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土地整理施工总结

土地整理施工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0 14:52:5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土地整理施工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土地整理施工总结

篇(1)

一、政策措施

(一)凡在规划用地范围以外现有耕地连片面积平原地区100亩、山区坡度25度以下50亩以上的,均可立项开展农村土地整理。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净增耕地面积须达到整理前耕地总面积的3%以上。

(二)农村土地整理投资(包括政策处理、财务管理费用等),应坚持项目总投资与项目产生的折抵指标有偿使用费相平衡的原则。农村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率为3%的,耕地亩均投资控制在800元以内,在此基础上新增耕地率每提高1%的,耕地亩均投资增加150元。上述投资幅度控制在±5﹪范围内(耕地亩均投资控制用公式表示为:土地整理耕地亩均投资控制(元)=[800+150×(N-3﹪)×100]×(1±5%),其中N表示新增耕地率,N≥3﹪),超出土地整理耕地亩均投资控制的,方案会审时一票否决。

(三)农村土地整理工程概算须经财政部门审定。概算审定价在50万元或以上的,必须实行招投标;在50万元以下的,乡镇政府(即项目建设单位,下同)可按有关规定,选择有资质施工队伍进行议标。

(四)乡镇政府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后,市财政预付概算审定价的20%;工程进度达70%的,支付概算审定价的30%;进度达90%并预验通过的,付概算审定价的40%;工程完工经竣工验收合格的,工程经决算后,付清其余工程款。

乡镇政府应开设农村土地整理资金专户,专款专用,严禁挤占与挪用。

(五)设计变更、子项目调整、建设标准调整等须按程序上报市造地改田、土地整理与后备资源保护利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造地改田土地整理办公室)批准,若变更、调整增加的概预算超过2万元,须报经市财政部门审批。工程决算耕地亩均投资超出规定的,超出部分由乡镇政府自负。

(六)土地整理产生的折抵指标,由市政府统一储备使用。对于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的项目,其所获得的土地整理折抵指标(经省国土资源厅核拨),按每亩3.8万元计算,抵扣投入土地整理工程费用后的剩余资金(下称剩余资金),返回给乡镇政府。其中,提取20%,作为乡镇政府有关人员的奖励资金,其余用于农业开发项目建设。该资金在工程决算后,按省国土资源厅核拨指标数,一次性拨付,在市财政土地整理资金财政专户中列支。

对于非外力不能抗拒因素造成工程延迟半年完工的,扣除剩余资金的40%,延迟一年完工的,不再返回剩余资金。工期自签订施工合同之日起开始计算。

(七)市国土资源部门应建立土地整理折抵指标台账,定期将产生和使用折抵指标情况反馈给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根据使用情况,将土地整理折抵指标费划入“土地整理资金财政专户”。有关部门要及时足额收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并足额提取土地出让平均纯收益的15%,作为农业土地开发(含农村土地整理)资金。

采用投标拍卖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在总地价中单列折抵指标费。

二、管理措施

(一)乡镇政府作为建设单位提出农村土地整理立项申请,经市造地改田土地整理办公室调查,并牵头组织项目方案会审后,由市国土资源局立项。

(二)乡镇政府应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项目会计核算和内部稽核制、合同管理制等有关制度与规定。同时不得将工程层层转包。

(三)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建农村土地整理项目法人,任命项目法人代表。

项目法人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负责,对项目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资金管理负总责。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组建土地整理管理机构;落实工程建设计划和资金;管理和监督工程质量、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协调项目内外部关系。

项目法人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与勘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签订合同,并明确质量终身责任人及其应负责任。

(四)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对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的预验和竣工验收。乡镇政府负责对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一般指桥梁)和单项工程的验收。

工程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要按照水利工程施工规范规定,提出施工总结报告;监理单位要按水利工程质量评定规定,提出质量监理总结报告;项目法人要根据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规定,提出工程竣工财务结算报告。验收时,发现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由项目法人责成施工单位限期返工处理,直至达到质量要求。

(五)农村土地整理耕地必须列入基本农田保护范围,新增耕地列入年度耕地统计。各乡镇政府应落实新增耕地承包责任制,发挥新增耕地效益。

三、组织措施

市国土资源局是土地整理业务主管部门,每年初要根据全市资源情况,负责编制土地整理年度计划,报市政府批准后下达有关乡镇政府实施;市造地改田土地整理办公室,负责全市农村土地整理业务指导、技术咨询、进度督促与质量检查;乡镇政府应挖掘当地土地整理潜力,负责农村土地整理的项目实施、政策协调、进度管理、质量监督、财务管理;财政部门负责工程预决算审定,工程财务监督;发展和改革、监察、审计等部门负责对土地整理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及资金运行等情况实施监督。农村土地整理列入乡镇目标考核。

篇(2)

[论文关键词]土地整理 监理 经验

[论文摘要]农田土地整理工程有施工现场面积大、战线长、建筑多且零散、工期紧等特点,为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监理部及监理人员以帮助建设单位考察选择好的施工队伍为基础,严格控制原材料、中间产品的质量,在施工现场监理人员利用巡监、抽检、旁站监理等多种监理手段控制施工质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促进度,使工程按期顺利的通过竣工验收。

农田土地整理工程是国家通过对中低产田进行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使农田的沟、渠、路、林得到综合整治,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产出的活动。近几年,我们有幸担任了利津县陈庄镇、利津县明集乡、垦利县永安镇三项土地整理工程的监理工作,经过多方的努力,三项工程皆顺利的通过了有关部门的验收,其中两项工程被评定为优质工程。现我们把在监理工作中的几点经验总结如下。

一、施工队的选择

一项工程竣工后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施工单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工程确定施工单位的招投标过程中,做为监理方,应协助建设单位确定完成该项工程所需施工单位应具备的资质等级并对其进行审查。具体审查施工单位的组织管理机构是否健全,综合管理水平是否达到有关要求,该建设单位是否建立健全了各种质量管理制度及相应的措施,主要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是否达到了有关要求,并会同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近两年来完成的主要工程进行实际现场查看,根据投招标的情况,最终确定施工单位并签订有关合同。

二、对工程所需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工程所用原材料的质量,对整个工程的质量等级有着直接的关系。监理部针对砂、石材料多为私人小场生产,材料质量参差不齐的特点,监理方会同建设方、施工方对砂、石料场进行实地考察并提取样品,通过对样品的分析和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择优确定采购场家,从源头对材料质量进行控制。钢筋、水泥、保温板、土工布等材料要有出厂合格证。所有材料进场后要在监理人员的监督下,按国家规范规定的取样标准按批次现场取样,送交有国家质检资质的检验机关进行试验,样品试验合格的材料根据质量检验合格报告准其使用,样品试验不合格的材料坚决清除出现场。监理人员对上述情况做好监理记录。

工程所用水的水质的好坏,对工程总体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土地整理工程的施工现场多为盐碱或半盐碱化土质,就地取水时,水质较差,所以,监理工程师责令施工企业在施工现场砌筑防渗漏水池,存储运来的可饮用水,供混凝土、砂浆拌合及养护等施工使用。

三、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

土地整理工程的施工现场大则几万亩,小则几千亩,且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因施工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施工工期一般安排的较短,因此,土地整理工程有面积大、战线长、建筑物多、时间紧等特点,施工时一般是多工序多工作面同时开工。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保证施工质量,保证工程按时竣工,现场监理人员每人配摩托车一辆,在施工现场不间断巡监并对工程进行一定数量的抽检;对重点部位和关键工序挂牌施工,监理人员进行旁站监理,并做好旁站监理记录。如在建筑物的混凝土柱或梁的浇筑时,监理人员会同施工人员按配合比对材料用量进行计量,并根据石子、砂子的含水率适时调整水的用量,按规范规定做塌落度试验,留试压试块。尤其要注意施工预先检验和隐蔽工程的检验。

1.施工预先检验。施工预先检验是指工程在正式施工前所进行的质量检验。这种检验是防止工程发生差错、造成缺陷和不合格品出现的有力措施。如监理人员对原始基准点、基准线和参考标高的复核,对预埋件预留位置的检验。

2.隐蔽工程验收检验。隐蔽工程验收检验,是指将被其他工序施工所隐蔽的工序、分部工程,在隐蔽前所进行的验收检验。如基础施工前对地基的检验,混凝土浇筑前对钢筋、模板、预埋件、预留孔、保护层的检验等。实践证明,坚持隐蔽工程验收检验,是防止质量隐患,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隐蔽工程验收后,要办理隐蔽工程验收签证手续,列入工程档案。在验收检验中发现的问题监理人员应责令施工方整改,整改完毕后,监理人员需进行复核,并写明整改情况。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工程,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四、资料整理

工程现场施工结束后,最后总体验收时只能对工程表面好和工程运行情况进行查验,而隐蔽工程部分则只能通过资料说明情况。对监理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尤为重要,在工程建成竣工后,监理工程师可以将完整的监理资料移交项目法人,作为建设项目的档案资料;完整的监理资料是建设监理单位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资料,监理工程师可以从中获得宝贵的监理经验,有利于不断提高工程监理工作水平。

监理资料有:

监理日常工作文件:包括监理工作计划、监理工作月报、工程施工周报及工程信函等。监理机构函件:包括监理机构主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函件。会议纪要:包括监理工作会议、工程协调会议、设计工作会议、施工工作会议及工程施工例会等会议的纪要。勘察、设计文件:包括勘察、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设计变更等文件资料。工程收函:包括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等单位送交的函件。合同文件:包括监理合同、勘察设计合同、施工总包合同和分包合同、设备供应合同及材料供应合同等文件。工程施工文件资料:包括进度计划、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签证和核定单、联系备忘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及技术管理和施工管理文件资料等。政府文件:包括有关监理文件、勘察设计和施工管理办法、定额取费标准及文明安全等方面的规定。技术参考资料:包括监理、工程管理、勘察设计、工程施工及设备、材料等方面的技术参考资料。

五、协调关系

监理人员主要面对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监理既要执行建设单位的要求,又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在严格按规范和设计要求监理的基础上,对施工单位遇到的技术性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对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发生的各种争议,要本着及时、公正、合理、合法的原则进行协调处理,做到不偏不倚,保护各方面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

篇(3)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测绘;应用;创新

1 概述

土地开发整理是目前土地管理中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加强耕地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大比例尺地形图具有位置精度高、地形地物要素详尽等特点,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技术及其测绘成果的应用是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日趋深入开展,对测绘成果资料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现代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模式的一些转变。为了使二者能够更好的结合,因此有必要对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的应用规律和特点进行研究和探讨。

2 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

2.1 土地开发整理测绘的一般内容

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测绘工作主要包括地形勘测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两部分,其中地形勘测包括控制测量、地形勘测与地形图编绘;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包括调查土地权属及界线、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及界线、测算统计各类土地面积、勘测定界图编辑等工作。土地开发整理测绘属于测绘技术的综合应用。在测绘手段和方法上,既有采用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类似的综合处理的作业方式,也有采用常规的工程测量或地籍测绘所使用全站仪、GPS等全野外作业方式;一般为大比例尺(常使用1:2000、1:1000或1:500);要求测绘出明确的权属界线;需要按照土地利用分类划分土地类型,并进行分类面积统计;要求有准确的高程和等高线。

2.2 现代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各阶段性的应用及特点

通常一个完整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周期包括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等几个阶段,在不同的工作阶段,对测绘手段的选择和技术要求均有所不同。

2.2.1 可行性研究阶段

目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所使用的测绘成果资料主要是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其年度变更成果。该测绘数据成果主要是利用卫星遥感正射影像,经过外业调绘和相关内业工作处理后取得。调查比例尺通常为1:10000,局部地区采用1:5000。由于卫星正射影像本身的精度限制,以及人工调绘和内业转绘等各个环节的人为误差,导致土地查的测绘数据成果精度有限。加之,土地变更调查通常为一年一度,因此在某些土地变化较快的地区,往往存在变更不及时的现象,导致土地利用现状的现势性在该数据成果中不能得到较好反映。

2.2.2 规划设计阶段

为了弥补土地利用现状图在精度和现势性方面的缺陷,土地管理部门规定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规划设计阶段应采用实测的大比例尺地形图作为项目规划设计的基础资料。通常情况下,要求按照1:2000比例尺进行全要素地形图测绘,在项目涉及的重点施工区域要求按照1:1000比例尺测绘。一般采取先开展控制测量,再进行碎部测量的全野外现场数据采集。控制测量多采用GPS、光电测距导线为主导的方式进行。起算数据常采用双频GPS接收机静态观测,与国家GNSS连续跟踪站同步观测数据联合解算,或者由项目区外高等级测量控制点引测。高程控制采用四等水准进行联测定位首级高程控制点。控制网采用GPS技术布设时,各等级控制点可不分级,一次性布设为全面网而整体平差,但是高等级点之间应以直接基线连接。

碎部测量则一般采用全站仪或RTK进行野外采集数据,测定项目区的地物、地貌特征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和高程,并按一定比例缩小,用特定的符号和注记绘制成地形图。

在形成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基础上结合地籍权属资料以及土地利用分类划分和面积统计所形成的勘测定界成果资料,作为规划设计的直接基础资料使用。

2.2.3 施工管理阶段

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施工管理阶段,由项目施工建设单位根据规划设计阶段的测绘成果以及规划设计资料进行施工。通常由于施工时间和规划设计时间有一定间隔,因此有必要对施工内容进行前期测绘数据的核实,针对发生变化的区域进行补测,进一步反馈到规划设计中。一般仍旧采用全站仪或RTK进行野外数据采集。此外,还要设立专门控制点,进行工程施工放样。这个阶段的测绘工作,主要是保证规划设计内容的落实,对施工整体情况实现跟踪管理。

2.2.4 竣工验收阶段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施工结束后,需要开展竣工测量和竣工图编制工作。和规划设计阶段的技术应用类似,采用全站仪或RTK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只是该阶段的测绘内容,重点针对建设单位实际施工的区域。主要包括:(1)土地平整工程中的坡改梯和格田整理区域,需测绘施工的区域边界范围、整治后的地形坡度情况、田土坎以及修建的配套沟、路的位置及走向;(2)线状工程,需测定施工的沟渠、道路的位置、走向、规格、材质以及相关配套设施(涵管、挡土墙、错车道、人行桥等)的点位、规格及数量信息等等。将形成的竣工测绘成果和施工前测绘的地形图以及规划设计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即可对项目实施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效益进行全面的评价,也可以对建设单位落实项目规划设计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

3 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的创新应用

目前应用于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地形图的测绘方法,大多采用全站仪、GPS等设备。不管是全站仪还是GPS,都需要人员进行实地测量,受到实际地理环境的限制。而且这种作业方式一般耗时耗力,作业成本较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系统方面技术应用也日趋成熟。现在的无人机航测系统具有影像分辨率高、升空准备时间短、操作控制容易、起降场地要求低、作业效率高等特点,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地形图测绘面临的困难,航测也成为地形图测绘的新趋势。

根据相关研究,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技术已经在土地确权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要求类似,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测绘工作对效率和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上述分析可见,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所具有的成本低、周期短、效率高等特点,能够充分地适应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要求。因此可以加强小型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

4 结束语

本文总结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成果的相关要求和特点,并分析了目前所使用的全站仪测量、GPS测量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的应用场景和优劣性。结合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相关国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情况看,从精度要求方面看,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能够明显优于其他摄影测量方法;从成本和效率方面看,其相对于全站仪或GPS测量等传统方式也将是土地开发整理测绘工作中的良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吕立蕾.无人机航摄技术在大比例尺测图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39(2):116-122.

[2]李萌,李媛,宋文平.小型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在土地确权应用中的探究――以陕西试点区域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6,38(4):760-766.

篇(4)

关键词:土地整理;公众参与;实践

1.引言

我国引入公众参与的理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是在一些国际援助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中应用。土地整理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土地资源集约持续利用的主要手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土地整理公众参与是指在区域土地整理中,充分调动项目区域内各个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深入到土地整理中来,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维护各利益主体利益,实现区域土地利用的可持续经营,保证区域内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过程。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农民是公众参与的主体,是土地整理的受益者,通过各种参与形式使规划能满足农民生活生产、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实施效果更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1]

2.我国土地整理公众参与问题成因分析

陕西省镇巴县黎坝乡等一些地方暴出土地整理项目中出现的问题,看似是一个个独立事件,其实反映了我国国土整理项目中的体制性缺陷。土地整理项目出现问题,直接缘于将农民的意见排除在工程整个实施过程之外,由于缺乏农民的意见、建议或要求,项目实施出现偏差。因此,笔者认为,纠偏的途径就是在土地整理项目中引进公众参与机制。

土地整理项目大多由国家投资,在项目实施上都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运作模式。具体而言,就是由地方土地管理部门向国土资源部或省国土资源厅申报,项目立项审批后经过规划设计阶段即由国家或省投资实施整理,全过程基本上是“自上而下”的行政机关内部处理方式。从这个机制的设计来看,项目实施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的是只对上级负责,而不必对受益方农民负责,其后果是与土地整理关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农民参与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过程的权利缺乏相应制度保障。在这种土地整理项目管理体制下,公众参与机制的缺乏可能带来三点疑问:第一,“单边”的项目设计方案是否能符合当地实际;第二,缺乏群众的实时监督,工程施工过程中,能否保质保量,防止偷工减料情况的发生;第三,项目完成后,对土地整理效果的综合评价能否客观代表广大群众的意见。

3.天津市土地整理公众参与实践经验

天津市国土部门转变观念和创新制度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推进土地整理项目过程中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使公众真正参与到土地整理中来。在土地整理项目中给予公众参与以制度保障,使土地整理公众参与具体化、规范化、程序化,明确土地整理公众参与的阶段及其主要内容,确立土地整理工作中的公众听证制度、公示制度、公告制度、群众监督制度等,规定公众参与土地整理的必要性及程序。既保障村民的民主政治权利,又提高土地整理的效率,将土地整理真正地做成“民心工程”。以齐心庄村土地整理示范项目为例,分析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农民作为公众参与的主体,参与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

3.1建立“自下而上”公众参与机制

在项目实施上采用“自下而上”的运作模式。从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实行自下而上的倾听民意,立项审批前区县国土部门征求乡镇政府、村委会同意意见并经过可研论证,再由区县国土部门向市国土部门申报。规划设计前征集当地村民设计要求,形成初步设计成果,通过县、市两级专家论证会广泛征求意见,最终设计成果要向社会公示,意见一致后方批准实施。实施前公告、实施中村民监督、验收时征求群众意见,实施后村民管护。“自下而上”公众参与机制的设计,考虑的核心问题是土地整理的受益方农民是否满意,决策是否对农民负责,并力求为农民参与项目实施建立相应制度保障。

一是建立完善的制度,立项阶段实行公开征询意见制度,设计阶段实行公示制度和专家评审制度,实施和验收阶段实行公告制度、群众监督制度,实施后实行后期管护制度。

二是规定公众参与的必要程序,把住立项审核把关“没有当地村委会同意意见的要件不报批”,把住竣工验收关“没有当地村委会认可质量满意的要件不批准”。

三是成立公众参与代表会,成立以项目所在地乡镇、村委会和村民小组为基础的公众参与代表联合会(简称“代表会”)。代表会代表的是全体村民的利益,参与政策制定、规划方案筛选、管理决策制定等。参与方式,包括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等。

四是成立施工现场指挥部,建立以区县政府、镇政府、村委员会和业主“四位一体”的临时指挥中心,畅达沟通渠道,实行现场办公,负责督促工期、监督质量,沟通村民意见,快速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3.2公众参与的阶段及其主要内容

在项目运作的整个过程强调公众参与,按照项目实施程序从项目立项、规划设计、实施、验收及后期管护的五个阶段全程实现公众参与。

⑴立项阶段

区县国土部门向宜开展土地整理的村提出建议,村委会充分征求当地村民的意见,集中大家的意愿;同时对当地村民的种植习惯、土地权属和水源、气候、土壤等条件充分了解分析。对于满足立项条件的,邀设计人员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并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均无意见方可向上级申请批准立项。

⑵规划设计阶段

规划设计人员要根据现状图进行现场草绘,并要让当地村民参与其中,因为村民最了解项目区情况,哪里地势高,哪里需要建机井、泵站,或者路怎样修更便于耕种,沟渠怎样建才顺畅等,他们最有话语权。草绘完以后,设计人员在此基础上编制规划和预算;规划成果要经过县、市两级专家逐级评审论证,修改完善后成果要进行公示、听证,根据农民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最终成果。

⑶实施阶段

充分考虑农民经济利益,让当地村民投工投劳,将土地平整和水土保持等农民能干的简单工程交由当地村民自己干,直接参与工程建设。对于泵站、机井、涵洞等专业性较强的农田水利和道路工程,通过招投标选择施工单位。村民代表小组对工程质量实时监督,如果出现与设计不符或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必须进行重修或返修,直到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⑷验收阶段

首先是区县国土部门对项目进行自查,自查时区县国土部门组织由涉及的相关部门、乡镇政府、村委会人员组成的自查小组,根据批复的规划设计内容,对土地平整、农田水利、道路、其他等各单项工程逐项进行检查验收,自查合格后,向市级国土资源部门申请验收,市级国土资源部门邀请相关部门专家组成验收组进行验收。

⑸后期管护阶段

首先确定当地村委会作为后期管护主体,将项目移交村委会,再由村委会落实到个人。并与村委会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和“水利设施管理维护协议”,保证耕地质量、数量不降低以及新修水利设施正常使用和日常维护。

4.天津市土地整理公众参与的实践启示意义

⑴通过全程参与实施和管理,起到了宣传土地整理工作的作用

公众参与土地整理项目全程实施和管理,获得了“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知道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了解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为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服务的,合理的诉求得以伸张,调动了项目区群众参与土地整理的积极性,减少了阻扰项目施工等现象的发生,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可以让周边广大农民群众耳闻目睹土地整理给项目区农民群众带来的好处,打消农民群众的疑虑,提高周边群众参与土地整理的主动性,通过典型示范起到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宣传带动传导作用,提高社会关注度和支持度。

⑵“自下而上”参与模式,提高了土地整理规划合理性

公众参与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可直接了解项目各方面的情况,起到弥补设计人员对当地实际情况了解不足的弱点,使规划方案更科学,更符合公众的愿望。农民“自下而上”的参与模式,抛弃了那些出于好意强加给农民的“自上而下”专家规划,而是代之以由对话形成的规划,即让规划涉及人和受益人在规划时有发言权,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村民积极参与他们所生活的地方的改造,参与基础性决策,并赋予了村民更多的责任。

⑶通过公众参与,化解了农民与政府及实施部门冲突

土地整理工作,通过公众参与环节,搭建政府部门和实施负责单位与公众之间双向交流的桥梁,使农民能够参加决策过程并且防止和化解农民与政府部门和实施单位之间、农民与农民之间的冲突。[2]尤其是涉及到房屋拆迁和坟地拆迁等棘手问题,项目的施工受到阻扰,有效的发挥村委会、村民代表小组桥梁纽带的作用,增进工作的协调度,这些成员和当地农民共同生活,有着共同利益,因此更具有说服力,通过言传身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⑷农民投工投劳,促进了公众参与程度的提高

充分尊重民意,考虑农民经济利益,让当地村民投工投劳,参与土地整理工程的建设实施,将土地平整和水土保持工程交由当地村民自己干,以增加农民收入,直接惠及农民群众,支持了农民和农业、农村的发展建设。创新了公众参与范围,探索了农民投工投劳参加土地整理工程建设的办法与途径,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程度。

⑸建立公众监督机制,保障了土地整理实施效果

组织项目区村民代表小组,参与土地整理工程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等工作,使农民自发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项目的施工建设的监督和项目的后期管护工作当中。农民群众的实时监督和管护,有助于工程施工保质保量完成,防止偷工减料情况的发生,使土地整理实施效果更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这也是土地整理工作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保障。

5.结语

实践证明只有让农民亲自参与决策与管理,才能使规划更加科学,实施更为顺利,成效更加持久。组织引导农民参与土地整理的全过程,把公众的有效参与和支持作为土地整理目标实现的关键,对于推进我国土地整理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篇(5)

投资3635万元的塞湖3万亩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工程车辆出出进进,建筑机械机声隆隆,施工人员紧张忙碌。举目四望,一块块田畴铺展绿地毯,一条条硬化灌溉渠笔直规范,机耕路纵横相连,泵站巍然屹立,座座拱桥遥遥相望,行行树木整整齐齐。

该项目于2008年3月动工,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90%以上。今年3月份将全面竣工。为了把这来之不易的项目打造成全省精品工程,有多少人为之付出心血和汗水。

项目来之不易。领导高度重视

龙感湖农场是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围湖垦建的一家省属国有农场,1996年设立黄冈市龙感湖管理区。建场之初。来自五湖四海的垦荒者在这芦蒿丛生、钉螺密布、野鸭横飞的荒湖滩安营扎寨,围湖垦荒,肩挑背驮,牛耕人作,筑起了百里长堤,挖掘了千条沟渠,开垦了万顷良田。农场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曾发挥过独特的历史作用。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对农场农田基本建设每年给予一定投入。改革开放实行后,由于受特殊体制等因素的制约,国家对农场农田基本建设投入相对减少了。尽管农场克服困难每年挤出一定资金投入农田基本建设,但由于投入十分有限,逐渐造成多数大型沟渠淤塞严重,河床抬高,排灌严重受阻。尤其是一些大型泵站多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设施设备严重老化。农场领导为此揪心,分场干部心急如焚,基层群众反响强烈。

2006年底至2007年初。龙感湖相继被农业部和省政府确定为现代农业示范区。扶持农场发展的有关政策随之出台,但农垦(农场)基本农田改造项目始终未列入全省统一土地整理范畴,为此,农场领导多次专题向省政府、省国土厅以及有关部门和领导汇报。_2∞7年,龙感湖农场首度争取到塞湖3万亩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

各级领导对此项目高度重视,农场领导更是倍加珍惜,成立了“龙感湖农场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建设指挥部”,自始至终商度关注这一重大项目。

从项目选址到实地勘测,从项目论证到方案设计,从项目建设到监督管理,农场领导都亲自参与。开工庆典。省市有关领导来了:项目建设的每一个阶段,省国土整理中心、省农垦局、黄冈市国土局领导,亲临现场督办,施工进程中遇到清障、气候影响工程进度等实际困难,农场领导召开现场会、协调会,妥善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农场党委书记彭志伟多淡指出:要举全场之力。把塞湖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工程打造成为全省示范工程,打造成“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放心工程”,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厚望,不辜负农场光辉的历史,不辜负脚下这块饱含垦荒者血汗的土地。

上下反复探讨。科学规划设计

龙感湖农场地处鄂皖赣三省交界处,襟江带湖,属长江中游冲积平原湖区,平均海拔13.8米,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且十分丰富。项目区所在塞湖、春港两个分场,地势高低不一,水系互不贯通,沟渠淤塞严重,泵站年久失修。

建设好一个项目,必须有一个好的规划设计。为此,项目指挥部及土地整理中心人员反复调研,从农场领导到土地整理中心工作人员都费尽了心思。

农场领导彭志伟带队。组织各分场书记、场长以及所有生产队支部书记共100余人。赴老河口市观摩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成果,听取经验介绍。

农场国土分局和土地整理中心组织设计人员赴襄樊市参观学习:到省国土厅和省土地整理中心找相关技术人员交流取经。

为使项目设计方案更具可操作性,各项单体工程量更为准确。农场国土分局和土地整理中心组织工作专班,配合承担项目规划、施工图设计和预算编制工作的襄樊市水利规划设计院技术人员,战酷暑、顶烈日,加班加点,经过近3个月鏖战;完成了一整套注重实际、尊重项目区群众意愿、便于项目操作的设计预案。

预案出台前。一多次召开项目区基层干部、农业技术人员、农工代表参与的座谈会,听取基层意见。之后,再度勘测现场,进行补测,组织农业、水利、林业、交通、财政等相关部门进行论证,充分吸收公众参与意见,并专题向指挥部汇报。上下求证,反复讨论,数易其稿,最终确定规划设计方案。

项目设计确立了“一个亮点”、“两个重点”、“三个特点”的思路。“一个亮点”:在春港分场至塞湖分场公路边中排干建设混凝土硬化排灌两用渠,合理配置灌排系统,充分利用项目区降水和地表水资源。增强项目区农作物抗旱涝灾能力,使项目设施具备几十年一遇抗旱涝灾害能力。“两个重点”:以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平整为重点。规划地块多为南北向,以提高光、热、风等资源的利用率,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三个特点”:道路硬化与绿化;田间成方成块;具有鲜明特色的桥梁以及与沟渠路等工程相配套的闸、渡槽、涵管等建筑物。科学布局道路和道路防护林体系,营造良好生态小气候,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耕地质量,为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打下坚实基础。

实践证明,塞湖项目科学又切合实际的规划设计,是丰富项目区土地整理内涵的抓手,整合项目区资金的平台。组织好实施项目的依据。

多方协作配合,坚持建管并举

塞湖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是大合唱。是协奏曲。

担任指挥的是农场土地整理项目建设指挥部。

领唱的是龙感湖国土分局土地整理中心。

合唱的是项目所在分场、生产队、基层干部群众以及电力、电信、水利、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

画外音是上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领导。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电力部门主动服务,拉线送电,迁移电杆,从不计报酬。水利部门积极配合,提出设计和施工意见。帮助购置行车等先进设备。分场、生产队协力营造良好施工环境,切实做好清障等工作。

为唱好“塞湖大地飞歌”,一整套方案、举措纷纷出台。

出台了统揽工程全局的两个《办法》:一是《龙感湖农场塞湖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管理办法》,二是《龙感湖农场关于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制定并推行切实司行、便于操作的“八项”制度:项目法人制度、项目公告制度、项目招投标制度、项目工程监理制度、项目合同管理制度、工程质量管理制度、资金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了“三位一体“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农场国土分局土地整理中心是项目的承担者,主要抓施工和监理两支队伍。监理机构按监理要求管理施工队伍。项目所在分场专门成立指挥部。安排专职干部和相关人员协助

管理施工队伍抓质量。

日常施工中,重点加强了“三个管理”: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坚持实行例会制。每月定期召开例会,不定期召开现场督办会。总结前段工作,交流施工经验,汇报施工进度,研究施工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探讨解决办法。坚持推行典型引路。塞湖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涉及9个标段,每个标段做每一项单体工程,都要先做一个样板或模型。通过开现场会观摩评比,然后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经常性开展标段之间观摩学习和劳动竞赛活动,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发挥施工标兵示范带动作用。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方案组织施工。对于设计与现状不符合之处,采取格局总体不变、局部灵活微调的办法,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和方案的权威性。坚持按程序施工。规范工作程序,上一道工序未经监理验收合格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每一单体工程不漏项,不减步骤,不偷工减料,确保沟渠平整坚固、排灌通畅,平整地块规整、整齐划一,道路工程平坦笔直、路肩一致。

切实加强工程资金管理。严格执行“三专管理”制。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账核算,实行一支笔审批。严格执行“三不”制。、项目建设单位各项报账资料不全的不予拨款,项目建设随意降低质量标准的不予拨款,专管人员不到场审核或审核不能通过的不拨款。严格执行项目资金支出会签制。首先由施工单位提出用款计划。由监理机构签署意见,报土地整理中心审核,经国土分局负责人审批,报农场财政局核查经指挥长签批后付款。

切实加强工程检查管理。指挥部组建质量检查小组。对土地整理、道路工程、灌排渠道、桥涵闸等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监理代表对在验收中发现的施工质量不达标或未按施工图纸施工的单体工程下达整改通知。责令施工单位返工直至合格。检查过程中现场测量记载单体工程的尺寸。同时详细备注工程编号、桩号等事项。从原始记载到汇总数据做到真实详尽、一清二楚。

协调配合,建管并举,保证了项目工程顺利进行,奏响了一曲和谐的土地整理之歌。

成效显著,前景美好

工程即将完工,效果已经显现,项目区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整个项。届工程平整土地265公顷,动用土方81万方。修建改造提水泵站28座。清淤堵农沟75kin,清淤土方26.8万方。修建引水闸、节制闸21座,渡槽34座,机耕桥32座,生产桥7座。埋设涵管138处。项目区田间道路总长78.6km。营造防护林带7.12万株。

与公路并行绵延10余公里的大型硬化排灌渠,成为点缀龙感湖大地串串明亮的珍珠。项目区纵横相连70余公里的抗旱硬化灌沟。为这块希望的田野添光增彩。昔日的田间泥路,全部改造成平整笔直的碎石路;昔日农工过沟用脚跳,机械进田临时铺便道,现在机耕桥、生产桥四通八达;今天项目区电排站排水量每秒增加了4个流量。日降100公厘雨,过去需要34小时才能排出。现在仅需一天时间。

建成后的项目区田成方、秫成网、路相通、渠相连、土肥沃、水畅通、阜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现代农业装备水平显著提升。项目区的基本农田得到更好保护。耕地质量和数量得到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种植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显著增强。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日益显现。

项目区办事处党委书记告诉我们,在新的一年,我们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计划将8000亩旱地改种优质水稻,1100亩土地调种大栅礼品西瓜,500亩土地调种蔬菜等作物。进一步拓展农工增收渠道。

项目工程建设中集并了规模小、人口少的散户居民点,拆迁了非法建筑物和障碍物,硬化了通队路面。修建了洗衣台,生产队队容队貌大为改观。

项目工程指挥部负责人告诉我们,为了让已建工程长期发挥作用,一个业务上由土地整理中心指导。项目所在分场为第一责任人。生产队参与管护的长效机制正在制订之中。

篇(6)

(一)、强化队伍素质建设

结合我所人员少、任务繁杂等特点,我所以十精神为指导,通过集中与自学等方式,学习十,,土地管理法等理论。通过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学雷锋活动、文明创建等活动来提升队伍形象和职工素质。以“确保耕地红线、确保项目落地、确保土地收益、确保免受问责”四个确保来完成“数字国土、文化国土、阳光国土、效益国土地、平安国土”的创建目标,以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提高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水平。

(二)加强日常业务办理

1、做好新增建设用地管理。为加强耕地保护,零星户向居民点集并的原则,截止目前,我所办理新建设用地36宗,面积5040平方米。

2、做好地籍日常管理。本着为民服务的宗旨,我所对辖区所有初始登记、变更登记全部做到现场丈量、现场签字确认、现场核对权属来源资料,做到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全年共办理初始20宗、面积2354、88平方米,变更登记182宗,面积23206.04平方米,其中国有建设用地1宗,面积1154.78平方米,集体建设用地151宗,面积24607.71平方米,建立初始、变更登记台帐,做到资料台帐实地三者统一。

3、做好存量建设用地清理复核工作。为全面摸清我镇存量闲置建设用地的家底,我所在去年的基础上进行拉网式的清理,逐宗进行核实并登记备案,共清理闲置土地297474.27平方米,其中国有土地面积208568.28(312.84亩),集体土地面积88905.99(133.35亩)同时做好与被测量单位的协调,已顺利完成了相关宗地测量任务,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4、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今年我所协助规划科在我镇版图上变更新增耕地8公顷。协助施工单位对我镇原火星小学、双龙棉站、孙场中学三处废弃地开发复垦新增耕地20亩。为我市落户项目争取相应用地指标。

5、做好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今年我所按照市局要求积极协助施工方对我镇富寺等十二村树立 “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和村镇界址点的拐点标志设置工作。

(三)、做好执法监察、维稳工作

1、是加强村级国土资源协管员队伍管理,充分发挥国土资源管理一线监督作用,建立目标责任考核机制,进一步增强村一级组织护土、管土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进一步加大动态巡查力度。今年重点对农民个人建房违法占地者加大执法力度及时查处制止,一年来,我所已成功消除各类土地违法隐患2起,制止3起,制止拆除土宋森教、张宗进土地违章建筑2起,协调建房矛盾3起,制止率达100%,从而降低了执法成本,为管理相对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达3万元,退还耕地0.63亩。

3、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责任意识,把维稳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__年全镇无因土地问题上访事件发生。

(四)、积极做好国土整治工作

一是做好麦城片区土地整理启动实施工作。我所积极协助土地整理中心、镇政府协调各方工作,目前工程进度顺利,已完成整个工程的70%。

二是吸收总结麦城项目的经验教训,继续配合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做好群合片区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五)、加强档案、财务及车辆管理

档案资料及时归档,共计归档文书档案5卷,业务档案9卷。规范财务管理,无坐支、白条抵库现象,做到支出条据真实合法,不突破支出计划。做到车辆按规定停放,杜绝公车私用、私驾等现象发生。

二、__年的工作目标

1、完成我镇10200户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调查,慎重稳妥推进发证工作。

2、继续做好当阳市两河镇麦城等6个村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协调工作。

篇(7)

1.土地整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土地整理是保护耕地的重要途径。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工作,不仅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而且可以提高耕地质量。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保护耕地、合理用地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推动耕地保护制度的全面落实。此外,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有利于提高耕地质量,强化和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积极引导农民节约集约用地,防止出现破坏耕作层的生产行为。通过土地分类整理建档,全面推行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机制,使农民加大土地复垦力度,加快实施沃土工程,按照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的要求,加快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土地整理是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大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行建设用地指标折抵政策,能够缓解用地压力,满足经济建设用地需求。按照分类指导的思路,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建立耕地后备资源库和补充耕地储备库,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提供补充耕地指标,实现建设项目用地先补后占,在此基础上,利用国家的扶持政策,以项目建设为依托,推进新农村建设。在自然灾害多发地区,高标准搞好移民建镇项目;在贫困地区,着力抓好开发式扶贫;在城市近郊,利用城市和工业园区建设带动农村发展,为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提供有力的支撑。

土地整理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基础。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农业生产,土地整理要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城乡生产要素,可以极大地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结构,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抓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打造“绿色品牌”,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民收入。同时,土地整理有利于从实际出发,搞好科学规划,可以避免失误,少走弯路。如对新村新镇建设坚持先修路、后建房,并引导农民把建房纳入规划之中;对文化、生态特色村庄进行保护性改造,加快路、水、电以及医疗、卫生、教育等项目建设,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改变村容村貌,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步伐。

2.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

耕地质量调查。经过土地资源普查,国土资源部门对辖区的耕地总面积、人均面积都已掌握,但对耕地的质量、特点还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这就需要在土地整理中逐步完善,健全相关登记资料。一是现有高产农田及生态、高效农业的土地面积。二是建设高产农田的开发状况和潜力。三是低质、低效,不宜继续耕种,必须退耕还林、还草的农田面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做好这方面的土地整理工作,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

宜农荒地整理。虽然各地农村的土地结构千差万别,但也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都存在不少需要不断开垦的宜农荒山、荒丘、荒地。土地整理首先就是要通过调查,掌握土地结构及荒山、荒丘、荒地的面积和开发潜力,然后制定政策,强化引导,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开发,提升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

废弃地整治。各地农村都存在许多废砖瓦窑、废沟渠、堰塘和废院场,此外,近几年来,大批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也造成了不少耕地的荒芜,这些都需要进行经常性的调查和登记,在此基础上,要及时制定复垦方案和计划。一是按照“谁复垦、谁受益”的原则出台必要的优惠政策,鼓励业主自行整治。二是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开展行政执法,督促造成耕地荒芜者尽快复垦,落实复垦责任制。

农民居住用地整理。当前在新农村建设中,各地都采取了一些“规模搬迁、小村集并、缩村填空”的措施,这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一些“空心村”和“独家庄”。对村内空闲地进行整理利用,清除居民点内乱搭乱建房屋是土地整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不仅需要对农村居民点占地总面积、户均分摊面积、人均用地面积有清楚的了解,还要掌握整体搬迁后遗留的“空心村”和“独家庄”的土地面积,这样,既可以促进对农村空闲地进行整理利用,或就地改造,或复垦为耕地,同时,又为今后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配套、统一管理,综合整治农村居民点打下良好的基础。

3.做好土地整理的主要措施

从整体上说,要做好农村土地整理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要精心编制土地整理专项规划,要有计划、有步骤、全方位开展土地整理工作,采取各项措施全力推进。

3.1建立和完善土地整理政策法规体系

实践证明,土地整理是利国惠民的重大举措,有必要在现有管理办法和部门规章的基础上,从项目考察、立项审批、建设实施、资金管理、检查验收、建后管护等各个环节入手,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对统一的土地开发整理政策法规体系,以指导和规范各地土地整理工作。

3.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耕地保护意识

土地整理工作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人们的耕地保护意识,因此,不能将土地整理工作视为土地管理部门的一项单纯业务,要通过土地资源的调查,广泛深入宣传《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与耕地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保护耕地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让所有人都真正明白耕地资源是有限的,认识到当前耕地保护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才能维护社会的长远发展,是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大事,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齐抓共管的良好社会氛围。

3.3建立严密的组织施工机制

在土地整理实践过程中,各地国土资源部门探索总结出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对土地整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把土地整理工作这件好事办好:一是要建立土地整理责任制度。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土地整理的组织领导,将土地整理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落实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管理到位。二是加强项目实施管理。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是土地整理的重要环节,决定着项目建设的质量。因此,要在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推行质量目标管理责任制,如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等,同时要加大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中的检查力度,使各项规章制度得以贯彻落实。

3.4建立专业的土地整理队伍

土地整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土地整理过程既涉及法律、政策和经济相关内容,又要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其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尽管土地整理的组织可以由乡(镇)、村负责,土地整理的施工由乡(镇)、村自行施工或者具有土地整理能力的企业施工,但国土资源部门必须科学地制定土地整理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针对具体土地整理项目,国土资源部门要联合相关部门,如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电力等部门,设计出符合当地实际,既具有前沿示范作用,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土地整理方案。在土地整理过程中,为了能够在政策上和技术上给予指导和检查监督,保证土地整理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建立土地整理专业队伍,设立日常工作机构,抽调相关部门人员,发挥技术优势,形成合力,提高土地整理质量。

3.5建立多元的资金投入机制

土地整理资金投入在发挥政府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还要形成多元投入的机制,按照“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村集体筹一点,鼓励农民投工投劳,吸收社会资金,鼓励企业参与土地整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土地整理积极性,对通过土地整理增加的耕地,可实行政府收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