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54: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临床实践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中医学基础理论;学术争鸣;综述
[中图分类号] R0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9-42-03
近20年来,中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据报道,仅国家“973”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5年共投入近3亿元科研经费,171个参研单位、超过2000名参研人员携手攻关,在中医理论基础研究领域展开深入研究[1]。在这个过程中,中医学学术争鸣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况。本研究就近20年的学术争鸣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基本资料
1.1 时间
文献资料搜集时间从1990年1月1日起,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
1.2 文献来源
公开发表的期刊、报纸、硕士、博士论文和会议资料。
1.3 文献检索工具
知网、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检索系统。
2 入选标准
只要涉及中医学理论的唯心与唯物、科学与伪科学、解构与反解构、继承与创新、标准化与泛化、中西医结合与纯中医争鸣的论点都纳入本综述。
3 方法
运用关键词搜索法及主题搜索法。关键词或主题有但不限于词语:唯心、唯物、科学、伪科学、解构、反解构,搜集相关文献进行分类处理,将作者的观点按照争鸣的归类,不限文章出处和内容。同类文献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献摘录,观点涉及到多个争鸣分类的,分别纳入相关类别。
4 结果
本研究共检索了300篇相关文献,引用文献18篇次,涉
及中医学理论的唯心与唯物、科学与伪科学、解构与反解构争鸣的主要论点。三个方面引文观点分布均匀,观点明确。结果如下。
4.1 中医学理论的唯心与唯物之争
近20年来,关于中医学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的争鸣始终是中医学学术的核心问题。在这个争鸣的过程中,主张中医学是唯物主义的占大多数,主张唯心的占少数。典型的唯物主义的主张集中观点是:有学者[2]主张“用哲学思维方式,点击五行学说,脉象、经络、六、七情、疫毒学说、心主神明等,其中的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审视中医学。提出了中医也要充分利用现代设备,注重微观辨证。”有学者认为[3]:“中医学理论以实践为基础,理论和实践密不可分;阴阳五行学说是对客观物质世界规律性的认识;中医研究具有可复制性、规范性,对疾病的解释是有量化的倾向;中医是辨证法和实践论的最好体现。中医学是唯物主义的形象已经确定了下来,是进行时而不是将来时,是客观迈进而不是主观迈进。”有学者认为[4]:“明末大医张介宾的太极命门论,在历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它把宋明理学唯心主义的太极说转化为医学中的唯物主义太极说,对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发展都起过积极影响。也有当时难以避免的迷误和不足。值得今人再认识。”在宋明时期,中医学的确得到了长足发展,涌现了一批中医学名家。这些名家对那个时代的先进思想和科学成就进行了继承和发扬,但具体到中医学本身,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逻辑和说理工具没有改变,中医学仍然在认识疾病的工具上没有大的突破。为此,有学者[5]认为,“中医学是治病救人的科学。属应用科学范畴,是具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特点的自然科学。”这种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定位,也是一种认识中医学的思路。还有学者[6]认为,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哲学思想,包括“实践第一”“辨证地看问题”“整体地看问题”“实事求是”等都是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由于其思想和方法正确,就确保了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经久不衰及必然昌盛。但是,在唯心和唯物的争鸣中,有学者认为[7],中医学基础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客观唯心思辨的基础上学科,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和历史特征。客观认识和评价中医学理论基础体系,不仅不会伤害到中医学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会促进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现代化。有学者认为[8]:中医学之所以发展缓慢,原因之一就是“崇古遵经、求同排异抑遏着实事求是、勇于批判、大胆创新的探索精神”,同时,“认识不能超越历史。最初的有朴素唯物辩证法思想的中医理论体系,在其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同时代的成果,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掺进了封建、迷信、宗教和唯心主义思想,理应随着历史的进步而更新或弃之。”有学者[9]认为:“哲学式中医理论如一口双刃剑,其强大的解释能力和取类比象的推演能力迅速地丰富了中医理论,使中医理论能够脱离实际自成一体,后来的医者可以完全不懂生理解剖,也能游刃有余地看病;另一方面,过度推演使中医学最终演变成为神秘莫测的玄学,反而阻碍了人们掌握它。中医是哲学,讲述普遍原理,因此具有高瞻远瞩的指导能力,但缺乏现代科学的精确,需要用现代科学从新解释、形成全新的理论体系。”因此,中医学理论的唯心唯物之争,重点放在应用和实践上,在理论基础不易分辨的情况下,在实践过程中的唯物特征还是相当明显的,但是,在理论基础上,客观唯心思辨的观点值得引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