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55:2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粉丝文化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Abstract: WeChat public platform is a new public media communication platform after the micro blog, it has been developed to the fifth edition. Individuals or organizations can apply for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 or small media. However, quickly carrying out the good construction and promotion for the registered platform is the key of platform construction to play the role of radiation. Based on the design of the transmission platform of auto we media of WeChat platform,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sign process and application process and ways of the transmission platform of WeChat we media.
关键词:汽车媒体;微信;传播
Key words: auto media;WeChat;transmission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1-0180-02
0 引言
微信公众平台于2013年6月开始针对企业,个人,政府,组织等机构推出一系列合作推广业务。[1]国内像汽车之家,易车网等多加大型成熟的媒体机构紧随其后发展自身的微信平台。在国外,雅虎汽车,等多家汽车网站均选择在facebook上建造自己的传播方式。所以国内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巨大且富含价值的。截止到2015年,全国微信用户已突破亿级大关。[2]人们在微信上获得的不仅仅是交流和及时通讯,还有文化的传播跟知识的摄取。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这一巨大的用户群体设计并制造一个与汽车相关的文化传播平台。并且借鉴汽车之家的成功经验,结合微信公众平台为广大汽车爱好者提供以全面、专业、可信赖、高互动性的汽车内容,多层次、多维度地影响最广泛的汽车消费者,以成为具有一定价值的线上线下汽车互动自媒体平台。
1 微信平台的建设
1.1 平台的注册
如图1所示,首先注册好一个仅供注册公众平台的可用QQ邮箱。邮箱地址是。通过邮箱进行微信公众号的注册,并激活该公众账号。激活后填写完善各项资料。通过资料的真实性审查无误后,微信平台的注册便完成了。微信账号:fxpawc,全称:肥小胖爱玩车。
1.2 平台的建设
本微信平台建立三个大的菜单栏分别是“爱玩周边”、“爱玩内部”和“爱玩外部”。每一个菜单里面添加四项与汽车紧密相关的内容,一共十二个内容便构成了微信平台的全部内容,其框架结构如图2所示,其菜单界面如图3所示。
“爱玩周边”主要包括“爱玩比赛”、“爱玩保养”、“达喀尔”、“实用品牌”四个二级目录,其菜单界面如图4所示,其中,“爱玩比赛”是将最新的国内外各项汽车赛事战况,以及参加者的个人资料通过图文或视频的方式展现给各位顾客,同时还伴有丰富且易懂的赛车知识解读;“爱玩保养”是将最新、最近的汽车季节性保养小秘诀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达喀尔”是将一年一度世界闻名的达喀尔拉力赛的每一段赛事比赛通过图文加视频的方式表现出来;“实用品牌”是将世界知名的安全性能以及综合动力性良好的汽车品牌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直观的表达出来。
“爱玩内部”、“爱玩外部”也分别是由“小胖视频”、“小胖新闻”等四个子项目构成。其中,“小胖视频”是针对一些二手车卖家的车辆进行一系列项目的测试自主开发出来的,为购买二手车的客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作用;[3]“改装”是关注最新的汽车个性化改装潮流、最贴身劲爆的改装案例解析,为喜爱个性化的爱车之人提供一些参考性的知识;“爱玩操控”是向广大的飘逸爱好者们介绍如何调节汽车的悬架,差速器,转角,轮胎等使得漂移爱好者们愉悦地享受漂移过程。
“玩车文化”详细的介绍汽车历史,讲述汽车底盘、车身、发动机、变速器所蕴含的秘史。还有一些举世闻名的车身设计大师、机械设计专家的人生侠文;“小胖新闻”快速的将近期各大汽车新闻,传递给我们的客户,为网友再现各种超级车展、报道汽车最新现场、诠释最新的行业动态等一切与车有关的事件。
1.3 平台储备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
为了让平台的内容能够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以目前所受欢迎程度最高的“百度云网盘”作为储备资源库,通过聘用3名图文设计员,不间断从互联网上的汽车免费资源内摘录一些最新的资源并进行整合最终得出一个图文结合的形式上传到“百度云网盘上”储存,这样就有优秀的图文资料通过储备资源库源源不断的放置在微信平台上进行传播。平台储备资源管理平台架构及工作流程如图5所示。
2 微信平台的推广
2.1 线上推广
合作互推,是进行线上推广最好最快的方法,发展到500粉丝便开始借助合作互推,互推后每次都会获得上百的粉丝,所以微信合作互推很重要。微博大号的推广,如果有巨大粉丝量的微博号资源,可以利用推广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平台,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和别人互换。但是如果没有资源可以选择找一些微博大号给钱进行推广。依托平台推广,依托已经有名气、人气的平台,如人人、豆瓣、知乎、爱车贴吧、汽车之家等等,可以将我们要宣传的二维码做成签名图片(本平台的二维码示意图如图6所示)。
这样几乎每次评论都是一次宣传推广,且不容易被删。基于LBS的推广,这是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要设置诱导性强的签名,然后查看附近的人,如果签名吸引了别人,就很可能被关注。
想要在线上更好的推广,做好自生的优化很重要,让粉丝或准粉丝感受到我们的专业性和可读性。优化内容有以下几点:推送图文优化,只推送易读清楚的单条图文,优化图文搭配和排版,配色清新。自动回复优化,做好与读者的互动,让我们的“读后服务”更加专业,增加与读者的亲和力。这样我们的粉丝更加乐意将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介绍给朋友,这是很好的隐形的推广
2.2 线下推广
线下推广最多的、最有效的就是活动推广,通过策划一些活动来推广,比如关注微信公众号送礼品。借助“外联”的方式,例如先与一些汽车销售或4S店协商,以帮其宣传推广,来获得赞助,可以有优惠券、会员卡,然后再拿优惠券和会员卡招揽爱车粉丝,爱车、想买车的朋友可以通过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来获取优惠券或会员卡。
2.3 发展现状
本微信平台经过一年多的持续建设,目前已拥有“活粉”(活跃度高的粉丝)200余人,关注粉丝达到1000余人。到目前为止,平台发起线下活动推广活动3场,联合安徽天龙汽车服务公司等3家企业吸纳关注“活粉”百余人,在汽车爱好者圈内产生一定的效应。
3 总结与展望
通过持续不断的平台后源数据更新,微信传播平台最终会将集小型技术传播、粉丝集群为一体的公众平台,是集汽车产业文化与交流为一体化的互联网传播平台,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集群体公众平台,承载着汽车产业、汽车服务业、全系汽车资料、全系汽车专修资料、汽车周边等等一系列的汽车产业文化,并包含着若干子平台,装载着的是不同的爱好与选择。通过主流社交平台进行传播打造成一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自媒体,同时该平台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适配当下的“互联网+”计划,为培养出专业创新的科学团队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然.社会化媒体时代人际传播的“复兴”.[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3.
【关键词】《奔跑吧兄弟》传播特性粉丝效应营销
《奔跑吧兄弟》是浙江卫视于2014年10月推出的一档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一经播出收视率便居高不下。该节目引进韩国版《Running Man》,并由浙江卫视和韩国《Running Man》主创团队联合制作而成。
《奔跑吧兄弟》是继《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等节目之后,我国内地电视台又一次引进韩国的电视节目。与韩国版《Running Man》相比,《奔跑吧兄弟》在保留原节目固定游戏环节的同时也融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在其中,比如《白蛇传》等故事情节。节目从开播起便引起高度关注,至2015年1月16日第一季收官,连续15周拿下周五综艺节目收视第一的宝座。
一、《奔跑吧兄弟》的传播特性
1、创意独特,故事性强
《奔跑吧兄弟》改变了以往中国户外节目惯有的闯关形式,每期以不同的故事情节为主线,分小组进行比赛,获胜一方获得宝物或奖品。节目中的撕名牌环节是其标志性项目,节目播出后广受欢迎,并在现实生活中不断被模仿。《奔跑吧兄弟》冒险与益智相结合,整个节目几乎没有完整的台本,每一集只有一个整体的构思,是在半策划半发挥地进行,这是节目的一大看点,即使是导演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随机性很大,这也是真人秀节目的“真实性”所在。在整个节目中笑料百出,嘉宾也毫不避讳在镜头面前暴露自己的丑态,还原了一个个更亲民、更接地气的明星形象。这种真实的表现手法最近几年在电视屏幕中大获成功,例如《爸爸去哪儿》、《花儿与少年》等,原因在于,相比较以往明星“修饰”过的形象,观众更愿意看到一个去掉光环的、真实的明星呈现在自己面前。可以说《奔跑吧兄弟》颠覆了观众对传统户外竞技综艺节目的印象。
《奔跑吧兄弟》的成功之处还在于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整个节目随处都在设置悬念,改变了娱乐节目只为博观众一笑的目的,而是在讲述故事,吊足观众胃口的同时,将观众引入到故事情节中来,让观众一起参与到剧情中。嘉宾在节目中的比赛并不是毫无目的的,而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让整个故事更加完整。一期节目大约90分钟,也就是一部普通电影的时长,在整部“电影”中有竞争,有悬念,有猜疑,有励志,有笑点,不到最后一刻,永远不知道最后的结局。再加上后期制作中音效、字幕、镜头剪辑的处理,使整个“故事”紧凑、搞笑,具有故事性和悬疑性,充分调动了观众的好奇心和观看欲望。节目中心策划推广部主任王征宇说:“全片采用了大量的电影、电视剧的剪辑手法,通过各种倒叙和插叙的表现,悬念感和逻辑性会更强。这也是韩国版《Running Man》节目的精髓,这种独特的叙事结构在之前的国内综艺节目中是前所未有的。”①
2、成员特点鲜明,吸引观众眼球
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邓超的数学陈赫的腰,祖蓝的大笑baby的娇,少林宝强会功夫,黑牛李晨体格好,郑恺一屁全撂倒。”在这个段子里传神地描绘了七名成员的特征以及在节目里给人印象深刻的表现。可以说,节目组选取明星时也煞费苦心,每个成员都有自身的特点,或幽默搞笑,或百变卖萌,或力大如牛,或娇柔可爱,所有成员在节目中都发挥了各自的优势与特点,随着节目的进行,七名成员的特点也越发鲜明,例如王宝强招牌表情“傻笑”,陈赫被封“撒娇王”,Angelababy的女神形象等等。有了鲜明特点,在节目前期宣传中便可以“大做文章”,播出后期可跟进宣传,吸引观众眼球,聚集更多粉丝观看。
作为真人秀节目,看点就在于将明星安置在陌生的环境中,让其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看明星的真实表现。不仅考验明星的体格,也在考验明星在游戏中的情商和智商,要求明星在节目中能够放得开,大胆玩。可以说,《奔跑吧兄弟》完美的消费了明星,也将明星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在观众眼前。不矫情、不做作,告别刻意煽情,突破宣传个人魅力的无底线“秀”的怪圈,注重明星在竞技中的真实表现,让观众眼前一亮。比如一向以女神形象出镜的Angelababy在节目中素颜亮相,一时在网上大获好评,拉近了明星与观众的距离。作为娱乐节目,最重要的就是要搞笑,而这一点,《奔跑吧兄弟》表现得淋漓尽致,除了后期的搞笑字幕之外,演员的出色表现功不可没。表情夸张,语言诙谐,各种搞笑动作贯穿其中,观众在看节目时笑声不断。根据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电视节目的功能之一是心绪转换功能,《奔跑吧兄弟》正是在观众结束一周工作后的周五晚上播出,轻松搞笑的娱乐风格深得人心。
3、大制作、高投入
《奔跑吧兄弟》是浙江卫视节目中心与韩国SBS团队联合制作,韩国版《Running Man》本身就是高投入的节目,在韩国颇具人气,远赴北京、香港、泰国等地,在设施及布置上也是“毫不吝啬”。在制作与投入上,中国版《奔跑吧兄弟》比韩国版《Running Man》有过之而无不及。据节目组介绍,中国版《奔跑吧兄弟》特地邀请了两位韩国“大拿”加盟节目,其中一位是红遍亚洲的《来自星星的你》的主编剧。韩国团队在前五期尽全力为《奔跑吧兄弟》保驾护航,不仅全员参与前期节目录制,并在后期制作中把关,首期节目便是由韩国导演曹孝镇亲自剪辑的。除了导演、编剧,韩国版《Running Man》的七位明星也加入其中,在节目中与中国“跑男”展开激烈的撕名牌项目,赚足了中韩观众的眼球。
后期制作的精良也是《奔跑吧兄弟》走红的一大原因。紧凑的剪辑技巧,悬念的设置,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某种程度上说,《奔跑吧兄弟》是在用做电影的技术和思维做一档娱乐节目。
二、《奔跑吧兄弟》的营销策略
1、跨屏营销
《奔跑吧兄弟》不仅收视率节节攀升,节目的成功也使七位固定成员的身价迅速飙升。四小花旦之一的Angelababy成为全民女神,更是接到了羊年春晚的邀请函,受欢迎程度 可见一斑;队长邓超受到关爱,以至于一条简单的关于其妻子、儿子的微博便能引来上万的关注;王祖蓝更是在节目期间求婚成功,与女友的最萌身高差也引来无数关注和祝福;郑恺因在第三期节目中放了一个“屁”,娱乐了观众,郑恺本人也在微博里自黑到底,人气爆棚,粉丝数量一夜间增至8万。
在节目播出的四个月里,“跑男”们不仅穿梭于各个城市,更是从电视屏幕跑到了电影院。由陈赫和Angelababy主演的《微爱》以及由陈赫、郑恺主演的《匆匆那年》都是在《奔跑吧兄弟》播出期间上映。趁着三位明星的“跑男”热,两部电影均取得不错的票房。《微爱》上映第一天票房就达到3600万元,上映三天票房过亿元,《匆匆那年》总票房近五亿元。李晨与范冰冰绯闻不断,带动了《武媚娘传奇》的热播,邓超微博活跃,发孙俪剧照成功宣传《芈月传》。“跑男”成员借助高人气成功进行粉丝变现,实现了跨屏互动,带来了丰硕成果。
2、粉丝效应
“粉丝”是“对某事物之狂热者,迷”,常用来指代流行文化现象的积极参与者与狂热者。②随着媒介的发展以及大众娱乐节目的多样化,粉丝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他们疯狂而执着地追逐自己喜爱的明星,利用一切传播工具展开追星活动,粉丝一族已然成为了当下的一种社会现象。
粉丝们为追逐明星,不惜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进入互联网时代,移动媒体的发展为粉丝们的狂热追星提供了便利条件,贴吧、论坛、微博,无处不存在粉丝们的身影。粉丝具有一个鲜明特性便是参与性,著名学者詹金斯指出,不断发展的媒介技术使普通公民也能参与到媒介内容的存档、评论、挪用、转换和再传播中来,媒介消费者通过对媒介内容的积极参与而一跃成为了媒介生产者。③如今,无论我们是在刷微博还是在逛论坛,由粉丝创建的内容比比皆是,媒体已经不再被专业媒体人垄断,粉丝逐渐参与到明星话题的制造中来。
作为真人秀节目,选择具有较高人气的嘉宾参与节目是节目组必须要慎重考虑的,《奔跑吧兄弟》中的七位固定成员中除了郑恺名气稍逊于其他明星之外,其他成员几乎在参加节目前便已经具有了较高人气,这便给节目带来了一定数量的观众基础,试想,喜欢女神Angelababy的粉丝怎么会错过这样一档尽显女神动人可爱的节目?在节目播出期间,成员微博与粉丝互动,发表观看节目后的感言,拉近了明星与观众间的距离,同时也带动了粉丝继续观看节目的积极性。
3、延伸大银幕
《奔跑吧兄弟》第一季刚刚结束,同名大电影的广告已经铺天盖地。趁着余热,大电影已经于1月30日上映,这不禁让依旧沉浸在“跑男”中的粉丝们欢欣鼓舞。继《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喜获成功之后,《奔跑吧兄弟》又抢在今年贺岁档走进电影院,可以说是电视节目成功跨屏的两个典型案例。《奔跑吧兄弟》之所以可以走向大银幕与之本身具备的故事剧情不无关系。摆脱以往综艺节目主持人讲话,嘉宾做游戏的呆板格局,《奔跑吧兄弟》更具有戏剧性,从开始到结束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并且这个“故事”讲述的真实,结局不可预估,这才是观众愿意买票走进电影院看一档电视节目的原因。
对于电视节目走向大银幕,自《爸爸去哪儿》开始评论便是两级分化,有叫好者,也有吐槽者。《奔跑吧兄弟》大电影宣传阵势已经展开,有关的微博、新闻层出不穷,无论是拍手叫好,还是嗤之以鼻,都在无形中让“跑男”们加速度“跑”进了电影院。当然,票房如何,还要看观众是否买账。
参考文献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各种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欢迎光临DYlW.neT]
①杨雯,《〈奔跑吧兄弟〉:比快乐更比励志》[J].《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11-20
②胡瑛,《媒介重度使用者“粉丝”的受众特性解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李俊玲的父亲是老北京天桥有名的拳师,她自幼受家庭熏陶,热爱武术,20多岁时,就开始在公园免费传授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等。李俊玲退休前做了多年医护工作,目睹了患者的疾苦,深知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重要。退休后,她全身心做健身教练,义务传授中国传统功法技能,不仅在天坛公园给中外学生传授太极拳、太极剑,还到老外家里送课上门当家教。
退休后成为职业教练
退休后,李俊玲通过功法演练、论文答辩等考核一路过关斩将,成为真正的国家级太极拳健身教练。北京体协请她做天坛气功辅导站站长,她开始了退休后的专业教练生活,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上八点准时到天坛南门,她给自己定的原则是:学生们谁都可以迟到或不来,我不能。
在音乐声中,李老师带着大家动静开合、刚柔快慢、以意带力,悉心感受太极拳的精妙神韵。起初,李老师练习太极拳时,常常有老外们伸出手脚跟着比划模仿,总有老外插班生加入,她也没想到有朝一日去给他们上门当太极家教。1992年,一次太极表演刚结束,就有位金发女子来邀请她上门授课。自此,李老师在天坛传授太极拳之余,又开始了“中国太极大妈”给老外当家教的经历,让她的退休生活更加充满乐趣。
这些年,李老师不知不觉已经向近万人传授了太极功法,来自韩国、西班牙、美国、英国、以色列、俄罗斯等国家的洋徒弟也有100多位,洋粉丝无数。走在马路上经常有人和她打招呼,她都记不住是谁了。有一次在超市,一位洋小伙亲切地喊“李老师”,她想起来了,这位英国小伙曾和她学了一段时间太极拳,从体弱抑郁的孩子练成健壮开朗的男子汉。在公交车上,一位白发洋老太给她让座,看着李老师惊讶的眼神,洋老太客气地说:“亲爱的李,我是您的学生呀!”李俊玲想起来了,这位美国老太希博丽是个太极迷。曾经常到天坛公园跟着她学太极拳、太极剑,忽然有一天,伤感地说:“我以后不能来了,我先生瘫痪了,我必须守护着他。”李俊玲非常同情她,当即决定送课上门,这令希博丽非常感动。李俊玲每天早晨在天坛授课,下午就去她家做家教。希博丽说:“我的女儿和儿子以后来中国,我要鼓励他们也来学打太极拳。”
退休做教练,给老外当家教,李老师收获了多少这样的幸福?她说,太多了,钵盈盆满。
给老外当老师,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语言障碍,李俊玲教外国学生特别需要耐心,一个步位,一个手势,她会反反复复连续示范十几遍,直到洋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套动作为止。洋学生们开心地说:“有些动作虽无法从语言上理解,但是我会用心跟老师学,慢慢领悟。”
非洲小伙达米尼克学习太极拳已有半年时间了,他笑着说:“太极拳很漂亮、很舒服、很养生。练习太极,让我更加冷静、谦和,还能舒缓压力、放松身体,使我精神饱满!”他的女友芬尼亚也成了李老师的粉丝。
武侠神仙高手+中国派高手
有一个清晨,在天坛南门,一位散步老人突发心梗倒地,人们围上去紧张无比。曾做过多年医生的李俊玲当即阻止人们搬动老人,观察了一下,她拿出随身携带的“速效救心丸”给老人服下,120救护车赶来后,老人得以救治,急救中心的医生说:“幸亏李老师冷静处理,否则再迟两分钟,老人就没救了。”
在李俊玲看来,这是一件简单小事,却在天坛健身群中传为佳话,老外们更为崇拜这位中国太极老太:绝对是来自中国武侠故事中的神仙高手啊!目睹了紧急救人现场的洋粉丝塔米莉,特邀李老师上门做家教,传授中国太极。
塔米莉随她先生在中国生活,平时要带两个孩子,不能每天来天坛学习,就邀请李老师每周两个下午上门传授。一个气温骤降的秋日,李俊玲冒雨去上课,穿着雨衣站在塔米莉家门口时身上还在滴着水,脸也冻紫了。塔米莉和先生看着有些不忍,学习结束后,塔米莉专门给她30美元,李老师笑着告诉她,在中国,这是友情赠送,不需要付小费,入乡随俗吧。这让塔米莉非常感动。她真诚地下厨为李老师制作丰盛漂亮的英式点心款待她。
礼尚往来,下次上课,李老师带着食材上门,下课后,她亲自动手,在塔米莉家的厨房做了一锅菜团子,老外一家吃得喷喷香,塔米莉竖起大拇指:“亲爱的李老师,你做的‘中国派’太棒了!”李老师还教塔米莉夫妇喝交杯酒,他俩乐得像两个顽皮的孩子。
一年后,塔米莉夫妇要回国了,在告别晚宴上,他们把电子邮箱地址写给李老师,塔米莉说:“亲爱的中国李大妈,我们会非常想你的,也会想念你的‘中国派’,一定要保持联系啊。”
李俊玲先后给6位老外当家教,她给老外包饺子、菜团子、馅儿饼,洋徒弟赞她是“中国派高手”。传授中国太极拳的同时,让洋徒弟们近距离接触中国饮食文化,把一份中国心意裹进了馅料里,李俊玲觉得幸福极了。
关键词:教育类学术期刊;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1-0284-02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如今的学术载体、学术交流方式越来越多,国际上对于学术期刊的开放存取呼声也越来越高,但是在中国,承担学术交流的主要载体仍然是传统纸质期刊。因此,本文所指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即纸质的教育类学术期刊,主要针对其面临的问题和困境进行分析,并结合数字化发展趋势,进一步思考其如何提升自身的优势和竞争力。
一、教育类学术期刊存在的问题
1.品位参差,定位模糊
目前,中国的教育类学术期刊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主办的期刊,主要集中在各省市教育报刊社;二是由高校主办的期刊;三是从属于各出版社的期刊。通过对这些教育期刊进行观察研究,不难发现,这其中鱼龙混杂,当然有一些高端的期刊,但也有不少期刊品位低下,有些几乎就是靠高额的版面费来维持经营。
由于教育类学术期刊涉及的领域广泛,学科门类庞杂,如从学段上就有学前、小学、中学、高等、成人等,从学科上则有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心理、技术等。这样导致了不少教育期刊存在名称相似、风格雷同、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即使是一些核心期刊,也存在栏目学科优势不明显、学科读者定位不准的现象。仅以中学历史学科为例,就有《中学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研究》、《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等期刊,从名称上看,这些期刊极其相似,栏目设置上也大同小异。
2.影响力低,好稿匮乏
教育类学术期刊的功能本应在于传播最新的教育信息动态和成功的教育经验,研究热点、焦点问题,为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专业支持。但是由于急功近利的思想蔓延教育界和学术界,不少教育期刊的功能只剩下发表评职称论文了。即使在已经发表的论文中,也存在着选题炒冷饭、内容不知所云的状况。有人这么打趣,“学术期刊上的文章只有两个人会看,一个人是编辑,一个是作者。”虽然这样的话有点言过其实,但是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些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偏低。
目前,有不少期刊设立了理事单位。应该说,理事单位对于支持期刊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期刊被理事单位“绑架”的状况。比如,理事单位往往要求期刊为其发表一定数目的论文,这些“关系稿”良莠不齐(以差稿居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期刊的品质。
3.发行量少,渠道单一
教育类学术期刊由于受众的特殊性,不像教辅期刊那样市场需求大,因此发行的问题比较突出,具体表现为两点:一是发行量少,往往一本期刊的期均发行量达到2万就相当可观了(因此,一号多刊的现象目前也成了行内公开的秘密,许多期刊频频推出新品种,以此增加总发行量);二是渠道单一,以邮局发行和自办发行为主。为何出现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首先由于教育类学术期刊的受众群体较小,主要由教育行政机构下属的教研室研究人员、中小学教师、高等院校教育学院学者、研究生等构成,与教辅期刊面向广大的学生群体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其次,由于数字化出版的潮流,广大教师进行科研创作时习惯于利用知网、维普等网络文献数据库检索文献,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期刊发行量的萎缩。再次,期刊本身对于市场开发的重视不够,在发行上习惯于依赖于上级主管部门以及旧有的渠道,很少主动去开发新渠道。最后,编辑的营销意识不够,学术期刊的编辑一般文化程度较高,性格也比较清高,往往不太愿意主动地“走”出去和市场进行直接接触。
二、教育类学术期刊发展的对策
既然存在这么多的问题,那么,许多教育类学术期刊为什么依然能够生存,而且似乎还生存得不错?笔者认为,由于教育行业的从业人员众多,且在评定职称、晋升等方面都需要有论文作为支撑,因此,业内人士亟需大量的教育期刊来满足其成果发表和出版需求,而现实中学术期刊数量并不是很多,因此造成了资源的稀缺,不少教师愿意(虽然也许并不情愿)缴纳版面费来达到的需求。一些期刊正是钻了这个空子,懒于开拓进取,在选题和发行上不愿意动脑筋,仅仅满足于收取版面费来维持生存。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教育类学术期刊的发展也是如此。目前,一个严峻的事实是,国际上对于学术论文开放存取的呼声越来越高,虽然现在看来,对中国纸质类的学术期刊的冲击还不够明显,但是正如数字出版是出版业的大势所趋,开放存取也将是学术出版的大势所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植根于互联网的开放存取运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正在改变传统的学术出版格局,甚至打破了行业限制。因此,不管是从近期还是从长远来看,都必须加强教育类学术期刊的竞争力。具体有如下几点建议:
1.以内容占据高地
目前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市场正处于群雄纷争的时代,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内容是前提。众所周知,“内容为王”,但目前走下坡路的教育类学术期刊无一不是内容出了问题。教育类学术期刊与经济类、科技类等学术期刊的一个不同点是,时效性相对较弱。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教育类学术期刊不讲究时效性。要想抓住受众的眼球,内容必须做深做透,做到期期有亮点。具体做法有:抓住教育界当下的热点,策划专题稿件;针对有争议的学术观点,组织发起学术讨论;介绍教育领域的新成果、新动向和新问题,并预测未来发展方向等等。以笔者所在的《教育研究与评论》期刊为例,其开辟了“热点透视”栏目,对教育界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比如小学语文界曾有一位特级教师提出了“高文低教”的教学理念,认为对于一些课文的主旨不该拔到特定的高度,而是要“接地气”,以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该刊的主编敏感地意识到这个话题值得进行讨论,于是分别约请中学、小学的一线教师围绕“高文低教”的主题,从“到底该不该高文低教”、“高文如何低教”等多个角度展开了讨论,在业内反响较为热烈。
2.以活动拉升人气
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版流程中的发行、反馈环节将越来越得到关注。教育类学术期刊的编辑部不仅要出版教育学专业的杂志,还要把杂志的品牌优势和良好声誉渗透到各个相关领域,并从中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比如,通过不定期的主办出版与学术讲座、编辑出版与学术会议有关的专题刊物、召开作者和读者等受众群体的专题座谈会等等。
仍以《教育研究与评论》为例,该刊成立于2009年,短短的五年内,积聚了大量的人气,目前在江苏省内的影响力颇高。除了坚持内容为王、保持品质外,举办活动也是该刊吸引人气的一个重要法宝。比如,该杂志曾主办了两届“苏派语文教育论坛”,围绕苏派语文的特点,请名师开示范课,请名家做专题报告;论坛结束后,杂志特辟“本刊特稿”栏目,约请开示范课的教师撰文谈谈他们的教学设计和思路,同时也邀请听课教师对于示范课进行解读、点评。主办这样的活动,不仅使该编辑部获得了社会效益,而且也赢得了经济效益――每届论坛都吸引了1 000多名的与会者,人员涵盖了江苏地区的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每次论坛举办过后,期刊的发行量和自由来稿量都有了一个明显的上升。
除了举办论坛外,还可以通过开展论文写作培训课程来增加人气,提高经济效益。前文已经阐述过,目前有很多教师有的需求,但是不少人对于怎么撰写论文并不了解,往往在没有归纳目前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的前提下,闭门造车,东拼西凑,这样的文章经不起推敲,对他们的教学也毫无帮助和启发。编辑部可以通过开展论文写作培训课程,将学术规范、论文的写作方式告知他们,以帮助其提高学术水平。
3.以新媒体推动发行
随着微博、微信、社交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方式不断丰富,借助新媒体平台的营销开始崭露头角,不少期刊,特别是财经类和娱乐休闲类的期刊走在了前列,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发行营销。比如,《三联生活周刊》的官方微博在2014年1月22日,了一条关于年货特刊的信息:“年货真就是慢慢、细细地注入的一份心情。它是记忆的载体,故乡的召唤,是各家各户‘外婆的味道’、‘妈妈的味道’、‘故乡的味道’,记忆中的味蕾总是情感的闸门,时时牵动着我们最敏感的那根心弦。”该条微博被转发了1 599次,被评论332次(截至2014年2月1日)。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很少学术期刊拥有自己的官方微博和微信账号,其实教育类学术期刊也可以通过新媒体进行发行营销。在这过程中,编辑由于拥有作者资源(即微博“粉丝”)和熟悉刊物内容(即微博信息来源)的优势,理应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一本新刊即将推出之前,编辑可以在官方微博上发表新刊推荐、活动预告等信息,感兴趣的“粉丝”看到后,就会做出转发、回复、评论等各种反馈。由于微博的信息传播是呈爆炸式的几何级传播,这样就能够以较低的营销成本实现了较好的发行目的。
综上所述,教育类学术期刊只要勇于迎接竞争,内容上求“新”求“深”,发行上搞“活”办“广”,就能办出特色,创出品牌,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善恒.论教育期刊如何求得生存与发展[J].编辑之友,2006,(4).
[论文摘要] 网络语言是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符号系统,从严格意义上说,它只适宜在网络交际的范围内使用,但现实中,网络语言有突破网络范围进入口语和其他媒体的泛化趋势。本文依据实例,对此现象进行探析并对部分网络语言泛化实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探讨泛化的规律。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和网民数量急剧增加,一种在网络中起交际和沟通作用的符号系统应运而生,这就是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包括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专业术语以及网民在网上聊天时所使用的专门用语。而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广义中的后者,即以中文为主体,以汉语拼音、英文、符号、数字、图标为辅助手段的在互联网上聊天及通信所使用的语言形式。与规范的汉语相比,网络语言在构词、表意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它只适宜在网络交际范围内使用,一旦离开网络这个特定语境,便失去自身的特点和存在的意义。但出乎很多人预料的是,网络语言已经越来越多地超出网络交际的范畴,以口语或书面语的形式进入各种非网络媒体之中,这就是网络语言泛化现象(以下简称网语泛化现象)。本文旨在通过对网语泛化的实例进行分析,进而探讨网络语言(以下简称网语)泛化现象的原因及规律。
一、关于网语泛化的一组实例
①pk 超市年货大pk。(《大河报》,2007.2.2 18c)
②party 参加party,寻找“拍拖”对象。(《信息时报》,2006.9.18 a09)
③high 老杜那天特别high。(《体坛周报》2007.1.25)
④vs 白痴警察vs聪明司机。(《海外星云》2006,6)
⑤plmm 教授在讲台上阻止了从后门准备溜进来听课的plmm。(《报刊精萃》2006.9.)
⑥粉丝 项羽是被王小丫的“粉丝”气死的。(《泉州晚报》2006.8.12)
⑦kao 真讲10分钟,kao,我自己不累啊?顶多讲5分钟! (《大众文摘》2006.7)
⑧tmd 都tmd几点了才来,知不知道全班都在等你,赶紧坐下考试。(《焦作日报副刊》2006.4.17)
⑨ing “美国南卡州:仅在每周六,男性被允许在法院的门前台阶上合法殴打其配偶。”这是啥规矩,郁闷ing!(《文摘》2005.12.9)
⑩晕 我老婆身高1.60米,体重不到43公斤,瘦得像个骷髅一样,你们说她该减肥还是增肥?所以,我晕! (《南阳日报社会早刊》2006.12.26)
11小资 粉色的表情—十个小资女作家解析。(文艺出版社2004.11)
12有料 自信有料的莫文蔚懒得性感。(《大众文艺》2005.12)
二、实例释意
例① pk是英文person-killing的缩写,意为比拼,单挑,在口语中使用得非常普遍,比如“人气大pk,球技大pk”等,说话人之所以使用pk,是因为该词音节响亮,富有气势。
例② party是一个英语单词,本意是聚会,有时译为“派对”,在报刊等书面语中,party、派对都可以见到,且使用概率相当高,但在口语中,party更为常见,例如“我们下周五晚举办party,你参加吗?”
例③ high,是兴奋,心情高的意思。这句话是说中国国奥足球队的主教杜伊科维奇在率队赴欧洲拉练后,对国奥队前途充满信心,因而兴致很高。
例④ vs为英文单词versus的缩写,在体育类报刊上使用非常频繁,是对阵,对垒之意。如“欧洲杯赛事预报,法国vs意大利”。
例⑤ plmm即漂亮妹妹的汉语拼音的缩写,同类词还有gg(哥哥),lg(老公),lp(老婆)等。
例⑥ 粉丝即英文fans的汉译,是指狂热的支持者。粉丝,fans如party一样,英汉两种形态经常混合使用。
例⑦ kao(靠),一个带有不情愿、不满意意味的语气词。kao(靠)在口语中更为常见。
例⑧ tmd,即“他妈的”拼音缩写,骂人的粗口语。“他妈的”在口语中常见,但在书面语中,已基本被tmd代替。tmd即能表现出“他妈的”之意,在字面上又显得比较文雅,同样的词还有:pp(屁股),pmp(拍马屁),bt(变态)等。
例⑨ ing,是典型的网语词语,ing加在动词后,表示正在进行的一种状态。郁闷ing,表示正在郁闷之意,这是借用英语中动词进行式的表达方式。汉语没有进行时,表示动作的进行或正在发生通常用副词表示,如,“他正在上课”,“上课”这一状态,通过“正在”这一副词表达出来,动词后加ing这种表达法拓展了汉语的传统表述方式。
例⑩ 晕(或faint),表示不可理解或出乎意料。这句话是说作者的妻子原本已经够苗条了,可偏偏还要减肥,令人不可思议。
例11 小资,指白领。文化艺术出版社在2004年底曾将当代具有较大影响的十个女作家的代表作品结集出版,书目的名字是《粉色的表情——十个小资女作家解析》。
例12 有料,就是有能耐,有材料。“自信有料的莫文蔚懒得性感”,这句话是说香港歌手莫文蔚既自信又有实力,无需靠故意卖弄性感来赢得歌迷的喜爱。
三、实例分析
第一,从上述例子来看,泛化的网语词汇可以分以下四类:
1·英语词语或简化:如,例①、②、③、④、⑥、⑩
2·汉语拼音或缩写:如,例⑤、⑦、⑧
3·英语语法的移植:如,例⑨
4·汉语词语的异化:如,例11、12
在网语构成的六种类型中,上述实例已涵盖了四中,数字化,表情化符号尚未见到。究其原因是因为数字化符号和表情化符号与网络的关联更为密切,换言之,无论是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数字类网语的快捷和表情化网语的情趣都是无足轻重的。这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数字化、表情化网语更适合网络交际的需要,更能代表网络语言的特点。
第二,从语言表达效果上看,网语的使用具有三方面的作用:
1·简练,如例④、⑤、⑧、⑨
2·音节响亮,富有气势,如例①、②、③、⑦
3·生动传神,如例⑥、⑩、11、12
在第一组例子中,无论是英语缩写例④还是汉语拼音缩写例⑤、⑧或者英语语法的移植例⑨,都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小说;改编剧;探究
中图分类号:J9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0-0237-01
“2015最受观众期待的电视剧”调查榜单TOP10中,除了《虎妈猫爸》外,《花千骨》、《华胥引》、《盗墓笔记》等剧作皆为网络小说改编剧。网络小说改编剧是由首次在网络上、拥有较高人气并受到追捧的小说,经过改编形成剧本后,进行再创作的影视艺术作品。网络小说改编剧的热播为我国影视剧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相较于传统影视剧,网络小说改编剧有何特质,为什么会如此盛行?热播背后存在哪些问题,其发展趋势又如何?以下将分别阐述说明。
一、网络小说改编剧盛行的原因
(一)坚实的受众基础。首先,影视剧选择改编的作品通常在网络上拥有较高点击率和关注度,在登上荧屏之前就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铁杆粉丝”。另外,在网络小说写作过程中,读者会通过论坛等形式即时反馈,作者可以根据网友的喜好修改作品。从某种程度上讲,网络小说的读者既是受众,又是文本创作的参与者。
(二)巨大的商业价值。近年,热门网络小说的版权价格虽然一直走高,但对于影视剧制作方来说,拿到一个有粉丝基础的网络小说版权就意味着不用再担心广告和收视率,更加利于招商引资。且改编后,电视播放、院线上映以及网络输出等多种渠道使得作品重播平台多,收视范围广,还伴随一些其他形式文化产品的消费,高性价比优势和巨大的商业利益,必然让众多影视制作公司趋之若鹜。
(三)丰富的创作内容。网络发散性和极具创造性的思维让作品蕴含了无尽的活力,内容更符合年轻的大众群体。于是,故事奇特新颖,题材多样的网络小说脱颖而出,网络小说改编剧主要集中在玄幻仙侠、言情和爱国英雄梦系列等,对影视剧的题材内容有了很好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影视剧类型单一化的局面。
二、网络小说改编剧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改编题材受限。首先,玄幻、仙侠类网络小说以奇幻想象内容取胜,拍摄过程中无法用镜头语言还原小说中的情节,且对人力、物力财力有高要求,于是那些备受观众和影视公司青睐的小说无人敢改编,或高投资改编而播出时遭吐槽的状况屡见不鲜。
(二)整体制作水平偏低。由于改编剧所选择的网络小说题材多为宫廷穿越和都市情感等,拍摄过程中对场景的选择、服装的筹备都非常方便,过多关注低廉的制作成本,导致了最终整体制作水平偏低。一些改编剧后期制作采用逆光柔光加磨皮,最后呈现给观众的画面就像劣质的90年代明星贴纸,电影《何以》也被指用时装、段子和秀恩爱来凑成电影,画面清晰度太低,人物背后用暖黄色灯光代替景色。
三、网络小说改编剧的发展趋势
(一)网络自制剧兴起。网络自制剧源自互联网视频网站,针对白领等年轻受众群体对后宫、穿越、职场等题材的喜好,剧集制作紧凑,台词直白、植入热门话题,注重与受众互动等特色,都与网络小说特点不谋而合,被称为“网络文学模式在视频行业的移植”。可以说,网络自制剧,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未来互联网思维下网络小说的视觉归属。虽然,自制剧在宣传渠道、制作内容等方面问题重重,但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精品网络小说改编自制剧出现,给观众带来更多的体验和乐趣,透过自制的这种方式,也实现制作方和观众的双赢。
(二)运营平台不断完善。人气网络小说被搬上荧幕是一种好的商业模式,但如果在其成功背后各方权利主体的行使边界和归属没有约定清楚,并且没有一个成熟的运作平台,很容易造成版权纠纷。网络小说和影视剧的合作需要网络小说作者,网络小说平台和影视制作公司三方共同的努力,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需要更正规的监管机制,使网络小说改编剧的运作平台更加的完善,更好地预防和解决版权问题,网络小说改编剧才能更好更长久的发展。
网络小说在改编再创作的同时,应发挥镜头语言对文学语言的再创造,除了表现人物场景对话外,更应该体现其内涵。网络小说改编剧的热播,在未来的发展还会继续,应严防其背后潜藏的影视危机,正确引导并顺应发展趋势,在影视剧题材创新的同时,展现中国影视剧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谢莹,蔡骐.电视剧传播与网络资源的开发[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9).
[2]田超,高宇飞,韩浩月.静观网络小说电影改编热[J].中国文化报,2014(6).
[3]刘晓宇.网络小说改编剧热播原因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4).
[4]孟艳.中国网络小说影视剧改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作者简介:
关键词:媒体语言 语言规范 外来词汇
新媒体是相对于包括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兴媒体,它以新技术为依托,包括网络、手机、数字媒体等。在目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交互影响的环境中,媒体语言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样,对社会语言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文言文、方言、外来词、象形符号等进入媒体语言,形成现有媒体语言的普遍现象。其中,外来词汇进入媒体语言的现象广受关注和争议。人们质疑外来语词汇进入我国媒体语言,影响汉语乃至中国文化的纯洁性、民族认同感、文化凝聚力。如何巧妙使用外来词汇,既能精确达意、符合时代精神,又能创造优美和谐的文化环境,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一、语码混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社会变化的一面镜子;语言又是个开放的系统,在与别的语言文化接触过程中,往往会从别的语言中吸收或借用词语。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曾说过:“一种语言对另一种最简单的影响就是词的借代;只要有文化借代,就可能把有关的词也借过来。”目前,我国媒体语言中最多见的外来词汇为英语。据统计,互联网上80%的信息通过英语传播;国际上85%以上的学术论文用英语发表和宣读;各学科主要学术期刊以英语为主(吴启迪,2004:5)。人们时常在媒体语言中听到或见到这样的表达:“让我们来PK”“high翻天”“摆个pose”“好Q”“去血拼(shopping)”“要hold住”等。这种汉英夹杂的语言现象被称为“语码混用”,具体表现为一种主要语码中夹杂着其它语码(赵湘,2007:10;Matthews P.H.,2000),也被称为“语言马赛克现象”(陈原,1994)。中国学术界将这些非汉语词汇称为“外来词”,亦称为“外来语”“借字”“借词”“外来借词”“借语”等。
早在400多年前,汉语中就有了外来词汇进入的语言现象,当时被人们称为“广东英语”,或是之后所谓的“洋泾浜英语”。自1750年到1842年,在中国广东、香港、厦门、福州等地,为了和英国人进行贸易往来,中国式英语非常流行(Bolton K.,2001)。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在上海知识分子阶层,语码混用的语言现象很流行。钱钟书、傅雷、鲁迅及郭沫若的文学作品中都有使用英文词汇的现象。郭沫若的诗歌作品《上海的早晨》《天狗》等,多次出现英语词汇。钱钟书《围城》中,男主人公方鸿渐有好几番话是汉英夹杂使用的典型例子。如:
(1)Sure!值不少钱呢,plenty of dough。并且这东西不比书画。买书画买了假的,一文不值,只等于waste paper。瓷器假的,至少还可以盛饭。我有时请外国friends吃饭,就用那个康熙窑“油底蓝五彩”大盘做saladdish,他们觉得古色古香,菜的味道也有点oldtime。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将英语教学纳入义务教育中,人们的英语水平普遍提高;同时,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信息互通,中英夹杂语言现象重现国内的媒体语言。2008年北京奥运会歌曲《We are Ready》,歌词中出现一句英文、一句中文的句式。《人民日报》2013年3月16日刊登标题为《“hold”不住的黑马》,报道国内两位乒坛小将。2012年国内有电视剧名为《hold不住的爱》。王玉华、李宝席(2003)专门对现代汉语书面语中的外来词使用情况做过调查:选取《法制文萃报》《环球时报》《今晚报》《每日新报》为研究对象,设定某个特定时间段,用统计方法就语料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外来词的平均出现率为千分之一。统计结果表明,各种类型的外来词使用频率由多到少依次是音译词、音意兼译词、字母词、外来词素构词(王玉华、李宝席,2003:76)。
二、使用形式
媒体语言中的外来词汇和语码混用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主要有以下五种:
第一,汉语与英语缩略词混用:如“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DIY(do it yourself)”“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MTV(Music Television)”“IT(Information Technology)”“3D(3 dimensional)”等。这样的英语缩略词为人们所熟悉,代表着新生事物及专业领域词汇,在我国媒体语言中出现频率较高,并且为人们所熟悉。
第二,汉语与英语单词混用:如“收到email(电子邮件)”“收到offer(录用通知书)”“打扮很fashion(时髦)”“很man(有力量、英勇)”等等。
第三,汉语与英语意译词混用:如“快餐(fast food)”“热狗(hot dog)”“白领(white collar)”“酷(cool)”“血拼(shopping)”“蓝牙(blue tooth)”“代沟(generation gap)”等。
第四,汉语与英语的音译词混用:如“卡拉OK”“脱口秀(talk show)”“T恤(t-shirt)”“摩登(modern)”“克隆(clone)”“派对(party)”“拷贝(copy)”“粉丝(fans)”“托福(TOEFL)”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