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53: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师德师风十项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根据省市区教育部门安排,经校委会会议研究,今天,我们召开以“立师德 铸师魂”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学习教育论坛。上周,我们对召开师德师风学习教育论坛相关事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师德师风,直接反映一所学校教育的整体形象。毫无疑问,全力打造德艺双馨的教师群体,是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是我们每一位教育人的必修之课。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包括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工作严谨和进取以及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等各个方面,内涵很深,外延很广,因此,我们要正确的政治观念是师德师风的根本,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师德师风的核心,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是师德师风的灵魂,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是师德师风的关键,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师德师风的具体体现。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育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加强师德建设,是维护教育形象、促进教育发展的基础工程。我们要把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增强搞好活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确保思想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切实抓紧抓实、抓出实效。
一、学习培训时间:
2019年3月13日
一、学习培训范围:
全校教职工
三、学习培训主要内容:
1.全体教师宣誓;
2.请马校长领学《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2020年以来,叶县第七小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我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和专业能力素养,促进我校师德建设健康稳步发展,根据叶县教体局的统一安排,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师德师风主题教育,积极开展以"廉洁从教,以案促改"为主题的师德大讨论活动。通过活动,在促进师德师风和学校行风水平方面有了新的提升;在树立教师良好形象方面有了新的提升,在推进学校各项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方面有了的提升。现将我校2019-2020年度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抓学习,求上进
学校为做到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专用的学习笔记本,以供学习之用。
1、学年开学第一周,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坚持周一教职工例会这个固定的时间,集中进行学习。主要形式是观看师德教育视频、学校党委成员讲座、请师德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微讲座”等。
2、坚持形式灵活的个人自学。材料统一印发,学习分散进行。主要是学习与师德相关方面的材料,内容主要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名人和教育家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论述;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等。特别是本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党委专门整理学习材料,要求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
3、我校利用微信工作群,在工作群中不定期推出相关文章,宣传师德师风;同时利用全体教师会、教师朋友圈等,对师德师风先进事迹进行表彰,激发正能量。特别是2019--2020寒假疫情防控期间我校更加注重教师疫情期间的师德师风建设。
二、抓重点,求实效
1、齐抓共管,加强对师德建设的领导
我校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其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切实落实师德规范,确保师德学习不断深入开展。学校领导班子着重抓好建章立制、考核奖惩、强化管理;教研组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教师喜闻乐见的活动,寓师德教育于活动之中。
2、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制度
我校成立师德考核领导小组,每学年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考核。建立师德档案专柜,全体教师一人一档。开展师德反思活动。要求教师对自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德师风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采取教师自评、互评,学校综评等相结合的办法对全体教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存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把师德考核结果与教师奖励、岗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年度考核挂钩。
3、把脉问病,对症下药
我们在深入分析了解教师师德表现和思想情况后,结合我校实际,采用灵活多样而又见实效的活动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务必让教师能够躬亲自省,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不断提炼出良好的品性,提高自己的德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首先,我们出台了“教师誓词”等,使广大教师精心执教,科学育人,教有准绳。学校还把杜绝家养家教尤其是将教师工作用户出租现象作为师德建设的重点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
第二,充分发挥师德模范和党员教师、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培养教师的团结合作意识,弘扬正气,让良好的师德精神更深入人心,充裕校园。
第三,开展师德“七个一”(即写一手好粉笔字, 对一本好书, 帮一名学困生, 签一份师德责任书,为学校做一件体现爱校的事情,备好、上好每一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以此提高师德整体水平。
第四,激活内因。师德的形成是外因和内因相互统一的结果。外在规范和教育要求是师德建设的外因,教师被动地遵从而不深入去触及自身的思想和观念,这种师德建设是脆弱的,效果也是短暂的。要让师德规范变成教师个体的内心信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使教师视高尚师德为人生职业的必需,这其中的关键还要善用“成功激励机制”。学校应提供条件,创设机会,让教师得到成功的满足。如校领导能及时对教师的闪光点予以肯定,采取各种形式进行表彰;对优秀班主任、师德先进个人、对学校有重大贡献的教研集体或个人,给予适时适当的精神奖励等等。以增强教师的荣誉感,激发其进取心。这样,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促使教师不断地自我完善、提升。这如同“点燃”了教师迈向目标的“内燃机”,学校的师德教育活动也就因此收到了实效。我校近几年的工作实践充分说明,这种激活机制是可行的,奏效的。
三、抓权益,求稳定
管人要管心。我们在要求教师职业道德要高于其他行业标准的同时,也在努力使教师在精神上和物质上能得到鼓励和改善。因为,教师不是超人,只有在方方面面加强对教师的关心,才会使教师的德行高于常人,师德建设才会收到长期的效果。因此,我们不但在做强化师德师风的教育学习工作,还从教师的实际出发,关心教师的工作待遇和生活情况,维护他们的应有权益,为他们排忧解难;开展文体活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让他们体会到工作带来的愉快和成就感,体会到集体的温暖。这样他们才会安心,才会努力去研究并解决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去严格要求自己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品行、德性,才会迸发出更多的光和热。
首先,管理人文化、制度化。学校注重搞好班子建设,以提高管理水准;注重加强个人修养,以提高管理艺术;以较好的人格魅力影响教师,从而在领导和教师之间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另外还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避免管理中主观随意等人为因素。
第二,奖惩分明。对在不同岗位上师德表现突出的教师,分别设立多项的表彰评定:坚持每学期评定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教研组长;优秀教师等,
第三,职称评定、年终评优等都与教师的师德表现挂钩,让师德和能力皆优者得到荣誉和实惠。
第三、依法维权。让教师获得应有的权利:及时公开校务,维护教师对学校行政管理的知情权、监督权;关心女教职工,保障其各项合法权益;执行上级有关规定,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支持教师学历进修,保障教师外出学习。
落根现场服务,在研究中互动成长
近年来,巴蜀发展面临着校区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新进教师不断增加等新情况,为了优化管理,提高效能,学校实行“大部制统整,小学校(学科/组)落根”管理模式。即由校务部、课程部、物业部三部加强研究和过程督导,提供学校整体发展策略支持和对外联动。学校将本部大规模化整为零,成立了低中年级部、中高年级部、住读部,加上两所分校——巴蜀书院和巴蜀国际,共五所小学校,着重聚焦现场,不断实践创新。同时,设立包括班队、物业在内的12个学科(组),由行政人员负责,与学科大组长组成管理团队。小学校作为对内现场管理的执行机构,12个学科(组)则作为专业研究的转化小组。小学校和学科组都拥有充分的工作规划、人员安排、过程考评等自主空间,关注教师的日常生活,为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搭建平台,引领教师找到职业幸福感。由此,老师们逐步养成了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习惯,营建起落根现场服务的工作氛围,为巴蜀小学有效实现安静务实、内涵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到四为”:回归教育本质
学校提出了“三到四为”理念,即到学生生活中去,到教师心中去,到家长的困惑中去;为问题而来,为问题而去;为有效而来,为有效而去,倡导领导、教师在教育现场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基于问题开展研究。为此,学校形成了“1+1+1”行动研究策略,以一项行动、一次反思、一个案例开展行动研究;学科课堂研究,以学生的习惯素养、思维素养和情感素养整体提升为目标,整合学科教学、日常教研和学业评价暨“教研评”,开展课堂研究;每周五行动例会,教师围绕教育教学及师生成长话题,交流、沟通、分享、思辨,共识共行。这些基于问题的研究摆正了教育者的位置,让教育回归本质,真正为学生成长服务。
“楼层碰头会”:落实现场管理
在巴蜀,各个小学校、各个学科(组),每天都会为“楼层碰头会”专门安排出一个时段。根据当天发现的问题,各级行政和老师们逐一清理,逐一反思,逐一沉淀,及时解决来自教育现场的问题。这一及时高效的现场管理制度,促成了基于教育现场的研究,使教育管理与教育行动之间实现真正的零距离,以现场管理直接引导团队发展。
“五个阶段”:团队互助成长
学校为“教育专业性”和“教学专业性”提供分层发展平台。以教学专业性为例,学校依托一年一度的“教师阳光互助成长杯”大赛,施行全员参与。1-5年教龄的教师参加教学案比赛,6-10年教龄教师参加教学比赛,11-15年教龄教师则参加说课比赛,16-20年教龄的老教师开展课堂微格分析,不断提升研磨学生的能力、掌控教学的技能、不断反思的能力;20年教龄以上的教师,则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沉淀明晰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教师个人特色。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倡导“基于团队的个人发展”,鼓励教师以跨阶段协作的方式自愿组合“阳光互助团队”。“阳光互助团队”一般由4-6人组成,由不同教龄阶段的老师自愿组合,在互助学习中实现团队成长。
“1+1+N”:拓展成长空间
从2003年开始,学校连续10年开展了与重庆市各区县牵手学校的课堂教学互动交流活动——1+1+N阳光互助区县行。即巴蜀(第一个“1”)牵手一所农村学校(另一个“1”)作支点,带动周边N所学校,影响N片区域,撬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N个效应,并最终实现城乡学校互助发展。巴蜀采取联合教研的方式,开展双方课堂教学的观摩,教学改革思路的交流,现场的互动研讨,等等。活动覆盖全市所有区县,直接影响到上百所学校,形成了城乡互动“超市菜单”。近千堂课的交流经历,既使巴蜀作为市直属学校担当了领雁和示范的责任,提高了教师的从教境界,更联通了巴蜀与校外友谊学校课堂教学之间的交流共进之路,从更广的范围来反观和丰富校内的改革。2012年,学校被重庆市教委授予了“最可敬可亲教师团队”“领雁工程先进集体” 称号,今年,又被推选为重庆市“十佳”巾帼文明岗。
激发内生动力,开启有境界的教育生活
学校认为,师德管理规范制度是底线要求,提高教师的育人境界才是目标。在底线与目标中间,学校搭建多种平台,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促进教师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从而为巴蜀人开启有境界的教育生活。
明确“底线规则”:促进自觉践行
学校确立了教师基本的行为规范,以保证管理在行动层面得到落实。学校先后制定了“教职工十项良好习惯养成记录”“教职工公共行为准则十条约定”“教师职业素养十条导向”“教职工十项义务”等行为准则。让教师以底线规则为基石,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更重要的是让教师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懂得自我管理,将外在的制度约定转化为教书育人的自觉行为。
梳理“行动手册”:引导智慧育人
在总结巴蜀近十年教育生活规律的基础上,学校着力研究如何提高管理效能,并编制了《教师行动手册》。每学期,教师人手一册,推行系统而理性的工作日程规划行事历,倡导全体巴蜀人在工作中优化思维方式,提高个体的工作效能,明确工作要求,引导教师智慧地工作。
拟定“心灵拷问”:激发成长动力
“在教育思想的生长中,我们真切体会。”——这是巴蜀小学在师德师风建设中一直坚持的思考。学校在教师中广泛征集灵感,拟定了巴蜀“心灵拷问10语”,即:
你的教育或管理对象是谁?你对他们了解多少?
你喜欢管理者怎样管理?你做学生时教育者是怎样教你的?
在工作中,你是什么角色?
你的性格、人格是否健全?是否做到以身示范、为人师表?
你在巴蜀群体中是否有优越感?从事教育或管理是否是你的生命价值追求?
你的教学质量高吗?学生是否全面发展?
你喜欢读书吗?你是否每天进步一点点?
你是否真爱你的父母、家人?喜爱你的同事、学生?你是否爱巴蜀,工作快乐吗?
你怎样安排闲暇生活?怎样安排锻炼身体、持续学习、工作追求和享受生活,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你有梦想吗?你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创造吗?
于是,巴蜀人开始追寻有思想、有行动、有反思的教育生活,在步步实践和思量中,真切体会每一个教育现场、每一次教育尝试、每一回教育收获。每一位老师都在教育生活中梳理和反思行为的价值,探寻自己对于教育的理解。学校始终坚信,教育的力量不仅仅是作用于学生的,它本身也是教育工作者们自我成长和提升的动力,在教育思想的生长中,我们更清醒、更有力,每一份体会都带来新的自我成长和新的行为动力。
释放生命活力,与学生的脉搏一起律动
“一个团队,就是在组织一种让生命增值的生活”——这是描述巴蜀人准确自我定位的一句话。基于这样的自我定位,“团队”成为巴蜀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方向。在学校看来,只有全方位地关注巴蜀人的精神、行动及情感的全面成长空间,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才能帮助教师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在团队中主动去学习、去行动、去反思,释放生命活力。教师唯有实现自身的发展,才能与学生的脉搏一起律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循着这一思路,学校搭建了这样一些团队成长平台。
“公共服务岗”
给空间就是给发展。学校尊重每一位老师的个性需求,推行“公共服务岗”管理机制,即在每学期开始之前,每一位老师可结合团队工作需要及自身特长和发展愿望,自主申报本职教学之外的岗位。以此营造团队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和谐氛围,引导教师在不同的岗位上,能够更全面、更客观、更细致地换位思考问题。这一机制逐渐成为学校强化团队文化建设的有形抓手,而制度规范也因此逐渐内化为教师的内心尺度。
“知心奶奶”工作室
关注每一个“巴蜀宝贝”,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是每一个巴蜀人的信念。为此,学校建立了由退休老师组成的“知心奶奶”工作室,这也成为了巴蜀教育一个强有力的特色教育模式。“知心奶奶”不仅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还关注每一个年轻教师的成长。这一平台让退休老教师群体“老有所为”,在特殊的团队群体中发挥余热,延续青春,过上另一种“有境界的教育生活”。
“最可敬可亲的教职工团队”主题教育活动
师德师风建设和团队文化建设是巴蜀的“精神名片”。学校开展了“最可敬可亲的教职工团队”主题教育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与学校常态工作和师生学习生活实现对接。
根据《教育部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系统》的要求,我园及时召开会议,明确责任,搜集材料,开展自评。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幼儿园始建于1977年9月,于**年、1991年、2000年分别晋升为二类甲级、一类甲级、呼伦贝尔市示范园,为本地区唯一一所托幼机构,肩负着推动乡镇幼儿教育科学发展的使命与重任。
占地面积9566.2平方米,建筑面积2834平方米,绿化面积2550平方米,幼儿户外活动场地共4326平方米。今年共收托幼儿93人,现有教职工49人,学历合格率、持证上岗率均为100%。
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因各项工作完成较好,被评为2017年度实绩突出领导班子。同时被评为“自治区幼教先进单位”。
二、评估指标完成情况
A1、办园条件
(一)保教设备
1.班级活动室平均面积51平方米,通风好,采光充足,有独立的寝室、卫生间。我园精心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标准桌椅、水杯柜、保温桶、毛巾架。新建155.93平方米的多功能活动室“小熊之家”,有幼儿烹饪室、悦读书吧、手工坊、舞蹈室等九个功能室。
2.全园有触摸式一体机、教学一体机10台、钢琴8架。打印机、彩色复印机为教师办公提供了方便。
3. 为方便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我园设立了公众平台,每个班级建立了微信群,幼儿园与每个家长建立了校信通联系平台,及时将幼儿园的活动信息传递给家长,同时,幼儿园也能通过微信群及时捕捉到家长对幼儿园的意见和建议。
(二)活动器材
我园拥有联合运动器械、滑梯、攀登架、跷跷板、摇船等大型户外玩具。单一活动器械如脚踏三轮车、手推独轮车、轮胎、平衡木、篮球架、自制推车等多样。小型活动器械如篮球、沙包、提桶、呼啦圈、皮球、跳绳等均能够做到每生一件。
(三)材料与图书
为了适应教师发展需要,我园配备了丰富的专业用书1000多册,并订阅了《幼教金刊》《幼儿教育》《学前教育》以及党报党刊10种以上。,将二楼一个活动室设计成了悦读书吧,为孩子们提供了可随时进入的阅读空间。这里的图书来自于每一个孩子,去年又购买了幼儿图书400余册。
(四)环境创设
环境创设方面,很好地体现出办园理念:林区特色手工园。用原生态的树枝、松果、毛毛狗等材料,精工细作打造精品,让孩子们在富有艺术情趣的环境中提升对美的感受力、领悟力。园所里种植了云杉、黄槐、稠李、芍药、百合等十余种观赏树木、花卉;蔬菜生态园里师生共同种植瓜果蔬菜,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生态环境;室内创设区角,开设养殖角,饲养小兔、荷兰鼠等小动物,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爱心。
A2安全卫生
(五)安全管理
切实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健全了安全工作责任制及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能有效应对地震、消防、传染病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并通过系列演练活动加强了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加大日常安全防范工作管理,坚持定期与不定期进行安全排查工作;保安人员保证24小时值班与巡逻值班,保证了安全的第一关;在日常工作中做到防火防灾,以及全体幼儿的安全教育管理,严禁组织幼儿从事危险性活动,室内外监控无死角,周界报警、一键式报警时时保持待命状态。得到了市教育局安全工作领导的高度认可。
(六)保健工作
加强幼儿保健、卫生防疫工作,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建立了规范的幼儿健康档案,幼儿入园体检率100%。每日晨检坚持按“一摸、二看、三问、四查”来进行,及时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健康情况,并杜绝危险品的带入。认真执行幼儿园卫生防疫标准,对教职工定期健康体检,并制定卫生消毒制度。利用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卫生保健和育儿知识。建立了传染病报告制度和各项应急预案,发现异常或传染病做到及时隔离、上报。
(七)保教常规
严格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相关要求组织幼儿园管理和保教活动,不存在小学化、大班额、拒收弱势群体幼儿入园现象。我园制定了严格的一日常规制度,各项记录详实、明确。
A3教育教学
(八)教育方针
我园严格遵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以主题活动为抓手,以区域活动为平台,以游戏为活动方式,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教育内容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五大领域。
(九)教学计划
我园按照《指南》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工作计划,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在园的幼儿一日活动安排科学合理,动静交替,丰富多样,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各项大型活动均有方案、过程指导、活动后总结,每一活动都经过精心策划、部署、各部门合作执行,并及时总结回馈。
(十)教学活动
加强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常规工作。要求教师在学期初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每周制定周计划,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日常工作的教案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业务领导也会定期检查指导。区域教学活动的设计结合主题教育内容制定或结合传统节日、突发事件、以及季节变化,因地制宜投放活动材料,力求完善。开展传统游戏活动,丰富幼儿游戏项目。每学期我园都组织为期近一个月的教学观摩活动,在活动中对每一节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都经过反复研磨,评价,指导每一位教师落实每个细节,直至拿出几近完美的教案。规范要求,做到课前准备充分、教学活动扎实有效。不定时抽查一日生活常规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把平时的工作纳入学年考核,使各项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十一)教育研究
有效利用林区环境资源,将美工特色活动作为幼儿园的主线,积极探索贴近生活、富有鲜明特色的园本课程,课题《幼儿林区特色美工活动融入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成功申报“十三五”立项课题。师生共同创作了大量美工作品,在自治区第七届幼儿美术大赛活动中20余名幼儿、2名教师获奖,去年6月被评为自治区美术教育示范基地。
A4教职工队伍
(十二)教职工配备
我园现有幼儿93人, 4个教学班,在编专任教师人数21人,保育员15人,每班做到了两教两保,学历合格率、持证上岗率均为100%。
(十三)师资培训
我园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集中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业务学习,深入学习了《指南》、《规程》,引导教师转变教育理念。通过观摩课、区角交流、基本功展示等多种方式促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提高整体业务素质。积极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并优先在资金上全力保障,积极为保教人员创造学习条件,参加国培、名园跟岗学习,远程培训、线下实践等。
A5内部管理
(十四)行风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切实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落实教育价值观。引导教师自觉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建立师德承诺制度,开展“廉洁从教、践行师德”、“爱与责任”活动,教师在工作中充分体现了爱心、耐心和细心,真心对待每个幼儿,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在参与教师一日生活后,纷纷赞扬我园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强化师德监督,设立园长信箱、办公室举报电话、举报箱。
(十五)党建工作
坚持 “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严格执行教育局党工委的学习实践表,完成集中学习39次,党日活动5次,党支部书记讲党课3次,学习讲堂8次,主题研讨会4次,组织生活会开得很成功,每一位党员都本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原则,从自身找不足,找差距,努力检讨力争提高。
(十六)“三务公开”工作
严格执行收费标准,无不良收费现象;严格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坚决做到办事公开,杜绝暗箱操作。教师评先、评优、评定职称,实行量化考核、民主评议,不搞一言堂。
(十七)汉语言文字
汉语言文字工作已经列入我园日程表,我园全体教师的普通话水平符合国家标准。
四、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四十多年来,正是这种底蕴深厚的学校文化,激励着全校师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校风,不断超越自我,充满生机与活力。学校的德育工作注重在基础上花力气、在改革上做文章、在实效上下功夫,实现了“五个转变”,即:在指导思想上,从纯正校风、保证教学转变为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在德育管理上,从经验型转变为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在教育形式上,从较单纯的活动教育转变为贯穿至教育的全过程、渗透至教学的各环节;在德育队伍上,从以政教处及班主任为主转变为依靠全员的共同参与;在工作着力点上,从提高德育认识、摆上工作位置的浅层次转变为优化德育队伍素质、提高科学化水平的深层次上来。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德育特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初步建成了“以德树人、民主和谐”的德育模式,优良的校风、学风逐步形成,连续荣获南通市、启东市德育先进集体、启东市安全文明学校、启东市绿色学校、启东市艺术节十佳、启东市文明单位、启东市先进学生群体、启东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德育教育特色学校、启东市无流生学校、启东市收费规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年又被评为“德育先进特色学校”。
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稳步上升,回顾学校走过的成功历程,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核心、民主管理、依法治校、观念更新、特色创建和自强不息的努力。
一、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建设全员德育机制。
“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近年来,在陆辉校长的领导下,初中全力打造“人文教育”的品牌。学校各项目标的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的健全,都是从有利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的发展的角度去考虑。“人文教育”对学生而言包括做人、求知、做事、审美等基础。因为初中对他们来说是走向更高阶段网学习和成就人生事业的知识摇篮,更是铸就自己人生未来梦想的道德基地;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传统的学校教育和管理手段同时代的需要相比已经表现了很大的被动性。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制定必须服从民族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求。初中以“人本观念”为出发点在德育教育上展开全方位的探索。多年来“全方位育人”的方针得到切实的履行: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课堂德育渗透为主渠道,以“爱国、爱校、爱家”教育为特色。初中师生在校领导的带领下,用一切行动去诠释德育的真谛。
首先,领导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建立德育领导机构,切实将德育工作摆上首位(从德育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投入都能体现德育的首要位置)。结合本校实际,建立了由校长室、政教处、团支部、班主任、学生会等5个部门组成的德育领导机构和四线德育网络(即以校长为核心线,以政教处、年段、班主任为主力线、以团支部、团小组、学生会为辅助线、以班干部、值日生为保证线)相结合的一套制度,汇编成初中班主任管理条例,分发给各位德育骨干,通过班主任培训会议、主题班会、教师例会、集会、竞赛、活动等各种形式,进行学习探讨、落实执行,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以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建成了统一领导、全员德育、分层管理、务实高效的德育网络。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重视师德师风教育,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求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人人充当德育工作者,共同抓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如每学期每个月的“班级卫生大检查”,都是全员出动,取得很好效果。再如,为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我校强调意识到位,提出“每个教职工都应该是德育工作者”、“不会当班主任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转变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生同样光荣”等激励教师教书育人。我校还强调学科学渗透德育内容,努力做到“双纲”进课堂,不少教师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在制定有关规定时,注意政策导向有利于德育工作。如提高班主任津贴,根据班主任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量化评比;评优评先、年度考核、职务晋升等都向德育骨干特别是班主任倾斜。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激励德育队伍快速成长:共有2名教师参加启东市班主任教师培训,4位班主任发表班主任相关论文,一人荣获启东市优秀党员,一人荣获启东市师德标兵。
三、创设德育活动载体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创设德育活动载体,增强“活动育人”效果。如结合重大节日开展庆教师节师生联谊、国庆“歌唱祖国”、校运会、“学雷锋活动月”、为敬老院送温暖“爱心接力”、五四歌咏赛、汶川大地震捐款爱心传递等活动;元旦教师乒乓球赛,班级每个月有主题班队会、教师卡拉ok等小型活动;各教研组、各学科校本培训,公开课竞赛等。开发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感恩的心大合唱、走向辉煌校歌创作,提高师生活动的文化生活含金量,变“空洞说教”、“强性教育”为“磁性教育”。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乐学中进取向上,在歌声、笑声、掌声中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启迪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思想受到教育,得到升华。
四、创设学生自主管理的有效机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和激励学生品德的自主发展。
年推出以“诚信友爱”为主要内容的创文明班级达标活动,组织十项评比量化考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工作,强化了以班级为单位的校风建设。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本年度学校推出“班级全员自主管理”模式和学生会干部竞聘上岗制度,进一步扩大了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平台。通过推行班级全员自主管理模式,把班级真正还给了学生,让每个人都成为班级的管理者,使每个学生都是自我成长的主人,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班级的班风、学风明显好转。同时,由于每个学生都有“管人”与“被管”的机会,在管理中也都尝到酸、甜、苦、辣,从而促进其自主合作意识的生成。引导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推进了学生自律行为的生成。丰富了学生成就感的自我体验,强化了学生自立自强的信心。强化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年,初中团支部被启东市委宣传部、启东市教育局、启东市团委等评为启东市“团支部先进集体”。
五、发掘德育时代内涵建立德育目标序列。
学校努力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充分开发学生特长和才能的初中学生发展性评价,强调包含自强不息、刻苦奋斗精神和实践创新精神在内的人格培养。学校重视加强“留守孩子”的管理与教育,打破传统单一模式,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形成工作合力;注重发掘德育时代内涵资源,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实际,设立心理咨询室,安排专职及兼职心理学教师,开展心理咨询和必需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学生心灵的启导与关爱;开展“爱心”教育,充实学生心灵深处的真善美,促使他们把眼光关注到社会的弱势群体,把援救的双手伸向汶川灾区人民,把真诚和爱心献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开展“感恩”教育,感恩的心全校大合唱,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与人交往,热爱母校,引导学生把对学校的感情倾注到自觉参与校园的管理,把对班级热爱转化为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涌现出一大批以爱心待人的优秀学生。在三年的培养教育中,使学生逐步成为“学生人”、“学校人”、“社会人”。
今天区委、政府召开建设教育强区工作会议,主要是总结过来几年的教育工作,动员和部署建设教育强区工作。等下,书记会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建设教育强区工作信心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市委、市政府于去年召开了全市教育强市工作会议,并下发了《关于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力争在2015年基本实现教育强市”的目标。这是我们建设教育强区大的背景、大的形势。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增强建设教育强区信心,力争在2012年实现教育强区目标。
我们有好的教育发展战略。区委、区政府把教育工作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优先谋划教育发展,优先解决教育经费,优先改善办学条件。近年来我区财力紧张,而教育预算内财政拨款超过了财政经常性收入的50%,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免费义务教育,更是增加了政府财政压力。在这样一种现实下,我们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过程中,先后投入经费1000多万元用于改善保留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在企业学校的接收移交中,共接收教职员工490人,每年增加人员经费1400万元,并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对6所企业学校进行提质改造;2003年——年,全区投入经费3000万元用于小学的维修改造,投入经费1800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添置各类教育教学仪器、设备,18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都建成了校园网,12个班以上的学校都建成了多功能教室;投入800多万元用于下区初中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城区17所中小学有11所建成了塑胶运动场;全区教职员工的工资由财政按月足额拨付。同时吸纳民营资金8000多万元来我区办学,不断完善办学体系。目前八达小学、景弘中学、北大星培训学校和东方艺术学校等都已成为同类学校的佼佼者。
我们有好的教育发展质量。“普九”成果不断巩固。全面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完善了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适龄青少年入学率达100%,初中学生年辍学率在0.5%以下,初中毕业生合格率达到了98%以上,升学率达到了85%以上,三残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0%,学龄前一年入园率达到100%,学龄前三年入园率达到了87%。实现了全区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目标。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我区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逐步提高,良好行为习惯逐渐养成,个性和特长得到张扬和发展。坚持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成千上万的中小学生真真切切的成了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受益者。在教育教学上,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们有好的教育发展体系。我区较早完成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和企业学校接收,区域内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有以四三0幼儿园、钻石幼儿园、荷塘区幼儿园为代表的幼儿教育机构,有以荷塘小学、601中英文小学、红旗路小学为代表的小学教育,有以五中、十五中和十九中为代表的日益发展的初中教育,有以四中、十三中和十八中为代表的省、市示范性高中教育,有以株洲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工业学校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有以八达小学、景弘中学为品牌的民办教育,各级各类教育特色鲜明,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辖区内现有高等职业学校6所,中等职业学校8所,民办职业学校14所,每所学校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专业。全区形成了依托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和社区培训中心的实用技术培训、实用人才培训,仅年就培训了农民2000多人次,为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培训700多人次,为荷塘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基础。
我们有好的教育发展机制。已建立起教师招聘逢进必考制度,教师末尾考核制度,教师定期交流、支教制度,校本教研制度。坚持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实现人才强教,抓好师资队伍管理和培训,坚持优化配置,均衡协调,坚持教育科研,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们有好的教育发展氛围。全区教育工作者恪尽职守,教书育人,为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纷纷成为尊师重教的楷模,为我区教育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株洲车辆厂在四三0中学、八达小学的移交过程中和移交以后,先后提供资金100多万元,为学校提供基础设施改造资金,职工俱乐部在重大活动期间为学校免费开放。株洲601厂在学校移交时主动出资80多万为601中英文小学配备了31多间多媒体教室。株洲千金药业公司长期以来为金钩山小学等学校提供支持和帮助,为学校和师生送去温暖和关怀。区城乡建设局、农村工作局等区直部门在与学校对口帮扶中为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乡镇、办事处积极履行教育职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荷塘公安分局、交警支队、消防大队等部门主动为学校提供相关知识的教育,为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不遗余力。今天荷塘教育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区上下的大力支持、关心和帮助,荷塘教育良好发展环境和尊师重教社会风尚的形成,就是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荷塘区政府向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全体教师、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过来,虽然我区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建设教育强区任重而道远。近几年来,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和任务,我区教育工作也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优质教育资源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教育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之间的矛盾还很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教育投入相对不足。由于财政困难,全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还比较低,不能完全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二是部分学校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离国家规定的标准还有较大的差距,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三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分布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四是部分学校内部管理还不够精细化,教育发展水平校际间不均衡。五是教育发展环境需要继续改善。
二、提高认识,把握建设教育强区工作思路
建设教育强区,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更是建设和谐荷塘的必然要求。
建设教育强区,首先要提高认识。从国家发展大局来看,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基础。在中外历史上,基于科学技术和教育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作用的认识,把发展科技、教育提到治国兴邦之纲,已有先例。二战后日本的迅速崛起,就是科教兴国的成功案例。我国从1995年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教兴国列为基本国策,十多年来,国民教育体系得到了全面发展,国民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当今,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教育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从我区基础教育发展本身来看,教育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就是要把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作为我们的工作目标,通过建设教育强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真正实现教育面向全体和实施全面教育。
建设教育强区,关键要理清思路。建设教育强区,是一项政府主导下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要坚持优先发展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科学统筹的原则。要坚持农村优先,薄弱学校优先,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高标准普及义务教育,协调发展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规范发展幼儿教育和民办教育,形成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为推进荷塘新型工业化、推动创新型荷塘建设、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发展目标是:经过10年努力,教育发展水平达到全省一流,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省教育强区。到2012年,全区3~5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0%以上;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8%以上,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合格学校标准;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2%以上;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学历提高率达到85%;加强农民职业教育,40岁以下的农民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率达80%;15周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以上,新增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以上。到2015年,基本形成比较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教育资源有机整合,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三、突出重点,狠抓建设教育强区工作落实
建设教育强区是加快建设经济强区的一项战略任务,是全区上下、社会各界、辖区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责任,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落实教育强区的各项任务,把准方向,突出重点,强化措施,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督导考核为抓手,严格落实责任。乡镇、办事处和区直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制定的《教育督导考核办法》,认真履行教育职责,为辖区各级各类教育和学校的发展提供服务,乡镇要依据相关法律政策规定,确保适龄儿童入学,严格控制中小学生辍学,要根据全区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目标,制定本乡镇幼儿教育实施方案,举办一所以上中心幼儿园。要坚持学校安全工作属地管理原则,维护学校的治安、安全和正常的教学秩序,要积极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区教育局要全面负责规划、协调、督促、指导等各项工作,认真对照教育强区建设目标,摸清家底,找准问题,提出措施,当好区委、区政府的参谋。区财政局要按政策保证教育经费预算到位,确保教师工资、生均公用经费、学校改造建设经费落实到位,努力筹措教育发展和建设经费。区劳动人事局、区编办要协助教育局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聘任制度,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要按政策核定教师编制,保证教师正常流动的数量和质量。卫生部门要对学校内部及周边的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进行安全检查,有效防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净化文化场所,要把学校文化建设纳入区域文化建设体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阵地建设,办好社区假日学校。其它各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尽最大努力支持教育发展,形成合力兴教的良好局面。区建设教育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区政府教育督导室要严格按照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加强对整体工作的指挥、协调和督导检查,及时通报进展,跟踪问效、问责,落实奖惩制度。
二是以教育质量为核心,统筹教育发展。我们要牢固树立新型质量观,本着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教育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构建我区教育发展的大质量观,树立我区高质量的大教育特色。我区有着良好的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基础,有一批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特色学校,我们要加强各学段间的教育衔接,努力形成“体系完善、基础厚实、特色鲜明、社会满意”的教育发展局面。
三是以均衡发展为目标,科学配置资源。按照建设教育强省、教育强市的精神,建设教育强区的突破口是省级合格学校建设。而合格学校建设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科学配置资源的重要途径,我们从年开始启动了合格学校建设,计划至2012年,将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建设为省合格学校。教育局要对照合格学校建设标准,根据我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向区合格学校建设领导小组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
四是以深化改革为手段,提升教师素质。建设教育强区,我们要把教师作为推进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当前,我区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着力抓好这样几个工作:更新教育理念,突出师德师风和心理健康建设;要提升整体素质,突出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能力建设;要强化骨干引领,突出名教师、名校长工程;要倾斜配置农村教师和城区薄弱学校教师,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区域内教师的正向交流和定期支教,突出教师配置均衡。
五是以财政资金为主导,拓展教育投入。一方面我们不推卸办教育的责任,要始终强化基础教育的地位,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将办好教育作为提高创业创新能力、实现惠民富民目标的首要大事来抓,另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在充分发挥财政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在国家政策和法规框架内,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金合作办学、独立办学,在规范民办教育办学行为的基础上,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务,加快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六是以整治环境为重点,营造教育氛围。教育的发展需要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作保障,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依法依规组织公安、教育、城管、消防、文化、工商等部门对辖区各级各类学校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促进良好教育环境的形成。要进一步强化政府部门与学校对口联系制度,加强教育宣传,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全力构建和谐校园。同时衷心希望辖区各单位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教育事业,为荷塘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