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53: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殡葬礼仪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尽管人们都很忌讳谈到死亡,但死亡无法避免,殡仪师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走近这一神秘而又让人好奇的职业,来了解殡葬礼仪师人。
职业殡仪师,
让生命有尊严地离去
殡仪师又称入殓师,是专门为死去的人化妆整仪、纳入棺中的人,最早出现在日本。在中国,这是一个刚刚兴起的行业。2012年1月,浙江省殡葬业从台湾引进入殓服务机构的技术,此时,大陆出现了首批职业殡仪师。其职责主要包括遗体的修复、整形和美容,是殡仪服务项目中技术含量较高的一个工种。
如今,“告别礼厅中间摆放遗体,房间的四角站着护灵人”的护灵仪式、模仿古代三跪九叩的家奠礼、给予有名望人祭祀的宫奠礼……这些规范的殡葬仪式程序已在我国出现,一改过去因受到传统观念影响,殡葬行业就业人员大多师傅徒弟“传帮带”,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系统教育的局面。年轻的大学生的加入,让殡葬行业更加专业化。他们将一些传统的殡葬习俗重新拾起,同时掌握了更多关于殡葬礼仪文化的细则。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有北京、长沙、重庆、武汉等地的一些院校开设了殡仪相关专业。从2008年开始,民政部也开始通过举办成人教育性质的“殡葬管理和服务”专业培训班来培养专业人才。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涌入这一从前的“冷门”行业,大力推广人文关怀、绿色殡葬的理念,推动殡葬事业积极健康的发展。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最早开办殡葬教育专业的院校之一,学院自1995年开设殡仪专业以来,目前已有殡仪服务、殡仪设备、殡仪防腐整容、陵园设计与管理四个专业。从殡葬策划到挽联写作,从遗体美容到陵园设计,这些大学生通过学校的教学和校外实践正逐渐成为殡葬行业的专业性人才。
该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要完成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除了学习殡仪服务、殡葬文化、人体解剖等专业课之外,他们还要学习社会心理学、防腐整容、书法、会计学等课程。在最后的实习阶段,还要接触逝者的遗体。
学院自开设殡仪专业以来,毕业生供不应求。全国近1,200多家殡仪馆每年人才缺口为8,000人左右。学院每届毕业生都会提前被“预订”一空。一些毕业生在大型殡仪馆当上主管,月薪过万。
殡仪师的工作内容其实很多。除掌握基本的殡葬行业知识外,他们还需熟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殡葬习俗。另外,还需掌握洽谈技巧、沟通技巧、相关礼仪以及辨别丧殡用品是否伪劣的方法。另外,在家属们伤心、手忙脚乱的时候,殡仪师要能够为其代办仪式和各类证件,并协助家属办理火化事宜等。
他们能给悲痛的人以安慰,给逝者送去一个完美的人生告别。
守护生命的最后时刻,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
自古以来,殡仪师称死者为“往生者”,也不会把“死亡”“死了”挂在嘴边。死亡在他们那里,仿佛不是终止,而是开始。
守护生命的终点,这是令人尊敬的职业选择。在过去,受制于观念,做这一行的人几乎都是家族式、师徒式一脉相承,虽绵延几千年,但殡葬行业却一直没有“科班出身”的工作人员为逝者送别。
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能够坦然面对殡葬职业。工作稳定、职业前景理想,是大多数应聘毕业生追捧殡葬职位的原因。在上海,一场由殡葬业联合举办的招聘会被5,000名应聘者“挤爆”现场;在北京,殡仪师职位很火,有近百人争抢一个岗位;在广州,一位民政部门负责人感慨:“今年考殡葬礼仪师,难度不亚于考公务员。”
其实,除了这个工作本身的因素,社会环境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一方面,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让与之相关的行业都热火起来。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殡葬行业也随之由“冷”而“热”。我国首部殡葬绿皮书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共有殡仪服务单位3,754个,其中殡仪馆1,692个,民政部门直接管理的公墓1,209个,殡葬管理单位853个,职工总数7万多人。
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防腐冷冻设备、化妆整形技巧和更注重人文关怀的殡葬仪式需求不断出现,传统的殡葬从业人员已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面对巨大的行业缺口,国内开设殡葬类专业的高校和中专却屈指可数,每年毕业生源也极为有限。现在殡葬行业早已不是从前的模样,它正在变成一门充满人文关怀、值得去不断创新的文化艺术。
殡仪师,这个从前在一些中国人眼中有些“晦气”的职业正变得“抢手”起来,成为时下中国的热门职业之一。
链 接
英国兴起哭丧服务
一小时45英镑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最近兴起哭丧租赁服务,逝者家属们雇用“专业哭丧员”泪洒葬礼,以此制造出悲伤的场景。此服务的价格为每小时45英镑。
伊恩·罗伯逊去年一月在英国艾塞克斯郡布莱恩特里小镇创办了一家哭丧租赁公司。“我们其实是受到了中国市场的启发。”罗伯逊说,“我们会事先安排员工与客户会面,并核对好‘故事情节’,我们的员工会被告知逝者的背景、成就及失败经历等。这样一来,员工就能在葬礼上信心十足地与其他悼念者顺利交谈。”
罗伯逊公司现有20名正式员工。据他介绍,公司自营业以来已接到了52笔订单。其中,前半年的订单量就达15笔。“英国的市场在发展——我们今年的订单比去年增加了50%。”这家公司准备扩大规模,因为之前迫于无奈回绝了60多场葬礼,原因是葬礼所在地太远,员工们无法赶去。
电影时间
关键词 丧葬礼俗 跨文化 文化融合
一、引言
死亡是生物自然的淘汰,而丧葬是人类特有的对死者遗体进行处理的文明形式,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它受人们思想观念的支配,属于民俗文化和民族习俗的范畴。《礼记》中记载:“国子高曰: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是故,衣足以饰身,棺周于衣,椁周于棺,土周于椁。”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的葬礼都包含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民族特色,特别是受宗教传统的影响,中西方的丧葬礼俗有着很大不同。中国的葬礼突显了亲人的悲伤,而西方葬礼却诠释着死者的尊严。
二、中礼之宗教起源
人类历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00多万年以前,而丧葬遗迹的出现据称在距今4万年前。由于对于死亡的不理解,原始人类产生出诸多的恐惧,他们相信有一种力量在冥冥之中操纵着自己和同伴的生死,于是幻想出了灵魂甚至鬼魂这样虽不可感知而又令人恐惧的东西,认定死者有着和活人一样的世界来继续他们生前的日子。死了的人具有强大的能量可以祸福于人,所以活人要象崇拜自然力量一样去崇拜死者,象照顾活人一样照顾死者。正如孔子所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道教、佛教的出现以其自身的教义信念影响着中国的死亡文化。宗教的融合体现在丧葬礼仪中,那便是以儒家传统丧礼为主体,融合了佛道二教丧葬礼仪的出现。丧葬礼仪中繁多的礼仪都是为了表现儒家的孝义。在西方,基督教兴起之前,欧洲宗教属于自然神信仰,即崇拜太阳神宙斯,因此在死亡文化上倾向于回归自然的葬法。而在基督教兴起之后,西方的葬礼也开始越来越多地注入基督因素。基督教的丧礼更多的是为死者祈祷祝其灵魂早日升入天堂,解脱生前痛苦。
三、中礼之典礼仪式
葬礼的核心部分是典礼仪式。由于中西文化的鲜明特征,中礼的仪式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便出现了丧葬礼俗。1933年北京周口店山顶洞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墓葬的遗存。中国的葬礼仪式在周代定型,而到了唐朝就十分完备。据《仪礼》、《开元礼》、《政和礼》、《书仪》、《朱子家礼》和《明会典》等典籍记载,一套繁复的中国古代官定丧仪流程,从人将死之时为其换内外新衣的“初终”之礼,一直到丧家去丧服的祭礼“禫”,最多者要完成66个仪式。民间葬礼虽然没有这么细致繁琐,也必须至少完成“报庙”、“送汤”、“出殡”和“圆坟”四个步骤,而这其中也包含了“搬铺”、“沐浴”、“更衣”、“饭含”、“覆面”、“招魂”和“送魂”等表达敬孝之意的必备仪式。葬礼中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道场仪式”。作为民间葬礼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场仪式在整个丧葬仪式中起着为往生者超度的作用。道场仪式体现了对逝者的孝,更反映出一个家庭的财力是否雄厚。进行道场仪式的目的是希望超度亡灵早登极乐世界,或者尽早投生到更好的去处。这和西方葬礼中的“洗礼”异曲同工。中国葬礼中大量的纸扎和祭品也体现出中西文化的不同。受佛教的影响,中国丧礼的主色调为白色,据说在佛教中白色代表“水”寓意清净解脱。所以,死者脸上的面衣、孝子所穿的孝服甚至庭院的装饰都是白色的,这可谓是中国葬礼尤其是汉族葬礼的一大特色。
西方葬礼由于基督教深厚的历史渊源及其广泛的影响,葬礼讲究非繁就简。西方殡葬仪式也有洗尸、更衣、停尸整容、送葬等程序。西方的哭丧无论是在初终时还是在教堂里,直至最后下葬,亲友都不能大声嚎哭,只能默默流泪小声啜泣,这是因为西方人认为人死之后摆脱了一切罪恶灵魂到了一个美好的地方,不应嚎淘痛哭以打扰死者灵魂的安静。下葬时与中国葬礼大量纸扎不同的是人们只是随土撒入一些花瓣,墓前立上十字架再摆上一束鲜花。而对于祭文,西方葬礼也会由牧师介绍死者生平,也会有众多亲友上台回忆逝者在世时令人难忘的片断,而内容生动有趣、甚至令人捧腹,台下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大家都沉浸在短暂的美好回忆中,心中充满了愉悦和敬重。这“笑”与中国葬礼的“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待死亡的态度。正如一位逝者的女儿说:“我们也十分悲伤,但心中的哀泣不能仅兑现于一种简单的外在形式。逝者己逝,最好的怀念就是快乐的生活,这才是对逝者最高的尊重和真正的缅怀” 。参加西方的葬礼必须身着黑色衣物,包括男士的领带也最好是黑色。这是因为黑色在西方是肃穆的象征,是丧葬的色彩。
四、结语
中西丧葬礼仪的诸多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文化习俗、道德观、价值观甚至人生观的影响。生与死是人类生存轨迹无法逃避的规律。正确对待生命的终结才能让人们对生命更加珍惜和热爱。作为人类传统文化中最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同时也是最具有稳定性和传承性的一部分,丧葬礼俗往往是特定社会关系、社会组织以及特定精神世界的最集中,最生动的反映。对于中西丧葬礼俗的研究在文化多元的当今世界有着重大的意义。中华文化信奉“天人和—”的宿命论与西方文化“人本位”的思想交融和互补,这样才能让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灿辉,程式化进程对葬礼的影响及思考[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48-50
[2]龙江,中国传统丧葬礼仪中的文化价值观[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 17-19
[3]潘文一,葬礼中的中西文化[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4): 110-111
[4]时,徐西胜.丧葬习俗与殡葬文化[J].东岳论丛,2001(3):75-77
[5]田茉云,从丧葬礼俗看中西文化差异[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0): 95-98
“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一如电影《入殓师》的经典台词,殡仪这个冷门专业在中国当下迎来了春天。
随着一个学年结束,全国又有660余万名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对于冷门专业的毕业生而言,三四年前填报的高考志愿开始面临真正意义上的就业大考,他们当初剑走偏锋的选择遇到了最重要的现实考验。
冷门专业中,殡仪专业听上去更冷,但在最近几年中逐渐升温,就业前景被多方看好。
冷门专业的春天
这是一个学习与逝者以及逝者家属打交道的专业,报考的学生们没有否认它的冷门:“我们就是冲这个来的。”他们大部分来自县城或城乡的中低收入家庭,高考成绩多在二本线以下,就读殡仪专业也以就业为导向,基于兴趣选择的寥寥无几。
与少数专业“毕业即失业”的冷遇相比,殡仪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并没有这种担心。1995年在全国首开殡仪专业的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该专业学生甚至在毕业半年前就被各地殡葬单位“预订”一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设立殡仪专业时无一人报考,四年后该专业录取分数线已跃居本校前列。
《小康》记者调查发现,各地殡仪专业大学毕业生薪资水平差距明显,但普遍高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在一线城市部分殡仪单位,“科班专业出身”的职工平均年薪可达六七万元,但其他城市“并不如人们想象中那样好”。
中国首部殡葬绿皮书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殡仪服务单位3754个,其中殡仪馆1692个,民政部门直接管理的公墓1209个,殡葬管理单位853个,职工总数达7万多人。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被视为“朝阳行业”的殡葬业,面临着人才缺口。
但与计算机、法律等热门专业在全国高校竞相上马不同,迄今为止全国只有四所民政类高职院校开设殡仪专业,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专业也严控招生规模。究其原因除了殡葬行业人才总量规模偏小、专业技术性强之外,殡葬事业体制障碍亦是主因。以殡仪馆为例,全国五分之四属事业单位,招聘条件要求“本科以上”,但殡仪专业最高学历仅为大学专科。
更让常人难以接受的是,中国文化传统中对死亡讳莫如深,导致了殡仪行业人才所面临的特殊困境――不能说“再见”、不能主动与人握手、社会交际圈狭窄、恋爱择偶范围受限、环境氛围导致悲伤情绪、工作职业难以被亲友理解……从做出选择开始,多数殡仪专业毕业生便要与此相伴相生。
作为人生终点的守护天使,他们给予逝者最后的尊严。三年的学习与实践,殡仪专业学生打开了中国数千年殡葬文化的大门,掌握了令普通人畏而远之的技术,也刷新着自己对待死亡的态度与生命的意义。也有人因为种种原因而离开,但多数人选择留下并表现出高度的职业认同,他们用专业主义挑战着传统思维,以对生命的尊重赢得生者的认同。
第一次给遗体化妆
“我的职业病,看见殡仪馆陵园就感到亲切。”8月9日,一个ID为“殡仪小姐梅梅”的网友在新浪微博上留言。“殡仪小姐梅梅”名叫高冬梅,她出生于1989年,是长沙民政学院2009级殡仪系学生,梅梅所学的专业,是现代殡仪技术与服务。
爱电影、爱自拍、爱微博、爱NBA,梅梅的爱好跟时下年轻人别无二致,这个女孩甚至有点“鬼灵精”――点击她的QQ空间,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尖叫声过后,卡通版的贞子会跳到漆黑的屏幕前晃个不停。
梅梅出生在辽宁抚顺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一名煤矿下井工人,现在每月收入2000元左右,母亲无职业。“由于工作环境恶劣,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父亲的喉咙里出现了吐不完的痰,痰里夹杂着煤灰……”
高三那一年,和所有即将迎来高考的班级一样,梅梅和同学们也收到了很多高校招生宣传的册子。在一本来自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册子上,梅梅第一次知道有“殡仪系”这样的院系存在。她一下提起了兴趣,准备问问父母的意见。
在得知女儿的意向后,父母都表示反对。他们首先考虑到了女儿的社交问题:一个女孩子,从事这样的职业,不好找对象,也不好交朋友。但在梅梅耐心地劝说下,最终父母同意了女儿的选择。
事实上,按梅梅当时的学习成绩,“考一所二本院校也并非不可能”,但经过权衡,梅梅认为学一门技术很重要,“殡葬专业比较冷门,以后比较好就业。”这个女孩一心只想通过自己努力,让父亲早日脱离那个危害身体的行当。
2009年,在经过独立招生考试后,梅梅被该院殡仪系现代殡仪技术与服务专业录取。大一刚开学,梅梅就有几个同学陆续退学,有“身体不好”的,也有“心理实在接受不了”的。该专业有两个班,每个班50多个人,学习的科目是殡葬文化学、殡葬卫生学、殡葬礼仪、殡葬应用文等。
对于就读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动手实践操作比在学校里上理论课更加重要,在殡仪系学生看来更是如此。“不去实习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否适合这个环境,到底能不能忍受这个气氛,到底会不会害怕。”梅梅说,“很多同学在实习的时候,都被吓哭了。”在这两年里,梅梅先后在抚顺市殡仪馆、湖南革命陵园、天津武清殡仪馆、河北省万佛园和天津永安公墓实习。她当过引导员、葬礼司仪、墓地销售和化妆师。
化妆前,看逝者面部有没有污物,如果有血迹或者异物就要把它先整理干净,如果逝者还睁着眼或张着口,要用手或者其他工具慢慢按摩,直到眼睛和口闭上,假如头部歪曲还须矫正过来。给遗体化妆时,一些家属会提出特殊要求,尽量一一满足,若无要求就化淡妆,面部还要打一些粉底液,让逝者面部看起来自然一些,之后是画眉毛、眼睛和嘴唇,还要用到腮红,使气色显得好看一些。
梅梅还记得第一次给遗体化妆是在天津武清殡仪馆实习的时候,当时内心充满了期待。“因为之前只是学了理论,当天我就做好心理准备了。那是一个老人,年龄大概七八十岁吧,挺慈祥的,脸有点长,挺瘦的。工作人员稍微指导一下后,我就开始化妆了。和给自己化妆的感觉完全不同,逝者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冰柜中拿出来的,面部比较僵硬,也很凉,粉底都不好抹开。但是只要耐心一点,轻轻地多刷几次,也是可以刷开的。画完妆后,家属对妆容很满意,他们围着灵柩绕了一圈,我静静地看着,直到把他送入火化炉,没有害怕。”
过去,从事殡葬行业的人被认为是“没文化、发死人财和晦气”。梅梅谈到她在抚顺殡仪馆的见闻:“有一个我们尊称六姨的,她是国家一级整容师,大概50多岁,从事这个工作三四十年了。她说她的朋友办喜事都不叫她,即使叫她去了也有躲着她坐的,觉得她身上脏或者怎样。还有一些正在从事这一行的人劝我不要从事这一行,像有的姐姐找的都是二婚的,没结婚的小伙都没有人愿意找她们。”
“六姨的烦恼”就没有复制在梅梅身上,这个开朗的女孩在不久前还受邀主持了一个朋友的升学宴。“明明知道我是主持葬礼的,还让我帮他主持庆祝考上大学的升学宴,我觉得很意外,也很感动。这和主持葬礼太不一样了,像我们上课的时候,主持葬礼的时候要是笑了的话,功课肯定是不及格的。老师会说:你现在笑是吧?等你到工作岗位上你再笑,你就要挨打了,就不是像我现在这样骂你了。”
明星司仪的自我实现
天津永安公墓目前是天津市安葬量最大的公墓,同时也是殡葬行业内的一流品牌。永安公墓的人员构成,在行内算是一个“异类”:那是一个由50多名大学毕业生组成的年轻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3岁。
“应届生的最大问题是社会阅历少,培养起来是难度很大,但同时他们又非常干净,受过科班培训,素质高、可塑性强。”张昕说。永安公墓以管理严格著称,他们对工作人员实行军事化管理,一早一晚都要军训,服务队的工作人员在护送骨灰时,都要求要像国旗护卫队样步伐整齐。
在人员招聘方面,永安公墓的总经理张昕每次都亲自把关,不能吃苦的不要,不守规矩的也不要,永安公墓的工作人员绝大部分来自县城或城乡的中低收入家庭。
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张洪昌告诉《小康》记者,中国现有殡葬从业人员有7万左右,殡葬行业总体从业人员理论文化素养不够。他认为一个普遍存在的客观原因是,殡葬行业目前人才需求量不大,人才主要来源于自然淘汰,如果仅依靠自然淘汰改变行业现状,时间会很长。
对此,天津市永安公墓总经理张昕则认为“不要自然淘汰,要人为淘汰”。张昕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唯独殡葬改革的步伐非常缓慢,早在公私合营时,是个体在做殡葬,往往是子承父业,没有文化,也没有服务意识。直到现在,殡葬行业还是在一个垄断阶段,不搞好服务照样挣钱,“要改变这个行业,要从服务开始。”
“换血”是从2005年开始尝试的。张昕发现当时全国只有长沙民政学院一所学校开设殡葬专业,经实地考察后,他决定面向这所学校招聘大量工作人员。2005年,永安公墓就在长沙民政学院殡仪系招聘了20多名大学毕业生。
从1995年招收第一届学生至今,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系已经培养学生3000多人。最近几年,该校每年招生数量都控制在270人左右。就业指导老师刘荣军说:“这是一个相当特殊的专业,它的面比较窄,学生们毕业后如果不在这个行业的话,就业就很困难,所以我们必须保证学生充分就业。”
8月11日上午,永安公墓告别大厅,在舒缓的钢琴乐伴奏声中,深情的女声娓娓诉说着一个古稀老人对爱侣的爱与不舍,台下的老人和儿孙从沉默无言到暗自抽泣,道别辞行将结束,音乐也随之停止,空旷的大厅里,只剩下一阵嚎啕。
葬礼的司仪名叫陶丽丽,同事们平时都叫她陶陶。她是湖南民政学院殡仪系陵园专业2007级学生,早在她大三在永安公墓实习的时候,就因为出众的葬礼主持能力被永安公墓“预定”了。永安公墓总经理张昕甚至调侃陶陶:“哪个男人娶了她,不得天天哭啊?”迄今为止,陶陶已经在永安公墓主持了逾3000场葬礼,很多客户都对她记忆深刻,甚至有人点名要求她主持葬礼,她是永安公墓名副其实的“明星司仪”。
陶陶出生在吉林省的一个贫困家庭,在家排行老二,还有一个姐姐,因为家庭负担重,父母根本无法顾及子女的教育。从小到大,陶陶的学习成绩一直都不理想,父母也没有为女儿开过一次家长会,陶陶说,每次班里开家长会,她就感到特别孤独。
这样的遗憾一直伴随陶陶到了工作。永安公墓有一个“月亮节”,每年的母亲节,永安都会出资把员工的父母从家乡接到天津跟子女团聚,并游玩京津的著名景点。2010年,刚刚入职的陶陶没有想到,父母竟然答应了这个邀约,那次旅行,父母非常欣慰。
一个月前,永安公墓的一位工作人员穿着单位制服逛街的时候,迎面而来的一个高中女生问道:“你们是永安的吧?可不可以帮忙带话给那个司仪姐姐,我喜欢她的声音。”陶陶不禁感慨,这个职业让自己的价值得以实现。
离开的理由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就业指导老师刘荣军告诉《小康》记者,该校曾经做过粗略统计,刚毕业的学生95%从事这个行业,但是在毕业半年以后,从事该行业的人数就只有50%~60%。他们离开的主要原因,一个是待遇,另一个就是心理。
毕业于殡仪系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的袁野是梅梅的“师兄”。在2003年的高考里,袁野以低于当地二本线5分的成绩被殡仪系录取。同年9月,父亲陪同袁野从家乡吉林敦化搭乘了30多个小时的火车来到湖南长沙。
在袁野看来,从报考到就业,除了大学里那段无疾而终的恋情值得回味之外,其他都“欠考虑”。
父子俩在驶往民政学院的出租车上,就听到司机介绍说“这学校里面有大块的坟地”。初入校门,果然如是。帮儿子安顿完毕后,父亲是惴惴不安地离开学校,毕竟是独子,担心他不适应。
大学课程正式开始了,由于没有遗体标本,学生们的遗体整容课都是“互为标本”――相互轮流扮演成逝者接受同学的化妆。在一堂遗体整容课上,袁野扮演的“遗体”被同学抹上了过期粉底液后出现过敏反应,长了满脸大红疙瘩,几个月后才治愈,袁野至今回忆起这件事还很“抓狂”。
袁野所在的班级有7个女生,28个男生,传统殡仪行业“僧多肉少”的现象在这个专业得以呈现,7个相貌平平的女生在这里成了“香饽饽”,男生们暗地里管她们叫“七仙女”,由于“肉”太少,大部分男生只有将视线转移到殡仪系别的班级,毕竟学校里其他院系的学生还是会用比较奇怪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龙头专业”。大一下学期,袁野也开始了一段恋情,女孩就读于现代殡仪技术与服务专业,湖南本地人,出生农村,乖巧懂事。
一起上学,一同实习,毕业后,两人还一度在湖南革命陵园的一家殡葬服务公司工作,袁野负责遗体整容、女友担任司仪,每人月薪2000左右,与进入校园时老师说的有一定差距。“那个时候,我真的以为我们会一辈子在一起。”袁野说。
随后他们共度了两年的时光,袁野不仅处理过因为意外事故严重毁容的面部,经历过逝者家属因对服务不满而发起的斗殴,还目睹过几家殡葬公司为获取利益不惜抢夺遗体的非人做法,他再也无法忍受这个行业压抑的气氛,一次对面部严重毁容的遗体整容成为了促使袁野逃离的导火线,那一次,袁野很专业地做完头部塑形、填充棉花、泥塑面部、化妆等一系列动作之后,没有等遗体火化就躲进了厕所,猛吸了两支烟后,他拨通女友电话:“我要回家。”
女友最终没有跟随袁野的脚步,而是选择留在年事已高的父母身边,回家的袁野决然转行,通过考试进入一家事业单位。“可能一开始就选择错了。”袁野说,“离开这个行业两年了,我至今还无法摆脱尸体的气味。”
像袁野一样工作一阵后逃离的学生并不鲜见,大多因为心理上的恐惧挥之不去。还有一些人选择离开殡仪行业,则因为无法克服“悲伤”的情绪。“生离死别的痛苦真的可以打动每一个人,周而复始的悲伤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体制也成为横亘在殡仪专业大学生择业面前的一道障碍。据张洪昌介绍,在中国现在的殡仪馆中,有80%的殡仪馆都为国营,属于民政部下属的事业单位,他们的工作人员是事业编制,但他们的招聘条件基本上都是“本科以上”,而殡葬专业最高学历仅为大专,这意味着殡仪专业大学生很难获得编制,“那些在一线承受较大压力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合同工”。
付出与收获难对等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小康》记者调查发现,各地殡仪专业大学毕业生薪资水平差距明显,但普遍高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在一线城市部分殡仪单位,“科班专业出身”的职工平均年薪可达六七万元。张洪昌告诉《小康》记者,殡葬行业工作人员的待遇除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以外,其他城市都不太理想。”
“八宝山站到了,请下车的乘客做好准备。”哎呀我的妈呀,一身冷汗刷地一下就下来了,耳边这风飕飕地刮,清脆的地铁报站声将我从睡梦中叫醒,眼前大包小包提着元宝、鲜花的人们提示着我,又一个清明节快要到了。
每年的这个时候,住在八宝山附近的居民都备感一股强大的车流人流和气流从北京四面八方涌来,瞻仰、聆听、抒发、缅怀,这里一时成为人们视觉听觉感觉和幻觉中心。清明时节雨纷纷,丧葬之人欲断魂。每年这个时候,因殡葬而引发的一系列话题常让人冥冥思考。中国传统文化一直讲究“入土为安”,国人倾其财力、人力、物力,重视殡葬礼仪,然而现实却是“逝者难以安息”。殡葬业暴利并非新闻,殡仪馆每个工种都在死人身上发财,“阴宅”贵过“阳宅”,生前感叹是“房奴”,死后还得做“墓奴”。“天价”墓地让国人死都死不起,这情何以堪哪?
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真实例子:上海一女大学生晚上不敢回家。因为只要打开家里的窗户,她就能透过天井看到楼下赫然竖立着一块双人墓碑,伴随着凄凉的哀乐,旁边点着的两支蜡烛发出幽暗的光。一楼邻居为了供奉父母骨灰,把自家变成了墓地。当居委会和物业人员上门查处时,主人理直气壮地说:“我买不起墓地,怎么办?”
怎么办?老百姓发出如此悲伤的感叹。的确,殡葬服务业的乱象,殡葬用品的暴利,墓地价格的虚高……令人堪忧。“人家发二十七个月的工资,再看看我们的年终奖:水果两箱,超市卡一张,墓地两个……哎呀,再谈钱,真是弱爆啦!”网友的调侃,反映出墓地现如今的潜在价值。
“我们这里是高尚社区,上风上水。地下CBD,人生后花园,按均价仅售人民币三万元整。”电影《疯狂赛车》中徐峥饰演的墓地销售员大谈风水,正是将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殡葬文化心理作为墓地的卖点。
记起网上曝出的一份殡葬清单,引人唏嘘,“墓地三万元,火化棺两千零八十元、骨灰盒一千四百五十元、寿衣六百五十元、灵堂布置(告别室横幅七十五元、挽联一百五十元、遗体花十六盆两百元、松柏四棵五十元、鲜花瓣二百六十元、万年青十八盆一百八十元、签到台七十五元)”。看一下这些个数字,人们不禁要问:你死得起吗?
真的死不起,所以必须提前谋划。国人还活着就开始焦虑,“买房送墓地,一生置业一步到位。”如此悚然的地产广告语竟然也有了市场。
中国的许多大城市,公墓每平方米动辄数万并不罕见,随着土地资源的升值,“地下开发商”开始囤地抬价,争抢这块利润丰厚的“处女地”,“抢墓”风气日盛,墓地价高过房价,所以买房送墓地才成了划算之举。
我国曾出台《公墓管理暂行办法》来规范墓地管理,但规定中允许经营性公墓采取市场化运营模式,相关细则和监管却不到位,这无形中助长了墓地买卖乱象丛生,导致了私人企业用公有土地投资开发墓地的经营、从中赚取惊人垄断利润现象的出现。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和谐村居建设的目标,按照镇党委、政府的“创清洁家园、建和谐坞根”工作要求,着力打造稳定、发展、亮丽、文化、创新的老区风貌,努力探索、科学发展,努力建设经济协调发展、社会文明和谐、人居环境优美的新坞根,现制订《镇和谐文化进村居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按照“构筑清洁家园、建设和谐坞根”的总体要求,坚持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服务基层群众为目的,以提高基层群众素质为重点,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努力把村居建设成为各个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大家园,构建生态坞根、和谐坞根。以和谐文化进村居为抓手,以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品行规范为目标,培育文明、健康、友善的人文理念,倡导崇文重德的精神追求,促进村民个人素质及生活品味的提升。
二、活动安排:
和谐文化进村居活动将紧扣主题,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有特色、有成果的活动,加快和谐坞根建设步伐,达到以活动凝人心、以活动促工作、以活动促发展的实际效果。
(一)宣传发动阶段:(3月18日——3月28日)
和谐村居建设是今年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和谐文化进村居活动是农村文化丰富和发展的具体行动,惠及各村群众的好事实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这次和谐文化进村居活动,旨在通过活动,把“送文化”转变成“种文化”,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让群众在参与文化活动中得到快乐,在活动中得到知识,在活动中得到健康。各村(居)根据自己的实际制订好计划,落实好措施,组织好人员,安排好节目,做好整个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和各类活动的筹备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3月29日——12月底)
1、开展团队业务培训。(3月29日——4月3日)
2、开展文化周活动。(4月6日——4月12日)
3、完成红十三军二师历程纪录片的制作工作。(4月底前)
4、完成主题公园建设。(4月底前)
5、设立以沙山村、茅陶村、街头村为中心的农村文化团队教学点,聘用三名文艺爱好者长期进行教学,对工作成绩显著的给予一定的奖励。每个点各赠送一套音箱设备。
6、举办纪念红十三军成立80周年系列活动。(6月——8月底)
举办纪念红十三军成立80周年“红歌会唱响坞根”大型演唱会、“纪念红十三军成立80周年”中小学生书法、征文比赛、8月8日全民健身活动,引导村民过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
7、配合市局做好“和谐村居文化三下乡”活动。
8、开展“百姓讲堂”进村居工作,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以切实开展以“邻居节”为载体的文明礼仪进村居、进家庭活动,通过“礼仪知识万人学、礼仪言行万人评、礼仪实践万人行、礼仪典型万人颂”等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村居民懂礼貌、知礼仪、重礼节、讲道德。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倡导殡葬新风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宣传丧葬礼俗改革的积极意义,倡导文明节俭的丧葬方式,助推丧葬礼俗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使我镇的“讲文明礼仪、树和谐新风”的氛围逐步形成,不断提升村民素质。(7月——12月)
9、启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道德教育试点工作,开展“手拉手,城乡家庭结对”关爱行动、“感恩五月”爱心教育活动、低收入青少年关爱行动等,倡导新老村民感恩互助,增进村居和谐,大力培育关爱和谐的社会风尚。
三、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各村(居)要按照我镇总体活动安排,结合各自实际,制订活动计划,把整个“和谐文化进村居”活动贯串于各村居的实际工作中,精心组织开展。
2006年初,24岁的胡海燕怀揣英国剑桥大学硕士毕业证书荣归故里,回到上海。胡海燕的父母是青浦区一家国营企业的工人,海燕是他们的独生女。2003年,高考结束后,海燕选择去英国一所大学留学。一年后,她经过重重考试,以优异成绩被剑桥大学录取。为了女儿的学业,父母多年来省吃俭用,还找亲朋借了不少债,现在,学业有成的胡海燕决心找个薪水高的工作,好好孝敬一下父母。
短暂的休整后,海燕开始跑人才市场,她的理想是在外企先当个白领,一步步干起,直至金领。她信心十足地向一些跨国公司、合资企业递交了简历,对方并不特别热情,收了简历后让她回去等消息。海燕回去后左等右等,没有半点回音。她忍不住给一家公司打电话询问,对方回答:“现在谁还敢用海归啊?水平比国内大学生也高不了多少,要价却蛮高的。”一盆冷水从头泼下,胡海燕心都凉了。记得刚出国那会,海归在国内是香饽饽,没想到才几年时间,风水轮流转,竟沦落到这么尴尬的地步。不服输的海燕又跑了几家人才市场,向一些外企毛遂自荐,得到的回答都是:“对不起,我们需要有工作经验的。”“不好意思,你的条件这么好,来我们这太委屈了。”有一些企业倒是对她感兴趣,可职位不是业务员就是办公室秘书,薪水也只有两三千元。
那些日子,海燕的自信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海燕自小学习成绩好,很要强。到英国后,她拿出超人的毅力边打工边学习,熟练掌握了法语、英语,以优异成绩取得了剑桥工商管理硕士文凭。这么优秀的女孩,回国前曾千百遍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各种情况都想过了,就是没想到现在竟然找不到工作。
父母见此也慌了神,纷纷托亲友们各显神通,帮女儿留心合适的工作。但海燕一一谢绝了――自己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都站住了脚跟,难道回到生她养她的家乡还要靠亲人的帮助吗?她不信这个邪。
2
这天,胡海燕胡乱地翻着招聘广告,没有找到合意的,沮丧的她正准备放下报纸时,在底端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看到一则“上海某殡仪馆招聘遗体美容师”的启事,初一看她吓了一跳,好奇心促使她照上面的电话打了过去,当对方听说了她的经历后,非常高兴,说现在我们这行人才稀缺,特别是年轻的高学历的人才稀少,热烈欢迎你到我们这里来工作。基本工资有七八千,加上奖金,接近一万元了。这个条件还是相当诱人的,胡海燕心里动了一下,约好第二天去面试。
第二天晚上,从殡仪馆回来的胡海燕大受触动,在饭桌上向父母说出了自己的决定:“我被殡仪馆录取了,过几天就可去上班!”此话一说,家里的空气凝固了,父亲沉默不语,母亲回过神来以后痛哭流涕,伤心欲绝:“孩子,我们培养你一场,难道就是为了让你和死人打交道吗?”
待父母冷静下来后,胡海燕耐心向父母解释:“我今天去实地考察过了,那儿风景优美,绿树郁郁葱葱,像花园一样,没有想像中的恐怖;殡葬文化很深奥,大有前途。与其千军万马同挤独木桥,不如另辟蹊径,去试试从事一个冷门的、稳定的职业。请你们相信女儿的眼光和选择,让我去试试吧。”
话说到这个份上了,父母不好再坚持,只盼女儿是心血来潮,干几天就会打退堂鼓。哪晓得海燕拿出了在海外求学时的闯劲,在殡仪馆里干得劲头十足。
3
由于胡海燕没有学过殡葬方面的知识,虽然是剑桥硕士,也需从头做起,在引导中心(安排葬礼的部门)当了一名引导员。可别小看引导员,要做好可得遵守好多规矩:不许染指甲,不许留披肩发,不许穿颜色艳丽的服装等等。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客套话语,在这儿却成了忌语。有一次,一场葬礼举行完,海燕送几名家属往馆外走,临别时,她客气地说:“您慢走,再见啊!”结果对方很不高兴,她也遭到了主任的严厉批评。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海燕终于掌握了对亡者家属服务的火候、讲话的方式,每当有些家属在她的安慰下悲伤减轻了,甚至面带微笑离开时,她的内心就会有一种成就感。
胡海燕在干脏活累活方面,也毫不含糊,抬纸棺、用推车搬运遗体等,都积极主动,胆子也大。原本担心她干不长的馆长彻底放心了。两个月后,胡海燕熟悉了引导中心的所有工作,就开始学遗体美容了。
遗体美容是殡葬行业里技术含量最高的工种,全上海还没有一位女遗体美容师。因为,送到这儿需要整容的遗体,大都是非正常死亡,有暴病的,有车祸的,有自杀的,有缺胳膊断腿的,有躯体严重变形扭曲的。别说是女子,就是一位七尺男子汉看到这些遗体,都会禁不住心里发毛。刚开始来到整容室,看着老师傅给一具高度腐烂的遗体整容时,胡海燕也在心里打了个寒战,双腿都不听使唤了。
但海燕用在国外留学时养成的自我心理调节方法,很快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新陈代谢是自然界的规律,人都免不了有走向生命终点的一天,让亡灵带着安详的面容升入天国,这不是一件很高尚的事情吗?海燕还记起在英国时,许多花园墓地就建在市中心,人们在墓地悠然自得地看书、散步、遛狗,生者与死者和谐相处的场景,非常温馨,一点也不让人觉得悲伤或恐怖……这样一想,恐惧感就减少了不少。经过多次锻炼,胡海燕渐渐不再害怕面对各种各样的遗体了。老师傅也喜欢上了这个胆大心细手巧的海归徒弟,悉心教她缝合、填塞等整容技术。
海燕第一次单独操作的是一具跳楼自杀的中年妇女的遗体,她外表惨不忍睹:头盖骨露出来了,脸朝后转了180度,身上血肉模糊。海燕小心翼翼地用酒精为她清洗干净,梳好头发,又在脸上打粉上胭脂描口红,然后将两堆花儿摆在她的两侧,正好挡住了伤口。家属看着花丛中的亲人,非常满意。
尽管工作认真仔细,胡海燕还是碰上了麻烦。那是个三伏天,胡海燕一大早就在整容室忙活开了,给遗体整完容后就存放进了冰柜。上午,死者被从冰柜拉到礼堂举行葬礼。由于冰冻时间稍长了点,遗体脸上结了一层冰霜,遮盖住了美容的效果,死者家属非常生气,硬说殡仪馆偷工减料,遗漏了给死者遗体整容化妆的环节。几名暴怒的男子甚至冲进了整容室,要找胡海燕理论。幸亏几名男同事及时赶到,她才没有挨打。海燕深感后怕,也挺委屈的,但通过这件事她学会了在工作中更加细心谨慎,以后也很少出差错了。
4
中秋节的时候,胡海燕的男朋友从英国回来探亲。他叫管中华,父亲是上海市某局局长,与海燕是高中同学,两人当初一起去英国学习,虽然在不同的大学,但他们经常联系,互相照应,深深地相爱了。现在,管中华正在读博士。
恋人回来了,胡海燕非常高兴,但又有些担忧,因为她根本没告诉管中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只是在电话和邮件中告诉他自己找了一份轻闲又高薪的工作,还非常稳定,工作环境也很美。
管中华回来第一天,就问起女友的工作,胡海燕搪塞过去了。过了两天,他又说要去她上班的公司看看,胡海燕无法推辞,只好硬着头皮说出了实情。管中华一听,脸都绿了:“燕子,你怎么能欺骗我呢?你怎么能忍受得了这个工作呢?难道你在国外吃的苦还不够吗?不行,赶快辞掉,咱换份工作。我爸一定可以帮得上忙的。”
胡海燕只好耐着性子向男友解释,讲了国内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她选择这个行业的理由,以及工作环境的确还不错等等,但管中华一点也听不进去:“我可不愿将来的老婆用一双成天与遗体打交道的手碰我,碰我们的孩子!”最后,两人大吵了一场,不欢而散。胡海燕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眼看过几天管中华就要返校了,如果现在不解决彼此间的隔阂,可能他就真的要和自己分手了。胡海燕不甘心甜美的初恋就这样被葬送,思来想去,给管中华写了一封电子邮件:
“请原谅我没有及时告诉你我的职业选择,但我只是还没有想好怎么对你开口,并不是真的想瞒你。我也不是一时冲动,近一年的实践也证明了我的选择没有错。
还记得我们曾讨论过死亡的问题吗?在伦敦的那座街心花园墓地,我们看着墓碑上的留言,那些或幽默或伤感或大度的留言,让我们感慨不已,其中一位老人的墓碑上写着:‘希望我上天堂的时候,能面容安详,一如往昔,将来与爱人在天国重逢的时候,她能一眼认出我的样子。’这话让我们的眼睛湿润了。其实我的工作和大街上美容店里的美容师是同样的性质啊,他们让人们在世间生活得更美丽更有精神,我让人们在天国之门前能妆容整洁,保持尊严和安详……”
很快,管中华就回了邮件:“海燕,我一直都深爱着你,也不想和你分手,只是我一时还难以接受,我生气的原因更多是因为心疼你,担心你受委屈……我会在回英国前考虑清楚,给你答复的。”
时间一天天流逝,眼看管中华返校的时间就要到了。这天清晨,胡海燕刚起床,接到了管中华的电话:“海燕,快,你快到殡仪馆来,我表弟去世了,需要你帮忙……”
胡海燕大惊失色。原来,管中华的表弟在上高中,清晨骑自行车赶去学校上早自习时,由于风大,街上一幅巨大的钢结构广告牌脱落,正好砸在他身上,当场死亡。亲人们在现场看到孩子严重破损变形的遗体,无不悲痛欲绝。
胡海燕火速赶到殡仪馆,陪管中华办好了手续,将孩子的遗体送到了整容室。孩子的遗体惨不忍睹,头盖骨碎了,胳膊骨折,脚踝骨也压碎了,一动就咯吱咯吱响。看着孩子那张稚气但变了形的脸,胡海燕悲从中来,她决心用最好的技术,恢复孩子的外貌。
从早上八点一直到下午四点多,经过八个小时的辛苦工作,经过一系列的清洗、缝合、美容等程序,胡海燕亲手让孩子恢复了生前的模样。当管中华和亲友们再次看到孩子的遗体时,非常惊奇,也十分欣慰。这时的胡海燕已经疲惫不堪,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这一刻,管中华似乎理解了女友的职业,他走上前去,真诚地说了声:“谢谢你。”
现在的管中华,当然没舍得和胡海燕分手,他还表示回英国后,要找一些发达国家殡葬方面的资料寄回来,供胡海燕参考学习。下一步,胡海燕准备考个“遗体整容师”和“遗体礼仪师”的资格证书。为此她还自学了殡葬文化学、殡葬卫生学、殡葬服务学等专业课程,馆领导还做出决定,准备明年上半年送她到国外进修半年,学习殡葬方面的管理知识。
一、殡仪馆内部文化的概念及内涵
优秀的殡仪馆内部文化实质上是企业文化的一种,是职工在从事殡仪服务过程中以殡仪馆管理理念和殡仪馆精神为核心,凝聚着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同时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以殡仪馆规章制度和物质、行为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是外显于馆风馆貌、内隐于员工心灵的一种意识形态。
殡仪馆的内部文化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次。殡仪馆的精神文化是在指导殡仪馆开展殡仪服务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经过馆领导有意识的概括、总结、提炼而得到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它是殡仪馆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殡仪馆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它集中体现了本馆独特的、鲜明的经营思想和个性风格,反映着殡仪馆的信念和追求,也是殡仪馆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殡仪馆的制度文化是由殡仪馆法律形态、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它是殡仪馆外显文化的中坚和桥梁,把殡仪馆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它一般包括国家有关殡仪馆的法规、殡仪馆经营制度和管理制度。殡仪馆的行为文化是殡仪馆在提供服务、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殡仪馆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殡仪馆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殡仪馆精神、价值观的折射。殡仪馆的物质文化是殡仪馆文化的外部表现形式,优秀的物质文化通过重视殡仪服务项目的开发、服务的质量、品牌的信誉和殡仪馆的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文化设施等物质现象来体现。
二、殡仪馆文化建设的背景分析
总体来说,公众对殡仪馆的整体满意程度不高,其主要原因有:经营理念落后,不适应市场的变化;固步自封,自我感觉良好;服务态度生硬,贴心度不够;服务项目简单,开发工作停滞不前;服务程序、价格相对僵硬,优化不力;员工、单位形象明显落后于其他服务行业等。
究其根本原因,一方面,殡仪馆作为占用公共资源的公益单位,其分布较为均匀,并拥有自己较为固定的服务垄断半径,市场竞争压力要小得多。目前开放程度较高的仅集中在丧葬用品、殡葬礼仪服务两个市场,虽说部分地区的遗体运输市场也有非法车辆的参与,但从总体而言,对传统殡仪馆主要提供的火化服务冲击并不大。另一方面,殡仪馆工作人员以事业单位编制为主,拥有较为固定的收入和福利,员工缺乏忧患意识。此外,员工的年龄、知识结构更让他们中的大多满足于现状,缺乏足够的市场敏感度和竞争参与热情。
但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家庭成员压力越来越大,空间上更越来越分散,殡葬活动的强化社会关系、感恩等功能性得到增强。在消费能力显著提高的今天,人们的殡葬需求水涨船高,传统简单、生硬的丧事办理方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市场开放带来的竞争压力、政府对公共服务进行治理带来的政府压力,都给殡葬行业提出了迫切要求。而殡仪馆越来越多高素质人才的加入,他们要求从可观的市场中获取更大价值、赢得社会更多承认与尊重的愿望也为殡仪馆的改革提供了内在动力。
三、殡仪馆文化在殡仪馆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
殡仪馆改革的一般目标是外显于公众面前的服务项目能够满足需求、服务质量的能够与社会其它服务行业水平相当、员工形象、殡仪馆环境能够符合人们办理丧事的心情,更高目标则是让人们在丧事办理过程中体会到对生命的尊重,并能引领区域殡葬消费方向,更有效地提供市场需求,获得稳定发展的能力。这要求殡仪馆与社会直接或可能接触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以殡仪馆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满足丧属的殡葬需求为直接目的,认真细致地为自己的每个行为负责。为此,加强管理无疑是一个强有力的手段,但只能起到表面的制约,创建殡仪馆优秀的内部文化才是最根本的改革方法。
(一)优秀的殡仪馆内部文化统一了殡仪馆的核心价值观,是殡仪馆对最重要资源的最佳利用。殡仪馆是提供遗体火化等殡仪服务的服务性单位,加强与逝者家属沟通、做到服务到位至关重要。而在这当中,殡仪馆员工是殡仪服务的提供者,是殡仪馆最重要的资源,服务质量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他们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取决于他们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是殡仪馆最核心的竞争力。优秀的殡仪馆内部文化是殡仪馆的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而这取决于殡仪馆根本目标选择是否正确,是否能够把殡仪馆的利益和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确立双赢的目标。顺义区殡仪馆崇尚“诚信至上、服务第一”,具体就是“单位诚信于员工,员工诚信于逝者家属,做到服务的永远向前,尊重生命”。它把对生命的尊重与来自五湖四海年轻人的个人利益、单位目标结合到一起。因此而形成的强烈使命感、正确统一的核心价值观让员工对殡仪馆及殡仪馆的领导、殡仪馆形象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让所有员工形成了极强的向心力,更为殡仪馆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在积极健康、活泼和谐的精神氛围下,文化的凝聚作用、激励作用、约束作用、导向作用都被充分发挥,自己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不应该做什么每名员工都很清楚,共同的价值观和使命感让他们迈着整齐的步子共同顺着殡仪馆的远景目标前进。听到哀乐见到灵车,便静立道旁恭候送灵队的先行,表示对生命的尊重,这是殡仪馆每位员工对殡仪馆精神的理解。5分钟内着装整齐地到岗,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夜接到没有预约的自送(遗体火化)业务也同样如此,这是顺义区殡仪馆每位值班工作人员无制度但都有的热情和主动。因为文化的感召和吸引,顺义区殡仪馆每年都会接到数十份来自全国各地年轻大学生的求职信。
(二)优秀的殡仪馆内部文化是殡仪馆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员工创新的源头。优秀的殡仪馆内部文化作为一种资源优势,通过塑造具有共同理想信念、明确的价值指向、高尚道德境界的工作群体,可以换得成本的不断降低和每个环节的持续创新。简单地说,就是殡仪馆全体员工基于共同的价值观,遵守共同的行为规则,按照各自的职责开展工作,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优化各个环节。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和新鲜的活力,这就相当于在殡仪馆核心装上了一台大功率的发动机,可为殡仪馆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它能够激发员工的士气,充分发掘殡仪馆的潜能。同样质量的服务有着更低的价格、同样价格的服务有着更高质量或更多的免费增值服务是顺义区殡仪馆永恒的努力,它提出的“继承+创新=发展,发展+细节=质量,质量+速度=效率,效率+诚信=家属满意”得到了员工的广泛认同。在工作中总结已有经验,分析岗位上可能的创新点,寻找创新机会,关注服务的每个细节,不断提供增值服务,优化程序,为家属节约尽可能的时间是从服务一线到后勤保障部门共同的努力。顺义区殡仪馆业务厅前的喷泉水池改种莲花的创新不仅大量节约了成本,美化了环境,更为来馆办事家属增添了一处静思之地,在绚丽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前体会生命的意义。2006年,殡仪馆“火化节油”成果获区年度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优秀成果;2007年,殡仪馆每个月便有四至五项创新被实施。仅今年1-9月份,因新品种层出不穷,鲜花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1%,其它丧葬用品销售收入更是增长了100%。
(三)优秀的殡仪馆内部文化是殡仪馆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员工行为的评判标准。众所周知,当统一的核心价值观为自上而下的所有员工所接受,在馆内就形成一种舆论监督力量,形成一种与制度具有相似功能的约束机制,即心理契约。当前公众对殡葬行业的相对信任不足,其主要原因就是个别从业者利用信息不对称的败德行为。为此,顺义区殡仪馆以“诚信至上,服务第一”为核心价值观,所有领导做出的一切决策、员工的一切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以诚信为基础,并能有利于提供给家属更高质量、更低成本的服务。所有有悖于这一约定俗成标准的行为均会受到众人的谴责。目前不少殡仪馆为了获取更多的尸源,与从事遗体运输的车辆结成利益同盟,也有很多车辆到顺义区殡仪馆寻求结盟,但为了规范服务过程,保护家属利益,顺义区殡仪馆一律进行了拒绝。2006年6月,顺义区殡仪馆停电,在确认无法即时供电后,殡仪馆当即启动了停电应急系统,告之事实,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退还已收取的火化费,主动免费派车将多具滞留遗体送至主动联系的兄弟殡仪馆火化,每辆灵车上同时委派一名全程免费引导员协助家属办理手续。事后某媒体报道失实,其中一名家属还主动写来证明信,这是殡仪馆用诚信换得家属尊重与信任最有力的证明。而员工的诚信来自殡仪馆管理层对待员工的诚信。和海尔集团的故事一样,上至殡仪馆馆长、再到部门的领导,在一个员工犯下某个错误后,会共同受罚。这在殡仪馆制度里并未明示,但诚信文化的力量让每个人都从诚信出发,寻找自己的失误。另一方面,顺义区殡仪馆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内部规章制度体系,但因为环境的时刻变化和管理的效率因素,它不可能考虑到馆内的方方面面,在这种时候,文化的力量就更为显著,它能有力约束殡仪馆、殡仪馆所有员工的一切行为。
(四)优秀的殡仪馆内部文化是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殡仪馆品牌重要的无形资产。殡仪馆是个特殊的服务单位,面向的是刚刚失去亲人的逝者家属,服务质量的高低与对生命的尊重相联,公众对其服务过程中失误的容忍度明显小于其它行业。殡仪馆某个服务人员的失误在家属的眼中会是整个殡仪馆的失误,某个服务的不到位会是整个殡仪馆的服务质量存在问题。倡导更有效并且更细心、更贴心、更温情的服务是顺义区殡仪馆关乎细节、速度、质量公式的本质,是员工思想长期沉淀出来的精华,它因为适合实践而具有极强的生命力。顺义区殡仪馆为了更好地保证服务质量,每天都会进行电话回访,但回访对象一定要是三天前办完丧事的家属,此时的他们心情已基本平静,同时在主要节假日,殡仪馆还会暂停回访。另一方面,顺义区殡仪馆以电话回访、网站、“致家属的一封信”等形式构建了包含各部门服务态度、工作效率、服务项目、一次性告知、服务价格、收费透明度、丧葬用品质量、服务程序、网站建设、收小费情况等诸多参数的立体服务质量监督网,通过该机制反馈的群众满意率一直在99%以上。而家属对师傅们免费增值的民俗提醒、服务细节的主动征询、骨灰的纯手工操作也表示出极大的谢意。这些均是员工努力的结果,说明了优秀的殡仪馆内部文化在服务质量上的重要保障作用。随着行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强,殡葬品牌效应越来越强。内部文化搞好了,外显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更能被更好地展示,能给服务对象更多的信任,它将是殡仪馆殡葬品牌重要的无形资产。
四、正确认识殡仪馆内部文化的作用
(一)殡仪馆内部文化功能的有效发挥应以有利于员工长久的身心健康为基础。殡仪馆内部文化的凝聚、激励、约束、导向等基本功能在构建和谐殡葬中具有广阔的运用空间,但殡仪馆员工必须的庄重与正常生活中的热情有很大的区别,长久的角色冲突让工作热情的发挥存在隐患。因此,殡仪馆领导不仅要带头维护内部的约定俗成,更要为员工营造一个利于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的宽松、向上的环境。顺义区殡仪馆拥有自己的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台球室、娱乐室、图书室、健身房、电视机房,极大地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此外,顺义区殡仪馆已经开始的“全民健身我先行,健康快乐迎奥运”计划把工作八小时中抽出一个小时供员工自由参加活动,调节员工心情,增进员工健康,强化员工人际关系。同时,顺义区殡仪馆还创建了学习型内部文化,平时努力帮助职工提高综合素质,提供多种培训机会,并从组织、时间等方面为员工的再教育提供保障。
(二)应该全面发挥文化的作用,而不能以偏盖全,更不能故意曲解其作用。文化具有凝聚、激励、导向、约束等四大基本功能,此外还具有塑造形象等辅助功能,但不少殡仪馆仅看到了其塑造形象的重要作用,以一些并未落在实处的口号进行宣传,而忽视了其基本功能,未能真正给殡仪馆的发展带来益处。同时,利用文化蕴涵的强大号召力,完成一些突击性的任务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使员工长期处于震撼的状态,如果使员工的“亢奋”成为常态,就有损于他们的身心健康,长此以往,员工会对所谓的文化产生异见。顺义区殡仪馆用文化来增强员工的向心力,以诚信为基础,加强创新文化氛围建设,引导员工关注服务质量,这是其文化建设成功最重要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