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职业心理素质论文

职业心理素质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0 14:54:2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职业心理素质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职业心理素质论文

篇(1)

【论文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优良思想品质形成的基础,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素质教育应包括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基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目前心理问题的多样化,教师应从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源头着手,从而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

现在人们把健康定义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就青少年学生而言,心理健康应为全面健康的主要内涵。但是,长期以来,关心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却忽略了与每个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很多教育工作者倡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学校抓起。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障碍问题,我们应该做的是要思考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更加关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些学生中有一些文化基础较差、行为习惯不良,他们缺乏自律,不好教、不好管。且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客观上他们需要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引导和帮助,但我们恰恰在这方面的教育明显滞后。如果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得不到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偏差的纠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不健康问题就会形成,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埋下隐患。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一是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二是人际关系不协调;三是自信心不足;四是逆反心理。

众所周知,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优良思想品质形成的基础,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素质教育应包括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基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目前心理问题的多样化,教师应从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源头着手,从而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

1 在学习方面,将心理教育课程化,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中考失败往往会给中职学生带来无形的压力,让他们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是“失败者”,感觉在其他人面前低人一等。因此,改变这些学生的心态尤为重要。按照多元智能理论,没有差学生,只有差异性。文化成绩差,绝大多数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学习习惯问题。他们文化成绩差,或许在其他方面很有天赋。由于这些学生长期处在教师的视线之外,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因此缺少成功的感受,这就需要教师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为他们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带给他们精神的愉悦和成功的体验。对于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同时,还要告诉他们存在的差距及缩小差距的方法,让他们找到人生的坐标和努力的方向。

爱的基础是尊重和信任,是以全面发展的眼光去分析和对待学生,对于中职学生更应如此。这些学生在初中甚至小学就己经被学校和教师所忽视,在家里又严重“营养不良”,可以说他们的童年和少年并不快乐,教师没有理由歧视他们,而要格外尊重他们。长期得不到关注的人,真诚的关心和爱护会让他们感到弥足珍贵,只有用爱心才能帮助他们重新拾起自信和自尊。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引导、引导、再引导,耐心、耐心、再耐心。对他们不能求全责备,要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歧视;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抱怨。要为他们想得多一点,讲得多一点,做得多一点,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针对学生不良心理反应等问题,以故事、表演或有趣的心理测试等方式提出,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心境下,打开心扉,注重自我心理修养能力的培养;把教育要求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要求,并注重从行为角度评价心理素质的变化,真正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可指导学生制订自我心理修养计划,分步实施,并定期进行自我对照检查,以解决心理问题。  2 在环境方面,将心理教育环境化,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良好的心理影响。

3 在教育方式方面,面对心理教育多样化的局面,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多角度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无视学生差异性的教育和不尊重学生个性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努力为中职学生寻找最近、最佳的发展空间。在施教过程中,教师要根椐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规律等具体情况,做到有的放矢。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大胆反复地进行练习,掌握知识技能,教师必须选择适合学生特点和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这不仅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能有效促进师生和谐相处。

根据中职学生的发展需要,召开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参加小案例的互动讨论,撰写心理小论文,通过学生自撰心理小论文的过程,进行自我心理调试,提高心理素质。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营造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班级、家庭及学校环境。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坚持小型多样、生动活泼为主体的各种活动。

4 在家庭教育方面,将心理教育家庭化,帮助学生创造自我。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争取与家庭教育的配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家长如果能够从子女和自身双重角度上考虑教育问题,合理调整教育行为,这将对改善家庭教育质量、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纠正子女的不良心理包括逆反心理产生良好的作用。作为家长,对子女应给予适度的爱。同时,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水平也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才有利于子女的成长。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我认为,我们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即要做到教育与学生的心理相匹配。这就要求我们在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况下,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方法,转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不良心理;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不良心理得到控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实践证明,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经过合理的教育和疏导,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转化,这样才能营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利环境。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必备素质

知识储备、智力及专业能力,是体育教师素质的基础,而体育教师的性格、亲和力及对待体育课的态度则是教师的内在表现,二者对教师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特点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是学生模仿的重点。教师的理念也会通过学生的表现反映出来。所以,教师主导将深深地影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才会朝着我们设计的方向发展,然而影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则是由教师自己的素质决定的。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成都高新区体育教师100名。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广泛查阅了有关体育教师必备素质的研究成果,了解国内外的研究水平、研究方法及研究现状。同时登录中国知网,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了1986—2013年关于体育教师必备素质的论文50余篇;在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题目数据库中,检索了1999—2013年相关博硕士论文6篇。

1.2.2对比观察法

将150名学生分为三组,分别为两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然后让三个素质高低不一的教师分别对三组的学生进行三个月的教学。在此过程中对其进行观察。

1.2.3理论分析法

通过对收集的资料及对比试验的观察进行理论分析。

2.结果与分析

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实际上对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没有良好素质的体育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体育人才。由于体育教师自身职业的特殊性,他们的思想境界及道德修养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教学能力、高尚的道德素质、多元的知识结构、优良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综合能力。

2.1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应该被认为是第一位的,教师应对学习目标进行分析,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课程,运用各种教学策略,通过自身的讲解示范,让学生对新的知识有自己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通过不断学习、总结、思考、尝试得到培养的。过去,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通过体育课堂表现出来的,而新课改下的教学能力是应该反映在学生身上的。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更加提倡一专多能,体育教师通过再培训、再学习,巩固自身能力,大大促进了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

2.2高尚的道德素质

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行为表现对学生思想及世界观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干一行、爱一行”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具有牢固的专业思想,热爱本职工作,是体育教师的重要素质。体育教师要热爱学生、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时刻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懂得和学生谈心。关爱学生、爱校如家是教师的一项准则,也是教师的道德素质的体现。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才能够促使教师去关心、爱护学生,才可能谈得上爱岗和敬业。

2.3多元的知识结构

2.3.1精湛的体育专业知识

体育教师应该精通体育专业的理论知识,并且熟练运用,即对于课堂所涉及的内容,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为正常的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教育科学知识是教师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要把学科知识最有效、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经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教育科学理论、科学知识论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2.3.2多元的知识结构

教师要具有渊博的其他学科知识。素质教育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学识。教师不但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还要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当今的青少年,好奇心极大,凡是未知的东西都可能感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以帮助学生正确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要成为知识渊博的人,就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适合素质教育下的合格体育教师。

2.4优良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一切运动的前提和保障,而很多运动项目的运动水平高低往往身体素质起决定性因素。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全面发展的体能,力量、速度、灵敏、柔韧、耐力素质良好。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良好,具有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精力充沛,能坚持长时间工作,疲劳消除快,生命力旺盛,这对激发学生体育的兴趣具有积极的诱导作用。

2.5良好的心理素质

由于工作的需要,职业的特点,体育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教师的情感及意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是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也是师生之间相互了解、熟悉的必要过程,更是课堂上师生默契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师应该和蔼、善于沟通、富有感染力。而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是体育教师的另一个重要心理素质。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坚强的意志品质主要体现在对教学目标的执著与坚毅,对运动宗旨的坚持与坚定。

2.6较强的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对于体育教师来说,非常重要。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具有自己学科独特的性质。在当今教学改革的热潮中,综合能力被视为一个教师能否成为一个出色的体育教师的前提条件,根据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他们具备运动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组织能力、科研能力、训练及带队比赛能力及其他方面的能力,如社会活动能力,独立而有创造性的能力、自学能力、适应能力等。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体育教师素质是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良好素质的体育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体育人才。

3.1.2体育教师自身职业的特殊性,他们的思想作用、思想境界及道德修养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3.1.3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必须具备教学能力、高尚的道德素质、多元的知识结构、优良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综合能力等素质。

3.2建议

3.2.1要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3.2.2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及考核。

参考文献:

[1]傅正泰.我们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03).

[2]李广.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特长[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06).

篇(3)

    [论文摘要]本文从人格与心理素质决定一个人工作成败的特殊视角,全面分析图书馆员应具备的人格类型与心理素质。

    1 人格概念及其特点

    人格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本意是指面具。所谓面具,就是演戏时按剧情需要所画的脸谱,它表现剧中人物的角色和身份。用面具来定义人格,实际上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个人在生活舞台上表演出的各种行为和表现;二是指个人蕴藏于内、外部未露的特点。“正所谓蕴藏于中,形诸于外”。按心理学分析,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人格是社会塑造的产物,它的形成和个人的教育、家庭、社会人文环境有直接关系。人格在社会学视野中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整体性。即人格概念是融人的社会性、生物性及心理性于一体,以人格概念来认识人,可以全方位、多角度来透析人,可获得全面准确的认知。人格概念是统一的整体,不可割裂。

    第二,积淀性。即人格形成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渐积淀的,童年时的社会烙印是人格内核,以后的社会塑造形成人格外层,每个人的人格物质都反映社会烙印。

    第三,可测性。即人格类型物质,可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有效、准确测定。

    2 人格类型必须与职业特点相匹配

    美国着名的职业生涯指导专家霍兰德,将职业选择看做一个人人格的延伸。他认为职业选择也是人格的表现。同一职业团体的人有相似的人格,因此对很多问题会有相似的反应,从而产生类似的人际环境。他认为:个人的人格与工作环境之间的适配和对应是职业满意度、职业稳定性与职业成就的基础。由此,霍兰德假设:在我们的文化里,大多数人可分为六种类型,人所处环境也可以相应照此划分。这六种类型可以按固定顺序排成一个六角形。

    现实型(R):有运动机械操作的能力,喜欢机械、工具、植物或动物,偏爱户外活动。

    传统型(C):喜欢从事资料工作,有写作或数理分析能力,能够听从指示,完成琐细的工作。

    企业型(E):喜欢和人群互动,自信、有说服力、领导力、追求政治和经济上的成就。

    研究型(I):喜欢观察、学习、研究、分析、评估和解决问题。

    艺术型(A):有艺术、直觉、创造的能力,喜欢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自由的环境中工作。

    社会型(S):擅长和人相处,喜欢教导、帮助、启发或训练别人。

    一个人从事的职业与其人格类型相符时,就可能发挥出能力,容易做出成就;反之可能导致其原有才能的浪费,或者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成功。这就是要深入研究人格类型与职业特点相匹配的根本原因。

    3 图书馆工作的特殊性

    《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图书馆是按一定顺序将各种文献归类收藏起来的场所”“图书馆的任务就是保存用各种文字记载下来的人类思想”。保存人类思想也即是保存人类文化。文化是人类历史的遗产,是传统和经验的积淀。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文化,人类为了避免文化的丧失就必须加以保存和传播。图书馆的职能就是保存和传播文化,图书馆的职能特点就是管理记录人类文化和人类伟大智慧的图书,要永远以书为友,以书为伴,为人找书,为书找人,做好管理、研究、开发与服务工作。其次文化还有激励人心的作用,着名学者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中,对文化的诠释为:“文化本身是为人类生命过程提供解释系统,帮助他们对付生存困境的一种努力。”贝尔的观点为多数学者所认同,文化说到底是一种解释系统,它为人类生活提供精神动力,信仰支持,使人类本身能有信心、有力量和有勇气克服困难、战胜险阻,达到生命过程的和谐,这就是文化的终极目的。图书馆是社会文化力的核心,是老百姓的精神家园,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图书馆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给处于困境中的人们以宝贵的精神支持,把图书馆特有的人文关怀送到每个人的心坎上,使我们的生活更和谐、美好。图书馆工作要为庞大的文献流、信息流整序,这就要求从业者工作必须高度认真,并要求坚韧与准确,工作琐细但要求有耐心,来不得草率与差错。从业者必须具备专注、耐心、求真与韧性的心理素质才能胜任工作。

    4 当前图书馆录用新馆员工作的缺失

    图书馆事业要发展,必须随时补充新生力量,招聘优秀人才,但当前《图书馆法》尚未颁布,全国图书馆行业没有统一的、法定的录用人员的程序与机制。由于没有图书馆职业准入制度,没有法定的图书馆员任职资格,没有自主招聘馆员的权力,一切听命于组织部门安排,结果出现一系列非理性现象。有的人根本不热爱图书馆工作,只想把图书馆当做中转站、避风港,但却由于权力因素的作用而顺利进馆,同时在录用人员时普遍存在着只重学历、而忽略心理素质的现象,结果一些人格缺损、心理素质不健全的人也顺利进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人的缺点充分暴露:工作不认真,与读者吵架,不热爱、不珍惜图书,造成图书毁损丢失,性格古怪不能与同事友好相处等,这给图书馆事业造成损失。事实深刻表明,如果一个人的心理素质不健全,人格缺损,即使有着高学历和良好的智力素质,也很难把工作做好,甚至起到负面作用。因此,在招聘新馆员时,必须强化对应聘者心理素质的考核,这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5 不适合图书馆工作的4种人格类型

    5.1 低认知人格

    低认知人格,即人格基本要素之一的认知水平低。这种人由于所受教育程度的限制,见识浅乏,能力不济,社会实践能力低下,社会责任心差,社会沟通和社会参与程度低,缺乏知识资本。低认知人格根源在于人格要素发育不充分、不完善。

    由于图书馆是以图书、文献与信息为工作对象的,不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准与人文知识素质就无法工作。低认知人格的人,不爱书,不了解书,不了解图书馆工作的人文内涵,如果他们来图书馆工作只会起负面作用。

    5.2 片面功利型人格

    片面功利型人格,是由于人的畸形社会化造成的一种精神发展失调。此类人心中只讲功利,只知金钱地位和眼前的物质利益,为了利益他们可以为所欲为。图书馆的职业道德要求图书馆员要具有热诚服务、甘于奉献的精神,因此片面功利型人格者,不适于在图书馆工作。

    5.3 浮夸型人格

    浮夸型人格的人,敏感、好动,情绪稳定性差,做事马虎,责任心不强。而图书馆工作特点是要求绝对认真细致,不能草率从事,所以此类人也不宜在图书馆工作。

    5.4 虚伪型人格

    虚伪型人格是双重人格的一种,其表现是言不由衷,口是心非,表里不一,不暴露自己真实思想和目的,在生活和工作中,他们无诚实可言。诚实是图书馆馆员的人格底线,所以不论专业技能如何,无诚信者不适合到图书馆工作。

    上述的4种人格——低认知、功利、浮夸与虚伪型人格,都是由于人格要素发育不充分造成的。图书馆在考核招聘人员时,不仅要考核他们的文化素质专业知识,更要考核他们的心理素质与人格类型。

    6 图书馆员应具备以下人格类型及心理素质

    图书馆员所从事的职业是管理人类的文化和思想、管理文献与信息,研究、开发并提供给广大读者。图书馆的工作具有学术性、服务性和严格的规范性。为了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选聘优秀人才来馆工作。从人格类型上分析,笔者认为图书馆员应具备以下人格类型和心理素质。

    6.1 高认知人格

    文化水准高、知识面广,有独立的研究能力,对新事物敏感,有较强的认知判断能力。高认知人格的形成与个人受教育背景有关。高认知人格者,必然崇敬文化,热爱图书,善待图书,能充分发挥图书的社会价值。

    6.2 传统型人格

    按霍兰德理论,传统型人格者喜欢从事资料工作,有写作分析能力,能够听从指挥,完成琐细工作。而图书馆工作正需要耐心细致、认真、踏实、不浮夸和不急躁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处理好庞大的信息流、文献流,使其规范、有序,发挥作用。

    6.3 协调型人格

    擅长与人相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有爱心、有耐心,能积极拓展人际良性互动。此类人在图书馆读者工作中能发挥积极作用,加强与读者沟通,理顺关系,反馈意见,改进工作。

    6.4 诚信型人格

    对待工作对待同事,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光明磊落、诚实可靠。此类人在图书馆工作中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因为诚信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

篇(4)

1 现代大学生的共同特征

众所周知,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虽然都会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但真真付出行动的却少之又少。他们把生活想的太简单了。还有就是大学生们或多或少都有属于自己的特长,但他们很少能在众人面前把自己擅长的东西完全的发挥好。有的人怯场,有的人粗心等,无论哪种情况,究其原因,其实都是因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当遇到一些紧急情况,学生就会慌里慌张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本身的能力会大打折扣。因此,当面对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的时候,学生的能力无法得到完整的发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还是比较强烈的。和传统的大学生相比,现代学生更加的具有个性,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学生往往能够想到更多有意思的想法此外,现代学生的情感能力相比较来说也有了比较大的提升。他们有更强的倾诉和表达的意愿。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在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听取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看法。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及时的调整教学的模式,提升教学的质量

2 家庭来源差异特点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家庭也各有各的不同。不同大学生的家庭环境与城市背景也对他们的心里素质有着极大影响,有的大学生来自比较富饶的城市,他们从小衣食无忧,受到家人的宠爱,可以学到很多以及看到很多书本以外的东西,他们的视角鄙夷爸爸的孩子开阔。有的则来自相对落后的农村,对于来自农村的一些学生,他们从小就要考虑自己的家庭问题,他们很少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吃喝穿用都要和其他兄弟姐妹共享。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自卑感,有的甚至有点心理扭曲,当然对于大城市的学生,他们有的也是比较傲娇的

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他们适应社会以及身心发展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也会受到学校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那么对于这种情况,又有什么办法呢?个人认为,学校要重视加强对大学生的教导,让他们认识自我,奋斗拼搏积极进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现代大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也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的认识到学生的能力的缺点,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好这些问题。这主要体现在这样一些方面。举个例子来讲,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难度比较大的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坚持能力,锻炼学生的坚韧的品质同时,教师也可以多组织一些集体的活动,尝试通过集体活动来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集体的社会,任何个人的生活都需要建立在社会的集体的基础上。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这一特点调整教学模式,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真正的提升

3 专业类型差异特点

进人大学前,每个人都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这些专业的选择也影响着大学生们的心理素质。我们可以从一些报道性的结果甚至一些论文上发现文科生,理科生甚至师范生和非师范生,他们的心理差异也很大,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着当代的就业情况。而不同的专业的学生同样有着不一样的心理素质这些因素就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不同专业的学生、尤其是文理利一的学生的差异是比较大的。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锻炼文利一学生的坚韧的品质,让其学会坚持和勇敢。而对于理利-生来说,在教学的时候,教师的教学思维应该富有变化,而且强调直线型的思维。这对于学生的能力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得到真正的提升。这是现代体育教学的要求

现代大学生对自己未来即将从事的职业充满期待,无数次想想自己在未来会干出一份大的事业。这些都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日常行为习惯的形成。就现在的形势来说工利一类的就业率较高,而文利一类的较低,所以总的来说工利一类的心理状态较好,然而尽管如此,但是工利一类的学生太注重专业知识的掌握,对于人际交往,语言沟通的能力就远不如其他类的学生,高校也要注意这方面的指导,无论文科还是理利一都要关注他们的心理情况,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实践能力。

4 不同年龄差异特点

篇(5)

关键词: 高校资料员 心理问题 和谐 对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1]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校园和和谐人生的构建,高校资料员的心理健康理应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题中应有之义,这是由高校资料员的现实处境和独有的作用决定的。高校资料室是高校各教学科研单位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辅助机构,是直接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前沿阵地,它凭借专业化的馆藏、学科性刊物和快捷的服务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和作用。资料室要迎接信息化时代的挑战,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资料员是关键。资料员作为资料室管理过程中诸多要素的主导因素,其作用不可小视,其心理问题理应受到重视并采取恰当的措施予以解决。

一、高校资料员心理现状及形成的原因

目前高校资料员的心理素质普遍欠佳,表现在:一是对职业地位认识不够,对资料员岗位的意义、地位估价不足。认为这个岗位不受人重视,社会地位不高,收入又低,因而不热心于当一名资料员,期望谋得更称心如意的岗位。二是对职业缺乏兴趣。资料员对图书馆职业缺乏兴趣,意志消沉,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态度。三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困惑。由于资料室人员编制少,资料员很少与外界联系,缺乏较为全面的人际交往关系,与读者、与同事、与领导关系紧张,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合作,在集体中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与优势成员形成落差,心里虽然不满,但在社会规范的约束下不能正常渲泄,于是转向压抑,进一步产生焦虑,引起人际关系失调,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四是职业信心不足。认为反正没有多大作为,自我价值得不到实现,因而自甘藐小,不敢承认自身在知识贡献或知识影响上的作用,在工作中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处于应付状态。[2]造成这种心理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

1.资料员工作界定模糊

由于资料员工作定位不明,资料室体制不顺,长期以来高校资料室一直处于“两管”、“两不管”的尴尬处境:一方面高校资料员工作在人事上要服从所在院系的安排,另一方面在业务上隶属于校图书馆,这必然会出现其专业上的归属、工作人员的编制、责权利的匹配等方面界定模糊。资料员是高校较为典型的“弱势群体”,论其地位在教学上比不上一般的教师,更遑论和教授、博士相比,即使是在同一教辅系列中也比不上教学秘书、行政秘书等;论其报酬往往也是比较少的。他们工作的专业性往往得不到认可,工作业绩往往会被忽视,再加上某些领导在思想观念上的误区和行为取向上的偏差,资料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往往迟滞于图书馆事业和资料员自身的发展需要,这些必然会挫伤资料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资料员业务素质总体偏低

由于观念及其它诸多方面的原因,某些人乃至某些高校的领导、院系负责人不太重视资料室工作,认为资料室是一个专业性不强、悠闲舒适的单位,资料室人员往往是引进人才的家属,课上得不理想的转岗教师,乃至临近退休的人员等等,这造成了资料员业务素质的总体不高。这些人大部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但大多非图书馆专业,虽然不乏积极进取之士,但由于中途改行,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进修,因此专业知识知之不多,不具备资料工作的先进理念,不会运用先进的工作方法和服务方式进行工作,更多的只是借借还还,保管图书而已,与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资料员自信心的缺失。

3.资料室建设严重滞后

资料室一般场地小,经费不足,文献信息资源严重缺乏,设备落后,条件差,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多数资料室仍处于原始的手工操作阶段。资料员想进步,但无力改变现状,无可奈何。

4.资料员任务重

因为资料员专业知识的不足以及受参加教育培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机会和条件的限制,迫使他们必需通过自学与钻研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这本身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过程,不仅如此,资料员还必需学以致用,独当一面,承担资料室所有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必须是“全能”的,而且,这些工作都是在默默无闻中进行的,因此他们的劳苦不易得到认同和理解。

5.资料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高

专业知识是资料员提高服务层次,为各类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必备条件;现代信息技术是当今资料员必不可少的技能;外语是信息时代的通行证,是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资料员必需掌握一定的外语知识;相关学科知识是资料员与读者进行沟通交流的必要条件;始终把读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资料员必须尊崇的;不断地整理图书资料,让读者阅读方便,要求资料员要有一种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资料工作烦琐、枯燥和单调要求资料员要有一种甘于寂寞、淡泊名利的品质;因为工作范围的限制,资料员很少有机会跟外界联系,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容易产生“人际危机”,总有一种被人遗忘的心理隐患,这要求资料员有一个健康的心态。[3]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资料员的心理危机,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将直接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二、解决高校资料员心理问题的对策

发展是高等教育的主题,校园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发展的协调性。和谐高校的实现,离不开高校各群体和谐心理的构建,这既需要高校从管理的角度为各群体提供充分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援助,更要促进各群体健康心理和完善人格的养成。解决高校资料员和谐心理构建问题需改善资料员的“生态”环境,提高其自身的心理素质。

1.切实加强制度保障。

(1)应尽快颁布《图书馆法》,确定图书馆从业人员在社会中的法律地位,保证其社会地位得到应有的尊重,并有充足的时间学习,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使图书馆从业人员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读者依法享用图书馆提供的服务。

(2)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依照国家和图书馆协会制定的职业基本标准和认证资格条件,由政府认定的考核机构对图书馆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资格条件进行评价和认定,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证书,从而获得图书馆任职资格。实施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是图书馆从业人员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的重要保证,它有利于体现图书馆职业的特点,提高图书馆从业者的地位,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4]

(3)建立资料室评估制度。图书馆应加强对资料室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加强监管力度,提高效率,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建立资料室评估制度势在必行。建立资料室评估制度对资料员更具有指导和鞭策作用,可促进资料员采取各种方式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信心。

2.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资料员的业务素质。

资料员业务素质的偏低会使资料员的工作力不从心,同时会引发资料员职业信心的丧失,所以应该采取多种途径提高其业务素质。

(1)倡导自学,构建学习型个人。由于人手少,经费短缺,资料员很少有机会参加脱产培训和学习,因此自学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资料员不仅要向书本学习,利用网络学习,还应该经常在实践中向同行及专家请教,以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最终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

(2)在岗培训,提高职业自信心。由于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在岗培训能让资料员及时获取所需信息和知识,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资料员很快适应自己的岗位工作,提高职业自信心。

(3)倡导科学研究,增强资料员的成就感。图书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非常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应倡导科学研究,培养资料员的科研能力,并要求撰写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增强其成就感。资料员撰写学术论文,一方面可以了解图书馆学界的最新动态和科研成果,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认知和科研能力以及学术水平,进一步促进和提高对本职工作的应用能力。

3.加强资料员心理素质的培训,全面提高其自身的心理素质。

(1)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促进资料员的自由全面发展。我们必须看到,资料员是普通的人,是复杂的,也有人性的弱点,人性弱点的根源在于欲求,归结为精神欲求和物质欲求。事实上,在没有激励或者激励不足的情况下,让一个人无私地、无偿地、义务地奉献出所有知识和能力只是一种理想。[5]资料员同样会受到精神和物质欲求的刺激。领导者应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适当提高资料员的福利待遇,同时对资料员进行心理素质的培训,让资料员认识到任务重和高素质要求其实可以更好地磨炼意志,要让资料员树立起自信心,对本职工作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评价并充满信念。同时还要培养资料员的职业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提高其职业竞争力。职业竞争力是指在职场上人与人之间对于从事某种领域、某种工作所具有的各自的竞争优势,它表现为从事某一职业的劳动者的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创造力。[6]一个不热爱自己的职业,或者对自己的职业没有自信心的人,是不可能有很强的职业竞争力的。每个图书馆员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才能有职业上的安全、尊严和未来。[7]资料员只有不断地进行有效的教育培训,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学历结构,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就会被淘汰。

(2)加强资料员抗逆心理素质的培训。资料员心理成长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一些压力和逆境。抗逆能力是一种相对能改变、能抵抗压力的能力,即使面临社会逆境依然能够坦然面对的能力。心理抗逆能力具体包含内在和外在的保护因素。内在的保护因素包括正面的个人形象、效能感、乐观的性格、幽默感、利他信念、良好的情绪管理和处理冲突的能力。外在的保护因素则包括与身边的朋友、家人及社区维持良好关系的归属感。资料员的抗逆能力来自于其自身的体会和个人修养,与其自身的性格、习惯、信念有很大关系,如能领悟这一点,立志改变自己,就会多一些忍耐和谅解,就能够使自己日益变得完善和快乐,提高其自信心。[8]资料员的自信和乐观来源于他们与周围群体的交流和互动,乐观的心理状态来源于本人和周围群体对他的积极评价。健康的人格包括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资料员心理素质的提高不仅要靠领导的重视,别人的关心,更要靠资料员自身人格素质的提高。人格素质提高了,工作卓有成效,就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参考文献:

[1]王泽和,苗元江.关注心理健康.构建和谐高校.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6(3):49-51.

[2]罗雅琴.当代图书馆人文精神的体现及其缺乏.图书馆建设,2007(4):28-32.

[3]邱桂梅.论高校系资料员健康心态的建立.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1(2):118-119.

[4]孔庆杰.我国图书馆学继续教育的发展历程、问题及对策.图书馆建设,2007(5):107-110.

[5]周九常.单一型图书馆知识转移障碍及其消除.图书情报知识,2008(1):87-92.

[6]肖希明,吴钢,刘畅,肖婷.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图书馆员职业竞争力――来自图书馆馆长的调查与分析.图书情报知识,2008(1):11-16.

篇(6)

论文摘要:本文本着以能力为本位,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针对学生特点和行业需求,提出以心态教育方法来促进和推动教学质量。

面向市场需求去育人,是多年来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导向。检验教学效果最直接的标准是能否实现学生的顺利就业,切实实现课堂教学和社会就业的零距离对接。本人将心态教育用于《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并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授课环节,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心态教育的内涵

“服务”的根本是对人的服务,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灌输,使学生理解工作的意义,从而明确学习目标,更新服务理念,关注自身发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由此,学生外在折射出来的是积极的职业形象、过硬的服务技能和乐观的人生态度。这就是本文探讨的心态教育。心态教育有助于学生在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及时适应工作环境,愉快地与人相处,快速熟悉工作流程,灵活应对宾客的要求。

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操课,每一节课必须有一个教学环节为心态教育,教师应寻求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从引导学生善学、乐学上下功夫,通过多课时多次数的强调和练习,培养学生一贯的恒久的品质。

二、心态教育的实施模型

心态教育作为一个教学环节融入教学过程中,它既是一个独立的部分,又涵盖了通常的教学方法,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部分。

以下是心态教育教学环节描述:

(一) 准备阶段:职业形象塑造。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训练,培养学生职业标准化的言行举止和仪容仪表;理解工作内涵,展现内心真实的状态。

(二) 热身阶段:团队训练小游戏。以合作式的游戏让学生明确团队与个人的关系,个人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工作、生活和人生。

(三) 导入课程:案例(任务)引入。案例要贴近工作和生产实际,能引导学生明确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具有实际指导和借鉴意义。

(四) 解决问题:完成任务。采用角色扮演法、应用头脑风暴,集思广益,鼓励学生就一个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完成任务的同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判断力、反应力。

(五) 反省阶段:录像点评。整个教学过程用DV记录下来,观赏过程进行自评及互评。通过影像的记录,分析出自身的弱点和不足。在这里,教师必须辅以及时的、积极的教育评价,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提升自我,消除自卑心态。

三、心态教育的实施效果

1、帮助学生调节职业心理素质

通过对历届实习生和毕业生的调研我们发现:学生职业心理素质表现为优秀的仅占受调查人数的3.5%,表现为良好的占受调查人数的15%,表现为中等的占受调查人数的49%,而表现为较差的竟占受调查人数的33%之多。大部分学生的性格、承受压力的能力、抗挫折能力和耐力都不是很好。同时我们也发现: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与职业心理素质息息相关。心理素质好的学生,学以致用和随机应变的能力都很强。而心理素质稍差的学生,对理论和实践知识运用能力也会稍弱。应用心态教育能调节学生的心理素质,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有限的课堂里得到充分的训练和自我纠正。

2、师生互动效果好

应用心态教育,需要打造开放型课堂,采用交互式教学模式,师生关系更为融洽,研究、探讨和合作成为师生新型的交往模式。学生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得以充分的培养。同时,教师也可以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年轻人的思维模式,把握时尚的观点,将市场流行趋势与专业理论相结合,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鲜度。另外,师生无障碍沟通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心态教育。

3、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偏好不同,性格不同,特点不同,兴趣点不同。通过在心态教育中采取分组协作的形式,大家可以在小团队中确定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与任务,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小组竞赛中各显其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利于学生在协作中取长补短,拓展自己的生存渠道。学生参与的深度,受益的程度是最直接的评判标准,教师通过这种可观的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思路。

4、量身定制职业发展规划

在两个学期的《餐饮服务与管理》学习中,通过心态教育的训练,老师能够发现学生的长处与弱项;同时,学生自己也可以知道未来工作目标定位是怎样的,如何去一步一步做好工作,能有计划性、有稳定性地去朝目标迈进。这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应出学生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短期与长期的规划,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论文摘 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过程中,由于学校、酒店、实习生对“实习岗位设置”的理解存在差异,导致高校无法参与安排实习岗位、酒店把实习生当成普通员工使用、实习生对岗位认识不足等诸多问题与障碍。学校应加强理论与实践指导、酒店应站在为酒店业培养人才的角度考虑、实习生应明确实习目的等,从而满足三方的诉求。 

酒店实习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1]。如何优化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岗位设置模式,对于培养优秀的酒店业管理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进行探索。

1.岗位设置的不同理解

酒店实习生岗位设置是指实习酒店因人力资源需求对实习生岗位类别和比例结构进行有效的人员设置。

1.1人才培养目标对岗位设置的要求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中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学校希望实习生通过酒店实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服务技能、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实习生岗位设置,要求实习酒店提供比较全面的实习岗位,使实习生尽可能多的了解酒店的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也要求酒店在提供实习岗位时,注重对实习生能力的培养。

1.2实习酒店对岗位设置的态度

酒店对实习生岗位的设置常常局限于眼前利益,缺乏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长期培养。如:有的酒店单纯利用实习生质优价廉的特点, 认为实习生实习期短、流动性强,在岗位设置上一般只考虑基层岗位,根本不涉及管理岗位,也没有根据实习生的特点及专长进行分配。

1.3实习生对岗位选择的看法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生,通常将自己定位为管理类人才。虽然一开始只能接触基层岗位,但这仍然不能掩盖实习生对管理岗位的偏爱和追求。在岗位的选择上实习生更青睐于前厅部、销售部、行政部,以及后场文员等,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从事管理工作的有利起跳点。以衡阳师范学院07、08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例,调查表明,有21%的学生希望到行政部实习,31%的学生想要去前厅部,23%的选择了销售部,14%的学生愿意去餐饮部,对客房部感兴趣的仅有3%,剩余8%的学生对岗位选择没有特别要求。

2.岗位设置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

2.1从学校看

一是理论教学与酒店岗位需求存在差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具有较深的专业理论功底,但却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这与酒店岗位要求的高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人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学校在岗位设置中缺少主动权。为了节约成本,酒店实习生岗位基本是按照酒店人力资源的需求来设置,而不会顾及学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当学校针对岗位设置提出涉及酒店多个部门、多个岗位的“苛刻”条件时,大多数酒店都予以拒绝。第三,实习心理辅导不足。学校在实习管理中对实习生的心理辅导不够,导致实习过程中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

2.2从实习酒店看

一是岗位设置利益化。很多酒店片面的把实习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尽可能的节省培训时间和培训成本,单纯的利用实习生资源。二是岗位设置欠妥。酒店提供的基本上是基层服务岗位,而这不可能让实习生了解酒店的整体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在不允许“串岗”和换岗的情况下,可能影响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对酒店行业的厌恶,形成酒店人才的“潜流失”[2]。三是缺乏系统培训。酒店很少给实习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即使培训,内容完全停留于形式,枯燥、单调,根本没有涉及到管理知识。

2.3从实习生看

一是实习目标不明确。很多实习生没有意识到基层岗位的重要性,经常抱怨实习时间长、实习内容单调。二是心理素质较低。实习生心理素质低表现在心理上对基层岗位的理解和适应能力不强。以衡阳师范学院06级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为例,调查显示只有8%的实习生能够完全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而高达74%的实习生则长时间的停留在磨合期。此外,实习生容易把实习简单的理解为劳务输出,导致实习过程成中的各种情绪问题和心态问题。

3.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中岗位设置的优化对策

3.1从学校看

首先,要构建优质、稳定的实习酒店。学校与酒店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可以使酒店充分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生的特长爱好;学校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了解酒店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需求以及对实习生的重视程度。其次,要加强技能培训。包括专业服务技能、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训。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鼓励学生争当“社会志愿者”,督促学生将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加强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在专业教学中多灌输交际思想,也可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活动,拓展学生的交际圈,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再次,聘请酒店职业经理人授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角度,使学生了解酒店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和管理模式,还可以解答学生对于酒店在实习生岗位设置上的疑惑和不解[3]。最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高校在培养管理人才的同时,应开展心理知识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模拟挫折训练等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正确的解脱压力,积极面对挑战。

3.2从实习酒店看

一是要树立为酒店业培养人才的理念。酒店对于实习生的使用应着眼于为整个酒店行业的培养储备人才。二是要尽可能多提供一些实习岗位。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酒店业,酒店应尽可能多的为实习生提供实习岗位与轮岗的机会。在酒店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实习岗位设置应涉及前厅、客房、餐饮、康乐、销售、行政等多个部门;实习期较长的,应尽可能提供轮岗机会,2-3个月进行一次岗位轮换。三是要建立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实习生的在岗培训和薪酬管理。在岗培训内容应包括基层岗位服务技能、管理能力以及其他职能部门运作情况的培训。对于实习生薪酬管理,要根据其工作中的表现给予适当奖励,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3.3从实习生看

一是提高对酒店实习的认识。实习生在实习之前就应对整个实习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了解实习目的,在实习中思考解除疑问。例如,在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酒店实习中,实习前由实习指导老师提供一些与酒店管理有关的论文选题,实习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题,边实习边研究,实习结束后进行论文比赛。既有利于激发实习生探求管理知识的欲望,也提升了酒店实习的层次。二是增强服务意识。实习生应当放低姿态,从主观上增强对基层岗位的认同感;充分意识到在对客服务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彭惠军,田亚平.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三赢”实习模式探讨[J].商业经济,2007,(12):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