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三学习计划

大三学习计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0 14:53: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三学习计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大三学习计划

篇(1)

此次学习规划的重点放在软件学习和景观专业课学习以及读书计划的制定上。软件学习的目标是提高软件制图水平,大三结束时能讲流利简单的操作软件制图,能用软件进行制图和设计,同时为技能考试和以后的工作做准备,争取拿到技能考试资格证。专业课学习紧跟老师进度,适当超前,做到不留问题,真正学懂专业课,为以后工作做准备。读书方面,有计划的读书,锻炼自己的思维深度。

具体措施如下:

一、软件学习。软件学习贯穿整个大学生活,将来工作中也很重要。软件学习贵在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总会提高软件制图水平。

⑴、学会积累复习,每天学习一些内容,隔天复习一次,一周复习一次,月末复习一次,没记住的内容反复复习。

⑵、每天背诵两句话,内容随意。一周复习一次,一个月的最后一周复习。同时努力提高英语口语能力,一周与同学练习口语一次。

⑶、每周用软件完成一幅作品,然后对照原图,查漏补缺,发现不足。周六周日晚上为作图时间。

以上计划,如遇突发事件,如紧急作业等,可延期完成。期末考试时计划停止。总体计划每天需花一小时时间学习软件,我相信,我有这个毅力坚持下去。

二、景观专业课学习。

⑴跟着老师进度学习,提前预习。不懂的地方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不留问题。

⑵十二月份考技能考试证。

⑶每周复习一次本周学过的内容,每月末复习本月学习内容。循环复习。

⑷定期总结,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及时查漏补缺。

三、读书

⑴每周读书时间不少于五小时,每天抽出一小时读书。

⑵读书内容从文学方向向专业方向转变。开始读有关景观设计以及经济方面的书籍。多读些设计大师作品。

篇(2)

[摘要]在民办高校中,学风建设一直是工作的重点,良好的学风会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民办高校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总结民办高校学生存在的学习心理障碍类型,分析存在心理障碍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即引导学生做好各阶段有关职业的生涯规划,分析现实社会的就业压力和人才需求状况,加强大学生学习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学习策略指导。

[

关键词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对策

[作者简介]刘颖春(1984-),女,江苏宿迁人,宿迁学院基础部团总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宿迁22 38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苏北地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立项课题“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教育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BXLKTYJ1300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19-0067-04

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新兴产业,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民办高校在人才的培养目标方面有一些共同特征,即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包括各种专业的人才、专门的人才和实用型职业人才,并将他们培养成复合型、立体型的“社会职业人”。其创立让高等教育更大范围地实现了普及化、全民化。但是,民办高校总体仍处于办学的初始阶段,生源质量、收费机制、社会认同等方面与公办高校存在很多差异。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学风建设仍是民办高校工作的重点,对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心理障碍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习障碍

LD (learning disabilities)是西方欧洲国家惯用的省略术语。至今,可查阅到的有关学习障碍的术语和定义已经超过90种。196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科克提出的学习障碍概念是国际学术界最早的界定,他认为学习障碍是儿童的发育障碍,主要体现在语言、阅读、说话和社会交往的技能等方面,并不包括听觉障碍、视觉障碍和智力障碍。长久以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很少探讨LD的界定,他们大多是以“学业不良”“差生”“双差生”“后进生”等名义对LD进行相关研究的。“学习障碍”“学习困难”“学”等词语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其中,“学习障碍”的出现频率最高。但是,这几个概念一直被混淆使用,一些研究者时常把“学习障碍”界定为“差生”“学习成绩低下”。如他们认为LD儿是指那些智商虽然正常,但主要科目的学习成绩不合格或低于平均成绩的一个标准差以上的儿童,或者是那些由于学习成绩差而被留级以及被教师们评定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儿童。本文研究的大学生学习障碍指学习困难生的心理障碍。

二、研究方法

(一)对象

研究对象为宿迁学院、南师大泰州学院、中北学院三所民办高校大一、大二、大三学生,见表1。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方式,自动删除无效问卷,最终提交成功问卷880份。

(二)研究工具

主要采用访谈与问卷法。在前期访谈及已有研究的经验基础上编制涉及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情绪等维度调查问卷。项目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问卷题项进行因子分析,剩余60个题项,组成调查问卷。信度分析,进行信度检验时采用个别项目信度,潜在变量的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CR)和Cronbach a系数,分析结果表明,测量问卷的组合信度为0.88,这说明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效度分析,计算5个分类表和总量表项目总分的相关,5个总量表与分类表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2,0.852,0.826,0.867和0.805,这表明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三、结果

(一)不同年级在学习目标、动机、态度、兴趣、情绪方面的差异

从表2的目标、动机、态度和情绪4个分量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三个年级组学生的得分差异十分显著。一年级的学生各维度的水平都相对较高,而高年级却并未显示出其年级优势。

(二)学习各维度的性别差异

从表3可以看出,男女生在学习态度和动机分量表上的差异水平极其显著。与男生相比,女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更高,学习态度更积极主动,女生学习水平整体高于男生。

(三)文科大学生与理科大学生学习各维度的差异

从69页表4可以看到,文科生,理科生和工科生在态度、动机、兴趣3个量表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生的得分明显高于理科、工科大学生。

四、结果分析

(一)分析学习各维度的年级差异

各年级的测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学习各维度水平会随年级的增高而呈总体下降的趋势。一年级学生学习各维度指标要高于大二、大三学生,大三学生各维度指标在总体上略低于其他年级。国内有关学者关于学生的学习策略的研究结果与这个结论较为一致。大一学生进入大学时间不长,还没有完全适应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角色的转变,在高中时候形成的高压式的学习习惯仍然存在,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使自己在考试中获得满意成绩。高年级的学生已经从高考的重压下解脱出来,学习压力变小,所以学习的各维度指标变低。

(二)分析学习各维度的性别差异

结果表示,在态度、动机、目标和情绪4个分量表上,男女大学生的差异非常显著,男生的得分明显低于女生。女生比男生在学习中,自控力更强,更努力和细心,态度更为端正,目标更为明确。在现实社会的职业选择中存在性别歧视,这使女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压力。女生学习的重要动机和目标是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能够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并能够在未来获得满意的工作。男生更为理性,学习如果有兴趣支撑,则会更主动。在兴趣分量表上,男女生差异不大。

(三)分析学习各维度的文理科差异

结果显示,文科大学生在态度、动机、目标、情绪、兴趣5个分量表的分数明显高于理工科大学生。文科生中女生相相较多,学习较为用功、踏实,而理工科因为专业课程难度较大,考试容易出现低分、挂科的情况,很多学生会出现畏难、厌学等情绪,进而不愿意学习、逃避学习,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文科大学生考试相对容易,但就业范围较理工科类学生而言相对狭窄,因而文科生更注重增加自己其他知识的学习,尽量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综合能力。所以,会出现几个分量表分数相对较高的情况。

五、学习心理障碍类型及产生原因

根据一系列调查数据和访谈,笔者总结出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学习心理障碍的几种类型。

(一)缺乏学习动力

调查结果显示,对目前所学东西很感兴趣的学生占13.75%,选择对自己专业态度感觉一般、没什么特别感受的占60.11%,觉得自己学习充满动力的仅占16.93%。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对自己专业没有兴趣,因而学习动力不足,需要更多的外界督促和教师的严格管理。学习动力不足,往往表现为对学习提不起劲头,上课自由散漫,不认真听讲,对教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拖拉或者不完成,甚至有厌学、弃学的消极情绪,不能坚持学习,缺乏具有社会意义和深刻的个体意义的远景性学习动力。

(二)缺少学习目标和规划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的占48.30%.选择现在很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努力的占56.02%,选择制定了学习计划并在认真执行的仅占18.52%。由此可见,部分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或者目标不明确,大部分时间在混日子。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博得家长、教师或他人的赞扬。一些大学生认为既然已经考上了大学,就大功告成了,缺少抱负和期望,坐等毕业;一些人习惯了由教师带着、盯着、赶着学习,对大学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随波逐流。

(三)缺乏自主学习意识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在空闲的时间里学习的学生占29.43%,选择上网的占31.36%;选择自己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的占23.75%;选择能按时完成作业,但不会主动学习的占48.64%;选择经常去图书馆学习的占36.1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够,仍需要有外界监督和督促。

(四)缺乏学习方法策略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认为自己学习效率高的仅占11.25%,选择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一般的占51.59%。民办高校的学生,高考失利并不是因为他们智商、能力上比一本、二本的公办学校学生差,而是因为他们不会主动地寻找适合自己的灵活变通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因而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导致民办高校大学生出现学习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界的因素,也有内在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家庭条件较好,无就业压力。民办高校的学费比公办院校高出两倍,因而民办高校中很多学生家庭条件较好。优越的家庭环境让学生没有危机感和责任感,毕业后要么子承父业做生意,要么家里通过良好的人脉关系安排好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生来上大学就是混张文凭,因而学习态度不端正,形成种种学习障碍。二是高中基础不好,到大学后仍自暴自弃。民办高校的学生或是高考失利,或是在高中时成绩就不好,到了大学后,对自己的定位仍然是差生,或觉得自己没有前途,因而自暴自弃,不想用心学习。三是上进心较弱,耐挫性强。民办高校大学生,因为高中成绩属中下游,对自己期望值不高,并且有些同学经常被教师教育谈话,因而,他们中有部分学生上进心较弱,习惯了自己的平凡和普通。面对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们已经习以为常,没有太多的压力和触动,也不会主动去改变成绩不好的现状。四是家庭、社会、学校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作为直接影响学生的一个因素,在学生的学习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单亲家庭和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都会影响学生的性格和发展。还有一些家长秉承读书无用的理念,对孩子的要求是能毕业就行,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同时,社会多元化严重影响学生对成功的评判,加之就业越来越难,让很多学生迷茫,学习没有激情。学校的教育方法、教学模式,对学生思想的引导,也可能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让学生产生厌学等不良情绪。

六、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应对策略

(一)引导学生做好各阶段的有关职业的生涯规划

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通过自我认知,依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特长,结合社会与市场环境,对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和所想达到的职业目标而做的方向性方案。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如缺少学习目标、缺少学习规划等,帮助学生解决好其职业生涯中的“四定”,即定心、定位、定向、定点,使学生在平稳、正常的心态中,把握好职业定位,并尽早确定职业目标,选择好职业的发展地域范围,同时按照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努力。

(二)分析现实社会的就业压力和人才需求状况

很多学生学习没有动力,缺乏学习主动性,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身上的责任感不强,不知道目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对人才竞争的危机感准备不足;有一部学生因为家庭条件优越,以为父母可以为自己毕业后包办工作和出路,不需要担心;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彻底失望消沉,不知道如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自暴自弃。

针对这种情况,必须教育学生,现代社会人才济济,而且职位招聘越来越公正透明,找工作时个人没有真才实学是不行的。对于民办高校的学生来说,培养自己的应用能力,有一技之长,仍然是可以找到好工作、有好的前途和未来的。

(三)加强大学生学习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提高,开设心理学必修课和开设学习心理方面的专题讲座。从正面向学生教授学习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方面的科学知识,增强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提高学习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学校心理咨询辅导的科学性并加大力度,教会大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应对挫折的策略以及心理调适技巧。

(四)加强学生学习策略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针对民办高校部分学生学习计划性、自主性、独立性差以及不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的情况,民办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开展切实有效的学习策略指导。

首先,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对专业产生认同感和兴趣。其次,让学生认识到高校的学习是自主的,学习内容是丰富且具有专业性的,学习方法是多样的,学习目的是具有探索性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制订合理、可行的学习目标与计划。再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笔记记录与整理、制订学习计划、资料查找与利用、提高记忆效果等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

[

参考文献]

[1]高玉敏,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成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2).

[2]李伟兰.论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基本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5).

[3]刘风华,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成因初探[J].潍坊学院学报,2008(1).

[4]聂霞,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教育对策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5]时斌.大学生心理障碍产生原因及其对策研究[Jl.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6).

[6]孙维武.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处理[J].科教导刊:上,2011(9).

[7]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8]王春梅,辛宏伟.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障碍与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2003(4).

篇(3)

关键词:学业拖延;师范生;问卷法;访谈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4-0224-02

一、引言

学业拖延,主要指学生在学业任务中的延迟和拖延行为。Ellis研究发现高达95%的大学生有意推迟学业任务,而70%大学生有经常性的学业拖延行为;Solomon等人调查342名大学生发现:46%在写论文,27.6%在准备考试,30.1%在完成每周的阅读任务时会拖延,另外50%的大学生报告在学业任务中至少有一半时间会拖延,而35%的大学生报告偶尔会拖延。有研究指出,学业拖延不仅会造成延迟承担责任、延迟做出决定、延迟完成任务等直接后果,导致学生损害学业进度,错失良机、人际关系恶化,还有可能带来一系列如后悔、绝望、自责等内部精神压力,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及时地发现学生的拖延行为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对于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学业拖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1.对学生学业拖延状况的研究;2.对学业拖延成因相关因素及其消极后果的分析;3.对学业拖延的干预研究。目前国外对学业拖延的研究发展迅速,而国内则尚在起步阶段。且国内对学习拖延的研究多是对国外学习拖延研究的综述,实证研究很少。尤其针对师范生的研究就更少。对师范生的培养肩负着祖国未来的发展,因此师范生的学业拖延情况急需探论。本研究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学业拖延问卷并结合访谈调查师范生的学业拖延程度、原因、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策略。以引起个体、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师范生学业拖延的重视。

二、研究方法

1.被试:随机选取安徽省安庆师范学院大学生100名,其中男,女生各50名,大一、大二、大三各30名、大四10名(鉴于在校人数较少)。选取10名学生、3位老师,5位学生家长。

2.研究工具:大学生学业拖延问卷:测量师范生的学业拖延现状,包括封闭式与开放式问题。

访谈问卷,针对师范生,家长和老师分别设计问卷,共三套。

三、结果与分析

共发放问卷100份,剔除错答、漏答和有规律填答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8份,有效回收率98%。把问卷项目整理归纳为“写学期论文、备考、完成每周作业、学业管理任务、列席任务、一般学校活动”等维度,在性别、年级、专业等变量上报告的学习效率、学习满意度。使用SPSS13.0分析数据。

调查发现,在各任务上几乎总是或总是发生拖延的人数比例由高到低:每周作业(15.3%),备考(13.5%),一般学校活动(10.2%),学期论文(4.6%),学业管理任务(2.5%),列席任务(0.6%)。这说明大学生对考试、作业、学校活动不太感兴趣,容易选择拖延,以此来回避。

在各学业类型上学业拖延“几乎总是或总是”成为问题的人数比率由高到低:备考(35.6%),列席任务(21.7%),每周作业(17.4%),学期论文(16.8%),学业管理(15.0%),一般学校活动(9.0%)。可以看出备考和列席任务影响到了大部分的大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成为了问题。

“比较想或非常想”改变拖延行为的人数比率从高到低:备考(81.9%),学期论文(66.3%),列席任务(62.1%),完成每周作业(59.6%),学业管理任务(51.2%),一般学校活动(43.3%)。结果表明大部分师范生想要改变拖延现状,想要摆脱学业拖延。

研究结果发现有高达85%的男生,45%的女生存在经常性的学业拖延现象,且差异显著。有75%的文科生和70%的理工科生存在经常性学业拖延现象,差异不显著。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存在经常性的学业拖延现象学生各占70%、75%、60%、90%。

四、学业拖延现象的原因

学习兴趣。备考、完成每周作业、一般学校活动上大学生的学业拖延比例最大,而其他三项所占比例很低。这说明师范生在不同学业类型上的学习兴趣差异很大。这显现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当学生具有强烈学习兴趣,主动性增加进而积极完成学业,不易产生学业拖延现象。

学习动机。研究发现,大一、大二学生出现经常性学业拖延的情况比较明显,这由于老师要求、学校管理、奖学金等外在动机作用下,而不是主动要学,因此出现拖延现象。大三学生的学业拖延情况好一些,这里内在动机起了很大作用,学生主动提升自己,为自己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总之,学习兴趣在学业拖延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时间管理观念。“今天算了,明天再做吧”是不少拖延者的行为时间观,这其中既有对时间的错误认知,如“反正还早,不必急”,也有对任务计划的错误认识。Blatt等认为有拖延习惯的学生和无拖延习惯的学生对于时间知觉有显著差异,守时学生能把时间的焦点延伸至未来,而拖延学生则将时间焦点锁定在目前。因此,形成一个严肃的时间管理观念,有利于学业拖延的改善。

家庭环境。研究发现,良好家庭环境的学生更不容易出现学业拖延情况。而在管教过于严厉的环境下容易出现学习拖延现象。这类家长往往剥夺孩子娱乐休息的时间,对孩子的学习进行严密地计划并严格监视。这种“高压管制”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从而故意拖延时间发泄心中不满。故温馨美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减少学业拖延现象。

篇(4)

【关键词】元认知;独立学院;英语;大学生;听说;自主学习

一、前言

“自主学习”问题被国家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确立为重要研究内容,它指的是一种特定的学习模式,即在传统课堂环境之外的学生独立的或自我指导式的学习。元认知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最先使用的。其实质是认知个体对自身认知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理论包含的三个内容,即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知识指对认知活动过程,结果及相关信息的认识;元认知体验指对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指主体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知识特点和学习要求制定计划、选择策略、评估有效性。元认知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对英语听说自主性学习有指导意义。

二、调查背景

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或是书面的交流,同时可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但遗憾地是,“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的大量存在让用人单位对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深感失望,尤其对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另外校方在大学英语教学课时的分配上反映出重“读写”、 轻“听说”的倾向。为了弄清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大学生听说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特点,我们以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为例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为一所典型的独立学院,外语系现有商务英语、英日双语、英法双语与英语教育四个专业方向,在校学生有520人。本次调查以元认知理论为基础,旨在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学生对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视度以及课堂满意度(2)学生对自身英语听说能力满意度及自主学习效果评价(3)课后听说自主学习的现状。

三、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对象为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外语系大二到大四的100名本科学生。按照分层方法,依据各年级人数所占系总人数比例,大二抽取29人,大三36人,大四35人。调查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五大板块,分别为英语学习背景、

对英语听说自主学习的认知、英语听说自主学习情况、对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满意度、以及对学院改进英语听说学习环境的建议。调查问卷共涉及27题,其中有5道多选题,19道单选题,2道开放题。于2015年9月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10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7.1%,问卷无效原因为单选题多选或漏选。在调查问卷统计结束后,我们还就相关问题对其中的15名同学进行了访谈,访谈分为一对一、一对多的面对面访谈和电话访谈。

四、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对英语听说能力重视度以及对课堂满意度

本次调查中各年级学生对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视度远高于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她们认为英语听说能力对未来职业的影响程度超过90%,由此可见,学生对于英语听说能力提升的渴望程度很高。但是华夏学院英语专业大二学生每周仅有两节听力课,一节外教口语课,而大三和大四学生甚至没有听力和口语课。学院设置的英语听说课时较少,学生进入大三后,英语听说主要靠自主学习。另外,对所上过的听力课堂和口语课堂评分结果表明,学生给出的中等分数占多数,可见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并不太高。通过访谈我们发现,评分低者多认为听力课堂上教师教学手段单一,从头至尾只是听磁带做题目。而外教的流动性太大,学生对不同的外教课风格适应性比较慢且学院采取的是非小班教学,大多数同学开口的机会还是很少。

(二)学生对自身英语听说能力满意度及自主学习效果评价

本次调查的100名学生中,有超过50%的人学生有至少七年的英语学习经验。对其英语听说能力影响最大的阶段是初中,其次是高中和大学。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大四学生而言,大三和大二学生更认可高中和大学对英语听说能力的影响。此阶段60%以上学校所在地位于城市,且随年级递减,此比例呈上升趋势。我们认为,丰富的学习经验和较优越的学习环境会让学生对自身英语听说能力评估较高,但是调查结果表明(表1)三个年级学生中,至少有69%的学生对自身英语听说能力不满意,在大三和大二学生中表现更为明显,大三有94.4%的学生不满意,大二有77.1%,但总体而言,大四的满意程度高于大三和大二学生。此结果表明,大学英语专业学习前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对后期的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评价影响不大。而学生英语交流能力调查结果进一步表明,大四学生中可以用英语交流能力的比例明显而高于大三和大二学生,且大四在对自身英语听说自主学习效果评价上要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年级。

(三)课后英语听说自主学习情况

如表2所示,在对英语听说自主学习的态度上,各年级学生表现差异较大。喜爱程度随年级递减而递减,大四学生对英语听说自主学习的喜爱程度达到65.5%,但到大二仅有31.4%。与之相反,学生持无所谓程度随年级递减呈上升状态,大四学生持此态度人数仅占该年级总人数的6.9%,但到了大二阶段其比率达到了31.4%,与持喜爱态度的人数相同。由此可以看出,年级较低学生在英语听说学习中,对课堂或其他外界辅助的依赖性较大,而高年级学生更倾向于自主学习。我们认为,这和学生英语听说自主学习的动机和途径密切相关。调查结果表明,找工作、课程需要和个人兴趣是激发学生自主提升英语听说能力的主要动力,其中找工作占比重最多。值得关注的是,找工作、个人兴趣和课程需要的大四学生均比重小于其他两个年级,而其选择出国留学考试、获得他人认可的比重高于其他两个年级。我们认为,相对于大二和大三学生而言,大四学生课程少,所以她们在学习上对课堂的依赖自然减少,但因面临择业、考研或出国的压力,其对于证书和专业学习的要求更高,故比其他年级学生更多倾向自主学习的方式。这一点也在听说自主学习时间和书籍选择上得到进一步印证,大四学生选择考前突击和备考书籍的比重远多于其他两个年级。

在途径选择上(表3),选择网上媒体资源的比重至少达到77%,其次是资格证书备考以及同学交流。由于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学组织在网络上提供了丰富且免费的学习资源,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听说训练。传统的备考提升方式仍然是主要途径,这说明,备考仍是有效的提升英语听说的方式。在访谈中,许多学生认为有压力才有动力,考试可以迫使她们去学习,特别是对自我监督能力比较差的同学,考试在能力提升上影响很大。而学生对于比赛、

社团以及培训的兴趣不大,我们认为其原因是学生对学院英语角活动参与度不高,她们认为外教数量太少,没有好的外语学习氛围。而学院每年关于口语和听力的比赛相对较少,且比赛时间大多集中在一个月内,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长期影响较小。而培训班的费用较高,特别是专门针对的口语培训课程,大多数超过了一千元。我们认为学生在选择学习途径时,比较看重短期效果和资金节约两个因素。这在书籍选择上的原因相同,因为在100人中,有30人倾向于选择速成书籍。学习者只有在设立目标并能客观评价自己的表现时才能开展自主学习。然而调查结果表明,不会制定计划且不会定期评估表现的人数达到53人,超过调查总人数一半。能制定计划且定期评估的仅有19人。

在访谈结果也表明,许多学生不适应假期后的学习。以下为访谈部分笔录:

采访者:大学寒暑假,没有作业,你会不会自己有计划地去学英语呢?

王同学:会,我真的就是坚持了几个月。但是那种效率的话,因为家里又有wifi,又有电脑,又有手机,然后环境又很舒服,就是你随便那拿个东西都很顺手,可能就会分心很多。

金同学:寒暑假的时候,原本计划是这样的,计划赶不上变化啊!暑假在家里会记一下专四词汇什么的,也没记多久,就没记了。

张同学:没有,这个没有,在家里比较懒散的那种,是朋友也没有太多的学习。

五、启发与建议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我们特为提高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听说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以下建议:

(一)树立正确自主学习态度,运用科学自主学习方法

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者应对自身学习过程及结果有正确的认知并且能合理运用计划策略。调查中结果表明,对英语听说自主性学习的无所谓态度的学生人数随年级递减持上升趋势。学生首先应树立对自主学习的正确认知,明白是多种因素而非单一因素促使学生产生自主性学习的动机和并导致不同的学习结果。因此,在激励学生自主性学习时应侧重强调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因为相对于较高年级学生而言,低年级学生存在对专业认知、学习方法以及大学生活的困惑。因此,学校应该从低年级起应开始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其次,学生和学院都应认识到自主性学习是长期而非短期的行为,学生应树立长期的英语听说自主学习目标,尤其是在英语听说自主学习初期,学生应开始在自身探寻和教师指导下,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这更有利于她们减少在后期目标实现中因方法不当而产生挫败感,从而坚持实现目标。

(二)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避免功利化自主学习

元认知体验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从学习动机、途径、时间以及书籍选择来看,考试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影响很大。学生在考试的压力下,很难体会到学习乐趣。但在目前的教育制度中,相对其他方法而言,考试成绩更能反映学习效果。因此,大多数老师和学生都将其作为自主性学习效果检验的标准。但是由于考试是阶段性的,且国内对口语测评的考试较少,从而使得考试无法贯穿于学生英语听说自主性学习的全过程,并有针对性的对此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因此,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是避免学生为考试成绩而进行功利化自主学习的有效解决途径。比如参加与英语听说相关社团的活动、比赛、课堂表现都可纳入到英语听说能力评价体系中来,这样就可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听说的兴趣,并选择多元化途径来进行听说能力训练。这也有利于学院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三)形成多方多样监督途径,强调跟踪式调节策略

监督和调节是元认知学习理论中的重点。根据调查结果,各年级学生对英语听说自主学习学习计划、监控和评估能力都很欠缺,难以实现自我监督和调节。这需要教师在给予学生自主性学习方法的同时强调课后互动。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传递补充授课材料,交流学习信息,了解学生的反馈意见,帮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其次,教师可有效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可让英语听说技能突出的学生分享自己的训练方法。学习经验交流能在学生中产生共鸣,促使学生自身探索学习方法。

(四)创建丰富的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自豪感

目前,华夏学院听力口语课时较少,而且除英语角和每年一次的英语文化节比赛外,学院的英语活动较少,而学生对英语语言环境的渴望度很高。我们认为,学院可考虑多举办英语活动,贯穿于整个学年,这有利于学生长期保持学习兴趣,并可以作为自主学习效果的阶段性检测方式。其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自豪感十分重要。为了提升全院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学院可考虑发挥英语专业学生的优势,组建学习团队,让英语专业学生帮助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语音语调、日常英语沟通等。

六、结语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华夏学院不同年级的英语专业学生在对英语听说自主学习的重视程度、采用的学习途径、获得的学习效果和对英语听说课堂的满意程度等方面上存在较大差异,并找出了学生在英语听说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对此,我们根据元认知提出了提升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听说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但是本次研究样本仅涉及武汉一所独立院校,调查样本数量较少,并只比较了不同年级的英语听说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所以在今后研究中,我们将扩大研究样本,并比较不同专业学生在英语听说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

致谢:本研究得到了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2015年度大学生自主创新科研项目基金的支持,特此鸣谢。

参考文献:

[1]陈美华.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学,2005(6):19-23.

篇(5)

关键词: 习得性无助理论 高校学困生 成因分析 转化对策

学困生问题是各国教育界、心理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努力探索、持续研究的重点难点。国内外关于学困生研究的理论成果与个案分析种类繁多,却收效甚微。究其根源,学困生的个性品质、认知能力、心理状态、学习水平等内因存在巨大差异,造成学困成因复杂,且短期难以内化、消除的不良局面。本文立足于习得性无助理论,通过对高校学困生的形成阶段、心理特征及形成内因等进行分析,提出相适应的转化对策,以期为学困生的教育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学困生现状及成因分析

1.1群体形成关键阶段

学困生作为教育工作者高度关注的首尾两极学生群体之一,其形成及表现呈现出较为突出的阶段性。

第一个转折点为大一下学期。学生在步入大学后,经过大一上学期的磨合,基本适应了大学生活的节奏,但部分同学因为时间管理及自律自制等方面能力的缺失,未能很好地规划大量的课余时间,或过于关注学习以外的能力发展,导致学习成绩滑坡,陷入学习困境。以某高校电子类专业学生为例,图一集中反映了大一下学期较上学期,学分绩点在2.5―3.5区间(即课程成绩加权平均分在75―85分)的中等成绩学生数量锐减,小部分分流向更高端的区间,更多的流向2.0(70分)以下的低端区间,变化幅度较大,牵涉学生数量较多,学困生初步形成一定规模。

图一 大一学期学分绩点分布

第二个转折点为大三上学期。大二整个学年的课程处于基础课与基础专业课的集中时期。学生的学习状态、课程压力基本延续大一下学期。但整个大二阶段基础专业课的学习是大三阶段全面开始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学生对基础专业课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对专业课学习方法的训练和理解程度,直接引发专业课学习情况的连锁反应。同样以上述电子类专业学生为例。下图是对整个大二学期与大三上学期末成绩分布的对比,反映出大二阶段,专业基础及专业学习能力素养的培养与积淀情况,最终较为集中地表现到大三的学习成绩上来。大三,随着专业课的深入,3.0―3.5区间(即课程成绩加权平均分在80―85分)的大部分群体呈现大面积的滑坡,中间成绩的人数再次锐减,2.0(70分)以下区间人数急剧增多。成绩低端人群出现第一个低潮,0.5―1.5区间人数情况突出。专业学习的连锁性与积累性极易导致专业信心的缺失,最终将导致这样一个群体绝对弱势。随之将引发高年级延长学制及学习困难的突发与期。

图二 大二、大三学分绩点分布

1.2 基于习得性无助理论的学困生心理特征分析

“习得性无助”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最初由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研究发现,它是指个人经历了反复的失败与挫折后,面临困境时产生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习得性无助现象在学困生身上较为普遍,一般表现为认知、情感和动机的缺失状态,这种状态影响他们的整个心理和个人行为。

1.2.1低成就动机。成就动机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学困生往往缺乏恰当的目标,学习时漫不经心,遇到困难自暴自弃,对失败的恐惧远远大于对成功的希望。

1.2.2低自我概念。指个体对于自己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特征的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一些学困生缺乏必要的自我认同和正确的自我评价,学习被动、态度消极,易产生自卑、猜疑、羞怯、孤僻、悲观或暴躁、冲动等心理偏差。

1.2.3低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学困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持怀疑态度,遇到挫折时,缺乏自信和拼搏意愿,表现出焦虑、紧张、不安、敏感等情绪。

1.2.4消极的定势。定势指个体心理上的一种准备状态和行为倾向,受个体先前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需要和态度等因素的影响,体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对于学困生而言,他们先前的学习生活经验往往失败多于成功,受到的消极评价较多,从而逐渐形成刻板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态度,将自己认定为无可改变的失败者,任何努力都无济于事,为人处世消极被动、缺少热情。

1.3高校学困生习得性无助的成因分析

“习得性无助”是一种渐变的过程,当学生在学习上长期经历失败而无法扭转局面时,他们会认为失败是无法控制的,将失败归因于自身的无能,继而产生无助感。了解学困生产生习得性无助感的成因,有助于我们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有的放矢。学困生习得性无助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三类。

1.3.1不良的学习状态。学生不良的学习状态的长期延续,令他们一次次承受失败,逐渐产生了绝望、抑郁、意志消沉,导致他们自我认知产生偏差,认为自己天生愚笨,主动放弃了努力。同时因长期得不到老师和同伴的重视和赞扬,而丧失了自尊,形成了消极负面的心理。

1.3.2不当的评价方式。人的内心意愿是渴求进步和努力尝试的。只是当学困生屡次无法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嘲笑时,便产生了焦虑情绪,对于探求事物和参加活动产生了恐惧心理。外部监管会加重学困生的焦虑情绪,增加自我设置的心理障碍。老师不恰当的评价方式,会强化学困生的行为模式和认识态度。

1.3.3消极的归因倾向。当学生认为造成他学业、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时,容易形成内疚、沮丧和自卑心理,认为无论付出多少努力,都难以提高学习成绩,从而降低学习动机,不愿做尝试性努力。这种错误归因是学困生习得性无助感产生的根源。

2.解决高校学困生问题的对策研究

2.1主要原则

在学困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审时度势,认真把握以下几项原则。

2.1.1主体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学困生并非异类,不应受到排斥和歧视,外界干预并非强行矫治而是引导管理。

2.1.2共情原则。深入学困生的主观世界,以其立场和视角来了解其感受,探寻产生学困的深层次原因,避免因主观臆断和个人偏见而陷入认知误区。

2.1.3全面原则。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大胆发言,达到全员参与,全心参与,全程参与。

2.1.4肯定原则。对于学困生取得的点滴成绩,给予大力肯定和热情鼓舞,保护其自尊心、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

2.1.5发展原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困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畅想与追求,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寻求发展进步。

2.2具体措施

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可以依据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2.2.1创造成功机会。给学困生制订一个合理且适度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总体目标,再将其细化分解为若干个难度呈梯状分布的子目标,帮助学生由浅入深,逐步获得成功体验,依次实现层层目标,从而激发和重塑学困生的学习潜能,树立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

2.2.2树立成功典型。以学优生的标准来制约和要求学困生,只会加重他们的消极和逆反心理,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与自尊心。因此,需要从学困生群体中评优评奖、荣誉表彰等方式肯定和宣传学困生群体中的先进和典型,树立学习榜样,让他们从相似者的成功中感受正向刺激,通过比较,引发反思,产生自我效能,这能给其他学困生制定“最近发展区”,形成示范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2.2.3加强正面评价。每个个体都希望获得他人的信任,学困生尤其渴望被肯定、被赏识,师生对其表现的肯定性评价能加强其归属感和自尊心。因此,需要给予学习困难群体足够的理解和无限鼓励。通过定期谈话、走访课堂宿舍、了解师生评价、观察实际表现等途径,有意识地联系与认识学困生,肯定他们通过每一次努力取得的进步与克服的困难,从心理上消除他们与新集体、辅导员的距离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2.2.4加强归因认知。自我效能感与人们的归因方式存在交互作用。学困生往往将学习结果归因于不可控因素。我们在引导他们进行归因时,要肯定他们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帮助他们发现优势劣势,挖掘潜力机会,鼓励他们多着眼于主观可控方面加以改善,如学习方法和努力程度。同时,可结合学困生群体中存在的一些典型现象和思想倾向,开展辩论等活动,通过学困生对目前现状的思考、辩论、梳理、澄清,引导学困生群体扬正风、去诟病,正视自身不足,放眼未来发展。

2.2.5加强心理疏导。厌学甚至厌世是学困生的明显特征之一,对此,应当与他们加强沟通,关心其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通过举办“家长观察日”、“校园开放日”等活动,邀请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参与培优育人工作,在推动家校联动机制形成和全员育人工作开展的同时,全方面、全阶段、全身心加强学困生心理疏导,引导其正视学习、生活困难,帮助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可操作方案奠定基础,促进其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建立适合的学习目标,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在加强监督的同时引导其自我规划与自我帮助。

总之,消除学困生的习得性无助感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从认知、动机、情绪及个性品质等多方面进行引导。要设立合理目标,提高学困生的成就期待,加强成功体验;树立学困生成功典型,使学困生恢复信心;对学困生进行积极正面的评价,培养他们正确的归因认知能力;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生活,加强心理疏导。

参考文献:

[1]林宇.“学困生”概念的厘定[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0月第10卷第10期.

[2]张和云.浅谈大学“学困生”及其转化策略[J].教育长廊,2009年9月(中旬刊).

[3]王伟华.基于高校学困生抑郁倾向的若干思考,考试周刊[J].2009年第36期(上卷).

篇(6)

关键词:独立院校 自主学习能力 人才培养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积极探索的改革成果,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致力于服务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积极探索高校向极具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近年来,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了支持独立学院发展的相关政策。然而,独立学院的发展历史较短,在办学条件、生源质量、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其人才培养效果、办学定位与预期存在差距。培养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独立学院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方式改革创新的重要切入点。鉴于此,笔者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为例,通过调研、访谈等方式初步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以期揭示独立学院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意义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传统“授受式”学习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即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受外界干扰,自主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学习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素质教育相对欠缺,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时展的需要。鉴于此,教育部有针对性地出台了有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改革发展基础教育的举措。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改革的基本手段。教育部2001年公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并“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另外,我国教育工作者也就学生“自主学习”问题从不同角度、领域、专业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其中,庞维国所著的《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2003年)是国内较早对自主学习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该研究把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建立在科学的学习心理学基础上,通过实例来诠释自主学习的实质,为自主学习的教育实践工作者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方法[1]。这些研究为教育工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探索完善自主学习模式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2016年8月,教育部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012年)等文件,在函复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关于以学生为中心完善高教人才培养机制的提案”中指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管理模式,探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等自主学习模式。强调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等向学生开放。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要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积弊。

总而言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重要课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习惯的调研与分析

(一)影响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习惯的内在因素

不同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差异,教育工作者应根据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生源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调研分析。2016年3月,笔者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电气类专业学生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对大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计划的制定与调整、学习时间和学习资源的利用情况。调研分别向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各100份,参与调研的人数占学院电气类专业学生总人数的56%,问卷回收率为98%,有效率为95%。

(一)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

本次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生源地、家庭经济收入、家长受教育程度、家长职业,同时还结合访谈法初步调研了学生“为什么上大学?”的动机和学习积极性。其中,男生占72%、女生占28%。来自省会城市的学生占6%、地级市的占26%、县级市或县的占27%、乡镇的占11%、农村的占30%;来自中等收入及以上的家庭的学生占6%、一般收入的占77%、低收入的占17%;家长未受过正规教育的占5.5%,小学学历的占27.5%,初中或中专学历的占42%,高中学历的占17.5%,大专学历的占5%,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2.5%;家长职业为农民的占21.5%,工人(包含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占38%,个体户的占22.5%,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的占5.5%,自由职业的占6%,无业的占6.5%。结合访谈得知,想通过上大学来改变自己,以取得更好发展的同学的91%,对“为什么上大学?”没有明确目的占9%;调研对象认为自己学习积极性高的占22%、一般的占62%、不积极的占16%;他们较多参与校内外各种活动的占38.5%,参与度一般的占38%,较少参与和不参与的占23.5%;经常主动与任课教师互动交流的学生的占6%,偶尔交流的占36%,几乎不交流的占58%。

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家境普通,受自身、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对通过大学学习这一方式来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期望较高。分析表明,学生虽然渴望改变自己,但在大学生活、学习中的主动性却不够。

(二)调研对象的学习习惯现状与分析

1.学习计划的制定与调整。调研对象认为有必要制定生涯规划的占66%,无所谓的占31%,没必要的占3%;在学习目标制定方面,目标高于预期的占10%,与预期相当的占67%,低于预期的占20%,不清楚的占3%;在影响学习目标实现的关键内在因素方面,认为目标的实现取决于个人潜质的占17%,心理情感因素的占48%,生理因素的占12%,其它因素的占23%;在影响学习目标实现的关键外在因素方面,认为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学习环境因素的占40%,家庭因素的占23%,经济因素的占17%,其他因素的占20%。如果学习预期目标没有达到,进行理性分析并及时调整的占40%,有所气馁但继续坚持的占46%,放弃的占8%,无所谓的占6%。在制定学习计划时间间隔方面,学习计划周期为一年的占14%,一学期的占31%,一个月的占33%,一周以内的占22%。另,对奖学金感兴趣的占53%,无所谓的占40%,不感兴趣的占7%。

分析表明,调研对象普遍具有规划意识,主要问题是部分学生对预期目标定位偏低或者缺乏挑战性,他们对影响学习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方面,表现为归因于自身与环境各类因素,在预期目标没有实现的情况下进行理性分析并及时调整的仅占40%,一个月内随时调整学习计划的仅占55%,部分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表现为追求奖学金和各类荣誉,而忽略了大学学习生涯应该与自身的全面发展相结合。这与笔者在实际学生工作中所观察到的情况一致,即多数学生习惯为自己的失败或者不上进找寻理由,各类计划与目标往往流于形式,严格按照生涯规划步骤自我调整的学生更是少见,最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自我发展。

2.学习时间和学习资源的利用情况。课外自主学习时间达3小时以上的占25%,1-3小时的占60%,少于1小时的占15%;在课前预习行为方面,经常预习的占21%,较少预习的占65%,不预习的占14%。结合访谈得知,学生课外学习时间主要用于完成课程作业、预习、复习、英语等级考试和专业考证。

在调研对象对网络学习资源的认可度方面,非常认可的占50%,比较认可的占44%,不感兴趣的占6%;对网络期刊资源利用较为熟练的占16%,生疏的占69%,完全不会的占15%。由表1可知,调研对象对网络资源、教科书和图书馆等学习资源利用均达到了一定比例。访谈得知,调研对象对学习资源的利用,目的多在于应付课程作业和考试,注重完成学习任务、修满学分,目的是应付 “学习任务”,解决“题目答案”,而非为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主动锻炼自己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的客观因素分析

独立学院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但是,部分独立学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课堂教学等同于人才培养”,所培养的人才中“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比例不高,与其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距。笔者认为,影响独立学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的客观因素,可以从办学基础条件和生源群体特征的视角来进行初步探讨。

(一)独立学院办学母体是办学条件成熟的公立普通本科院校,为推动独立学院的正常运行,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共享办学基础条件。但是,母体院校与独立学院在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母体优秀的办学资源,如实验室、科研基地、实践基地、科研项目、科研团队、师资力量等核心资源并不能很好地为其服务。

(二)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包括办学母体的代课教师、独立学院自主招聘的教师(如人事)、外聘教师等。一方面,在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过程中,办学母体的代课教师因自身工作侧重点在于办学母体,难以在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预期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发展历史较短,独立的师资队伍正在逐步完善,教师课堂教学任务繁重,实践环节欠缺,外聘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实习实践环节的临时管理者,学业导师制度不健全,影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独立院校的招生多放在本科第三批次,录取分数较低,生源质量不同于一本生、二本生。国内学者研究认为,相较于“一本生、二本生”而言,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习惯相对较差,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但是,他们在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创新创业方面表现突出[2]。针对这些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改革教学管理模式,是独立学院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应该说,独立学院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尚缺乏系统的方法和理论指导。

三、提升独立学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初探

(一)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模式,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针对当前形势,要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支持独立学院发展的政策,坚持独立学院应用型高校的发展方向,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毕业生就业创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努力实现独立学院的特色化发展。深化独立学院管理体制改革,实行规范化管理,促进独立学院独立发展、可持续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独立学院办学,不断增强独立学院活力。二是从长远来看,要统筹推进部分独立学院向一流应用型高校发展,独立学院也可以涌现出一批一流的学科,独立学院作为应用型高校,其单一的“三本”生源格局也许将会发生改变。总而言之,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突破局限,创新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模式,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重视生涯教育,立足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特征,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心理学领域,研究者侧重于考察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各种因素,以及自主学习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3]。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将生涯的过程视为从出生到死亡,大学生的生涯发展属于探索期(15-24岁),探索期的主要任务是从多方位探索自我,为职业生涯打下基础[4]。独立学院要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强化生涯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目标,培养职业兴趣,积极进行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克服影响生涯目标实现的内在障碍和外在障碍,激发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受“自我意识、学习动机、学习策略、意志控制”等内部条件的影响,生涯探索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自我意识和内在动机,引导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合适的学习策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李萍,喻莉丹.简论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及其管理策略[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

篇(7)

一、引言

“学风”,最早源于《礼记・中庸》,即“广泛地加以学习,详细地加以求教,谨慎地加以思考,踏实地加以实践”。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在全国高校学风建设研讨会上指出:“学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老师的治学风气和学生的学习目的、态度、纪律等方面的学习作风,主体包含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从狭义上讲,学风是指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

本文中所指的学风是从狭义范畴来讲,是指学生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由于生源问题,民办高校大学生学风状况与公办高校存在不同,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具体表现在学习目的、学习计划、自觉性等方面。通过调查了解民办高校学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比与公办高校存在的差距,笔者提出学风建设的一些建议,旨在为学生教育管理提供借鉴,同时也促进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的提升。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四个年级的在校大学生,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35份,回收率为93%。被调查的男女生分别为122人和213人,符合民办高校学生分布特征,具有代表性。同时选取万素英等人在《大学生生活质量调研报告》中对公办高校本科大学生调查的数据、刘小张在《江西民办高校大学生学风调查研究》中对民办专科大学生数据进行对比,作为对照组。

2.研究方法

本调查采用刘小张2011年《江西省民办高校学风调查研究》硕士论文中使用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学风调查问卷”。问卷共50个题目,包括41个单选,8个多选,1个开放性题目,分别是学习目的与学习动机、态度、行为、方法、效果。通过再次对问卷的同质性信度系数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为0.723,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水平。此外,辅以学生个案访谈,对问卷数据结果进一步说明和解释。

3.研究程序

以各年级和系别为单位发放问卷,说明问卷填写注意事项,并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三、研究结果

表1显示,各项得分均高于中值,大于中值说明民办高校大学生学风高于中等水平。相比较而言,成绩评价上得分最高,说明学生对自己学习成绩基本满意。表2显示,在学习目的、自觉性、计划方面,民办本科学生学风各项得分介于公办本科和民办高职之间,这与生源和实际情况相符。在图书馆借阅方面,低于其他两类高校,这是因为样本量中大一新生占有很大比例,而目前我院大一新生校卡还没有开通借阅功能,导致了得分偏低。

学习动机排在前三位的与公立本科、民办专科没有差别,但比例均高于其他两类学校。这是因为华商学院以财经、管理类专业为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从学生角度来讲,高额的学费使得他们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另外,在学习努力程度上,调查显示:有14.9%学生表示尽到了最大努力,68.7%表示没有,6.3%学生有厌学情绪,还有10.1%学生表示不知道,由此可见民办高校学生大部分没有尽到最大努力去学习。访谈得知,高考成绩距离普通本科一步之遥,使得没能进入公办本科的他们自信心受挫,加之周围学习环境影响,让他们缺乏努力学习的劲头。

结果显示:女生在学习评价方面高于男性,且差异显著。这与学校实际相符,我院目前在校生男女生比例约为3.5∶6.5,在学习成绩表现和课外活动等方面,女生均表现出色,这从近几年学生综合测评中国家奖学金获得分布、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分布、校内优秀生一二三等奖、优秀学生干部等奖项分布就可以看出。其他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从均值来讲,女生表现好于男生。

年级因素在学习目的、自觉性、计划及逃课情况上有显著性差异(P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巨大,有些教育学专家甚至指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这主要体现在经济状况和文化熏陶上,而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家庭经济状况一般较好。事后比较得出,父母为小学文化程度与中学、大学及以上在逃课情况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从学校层面来讲,调查显示:55.2%学生认为目前教育教学制度(包括招生、就业管理)非常有必要改革,5.2%学生认为较需要改革,另外6%认为不需要或者无所谓。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办学经费和办学时间所限,目前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制度有待改善。

已有研究发现,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学校、家庭构成了人的成长和发展的一体化环境。社会教育是基础和保障,学校教育是中心和载体,家庭教育是基础,这三位一体的环境对学生学习目的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学校环境方面包括课程和专业的满意程度、本校学风状况,本文就这几个方面做了皮尔逊相关分析。

表6显示,社会环境、专业和任课教师满意度、学校学风采取措施与学习目的呈极其显著正相关,与本校学风显著相关。目前社会风气、制度、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学生极其关注社会大环境。同时由于民办高校学费较高,学生对“投入-产出”也非常关注,他们认为投入就应该得到相应的收获。另外学校教学、管理也对学习目的产生影响重大,这与对教育教学制度是否需要改革的调查结果一致。

四、结论与建议

1.本研究的结论

(1)通过与公办本科高校、民办高职院校对比,民办本科高校学生在学习动机、目的、自觉性、计划上均处于两者中间水平,但学习动机比例高于两类高校。

(2)在性别上,女生学习成绩评价表现强于男生,且差异显著;在年级上,大一新生各方面表现最好。与大二、大三学生相比,存在学习目的、自觉性、计划及逃课情况的差异性显著;在父母文化程度上,存在学习成绩上的显著性差异,表现为父母文化程度越高,逃课越严重。

(3)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环境、专业及任课教师满意度、学校学风采取措施、本校学风对学习目的影响巨大,差异显著。

2.具体建议

(1)加强知识价值观教育,提高对学习的认识及努力程度。学生时期形成的知识结构和数量决定了以后的职业发展。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