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施工项目管理经验总结

施工项目管理经验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0 14:54:1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施工项目管理经验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施工项目管理经验总结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技术管理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basic concepts and content management points and engineering data management, technical management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 of the daily work experience summary of the elaborate, for your reference.Key words: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projects; technolog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7-0020-02

一、前言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建设行业的项目管理经验和水平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日益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三峡水库、鸟巢、水立方、世博会中国馆、国家大剧院、上海金茂大厦、广州电视塔、杭州湾跨海大桥等中国标志性的建设项目很好地向世界展示了我们国家建筑业方面的成就。与此同时,和我国的经济发展因地区差异、行业差异带来的不平衡一样,我们的建设行业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因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企业甚至在同一个企业的不同项目之间,施工项目管理水平也极不平衡,相当一部分基层施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对项目管理的理解和认识还不足,管理上还处于相当粗放的状态。为此,笔者总结多年的施工项目管理经验,意在抛砖引玉,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施工企业特别是施工现场一线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水平而作出努力。

二、施工技术管理的概念

(一)基本概念:施工项目技术管理就是对施工项目的各项技术工作要素和技术活动全过程进行管理。管理的职能主要有: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技术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在所承包的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全过程中,运用管理的五项职能去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确保顺利实现合同规定的进度、质量和成本目标。

(二)主要内容:1、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1)技术责任制及技术管理制度;(2)技术标准和工法;(3)试验、检验、计量及技术装备;(4)技术文件、资料及档案。2、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工作:(1)属于技术准备阶段的有:投标过程技术方案的编制,中标文件的熟悉和审查,图纸的熟悉、审查及会审,设计交底,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技术交底;(2)属于过程实施阶段的有:工程变更洽商,技术措施,技术经验,材料及半成品的试验与检验,技术问题的处理,规范、标准的贯彻,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工程技术资料的签证、收集、整理和归档等。3、技术开发管理工作。4、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

三、施工技术管理的要点

设计与施工相结合:是指在条件允许或可能的情况下,项目经理部应会同公司技术管理部门,力争将公司的先进施工方法和科技优势贯穿于设计图纸中,使设计更好地体现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合理性,更好地适应施工单位的技术特点、机具设备使用能力以及物质技术供应条件,以避免和减少出图后的变更。

做好设计结合,应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应使建筑物的总规划和平面布局尽可能满足分阶段施工的要求,避免因前期工程竣工后给后期工程施工造成障碍或困难。(2)尽量采用通用构体,选用构体时应考虑运输和吊装设备的使用能力。(3)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必须做到技术成熟、经济合理,以达到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安全生产、提高工程质量和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

图纸审查:图纸审查的目的是领会设计意图、明确技术要求,在施工前发现设计图纸中的差错与问题,提出修改与洽商意见,以避免施工时因图纸变更而影响工期和成本,甚至质量。图纸审查分为项目经理部内部自审、由相关单位参加的外部会审及现场签证阶段,所有图纸审查的资料都要形成正式的文字记录,及时编制归档以作为将来指导施工、工程结算和竣工验收的依据。

技术交底:技术交底是使参与施工的人员熟悉和了解拟建工程项目的特点、设计意图、技术要求、施工工艺、材料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质量标准、成品保护以及质量检验、管理的要求,以便科学地组织施工和合理地安排工序,避免发生技术指导错误和操作错误。技术交底一般分为设计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其交底人及对象各不相同。技术交底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应分级分阶段进行,应强调易发生质量事故与安全事故的部位,交底必须以书面的形式进行,经过检查和审核,交底人和被交底人均应签字。

技术复核:技术复核是指对重要或关键的部位、因素进行复核,避免发生因技术差错而造成重大的质量安全事故。复核的内容视工程情况而定,一般包括:建筑物座标、标高和轴线、基础和设备基础、模板、脚手架、大样图、深化设计图、钢筋混凝土和砌体、主要管道和电气等。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管理。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准备工作和组织施工的全面性的技术经济文件,是对施工全过程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充分重视施工组织或方案的设计。特大或群体工程项目应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一般的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可以合并编制。对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施工项目,要进行专业性的研究,必要时要组织专门会议,邀请有经验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对方案进行充分论证。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完后要按规定送公司技术部门审批,并送有关单位审查备案。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对施工组织设计的执行情况进行中间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一般可以在工程主体施工的初期、中期、及设备安装和装修期间各检查一次。施工组织设计的贯彻、检查、反馈和调整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必须随施工的进展情况,加强反馈和调整,要贯穿整个施工过程。

篇(2)

[关键词]高校;基建;项目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跨越式的发展,与此同时,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高校基建任务也不断增加。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提高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水平对于项目的投资效益、工程质量及校园的条件和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总体来说,正规化和程序化是我国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走向,但是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1我国高校基建项目管理现状及问题

1.1基建项目管理程序和模式亟待改进

我国当前高校基建项目管理中管理模式的落后和管理程序的不规范是突出问题。在目前很大一部分的高校中,基建方面的管理模式仍然处于自行成立基建部门,对基建工程项目进行各方面监管、协调和管理。但由于项目管理队伍的不够专业,对基建项目管理方面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培训,而全部依赖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再加上高校一些开学性的基建项目时间紧迫,致使工程前期准备和施工工期都较紧张。因此,普遍存在对基建项目管理重要性的忽视。对工程缺乏全过程、全方位、全动态的管理。此外,管理程序上也存在着很多不规范。比如项目开工之时,施工许可证、项目立项都还未办理,建设资金仍未到位,工序之间的检验不规范,签证不及时,竣工结算资料不齐全,结算审减率较高等问题。

1.2多部门参与管理

高校由于其内部组织结构和环境的特殊性,其基建项目管理是由多单位参与,多部门相互协作的一项复杂工作。从前期的准备工作开始,就需要校内多部门沟通,需要征询使用部门及后勤管理部门的使用需求,网络技术中心的网络布置问题,保卫处的消防安防要求等。在听取每一个相关部门意见之后,归纳后交予设计单位。有可能不符合设计或施工规范意见的,学校基建管理部门作为中间协调方,需要与设计人员不断沟通,咨询相关审批部门,以求尽量达到各部门的需求。在施工阶段,作为甲方代表的基建部门,需要协调总包与分包以及各分包单位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从而让项目按照正常、既定的施工流程和计划进行,避免影响工程质量,延误工期。

1.3管理问题

在高校基建项目管理中,关键是对项目准备及施工阶段的管理。随着高校基建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大,建筑施工企业大量涌入,随之而来也暴露出我国高校基建项目管理中的很多问题。比如,项目招投标中的走后门,“暗箱操作”,恶性评标,挂靠高资质企业的低水平项目班子;在施工过程中,隐蔽工程或主要部位检验不严格,设计变更随意,进场材料检验不规范,现场签证不及时、不准确等问题,都亟待改进。

1.4忽略竣工结算的重要性

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结算工程价款的依据就是建设项目的竣工结算。而竣工结算审核则是建设方或建设方委托的造价咨询公司对施工方提交的竣工结算资料进行审核。这是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最后环节,是对工程造价的最终确认。但往往对这一环节重视度不够。

2加强高校基建项目管理的措施

2.1改进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模式和程序

2.1.1建立科学的基建项目管理模式

在高校基建项目管理中,首先应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高校是社会公共事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高校基建的资金来源也由单一的财政划拨,向多种融资模式逐步转变,如国家拨款、银行贷款、学校自筹、社会捐助等。所以对应不同的资金来源,项目管理的侧重点不同,相应的管理模式也会有所改变。比如社会捐助项目,捐助方可能会要求校方聘请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PM)来管理项目;一些全资捐款项目的捐资方可能要求直接参与设计、采购和施工,对项目采用BT或EPC的项目管理模式等。高校基建投资来源的多样性,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其管理模式的多样性。当前高校基建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和经验总结,应用得比较普遍模式有两种:第一种模式是甲方项目制模式,即学校基建管理部门作为项目甲方现场代表,针对每个项目成立项目管理部。项目部由项目负责人和土建、电气、暖通等专业工程师组成,人数较少,在监理的配合下,对项目施工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第二种模式是PM模式,即引入项目管理公司。因为高校基建管理部门人员较精简,专业能力参差不齐,管理力量不足,所以引入项目管理公司的PM模式可以极大解决这些问题。该模式特别是应用于一些较大型的基建项目。

2.1.2加强高校基建程序管理

对项目的提出、可行性研究、编制计划及批准立项等阶段进行控制。第一,全面调查研究,对项目的技术适宜性、实用性与先进性进行论证,并对项目经济的合理性和建成的使用效率及效益进行预测,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第二,投资估算是项目投资立项的基础,也是工程设计及预算的根本依据,因此,要科学谨慎地进行项目的投资决策、方案设计、经济效果等投资分析。第三,做好基建项目的经济评价。对于建设方案的各种经济、技术、效益等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计算、评价预测。对基建项目设计阶段进行控制。在基建项目建设中,设计是基础,更是其中的灵魂。设计阶段主要控制内容有:第一,对建筑经济、技术结构及设计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从而选择优秀的、理想的设计方案。第二,对设计图纸的监督检查要足够重视,主要包括工程的构造状况、结构系统、管道线路、设备造型、环保、防灾害等多方面内容。确保工程的设计图纸全面、系统、准确的与各方业主要求相一致,如果是重大设计,应该请设计专家进行咨询和评议。第三,积极提倡限额设计,实现设计中的经济、技术有机结合。

2.2明确项目任务书,加强统一管理

高校所有的基建项目都不存在任何经济效益,资金来源也只能依靠政府投资或学校自筹,因此相比而言,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和造价控制就应更加严格。设计是项目造价控制、提高效益的重点和关键,但由于高校是一个多部门管理的结合体,势必影响最初的设计理念,所以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在项目编制任务书阶段,学校各相关部门应结合学校整体管理方式和自身管理经验,依据管辖范围内的实际情况,拟定出最优的需求方案,提交学校基建管理部门,集中统一后再提供给设计单位。基建管理部门应根据自身管理经验,明确项目的任务目标,尊重设计,不要一味地迁就各个部门各种要求,要统一管理,发挥作为学校基建项目主要承建部门的作用。

2.3加强高校基建项目建设的管理

2.3.1加强项目准备阶段的控制

在基建项目建设准备中,主要包括征地、拆迁、施工图纸准备、监理单位的委托、申办规划、施工许可证、组织进行项目的招投标。其中最主要的是项目的招投标,应该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招投标要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提高招投标的透明度,还要对招投标工作进行严格的规范;二是选择施工能力较强、资质较高、业绩较好的施工单位,在选定之后,对施工单位的项目班子进行审查,从而避免“高资质企业,低水平项目班子”问题的出现。

2.3.2加强项目施工阶段的控制

在高校基建项目管理中,施工阶段的控制是保证基建工程质量的最重要阶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对工程设备、构建及材料等进行质量控制,严把质量、经济关。制定严格的材料进场检验制度和材料选择制度,由甲乙双方共同进行市场调查选定设备材料,并共同检验进场的材料、设备,从而确保其质量。二是加强工程主要部位和隐蔽部位的质量监督,设立专业的监督部门,对此进行严格检查、抽查,坚持上道工序检验不合格,下道工序不得进行的施工原则。三是严格设计变更程序。如遇到必要的设计变更项目,应该严格按照规定的变更程序进行,施工方或甲方管理方都不能随意变更,必须经设计、监理、甲方相关部门和分管校领导的审核批准后,才能进行变更,确保技术变更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四是加强现场签证的准确性。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遇到因设计变更、拆除等合同外发生的工程内容,应在合同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及时现场收方、办理现场签证手续,如超出规定时间或已被下道工序覆盖,则容易导致签证数据失真。五是加强竣工阶段管理。竣工验收是工程建设中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检验的重要环节。对此阶段应特别重视三个环节的管理:一是组织功能性预检;二是正式验收;三是工程结算审核。

2.4加强过程控制,认真做好竣工结算

竣工结算对于甲乙双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成果直接影响项目的投资收益,是对项目建造成本的最终确认。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是竣工结算的计费依据,结算时应严格执行。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高校基建管理部门应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做好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对于一些原设计有问题或需要更改的地方,除与监理、设计沟通外,还应提前与审计部门做好沟通,做好设计变更和现场收方签证的工作,为结算审计提供依据。如何更好地完成结算审核工作,笔者认为可以按以下步骤实施。第一,做好组织规划,由于工程涉及较多专业,集各种专业的造价人员成立项目组,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做好规划安排;第二,做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所有与结算相关的资料必须经由甲方、监理方的确认,否则结算不予计算;第三,充分阅读理解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及补充协议,吃透相关条款,把握好计量与计价原则;第四,做好以上准备后,才可进入审核阶段,对工程取费、清单项目、工程量、单价等进行审核。

3结论

随着我国高校的快速发展,高校基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基建项目管理工作是高校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无论哪一步骤出现问题都会影响高校全局利益。而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没有最好的管理,只有适当的管理。因此,高校基建项目的管理只有在实施过程中,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换不断调整、改进,才能寻求到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才能使项目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才能更好地实现项目管理目标,增强高校的项目投资效益,从根本上促进高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陶军.论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2012(3):273-274.

[2]许阳,邵文均.高校基建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措施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8):84-85.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工程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崛起,并逐步渗入到国家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生产的各个角落中来,不仅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对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条件,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最为一种和人们切身利益最为相关的行业,建筑工程的质量将会是整个建筑行业的灵魂,不仅密切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连接在一起,而且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是否稳定,因此,如何加强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工序质量管理,是所有建筑行业工作人员必须深刻思考探索的问题,我国建筑行业正处速发展的时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依旧有着许多缺陷需要理性面对。

1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要点

项目质检工程师实施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监控应抓住关键位置及易发生质量通病的部位,根据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质量标准及主管部门提出的质量通病等进行控制。

首先,确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要明确质量控制工作程序和质量检查制度,对主管部门提出的重点部位及质量通病部位要严格控制按照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检查。其次,要设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点,进行预控。控制点应该按对质量控制的大小,难度,关键部位进行划分。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就是生产和检验、材料、零部件、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具体阶段。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是企业中最经常、最大量的质量管理活动,是企业实现质量目标的基本保证。

2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现实分析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主要特点是施工周期较短,工程项目涉及的范围较广,项目多、杂,这些给工程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带来一定难度。然而,一个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是企业创造效益的最根本的保证,也是我们能够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施工项目业务服务的先决条件。所有这些给从事施工项目建设及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更加尖锐的问题,如何把我们负责建设的工程质量与企业的命运相联系,如何提高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是我们在新的建设现状下面临的新课题。实践证明,有效的工程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2.1质量控制与投资控制、进度控制的关系 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是进行建设项目管理的三大重要控制目标,这三个管理目标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我们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以较少的投资,在预定的工期内,完成符合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目标的建设项目。然而,单纯的过高的质量要求会造成投资的加大和进度的延长;相反对质量要求过低,将会导致质量事故剧增,严重的也会拖延工期,造成投资费用增加,且对整个项目的产出质量造成严重后果。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建设项目的类别和建设规模,确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质量标准。

2.2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因素很多,我们常说的五个大的方面: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参与施工项目建设项目的人员主要来自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项目建设所用材料也种类繁多,五花八门,有时受特殊环境制约甚至使用非标材料和设备;施工用机械的设备性能和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参与者的管理思路、设计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等方式方法。施工项目工程建设还有与其他行业建设项目的不同之处,例如:大型施工建设项目涉及的地域广泛,有时甚至非常复杂;施工用机械设备大都具有行业专用性;多样数施工材料及施工工具也属于行业专用。

3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对策

3.1 做好建筑施工工序开展前的质量监控工作

3.1.1 熟悉工序操作要点 熟悉工序操作要点,通过工序分析掌握重点。如砌砖工程的砂浆饱满度、灰缝水平度及厚度、拉结筋的布设。又如混凝土浇筑时的振捣插入点及振捣时间。这样使监理人员在以后工序的监控中有了明确的标准及重点控制目标,控制工作将更具方向性及针对性。

3.1.2 检查质量管理体系的重点 检查承包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情况,重点在于人员是否各就其位、责任是否明确到人。

3.1.3 两个制度的建立 两个制度的建立,即材料样品制度与奖惩制度。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质量监控中的人及材料因素的控制犹为重要,这些问题的控制难点就是面广、量大,不从制度上加以规范是难以达到预期控制效果的。

3.2 加强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开展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工作

3.2.1 样板制度的落实 样板制度的落实。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中,往往不能通过设立控制点来超前控制工序质量,实践表明实行样板制度是很有效的措施。在大面积工序活动展开前,通过样板的质量检查、分析可起到下面4个作用:第一,通过分析可确定在以后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以后操作中实行重点控制;第二,可对操作者的素质进行检查,不合格者予以清退处理,减轻以后质量控制负担;第三,使操作者及检查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了明确、直观的实物标准,做到人人心中有标准;四、避免因普遍性操作问题,而使工序大面积展开引起大范围的返工。

3.2.2 及时控制现场资料 加大现场巡查力度,力争掌握第一手资料,努力实现及时控制,对发生的问题务必做到早发现、早纠正,避免积重难返,避免大的返工损失。比如砌体工程中的拉结筋的检查,若采取砌体完成后开洞检查,不仅不易检查,还有查出问题也难以补救,但在现场巡查中及时予以解决,既能保证质量避免较大损失,也易得到承包商的合作。

3.2.3项目质检工程师在质量上应注意的工作方法 项目质检工程师在质量监控中应注意工作方法。事实上,项目质检工程师的工作如得不到承包商的合作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故在质量监控过程中务必要做到实事求是、秉公处理、监督帮助相结合,工作中坚持以理服人、让事实讲话,这样有了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工作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3.3加大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完成后的质量监控工作 主要工作是:工序产品效果的评价以及产品质量隐患的全面排查,重点在于尽可能减少质量隐患的漏查。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在检查过程中需推行多级检查及交叉检查制度两个制度。现对两个制度介绍如下:多级检查制度即操作班组自检、质检员检查、下道工序操作者的核检、项目质检工程师的验收检查。交叉检查制度是工序产品完成后各操作班组相互检查,项目质检工程师分别对于工序产品进行检查,这样有利于多角度、多视点检查问题。实践证明了两类检查制度的推行基本上实现了对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的全面检查。

结束语

现代的建筑工程往往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如果想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就应该从工程质量的全过程入手。应该认真总结相关参建单位的质量控制管理经验,并进行深刻而科学的探讨,以确保对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的控制在掌握之内。

参考文献

[1]、陈迎春:探究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J],科技资讯. 2010年34期。

[2]张文波,李泽波.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探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11) .

篇(4)

关键词:民用多层住宅建筑;经验教学;常见问题;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根据我国建筑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1]中的规定得知我国住宅建筑按其层数可分为低层、多层、和高层三类,1-3层的楼层称为低层住宅;4-6层则为多层住宅;7-9称为中高层住宅;10层以上则称为高层住宅。在现阶段的城市住宅中,多层建筑广受消费者的亲睐,归结其原因主要因为多层住宅建筑的优点:(1)比低层住宅节省占地面积,由于基础部分投入相对小,单方造价比中高层住宅低,同时比高层住宅建设工期短;(2)减少公共走道、电梯、消防、高压水泵等方面投资,物业费也较低;(3)结构设计成熟,可大量工业化、标准化生产[2]。

基于以上诸多优点,民用多层建筑在实际应用中较为普遍,是学习建筑相关专业的中职毕业生较常遇见的工程实例。而为了提高工程管理质量,中职毕业生有必要进行一系列的有关民用多层的施工管理经验总结。本文作者总结了多年的教学与工作经验,针对中职毕业生的知识特点,简明扼要的阐述有关民用多层建筑的施工管理特点,以期对中职毕业生起到就业指导作用。

2 多层住宅建筑的施工管理特性

(1)局部质量问题等同于整个建筑的质量问题。多层住宅工程涉及到众多用户的个人利益,业主及住户对工程的质量要求都比较严格。在施工过程,即使整体工程质量很好,但如果一处出现问题,对于业主及施工单位来说都将是个大问题。这就需要施工整个过细、过硬的施工管理技术。

(2)各工种相互制约问题。一个环节考虑不周都将会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另一个环节,或更多环节,产生难以控制的负面效应。

(3)施工面过于分散。多层住宅楼墙体较多,房间多,施工洞堵住以后,同一楼层不相通,往往造成对某处施工管理不到位,容易引起质量问题[3]。

3 多层住宅建筑施工过程的常见问题

(1)建筑施工过程责任落实不到位。施工责任落实是做好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关键方面。有些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落实不到位,甚至根本没有落实,而不少建筑施工企业在责任落实方面也不够认真,没有结合现场的施工特点考虑项目的空间、时间及人员变动等因素的影响。有的施工企业甚至使用落后的施工责任管理制度,造成施工管理监督脱节,特别是各技术工程的分包队伍施工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约束,甚至出现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出现混乱,引起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

(2)建筑施工管理的控制难度大。建筑施工管理是极其复杂而不断变化的工程。其工程涉及到项目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个方面,而施工过程必须保证工程的质量,且要注意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其难度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与控制,仍将是建筑行业上难于解决的难题之一[4]。

(3)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安全生产工作是做好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环节,安全管理关系到整个建筑施工管理的进度的关键。但有些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较差,没有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施工过程没有把安全管理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没有意识到安全管理对建筑施工项目进行的影响力。

4.提高民用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措施

4.1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

为了能够提高工程质量,对工程人员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很多施工单位一味只顾产值,忽略了对员工的培训。对于一些经常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要进行重点专业技能培训,在民用多层住宅中出现得比较多的问题除了主体结构工程外,防水工程、砌体工程、水电暗配工程不起眼的部位往往是建筑施工质量高发位置,所以必须对中职生在课堂上队了讲授如何做好主体工程部分的施工人员培训工作外还必须对一些高发施工质量部位岗位的施工人员进行重点培训。使他们毕业后到工地中就能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对公司成本也是一种节约。

4.2做好建筑材料质量的控制

建筑原材料是工程实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的好坏。所以,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把好建筑材料采购关,并对各种原材料按规范进行测试鉴定并及时做好施工现场档记录,确保建筑材料质量必须达标,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

4.3做好工程的施工预案

要针对整个工程的特点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方案。其中应包括:关键部位的施工方法,工序的安排,施工流水节拍,不同工种的插入时间,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施工组织关键线路提出预控措施特别是对高跨度和高空支顶的混凝土施工等高危部位,并制定出成相应品保护措施等。工程管理中,要抓住关键问题,使管理处于“受控”状况,才可能达到工期缩短,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增长的效果。

4.4严格控制多层住宅工程的变更

工程变更和设计变更的造价占整个工程造价的比例有近10%,有时甚至更多。在施工过程中,各方面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超出原设计图纸的要求,或者由于设计考虑不周造成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等,就会出现工程变更和设计变更,而这些变更必须会带来工程造价的增加,也就可能出现工程造价难于控制好的局面。目前,导致绝大多数多层住宅工程造价突破控制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4.5做好多层住宅施工工程监理工作

工程监理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投资控制,即工程造价控制。其次,执行工程监理的监理工程师都是工程技术专家,他们的经验、阅历比较丰富,在设计及施工监理过程中能提出许多积极的降低工程造价的建议,在施工阶段关系到是否要设计变更和工程变更的决定时,他们往往能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做出合理正确的选择,但根据我的经验,优秀的监理公司从设计规划阶段就介入,将业主方的要求及早溶入到设计师中,这一点许多建设方代表因其经验、阅历及技术受各方面的条件制约而无法做到,往往会给业主节约大量的资金。再者,在施工过程中,甲、乙两方因各自的立场、观点不同,有时会出现一些影响施工正常进行的情况,监理单位作为公正的第三方,在施工过程中协调双方关系,确保工程施工正常进行,这样能为完成工程造价控制提供有利条件。

4.6强化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技术管理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多层住宅建筑施工企业应以技术文件管理为基础,强化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工作,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工程项目设计因素对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工程资料交底时,特别是多工种交叉的施工环节,如土建施工人员与水电工的交叉环节最容易出质量问题。施工企业必须组织具有多年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资料进行细致的审核,避兔设计等因素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4.7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水平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修改并拿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力求达到技术可行、经济适当、工艺先进、措施有效、操作简单、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的目的。对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预见性,必要时提交设计部门考虑。如首层的回埋土方,很多工程因工期或天气的原因无法按设计的要求等土壤在最佳含水量的情况下固结后分层夯实,如果不采用相应的措施一年左右由于土壤的固结就会下陷;如由于现在环保的要求不允许用烧结砖,灰砂砖或砌块施工控制不好,有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裂纹;除了天面是防水重点位置外,现在厨房、洗手间 、外墙也是防水工程质量多发部位,这部分在教材中没有发映但实际中建筑工程在这部分是非常容易出工程质量问题,所以在课堂上必须重点突出其解决办法,使中职生到施工现场后清楚各种可能出现的施工质量情况,及早制定好管理措施。

4.8做好施工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相关因素相互交错,管理难度很大,而且建筑工程施工的危险系数较高,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在建筑工程最容易出的安全事故是高位降落、触电、机械事故等。因此,重点抓好这三个方向的安全管理。施工安全管理是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各种案例,教授中职生如何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减少事故发生率,提高工程质量。

4.9做好施工的成本控制

多层住宅建筑的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第一责任人,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但还有一点必须要重点向中职生灌输,就是好的工程质量也是最好的成本控制措施。

结束语

建筑施工管理的好坏,关系到多层住宅建筑的整体质量,影响其长期的使用价值。从事该类教学工作的同仁应多向中职学生灌输此类思想。使之意识到,通过加强施工过程行政管理、技术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和人员管理等措施,保障多层住宅建筑的工程质量,才能保证施工的正常运行,才能有效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更好的保证了国民经济在平稳而快速的增长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行业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 梁锐,周康,张群. 集约型社会城市多层住宅可持续更新研究[J]. 陕西建筑,2010,(05):35-36.

篇(5)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条件的控制和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效果的控制两个方面。一方面,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条件的控制主要是指对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的各因素进行控制。又可分为施工准备方面控制和施工过程中对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条件控制。施工准备方面控制,应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因素进行控制。例如: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的技术装备、人员素质进行了解,以便制定相应措施。又例如:对现场材料必须进行取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条件控制,主要抓好对投入物监控,对施工操作和工艺过程控制以及其它相关方面控制;另一方面,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效果的控制: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效果控制主在实施步骤上为:实测——分析——判断——纠正或认可。实测:也就是采用检测手段。如看、摸、敲、照、靠、吊、量、套或见证取样,通过试验室测定其质量特性指标。分析:根据实测数据进行整理,达到与标准对比条件。判断:与标准对比判断该建筑工程施工工序产品是否达到规定质量标准。纠正或认可:若发现质量不符合规定标准,应采取措施进行整改;若符合给予认可签认。

    1.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要点

    监理工程师实施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监控应分清主次,抓住关键,依靠完善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

    首先,确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要明确质量控制工作程序和质量检查制度。

    其次,要设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点,进行预控。控制点设置原则,主要视其对质量特征影响大小、危害程度以及质量保证的难度大小而定。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就是生产和检验、材料、零部件、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具体阶段。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是企业中最经常、最大量的质量管理活动,是企业实现质量目标的基本保证。

    2.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现实分析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主要特点是施工周期较短,工程项目涉及的范围较广,项目多、杂,这些给工程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带来一定难度。然而,一个施工项目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是保证该项目的为企业创造效益的最根本的保证,也是我们能够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施工项目业务服务的先决条件,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是直接制约着企业自身一些业务发展的。所有这些给从事施工项目项目建设及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更加尖锐的问题,如何把我们负责建设的工程质量与企业的命运相联系,如何提高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是我们在新的建设现状下面临的新课题。实践证明,有效的工程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2.1质量控制与投资控制、进度控制的关系。

    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是进行建设项目管理的三大重要控制目标,这三个管理目标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我们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以较少的投资,在预定的工期内,完成符合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指标的建设项目。然而,单纯的过高的质量要求会造成投资的加大和进度的延长;相反对质量要求过低,将会导致质量事故剧增,严重的也会拖延工期,造成投资费用增加,且对整个项目的产出质量造成严重后果。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建设项目的类别和建设规模,确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质量标准。

    2.2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因素很多,我们常说的五个大的方面: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参与施工项目建设项目的人员主要来自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项目建设所用材料也种类繁多,五花八门,有时受特殊环境制约甚至使用非标材料和设备;施工用机械的设备性能和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参与者的管理思路、设计方安、施工组织等方式方法。施工项目建设工程还有它同于其他行业建设项目的不同之处,例如:大型施工项目建设项目涉及的地域广泛,有时甚至非常复杂;施工用机械设备大都具有行业专用性;施工用材料工具多数也属于行业专用。

    3.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对策

    针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监控的难点,我认为控制应达到的效果是:全面、实时、有效。要实现这一控制目标,务必在控制过程中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有效监控,并在控制过程中适时采取管理、组织、技术等方面措施。为减小由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质量偏差带来的损失,必须以事前控制为工作重点。下面笔者按照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过程来对质量监控提出对策:

    3.1做好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开展前的质量监控工作。

    (1)熟悉工序操作要点,通过工序分析掌握重点。如砌砖工程的砂浆饱满度、灰缝水平度及厚度、拉结筋的布设。又如混凝土浇筑时的振捣插点及振捣时间。这样使监理人员在以后工序的监控中有了明确的标准及重点目标,控制工作将更具方向性及针对性。

    (2)检查承包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情况,重点在于人员是否各就其位、责任是否明确到人。务必要落实质量员及收料员人选,因为在实践中承包商出于节约管理费考虑,常会有质量员与施工员、材料员与收料员相替代的情况。但这两类工作责任常有相矛盾的地方,十分不利于质量控制的实施。

    (3)两个制度的建立,即材料样品制度与奖惩制度。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质量监控中人及材料因素的控制犹为重要,这些问题的控制难点就是面广量大,不从制度上加以规范是难以达到预期控制效果的。现对笔者在监理工作中极力推行的样品制度介绍如下:该制度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第一,样品档案库的建立,即对于进场材料建立书面技术档案及实物样品档案。第二,对进场材料按样品标准检查,达到标准接受,否则拒收。这样规范了进场原材料应达到的标准,而且直观、明了可操作性较强。材料检查的职责在于收料员,监理工程师应对此进行经常性的核查。对于出现的偏差则通过奖惩制度加以规范解决。这样通过监控样品制度的实施,质量监控难点中材料的因素得以基本解决。对于奖惩制度的实施,对于操作者的违规操作进行处罚。检查及处理职责在于质检员,使质检员具有相当的质量否决权及控制力度。这样,监理工程师通过控制奖惩制度的落实,质量监控难点中人的因素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3.2加强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开展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工作。

    (1)样板制度的落实。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中,往往不能通过设立控制点来超前控制工序质量,实践表明实行样板制度是很有效的措施。在大面积工序活动展开前,通过样板的质量检查、分析可起到下面4个作用:第一,通过分析可确定在以后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以后操作中实行重点控制;第二,可对操作者的素质进行检查,不合格者予以清退处理,减轻以后质量控制负担;第三,使操作者及检查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了明确、直观的实物标准,做到人人心中有标准;四、避免因普遍性操作问题,而工序大面积展开引起大范围的返工。故监理工程师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展开前要做的工作必须有样板工序产品的检查及验收工作,为杜绝大范围返工做出必要的工作;同时也对工序操作者的素质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2)加大现场巡查力度,力争掌握第一手资料,努力实现及时控制,对发生的问题务必做到早发现、早纠正,避免积重难返,避免大的返工损失。比如砌体工程中的拉结筋的检查,若采取砌体完成后开洞检查,不仅不易检查,还有查出问题也难以补救,但在现场巡查中及时予以解决,既能保证质量避免较大损失,也易得到承包商的合作,这也有力地解决了在上文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质量控制难点中提出的难题。

    (3)对承包商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活动中的质量管理体系、样品制度、奖惩制度的实施情况监控。笔者发现承包商往往均具有完善的质控体系以及配套质量管理制度,但如得不到贯彻,则收效甚微甚至不起作用,而这将会对工序活动效果带来严重影响。故监理工程师在工作中应对承包商的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从而确保建筑施工工程工序活动在正常条件下进行,杜绝质量失控情况的发生。

    (4)监理工程师在质量监控中应注意的工作方法。事实上,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如得不到承包商的合作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故在质量监控过程中务必要做到实事求是、秉公处理、监帮结合,工作中坚持以理服人、让事实讲话,这样有了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工作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3.3加大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完成后的质量监控工作。

    主要工作是:工序产品效果的评价以及产品质量隐患的全面排查,重点在于尽可能减少质量隐患的漏查。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在检查过程中推行多级检查及交叉检查制度。现对两个制度介绍如下:多级检查制度即操作班组自检、质检员检查、下道工序操作者的核检、监理工程师的验收检查。交叉检查制度是工序产品完成后各操作班组相互检查,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分别对于工序产品进行检查,这样有利于多角度、多视点检查问题。实践证明了两类检查制度的推行基本上实现了对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的全面检查,有力的解决了上文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质量控制难点提出的难题。

    4. 结语

    长期以来,大多数企业比较普遍的做法是把工程质量的控制放在工程建设的实施阶段,而不重视其他几个阶段的控制。我们知道,施工项目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应该从影响工程质量的全过程进行工程控制。在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中,我们还应该认真总结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的共同参与和控制的质量管理经验,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以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建设的工程质量。实施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监控应分清主次,抓住关键,依靠完善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确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设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点,进行预,切实实现工程的最优化。

篇(6)

【关键词】 山区公路;施工;养护技术。

目前来说,在我国的道路交通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山区公路的建设已经逐渐成为了国省干线的重要的补充和延伸。而且,我们都知道,山区公路的建设和发展也是直接关系到山区经济发展的,只有交通发展好了,才能带动山区经济的发展。但是,针对目前山区公路的建设所存在的资金限制问题,山区的公路养护现状并不是很好,所以,有关部门必须要对于我国的山区公路建设工程加强管理,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于现场的监督与管理。

同时,我们必须不断的总结经验,在山区公路的施工过程中,相关的施工企业必须要针对具体的资金问题、山区公路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施工过程中气候因素对于施工过程的影响等进行有益的经验总结。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山区公路的建设质量更上一层楼,才有可能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在山区公路工程中标以后,中标企业要结合以往当地的施工经验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应对措施,从而实现山区公路工程建设施工的总体质量目标。

一、山区公路的主要施工特点

我们都知道,相对于平原地区来说,山区的地形、地质以及水文地质情况都比较复杂。地面的高差也比较大,坡陡且险要;而且很多地区都存在岩溶、滑坡、斜坡、崩塌、陡崖、煤气地层等不良的地质条件;有的地方还存在较多的水系,而且水文地质的情况沿施工路线变化多端,这些问题都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山区公路大都设计为沿溪展线,由于受到地形、地质、水文等各种条件的影响,山区公路的路线在进行布设的时侯,一般在平、纵、横三个方面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客观条件也导致了山区公路的平曲线比较多,平面的半径比较小,纵坡较大,修建桥梁的数量比例相对来说就比较高,这也给山区公路的施工带来困难。

那么,山区公路的主要施工特点为:

1、施工组织的难度非常大。由于山区公路的路线多为反复的沿河岸交替设线,需要跨越的沟壑是非常多的,山区地面的高差也比较大,再加上山区的交通本来就不便,在施工材料的运输方面也会受到很大影响,给机械、人员等施工必备物资的调配带来很大的困难。

2、施工的周期相对较长。上面已经说到,山区公路的施工组织难度比较大,所以就很难真正的形成流水作业,这就必然会给施工的进度带来麻烦,施工的周期必将延长。

3、机械设备以及模板等施工的措施投入比较大。山区公路的修建在很多地方都会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施工的便道等施工措施的投入也相对来说比较大,比如说在山区公路桥梁的修建过程中,所需要的基础、高墩等分项工程的施工周期必然延长,而且受到总工期的限制,每个大桥的基础、高墩柱也大都只能是采取平行的作业施工组织的方法,并使其自成施工体系,那么,机械设备以及模板等就很难进行相互的调配和使用,这样就必然导致模板、机械设备等的投入增加。

4、山区公路的施工安全风险较大。由于山区地形十分陡峭,在施工的过程中,必然会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一些隐患,尤其是很多地方都需要进行爆破开挖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都是具有施工作业多、风险大的特点。

二、如何做好山区公路的施工管理工作

根据我们所提到的上面的山区公路施工中存在的主要的特点,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总结有益的施工管理经验,这样就会有助于提高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管理部的管理能力,从而可以提高整个施工质量的安全性。

那么,从山区公路施工中所存在的诸多困难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山区公路的施工管理的重点主要应该从施工的现场的规划入手,将施工的质量、施工技术的控制以及施工的安全管理作为重点来开展施工管理工作。

(一)山区公路的施工方法及场地规划

针对山区比较迫切的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对于山区公路修建方面的投资。但是,受到山区客观地形条件的影响,山区公路的施工现场十分狭窄的问题仍然是制约着山区公路发展的一个最为重要因素。但是,由于研究人员的不断努力,近些年来,针对山区公路的建设需求,很多的公路施工企业也加快了对于新型的施工方法以及山区公路场地规划的研究。

这其中主要的做法是,通过对山区公路的合同段进行的分段划分,将一段比较长的工程划分为相对较短的若干个区段,然后,在多段工程段的两端来同时进行施工。那么,通过这样的分段方式,就比较容易的保障了施工过程中的机械设备所需要的运行空间、大大的提高了山区公路的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同时,为了满足山区公路工程的建设需求,在工程进行施工之前还加强了对于施工现场的勘察,以施工现场的现场勘察报告为主要基础对施工的现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然后根据工程施工的总的进度情况和场地的实际情况来计算进场的材料数量以及需要存储的数量,从而可以减少场地的平整费用及难度。

(二)山区公路的施工技术管理

山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山区公路的运输提出了新的比较高的要求,要求山区的公路建设必须要能够满足高载重量汽车的安全行驶,所以,我国的现代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对于公路的施工质量标准是越来越高了,这就要求各施工企业必须要大大的提高山区公路的质量设计标准。

那么,为了保障山区公路的设计标准要求的实现,管理部门在山区公路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针对重要的影响施工的质量的各项因素都进行严格的管理。首先要从材料的管理入手,保障施工中所需要的材料都符合工程设计的施工要求;同时还要以施工的技术管理为重点,对山区公路的施工中的各项技术参数,各个技术要点等都进行有效的控制。如果有必要,还要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来建立山区公路的施工技术难点数据库,这样可以使施工人员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照数据库中所提到的难点进行针对性的控制与管理。

(三)山区公路的施工质量管理

由于受到山区的地方经济条件和公路建成之后的维修养护条件有限的影响,山区的公路养护工作中都普遍的存在着养护不及时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存在就会影响山区公路的实际通行能力。

那么,为了减少山区公路的养护不及时造成的对于山区公路交通通行能力的影响,现代的山区公路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于施工的质量控制与管理,这样做可以有效的减少之后的山区公路养护的工作量。

根据影响山区公路的施工质量的各项主要的因素,施工企业首先是要注重施工材料的管理,施工技术的管理,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设备操作控制与管理,要实时的提高设备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严格的控制设备操作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参数的执行,保障山区公路建设的施工质量。

(四)山区公路的施工安全管理

上面已经提到过,山区公路的修建具有安全性的隐患,这是由于山区公路的施工场地一般都比较狭窄,在施工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山体的滑坡等问题,这样的问题的存在就凸显了山区公路施工工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那么,在现代的山区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针对施工场地较为狭窄的问题,施工的企业必须要加强现场的安全设施的设置,并进行定期的检查,除此之外,还要强化材料运输车辆的运行安全,并将培养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作为工作的重点,以便可以更加顺利的开展山区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五)山区公路的施工环保工作管理

虽然山区公路在修建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忽视环境问题,而且随着我国总体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山区公路的建设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也成为了现代公路建设施工企业必须要面临的新的管理工作。

在工程的进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山区公路两旁的植被、水源等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施工企业应该根据环保要求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并且严格的按照国家的工程建设环保要求来开展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提高我国工程建设的总体环保工作质量。

三、如何做好山区公路施工中的养护工作

(一)明确山区公路的养护标准

要做好山区公路的养护工作,就首先要明确养护工作对于公路路面的保护作用。公路养护工作应在一定的养护标准下进行。而且在山区公路的养护中都有很明确的规定,并调拨了专项的公路养护资金,为山区公路的养护工作做了更好的物质保障。

(二)建设与养护相结合

要完成山区公路的养护管理目标,就要保证建设与管理养护相结合来进行。在山区的各级政府都要把山区公路的养护管理列入到政绩考核的范围之内,于此同时还要合理的把握建设的考核制度。

(三)要强化山区公路的养护方针

国家要号召山区的政府加强对于山区公路养护方针的管理,并大力的倡导公路养护的重要作用,提高人们对于山区公路养护工作的重视,使山区公路养护的思想深入到官员和百姓的意识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山区公路的建设施工过程中确实是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主要是由于山区的地形和地质特点以及新时期的山区公路建设的要求也不断的增加,这些都给项目的施工管理增加了新的难度。所以,在现代山区的公路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必须要加强对于施工项目的建设管理经验的总结,提高施工技术,并加强对于山区公路的养护措施,最终可以实现以公路的建设施工为基础来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家英.寒地山区公路施工难点及管理问题的分析[J].公路工程施工资讯2011.(6)

篇(7)

[关键词]建筑 风险管理 识别 措施

中图分类号:F4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117-01

建筑工程具有建设工期长、投资规模大、施工技术复杂等特点,在工程建设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所以说建筑项目一种高回报,高风险的投资,如不对风险加以防范,很有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尽管在国际上建筑工程的风险管理已经被认定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但是我国的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并未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依旧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

建筑工程的风险管理是对潜在的意外损失进行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的过程,通过采取合理的风险应对措施、管理方法、技术手段进行有效地控制,尽量减少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最低的成本来制定具有安全保障的决策行为并谋取最大利润。

有效的实施和推广建筑工程风险管理不仅能够助力建筑企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果,同时有助于企业竞争力、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具体有以下作用:

(1)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决策是依据于大量准确而可靠的材料,能够增加建筑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减少了工程项目的不确定性,能为建筑企业提供一个安全的生产经营环境,有助于提高各个环节的生产效率。

(3)建筑工程风险管理是一种主动控制,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质量、增加工程的安全性,有利于建筑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保障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4)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可以提高工程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总结积累以往的经验教训,能够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适应力。

2.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系统

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系统的主要职能是辨识和确定工程的风险,并促使建筑企业制定和选择风险处理的方案。通常该系统包含三个阶段,即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三个阶段不断重复进行,使得项目的风险管理达到最优化。本文将项目风险管理规划加入该系统,列于风险识别之前,使之成为整套系统的行动指南。

2.1 风险管理规划

建筑工程风险管理规划是对整个风险管理的计划,目的在于通过有计划有目标的风险管理思路和方式,预防、遏制或消除不利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后续影响。该规划统领整个风险管理的全程,如果规划合理并加以严格实施,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建筑工程风险管理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应该选择最佳的管理技术,充分的体现成本效益,所以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通常而言,制定规划的依据包括四个方面:该规划所涉及的项目内容,历史累积的风险管理经验,决策者和责任方的授权情况以及项目利益相关者对风险的敏感程度和承受能力。而该规划的内容应该包括建筑工程全周期所涉及的所有人员配置、时间工期、规则标准、资金财务、总结汇报等,并在最终整理为全套文档资料,用于风险管理、项目检查及经验总结等。

2.2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工程参与主体在通过资料收集和研究分析后,对工程项目中不同的风险源或不确定因素按照产生的背景原因、表征特点及预想后果进行辨别分类的过程。风险识别首先要分析项目的组成、各分项的性质与相互关系以及该项目与环境的关系等。然而多数情况下,风险并不能被准确预测,如何区分潜伏风险和假象风险也是一个难题。因此在此基础上可以利用系统的、明确的方法来针对性的进行研究。常用的识别方法有头脑风暴法、SWOT技术分析、德尔菲法、流程图分析法、访谈法、检查表法、因果分析法、项目工作分解结构、财务报表分析法等,报告中应明确个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及损失,并将最终成果通过风险目录摘要体现出来。

2.3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一般包括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风险估计是以单个风险为对象,而风险评价则全面分析了所有阶段的整体风险、风险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主体对风险的承受力等。通过估计和分析建筑工程风险的性质和大小,可以加深工程参与方对建筑工程及建设环境的理解,有助于合理安排工程风险的处理方式。

风险估计通常运用概率统计的方式,对工程项目风险予以量化,并将已经识别出来并且经过分类的风险按照权重重新排列。风险估计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即“对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估计、风险事件发生时间的估计、风险事件发生后严重程度的估计以及风险事件影响范围的估计”。

风险评价则是在之前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系统评价模型来进行分析。风险评价过程可以依照四个步骤进行:确定风险评价基准、确定工程项目的风险水平、比较工程的风险水平和评价标准以及确定工程的风险等级。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可以分为两类,即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需要事先主观判断出起主导作用的风险因素,再结合历史经验和相关研究结论做出判断。定量评价的方法在国际工程中更为常见,通过科学、理性及客观的系统数据分析找到风险因素,并将风险造成的损失概率、损失程度及其他因素结合考量,相较于定性分析而言更具为客观稳定,是我国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发展的方向。

2.4 风险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措施很多,而不同的工程项目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具体可以有以下几种策略。

(1)风险回避。风险回避主要是通过中断风险源,杜绝风险的发生或者抑制其继续发展。该策略通常应用在项目的计划阶段,通过放弃具有高风险低收益的项目内容而从根本上避免损失。在这个过程中,一般采取两种方法进行风险回避:拒绝承担风险或者终止已承担的风险项目来避免更严重的损失。从工程风险的处理方式来看,这是一种消极的防范手段,但同时也是最彻底的方式。

(2)损失控制。控制损失应采取主动积极的立场,以预防为主控制为辅,通过研究分析风险根源来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损失控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损失预防和损失遏制。通过前期的损失预测防范以及相关危害程度分析及时制定有效合理的控制措施,有助于建筑企业以较小的经济成本获得较大的安全保障。

(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指通过合同或者协议,设法将风险结果连通风险应对的权利和责任都转移到其他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的组织,增加风险承担的主体,降低建筑企业的风险损失。风险转移常用于高风险高收益的工程项目,主要采取工程保险、工程担保及工程分包转包等方式,增加风险承担单位减轻总体风险压力,最终实现共同分摊计提风险。

(4)风险自留。风险自留是指在损失发生后,由项目组自行准备基金,通过资金融通来承担风险损失提供财务保障的风险处理方式。风险自留常用于其他风险处理方式无法有效应对此风险的情况中,虽然可以节约保险成本来带部分效益,但建筑企业也容易因风险过大而造成资金周转困难。

(5)风险储备。风险储备是指在有效地掌握项目发生风险的规律时,对于风险发生有比较准确的测试,事先制定好科学有效的应对风险的计划。风险储备并不直接解决风险,而是当工程项目风险发生时,该储备计划规定相关的组织人员所要采取的行动措施[7]。

3.结语

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大力推行风险管理制度,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国际接轨参与竞争的有利条件。总之,在认识到风险无法避免的前提下,要想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必须对建设项目的特点及企业自身状况的具体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方式并灵活运用各种策略技巧加强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l] 陈惠增.浅析建筑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理[J].城乡建设,20l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