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55:3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数学经验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变教会为教学,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活中,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借助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数学教学程序分为五个环节,即设疑、自学、议论、练习和小结。通过这五个环节能够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进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要能够从学生掌握的知识基础知识上来设计教材内容。例如,在讲解关于“两步复合应用题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找出解答应用题的关键,然后再逐渐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教材环节。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对随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内容
教师在导入教材时,应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自学提纲,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学习主要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研究和推敲。例如,教师在引入新课后, 需要向学生讲解设计的自学提纲:首先是两步应用题的结构是什么形式;其次是要想解答两步应用题要做好哪些关键性工作,并举例说明;再次,以“五年级一班植树2 0棵,五年级二班比五年级一班多植10棵 , 则两班一共植多少棵 ”为例, 让学生说明两步应用题的解答步骤;最后,在解答两步应用题的教学中, 教师要思考怎样培养小学生独立分析和解答两步应用题的能力。根据这几个教学环节,师生共同思考两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另外,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较好地掌握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度,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指导。
3.加强学生数学知识的巩固练习
要想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教师就要加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练习,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技能。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相关基本知识。在遇到一些比较有难度的知识时,教师要加大学生的练习力度。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4.讨论解惑
在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面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其设计的自学提纲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若课堂讨论过于激烈,教师要适当地对其进行指导。通过这种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让学生从体会到学会,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根据上述对数学教学环节的分析得出,数学教师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就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专项练习。
1.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在原有的阅读能力基础上学会主动发现问题,并且能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归纳、总结和概括能力。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逐渐引导学生学会独立获取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
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通过设计有趣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有效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智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3.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数学课堂 实践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恰当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实施课堂教学,能够给予学生更加形象、生活的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逐步向具象化、明晰化方向D变,便于小学生理解,更易于教师教学。因此,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实践教学经验,浅谈如何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数学生活情境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小学生是一群思想和意识尚在启蒙阶段的特殊群体,因此,由于受到其年龄的限制,其认知的水平也很有限,不具备抽象化的思维方式。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口述其意,那么可想而知,其是难以理解的。而通过为了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生活情境,则可以很好的将教材中数学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象化的动态情境,如此,可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富有趣味性,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在教学有关小数的加减法运算知识时,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个小商店情境,其中商店里有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基本上都曾有过去商店购物的经历。因此,教师可以积极利用这一生活经历,随机抽选几名小学生模仿顾客,教师模仿商店的店员,询问小学生购买何种物品,然后在付钱、找赎的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实际小数运算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计算效率。
二、借助多媒体让几何教学更生动
小学几何图形教学是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知识的基础。但是究其本质来说,几何图形属于抽象的概念,并且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少小学生向教师反应无法想象出要求求解的部分与已知的数学量之间的关系,而不了解数学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无从下手。这一实践困境在平面几何体的求解中还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到了立体几何的相关求解问题中,很多学生都成了摸不着头脑的“小和尚”,因此,为了解决这一实践困境,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几何图形的教学,转变为富有趣味的动画演示,如此,可以最大限度的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优化小学几何图形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就可以恰当利用多媒体展开,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先在计算机上利用word办公软件绘制出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用不同颜色的线段标示出已知和被求的数学量,为小学生呈现出一副动态的演示文本,进而极大的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四边形周长教学质量。
又如,人教版数学五年级的教材中曾涉及《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要求让学生熟练掌握的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求解方式,为了帮助学生有效掌握这部分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多媒体具有的立体几何空间模型构建能力,能够很好的帮助小学生理解和掌握表面积和体积的求解知识,从提高小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效率。
三、下载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学生数学知识
多媒体是计算机操作技术与信息传递技术的有效结合体,在信息高速传递的今天,所有的知识和信息都是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共享的。人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从网络上下载丰富的资源,当然也可以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上传至网络与他人共享。因此,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教师可以恰当利用多媒体技术下载海量的数学教学资源,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跟上时代的进步。
例如,教师在教学有关“圆的面积”知识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百度上检索到更多的有关圆形面积的知识,如“割圆术”的来历、“祖冲之环形山”的来历、“九章算术”的发展等,如此,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让学生的视野不再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转而向更深、更广阔的领域进发。
四、积极总结教学经验,避免课堂教学空留其表
积极做好课堂教学经验总结工作,并将开展多媒体教学中发生的各种实情记录在案,是有效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优化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并且,多媒体教学虽然优点很多,但是教师也应当认识到,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有些很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数学知识就完全没有必要再采用多媒体教学,比如说图形的平移、旋转等概念,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教师口述表达就能让学生理解的,“铺天盖地式”的多媒体教学非但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兴趣,反而会造成多媒体技术的滥用,致使多媒体课堂教学空留其表。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一个使用的度。积极总结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的实践经验,进而在不断的总结、分析、实施中逐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概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展开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拥有的超强信息整合能力,可以将丰富的文字、优美的图片和生动的音视频等信息有效的整合为一个多媒体课件,再通过投影设备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了有效实现数学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创设数学生活情境;其次,借助多媒体让几何教学更生动;再次,下载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学生数学知识;当然最后也不能缺少积极总结教学经验,避免课堂教学空留其表的有效策略,唯有如此,方能在最大限度上优化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库尔班江・吐然克.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赤子,2015,(02).
[2]宋增虎.浅谈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才智,2012,(18).
[3]曹颖.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
(一)背景及研究意义: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课堂教学水平、教学艺术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我们也注意到很多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了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及如何进行新知建模的过程,而轻视了课堂练习的优化设计、有效训练及有效评价。教师通常的做法是拿来主义,要不就是将现成的习题应付了事,最多也就是只针对部分内容进行设计。精力投入可谓微乎其微,收效自然可想而知。实际上,课堂练习起着巩固、提升、强化、发展、反馈等对提高课堂效益来说至关重要的作用。巧练、善练可以出质量,提效益,盲目多练则可能加重学生负担,直接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恶果。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二)国内外同类问题的研究现状与趋势:随便翻翻我校订阅的几本教育教学期刊,几乎每本期刊都有对有效课堂练习的相关论述,再上网一查本课题的相关资料,更发现类似的研究很多,有的还很深入。这说明了国内外的同行们是越来越关注课堂练习的有效性问题,不过也几乎浇灭了我们再研究它的热情,可仔细一想:哪个好课题会没人研究?越多人研究不更证明它有研究价值吗?只要我们结合实际,重视研究的过程,相信本课题还是有很高的现实研究意义的。纵观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这些研究有以下共性:
1、关注转变教师对课堂练习的观念。新课标提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
2、提倡对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新课程强调增加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时间,必然会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从而减少课堂训练的数量与份量,有意识地设计针对性、梯度性的练习,对能否实施有效堂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必须重视练习设计,确立效益意识。
3、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必须承认学生的生活实践及个性确实存在差异,所以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儿童心理学研究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根本动力是儿童的需要和已有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学生能否产生主动的学习活动,直接影响儿童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2、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理论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学生复制知识,并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具有主动发现、思考、探究、质疑的需要与可能。3、有效教学的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性概括为“三有理论”-----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其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理论应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并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合理的决策。
三、研究的目标:
1、深入挖掘新课程下课堂练习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增强教师的预设意识,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更重视课堂练习的设计,提高教师对新教材练习意图的领悟能力和整合、优化课本资源,并设计出有效练习内容的能力,为实施有效课堂训练提供可靠的保障。2、积极探索新课程下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练习形式和合理优化的课堂练习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在堂练过程中确有所获,发展思维、培养习惯,提升数学素养,向40分钟要质量、要效益。3、着力完善实用有效的课堂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评价手段,打造一批讲究课堂操控艺术的骨干教师。
四、研究内容:
1、新课程下小学教学有效课堂练习设计的原则与方法。2、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练习的形式与内容。3、小学数学有效课堂训练环节的结构与实施过程。4、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练习的评价系统。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制定好研究的目标与实施方案。2、调查法:调查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获取相关信息,制定策略。3、案例分析法:边实践、边探索;边归纳、边完善,总结提取有效课堂训练的方式、方法。4、经验总结法:教师通过学习、实验,总结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撰写论文。
六、研究对象:
一至六年级
七、研究的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筹集足够的经费,专款专用。2、时间保障:学校定期安排实验教师进行研究活动,每周通报一次研究情况,每月一次小结,每学期一次总结。撰写相关论文,并对研究人员进行考核、奖励。3、措施保障:学校鼓励实验教师进行实际调查研究,并为研究者提供材料、设备。
八、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研究论证阶段。(2011年5月至2011年7月)
1、阅读文献,情况调查,确立课题。2、确立研究方案。3、开题论证。4、进行课堂练习设计、实施与评价问卷。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
1、进行课堂练习设计、实施与评价研究。2、适时反馈,调整研究策略。3、课题研究小组进行论证,设计有效课堂练习内容与实施、评价的组织形式。4、实施的调查报告,撰写教学论文、案例,教学实践阶段经验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
1、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实施与评价模式展示。2、经验总结。
第四阶段:反思提高,结题。(2013年5月至2013年7月)
整理课题资料,写好结题报告,准备结题。
【关键词】备课;体验;更新理念;了解学生;研究教材;课后备课;创设情境;内容和方式;目的和意义;应用和效果
备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最前提的阶段,是要求教师制定教学目标、计划和过程阶段,是按照教材设计上课前提,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其一、更新理念:“为了一切学生”和“一切为了学生”就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理论指导下的宗旨和核心,要求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情感和态度以及价值观念上”,把备课的角度思考在浅、中、深三个层次上,把课程内容渗透到各个层次之中,是为了达到全班级全面素质的提高之中,教师一定得围绕教学任务、目标去备课,教师怎么教是一回事,学生怎么学又是另外一回事。
其二、了解学生: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生十分了解,了解学生的文化层次、喜欢爱好和个性特长,备课之前一定掌握学生的学情,必要的时候,还得根据教学过程增加幽默语言、古典诗词和故事情节,设计出合理的、有价值的、科学的教案,因为教师就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该对每一节课如何组织、引导和合作做出思考和判断,如何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疑问、空间和质疑的机会。
其三、研究教材:小学数学教材给教师和学生共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需要在备课前对于教材具有全面、深入细致的解读。(1)教师要结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深浅适度、全面覆盖和效果高效;(2)利用教材资源优势,抓住重点、难点和实际,选择性的设计教学顺序和教学要求;(3)实行个人、小组和教研组互相结合的备课方式,力求达到完整、完善和完美,取长补短。
其四、课后备课:我认为课前备课一定很重要,但是不会那么完备,要通过讲课以后再进行备课,那么课后备课是对于课前备课的补充、是对讲课中发现不足问题的更新、是有利于教师对于专业课程的更加成熟以后的经验总结、是对于教学方式、理念、行为和效果进行分析的经过。
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测、验证、归纳、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教师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创设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时,探索求解。”
何为“情境”呢?就是情景或者境地。《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情境”,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一定的具体景物,以引起学生情感的体验,从而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首先是创设情境,唤起学生求知欲望: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学习小学数学这门课程强烈的求知欲望、是为了培养小学学生思维能力情境意识、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的兴趣,并且体味小学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好奇心和好胜心。
其次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思维: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很多贴近生活的情境需要教师捕捉、创设和运用,其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思维、质疑和探索,达到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自觉学习数学课程的目的。
再次是创设情境,改变学生精神状态: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根据小学生心理状态适度进行调节和调动,因此,情境的创设十分重要,比如做一些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游戏、演讲和观察,让学生具有明显的精神状态的改变,使学生具有激情、具有兴趣、具有意识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最后是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认知形象:情境的创设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在创设情境的同时学生应该极力接受并且达到身临其境;其目的就是为了把小学数学的抽象性转变为认知的形象性,强化理解、促进学习、实现高效。
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以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小学数学学习的“体验”实际上就是亲身经历、亲手实践和亲自参加;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
第一是课前体验的内容和方式:小学生对于规律数字和图形比较感兴趣,课前让学生认识具体有兴趣的数字和图形,可以通过多媒体收集或者挂图让学生“见到实物”,如果有真实的物体让学生用眼看、用手摸、用心想,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热情、达到轻松愉快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生;应用题;解答;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0
引言:
伴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行,对于等边缘地区的教育方面,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支持等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使得地区的基础教学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山南贡嘎县姐德秀中心校在响应国家号召的基础上,全面促进对小学生教育工作的开展,采取相关的措施,找出教学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提高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正文:
1、小学应用题解答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近几年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分析,发现所教的小学生在对应用题进行解答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影响这学生的成绩,而且对学生和老师都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经过总结,将小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1.1教学方式改革带来的问题
新时代对于小学教育的重视,使得小学生的教学方式也沐浴了改革的“春风”。近几年以来,对于小学教育一直在提倡着改革,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给小学生的数学应用题教育起着十分大的阻碍作用。很多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时,错误的认为对于教学的改革就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全部的否定。虽然时代在发展,或许传统的教学方式早已经满足不了新时代学生接受教育的要求,应用题的解答也需要改革,但是,凡事不能太过偏激,即便是改革也是要有有一个渐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这种否定传统的教学方式,脱离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一味的去追求情境教学,仅仅做到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而忽略了是否将全部只是都传授给了学生。教学方式改革的这种弊端给学生的数学应用题解答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1.2教学方式导致思维方面的问题分析
在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时,通常情况下小学生的应用题都是给定了和问题相关的两个条件,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会直接告诉学生去用这两个条件,直接列出一个类型的公式,最终得出答案,而不去想为什么这么用,不会去分析应用题所给的问题和条件之间的关系,对题目中隐含的条件也不会去探索。这样方式培养出来的小学生只会解答简单的、一步算成的应用题,而对于题目形式稍作改变的题目,则不知如何应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就类似于让小学生去“死记硬背”,使小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能主动的去学习新的解答方式,起不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1.3教学过程中不能紧贴生活带来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数学是一门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数学,你去买东西需要数学、你去做交易需要数学,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应用题,之所以被称作是应用题,就是让小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学会对生活中需要的简单的计算进行解答。而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应用题的教学脱离了实际,仅仅是严格的按照教材上面举的例子去给学生讲解,不能够联系身边的实际例子。由于小学教材可能是地区统一的,但是即使是统一个大地区中的小地区之间也会存在着差异。所以,如果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是按照教材去讲解,那么或许教材中所列的例子偏离了当地学生的实际生活,这也十分不利于学生对应用题所列问题的理解,学生不能好好的理解问题,就会给学生的解答过程造成很大的障碍。
2、小学生应用题解答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上述对于小学生解答应用题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使我们很好的认识到问题的存在,但是只找到问题还不够,对于解决问题的措施的分析、总结也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是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的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希望可以给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教学带来帮助。
2.1有效的控制教学方式改革的力度
教学方式改革是时展的要求,是可以解决很多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对于教学方式的改革力度要很好的控制。在进行改革的宣传时,要使参加教学方式改革的教师能够真正的理解教学方式改革的本质所在,控制好教学方式改革的力度。指导改革的教师,不是全盘的否定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不好的方面应该坚决的去掉,而对于好的方面仍要继续坚持。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新型的教学方式进行很好的结合,最终达到最优的境界。
2.2加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
在对小学数学中应用题进行讲解时,作为教师,不应该只是告诉学生解答的方式以及问题的答案,而是要带着学生对应用题所给出的条件进行分析,带着学生一起分析题中所给各个条件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解题,这样就逐渐的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独自解题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解题的方式,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在生活中能够利用,此外,对于变了方式的应用题习题也能得心应手的去解答。
2.3加强教师的培训,使教学内容贴紧生活
要不断的对教师进行培训,激发他们能够主动的去寻找一种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对小学生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紧贴学生生存的环境特征,将知识传授完毕之后,能够列举学生身边的例子。
【结束语】:
经过对于教学过程的分析,通过对问题的寻找,最终分析、研究、总结出相关的解决方式,将小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存在的问题进行很好的解决,能够很好的改善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给小学生的综合发展也带来很大的提高。经过上述对相关问题的分析以及相关解决办法的总结,希望可以给未来小学生的教育带来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我们发现六年级数学计算教学教师不重视,学生有轻视的态度,导致学生在计算方面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主要表现为:一是抄题马虎,把数字、运算符号抄错;二是运算粗心,不注意运算顺序、运算规律的运用;三是运算中不会分析算理,不能正确地分析变式等。因此,《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成为我们农村学校迫切需要突破的难题。
二、课题的界定
六年级学生:根据教师自身任教情况,将研究对象定位为六年级学生。
计算能力:计算能力是学生数学能力之一,它是指对需要计算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计算形式和方法实施计算,并有效地完成计算任务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就是指数学上的化归和转化的能力,即把抽象的、复杂的数学表达式或数字通过数学方法转换为我们可以理解的数学式子的能力。
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研究活动,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三、理论依据
1、养成教育理论。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它数学知识的教学,所以“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成了我们农村学校重要的研究课题。
2、《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不仅要求计算正确、迅速,更突出计算方法是否合理、简便、灵活、注重口算、笔算、估算等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使用各种计算方法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但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并不高,导致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很多,有的甚至因此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为此,有必要去研究“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
四、研究的目标思路
1、总目标思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和笔算能力,实现算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慢慢喜欢数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2、具体研究思路:(1)通过测试调查,了解学生计算能力现状,并分析差的原因;
(2)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开展教学反思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4)健全家校联系机制,发挥家庭教育对提高数学计算能力的积极作用的研究。
五、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六年级全体学生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课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成果
近一年的研究实践,我们课题小组各成员将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进行科学整合,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以计算教学作为数学教学的基本点,紧紧围绕课题,在中兴小学优教优学课题理念的引领下,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课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的研究,,使学生能够正确合理地计算,还使学生灵活地掌握计算方法,在明晰算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计算教学变得有滋有味。
1、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感悟 计算教学应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要立足现实基础,把文本中静态呈现、枯燥无味的计算问题“还原”到有关学生熟悉的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实际问题中去,在现实情境中动态生成出有关计算问题,使学生产生计算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内在需求和兴趣。
2、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 (1)注重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小学数学上的计算题都是由浅入深有层次地出现,新旧知识递进性较强,合理地利用知识上的正迁移,对计算教学有着重要意义。我觉得,要关注并利用学生原有认知经验,有意识地呈现“原生态”的算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提炼,明确算理,最终掌握算法,形成技能。(2)注重加强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反思。混合运算顺序的教学,也许我们可以在简短的几分钟内通过告诉的方式让学生知晓,然后通过大量的操作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直至达到熟练。然而这样的教学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完全是无视他们的已有知识经验,课堂上也只能看到教师的“霸权话语”,所以学生学习混合运算的过程,同样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性地解决新问题,注重加强学生对混合运算顺序的认识。通过实际问题的探讨,有利于促进学生感悟与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而学生自主探索后,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组织交流活动,通过互动,可以让学生的思维由无序走向有序,还可让全班学生实现共识、共享、共进。通过反思,让学生总结运算顺序,也有助于学生克服浮躁心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在观察比较中优化和整合 新课程提倡算法多样,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算法。在面对一个计算问题时,解决计算结果的策略可以是多样的,只要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合理、合乎逻辑,就应给予肯定。但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去比较、去评价,让学生学会“多中择优、择优而用”的思想方法。这样,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有的学生还可能会掌握不同的方法,并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算法最优化的过程成了学生自己体验的过程、感受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注重;教学特质
从表面上来看,小学数学的学习似乎很容易。毕竟小学生们听从教师的安排,也对数学课堂感到新鲜。但是学生们的新鲜感能够保持多久,他们能否适应教师的安排,他们从课堂上能够吸收多少知识。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们的思量。就个人观点而言,我觉得小学数学的开展不仅仅需要向学生们传递数学基础知识,还应该挖掘与培养学生们的特质,同时也要完善教师授课本身的教学特质。因此,我建议教师们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质培养。
一、流畅性
从教师的教学特质而言,流畅性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中一方面是指课堂讲解的流畅性。课堂的流畅性能够给学生们带来如沐春风的感受。虽然对于小学生们来说,不会从课堂的流畅性追究到教师教学思维的敏捷、充足准备等等,但是他们能够体会教师教学的胸有成竹,从而对教师产生钦佩之情。如此情况,教师们能够感受到课堂上学生们对教师的依赖,对学习知识的渴望。可见,保证课堂的流畅性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作为教师,即使数学知识对于我们来讲是小菜一碟。但是,为了保证课堂的流畅性,教师们必须做好课前准备,从知识点本身到举例,再适当地融合实际生活中的故事。丰富、流畅的数学课堂在抓住学生们眼球的同时,也恰到好处地进行了数学教学。流畅性另一方面的意义即非单一性,这对于课堂是十分重要的。总结多年数学的教学经验,经过与小学生们的相处,相信大多数的数学教师都能感受到小学生们的兴趣方向。由于他们的天真、幼稚与天性,他们喜欢的是多姿多彩的课堂。沉闷的、单调的数学课堂即使能够控制学生们学习知识的情绪与氛围,但是教学效果方面也是不太理想的。因而,保证课堂的非单一性是数学教师们需要注重的教学特质。满足小学生们的兴趣,可以在课堂上设置游戏、参赛等环节,诱导学生们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掌握数学。课堂的流畅性又是为了培养小学生们思维的流畅性。思维流畅性即思维活动畅通无阻、灵敏迅速,能在短时间理解概念、表达概念。思维的培养应当从小学生们抓起,从而锻炼他们的反应与应变能力。作为教师,无论从学生角度,还是从课堂角度,我们都应当注重流畅性。
二、变通性
变通性即灵活性,也是指思维的跳跃性。懂得变通性的人会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等的变化,从一种思维跳跃到另一种思维,从而达到从多角度、多方位探索与解决问题的水平。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培养自身的变通性。首先,教师们要学会在课堂上变通。的确,为了保证课堂的流畅性与教学进度,教师们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已然做好了教学安排。但是,教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考虑,特别是针对小学生而言。就个人观点,我觉得成功的一节数学课需要“人和”这个重要因素,即学生们对数学课的兴趣。举例来说,如果在数学课之前,学生们刚刚结束体育课。相信在课堂上,他们的心思还在操场上,还在飘荡。处于这样的情况,教师们需要及时做出教学调整,不能按照备课本上的程序走下去。教师们应当及时变通,以一种引起学生们注意的方式提出教学话题,然后当学生们的情绪融入之后,再行接下来的教学程序。这就是简单的课堂变通。变通性还要求教师们在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时运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与理解方式。因此,对于教师同样的讲解,他们对数学还是存在着疑问。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们需要变通自己的讲解方式与态度。对于反应能力慢的学生,教师需要耐心地、详细地解释;对于调皮的学生,教师需要严肃的态度;对于害羞、不自信的学生,教师要鼓励、表扬。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讲解与教育,教师们平时应多观察、了解学生,从而才能更好地运用变通性。当然教学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培养人才,培养学生们的变通性也是教师的责任。变通性的培养将会为创新思维的塑造奠定基础,希望教师们能够引以为重。
三、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