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26 14:38: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实践教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教师通过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原本单纯的“教”,变成与学生互动,教学相长;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学生们学会了某一种数学知识,却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更不会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这不但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反而抑制了学生本身具备的能力,堵死了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道路。而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在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更能够发掘学生的潜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二、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依据,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当围绕教材展开。教材也是连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纽带,依据教材,教师才能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虽然现在提倡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然而前提是要基于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有些教师采取了趣味的教学方法而使课堂热热闹闹,却忽略了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学习轻松了,兴趣浓厚了,然而却没有学习到应该掌握的知识,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吗?熟悉教材中的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责任,并且还应该掌握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当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把握好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保证不“跑题”,从而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上学到知识。
三、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思维方式与心理情感
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在学习数学时的表现就会有很大的差别。教师应当多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有些学生善于严密地思考,在某一处数学知识上,要把每一个点都想到,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就是不会漏掉重要的信息,但是,却花费时间比较长,教师就应当教该学生如何筛选数学知识中的重要信息,忽略不重要的部分,从而节约学习的时间。而有些学生善于跳跃式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是速度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强,却容易因为马虎粗心犯下错误,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兴趣所在,把学生喜欢的事物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到一起,让学生在娱乐和游戏中学习,这比单纯地讲解教材中的知识效果要好得多。
四、教师应当灵活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无法总结出具体的学习方法,而相对来说,教师的教学方法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所谓合适的教学方法,其真正的含义就是适合教师所教的学生的教学方法,某一种学习方法对于某一个班级适合而对于另一个班级就未必适合,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要使教学方法尽可能地适合大多数的学生,而对于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教师要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环境或者是专门针对这些学生制定适应于他们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来说,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教师不应当因为自己教学方法的问题而造成某些学生学习方面的困难。教师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也应当符合这一要求。
五、教师应当做好课外的工作
要想让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取得好的效果,单纯地依靠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是完全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应当在课外研究好教材中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预测哪些知识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认真写好教案设计。在上课的时候会用到哪些教具,教师也应当在课前准备好。而在讲完一堂课之后,教师应当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并且及时与学生交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课外做好这些工作就会减轻自己和学生在上课时的负担,学生们学习的时候也会很轻松。从这一点来看,教师的课外工作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课上的工作。
六、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开展教育科研是兴教、兴校、育人的根本保证。”教师不仅要善于教,而且要善于研究教;不仅要培养学生,而且要通过科研,培养自己,教研相长。一方面,教师研究的问题直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是为解决具体问题服务的,它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只有使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才有价值。另一方面,教师的科研应体现在如何将已有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尽快地转化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三,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应是一名学习者。首先,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学习者角色是一种自主式的学习主体。教育科研是一个不断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正是“学习”的本质所在。其次,教师作为自主式的学习者是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只有学习行为日常化,教师的科研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唯有如此,教师才不是在自己的领域里被动的工作,而是主动地创造;他便不再是一支燃烧得什么也没有的蜡烛,而是用科研不断照亮自己前进的道路;他便不再是一个只对教材做肤浅了解、按教案简单操作的工匠,而是必然成为攀登教育科学艺术高峰的实践者。
如教学语音。知识方法:什么是元音字母,什么是元音音标,哪个元音字母在单词里重读时通常读哪个音标,非重读时又读什么,有哪些特殊情况。
能力培养:根据已有知识的发音要领,能准确推测和自然地发出同类词的读音。
注意的问题:不但要清楚每个音的发音部位,而且要注意发音时口形、气流的变化过程,使之既有分步的思想,还要一气呵成。如〔u〕这个音,口形必须有一个由大变小的过程。这样也就可以逐步做到“字正腔圆了。”
但把握知识点仅是教学内容问题,还必须解决方法和目标问题,那就是注重实践性。注重实践性有两层意思:一是英语语法教学应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实际操作中学习;二是引导学生将学到的语法知识运用于语言实践。这样做可使理论和实践在学习和运用两个流程中得到双向流通,既可提高教学效率,又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一、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英语语法知识。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讲授语法知识不宜从抽象概念开始,而应从具体材料入手,让学生在英语的实际操作中学习英语语法知识。如英语的名词单数变复数问题,不宜一开口就讲怎样加“s”,怎样加“es”;哪些词是规则变化,哪些词是不规划变化;还有不可数名词。这样讲学生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们应充分利用本教材的特点,从实际操作着手,把课文中出现的含有复数变化的句子,再加上一些稍有变化但可以听懂的句子,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讲出来,或在稍加指点的情况下做出来后,再进行总结。这样做学生会感到具体易懂。
在时态教学中,每涉及一种时态,开始我们只讲它的动词变化和有明显特征的词。比如,讲现在进行时,我们只指出有一种常用的时态的结构是be+ving形式,它常与listen,look,now,What are you doing?等词或句子一起出现,然后联系课本,联系现实生活大量地去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开始只练不讲,逐渐点滴地指一指。最后等大家对本句型能不假思索地说出来的时候,才进行一番必要的总结。
二、将英语语法知识运用于语言实践。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我们教英语语法知识,决不是要学生当“粮仓”,而是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就必须引导学生将学到的英语语法知识运用于语言实践。当然这一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实在是太难了。我的做法是:
首先要放开手脚,提供机遇。充分利用新教材比较贴近生活、接近实际的特点,引导学生利用已学内容,联系课内外的具体实际,进而展开想象,不要放过每一个机会,哪怕是一个词、半句话,再加上手势,动作。只要能表达思想,就要把它利用起来。
(一)实践教学环节
目前,林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基本训练、专业能力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三个层次组成。其中,基本技能训练包括专业劳动、军训、社会实践、体育锻炼、“思想课”实践活动等实践环节;专业能力训练包括专业实验(实习)、课程论文设计、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综合能力训练包括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考核
实践教学体系的考核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层次的考核。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有教师评价、实验(实践)报告评分、毕业设计答辩等形式,对教师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学院督导评价、教学单位督导评价以及学生评教等形式。其中学生评教是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评教工作奠定了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加强师生间的互动。通过学生评教,教师可以及时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践教学模式
(一)培养模式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完善和创新。林学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将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与专业应用能力增长相结合。在理论教学中强调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中深化理论教学知识。以林学专业核心课“森林培育学”为例,学生经过认知能力、实验能力、实践能力和实施能力四个环节的综合培养。大一认知能力培养。从认识植物、树木开始,了解植物“开花—结实—种子形成—种子成熟—种子采收”的生理生态特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大二实验能力培养。结合专业从种子的测定、种子的发芽实验开始,进行“采种—选种—测定—发芽”等方面的训练,可以在一个实验中研究多个问题,或者多个实验方法去解决一个问题。学生通过实验能力的锻炼,表现出实验技能宽厚扎实,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大三实践能力培养。专业从苗圃设计、苗木培育、苗木管理、造林设计开始,通过“苗圃设计—育苗—苗木管理—造林”等环节的专业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全面理解苗木培育理论和工艺。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基础上,我们会针对性地开设一些开放性实验,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尽可能的接触到新知识、新工艺,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和产业能力。大四实施能力培养。大学四年级结合毕业论文(设计),进行“经营—总结—毕业论文—专业技术认证”环节的实训,与指导老师实时沟通实践情况,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提高实践效果,增强学生生产实施能力,尽快的适应社会需求。通过四年实训锻炼,学生经历“采种—育苗—造林—经营”的森林培育基本过程的培养,将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训中,全方位锻炼了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效果分析
林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正式从2011级开始,在林学本科专业每一级选择一个班级进行试点实施。利用现有的教学实习苗圃,在新生进校开始就指定一块地作为各年级本科生的实训基地,在四年中由本班级自己负责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几年的改革建设,初步形成了林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林学为一级学科,成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及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实验教学中心1个;重点学科1个,硕士点4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2门;校级教学团队2支;承担教学研究项目5项;教学成果奖2项;编制4部实验教材;承担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15项,校内外专业指导委员会1个。这些教学成果可以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实际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近几年,专业学生踊跃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为代表的高水平大赛,开阔了眼界,增强了自信心,证明学生在专业实践教学中提升了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几年,专业学生就业率令人满意,据不完全统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上岗后毕业生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并获得单位的高度评价。
三、实践教学模式展望
(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林学专业是实践很强的专业,苗圃真实的生产环境是林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资源。如何建立一种长效的校企事业单位共建实践教学模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虽然经过几年的建设,林学专业与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林业生产单位(公司)、苗圃等建立了实习实践基地,但对于学科专业发展来说,还存在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在合作机制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建设。
(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在实践教学的改革中,实践基地是前提,师资队伍是关键。在实习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建立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成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小组,需要年轻教师带队、资深教授指导和聘请校外实践指导老师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
(三)实践教学时间的安排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习基地和实验条件,在生产实习和认识实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压力容器的组成、典型组件结构及组件与组件之间功能和结构联系。另外,还对过程设备设计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增加了培养设计、创新素质方面的规定。如对每一教学章规定一个教学训练环节,改变教学方法。教学中结合工程实例,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完成理论教学环节,改变粉笔黑板单一教学模式为课件加粉笔黑板模式,利用课件补充、增加工程实例图片、动画。在内容上,不仅要满足考试和考研要求,而且对实际设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要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经过几年不断地进入企业实地调研和收集资料,并查阅收集大量的工程案例,把它们合理地加入所编制的过程设备设计课件中。又经过较长时间授课、辅导效果验证和多轮次的修改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高标准课件。该课件已具有集教师授课、学生自学、研究生考试复习等功能于一体,重点在于对知识点的学习与考察。新课件还具有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案例,通过对应章节的工程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至少要在每章教学内容前演示或提出一些适当的应用实例,或提出一些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边思考边学习。在选择例题方面,适当增加设计类题目。在教学中,重点讲授各种壳体结构及部件的应用场合、条件,结合实际应用研究各种壳体结构的设计方法,改变以前只注重书本理论知识、不注重实际应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在理论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二、从实践教学方面进行改革
(一)完善实验环节
过程设备设计课程实验包含壳体应力测定、厚壁圆筒爆破和外压壳体失稳实验。此次改革在已有的过程设备实验的基础上,加设了常用壳体结构及其部件的认知实验和常用动设备的拆装实验,让学生在实验时,通过亲身观察常用压力容器和组成部件的结构和区别、它们在过程设备中的具体应用目的、安装位置以及工作过程,使过程专业学生都能对工程中常用压力容器及其部件的作用和工作原理有所了解,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增强对压力容器及其零部件的感性认识。同时对现有过程实验教程进行修订,使之更适合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课程实验也是一个检验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结合课程内容、性质,合理设定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同时学时也能满足课程大纲的要求,使学生在实验中增强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且实验类型也很全面,如认知类实验、验证型、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并且不断增加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比重,如增设浮阀塔盘结构创新设计实验,管壳式换热器导流方式创新设计实验等,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在未来的计划中,将增开常用过程生产装置操作运行实验,使学生对整个过程设备和课程内容有一总体的了解和认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对过程设备设计课程设计的改革
设计题目中大致包括动设备、静设备、设备控制系统三部分内容。设计内容应有以往课程设计要求的理论设计计算与结构设计内容,能体现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专业课程知识的设计方法。即过程设备设计的课程设计题目,要包括各种典型过程设备的设计方法,如选择板式精馏塔机械设计作为课设题目,该题目可选择筛板、浮阀、舌形等各种传质的组合,以完成过程所必要的传质要求。设计中还包含降液管的设计、溢流堰的设计、容器壳体材质和壁厚的选择以及内外压强度校核等各种知识,题目综合性较好,且灵活多变,可以较好地训练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现有课程设计题目基础上,尽量丰富课程设计的题目,尝试将课程设计与机械创新大赛相结合,作为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平台,以提高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兴趣,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进行。依据题目的难易程度,把题目分成不同的等级,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难度的题目,成绩的划定也跟难度有关。此亦为了避免现有课程设计存在的弊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独立进行过程设备设计的能力。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过程中,为了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让学生接触工程实际,了解同类系列产品的性能、结构特点及制造过程,使学生懂得过程设备设计与过程工艺是紧密不可分割的,获得产品的有关工艺知识,我们在课程设计之前(或过程中)安排学生到相关工厂参观或者以多媒体的方式观看相关的工程案例,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设计思路,使设计与工程实际接轨。这样一来,既能扩大学生知识面,深化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使课程设计的效果上升到新的层次。在课设指导过程中,为了提高设计质量并使学生获得更好的设计素质训练,在设计过程中增加研讨环节,即在设计的过程中,按照进度依次提出一些议题,如换热器壳程气体出入口管直径较大,影响管束长度利用效率问题和夹套反应釜夹套加热面积达不到工艺要求等问题,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或答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开发创新意识,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完成课程设计这一重要环节。依据以上改革措施,还应对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体系做必要调整[2]。根据平时表现、设计能力、图纸质量、说明书内容和答辩情况综合评定成绩,并在这些方面修订教学大纲、教学指导大纲和质量规范标准,以规范学生重要实践环节的操作规程,提高课程设计教学质量。从制度层面保证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训练的严格落实。
(三)探索过程设备设计应用能力竞赛新模式
为检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学生完成过程设备设计课程的学习之后,举行过程设备设计应用能力竞赛,真正考察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给出设计要求,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出满足过程工艺要求的化工设备,以达到锻炼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并为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种大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我们曾经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提出设计热力牛奶杀菌器为竞赛设计题目,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征集了20多种设计方案并有三种方案还制作了透明设备模型。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分析和完善,探究一种适合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提高的新模式,从传统的纸面试题形式向实际设备模型,微、小型过程设备的设计转型,并建立起一系列的成绩评定体系。使学生通过参加竞赛,对实际工程产生兴趣,并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得到紧密的结合,使学生得到创新能力的锻炼,从而满足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
三、结语
数字化印刷作业就是以数字化信息模式将需要复制的图文信息,在印刷生产中的印前处理、印刷和印后加工三个阶段得到完整、准确的传递,并实现印刷品的加工制作,数字化印刷作业流程的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1,2]。在印刷产业数字化发展状况下,印刷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在培养学生熟悉数字化印刷作业流程的同时,能够理解如何通过数字化控制信息流将整个印刷生产过程联系成一体,熟练掌握印刷生产各环节之间数字化信息的控制和管理技术,达到符合产业发展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专业创新能力的要求。
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以遵循教育规律和认识规律为基础,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互支撑和渗透,以及实践教学活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原则。本专业数字化印刷技术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仅体现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也与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要求相吻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框架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课程实验、专业实习、课外实践和综合实践四个实践教学模块,各个模块之间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层层递进,有利于将数字化印刷生产中各环节的信息控制和管理技术,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对学生进行渗透和训练,也易于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融会贯通。
3实践教学体系中各实践环节的研究与实践
3.1课程实验实践环节
在课程实验教学环节中,主要进行了两大方面的实践:一是根据数字化印刷作业流程的特点,进行了部分课程实验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如在数字印前技术课程中设置了强化图文信息录入和处理的“图像扫描技术、Indesign排版、Photoshop图像处理”,印刷色彩学课程中增设了“颜色视觉规律认知”,在信息记录材料和技术课程中增设了“数字印刷材料、CTP技术”,在色彩管理与质量控制课程中设置了“屏幕软打样、数字化工作流程、G7印刷校正”等实验项目,并进行了相关配套实验教材的选用和编写。二是进一步加强具有创新性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建设,强化培养学生实践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继续加强开放性实验的管理和项目开发,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挑战杯”大赛等活动中;充分利用各种专业仿真软件进行新型实验教学方式的探索,实现对学生“设计能力+实操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训练和培养。
3.2专业实习实践环节
专业实习是学生了解完整的印刷生产流程、技术要点,亲自动手实践各个印刷生产环节,学习印刷操作技能,掌握工艺监控和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深化专业理论与生产实际的综合性实践环节。实习教学中以印刷企业的生产作业流程为主线,分成印前处理、印刷和印后加工三个部分的专业训练,结合不同教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分别在认识实习、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阶段完成。认识实习的时长为2周,通过集中组织学生对工厂的参观,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初步了解印刷生产状况的同时,加强学生理解和提高在印前图文输入与处理方面的专业技能。综合实习时长为4周,主要采用轮岗实践和印刷操作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轮岗实践主要将学生安排在专业实习教学基地的不同生产岗位上,使学生在实际的生产工作环境中锻炼和培养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轮岗实践的过程中,以印刷行业的基本技能要求为基础,要求学生在不同岗位上完成相关操作技能的训练,主要包括印前制版、印刷前检查、印刷调节、印刷品质量、模拟印刷系统等内容。毕业实习时长为6周,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学任务,同时为增强学生就业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采取岗位实习和印后加工操作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学生首先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2周的书刊装订、印刷品表面整饰等印后操作技能训练;然后通过专业推荐、企业进校面试、考核和筛选等环节,将学生安排到不同企业的不同工作岗位上进行准就业岗位培训和岗位实践。实习完成后,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来完成学生的实习评价。
3.3综合实践环节
3.3.1课程设计实践环节
课程设计是结合某一门课程的主干知识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相关理论方面联系实际和动手实践能力,使之在知识结构上更清晰,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其他实践环节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课程设计环节中,注重了对学生数字化信息控制和处理能力的培养,设置了数字印前技术、印刷色彩学、信息记录材料与技术、色彩管理与质量控制等四门必修课程设计,还有装潢印刷和数字印刷两个限选课程设计。每门课程设计中,为学生提供了2-3个可选择的设计项目,着眼点也是为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开拓设计思路,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3.2毕业设计实践环节
毕业设计是专业理论、实践与创新能力相结合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校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最后考核阶段。为确保毕业设计环节能够有目标、有内容、有成效,教师先根据数字化印刷工作流程的特点提出可行的毕业设计题目,然后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教师提出的毕业设计题目,也可以利用就业单位实习岗位特点与指导教师商议确定题目。这样,不仅利于实现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学生就业多项工作的联动,也有利于向输送企业真正需求的、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3.4课外实践环节
课外实践环节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环节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内实践教学环节的补充,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特殊作用。近年来,本专业教师也做了多方面工作,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学术论坛,各级创新创业项目、各级“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校级各类竞赛项目等科技活动中,并将课外实践环节纳入作为学生综合测评的一项内容。
4实践教学中仍待改进的问题
在印刷生产数字化作业流程为基础确定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中,学生适应新技术变化下印刷行业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也有需要改进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现有专业教师的知识背景都是基于传统模拟印刷技术,对数字化印刷技术和相关生产环节认识不深,教学的实施者是教师,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所以要首先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为了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实践能力,专业要采用重点培养、短期培训、企业实践、聘用企业兼职等多种方法。
4.2加大数字化实验室的建设
要培养能够适应数字化印刷生产的专业人才,提高学生相应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必须有专业化的实验室条件的保障,尤其是专项而有特色的数字化实验室建设就非常重要,它既决定着本专业人才培养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也影响专业教师科研队伍的研究发展方向。
4.3完善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
(一)实践设备改善近年来,大多高等师范学校的舞蹈教学师资力量都在提升,并会外聘经验丰富的舞蹈者进行校内讲座或授课。此外,不少高等师范学校为改善学生实践环境,逐渐修建或改建功能齐全的舞蹈排练厅、练功厅等。
(二)归入必修课程许多高等师范学校已经将艺术实践安排为必修课程,并设定了专门的学分,归入学生档案,这样较强制性地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艺术实践,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与教学质量。高等师范学校舞蹈教学一般将艺术实践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并不断为学生建设、提供多元化实践环境,培养多元化舞蹈人才。校内实践包括有日常课上的节目排练、特殊节日的文艺汇演等形式,还有组织学生参加讲座、大型舞蹈演出进行观摩等形式。此外,高等师范学校还可以联系校外实践基地如社区、部队、企事业单位等文艺演出,让学生学会以合宜的情感在不同的表演场景创新出更加融合于现场的表演,鼓励学生全面发展舞蹈艺术,并能发现每个学生特长,培养出适应不同市场的多元化优秀舞蹈人才。
(三)开展艺术实践遇到的问题开展艺术实践是高等师范学校舞蹈教育开放性的重要体现,是舞蹈教学的改革。然而在改革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高等师范学校艺术实践课程的实施未能进行严格的规定,以至于艺术实践活动在开展期间部分专业要求会有限制,不能面向所有学生;目前高等师范学校艺术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高年级而非长期性,使得低年级学生不能尽早地培养实践意识;目前的实践活动还不够有组织性,大都较自由,以至于一些学生会因艺术实践活动的排练或演出而耽误日常教学课程,甚至有学生借此理由而逃避课程,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二、艺术实践对高等师范学校舞蹈教学的影响分析
(一)积极影响
1.实现舞蹈教育的多元化艺术实践是在理论的前提下,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断学习舞台经验。通过不同场景场合的舞台实践来锻炼和展现理论课程中习得的技能和知识,在表演过程中熟悉熟练运用艺术创作、编排及表演的各种技术,并熟谙演出的各个环节,将自己融入到正常演出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2.开拓创新思维和能力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背景,有不同的观众,要想将作品更准确地到达观众心中,就需要对原先的动作、招式甚至表情都要做出合适的改变。在此过程中,旧思想、旧见解就会被打破,从而创作出更具活力更具魅力的成熟舞蹈。艺术实践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场景,积累丰富的现场经验和方法,锻炼更多技能和表达感情的方式,自我创新出更具穿透力的表演表达方式,提高创新思维和技能应用能力。
3.提供新型舞蹈教学理念舞蹈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肢体语言和韵律的结合来体现艺术特性,是在人文科学性质上的理论的梳理和构建。通过艺术实践来进行舞蹈教学,不仅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技巧,老师还可以发现每个学生的发光点和不足之处,尽早尽可能更全面地发展每个学生的长处;发现教学中潜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以此不断提升舞蹈教学层次,扩充教学内容。
(二)消极影响除上文中开展艺术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外,过多的实践活动会使学生更早地接触社会。一方面,这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意识、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但另一方面也会让学生在没有建立足够坚定的价值观、人生观时更容易被不利因素所诱惑,从而对正常规律的校园课程、活动及文化产生抵触心理,甚至误入歧途。这则需要指导老师做好指导和引导的思想工作,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给予帮助和关心。
三、结语
从实践的角度来说,中职会计教学的开展需要遵循以实践为基础的原则,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宏观角度展现实践的检验性,强化学生的实践操控能力,为学生更好的进行社会生活和实践提供了基础。对于我国中等职业会计缺失实践教学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方面优化措施。
1.强化对实践性的认知。从理念上强化对实践的认识是优化基于实践视角的中职会计教学工作的第一步。从本质上来说,学校、教师乃至学生都需要理性的认知和分析实践教学这一概念,了解实践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发挥其在具体教学中重大的作用,因而我们想在中职会计教学中更好的发挥实践教学的做用必须从理念上强化对实践的认知。
2.强化实践性课程的课时设置。我国中职会计教学课程设置中实践教学课时相对较少,因此我们要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数量,优化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突出实践的作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融入实践性知识。例如:我们可以制定专业技能等级标准,对学生专业技能以及实践能力进行等级评定,以实习、实训作为评定专业技能等级的依据,提高学生对实践的认知。此外,我们还应不断优化中职会计专业知识内容,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符合时代及企业实际的需求。教学内容要模拟的真实的工作实务,以达到实践检验的标准,不断完善实习内容,使之与现代企业实际业务相一致。
3.优化实践性的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要求我们在教学手段的创新中融入实践性,在不断优化教学手段的同时合理地融入实践性,此外,学校应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和争取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以更好地发挥实践的作用。例如:学校可以建立实训基地,并适当的进行校企合作。让学生到企业中实习,可以形成学校、学生和企业为轴线构成的三维空间,以达到教与学、产与教、产与学的多维结合,达到学校、学生、企业的多维盈利,理论与实践,实践与产值的双赢。基于实践视角下的中职会计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而合格的中职会计要求是能够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专业知识的教学,培养和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素质;并通过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树立学生理财观念,培养其理财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市场经济意识,将时间价值观念和风险收益均衡等现代财务管理观念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为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通过参与教学,可以使学生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以体现实践性教学,使学生成为主体,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