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审计诚信论文

审计诚信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0 14:55:1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审计诚信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审计诚信论文

篇(1)

1.会计审计工作中的诚信问题。一个企业的经营过程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多数企业会严格按照规章来办事,但是个别企业中仍然存在着严重的诚信问题:第一,个别企业盲目追求自身利益,粉饰财务报表和体系,利用各种技术和手段将真实的财务报表隐瞒,用一份虚假的报表来迷惑大众以达到自己追求利益的目的,这就出现了财务报表与实际不符的现象。第二,会计审计中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较低,在财务工作中造成财务信息失真。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企业会计工作的质量,最终为企业管理决策中存在重大过失埋下隐患。

2.诚信的重要性。我国坚持市场经济为主、宏观调控为辅的经济模式,市场经济追求自由,自由环境下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诚信是保障经济能够自由健康发展下去的重要原则。会计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各种经济得到运行和应用都离不开会计,若是诚信问题出现在会计工作中,其带来的损失和影响必然是不可估量的。会计行业是对诚信要求最为严格的行业,若是会计行业中失去了诚信,那么独立的审计工作就无从谈起了。我国现在的经济体制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如果说,会计师事务所与评估方、审计单位一味迎合,抛掉自己的专业素养,只顾自身的利益,不能如实评估实际资产诚信价值,制作出虚假的审计报告,这不但损害了会计行业的诚实信誉,还会损害到国家利益。

目前看来,我国的会计行业的确出现了所谓的诚信危机,并且已经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会计师出具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仅对自身有利,对被审计单位也是有利的,所以说这种诚信问题是被审计单位默认的,他们喜欢这样的审计报告。在这个恶性循环当中,受益的是当事人双方,受损害的外部企业和社会。因此,这是恶性循环得以长存的道理所在。

二、会计审计诚信价值的博弈理论

经济学领域有一种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并且有着深远影响的方法论,即博弈论。博弈论主要集中在博弈双方或多方就彼此之间存在的对抗、冲突等进行讨论。市场经济运行原理也可以通过博弈论来进行解释,市场经济的每一个参与者都可以看作是博弈论中的一个主体,不同的主体代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但是这些主体所掌握的信息量是不尽相同的。就经济发达的地区而言,市场经济机制相对成熟,信息流量大,流转速度也快,不同的主体之间掌握的信息量也可以更加对称。此时,博弈的结果是呈现均衡趋势的。但是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甚至落后的地区,市场经济体制是不完善的,信息量很小,信息流转速度慢且相对闭塞。此时,博弈的结果就要取决于各个主体掌握的信息量的大小,谁的信息量大且有效,谁就是这场博弈的胜出者,非对称信息也是通过这种形式表现出来。

三、审计与被审计单位的状况分析

篇(2)

对于会计诚信的讨论并不是一个新问题。笔者以“会计诚信”为主题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分“精确”和“模糊”两种检索方式,检索期限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提供的1979年起至2009年止。检索发现,1979年至2000年长达22年间没有公开发表的论文.自2001年起开始有“会计诚信”为主题的论文公开发表,2002年起至2008年止的7年间,每年公开发表的以“会计诚信”为主题的论文大约在250~650篇之间。对于2009年度,截止至2009年9月底,用“精确”和“模糊”检索分别得到168篇和260篇。检索结果说明对会计诚信问题的讨论,主要是自2001年11月份美国发生安然事件和国内银广厦会计造假事件,结合原国务院总理给国家会计学院题词后学界集中开展讨论;同时电说明会计诚信既是一个老问题但也仍然一直是大家研究讨论的主题。尽管对会计诚信问题已经有上述诸多的讨论,但“诚信”问题仍是目前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主题,它不分社会制度形式,不分国界,不断显现。此外,会计诚信虽有好转但并没有得到根本的好转,会计诚信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仍需不断关注的问题,

(一)会计诚信的现状从深交所公布的上市公司受处罚情况来看,在2001―2007年7年间,上市公司受到的各类处罚占上市公司总数的比重,最低的为2007年的2.09%,最高的为2001年的7.48%,中间几年有波动。从处罚原因来看,除因上市公司高层领导个人言行不当受到处罚外,大部分处罚都是与会计信息不及时或不真实相关,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会计信息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经营成果和经营状况,投资者主要关注公司的会计信息。虽然整体来看,2007年所占比重比往年有所下降,但仍不能说明会计诚信得到根本好转。

(2)bk深交所公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评情况来看,在2001年到2007年7年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合格敷占全部披露信息的上市公司总数的比重,最低的为2007年的3.42%.最高的为2005年的6.52%.中间几年也有反复,由此说明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可以说明会计诚信没有得到根本好转。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的上市公司审计报告出具类型来看,自2003~200795年间,上市公司各年年报的审计报告,并非都是标准型的审计报告。其中非标准型审计报告占全部审计报告的比重,最低的为2007年的7.71%,最高的为2005年的11.86%,呈现一个倒u型。这说明,不少公司的会计年报存在问题。

(二)会计的诚信“会计”这一职能自产生以来,便是如实、准确地记录着事物的数与量,因此可以说会计自诞生便是诚实的、可靠的,会计的诚信与生俱来。千百年来,会计作为一种职业.都是默默记录着所发生的一切,不管是早先记录实物数量还是后来以货币资金形式记录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从职业这个角度而言,会计是诚信的;并且因为诚信,一直准确地记录着事物的数与量,会计职业才发展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重要行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可以说,诚信是会计行业生存发展的基石。

二、会计人的诚信

会计职业是诚信的,但诚信的会计并不等同于会计人的诚信。诚信的会计需要会计人的诚信来反映,只有诚信的会计人,才能使会计成为诚信会计。在很长一段时期,会计人都是诚信的,因此会计也才发展成为现代社会里的一种重要职业。而会计人的不讲诚信,也造成了会计的诚信问题,会计人的不讲诚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

(一)会计诚信问题的发展合伙(股份)制出现前,由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生产经营权二权合一,社会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对私有经济而言,不管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会计所体现的仅是正确记录事物的数与量关系,并不需要真正意义上的会计职业和专职人员。会计是纯粹记账的功能,并且一直体现着诚信的本质。合伙(股份)制出现以后,有些生产资料所有者并不参与生产经营,这样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生产经营权开始分离。没有参与生产经营的生产资料所有者,为了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就要求参与生产经营的所有者设置专职会计人员,定期提供会计报表,以反映生产成果、确定投资回报的多少,于是会计的功能实现了质的变化,由只供生产经营者内部使用转向对外提供报告,现代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功能开始确立,会计专职人员开始出现,也就产生了现代会计行业。也因为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生产经营权两权分离,参与生产经营的所有者掌握了比没有参与生产经营者多得多的信息,为了掩盖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或是更多的占有生产经营成果,参与生产经营的所有者提供给没有参与生产经营所有者的会计报告就存在不真实的可能性,于是产生了会计人诚信问题。可见,生产资料所有权形式变更后,会计人诚信问题开始出现。

(二)会计诚信的行为主体会计人诚信问题中的“会计人”是指对会计报告正确与否产生影响的人员,一般意义上包括三类人:会计人员、高层管理者和审计人员。

会计人员是会计诚信问题的直接责任人。会计账务是由会计人员处理的,会计报告是由会计人员编制的。会计准则和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账务时要对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合规、合法进行审核和监督,对不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业务不能处理并退回经办人员,对性质严重的事项应向上级领导或部门报告。会计诚信出现问题,说明会计人员并没有按照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处理账务、编制会计报告,所以在会计诚信问题中,会计人员起到直接的作用。

高层管理者是会计诚信问题的主要责任人。高层管理者决定着企业人员职务升迁、奖励等政策,除非会计人员是独立于企业的人事和工资制度,否则无不受到影响。从现实情况来考虑,高层管理者对会计报告的干涉显然是有意的,因为会计报告是会计人员按照职业准则的规定来编写的,在没有外部因素干涉的情况下,会计人员编写的会计报告应该是比较真实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财务结果和财务状况。非会计人员对会计报告的干涉,显然违反了会计报告真实性的原则;而能对会计报告进行干涉的,只有高层管理者,所以高层管理者对会计报告的干涉是故意的,对会计报告能否准确反映财务经营成果的影响是关键的、最根本的。从实践看,企业会计造假几乎都与高级管理层的授意、指使和强令有关。

审计人员是会计诚信问题的间接责任人。审计人员是对会计报告正确与否进行鉴证的人员,具有社会公信力。然而如同会计职业是诚信的,但诚信的会计并不等同于会计人的诚信一样,审计行业也同样存在诚信危机的问题。社会分工的不同并不表明人们的道德水准就会有所不同,审计人员与其他行业人员在职业道德水准上并没有根本的区别。正是审计人的诚信问题才造成更大程度和更大范围的会计诚信问题,审计诚信问题构成了会计诚信问题的一个部分,而且加剧了会计诚信问题。

三、会计诚信问题的根源

对于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成因,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有关方面也根据已有研究提出的对策对会计诚信问题进行了治理,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然而会计诚信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笔者认为,已有的研究都只是从表面现象进行分析,并未对造成会计诚信问题的根源进行分析。逐利行为是会计诚信问题的根源,并且因为逐利行为仍将长期存在,会计诚信问题也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逐利行为在以资本为主导的社会形态下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人们自觉和不自觉、自愿和不自愿地追逐经济利益。对现实人是一名经济人来说,经济利益的多少彰显了其个人的地位,占有的经济利益越多,其地位也就越高;占有的经济利益越多,其拥有的资源也就越多。地位越高、资源越多,其对社会的影响也就越大,经济利益占有的多少成为社会评价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所以人们总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来逐利,会计诚信问题的行为主体也不例外。

(一)会计人员的逐利行为会计人员编制的会计报告正确与否,存在两类情形:一类是会计人员的无意之错,一类是会计人员的有意之错。会计人员无意之错,是出于工作粗心、业务水平不够等原因产生,此类差错是正常的过错,可通过一定的会计机制进行检验和纠正。会计人员的有意之错,是会计人员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做出的错误甚至违法行为,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高层管理者并不知情,是会计人员纯粹为自身特定目的而发生的差错,这种差错是个别会计人员的个别现象,一般而言对外部投资者等报告使用者没有起到实质性的影响作用;另一种情况是高层管理者所要求的,这种差错往往对会计报告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作用。现实中,会计人员如果不按领导的要求做假账,就有可能被降职或解聘。在面f临失业和失信的选择时,对失业的恐惧就可能会导致会计人员丧失职业道德而造假,或者会计人员不按高层意志办事,就很可能出现所谓的会计“囚徒困境”现象。由此可以看出,会计人员做假账、编制虚假的会计报告,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二)高层管理者的逐利行为高层管理者对会计账务和会计报告的干涉,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高层管理者对企业剩余收益分配的不满。在以资本为主导的社会生产中,人力成本作为一种既定成本予以量化,在成本费用中列支,不参与企业剩余收益的分配;所有者的资本因承担经营亏损的风险而没有将资本成本列入成本费用中,一般占有企业全部的剩余收益。当剩余收益处于正常的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水平时,这一安排显得合乎情理;当剩余收益多到足够大时,即远远超出社会正常的投资收益率时,就会引发高层管理者的不满。高层管理者认为,剩余收益主要是因其经营有方而得,于是高层管理者或是过度挥霍企业的资源、增加企业的成本,从而减少收益的剩余;或是想方设法从剩余收益中获取利益。第二种情况是高层管理者参与部分剩余收益的分配,但与经营财务成果密切相关。高层管理者根据经营业绩可享有部分剩余收益的索取权,如期权激励。由于期权激励往往跟随业绩上下变动。业绩越好,获得的期权激励也就越多;相反,业绩越差,期权激励也就越少甚至没有。高层管理者为了追求更多的期权激励。即获得更多的剩余收益,就要努力把业绩做得更好,当业绩不佳时,为了保持一定的期权激励,高层管理者往往要求会计人员“做”出需要的业绩来。第三种情况是高层管理者为了占有更多的经济资源,不断进行资本运作,以便控制更多的公司,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当高层管理者所在的公司并没有这样的资本实力或符合资本市场运作的条件时。高层管理者就寻求通过虚假的账务处理和会计报告符合条件,达到占有更多资源的目的。所以高层管理者指使会计人员做假账、编制虚假会计报告的目的,同样是为了追逐更多的个人经济利益。

(三)审计人员的逐利行为现行审计收费政策,限定了审计人员只能根据审计业务量来取得报酬,由于注册会计师行业间存在着恶性竞争(低价揽客)现象,因此行业租金很低,这样会导致审计人员的收入比预期的要低。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审计人员明知企业会计报告存在问题,但却出具了标准的或是企业高层管理者所希望的审计报告,从而获得企业高层管理者给予的更高或特别的收益,所以审计人员诚信问题的目的仍然是为了追求个人经济利益的更大化。

会计诚信问题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为了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占有更多的经济资源,人们总是想方设法使自己个人的利益最大化。而经济利益总量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变的,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就必然导致他人利益的减少或损害,会计诚信行为主体为了自身更多的利益和掩盖损害别人利益的行为,就会粉饰会计报告,使会计报告不能反映真实情况,而谋取更多经济利益的行为还将在一定社会时期内长期存在。

四、会计诚信问题消除的基本条件

会计诚信问题是可以消除的。会计诚信问题既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消除,达到一定条件后,会计诚信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消除。

篇(3)

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忙季人员严重不足,淡季人员又无所事事,因此,许多会计师事务所都采取了忙季临时招聘试用或兼职人员的办法,这些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会计师事务所的整体业务水平,有时甚至会损害会计师事务所的整体形象。而会计师事务所的在职审计人员素质不同程度上存在如下问题:

1、思想观念有误区。

没有树立“以质量取胜”的良好思想作风,实际工作中,不注重审计质量,偷工减时,片面认为只要项目做得多就会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巨大利益;为了节约审计成本,让只接受过有限专业培训,缺乏执业经验的新手担当重任;为了不失去客户,对客户管理层过于宽容,过分信赖客户内部审计的工作;为了开拓业务,在对客户的经营业务不够了解的情况下接受委托,一旦客户管理层的诚信度不够,迟早会影响到会计师事务所的信誉,甚至会涉及官司。

2、业务水平不很高。

首先,知识面不宽。审计人员基本上都能较熟练地掌握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及部分常用的经济法规,对于较为特殊的行业的会计知识不太了解,真正懂得经济学原理的人很少。其次,知识的深度不够。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国内知识较为丰富,国际准则及国际惯例等知识较为贫乏;对国际会计学界的新问题、新思路、新动向等了解不多。最后,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较差。从发展的眼光看,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业务不应只局限在年度审计业务上,更应该扩展到财务顾问、管理咨询等方面。除了要具备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外,还要善于把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运用。[

3、职业道德失水准。

会计师事务所将自身利益凌驾于实施高质量审计带来的公众利益之上,听命于客户管理当局甚至有求必应;审计人员对非常熟悉或信任的客户不能保持适度的怀疑;当客户以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相威胁时,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生存以丧失职业道德为代价迎合客户;有些审计人员对道德和非道德行为的界限认识不清,不能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为了牟利会计师事务所采取各种不正当的手段招揽客户,不仅会计师事务所的信誉受到整个社会的质疑,而且严重威胁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二、高质量审计与高素质审计人才关系

审计环境对审计证据、合理的职业谨慎、公允反映、独立性、审计方法、审计人员的道德行为等都具有内在的、必然的影响。脱钩改制后的会计师事务所具有更大的独立性,然而其外部环境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将影响高质量的审计工作:

首先,有些企业在法人治理结构上极易发生“内部人”控制现象,当审计人员与管理层出现意见分歧时,容易发生购买审计意见行为。其次,有些企业对会计信息弄虚作假,经济利益驱使其串通某些审计人员作弊,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再者,有些企业缺乏高质量的审计需求,在选择会计师事务所时,只考虑审计费用,忽视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和执业质量。最后,当会计市场供求失衡变为买方市场时,同行间无序、不正当的恶性竞争就会变本加厉,行政干预的指定垄断,经济拉拢的佣金回扣日益泛滥,会计师事务所就会面临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冲击。

所以,开展高质量的审计工作,离不开高效有序的审计环境。在良好的法制环境下的审计,其质量肯定要高于法制程度不高条件下的审计,而注册会计师行业法制化的进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和配合,在规范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的过程中更离不开高素质审计人才。

三、全面有效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素质

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已呈现出终身化的趋势,在职审计人员素质的全面有效提高,不再是几次短时间的培训、辅导,而是必须要经常地、系统化地进行。

1、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同行间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而会计师事务所应始终坚持“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发展”。要摆正和客户的关系,对客户做客观分析,项目要有取舍,对风险要做事前评估;从领导至每位员工都有明确的质量责任制,并把质量的考核与职务、工资、奖金挂钩;配备高素质审计人员,提高社会公信力;加强专业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从精神面貌、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管理水平、社交能力等诸多因素入手,构筑自身的文化内涵。

2、提高业务素质水平。

在人员聘用上,要严把进人素质关,全部要求大学本科以上的会计和审计专业学历,不仅注重学识、经验、业务水平,同样注重思想作风、道德品质;要体现用人价值关,只有用足用好人才,会计师事务所才能出业绩、出效益。在人员培训上,审计人员应加强自身修养,注重业务实践的锻炼;会计师事务所要真正重视审计人员的后续培训,如上岗培训所有业务人员,及时全面地掌握必需的政策法规,执业规范、执业技能及职业道德要求;不定期举办国际会计师讲座,与国外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学习他们先进的审计方法和风险意识;选拔一批人员到国外的会计师事务所学习;定期召开人员经验交流会,对专业人员进行案例教育。在人员晋升上,搞好质量奖罚机制,让加薪、晋级与其审计项目的质量评分直接挂钩,质量分比重大于业务数量分。

3、营造诚信大环境。

当巨额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才能使天平倾向道德规范,诚信教育应当从全社会抓起。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使企业充分认识到社会审计的目的、重要性及企业自身的会计责任,并建立健全各种配套的法律法规,严肃查处一批属于会计责任的违规企业,为会计师事务所创造一个诚信的执业环境;审计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按德办事,才能真正树立会计师事务所在社会公众中应有的威信和形象。

会计师事务所只有以人才为起点,逐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人才发展的良性循环,才是提高自身执业能力最基本的有效途径。

篇(4)

关键词:企业会计 财务控制 会计报表 粉饰问题研究

目前我国一些上市公司为达到企业管理当局的经济和政治目的,利用一些合法手段或会计舞弊等不合法的手段,粉饰会计报表,操纵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并且这种现象愈演愈烈,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市场发展已构成一大隐患。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行为动机的分析,剖析了上市公司操纵会计报表行为的手段,从而提出了对其的识别,进而提出治理上市公司粉饰会计报表操纵会计信息行为的措施。目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期,企业财务粉饰会计报表现象比较严重。这些经过歪曲的会计信息,将不可避免会给整个社会带来非常严重的经济后果。因此对会计报表粉饰问题的研究,在会计理论和实务中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会计报表粉饰常见的几种手段

(一)利用资本经营:资产评估;债务重组;资产重组。

(二)利用会计准则规定的灵活性和会计制度规定的不完整性。如运用不合理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和不当的股权投资核算方法;随意选择折旧方法和存货的计价方法;运用不正当的收入和费用确认方法等。

(三)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虚构经济业务,人为抬高上市公司业绩;采用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进行购销活动或置换资产;以旱涝保收的方式委托经营或受托经营,虚构上市公司的业绩;以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费为由调节利润等。

(四)利用虚拟资产,虚构利润。指已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但由于企业缺乏承受能力而暂时挂账的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亏损等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由此可见,防止会计报表粉饰、保证会计报表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本文所提出的建议包括:完善公司产权制度、内部监控机制、外部监控机制,以建立规范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政治制度、业绩评价机制和经理人员薪酬制度、以消除或缓解会计报表粉饰的动机;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增加会计报表粉饰的难度;完善政府监督体制,加强对会计报表粉饰的监督;加强企业的科学化管理,确保真实会计报表的生成等等。

二、防范财务报表粉饰的几条对策

1.建立对经营者的长期激励机制。激励是对经理人员的正面刺激,即通过给予足够的报酬使作为被激励者的高层经理,人员乐意付出全部的努力,达到激励提供者的利益要求。会计报表粉饰本质上是一种趋利行为。如果能够通过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使经理层收益和企业的长期业绩挂钩,就会自发地激励经理层摒弃对财务报表粉饰,转而关注企业经营,削弱其会计信息造假的动机。

2.开展诚信教育。诚信守则原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体系中一个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原则仍然是社会信用的基础。德治与法制是相辅相成的。一般来讲,制度的制定往往落后于实践。那么怎样解决制度落后于实践而引发的虚假行为,那就要靠加强道德建设依靠伦理道德规范。

3.建立企业内部有效制衡,约束制度,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①2008年6月28日,国家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必将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发挥积极的作用。②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③建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得到完善,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三、强化企业财务控制的措施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级人员的内部财务控制意识,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创建良好的财务控制环境,根据现有的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规范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和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让你,对本企业的财务控制负主要责任,因此强化财务控制的宣传力度,加强企业责任人和员工的培训,帮助其认识到财务控制的重要性,以便切实履行自身的职责。

第二,加强内部审计机制,完善内部监督。内部审计的有效实施是企业财务控制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利用内部审计可以对企业财务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的监控,了解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保证企业的财务控制可以真正起到作用。在具体的审计机制的构建完善中,首先,要保证企业审计部门可以独立的进行审计工作。其次要建立起会计部门监督,财会人员监督和全体员工监督相结合的内部综合监督机制,对企业财务控制做到全方位的监控。同时,一定要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优秀的内审队伍。

第三,坚持授权批准控制与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企业内部应当明确组织架构,建立岗位责任制,保证组织架构中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之间协调配合良好。涉及企业经济业务事项的处理必须经过授权和批准,在规定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内进行。

希望本研究报告的研究能够丰富我国的会计理论,对实务中治理会计报表粉饰问题能有帮助。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所面临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深入分析,本论文指出不同类型的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的动机是不同的,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的动因是多方面的。本论文分析了企业目前惯用的粉饰会计报表的方法和手段,提出了在识别企业粉饰会计报表之时所需把握的基本原则,为了治理和杜绝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的不良现象,本论文提出了防范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现象的具体措施,最后指出治理企业粉饰会计报表问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谢向东;财务报表粉饰成因与治理对策[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10

篇(5)

论文摘 要 随着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审计课教学也不符合审计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违背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的相差较大。本文针对高职高专审计教学现状,提出了改革意见。

审计学是集会计、财政财务、金融证券、税法、经济法、经济管理等多门学科知识于一体并对各门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回顾、总结和运用的实用型课程,与其他财经学科相比,它的综合分析性、判断推理性和社会实践性都比较强。在审计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创新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职院校审计教学目标没有合理定位,无法满足现行环境对高素质应用性人才要求。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审计教学目标和本科院校区别不大,高职高专审计教学的定位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审计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审计环境,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为高职院校审计专业学生大多面向中小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会计与审计基础工作岗位,除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诚信、敬业、严谨、准确”的良好职业素养,还应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和会计、审计基本知识,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培养学生整体的审计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应变能力,具备较强的会计、审计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缺乏适合高职高专审计教学的教材,审计课程综合实训案例也不适合高职学生。目前高职高专使用的审计教材基本是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的内容,倾向于注册会计师的应试教育,教材中选用的教学案例缺乏一条主线,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难以形成系统的审计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大多审计课程的教材的知识是局部的和零散的知识,过于具体和细微,难以培养学生的审计判断和处理的能力。大多的教材未能考虑到学生没有任何实践经验,审计的理论和实务没有循序渐进,逐渐认知的过程,给出的往往是一些经典的、综合的、大型的案例,学生刚开始根本无法理出这些案例的头绪,更无法参与分析讨论。

(3)高职院校不注重审计课程,专业课少,师资不足,教师少实践,不能适应审计教学要求。对于高职学生,审计实务课程缺乏合适教材和实际的案例,课堂枯燥无味,加上大多数审计教师也缺乏审计实际经验,缺乏必要的调研和实习,更缺乏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经验,教学收效欠佳,学生对审计课程的学习兴趣减少。审计课教师与一般的财会课教师相比应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要求,要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独立科研的能力,必须采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研究性教学方法。

(4)现行的高职高专教学大多采用课堂讲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目前高职高专审计学教学基本教师讲、学生听,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教学方法局限于灌输,对从未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讲,从他们已有的感性知识中很难过渡到教师讲授的内容之中,生动的学习过程变成单纯的记忆与背诵,学习过程变得枯燥无味,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审计人才。

(5)高职院校审计教课程考核方式简单。大多学校的审计考核仍然采取闭卷方式,无法衡量学生学习程度的好坏。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高职院校审计课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

(1)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审计教学活动。尽量运用多种方法教学,如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角色定位法,启发式提问,研讨式教学和论文写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在教学手段上,要编制审计课程的多媒体课件,有条件应该购置计算机辅助审计教学软件,可以大大缩短了学生对审计认知过程和审计方法的掌握。

(2)审计授课内容可以采用模块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模块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将审计实务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根据教学模块将审计任务划分成便于学生学习的单项操作、综合训练等审计任务,每类任务的完成又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结果、教师总结等行动过程进行。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教师在提出任务的同时,对每一项任务再进一步设计成模仿操作、独立操作、综合实践等环节,真正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等实训过程对审计实训的内容达到学会、学懂、熟练掌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建立和完善审计实训,建立审计模拟实验室。由于审计模拟实验所需资料涉及的知识面广、时间跨度大、技术性强,要求研发人员不仅要具有相当丰富的会计、审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还要熟悉电算化会计与计算机审计操作技能。高职院校可以从学校自身条件出发,把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兼作审计训练基地,也可以单独设立审计试验室以作为审计实务演习之地。

(4)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审计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尽量让教师参加全国或地方的会计、审计社团活动,增加同实际工作多年的专家进行交流的机会。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利用假期到相关企业(如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挂职锻炼,积累实践工作经验;还可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开设专题讲座,以提高审计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5)改革单一的考核办法,实行多样化考核评价方式。审计教学考核可以采用理论测试、课堂讨论和撰写审计报告等方式,增加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的试题。对所学的理论知识部分进行多种形式的考试。对于考试成绩的评定,课堂讨论成绩由事前的准备、事中的发言踊跃与否和事后所写的报告三者综合确定。

3 结束语

新的政治经济环境下,高新技术不断向生产和生活方面渗透,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竞争不断加剧,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多,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应有利于培养“大会计”(财会审计)人才的综合素质,形成既注重理论水平,又注重计算机与审计相结合,强化实务操作能力的课程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张家杰.基于新准则体系的高校审计教学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9(8).

[3]何伟威.《审计实务》课程中的案例实训教学方法探索之我见[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

篇(6)

论文关键词:新会计准则,资产减值,资产减值损失

 

一、资产减值及相关原则概述

资产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所取得的或者加以控制的资源。资产减值的本质是资产的现时经济利益预期低于原记账时对未来经济利益的评估值,在会计上体现为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历史成本,这种差异源于社会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根据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当资产发生减值时,财务会计应当正确反映资产的减值,其实质是对减值资产按减值后的现行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当企业的未来可预期经济利益高于账面成本时,记录为一笔资产减值损失。与资产减值会计相关的会计原则主要有两个:一是资产减值会计是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修正,如今,通货膨胀的存在增加了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减值会计是针对现有的环境和条件提出来的,是基于历史成本计价模式的重大突破;二是资产减值会计是对稳健原则的应用,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滋生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多,经营风险的不断增大,就需要更加广泛深刻的运用稳健原则,稳健性原则要求企业正确地反映风险,以有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资产减值会计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

二、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资产减值会计实务中常遇到的问题

1.上市公司财务预测能力较低

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对于现金流量预测缺乏经验,预测的可靠性低,证监会曾先后强制性要求上市公司提供3年至10年期的盈利预测,结果都不理想,结果只能把盈利预测列入自愿披露的信息,究其原因主要体现上市公司的财务预测能力偏低。

2.弄虚作假层出不穷

在中国证券市场取得重大发展的十多年中,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屡屡出现论文格式模板。2001年,爆发了银广夏、麦科特等多家上市公司造假案。在每一份虚假财务报告的背后,都附带着一份由注册会计师出具的虚假审计报告。

3.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低,操作能力受到局限,缺乏洞悉市场信息的能力,对于错综复杂的资产减值问题,一些会计人员有心无力,这就影响了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实施的效率资产减值损失,也让我们必须加快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达到要求。

4.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健全

现在大多数上市公为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这使得所有者缺位,对经营者的约束力小,企业形成不了一个健全的监管约束经营者的机制,会增加经营者为获取自身的利益而利用资产减值会计政策进行盈余操纵的机率。

5.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不合理

上市公司受其利益的驱动性,通常会千方百计地寻找新的利润操纵手段以逃避市场的监管,从而达到上市、“保牌”、“摘帽”、“扭亏增盈”和增发配股等多重性目的,且在相关信息披露时会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和内容予以披露,利用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及其他减值准备的计提操纵利润。

(二)上市公司资产减值问题的原因分析

1.市场经济发展不够完善

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在经济发展程度不足以形成一个统一的交易信息系统,便不能取得具有实际意义的预期未来收益信息。这使会计人员在考虑资产减值的因素时,不能获取可观的估计数据。而且在多变的当今环境下,公司的运作,经营状况不稳定,偶发性因素较多,因而在市场上要获得准确的信息仍需时日。

2.外部审计监督力度不够

注册会计师是会计外部审计监督的主要力量,它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力度还不够,这主要是由于注册会计师制度的不健全,会计师聘用、轮换制度尚不完善,影响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资产减值损失,我国还缺少给予注册会计师支撑的专业审计准则。造成我国独立审计报告失真的原因很多,其中,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导致外部审计制度的固有缺陷,是造成审计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

3.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我国高层次会计人才匮乏,而低学历或无学历的会计人员还占有相当大的比率,有的甚至没有受过专门的会计教育。虽然他们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但是由于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新的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的实施,一些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实际工作的需要。有的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不强,对政策法规的运用和业务处理不够准确,导致业务处理的估计、判断偏差较大,会计信息失真。另外,我国会计专业教育对会计道德教育重视不够,对一些会计人员的营私舞弊行为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还有些会计人员不认真学习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法制观念淡薄论文格式模板。

4.上市公司治理机构不完善

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规范上市公司会计行为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有明显的缺陷。一是在授权审批控制时没有做到按资产减值准备额的大小进行分级审批和审核;二是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中的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工作没做好,有时原始数据的提供、计算和审核都是同一批人完成;三是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中的审计监督弱化,真实有效的信息并未反映在财务报表中,而是为了上市公司自身利益进行编制。

5.会计政策选择权的运用不合理及减值准备披露的透明度不够

很多企业并没有正确运用《企业会计制度》赋予的会计选择权资产减值损失,而是将其视作了利润操纵的机会,往往利用会计选择权重组“报表业绩”,违背了资产减值会计相关规定的初衷,造成了股票市场资源的不良配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不高,也没有在改变会计方法和原则时详细披露其改变对利润的影响。

三、上市公司资产减值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

有效的信息和价格市场是顺利实施资产减值准则的重要保障,它可以使企业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市价得到公正合理的确定和公开。健全和发展我国的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就必须健全和发展期货市场、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等,进一步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报价系统,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公正合理的信息,使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具可操作性,提高信息的客观性和公允性。

(二)强化外部监督作用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对被审计公司年度报表中所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具有鉴证作用。因此,注册会计师应该评价资产减值准备所依据的资料、假设及计提方法;检查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批准程序;比较前期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数与本期实际发生数;复核资产减值准备的正确性;评价资产减值准备披露的充分性。在审计工作报告阶段,注册会计师依据审计证据所估计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列示有差异时,应判断差异是否合理。只有加强外部监督才能更好的规范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

(三)增强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应结合资产减值规范规定的计量标准,正确确定资产减值的数额,并及时通过会计记录反映在会计报表上,使报表使用者及时了解企业资产的实际状况,以做出正确决策,这都要求上市公司的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判断能力和综合能力,会计人员应自觉、自动去学习、思考、探索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来提高职业判断能力,来适应会计变革的需要、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提高会计职业判断水平资产减值的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中更多注人了会计人员的主观因素。这需要会计人员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需要会计人员的自觉主动性资产减值损失,另一方面也需要国家从法律法规的角度对企业会计人员的上岗要求、后续教育等方面进行规范。

(四)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机构

公司需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组织体制和管理机构来行使决策、管理等权利,承担责任,相互监督和约束,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机构是很重要的环节论文格式模板。加强所有者的控制权,真正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完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改变股权过于集中的局面,形成国有股权适当分散持有、国有股权人间有效竞争、相互制衡的国有股持股结构。通过激烈竞争的外部市场,形成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外部监督,使其因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而去监督和约束经理人,这样能提高上市公司动作的自律性和自觉性,还能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五)加强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信息披露和减少人为因素

在准则中尽量采用定性与定量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将有助于减少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主观性差异,减少资产减值确认与计量的人为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主观上有目的的操纵利润行为。会计准则制定部门应该尽可能明确资减值会计政策的选择权,使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计提比例更先进、更科学,严格限制可能导致会计信息模糊和失真的处理方法,尽可能缩小会计人员人为估计和判断的范围,避免企业执行会计政策的主观随意性,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减少人为的估计和判断资产减值损失,加强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信息披露。

结束语

由于新准则有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减值迹象要求明确,以及计提的减值不得转回等特点,所以对上市公司的利润和会计信息都有重要影响。不得转回的规定,符合上市公司监管现状,也是我国在赋予企业资产减值会计选择权的谨慎性体现,但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仍存在许多问题。影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有关问题,不仅仅是准则因素,更重要的是制度因素。因此,要上市公司真实地计提资产减值,一方面是技术问题,有赖于公允价值的研究;而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与管理者的诚信问题,这就有赖于整个社会、企业和广大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相结合,不断的剖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规范和完善资产减值会计。

参考文献

[1]苏澜.典当企业2010年将执行新会计准则[N].商务时报,2009(6)。

[2]郭恒泰.试论我国资产减值会计政策选择[J].财会研究2008(2)。

[3]赵莉.资产减值会计政策选择的实证研究.沈阳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4]例茜.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篇(7)

[论文摘要]随着知识经济及全球一体化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必将催生出新的经济制度和结构框架。在现有规章制度存在漏洞的情况下,在巨大利益诱惑面前,现代人面临的将是更大的“道德抉择”。法律制度和法律效力是保障人们不偏离道德机道的基拙,为此我们要尽快建立“诚信制度”。

一、缺乏“信用”的原因

(一)利益驱使

1.企业所有者或经理人员。社会转型时期企业所有者会采取各种手段钻法律规章制度的漏洞,谋取不正当利益。同时,由于经理人员和所有者多半存在短期委托契约型关系,在对其缺乏合理的收人分配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的情况下,经理人员利用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信息获取利益。

2.企业财务人员。财务人员造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部分会计人员在巨大的物质利益诱惑下,做出“道德失范”的违法行为;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普遍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会计人员受其聘任,本着“为己服务、服务于小团体利益”,做出“故意失真”的违法行为。

3.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的缺失是会计行业缺乏的重要原因。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多、规模小、收人低使执业范围狭窄,对客户经济上的依赖关系使其很难发表独立、客观和公正的审计意见。

4.地方政府。企业上缴利税是地方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过去由于政企不分,出于地方保护,会为企业信息失真提供外部环境。

(二)制度缺陷

1.会计准则缺乏精确性、完善性和规范性。我国会计准则的客观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抵触,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在会计准则和标准上具有较大的政策选择性。会计制度本身“内部模糊性”的局限性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这些都需要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和确立。

2.公司治理有待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性在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改造,大多数公司实现了改制上市。但由于改制不彻底,一些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失调的同时,会计行业也难以发挥外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三)监罚不严

监督机制不健全。日常监管不严,内部监督多流于形式;外部监督具有时滞性(事后多于事前、事中),监管不及时。对违法行为以罚代法,轻法律制裁;执法不严,削弱了法律效力。

(四)素质欠佳

我国部分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分两种情形:一是本身业务不精,二提岁寸金钱过分追求,三是行业年检考核流于形式,知识更新和日常培训后续环节跟不上。

二、建立诚信制度的必要性

(一)整顿经济秋序,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虚假信息会误导经济行为,损害市场主体各方利益,导致决策失误和经济秩序混乱。会计诚信能够防止的产生,推进党的廉政建设,实现“以德治国”;尤其是上市公司避免市场欺诈,在确保投资者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可以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金融风险,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推进会计行业健康蓬勃发展

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有利于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和质量,从根本上杜绝制造虚假信息违法行为的发生。由于我国会计行业发展较晚,会计规范欠佳,会计准则缺乏统一性,行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严格的衡量标准,因此在法律失去效力的环境下,诚信道德在有缺陷的制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推进制度建设的内在动力。

(三)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已有一年多,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加大,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纷至沓来,外资可通过购买股权合资兼并我国企业,会计作假会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同时一些不法之徒会利用我国准则制度的疏漏转嫁、制造“信用危机”,损害我国利益。我们在与国际大公司抗衡的同时,要着重注意会计行业的规范性和法治性,确保金融环境的安全稳定。要增强行业责任心与“诚信”的职业操守,加快诚信制度建立的目的就是整治会计秩序,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创造良好的经济运行条件;把握机遇,接受挑战,提高自身竞争力,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四)有助于把社会主义法制推向前进

当前我们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大环境,由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历史较短,制度建设与行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政策的不确定性要求我们必须完善、规范各项法规制度。提高公民诚信意识,加快信用制度、信息制度的建设,改进服务与监督,增强道德意识,树立法律意识,依法治国,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法律环境。

三、建立“诚信制度”的措施

(一)倡导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规范,确立诚信原则地位,建立诚信制度

如今会计已从经济活动资料计算的核算型过渡到决策依据的管理型,只有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才能站稳脚跟。这既是促进我国会计行业蓬勃发展的需要,也是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健康良性发展所必需的。因此,必须确立“诚信”的行业地位,应该把诚信作为行业的基本原则,以行规、制度的方式建立。

(二)积极推进强化公司治理基拙性工作

主要是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这里重点强调对上市公司治理。一方面要改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解决“一股独大”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对国企选派董事长,充分发挥监事会和独立董事作用;同时健全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由强化内部治理实现从外部保障。

(三)加强会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注重从业人员资格考核,健全专业资格确认制度;切实抓好对会计人员的经常性管理和后续教育工作。加强素质培养,强化诚信教育与责任管理,推行终身教育,确保信息工作的规范、真实可靠。

(四)充分确立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角色地位

独立性是保证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社会中介机构充分发挥其专业性公证和社会监督作用的前提。我们必须加快“合伙制”和“独立执业人”制度的建立;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和自律化管理。实现客观与公正职责,切实做到服务与监督目标的协调统一。

(五)完善监管体系,加大监督处罚力度

包括内部监管、行业监管、政府监管、社会监管在内的能够充分履行其公正、监督职责的完整监管体系。要加强廉政建设,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要加强责任管理,避免形式监督;突出监管重点,克服监管的时滞性,保障社会主义法制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