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54:3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医科门诊主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倪青,副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北线阁5号
邮编:100053
出诊时间:每周二下午、周五上午。
个人简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生副导师。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中华中医药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医药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先后承担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国家科委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的研究。目前承担北京市重大项目课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国家科委中央级科研院所基础性工作专项课题的研究。
近5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专著三等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2003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全国优秀中西医结合抗SARS科技工作者”、第二届“颜德馨中医药人才奖励基金”抗SARS特殊贡献奖。2002年入选北京市“第十批科技新星”。已在国内核心医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主编或与他人合编医学著作28本。
专业特长:擅长采用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亢、甲减、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血脂紊乱及其相关疾病以及骨质疏松症。
尤传一,67岁。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地址:上海市延安西路221号
邮编:200040
出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个人简介:1962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1981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研究生),获得医学硕士学位。曾任华东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上海内分泌、糖尿病学会委员,上海糖尿病康复协会副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专业特长:老年内分泌、糖尿病。
包美珍,77岁。主任医师,教授。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市代谢病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225号
邮编:300074
出诊时间:代谢病医院:每周三、五上午;南开医院:每周六上午。
个人简介:1947年毕业于上海禅文女中。1954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原齐鲁医学院6年制);1954~1999年在天津市儿童医院工作;1999~2002年在儿童医院专家门诊工作;2003年至今在天津市代谢病医院每周两次门诊,南开医院每周一次门诊。曾于1983年、1992年两次赴美国费城儿童医院进修内分泌及代谢病。曾50余篇,参加著书20余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2年至今)。
专业特长:小儿内分泌、代谢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尿崩症、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肥胖病、糖元累积病、PRU。
舒昌达,76岁。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地址:重庆市袁家岗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邮编:400016
出诊时间:每周一下午,周二、四上午。
梁晓春,49岁。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科主任。
出诊时间:每周二、三上午,每周四下午
地址:北京东城区王府井帅府园1号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
邮编:100730
个人简介:1978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1987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医学硕士学位。毕业至今一直在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工作,于1993年和1997年先后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1998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已培养硕士生2名、博士生5名,在读3名。1999年~2000年在美国德州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研究中草药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发展基金等重点课题9项。90余篇,获优秀论文5篇。曾获卫生部、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成果奖9项(2003年、2005年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2005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作为主编、副主编和编委的书著12部。1997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委员会教学成果二等奖。1998年获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2005年获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2006年获北京市首届中青年名中医。目前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中医药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医生》杂志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药杂志》、《中成药》、《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北京中医》、《糖尿病新世界》等十多种杂志的编委。
专业特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相关科室信息: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成立于1956年,曾聘请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陈慎吾、钱淇光、李重仁等为顾问。1975年聘请北京四大名医施今墨的入室弟子著名中医祝谌予作为中医科主任。几十年来全科以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和发展为主要方向,中西医结合开展医、教、研工作,培养了大批中西医结合的骨干人才。曾获得卫生部科技成果、北京市科技成果、北京市教学成果、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成果及世界传统医学成果等多种奖项。数百篇,获优秀论文多篇,主编与参加编写的书籍40多部。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交流。科室成员在全国学会担任理事、常务委员、委员及国家级杂志担任编委的人数达15人以上。2002年被批准为北京市综合性医院示范中医科。
于康,38岁。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每周五上午
地址:北京东城区王府井帅府园1号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
邮编:100730
个人简介:现任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营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首席营养专家、北京市健康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临床营养杂志》编委、《食品安全与健康顾问》杂志编委、《糖尿病天地》杂志编委、《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编委会顾问。
在中国核心医药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临床营养治疗学》和《临床营养医师速查手册》。副主编学术专著《临床肠外与肠内营养》、《肠内营养》、《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诊疗手册》和《临床营养学》等。作为编委参加16部学术专著编写。主编科普丛书《作自己的营养医生》、《临床营养解决方案》、《营养与疾病防治241问》、《非典型肺炎营养防治90问》、《小食物大功效》、《糖尿病高血压高血糖饮食自疗法》、《代谢综合征的营养治疗》、《营养门诊》、《宝宝的第一口食谱》等45册。
作为全国首家开设青春期门诊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以下简称“北京儿童医院”),其门诊量同样低迷不振。该院青春期门诊主任闫春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青少年难以启齿,家长们不当回事,学校中谈性色变,社会上缺乏宣传,加之青春期门诊缺乏创收手段,不受院领导重视,因此我国大部分青春期门诊没有从整个大诊疗组里独立出来,导致该学科的发展较为缓慢。
那么,青春期门诊存在的意义何在?
青春期医学是门学科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青春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格定位、性定位的关键时期。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在身体、思想、情感等方面活跃而不成熟,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出现厌学、网瘾、叛逆、早熟、抑郁等问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儿科医院中医科主任俞建给出了一组数据:2000年浙江温岭市对全市幼儿园大班至小学三年级22 281名学生进行普查显示,性早熟患病率约0.38%;2001年上海市对6349名小于8岁的女孩调查显示,早发育率为1.65%,均为Tanner B2期;2004年北京市调查了8岁以下女孩942名,其中早发育率为2.91%,早现率为0.22%;2005年深圳市五个行政区共6333名儿童进行第二性征的检查,性早熟检出率为1.96%;2000年以来,我国性早熟的整体发病率在0.38%~1.96%。
俞建表示,性早熟与青春期早发育患者面临着骨龄超前、骨骺早闭、月经提前来潮的风险,从而影响成年后身高和身体成长。由于患者心理发育与性发育不能同步成长,心理上无法很好调试自身提前出现的生理变化,容易引起自卑、抗拒等负面心理。同时,患者性保护意识尚未健全,可能出现过早,影响生理及心理健康。因此,青春期需要从医学的角度进行指导和规范。
闫春梅告诉《中国医院院长》,青春期门诊最早出现在上世纪的美国,当时美国正处在六七十年代的工业化大发展时期,由于各种新技术的涌现,导致传统观念和传统的教育方式受到冲击,青少年表现出思想叛逆,追求个性解放,脱离父母监管,于是青春期问题逐步显现,爆发了打架、酗酒、吸毒、轻生、性滥交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在此情况下,美国的一些医院在70年代初期开设了青春期门诊,就诊范围包括生长发育、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心理情感、学校教育、社会关系等多方面的复杂问题,在青少年健康成长、家长教育方式、青少年权益保护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1977年,美国医学会正式确定“青春期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许多新思潮不断涌进,我国由于青春期教育缺失和落后,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也大量呈现。在此背景下,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医学界开始重视青春期医学的研究。北京儿童医院于1999年专门派医生到美国学习,在比较系统地学习了青春期医学知识后,又进修了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2000年6月1日,北京儿童医院青春期门诊正式开设。
此后的十多年中,我国不少儿童医院、妇幼保健医院以及综合医院相继成立了青春期门诊、性早熟门诊、少男门诊、花季少女门诊等,尽管名称各异,但都是以青春期医学为基础,诊疗范围和诊疗手段大致相同。
2014年,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青春期医学作为我国医疗界的一门新兴学科,正式得到了医学界的官方认可。
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我国的青春期门诊大多是虎头蛇尾,叫好不叫座,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部分医院的青春期门诊通过探索与实践,所创造的社会效益与学科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青春期医学发展,保持该学科不落后于国际水平。
北京儿童医院的青春期门诊将青春期医学广泛引入社区及家庭,他们与美国家庭医师协会合作,引进美方的《给父母的处方》等影视宣传资料,在社区开展青春期教育,提高社区、家庭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关注度,普及青春期科学知识,引导和规范父母教育方式,营造了文明进步的良好社会氛围。
复旦大学儿科医院的性早熟门诊在临床研究方面成果显著。他们制定了中医特色鲜明、中西医结合的性早熟诊疗指南和临床路径,建立了多中心临床研究,采用群体化诊疗研究与个体化诊疗研究相结合的诊疗手段,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分阶段进行中西医联合治疗。2009-2012年间,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完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权、中华中医药学会实施并的《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儿童性早熟TYYXH/T270-2012”标准,使我国在性早熟方面的诊断与疗效评价体系与国际接轨。
闫春梅认为,青春期门诊在我国既方兴未艾,又任重道远。在医院层面,医院管理者对青春期医学重视程度不够,硬件设施和诊治环境亟待提高。同时,从业人员严重不足,多数青春期门诊没有专人研习青春期医学,缺乏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在家庭层面,家长受传统观念束缚,很少过问子女的青春期问题,青少年缺乏相关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青春期教育几乎是空白。在社会层面,目前我国在青春期健康宣传方面相对较少,需要社会组织和教育机构对青少年给予更多关爱,学校应定期组织青春期性教育讲座,大众媒体也应该营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舆论氛围。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脊柱一科,有这样一位专家:他是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名医,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曾经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福音,尤其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颈椎病等疾病更是一绝,他就是该科主任李星。
究竟他是如何为患者解决这些病痛的呢?周二下午一点,是李星主任的门诊时间,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诊室,了解他是怎样为患者解疾去痛的。
医术精湛 平易近人
下午一点多钟来了一对70多岁的老夫妻,大爷见到李星主任就高兴地说:“李主任,我们来复诊了,最近吃了您给开的中药,我的症状又好多了,我现在可以在小区里走上1个多小时了,您的药真管事儿,我这次再来开一点,巩固疗效”。
原来这是大妈陪着她的老伴来复诊的,两年前她的老伴因为腰腿痛,行走受限在北京多家医院就诊后,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都建议他做手术治疗。老人觉得自己年纪大,身体差,有顾虑,害怕手术,所以特地来望京医院找李星主任就诊。李主任仔细检查了他的病情及影像资料后,进行了中医辨证施治,建议他可先用中药内服、外用及其他一些物理治疗的方法综合治疗一段时间,以观察疗效再决定是否手术。在治疗了一个疗程后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好转,这一年来老人的身体及精神状况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李星主任说:运用中医中药非手术方法控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常常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但目前的医学发展还无法使突出的间盘“消失”。所以有的患者症状会有所反复,因此,平时需要加强腰背肌的锻炼及加强自我保护,症状反复时及时到医院就诊,这样才能使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
有一位50多岁的大妈,两个月之前在李星主任这里做过腰椎手术,这次是过来复诊的,状态恢复的很好。显然是有备而来,手里拿着一张纸条,上面写有一堆问题。“李主任,我有几个问题需要问问您”。
看到患者拿出一张纸条,“还是拿过来我给你逐一回答吧。”李星笑着说。
“做完手术后,是否可以做核磁?”“可以做核磁,没有问题。”;“还需要吃钙片,补充钙。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女同志,内分泌开始紊乱,所以要补钙。”;“越是不敢锻炼,功能就难以恢复。”;“现在就可以剪脚指甲。”;“盘腿、二郎腿,都没有问题。”等等,不到两分钟的时间,李星就把患者将近20个问题,一下子全部回答完了。
患者很高兴地就准备走了,一旁陪母亲来看病的女儿急忙过来扶持,却被李星叫停了。“不要扶她,她都手术这么长时间了,也没有什么不适的表现,现在如果你还什么事情都帮她做,就等于什么事情也让她做不成。这个时候,正是需要恢复功能的时候,加强身体各个功能的锻炼,自己能够独立完成是最好不过了。”李星笑着说。
在门诊的过程中,李星一直笑着面对每一位患者,这几乎也成为招牌式的形象,也因此,在患者的心目当中,他是一位最平易近人的医者。
中西结合 两条腿走路
本科学习西医的李星,硕士却选修了中医。在李星看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对于颈肩腰腿痛这一类患者,大多数人可以通过中医非手术方法治疗能得到满意的效果,当然对于一些长期疾病缠身,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还是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因此对一名临床医生来说,熟练的掌握中医及西医的治疗方法,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是极为必要的。
“中医、西医两手都要硬,保证每一位来就诊的患者,不论是他们选择中医的非手术治疗方法还是西医的手术治疗方法都要让他们‘为痛苦而来,因康复而归’,不能让他们带着遗憾离去,这也是一个医生的基本责任。”李星说,我们中医院有着较为独特的中医治疗体系,如果在西医院,除非手术治疗,就没有更好的方案,但是中医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医生们都有这样一些治疗理念:特别是一些单纯的椎间盘突出,如果没有严重神经损害表现,不要轻易地选择给患者动手术。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很多,毕竟选择做手术的还是少数,许多在西医院就诊的患者会因为这些医院的医生及其亲朋好友的建议先到中医院进行治疗,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中医院的医生要很好的掌握科学、规范、系统的中医非手术治疗方法。
在门诊的过程中,“跑”进来一位跟随李星主任20多年的老患者,这次是刚刚动完手术,患有腰肌劳损,以前是一直接受保守治疗,状况维持的还算不错。由于年龄的不断增长,情况变得更加严重起来,李星建议她做了手术,手术效果很好,困扰了20多年的腰痛,彻底地解决了。
刚刚动完手术一周,就专门跑到门诊来感谢李星了。当然,这次过来也还是有点“私心”,原来是她的老伴腰部也有毛病,想让李星主任给看看。李星爽快地答应了该患者的要求,患者也高兴地走了。
“一直反复保守治疗效果不好,通过手术,能把疼痛一下子解决了,患者肯定会很高兴。”李星说,选择是否手术的病人,一定要看适应症,如果各方面的条件都符合了,才可以给病人做手术。
选择手术 要看适应症
李星介绍说,中医保守治疗的主要手段有:中医中药辨证施治、理疗法、推拿法、牵引法等,对于保守治疗不能够彻底解决问题的患者的,可以选择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一定要有一定的适应症:其一,神经是否有明显的压迫症状和体征;其二,明显的神经损害症状,比如有大小便失禁,足下垂,明显的肌肉萎缩;其三,反复保守治疗,没有效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以根据患者的要求选择手术治疗。
在李星的门诊,腰间盘突出的患者也不乏有一些年轻人,今年刚刚36岁,来自河北石家庄的患者邓明,自己介绍,腰痛已经多年,以前经常打篮球,曾经受过伤,接受过各种中医保守治疗,也看了很多地方,但是效果一直不是很明显。
李星主任在仔细的检查了患者的患处后,建议该患者:1、住院进行系统的非手术治疗;2、可以考虑微创的手术治疗。但该患者还是有点犹豫,拿不定主意,离开了门诊。
“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都有腰腿痛,有些病人可在有明确的扭伤或外伤后出现,但有的病人却无明显的诱发因素。”李星说,对于一些突出大、症状明显而又比较年轻的患者最好住院行非手术治疗,以确保患者的治疗能够正规、系统,而且也能得到很好的休息以提高疗效。如果仍然治疗效果欠佳可选择微创手术治疗。当然,医生给患者的永远只是一个最好的建议,但是究竟怎么决断,最终还是取决于患者本身。
在李星主任的门诊内有一张颈椎、腰椎功能锻炼图,对于一些接受保守治疗和处于手术康复阶段的患者,李星会在教会他们如何做这些功能锻炼后并建议他们用手机拍下来,按照该图片自己做功能锻炼,以提高和恢复颈肩腰腿的功能。
【知识链接】
哪些人易得腰椎间盘突出?
年龄因素:本病多发于25~50岁的人群,即人的青壮年时期,腰间盘的退化已经开始了。
性别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男性。这是由于男性在社会工作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比例大于女性,腰椎负荷亦长期大于女性,从而导致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会也较多。
职业因素:腰椎间盘突出为常见病,广泛的存在于各行各业中,但仍以体力强度较大的产业多见。此外,长期处于坐位工作的人,亦有相当大的比例患腰椎间盘突出病。
环境因素:长期工作或居住于潮湿及寒冷环境中的人,比较容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
其他因素:某些腰椎先天性发育不良的人,如患脊椎侧弯、先天性脊柱裂等疾病的人,同时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会也较多。此外,如孕期妇女,由于特殊的生理原因,导致体重突然增长,加之肌肉相对乏力及韧带松弛,亦是诱发本病的危险时期。
李 星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脊柱一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专业员会委员,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已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3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中西医结合骨科主任、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诊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常委,湖北省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理事长。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院分科呈现出高度细化的趋势,然而患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其所患疾病可能涉及多个学科,可以选择在多个科室诊治,而不同学科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不尽相同,甚至有矛盾之处,往往令患者无所适从,更无法得到持续、稳定的治疗。
单一学科“治不好”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可以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也可能是甲状旁腺疾病、肾脏疾病、维生素D不足或代谢障碍、风湿性疾病、肿瘤等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
由于骨质疏松患者的病因、病情轻重、病变部位都有差异,故需要多个相关科室共同治疗、指导和康复。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将涉及骨质疏松诊断与治疗的相关科室整合在一起,各有分工和侧重点,既可以避免患者在一个个专科之间的奔波之苦,又能确保骨质疏松患者的受益最大化,真正做到“一站式服务”,既省钱,又省心,疗效也更好。我院骨质疏松诊疗中心正是在此背景下成立的多学科综合门诊,汇集了中西医结合骨伤科、骨科、内分泌科、老年病科、疼痛科、核医学科、放射科等多学科专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为骨质疏松患者定制最合适的诊疗方案。
76岁的蒋大妈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和糖尿病,一直在内分泌科和风湿科治疗。6年前开始出现全身多个部位疼痛,腰背部最剧烈。经检查,蒋大妈被发现存在腰椎骨折。为了治病,蒋大妈在子女的陪同下辗转骨科、内分泌、肿瘤、肾内科等多个科室就诊。风湿科医生说,腰椎骨折的原因无法解释,建议去看骨科;骨科医生说,椎体骨折做手术,手术前必须排除甲状腺疾病、椎体转移性肿瘤等;肿瘤科医生说,没有找到肿瘤转移到椎体的证据……虽然蒋大妈全家老小“齐上阵”,但仍然迟迟得不到明确诊断,蒋大妈更是备受折磨,卧床不起。经人指点,蒋大妈的儿子来到我院骨质疏松专病综合门诊求助。
通力协作,“定制”最优诊疗方案
针对蒋大妈的情况,骨质疏松MDT讨论启动,中医科、骨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等科室的专家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内分泌科专家表示,患者诊断结果可以排除甲状旁腺疾病、糖尿病肾病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中医科专家表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可能性大,可以考虑在补钙和维生素D等基础治疗的同时,使用促进骨形成及抗骨吸收的药物治疗;骨科专家表示,可在局麻下应用球囊扩张成形术对压缩椎体进行微创治疗,控制疼痛,防止发生脊柱后凸畸形,防止长期卧床引起的骨质疏松加重和多器官功能衰退,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疼痛科专家表示,可以在外科手术及抗骨质疏松治疗的同时,考虑应用药物及物理治疗控制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肿瘤内科专家表示,在影像学未发现其他病灶的情况下,可以做穿刺活检,以排除椎体转移性肿瘤……
经充分讨论后,专家们为蒋大妈制定了具体的诊疗方案:由骨科收治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尽早行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术中取组织活检,确定是否有转移性肿瘤;如果病理报告提示未检出肿瘤,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中医科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若病理报告证实为转移性肿瘤,术后可根据病变性质决定是否行放疗或化疗;若采取以上措施仍无法控制疼痛,可转入疼痛科治疗,改善老人的生活质量。
哪些患者可以申请骨质疏松MDT?
1. 病情复杂,涉及两个或多个专科、不同诊疗方向的骨质疏松症患者;
2. 病因不明的骨质疏松症患者;
3. 合并内分泌、风湿、心血管等、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的骨质疏松患者;
4. 需外科手术干预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高龄骨折患者;
张重华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上海分会耳鼻喉科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和上海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生物工程学上海分会常务理事。
张重华,我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领先人物,曾经的上海医科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如今古稀之年卸下行政重任,一心一意坐堂行医。
张重华是西医,却对传统医学有着深厚感情,20世纪60年代在眼耳鼻喉科医院组建中西医结合组,70年代起师从中医喉科前辈张赞臣,在中西医结合之路上辛勤耕耘至今。
“塞翁”失嗅
张重华自2010年成立中医工作室以来,选择难治性鼻出血、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嗅觉障碍、喉性顽咳、声带白斑以及郁症等目前临床常见的难治病为重点症,开展治疗和研究。粗粗一数,五官疾病患者中一半以上是“塞翁”。
“塞翁”是戏称,因为来就诊的各类患者多久治不愈,有鼻塞症状,说话时翁声翁气。“塞翁”中的一半,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闻不出气味。这种情况在临床上被称为“嗅觉障碍”,没有特效药物和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张重华团队近年来致力的项目。
这些小瓶子装着醋、香水等气味各异的液体,是门诊快速筛查嗅觉障碍的简易工具。初筛有问题的患者,进一步接受系统的嗅试纸本测定。
这位老伯十多年来渐进性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直至完全失去嗅觉。但是他并不以为意,因为味觉还在,而且在多年的辗转治疗中失去了就医的信心。近来,老伯多次因闻不出味道吃下不洁食物,才不得不上医院就诊。张重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吃坏肚子还是小事,要是闻不到煤气泄漏会性命攸关,要好好治啊!”老伯这才警觉,定期来张重华的嗅觉障碍门诊报到。开始服用少量西药后,老伯说他多年来第一次吃生煎蘸醋时闻到了酸味。接下来要服用中药汤剂了,保持初步被唤醒的嗅觉。张重华乐观地说:“估计有希望,要坚持!”
每个失去嗅觉的“塞翁”都有这样的疗效吗?当然不是,门诊中也有不少中西药治疗都不见效的患者。此时改用迎香穴药物注射、鼻内针刺等外治法,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疗效。
鼻内针刺的针,比一般的针长很多
张重华说,他接手的多是感冒后失嗅、迁延不愈的顽固病例,虽然难治,但他不愿意对病人说没有希望。而事实上,在西医束手无策时,中医整体观、个性化、多手段的优势确实显而易见。“看西医看不大好的病,结合中医想尽办法减轻患者的痛苦。”张重华说“我很高兴看到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大医精诚
初进张重华诊室的患者,也许会纳闷自己看的到底是不是中医科。因为眼前一字排开的现代化检查和治疗仪,使坐镇其中的张重华不像老中医,倒像CT、核磁共振或者内镜检查医生。是啊,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喉科中医前辈们唯有依靠望闻问切来诊查,今天的中医怎能不好好利用现代化的技术与手段呢?
张重华和他的助手李艳青
随着诊疗的深入,张重华的患者必定会忘记硬邦邦的机器、忘记令人心里发毛的创伤性检查,在他轻声慢语的引导下倾诉自己多年的痛苦,大到以往用药、检查,小到饮食、睡眠、出汗、二便。很多过去被忽略的细节,往往就这样被发现了。
鼻科的视诊,尤其是这些顽固鼻病患者的视诊,可以想象是令人不快的。很多患者就诊前会认真地清理自己的鼻子,就是希望不要让医生嫌恶。这种担心其实是多余的,张重华不会因为目见的脏臭而脸色有变,当他掏出一块块鼻痂时,语速都不会有停顿。患者甚至不知道,张医生刚才轻轻地往鼻腔里塞了点湿棉片,并跟自己拉起了家常,那是在做表面麻醉并等待起效。因为在患者清理干净的鼻腔内发现了扭曲暴露的血管,接下来要用化学烧灼法迅速止血。
这位患者被点了药后刚刚感觉到有刺痛,治疗就已经结束了。这么快?是的!然而这么快捷有效的治疗手段,却在很多门诊被遗弃。原因很简单;治疗前要清理鼻腔,脏、费时费力,还有一定风险。孙思邈在《大医精诚》里说:“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然而真正要做到谈何容易。
无论用中医手段,还是用西医技术,唯有心怀“精诚”二字,才当得起“大医”吧。
解郁除困
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本文开初介绍张重华的治疗特长时提到了“郁证”。 “郁证”不是内科疾病吗?跟鼻子、咽喉有什么关系?然而如果提醒你2013年震惊全国的“温岭杀医案”和它背后的“空鼻综合征”,你还会觉得它们没有关系吗?
这位患者才32岁,面色苍老、神情憔悴。他二十多年来苦于黄脓鼻涕、鼻塞头痛,药石罔效。本已够痛苦,最近鼻涕里又常带血丝。这是15分钟问诊时间里患者同样主题的提问,和张重华的回答。
“张医生,我会不会生了癌?“
“癌症一般不会两侧鼻涕都有血丝,你不用多虑。”
“张医生,鼻窦炎会不会变癌?”
“不会。”
“张医生,要不要做CT排除一下?”
“可以做,但是癌症的可能性很小。”
“张医生,我很怕,什么时候能知道结果?”
“明天就可以,我下午在门诊,你直接来就行。”
没有高深的术语,没有复杂的分析,但是这份笃定和担当胜过多少艰难的医患沟通。张重华说,常年的病痛使很多患者出现情绪障碍,如果仅仅着眼于病变局部,治疗效果就难如人意。
中医学认为人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官、四肢百骸等联系成有机的整体。因此中医治“病”之外更重治“人”,整体调理、身心同治正是中医的优势所在。张重华的门诊中,有反复纠结同一问题的患者,有滔滔不绝痛陈病史的患者,有走投无路悲观绝望的患者。这时专科用药之外,常配合用中药汤剂辨证论治、疏肝解郁。此外,还需要耐心的语言疏导做情志治疗。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在市、县行政领导机构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院紧抓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之机遇,加强医院管理,改善诊疗环境,优化就诊流程,强化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1、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情况:
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及《 2017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相关精神,医院一是制定了《 中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自主招聘医技药护专业人员的管理规定》、《 中医院行管考核管理规定》。二是成立了由院长 同志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职能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医院改革领导小组。三是打破职工身份界限,实行短期、长期聘用合同制,逐步完善晋级、晋升、降职、降级、解聘、辞退制度。四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实行绩效考核工资制。扩大了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将技术、管理、效益等生产要素纳入分配方案之中,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及实施情况
为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医院成立由 院长任组长, 任副组长,药剂科等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医院基本药物的实施方案。 (1)、对基本药物实行网上集中招标采购
医院现有西药品种203个,中成药品种114个,共计710个,其中基药251个,占全部药品品规数79%。中药饮片408种,中药配方颗粒288个,对以上药品(包括非目录药品),医院药剂科通过医药采购服务平台在网上实行统一集中采购,其药物生产企业资质合法,均为达标企业。
(2)实施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同步,医院建立了以医疗质量、用药规范、工作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制度,完善了绩效综合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了医务人员医疗服务水平,改善了服务质量。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基本药物、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3)加强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监督
医院严格基本药物管理制度,强化了对基药进货、验收、储存、调配环节的监督,加强了对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建立健全了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保证了基本药物质量和用药安全。
3、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中中医政策的落实: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改中的优势作用,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医院根据国家有关精神,制定了一系列中医药优惠政策:一是向群众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理念,引导民众崇尚中医、相信中医、选择中医,促进医务人员热爱中医、使用中医、发展中医;二是搞好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组织中医药人员认真学习四部(内经、伤寒、金匮、温病)经典著作,并认真组织考试,近年中医人员考试合格率为100%;三是鼓励中医人员运用中医药技术和手段治疗疾病,规定中医门诊处方量不得低于40%,中药销售额不低于药品销售额的35%,住院部中医处方量不低于50%,中药治疗不低于60%,销售额不低于药品销售额的25%;四是中草药处方量及收入较上年增长迅速。2020年医院中草药处方数比去年同期增长62%。中草药收入:至2020年10月比去年同比增长32.7%。五是非药物疗法治疗人次占门诊比例由之前的18.2%增加到23.5%,门诊中药处方比例达到36.58%,中药饮片处方比例达31.52%。六是门诊、住院病人平均费用及住院天数稳步下降,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得到充分体现,社会群众对医院的认可度明显提高。
4、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开展中医药服务情况
一是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开展了门诊预约服务和特殊病人的绿色通道,优化了急诊和门诊流程,使病人随到随查,随到随治。二是改善就医环境,开展便民服务。医院实行单休日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医药特色护理”及“先诊疗后付费”模式,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医。三是努力建设中医特色专科,医院针灸康复科、肛肠科现为渭南市重点中医专科。医院从资金、人员、设备购置等方面加大其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其中医特色优势和品牌效应。四是落实市、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政策,将中医服务项目的报销费用在原比例的基础上逐步提高,鼓励参合群众选择中医药“简、便、廉、验”治疗手段。
二、中医药治未病工程的建设与推进
医院成立了中医药“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医“治未病”技术指导小组,制定了中医“治未病”工作的制度及职责。二是开展了“治未病”诊疗项目20余项,主要为:药物帖敷疗法、针挑疗法、断食疗法、推拿疗法、按摩疗法、刮痧疗法、热敷疗法、冷敷疗法、梳头疗法、雾化吸入疗法、药物熏洗疗法、药酒疗法、药茶疗法、艾灸疗法、蜡疗法、耳穴疗法等。三是加强对“治未病”工作情况的评估,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保障“治未病”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1、中医科室建设及人员配置
医院按照相关规定并结合实际,合理设置了内科、外科、妇产科、急诊科等中医药临床科室;同时设置了药剂科、检验科、功能科、放射科等医技科室。医院不断引进医、药、护等方面的中医药人员,优化了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结构。医院现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医院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比例达61%。中药专业技术人员3人,临床科室负责人70%具备中级以上中医专业技术职称,且从事相关专业六年以上或经过西学中等培训。医院目前开设的6个病区中,4个病区设有中医综合治疗室,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设在针灸康复科。
2、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我院被白水县卫健局设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医院成立了适宜技术推广小组,设立了专门的多媒体技术推广教室(100余平方米),负责全县中医药培训与考核工作。医院有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专职管理人员2名,专兼职师资人员3名。配置了三维多功能牵引床、中药熏蒸治疗仪、多功能电动牵引椅等数十种适宜技术推广设备,开展了中医药适宜技术筛选项目8项,如电针治疗偏头痛、非药物治疗颈椎病、刮痧防止感冒技术、温补法治疗慢性胃炎等。2020年全年,医院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3次,培训人员总数182余人。
3、对农村或社区的中医药服务
2020年,医院基层指导科开展了对各乡镇卫生院医生
中医适宜技术的培训,共计150余人参加。医院与尧禾、收水、西固、雷村四个卫生院建立了对口帮扶,采用接受进行进修、巡回医疗、轮流下派、技术培训等形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全年对口支援下派医务人员共8人,接收基层医务人员进修5余人。
四、继续医学教育和支农工作
医院派出1位年青医师到省中医医院进行理论和实践的
全面培训,以提高年青医师的执业水平。我院与陕西省中医医院建立医疗联合体,与 市中医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协作单位,医务科负责此项工作。另外,定期到社区进行健康教育讲座。
五、“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创建评审工作。
今年3-8月份,医院多次组织职工开展创建“二甲”
中医医院培训会,累计参加培训人员300余人次,让广大医务人员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相关内容,结合“全国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多次去蒲城县中医医院参观学习,并邀请市中医医院、蒲城县中医医院专家来我院进行指导,9月12-14日,经省级专家组的检查评审与验收,于10月24日我院被评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渭南市卫健局【渭卫发2020】39号)。
六、师承教育情况
积极开展师承教育,培养了专科学术继承人。2020年元月我院石智勇主任中医师被陕西省任命为名老中医,医院根据上级部门要求成立了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并配备了示教室,制定了师承教育计划与激励措施,同时积极开展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制定了《 中医医院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实施方案》,加强专科学术继承人培养,配备了针灸铜人、火罐、艾灸、毫针等基础诊疗设备,同时配备了书柜、培训演讲牌,购买了中医经典书籍20余种,为名老中医配备了助手,8名中青年中医医生为继承人跟随其学习;
七、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针对医院“针灸康复、肛肠”特色中医科室及中西医结合的肝、肺、心脑血管、肝胆、乳腺、泌尿等优势明显的临床科室,医院一是加大人力、财力及设备的支持力度,今年在重点专科建设上累计投资100余万元,做好了针灸康复肛肠市级重点中医专科的评审验收工作。二是制定向中药饮片、院内制剂、中医适宜技术倾斜的激励方案,积极鼓励重点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研究与应用。三是聘请了全国中医知名专家吴茂荣主任医师到院坐诊指导。
八、中医文化宣传
今年以来,医院投资15万元对院内进行了中医文化氛围建设,院内设立中医文化墙,整修路面与绿化带;综合住院楼内设置中医文化展室,中医文化壁柱,楼道内悬挂中医文化知识、中医养生知识、健康教育等宣传牌,设置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示教室,中医药氛围浓厚。
积极响应上级主管部门的号召,下基层、进村镇进行宣传中医药文化大型义诊活动5次,在县城广场积极参加中医药法颁布一周年大型义诊活动、世界肝炎日、爱耳日、结核病、艾滋病防治、预防接种等宣传义诊活动13次。
九、控感工作
1、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医院建离了医疗废物贮存点,配置了专职人员、防护用品、消毒用品及监控设施,1到10月份医院感染监测出院病例467人次,无医院感染病例,无漏报病例,医院感染率0%。院内感染、医疗废物知识培训4次,考试2次,培训合格率90%。科室做到医疗废物分类收集,院内及运送途中无医疗废物流失、泄露、买卖等情况,无意外事故发生。1-10月份共收集转运医疗废物2621.56公斤。
2、1-10月份共上报传染病15例(乙肝15例)、肺结核疑似病人0例、无手足口病0例。查现行病例无漏报。传染病知识培训4次,传染病知识考试2次,合格率95%。3-4月份分别进行结核病、疟疾防治知识宣传各1次。
十、护理工作
(1)、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要求,完善各项护理指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