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53: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临床生物化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56-02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是生化基础实践技能,由生物化学、分析化学、临床医学等多种学科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作为医学检验的主干课程之一,内容与临床医学专业及医学检验专业,如微生物、细胞生物学等有关,其内容较多,具有一定抽象性。我校通过对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实验课的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索,探讨其改革与实践思路,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及应用特点分析
(一)学科交叉,涉及多门学科理论
近几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与不断发展,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在医学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且与医学检验、微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相交叉,联系性较强;由于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涉及科目多,教学内容较多,加之近几年微生物、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新疾病、新技术、新理论不断出现,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教师教学带来了困难大的困难。传统教学在此方面更注重知识性讲解,学科相对独立,缺乏对新仪器、新知识的讲解,不能满足当前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要求。
(二)实践性强,重应用性
由于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是一门视度综合的应用性学科,对学生的实践性及实验操作性要求强交,尤其是这几年,检验仪器的不断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检验项目由过去单一项目的检测发展到现在多项目联合检测,检测内容也由过去简单的基本定性技术,或半定量到现在的微定量、超微量检测,细胞生物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工程、微生物学工程等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其对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专业性及仪器操作性,专业知识的应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
(一)教学观念的改革
临床科学的不断发展,对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专业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不仅要求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有较强的应用实践能力,这为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学的改革须从教学观念改革入手,由传统的知识性传授转为技能性发展。教师的角色由教变为导,学生学习也应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吸取、运用中来。
(二)保持与专业医学机构的联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可选拔优秀的教师到医疗条件、技术条件较好的医学院和医院进修,或参加短期培训,增强临床检验经验,尤其是微生物、细胞生物临床研究经验丰富的医学进修,掌握最新临床成果,才能更好地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与本市或省内相关专业医院保持联系,通过与临床检验医师的沟通,了解最新微生物临床信息,及时对课本知识进行更新,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创新性的综合性人才。
(三)教学实验课程的改革
改变传统课堂为主的知识传授性教学,增加更多实验教学课时,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实践操作,提高检验操作技能。对本专业相关检验仪器进行更新,添置新仪器设备,使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与临床需求更为贴近。
采用实验室模拟教学方法,在实验课程上模拟临床检验过程,加强学生准确取样、检验、数据处理分析等方面训练。学生须真实、准确记录检验结果,严禁杜撰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通过对所得数据进行模拟质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以丰富学生检验经历。
(四)明确教学要求,完善学生考核管理
改进考核管理办法,将学生期末成绩由理论考试与实验考核两项考核结果组成。日常检验实践成绩根据学生检验报告进行评定。教师在实验考核前宣布考核细则,考核内容包括实验操作的每个步骤,甚至包括实验结束试管的刷洗的评分;学生自行准备实验器材,编写方法学实验设计,教师审核过后自行配置试剂,并进行实验,做出实验结果报告。通过理论成绩与实验成绩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能力进行测评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同时对可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扎实的操作基本功。
总之,当前临床检验学的不断发展,为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不断丰富教师学生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才能培养具有高创新性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罗艳红,邓益斌,黄跃斌等.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践教学改革[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2(33):100-101.
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教育,主要是理论课、实验课及临床实习结合的教学方式,大部分涉及道德伦理的教育仅依靠一门《医学伦理学》理论课程来完成,在实验课及临床实习课中,道德教育却鲜有提及。这使得临床专业学生对职业道德范畴的知识严重缺乏认识,长期以往将会使培养出的人才不符合I-IME的要求。因此,我们认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道德和专业素质的养成教育,不仅要体现在理论课教学中,更需要融入到实验课教学中,利用开放、师生对等的实验环境,共同完成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技能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生物化学实验课的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往往充满向往和好奇,他们渴望尽早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尽受医院临床一线的气氛,同时却对将来所从事职业的素质和技能懵懂无知。在这个时候,他们接触到的生物化学课程,是一门连接着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医学课程,它既为学生学习临床检验分析推开了大门,也为他们将来医学研究打下了基础,所以此时对学生进行系统严谨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的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能为他们建立起最初的临床认识和医德素质。
1.实验课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社会活动,学生的道德品质不是从书本上学会的,而是在实际生活中养成的。道德教育,只能通过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和模范示范作用才能实现,在课堂中适时合情地融入道德教育内容,能在学生操作实验和沟通交流中自然地实现道德教育。例如,在学生依次使用仪器和试剂时,提醒他们使用完毕物归原位,便于下一位使用者使用,培养学生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的习惯;在涉及有关核酸性质的知识点时,会提到沃森和克里克共同在实验室辛勤工作和互相支持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合作、互助和团结的重要性;在实验涉及到有毒试剂时,向学生反复强调使用方法及禁忌,并引入近期发生的试剂投毒事件,利用事件造成的恶劣影响给学生敲响警钟;在实验中必须使用实验动物时,给学生讲解动物福利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并建立起尊重生命的概念。在实验课的内容上,为学生详细讲解实验目的方法和设计思路;在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提醒学生操作顺序和细节,使学生认识到不论是思路还是操作,都必须经过认真科学的思考和细心的操作,从而培养学生实验态度和操作的严谨性,进而树立起他们在今后工作中的严谨态度,也为他们将来的科学思维打下基础。学生在实验课开放、师生对等的环境下听课,能快速掌握知识,积极参加讨论交流,主动地认同道德教育、接受道德教育。我们的生物化学实验课,不仅讲授了生化实验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在避免传统说教的老套形式下,传递了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并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这两项共同构成了道德教育的两个核心。
2.实验课安全教育。
除了实验课中穿插的道德教育,安全教育也是实验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学生实验操作不当引发的危险事故频发,不规范操作和欠缺安全意识都是事故原因。因此,我们特别重视实验安全教育。在第一堂生物化学实验课上,我们向学生仔细讲解了实验室安全知识、安全操作规范、实验室守则等规定,对实验试剂和药品的使用特别做出说明,并强调实验试剂和药品严禁带出实验室、严禁用于除实验外的用途等规定。当课程中使用有毒试剂时,每次都反复强调安全操作的知识。课程中涉及的特殊仪器(如高压灭菌锅、水浴锅等),在首次教授示范使用时都规范操作,为学生仔细讲解使用程序和养护要点,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使用操作规范,避免不规范操作引起的安全事故。
三、实验教材的准备和创新
实验教材是实验课程的重点。本教研室认真研究国内外优秀教材,借鉴其经验,同时结合本学院学生的临床需求,精心编写自己的教材,建设与生物化学基础课程配套的实验系列教材;同时也精心准备合适课程的道德教育素材穿插到教学过程中。实验教材的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精心挑选的实验,主要包括实验原理与方法技术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即将要操作的实验的基本原理。我们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必须认真预习,通过实验教材掌握实验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并将经典的实验设计原理和思维在课堂中侧重地介绍给学生,使其初步获得实验的概念及目的。例如,我们使用医院生化化验单的幻灯片来引入碱性磷酸酶的生化和临床意义,即病例引导型教学(CaseBasedStudy,CBS),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想象自己已是医生,进入到看到化验单要进行诊断的角色中,在营造出生动的虚拟氛围后,开始讲解碱性磷酸酶比活性测定的实验。在这样一个引导过程中,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好奇感伴随探究欲被充分调动起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强烈的成就感,继而升华为身为医生的自豪感,从而明确了学生自身的职业定位。再例如,我们采用p53野生型小鼠和p53突变型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embryofibroblasts,MEF)作为实验材料,让学生对这两种不同来源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进行β-半乳糖苷酶衰老染色的实验。从这个实验中,学生能够直接在镜下观察正常细胞与癌化细胞的形态,并通过β-半乳糖苷酶衰老染色操作来观察不同细胞的衰老程度。实验结果是,p53野生型小鼠的细胞在体外培养7代后,衰老染色有明显的阳性现象;而p53突变型小鼠的胚胎成纤维细胞,在同样的7代时,经过衰老染色却没有出现明显的阳性现象。观察到实验结果,并结合染色原理分析结果,可使学生对正常细胞核肿瘤细胞的特性上有直观的认识,在基础实验的过程中,使学生提前接触到临床相关的肿瘤知识,极大地提起了学生的兴趣。第二部分为基本实验操作,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培养扎实的基本操作技能。在训练基本实验操作中,涉及到仪器使用方法步骤和个人动手操作锻炼,这些基础知识在学习的时候大多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连续几次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就会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在仪器和操作要点的讲解上,要尤为耐心和细致,在第一次,即树立良好正确的操作规范,预估到学生易犯的错误并提前告知并讲解,降低实际操作训练中的犯错率,让学生练习几次即可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克服学习中的枯燥感和失败带来的厌烦感。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灌输仪器药品使用完毕放回原位、贵重仪器细心操作及共享物品正确使用等为他人考虑的实验素质;另外,在操作训练过程中,强调并重复性地为学生树立实验室药品正确使用的观念。第三部分为设计性问题。就实验原理、实验材料或实验思路等方面提出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利用课堂上观察到的现象、收集到的结果等有用的实验记录,结合简明的语言和图解在实验报告中进行解答,训练学生正规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同时,我们要求实验报告尽量不要和实验教材已有的内容相重复,鼓励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法(例如画流程图等形式)重新讲述实验原理及流程,促使学生自己能把实验原理和实验技术吃透,将学到的理论、技术与实际操作融会贯通。
四、结语
病例引导型教学(CaseBasedStudy,CBS),即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临床病例的一种新的、互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其优势在于:①建立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病例之间的对应关系,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②以临床生动的案例克服基础知识学习中的枯燥感,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③临床案例中创造的虚拟情境,诱发学生的探究欲及解决问题的渴望,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学生明确自身职业定位。
1.明确学习的目标
由于目前我国大学的教育与中学教育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学习内容由之前的十几门变成几十门,而且由于现在许多大学的授课方式多为使用投影仪、多媒体授课,授课手段多样化的同时,授课的内容也大大增加,有的时候甚至出现一节课讲两、三个章节的内容,此外还可能增加一些教材上没有的内容。学习方式也更多地以自习为主,而不像中学时期老师会手把手地教。对于这些学习上的变化,很多新生会由刚进校时的对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充满新鲜感,转变为对所学课程实用性的质疑,最终会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生物化学这门课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对于医学基础知识的架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涉及面广,内容繁杂,概念抽象使它又有异于其他较为生动的临床其他课程。因此,在课堂上融入实际的临床案例,在学生心中建立起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病例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坚定学生学好这门课的信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上代谢之前,我们先让学生看几张血液化验单,问题围绕什么是三高,什么是血糖,什么是血脂开始,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血糖和血脂要稳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之内。由此展开糖代谢是调节血糖平衡,脂代谢调节血脂平衡的概念,最后学习调节各物质平衡的来源及去路,具体到每步代谢反应,循序渐进地进行代谢各章节的学习。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基础知识的学多是枯燥而乏味的,许多知识点和名词都需要死记硬背。但是如果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将这些知识点串起来,学习的效率将会事半功倍。例如在讲蛋白质功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引入镰刀型贫血症这一遗传疾病,具体说明一个基因的突变导致一个氨基酸的突变,导致一个蛋白结构的变化,导致功能改变从而个体异常或死亡这样一个线索。建立学生对于从核酸到蛋白再到蛋白结构和功能,最后和疾病联系在一起的思维方式,加深了这一系列过程涉及的概念。又例如,在生物氧化一章中,我们通过介绍新生儿硬肿症,说明婴儿和成人脂肪构成的差异,引入棕色脂肪线粒体的解偶联蛋白的作用机制(此处强调呼吸链的位置是在线粒体内膜上),强调了呼吸链的作用,从而对呼吸链相关知识进行串联和巩固。既克服了重复知识点的枯燥感,又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明确自身职业定位
临床案例的引入,无形中创造了一个虚拟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面对问题。例如在介绍磷酸戊糖途径时,引入蚕豆病。由急性溶血的临床特征推测是红细胞膜被破坏,说明NADPH起重要的还原力的作用的同时,引导学生推测病因。再根据病因制定相关的治疗策略。在这样一个引导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这些病例的好奇感伴随着探究欲被调动起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强烈的成就感,继而升华为身为医生的自豪感,从而明确并更加坚定了自身的职业定位。
二、需要克服的问题
虽然“病例引导型”的生物化学教学存在着以上诸多优势,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要很好地实施“病例引导型”的教学方式还需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由于“病例引导型”教学方式不仅涉及到生物化学的内容,还要求教师巧妙地融入临床案例,因此对教师的能力和专业背景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对生物化学的内容非常熟悉之外,还必须不断地学习临床案例,要求对案例中疾病的临床特征生化指标、诊断及依据、治疗用药等细节都有所钻研。此外,还要求教师紧跟国内外行业动态,将最新的技术和论点带到课堂中去。
2.病例的选择要符合教学要求
对于病例的选择,首先,病例要与生物化学内容的关联性要强,要能影射出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点的病例,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其次,病例的选择不易过难也不易过于简单,太过于简单的常识性问题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太难的案例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应当循序渐进,由简单、单一的病例着手,个别难度较大的病例分析可以作为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
3.结合传统教育模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单独服用肾上腺素和单独服用利福平进行治疗的临床患者病例,各抽取其中的15例作为研究对象,共30例,其中包括有男18例,女12例,年龄23-78岁,平均(47.4±13.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1.2方法抽取对以上所统计的研究对象的晨起静脉血,离心处理后分别展开生化检测,肾上腺素组检测项目包括:FMN、LD、Cr、UA、TG、TCH、HDL-C、DBIL,利福平检测项目包括:FMN、DBIL、TBIL、Cr、UA,统计检测结果。而后同正常参考值进行对比,计算干扰率。
2结果
2.1肾上腺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经统计得知,肾上腺素检测对FMN、LD的检测会产生显着的正相干扰,而对Cr、UA、TG、TCH、HDL-C、DBIL则会产生显着的负相干扰;且表现出随着肾上腺素浓度的增加,干扰率也随之不断变化,干扰效果越强,详见表1。
2.2利福平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经统计得知,利福平会对FMN、DBIL、TBIL检测产生正相干扰,而对Cr、UA则是产生负相干扰。同样会随着利福平的浓度变化,干扰率也随之发生变化,具体表现出,利福平的应用会使FMN、DBIL、TBIL的测定结果增加,然却会使Cr、UA的测定结果降低。
3讨论
目前在临床上所应用的肾上腺素为一种应激反应类激素,能够对α和β肾上腺受体产生激动效果,同时能够产生明显的还原性特征,并且能够释放肾上腺髓。具有较强的心肌收缩效果,增加心肌耗氧量,导致患者的心率加快,并且可以实现扩血管以及支气管的效果,使舒张压降低,从而使支气管痉挛得以解除,解除皮肤、黏膜血管以及内脏小血管的收缩作用,临床应用广泛[2]。而利福平为一种临床常用的抗结核药物,研究证实,无论是在体内或者是在体外,利福平均会产生较强的杀结核杆菌的作用,该药物的作用机理为对结核杆菌RNA的形成产生有效的抑制,最终达到杀菌的效果[3]。
研究证实,临床药物的应用之所以会对生化检测产生影响,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两种原因:①直接干扰。即临床药物或者是该药物的代谢产物会对生化检测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在检测过程中,药物或者是代谢产物对所应用的紫外线波长具有一定的吸光度,最终引起临床生化检测结果的不准确性[4]。②间接干扰。即临床药物产生药理作用,对一些检测物的质量产生了影响,譬如说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会对脂肪、蛋白质以及糖代谢等产生影响,最终导致患者血尿素、血糖以及血脂发生明显升高,最终导致检测结果受到干扰[5]。
关键词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 实验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lore the Medical Examination Undergraduate Clinical
Biochemistry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XING Shaoji, ZHANG Lifang
(Department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Test, School of Medical Technology,
Baotou Medical College, 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060)
Abstract Clinical biochemistry tests is a compulsory main course of medical colleges medical test students, its strong practicality, the experimental class in which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practice, through refor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tent; refor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evaluation methods;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staff, improve teachers' clinical competence; changing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of teaching experiments to explore, for the training to adapt to society demand for high-quality, high-quality medical examiner services.
Key words clinical biochemistry tests;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也是临床实验诊断学的重要内容,是由化学、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等学科交叉渗透逐渐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利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遗传学、病理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技术,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其病理过程中的特异性生物化学标志物或体内特定成分的改变。①本学科实践性强,实验课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着重对包头医学院医学检验本科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为更好地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质量的医学检验人员服务。现报告如下。
1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内容,实施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
多年来,我们教研室在实验课教学中主要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即以“教师为主体,以主题为导向”的课堂授课形式,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学生再按照老师讲解的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去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内容和指导,很少有时间去主动思考。同时,师生的互动较少,课堂气氛也较为沉闷,学生思维受到压抑,因而难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更谈不上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针对以上不良现状,近两年来我们医学技术学院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研室的授课老师通过出去学习,借鉴其他院校的成熟经验,利用实验课学生人数有限的有利条件,教学中主要采取“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和以案例式为基础的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②如在实验课中实时引入临床真实案例及实验报告单,将学生分成由4~6人组成的若干实验小组,由授课教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利用所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相关知识进行探究性讨论式的学习,极大地增强了医学检验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进了师生感情,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上,我教研室传统多为实验教材的固定项目,以验证性试验为主,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因此,长期滞后于前沿知识与技术,难以培养学生综合性的专业实验技能和开拓创新的意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两年来,我教研室逐渐较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建立了涵盖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基本技能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内容体系。例如,在学生做完肾功能、肝功能相关实验后,让他们综合应用临床检验基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及内科学等课程知识内容设计临床蛋白尿查因的实验室检测,自选实验项目、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全程的影响因素等,再教师指导下确定实验实施方案及实验步骤,然后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的准备、操作、收集整理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及影响因素,最后撰写实验小论文。在以上整个实验过程中,授课老师只起一个辅助指导的作用,而学生才是主体,这样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在实践中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式
美国临床化学协会提议,现代医学检验人才应必须具备: 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医学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及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技能等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③因此,实验教学考核不能简单地以学生掌握教科书知识的程度来衡量医学检验学生的实际水平,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通过科学易行的考核方式来检验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和思维能力,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近两年来,我教研室根据我校临床生化检验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积极思考改革实验教学的科学考核方法,编写完成了“临床生化检验实践技能考核与评价体系”,建立完善了与医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相适应的实验考核内容与评价体系。体系中既包括考核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如半生化分析仪的操作、血气分析仪的使用等,也将学生在综合性实验、创新设计性实验中的客观表现按适当比例计入了学生实验课程的总成绩。同时,教研室通过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式,也提高了专业授课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临床能力
我国医学检验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多方面、多层次适应社会的医学检验的应用型人才,而高素质的人才,必须由高素质的教师来进行培养才行,因而提高教师的素质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尤其对于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来说尤为重要。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教研室全体教师也深深明白: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课教师,既要具有非常全面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必须具备较强的岗位实践经验。因此,为了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我们教研室人员利用课余时间轮流到附属医院检验科进行学习交流,不断增加我们的临床实践经验,有助于我们把临床上最前沿的信息带到课堂上,提高学生的临床对话能力,为他们进入临床生产实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4 转变教育理念,强化医学生生命责任意识
医学检验是一项要求严格的科学实验工作,是为临床医师诊治患者疾病提供资料和数据的。因此,医院检验科做出的实验结果必须是准确、客观、可靠的。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适时以多媒体的形式播放一些相关案例资料,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由于我们医务人员的疏忽大意和不负责任给病人及其家属带来的损失与痛苦,加强其对生命责任意识的更深认识与理解,有助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意识到:为了减少或避免由于检验结果造成的误诊,就要认真学习基本的检验操作技能,掌握临床实验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不断学习先进的技术与方法,加强自身业务素质,使自己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学检验工作者。
注释
① 府伟灵,徐克前.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细目
要点
一、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氨基酸与多肽
(1)氨基酸的结构与分类
(2)肽键与肽链
2.蛋白质的结构
(1)一级结构
(2)二级结构
(3)三级和四级结构
3.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蛋白质高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蛋白质的等电点、沉淀和变性
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1.核酸的基本组成单
位——核苷酸
(1)核苷酸分子组成
(2)核酸(DNA和RNA)
2.DNA的结构与功能
(1)DNA碱基组成规律
(2)DNA的一级结构
(3)DNA双螺旋结构
(4)DNA高级结构
(5)DNA的功能
3.DNA理化性质及其应用
(1)DNA变性和复性
(2)核酸杂交
(3)核酸的紫外线吸收
4.RNA结构与功能
(1)mRNA
(2)tRNA
(3)rRNA
(4)其他RNA
三、酶
1.酶的催化作用
(1)酶的分子结构与催化作用
(2)酶促反应的特点
(3)酶-底物复合物
2.辅酶与酶辅助因子
(1)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2)辅酶作用
(3)金属离子作用
3.酶促反应动力学
(1)Km和Vmax的概念
(2)最适pH、最适温度和酶浓度
4.抑制剂与激活剂
(1)不可逆抑制
(2)可逆性抑制
(3)激活剂
5.酶活性的调节
(1)别构调节
(2)共价修饰
(3)酶原激活
(4)同工酶
6.核酶
核酶的概念
四、糖代谢
1.糖的分解代谢
(1)糖酵解的基本途径、关键酶和生理意义
(2)糖有氧氧化的基本途径、关键酶和生理意义
(3)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2.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1)肝糖原的合成
(2)肝糖原的分解
3.糖异生
(1)糖异生的基本途径和关键酶
(2)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3)乳酸循环
4.磷酸戊糖途径
(1)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和重要的产物
(2)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5.血糖及其调节
(1)血糖浓度
(2)胰岛素的调节
(3)胰高血糖素的调节
(4)糖皮质激素的调节
五、生物氧化
1.ATP与其他高能化合物
(1)ATP循环与高能磷酸键
(2)ATP的利用
(3)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
2.氧化磷酸化
(1)氧化磷酸化的概念
(2)两条呼吸链的组成和排列顺序
(3)ATP合酶
(4)氧化磷酸化的调节
七、氨基酸代谢
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及营养作用
(1)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2)营养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和种类
(3)氮平衡
2.蛋白质在肠道的消化、吸收及腐败作用
(1)蛋白酶在消化中的作用
(2)氨基酸的吸收
(3)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3.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1)转氨酶作用
(2)脱氨基作用
(3)α-酮酸的代谢
4.氨的代谢
(1)氨的来源
(2)氨的转运
(3)氨的去路
5.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1)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2)一碳单位的概念、来源、载体和意义
(3)甲硫氨酸循环、SAM、PAPS
(4)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代谢
八、核苷酸代谢
1.核苷酸代谢
(1)两条嘌呤核苷酸合成途径的原料
(2)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
(3)两条嘧啶核苷酸合成途径的原料
(4)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
2.核苷酸代谢的调节
(1)核苷酸合成途径的主要调节酶
(2)抗核苷酸代谢药物的生化机制
九、遗传信息的传递
1.遗传信息传递概述
中心法则
2.DNA的生物合成
(1)DNA生物合成的概念
(2)DNA的复制过程
(3)逆转录
(4)DNA的损伤与修复
3.RNA的生物合成
(1)RNA生物合成的概念
(2)转录体系的组成及转录过程
(3)转录后加工过程
十、蛋白质生物合成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概述
(1)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概念
(2)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和遗传密码
(3)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基本过程
(4)蛋白质生物合成与医学的关系
十一、基因表达调控
1.基因表达调控的概述
(1)基因表达及调控的概念和意义
(2)基因表达的时空性
(3)基因的组成性表达、诱导与阻遏
(4)基因表达的多级调控
(5)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要素
2.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
(1)原核基因表达调控(乳糖操纵子)
(2)真核基因表达调控(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
十二、信号转导
1.信号分子
(1)概念
(2)分类
2. 受体和信号转导分子
(1)受体分类和作用特点
(2)G蛋白
(3)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
3.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
(1)蛋白激酶A通路
(2)蛋白激酶C通路
(3)蛋白酪氨酸激酶通路
4.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
类固醇激素和甲状腺素的作用机制
十三、重组DNA技术
1.重组DNA技术的概述
(1)重组DNA技术相关的概念
(2)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基因工程与医学
(1)疾病相关基因的发现
(2)生物制药
(3)基因诊断
(4)基因治疗
十四、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1.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1)癌基因的概念
(2)抑癌基因的概念
2.生长因子
(1)生长因子的概念
(2)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
十五、血液生化
1.血液的化学成分
(1)水和无机盐
(2)血浆蛋白质
(3)非蛋白质含氮物质
(4)不合氮的有机化合物
2.血浆蛋白质
(1)血浆蛋白质的分类
(2)血浆蛋白质的来源
(3)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3.红细胞的代谢
(1)血红素合成的原料、部位和关键酶
(2)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
十六、肝生化
1.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1)肝生物转化的概念和特点
(2)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及酶系
(3)影响肝脏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
2.胆汁酸代谢
(1)胆汁酸的化学
(2)胆汁酸的代谢
(3)胆汁酸代谢的调节
3.胆色素代谢
(1)游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的性质
(2)胆色素代谢与黄疸
十七、维生素
1.脂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症
2.水溶性维生素
【关键词】专业,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方法;岗位需求
医学生物化学主要阐述人体的分子组成和化学反应[1],是高等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医学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2]。生物化学主要从分子水平进行研究,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名词繁多,各种代谢过程复杂烦琐,堪称生物学科中最抽象、最难懂的学科之一[3]。如果没有一定的有机化学基础,学习难度非常大。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高校连续扩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一些高职专科院校的招生量大幅度提高,生源水平下降,学生基础较差或者没有有机化学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造成教师难讲、学生难学的“两难”局面。大部分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应付期末考试,不能做到融会贯通,不理解学习生物化学的意义[4],学生学完后收获甚微,很难真正达到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各医学类专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为一线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对这类人才的要求是理论够用、重在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必需、够用为度”这一原则,是专科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5]。近年来,各高校生物化学教学人员一直热衷于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探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用的教学方法,比如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课堂讨论式教学法、Sandwich启发式教学法等,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在生物化学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方面确实收到了一定成效。但针对不同医学类专科专业,教学内容选取及授课方式方面的研究却少有报道。为此,作者以修订医学类各专科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为契机,同各专业课教师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交流,紧密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重组各医学专业专科生物化学教学内容,针对各医学专科专业授课内容及授课方式的选取进行研究探讨。
1医学类各专科专业教学内容的选取及授课方式的处理
1.1临床医学专科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将来要成为一名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对各种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实现有效的治疗,学习生物化学可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服务。此外,生物化学是临床医学专科专升本考试科目之一,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及学生再深造需求,在授课内容的选取上要全面,几乎要涉及所有章节内容。对该专业学生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应从具体的机制方面讲深、讲透。对于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层次学生来说,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枯燥难懂,学生很难去理解空间结构,物质代谢篇章涉及的分子式、反应式较多且过程错综复杂,在对这些内容进行授课时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比如,在讲氨基酸结构时,将人比作氨基酸,人和人的区别是头部,那头部就代表氨基酸中的R侧链,腿像氢原子,所以将腿比作氨基酸中的氢原子,左右手分别代表氨基和羧基,两个人拉起手就是形成肽键的过程。代谢过程涉及的结构式多而复杂,但每个步骤仍要详细讲,为了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主要讲发生变化的具体基团或原子,适当的时候用形象的比喻进行讲解,学生听起来较感兴趣,理解起来较容易。在讲解某些与疾病相关的机制时,应当适当地采用相关病例,并让学生模拟今后将要担任的角色,为学生早接触临床作准备,将生物化学知识与临床知识融会贯通,加强生物化学和临床应用之间的联系,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同时也加深学生对生物化学有用性的认识,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上与生物化学教学相关的音频、视频文件越来越多,使用一些动画、视频可使教学更直观、生动、便于学生理解[6-7]。
1.2护理专科
护理专业专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掌握护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发现和及时处理常见病、多发病,会基本护理操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前,护理专业的专业课与基础课分科过细,内容重复,未完全摆脱医学学科教学模式[8]。因此,针对护理专业,应根据岗位需求,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选取与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护理专业对基础课的要求较低,在以往的生物化学教学中,对该专业学生也是满堂灌,分子结构式、代谢涉及的复杂反应式均详细讲授。学生本身专业层次低,又加之大多数学生为文科生,有的几乎没有任何化学基础,大部分学生一提到化学就头痛,从心理上特别排斥生物化学的学习。有的学生认为“我是文科生,怎么能学好生物化学?”,甚至有学生认为“生物化学和护理联系不大,只要考试过关就可以了”[9]。学生普遍不重视,一堂课下来,绝大多数学生几乎听不懂,授课教师也很困惑。通过与护理专业课教师交流,均反映复杂结构式不需要具体讲授,物质代谢具体过程不需要一步一步讲解,只需要重点讲解代谢途径名称、产物及生理意义。通过重组教学内容、转换对教学内容的授课方式,授课教师反映授课过程变得很轻松,学生学习压力大大减小,掌握程度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1.3口腔医学专科
口腔医学专业对生物化学的要求也比较低,通过与专业课教师交流,均表示在专业课学习中很少用到相关内容。但作为一个医学类专业,就业后将成为一名医生,再加之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的要求,对于口腔医学专业来说,生物化学基本的理论知识是需要掌握的。因此,在内容的选取方面可广泛、全面,但必须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传统教学中,口腔医学专业的生物化学教学内容与临床医学差别不大,甚至利用结构式去讲解复杂的代谢过程,学习效果普遍不好,期末考试不及格人数较多,学生对课程的畏惧心理较重,因此,在今后授课方式方面可参照护理专业。
1.4医学检验技术专科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专科人才培养知识目标中与生物化学相关的包括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临床检验基础、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10]。生物化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本门课程与后续专业课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与专业课及其他专业基础课教师交流,针对该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可参考临床医学专业,但侧重讲授与医学检验相关的内容,如血清各种酶与疾病的关系等。该专业学生有机化学基础较好,再加之本门课程是其重要的核心课程,针对该专业学生,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应该从具体机制方面讲深、讲透,具体授课方式可参考临床医学专业。
1.5药学专科
药学专业专科人才培养知识目标中与生物化学相关的包括掌握必需的化学、医学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典型和常见药物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知识;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工艺知识,常见剂型制备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了解药学及相关领域前沿与发展趋势、医药行业发展需求。生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生物化学与药物的生产、质量控制、开发研究及药物服务等密切相关[11]。通过与专业课及其他专业基础课教师交流,针对该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可适当参考临床医学专业,但对物质代谢过程不需要讲得过于细致,侧重讲授与药物生产(如基因工程)、药物治疗(如磺胺药抑菌)相关的内容。
2小结
教学中各环节的设计均应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教学内容的选取及授课方式的处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传统教学中往往出现针对不同专业选取相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的现象,从而出现有些专业学得不够、不精,有些专业学得过多、过深,存在知识未充分掌握的现象,因此,在将来的生物化学教学中,在探讨教学方法的同时,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需求,进一步深入研究并确定适合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及授课方式。
参考文献
[1]徐燕.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高职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生命的化学,2016,36(4):568-570.
[2]李宜川,胡灵卫.高等院校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2(21):92-93.
[3]李荷,刘彩虹.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1):32-35.
[4]刘佳娜.从生物化学与临床学科的联系这个角度谈生物化学教学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1):222.
[5]梁金香,童安荣.基于高职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生物化学教学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8):45-46.
[6]邬敏辰,唐存多.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5):980-982.
[7]戚楠,秦宜德.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9):3024-3026.
[8]田野,吕学儒,李树香.基于护理岗位需求的高职生物化学教学改革[J].护理研究,2013,27(7A):2018-2019.
[9]魏春华,苏燕,杨文杰,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CD].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4,4(2):16-18.
[10]李敏艳,房宇,王伯平,等.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广州化工,2016,44(9):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