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55: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工作计划管理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装备制造 培育模式 探索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一、实施目的
战略供应商和主力供应商是企业的合作伙伴,只有X公司的发展才能使供应商得到发展,同样,供应商的发展也促使X公司的发展,并确保大量物资采购越来越向战略供应商和主力供应商群体集中。
在科学评价与选择的基础上,寻求和培育基于合作伙伴关系的战略型供应商,以提升自身的核心能力,赢得竞争优势,组织相关技术、质量等相关人员记性重点培育扶持。在供应商的能力提升扶持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
扶持供应商提升设计和制造过程的质量保证能力:主动与供应商沟通,让供应商精确掌握我们的要求;对供应商的先期产品品质规划和管理计划和生产零部件批准程序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给予供应商需要的支持;与供应商共同改进零部件的质量问题;与供应商共同完善其采购过程、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手段和方法;帮助供应商完善物流过程中的标识管理和不合格品(特别是让步接收和返工件)控制等。
扶持提升供应商成本控制能力:与供应商进行采购资源共享,帮助供应商开发更廉价的采购渠道;给予供应商尽可能充足的生产周期,采购量尽可能稳定;与供应商共同改善其物流和制造过程,减少无效劳动,缩短生产周期;与供应商共同探讨改善库存管理的办法,帮助供应商降低其原材料、在制品、成品的库存量;帮助供应商改善其生产工艺,减少生产过程中能源、辅料、耗材的消耗等。
完善供应商计划管理:督促、帮助供应商建立,完善相应的计划管理手段,确保供应商收到订单,并能够将订单转化为各部门的工作任务;跟踪供应商的订单执行情况(如物料采购进度、生产进度、交付进度)进行即时监控;为供应商提供员工培训,使供应商能持续的提高。
提高物料采购人员的专业化管理水平,重点培养采购工程师,合理编制采购计划,在确保正常生产的情况下,严格控制采购数量,降低库存量。
对历史采购何工数据定期进行系统分析,合理确定供应商数量,提高主力供应商网络成员的比例,跟踪供应商供货情况,考核供应商绩效,编制月报,供应商使用情况,并打破独家采购现象,寻求新货源。
二、主要做法
在前期基础上,2013年X公司进一步实践探索,形成了一个计划(过程推进计划)、两层机制(企业内部+外部供应商)、三个步骤(经验输出+理论培训+现场指导)的“123”供应商培育模式,有效帮助供应商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供货及时率和质量水平的提升,并不断降低采购成本,达到双方共赢的目标。
(一)正确选择,措施保证
1、数据统计
X公司每月供应商准时交货率、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及供应商运营故障次数统计数据,用以作为评价供应商业绩、选择培育供应商和培育供应商效果情况的依据,指导供应商管理工作。
2、供方选择
培育对象选取具有较大提升空间,有主观改善意愿,且经过培育有可能发展成为四方重点合作方的供应商;
根据上一年度业绩评价结果及供方培育情况,提出供方培育建议名单,召开供应商培育工作会议,征集公司各相关单位及上一年度培育小组意见,以确定当年供方培育名单。
3、共识达成
为确保供应商理解培育工作的理念及需完成的目标,确保培育力度,达到培育效果,X公司组织召开由供应商副总经理以上级领导参加的供应商大会,传达了供应商培育工作以输出四方先进管理经验、精益理念及方法并进行培训和指导的方式进行。通过供应商大会,供应商与X公司形成了同步提升、合作共赢的信念,X公司将给予供应商人力、培训等各方面的支持。
4、措施到位
建立月度例会制度。公司内部结合精益生产例会,每月召开供应商培育推进工作会议,落实实施计划,总结推进过程中的成果、问题,梳理下一步工作内容。
实施供应商周反馈机制。供应商结合自身精益生产推进计划,每周需向X公司反馈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公司组织推进组成员专家对供应商提报资料进行远程指导。
(二)一个计划,明确方向
针对供应商培育工作,要制定一个整体推移计划,并根据大计划,分解成汇编管理经验计划、供应商现场指导计划等子计划。
供应商推进计划。根据X公司供应商培育整体推进计划,组织供应商制定适应本公司实际情况的质量提升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某供应商工作计划如下图:
(三)两层机制,确保实施
1、公司内部成立工作组
为保证推进实施力度,公司内部组织采购、质量、生产、物流等相关部门成立供应商培育推进工作组,工作组成员由各部门领导及相关人员参加,明确工作组职责,并制定了工作计划。
2、供应商成立推进组
为保证推进力度及效果,要求供应商成立工作组,组长由总经理或负责生产的副总经理担当,组员涉及生产、工艺、质量、采购、物流、设备等相关部门。并详细分解工作计划,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四)三个步骤,强化效果
1、经验输出
公司各部门精心总结5年来精益推进工作的核心管理方法、经验和优秀案例,包括生产计划管理、项目负责制管理、作业要领书等精益管理方法共17项,全部无偿向被培育供应商输出,要求供应商在公司内部进行宣贯、培训,落实适合自身企业的管理方法。
其中,X公司总结生产计划管理经验,特别是针对多项目并行、交叉生产。制定多项目推移计划就是将有限的企业资源在多个项目间进行优化配置,用以最大化满足不同项目对资源的需求,从而实现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最大化。
生产计划流程图
2、理论培训
聘请专业咨询公司,组织供应商进行精益生产培训,首先向供应商导入精益理念,然后具体讲解实际管理方法(如标准作业、生产计划管理、TPM设备管理等)。
3、现场指导
与专业咨询公司合作,组织公司内焊接、装配、加工及精益生产等相关专家对每一家被培育供应商实施现场工作指导,围绕精益生产、工艺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工作布置课题,提出问题及建议解决办法,要求供应商不断改善,及时落实并反馈关闭。
XX公司出访某一供应商进行现场指导,提出10各要求项目,此供应商针对10个项目要求分别制定了目标值并制定7条符合公司实际的规范,通过半年时间的推进,公司各方面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三、培育效果
1、实施问题整改,改善效果明显。
每一家供应商形成现场诊断报告,围绕生产计划、作业要领、工艺流程、质量管理、等精益生产各方面共提出诊断问题项142项。其中可立即整改128项,长期改善14项,立即整改项已全部整改完成。
通过汇总、分析培育对象在2013年培育前、后生产异常数,平均单辆车异常数由原来的1.64项降为1.23项,同比降幅达到24.9%,培育效果明显。
2、编制工作指南,明确工作流程。
关键词:热电厂;B/S模式;点检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引言
热电厂作樯璞该芗型企业,其机组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是影响企业利润的决定性因素。点检作为一种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通过对设备进行定时、定点、定路线、定标准的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缺陷隐患,从而对设备进行检修处理,消除设备缺陷,达到设备的可靠运行。由于大型火电机组设备繁多,对现场设备的点检需要记录大量的数据,容易发生记录数据出错和丢失等情况,所以需要开发一款先进的点检管理信息系统,为热电厂的点检管理工作提供方便可靠的软件技术支持。
一、点检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
点检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系统软件、集成点检仪、内部局域网、数据库、服务器等。系统软件通过内部局域网上建立的网站运行,用户不需要安装任何客户端软件,而是通过浏览器直接与远程数据库进行通信,并在本地浏览器中完成一系列操作,如制定工作计划、分析设备运行状态、管理日常报表等。集成点检仪是点检工作最基本的工具,它是集数据采集、记录、上传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点检设备。现场工作人员只需手持这个集成点检仪即可对设备进行各种数据采集,操作简单方便。点检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生产运行管理系统的对接,数据结果可共享至其他管理信息系统,以便相关管理人员及时获取设备的运行信息。
二、集成点检仪
集成点检仪是一个便携式点检设备。它的功能包括:(1)设备运行状况检查;(2)数据记录;(3)传输通信。
1.设备运行状况检查
集成点检仪具有温度测量、振动测量等功能,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可以直接使用集成点检仪对运行的设备进行温度、振动的测量,测量结果可以实时上传至点检管理信息系统。
集成点检仪中内置了红外线温度传感器和红色激光瞄准器。通过红色激光瞄准器前的调焦镜头可以精确定位测点,点击集成点检仪操作系统主界面的“温度检测”按钮后,进入温度检测界面,此时,集成点检仪顶部的红外线温度传感器打开,系统界面显示出当前设备测点处的温度和周围环境温度。
集成点检仪的振动传感器结构紧凑、精确度高,通过将集成点检仪的振动传感器与设备轴承测点接触,点击集成点检仪操作系统主界面的“振动检测”按钮后,我们可以在操作系统界面上获得设备轴承振动的加速度、速度、位移、振动波和频谱等数据,从而对设备的轴承振动情况进行分析与诊断。
2.数据记录
当工作人员开机后,他可以登录系统下载当天的点检路线与工作计划,然后根据当天的工作计划对现场的每个设备进行检查,最终将点检结果与测量数据输入至点检仪中,保证数据准确无遗失。
3.传输通信
现场工作人员通过集成点检仪与点检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进行数据传输通信。数据传输通信方式支持WiFi方式、USB同步方式、Bluetooth方式、USB虚拟网卡方式等四种方式。工作人员可以选择任意一种数据传输通信方式进行点检计划下载和点检数据上传。
三、点检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的实现
点检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可划分为四个模块,分别为基本参数配置、路线和计划管理、设备运行状态分析和缺陷管理、辅助工具。
1.基本参数配置
现场工作人员是完成点检工作的主体,机组设备是点检工作的主要目标,所以点检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管理工作人员和机组设备的信息。
(1)工作人员的管理
根据公司岗位管理制度,工作人员的管理必须明确其工作职责,所以我们将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权限设定。通过员工资格检索功能,可以查看员工的个人信息和相关权限,针对其岗位的调动,可进行相应权限的变更。
(2)机组设备的管理
机组设备的管理是点检管理的主要内容。为了便于管理,我们将机组设备管理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设备树管理、设备位置管理、检查点管理。设备树管理是根据设备的分组或类型形成树形图,我们可以通过点击代表相应设备的节点来查看或修改相应的设备信息。通过建立一个设备和检查点的标准数据库,我们可以向系统批量添加设备信息。设备位置管理将根据设备的空间方位划分机组内的所有设备,通过选择区域内的设备和检查点形成点检路线。检查点是点检工作最基本的工作对象,在检查点管理中,若检查点是数值类型,将设定上限报警和下限报警等内容,若是问答类型,将出现问答选项和备注等内容。
2.路线和计划管理
通过路线管理功能,我们可以选择相应设备和检查点来制定点检路线。在制定一条或多条点检路线后,我们可以通过计划管理功能制定一段时期内的点检计划,这个点检计划包含现场点检工作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工作人员可以在集成点检仪上下载当天的点检计划并根据点检计划去执行当天的点检工作,并将现场的点检结果上传至数据库。
3.设备运行状态分析和缺陷管理
点检工作完成后,上传的数据需要及时处理以便反应设备的最新运行状况。通过设备运行状态分析功能,我们可以对一个设备的所有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状况。在缺陷管理功能中,工作人员提交的设备缺陷包括设备名称、缺陷描述、所属专业等信息,检修人员可以通过缺陷管理功能获取设备缺陷信息从而及时处理设备缺陷。
4.辅助工具
在辅助工具模块中,我们添加数据导入功能来解决在系统中大批量输入数据的问题。当数据库和服务器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连接工具调整连接参数,以确保系统正常访问数据库。在系统中设计了外部接口,用以保障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良好通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外部接口从相应管理信息系统获取设备的实时参数信息,并通过外部接口将点检结果共享至其他管理信息系统。
四、结语
基于B/S模式的热电厂点检管理信息系统极大地方便了热电厂的点检管理工作,为机组设备的检修计划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增强了机组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高了各级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为热电厂的全面信息化建设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社团;大学生群体活动;现代企业管理;学生管理
有效开展学生群体活动,是对大学生第二课堂的必要补充,对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学生社团组织内部管理混乱,所组织的活动缺乏计划性和新意。因此,笔者认为将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融入到大学生社团管理中,将社团成员和社团活动进行整合和包装,既为社团成员提供了一个模拟社会工作的平台,又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锻炼,同时又有力的保障了学生群体活动的开展。
一、大学生社团和大学生群体活动开展现状
目前大学生社团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院校学生会和青年志愿者协会,此类社团一般有较为完整的组织结构,与学校的学生管理部门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另一类为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成立的社团,如书画协会、摄影协会、舞蹈协会、篮球协会等,此类社团一般没有完善的组织结构,由某方面特长较为突出的学生领导,管理松散。
大学生群体活动一般为文体活动,多以比赛的方式进行,如歌唱比赛、硬笔书法比赛、摄影大赛、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等,活动的组织由各社团独立主持,活动经费有限、活动效果一般。
二、现代企业管理方法概述
从管理方式的角度,可以将企业管理方法划分为:刚性管理方法和柔性管理方法。刚性管理方法是一种集权的命令式管理,其主要特征有以下三点:一是实行严密的组织管理;二是用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员工;三是采用大规模的生产方式。柔性管理是一种灵活机动的人性化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在尊重人的人格独立和个人尊严的前提下,在提高广大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归属感的基础上,所实行的分权化管理。
规范化运作的现代企业管理包括九个方面:组织管理、计划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运营管理、奖惩管理、文化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此九个方面管理覆盖了企业内部的人、财、物、事四个方面,贯穿于企业的运营过程之中。
规范化运作的现代企业大多以刚性管理为主,使员工形成统一的行为工作规范,以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主要体现在组织管理、计划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以柔性管理为辅,使员工对企业忠诚,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体现在奖惩管理、文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
三、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与学生社团管理的结合
学生会因其组织结构较为完整可作为学生社团和学生群体活动的“管理单位”,将其他社团作为学生群体活动的“生产单位”,纳入学生会的统一管理。把学生群体活动作为“产品”在学期末由学生会将各社团提供的活动进行筛选,制定下一学期的活动计划表和学期活动策划书,由学生会外联部统一组织招标工作,从而实现学生社团人员和学生群体活动的有效整合。将现代企业管理方法融入到以上过程中,实现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与学生社团管理的结合,促进大学生群体活动的有效开展。
1.选好人、用好人,为学生群体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组建一支优秀的社团管理人员队伍是有效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的基础,那么如何才能组建好这支队伍?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环节入手。
(1)严把新成员招募这一环节,确保将那些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组织管理能力、宣传策划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的学生吸纳到社团管理人员的队伍中来。在这一环节中应当注意社团管理人员的人才储备问题和社团管理人员档案的建立问题。
应招人员应当首先填写个人简历和新成员入社申请表,并填写入社问卷。负责招募新成员的社团管理人员根据新成员招募管理办法对简历和问卷进行初审,初审通过的新生会被通知参加面试,面试将以演讲、现场提问和场景小品即兴表演的形式进行,主要考察新成员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宣传策划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心理素质。
(2)通过岗前和上岗后的培训,不断提高社团管理人员的素质,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质。培训由社团内负责招募新成员的学生和社团内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负责,培训内容为:社团内各项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以往活动的案例等。培训后将组织考试,考试成绩将记入社团管理人员档案,作为新成员定岗的依据。
(3)通过执行活动方案和计划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再好的方案,如果不付诸实施也不会取得成功,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社团成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社团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社团成员之间、社团内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问题,与陌生人接触时的心理问题等,解决以上问题,既是对社团成员能力的考验,又是提升社团成员综合能力的机会。
(4)通过必要的绩效考核制度实现人员的优化配置,使合适的人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其最大作用,并能够保证团队的先进性。
随着绩效考核制度的全面深入开展,那些工作态度不认真、工作能力差的社团成员将被淘汰,那些有一定工作能力但是在现有岗位难以施展的社团成员将被安排到能够发挥其能力的岗位上。与此同时,学生社团需要不断寻找那些品德好、有能力的学生加入到学生社团的队伍中来。以此来实现人员的优化配置和团队的先进性。
2.健全学生社团组织机构,规范学生社团的内部运作流程,为学生群体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那么如何避免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尴尬局面,健全的组织机构设施和规范化的内部运作流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1)建立健全学生社团组织机构设施,建立社团内部门职责范围和各岗位职责,明确部门与部门间,岗位与岗位间的权利与义务。 转贴于
(2)规范活动策划和实施流程,按照目标、计划、审批、实施和存档的流程开展活动策划工作。
第一,目标的确立。通过对学生需求、学生整体状态和以往活动情况的了解,根据学生群体活动开展指导方针的要求,经过分析讨论的过程而确定。目标的设定既要科学合理又要切合实际。
第二,计划的组织以活动目标为依据,具体分为:筹备阶段工作计划、活动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三大部分。
第三,活动审批由校、院学生处负责,审批工作需对学生社团提交的活动计划进行全面审查,审查内容包括:活动意义、活动时间、活动规模、活动安全性和可实施性。审查结束需对活动计划作书面批复,对所审查内容逐项进行说明,并给予必要的建议和指导。
第四,活动的实施。活动获得批复后应严格按照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任务,如某一环节确实无法完成,需对活动计划进行调整,计划调整情况应报学生处备案。
第五,活动存档。由学生处负责将学生社团组织的群体活动的文字资料和影像资料加以分类存档,以备日后查阅、人员培训和校园文化展示之用。其中活动的文字资料包括:活动计划、活动计划变更、活动批复、活动会议纪要和活动总结等;活动的影像资料包括:图片资料和录像资料等。
3.规范学生社团内部管理制度,为有效开展学生群体活动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没有纪律的部队是打不了胜仗的,没有制度的组织是完成不了任务的,只有通过完善的学生社团内部管理制度才能保障社团的人才和组织发挥其最大作用
(1)出勤问题。由于学生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学生活动的,所以不能像企业职工那样有固定的工作时间,所以大多数学生社团的出勤情况不是很理想,但是活动的组织要求社团成员用固定的时间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所以根据社团内部成员的课程安排情况制定出一个出勤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最低出勤标准为每人每周6个小时。每个学生社团工作人员在开始工作和结束工作前,到社团办公地点填写出勤登记表,社团将安排专人负责监督和统计社团成员的出勤情况,对不符合标准的社团成员根据绩效考核办法之规定给予相应处理。
(2)例会问题。工作布置后需要及时检查,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后还要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如何保证上述工作的完成,建立一套例会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各类会议均应有会议纪要,会议纪要的内容包括:会议时间,该时间记入考勤时间;会议类型,根据例会周期间隔可将例会分为周例会、月例会和年会;会议主持人;会议书记员;与会人名单和会议内容。
例会会议内容一般为前次会议工作的总结、所出现的问题和下次会议前的工作安排。会议纪要应在会后有书记员进行整理,备份后将复印件发放给与会人员参照执行。
(3)绩效评定问题。有的人做了很多工作却没人知道,有的人只做了很少的工作但是却给人留下了踏实肯干的印象,长此以往做工作的人就会越来越少,社团的工作效率也越来越低。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社团绩效考核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考核制度的制定应当以出勤情况、工作完成情况和团队贡献情况为考核依据,可以通过口头表扬、书面嘉奖、岗位晋升等作为奖励手段,以口头批评、书面批评、降职、除名等作为惩戒手段。
4.学校在学生社团和学生群体活动管理中的作用
学校应当制订一些鼓励学生社团发展的有力政策,监督学生社团各项工作情况,引导学生社团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如定期评选十佳社团,对学生社团进行评级管理等。
【关键词】多项目计划管理;项目进度控制;钢结构制造企业
一、绪论
钢结构制造企业的特点较为突出,具有典型的面向订单工程型企业的特征,也可称为项目型制造企业。钢结构制造企业每批产品的设计制定及生产都需依照客户合同中所指定的要求完成,并且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产品交付予客户。钢结构产品具有结构复杂、制造周期长、重复生产率较低、制造过程中需要频繁变更等特点,而且,钢结构企业所接到的每个客户订单的需求差异化较大现象明显,所以企业多是采取多个项目同时开工,产品的生产制作处在多个项目环境下,企业管理的难度及复杂度便可想而知了。由于项目繁多,且需求又各不相同,因此钢结构制造企业普遍存在进度超预期、资源冲突、项目和项目之间冲突等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钢结构制造企业普遍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而造成的。例如:不能保证计划的统一性及协调性、计划执行过程中不能实现有效的监管等。钢结构制造企业需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搭建起科学的多项目管理平台及计划管理体系,继而实现多项目从计划制定到实施的有效监管、多项目资源的合理规划与配置以及科学性的协调管理。
二、钢结构制造企业多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项目作为钢结构制造企业的核心,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多个项目同时进行,多项目管理集成了企业战略管理、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知识管理以及互相协同管理等内容,是一个将技术、知识、信息进行统一协调且共享资源的管理方式。具体管理现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当前多数钢结构制造企业在项目管理方面普遍是采用的单项目管理方式,企业运作思维仍处于单项目管理思维。企业在选择项目时,往往只针对某个项目的利润性、技术可行性方面,没有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考察分析;在对选定的项目进行进度安排时,资源将只为单一项目所专有,丧失了资源自身的可调动性,当多个项目进行时出现资源冲突时,需要合理的调动资源使其能尽量多的应用到各个项目中,将资源冲突尽量降低,这样就致使协调的难度加大,项目运作受到影响。
第二,钢结构制造企业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将采购、生产、工程、财务核算等全部整合到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中,将企业资源统一管理。钢结构制造企业与其他企业所接项目不同,钢结构制造企业所涉及到的项目都属于定制式,不同项目其需求不同,构件的体积、重量及复杂程度均有差别,构件的生产成本、生产工艺、生产周期等一些基础数据都无法收集。在生产管理方面,钢结构制造企业每批产品的设计及生产都需依照客户合同中所指定的要求完成,因此项目可重复性较低,每个项目所用到的物料都不相同,物料清单的罗列工作量庞大,并且所需物料必须在施工图纸制作完成后才可进行编制,这就造成了ERP系统中生产计划需要不断调整,导致不能严格按照生产计划执行。
第三,钢结构制造企业在进行项目计划制定时,延续了传统的关键路径和计划评审技术,在计划制定时只单纯考虑生产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每道生产工序所需要的时间,而没有将内部资源使用情况考虑在内。关键路径和计划评审技术制定的计划支解了系统的统一性,使得管理者只注重了局部效益,而这样所得出的关键路径是缺乏综合系统性考虑的路径,是将内部资源约束抛除在外的一条生产周期最长的路径,并且受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及操作者心理因素影响导致很多项目的计划并不是最优计划。
三、钢结构制造企业多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项目管理宽度和长度加大,管理难度加大,当多项目运转时企业组织结构往往无法满足其柔性需要。从生产当中看,大多数钢结构制造企业所涉及的业务包括设计、生产、安装、售后等,管理链条较长;从安装过程中看,安装和生产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业务,隶属部门不同,管理宽度加大。这些情况都致使部门信息沟通之间存在障碍,管理不顺利等,组织机构的柔性管理急需提升,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已无法满足当前多项目运转的需求。
第二,企业管理流程的制定没有面向多项目管理,而是沿用了传统的单项目管理。伴随企业业务不断拓展,在同一时间内运作多个项目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但当前,多数企业的管理流程的构建仍是基于单个项目管理而制定的,企业管理流程的设计没有与多项目管理相结合,流程制定缺失完整性、协同性差,流程中的各个环节信息都是独立的,造成信息沟通存在障碍。
第三,多项目计划管理体系不完善,项目计划横向协同操作性差。各个项目计划外部接口或者管理接口不明确,不同项目计划的制定缺少关联。各部门间的计划的制定缺少衔接及协同,部门计划和总体计划之间存在断裂现象。一般的钢结构制造企业多项目计划管理没有形成体系,项目之间缺乏协调性,致使计划的可控性差、执行力度弱,资源使用率不高。
四、钢结构制造企业多项目计划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多项目计划管理体系设计框架
钢结构制造企业产品客户定制,生产具有一次性、不重复等特点。当前,大部分钢结构制造企业的管理方式仍然停留在传统企业管理方式上,但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无法满足多项目管理的需要。为能应对多项目管理,本文设计了钢结构制造企业多项目管理框架。
钢结构制造企业基于关键链多项目管理体系制定的主要思路是以项目型生产为中心,企业资源应围绕项目展开,打造项目管理链,以项目生命周期为时间线对企业多项目进行系统的综合管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二)多项目计划管理体系设计思路
在多项目过程中,做好合理的安排,周密的计划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周密的计划是多项目管理事前控制的重要手段。钢结构制造企业多项目计划管理体系设计的主要思路是:
图1钢结构制造企业多项目管理框架
首先,对推、拉式计划进行有效结合。钢结构制造企业具有明显的拉式特点且兼具推式特点,在设计钢结构制造企业计划体系时应将其特点充分考虑,因此只有将这推、拉式计划进行结合,才能够更好的适应钢结构制造企业多项目管理的需求。其次,钢结构制造企业在多项目同时运转的环境下,不确定因素较多,最后计划者体系输出的计划更改困难,计划可控制性较差,不能满足环境多变情况,搭建关键链项目管理缓冲机制能够有效的满足多项目运作当中不确定因素下对计划控制的要求,因此,将关键链项目管理计划控制思想融入到最后计划者体系当中,形成计划与控制两者统一的局面。
在考虑推拉计划相结合以及关键链项目管理计划控制思想融入最后计划者体系,本文提出基于多项目计划管理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三层计划体系、计划调整机制以及计划制定规则。三层计划体系包括主干计划、前瞻计划和详细计划。
第一,主干计划:公司在投标获胜后,销售部门与客户对项目的进度进行协商,项目进度要经过公司战略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制定项目进度刚要,以此作为项目计划制定及实施的指导性文件。
第二,前瞻计划:项目经理制定主干计划,即多项目管理中关键计划,为生产制造进行指导,以工作分解结构(WBS)进行细化工作包,利用关键链技术制定整个项目的计划,并对内部资源进行配置。
第三,详细计划:详细计划作为最后计划者体系当中的底层计划,包含一周内要落实的工作,最后计划者即现场项目部人员以前瞻计划为指引,将施工现场中的现实约束条件进行充分的考虑,比如人员、技术、资源等,制定出最终可以实行的工作计划,最终计划应充分把主干计划、前瞻计划以及项目实际操作等情况涵盖其中,其特点便是可操作性强。
参考文献:
[1]林晶晶.企业多项目管理中的人力资源配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2
[关键词]时间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4-0125-01
1 前言
人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时间,时至今日,无论是经理人、高阶主管、管理者或知识工作者,依旧陷于同样的困境里。时间是最特殊的、无可替代的和不可开缺的一项资源。高效时间管理者与其他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非常珍惜自己的时间。但时间的诊断仅凭个人感觉是不行的,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必须对“时间花费”进行诊断,了解自己的时间是怎么耗用的,并通过工具来确保工作的高效性。
2 时间管理意义
在工业史上,经常有这样的事情:仅仅是一天之差,就可以导致一个企业的巨大成功和另一企业的倒闭破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影响组织生存的资源很多,时间也是这些资源当中的一个重要要素,对于企业来说,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创造价值,而在这当中,各种其他资源可以满足,但是时间却是有限的。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没有时间,计划再好,目标再高,能力再强,也是空的。时间是如此宝贵,但它又是最有伸缩性的――它可以一瞬即逝,也可以发挥最大的效力。对于生产和商业活动来,时间就是潜在的资本。
所以,不懂得利用时间的管理者就是最无能的管理者。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企业的财富。
会不会利用时间不是单纯地看工作时间内是否充满了各种工作。有很多管理人员,从早忙到晚,不单在工作时间内挤满了各种工作。而且还在工作时间以外寻找时间继续工作。单纯从这个现象看,并不能表明该管理人员会利用时间。他的工作精神固然是好的,但他还不能称得上是最好的经理,也不能称他是善于利用时间的能手。
会不会利用时间,关键在于会不会制定完善的、合理的工作计划,有计划地利用工作时间,合理地安排最主要的工作和最关键的问题。这些工作和问题,只要安排得适时和得当,就会像机器的主轴带动整个机器运转那样,促使其他的事情按时完成。
因此管理者必须学会时间管理,管理时间!
3 时间管理方法
德鲁克认为,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如下:第一,记录时间;第二,管理时间;第三,统一安排时间。
(一)记录时间
记录时间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时间管理办法。为了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而采用计时器测量工人的工作时间,从中找出工人不必要的非生产性时间,使得工人的工作时间达到“科学”。
在管理者的工作过程中,管理者有许多事是根本不必做的,因为做这些事无助于管理者的绩效,无助于企业的成果。例如:应邀演讲、参加宴会、担任委员、过多开会等等。因此,管理者需要评估这些事情,了解这些事情是否有助于自身的绩效以及企业的成果。如果都没有,这些事情可以不做。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有一些事情是需要管理者亲力亲为的,有一些事情是可由他人代替管理者去完成的。企业所有人员的生产性工作时间是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源,因此,管理者通过一些不必要的方式浪费了他的员工的生产性时间,就会对企业的绩效造成损害,但是在现实的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管理者时常浪费其员工的生产性工作时间。因此,管理者要通过记录时间的方式来查找自己是否浪费了别人的时间。
(二)管理时间
管理者在记录了自己的时间之后,管理者就已经开始自己的时间管理了,这也可以通过很多方法实现,比如四象限法、GTD法等等。
(三)统一安排时间
管理者在记录和分析了自己的时间之后,管理者就能更好的安排自己的时间。但是,无论管理者对自己的时问安排是多么的合理,总会产生一些零碎的时问。这些零碎的时问产生于管理者做两件事情之间的缝隙。因此,使用好这些零碎的时间将能提高管理者的绩效。德鲁克说:“有效的管理者必须集中他的零碎时间。”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所以,德鲁克说:认识你的时间是任何人只要肯做就能做到的,这是通向贡献和有效性之路。
4 基于信息化的员工时间管理平台建设
在前两章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了员工时间管理工具的功能模型。系统建设基于企业内网的的C/S结构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NET技术开发。采用组件化的开发模式,并根据需要对组件进行封装装,以XML文件为配置文件进行管理,因此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可变性,最大程度适应因需求变化而造成的系统重组。系统主要包括五大功能:
1.员工工作计划管理,在此功能中,员工可以按照上级或者自己的安排给自己或者同事定制工作计划,并能跟踪工作完成状态,按时间提醒。
2.时间统计,此功能中员工可以查看本人或者下级员工的每月时间规划,及时查看员工工作时间分配,及时评价,找到可以改进之处。
3.便签管理,在桌面上以便签的形式显示当天任务,并可以执行开始、暂停、结束操作。
4.去向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员工可能有出差,外出办事等情况,要求能够在软件平台中方便快速的登记员工的当前工作地点和外出计划,如发现可以代办事项可以帮同事代办。
5.系统管理。在软件中使用IP检测用户权限,根据工作部门和职位不同分配使用权限;软件数据库备份和载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5 结束语
本文在研究德鲁克时间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以本单位员工的时间管理为切入口,提出了信息化时间管理工具的建设方法,软件经过科室内部测试使用,时间管理系统对员工的工作时间安排和上下级沟通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使用结果表明,时间管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随机性,在开发工作中必须结合产品的实际,以高效的时间控制方法来实现项目的管理目标。它不但需要项目经理具有较高的协调能力和组织才能,还需要团队普通成员的积极工作态度和合作精神,这也是时间管理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秦启文,张志杰.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3).
[关键词]火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运用
引言
火电企业的生产过程较为复杂,其管理模式和一般企业有所不同,需要更好地保持其发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计划和管理在火电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火电生产计划一般是以生产为导向,采用单一的管理模式,各职能部门间很少进行信息交流,这样就会出现不合理的资源运用情况,间接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这种计划的重点是专业计划,没有考虑到企业最大化的整体效益,因此很难适应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需求,需要用一种全新的计划管理模式来替代。综合计划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采用的计划管理模式将企业经营作为主导,并结合了综合统计、全面预算、综合计划,相互间形成了一个动态的闭环系统。这样的管理过程能确保各职能部门间随时交流信息,协调处理好相互间的逻辑关系,最大化利用资源,从而提高生产管理效率。
1火电企业现行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制订的计划不科学
我国实施电网体制改革后,厂网就此分开,发电市场的竞争也变得日趋激烈。发电企业的发电量已经不再由国家规定,而是由市场来决定,所以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经营能力和经营状况来制定计划。但在现行的管理模式中,火电企业并没有将经营状况作为制定计划的依据,仍然将企业生产能力作为重点,不重视市场预测经营管理活动。
1.2缺乏沟通与协调
发电企业内部拥有众多的业务部门,这些部门的分工各不相同,当前的计划管理模式虽然加强了各部门的管理职能,但是形成了相互独立的管理小体系,导致各部门间不能及时沟通和协调。虽然各部门的职责非常明确,会根据计划指标开展各自的生产和管理,但是没有发挥好各专业计划间的综合功能和协调平衡能力,容易出现问题,导致工作计划无法实现完美衔接,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现行计划缺乏广泛的内容,由于各部门和生产单位间不能很好地进行沟通和协调,无法实现最大化的社会经济效益。
1.3不注重动态管理和动态控制
火电企业现在采用的计划管理模式从流程上看,其是单一的、静态的、不科学的,属于线性生产管理模式。各职能部门为实现企业的最终利润目标,没有相应的过程控制和动态管理机制进行跟踪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不够灵活、应变能力差,无法及时反馈信息和解决问题,导致生产效率下降。从管理方式上看,火电企业不注重动态管理和动态控制还表现在,其只注重企业管理中的计划和领导两大职能,而没有进行组织和控制。管理中的组织职能主要指的是企业在计划和生产过程中将各部门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资源的协调和重新配置。而现行的计划管理模式正式由于没有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使各部门之间缺乏整体协作与交流。
1.4考核体制不完善
现行的计划管理模式的绩效考核只注重对最终结果进行评定,在所有生产活动结束后,将实际的生产结果与预期的进行对比进而对职工进行奖惩。这样的考核体制体现的是事后奖惩,周期过长,导致火电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进行自己的考核,导致考核内容混乱重复,指标之间缺乏综合平衡。
2火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管理的策略
2.1转变生产理念为经营理念
传统的火电企业计划管理模式是生产型计划管理模式,企业内部计划主要是完成指令性计划,设计指标时只考虑用生产指标加上一部分的经营指标。随着市场改革的不断发展,火电企业应及时转变观念,将生产理念转变为经营理念。首先,火电企业要充分重视市场经营部的重要性,将经营作为市场导向,分析预测市场,给予市场经营部更多的权限,综合平衡好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其次,各管理部门应积极配合好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同时全方位调度各管理部门的行为,让经营部成为企业的龙头。最后,各职能部门应积极转变理念,要高度重视企业的经营计划和决策,将经营部确定的目标定为企业的最终利润目标,这样才能获得最大化的利润。
2.2充分利用中央数据库
建立中央数据库是火电企业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中央数据库是火电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系统,火电企业要充分利用中央数据库。首先,火电企业可以通过中央数据库有效整合内部资源,对内部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其次,火电企业通过设置中央数据库的使用权限,各职能部门可以通过它及时了解其他职能部门的相关情况,如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变更计划等,这样各职能部门可以据此来做出相应调整,确保企业管理中资源的协调性;最后,火电企业可以通过数据库进行信息的上传和下达,从而保持各部门间信息的畅通和透明。
2.3提高计划管理人员的素质
综合计划管理具有科学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等特点,需要相关人员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同时还需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对于计划来说,它是超前的,因此计划管理人员也需要具备超前的知识水平。首先,企业要定期对计划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此来提高其素质。其次,计划管理人员应积极学习和现代企业制度相关的知识,并具备良好的市场预测、分析能力,还要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具有较强的平衡分析能力,同时还要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
3结语
火电企业通过运用综合计划管理,能够将战略规划和具体实施计划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能有效规避风险,在火电企业的经营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论述了火电企业如何实施综合计划管理,以期能更好地提高火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江哲生.我国电力工业现状和十二五电源结构调整趋势分析[J].电器工业,2010(10).
[2]马晓平.独立发电厂的管理模式[J].吉林电力技术,2016(4).
[3]庞长生.浅议现代企业制度下集团公司内部经营运行机制[J].煤炭经济研究,2013(1).
[4]占述勇.我国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综合计划管理系统[J].集团经济研究,2016(2).
[5]陈俊峰.浅析火力发电厂的管理创新[J].当代经济人,2016(12).
[6]范蕊.论火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J].价值工程,2014(27).
[7]倪红芳.基于关键经营指标的电网公司综合计划管理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4.
[8]谭晓翠.省级电力企业检修公司综合计划管理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9]吴玲.基于成本的电网企业综合计划管理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2.
[10]马向春.省级电网公司综合计划管理指标体系优化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2.
[11]周文略,马毅敏.基于矿业集团化经营的综合计划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矿业,2011(6).
[12]马伟.信息化环境下发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模式及应用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0.
[13]林雅璟.基于关键指标的电网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23).
[14]纪晓军,王峰.供电企业提升综合计划管理水平的路径[J].中国经贸导刊,2011(18).
[15]张娟,瑚成健.浅析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构建[J].西部财会,2010(6).
(一)建立“精准化”理念,指导院系教学管理流程化的实施
“精准化”是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精益求精的管理态度认真落实教学细节管理,实现教学管理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文化、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是建立在规范管理基础上,对院系教学管理的科学提升。1.精准化管理主要是指在院系教学管理中,时刻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激励和要求教师和学生,求真务实,积极进取,高标准、严要求,小事做细,细事做精。养成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良好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2.精准化管理主要是指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管理者要以精心的态度,精细地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将教学管理任务具体化、明确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的成本,达到管理效益最优化。3.精准化管理要求在高校教学管理中,要注意创设一种有利于激发广大教职员工主人翁意识,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人心情舒畅的良好文化氛围,这样的氛围有利于人们自觉履行岗位职责,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备课、上课,精心组织教学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力求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极致。4.精准化管理通过对岗位职责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等科学、有效的手段,引导教职员工能够自觉遵守岗位职责的规范和要求,减少不必要的内耗,使教学管理能够走上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的轨道,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二)构建院系教学管理流程体系
院系教学管理流程化,首先要建立教学管理流程体系,以科学地理顺教学管理各项业务。教学管理流程体系由以下两部分组成——教学业务管理流程和学习管理流程。
1.教学业务管理流程
(1)教学计划流程:院系(教研室)教学工作计划制订流程、专业教学计划制订(修订流程)、教师教学计划编制流程、期初(期中、期末)教学工作安排流程等。
(2)教学检查流程: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流程,教学质量抽查流程。
(3)教学实施流程:课堂教学流程,实习(实训、实验)教学流程,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流程,成绩填报流程。
(4)教学科研流程:教研教改、专业研究课题申报流程,成果统计流程等。
(5)教学行政管理流程:教学档案管理流程,教师考核流程,各类教学评比流程,调停课流程等。
2.学习管理流程
(1)考试管理流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报名流程,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流程,正考流程,重修流程,补(缓)考流程。
(2)学籍管理流程:新生入学学期档案建设流程,学籍核对流程,学籍异动管理流程,,延长修学年限管理流程,转学流程,毕业生学籍档案整理流程等。
(3)选课管理流程:必选课流程,任选课流程。
(4)毕业管理流程:毕业选题流程,毕业论文(设计)实施流程,毕业答辩流程等。
(三)采取具体措施,实现院系教学管理流程化
1.建立健全现代化教学管理制度。制度是有效管理的保障,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同样需要制度作为执行的准绳。院系根据学校教务管理部门的文件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制定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院系教学管理制度、学生学习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教学计划管理制度、教师管理、考试管理、教学过程管理等制度。教学计划管理制度包括计划制定管理、计划执行过程管理等;教师管理制度包括教师行政管理制度、教师行为管理制度等;教学过程管理制度包括课堂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考试制度包括命题制度、试卷库管理制度、评阅管理制度、成绩管理制度等。考核管理制度包括学生的成绩管理、考场管理等;学籍管理制度,包括学生的学期档案管理,学籍异动管理以及毕业生学籍档案整理等;课程管理制度包括组织课程编制、实施、评价,以及组织优质课程、达标课程以及精品课程的建设等;教学计划管理制度包括每学期的学分设置,学业计划安排,教学及实践活动的周数安排等,这些管理制度作为流程化管理的依据。
2.建设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院系教学管理人员是院系教学管理过程的最直接的参与者,是教学管理的具体执行者、组织者和协调者,也是规范教学管理的关键。院系教学管理人员要有一定专业素质,对学科特点、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有所了解,能为院系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良好的作用。同时,管理者还应获得不断学习网络化管理、加强专业培养学习的机会,组建具有现代网络应用能力和专业基础功底的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在院级教学管理中,合理有效地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传递,完成教学管理工作。
3.归类教学管理工作信息。每一学期,校级教务管理部门都会定时或不定时地一些与教学相关的信息与文件,将这些信息与文件分类管理,不仅方便院系教学管理办公室信息保存、查询与反馈,还可以简化一些相互交叉与叠加的信息,并将其简化,这是进行了教务工作流程化的基础。
4.建立院系教学管理流程化运作机制。成立教学管理流程化运作指导小组,负责流程化运作的培训、推进、监督等职责。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