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53: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学生导师工作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本科生;就业;导师制;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一、就业导师制的内涵与产生背景
“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在借鉴国外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探索在本科教育中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一种教育制度。虽然本科生导师制在国外已实行多年,然而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本科生导师制”的引入仍然是一个新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根据某些高校已经实行的“本科生导师制”的经验,结合我国高校各有特色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应该视不同高校采取多种不同的模式。“就业导师制”就是现有的一种特色鲜明的“本科生导师制”。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人数逐年攀升,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大学生就业难是目前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解决大学生就业是高校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指导大学生顺利就业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河北金融学院根据现实总结、实行的“就业导师制”就是目前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个社会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制度。
“就业导师制”是一种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指导学生就业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制度,即将学生随机分组,每组由专门的指导教师即导师负责,就学生成长、发展、毕业、就业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指导、全方位的帮助。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导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发展,使学生成长为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又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一定的交际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从而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实力,提高就业能力。所以,“就业导师制”是以就业指导为重心,以思想指导为方向,以学习专业指导为基础,以生活心理指导为依托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机制。这种制度的实施可以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提高人才质量,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二、就业导师制中指导教师的任职资格
构建行之有效的“就业导师制”,挑选好的导师是重点。导师的任务就是对学生全面负责,“因材施教”,具体指导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管理学生的日常行为,对学生的成长进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所以,聘请的导师应具有以下基本要求:
第一,专业知识方面,应选用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和合理知识结构的教师任导师。本科教育需要培养学生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本科生导师必须在本专业领域有所专长,能够给学生实在的专业指导,帮助学生扩展与深化所学的专业知识。
第二,工作态度方面,应选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教师任导师。导师制工作需要导师经常性地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进行有主题的活动。一方面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状况,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增加学生对导师的信任,有问题愿意向导师咨询。所以,导师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工作态度与责任心显得尤为重要。青年教师承担本科生导师工作时,由于工作年限的限制,在专业知识、教育经验、生活阅历等方面与老教师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而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一般认为高级职称或有两年教学经历的讲师,师德良好、作风正派、治学严谨、责任感强、对学生富有爱心者,可被聘为导师。
三、就业导师制中指导教师的职责
明确导师职责是实行就业导师制的关键。我们认为,导师应具有以下基本职责:
(一)思想品德指导。导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其道德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导师通过各种途径,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努力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既具有渊博的知识,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养和高尚的人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激励学生立志成才。
(二)专业指导。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成才目标,端正专业思想和学习态度,不断帮助学生正确了解专业发展趋势与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个人志趣、学习基础、社会需求及学校的条件,区别对待不同年级学生,帮助学生制定和调整学习计划和人生规划,不断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同时,导师通过充分利用自己在治学、科研、教学等方面之所长,可以有效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从而促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科研指导。积极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科研能力和社会实践的技能。对于高年级学生科研动手能力指导尤为重要。导师可以让学生参加自己主持的研究项目,让学生帮助收集资料,写综述报告,提高其写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心理指导。目前,由于学习、就业竞争压力大,导致一些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甚至患上抑郁症以及发生自杀事件。这就需要导师配合辅导员做好学生的思想、心理工作。通过面对面交谈、Email、QQ聊天等方式与学生交流,了解其动态,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减少不幸事件的发生。引导学生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五)就业指导。“就业导师制”的核心内容是指导学生就业。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显现,一些学生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处于待业状态。这就需要导师加强对学生就业形势和择业观的教育和指导,特别是加强对毕业班学生就业观念与择业技巧的指导。对学生就业心态进行正确的引导,引导学生走出过于看重地域差异和职业层次的误区,正确定位及时就业,减轻社会和家庭的压力。
四、建立导师工作质量监控和激励体系
为确保“就业导师制”工作的成效性,要加强对导师制工作质量的监控工作,同时制定具体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方法,作好导师的评定和激励措施。
(一)制定制度。建立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来保障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包括考勤制度、责任制度、奖惩制度等。
(二)明确主体。加强对导师制工作质量的监控工作,要有明确的监督主体。高校可以由教务处、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教授、专家组成校级督察组,对各院系的导师制工作情况进行督导。同时,各院系组建系级导师工作督察组,由院长或系主任和资深教授专家组成,对本部门的导师工作进行督导。
(三)切实监督。督察组应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导师的工作情况,走访学生,了解工作成效。发现问题并及时帮助解决。对于优秀的导师和失职的导师都要记录在案,以备教师年终业绩的考评,加大年度考核的公正性。
(四)作好奖惩。应给予导师以相应的带教经费,并且将导师的工作按照指导学生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记入教学工作量之内。对导师进行综合评定后,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导师的表现与评优评奖和职称晋升紧密挂钩,在职称晋升上,其工作量可视同为班主任工作量。
五、就业导师制工作实施的具体程序
(一)“就业导师制”启动
1、召开“就业导师制”工作动员大会,向导师说明有关要求与办法。
2、根据“就业导师制”中指导教师的任职资格在专业教师中选适合的人员做就业导师。
3、导师向院系申报计划,包括个人基本情况、科研方向、课题内容和工作设想等。
4、在新生入校一个月内,向学生介绍就业导师的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专业方向、主要研究成果、性格描述、指导学生情况等。
5、学生“自主选择”导师,学生在详细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志愿、兴趣爱好、特长和专业基础填写志愿表来选择导师。
6、通过师生双向选择,院系进行宏观调控,组织协调、统一调配,确定本导师。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数可根据师资条件、学科、专业的不同情况由院系具体确定。
(二)“就业导师制”运行
1、导师关系确定后一周内,导师制定指导工作计划,以学期为单位对指导工作作出具体的设计。
2、导师每学期开学两周内与学生见面,安排本学期的主要工作内容。
3、导师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集中专题指导,同时视学生的不同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或个别指导。
4、就业导师在工作中要经常性地与辅导员、班主任沟通交流学生情况。就业导师每学期要参加由班主任组织的班会一次。
5、院系每月开展一次导师工作经验交流会,导师集中反映学生情况,总结、交流经验。
6、每学期期中和期末召开由学生和导师参加的工作汇报会,听取导师自我汇报和学生及导师督察组对每位导师工作的评价,形成文字材料记录在案。
在“就业导师制”运行过程中,导师可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比如,导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与专业特长,不定期地为学生开专题讲座;并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组织参观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历;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工作实践活动,缩短将来的执业适应期;可为学生指定专业学习和有关个人成长的书籍,并一起讨论,形成文字材料。同时,鼓励学生写学术文章,锻炼学生的读、说、写的能力,密切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就业导师制”总结
1、导师在工作过程中要做好“就业导师制”工作总结,每次指导学生后要及时填写工作日志;学期结束后做学期导师工作总结。
2、院系以学期为单位对“就业导师制”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评估。院系通过审核导师的学期导师工作总结,在学生中收集反馈信息,对一学期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撰写总结报告。同时,通过一学期导师工作的总结、分析,对导师的工作进行评估,形成文字材料记录在案,依此做好对导师的奖惩。
3、“就业导师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还有许多方面应当探讨、完善。我们应当注重对这种新生事物的理论总结和研讨工作,学校可以召开研讨会,聘请专家参加,探讨“就业导师制”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理论研究。从而指导现实中“就业导师制”的运行,使其发挥最大的成效。
六、需要完善的主要环节
“就业导师制”作为新型的教育制度,需要完善的还有多个方面,但我们认为首先要解决好以下两个重要问题:
(一)加强导师培训。“就业导师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导师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加之出任导师的专业教师多数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生疏,所以应当注重加强对导师的业务培训。导师的业务培训内容包括学生工作的内容、工作技巧和方法、各种规章制度等。
(二)处理好导师与辅导员等学生工作者的关系。在实施“就业导师制”时,要正确处理就业导师与辅导员、班主任的关系,三者之间既分工又合作、既有侧重又相互协调,建立实现三者配合和衔接的工作机制。同时,要科学区分开导师与辅导员、班主任的职责。导师是专业教师,主要以课程和专业方面的指导为主,以思想品德等其他辅导为辅;辅导员及其他学生工作者以思想品德指导等为主,学习和专业指导为辅。这是划分导师与学生工作者职责的一条界线。本科生的就业导师和研究生导师一样,应该以指导学生专业学习、专业发展、动手能力及研究能力为主,思想引导、生活指导为辅。对本科生导师工作的考核也应以专业指导为主要考核指标,其他方面的指导为参考指标。
(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谢应东,陈丽丹.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和探索――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英学院为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7.
1、组织团员青年认真学习、宣传、贯彻集团公司、矿文件精神及当前煤矿安全、经营形势教育。在团员青年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树立发展讲科学、发展讲实效的正确思想。
2、对基层团支部、青工组进行月度检查考核,评出了两个先进单位和两个较差单位报送组干科,按照执行力考核标准进行奖罚。
3、召开了共青团年度总结会。在基层团支部、青工组开展了制定2012年度“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青年突击队”创建规划活动。
4、召开了生产系统主管技术员会议,就新分配大学生开展“导师带徒”活动征求意见,制定出了工程技术人员“导师带徒”活动管理方案。全矿新分大学生42名,分配到采、掘、机运、通、安的有34名,导师全部由本单位技术主管担任,通过活动开展,加强对新分配大学生的传、帮、带,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成为技术带头人,着力培养出一批青年拔尖技术人才。组织召开了2012年“导师带徒”活动总结表彰推进会,表彰了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师徒及先进个人,现场举行了拜师仪式,签订了师徒合同,同时对下一年度活动的开展做出了安排布署。
5、迎接了集团公司冬季安全大检查。对2012年青岗工作资料进行了整理,送质量标准化科迎接省“五优”检查验收。
7、对挂包单位多经系统进行了安全文化建设年度考核,对工作较好的服务公司进行了年度先进申报。
9、与“六条线”联合组织了10次“反三违”专项检查。扎实开展青岗分散查岗活动,本月集中查岗和分散查岗共查出各类安全隐患600余条,上安全信息日报100余条。查处三违和不规范操作人员3人次。
2010年1月份工作安排
1、组织团员青年认真学习改革开放30年总结报告和四矿年终报告,深刻认识30年来我国、我矿取得的重大成就,增强团员青年的自豪感和奋发向上的决心。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教育,对近期我矿因违章发生的人身事故进行分析,引导团员青年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
2、严格基层团支部工作考核。
3、开展“新春送福”井口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为节日期间坚守岗位的职工送温暖。
4、2012年度“导师带徒”活动正式启动,做好引导服务工作。
1月10日,英才计划2016年度工作总结会暨专家咨询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英才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名誉主任韩启德,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英才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王恩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等出席了会议。全国15个参与省市和4个省级试点省市的科协、教育主管部门、中学代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20所参与高校和东北大学等省级试点高校的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工作总结会由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延豪主持。
总结会上,尚勇对英才计划4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强调科协将与教育部密切协作,在符合我国青少年特点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探索全方位的中学生创新素养培养体系,为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和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张大良指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共同战略选择。教育部门要与科协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创新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会议向2017年新加入英才计划培养工作的导师代表颁发了聘书,向获得《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二五”实施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颁发了牌匾和证书。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介绍了英才计划与中学教育改革、大学教育衔接的研究课题。来自北京、天津的2位中学生代表汇报了参与英才计划培养的收@和体会。与会代表观看了2016年度工作总结视频,并就“英才计划2017年度工作计划”进行了充分交流和讨论。
英才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由委员会主任王恩哥主持。委员会名誉主任韩启德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校长李未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田刚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袁亚湘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武向平院士等委员,以及中国科协、教育部有关领导出席会议。会议听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5个学科工作委员会作的2016年度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要点汇报。会议强调,在今后的工作中,英才计划要与中学、大学紧密衔接,尤其要保证促进学生的后续培养;要进一步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学科工作委员会的作用,促进学科均衡发展,指导英才计划继续发展;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英才计划的影响力,视条件逐步扩大英才计划的覆盖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终端发展线上教育,启动“英才库”的建设,做好英才学生的追踪和服务工作。
2014年公司团委在团市委、集团公司团委的正确领导下,主要安排做好以下工作:
1、一月份主要安排布置2014年团委工作计划;编排节目参加2014年八冶春晚。
2、二月份主要安排召开团委全委(扩大)会议,对新一年团委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如“导师带徒、青年突击队、青安岗、青年志愿者等”;组织第一次集中学习;在新疆招金项目部成立团支部,配齐团组织管理人员。
3、三月,组织青年志愿者活动,(植树、交通协管、街道清扫等);组织第二次集中学习。
4、四月份主要对第一季度团组织工作做一个小结;出第一期团委宣传板报;筹备“五四”活动事宜及集团公司“十佳青年”评选活动。
5、五月份,“五四”前后组织一次关于“团史”的学习(第二次集中学习),回顾团史,重温入团誓词,学习优秀典型;举办一次青年联谊会(与八冶医院或德生堂);在八冶团委博客上大力宣传“十佳青年”人物的优秀事迹。
6、六月份组织一次厂务学习(第四次集中学习);年中组织一次在金地区团干部会议(外地分公司、项目部用电子邮件形式将会议内容下发);筹备迎新工作和新加入公司团员团籍接收工作;总结2013年导师带徒活动,有条件可举办一次表彰大会,对2013年优秀师徒进行表彰奖励;出第二期团委宣传板报;二季度团组织工作小结。
7、七月份主要安排迎新工作;签订2014年新分配大中专学生“导师带徒”合同书,确保师徒配备率100%;组织第五次集中学习(学习党史);观看有关党史的文献纪录片;举办迎新座谈会,联合人力资源部、工会完善“导师带徒”考核制度,争取公司领导的最大支持,将“导师带徒”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8、八月份更新公司青年花名册(团员、青年名册);在有条件的分公司、项目部开展“青年突击队”活动;组织第六次集中学习。
9、九月份跟踪2014年“导师带徒”第一季度活动开展情况;组织在金团员、青年打扫办公楼;总结第三季度工作;出第三期团委板报。
10、十月份组织筹备举行“十一”活动;举办青年羽毛球、乒乓球比赛;组织第七次集中学习;组织青年志愿者活动。
11、十一月筹划2014年初步工作总结;跟踪2014年“导师带徒”活动开展情况,对半年“导师带徒”活动进行摸底,小结。
12、十二月份总结2014年全年工作;组织第八次集中学习;出第四次团委板报;团委工作手册填写、团组织基础资料整理、团费收缴、推优工作等。
除以上主要工作外,今年公司团委重点还要开展或探索以下几项新工作:
1、在分公司、项目部开展特色活动如“小发明、小革新、小创造”三小活动。
2、探索“导师带徒”新内容,原则是在现有活动的基础上开展新内容。
青年教师培训方案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落实我校青年教师培养制度,规范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切实提高青年教师培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本着“分类培养 分层评价 分步提高”的指导思想,促进全体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和教科研的基本技能的提升,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实的后备力量。
二、培养对象
8年以内的青年教师。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教师健全的人格。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的灵魂。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教师健全的人格,是教师培养的首要工作。目前,对教师的师德要求绝非仅停留在“敬业、爱岗”上,更要塑造教师健全的人格,以教师高尚的人格力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润物无声胜有声”,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学校要逐步给他们压担子,促使他们早日成为各级各类的骨干。
2、加强教育科研理论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1)坚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科组活动,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
(2)创造机会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及时上交学习心得。
(3)规定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的书籍,并上交读书笔记。
(4)规定青年教师每学期参加一次各级论文评比或在相关刊物上发表。
(5)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或主持课题研究。
3、实施“导师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学科教学中,由教务处指定骨干教师为指导导师,与青年教师结成“一对一”的师徒帮带关系。指导导师要指导青年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全程指导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
(1)教学计划的制定及总结的书写;
(2)备课及教案书写;
(3)作业批阅及学生学习评价;
(4)课堂教学过程的指导(说课、跟踪听课、评课);
(5)习题选编及命题判卷;
(6)了解学情及教学辅导等。
在教育工作中,由政教处指导有经验的班主任,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帮带关系。指导导师应指导青年教师参与班主任的各项工作,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包括:
(1)班级工作的计划和总结的书写
(2)组织学生开班、团会
(3)详细记录与学生的一次谈话
(4)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
(5)组织学生进行早锻炼
(6)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4、创造机会,促进青年教师苦练基本功
(1)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每年两次的苏南模考,并进行统一阅卷。
(2)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每年一次“百花奖”赛课,成绩优异的推荐参加各级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
(3)每学期组织一次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的评比。
(4)组织青年教师承担班主任或管理学生社团的工作。
5、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包括:
(1)指导导师的听课笔记、评课纪录。
(2)青年教师的汇报课、“百花奖”评课、基本功大赛等教案及反思。
(3)青年教师教学设计、随笔、工作总结等。
(4)青年教师班主任工作的考核。
6、加强对青年教师的考核和评估
(1)教务处每学期末组织听一节新教师考核课,并进行相关评优活动。指导教师做好安排,并且作好评课总结。
关于20xx年小学生寒假的通知书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即将结束,现将xx市中小学、幼儿园20xx年放寒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寒假时间
xx市中小学、幼儿园20xx年放寒假时间为x月x日(腊月x)至x月x日(x月x)。xx市中小学、幼儿园x月1日(星期x)开学报名,x月x日(星期一)正式上课。
二、认真安排假期工作
1.做好离校前安全教育工作。放假前各学校要对全体师生进行一次安全知识教育,加强遵纪守法、文明上网、防欺诈、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卫生防疫、防火、防煤气中毒等安全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要与学生家长签订学生寒假安全责任书,引导学生家长加强对子女的安全教育,切实履行监护责任。
2.严格遵守规范办学各项规定。各学校可根据学生学习实际,适量布置寒假作业,严禁学校和教师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补课,更不得收费上课、有偿补课,确保师生正常休假时间。
3.积极开展有益的假期活动。各学校要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假期生活,认真完成寒假作业,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提倡各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布置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参加社区服务、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要引导师生积极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农民工随迁子女、残疾儿童、贫困家庭子女及困难教师等特殊群体“送温暖”活动。要利用假期扎实做好控流保学工作,落实责任,严格控制学生流失。
4.做好安全保卫和假期值班工作。各学校要对校内各类设施设备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和事故苗头,严防事故发生。要严格执行假期值班制度,遇有重大情况要及时妥善处理并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5.做好本学期工作总结和新学期工作计划。各校要切实做好学期工作总结和期末质量检测分析,要客观公正评价教师、学生,建立教师学期考核业务档案,及时向学生发放有激励性评价的通知书,及时结算账目并进行公示。各县区教育局、各学校在新学期开学前,要提前制订新学期教学计划,统筹安排好新学期的各项工作。要做好本单位的师资调配、基础设施、教学仪器及教学用书等各项准备工作,尤其要科学规范制定学生作息时间,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切实开齐开足课程,确保体育、音乐、美术和信息技术等课程的课时达标。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类招生;本科生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28-02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正逐渐为我国大学所接受,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试行通识教育,且在教学模式上有很大的共同性,即都实行学分制、主辅修制、弹性学制,坚持按学科大类招生,在大学一年级不细分专业,而是授基础的、公共的“通识课”,加强人文素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通识教育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的孕育
上海大学在通识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自2011年开始实施大类招生,配合以学分制、选课制和短学期制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已显现出特有的效果和优势。其中,短学期制加快了大学生的学习节奏,赢得更多的时间去社会上实习,提高自身实践经验和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生活节奏。此外,选课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除必修课之外可以结合自身兴趣和需要选择所学课程。这使得学校培养的学生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优势,具有主动选择的能力。尽管无论是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还是大类招生,都使得学生的学习生活与选择更加自由、自主。但这对于刚刚进入大学,各方面还未成熟的一年级新生来说仍显得有些迷茫和困惑。为配合通识教育的开展与运营,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通识教育背景下导师制建设迫在眉睫。
二、导师制结构设计
1.顶层组织设计。为更好地适应大类招生并为之提供制度支持,学校应建立校、院多层面的组织领导体制,由副校长牵头,成立本科生导师工作委员会,负责导师的选聘、培训、监督、评价等工作。委员会内部按导师类型分为三组:班级导师组、专业导师组和驻楼导师组。各组设组长、副组长数名,分工管理组内各项事务。定期召开导师大会,制定工作目标与任务,促使导师制不断向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
2.导师工作制度,包括:(1)工作职责与目标:导师制应该要充分发挥通识教育之优势,规避劣势。导师的具体工作目标是:引导学生发现各自兴趣和擅长领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判断力和自主选择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工作职责包括:学业指导,在通识课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解答课堂重难点问题,并根据社会需求、学生兴趣和特点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合理定位,确定成才发展方向,做好学习规划;思想引导,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法纪文明教育,经常与学生谈心,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研、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2)工作权益:本科生导师作为学生某一阶段的领路人,对其成长成才负有重要责任,因此为激励和保障导师工作顺利完成,需要赋予导师一定的权力和收益。导师有权根据自身知识水平和实际需要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指导方案,并要求学生服从安排。学生应当充分尊重导师,如果对导师有意见可向上级组织反映。除外,还应实行导师津贴制,根据指导学生数量、课时、学生成绩情况等计算工作量,并纳入学校人事考核范畴。(3)工作规范:导师应制定指导计划,统筹规划指导方向和进度安排。另可建立指导记录卡或台账制度,记录指导学生的具体内容、时间、过程和结果。每学期导师需统计所指导学生的各项考试成绩和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包括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情况。年末,导师需向学院提交一份全面的工作总结汇报。此外,导师应做到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班级导师可每月进行一次集体指导,期中、期末另行指导。对有特殊学业需求的学生应给予单独指导。要求导师对每个学生的个别指导不少于1次。专业导师的指导次数相对要求更多,集体指导次数每学期不低于5次,个别指导可放在集体指导中进行。
3.导师类型设置。为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和价值,真正实现导师制与通识教育的紧密结合,可将全校本科生导师划分为三大类,负责不同年级学生的指导工作,满足学生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1)班级导师:班级导师主要设在社区学院,由于一年级学生同属于该学院,同一大类的学生所学课程大都相同,所以可在每个班级中设一名班级导师,具体负责该班同学的学术答疑、学业辅导、学习生涯规划及学术活动组织等事务。为保证指导工作质量,每位导师限带30位学生,并组成一个自然班级,改变以往“被安排导师”的模式,学生完全可自主选择,这样会更加信服导师,并愿意与之进行交流和学习。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入党、评优的思想坚定,对学生的分配、规划和评优等工作有建议权和推荐权,日常事务可由辅导员或班长协助处理。班级导师任期一般为一年半,从入学到专业分流。(2)专业导师:是指为二、三、四年级学生的专业课程和专业研究提供指导的教师,也可称为“高年级导师”。高年级学生经过通识教育后已初步选定了专业方向,明确了自身兴趣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道路,但也难免会遇到各种荆棘和困扰,因此需要一位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阅历丰富的领航人即“专业导师”进行专业性指导。专业导师一般应由具有副高以上级别的教师担任,可采取校内选拔与校外聘任相结合的办法。为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可根据学生成绩高低确定专业导师选择次序,同时实行“双向选择机制”。(3)驻楼导师:“远亲不如近邻”,驻楼导师是对班级导师与专业导师的有效补充,它没有专业限制,任何学生都可与驻楼导师进行学术探讨甚至倾诉生活困惑等。2012年上海大学宿舍改革后,便开始试行驻楼导师制。每栋楼进驻两名导师,导师根据学生的专长和兴趣自主探索、安排指导方式。驻楼导师制具有指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地点不固定及学生选择自主等优点,但也需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约束。
三、导师制的运行机制与条件保障
上海大学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两年时间内,先后实行了学业导师制和驻楼导师制,主要从学业指导、资源引进、人生引导和兴趣培养四个方面开展工作,工作方式分为值班制、预约制、讲座和兴趣导向四种,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运行机制和保障条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1.运行机制的构建。(1)导师遴选机制:担任本科生导师应该具备一定的任职资格,导师的选聘必须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高年级的专业导师,首先必须具有强烈的育人责任意识,做学生成长的领路人。其次,必须有真才实学。要本着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聘请有责任心、有教育经验、有学术水平的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对班级导师的选聘,可适当放宽条件,如可选择德才兼备、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或返聘退休老教师担任兼职班级导师及驻楼导师。(2)岗位培训机制:新任导师上岗之前,应统一进行岗前培训,并定期举办导师业务交流,督促导师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化解矛盾,相互交流工作心得,促进共同进步。思想方面,导师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师德影响和感化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专业方面,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不足,引导学生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生活方面,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为他们排忧解难;心理方面,要善于观察,用正确态度与巧妙方法及时疏导,减轻学生心理压力,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3)考核机制:严格、规范、及时的考核与客观、合理、公正、全面的评价,可以有效保障本科生导师制的正常运行。考核指标要兼顾工作过程与工作效果,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对导师工作过程的监控上,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从不同角度对本科生导师制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可以从工作态度、履职情况、指导方法、工作效果、人格影响等方面全方位考查。考核可分为四部分:导师自评、学生考评、导师随机互评及学院综合考评等。(4)奖惩机制:导师考核必须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杜绝“做好做坏一个样”情况的发生。第一,需要统一认识,提高对本科生导师岗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第二,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第三,将考核结果与各种评奖评优、晋升、出国进修和公派旅游等挂钩。第四,对于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的导师,可取消导师资格。(5)退出机制:导师退出有两种情况:一是客观原因,如出国深造、身体不适等。二是主观原因,如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有严重违规违纪行为等。对于前者,导师应提前3个月向学院(系)提交退出报告,并写明原因,领导审核通过后,报校导师领导委员会审批;对于后者情节严重的可予以解聘。
2.条件保障。本科生导师制的顺利运行不仅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同时也需要资金、设备、场域等方面的支撑。(1)资金支持:通常,大多数学校会给本科生导师发放一定津贴,并拨付一定奖励经费。除外,为鼓励专业导师吸引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培养科研能力,所需差旅费等除从科研经费出外,学校也可适当给予一定补贴;另外,班级导师也需要一定的班费作为日常开销。(2)设备供给:社区学院学生要学习计算机、外语等通识课,需要专业机房和听力设备。若导师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如摄影、围棋、游泳等,需要摄影器材、围棋和泳池等设备。专业导师指导学生更需要各种设备支持,特别是理工科类学生,各种实验器材是必不可少的。(3)指导场域:与研究生相比,本科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较差,更希望的是得到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师生需要相对固定的和温馨的场所进行指导和交流。
参考文献:
[1]黄友泉,谢美华.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