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化工大学论文

化工大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0 14:55:4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化工大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化工大学论文

篇(1)

英文名称:Journal of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沈阳化工大学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辽宁省沈阳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4-4639

国内刊号:21-1287/TQ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6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篇(2)

关键词:校园规划;校园发展;发展历程;发展因素;南京工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1 校园简介

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为南京工业大学的前身之一――南京化工大学为适应高校教育变革与自身发展需求,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规划新建并发展而成的大学新建校园。校园选址于南京浦口大学城,位于南京浦口区珠江镇的东侧,前临长江,北倚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南临312国道,距南京市中心约18公里。江浦校区地处于老山山脉丘陵地带,地形起伏,基地自然环境较好。

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前身为南京化工大学江浦校区。2001年,南京化工大学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正式合并,组建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正式成立。江浦校区自1997年开工建设以来,伴随着1998年、2002年、2008年的三次校园征地与2003、2009、2014年三次校园总体规划,校园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总占地约218.19公顷。

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自1997年以来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历经三次校园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最终形成了多中心的簇群式校园空间与多期用地和谐发展的校园整体格局、不断完善的复合式道路结构、山水灵动的复合式景观体系、多样和谐统一的校园建筑构成了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富有特色、氛围良好的校园整体空间环境。

2 校园发展历程

2.1 起步阶段

这一阶段为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的前身――南京化工大学江浦校区建立的过程。

1992年11月,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南京化工大学(时为南京化工学院)在南京市原江浦县正式征地400亩,用于建设教学配套设施和兴建校办高科技产业,以南京化工大学科技园启动,开始筹建新校区。1997年11月8日,南京化工大学江浦校区正式揭牌,一期工程奠基。

南京化工大学江浦校区自1997年开始启动建设,一期工程于1998年竣工投入使用,1998年9月,第一批1998级1134名新生入驻。

江浦校区于1998年新征土地1000亩扩建江浦校区,并在1998年11月至2002年9月间完成了校园的二至四期工程的建设,四个阶段校园建设共建成建筑19.8万平方米,另有体育活动场地3.5万平方米,入驻学生11600余人。这一阶段的南京化工大学江浦校区,主要承担南京化工大学部分本科生教育职能。

2.2 成长阶段

这一阶段为南京工业大学组建之后,江浦校区完成新征2080亩校园用地的规划与建设,通过快速扩张建设以满足学校发展需求的过程。

“十五”期末,根据江苏省政府与江苏省教育厅的规划与学校的自身发展需求,南京化工大学对江浦校区的扩建工作进行了论证。此时正值南京化工大学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两校合并,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正式建立并随之成为该校今后主要办学地点。2002年9月,江浦校区正式新征二期建设用地2080亩,校园总面积达到3000亩。

2003年,南京工业大学校方委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2003),新校区已有及新征用地占地总面积约203.2公顷,预留三期发展用地约12.3公顷。江浦校区规划用地教学规模按22000名本科生与1000名研究生进行考虑,规划总建筑面积约63万平方米。

2003年至2008年间,江浦校区完成校园建设约43.3万平方米,总建设面积达到62.8万平方米,初步完成学校既定的规划目标。这一阶段的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经历校园规模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南京工业大学最主要的本科生教育基地,并承担了部分研究生教学及科研职能。

2.3 完善阶段

这一阶段,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两期共3000亩的用地初步建设完成。在此基础上,出于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以及学科发展的需要,江浦校区面临校园三期用地建设与已建成部分的功能更新完善,校园发展也由此进入到了完善阶段。

由于江浦校区的基地地形复杂,可建设用地面积较少,之前学校建设用地未能满足校区的教学规模要求。因此在2008年,为了扩大学校的建设规模,校方将校园西北角原规划中的三期用地面积进行了扩增并使其达到约25.35公顷,主要用作学生宿舍区及其运动用地和部分教工住宿建设用地。2008年5月,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新征三期建设用地382亩,与原有两期约3000亩土地相连。

在三期用地扩征完成的基础上,2009年12月,南京工业大学委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总体规划设计》(2009),规划除针对三期用地的校园规划外,对校园已建成部分进行了完善更新。

2014年4月,基于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全部三期建设用地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十年间南京工业大学的力争建成“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校方委托南京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对《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总体规划设计》(2009)做出调整完善,形成《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总体规划设计》(2014)。

截止目前,历经三次征地的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校园面积已达218.19公顷,建筑总面积约94万平方米,规划待建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规划学生容量36450人。随着校园建设发展与学校行政中心迁入,江浦校区已成为南京工业大学主要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学科研以及行政办公场地。

3 校园发展因素

在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的发展过程不是由单一因素所推动的,而是受到国家教育政策、学校发展决策、高等教育变革、外部环境作用的共同影响。这其中,各个动力因素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3.1 国家教育政策是江浦校区发展的决定因素

从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的发展过程上看,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国家教育发展带来的高校招生扩增。快速增长的高校招生规模影响了江浦校区由建立到快速成长的发展过程。在江浦校区建设过程中,政府主导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在土地、资金这两个决定校园发展的关键要素中起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

3.2 校方发展决策是江浦校区发展的引导因素

在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的的发展过程中,校园规划是校方发展决策在校园物质空间上的投射。校方顺应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背景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对学校的招生规模的制定与未来规模的预测、学科专业的调整发展以及校区之间校园的资源整合,都成为影响江浦校区校园规划的因素。而江浦校区的校园发展经2003年校园规划确定了建设规模与校园基本空间形态、功能布局之后,又根据校方的决策分别于2009年、2014年进一步进行了建设规模与功能布局上的调整。由此可见,南京工业大学校方的发展决策在校园建设规模、空间形态、功能布局等校园宏观层面对江浦校区的发展产生了自上而下的引导作用。

3.3 高等教育变革是江浦校区发展的推动因素

由高等教育变革带来的校园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上的新需求是源于校园使用者并自下而上地作用于校园发展过程之中的。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2003年的校园规划以及后续2009年、2014年的规划调整,便是在校园规划层面不断应对校园师生需求变化的过程。高等教育变革带来的校园需求变化成为校园发展过程中,校园建筑营造、功能设施、景观环境等具体层面更新完善的推动力量。

3.4 外部环境作用是江浦校区发展的促进因素

大学校园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受到社会与城市外部环境作用影响。外部环境的影响对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的发展过程并非主导因素,但是是校园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外部环境的作用使得校园内部与外部环境的交流联系更加频繁。大学校园开放性趋势下的校园与社会资源共享,与城市快速发展下的校园空间与城市外部空间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校园内部与外部联系的具体表现。

参考文献:

[1] 陈晓恬、任磊. 中国大学校园形态发展简史[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1

[2] 潘世年,丘建发.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规划浅析[J].城市规划.2006

篇(3)

AIChE北化学生分会主要通过参加Chem-E-Car竞赛、参与化工国际会议以及举办讲座、座谈来为化学工程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便捷的接触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渠道。

分会面向化工学院、机电学院、材料学院、理学院、信息学院相关专业本科生。

分会目前正筹建独立学生创新工作室,用于后续创新实验工作,主要创新项目为Chem-E-Car(化学工程车)。

Chem-E-Car竞赛是由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AIChE)组织开展的一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该竞赛是一项针对大学生运用化学工程技能并进行跨学科应用的大赛,要求参赛队伍在不使用任何商业电池的前提下,以化学反应为动力源、设计和制造出既能载重、又能通过化学反应精确控制行驶距离的“化工车”。自1999年第一次在美国举办至今,吸引了全球众多顶尖高校积极参与,比赛队伍经过地区赛的严格选拔,最终入围年度竞赛。

篇(4)

在近十年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我们一直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着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巩固理论知识的实验课、培养工程设计能力的设计课、提高运行管理能力的实习课这三块。在第五学期开设“科研训练”,使其作为一门独立的实践课程,对全体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使学生熟悉科研过程,对科学研究的本质有初步的认识。由我专业指定优秀的教师首先对学生科学研究方法和程序,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分析仪器的使用、文献查阅与科技论文写作等方面进行理论方面的培训。学生参加科研训练采取指导老师负责制,首先由环境工程系组织教师结合科研申报课题(根据老师科研需要随时申报),然后组织学生和老师双向选择,对调研型科研训练采取提交调研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对创新型科研训练采取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对参加科研训练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在保送上研究生等方面给予政策性倾斜。我们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灵活的特点,鼓励科研能力强,承担项目多的教师,抽出时间指导有精力的优秀学生进入实验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近两年,我系共获得指导14项“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学生参加的积极性高,课题全部来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

二、教材建设

随着生产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飞速发展,人才市场对就业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一技之长者;随着新兴高科技的发展、科技进步周期的不断缩短和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者工作流动性与职业更换频率逐渐加快;科学知识的综合化趋势,使传统学科体系及行业的界限逐步被打破。所有这些都将使未来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们,具备宽厚的智能基础,多方位的就业转换能力。因此,要求教材内容新颖,信息量充足,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紧跟科技进步的脚步,及时更新内容,把当前所出现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的发展情况引入教材,介绍给学生。专业课程所用教材绝大多数选用的是公认的优秀教材或近三年出版(或再版)的教材,并组织自编了部分实验讲义。我们也规划并编写了下列教材,如《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环境生态学》、《矿井水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生物学》、《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大气颗粒物控制》等。

三、毕业环节

篇(5)

利用专业的编辑知识把关有一些在标准内没有规定,但是却有独特的规范术语或用法[2],如《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的闫编辑,具有微生物学的硕士学位,她在复审《GJY-08菌株产木聚糖酶的固体发酵条件的研究》时,发现作者将细菌浓度的单位写成了“CFU/mL”,其实正确的写法是“个/L”,这种情况是因为作者直接套用外文文献的写法,但是,这种写法翻译过来是“每毫升液体中生成的菌落数”与“细菌浓度”的含义不同,因此,闫编辑要求作者进行了修改,没有把错误的概念刊印出来。利用专业的科学知识把关(1)核心知识是“专业眼”外审专家的意见回来之后,一般是作者按照专家意见修改后,编辑再进行复审。对于复审,一些编辑由于文章内容与自己所学不相符,因此只能对文字和数字等进行简单的校对。但是如果遇到与自己专业知识相近的文章,编辑可以复审的内容就多了。例如: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表面技术编辑部的李继红老师[3]在复审时发现有位作者在计算化学吸附速率常数时,引用了公式ka=Ae-Ea/RT,其正确的形式是ka=Ae-Ea/RT,作者误将上角标的部分写成了非上角标,其表达的意义完全是错误的。如果李老师不具备这方面的物理化学知识,这个错误很有可能就刊印出来了,虽然这个不属于编校错误,但是会有损于期刊的严谨性和文章的学术水平,此例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编辑掌握一定专业的科学知识的对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是很有帮助。(2)前沿知识要常更新医学的术语和分类名词经常变更,因此医学期刊的编辑应该先于广大作者获悉并用于编辑实践。例如,朱红梅等[4]在复审论文时,将“枯否细胞”更名为“库普弗细胞”;2000年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将原来的2类改为轻、中、重度3类,由于外审专家不了解新规定,修改意见中并没有注明要修改,但是朱编辑在复审时发现并联系作者修改,还把近年来的新规定统计成文在期刊的网站上供广大读者、作者学习。这些术语和名词的变更,要求编辑对医学专业知识要非常熟悉而且要不断学习新的规则和标准。

终审善决断

这篇论文是否发表呢?周主编反复仔细地研究了审稿专家的意见,并对该论文进行多次通读,结合自己多年林业科研的知识背景,发现可能是审稿者时间紧,没有很好地研读论文,在审阅时犯了斩头去尾、断章取义加以否定的毛病,即:忽略了一个重要前提:选择率应比第2次选择增加1倍,在此情况下,选准率可达10%,所以说,早期选择可以从2年生开始,但是选择率应比第2次选择(6年生或5年生选择)增加1倍,在结论和讨论中也有类似的陈述。因此,周主编终审认为该论文的结论是前人未曾作出的,是一个全新的结论,创新性很高,建议作者按照专家提出的意见认真修改后发表。(2)前沿知识辨识优秀青年学者例如,1992年,有两位青年作者投稿给《东北大学学报》,论文经过2位专家3次评审都没有通过,按一般经验,应该退稿处理,而且由于审稿时间偏长,作者已经开始着手翻译成英文想要投稿到国外了。副主编高起元编审在终审稿件时,发现他们研究的问题涉及新领域,退稿的原因可能是审稿人对领域不太熟悉,于是他联系作者,通过谈话,他发现2位年轻作者在专业方面素养很高,于是他他又请新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这次评审不但顺利通过,而且评价很高。文章得以优先发表,很快又被世界上重要的数学刊物和利用得最广的数学刊物之一的美国《数学评论》收录[7]。此后,这两位作者感激高主编对他们的帮助和赏识,陆续将高水平的论文十余篇先后投稿到《东北大学学报》,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试想,如果高主编没有数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不了解论文的学术价值,不和作者交朋友,单纯按照专家意见处理,那么这篇高水平的新领域论文就不能及时在《东北大学学报》刊发了,而且作者有可能发表到国外期刊上,造成优秀稿源的流失,由此可见主编的专业知识在终审中的重要性。

结语

篇(6)

【关键词】石化工程 建设质量 工程质量 质量通病 认识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22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石化工程建设在近些年取得较大发展。在石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工程质量影响的因素较多,存在施工风险,施工中如果不加以重视,将导致工程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难以达到工程设计标准。如何认识石化工程建设的质量通病,是防治质量事故的基础措施。了解质量通病,防治质量事故,才能提高施工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二.石化工程建设质量通病的认识与防治

1.石化工程土建结构工程质量问题。

我国的石化工程土建结构中,混凝土结构占据多数。在我国建成的石化工程土建工程中,普遍存在建成后短时间内出现质量问题,结构质量问题的出现大大减少了石化工程的使用寿命。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抗渗性差、密实度差、厚度较薄,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往往出现混凝土开裂或钢筋锈蚀的现象。大约在工程完工30年后,石化工程土建结构由于受到地下水或环境的影响,出现开裂及渗漏现象,破坏结构稳定性。

石化工程中土建结构工程质量主要包括土建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石化工程土建结构的安全性主要同土建结构的维护、检测、工程施工质量、工程设计规范紧密相关,安全性的最终目标是避免土建结构出现结构破坏或倒塌。为了确保土建结构安全性,在设计中要体现结构的整体牢固性、结构构建承载能力的安全性和结构耐久的安全性等安全设计。而石化工程土建结构的耐久性主要包括结构的安全性和结构的适用性,在石化工程土建结构中,表面混凝土耐久抗损能力相对较强。

为了提高石化工程土建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在施工中要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对材料的进场检验、采购调查等要严格落实,严守施工操作规范,确保结构构建的承载能力。除此之外,要积极开展自主研发工作,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利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提高工程质量。施工中利用回弹法、射线法等检测手段,加强对土建结构强度的系统性检测,提高混凝土结构抗开裂、抗渗漏、抗剥蚀的能力。

2.石化工程建筑电气质量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对厚壁钢管进行对焊连接时,容易在钢管内部产生结瘤现象,当线缆穿过时,结瘤容易破坏线缆的绝缘层。焊接薄壁钢管则容易烧穿,将此种钢管埋入混凝土架构内部后,容易渗入浆水,导致管道内部堵塞,造成线缆无法穿过。同时由于石化工程的特殊性,其照明器具不同于一般建筑,器具的型号、规格及安装基本要求都有严格的规定,而很多时候,都被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所忽略,形成安全隐患。

当代建筑的电气工程不单单是点亮电灯、埋管穿线如此简单,其中包括了大量的现代电气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在石化工程中,建筑电气的质量是衡量工程建设水准和安全性的关键指标。随着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石化工程建筑电气质量同时提高了对电气工程的要求。由于石化企业具有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殊环境,确保建筑电气和电气设备的安全、有效的运行是保障石化工程稳定的关键因素。

对石化工程的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管理,主要在控制施工过程,要将质量管理贯穿到施工所有环节中。在施工准备阶段,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建筑电气技术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要仔细分析设计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案,确保工程具有正确的指导方向。在施工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流程要求,在关键岗位设置技术人员操作,特殊岗位要求执证上岗。施工单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3. 石化工程项目防雷接地施工质量问题

在很多石化工程中,建筑物顶部设置了高度超过接闪器的金属物,但该金属物体并没有同避雷带网相连接,此外,还有较多的石化单位在建筑物顶部的接闪器上缠绕了电线,形成了雷击隐患。一旦遭受雷击,此类线路成为雷电波侵入的线路,容易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石化工程建筑接地防雷是工程中较为容易忽视的问题,由于其造成的重大破坏,在施工中要加以重视。石化建筑顶部要和避雷带网保持可靠的连接,缠绕在接闪器上的电线要设置对应的钢管,并进行埋地,避免造成雷击侵入。化工建筑物顶部的避雷带和避雷针以及建筑顶部的其他金属物体要同化工装置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电气通路,要于避雷引下线保持可靠的连接。通过此种方式,确保石化建筑的防雷性能。

三.结束语。

石化工程建设质量对于后期使用影响较大。在施工中要提高土建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科学合理的安装建筑电气系统,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提高建筑防雷能力。施工中落实质量检验制度,验收操作规程,防止出现质量事故,提高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振平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研究 [学位论文]2009 - 北京化工大学:项目管理

[2]张佐 浅析石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点[期刊论文]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年8期

[3]孙东彦 SUN Dong-yan石化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实践[期刊论文] 《广州化工》 -2013年14期

篇(7)

[关键词]计算机 环境科学 实践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091-02

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使计算机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门课程中。针对环境科学专业学科特点,我们应围绕课程构建,有针对性地对环境科学专业学生讲授相关计算机知识,更新教学内容,以便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基本目标

在“计算机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实践课程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与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充分利用现有的软件及技术,借鉴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技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绘制平面布置图、绘制反应装置图、绘制设备图、处理实验数据、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并能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检索。

二、课程设置

本门课程要求学生有一定英语水平和环境专业基础知识,时间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期末,集中上课,总学时为两周。课程由教师讲解、演示,学生上机随教师一起操作,并进行习题、作业练习以加深印象。教师可对学生上机进行监控及辅导。可多班授课,但需保证每人一台计算机。学习本课程后学生正好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毕业论文和实际工作中。考核采取“出勤+听课状态+实际操作+作业”的方式。

三、课程内容

(一)环境科学相关软件

1.数据处理及绘图软件

环境科学实验经常有大量数据需要分析及绘图,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等多方面也都离不开计算机的辅助。常用的软件主要有Excel、Origin、Access、SPSS等,可绘制各种散点图、折线图、柱形图、条形图等;可以对图形添加趋势线,得出曲线方程及相关性;可对数据进行排列和筛选,并且可导入外部大量数据,如红外光谱数据等进行绘图。在Excel中还可以通过编辑小程序来完成一些特性的运算。Excel的中文界面备受学生欢迎,Origin是全英文界面,对于学生来说有一点难度,函数的输入也没有Excel方便。但是Origin可以直接在图形上进行修改,及时保存了图形,仍然可以从图导出原始数据。从功能上来说,Origin更强大些。Access有强大的数据处理、统计分析能力,利用Access的查询功能,可以方便地进行各类汇总、平均等统计,并可灵活设置统计的条件。比如在统计分析上万条记录的数据时速度快且操作方便,这一点是Excel无法比拟的。SPSS集数据录入、整理、分析功能于一身,基本功能包括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图表分析、输出管理等。SPSS统计分析过程包括描述性统计、均值比较、一般线性模型、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对数线性模型、聚类分析、数据简化、生存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Excel软件,其他只作为了解。

2.图文编排软件

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及科技论文写作都离不开图文编排,Microsoft Word具有强大的文字和图表编辑功能,易修改,是必须掌握的。在本课程中主要让学生掌握页面、页眉、页脚、页码、行距等设置,格式刷、分节符、查找、替换、项目符号和编号等使用,三线表绘制,目录生成等。此外,还要让学生学会用“公式编辑器”编辑公式,使用“绘图工具栏”绘制简单图形及流程图。

Microsoft Office Visio创建具有专业外观的图表,以便理解、记录和分析信息、数据、系统和过程。在使用 时,以可视方式传递重要信息就像打开模板、将形状拖放到绘图中以及对即将完成的工作应用主题一样轻松。如绘制基本流程图就是把流程图所需形状图直接拖拽到绘图区,然后选择连接线工具绘制连接线,再选择箭头方向,绘制方向箭头,然后添加文字,比Microsoft Word绘制流程图要简单便捷。

3.环境科学绘图软件

AutoCAD有完善的图形绘制功能及强大的图形编辑功能。可以绘制任意二维和三维图形。在环境科学中,可用AutoCAD绘制平面布置图、施工图、剖面图、工艺流程图等。AutoCAD能以多种方式创建直线、圆、椭圆、多边形、条件曲线等基本图形对象,有强大的编辑功能,可以标注尺寸、书写文字。同传统的手工绘图相比,用AutoCAD绘图速度更快、精度更高且富有个性。

ChemWindow(CW)由Softshell Intern.Ltd.1989年推出首版,该软件主要功能是绘出各种结构和形状的化学分子结构式及化学图形,具有其他绘图软件所不具备的化学分子图形编辑功能。软件中有四个附加图形结构库,具有一些玻璃仪器和复杂化学物质结构式模板,绘制复杂结构式和反应装置图时比较便捷。软件还含有SymApps程序,可以显示3D分子结构,并能够给出具体的分子结构信息,如键长、键角、二面角、所属分子点群等分子结构信息,与Office软件的兼容性很好。

本门课程中主要要求学生掌握AutoCAD及CW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绘制基本平面图、流程图及化学分子结构式等。

4.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

多媒体课件常用的软件有PowerPoint(PPT)、Au?鄄thorware、Flash、Dreamweaver、Director、课件大师等。在这些软件中,PPT简单易学,制作方便,对于环境科学专业学生来说,本门课程要求其掌握其制作过程。本课程主要讲授用PPT制作幻灯片的方法,主要包括幻灯片设计、幻灯片版式、幻灯片配色及动画设计、幻灯片母版设计、幻灯片中图表及影片和声音的插入等。其他软件仅作为了解。

(二)计算机在环境模型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环境模型中的应用包括环境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MATLAB、Visual Basic、Visual Foxpro等软件。RS可以利用红外扫描仪监测石油污染、水体热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调查废水污染和泥沙污染,分析水域的分布变化和水体沼泽化可以通过遥感技术监测推算出臭氧浓度的水平分布情况、分析大气气溶胶的分布和含量、监测有毒气体对污染源周围树木和农作物的危害情况、监控生态环境等。GPS可提供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和定位。GIS能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分析和可视化输出,可以定量进行预测。RS为GIS提供信息源,GIS为RS提供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的技术手段(图像处理),GPS作为GIS有力的补测、补绘手段,实现了GIS原始地图数据的实时更新。[1] MATLAB、Visual Basic、Visual Foxpro等软件,可以编程应用于运算污染物迁移转化和控制模型,如大气污染模型、江河湖泊水质模型、生态模型、水处理技术动力模型等。对模型及数据进行运算求解,得到准确的结果,为制订合理治污措施提供数据支撑。

(三)网络信息检索

1.常规环境信息检索

一些环境标准、专利及试剂性质等资源,可以通过常规信息检索网络获取。常用的网站有中国环境标准网(.cn)、中国标准服务网(.cn)、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中国专利信息网(.cn)、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知识产权网()、欧洲专利局(EPO)专利信息网()、美国专利数据库(uspto.gov/patft)、中国试剂网(.cn)等。

2.环境科学文献检索

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我们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包括图书、期刊、报纸、专刊文献、硕博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科技报告等都可以从各种相关的网上数据库获得。常用的中文数据库有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n)。这三大中文数据库都需要购买使用权限,都大量收录了国内学术期刊论文。

常用外文数据库有德国Springer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美国wiley数据库()、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数据库()、美国化学会ACS数据库()、SpecialSciDBS国道外文数据库(spe?鄄)。以上数据库也均需要购买后才能使用。由于各个学校资源有限,有些数据库未购买使用权限,学生可从一些学术论坛获得免费的帮助,如小木虫(e?鄄)、阿果资源网()、零点花园()等。

3.环境相关课程资源网站

高校教学资源库(.cn)、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爱课程()、网易公开课()等网站有免费资源、课件,可供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些相关课程。

四、总结

在“计算机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在环境科学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以常用软件介绍为主,同时介绍网上信息检索方法。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 注 释 ]

[1] 邱彩华.计算机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J].华章,2011(15):254.

[收稿时间]2014-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