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文化工作者工作计划

文化工作者工作计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0 14:53:0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文化工作者工作计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文化工作者工作计划

篇(1)

临海市文化馆根据上级主管文化部门的要求,通过近几年积累起来的工作经验教训,谈谈我们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共同探索这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转变态度。临海市是一个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古城,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活动项目繁多,千百年来丰富着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通过这几年对民族民间艺术的资源普查工作,使我们进一步认识,民族民间资源是群众文化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传媒等新形式的娱乐文化的迅速进入,民间音乐、舞蹈、民间故事、谚语歌谣的搜集、整理、出版工作依然还停留在静态保护上,没有做到提倡动态或活态保护,更没有提出传承弘扬的行动口号。以致传统文化项目渐渐地被淡忘,在众多新的、外来的文化艺术活动中被边缘化了。

所以我们认为,在研究传统文化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必须了解探究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对传统文化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想认识。自2003年以来,我市广大群众工作者积极参与了对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全面的普查工作,已经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是发展民族文化的根源,是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作为文化工作者,就必须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特别要结合进一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遇,创造重视传统文化的氛围,开展必要的理论研讨,还可以组织参观介绍一些典型经验,来提高普通民众对传统文化的思想认识。

二、认同目标,勇于实践。统一了领导与群文工作者对传统文化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系、作用认识,群文工作者就必须为党政部门的决策做好参谋,出谋划策,提供可行性的工作计划

首先,我们要从乡镇尚存的传统文化中,选择有一定知名度或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有群众基础,易于普及创新,且资金投入量少,或利用开发后有一定经济效益的项目开展工作。例如我市的“上盘花鼓”“黄沙狮子”“括苍剪纸”等。以上盘镇的“上盘花鼓”为例,上盘镇于2006年被浙江省文化厅评为省民间艺术之乡(上盘花鼓),并相继列入临海市、台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2007年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舞蹈篇)。有近500年的历史“上盘花鼓”自1955年挖掘、整理后,每年都在省级演出获奖。特别是近年来,该镇的上盘花鼓表演队已从原来的1个发展到现在的8个队,100多演职人员,其中农村一级俱乐部中就有6个表演队。不仅增加农村俱乐部的活动项目,也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使上盘花鼓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全市、台州地区进一步扩大。为巩固该传统文化在当地群众文化活动中起到了不可动摇的地位,亦成为上盘镇保护、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榜样。

三、在普及中提高,在提高中普及。在群众文化的工作中,经常都会碰到先普及后提高,或是先提高后普及的工作方法矛盾。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对待传统文化工作亦会同样遇到同样的问题。我们认为,普及是基础,提高是关键。任何一项群众文化活动,只有在普及中才能发现人才,有了人才该项活动的质量就会进一步提高。活动项目的质量提高了,才能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就能达到普及的目的。

上盘镇文化站始终坚持这一鲜明的指导思想,积极发挥传统文化“上盘花鼓”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他们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重视下,制订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例如要在近两年内,使上盘花鼓在全镇21个一类农村俱乐部中,建立表演队,到2010年时在42个行政村全部普及;每年举办一次上盘花鼓培训班,以提高各队的表演质量;拟在上盘花鼓的11首歌曲中选出《寄生草》《姑嫂看花灯》等几首作为乡土教材,在中小学、幼儿园中教唱普及;计划在上盘镇中心成立舞蹈中心组,培训演员20人左右,通过比较正规的培训,提高艺术表演质量;计划在近期举办一次全镇范围“上盘花鼓”的表演赛,促进该表演艺术的提高。

这些普及与提高的措施,既是交叉地进行,促进了两者的工作开展,又体现了矛盾的统一。

四、不断丰富创新,适应社会进步。任何传统文化都是人民群众在生活、生产的实践中创造的。只有经过不断加工,不断丰富,不断创新发展,才能满足娱乐的需要,娱神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上盘花鼓也不例外。据我们了解,上盘花鼓在1955年挖掘整理时,为了宣传参军保家卫国的需要,对几首歌曲的部分唱词作了修改,演出时加上乐队伴奏。1959年则把2人花鼓改为5人表演,同时根据上盘花鼓音乐素材,创作了一名为“舞龙调”的新曲,第二次上省演出。2000年,临海市文化馆和台州群艺馆分别以“上盘花鼓”的音乐、舞蹈动作为基础,创作了舞蹈“花鼓情”。无论是音乐、动作、队形、人数都作了大胆的创新探索,受到专家和群众的肯定、赞扬。

篇(2)

【关键词】 群众文化;公益;惠民工程

一、文化馆的职能与职责

文化馆作为公益性文化阵地、群众文化活动的场所,其主要职能有:丰富和活跃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普及科学文化艺术知识;指导社会文化活动的普及与提高;开展社会宣传与教育。目前,乌鲁木齐市文化馆的主要职责是:承办政府主办的各类社会文化活动,运用各种艺术手段,组织群众寓教于乐,开展各类社会文化艺术活动,包括正常性的阵地活动,乡镇、社区、村落、机关单位、企(事)业、学校、广场等文化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为群众提供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服务;辅导、培训群文系统的在职干部、文艺骨干和社会团队,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人才;加强对乡镇、社区、企(事)业、机关、学校、文化站(室)、俱乐部的文化工作指导和文化活动辅导;组织、辅导和研究群众文艺创作,开展群文理论研究,开展群众性文艺创作活动;搜集、整理、研究、开发民族民间优秀文化,挖掘、保护和继承民间文化遗产;开展对外社会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等等。

由此可见,市级文化馆的工作内容丰富,功能全面。但为满足全市各族群众的文化需求,仅凭市级文化馆发挥作用是远远不足的,需要建立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公共文化网络。

二、乌鲁木齐市文化馆(站)现状

根据前期的调研发现,目前,乌鲁木齐市(简称乌市)基层公共文化馆(站)发展不平衡,作用发挥也冷热不均。

1、部分领导干部对文化,尤其是基层群众文化认识较片面,认为基层文化建设就是简单地开展一些活动,甚至还有些人认为开展文化活动是费钱耗时之事,可有可无。

2、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部分区县存在区(县)级文化馆有馆无舍、乡镇文化站选址不科学、社区文化室被挪作他用或无社区文化室等现象。

3、基层文化专(兼)干流动性大,市文化馆每年都辅导和培训基层文化专兼干,但效果不明显,很多专兼干在培训之后,因各种原因无法从事群众文化工作,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同时,大部分文化专兼干身兼数职,无法潜心思考和实践本地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4、基层文化活动缺乏资金,一是设施设备配套资金少,部分基层文化站(室)文化设施设备、演员服装陈旧;二是活动经费少,部分社区广场展演没有经费,演员排练、服装租赁、路费全部自筹;三是创作资金全无。目前,由于缺少创作资金,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很多活动仅限于唱歌、跳舞、敲锣打鼓。

5、基层文化活动缺乏考核,目前,尚未将基层文化活动、基层文化设施设备发挥作用等内容列入考核,无法引起各级领导重视。

三、对发挥文化馆(站)作用的思考

根据乌市文化馆(站)现状,作为市级文化馆,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树立全市群众文化一盘棋思想

将七区一县的群众文化工作纳入市文化馆的工作中,形成上报制度,即七区一县将全年的工作和阶段性的工作上报市文化馆,以便于市文化馆了解掌握全市的群众文化的动态,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合理的调配资源,更好地指导工作。将全市有条件的文化馆(站、室)纳入全市群众文化网络系统,实现文化信息共享、文化资源流动提高文化服务水平。

2、挖掘新的文化增长点、新亮点

在全市开展有影响力、持续性的品牌活动。如:每年一届的中老年艺术节、少儿才艺大赛、残疾人才艺大赛、农民调演或汇演。

3、抓好文化创作工作

一是设立创作奖,开展全市的文艺创作征集,对优秀的文艺作品给予奖励。二是调动全市创作人员的积极性,成立创作队伍。三是创建优秀文化作品库,大型文化活动优先选用,并将作品用于基层文化馆(站、室)展演活动,形成资源共享。四是调动各文化馆(站、室)创作积极性,优秀的文化创作作品定期在市文化馆内部刊物发表。

4、加强对文化专(兼)干的辅导和考核

一是注重实际,根据乌市冬季户外活动少的特点,每年11月至次年的4月举办文化专(兼)干辅导。同时,将辅导和岗位练兵结合起来,分层次培训,并邀请专家进行针对性辅导。二是注重实效,每年定期从工作量、组织活动能力、业务水平、参与活动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考核。

5、加强与新闻媒体、各族群众的沟通,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媒体向广大群众预告全市大型活动(包括各区县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方便群众观看。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加大自身工作的宣传力度,让政府和市民了解基层群众文化工作。

6、关注弱势群体,提高群众文化均等化水平

重点增加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农民工等特殊人群的服务。采取选派专业老师定期上门辅导,政府购买演出等形式,推动优秀资源向特殊群体倾斜。

7、公益性文化惠及百姓,还需各方面的支持

一是需要推动制度建设,探索完善群众文化绩效评价和监督机制,制定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公共文化机构文化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以群众为主体的评价和监督机制。二是需要加大投入和保障,将群众文化服务、活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建立完善的资金保障机制。三是需要完善队伍建设,探索能够发现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体制机制,完善基层文化机构编制,落实学习培训方面的政策措施。四是扩大参与,推动形成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局面。各级政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投入群众文化建设,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

【参考文献】

[1] 李锦昆,杨立新.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及其管理创新.湖北社会科学,2005.09.

[2] 葛晓红.浅谈群众文化,华章,2011.

[3] 陈洪.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现状分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4.

篇(3)

军民共建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文化拥军工作是我们文化系统几年来一直探索的课题。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文化拥军做好了不仅为部队办了实事,还为我们开辟文化工作的新领域,探索文化运行的新机制做了有益的尝试。一、树立主动意识,变任务型为服务型

在计划经济下文化单位的工作服从、服务于政治需要和行政命令,文化拥军也多表现为领导指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文化系统的工作对象、活动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文化被推向市场,使其由财政拨款、政府指令为主变为面向市场、服务社会为主。在这样的形势下,文化拥军也逐步转向为以服务型为主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拥军活动。

(一)从文化面向社会的方向入手,解决文化拥军的摆位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破除了传统的官办文化的旧观念。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工作方向就应自觉地确立面向大众、面向社会的社会主义文化。即是如此,就应把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也包括军营文化的建设,列入自己的工作范畴,并根据各项文化建设需求,做出工作计划安排,并加以实施。

(二)从文化服务社会的工作方式入手,解决文化拥军的工作方式问题。既然文化工作方向是建立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文化,在文化工作方式上就要探索新的运行机制、运行方式,既要体现出群众文化社会办,更要表现为文化部门的工作机制是建立在依靠社会、服务社会的基础上。在文化拥军的工作方式上,应表现为军人第一,服务至上。不仅要根据部队需求安排文化活动内容,还要使活动方式便于军人接受,使战士实实在在受益,避免大轰大哄的形式主义。

(三)从改革内部管理机制入手,解决文化拥军所需经费问题。传统观念认为文化活动需要经费,文化拥军关键是要有资金,资金到了位,文化拥军就可以搞好。实践证明,只要观念更新,将新的管理机制融入到文化拥军工作中,资金问题自然会解决。基层自的增加,使各单位为打出自己的品牌,而自觉主动地与部队搞共建活动;基层业务指标考核的管理机制,使业务干部主动为部队搞创作、搞培训;基层部门经济指标责任制的管理机制,使各单位主动延伸自己的业务,为部队进行一些与自身业务相关的活动。几年来,我区各文化单位由于树立了主动服务的意识,自觉地为部队办了许多好事、实事,而这些活动都是各单位自己作计划、自筹经费、自主实施,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二、改变活动主体,变输入型为注入型

在文化拥军中,虽然各文化单位都积极主动的把为部队战士服务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但从工作内容上还多表现为“我演你看”,因此这种活动仍浮在表面上。工作实践中,我们一些文化单位的领导同志体会到,真正的文化拥军要变简单的输入型为注入型,使战士成为活动主体,在提高战士的文化素质上下功夫。

(一)注入型服务要从战士的需求出发,搞好文化拥军。这就是要具体了解新形势下战士的文化层次、知识结构、兴趣爱好,以战士的需求为主体开展文化拥军活动。而以往输入型服务是“以我为主体”的活动,只根据工作任务需要简单地搞成“送文化到连队”,形成战士被动接受的模式。在注入型活动方面,区图书馆搞了全区所有驻区部队的读书活动。首先是选书,根据战士需求,配备了战士喜爱的书籍,有历史类、艺术类、社会知识、实用型等不同类型;其次是送书,他们为12支连队建了50个流动图书箱,并通过对连队图书管理员的培训,传授图书借阅、管理知识,使各连队流动图书馆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再次是读书辅导,他们通过举办读书心得交流,演讲等活动调动战士读书的积极性并增强读书效果。

(二)注入型服务要从提高战士根本技能出发,搞好文化拥军。这就是要有针对性的通过培训使战士掌握或者提高某一方面的文化技能,这种技能应该说是使战士终生受用的。而以往输入型活动表现为一般性、表面化服务,虽然战士在娱乐、文化享受上受益,但缺乏技能、技巧培训这样一些根本性的教育。在注入型活动方面,区图书馆举办了战士计算机知识竞赛活动,通过进行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常用软件的使用等方面的培训,促进战士计算机使用技能技巧的提高。区文化馆举办的战士参加的演出培训,虽仅表现为战士完成了一个节目的演出,但提高了战士的艺术表演技能;区图书馆举办的黑板报版面设计竞赛,提高的是战士美术设计的技能。应该说,这些看来较为单项的培训,对提高战士的整体文化技能起了重要作用。

(三)注入型服务要从取得长远效果出发,搞好文化拥军。这就是要通过我们一些活动的举办,通过对战士的培训,提高战士的根本文化素质。而以往的输入型服务,有新闻效果,有社会影响,战士也有一方面的收益,但战士没有作为活动主角,其实效是短暂的。在注入型活动方面,区图书馆为战士举办了“一封家书”硬笔书法竞赛活动,远离家乡的战士写家书,在通讯工具发达的今天已不常用,但通过这种活动,锻炼了战士的写作技巧,文字表达能力,特别是文字书写能力。图书馆请硬笔书法家进行了具体的知识讲授与辅导,使战士们通过此项活动受到了多方面的提高。

河北区文化局注入型服务类的文化拥军活动的兴起,是近几年来的新事物,是文化拥军不断深入的具体表现。所以这种类型的活动能在几个文化单位出现,并能随着形势发展不断创新,根本原因是由于我们文化人从社会需求出发决定活动方式、活动内容的现代意识的增强。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已经不满足被动接受服务,而有了主动参与的强烈表现欲望。这样就形成了我们文化工作中的主体换位的格局,文化人正是适应了这种转变,表现为文化拥军中的一系列注入型服务,受到了战士们的热烈欢迎。

三、丰富活动内容,变单一型为多样型

文化内容丰富多彩,战士需求多种多样。所以从战士需求出发的文化拥军就应改变单调、重复的活动类型为生动活泼、多种多样。

(一)文化活动内容取决于文化特色。按照十六大 报告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不仅包括文化娱乐,还包括文化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大众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出发,安排文化娱乐、艺术教育、艺术欣赏等项活动内容,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目的。在近几年的文化拥军中,区内各文化单位都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出发,使活动内容尽量丰富,既有动态的文艺演出,又有静态的艺术培训,既有请出来的同台共舞,又有走进去的流动展览,极大地丰富了战士的文化生活。

篇(4)

一、明确辅导培训的功能,处理好各种关系

文化馆的辅导培训工作,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学习艺术、提高文化素养、展示文化艺术风采的良好平台,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内涵,满足了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证辅导培训工作的活力,促进其持续发展,文化馆应明确自身功能,处理好如下关系:第一,处理好免费开放与合理收费的关系。按《意见》要求,文化馆应设定免费开放项目,尽量满足更多群众的需求。但是,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需要满足的是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而非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对一些具有较高的文化追求的群体,相关项目的开展则需要合理地收取成本费,以弥补经费不足,满足这部分群体的需求,确保辅导培训项目的多元化发展。第二,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的“供给方”,应该为群众提供怎样的文化服务,一直是研究工作的重点。文化馆培训辅导必须真正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对群众的需求,多提供人民群众需要的、质优价廉的辅导培训项目,这样才能发挥文化带头人的作用,提高群众对文化的鉴赏力。第三,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内容与形式,是构成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群众的需求是多样的、现实的,也是与时俱进的。基于此,文化馆在辅导培训中,应明确文化服务定位,把握群众对文化内容的需求,丰富文化发展形式,吸引群众成为辅导培训项目的参与者、积极推动者和直接受益者,体现文化服务工作的质量。第四,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群众的文化需求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人群中都存在差异性,但是其中也存在着共性。文化馆应该立足区域文化发展特点,根据群众文化需求组织个性化的辅导和培训项目,促进文化服务工作的整体发展。第五,处理好上级与基层的关系。在新形势下,文化馆应根据国家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充分发挥文化职能作用,扮演好群众文化事业组织者、辅导者和带动者的角色,为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优化工作队伍,提高辅导培训的专业性

文化馆辅导培训的普及和效果提升需要高素质的工作队伍。因此,加强人才培养,做好人员管理,则是文化馆保证辅导培训专业性的重要措施。例如,学员联络人是各级文化馆和学员的桥梁,他们是否能认真仔细地将学员应知晓的事情通知到每位学员,对于学员能否实实在在地享受到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成果非常关键。而提升学员联络人对工作的责任感,则是其充分发挥纽带作用,促进辅导培训工作顺利完成的必然要求。再如授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敬业态度等因素,也是影响辅导培训工作落实的关键。基于此,文化馆应根据辅导培训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为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第一,招聘专业人员,创新用人制度。随着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文化馆的辅导培训业务范围有了进一步拓展,对工作人员的素养和能力自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业务量也显著增加,这必然会导致文化馆人才不足的问题逐渐突出。基于此,文化馆应积极转变传统的用人观念,招贤引智,拓宽用人渠道。例如,文化馆应加强对现有骨干力量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利用事业编制的考核机制,吸收专业人才;吸收民间的专业人员,等等,以缓解人才短缺的情况,充实文化人才队伍。第二,根据业务要求,培养一专多能人才。文化馆辅导培训项目的多元化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专业人才,例如美术、摄影、音乐、舞蹈、文学、计算机等专业人才。在面对工作需要的现实情况下,文化馆应根据辅导培训项目的配合,注重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培训的负责人还应掌握策划筹备、资料收集、宣传报道、安全保障等工作内容,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兼顾各方,成长为一专多能的全能人才,为人民群众提供专业的文化培训项目。第三,精益求精,打造文化工作的骨干力量。在辅导培训项目的推动下,文化馆应通过实践培养人才,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技能,丰富实践经验,促使其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提高对群众文化的认识,并在实践中创新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文化馆还应重视骨干工作者的培养,保证其不仅能够胜任辅导培训工作,更能够在专业领域带动其他工作人员的成长,为文化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第四,完善保障措施,强化人才的工作效能。目前文化馆人员待遇问题、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和考核奖惩等方面存在的瓶颈,是导致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基于此,文化馆应从工作的长期发展出发,针对人员管理要求完善保障措施,激励工作人员不断进步、创先争优,增强工作效能。

三、优化辅导培训内容,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质量

文化馆作为辅导培训的重要基地,为群众文化生活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项。随着群众对文化消费逐渐趋向多元化,文化馆应积极引入多种文化形式,并设计专业化的辅导培训项目,安排专业人员参与落实,促进群众文化工作质量的提升。以老年合唱培训为例,为提高辅导培训的专业性,培训者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指导队员加强气息的控制。气息的控制在合唱过程中十分重要。只有控制好了气息,才能呈现出较好的合唱效果。文化馆在开展老年合唱辅导的过程中,应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即先指导学员进行均衡的呼吸练习,保持气息的稳定;然后做好长音练习,先保持5秒的长音,循序渐进;最后,做好调音练习,保证气息和音乐的曲调相融合。当然,培训者应提醒老年人进行适当休息,做到劳逸结合。第二,指导队员强化发声训练。在训练中可以先采用无声张嘴的方式入门,激励老年人每天坚持,尽量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以改进合唱过程中口音不一的问题;做好一对一训练,帮助学员找到发音的位置,保持合唱的水平;让学员保持正确的口型,训练胸腔共鸣,让声音变得更加立体。这样的训练需要老年人的长期坚持,文化馆的培训者应加强激励,保证训练效果。第三,指导队员充分表达情感。在合唱过程中,为了让作品表达得更加准确、情感更加充分,表演者需要对音乐作品的内容和创作背景进行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将真情实感融入其中,形成情感共鸣。文化馆在培训过程中,应利用集体学习的机会,组织学员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解读、品鉴,引导大家各抒己见,从更加多元的角度学习音乐作品;同时,配合文化教育,增进学员对作品的了解,并促进团队协作,将作品完美地呈现出来。第四,指导队员选择合适的曲目。部分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不尽如人意,他们在演唱歌曲的时候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文化馆在培训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一些爆发力和持久性的歌曲,选择舒缓、平和的音乐作品,让老年人能够积极参加合唱队培训,充分演绎音乐作品的精华。

四、创新辅导培训形式,促进群众文化发展

文化馆在辅导培训普及工作中,应重视工作形式,组织工作人员创新、探索更加多元的实践方式,吸引群众的关注,便于群众的参与,促进工作的有效推进。群众文化的辅导培训工作最常见的形式就是组织培训班,安排专业教师,面对面辅导、训练。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与学员之间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及时帮助其发现问题,进而形成系统的培训。这样的培训方式能够发挥一定的实际效果,提升文化馆工作效率。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各种新媒体的产生,为群众文化传播、参与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文化馆在辅导培训工作中,应适应新时展,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及新媒体等途径,丰富服务内容和形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的线上文化服务,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辐射力。例如,某文化馆为推广宣传地区戏剧文化,组织线上展示即将进行的培训活动内容,活动为期三个月,将在线上展示传统戏剧中的生、旦、净、末、丑各行当的精彩唱段及表演培训,培训活动每周1期,共10期,学员通过报名,线上接受培训,这样的形式打破了辅导培训工作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调动了群众学习的积极性,扩大了文化服务的范围。由此可见,文化馆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开展线上课程,扩大文化服务范围,让群众通过线上渠道也能够学习中西文化艺术、国学传统、历史与文明、体育健身等内容,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五、制定相关保障措施,支持辅导培训工作长效发展

文化馆辅导培训的普及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民鉴赏能力的重要举措。为保证辅导培训工作的效果,相关部门应制定保障措施,健全保障机制,促进辅导培训工作的长效发展。第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组织保障。上级部门应针对文化馆的辅导培训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将其纳入文化建设总体规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财政预算。要建立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加强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充分依靠专业人员,制定辅导培训工作方案,加强制度设计和科学研究,保证辅导培训工作科学有序地开展。第二,加强财政支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上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明确文化馆的公益性,以及其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根据文化发展需要,建立辅导培训经费保障机制,保证辅导培训项目的正常运转,以及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推进。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中央财政在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建设方面设立了专项资金,相关部门要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经费保障水平,支持文化馆辅导培训,尤其是免费辅导培训服务项目的开展,提升服务质量;探索建立公共文化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对文化馆辅导培训项目的捐赠和投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第三,健全管理机制,拓展服务领域。文化馆应该根据当地群众对文化的多元需求,结合公共文化事业特点制定辅导培训项目,并整合业务流程,合理调配资源,改善服务效能。积极建设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提供辅导培训工作的服务范围,提高群众文化的感染力和辐射力,缓解文化供需矛盾。第四,健全监管机制,完善评估体系。上级部门要积极指导、督促各级文化馆辅导培训项目的实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考评,对辅导培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沟通、协调,切实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分类指导,做好文化宣传,吸引广大群众了解文化馆(站)的辅导培训项目,并通过检查、监督、评价,形成具有品牌价值的辅导培训项目,提高项目吸引力,提升文化馆服务水平。

六、结语

总之,在新的发展时期,群众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各地文化馆在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培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馆应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优质的文化服务。

参考文献:

[1]孙盈盈.新形势下文化馆的培训与辅导工作高质量发展探讨[J].大众文艺,2021(05):1-2.

[2]杨旭峰.如何扩大公共文化培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J].文化产业,2020(29):135-136.

[3]赵凯.浅谈基层文化馆的辅导培训[J].人文天下,2018(12):86-89.

篇(5)

一、河北省农民工文化生活基本状况

目前河北省境内农民工总数约为1300万人,其中本省农民工1000万人左右,占总数的77%,来自外省的农民工300万人,占总数的23%。农民工以男性居多,占总数的78.7%。农民工的年龄结构情况为:17至30岁的占50.8%,31至40岁的占29.2%,41至50岁的占12.7%,51岁以上的占7.3%。农民工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包括中专及中技)为主,其中初中文化的占64.1%,高中文化的占22.2%,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5%,大专及以上的占4.2%。农民工主要分布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企业,大多从事苦、脏、累、险、重而技术含量较低的职业或工种。从行业分布上来看,农民工集中在建筑、矿山、机械制造、餐饮、纺织等行业,其中建筑业占农民工总数的25.2%,矿山采掘业占18.5%,机械制造业占15.7%,餐饮业占6.3%,纺织业占5.5%,其他行业占28.8%,所在企业的性质大多是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

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十分枯燥,他们工余时间只能以打扑克、聊天、睡觉和看街景打发闲暇时光,靠和工友、老乡喝酒、逛大街来排遣内心的寂寞。当前农民工所在企业和所在地方政府、城市社区给农民工提供的免费或优惠的文化设施、文化服务项目太少,农民工文化生活在客观现实中的选择空间极小,在他们力所能及范围内,除了一少部分人能偶尔看电视、看书、看报以外,其他大部分人没有任何文化生活可言。总之,农民工文化生活供给的严重匮乏,使农民工成为城市中的文化“孤岛”。在对一些建筑工地实地调研时,农民工反映看不到书报和电视,基本没有文化活动,工闲时就和工友们坐在一块儿聊天,话题多是些马路新闻和各种黄段子,他们感到生活压抑、精神空虚。据调查90%的农民工一年最多只有一次有组织的文化生活,65%以上的农民工对业余文化生活不满意。

二、我省开展为农民工文化服务的情况

近年来,我们把农民工文化工作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目标,积极谋划,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印发文件提出了要求。2009年河北省文化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服务的通知》,要求各级文化部门和文化单位要贴近农民工、研究农民工,把做好农民工文化服务纳入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引导和激励文艺工作者和文化团体深入农民工生活,组织创作和生产农民工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开展适合农民工的文化活动。

二是公共设施提供服务。各级公益性文化单位,立足自身的优势,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公益文化活动。各级公共图书馆不断提高对农民工服务的水平,积极为农民工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参观条件。省图书馆和部分市、县图书馆为农民工送书刊近50000册。此外,省图书馆还依托新华分馆开展对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仅对农民工子女占多数的光明街小学图书室,就赠送书刊达1000多册。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和各市支中心积极整合制作了一批适合农民工浏览的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一步完善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站农民工栏目。省群艺馆不但开办了农民工文化培训长期班,让农民工可以不受时间限制,随到随学。还将该馆编印出版的《文艺演唱材料》《歌曲集》和《大众文艺》杂志与专门购置的各类农民工朋友喜闻乐见的图书赠送到农民工手中。

三是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每年举办的彩色周末和假日文化工程从5月1日启动,至10月底闭幕,历时半年,丰富了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此外,还开展了送文艺节目到工地活动。省心连心艺术团结合“太行情老区行”文艺巡演活动,深入全省各地,为农民工送去了创排剧目《燕赵春潮》,既得到了主办单位的认可,也赢得了农民工兄弟的热烈欢迎。省群艺馆组织演出队到石家庄军创园建筑工地举办《农民工是我们的亲兄弟》文艺联欢演出;在南水北调工地举办《城市因你而美丽》大型文艺联合演出;到邢台显德汪煤矿举办《“庆十一”矿工心中的歌》文艺联欢晚会,在省医院病房楼建筑工地和农民工歌手共同表演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等精彩的文艺节目。每年为农民工赠送各类文学、演唱等方面的书刊6000多册。沧州市组织了2个文艺演出小分队,定期深入工厂、工地为农民工演出,每年“五•一”、国庆前后都组织10场规模较大的农民工专场演出。承德市举办了“畅达杯”农民工文化艺术节,艺术节期间举办农民工书法、美术、摄影展,农民工手工艺展示和文艺演出。每年组织的全市歌手大赛,都由农民工选手参加。衡水市将送戏、送电影下乡、进社区活动延伸到城市建设工地,纳入市区“双送”工作计划,定期到工地为农民工慰问演出。

四是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开展各种农民工培训工作。省共享中心及各级支中心充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受经济危机影响而失业、返乡的农民工提供服务,为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创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008年以来共举办农民工培训班10期,举办戏曲、杂技、剪纸等文化活动106场。2009、2010连续两年依托共享工程平台培训农民工10000余人。共享工程保定支中心从2008年开始,连续三年培训了3000农民工,为4700名农民工免费办理了上网卡,农民工可利用业余时间,到共享中心自由享受网络资源。

五是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净化农民工社会文化环境。先后组织了音像市场阳光行动、反盗版百日行动等多项集中整治活动,杜绝和制止文化非法经营活动侵扰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还组织人员深入工地向农民工宣传非法音像制品的危害和鉴别常识,提高了农民工识别、判断和自觉抵制不健康文化产品的能力。

六是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农民工用工单位自身文化建设。省图书馆在该馆改扩建工程工地与工程承建方省二建共同开展“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建设文明工地”的共建活动,共同把关爱农民工行动落到实处,专门为农民工建起了自己的文化家园――“工人之家”综合阅览室。阅览室里配备了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文学、权益保护、实用技术、建筑技术等诸方面的2000余册图书和50余种休闲类期刊报纸。图书定期更换,新刊新报每日上架。为适应工人的作息时间,“工人之家”综合阅览室每天晚上开放,免费借阅。邯郸市图书馆在农民工聚居的邯郸县兼庄乡汉霸庄村、兼庄乡南程庄村、河沙镇帮助建立了三个农民工图书室,送去了320册图书,内容涉及文学、法律、历史、生活百科等方面。并对图书室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派人定期到这三个图书室进行业务辅导。承德市命名农民工文化活动示范单位6个:金龙建材家居城、大清花饺子馆、新乾隆饺子馆、天宝假日、华峰房地产开发公司、兴盛房地产开发公司。

三、农民工文化工作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虽然近些年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各级文化部门和文化单位把为农民工服务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了一些的成效。但从农民工总体的文化需求来看,从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实现城乡全覆盖的目标来看,农民工文化工作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民工文化娱乐设施设备还非常少,特别是用工单位普遍不重视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80%以上的企业除了给农民工提供劳动场所外,没有为职工提供哪怕只是简单的业余文化生活设施。二是农民工文化活动的范围较小。农民工的社会活动面普遍都很小,大多数人活动区域是工地与住处两点一线。因此他们的社会接触面相对较小,这让他们的文化活动范围很受影响。三是社会为农民工提供的有效文化产品不足。一方面城市里的先进文化设施和高雅艺术,不太适应农民工口味;另一方面,适合农民工需求的文化产品价格超出农民工经济承受的范围。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

1.从政策上保障农民工参加业余文化生活的资金和时间。研究制定出台保障农民工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法律规范和有关政策,既要保障农民工有参加文化活动的条件,也要支持农民工成为城市文化的建设者。用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减轻劳动强度和增加闲暇时间,使农民工在收入上有一定的资金用于文化消费,在时间上有一定的空闲参与文化活动,在体能上有一定的精力参加文化活动。

2.从文化设施上为农民工参加业余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在博物馆、图书馆等基本的文化基础设施中,专门开辟适合农民工参观、阅览、参与的新领地,为农民工参加适合自身特点的文化活动提供方便;加强社区对农民工的承载功能,为农民工提供阅读图书、报刊的场所,吸收农民工成为社区一员,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尤其要用政策手段强制用工单位建设必要的文化设施,为农民工提供服务。

篇(6)

【关键词】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居民 居民参与 人才建设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意义

(一)社区文化的内涵

社区文化是一种特殊社会文化,是在社区这一特定的社会组织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城市社区文化是指城市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在长期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的总和。具体来说,社区文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物质方面,即该社区内的文化活动、场所、设施;精神方面,即通过社区文化活动培养起来的社区居民对社区认同感、归属感、新的信仰、价值观、人生观、审美情趣、人生乐趣和生活方式等;制度方面,即为保障社区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而建立的一系列规章、的一系列政策所构成的规范结构。

(二)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的发展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社区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社区文化对于和谐城市、和谐社区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越发展,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文化强市的构建依赖于社区文化的建设。社区文化建设有助于推进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居民的综合素质和精神境界。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核,是对城市文化积淀进行提升的结果。社区文化建设有助于增进居民的凝聚力,凝聚力是城市稳定发展的粘合剂,是维护城市稳定、和谐、进步的重要因素。社区文化建设有助于树立城市品牌,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社区作为城市中的基层组织。它的文化建设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城市的文化发展水平。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和提高离不开社区文化建设的支持和承载。因此,要建设文化强市,提高我市文化软实力,加强我市的社区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二、秦皇岛市海港区社区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一)秦皇岛市海港区的社区文化建设发展水平不均衡

目前,秦皇岛海港区有社区六十多个,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各个社区之间的文化建设水平发展不均衡。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的不均衡主要受社区文化建设设施的影响。一些社区的社区文化建设设施较齐全,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好,开展社区文化建设更容易,也能吸引更多社区居民的加入;而一些社区文化建设设施比较落后,甚至是缺乏,严重制约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社区文化建设设施的好坏主要受社区经费多少的影响。由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公益性性质,资金短缺问题成了大部分社区在文化建设发展中的严重障碍。虽然社区居委会有一定的经费,但经费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开展社区文化建设事业的需求,更不能保证社区文化建设的质量,严重阻碍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

(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意识缺乏,参与群体单一

从整个海港区的社区文化建设状况来看,社区居民的主体意识不强,参与度不高。社区文化作为一种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具有娱乐休闲功能和宣传教化功能。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仅使社区成员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对促进社区成员的社会交往、强化他们的社区意识、凝聚力及对社区的归属感,促进社会稳定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离不开广泛的宣传工作。由于社区文化建设活动宣传的不到位和活动形式的局限性,导致参加社区文化建设活动的主力军主要是中老年人,忽视了中青年力量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利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三)社区文化建设人才队伍缺乏专业骨干力量

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搞好社区文化建设的关键。搞好社区文化建设,需要一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并具备文化专业一技之长、热心于社区文化的骨干队伍。然而,现实情况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骨干队伍和各类文化人才普遍较为缺失,支撑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多数为年纪较大或专业层次较低的非专业工作人员。这种现状严重制约着社区文化活动的质量的提高。

三、解决秦皇岛市海港区社区文化建设中突出问题的合理性建议

(一)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资金问题是解决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政府部门应重点关注那些基础设施比较差的社区,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力度,并在相关政策上给予优待。与此同时,社区应通过自己努力多渠道的筹措社区文化建设资金。目前,很多企业有拓展自己品牌和客户的需求,而社区就是一个很好的场所。社区可以在年初制定工作计划之际,和社区内企业充分协商,争取由社区和企业联办运动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实现社区与企业互利双赢。

(二)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意识,使参与群体多样化

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度,对于社区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要培育居民的社区意识。一般而言,人对社区的认知是主观的,往往是居民对社区的态度表达,其认知好坏直接影响居民的内在观念,价值与态度,以及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动机强度。针对当前社区居民参与意识薄弱的现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开展社区活动,培养社区意识。文化艺术活动、各种娱乐活动等可以无形中提供居民互动的机会,凝聚民众的向心力;加大社区信息的宣传力度,增加居民对社区的了解。要增强一个人的社区意识,先要改变其对社区的认识,然后才能激发其参与社区活动。因此要增加居民对社区的了解,提供更多社区相关信息,能够使社区居民有强烈的社区归属感。可以通过建立社区通讯录、发行社区报纸等形式来加强居民的社区意识。

篇(7)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县上半年重点工作督察总结座谈会精神,经请示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同意,今天下午,我们召开上半年工作总结大会,主要是对上半年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回顾,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分析原因,明确努力方向,并对下半年的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县委宣传部齐部长在百忙之中,莅临指导会议,这充分说明县委、县政府对我们文体广电工作的关心、关怀和高度重视,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和谢意!今天的会议,是文体广电局组建以后的第一次全体干部职工大会,应该说既是一次工作总结会、合心动员会、任务安排会、又是一次问题分析会、目标落实会、更是一次加油鼓劲会、促进推进会。通过这次会议达到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准确定位、明确任务,把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凝聚到促进工作,推进落实,推动发展上来,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刚才,各下属单位汇报了上半年的工作进展情况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半年的工作任务,下面,我结合昨天全县上半年重点工作督查总结座谈会精神和刚才各单位的汇报,就上半年文体广电工作情况及下半年的工作任务先讲四个方面的意见,最后,齐部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

一、上半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上半年,全县文体广电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市“四三二一”战略和全县“三二一一”发展思路,以实施“一五十”工作计划和加快广播影视事业发展为目标,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切实履行各自职能,着力提升工作水平,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较好的落实,文化体育、广播影视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是年度考核和年初安排认真扎实。全面总结了2009年工作,对下属单位进行了年终工作督查,考核了班子,审计了财务;制定了2010年全县文化体育及广播影视工作要点,和下属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分解了工作任务,制定了全年重点工作行事历及日常工作行事历,编制了《2010年工作手册》,明确了目标,落实了责任。

二是节庆、文体活动有声有色。春节期间,牵头实施了县城街道灯饰亮化工程,开展“四进基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专场秦腔演唱会、“和谐之韵”书画展、精品文物展、广场文化活动和义务书写春联等活动30多场(次),丰富和活跃了城乡春节文化活动;举办了“庆五一·促和谐”职工运动会、文艺汇演、书画展和讲解比赛、免费体检等活动;承办了为期5天的庆祝建党89周年“唱红歌·颂党情”万人歌咏比赛。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向心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体现出了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良好的精神状态。

三是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城北体育场完成了施工图纸设计,即将开工建设;投资220万元的南石窟寺岩体加固和投资158万元的城隍庙维修工程完成了设计方案的评审及批复,目前进入招投标阶段;第四批中央扩大内需项目的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已完成了2层主体建设,七月底前全面竣工;影剧院和博物馆灾后重建项目进入招投标阶段;为215个行政村配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4大类1000多台(件),总价值84万多元;在进一步完善已建农家书屋的基础上,确定了剩余53个村农家书屋的人员、场地、设施,年内可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的目标。

四是遗产保护成绩显著。坚守岗位,加强安全防范,落实文物安全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按时记录值班日志,定期进行夜间巡查,确保了文物安全无事故;对县博物馆文物展厅正在进行档次提升,升级改造文物库房,并对文物进行归类整理,使之规范运行;认真完成了文物普查阶段性工作任务、“非遗”研究与保护及“西王母信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加大了对进入各级“非遗”名录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并积极实施“民间艺术之乡”创建命名工作。

五是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成绩斐然。制播泾川新闻94期,播出新闻稿件1051条,制播《乡村季风》、《家庭·人口·社会》、《泾川果业》等固定电视栏目12期;制播《解放思想优化环境促进发展》、《时代先锋》等各类临时栏目44期。实况录播三干会、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11场次,录制精神文明建设专题片6部,其他专题片5部,较好地宣传了全县各级各部门扎实推动“六个集中突破”取得的经验和成绩。对外宣传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上送省电视台新闻9条,播出4条,上送市电视台新闻200多条,播出182条,外宣条数持续保持全市前列。

六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扎实推进。对去年实施的1200个自然村22084户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行补充完善,建立了内容详实的用户管理档案和电子资料。加强维护管理,确定专人对损坏的村村通设备及时进行维修,至目前共维修设备53台(次)。认真调研编制了《泾川县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方案》,共确定20户以下自然村工程建设点2103个盲村、39105户,为我县十二五期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七是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初见成效。组织全县11个电影放映队深入农村开展数字电影放映工作,至目前,共放映电影1200多场(次),较好地完成了省市下达的放映任务,进一步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八是文化产业及文艺创作得到了社会的好评。文化产业协会已得到批复,即将成立。开发特色产品,使文化产业在泾川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得到提升;筹办了各类书画展、摄影展,创作出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学艺术精品;积极编好戏、出好书、作好诗、排好舞,至目前完成书画创作30余幅,其中5幅书法作品获得市上奖励。发表文学、文艺作品17篇,新编排舞蹈3部,出版发行了《圣地泾川》3部;郝栓福、张森林、李延福出版印发了个人摄影集;退休干部胡生洲创作修编了五部剧本,已上报省文化厅审定。以上这些工作都为群众提供了高品位的精神食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九是文化市场管理井然有序。进一步健全了“扫黄打非”工作机构和执法队伍,推行“属地管理,一票否决”的管理制度,开展文化市场“天天查”活动,到目前为止,暂扣网吧服务器3台,对2家网吧提出了警告,并责令2个违规经营网吧停业整顿,与电信局联合为网吧安装了监控设备,对网吧实施全天监控,确保无未成年人进入;出动检查人员100多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100多家,收缴非法出版物263册,盗版光碟192张(盒),处罚违规经营户5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5月初到6月中旬,配合公安、工商、教育等部门进行了为期20天的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确保了校园周边环境的安全稳定。

十是体育活动及体育彩票销售工作有序开展。一是举办“迎新春·庆元旦”职工拔河比赛和象棋比赛;二是为平凉市第一届运动会选拔了运动员80人,教练员20人;三是协助举办了县委、县政府机关体育运动会,文体系统第二届运动会;四是积极扶持体育彩票销售,配合省、市相关部门对我县13个销售网点进行检查指导,分解了销售任务,确保完成年度销售任务,目前在全市排名位列第四。

十一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创新载体,积极实施名角培养、名戏打造、名剧团建设“三名”工程及“五个百”工程培训、评选、命名任务;评选上报先进基层文化工作者、农村文化能人20名,推荐上报了全省群体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结合建设全省戏剧大省的要求,创作申报了《村官》、《王母情》等5个剧本参加省文化厅评审;组织专业、业余秦腔爱好者10名参加全市秦腔大讲赛,分获优秀组织奖和个人优胜奖。

十二是综合性工作落实有力。制定了2010年党建、安全生产、禁毒、计划生育等工作要点、方案;及时进行“中国·泾川”门户网站文体局子站信息添加、管理,上报信息12篇(条);根据县委、政府关于政府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精心制定了《泾川县文体广电局职能设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初步完成了机构整合的工作任务。重新制定了重点工作行事历,确保了机构改革和当前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我们的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蓬勃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广大干部职工尽职尽责、扎实苦干、创新快干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思想解放不够。对加快全县文化体育及广播影视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清,理念不新,视野不宽,定位不准,认为机构改革,单位合并,去向不定,存在干不干一个样的思想,有的单位负责人不敬业、不尽责,把自己混同于普通老百姓,没形象、没实绩。

二是工作作风不实。部分干部职工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工作需要,谋划工作重点不突出,计划不周密,措施不具体,工作缺乏主动性,对所从事的工作心中无数、推天度日、天马行空、我行我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三是精神状态不佳。不少干部职工存在等待观望的侥幸心理和怨天尤人、畏难发愁等消极情绪,对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清,行动不快,成效不大,对有些细节问题甚至置若罔闻,不予理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目无组织纪律,个人利益至上,搞小圈子、小团体,落实工作有小动作,唯恐天下不乱。

四是项目建设进度缓慢。今年我们共实施的是南石窟寺岩体加固、城隍庙维修、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家书屋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体育场建设及灾后重建等项目,在全县处于后进位次。各单位争资金、跑项目的决心不大、行动不快、落实不力。

五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单位与单位之间,单位内部工作不平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影响整体工作推进。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在下半年的工作中,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下半年工作的主要任务

下半年文体广电工作要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的目的,以和谐文化建设为主题,以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为目标,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体育权益为重点,按照“一五十”的工作定位,进一步优化工作思路,细化工作措施,靠实工作责任,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持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快隍庙维修工程和南石窟寺岩体加固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进度,争取早日开工,力争年年内完成,确保文化遗产的安全和申报;积极争取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套设施尽快到位,加快新建的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扫尾工程,充分发挥文化站的作用;千方百计争取保护资金,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王母信俗”项目落实保护措施,实施保护;开建城北田径场和球类场,力争在年内安装配套设施,投入使用;同时,要尽快争取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发展基层服务网络,延伸服务。

二是持续加大文艺创作的力度。在国庆和元旦期间,积极筹办个种书画展、摄影展,创作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学艺术精品,保证年内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45篇(幅)以上;落实“五个一”工程;编印《泾川文物精华》;创编新剧目,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项活动,力争有5项以上活动(节目、作品)获奖。

三是持续加大遗产保护力度。认真实施“文物安全年”活动,警钟长鸣,加强安全防范,落实文物安全管理责任制,确保下半年文物安全无事故;认真完成下半年文物普查工作任务,完成“非遗”研究与保护,顺利通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验收;加大对进入各级“非遗”名录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做好第三批省级、国家级项目的申报工作,创建命名“民间艺术之乡”。

四是持续加大文化产业开发力度。成立并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协会的作用,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启动特色文化产业园区(街区)建设,开发特色文化产品1件,编印《泾川市民手册》、《文化经典》折页,积极参加各类文化产品展销活动,宣传泾川特色文化产品,提高泾川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文化产业在泾川经济发展中的比重。

五是持续加大文化市场管理力度。加大执法力度,保证管理和行政审批公开、透明,进一步健全“扫黄打非”工作机构;规范管理文化娱乐场所,杜绝一切事故隐患,确保娱乐场所的健康、安全、规范、无事故、无投诉,网吧无未成年人进入;继续深入开展文化市场“天天查”活动,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活动5次以上,确保群众满意度和市场良好率在90%以上,推动文化市场平安建设。

六是继续抓好节庆文体活动。做好春节、元旦、国庆等节庆文体活动,排新戏好戏,参加省、市文艺调研和汇演,充分发挥各级文化服务设施的作用,开展“文化活动年”活动,举办秦腔大奖赛,双拥晚会,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汇报演出,活跃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提升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七是继续抓好体育工作。要以全民健身为重点,抓指导,促训练,积极组队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赛事,积极辅导机关、学校、社区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做到月月有赛事、有活动。举办8月8日全民健身日活动;继续加大体育彩票销售的扶持力度,确保完成全年销售任务340万元的任务。

八是继续抓好新闻宣传工作。在办好新闻栏目的同时,要对电视台的栏目进行整合、改版、扩容,开办集教育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栏目;要开通泾川人民广播电台,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把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上来,统一到专抓实干上来,统一到加快发展上来。

九是持续加大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力度。在对原有用户搞好维护和服务的基础上,全力抓好城北网络延伸,省网连通等工作,延伸网络,扩大覆盖面,提升广播电视的传输质量。

四、下半年工作的保证措施

这次机构改革,为促进全县文化体育和广播影视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要抓住机构改革的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以作风的大转变,促进工作的大发展。

1、要加强学习。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结合县上开展的“三项学习”讨论活动,学理念、学业务、学法规,解决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沉不下心,钻不进去,没有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精神追求,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的问题,在真懂、真学、真用上下功夫,通过学习,使干部职工成为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

2、要振奋精神。精神是一种状态、一种追求、一种境界,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气魄、什么样的工作行为、什么样的工作成效,要把目标定的更高一些,把眼界放得更宽一些,把劲头鼓得更足一些,少一些四平八稳、慢慢腾腾的暮气,多一些只争朝夕、敢为人先的朝气,以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促进工作,推动发展。

3、要有大局观念。局属各单位要有大局意识,多一些配合,少一些掣肘,多一些协作,少一些推诿;干部职工要明确岗位职责,讲大局,讲奉献,多一些补台,少一些拆台,多沟通,多交流,做到聚焦不散光,帮忙不添乱,干事不倒事、做事不坏事,在分工中加强协作,在全局要形成目标同向,工作同步,上下同心,齐心协力干事创业的氛围。

4、要真抓实干。把实干作为一种信念来追求,作为一种纪律来要求,作为一种习惯来培养,让实干成为干部职工的硬功夫,要树立抓而不紧等于不抓的观念,倡导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落实为主,实干为先的理念,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踏踏实实做工作、抓落实上,切实解决心浮气躁,作风漂浮,只图安逸,不谋干事,工作拖沓,应付差事,满足现状,不求上进,盲目乐观,质量不高等问题,形成看实绩、看作为、比贡献、比奉献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