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54: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入学教育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267-01
“90后”新生给大学校园带来新鲜空气的同时,也给高校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考验。如何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帮助其尽快适应新环境,顺利完成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是关系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成败的关键。
一、“90后”大学新生思想特点以及入学教育的必要性
1、“90后”大学新生对生活环境不适应,产生焦虑
大学新生都是带着憧憬、期待进入大学校园的,但不同的校园环境条件对大学生的心理冲击截然不同。有的校园环境优雅,有的却令新生大跌眼镜。同时,许多新生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家长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连最简单的家务劳动都不让他们做,而离家在外的住校生活又要求他们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从来没有和五湖四海的同学生活在一起,同学之间存在的地域、生活习惯、语言、性格等差异,让有些新生手足无措。因此,做好新生入学教育,使之适应新环境,迅速过度到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消除新生的焦虑情绪和担忧是非常必要的。
2、“90后”大学新生对学习不适应,产生恐惧
学习方法的转变是高中走向大学的重要飞跃。大学的课程设置与学习方法和高中大相径庭,很多新生仍沉浸在高考后的轻松和喜悦状态中,对大学陡变的学习缺乏一定的心理准备,在短期内无法适应老师的授课方式,一堂课下来,可能不知所云,于是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变主动学习为被动学习,效率比起高中大打折扣,结果往往是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也未能取得理想成绩。再加上大学本来就是人才汇聚的地方,导致其心理压力更大,信心丧失,乃至思想颓废,于是就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网吧和游戏中,甚至沉溺其中,荒废学业。因此,新生入学教育起到中学到大学的衔接作用,让学生在学习方法方面作好“角色转换”,以免出现“卡壳”现象。
3、“90后”大学新生缺乏人生目标,理想与现实存在矛盾
大学新生在高中阶段,考上自己希望的大学是非常明确的目标也是奋斗的最大动力。而考上大学以后,最容易出现目标迷失,面对着大学期间出国、考研、找对象、找工作等多个目标如何定位,是很大困扰。因此,帮助和引导新生为自己寻找一个与新环境相符合的人生目标,是新生入学教育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同时,大学新生对录取的学校和专业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大部分新生是按所报专业录取的,但也有一部分新生是通过调剂录取的,因而对所学专业存在疑虑。通过新生入学教育,让新生熟悉自己的学科和专业、消除思想上的各种疑虑、增加学习动力、激发其学习热情、是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4、“90后”大学新生情绪情感脆弱不稳定、缺乏独立性、受挫能力差
“90后”大学生在情感上更显早熟和直率,敢爱敢恨,勇于追求友谊和爱情,但在友谊和爱情、爱情和学业等纠葛和矛盾面前显得迷茫和脆弱。同时,“90后”对生活的要求更高,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需要其抗挫能力、自制力等也相应提高。在一项对大学生“遇到挫折心态”的问卷调查中,有72.3%的新生表示遭遇挫折后,自己心里会留下阴影;甚至有5.1%的新生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只有9.4%的新生表示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这体现了大多数新生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新生入学教育要让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做好角色的转变,正确面对挫折,处理好情感问题,将压力变为动力。
二、结合“90后”大学新生的特点和需要。在原有的新生入学教育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值得注意的地方:
1、注重军训教育
军训是新生进入大学的第一课堂,通过军训可以使学生熟悉大学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磨练和增强学生的意志、毅力、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和生活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综合素质,为其大学阶段健康成长以及顺利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今后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总之,军训是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这一课的完成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强调学习方法教育
引导教育新生改进学习方式、合理支配课余时间、传授自主学习的方法、让他们会学习、好学习。组织新老生经验交流座谈会,选择部分德才兼备的优秀高年级学生与新生就专业知识、在校勤工助学、参与社会实践等问题进行交流。由于交流双方年龄相仿、身份相同、有共同的语言和兴趣、互动性强。交流双方可以采用问答的方式,直接解决问题,所以高年级学生的现身说法比学生工作者的说教效果会更好。
3、做好适应性教育
我们要分阶段层层递进地针对新生不适应的状况来开展教育,例如针对新生的各类不适应问题来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新生在入学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一些普遍会产生的入学适应性问题以案例解读的方式展现在大学新生的面前,以达到未雨绸缪的效果。同时我们建议应当将原本为两周的入学适应教育时间延长到一个学期,将整个大学生活开始的第一学期看作是新生入学的适应期和教育期。
4、建立入学教育考评制度
我们要把入学教育工作纳入相关部门和学院的年度工作及考核内容,对各学院加强工作指导和过程监控,把计划、总结、问卷调查、教师反馈、活动竞赛、新生考核结果等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切实改变入学教育工作常常“无果而终”的现状。并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新生接受入学教育情况以及效果进行综合考核并评定成绩,成绩不合格者必须重修。
总之,大学是风雨人生中的一段宝贵而又美好的经历,蕴含了无限的智慧与潜力。希望我们通过对“90后”大学新生有针对性的入学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获得一个良好的开端,减少失望、避免失败、安全、愉快、成功地完成大学之旅。
关键词: 医学院校 新生 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起点,是大学新生完成角色转变,适应学习生活,稳定专业思想的重要阶段,也是大学生形成纪律观念,完善人格修养,规划职业生涯,步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医学院校的主要职责是培养合格的医疗卫生工作者,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满足人们对医疗卫生需求的医药卫生人员。[1]本文通过总结我院近年来在医学新生入学教育管理中的方法和经验,探索建立一套符合医学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领导,为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新生入学,学院与相关职能部门多次研究,提前布置,精心组织,召开迎新暨入学教育大会,反复强调入学教育对于医学生五年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对学院的教学、管理的重要意义,为开展入学教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入学教育工作的领导,学院成立新生入学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总支书记为组长,专门负责规划、布置、督察、入学教育工作。各年级辅导员和专业指导教师负责所在年级的入学教育组织工作。
2.制订方案,严格规范。
为规范入学教育工作,制订《新生入学教育方案》,从指导思想、教育形式、教育内容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安排和部署;制定入学教育时间进度表和专业教育参考提纲,学要求,坚持做到“六个明确”,即明确教育目的、明确教育形式、明确教育内容、明确时间进度、明确教育要求、明确考核重点。
3.明确分工,强化责任。
入学教育的内容包含多个方面,要对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的工作进行分工,对入学教育效果负直接责任,从而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准备,亲力亲为,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爱校爱国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1.理想信念教育。
教育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2]增强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强化成才目标和学习动力;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的思想认知,勤奋学习,奋发成才。
2.爱校爱国和校史校情教育。
组织新生参观学校,聆听校领导和专家教授关于学校历史和文化、校风和学风的报告和诠释,学习、了解我校的校史、校训、特色、成就(含英才)等,使新生了解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科优势,加深他们对大学精神的理解,对学校人才培养观念和培养目标的理解;以学校的发展目标、人文精神等来凝聚学生,稳定思想,增强新生对母校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3.诚实守信教育。
当前大学生的诚实守信教育集中体现在学费交纳、贷款还贷、诚信应试等方面。在认真做好新生缴费及“绿色通道”工作的基础上,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家和学校的有关政策,形成“缴费上学”、“有借必还”的诚信美德。
4.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高校要把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看成是当前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3]“八荣八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系统总结。加强对新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活动,使之“知荣明辱”,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大学生。
5.开展成人成才励志教育。
通过先进事迹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弘扬自强自立、奋发向上的励志精神,营造“学典型、见行动、争优秀”的良好氛围。通过举行成人宣誓礼,教育新生捍卫神圣宪法,履行公民义务,承担社会道义,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三、开展以校纪法规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为内容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适应性教育,帮助新生顺利发展、健康成长。
1.校纪法规教育。
校纪法规教育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制度保障,组织新生学习《学生手册》,开展入学教育知识考试,参加大学生纪律与秩序教育讲座、安全教育讲座,让学生熟悉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同时完善新生入学信息登记。
2.校园安全教育。
制定《新生入学安全教育计划》,开展涉及人身、生活、财产、交通安全等方面的专题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防微杜渐;运用典型安全事故案例,教会学生应急处理方法;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要及时通报、处理,确保学校稳定、和谐。
3.心理健康教育。
组织开展新生心理问题筛查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4]重点关注家庭经济困难或有其他特殊困难的新生的心理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疏导、及时上报。
4.适应性教育。
(1)通过举办“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学习的适应教育”讲座,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
(2)通过新生家长见面会,发放《新生家长必读》,让学生、家长了解孩子所选择的专业、学校及学院的发展规划,为今后的沟通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新老生学习经验交流会,帮助新生转变学习方法。
(4)通过举办“高校学生会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讲座,让新生更好地了解学生会的作用,积极投身于校园文化建设。
四、开展以学风建设、专业思想教育、学业发展规划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主的发展规划教育,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成才观,步入科学的发展轨道。
1.学风建设。
“学风正成就事业,学风清造就良医”。学风建设是学校求生存、创品牌、谋发展的基础。学风包括学校风气、学习风气、学术风气、师德师风、医德医风等。通过“求真、求精、求新”的校风学风专场报告会,激励新生树立人生目标、胸怀远大抱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同时努力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学风建设工作体系,让优良的学风成为学校发展强大的推动力。
2.专业思想教育。
向新生介绍学院专业设置、发展方向、专业课程、专业特点及专业师资、考研、就业情况等,帮助他们稳定专业思想。教育引导新生了解大学学习特点、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追求真理、求实创新、严谨钻研的治学精神。
3.学业发展规划教育。
组织学业生涯规划讲座,引导新生制定个人学习的学期目标和阶段目标,提高学习自觉性和有效性,做到制定好一个目标,营造好一种氛围。并以考试、考级、考证、考研为抓手,真正使方法指导、制度保障和检查反馈三项措施得以落实,使学业发展规划取得成效。
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举办“奉献基层五十年,甘洒热血写春秋”优秀校友扎根基层自主创业报告会,号召大家今后投身基层卫生事业。制作展示医学毕业生考研、西部计划、选调生、选聘生、应征入伍学生光荣榜,印发毕业生成长记录和先进事迹材料,介绍优秀学生、校友成长经历,用先进人物和事迹激励、鼓舞学生;通过“就业”“职业”观念教育,为未来职业及人生定位做好必要的观念和知识能力准备。
五、加强以医学伦理学、医事法学、道德规范为主的医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临床医学专业特点决定了学习专业知识之前必须接受医德医风教育。[5]医学新生怀着探求医学知识的远大志向,步入神圣的医学殿堂,在这一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医德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的教育,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塑造他们的医德认识、医德感情、医德信念、医德行为和习惯,使之全面、系统地了解医德的基本理论,形成“无欲无求”的高尚医德。
通过医学生誓词的宣誓,使他们从学生时代就树立一切为病人服务的宗旨,用高尚的理想和人格要求来衡量自己,激励学生在以后的医疗实践中自觉遵守医德规范,为实现崇高的理想而奋斗。还要大力拓展医德教育的途径,[6]将医德教育与医疗实践相结合,抓好医学生的功利教育,提高医学生医德情感,正确地处理好“义”和“利”的关系。好学真知,造就回春妙手;力行仁术,终成济世良医。
新生入学之后,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新的授课方式、新的学习方法、新的学习目标、新的人生定位等待着他们去思索、去探索、去适应、去定位。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争取多方面的支持、配合,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建立健全新生入学教育的长效机制。
附:新生入学教育安排进度表
参考文献:
[1]龙腾.高校医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8):553.
[2]许健,葛晓华.浅析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2009,(3):256-258.
[3]刘云山.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6-03-21.
[4]孙红艳,董波.多层次医学生教育管理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育,2007,(5):45-46.
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接入的时候,中等教育的学生的立场上比较,以及作为社会人想要重新学习的成人的立场上来看,只要自己有想学的态度,就有一方对高等教育机构中高等教育的果实的机会得到。像现在一样入学考试选拔而造成的“全入”的情况下,进入高等教育“入口”控制的前提丧失。很明显的是,而各大学为了本身的存亡目标,都在争夺数量一定的生源,不得不将进入高等教育的口径“扩宽”。进入高等教育的学生基础知识保证不了,实难保证本科教育的质量。本国学生已经不能完全支持日本的高等教育产业,又将他们的眼光吸引到国际市场高等教育的。培养出更为出色的知识分子,才能吸引国际性人才,确保的日本的教育产业发展。所以需要新的保证教育“结果”的手段,保障“学士”的质量。
针对日本大学以学部、学科为单位的纵向划分的课程组织结构所导致教学内容过分专业化、人才培养规格狭窄的积弊。2007年9月,中央教育审议会大学分科会制度•教育部会下属的学士课程教育委员会做了《面向学士课程教育的构筑》的报告,正式提出了"学士力"的概念,即与学士资格相称的能力,为大学本科教育教育质量保障提供了参考指标,2008年3月中央教育审议会大学分科会的审议总结报告,即《构筑学士课程教育――审议总结》,重申"学士力"是"学士课程共通的学习成果的参考指针标志着日本本科课程改革在明确教育目标、保障教学质量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方案主要由两方面组成,一是学位授予、学修评价,二是教育内容和方法。在学位授予、学修评价方面,“学士力”是培养“21世纪型市民”的内容,它既是学士课程共同“学习成果”的参考指针,也是今后日本大学本科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学士力是指日本大学授予学士学位的人所应该具有的素质和能力。学士力包括“知识与理解”“通用性技能”“态度与志向”“综合性学习经验和创造性思考能力”等四大方面。
以岐阜女子大学为例,在入学一年级培养学士力的具体实施构成。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效果几大方面。教育内容与以上提到的内容基本相符,主要叙述教育环境、教育效果的内容。
一、教育环境
1)学生的信息第一学年教育信息保存,入学时期和此后的学生的生活情况和价值观、学生等信息,给予理智地支援与指导。
2)补充教育,入学时的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下降,为了弥补这种情况,入学前教育将有关第一年度核心课程和各专业课程的信息,通过提供给本校教员通信、e-learning开始通过各种方法来补充教育。
二.教育效果
校长讨论组织委员长、校长、系长、主任构成检讨委员会来保证实施。为了学士力确保和教育力提高,高校长委员长,系主任、系长,主任构成检讨委员会。
1)教育效果提高
①大纲
教育是为了保证,核心课程的每个科目概要书,上课设计书,评价考试书的教育资料,都需要有学生提出来。而教育内容,科目概要书(大纲等)和上课设计书需要提交给委员会讨论以下是大纲的内容
a.科目概要书
•科目名称,教育期间,授课时间数,教科书,教材,资料等)
•达到目标(评价考试也使用),评价标准(评价考试也使用),教育项目(基础用语,基础项目),听课者是最低限度的教育项目或实际技巧能理解
•教科单元(教育计划书)的构成导入女生学习期间和教育内容的基础教学科目的必需理解项目应用复合项目的理解练习演习相关学科和复合理解演习
②授课方法
与FD比较的上课方法,并且进行探讨内容。岐阜女子大学的FD的特点就是全教员研修会一年都会进行几次。教学评价的FD主要内容,
1)组织以探讨委员会为中心,以教育内容改善为内容,主要有关教学计划的研究、调、建议,以及上课的过程和指导方法相关的研究、调、建议。TA(教学助理)通过规定人数的实习,讨论等的来支持这项活动。
2)教育效果评价。成绩评价基准是,尽量突出考试大纲的评价书,外部评价可能的话,也要相结合,结果是由顾问来决定通过与否,学习指导事业。
通过和学生自己比较,每节课学习的完成评价和学习的过程,学习活动的发表和评价,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在学习的过程的调查,学习的事前•事后评价项目分别进行有意识的调查。调查项目包括每节课和社会活动能力,每节课作为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必要的基础单元。
这种(授课、实习等)学习过程、成果事前的相关评价,事后教学评价的调结果“初年次教育学士力培养课程改善学生的调查成果。在PDCA系统图2上显示了
图一PDCA系统运行图
多样的学生对大学毕业的时候,拥有的确实的知识、技术等,及自身主体性和热情可以作为社会人行动力的培养的目标。高中生向大学生转换角色,注意把握以下两点。
1)保证多样的入学生对确定教育目标的实现。为了学生生活的适应和学习动机提高,并为了顺利过渡高等学校,提高学生入学时的信息把握。
2)基本学士力的保障。因此全学共通的核心课程的检讨,实施,大纲制作,评价的PDCA系统,学士力教育的实践和课程•授业改善取组。入学时的第一年度教育为了有效的执行,入学前教育和补充实施教育,TA授业支援都是必不可少的。大学全体的教育方针要有检讨委员会实施。
从"学部教育"到"学士课程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即使是"学士课程"这一概念在日本研究者问只是一定程度上使用着,作为正式用语是近几年来的事。和硕士课程、博士课程教育对毕业生有明确的要求不同,对获取学士资格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以及与此相关的学士课程要求并未完全确立。现在实行的学士力保证实施的方法和措施几乎是每个学校根据自身特点指定的。实施要点就是强化学士课程教育的“出口管理”,严格毕业认定评价,重视学生在学期间的成长过程。在明确各教学科目所达成的目标和成绩评价的基础上。在此基础上,活用资格考试、等级考试等外部考试制度。总之,重视促进与完善“学习成果”评价及其相应条件的增加。
参考文献
[1]矢藤慈郎、松村幸四郎.学士力を保するための学生支援方策にする研究,2009(6)
[2]闫飞龙.日本大学本科课程模式的演变及发展趋势[J].大学,2011(11):67
[3]黄福涛.日本大学本科课程改革与启示[N].龙岩学院院报,2006(4)
关键词 高校 新生入学 教育
大学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社会活动,入学专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起点,是新生入学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入学专业教育,会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可以有效解决学生的专业困境,帮助学生培养专业兴趣、强化专业意识,高校新生入学专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入校学生将来职业精神的构建、专业课程的学习方式和择业心态等多项内容,亦可给入学新生得到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当前高校新生专业思想现状
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处于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有着较为鲜明的思想特点,现阶段一些入学新生却表现出对所选专业的乏味与无奈,对专业学习的自信心缺乏等问题。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重视入学专业教育。新生刚入学时其选修专业的教育水平高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入校学生可否快速地以最优越的状态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关系到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现阶段高校入学新生形成的专业理念现状如下:
(1)专业选择的随意性。长期以来,尽管绝大多数大学生是由本人填报高考志愿进而进入相应的高等院校相关院系的,然而学生们在填报所选专业时却一般被若干个因素所制约。我们国家著名教育专家张伟远对上海市212名高校学生展开相关的调查,其中91.2%的高校新生在填报专业时均对其所选专业知之甚少。
(2)专业了解的粗糙性。高校所录取新生在进入校门前或新生刚进入校门时,他们对高校生活和所选志愿均有着极高的期望值,但是在他们融入到大学校园生活后,普遍都体会到他们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单调古板,没有能力与当今社会现实密切配合。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出现错误认知,以为其所填报的志愿完全不符合自己的条件和期望。
(3)专业择岗的无目的性。由于我国高等学校不断扩招,每年均有大批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奔向就业岗位,择业压力成为当今高校在校学生的无形负担。每名新生走进高校校门,在对其本人所选专业志向毫无知晓的状况下,必然要对本人所选专业的就业前景做出全面的估判,大部分学生未能充分认识到,只有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尽其所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方可为将来顺利就业或创业奠定基础。对将来发展前景的无所适从,让新入校的学生们难以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致使其容易虚度大学时光。
2 当前高校入学专业教育现状分析
(1)对新生的专业理解状况了解不深。在对新生开展专业教育以前,未对新生的专业意念给予透彻掌握,而充分把握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是做好专业思想教育工作的前提。多数新生对本人所选的专业根本没有深刻的认识,谈及本人不珍惜自己所选专业的具体原因,大部分学生又所知甚少,甚至有不少新生连自己真正热爱什么专业,适合从事什么专业的学习和工作,都不甚了解。但是,相应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把握新生的专业理解状况,对症下药,方可提升入学专业教育成效。
(2)没能真正展示高校新生入学专业教育的主导角色。很多高校在对刚入校的新生开展专业思想主导教育时,具体业务执行者一般是对学生实施填鸭式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们在新入校门开展专业学习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更遑论对学生施以有针对性的引导了。
(3)新生入学专业思想教育模式单调,缺乏针对性。我国高等学校新生入学专业思想教育的方法一般是以举办讲座或开会的方式为主,依靠教师实施单方面传授,模式单调,易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入学专业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早已脱离了时展轨道,不知晓入学新生对所学专业的具体认知情况,实际学习成果不尽如人意。
3 入学专业教育核心实施方案
(1)讲透专业培养方案。专业培养方案是教师组织专业教学的重要依据,包括培养目标、就业岗位或者岗位群、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等。结合目前新生入学普遍存在的对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的迷茫状态,特别是对专业学习领域的茫然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习惯、专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为新生讲透专业培养方案。在开展入学专业教育时,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在学校将要学习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
(2)分析专业课程体系。关于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介绍作为新生入学专业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通过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教师作用,重点解决新生在入学之初对即将接触的学习内容缺乏统筹兼顾、系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尽早建立起专业课程体系的认知,以便为日后的学习理清思路。
(3)加强就业方向分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加强就业方向分析,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专业就业方向分析有助于进一步调节新生的心理,并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从容面对即将面临的学业以及就业问题。
(4)开展学业规划教育。学业规划教育是指导学生为了促进自身的发展,统筹安排自己的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将个人发展与组织、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在充分考虑个人兴趣、爱好、能力以及特长等基础上,对决定其就业方向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评定及总结,最终确定个人最佳的就业目标和长远的发展方向。
4 高校学生年级阶段目标
(1)大一:准备与适应阶段。准备阶段:适应大学自由生活和教学模式;了解所学专业的性质、特点、学习方法、发展前景及就业方向;正确认识自我,了解学业规划教育的程序和理论,确定专业发展目标。适应阶段:明确大学生活在个人发展中的地位;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夯实学业基础,特别是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程,结合专业和个人情况制定学期或学年计划;初步参加一些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沟通、协作和交往能力,适应环境和角色的变化。
(2)大二:选择与定向阶段。选择阶段:增强自我认识,探索个性特长,明确自身情况;初步制定专业学习目标;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定向阶段:重视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有方向地多争取多获得一些能代表和彰显自身学习水平、业务能力、资格档次的证书证件,为将来走出校门选择职业、争取上岗积累资本;积极争取学校各类学生组织中的职责担当,增强本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大三:发展阶段。明确自身发展目标,根据学业规划,初步确定职业发展方向。付出极大的努力来打好专业知识基础,应当充分利用学校中现有的各类学习资源,让自己变得博学多才、心胸开阔。积极参与各类学术研讨活动,稳占学术尖端领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丰富实践技能。
(4)大四:分化阶段。继续推进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实现发展目标:就业、考研、创业;所学理论能与实践相结合。上学期继续专业课的学习,完成毕业论文;准备考研,继续学业深造;充分了解就业形势,掌握就业信息,做好求职准备;制作简历,联系实习单位并积累工作经验,谋求一份专业对口或相近、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加强择业、就业观教育,强化就业心理素质;介绍最新就业政策,及时公布市场需求信息;介绍就业工作流程和办事规则。
5 结语
高校新生入学专业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利于建立新入校学生的专业主旨理念,加强对所选专业的认知感,增强专业学习热情,构建科学的治学思想,运用科学的治学手段,塑造敬业修养,摆正人生追求,完美实现大学求学历程,只有如此方可成为优秀的高素质人才。一段完美的新生进校专业理念建立过程,一定能对新生入校学习发挥积极的作用,亦助力于高校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具备很强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崔艳玲,刘政.加强高校新生入学专业教育的思考与探讨[J].科技信息,2009,No.29410:155.
[2] 聂松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9,v.8;No.19029:93-94.
[3] 付成华,涂兴怀,刘晓辉.大学新生入学专业教育模式及体系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4,v.31;No.11501:57-59.
[4] 岳超,强国民,白雪.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实施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v.12;No.3702:65-69.
关键词:入学教育;美国;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53/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6)-06-0135-02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新生尽快了解、认识和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参与校园活动的积极性,尽快融入新的学习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入学教育的涵义
我国对新生入学教育研究起步较晚,因此对入学教育概念的界定也不尽相同,综合各方面的观点,认定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指高校针对学生特点和教育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学生进行大学适应性教育,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和完成人生发展阶段的转换,清楚了解大学的学习生活要求和变化,树立新的奋斗目标,从而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角色转变的全部实践活动。[1]
美国的入学教育,也称为新生体验计划,它包含发展智力和学习的能力;开拓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探索自身的定位、身份、个性的发展;为将来的工作、职业做决定;保持身心的健康和生活的品质;考虑、顾及精神生活或信仰方面的事情;发展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发展公民的责任。
二、中美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比较
(一)定位不同
美国以“个人本位”为价值取向,以发展学生为目标导向,中国以“社会本位”为价值取向,以管理学生为目标导向。
(二)机构设置不同
美国实行扁平化管理,多头并进,条状运行机制,有专门的的新生教育机构及专职人员。中国实行院系两级运行,党政合一,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构成纵横交错的网络[2]。
(三)时间和内容不同
美国很多高校实行入学前教育模式,开学前一个月开始实施即第一阶段,即在入学前暑假就开始环境熟悉与适应教育;第二阶段是新生日/周阶段,该模式安排在开学后的某天或某周开展各类活动,提供新生和教师、员工、高年级学生、留学生深入交流的机会,有些活动还会持续;第三阶段是新生课程阶段,即是“新生头年计划”也叫“新生体验计划”。该阶段以修学分课程模式来实现,介绍和修读的内容非常广泛,有校园文化、课程安排、安全意识、国际合作、社区住宿、餐饮伙食、职业规划等多个方面,目的就是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环境,按照自己的需求快速融入各种团队,获得外界的支持[3]。
中国新生入学教育的持续时间较短。一般是新生报到后一周至一个月的时间里,只有极少数大学时间有所变化。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校训校史教育,法治教育与学校纪律教育,学籍管理制度教育,心理测评及健康教育,专业导引及课程设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1. 对象不同
美国高校入学教育不仅面向学生,还面向学生的父母及其家庭成员。目前在美国,学生和其家庭成员的环境熟悉与适应教育越来越重要,这种项目能方便父母和家庭成员熟悉学校一切教学和生活情况,以便给予学生更好的学术指导和建议,而中国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还无法做到面向学生父母及其家庭成员。
2. 形式不同
美国入学教育实行课程化且要求严格,美国高校设计了系统的新生环境熟悉与适应性训练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时间管理、学术指导、人际关系等,新生必须修满入学教育课程学分方能获得继续学习的资格。中国高校多在开学后进行军训、集体参观、专题讲座、学生会及社团纳新、心理测评等,没有学分限制相对宽松。
3. 评价不同
美国入学教育重评价,中国高校重视过程。美国高校重视对环境熟悉与适应教育进行评价,并且充分利用研究的数据和项目评价的结果,对项目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此提高教育目标和教学质量。
三、当前中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入学教育研究理论基础薄弱,无法有效支撑入学教育实践活动
我国新生入学教育研究起步较晚、理论较少,只有在20世纪80年代末,形成两次比较大的研究,一次是80年代中期,以“怎样做好大学阶段的第一个过渡”为研究主题,提出了一些教育策略和建议,但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成果; 另一次是90年代末本世纪初,主要以经验研究为主,但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以致系统性和综合性不够。
而美国在1886年就成立了“全国第一年教育研究中心”。之后又成立了“新生体验计划国家研究中心”,在美国已经有了一系列的基础理论知识作为指导。
(二)入学教育时间过于短暂和集中,不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
很多高校的入学教育时间主要集中在开学的前一周或一个月以内,甚至是一部分活动与军训交叉进行,这种集中的灌输式方式,的确能够让新生短期内迅速了解校训校史、校规校级,但是在一个新的陌生环境中,很多新问题、新困难还未来得及感受及面对,对新的生活和学习过程还未来得及体验,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要接受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大量的信息,没有消化和吸收的过程效果可见一斑。对大学教育认知的建立,不是一周或者一个月就能实现的,他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目前大容量、短时间的信息灌输不符合教育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
(三)入学教育内容体系不完整、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与新生的实际需要不相符合
当前中国高校入学教育内容普遍是:校训校史教育,安全教育与学校纪律教育,学籍管理制度,专业及课程介绍,部分高校又逐渐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对新生个体的研究较少,也就无法和新生的心理期待和实际需求相吻合,一方面新生入学之际,入学教育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另一方面却无法为新生带来实质性的影响和帮助。
同时,入学教育形式单一,绝大多数高校采用军训、参观、报告会、讲座等方式。例如:报告会、开学典礼等,一个人讲二三百人听,多则达到几千人一起听,时间长达2-3小时,学生却在下面谈论自己关心的话题或者玩手机,把入学教育当做一种煎熬。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和集体活动更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当整个社会在发生巨大变化,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在不尽相同的情况下,继续沿用传统的集中式、灌输式的入学教育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的需求。
(四)教育主体单一,组织工作缺乏沟通与协作
我国高校从事入学教育工作的基本上都是学工人员,辅导员以及部分学生干部是主体,专业教师和专家级人员参与有限,普遍存在临时组建迎新队伍、部门抽调人手的情况,随着高校扩招人数的增多,入学教育的工作人员更显出师资力量不足,流动性大,人员结构单一,专业人员不足的劣势。
四、构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新模式
(一)夯实理论基础
中国的新生入学教育起步晚,很大程度上借鉴和参考国外的经验,但中国的历史背景、教育模式、学生特点等各个方面都与美国不同,因此,我们在借鉴国外好的经验的基础上,需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出一条适合我们的新生入学教育理论基础,明确入学教育定位和目标,以此来指导新生入学教育实践。
(二)建构全员参与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
1.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渠道相结合
美国高校入学教育在重视学生引导的同时,也重视对学生的父母及亲戚的教育引导,中国学生的父母及其家庭成员对新生的影响比美国大很多,因此,更应该纳入新生入学教育范围,并发挥作用。
2. 师长引领与朋辈影响相结合
发挥班导师及高年级优秀学生干部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在学生不同专业和兴趣的基础上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充分利用社团的公共性、开放性、学生相对集中的特点,通过与导师和优秀学生朋辈之间的交流、咨询、讨论、调研等活动,加强对高校与专业的认知,易于被新生接受,也提高了入学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个别教育与集中教育、阶段性教育与长期规划教育相结合,建立长效机制。
紧密结合当前学生特点,围绕新生入学教育的目标定位,既要发挥校、系两级集中教育的优势,又要兼顾新生个体的差异性加强个性化的引导。优化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建构科学合理的入学教育内容体系,明确阶段性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同时,针对学生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困惑与迷茫,做好长期教育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建立长效机制。既做好思想引导又做好专业学习及全面发展计划。
(三)丰富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形式和载体
1. 延长入学教育时间
录取通知书发放时连同入学教育宣传资料,包括学校管理模式、教务管理制度、专业和课程设置、学生会及社团组织发展、校园文化活动等。同时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开通校园网站、博客、微信等家长交流平台,让学生入学前对大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减少学生入学后的无所适从和盲目感。同时,延长入学教育时间到一学年,增加入学教育内容,美国的入学教育课程合格后方可进入第二学年的学习值得我们效仿,中学阶段的填鸭式教育方式进入大学后学生要迅速转变的确有一些困难,也给一些学生学习带来了障碍,因此有必要把第一学年作为新生自主学习方式转变的学习年。
2. 开展普适性教育的同时,关注个体成长
构建新生入学教育组织运行体系,建构一支以辅导员为主体,专业教师、管理人员专兼职为支撑的入学教育队伍,同时,建立学生入学教育互助组,发挥学生干部、党员、助理辅导员、社团成员等一切有意愿引领新生实现对大学的适应与认知的优秀学生,即做到了很好的补充了入学教育人员不够,又做到了对个体的关注。
最后,入学教育最难的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传统的中学教育的灌输式转变为大学的自主式。改变已经形成的10多年的学习方式,新生的入学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每一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都要努力实现这种教育方式的转变,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①蔡国春.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观点、实务及其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1).
②林彬.中美学生事务管理的比较[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11.
注释:
[1]王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几个问题研究.
关键词:新生入学教育;班级作用;实现途径;提高班级作用;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4-0196-02
一、高校班级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作用
(一)新生班主任的作用
新生班主任是班级的重要组织部分之一,分析班级在入学教育中的作用,首先应该明确班主任在其中重要性。高校新生的班主任是高校新生从高中进入大学校门接触的第一任老师,并且是大学学习生活中交流最多的老师。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对班级学生是一种无形无声的感染和影响。班主任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举动都将对学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班主任如何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充当恰当的角色,正确引导班级学生转变角色,成为一名真正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学生,显得尤其重要。
(二)班级是学校行政管理最基层组织,有为学生提供最直接服务的优势
针对大学新生的实际情况及特点,新生入学教育应分为教育引导、训练适应、养成巩固三个阶段[2]。学校组织入学教育活动面对的是全体新生,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适应、巩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不是新生开学后一周或一个月能够完成的一项工作,而是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从长计议对新生进行全方位的引导。基于此,班级能够弥补学校入学教育工作时间的不足问题,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系统地落实到班级,因班而异、因材施教,大一整一学年的时间都可以看作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阶段,班级制定周密的入学教育计划,对口为学生提供直接的服务。
(三)良好的班风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特的班级性格
高校入学新生从全国各地汇聚而来,受地区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等影响,有着各自不同的习惯和诉求。无规矩不成方圆,新的班集体的形成,需要有适合本班学生的管理制度和师生约定,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进而在良好的班风熏陶下逐渐形成独特的班级性格。所谓班级性格,简单理解就是班级的老师、学生经过入学教育阶段的磨合、教育引导,逐渐摸索出的一种治班之道和学生学习生活的习惯,使班级师生形成一种心理默认,习惯于彼此的契约,班级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二、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发挥班级作用的途径
(一)班主任老师角色的阶段性准确定位
目前在高校内,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存在的师生关系总结起来主要可以归纳为放任型、专制型、管理型、慈爱型和民主型师生关系五大类型[3]。根据以上叙述的新生入学教育应分为教育引导、训练适应、养成巩固三个阶段,班主任应该在相应的三个阶段内充当不同的角色。在教育引导阶段,也就是学生入学的1~2个月内,班主任应该充当慈爱型老师角色,工作有强烈的责任心、认真耐心,对学生投入更多的感情关怀,从而使学生对班主任亲近、信任、敬重,消除学生中大学班主任老师难见的印象,通过班主任的努力,让学生对班级进而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和热爱感;随着入学教育引导阶段过渡到训练适应阶段,即学生入学后的3~5个月内,慈爱型班主任角色必须逐渐转换为管理型班主任角色,否则学生会对老师产生依赖感,班级管理松散,不利于班级发展,班主任需要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与全班同学达成一致约定,按照班级规定进行治班,奖罚分明,严字当先;当班级严格管理状态持续时间较长时,学生只是服从,会形成一种高压心理,此时,应将入学教育进入到养成巩固阶段,班主任应该追求民主型老师角色,班级管理要严松有度、管放相当,发挥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学对老师信任、敬佩、亲近,班主任有强烈的民主平等观念、创新精神、有很强的人格魅力和很高的业务素养和强烈的事业心,使班级进入一种有秩序有规矩的发展状态,形成独特的班级性格。但民主型老师角色是非常难达到的一种高度。
(二)充分利用迎新军训机会发现人才组建班委
班干部也是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是学生和老师之间沟通的桥梁,为学生提供服务,对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进行上情下达。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在迎新军训这两大新生活动过程中,通过多与学生交流、翻阅学生档案、观察学生表现等,发现班级里善于参与管理和乐于为同学服务的学生,对班干部职务和新生进行准确评估,组建一支乐于奉献、吃苦耐劳、责任心强、富有创造的班干部队伍,为日后的继续新生入学教育和整个大学的班级建设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以学校组织新生校规校纪学习考试为契机,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家有家规,班级也要有自己的规矩,以此为同学创造一个舒心稳定的学习环境。在学校组织新生学习校规校纪期间,班主任要带领班级学生,认真高效的学习,使学生真正了解学校管理制度,这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使学生明确在未来的大学期间,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同时班级要以校规校纪学习为契机,结合学校管理制度,切合班级实际,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具体到宿舍管理、班级文化建设、班级学风班风、早操等内容。并坚持将制定的班级管理制度贯彻执行,有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班级规矩不是不愿遵守,而是班级规矩在实行过程中,不断地被打折扣,如有奖无罚、执行中止和执行不及时,导致学生对班级规矩慢慢地漠视。所以,班级要制定班级制度,更要有效并长期地执行。
关键词 统计学 spss 大学教育 新生 入学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更新,社会对大学生的选择越来越严格,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四年时光转瞬即逝,做好新生入学教育,是使学生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转变,开始准确定位目标规划,完善人格修养,培养综合素质,从而成为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重要保证。新生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过程,第一天、第一周、第一个月、第一学期、第一年的“五个一”教育是我们将继续研究和实践的长期课题。以搭建和完善“五个一”的新生教育工作体系为目标,需整合学校和试点院系的各类资源,建立对所设计的各类教育活动的教育效果的测评反馈机制,通过比较研究,对该教育工作体系进行评估与总结,形成新生教育的研究成果。
(二)研究意义。
本文以北京某市属重点高校为试点,针对新生教育“五个一”中的第一天教育所涉及的新生入校服务机制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以SPSS为工具结合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新生教育常规迎新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作为日后修订入学教育方案的依据,加强新生入学教育服务工作。
二、问卷编制与分析
此次某大学新生工作的满意度调查根据新生进入高校第一天报到的感受分为三大项、十三小项进行问卷的设计,下发至三个试点学院新生,回收问卷562份,覆盖面广,针对性强,问卷以满意程度对同学进行调研,同时进行了开放式问题及基本情况的设计,调查范围广,包含内容详实,起到了很好的调研作用。
(一)问卷质量分析。
结合spss统计学软件,根据调查回收数据对问卷的问题相关性及信度进行分析如下:
1、信度分析。
是指问卷调查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克朗巴哈 信度系数是目前最常用的信度系数。一般认为总量表的 信度系数在0.7以上问卷的可靠性较高。如果 过小,可以结合因子分析结果来改善系数。应用SPSS对所有量表的信度检验结果见下表。
通过上表可看出,信度系数很高,调查问卷是可靠的,数据是稳定的。
2、效度分析。
是指问卷正确衡量研究者所要了解属性的程度。因子分析的效度分析中主要的指标可以看,因子提取的方差累积贡献率,如果因子提取的越少且方差累积率又不低的话(一般如果2个因子达到40%以上的贡献率就算可以的了),就可以认为因子分析的效度还可以接受。
可以用因子分析里面Descriotives里面KMO和巴特利检验(bartlett),KMO的值如果>0.5,则说明因子分析检验的效度较好,可以进行因子分析;另外,如果巴特利检验的P
通过上两个图表看出,学生问卷的效度评价是很好的,即问卷的难易度和鉴别度都不错,难易度,即被调查认为问卷的难易程度,可以很真实的反应同学们的感知。
(二)数据描述分析。
1、学生样本特征。
学生的样本特征对于满意度的评价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就学生的样本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
性别比例 生源地状况
所调查对象的男女性别比例 有64%的京内生源和36%的京
为3:2。 外生源。
家庭居住地状况 是否为第一志愿状况
有81%的新生住在城镇, 约有77%的学生是以第一
只有19%的新生住在农村。 志愿来到学校的,只有23%
的学生不是。
2、学生满意度指数分析。
上表中,5为最满意,1为最不满意。所以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新生对于学校工作人员的热情程度最为满意,其次为工作人员帮助你解决问题的成效满意度,然后为新生报到“一站式”的服务模式满意度。最不满意的为整体硬件设施和环境的满意程度。说明学校应该加大对硬件设施的建设。
3、学生差异分析。
(1)性别差异分析。
P值是不显著的,说明性别对于新生对迎接新生满意度是没有影响的。
(2)生源地差异分析。
与性别不同,生源地分析中的P值小于0.05,即认为生源地对于同学们对迎接新生满意度是有影响的。
(3)居住地差异分析。
P值是不显著的,说明居住地对于新生对迎接新生满意度是没有影响的。经研究发现,京内学生满意度略高于京外学生满意度。说明我们需要加强对于外地生迎接的服务质量。
(4)学院差异分析。
P值是不显著的,说明各院系学生对于新生对迎接新生满意度是没有影响的。
三、对于高校新生入学服务的相关建议
高校新生入学报到是大学新生教育“五个一”的第一天,也是大学生从高中向大学生活转变、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阶段,根据调查问卷反应分析结果,对于高校新生入学服务提出相关建议如下:
1、在新生入校服务中需注重新生地域差异,尤其对外地生源进行有针对性、有特色的入学接待工作;
2、建议校方逐步加强对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为新生大学四年生活创造舒适环境;
3、服务过程中应加强服务流程规范化,让新生入校能及时明确需要办理的相关事项,加快办事效率,更快适应校园。
总之,新生入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阶段的奠基工程,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内容,事关一所高校校风、学风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个体一生的发展。大学新生入校服务是大学生新生教育、让新生迈好大学生活的第一步,希望各高校重视起新生教育、新生入校相关工作,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六生,冯用军.高等教育研究中的数学方法.科技出版社,2009.
[2]衷克定.数据统计分析与实践―spss for windows.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