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检测顶岗实习个人总结
时间:2023-03-10 14:55:2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检测顶岗实习个人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移动智能终端;顶岗实习;动态跟踪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23-0053-04
一、引言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必要途径;也是为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实施的重要环节。目前顶岗实习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学院安排学生去长期与学校建立校企合作的校外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另一种是学校提供场地,让企业来校办厂,从而学校就近安排学生在校办厂顶岗实习。第二种形式顶岗实习对学校来说,场地提供困难,资金难以保证,而且校办厂难以一次性接受大量学生的实习,学生专业的选择面较窄。基于这些因素,许多院校的顶岗实习选择第一种形式。
根据资料分析及结合本院顶岗实习的实际情况,得出目前国内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由于缺乏实习全过程的原始信息积累,大多数学校采用传统的纸质材料考核办法,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上交数份顶岗实习日志,在实习结束时上交实结报告、参加顶岗实习答辩等。由于实习前准备不充分、实习过程缺乏管理或管理不到位、实习后材料整理难度大等原因,难以科学客观地实现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测评。第二,实习过程中的监管、沟通手段、方法不是很多。由于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学生进行沟通时缺乏有效的渠道、工具,以至于学生中途单位变化、心理状态变化不能及时跟踪。学生具体岗位操作的熟练度、技术掌握度,实际生产产品的合格率,学生是否了解企业文化,学生是否达到企业员工标准等很难收集了解,因此,教师对学生基本都是进行形式评价,无法全面衡量顶岗实习成果。第三,实习过程中缺少企业指导教师、学生实习过程心理变化等信息反馈,校方无法对学生技能掌握程度、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考核,无法对学生心理变化、岗位变化等情况进行跟踪,以至于整个顶岗实习管理系统演变为实习后根据学生最后提交的资料进行简单评价的系统,难以对学生进行动态跟踪、管理、评价。第四,由于学生实习单位分布广、岗位多、学生数量大,造成管理、沟通、评价难度大。一个院校顶岗实习的学生达到两三千人之多,涉及的岗位可能达到几十个,实习单位可能分布在全国各个地区,难以将这么多信息及时、准确地集中起来。
能解决顶岗实习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办法是建立顶岗实习信息管理系统。目前国内部分高职院校开发了类似的管理系统,如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顶岗实习-毕业项目网络管理系统、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的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天津职业大学的顶岗实习互动系统、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顶岗实习管理与指导平台等等。从各个院校使用系统的反馈信息来看,除了信息系统功能单一等本身不完善外,最主要存在顶岗实习管理系统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系统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系统无法真实、及时获取实习现场、实习人员的第一手材料,不能动态跟踪实习学生学习、心理等变化情况,系统参与人员不全面性。其原因如下:第一,校方顶岗实习管理系统缺少与企业技术人员沟通的渠道,无法动态获取学生信息;第二,顶岗实习管理系统缺少捕捉学生实习过程中生产场景、产品、工艺图纸、位置等生产要素实时资料的途径;第三,学生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岗位等信息突然变化无法及时掌握;第四,实习资料的部分填报、补缺基本是由教务管理员等几人完成,信息的准确性无法保证。解决顶岗实习管理系统“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工具是移动智能终端。
移动智能终端具有品种多样性、普及率高、功能性强、便捷性好等特点。移动智能终端主要分为四类――智能手机、笔记本、PAD智能终端、平板电脑。移动智能终端在人们日常工作和学习中越来越常见。2011年,Google与IpSosResearch联手进行了关于人们如何使用移动智能终端的大规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移动智能终端在中国普及十分迅猛,已成为全球五大移动智能终端普及率最高的地区之一,高达45%。尤其是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在中国呈现大规模增长的趋势,为许多系统的应用提供了硬件平台和可能。在大量使用移动智能终端人群中,大学生使用率最高,几乎达到100%。现在人们使用的移动智能终端具备移动性、实时性、多任务、多媒体、通话、上网等功能,能独立对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处理、、收集。
根据上述情况分析,建立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顶岗实习管理系统是解决顶岗实习管理中问题较好的办法,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生产一线现场的学生、指导教师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动态收集信息,它能保证信息来源可靠、真实、及时,又能及时动态跟踪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实时学习、心理、安全情况。它既能保证学生顶岗实习全过程监管,又能为学校、政府、企业决策层提供数据支持。
二、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网络系统框架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顶岗实习管理平台是一个将企业网、校园网、政府网三个局域网通过移动互联网、电信网、Internet简称“三网融合”的公共信息网互相融合在一起的网络应用平台,同时也是应用云技术、3G/4G、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平台。这种模式的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建立在云空间之上,通过智能网关转换平台将其转换成不同环境下的移动智能终端平台,让顶岗实习的高职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移动智能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工具轻松地将生产现场、过程、环境、设备、位置等资料传到顶岗实习管理系统中的空间。这样操作能最大限度地保证顶岗实习管理系统中的资料来源的真实性、全面性,它使目前顶岗实习管理系统过去由教务管理员、班主任等某几个人完成任务转变成由实习生、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教务管理员、家长等全员参与完成任务的平台。它与目前的顶岗实习管理系统最大不同的特点是移动性、实时性、真实性、全员性、沟通协调性。(见图1)
三、移动智能终端的顶岗实习管理流程分析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可按时间顺序流程来进行操作,其顶岗实习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
实习前期:岗前测试、培训及岗位申请。
实习前期,为获得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学生个人发展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信息,需对学生进行岗前能力的测试,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岗前培训。根据坎佩恩―布朗(J.C.Campione&A.L.Brown)对动态评价理解而提出的渐进提示评价模式,从岗位适应能力、学生个人发展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测试试题设计。学生随机从试题库中抽取试题,测试成绩作为后续培训、学生发展的参考基准。学生根据公布的单位、岗位信息及培训后增强的能力,选择自己理想中的单位、岗位进行申请。
实习中期:原始资料动态收集、提交和互动、在线心理干预。
实习过程监管是顶岗实习管理系统重中之重。传统的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很难对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岗位、不同环境的学生实习情况实时进行跟进、掌握。移动智能终端的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利用移动智能终端的移动性、便捷性、GPRS等功能将系统平台平移到生产环境中,这样学生可以利用随身携带的移动工具将自己的实习位置信息、生产环境、生产会议、指导教师安排的生产任务、生产产品等与生产过程相关信息采集到系统中。在校指导教师每天随机抽查10%学生的采集信息、互动信息进行查看,及时发现学生实习过程中情况的变化。对生产实习过程中心理变化比较明显的学生利用移动平台适当进行心理干预。
实习后期:总结和测评。
在实习后期,系统改变了传统的纸质材料检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提供实结、报告、自我评价等电子材料给校内管理教师随时检测、评价。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与实习的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校内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信息填报完成数量、质量及评价中的参数对学生实习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根据实习管理流程分析及移动智能终端的特点,将两者融合在一起系统地设计了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顶岗实习管理系统,主要包括8个子系统,29个功能模块。其中针对实习前期阶段设计了通知公告管理、实习单位信息、顶岗实习申请三个子系统;针对实习中期阶段设计了实习过程管理子系统;针对实习后期阶段设计了评价管理、统计与分析子系统。针对系统管理与维护设计了系统维护、用户管理子系统。
(1)通知公告子系统:在实习前,设计了顶岗实习通知模块。学生可从此模块中获知实习时间安排,岗前测试、培训,填报申请单位、岗位的时间。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需动态获取就业的动向,如就业单位、岗位信息等,故设计就业信息公告模块;在实习后半阶段,设计了其他信息管理模块,学生可获知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如学生毕业前补考时间、学生集体返校进行答辩与领取毕业证时间等等,学生可以登录到系统中查看这些信息,以掌握学校相关的要求和发展动向。
(2)实习单位信息管理子系统:它包括单位信息、岗位信息、实习指导教师信息3个功能模块。单位信息模块是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单位实行电子档案精细化管理,如将单位的规模、资质、性质、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营业务等进行详细描述;岗位信息模块是对单位的岗位信息进行管理,如岗位类型、岗位职责、岗位技能、岗位流程等描述;实习指导教师信息模块是对实习指导教师的信息化管理,如指导教师工作业绩、荣誉称号、从事岗位的时间等。这样分门别类为实习单位建立信息有利于学生对顶岗实习单位、岗位选择,为学院今后的顶岗实习安排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顶岗实习申请子系统:它包括岗前测试、自主实习申请、实习岗位志愿申请三个功能模块。针对目前许多院校派往顶岗实习单位进行实习的学生对岗位不适应、心理负担过重、自动脱岗等问题,需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前的测试,然后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直到学生再次测试合格为止。学生在进行顶岗实习岗位申请时,分别有两种选择,其一是学生本人自身联系好单位、岗位,其二是按照学校提供的单位、岗位信息,根据需要选择自己相适应的单位、岗位。
(4)实习过程管理子系统:它包括成长记录、学生分布情况、变更实习安排、分享与交流、在线心理辅导5个功能模块。学生将实习过程中每天工作关键信息点如生产会议、生产任务书、工艺流程图纸、加工产品等以图片、视频、文字形式上传至自己成长轨迹记录空间;学生利用智能终端的GPRS定位功能将自己实习单位具置上传学生分布情况空间,这样校方可以查看校外实习生最新位置,显示他们的状态(正常、离线、警告),加强对实习生监管。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能因为岗位不适应等原因,需调换单位、岗位,学生需填报变更实习安排申请报告,等待校方管理人员批准方能变换单位、岗位。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以帖子、留言、视频等形式开展工作技能、生活娱乐等方面的交流。在实习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如与企业管理人员关系处理不好、工作单调等心理方面的问题,校方安排心理方面的专家为学生在线进行心理干预,让学生消极心理消灭在萌芽状态。
(5)评价管理子系统: 学生经过半年的顶岗实习后,需要将在实习单位所学到的职业素养、工作技能以及工作体会等进行自我总结,并完成顶岗实习报告的撰写。以总结、报告形式提交到自我评价的空间。企业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工作表现、成绩给予评价;校内导师根据学生提交的实习成长记录等信息材料完整性及企业指导教师的评价、实习过程中的互动性等进行综合成绩评定。系统还能将学生的顶岗实习报告、答辩记录和最后综合评定的成绩进行打印,以便学院存档。
(6)统计与分析子系统:这个子系统能够统计出顶岗实习单位地域的分布情况,实习单位对人才、专业综合技能不同需求的分布情况;统计出顶岗实习生对口专业的概率;统计出导师和学生交流互动情况次数以及指导教师定期批阅学生成长记录的次数等。学生查询自己的实习成绩,查询自己还需补交哪些资料。学院管理部门根据统计数据分析企业需求,决策学院的发展方向、专业规划等。
(7)用户管理子系统:顶岗实习管理系统涉及不同对象,如学校指导教师、教务处管理员、学生、政府教育管理者、学生家长、企业指导教师等。不同对象对该系统的使用应赋予不同权限,让不同的对象能享受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故该子系统需设计用户权限、用户增加、用户删除、用户验证四个功能模块。
(8)系统管理子系统:为保证该系统安全性,设计了数据备份、系统升级、日志管理功能,保证系统最大限度正常运行。
五、结束语
通过移动智能终端的顶岗实习管理系统使学校、政府、企业、家长全员、实时地参与顶岗实习管理、监督、沟通工作,解决了顶岗实习监督不到位、联络不畅通、信息收集不真实、学生工作、心理动向无法实时掌握等问题,实现了对顶岗实习全过程、7×24小时全时段监督、管理、沟通、评价。
参考文献:
[1]陈斌,秦国刚.基于B/S 方式的顶岗实习管理平台构建[J].信息系统工程,2010(8).
[2]刘峰,张岸杨.基于三层体系结构顶岗实习管理监控网络平台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9(4):152-153.
[3]秦文胜,黄兰.3G技术在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中的创新与应用[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
[4]于泷.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物流信息平台的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
Abstract: Internship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mproving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and occupational ability. 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er related majors,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internship, such as internship units are scattered, the management is difficult, students' occupational ability is poor, and mentality and concept are not changed. Taking Ningxia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anagement model of improving internship effect of computer related majors.
关键词: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field work;management mode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0-0204-02
0 引言
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来说,顶岗实习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顶岗实习可以使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得到一个很好的锻炼及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可以给学生以明确定位,增强专业理念;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走上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但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由于自身的特性在顶岗实习施行过程中存在实习单位分散、管理难度大、学生专业能力和心态与观念转变等问题,造成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育与企业生产实际需求相脱节现象。而如何完善计算机相关专业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因此,需要对现有计算机相关专业顶岗实习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研究。
为落实教育部2009年3月发出《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文件精神,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技术系从2009年开始,在全系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动漫设计与制作等计算机相关专业中全面推行顶岗实习工作,在全系各个专业实行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即“2+1”模式,还要安排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带薪顶岗实习,因为对顶岗实习的管理模式有一定的了解。就需要我们从以下七个管理方面着手。
1 培养人才就要充分认识到顶岗实习的重要地位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重要的教学模式就是全面落实教育部的顶岗实习计划,此精神关系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败,是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顶岗实习是学生能更好的理论结合实践重要的教学环节,为毕业后能及时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是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的必要途径。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还能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学生能够以体谅别人、服从工作安排、尊重他人、有足够的自信心、高度的忍让态度而顺利走向社会,成功选择自己所期望的职业,成为合格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2 争做顶岗实习工作的领导者
为了将顶岗实习工作做好,每年我系都成立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顶岗实习工作。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由系部有关领导、专业的指导老师和辅导老师以及相关研究室的主任三部门成员组成。为了规范顶岗实习的全过程,明确顶岗实习的教学大纲和计划,就要制定好各个环节的责任。还要全程监控顶岗实习的运行,规范顶岗实习的流程、协议和所有的工作表,能更好的研究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学生能顺利完成实习的实施阶段。学校还需要定期组织系部开通报会了解实习情况,及时通报顶岗实习动向。我们认为,系部主任是顶岗实习的直接责任人,系部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工作人员要具有顶岗实习经验的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组成,为了实习顺利进行,学校对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补助和优厚待遇,工作人员也要具备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3 要为顶岗实习提供专项经费保障
为了保证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有顶岗实习的专项经费。因为顶岗实习工作是教学的一个环节,可以比照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工作量情况,统计相应顶岗实习指导的课时,并支付一定的课时费用,支付的资金就要从顶岗实习的专项经费中支出。该经费主要用于顶岗期间对学生的管理、电话联系的费用和差旅费,企业和学校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经费和学生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金的支付和所有相关工作出现的问题的费用。其中,为确保顶岗实习学生的人身安全,为学生提供安全保障,在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前,系部要使用顶岗实习专项经费为每位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保证学生在受到人身意外伤害时,能够获得最大的赔偿。总之,顶岗实习专项经费要足额到位,为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4 加强对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
明确各专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由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实习岗位比较分散,为保证能够及时与实习学生的沟通,我们需要建立现代手段来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管理。还需要建立健全学生的考评制度,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定期对学生学习进行检查,深入了解学生比较集中的实习单位,对于检查每次要最好记录。要求指导教师每月至少指导检查一次,平时辅导员随时了解学生到岗情况,系部领导坚持对顶岗实习的检查巡视督导。从各方面加强对实习过程进行考核,作为学校指导方面一个检测学生成绩的依据,由小气双方共同制定内容和标准。
5 提前准备,认真安排,重视顶岗实习的选定岗工作的管理
学生顶岗实习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如何保证学生都有较为满意的岗位。这就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就业条件,即让企业走进校园进行招聘、系部推荐和学生自主联系择业三种方式来进行。对于学生自主选择的岗位需要学校帮助核实后,方可准许学生到岗就业。学校既要尊重企业的意向,又要综合考虑学生是否专业对口、岗位是否适合学生从事、岗位是否安全等相关问题进行审查把关。最后还要签订三方安全责任书,增加学生就业环节的管理责任,保证学生外出实习期间的安全,为顶岗实习稳定顺利提供保障。
6 严格对顶岗实习的考核,保证顶岗实习的效果
在顶岗实习结束前,要求学生提交有关顶岗实习旁证材料。顶岗实习旁证材料主要包括个人顶岗实习计划,阶段小结、平时实习记录和顶岗实结等材料,先由指导教师把关审核,审核通过后再提交,需要校企指导教师、实习助理和系部领导进行共同把关验收,在最终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定方面加大企业评价的权重,共同实施评价。每届学生结束实习后,要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
7 处理好顶岗实习与就业相衔接的问题
顶岗实习是就业的过渡期和准备期,两者密不可分。在落实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我们做到了实习与就业的有机衔接。我们根据学生实习和就业存在的关联分为三种:就业式顶岗实习、准就业式顶岗实习和学习式顶岗实习。针对三种不同的顶岗实习,我们采用不同的解决办法来进行管理。所以针对近些年的就业情况来看,就业率都在90%以上,为后期就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需要学生自身掌握高含量的岗位技术,对工作能轻易上手。还有就是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科技企业岗位,需要学生进一步学习、进修和培训。尤其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一些岗位来说,通过学习式顶岗实习,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它也是西部地区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提高就业质量的一种途径。
总之,在经过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后,学生专业能力明显加强,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就业压力减轻,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得到提升。所以顶岗实习工作是提高职教毕业生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需要我们对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不断进行研究,保证使顶岗实习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陈解放.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高职类型特色创新的抓手[J].西北职教,2008.
一、原有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项目多年不变,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项目建设不全,滞后于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发展,导致实践教学更新不能紧随企业生产实践发展。
(二)传统实践教学内容以单一性、章节性教学为主,理论与实践教学分离,各课程实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学生难以系统地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有些相近的专业课实验内容部分交叉重复,但由于教师工作量分配及课酬的原因,还保存着各自的实验课,存在“小而全”的现象,实验内容相似或相同,只是由不同的教师上课,难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四)在实验实训教学方式上,规定实验的具体内容和步骤、规定实验使用仪器以及规定实验完成时间的“三规定”制度尤为普遍。从实验效果上看,学生虽然做了不少实验,但不会设计实验、不会观察和分析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种被动式的实验教学方式,学生感到枯燥无激情,也激发不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创新欲望。
(五)课外实验内容非常少,形式比较简单,没有服务性学习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职业训练型实验。
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根据食品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趋势及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在进行充分的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学生就业岗位群的分析和在行业企业专家的要求倡议下,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及专业建设,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根据分析检测技术自成体系,相对独立、标准化以及检验项目操作独立性强的特点,构建了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以食品检测与质量控制为专业核心能力的项目式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根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专业核心技能的要求,本专业确定了四个核心模块:食品理化检测技术类课程模块、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类课程模块、食品感官检测技术类课程模块和食品营养检测技术类课程模块。每个课程模块均采用项目式教学,由于我国食品检验的方法、使用的仪器、结果评价已经标准化,并成为职业技能等级鉴定的考核标准,所以,各课程项目的设置及选取以国家食品检验工的考试大纲作为参照,各个项目的检测均使用国标法,并将食品检验技能鉴定纳入课程考核,达到了“课证一体”的教学目的。
在项目操作过程中包括了各检测项目应用的专业理论知识、标准的检测操作、数据处理与统计、检测报告编写、产品检测训练、检测人员道德要求等。并依据认知规律,项目安排由简单到复杂,采用项目导入、操作示范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现场教学,实行“教既做,学亦做”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规范学生操作技能。
为保证项目任务的顺利实施,需将学生按照3~4人一组分为若干项目小组,小组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学习情况、动手操作能力等进行分组。然后根据项目任务和教学目标,合理分配组员的工作任务,让他们搜集项目所需资料,确定实施项目需要的检测手段、试剂、检测仪器等。最后按照项目任务展开项目教学,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感受学习的过程。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适时穿插讲授项目涉及的专业理论知识,规范操作过程,并帮助和引导学生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配合和鼓励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后,每个小组针对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写出实验报告。
(二)食品检测真实工作任务一体,综合能力集成的校内综合实训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以前学生只是按照课程安排一门课接一门课进行实训,学生的学习缺乏系统性。通过改革,我们将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校内综合实训由原来的各单项检测改为对各种食品的综合检测,并将检测内容分为食品营养成分检测、食品理化检测、食品微生物检测和食品感官检测四大模块,每个模块由两位教师负责。教研室通过调研、讨论确定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食品用于四大模块的检测。
首先将学生按照3~4人一组分为若干项目小组,然后向各项目小组下达检测通知单(以小麦粉检测通知单为例见表),学生按照通知单要求查阅资料,在教师指导下确定检测方案并在实验室完成检测任务,最后由学生撰写完整的检测报告。这样不仅增强了综合实训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提高了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企业的检测模式,使综合实训更接近企业的生产实际。综合实训时间安排在第5学期的9~11月进行。
(三)校企合作教学平台的构建
企业顶岗实训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工学结合、校企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要环节,是学校教学活动的继续和延伸,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性实践教学环节。
企业顶岗实训就是让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企业生产过程,感受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检验和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在企业顶岗实训过程中,学生按照顶岗实训要求,结合课题及就业方向、个人专长与兴趣爱好,选定合适的顶岗实训单位,确定顶岗实训内容,制定实训计划,自我管理、独立解决实训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技术问题,完成实训任务。企业顶岗实训时间安排在第5学期的11月至第六学期的5月进行。
河套学院农学系与内蒙古中粮番茄制品有限公司、内蒙古恒丰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内蒙古泰盛兴业食品有限公司、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佳格食品有限公司、万野食品有限公司、内蒙古河套酒业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巴彦淖尔市北辰食品有限公司、巴彦淖尔市小肥羊肉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为本专业学生企业顶岗实训提供了良好的实训环境。
通过企业顶岗实训,学生开始正式步入职业生涯的实践阶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了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和认识,看到了企业的发展和对大学生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就业方向、就业岗位,进一步增强职业意识和岗位责任感,进而提升就业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达到优秀员工的基本要求,实现了学校与用人单位的零距离对接。通过校企联动,本专业教师掌握了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的最新动态变化,行业、企业的最新要求以及课程内容与企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保证内容的实时性、先进性。
我们的顶岗实训得到实训企业的肯定和好评,既提升学校的声誉,又鼓舞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实习学生、实习企业、实习学校”三方共赢的目的。
三、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效果
(一)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近三年来,在构建和实施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本专业教师不断探索实践教学改革,促进实验课程建设,截至目前,已经建设了5门校级优质课、1 门校级精品课;编撰校本实训教材2本;申请高等教育研究课题1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同时,与巴彦淖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恒旭人力资源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欣欣心理培训基地等单位联合进行检验师、营养师等职业认证的培训工作,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近三年来,本专业的学生在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工的考核中过关率均达到99%以上。2012年12月,尚文婷等四名同学参加第六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荣获优秀奖。
本专业的毕业生有71%从事食品检测和食品质量控制工作,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培养起来的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勤奋的工作态度、富于合作与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四、结束语
构建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热点。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动手能力强、富于创新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充分利用我院实验条件,构建出项目式课程体系、校内综合实训体系、校企合作教学平台3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具有食品营养指导和产品开发、食品安全检测和监管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海燕,陈亮,马艳梅﹒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考试周刊,2012(62):15~16
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做好实习前的思想和心理准备;
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未雨绸缪,提前找到解决办法;
3.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轻松奔赴实习岗位。
活动对象
中职二年级学生
活动准备
1.以“实习第一周”为主题设计剧本,排练小话剧。
2.面向全班选拔演员。
3.由文艺委员组织学生排练。
4.将全班学生分成4个组,每组10人。
5.制作“实习,我准备好了!”条幅。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观看视频《唐僧上班记》。
(该视频讲述了求职者唐僧在工作初期始终不能满足老板对其的要求,左右为难、郁郁寡欢,最终被辞退的故事。整个视频诙谐幽默、寓教于乐,可有效唤起学生的参与欲望,很好地引出“实习,你准备好了吗?”班会主题。)
师:同学们,你们即将奔赴实习岗位,在日后的实习中,你们也可能遇到像视频中唐僧那样的困惑,不知道你们准备好了没有,有没有勇气面对即将到来的实习?
生1:我有点胆怯……
生2:现在突然觉得在学校的时间好短啊!
生3:真舍不得离开学校,但是我们必须经历实习,我已经做好准备了!
……
师:同学们,我能理解你们现在的心情。面对实习,很多同学很兴奋,但同时又带有一丝迷茫、焦虑,甚至恐惧。针对大家当前的情况,本次班会的目的就是要消除大家的这些不良心理,帮助你们正确积极地面对实习。
二、直面实习
1.情景剧表演:《实习第一周》
故事梗概:小刘和小张是来自云南技师学院的两名中级班学生。2012年8月,两人经学院推荐到东部某沿海城市的一个电子产品生产公司顶岗实习。刚到实习单位,小刘和小张都十分兴奋,一来远离了家长和老师的“唠叨”,二来又可以在发达地区见见世面。实习头三天,他们总沉浸在快乐之中。然而,好景不长,从第四天开始,他们不像前几天那么兴奋了。他们发现:同事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热情与真诚;自己所从事的岗位也和原先的设想有很大的差距;辛苦且枯燥的工作让自己身心疲惫;饮食习惯也有很大的差异,思乡情绪陡然而生;不巧,工作中又和主管领导发生了一点小误会,刚到公司时的那份喜悦马上烟消云散……
2.小组讨论
班主任请各小组讨论实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请各小组代表作发言。
生1:我们可能不喜欢自己的实习岗位。
生2:我们可能很难适应外省的饮食习惯。
生3:我们能否和其他员工和睦相处?
生4:当我们的正当利益受侵犯时,我们该怎么办?
3.方法探寻
师:各小组代表的发言,可以归纳为4类大问题,人际交往障碍、就业心理落差、畏难思想和法律意识淡薄。这几类问题很典型,现在我将它们分别分配给每个小组,请大家就各自所领的话题,喊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小组讨论并整理出较充分的解决办法。
组1:“人际交往障碍”是个纸老虎!
王莹(组长):同学们,我们应该着手做好哪些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解决实习期间遇到的人际交往问题呢?
生1:我认为,应该从现在就开始锻炼,多和不熟悉的同学或者不认识的同学交流。主动与人交流,不仅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而且还能很好地改善自身的人际状况。
生2:在与人相处中,我们必须本着真诚、宽容的原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其他员工友好相处。
生3:记得老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里面讲过的人际交往“黄金法则”,我想如果能够遵循“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这一人际交往“黄金法则”,就一定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生4:我建议,在更小更熟悉的范围内,如以宿舍为单位,大家轮流为宿舍成员找出其存在的人际交往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
生5:我认为,首先,我们应该评估自身的人际交往状况,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有所了解,及时查缺补漏。在评估人际关系方面,我们可以采用《心理健康自测量表》中的《人际关系量表》进行测评。此外,我们也可通过相互观察以发现自身人际交往中的不足。
生6:我们可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如到养老院慰问老年人,到工厂、企业参观和开展研究性学习,到大街参加义务宣传等,这些实践活动都伴有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训练。此外,我们还可以参加学校团委组织的人际交往礼仪培训,以提高我们的人际交往素养。
……
组2:“就业心理落差”我不怕!
李志(组长):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实习期间,我们难免产生就业心理落差,甚至出现“逃兵”,如何及时消除这种不良心理呢?大家谈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妙招。
生1:我在海口一个化工厂实习过,我曾亲眼看到少数同学因就业心理落差成了“逃兵”。其实刚到实习单位时常常都是两眼一抹黑,一个熟人也没有,又满心希望表现好一些,但越想做好越出错,越出错越没底气,好像同事和领导都不会喜欢自己了,和不喜欢自己的人打交道真难,最后真的就不能适应新环境了。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发现:实习与在学校的学习方式不同,工作中没有人教,很多时候需要自己去摸索,常常需要犯些错误才有进步。随后,我便慢慢地适应了。
生2: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我想我们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实习只是对自己的一次锻炼,它和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可能还不一致。只要我们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心理面对实习,这样我们就不会有太多的心理落差了。
生3:顶岗实习期间,大家各奔东西,很多人离开父母家乡,去外地工作。以前可以给予鼓励、支持、帮助、指导的人统统不见了,只剩下自己。同事刚刚认识,又很难一下子成为好朋友。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产生孤独和寂寞感。另外,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到完全陌生的环境也会让人产生心理落差。因此,我们可在实习期间多与朋友和亲人联系,从而获得他们的鼓励与支持,同时还可排解心里的苦闷。
生4:老师,您是否可以邀请几位刚毕业的学长到班级与我们召开一次座谈会?通过与学长谈心,可以缩小自己心中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让自己在接触社会时多些心理准备,少些不切实际的期待,这样会减少很多负面情绪。
……
组3:“畏难思想”靠边站!
王翔(组长):有的同学担心自己是否能够胜任工作岗位,还有的同学担心能否熬得住夜班,甚至还有同学担心不能适应外地的饮食习惯。那么,面对上述问题,我们该如何积极应对呢?
生1:可以多和老师、家长沟通。
生2:同学之间多交流,我想绝大部分同学都存在畏难思想,通过交流谈心,大家倾吐心声,聆听感受,一方面可以减轻自身的畏难思想,另一方面还可彼此借鉴化解的办法。
生3:困难与挫折在所难免,解决它们关键在于行动,办法总比困难多。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战胜困难。
生4:我们很多同学不能安心实习工作,总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我们应该保持平静的心态,不仅要看到眼前的困难,还要看到美好的发展前景!
生5:我们还很年轻,正是需要锻炼自己的时候。只有不断挑战困难,才能增强本领。
……
组4:“法律意识淡薄”提前补!
向蕊(组长):我们就将各自对法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困扰、建议等整理出来,课下请老师指导。
生1:如果我有一点生理缺陷,用人单位会因此而拒绝录用我吗?
生2:实习期间,如果单位无故不按时发放工资,随意延长我们的工作时间,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3:学校应该在我们顶岗实习前一个月举办两场法律知识讲座。另外,大家可以制作手抄报,粘贴在班级宣传栏中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
4.归纳提议
师:同学们讲得非常有道理。听了各小组发言,我想集中归纳一下大家的主要观点,并提几点建议供大家课后思考并完成。
面对畏难思想,我们首先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其次就是积极行动。
刚到实习单位时表现出的一些不适应是必然的,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也是正常的,你们需要接纳自己的状态,善待自己。课后,我会告知大家几位学长的联系方式,你们可以针对自己关心的问题与他们交流。此外,为了帮助大家消除不必要的就业心理落差,我将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请同学们课后自行阅读《俞敏洪传奇》,我们将利用下次班会时间谈读后感。
改善自身人际交往状况的办法正如第1组讨论的那样:保持积极的态度,采取正确的方法,勇敢与人交往。为了帮助同学们测查人际交往状况改善效果,我现在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我手里有一份《人际交往效果检测表》,请同学们分别在课后及两个月后填答这份检测表,通过对比前后两次得分,判断同学们两个月来的实践效果。
此外,建议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具体方法如下:第一,案例学习。通过同学轮流讲述生动、典型的案例,使相关的理论问题得以形象化阐释。第二,观察学习。大家可通过观看录像资料,参观社区法律服务中心,拓宽大家的视野,缩短就业法律意识培养的过程。第三,辩论学习。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就某一就业法律专题,以问题为导向展开分析、讨论、辩论及总结。最后,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请同学们课后认真学习《劳动合同法》。
三、团体游戏:优点轰炸
游戏规则与程序:
1.每人发数张可制成帽子的彩纸;
2.一个人站在中间,其他人以他为中心站在周围;
3.周围每人给中间人找一个优点,写在纸上,并制成帽子送给中间人,请中间的人将优点大声地读出来,然后带到头上;
4.小组成员轮流站到中间;
5.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活动感受。
师:其实人生就像一面镜子,当你对它哭时,你看到的也是痛苦;只有当你对它笑时,它才会将快乐回馈于你。同学们,面对人生,希望你们相信自己,相信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
四、实习,我准备好了!
1.观看幽默励志漫画短片《上班族》。该视频讲述了主人公成天抱怨工作很累、很辛苦,但最后意识到为了报答养育自己的父母,为了感恩身边的亲朋,还是得努力工作。整个视频寓意深远,旨在告诉即将实习的学生,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同时也是为了所有关爱自己的人。通过观看该视频,进一步坚定学生面对实习的信心。
师:同学们,现在再问一遍课前的那个问题:实习,你准备好了吗?
生1:准备好了!
生2:我现在信心百倍!
生3:我想我一定能够胜任实习岗位,积极面对人生!
……
师:好,你们肯定的回答,这正是我想要的答案。我也相信你们一定能够积极面对实习,祝愿大家实习顺利!
2.在《不再犹豫》的音乐背景中,完成在“实习,我准备好了”的条幅上的签名活动;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行动导向;三位一体
高职学院实践教学是影响其人才培养质量和市场接纳的重要问题,德国行动导向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重要指导理论。行动导向强调在行动中学习的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来构建教学体系。[1]
一、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当根据行动导向基本思想,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进,形成由低到高、层层递进的单项实习、专项实习和综合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以模具专业为例说明这一实践教学体系框架。高等职业教育模具设计制造专业培养的人才,将来主要从事模具类产品的造型设计、模具设计、自动数控编程和模具加工制造等,培养模具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能力是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基本着眼点。基于此,我们构建基于模具工作过程的单项实习、专项实习和综合实习“三位一体”、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单项实习目的在于形成职业基础能力,专项实习目的在于培养职业拓展能力,综合实习目的在于提升职业生产能力,三个层次的实践紧紧围绕学生职业能力这一核心(见下图)。
(一)单项实习
1.基础实习模块(第一、二学期)。主要有机加工实训、金属切削设备拆装实训、计算机操作实训、工程制图测绘、计算机绘图、零件检测、模具钳工等实训。这一层次技能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对机械加工设备、机械加工方法有一个基本认识,为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为后述的专业专项训练及综合技能训练打下基础。同时每个技能实训项目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有基本功训练模块和趣味课题训练模块。例如,模具钳工技能实训分为二个模块:基本功训练模块,主要培养学生零件手工加工技术的基本能力;趣味课题训练模块(划规、榔头的制作等),进一步强化学生手工加工技术的专项技能,学生也可自由选择,自己设计加工方案,自主完成加工工作。
2.提高实习模块(第三学期)。主要有冲压模具设计、模具零件工艺编制、塑料模具设计、模具拆装、中级技能培训、CAD/CAM实训、数控铣削实训等。教学项目针对的是从事该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等的训练,一系列教学项目的实施,确保学生达到今后从业要求的知识和能力标准。
例如,针对模具CAD/CAM工作岗位,我们根据CAD/CAM等应用软件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工作过程要求,设计了难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冲压模具、塑料模具、压铸模具等若干个训练项目(如平垫圈模具、花瓶模具、眼镜模具、皂盒、照相机壳、汽车轮箍等)。教学环节的实施完全遵守其工作过程。学生经过上述若干个项目的训练,基本能达到该岗位从业的要求。
这一层次技能训练,要求实践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规范学习内容和标准,使学生在掌握专业专项技能的同时,达到中级工水平。
(二)专项实习
1.校内专项实习模块(第四学期)。模具设计与制造专项实习的总体操作流程如下:学生分组下达设计任务书产品工艺性分析确定设计方案CAD模具设计小组内择优选取加工模具模具零件工艺编制模具零件制造模具装配试模、调试试制产品。
为了保证实训质量,学校应当成立一个由多名教师组成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项实训指导小组,实训时间为12周(课内6周,课外6周)。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项实训具体实施步骤及内容:
(1)模具设计与备料。学生报名选择塑料模或冷冲模设计与制造,根据报名情况分组并选择设计指导教师。设计指导教师布置设计题目,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题,每人完成一副模具的设计。备料包括标准模架与模板的定做或非标准模板和标准件的购买。
(2)工艺编制与模具加工。在教师指导下,每组学生选择最优化、最合理的设计图纸,编写具有可操作性的加工工艺,分工合作,完成模具加工任务。
(3)模具装配、试模、调试。学校聘请企业的模具钳工师傅进行指导,学生全程参与,进行模具装配、试模,产品质量检测,工艺的改进尝试与模具结构的修正。
(4)总结、答辩。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分析问题,交流座谈,了解学生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协助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学生在实训中完成并提交:小组共同提供加工模具资料一套,包括装配图、零件图、工艺卡、模具成品;组员每人上交各自设计资料,包括装配图、非标件零件图、设计说明书、各自负责编制的工艺卡与零件图、模具制造总结。实训答辩分两步进行,一是小组模具制造答辩,二是个人模具设计单独答辩。
2.校外轮岗实习模块(第五学期)。轮岗实习是在企业中进行。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训练,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指导,受到横向拓宽、纵向延伸的专业训练。这种模式既指有两批学生交替参与,又指不同岗位的交替参与。
指导教师由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承担,并且由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搭配组建。指导教师应当根据被指导学生不同的实习单位、岗位及要求,会同实习单位确定具体实习内容并拟订实习计划,具体指导学生实习。
顶岗实习的考核由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并以实习单位的考核为主。
3.职业技能大赛模块(第四、五学期)。职业技能大赛是切磋技艺、交流技术、展示技能、提升自我的一个平台。技能大赛检验了学生的技能水平,检验了学校的师资力量,同时也检验了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管理水平,是一场从学生到学校、到地区的全方位检验。
在第四、五学期,要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大赛,选拔优秀学生积极参加。先在所有学生中开展大赛培训,培训要以职业岗位中的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任务,以企业真实工作情境或任务为载体,使学生通过激烈的竞争提高自身操作技能。然后通过层层选拔,实现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职业技能大赛的有机结合。
(三)综合实习
1.毕业设计模块(第六学期)。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的最后一个重要学习环节,是专业课程学习的深化与升华过程。通过毕业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设计问题的能力,为适应实际工作和今后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毕业设计选题要在第五学期完成,选题要来自实际,应用性、综合性要强。毕业设计采用基于生产过程的设计模式:产品分析―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装配―试模、调试―试制产品,让学生把自己设计的图纸真正变成模具,并用模具加工出合格的产品,使毕业设计真正成为学生实际工作前的一次全过程模拟,缩短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差距。
2.顶岗实习模块(第六学期)。学生完成单项技能实训、专项实训和轮岗实习后,进行顶岗生产实践。选择专业对口、生产技术先进和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为实训基地,使学生获得完整的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的综合训练。
校外实习基地是实习教学的主战场,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学校的专家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合作,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企业的岗位完全以学生为主运作,他们接受的是实际工作过程的训练,学生的身份就是员工,享受企业员工的工资等福利。培养计划以企业为主制定,真正体现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做,充分体现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实施这种教学模式,在增加学习内容的同时,相应减少了一些课程的理论学时,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接近实际,更有实效,把学校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工作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实现高职教育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提供了保证。
二、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保障
(一)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由学院与企业共同研讨、协商制定。制定培养方案时既要遵从“认识-实践-理论-再实践-再认识-提高”不间断的认知规律,更要充分尊重企业的生产规律,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不间断,实施校内学习与企业认识实习、轮岗实习、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的工学交替,形成不间断的校内学习与企业实习循环机制。
培养方案中前三学期基本完成专业应知、应会基础知识与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和培训,确保前三学期打下高职职业基础,形成本专业基本技能(中级);第四、五学期根据学生个性及职业发展规划,导入专业新技术、新工艺知识及高级技能训练及面向企业的定向培训(轮岗实习),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提高,进一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提高专业计划的灵活性,强化专业特色;第六学期进行岗位适应性训练(顶岗实习),养成岗位要求的职业素质。
培养方案压缩理论教学,突出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不低于1∶1。原则上定为两周理论、两周实习交替进行。实践教学环节围绕培养学生“设计能力”与“制造能力”两条主线展开:设计能力有制图测绘、AUTOCAD实训、CAD/CAM实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制造能力有金工实习、模具拆装的认识实习、机械加工实习、数控加工专业实训。
(二)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只靠学校单方来实施存在很大的难度,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结合构建校企结合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是最佳的途径。
高校首先要增加投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实训基地建设中,一是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实验实训设备,要做好设备的整合工作,老设备可用于学生认识、拆装等教学环节。二是要在国内外调研基础上,购置新设备,购置的新设备要有前瞻性、先进性,还要和社会生产发展相适应,新设备不应以验证性为主,而应该具备工艺性、设计性和生产加工性等教学功能。模具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宜设置理论教学区、模拟操作区、操作训练区和产品生产区,形成既是车间又是教室的实习基地格局,实现教、学、做合一,兼有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及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三是设法与企业联合,创建校办企业,达到资源共享、企业和学校共赢的目的,使学生通过实训或实习得到工厂化生产的锻炼,学到更贴近就业岗位需求的实践技能。四是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现场企业环境进行实际加工。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
1.制定激励措施,是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首先,学校要把“双师型”师资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继续教育的培训机制,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其次,学校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2.校企合作是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教育是根据行业和企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教育对于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意义重大。通过合作,学校专业教师可以向企业提供智力和人力的支持,在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方面建立共享机制;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科研、营销、服务等活动,及时掌握企业最新技术,增强了生产实践和科研能力,同时又能把生产实践问题紧密纳入教学过程中;企业负责学生顶岗生产安排及指导教师选派,也培养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高素质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可选聘为专业兼职教师。通过校企合作,企业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成为专业兼职教师的聘任源地。
3.建立一支较为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手段。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不仅仅是从学校到学校,而更应当从企事业到学校。从其他行业一线引进工程师、技术能手、能工巧匠等充实教师队伍,不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一技之长,更从企业带来了新理念,指导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同时对于从企业引进的教师本人而言也是一次质的飞跃,教学相长,理论和实践相印证,也能弥补实践中的不足,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也得到了升华。
参考文献:
关键词:督导层人才培养酒店管理专业高职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酒店管理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低,其酒店职业生涯的离职率、流失率却较高[1]。学界对此关注较少,且现有研究多定性研究而少数据调查分析的定量研究。温州民营经济发达,高星级酒店投资热度持续不减,截至2015年底全市拥有四星以上酒店31家(含喜来登、铂尔曼、香格里拉等国际品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大,以温州最早的华侨饭店为例,其岗位编制为636名(含实习生73人),2014全年缺编比例为14%[2]。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是温州地区最早设立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2011年与温州市旅游局合作设立温州酒店管理学院,专业培养酒店人才17年,与市区主要星级酒店均有密切合作。但学院2011—2013年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显示[3],酒店管理专业连续三年的毕业生失业率为9%,列全院33个专业第13位,排名相对靠前,反映了专业毕业生适应社会工作的能力和专业培养具备较好质量,但从专业对口率来看,酒店管理专业连续三年仅为30%,位列倒数第一,换言之就是有七成的毕业生没有选择酒店行业就业,或者说毕业生酒店企业的离职率累计达到70%。持续的较低专业对口率与温州发达的酒店产业及高数量的专业酒店管理人才需求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一现象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办学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也引发了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旧有培养模式的反思。
二、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2011—2013年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对接现代服务业、依托温州酒店行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较强的中、英文语言表达能力和扎实的酒店经营管理与服务所需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适应从事高星级酒店基层管理或酒店高级服务员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4]。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对“酒店基层管理工作”和“酒店高级服务员”进行了基于管理与服务课程区别的分层次分方向的培养。但由于职业能力定位的差异性较小,酒店初次招聘以提供基层服务岗位为主等现实问题,绝大多数毕业生仍以服务员身份入职酒店企业。薪资低、职位低、发展前景暗淡成为这三届学生高离职率的基本原因。
(一)能力需求与培养层次定位
当前高职教育存在的两大主要问题,一为低水平的高就业率,具体表现为“两低一高”,即低工资、低专业对口率,高跳槽率;二为高流失率,表现为学生退学率高和新生的报到率低[5],对于酒店管理专业而言高流失率还表现在酒店就业方面,2012年温州喜来登大酒店大学毕业生实习就业一年后的流失率高达54%[6]。要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的目标,不仅在于学校培养,还在于校企合作共同努力,为专业毕业生创造良好的成才、成长环境。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就是要实现人才培养的不可替代。人才培养的不可替代,关键要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清晰与准确。如果我们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在酒店领班、主管、经理这一层次,不仅为毕业生实现了高位就业,也能输送高素质的酒店基层管理队伍。对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而言,“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可替代性”就是首先应该找准应该培养哪个层级的人才。众所周知,酒店的人力资源构成包括决策层、管理层、督导层和执行层四部分,其对应能力需求与培养层次如表1所示:从表1可知,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重心应为督导层,所谓督导管理(supervisionmanagement)是指饭店的主管、领班等基层管理人员对饭店的资源通过以监督、指导为主的一系列管理职能进行饭店现场的管理[7]。督导层就是酒店从事督导管理的领班、主管、部门经理等基层管理者,面对员工,督导层代表上层管理者;面对高层管理者,他们又代表普通员工的利益。因此,整个饭店业中,督导是一个关键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沟通作用。因此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应为“本专业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接温州大旅游产业、依托酒店行业,与温州高星级酒店合作,培养高星级酒店企业从事酒店领班、主管、部门经理等督导层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决定其必须树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重心,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进,其建立的是体现岗位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8]依据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对接督导层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及管理能力,课程体系应该由酒店操作技能、语言表达和管理能力三大模块组成,突出培养学生在酒店服务技能训练基础上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和基层管理能力培养。找准了酒店“督导层人才”所需的岗位及能力需求,培养相关能力和技能的课程体系就可以得到构建。
(三)教学方法或手段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完成酒店管理“督导层”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制定,都是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奠定基础。如何才能发挥好人才培养方案在酒店“督导层”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教学方法或手段的改革和创新必不可少。“酒店督导层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高星级酒店基层部门操作娴熟、待客及处理投诉语言表达恰当合理、能领导管理小团队的领班主管部门经理级别人才。为了实现上述培养目标,教学方法或手段上就必须进行革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改变传统教学中以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让课堂动起来。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学生课堂知识吸收和课堂技能训练的效能。要实现这一转变,核心是教师首先要完成教学观念的转变,从“授以鱼”到“授以渔”。具体方法是通过项目化模式以问题、案例模式导入课堂教学,引发学生兴趣、思考与讨论,教师由课堂的“主演”转化为“导演”,学生由“观众”转化为“主演”。从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角度来看,课程种类较多,课程属性也不尽相同,课堂动起来的具体模式和方法也都存在差异。整个方案中,操作技能模块的课程本身就包含技能训练的内容,教学环境也需要在实训室进行,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动起来的过程;语言表达能力模块的课程则需要“板块化”的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动起来,通用能力模块的课程由于知识性、理论性较强,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六个一”即通过一个案例、一个提问、一个视频、一个讨论、一个练习、一个总结等融入课堂教学,让沉静的课堂活起来,让被动学习的学生主动起来。
三、考核方法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督导层”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分为校内教学和校外实习实践两个部分,校内教学实施完成课程进程表的设计,校外教学实施是要实现“督导层带薪实习方案”。
(一)“督导层”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进程表
“督导层”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由酒店操作技能、语言沟通技能和通用管理能力三大模块的课程体系构成,对三大模块中具体课程的属性进一步细分,可以将酒店操作技能模块的课程分为:酒店基础知识(如菜点与酒水知识、酒店用品操作与管理等)、酒店技能训练(如酒店形体与礼仪、酒店技能考证等)和酒店职业素养(如食品营养与卫生,旅游概论等)三个课程组。依据技能训练的基础性,语言表达习得的长期性和管理能力的实践性特点,将授课顺序科学安排。考虑到酒店“督导层”工作所需技能和知识较多,课堂教学受固定课时限制等问题,“督导层”人才培养方案还设置了校内实训内容,为学生在课余时间训练自己的餐饮服务技能、客房服务技能、前厅服务技能、酒店英语听说能力、演讲与口才表达能力等提供专门实训室以供平时训练和提高。
(二)高星级酒店“督导层带薪实习方案”的校外实习实践
酒店企业督导层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企业基层岗位的实时操作与训练,全球知名的瑞士酒店管理学院的2年制大专培养就是通过“学习+实践(基层岗位)+再学习+再实践(督导管理岗位)”的模式进行,不应回避的是,目前国内高职酒店管理的暑期社会实践或毕业综合顶岗实习安排都相对粗放,基层服务岗位的长期、反复操作不仅有“血汗工厂”之嫌,而且高职学生的沟通表达、管理能力锻炼机会被压缩。在酒店督导层人才培养的实施实践中,为了实现与“督导层人才”的目标,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改变原有与酒店企业合作的机制。制定实施督导层带薪顶岗实习方案,以毕业顶岗实习6个月以上为例:实习第2月起,10%表现优异学生以“见习领班”身份顶岗;实习第4个月起,20%表现优异学生以“见习领班”身份顶岗(累计);实习第5个月起,30%表现优异学生以“见习领班”身份顶岗(累计);实习第6个月起,5%的见习领班以“见习主管”身份顶岗(累计)。表现优异同学选拔由酒店企业制定,见习领班选拔依据个人意志、综合表现、职业素养等,见习领班顶岗时间为每月1星期,第5个月仍未实现督导层顶岗机会的同学实行酒店轮岗,到不同部门工作、锻炼。
(三)“督导层”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考核方法
与之前的人才培养方案相比,“督导层”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岗位-能力-课程”的逻辑关系,培养方案的落点在于学生第六学期的高星级酒店“督导层带薪实习”。学生知识学习、技能掌握与管理能力训练成效都通过毕业综合实践实施和检测。2013年以来,酒店管理专业共与温州6家高星级酒店的3个年级段(2011级、2012级和2013级)实施“督导层带薪”实习合作。从2012级和2013级实习的成果来看,已经有超过35%的毕业生实现了高星级酒店领班及以上的高位就业。“督导层带薪实习”的实施不仅有效改变了长期反复操作于同一岗位、同一层级的问题,而且方便酒店做长远人才储备和培养安排,改变实习生单一身份;将学校学习的“技能模块”、“语言模块”、“管理模块”都得到机会实践和锻炼,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增强了学生职业信心和职业忠诚度。
四、结语
酒店督导层人才培养厘清了本科、高职、中职的培养方向与培养目标,对应了酒店管理运营层级的人才梯队要求,符合高职酒店管理及区域酒店行业发展的实际。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如下问题仍需要持续关注和解决:其一酒店企业与高职院校联合开发课程深度不够,联合培养的耦合度有待提高,院校开始课程一定程度上滞后于酒店行业创新更新的速度,企业导师在任职资格和任职时间上都存在问题;其二,督导层需要较长的实习时间,期间因学生双重身份引发的人身安全事故的责任归属仍需仔细思考,认真对待。
参考文献:
[1]游富相.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对口就业率提升路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5(10)
[2]刘小方.温州华侨饭店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战略温州华侨饭店有限公司[Z].温州华侨饭店内部资料
[3]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院2011—2013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及失业率[Z].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内部资料
[4]温州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2,2013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Z].温州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2,2013内部资料
[5]丁金昌.高职人才培养不可替代性的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6)
[6]温州喜来登大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及实习生数量调查分析[Z].温州喜来登大酒店内部资料
[7]刘纯.饭店督导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关键词】贴合岗位、《建筑材料》教学;教学模式;双师型;校企合作
建筑工程专业就业的突出特点是持证上岗,建筑业的岗位证种类比较繁多,除去工程师的相关证书外具体岗位证还分成管理人员岗位证及操作证,其中操作员证指特种作业人员的证有14种,而管理人员岗位证包括员:施工员证、预算员证、安全员证、质量员证、材料员证、测量员证、资料员证、统计员证。建筑行业规定建筑工人上岗作业前,必须进行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才能上岗作业,其他建筑岗位也具有相同的要求。做为建筑专业职业中专学校的教学就更应该面向岗位,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够尽快获得相应的岗位证书并能够很快地适应工程施工的相应岗位,尽早投入祖国的建设大军将个人价值发挥出来。这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
为了能达到学校教学的目标,培养出合格的建筑专业中职毕业生,经过多方面的研究及实践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展开教学工作:一方面是,教学应面向社会培训机构并与岗位证书考核机构相挂钩,及时对在校的教学内容作出相应调整,使学生的在校学习不会与获取岗位证书相脱节;另一方面,教学应面向职业岗位,与时俱进,适应企业对相应工作岗位的要求,缩短学生学习与工作的距离,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进入工作角色,真真成为建筑企业需要的人才。
以下我就《建筑材料》这门课的教学展开探讨,研究如何让专业课的学习更贴合岗位,让我们的教学工作更有的放矢、更吸引学生、更具实用实效性,而不是纸上谈兵、本本教学、空谈理论。
一、《建筑材料》课程特点
《建筑材料》是建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相对枯燥,理论知识较多对于没有接触过建筑专业的新手而言,知识点抽象,知识容量大,第一次拿到课本的学生可能感觉整章整章都看不懂,完全不知道怎么开始学,在经历了初斯的几节课学习后,有的学生甚至迷失了方向并失去了继续学习的积极性,这是由这门课自身特点所决定,但这门课程却又是无法拆分到别的专业课程里去的,也不能被删除,所以不论经过多少次的课程改革与调整,《建筑材料》这门课都被保留下来。
二、《建筑材料》教学内容的调整
既然《建筑材料》这门课必不可少,那我们不防将这门课的内容进行修改,使它重点突出又不失专业性,将这门课展开并加入相关专业知识让内容更丰富,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感受到它与专业课程及专业之间的联系,这样就能触决部分学生学习失去方向失去兴趣的弊端,也为今后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教学安排中加入实训操作的内容,让教学形式多样,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教学内容调整举例:
水泥部分教学内容可将这部分教学分成个两个模块包括理论知识部分和实验部分,其中理论知识部分可分成四个任务分别是①通用水泥基本知识;②通用水泥的选用;③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技术要求;④水泥取样方法及保存。
实验部分包括①水泥细度试验;②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③水泥凝结时间试验;④水泥安定性试验;⑤水泥胶砂强度试验;
这种内容调整是将《建筑材料》与《材料检测》两门课相结合并揉合在一起而成的。
又如砼部分教学内容中在理论知识模块中将砼的养护与《砼的施工技术》相结合,将砼的工作性与《砼结构》相结合,将砼质量技术指标与《材料检测》相结合,让本课程内容丰富,让学生学习更有的放矢,明确学习《建筑材料》与专业课的关系。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模式应由原先的停留在课堂的灌输式、单一的模式向动静结合、形式多样转变;经研究适合《建筑材料》的教学模式有如下五种。
1.合作学习模式
这种模式是通过小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每组5-7人,学生以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学生之间相互探讨互相帮助完成学习。目前我们学校的《建筑材料》课就是以这种模式为主要模式展开教学的。
这种模式必须具备五大要素①个体积极的相互依靠;②个体有直接的交流;③个体必须都掌握给小组的材料;④个体具备协作技巧;⑤群体策略。这种教学模式遵循任务教学法,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完成教学任务,上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不仅动脑还要动嘴同时更要动手,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课堂中不论是理论课还是实操课,均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讨论、自主操作,由每组推出代表将讨论的结论及操作的结论表述给老师及其他组,教师可根据情况展开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形成学生自主管理相互督促相互帮扶的学习氛围,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思维能力和动作技能,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包容能力,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团队意识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2.加涅模式[1]
加涅・罗伯特是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他认为学习的条件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其中学生的“学”才是获得学习结果的内因,而教师的“教”只是外因,不同的学习结果需要具备不同的学习条件即教学事件。另外,不同的学习类别也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并能产生五种类型的学习结果,分别是①言语信息、②智力技能、③认知策略、④动作技能、⑤态度五种学习结果。这种模式的教学过程可按照电脑加工信息的步骤进行,分别按环境──接受器──登记──编码──反应器执行监控──效应器──环境九步教学法。
具体在课堂教学中可遵循以下流程设计教学:①引起注意;②告知目标;③刺激回忆先决条件;④呈现刺激材料;⑤提供学习指导;⑥引发业绩;⑦提供业绩正确程度反馈;⑧评价;⑨增强保持与迁移。这九个阶段归纳可粗分为三大环节即准备、操作和迁移。在《建筑材料》的教学中我认为如“水泥试验”、“砼试验”都可以按这个模式来设计教学。通过对已知相关铺垫知识的复习回顾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上新课前可先让学生明确本试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有的放矢,随后通过播放试验视频刺激学生观感,使学习内容由抽象变成直观,在学生了解试验的相关知识后,由自己操作试验并进行评价,通过对学生操作成果的评价确定学生学习情况并给学生打分作为学习成绩,在这过程中学生可以互评也可加入自评来促进竞争并加深巩固学习成果。
3.巴特勒学习模式[2]
这种教学模式是由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巴特勒提出的,他提出教学的七步骤分别是:设置情境──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新知──检测评价──巩固练习──拓展与迁移。情境创设主要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因素,通过对学生具体认知的了解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内部及外部条件将学生引入学习环节中,并在教师构设的情境中通过新知识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新旧知识的关联组织教学,并通过操作实践检验学习情况,再以练习的方式巩固知识点,最终根据知识的特点做延伸和拓展。
这是一个比较普适用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转化为不同的教学法,只要教师灵活驾御就能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
4.探究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民主与合作的精神,同时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这种教学模式一般适用于小班上课,有利于教学时间的安排及教师上课的掌控,课堂氛围民主平等,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探究结果而不能轻易告知学生探究的结果。
教学流程可按提出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设计,首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也可做假设性的解释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最后总结规律。这种教学模式对很多的试验操作课程也是很适用的。
5.学―辅导式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对一些难度不太高的教学内容可设计成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学设计中应具有自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并设计问题或练习让学生自我检验自学习的情况,教师可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讲评启发学生并判断学生自学的情况,再最终将不足重点点出,再进行练习巩固。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觉能力,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但为了防止部分学习有惰性的或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的学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混日子,教师需要具有非常敏锐的观察力,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启发和调动,针对不同学生进行讲解和教学。所以这种教学模式也比较知县于小班教学中开展。
四、教学配套的改进
要想做到教学贴合工作岗位不仅是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一致还应做到让学生体验工作,实训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知识转化为具体工作,同时验证知识的有效手段,通过这一环节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实训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真实工作岗位上的训练,获得真正的岗位技能,实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融合,达到毕业即就业的零过渡的目的。
要想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岗位应做到以下两方面。
1.加强企业与学校的联系,不断改进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争取将企业工作岗位引入校内,力争做到“校中厂,厂中校”并在此教学平台上实行“做中教,做中学”,达到这一目标的首要环节是抓好校内生产性实习。首先,建立与工作岗位相一致的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可与企业合作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训中体验岗位的工作内容,由于合作的深入,企业的工作人员可在校内实训基地办公,学生可通过实习完成企业相应岗位的工作,双方根据需要加深渗透,这不仅可帮助企业培养人才,还可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其次,保证生产实训的过程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实现教学与生产的八类要素合一:教室与生产车间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教学与科研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3]从而保证学生实训的实际成效,实现与职业岗位的零过渡、零适应。在《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可通过与社会检测机构的合作,引进一线的检测设备,也可通过与建筑企业的合作了解建筑施工中材料检测的工作流程,以此来保证学生所学的是企业所需要的,知识不过时从而缩短学生毕业就业的适应期。
2.加强顶岗实习,让学生下企业体验岗位工作
顶岗实习是让教学贴合岗位的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实现学生学习与职业岗位零距离的最直接形式。学生在企业可以以学徒的身份跟随师傅,完成师傅指定任务,学校可为学生指定企业师傅,让学生在企业中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整合并实践这为学生就业后独立在一线工作打下基础。在建筑行业的岗位实习中所用到的知识有时并不是单一的所以除了象材料检测员这种岗位是完全应用到《建筑材料》这门课的知识外,其它岗位则是综合应用到几门专业课,因此学生的顶岗实习的岗位应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轮流实习,这非常有利于学生今后在这个行业的就业。当然学生最终的实习成绩可通过企业师傅及带队的老师综合评价来确定,这成绩综合了学生在实习其间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业绩及学生。
五、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学包括两个方面:“教”与“学”,现在虽然不提倡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但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的引导作用却是相当重要的,保证学生的学习能贴合岗位除了外部条件具备以外更应重视的是教师的教学内容、方式、理念与岗位贴合。因此重点应加强职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这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强调“双师型”,对于从事职业教育的老师,不仅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备本课程的实践操作技能,应能象一个技工师傅一样熟练操作相关技能,并能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这对教师的理论水平与技能水平要求比较高。要想作到贴合岗位教学教师应具备“双师型”,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教师要真做、会做、做好,才能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中赢得主动权、话语权,才能真正实现与学生零距离互动,也才能使教出来的学生具有上岗的能力。
另一方面是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让教师与企业岗位不能脱节。教师应保证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当前流行的、不过时的,这就需要老师经常性地参加企业相关培训或到企业实习,第一时间掌握更新的内容与行业要求,由于社会在进步,行业也在不断进步,会有许多的新工艺、新技术不断的出现,建筑材料的品种也会层出不穷所以对于从事《建筑材料》教学的教师更应该不定时的到企业,到市场进行学习,以保证教学内容的不过时。
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具体方向,让学生的学习能够贴合岗位是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谢利民,郑百伟.《现代教学基础理论》.ISBN9787532087204.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12-01
[2]高岚岚.《教育游戏与教学研究》.ISB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