息网、教学管理人员信息网。通过以上几个环节进行细节管理、从而在组织上保证了教学过程管理的有序化。

三、 坚持教学过程评价制

教学质量的好坏重在监督检查。学院坚持教师期末教学自评制、院系学生会、学习部,班级学委会定期对任课教师评价反馈制,各层领导、督导员、辅导员听课制,教学班级师生互动评价制度。

期末教师教学自评由教师做出自我总结,同学填写自评表,从而鞭策教师不断总结自身教学经验和不足,改进教学教法。

院系学生会、学习部、班级学委会由院、系不定期组织,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教师授课情况。做到沟通及时,反馈迅速。长年坚持领导、督导员听课,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找任课教师谈话。同时将听课记录归档。

班级师生互动采取填表方式由教师为学生做出实际考核登记,包括出勤、听课纪律、存在问题等。同时学生也在同一张表上为教师备课状况、授课水平做出评价。

通过评价制确实对教学过程起到监控作用。

四、 完善教学检查制,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院坚持教学检查制、教学检查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两种。定期检查:期初检查、期中检查、期末检查。在定期检查阶段,学院教务委员会、督导员、院各级领导全员听课。全体学生网上给教师打分,教务处发放课程质量问卷等等。通过这些方式,集中分析课程质量,从中发现问题。定期检查后,全院召开教学工作会,通报教学检查情况,表彰优秀教师,出台教学改革意见。不定期检查主要由教学督导组、各系主任、辅导员等进行不定期听课、检查教师教风、教师规范遵守情况,经过检查以教务部教学简报通报全院。

通过以上措施的采取,学院细化了教学管理过程,及时发现教学各环节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管理,对教学质量提高起到了十分主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 自评 自控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因以及现行评价方式和内容的弊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评价”一节中写到:“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课堂教学评价是对课堂教学全面透彻地分析和总结。它不单是对教学效果进行鉴定,更重要的是它还有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再认识和再提高,以便总结课堂教学经验,从而改进和革新教学方法,最终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而现行状况是:评课的“声音”要么过于单一(在各种评课或研讨会上,几乎都是教研员,听课教师的“一言堂”,执教者很难参与其中);要么过于客套(“不说好,不说坏,免得大家怪”)。评课的内容是就课评课,点到为止,缺少深层次的剖析;评价强调的是鉴定与选拔,评价的气氛是紧张的;评价的结果是功利性强且过后不再过问。尤其是颇具规模的赛课的成功,在成为教师晋职升级的有力评证后,有的会滋生惰性,不思进取。这样的评课远离了客观、真实,背离了评课的目的和意义,不能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更不能从本质上促进教师的成长。

二、自评比他评更重要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即尊重人的主体性,强调个性张扬,实现个体素质的主动发展,那么和谐教育背景下的教师评价也不例外,我们追求的不但是重在研讨,(“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更重要的是提倡教师自控反思、交流和分析的深度,并在这一基础上的再设计──再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把“评课”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就必须提供教师自评自控的机会。

教师是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他本人最了解开展教育教学的环境和条件,教师积极地自我反馈、自我鉴别、自我总结、自我调整,自我跟踪,非常有利于在实践中改进,在改进中实践,所以自评是一种简单易行且功能长效的评价形式。

课堂教学的特点是带有教师本身的个体性,其产品是教学质量和学生质量,效果的验证有滞后性、隐蔽性。每位教师每周要上十几节课,每学期要上几百节课,全校那么多教师,他评他控的长期效力是保证不了的,校本培训中课改的主要精力还是应“眼睛向内看”,积极发掘教师的潜力和创造精神,“内部驱动比外部刺激具有更持久的动力”,运用这样的评价机制可让教师懂得,做任何一件事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有收获,将自己被动工作转化为主动行为不但可使自己工作潜力发挥到最佳状态,更可以把个人的成功变成学校的财富。

三、自评自控的操作原则和方法

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尝试:

1.尝试使用“档案盒”“业绩盒”。这种不是由档案室或教务处封存的那种,而是由教师自己保存的开放性评价资料库,可以是纸质的,不过更提倡电子版的,这样,很多资料会随着教师个人的进步而不断修改完善,如教师对某一课堂教学自创的ppt、Word教案、或百里挑一的一段精彩视频,抑或是某一课堂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反复疑惑的几个知识点的整合分析策略等,若公开展示他们可能不是最好的,但他们是最符合本校、本班学生接受水平的,是最体现教师本人教学特色的,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所有的课堂有价值的改革痕迹、研究的过程、改进的方案都累积在动态“业绩盒”中。这种精心收集整理的过程不但是教师是自觉主动发展的表现,更为创设有本校特色的“原生态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和广泛的发展空间。

2.开展“二自”活动。一是自请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听课,一种是听自己说课,另一种是请他们进班听课,再一种就是把“录像课”传到他们的电脑上,等大家都看完后,再聚齐共评。(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受到外界条件的约束,就是必须有学校领导的支持配合)。二是,利用录音、录像手段,课后教师自己观看自己的课堂实录,感受自己在板书、教态、应变、设计等方面的不足,通过“照镜子”,达到自我诊断、自我提高的目的,这是一种自觉主动的完全自愿的改进自己的教学形式,实施起来也比较方便。

3.上“课型”课。这种课是专为解决本专业的某一板块教学服务的,要为研究一个课题而上,要为有疑点、有难点而上,或者同行共同参与,参与者分头查找资料寻找类似课例的不同教法,每个人设计出一堂具有个体特征的课型,大家都来上一上,上完课后,所有关于这一课例的资料拿出共享,共同研讨最佳教学方案,从而让大家受益。然后把教学经验总结为撰写教学案例,把个例转变为案例,就是一个重新整理教学思维的过程。它能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它能从个别现象中总结出一般规律,从而指导实践。

4.撰写课后反思。及时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以及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策略等;记录教学过程中自己的突发灵感,记录学生的独特解法、精彩回答……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快捷及时的反馈以思促教。它能使教师养成课后思得、思失、思改的习惯,真正成长为一名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

篇(7)

物理教学自主学习题目师本教育一直是以“师”为本,以“知识”为本,学生只是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教师是设计者,学生是“待加工品”,学生不具备自主发展的可能性,仅能被被动的改造、塑造和设计。升本教育认为教育教学的本质是推动儿童有效的自主学习和提升,学习是必须依靠学生的生命机制才能得以发生的事情,任何外部力量无法真正替代。那么教师要转变角色,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协助者”,主要的工作是靠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来完成。教师要从组织教学转向组织学生的学习,从设计教学转向设计学习,要变师本的“有为”为生本的“无为”;要“贵言”“希言”,则“我无为而民主化”“我无欲而民自朴”。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就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甚至“不教而教”。一句话:教学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以“观察和实验”为主,学会问、学会猜、学会计划、学会做、学会分析、学会反思、学会交流与合作。

那么如何才能把物理教学生本课堂呢?我的做法如下:

一、自学

学生开始接触物理这门学科,那么要需要老师的指导学生阅读。如“动与静”这节,学生自我阅读,自我总结得出4个问题:(1)没有不运动的物体;(2)什么是运动和静止;(3)什么是参照物;(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这四个问题学生自我阅读是可以掌握的,那么最难理解的是参照物的选择。学生平时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都选择相对于地面静止的为参照物,如果选择相对于地面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学生就很难理解,那么就指导学生如何来理解“运动”和“参照物”这两个概念,让学生列举生活中遇到的以“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的事例,理解参照物就是假设为不动的物体,比较位置是否变化。在事例中发现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问题,激励学生想要学好物理必须要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在自己生命的机制中自我找到发生的事情,并知道事情的本质,学会提出问题,学好猜想和假设。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节自我阅读,知道单位及换算关系,总结出测量工具都有量程和分度值,通过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掌握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读数、记录。知道多次测量的目的,了解了误差,指导学生说出和日常生活中测量的不同之处,总结出测量的规律。

如“快与慢”这节的自我阅读,学生能总结比较运动的快慢的两种方法,这种方法在物理的探究方法中是控制变量法,知道了速度的公式、公式变形,单位和计算题的步骤。

二、学习小组

小组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问题深入探讨、共同解决的过程。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全体性和活动性,可使学生间形成和谐、友好、合作、竞争的关系共同达到成功的彼岸,没有学习小组就没有生本课堂。

物理教学都有实验探究,那么,通过实验探究来完成小组的学习,每一节的探究实验尽量做到能利用生活中的工具来做,这样能够让学生利用生活的工具和事例来探究物理现象,增强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例如,(1)“探究摩擦力”让学生分别拧开有竖纹和光滑的瓶盖,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引出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2)在探究“惯性”时,老师让学生利用钢笔帽和纸条来探究,让学生自己想出探究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方法或者事例。(3)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时,让学生用手指分别顶起笔尖向下和笔帽向下的铅笔;再用不同的力把笔帽向下压手指。(4)在教学生“功”这一章,对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三个概念容易混淆。我设计了一趟比赛形式的实验课:比比谁做的功最多,谁的功率最大,谁的效率最高。每个同学都拿五块砖以最快的速度从一楼跑到四楼,测出自己的做功、功率和机械效率。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自己进行测量、记录、计算、设计表格填数据。学生通过对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确凿数据进行回忆、对比、联想、分析,终于明白了道理。

通过小组的探究展示结论和疑问,再放到班级里研讨,再通过学生的相互质疑、相互讲解、相互评价、相互鼓励,把问题解决,如果学生再无法解决问题时,老师才能点拨,最终把问题解决。小组长要加以培训,交流经验,还得定期的轮换,老师为了小组之间的竞争还要有奖励、评比机制。

生本课堂离不开讨论,离不开小组学习,所以一定要创设一个和谐的、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一个可以让学生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自由开放的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良好生态才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为育人而教,在教中育人。

三、检验和检测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我是以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来出题的。检测出题从易到难分三个档次。

如在“动与静”围绕参照物的选择出题,来检验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重点出以相对于地面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题。检验题如下:

例1.当你乘车向东行驶,以汽车为参照物你是(),路旁的树是(),树向()行驶;以路旁的树为参照物,你是()。

例2.坐在沿河顺流而下的甲船上的乘客,看到河岸上的树都在向北退去,同时看到另一船也从甲船旁向北退去,但船比树林退的慢些,由此可见,若以树林为参照物,甲船是向()运动,乙船是向()运动。

检测题如下:

例1.“日出日落”这句话中研究的运动物体是(),是以()为参照物。

例2.在古诗词中,许多优美的词句包含着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此诗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选()作为参照物,“仔细看山山不动”是选()作为参照物。

例3.甲乙两列火车,以甲车为参照物,得出乙车向东运动的结论。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的运动情况是()

A.一定向东运动B.一定向西运动

C.一定静止D.向东、向西或静止均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