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0 14:55: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糖尿病诊断标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糖尿病诊断标准

篇(1)

【关镇词】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筛查时机

妊娠期糖尿病(GDM) 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其是指在妊娠期首次发现或者发生的糖代谢异常,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若得不到及时诊治,可严重威胁母婴的生命健康[1]。目前国际上尚未有GDM的统一诊断标准,目前其主要诊断标准包括《妇产科学》第6版的诊断标准、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以及美国国家糖尿病数据组(NDDG)的诊断标准[2]。为研究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及筛查时机,我院选取2009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6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69例和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参照第6版《妇产科学》的GDM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年龄21-37岁,其中68例初产妇,33例经产妇。

1.2 诊断方法

使用二步法确诊GDM,首先在妊娠24-28周对所有行产前检查的孕妇进行50g葡萄糖筛选试验(GCT),作为GDM的初筛试验,患者于受试前3天正常饮食,于受试日上午8时给予空腹口服50g葡萄糖,将50g葡萄糖溶于200ml水中一次性口服,1h后抽取静脉血检测其血糖水平,若患者1h的血糖量超过7.8mmol/L,则需要进行口服75g葡萄糖的耐量试验(OGTT),若OGTT试验有两项或者两项以上出现异常,即可确诊为GDM,若仅一项出现异常诊断为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前3天可正常饮食,然后受试当日禁食8-10h后检查空腹血糖水平,然后口服75g葡萄糖,75g将葡萄糖溶于300ml水中5min口服完,从开始服糖水开始计时,分别于1h、2h以及3h抽取静脉血,检测患者的血浆葡萄糖值。

1.3 诊断标准

第6版《妇产科学》、ADA以及NDDG 3种诊断标准中2项以上为阳性即为GDM,1项为阳性即为GIGT,4项均阴性即为正常,见表1.

3 讨论

由于目前国内外尚未有GDM的统一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妊娠合并糖尿病协作组与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产科学组共同起草了《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推荐指南》,以逐渐规范我国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以尽可能降低母婴的相应并发症,该指南推荐采用NDDG或者ADA作为GDM的诊断标准,由于这2种诊断标准是基于美国人的标准而制定的,能否适合于我国孕产妇的临床诊断还需通过循证医学的验证[3]。通过本组资料研究显示ADA 诊断标准诊断GDM检出率与第6版《妇产科学》诊断最为接近,明显高于NDDG诊断标准,ADA诊断标准将更多的孕妇纳入诊断,利于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对于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对于预测巨大儿具有更高的敏感性[4]。

由于GDM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因此及时发现并进行积极干预,对于改善GDM孕妇和新生儿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早期及时进行GCT糖筛查对于诊断GDM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本组患研究显示,GDM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孕期24-28周,占79.71%,明显高于其他时间,尤其可见GDM主要发生在妊娠中期,主要是由于处于该时期的孕妇糖类代谢以及胰岛素敏感性会发生明显改变,因此此期更容易检出GDM[5]。综上所述,采用ADA诊断标准作为GDM的诊断标准具有较高的检出率,筛查时机以妊娠中期为最佳,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月辉.两种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与妊娠结局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1,3(23): 39-41.

[2] 徐国珍,鲁成林.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2,29(14):138-139.

[3] 杨慧霞,魏玉梅,孙伟杰.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新里程碑[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0,13(3):177-180.

篇(2)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母儿结局

[中图分类号] R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5(b)-0088-02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指女性在妊娠期首次出现或首次发现糖代谢异常。GDM对母儿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是导致巨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1]。临床研究表明,及早给予GDM患者科学有效的血糖诊断,能够明显降低GDM给母婴造成的危害,改善母儿结局[2]。但目前临床关于GDM诊断标准尚无统一定论,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组(IADPSG)于2010年提出GDM新诊断标准,即IADPSG诊断标准。该次研究中,该研究就GDM新旧诊断标准对母儿结局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自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执行GDM旧诊断标准150例孕产妇为对照组,年龄26~35岁,平均(29.5±2.5)岁;孕周37~41周,平均(38.7±3.1)周。另选择该院自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执行GDM新诊断标准150例孕产妇为观察组,年龄27~36岁,平均(29.3±2.6)岁;孕周37~42周,平均(38.5±3.3)周。两组在年龄、孕周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方法

对照组采用GDM旧诊断标准:孕周24~28周时给予孕产妇葡萄糖(50 g)负荷检查,葡萄糖溶于200 mL水中,于5 min内喝完。1 h后行静脉血糖检查,阳性:静脉血糖≥7.80 mmol/L。初次诊断为GDM患者再给予葡萄糖(75 g)耐量试验筛查:禁食10 h后,葡萄糖溶于300 mL水中,5 min内喝完。分别抽取患者空腹、服糖1 h后、服糖2 h后及服糖3 h后的静脉血糖并进行检查。孕产妇符合以下2条以上(包括2条)即可确诊为GDM患者:空腹血糖超过5.60 mmol/L;服糖1 h后血糖超过10.30 mmol/L;服糖2 h后血糖超过8.60 mmol/L;服糖3 h后血糖超过6.70 mmol/L。观察组采用GDM新诊断标准:给予葡萄糖(75 g)耐量试验筛查,分别抽取孕产妇空腹、服糖1 h后、服糖2 h后的静脉血糖。孕产妇符合以下1条以上(包括1条)即可确诊为GDM患者:空腹血糖超过5.10 mmol/L;服糖1h后血糖超过10.00 mmol/L;服糖2 h后血糖超过8.50 mmol/L。确诊为GDM阳性患者,需同时给予血糖控制结合饮食干预治疗方法。若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为5.80 mmol /L,餐后2 h血糖≤6.70 mmol /L,即可确定患者血糖恢复正常水平。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GDM诊断率、产妇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结局进行比较。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数值以(x±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GDM诊断率比较

观察组GDM诊断率为6%,显著高于对照组GDM诊断率为2%(P

表1 两组GDM诊断率比较

2.2 两组孕产妇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羊水异常、羊膜腔感染等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孕产妇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孕产妇经阴道分娩率为69.3%,显著高于对照组经阴道分娩率为55.3%(P

表3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n(%)]

2.4 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症、呼吸窘迫综合征、巨大儿、低体重儿、黄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表4 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n(%)]

3 讨论

GDM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高发于妊娠中期,是由于孕妇胰岛素敏感性发生改变及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而导致。临床研究表明,GDM是2型糖尿病的一项高危因素,并且GDM直接关系到新生儿结局[3]。若不给予GDM患者及时有效的临床诊治,易导致孕产妇发生羊水异常、羊膜腔感染、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等妊娠并发症以及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症、呼吸窘迫综合征、巨大儿、低体重儿、黄疸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母儿健康。因此,给予孕产妇早期GDM临床诊断,同时结合血糖控制和饮食干预,对降低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母儿结局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临床研究发现,采用GDM新诊断标准(即IADPSG诊断标准)对妊娠期女性进行临床诊断管理,能够明显增加GDM的临床发病率,但如果对GDM的孕产妇采取积极的临床干预措施,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围产儿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改善围产儿的临床结局。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症、呼吸窘迫综合征、巨大儿、低体重儿、黄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周斌武, 姜雪锦, 张宝霞. 湖北麻城市2007-2012 年不良妊娠结局的流行病学特征[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3, 24(4) : 118-119.

[2] 吴建发, 吴素勤, 柳洲, 等.新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5, 26(3):121-124.

[3] 孙笑, 苏世萍, 孙伟杰, 等. 新诊断标准应用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儿结局及一日门诊效果的初步评估[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4, 17(3) :186-190.

篇(3)

【关键词】糖尿病前期;从脾论治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116-01

糖尿病前期是指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高血糖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减低(IGT)[1],由遗传、情绪波动、饮食不节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所致,进一步可发展为糖尿病(DM)。中医谓之“脾瘅”,多由中焦失调,或虚、或滞后,湿热内生所致。我校门诊部从脾论治糖尿病前期患者35例,治愈8例,好转23例,无效4例,总效率约88.57%。笔者将其总结后报道如下,与同道共研。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中糖调节受损指南标准。6个月内2次以上进行OGTT检查符合:6.1mmol/L≤FPG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消渴拟定。

1.2 一般资料

自2010年10月―2012年3月,在甘肃中医学校内科门诊就诊的初发 IGT 和 IGF以及二者并存患者,排除已患糖尿病,冠心病,中风,慢阻肺,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病,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已进行药物治疗者。入组者35例,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44岁;IFG 14例,IGT 21例;BMI≥25kg/者14例,占40.00%,19≤BMI

2 治疗方法

按照中医辨证,脾虚痰湿证采用香砂六君汤加减治疗;肝胃郁热证采用三仁汤合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脾虚证采用逍遥散加减治疗;脾胃虚寒证采用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兼瘀血着加用桃红四物汤。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空腹血糖

3.2 治疗结果 疗程最长者90天,最短者15天,平均疗程48天。治愈8例,好转23例,无效4例,总效率约88.57%。无效4例中有3例因患者个人原因中断治疗,1例发展为2型糖尿病。

4 讨论

糖尿病前期现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的必经阶段,如不进行干预,则大部分患者可逐渐发展为糖尿病,并伴有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因此寻求便捷有效的干预方式成为临床医生当务之急。

《素问・奇病论》谓 :“有病口甘者,次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唐・孙思邈《千金方・消渴》认为嗜酒之人“三觞之后,制不由己,饮无度……积年长夜……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 由此可见过,食肥甘厚味或大量饮酒,导致脾胃功能受损,痰湿内生,津液散布失调是导致脾瘅、消渴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本回顾性研究提示我们:(1)早期采取中医药防治措施能够有效阻断或减少糖尿病前期患者向糖尿病阶段发展;(2)糖尿病前期患者中以体型中等或偏胖者为主;(3)从脾辨证论治糖尿病前期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进一步研究前景:(1)扩大研究样本,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体质学研究;(2)建立糖尿病前期患者个人档案,进行长期回访,探讨中医药对其长期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0.DiabetesCare,2010Jan;33Suppl1:S11-61.

[2] 周丽程,郑杨.空腹血糖受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0):1468-1470.

篇(4)

资料与方法

2009~2010年收治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56例,男36例,女20例,年龄36~75岁,平均45.6岁,其中先发现糖尿病后发现肺结核38例,先发现肺结核后发现糖尿病12例,同时发现6例。

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WHO制定的诊断标准,肺结核的诊断标准采用2008年《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及实施指南》制定的诊断标准。

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血尿常规,肝功、肾功、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离子、血结核抗体、痰抗酸杆菌检查,糖尿病的程度按空腹血糖<10为轻度22例,10~14mmol/L为中度18例,≥14mmol/L为重度16例,重度糖尿病患者痰涂片均找到抗酸杆菌阳性,中度18例中12例痰涂片找到抗酸杆菌阳性,轻度22例中5例涂片找到抗酸杆菌阳性。

X线检查:病灶为渗出26例,纤维增殖20例,10例合并空洞。病变范围:病灶为1个肺野28例,2个肺野16例,3个及3个以上肺野11例,1侧损毁肺1例。

治疗方法:糖尿病治疗均给予糖尿病饮食,运动治疗,主张首选胰岛素治疗。通常用诺和灵30R,门冬胰岛素30,优泌林70/30,严重病例采用三短一长治疗,多用诺和灵R或门冬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或地特胰岛素联用,肺结核治疗用HRZE强化治疗3个月,维持治疗9个月。

结果

糖尿病血糖理想35例,血糖较理想16例,控制不理想5例,56例肺结核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好转、空洞缩小。

讨论

糖尿病与肺结核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因果关系。糖尿病易伴发结核感染[1,2],其感染的机会较正常人高3~5倍,原因如下[3]:①糖尿病患者常有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造成营养不良,易感染结核茵,使病情恶化。②当血糖升高及组织内糖含量增高时形成的酸性环境减弱了组织抵抗力,使抗体形成减少,免疫功能下降,有利于细菌繁殖生长。③糖尿病患者肝脏转化维生素A能力降低,体内维生素A缺乏,使呼吸道黏膜上皮的抵抗力下降,易致结核感染,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做X线检查,以便早期发现,使肺结核得到及时治疗。重症肺结核也促使糖代谢紊乱,血糖难以控制,Zack曾对256住院肺结核病人进行糖耐量检查,发现41%患者糖耐量减低(包括糖尿病),其原因是结核病的慢性消耗能导致胰岛细胞营养不良及萎缩,胰岛内、外分泌功能减低,从而影响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受损,说明肺结核是影响糖尿病因素之一。应高度警惕结核患者合并糖尿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都应查空腹血糖,必要时做糖耐量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控制糖尿病,确保抗结核治疗效果。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征:咯血发生率高,痰茵阳性率高,PPD阴性率高,影像学上病灶范围广泛,以浸润干酪样病变为主,空洞率高,病变进展快,支气管播散常见,支气管结核发生率高,治疗难度大,治愈率与血糖控制好坏密切相关,血糖控制良好组和血糖控制一般组高于血糖控制差组。

糖尿病和肺结核应同时治疗,糖尿病的良好控制和早期、规则足量的抗结核治疗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因此早期诊断、积极控制血糖,合理抗结核治疗是提高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根本措施。

参考文献

1 Alisjahbana B,van Crevel R,Sahiratmadja E,et al.Diabetes mellitus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tuberculosis in Int J Tuberc Lung Dis,2006,10(6):696-700.

篇(5)

[关键词] 糖尿病;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诊断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3(a)-0111-03

Clinical Value of Serum C Peptid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Test in Diagnosis of Diabetes Mellitus

FU Xiao-jie 1,WANG Lin2

1.North China University Hospital in Jilin City, Jilin,Jilin Province, 132013 China; 2.Yunf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unfu, Guangdong Province, 527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serum C peptid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test i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es,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diagnosis of diabetes. Methods 160 patients for Marth 2012 to June 2015 with diabetes were divided into diabetic group (98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diabetic nephropathy group (62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and 45 cases of healthy physical examination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Serum C peptide, HbA1c,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2H blood glucose were detected. Results Serum C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diabetic group and diabetic nephropathy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serum FBG, C and postprandial 2 h blood glucos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Diabetes mellitus; Serum C peptide;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Diagnosis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由于机体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者是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目前本病主要依据199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修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主要包括有临床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少等),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和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含量,但是此法受暂时性血糖浓度影响大,且不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2]。近年来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可作为诊断糖尿病,判定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3]。血清C肽可以反映机体胰岛B细胞功能,用于糖尿病分型[4]。该院通过检测血清C肽和HbA1c诊断糖尿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3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160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检查初诊为糖尿病,病例纳入标准:患者FBG≥7.0 mmol/L,餐后2 h血糖浓度≥11.1 mmol/L并且患者没有糖尿病既往病史,就诊检查前未服用降压药物,无其他严重的全身性或慢性疾病。98例患有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组,其中49男例,女35例,年龄42~65岁,平均(50.12±9.78)岁,病程2~27年,平均(11.3±3.4)年。6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糖尿病肾病组,其中男40例,女22例,年龄39~63岁,平均(49.85±7.29)岁,病程1~25年,平均(12.1±4.5)年。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5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0名,女15名,年龄43~64岁,平均(51.11±7.68)岁。两组患者以及对照组的性别、年龄、患病时间、发病程度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早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用于检测血清C肽、HbA1c、FBG等指标。HbA1c采用DS1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检测,血清C肽、FBG采用日立7600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患者FBG水平若高于6.1 mmol/L则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或者是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多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当P

2 结果

2.1 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HbA1c比较

对照组血清HbA1c平均为(4.79±1.32)%,糖尿病组平均为(9.34±2.43)%,糖尿病肾病组平均为(12.63±2.56)%;两组糖尿病组患者血清HbA1c显著高于对照组(P

表1 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和对照组血清HbA1c含量比较[(x±s),%]

注:与对照组相比,*P

2.2 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其他指标比较

糖尿病组患者血清C肽显著高于对照组(P

表2 各组血清C肽、FBG、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x±s)

注:与对照组相比,*P

2.3 血清HbA1c和FBG、血清C肽的关系

血清HbA1c含量与血清C肽浓度呈负相关关系(r=-0.694,P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和代谢紊乱会造成肾、心血管、眼等全身组织器官和神经系统的损伤,病情严重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近30年来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仅1980―2008年,全国糖尿病患者患病率由0.7%上升至9.7%,传统诊断方法已不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HbA1c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血糖和血红蛋白结合生成HbA1c是不可逆反应。近年来研究发现HbA1c是评价长期控制血糖的金指标,也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HbA1c在糖尿病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HbA1c于1958年被使用色谱法首次分离出来,于1968年被分类为一种糖蛋白。1969年,人们发现HbA1c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数量增加。随着人们对糖尿病研究发现空腹和餐后2 h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并常常把二者的测定值作为控制血糖的标准。但是空腹和餐后2 h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而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标准是HbA1c。HbA1c与血糖呈正相关,HbA1c可反应血糖控制水平,并且HbA1c随血糖波动影响小,能在较长时间能反应人体血糖控制程度[5],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推出的新版亚太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明确规定HbA1c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6]。正常人体的HbA1c一般在4%~6%,糖尿病患者HbA1c会明显偏高,但是对于患有贫血和血红蛋白异常性疾病的患者,HbA1c的检测结果并不准确,可联合血糖、糖化血清白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等其他指标来进行诊断。血清C肽(C-Peptide)又称连接肽,是胰岛β细胞的分泌产物,是由胰岛素原经酶切后裂解而成。C肽无生物学活性,但具有很强的种属特异性,与抗胰岛素无交叉免疫反应。糖尿病患者在接受外来胰岛素治疗时,无法通过检测血中的胰岛素水平来评价机体产生胰岛素的能力。而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和C肽呈等分子关系,血清C肽浓度可间接反应胰岛素浓度,不受外来胰岛素的影响。C肽不受肝脏酶灭活,C肽的清除主要通过肾脏降解和排泄,可通过测定C肽水平进行糖尿病分型[7]。目前血清C肽的测定在诊断低血糖综合征、肝硬化的某些肝病以及胰岛移植和胰腺移植中都有应用。该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C肽、FBG、餐后2 h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HbA1c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综上所述,糖尿病发生时患者血清C肽和HbA1c水平变化明显,可以作为诊断糖尿病,判定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

[1] 陆菊明.糖尿病研究现状及展望[J].医学杂志,2010(7):777-780.

[2] 赵明,王晓霞,朱小蔚.从糖尿病诊断标准演变看对糖尿病的认识[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4(2):226-228.

[3] 徐国宾.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完善及糖化血红蛋白A1c检测的标准化[J].临床检验杂志,2012(6):401-405.

[4] 任志玲,劳丹华.血清C肽浓度对糖尿病患者临床用药的参考意义[J].现代预防医学,2010(2):394-395.

[5] 符春苗,胡耀华,吴翔.不同年龄层次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诊断标准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8):59-62.

[6] 卢艳慧,陆菊明,王淑玉,等. 国际糖尿病联盟与中国糖尿病学会关于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比较分析[J]. 中华医学杂志,2006(6):386-389.

篇(6)

1、糖筛查的方法和诊断标准

清晨空腹,将50克葡萄糖溶于250ml水中1次服下,隔1小时后测血糖。血糖值≥7.8mmol/L者,再作糖耐量试验(OGTT)以确定诊断,即将100克葡萄糖溶于300ml水中,5分钟内喝完,实验结果以测静脉血为准。依据美国国家糖尿病资料组(NDDG)推荐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5.8mmol/L,1小时血糖10.6mmol/L,2小时血糖9.2mmol/L,3小时血糖8.1mmol/L,如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数值大于或等于以上标准则诊断为GDM。OGTT诊断标准的4项值中,任何一项达到或超过异常时,可诊断为糖耐量低减(IGT)。

对于存在糖尿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如有糖尿病家族史、体重指数大于24、有高血压史、前次妊娠有GDM史、巨大儿分娩等孕妇在初诊时应进行糖筛查,在孕30~32周可重复筛查一次。

2、糖筛查的临床意义

目前,GDM 的筛查方法及诊断标准,国际上尚未统一,国内多数医院借鉴国外的诊断标准,采取美国国家糖尿病资料组(NDDG)推荐的口服100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绝大多数孕妇均能接受。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GDM象非孕期糖尿病一样,有逐步增加的趋势。糖筛查异常预测GDM的敏感性可达90%,由于这一筛查试验安全简便,孕妇比较容易接受,且费用不高,故可做为产前检查中的常规项目。这对早期诊断GDM有实际意义。

50克葡萄糖筛选试验可以从孕妇24~28周开始,但近年来对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可以在初诊时进行筛查;对肥胖或胎儿生长过快、过大的产妇,可于孕30~32周重复筛选一次,这样既可早期诊断GDM,又不至于漏诊GDM。

3.孕妇的年龄、体重指数对糖筛查结果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加,GDM和IGT发生率呈增加的趋势,35岁以上的孕妇糖筛查异常率是25岁以下的2.4倍,年龄轻是避免患GDM的最好的保护因素。

肥胖是GDM的重要高危因素。目前已知妊娠体重增加过快的孕妇,妊高症、妊娠期糖尿病和巨大儿发生率增加,这是由于孕妇体内的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所致。与孕妇及胎儿的内分泌代谢平衡失调有关。患GDM的主要因素是妊娠期OGTT的异常或明显的糖尿病,在所有研究中最高危的因素是妊娠期的体重指数。糖筛查阳性可导致OGTT的异常检出,两者密切相关,而伴随高危因素的糖筛查阳性又可导致OGTT异常检出的增高。

4.糖筛查和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

篇(7)

【关键词】 中汇糖脉康;2型糖尿病;血脂;血糖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Zhonghui Tangmaikang on clinical symptom, blood sugar and lipid of pre-diabetes patients. Method Seventy-two patients of pre-diabetes were pided into 2 groups randomly (36 patients of Zhonghui Tangmaikang group, 36 patients of metformin hydrochloride group),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12 weeks. The changes of clinical symptoms, FPG, OGTT 2 h PG, TC, TG, LDL-C and HDL-C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 After treatment, the blood sugar of two groups all descended prominently than before (P

Key words:Zhonghui Tangmaikang;type 2 diabetes;blood lipid;blood glucose

随着我国人群平均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并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前期是指糖代谢介于正常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过渡状态,是进展为糖尿病的储备人群,该人群数量也在不断增长。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成人中每5~10年有25%~48%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1]。中汇糖脉康由黄芪、生地黄、丹参、麦冬、牛膝、黄精等组成,具有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固肾作用。本研究主要考察其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血脂、临床症状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来自本院2008年2-5月门诊糖尿病前期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平均(55.5±2.6)岁,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分(MMSE)为(28.0±1.6)分,体重指数(BMI)为(28.0±1.6)kg/m2;对照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平均(55.4±2.4)岁,MMSE为(28.1±1.1)分,BMI为(24.6±2.7)kg/m2。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糖尿病协会制订的糖尿病2008临床诊治指南[2]。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FPG)为5.6~6.9 mmol/L;糖耐量受损(IGT):FPG

1.2.2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参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制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标准[3]。在正常饮食情况下,如1~2周内2次禁食12~14 h后测血清总胆固醇(TC)≥5.18 mmol/L(200 mg/dL)或三酰甘油(TG)≥1.70 mmol/L(150 mg/d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 mmol/L(40 mg/d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7 mmol/L(130 mg/dL)者,即可诊断;或原有高血脂症病史,此次血脂达上述标准者。

1.2.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消渴病(痰浊内蕴、痞满不畅证)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4]。按主症(身重、倦怠)、次症(脘腹痞满、纳呆、心烦、口渴、大便不爽)分别计分。舌象、脉象详细记录,不记分。症状评分范围:0~27分。

1.3 病例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IFG和/或IGT诊断标准;②血脂异常或边缘异常者;③符合痰浊内蕴、痞满不畅证辨证标准;④未服用其他降糖、降脂药物者;⑤年龄在18~70岁之间;⑥维持原饮食、起居习惯的患者;⑦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病例排除标准

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及有药物过敏史者;②不愿意合作者(指不能配合饮食控制或不能按规定用药而影响疗效者);③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④近1月内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代谢紊乱以及合并感染者;⑤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⑥根据医生判断,容易造成失访者。

1.5 治疗方法

按照完全随机设计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中汇糖脉康组(治疗组)36例、二甲双胍组(对照组)36例,观察周期为12周,除按规定要求用药外,均未采用其他药物。

所有患者均给予饮食控制、戒烟戒酒、体育锻炼等健康教育。治疗组给予中汇糖脉康(成都中汇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70026),每次1袋,每日3次,冲服;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上海衡山药业,国药准字H31020359),每次1片,每日2次。

1.6 检测指标

安全性观测指标:一般体检项目,血、尿、大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疗效观测指标:血糖(FPG、OGTT 2 h PG);症状,体征;血脂(TC、TG、LDL-C、HDL-C)。

1.7 统计学方法

试验结束后,由专业统计人员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2组治疗前后对照用配对t检验;2组均数比较用成组t检验,P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比较(见表1)表1 2组糖尿病前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x±s,分)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2.2 2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比较(见表2)表2 2组糖尿病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x±s,mmol/L)

2.3 2组患者血脂比较(见表3)表3 2组糖尿病前期患者治疗前后TC、TG、HDL-C、LDL-C变化

2.4 安全性指标

2组受试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各项安全性指标,未见明显差异。治疗组及对照组共出现与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5例,治疗组1例,对照组4例,多为轻中度不良事件,患者可自行缓解。治疗组轻度腹泻1例,对照组呕吐、反胃2例,转氨酶增高1例,大便性状改变1例。

3 讨论

由结果可见,2组患者FPG及OGTT 2 h PG在治疗6周后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治疗12周后基本达到了正常值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吴建华,俞 冰.糖耐量受损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1):76-77.

[2] 周盛鹏,谢锦桃,刘 军,等.美国糖尿病协会2008糖尿病诊疗指南[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6B):1056-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