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54: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鱼教案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 培养幼儿躲闪跑的能力。
2、 培养幼儿在活动中遵守规则。
二、活动重点难点:
幼儿在活动中能遵守游戏的规则。
三、材料与环境创设
户外塑胶地
四、设计思路:
在平时发现我班的孩子特别的活泼好动,最喜欢玩的就是抓人的游戏,但我也发现个别幼儿不知道怎样逃避别人的追赶,没有一定的技能和技巧。针对孩子们的这一兴趣和需要,我开展了这次活动。
五、活动流程:
做准备活动——自由玩——集体活动——放松
1、做准备活动
幼儿跟老师做热身操
2、幼儿自主玩
让幼儿自主玩你追我赶。
3、集体活动,捕小鱼
教学目的
1.学习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 zhi chi shi会写、会读四声。
2.了解zi ci si zhi chi shi和z c s zh ch sh的区别。
3.学会zi ci si zhi chi shi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步骤
(一)复习
昨天我们一下子学习了六个声母,你们还记得吗?咱们看看谁记得最清楚。z c s zh ch sh
(二)导入
1.我这有一首诗,听老师给大家读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很多同学都很熟悉这首诗,咱们一起来读读。
3.请你从这里面找出带有z c s zh ch sh的音节吗?
4.你们自己拼一拼。
5.拼的时候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6.这是不能拼读的,它是我们今天学的一个新的知识。(你真聪明,这是我们今天学的一个新的一个新知识。)
(三)新授
1. 教师分别在z c s zh ch sh的旁边写出zi ci si zhi chi shi。它们有什么不同?
2. 加上了小i后,这六个音节本领就特别大,它们能给字直接注音,所以我们叫它整体认读音节。后面的i不发声,只起标调作用。
3. 请你听小博士读一读,听听他们读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4.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5. 现在咱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小小邮递员》
6. 瞧,他们来了,它们分别是声母妈妈和整体认读音节妈妈,她们带着孩子出来玩,可是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我们怎么办?谁愿意来帮他们?(这下可好了,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妈妈,瞧他们都笑了,好像在说谢谢你们)
7. 他们每个人都有四个兄弟哪,你们认识它们能吗?自己读读他们的四声。顺读。
8. 顺着读咱们都会了,跳着读咱们行吗?每两个人中间有一个小口袋,请你们由他来帮忙。(小组交流互查)
9. 抢答。(刚才我看到很多同学读得都很好,这回我要看看谁答得最快。)
10. 从音节中选出一个音自己说一个词或说一句话好吗?先告诉大家选的哪个音节然后再说。(你们说的真好)
(四)指导书写
1.zi ci si zhi chi shi他们写的时候都是先写前面的音,然后再写i,注意要写得紧凑些。
2.例如写zi 的时候先写z再写i。
3.大家跟我一起写一遍。
4.一描、二写、三坐好,注意写字姿势。
5.写完的同学欣赏一下自己写得美不美。
6.请写得好的同学到前面来写。(他们写得怎么样?)
(五)课中操
一条小鱼,水里游,只有自己在发愁。
两条小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
三条小鱼,水里游,一起吃虫一起笑。
四条小鱼,水里游,大家都是好朋友。
(六)复习巩固
1. 刚才我们读的儿歌里就有很多整体认读音节,你们能挑出来吗?(你们可真棒,这些都是整体认读音节它们能给字直接注音)。
2. 学了半天了,咱们该休息休息了,说个绕口令好吗?(绕口令十和四)
请你听听。
我们一起来读读。
谁愿意给大家读读。
语文老师个人工作计划1
一年级作为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步,正如修筑高楼大厦一样,必须要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学期,我主要在注重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写字、读书、课外阅读等方面作了努力。
(1)注重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
汉语拼音知识既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又是学好语文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能把这看似枯燥的知识学得生动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与年级里、科组里的老师经常交流,并向她们学习教学经验,以使自己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同时,在开学前一个半月教学拼音的时间里,我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每天鼓励学生读课外书,并经常引导学生对已学拼音知识活学活用,通过学儿歌、“摘苹果”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抓好写字训练。
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能让每一个学生写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愿。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对学生写字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写好字,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更注重自己在课堂板书、给学生的留言等方面给学生做一个很好的示范。其次,我充分利用教学光盘中的写字教程,引导学生学会读帖、描红,既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又从习惯方面的要求学生。特别是习惯方面的要求,如怎样握笔,保持怎样的写字姿势,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这影响了学生的写字质量的提高,甚至影响到用眼卫生和骨胳发育。因此,在抓好学生写好字的同时,我更注重学生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3)抓好读书训练。
如何让学生能从“阅读”变为“悦读”是一个关键。首先,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是最为重要的,在课堂上,我经常设立各种各样的读书比赛,小组读、男女读、抽生范读、教读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其次,我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引发学生能打开想象的翅膀,读出自己的感受出来。比如,我在上《北风和小鱼》一课时,当学完课文后,很多学生都认为北风很讨厌,小鱼很勇敢,但是当让学生欣赏完我所准备的精美的冬天雪景时,学生的观念就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学生开始喜欢北风,这时我及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从而让学生能够多角度地去思考,并通过朗读大胆展现自己的独特感受。第三,注重自己的示范性。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模仿性较强,所以在教学生读课文之前,我都要特别注意这篇课文的字音、语速、语调、语感等方面,尽可能地为学生作出很好的示范。
通过一学期来的工作,我班学生在期末考试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全班44人参考,及格率100%,90分以上人数43人,95以上人数达40人,满分13人,平均分97.52分,列年级第一。
语文老师个人工作计划2
一、教材整体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有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
(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
(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
本册新编选的课文超过一半,更加注意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语言活泼,生动有趣,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学生不仅学到语言,在思想上也受到启迪,在情感上得到熏陶。
二、学期教学目标
1、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6、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7、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
9、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0、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1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上述目标有的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教学中,要注意不同目标的起始及程度和要求的差异,注意与三年级上册教材的衔接。
三、 教学措施
在往年,我们年级组的老师一直兢兢业业教书。但仔细一思量,我们这样的苦教书实在得不偿失。老师们个个教得筋疲力尽,影响了身心健康,影响了家庭生活。而对于学生,我们往往付出的努力太多,期望值太高,结果失望也越多,所以给予学生的压力也更大。其实,这样也是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的。所以为了学生,也为了自我,痛定思痛,我们决定在新的一年中要转变观念,改变心态,解放学生,解放自我。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实践呢?
(一)做足课前准备,用一生去备课
过去,我们曾狭义地理解备课就是写教案。上级检查老师是否备课,课备得好不好,就是查老师的教案写得漂亮不漂亮。为应付上级的检查,拼命抄教案,写教案,浪费了不少时间。其实,备课是所有为课堂教学所做的准备,除了写教案,还有对教材的深入研读,对学情的准确把握,学具、教具的准备(如:多媒体课件的配套使用),等等。
上好课,功在课前。因此,本学期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项:
1、深入解读教材,吃透教材。解读好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腾出点时间,去读教材。做个读者,做个学生,做个老师,以不同的角度去读,读出不同的理解,读出不同的要求,读出不同的问题。让教材烂熟于心,才能让课上得得心应手。
2、充分利用集体智慧,备好课。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大无比。我们多个平行班的年级,最大的优势就是多个老师同教一个教材。尤其是年级组中的老教师。对同样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和处理方式,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用集体的智慧来备课,能让我们把课备得更好。
3、针对自己的学生,力求实用。教案书写不求漂亮,教学设计不求新奇,教学策略不赶潮流,但要符合学生实际,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4、形成生活备课的习惯,用心备课。形成所有的生活积累都是为了教好书的观念,并努力去实践。有机会要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有时间要静下来,看看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用好课堂时间,向40分钟要质量
向40分钟要质量,这话大概从提出素质教育的时候就开始了,但真正做到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充分用好课堂那40分钟,并非易事。但做好课前准备,就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提高课堂效率。不断学习课堂教学的方法,修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追求本真课堂,智慧课堂。具体地,我们将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1、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老师少讲一点,学生多读一点。让语文课书声朗朗,成为名符其实的语文课。
2、把自主权还给学生。老师专制的要求少一点,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多一点,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一点。
3、把更多的作业放到课堂中完成,把课外的时间还给学生。每节课抽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去完成相关的作业。教完生字,让学生在课堂上抄写生字;导读课文时,不光让学生听讲,还要动笔做一做练习,完成作业本中相关习题。尤其是一些阅读训练,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一起完成。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多一些课堂小练笔,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是学生最头痛的作业。每节课一个小练习,并有课文作为范本学习(大多练习都为课文片断或句子的仿写),让它成为寻常事,容易事,并成为有趣的事。
(三)不忘课后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提升
反思不一定要成文,但一定要去想一想这一课教学中的好方法好策略,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运用,提升;要想一想不足之处,需要设计一些练习来弥补不足,或是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改正。做好错题收集与过关练习设计。
语文老师个人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不断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注重语感的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习惯。应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夯实“双基础”,加强写作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其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努力开发有活力的语文新课程。
二、学术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还有两个班,一年级三班和四班。大部分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自制力强,能按要求学习,基本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认真做作业。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仍有少数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当然,这和班主任的指导思想有关。高一上学期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还处于被动状态。期末考试,两个班、两个年级的平均分都在两分以上,高分学生稍显不足,主要是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好,课外迁移不够。他们的读写能力需要加强。
第三,教学目标。
力求明显提高合格率、优良率和改善率。要努力拓宽语文知识,扎扎实实深化语文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写好钢笔字;写好议论文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材分析
必选1
1.阅读欣赏:古代名篇诗文、中外小说、科普科幻作品。四个单元分别是人物与环境、感受与共鸣、提问与解决问题、启迪与想象。
2.表达和交流。
训练一般议论文的写作。安排的题目是:学会选择论证的角度。选择和使用论据,学习论证,在讨论中学习叙述。
3.口头交流:讨论。
4.梳理与探索: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5.名著简介:《红楼梦》 《高老头》。
必修2
1.阅读和欣赏:中外戏剧,宋元歌词,古代传记和社会科学论文。
2.表达与交流:主要训练议论文的写作。安排的题目有:横向讨论、纵向讨论、辩证分析。
3.口头交流:辩论。
4.梳理与探索:逻辑与国学,走近文学大师与电影文化。
5.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朱光潜谈美。
动词(verb的缩写)具体实施
1、狠抓背诵和基础训练,注重课内外结合,立足训练提高,为高考、为实践、为笔记。
重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2、认真抓好课前三分钟活动,实现资源共享。
3、狠抓背诵默写,实行在规定时间内人人过关的方法,务求背诵默写无缺漏。
4、狠抓课堂纪律,提高上课质量。
5、努力钻研教材和专业知识,认真备课,讲求上课质量,务求不虚掷课内时光。
6、注重语基的训练与指导,重视语法知识的讲授,提高学生的语文层次。
7、注重课外知识的讲座,合理运用“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把触角伸向课外。
8、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指导学生做好知识积累。
一、根据主题活动内容制定相应的建构计划
我们努力寻找主题活动与我园特色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一方面,我们先制定出各个年龄班的建构活动学期计划,另一方面,根据本学期即将实施的几个主题综合活动,选择与主题内容相适宜的建构活动内容,制定出建构计划。
例如:小班下学期主题综合活动《我爱我家》,活动是以认识家庭成员,认识自我,体验爸爸妈妈对宝宝的爱,将感受亲情贯穿主题活动中。我们选择了和家庭内容有关的《到我家做客》——搭建小桌子小椅子,该活动让主题教育活动得到了较好的延伸,又符合建构计划的需要。通过这项活动让幼儿能感受到建构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出对搭建物体的欲望。
二、建构活动的计划制定要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幼儿在用积木搭建自己喜欢的物体时,总是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不同性别、年龄的幼儿兴趣点差别较大,因此对活动的需要也各不相同。例如大多数男孩子喜欢搭建汽车、飞机,在建构中富有极强的想象力和创造表现力;而女孩子在搭建中细心认真,专注性较强,作品美观整齐,能体现建筑物的艺术美。
在制定建构计划时,我们,必须根据以上特点,全面考虑各类因素综合分析。3~4岁的幼儿一般喜欢独自游戏,观察范围窄,于是我们考虑安排搭建独立单个物体,如《家具》《小花坛》《小石桥》《小鱼池》,这些事物在幼儿身边,幼儿园和家里都能看见,幼儿很感兴趣。作品完成后,他们还会放一些“水果”在小桌子上,抱着小娃娃到朋友家去做客,就像玩“娃娃家”!当幼儿把自己折好的小鱼放进“鱼池”里,把自制的小花“花坛”里,脸上流露出快乐、兴奋。
4~5岁的幼儿已经掌握了一些建构技能,有了初步合作的精神需要。我们在制定计划时安排了搭建《楼房》《火车》《高架桥》,这些活动融合了架高的技能,需要两人合作搭建完成。幼儿在合作中逐渐学会如何与同伴相互商量、共同解决困难,直至作品搭建成功。这对他们来说,是一次成长经验的积累,是学习与他人友好合作的开始。
5~6岁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知识经验日益丰富,好奇心、求知欲不断增强,已能熟练掌握各项建构技能。他们不仅仅满足于搭建简单的物体,而是渴望进行更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搭建古今中外世界著名的建筑:中国的长城、埃及金字塔、法国凯旋门、英国伦敦桥、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他们能够进行多人合作,作品凝聚了集体的辛勤劳动和创作智慧,显现出更高的精神需要。
因此,建构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直接影响整个建构计划的实施效果。选择幼儿喜欢的建构内容进行搭建,可以有效的激发幼儿对建构活动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建构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三、制定建构计划要有连续性
我们边实践边探索,终于找到了突破的方向。那就是根据建构计划,把活动内容具体化,细致化,层次化,使各内容之间体现连续性,更好的为计划服务,使幼儿在不同层次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例如,小班建构活动《蛋糕》,赵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采用了多种教学媒介,为幼儿创设了温馨愉快的生日情景。欣赏了不同形状的蛋糕图片,具体讲解了蛋糕的组成,有效激发了幼儿的搭建兴趣。但在搭建中,我们却发现大多数幼儿只能搭出蛋糕的底座,用积木简单地围合出蛋糕的外形(圆形、方形)。因为没有仔细观察,许多幼儿把蛋糕搭成空心的。也有少数幼儿知道蛋糕是实心的,用许多小积木随意地堆放在中间,意图将空心填满。所以整节活动的目标未能完成,作品效果不够理想。
活动结束后,我们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决定把《蛋糕》第二层次活动,重点放在蛋糕主体结构的观察和认识。二次教研后,解决了幼儿对蛋糕的基本结构认识问题,不仅能搭出圆形蛋糕、方形蛋糕,还能搭出大小不同,层数不同的蛋糕。此后我们又根据结合小班幼儿喜欢直观形象、颜色鲜艳的年龄特点,决定进行《生日蛋糕》第三层次活动,提供三种玩具水果的辅助材料,鼓励幼儿在完成蛋糕作品后,尝试添加辅助物制作水果蛋糕,让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三次教研真实有效地体现了计划连续性的重要价值。
连续性的计划制定不仅使不同的幼儿在不同的层次上获得相应的发展,而且也让我们教师能够及时观察幼儿的表现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活动计划,使整个建构计划更加具体、有效,更趋完善。建构计划的连续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教师的捕捉信息的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对活动的钻研能力和学习调整活动内容的能力等等。
以生为本,和学生共成长!
初次拿起数学课本,正赶上数学课程改革的浪潮。数学教学开始采用青岛版教材,这对没有丝毫数学教学经验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大的挑战。我看着那一扇扇小窗口,一幅幅异彩纷呈的图片,看着一个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的问号,在感到茫然的同时我也着实在我脑子里打了个大大的问号,这本教材怎么教,这课可怎么上?我思考着、困惑着。对,学习,只要肯学习,就没有过不了的门槛。我开始埋头学习课改理念,夜深人静,伴着孩子均匀的呼吸,我一页页的翻着课改教材。专家的一句句话像一盏盏明灯指引着我,让我紧缩的眉头渐渐舒展。专家短短几个字“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更是让我茅塞顿开。是啊,教教材,课堂便成了一潭死水,毫无生机,而用教材教则是充分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材的再创造,这样的课堂便如一汪泉水,不时涌动出学生的思维过程,不时闪现出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这样的课堂必是活的。有了理念的指导还不够,还要将理论充分落实到课堂教学行为中。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生成精彩的课堂。我虚心请教有经验的教师,跟经验丰富的老师一起走进他们的课堂,领略他们的课堂风采,学习他们的课堂教学艺术。课余时间办公室的老师们更是热火朝天的交流课堂教学的经验,争取让每一节课都焕发出勃勃生机。一年级的加减混合,学生往往因看不懂图而列错算式,我便动手制作了3种颜色的小鱼,课堂上点缀一些水草,这样一个有趣的小鱼家族的故事便上演了。在小鱼的来来去去中,学生学会了怎样看图、怎样分析数量关系,有了近乎动态的情景再现作为基础,符合了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然后再回到课本静止的图案,学生不再皱眉头,加减混合不再充当“拦路虎”。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这样的课堂,既不失数学课堂的严谨又生动活泼,我把课程标准的理念、方法迎进课堂,并更新、发展它,让我的孩子们接受它。 如果说课堂是孩子们汲取知识的海洋,那它必然应该是水波浩淼、气象万千的。我们教案上的答案是多元化的,教学上的方法更要多样化。课堂上没有无上的权威、严厉的说教,有的是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互动和相互信任。
走进课堂,和学生共成长!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良好的方法更能为学者清除道路。”我们虽不是学者,但却要像学者一样掌握良好的方法,尤其是思维方式。
有这样一个问题:把一张长48厘米,宽36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最多可以剪几个?在课堂上,当时很多同学都用了大面积除以小面积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也有少数同学先算长宽各能剪几个,再把个数相乘得到结果。这时静静的教室里突然举起了一只小手,是晓旭,一个特别纯真又爱动脑的女孩,我看着她不解的神情问: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她站起来说:“老师,我懂,但是我想问一下是不是所有这样的题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来解决?”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热闹了起来,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注意到,便来个顺水推舟,说:“同学们认为呢?这样吧,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最后经过画图、讨论、验证我和学生们终于得出:第一种方法是有局限性的,只有在长、宽都正好剪完的情况下才能使用,而长宽有剩余时只能用第二种方法。回到办公室,我想着课堂上那一幕,不觉汗颜,真要感谢晓旭,她的一个不经意间的问题改变了整道题的思维方式,让同学们从更多的角度思考这道题,也让我这个做老师的受益匪浅。
人生路上,和学生共成长!
临近教师节了,我在上课时,突然发现有个平时上课很专注的学生在课堂上竟突然开始走神了,课后我让她和我一起到办公室,微笑着问:怎么了,最近不舒服吗?还是老师的课不能像以前一样吸引你了?没想到她说:老师,马上要到教师节了,这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教师节了,我想送给你一个礼物,可送什么呢?我想送一张自己做的贺卡,可是又担心做的不好你不喜欢;送一束鲜花,又担心花儿凋谢后你会忘了我的心意;送一支精致的钢笔呢?要是别的同学也送的话,老师你就分不清哪一支代表我了?我总想这件事所以就……说到这儿她有点不好意思了,看我一直微笑着,她又问:老师,教师节你希望收到什么礼物?我想了想告诉她:“最好的礼物是在将来,但你现在就开始准备,10年,20年后再送给我。你知道老师要的礼物是什么吗?”“我知道,老师要的是我们以后的能力”……我拍拍她的肩膀她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感谢你们――我的学生,我将继续努力,和孩子们一同成长。
(上接第107页)解析:方法一:先排列第一列有A33种方法,再排第二列,即每个字母不回原位有2种方法,共有2A33=12种方法;
方法二:先排第一列有A23种排法,则另一字母在第二行有C12种排法,其余位置则确定了故共有A23C12=12种方法;
3.现有16张不同的卡片,其中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卡片各4张,从中任取3张,要求这3张卡片不能是同颜色,且红色卡片至多1张,不同取法的种数为()
A.232 B.252 C.472 D.484
解析:第一类:不取红色卡片:C312-3C34或C14C14C14+C13C24C12C14
第二类:取红色卡片1张:C14(3C24+C23C14C14)或C14C212
则共有C312-3C34+C14C212=472种(分类方法)。
4.将一个四棱锥的每一个顶点染上一种颜色,并使同一条棱上的两端异色,如果只有5种颜色可供使用,求不同的染色方法总数。
解析:第一类用5种颜色:有A55种;
第二类用4种颜色:必有两个顶点同色(A与C或B与D),共有2A44种;
第三类用3种颜色:则A与C、B与D必同色,共有A35种
综上,共有A55+2A44+A35=420种方法。
5.某排座位共有7个,现有甲、乙、丙、丁四人入座,要求三个空座中有两个空座必须相邻,而与另外一个空座不相邻,则不同的坐法共有多少种?
其中,32位教师所在的学校有96.5%是来自县城所在地以下的学校,150位学生中有78%来自村一级小学,所以这个调查结果基本能反映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
一、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存在的问题
1、提问数量过多
调查发现,有的老师在一节40分钟的科学课堂中,提问数量非常多。例如:
【案例一】某教师在教学《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为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科学的魅力,教师设计了“观察生活中的好坏食物”的活动。教师拿出了小鱼干、干面条与腐败的小鱼、发馊的面条等食物,让学生讨论并总结得出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面包发霉了”一课,谁能说说在什么条件下,面包上的霉菌生长的快?为什么?怎样才能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呢?
生:……
师:出示新鲜的小鱼干和干面条,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师:还有呢,请小组长拿出来,千万不要动,是什么?看到了吗?(出示腐败的小鱼和发馊的面条)上面已经带有许多细菌,我们怎样来观察这些腐败变质的物品呢?
师:比较观察新鲜的小鱼干和腐败的小鱼、干面条和发馊的面条所获得的信息,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小鱼为为什么在短时间里腐败了?鱼干为什么能长时间保持好闻的气味?
这节课中通过“全堂问”活跃了教学气氛,但重点不明确,问题过多。老师试图想通过创设实际生活情境,然后提出科学问题,让学生明白科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生活中建立与科学的联系。但其中教师提出了一些与教学目标无关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偏离了教学目标,因此反而适得其反。
2、提问表述不清晰
教师通过语言清晰地表述一个问题是课堂有效性提问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调查显示,对于教师提问的清晰状况,选择了“有时候不明白老师的提问是什么意思”的学生有42%。由此表明,老师提问时,没有通过教学语言十分清晰的表述出来,结果导到处教师想让学生明白问题,只能多次表述问题,从而耽误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效果。
3、提问方式过于单一
问卷调查显示,27%的学生认为教师提问的方式过于单一。 (下转第85页)(下接第83页)部分教师提问时总是用“是不是”、“对不对”等方式进行。面对这样的问题,小学生常常是潜意识的就会回到“是”或“对”了,而他们的疑惑或别的想法没法向老师表达出来,从而导致课堂反映良好、课后问题一大堆的教学效果。
4、提问内容不切学生实际
调查表明,在设计课堂提问时,25的教师从教材的角度而非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强迫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过程进行学习。同时有10%的教师一味追求问题的难度,让学生即使“跳起来”也摘不到“桃子”,更别谈开拓学生思维了。因此,这些问题提出来后往往不切学生实际。
5、提问评价较缺乏
大教育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感受。大量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各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则有行为信息、言语劝说、情感唤起等。及时、适当的提问评价就是教师给予学生的一种行为信息,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交通感”。 然而,65%的学生在科学课堂中没有获得过教师给予的及时评价,尤其缺少鼓励性的评价。其结果则导致,学生不能得到表扬或鼓励,不能体会到学习的愉悦感,以后可能对教师的提问做出忽视,教师也就不能达到有效提问的效果了。
二、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策略
1、适当提问,抓住学生思维关键点来提问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精心预先设置问题。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分配好简单问题、稍难问题和更难问题的提问梯度:在什么时候提问简单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在什么时候提问稍难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在什么时候提问更难问题,鼓励学生探索。这样可以提高提问的效率,增强提问的有效性。对于学生在问题提出后,可能出现的回答也要做出充分预估,如果学生的回答偏离目标了,怎么引导学生回到正确的教学中来。对于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问、追问,也要紧扣教学目标,适当的追问、反问,数量不要过多。
2、明确目标,提问表达清晰准确
良好的沟通渠道是一剂使学生理解教师教学目标的“良药”,学生明白教师的提问,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教师有效地提问,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共同达到教学目标而努力。要做到这些,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教师的提问目标要明确。教师提问时,自问有无必要提这个问题?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想得到学生怎么样的回答?与学习目标、教学任务相去甚远,关联不大的,尽量少问或不问;与教学任务有关的,要具实问透。
提问表述要清晰、准确。在对学生提问的时候,提问表述应当严谨、清晰,为学生指出明确的思考方向和焦点,避免模棱两可。清晰的提问表述可以提高学生回答的准确性。
3、改进提问方式,增强“问题”的趣味性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思维的强大动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保持一定的兴趣,需要改进教师的提问方式,避免方式的单一性,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思考问题,学习积极性会得到大大的提高。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来设计提问方式。学生喜欢的小故事、动画片情境等等都可以作为教师改进提问方式的素材。
4、切合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兴趣点来进行有效提问
首先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精心完善教案,充分预计学生实际情况,标出学习的重、难点,以及思维的关键点,由这些方面来设计提问,使问题具有思考性,具有启发性。更应该在教学之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情况,以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巧妙的创设问题情境,做到所提的问题切合学生实际。课堂教学时,科学的分配讲授和提问的时间,适当地利用学生的兴趣点来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想做到有效提问,在设计问题时,就应当多设计“搭桥性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5、重视学生的反馈,保证提问的评价性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生成性资源;运用
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是指在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共同思考与共同发展中产生的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即表现在言语、行为、情绪方式表达中出现的“节外生枝”的情况。也可称为动态生成性资源。幼儿园教学具有启蒙性、生活性、活动性等特点,3-6岁幼儿又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因此,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蕴涵着更为丰富的生成性资源。当前幼儿园教学中,由于教师受观念、方法等方面因素的制约,间接或直接导致了教学活动中生成性资源的流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的发展。本文结合幼儿园的教学,谈一谈对生成性资源的特点、意义、运用方面的认识。
一、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特点
1.生成性资源具有潜在性
生成性资源的潜在性是指它出现在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处于潜伏的状态。在教学活动之前,教师无法预设和确定。发现及利用好生成性资源并使其具有教育作用和意义,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智慧和教学应变能力。
2.生成性资源具有短时性
生成性资源的短时性是指它发生和存在是短暂的,随着教学情境的发展而随时发生变化。生成性资源往往转瞬即逝,要求教师做出“即时”反应,如果当时没利用好,可能再也无法出现。
3.生成性资源具有亲和性
生成性资源的亲和性是指其内容和表达形式上易被学生接受,学生有兴趣并能满足其需求。生成性资源来源于教学真实情境,如学生的兴趣点、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议乃至错误的回答都可视为生成性资源。因此,这些资源对学生具有较强的亲和性。
二、有效运用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意义
1.有助于幼儿园有效教学的实施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在教师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中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进程而进行的动态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对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运用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效。
2.有助于落实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倡导的核心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教学应“以学定教”。要求教师把关注点放在幼儿身上,关注幼儿的需要、兴趣点、行为表现。对教学生成性资源的运用正体现了这一要求,它能更好发挥和发展幼儿的主体性,使幼儿感受到学习的丰富意义,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3.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
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师教育智慧的主要途径。对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运用能促使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如本次教学出现了哪些生成性资源?哪些没有利用起来?怎样利用会更好?这将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促进其专业成长。
三、有效运用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策略
对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有效运用涉及到教师的观念、方法手段等一系列的问题。有效运用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策略包括以下二方面内容。
1.正确的观念是有效运用生成性资源的前提
一个人的观念影响着其行为方式。同样,教师的教学观、师生观等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教育行为。有效运用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前提是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新型的教学观、师生观。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教师应认识到教学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教学是有预设性的,但不是不可改变的、封闭的计划;教学具有生成性,但也不是一种无目的追随幼儿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教学是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与兴趣,在一定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之上不断调整、不断生成的活动,它是师幼共同建构的过程。对此,瑞吉欧课程方案对此有深刻的阐述:即“课程是教师与幼儿在三分之一的确定性和三分之二的不确定性与新异性打交道”。当前,一些教师仍受传统教学观的束缚,重视教学的预设性,表现在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及步骤,设计好每一个提问,担心教学不能按预期的计划进行下去,一旦幼儿不按照教师的思路走,就马上将幼儿拉回设计好的程序中。如某一幼儿教师在美术剪纸活动的导入部分讲到:“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剪紫荆花,紫荆花是香港的市花”,这时一个小朋友说:“老师,我去过香港”教师说:“不要插话,听老师讲”。幼儿的插话是很自然的,但是老师却一下制止了他。在这样的教学观下,谈不上教学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
(2)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定位:“教师应成为儿童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强调了教师和幼儿的平等关系。瑞吉欧课程方案中称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幼儿是富有个性的独立的个体,如果教师以高高在上的权威身份出现在幼儿面前,势必造成幼儿对教师的敬畏。在教学活动中,幼儿遇到问题或沉默不敢发表见解,或人云亦云没有新意,教师就听不到来自幼儿内心深处的“声音”,更谈不上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了。
2.善于发现及引导恰当是有效运用生成性资源的关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善于发现儿童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的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在教学中,与教学相关的生成性资源会不断涌现,教师要善于发现、捕捉这些生成性资源,并巧妙加以利用,使其转化为能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内容。
(1)发现幼儿兴趣和需要――顺应支持
教学中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是动态生成性资源的来源之一。例如:在一次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组织幼儿玩《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老狼”报出整点后,扮演小动物的幼儿们则四散奔跑,老狼追赶小动物。可是,教师发现很多幼儿不奔跑,而是面对“老狼”说:“我们不怕大灰狼,打大灰狼”,游戏如何进行下去呢?老师关注到幼儿这一兴趣,调整了游戏原有的规则,改为小动物追打灰狼。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到,教师发现幼儿有新的游戏需要时,就顺应了幼儿的需要,即实现了发展幼儿奔跑能力的活动目标,又有效进行了教学。
(2)关注幼儿的问题――引发讨论
在教学中,幼儿往往会产生 “为什么?”“怎么办?”的疑问。幼儿的疑惑往往是可以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如:某中班正在进行“认识鸟”的科学活动,有个小朋友说“老师,我知道企鹅也是鸟”,其他幼儿一听,纷纷反对说:“企鹅不会飞,不是鸟”。教师说:“企鹅到底是不是鸟呢?我们一起来讨论”,幼儿热烈地讨论开了。上述案例中教师关注了幼儿提出的一个问题,没有放弃这一问题,而是引发幼儿思考,培养了幼儿的探究精神。
(3)利用偶发性事件――转化引导
教师在实施教学时,预设的活动常常因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而受到影响,这些教学活动中的突发事件就构成了生成性资源。例如:教师正在组织幼儿观察“金鱼”,有一组小朋友挤着看本组的金鱼,有个幼儿猛一抬胳膊,一下把桌子上的小鱼缸碰到地上,鱼缸碎了。幼儿乱成一团。这时,老师沉着冷静的对幼儿说:“不要让玻璃扎住你们,都到边上来”,孩子们听老师这么一说,很快安静下来。接着,教师马上把小鱼放到另一个鱼缸里,说:“小朋友,刚才小鱼掉到地上,它怎样了?”幼儿说:“它嘴张得很大”,“它不能呼吸了”,教师接着问:“小鱼在水里是怎样呼吸的,我们接着来观察”。幼儿又兴致勃勃投入到了观察活动中。本文案例中教师看到幼儿打翻了鱼缸,把这一偶发事件情景转化为让幼儿观察鱼的呼吸的教育场景,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
以上从幼儿的角度和教学外部因素两个方面阐述了一些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运用策略。当然,生成性资源不止这些,如教师本身也是生成性资源的来源之一,在此就不一一论述了。
总之,教学活动是一个富有变化的动态生成系统。叶澜教授指出: “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因此,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生成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活动,能根据幼儿的当时需求,根据教学情景的需要,灵活调整教学方案,有效运用教学生成性资源来推进教学进程,促使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迎春,呼小明.教学中动态生成性课资源程的发掘与利用.《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7年3月,24卷1期
[2]埃德华兹等.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罗雅芬,等译.台北:心理出版社,2000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