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55: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数字化艺术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数字化艺术设计凭借其独特的功能与价值,在短时间内被大量的、大范围的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但我国目前在数字化艺术设计的相关理论研究方面还比较欠缺,依然停留在起始阶段,使得数字化艺术设计的广泛应用与之不相适应。而只有对数字化艺术设计实施深入的探讨与研究,才能够构建起科学的数字化艺术设计理念,也才能开展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艺术创作,数字化艺术设计的价值与魅力也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
一、数字化艺术合计的主要价值
(一)互动价值
数字化艺术设计注重创作者与受众者间的互动关系,极大的拓展了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受众者对作品的反馈信息,能够为创作者提供更多的改进意见与创作思路,从而提升创作水平。传统形式的艺术设计创作者虽然也比较注重受众的反馈意见,但由于受到沟通技术的巨大限制,致使多种信息的互动显得十分的缓慢,因此,受众者给予作品的各种宝贵性意见也无法及时的被创作者得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艺术设计水平的提升。伴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受众者的各种反馈信息在网络等现代化技术平台的支撑下,相互传递显得十分快捷与方便,这种及时的、直接的、简便的信息互动,对于艺术设计的影响是深远的。
(二)传承价值
数字化艺术设计有着传统艺术设计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即能够对整个艺术实施全方位的改造。通过数字化艺术设计可以重复拷贝的特征,创作者就能够对整个艺术作品实施改造与拷贝,这样不但可以将原创的作品形态进行保存,而且能够创作灵感、受众喜好等的需要进行各种改造,即使得全新的艺术作品形态成为可能。同时,通过计算机网络等途径还能够实现艺术作品的国际性共享。尤其重要的是数字化艺术设计可以让世代人们观赏到前人所留下的各种艺术作品,能够为后人提供创作资料与创作思路,实现了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用价值
数字化艺术设计密切了艺术设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促使数字化艺术设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更加紧密。艺术设计通过与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结合,使得数字化艺术设计的功能更为凸显,诸多人们在数字化艺术设计实践过程中所学到的技能,将会对其生活、工作与学习等产生重要的影响。艺术设计只有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才具有真正的实用价值,也才能够发挥自身的意义。
二、数字化艺术设计的发展现状
(一)单一化的应用方式
我国在数字化艺术设计的应用方式方面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单一化现象比较严重,其中尤以数字化的民俗艺术设计更为明显,即通常附属于对古书籍、遗产、古文物等“博物馆式”的展示上,例如北京市的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就设有数字艺术馆,通过数字化技术对相关艺术品资料的信息收集,国内各种大型博物馆也相继投入了相关设备实施数字化平台的创建。然而,全面的、深入的民俗艺术研究,以及直接为民俗艺术所服务的数字化平台却没有。
(二)重技术轻创作
从表现形式角度去看,数字化艺术设计运用的是高新技术,在制作工具、创作形式等方面显得十分独特且新颖,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呈现出全方位、立体化的发展态势。然而,设计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却过于注重技术,对艺术创作的本身则表现不够。
(三)本土化过于欠缺
本土文化是国家在发展生产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体现。普遍性与传承性是本土化的主要特性,但是,我国数字化艺术设计的本土化特征并未的到充分的体现。这对我国艺术设计的特色化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三、数字化艺术设计的创新发展
(一)技术分离与艺术成熟
艺术形式的必经之路就是从实用到审美的过渡,数字化艺术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必将会经历这一过程。比如,Microsoft Frontpage以及Macromedia Dreamweaver等一系列软件研发与应用,使得数字化艺术设计中的艺术与技术的分离成为了可能。而在将来的艺术设计中,技术必将退至到幕后由专门技术工作人员负责,而展现在受众面前的则是设计者与艺术家的思想、感受与创造。另外,网络设计的艺术性也将不断普及与提升,这是艺术发展成熟的最终结果。
(二)数字化优势更为明显
交互性作为数字化艺术设计的最显著特征,也是将来网络图形艺术设计的主要发展航向。交互性表现在网络图形界面上,界面设计是数字化艺术设计交互性的重要体现。而交互性的设计目标是实现人性界面的设计,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延续性与系统性作为数字化艺术设计的重要优势与特征,目前依然处于卖点与创意的初级阶段,换而言之,就是并未发挥真正的优势功能,所以,这是数字化艺术设计创新发展的目标。
(三)形态的根本性转变
技术在于创新,艺术同样也在于创新。数字化艺术设计目前依然是信息的数字媒体形式,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必将实现数字化技术的根本性转变,即成为我们所需要的数字化产品。这里所指的数字产品并非目前的数字技术产品,例如MP3、DVD等产品,而是以数字形式存在于数字设备与网络中的真正虚拟产品,这将是数字化艺术设计的最具突破性的转变与发展。
计算机、新技术以及网络等科技的不断发展,为数字化艺术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功能与价值,使其具备了诸多传统艺术设计所没有的优势。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表现形式与互动沟通形式,能够对已经完成的设计作品进行随意性的修改,包括便捷、快速的传播途径,都充分的表现出了数字化艺术设计适应时展的特征。新科技手段的利用,使得人机互动、动静结合的艺术设计形式成为了现实。
参考文献:
[1]王雪艳.数字化艺术设计研究[J].作家杂志.2012(06)
[2]陈恺恺.数字化艺术设计研究[J].考试周刊.2009(06)
[3]张兰.关于数字化艺术设计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0(11)
一、数字化教学的兴起
随着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步入数字化时代。在教育行业中,近几年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得以蓬勃的发展,全国各地的高等职业院校以及高等专科学校无论从招生人数还是学校的软、硬件设施上都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尽快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水平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数字化艺术设计教学中,利用数字化媒体,结合传统艺术设计创作手段和丰富多彩的数字化处理技术,让学生在接受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采用先进的数字化处理技术,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对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再加工,创作出多样的设计作品。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更能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提供更大的可能。在感叹信息化给我们的教育体系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在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把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设计美学乃至艺术素养教育很好的结合起来是目前中国设计教育者需要探索的问题。
二、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创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1.人们对物质产品的需求“设计”是个现代词,它作为把美融入到生活里的一种美好愿望,是一种把计划、规划、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视觉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在自觉和不自觉中,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地域的人们通过他们身边的各种方式表达着对美的认识与追求。[2]从工业革命开始,物质生产的工业化,现代设计对数千年的传统美术带来了彻底的、全面的改革。使建筑、室内与环境、平面、工业产品、纺织印染、服装以至城市规划,都发生了形式与内容方面的巨大变化。设计伴随着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被广泛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奠定了现代物质文明的形式和内容基础,已成为现代物质与精神文明生活之必需。人们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不再停留在产品的使用功能上,而是更多地追求物质产品背后的美学含义。
2.注重作品中形式、内容和功能的统一协调设计是因为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同时又服务于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美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精神享受。当你接触任何一件事物在判断它的存在价值时,合乎逻辑的内容和美的形式必然同时迎面而来,向你询问是否合乎你的理想标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所处经济地位、文化素质、生活理想、价值观念等等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审美追求,然而单从形式条件来评价某一事物或某一造型设计时,会发现对于美或丑的感觉在大多数人中间存在着一种相通的共识,这种共识是从人类社会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它的依据就是客观存在的形式美。因此,一件好的完整的设计作品,除了能够满足其使用功能性外,还应该体现某一种理念,一种合乎绝大多数人所持有的理想的标准。它和所有艺术品一样应该由内容和形式构成,要有鲜明的主题、形象、题材等诸多要素的总和以及这些要素的内部结构的外部表现方式,使设计作品中所需包含的内容、形式和功能相互协调统一。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在利用先进的数字媒体技术进行作品的设计创作过程中,普遍表现出对美术技法的过分运用而缺少在作品中对美的形式法则的表现,缺乏想象力,这当然还涉及到美术基础教育方面的问题。艺术设计作为同艺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门类,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应该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3.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给艺术设计方法带来的变革在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支点是计算机技术。20世纪末计算机的鼎盛发展给许多设计家带来了巨大的便捷。计算机不但改变了社会大众生活的节奏,同时也是设计史上的一个重要突破。艺术设计作为一种适应时代需求的行业,短短数年间计算机以其自身便捷优势迅速融进人类艺术设计领域。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将电脑广泛应用在空间设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家居设计等)、产品设计(人类生活使用品的设计)和平面设计(即视觉传达设计,为宣传某种产品或信息进行的图像设计),它是一个国家科学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创造着今天,也规划着明天。计算机硬件和设计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许多设计家解放了双手的单调操作,并为设计家的设计素材和表现方式提供了许多新的资源,提高和丰富了设计家的想象力,使设计家可以充分地利用大脑思维的弹性,产生源源不断的灵感,设计并创造出更多的艺术作品。计算机的便利及独特的优势已经融入到现代设计领域,现代的设计工作者已经摆脱不了计算机,它正成为了当代各类艺术设计的宠儿。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性能日益更新,计算机软件层出不穷并逐渐走向成熟,计算机为作品设计和制作的表现效果提供了原先人手所不能达到的精确程度和丰富效果,缩短了许多人大量的设计学习时间,解决了漫长的原先需要手工绘制作品的美术基础训练,也使更多的人员进入了设计领域,创造了无数的就业机遇,这无疑是20世纪后期的一种积极进步的技术革命。对于每一个设计人员来说,计算机毫无疑问给他们带来诸多的便捷,是设计中不可多得的好助手。然而,计算机仅仅是一种便利的工具,终究无法代替人类的思想意志。在实际创作中,设计人员对软件的操作会与自身的创作思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虽然计算机给设计人员提高了许多工作效率,在观念上也是革命性的改变,但是随着计算机相关软件的不断更新、完善,在实际教学中软件技术的优越性体现越来越强大,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技术固然重要,但更应该强调对设计作品中艺术性的表现和蕴藏在作品背后的美学含义,充分体现出作品中的艺术成分。因为它是设计作品的生命所在,是是否具备美学价值和感染力的根本所在。
4.探索计算机应用技术与艺术设计美学的结合在以计算机作为艺术设计主要创作手段的今天,熟练掌握当前最先进的计算机设计软件的操作毫无疑问是设计一个好的作品的前提条件,没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就不能实现对作品的表达,再好的设计创意也只能是个空想。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应当对作为基础训练课程的软件教学予以重视,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障碍,老师应当及时给予排除帮助,并共同探索软件所带来的技法表现上的多样性。但是相对而言,学习软件的操作是技术性的,而蕴藏在作品背后的美学含义是由诸多元素构成的,是生命力的体现。要做好设计,学生不仅应有多样性的作品表现技法和形式,更要探索作品中的内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美学有基础的认识。因为利用多样性的作品表现形式及技法可以产生艺术类产品,但它并不能必然保证作品与人的相互沟通共鸣。在作品设计表现艺术中学生遇到的障碍只能利用艺术的原则来解决,这就要求每个人自身的艺术修养,需要经过漫长的积累和感悟,来提高对美学的认识和提高,因为艺术原则是复杂的,蕴涵于作品当中的。目前中国的设计教育甚至许多教材把侧重点放在技术性操作过程的方法上,这些方法对初学者掌握技法,从“无法”到“有法”,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但这些技术性教程,如果忽视了艺术思维精神层面,忽视了从观察的方法上,从审美品味和情趣上的引导,这种种教学上的“法”,都有可能成为桎梏学子的绳索,成为他们沉迷于浅显的表现效果的麻醉剂。好的设计师应该是一个有美学思想的人,他所掌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方法只是为了用来表达他的审美理念和世界观。在教学中,如果学生为了设计而在作品中表现出过多的形式和技法,而主题、形象、题材等诸多要素不知所云,为技法而技法,视觉形式上毫无美感可言。[3]那么我们的学生充其量不过是一些熟练的电脑操作员而已。技术无论多么重要它始终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形式美是艺术的直接目的,人文之美才是艺术的真正追求。
5.怎样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美学素养(1)加强感知训练,积累表象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只有丰富的表象积累才能为形象思维提供广阔天地。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不仅仅需要关注计算机动手操作的过程和操作能力,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感知训练,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为形象思维的发展打下基础。比如通过欣赏一些精美的、新颖的、各具特色的电脑作品的表象积累可以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对发展创造力有很重要的意义。(2)多方面丰富各门类艺术的知识艺术美学素养并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东西,它需要不断的发掘培养和积累过程。[4]在平常的教学中多培养学生多读专业书、多了解当代先进的艺术设计思想的好习惯。让艺术设计教育课渗透更多的人文内涵,而不仅仅是技艺上的传授。还要注意将美学、艺术史、设计史、艺术批评、艺术创作、艺术心理学等相关学科进行有效整合,加强专业指导,把复杂的艺术评论或者设计史,通过简单有趣的方法概括归纳给学生,同时让学生参与到调查、收集并研究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作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阅历,通过比较鉴赏并挖掘作品背后隐含的意义来开阔学生视野,增加知识面。(3)走出校门,参与活动、增长见识、激发灵感走出校门,多去看看别人的东西,不论纯艺术绘画,还是设计作品,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避免把知识禁锢于书本或是课堂。可以多参观一些名人画展,设计展;还可以经常在采风、考察活动中广泛了解当地民族特色文化,用相机或者笔或者绘画的方式收集素材充实自己的资源库,在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中虚心请教,提炼精华、学习经验,在多听多看多问中不断进步,从而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设计不是独立存在的行为,坐井观天的学习方式不可取,要在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中寻找设计元素和构成方式。
【关键词】大学艺术设计教育;数字化技术;应用
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的推广,使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全球化等特点,数字化技术对艺术设计领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数字化技术逐渐的应用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通过我国教学改革的进行,许多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应用,实践证明,这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数字化技术教学是这些新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其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优势,对提高艺术设计水平有重大的意义。
一、数字化技术教学概述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字化设备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当中,人们正式的进入数字化时代。教育行业在数字化环境下也得到了很大的冲击与发展,高校的硬件、软件设施都以具有一定的规模。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量的增多,对高校教育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大学生不仅能够学好专业知识,还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大学艺术设计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传统的艺术设计与丰富的数字化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使学生更加的直观的感受到艺术设计的本质,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整合相关的知识点,设计出更多更富有艺术的作品。这样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充分的发挥出大学生自身的潜力。
在艺术设计领域,随着信息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艺术设计教育应该面向媒体,逐渐的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促使学生在设计理念、艺术审美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在艺术设计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软件被应用,虽然其能够达到手工无法达到的效果,但在时间、工作量等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选择,手工与先进技术的有效结合,才是艺术设计的方向。
二、数字化技术教学在大学艺术设计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一)在大学艺术设计教学中加快软件的融入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字化设备与软件应用到大学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但由于大学艺术设计的特殊性,需要表现不同的艺术形式与空间,这就要求教学使用的软件能具备多样性。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这些软件功能以及使用方式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并熟练的应用。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中,有一种或几种艺术设计软件,不能满足艺术设计的各项要求,缺乏多样性,这就需要大学艺术教学不能将重点放于一款软件上,要根据专业的具体安排,多层系、多角度的引入各类应用软件,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掌握并应用先关软件的能力。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艺术设计,计算机效果图是艺术设计中具有较强应用性的课程,效果图的每一个参数以及命令都是效果图的集中表现,衡量效果图制图者的水平,一般以参数的搭配以及调整参数的灵活性作为标准。这就需要的大学艺术设计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与内容,加强对学生自主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有效的运用数字化技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国大学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对软件的操作进行逐一讲解,学生根据老师的步骤完成相关的操作,缺乏自主操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进行艺术设计也受到老师思想的束缚,只是不断的模仿。所以必须利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艺术设计项目中,提倡学生独立完成设计工作。
(三)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加大艺术设计创新教育
在数字化技术的大环境下,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这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开拓创新。首先要从大学艺术设计课堂做起,坚持学生为课堂主体的中心思想,教师复杂指导与引导,注重教学内容、方式上的变化,积极开展课堂讨论、辩论,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其次需要从校园文化做起,积极的开展校园文艺表演、美术展览、学术讲座等活动,为学生艺术创造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各项社会调查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充分的认识社会,丰富自身的艺术才干,避免艺术设计推理了实际,产生违和感。
三、总结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是我们的文化形象得到了改变,艺术设计教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化设备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技术工具,并且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创造了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实现了艺术信息的交流及共享。在数字化时代,艺术教育只有加强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使艺术设计作品更加贴近生活,使学生充分的掌握现代艺术的潮流,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关洁.数字化:艺术教育创新的助推器[J].河南社会科学.2010,15(5):256-257
[关键词] 产学研结合 纺织CAD 数字化教学
一、引言
“产学研结合”模式是一种面向市场、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 以市场为导向, 立足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目前,各有关艺术设计类院校已逐渐认识并着手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坚持以企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为目的,积极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纺织CAD技术由于在纺织行业中的普及和重要应用也被纳入了各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并作为培养学生在该行业综合应用计算机辅助工作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因此“产学研结合”模式下如何设置、实施艺术设计专业的纺织CAD教学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二、纺织CAD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纺织CAD系列课程(如印花CAD、纹织CAD、绣花CAD等)主要内容是专业软件的操作和应用,教学中直接可用的资源只有简单的操作手册,任课教师往往根据自己对软件操作的理解和经验给学生讲解。因此教师自身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2.教学方法。尽管是计算机应用课程,但纺织CAD系列课程教学采用的仍然是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课,学生按步就班操作;教学中过于强调软件的菜单、工具、滤镜、特效的使用和一些简便的操作技巧,而不是从更深的层次去引导学生如何利用CAD软件的特点去进行结合行业动态、有创意的设计。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培养。
3.课程体系。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纺织CAD系列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设计课程、综合设计型课程之间缺乏横向或纵向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课时数分配和时间安排存在不合理。
三、纺织CAD教学改革
纺织CAD的教学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位,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1.改革教学内容:专业化的纺织CAD教学研究。教学内容要体现专业特点。同一种CAD软件在不同专业中的应用(如工具和技巧的使用等)是不同的,因此教学内容(如例题、习题、案例分析等)应该根据专业量身定制。CAD技术只是一种工具,因此在教学中盲目脱离专业进行教学不可取,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CAD技术来表现艺术设计,使技术服务于艺术,真正实现技术与艺术的整合。
2.改革教学方法:构架基于Web的纺织CAD教学互动与知识共享数字化教学平台。纺织CAD数字化教学平台通过信息技术与CAD课程的有效整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提供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因材施教的良好环境。
3.改革课程体系。从专业及行业发展出发,建立适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在低年级完成计算机软件操作的学习,在高年级将综合设计性的专业课程与CAD课程合理穿插结合,形成一体化、三层次(基本实验?综合实验?研究型、创新型实验)、多模块的CAD课程体系。
四、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下的纺织CAD数字化教学
通过上述对艺术设计纺织CAD教学的分析,我们认为纺织CAD数字化教学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
1.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1)资源建设的主体:有各自教学和科研经验的教师。(2)资源建设的途径: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下,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扩大资源来源。在教学内容上推陈出新,删除陈旧、繁复的内容,吸收新兴的实用技术,将企业流行的领先技术教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社会认知能力;通过网络搜集专业资料,制作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使资源更有针对性,教学效果也会更明显。
2.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纺织CAD数字化教学平台按照Browser/Server模式,将传统的浏览器/WEB服务器的两层体系结构扩展成浏览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层体系结构,这种模式采用多种标准的协议和技术,适合于任何硬件平台和软件环境。
纺织CAD数字化教学平台必须遵循现代教育的教学规律和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设计,该平台应包括用户登录、网络教程、交流模块、资源模块等基本模块。网络教程模块包括课程信息(包括课程大纲、教学计划、教师信息等)、教案、课件、习题等;资源模块包括素材、课堂视频(操作示范)、企业现场视频、知识链接点(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行业动态、国内外站点等)等;交流模块以Email、论坛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场所,给教师提供一个能够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的空间。
五、结语
纺织CAD数字化教学的实现可以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实现个性化、自主式和“任意时间、零距离”交互式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纺织CAD数字化平台去触摸行业,实现教学与实践的互动,从单一的教学到教学与实践、研究有机结合,建立高校与企业互动共赢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一、数字化技术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1.数字化时代下的色彩构成课程教学
传统的艺术设计基础课课堂教学中,老师在讲授色彩原理时,往往通过文字来描述颜色,学生也只能通过联想来比较两种或多种色彩的对比及调和效果,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很难将记忆里的色彩知识自觉地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去,使得创作进行得非常困难。而通过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在色彩的使用及调控方面的教学就具有很好的效果。处理色彩间的复杂关系时,教师还可以用投影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更迅速更轻松地掌握色彩搭配规律。在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在具体创作时,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着色不匀等问题,还可以迅速地拓展出多个方案,便于进行比较,在其中选出最优的创作方案,从而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和扩大练习范围。
2.数字化时代下的展示设计课程教学
展示设计原理作为一门边缘性的学科,是要把科学认识与感性的印象达到有机的融合。随着数字多媒体时代的来临,科学地运用计算机三维建模以及渲染技术,能够使得学生观察静止物体的同时,视点更加具有流动性,并且能够有效地表现出物体的各个细节,同时还可以在三维视点中对物体进行有机的建构和修改。不断发展的会展行业,也使得新型材料不断地涌出。学生在建构物体形态的时候,在材料的选择上也可以具有多样性,3DSMAX、SKETCHUP等三维软件给学生提供了强大的材质数据库,和较为便捷的实现途径,必要时还可以真实地模拟所需材质。这样,学生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形体的设计中去,而不用费力去考虑材料制作的问题。这个系统还可以提供灯光和动画效果,方便对学生自己的作品进行多角度的观看,从而加大学生思维上的训练,降低了手工操作上的难度。
3.数字化时代下的建筑装饰课程教学
在建筑装饰设计专业教学方面,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三维软件系统能以相当美观的视觉方式来表达设计师对建筑的构思。创作者的每个方案在设计以及表达等过程中,一般通过设计图及效果图或者实体模型来展示其最终效果。但实体模型无论从质感,还是从细节表现都无法做到完善,并且制作实样的成本较高,而运用数字化技术制作的效果图便能够很好地克服这一难点。电脑绘制效果图已被广泛应用于装饰设计教学中,不仅易学好用、方便修改,还具有照片级逼真的效果,使得很多三维效果图不仅实用,还具有艺术欣赏价值。数字化三维制作还能虚拟出所建模物体真实的材质,以及所选择材质是否正确,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所建模物体的真实感。完成三维建模之后,数字化三维制作还可以在所选择的背景中加入灯光和摄像机,不仅可以使整个场景的亮度适合观赏,还可以观察到作品的细节部位,最终使设计达到模拟现实和设计师想要的理想效果。
二、数字化技术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运用的利与弊
数字化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艺术设计教学,近几年在各大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学中已经有所体现。在艺术设计领域也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成效。将数字化技术作为艺术设计的辅助工具,使设计能在真实模拟的情景下完成,使作品的构思、设计和制造等更具有一致性和连贯性。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在更多的产品中看到了人类的思想和情感,使产品设计更人性化,也更具有人情味。
客观地看待数字化技术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也有其弊。数字化技术拥有的强大优势,使得人们对它寄予过高的期望。并产生依赖心理。多数艺术设计者都会不自觉的地沉迷于数字化技术的技法和游戏中,逐渐地忽视了艺术设计真正的目的,逐步进入缺乏创新的设计观念以及人机共同创造意识的困境。他们所设计的艺术品将会更倾向于理性色彩和技术的展现,较少能够体现出艺术性和人情味。除此之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艺术设计软件也相继推出,艺术教学系统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使得艺术设计的方法和程序逐渐变得模式化与简单化,加上学生较片面地追求技术,忽略思维的练习,客观上阻碍了艺术设计创新性的发展。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财经节目;思维转变
在我国现阶段伴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电脑已经逐渐进入家家户户,数字技术在此期间得到了非常快速迅猛的发展,“数字时代”便是信息时代的开始。艺术设计本身便是由图像图形等形式所表达出来的,由最初的雕塑、绘画等传统的表现形式逐渐发展为现代的影片、三维、电脑等数字化表现形式,在现代这种多样化的艺术设计发展当中不断地改变人们自身的审美观点,刺激着人们的视觉效果,这种新颖的艺术形式被统称为数字数码艺术,即数字媒体艺术[1]。
1数字媒体
所有新生的事物均是在不断的完善以及质疑当中逐渐走向成熟。数字化对艺术设计的发展,可谓是利弊参半。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对提高设计师的设计水平,以及进行自身的创作设计,提供了巨大的助力,它是国内当代艺术设计史上一次比较重大的变革,标志着新型艺术的诞生。然而,若是对计算机数字化技术产生了过度的依赖,那么也会令相关设计工作人员走进一个无趣当中,令其相关设计工作人员对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学习非常的重视,进而忽视了本身对于艺术的领悟和追求,这一片面的观点也严重地影响了现代设计相关工作人员的水平。
2数字技术与艺术创作的共同发展
数码艺术,又被称为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数字技术为工具,以艺术为表现手法的一种新型的艺术门类。其优点有:1)结束了部分传统艺术的烦琐工序;2)利用电脑的优点创造出无论是创作题材或是表现手法完全异于传统艺术的独特艺术;3)电子音乐、数字音乐的诞生为艺术设计增添前所未有的视听革命;4)3D技术应用与电视电影虚拟现实,让艺术具有强烈的真实感。从此概念上来看,艺术创作之中所应用的数字技术诚然十分重要,通过合理的应用这一技术,能够创作出丰富且蕴含极高设计理念的艺术作品,不但能够做到再现客观还可以全面地诠释出虚拟现实这一理念,能够为相关设计工作人员带来更为开阔的设计视野,更加独特的设计方式,特殊且具备创意的设计思维体现,以及广泛的交互学习空间。虽然如此,但该技术也还是不能够成为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主流,艺术的灵魂源于设计者自身的创意,而该技术仅是可以代表创意中的一类表现方式。所以,在国内有许多的设计师均是疏于对这一技术的追求与学习,但是此类做法过于片面。在当代数字发展的时期,计算机技术与我国现代设计艺术的设计思想进行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随着现代计算机科技的发展与普及,其已全面的融入到各个艺术领域的设计之中。国内的艺术设计之中,已与该项技术融为一体,彼此之间紧密相连。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艺术设计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相关设计工作人员不仅仅要全面的适应现代社会的进步发展,要主导现化社会发展的潮流,现代相关设计工作人员进行艺术设计时,务必应该持续地创文化元素,并将其融入到艺术设计中。该项技术的全面发展,为现代艺术的设计,构建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相关设计工作人员要更好的去利用此平台,以超前的艺术设计思维,使他们的设计可以更好且高效的为现代社会而服务[2]。
3数字时代拓展了艺术设计的创意思维
传统的艺术设计思维意识进行表达的方式极为有限,例如:雕塑、绘画、剪纸等各个方面。但是这些传统的表达方式太过于局面化,甚至某些艺术设计作品只能够表达出其设计师的意境,其表达风格让普通的欣赏者无法去领会。数字时代的艺术设计自身拥有着非常丰富的表达形式及样式,我国现代艺术的设计在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全面融合下拥有了非常独特的生命力。视听和互动的多媒体功效,使受众群体可以享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设计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愈发的紧密,在新技术的辅助,艺术设计获得了升华。新技术不但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视觉冲击,也使得全新的感官及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第一,在该项技术的支撑下,设计师创作的自由度大大延伸;第二,人们的需求逐渐多元化。该项技术的发展是一切信息数字化,这种情况下,形状、颜色、线条、材质等设计中的元素也数字化,设计是通过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在虚拟环境中创造、修改。整个过程无纸化进行,提高效率的同时也符合我们现在的绿色生态口号。新技术的出现,对于艺术设计来说是一个机遇、一个台阶。它赋予艺术设计新的平台,新的表现形式、设计空间,以及视觉感受。该项技术对现代艺术设计,有着极大的助力,惟有对二者进行完美的融合,现代艺术设计才可以充分地带动信息传媒的健康发展。
4数字技术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是一门空间艺术,建筑实体和空间是矛盾的综合体,它是对设计者专业素养的一种呈现,并将特定需要的建筑空间,进行从无到有的一个系统的创作过程。传统建筑强调韵律、比例、对称等具有秩序美的静态理想空间,这种观念正逐步被计算机技术生成的扭曲、重叠等新空间感觉所代替。建筑空间审美观念突破了传统的事体空间界限,形成了尸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现实存在与虚拟建构之间的交互和共存。现代建筑设计呈多元化发展的倾向,在形体塑造上一反以往的单一形体和几何形体,体现为非线性形体的倾向。数字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促进了这种多元化的去向。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帮助,设计师们能随意地对形体进行扭曲变形等复杂处理;在建筑材质上,建筑师的旧观念被打破,建筑材料的选择趋向于经济、实用、美观等特性。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设计的发展也逐渐的数字化,通过数字化的虚拟空间展示作品,通过计算机软件制作建筑图、透视图,这种种方便了设计师们的创作,缩短了对创作的展示,更方便了受众的欣赏和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5数码艺术设计的发展对现代中国艺术设计的影响
数字技术的发展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结合,为艺术设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数字技术的进步带动了艺术设计的发展。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水平的发展,使得数字技术可以更好地融入到现代化的艺术设计当中,并涉及到诸多的领域。该项技术延伸了艺术设计的视听语言、表现形式,丰富了设计师们的设计思维,使现代艺术设计体现了与传统艺术设计所不同的价值内涵。数字技术为现代艺术设计简历了一个更适合其发展的平台,设计师以其超前的设计意识以丰富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的艺术作品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进而促进艺术设计的健康发展。数字时代使现代艺术设计的表现手法发生了变化。该项艺术设计是介于计算机和艺术间的边缘学科。但笔者认为数字化艺术依然侧重于艺术。技术固然重要,但其始终只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数字时代的数字技术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更好的表现平台和表现手段,艺术设计因为数字技术的手段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现代艺术设计在数字技术的发展上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伴随着现如今数字媒体的不断发展,中国在艺术设计方面早就已经与传统的时代进行告别。艺术设计教育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传统教育的重点是针对学生们进行与数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教育,学生在校的学习内容仅是基础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自身对艺术设计进行不断的感悟与创新,才能够提升自身的创造能力不断地完善自我[3]。
[关键词]信息时代;人性化;艺术设计
信息时代为背景的人性化设计不仅是利用人机工学和美学的一种创造,更是对人们生存意义的注解,现已逐步超越了身外之物的含义。艺术设计教学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如今正面临着两大难题,一个是需具备服务经济的效用,另一个则是本身培养优良人才的作用,让学生将探索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形成个性与沟通兼并的人性化设计。
一、建立创新的学科体制
在建立创新学科体系之前首先要树立一个全新、正确的教学理念,对学科体制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独到见解。从实践中我们得知教学理念的不同,所形成的学科体制和教育方针也会不同。在建立学科体系之前要及时确定办学宗旨,选好正确的办学方向,办学思路也要具有创新意义。在现今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建立新学科带来了一些新的风气,激发了新思路的诞生。总之在建立创新的学科体制时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创作实践,另一个则是理论研究,运用这两个方面去勾画和审视设计学科,从而形成独特的学科特色,这也是建立创新学科体系的重点与核心。
二、完善教学设备,开展数字化课堂
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了更好地培养优秀人才就需要提供一个良好的培训基地,但是数字教学与普通教学是不同的,并不是通过一根粉笔和一块黑板就能进行教学。数字教学需要一些特定的教学设备,另外在课程的开展上也要另辟蹊径,跟随时代的脚步,与国际进行接轨。在产品的设计方面,西方一些比较著名的设计公司近几年逐渐设计出了一些人性化的产品以及设备,这些设备的诞生在未来会对人性化设计与艺术设计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因此应该充分对这一点进行思考,做好完善教学设备,开展数字化课堂的准备。
三、通过“媒介”引发教学数字化
信息与资料文献的数字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引发知识数字化转变的改革,在科技迅速发展的现今社会,知识的实际含义早已有别于传统的概念。因此,只有将理论知识逐渐向数字化靠拢,才可以通过新的网络媒体以数字化的形式为人们传输信息,让知识的操作性、利用性、选用性、应用性等得到全面的提升,而这四个性质恰恰也正是对知识转向数字化的要求。目前的人性化设计与艺术设计教学具有两大特征,一个是对已有的知识进行传播和利用,另一个则是通过探索、研究不断地获取知识,而将知识转向数字化正好是两个特征的内在需求。随着技术的改革运动,计算机成为现今在设计领域主要的应用工具,在应用方面它拥有着各式各样的特点,比如高效、精准、不易丢失以及方便等。在信息时代到来之前,用户与设计师之间的交流是严重受阻的,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严重阻碍着艺术设计的进步与发展,在应用信息技术之后,这一弊端也迅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信息化时代到来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媒介”已经不单单指真实存在的一些物质,还代表了以储存数据形式出现的信息、概念等,通过计算机为载体进行应用识别。数字化的信息也可以用来设计虚拟“概念”,为整个艺术设计行业带来了创新的影响,使设计领域全面实现了数字化。
四、注重互动设计与实践过程
现如今互动设计的领域已经逐步在走向成熟,无论是软件与硬件的有效整合,还是配置的教学设备,又或者是数字化的课程设置都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将创新的设计理念融入实践过程中去。增加社会所需的新课程成为整个设计学科领域的重要措施,使互动设计的概念由此而生,开设新课程的学科体系一定要以新的教学目标为基础,站在现有的平台之上,积极汲取现有的知识经验,将人性化设计与艺术设计教学的内涵与本质充分进行消化和理解。
总之,在信息化的背景下,要想更好地实施人性化设计与艺术设计教学,首先应该建立创新的学科体系,形成独具一格的特色领域。其次要不断完善教学设备,开展数字化课堂,培养出设计领域的专业人才。还要通过“媒介”将教学与信息全面转向数字化,使设计领域向数字化、信息化靠拢。最后要注重互动设计与实践过程,让艺术设计教学更加具有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只有通过了这四点才能让人性化设计与艺术设计教学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更好地得以落实。
作者:陈兵 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赛娟.信息时代下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构成教学改革探索[J].艺术科技,2016(3):34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