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电视网络论文

电视网络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0 14:52: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电视网络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电视网络论文

篇(1)

(1)ibatis非常简单易学,hibernate相对较复杂,门槛较高,但是hibernate现在已经是主流o/rmapping框架,其文档的丰富性、产品的完善性、版本的开发速度都要强于ibatis。

(2)当数据处理量巨大时,对系统性能要求极为苛刻,为达到系统性能设计指标,必须设计经过高度优化的SQL语句(或存储过程)。在这种情况下ibatis会有更好的可控性和表现。

(3)当系统属于二次开发,无法对数据库结构做到控制和修改,那ibatis的灵活性将比hibernate更适合。本文设计的电视网络信息系统,是根据项目的发展需要所设计的先期运行系统,在实际上线运行后,由于所的信息内容细分行业的要求,将会面临持续调整结构需求的现状;因此,SSI中的ibates是比较好的选择。ibates通过自己写的SQL,能够灵活操作数据库,提高系统性能。其中SSI架构中,表示层struts目前主要负责数据传递和控制方面,业务逻辑层spring则依靠其强大的依赖注入技术实现了类似bean托管和整合等功能。而数据持久层ibatis作为一种轻量级的ORMapping框架,提供了半自动化对象关系映射的实现,自由度相对于SSH中hibernate更高。

2电视网络信息系统的设计

2.1总体设计

本系统采集内容数据、打包处理、数字有线电视网络传输,最后展现在用户终端电视大屏幕上,本文中设计的系统主要由电视终端、服务器前端及服务器后台三个部分组成。

(1)电视终端主要接收的信息资源,并承载于电视用户的智能终端上;同时能够动态地从服务器前端和后台进行信息主动获取并展现。

(2)服务器前端部分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存储、编辑、上载,广告的管理,用户的管理,BOSS系统内容的对接,视频转码等。

(3)服务器后台目前主要负责视频内容的存储和基于HLS协议的多媒体流化。

2.2电视终端设计

目前用户家庭所使用的数字有线电视接入设备,已经顺应用户和运营商集约化、智能化的要求,具备多种编解码能力和图形浏览器功能,能够支持多接入、智能系统、开放系统结构及标准接口,目前已经朝着家用数字平台方向发展,应用于不断扩大的交互式多媒体内容服务领域。本系统使用的终端采用数字有线电视智能机顶盒,将内容采用细分行业的方式进行模块化展现,如商城、房产、学校、餐饮等,其表现形式包括文本、图片、视频等。整个电视网络信息终端平台以安装包的形式安装到数字电视智能机顶盒上,支持内容动态更新、自动升级等。

2.3服务器前端设计

整个服务器前端部分主要包括业务导航、用户管理、内容管理、广告管理、均衡服务等子系统。

(1)业务导航系统:负责所有信息的接入、生成及上下线管理等功能,包括信息内容配置管理、业务鉴权管理、业务管理等,为各个业务模块对外提供开放式平台,对内屏蔽各种业务系统的差异,从而实现新业务的快速接入。

(2)用户管理系统:对系统使用用户的身份进行统一管理,包括用户统一管理、授权及认证,实现用户账号统一管理,保证系统中用户信息的一致性,降低用户账号管理复杂度,降低账号滥用风险,提高信息系统安全性;可以对用户访问应用系统权限进行统一管理,并支持多级、多视角授权模式,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可以实现信息系统用户统一认证,提高认证强度,提升用户体验。

(3)内容管理系统:支持自有内容和第三方增值服务内容的引入,能够通过实时接口将内容信息和内容资源同步上线和展现,所展现的内容形式包括视频、文本及图片。目前由于实现的是试运行版本,所涉及的用户数据量比较少,因此目前内容管理系统采取的方式是对所要和展现的内容进行统一打包导入,以index.htm为入口。随着系统的试运行和不断发展,需要内容管理系统提供统一完备的视频收录、转码、内容注入、内容管理和版权管理等功能。其中,视频内容的展现,受限于视频格式的多样性,因此在内容子系统中,需要对视频内容进行转码工作,并统一进行格式打包。在本文中,采用开源的打包工具ffmpeg和mp4box,并封装在transcoding.py脚本中统一执行。

(4)广告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广告资源的有效管理及合理分配,提升电视营销规模和整体广告管理效率,使广告经营效益价值最大化。

(5)均衡服务系统:主要实现用户大容量并发管理,实现带宽利用率最大化。由于现有网络的各个核心部分随着业务量的提高,访问量和数据流量的快速增长,其处理能力和计算强度也相应地增大,使得单一的服务器设备根本无法承担。因此,当网络应用的访问量不断增长,单个处理单元无法满足负载需求时,网络应用流量将要出现瓶颈时,负载均衡才会起到作用。

2.4服务器后台设计

在本文中,系统服务器后台部分实现视频内容存储及流化。其中视频流化,采用HLS流媒体传输协议。HLS流媒体传输协议,相较于RTSP流媒体传输协议而言,可以实现流媒体的直播和点播;而相较于常见的流媒体直播协议,例如RTMP协议、RTSP协议、MMS协议等,HLS直播最大的不同在于,直播客户端获取到的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数据流,HLS协议在服务器端将直播数据流存储为连续的、很短时长的媒体文件(MPEG-TS格式),而客户端则不断地下载并播放这些小文件,因为服务器端总是会将最新的直播数据生成新的小文件,这样客户端只要不停地按顺序播放从服务器获取到的文件,就实现了直播。因此,HLS是以点播的技术方式来实现直播。由于数据通过HTTP协议传输,所以完全不用考虑防火墙或者的问题,而且分段文件的时长很短,客户端可以很快地选择和切换码率,以适应不同带宽条件下的播放。虽然,HLS的这种技术特点,决定了它的延迟一般总是会高于普通的流媒体直播协议,但是在实时性要求不是很高的场合,HLS流媒体传输协议,在网络适应性和视频业务类型上,均有较好的支持能力。

3结论

篇(2)

有线电视网络系统干线传输方式技术有:同轴电缆传输、光缆传输、微波传输和混合传输(光纤-同轴混合网、微波-同轴网、光纤-微波-同轴网)。

(1)同轴电缆传输系统主要包含同轴电缆网、干线系统放大器间隔配置、放大器级连等;附属设备包括用于干线分路的过电型分支器、分配器等。同轴电缆由内是用介质使内外导体绝缘并且保持轴心重合的电缆,由内导体、绝缘体、外导体和护套四部分组成。通过结构可以分为封闭竹节型、藕芯型以及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型三种类型。同轴电缆开始为实芯聚乙烯绝缘同轴电缆,后来发展为化学发泡聚乙烯绝缘同轴电缆,纵孔聚乙烯同轴电缆,现在多采用物理发泡聚乙烯型绝缘电缆。同轴电缆特性阻抗一般为75Ω,电缆衰减特性与信号的频率、电缆粗细、长度有关,低频信号、细芯的电缆衰减量大,因为衰减量与电缆的长度成正比,用干线放大器来补偿电缆对信号电平进行补偿,使干线能够远距离传输。温度升高,衰减量升高,温度系数约为0.2%/℃。同轴电缆信号传输距离越远,级连越大,系统指标下降越多,系统维护就比较困难,服务水平就会下降。

(2)光缆传输系统是由光缆、光源发射机、光线放大器、和光线接收器组成。从切面看,光缆包括导电线芯、光纤、加强的构件、还有保护层四部分。光纤按电磁场分布可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单模光纤的工作带宽较宽,有线电视多采用单模光纤。1970年,在美国首先发明出来20dB/km光纤;1989年在美国开始出现有线电视光纤传输;1992年我国开始出现电视信号光纤传输。光缆传输技术具有损耗小(1310nm:0.4dB/km,1550nm:0.25dB/km),可以实现电视信号的长距离传送,保证电视信号质量完好。光纤频带比较宽,在最低损耗区的频带宽度数值为30000GHz,由于单个光源占用的带宽比较小,采用相干光通信技术,可以在30000GHz范围内容纳上百万个频道,使有线电视信号能够均匀地传输到各个节点。光纤传输只传输光,不导电,不受电磁场影响,所以抗干扰能力强。

(3)微波传输系统是由微波发射系统和微波接收系统组成,微波发射系统有微波发射机、电缆、合成器、还有发射天线等,接收系统有微波接收天线、供电器、变频器等。微波传输场合有国家微波干线的大微波、卫星、单路与多路FM(调频)微波、AM(调幅)微波、多路微波分配系统MMDS。微波传输优点有:频带宽,空间传输2500-2700MHz,接收分配111-750MHz;传输质量高,稳定性强,适应性和灵活性强。微波传输缺点是发射与接收应在视距范围内进行,信号怕遮挡,易受干扰,反射出重影等。

(4)混合传输比如光纤同轴混合网-HFC,它是由光纤作为干线、同轴电缆作为分配网,构成光纤同轴混合网(HFC)。HFC具有光纤和电缆共同的优良特性,它们通过有效的结合,使有信号能够高效高质的传输、分配。在双向有线电视中,由前端向用户终端传送的信号叫下行信号或正向通路信号;信号从用户端向前端传送的通路成为反向通路或上行通路。HFC采用频分复用的技术,将5-1000MHz的频段分为上行通道和下行通道:5-65MHz为上行通道,可作为非广播业务,为了提高抗干扰能力,采用QPSK(或16QAM)调制。87-1000MHz为下行通道87-550MHz,全部用于模拟电视广播;550-750MHz为下行数字通信信道。

2用户分配系统

用户分配系统主要由双向分配放大器、同轴电缆、分支分配器、用户终端组成。分配方式有串接分支链方式、分配-分配方式、分支-分支方式、分配-分支方式、分配-分支-分配方式。双向用户分配放大器采用双模块功率倍增型或双模块推挽型,将信号放大到所需要的电平,通常用户电平取70dB,这是有线电视网络系统中唯一需要高电平工作的地方。双向分配放大器主要功能是对下行信号进行均匀的功率分配,分成几路,对上行信号进行汇集。同轴电缆采用的是物理发泡的同轴电缆。分支器与分配器的连接采用-5电缆。放大器与分配器连接电缆比较长,采用-7或-9电缆。还有为了降低回传通道的噪声影响,需要选用四屏蔽的电缆。终端分支器是连接用户终端与分支线的装置,它是串联在分支线中,把信号能量的一部分分给用户。分支器是由一个主路输入端(IN),一个主路输出端(OUT)和若干个分支输出端(BR)组成。分支器还要汇集主路输出端和分支输出端的回传信号。常用的分支器有一分支器、二分支器、四分支器、六分支器等。

篇(3)

关键词:网络安全;防火墙;数据库;病毒;黑客

当今许多的企业都广泛的使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而宽带接入已经成为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接入国际互联网的主要方式。而与此同时,因为计算机网络特有的开放性,企业的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安全问题给企业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因此,预防和检测网络设计的安全问题和来自国际互联网的黑客攻击以及病毒入侵成为网络管理员一个重要课题。

一、网络安全问题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网络安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的划分大体上可以分为内网和外网。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外部网的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入侵方面,主要的体现在:未授权的访问,破坏数据的完整性,拒绝服务攻击和利用网络、网页浏览和电子邮件夹带传播病毒。但是网络安全不仅要防范外部网,同时更防范内部网。因为内部网安全措施对网络安全的意义更大。据调查,在已知的网络安全事件中,约70%的攻击是来自内部网。内部网的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物理层的安全,资源共享的访问控制策略,网内病毒侵害,合法用户非授权访问,假冒合法用户非法授权访问和数据灾难性破坏。

二、安全管理措施

综合以上对于网络安全问题的初步认识,有线中心采取如下的措施:

(一)针对与外网的一些安全问题

对于外网造成的安全问题,使用防火墙技术来实现二者的隔离和访问控制。

防火墙是实现网络安全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防火墙可以对所有的访问进行严格控制(允许、禁止、报警)。

防火墙可以监视、控制和更改在内部和外部网络之间流动的网络通信;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从而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所以,安装防火墙对于网络安全来说具有很多优点:(1)集中的网络安全;(2)可作为中心“扼制点”;(3)产生安全报警;(4)监视并记录Internet的使用;(5)NAT的位置;(6)WWW和FTP服务器的理想位置。

但防火墙不可能完全防止有些新的攻击或那些不经过防火墙的其它攻击。为此,中心选用了RealSecureSystemAgent和NetworkEngine。其中,RealSecureSystemAgent是一种基于主机的实时入侵检测产品,一旦发现对主机的入侵,RealSecure可以中断用户进程和挂起用户账号来阻止进一步入侵,同时它还会发出警报、记录事件等以及执行用户自定义动作。RealSecureSystemAgent还具有伪装功能,可以将服务器不开放的端口进行伪装,进一步迷惑可能的入侵者,提高系统的防护时间。Re?鄄alSecureNetworkEngin是基于网络的实时入侵检测产品,在网络中分析可疑的数据而不会影响数据在网络上的传输。网络入侵检测RealSecureNetworkEngine在检测到网络入侵后,除了可以及时切断攻击行为之外,还可以动态地调整防火墙的防护策略,使得防火墙成为一个动态的、智能的防护体系。

通过部署入侵检测系统,我们实现了以下功能:

对于WWW服务器,配置主页的自动恢复功能,即如果WWW服务器被攻破、主页被纂改,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并把它恢复至事先设定的页面。

入侵检测系统与防火墙进行“互动”,即当入侵检测系统检测到网络攻击后,通知防火墙,由防火墙对攻击进行阻断。

(二)针对网络物理层的稳定

网络物理层的稳定主要包括设备的电源保护,抗电磁干扰和防雷击。

本中心采用二路供电的措施,并且在配电箱后面接上稳压器和不间断电源。所有的网络设备都放在机箱中,所有的机箱都必须有接地的设计,在机房安装的时候必须按照接地的规定做工程;对于供电设备,也必须做好接地的工作。这样就可以防止静电对设备的破坏,保证了网内硬件的安全。

(三)针对病毒感染的问题

病毒程序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使用盗版光盘等传播途径潜入内部网。网络中一旦有一台主机受病毒感染,则病毒程序就完全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扩散,传播到网络上的所有主机,可能造成信息泄漏、文件丢失、机器死机等不安全因素。防病毒解决方案体系结构中用于降低或消除恶意代码;广告软件和间谍软件带来的风险的相关技术。中心使用企业网络版杀毒软件,(例如:SymantecAntivirus等)并控制写入服务器的客户端,网管可以随时升级并杀毒,保证写入数据的安全性,服务器的安全性,以及在客户端安装由奇虎安全卫士之类来防止广告软件和间谍软件。

(四)针对应用系统的安全

应用系统的安全主要面对的是服务器的安全,对于服务器来说,安全的配置是首要的。对于本中心来说主要需要2个方面的配置:服务器的操作系统(Windows2003)的安全配置和数据库(SQLServer2000)的安全配置。

1.操作系统(Windows2003)的安全配置

(1)系统升级、打操作系统补丁,尤其是IIS6.0补丁。

(2)禁止默认共享。

(3)打开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在本地策略-安全选项中,开启不显示上次的登录用户名。

(4)禁用TCP/IP上的NetBIOS。

(5)停掉Guest帐号,并给guest加一个异常复杂的密码。

(6)关闭不必要的端口。

(7)启用WIN2003的自身带的网络防火墙,并进行端口的改变。

(8)打开审核策略,这个也非常重要,必须开启。

2.数据库(SQLServer2000)的安全配置

(1)安装完SQLServer2000数据库上微软网站打最新的SP4补丁。

(2)使用安全的密码策略。设置复杂的sa密码。

(3)在IPSec过滤拒绝掉1434端口的UDP通讯,可以尽可能地隐藏你的SQLServer。

(4)使用操作系统自己的IPSec可以实现IP数据包的安全性。

(五)管理员的工具

除了以上的一些安全措施以外,作为网络管理员还要准备一些针对网络监控的管理工具,通过这些工具来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管理。Ping、Ipconfig/winipcfg、Netstat:Ping,TCP/IP协议的探测工具。

Ipconfig/winipcfg,查看和修改网络中的TCP/IP协议的有关配置,Netstat,利用该工具可以显示有关统计信息和当前TCP/IP网络连接的情况,用户或网络管理人员可以得到非常详尽的统计结果。

SolarWindsEngineer''''sEditionToolset另外本中心还采用SolarWindsEngineer''''sEditionToolset。它的用途十分广泛,涵盖了从简单、变化的ping监控器及子网计算器(Subnetcalculators)到更为复杂的性能监控器何地址管理功能。”

SolarWindsEngineer''''sEditionToolset的介绍:

SolarWindsEngineer’sEdition是一套非常全面的网络工具库,包括了网络恢复、错误监控、性能监控和管理工具等等。除了包含ProfessionalPLUSEdition中所有的工具外,Engineer’sEdition还增加了新的SwitchPortMapper工具,它可以在您的switch上自动执行Layer2和Layer3恢复。工程师版包含了SolarwindsMIB浏览器和网络性能监控器(NetworkPerformanceMonitor),以及其他附加网络管理工具。

SnifferPro能够了解本机网络的使用情况,它使用流量显示和图表绘制功能在众多网管软件中最为强大最为灵活;它能在于混杂模式下的监听,也就是说它可以监听到来自于其他计算机发往另外计算机的数据,当然很多混杂模式下的监听是以一定的设置为基础的,只有了解了对本机流量的监听设置才能够进行高级混杂模式监听。

除了上面说的五个措施以外,还有不少其他的措施加强了安全问题的管理:

制订相应的机房管理制度;

制订相应的软件管理制度;

制订严格的操作管理规程;

制订在紧急情况下系统如何尽快恢复的应急措施,使损失减至最小;

篇(4)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信息化网络工程高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也与日俱增,相应的电视网络覆盖面积越来越大。有线电视网络论文用户人数的不断增加,也使得交互数据业务量的不断增大。业务需求的增加直接影响到对宽带资源的竞争。

1 电视网络数据IP封存改进的意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信息化网络工程高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也与日俱增,相应的电视网络覆盖面积越来越大。有线电视用户人数的不断增加,也使得交互数据业务量的不断增大。业务需求的增加直接影响到对宽带资源的竞争。有效且合理的改进网络数据IP封存协议,能最大程度上的节约成本,提高有线电视网络带宽的利用率以及数据传输率,让用户能够更好的电视体验感受。同时对用户的数据隐私有着更好的保护。这也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信息保证。使得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能够突破传统约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以及适应性,真正意义上让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能够覆盖全国,使得百姓能够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 

2 当前有线电视IP数据封存存在的问题 

2.1 网络整合困难 

根据长期的工作经验来看,我国的有线电视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各自为政。每个省每个地区的网络电视都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外面的进不去,里面的出不来。与外界的互联互通情况少之又少,更不可能形成一个整体的有效的,信息互补同时数据对称的网络环境。这使得有线电视网络的IP数据封存由于信息不对称,很难建立有效的系统。而且从本质上来说,有线电视要形成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此外,由于我国广大农村还远远没有被电视网络所顾及和覆盖,所以要想在短时间内进行统一的网络整合,难度可想而知。 

2.2 有线电视内容严重匮乏 

对于目前所收看的有线电视来说,有线电视的主要短板就是电视所包含的内容。在二十一世的信息化时代来说,发展市场的重点取决于电视的丰富性。即电视内容的多样化,能真正意义上抓住观众的眼球。相对于以往的模拟电视节目来说,高清数字电视的传输信号好,传输速度快。这就要求有线电视的内容要相较与以往制作的更加精良,同时涉及面也要更加的广,符合不同人群的要求,真正意义上顾及到每一个观众的观看口味。 

3 解决的方法 

3.1 加快有线电视的网络融合 

要想真正意义上让我国的有线电视能够摆脱传统模式影响,发挥有线电视特性优点深化改革我国电视产业,就要从根本上对我国的电视网络进行整合,让我国各省级,各县级,各乡级之间主干网络连通得到保障。让各个网络之间形成真正的网络互联互通,形成一个合理规范化的全国的大网,这样有线网络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发挥其优势。 

3.2 对行业进行重新的整合 

要想有线电视能够打开市场,关键在于有线电视的内在节目内容。在这个观众做主的年代,有线电视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就要从自身出发。对相应的电视节目重新进行整合,做到多推出精品节目。现在很多有线电视节目存在电视节目粗俗,广告泛滥的现象。这使得观众往往对电视节目嗤之以鼻,要想真正的扭转这种现状。就要针对现当下观众喜好,结合有线电视网络又有。组件属于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制作队伍,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吸引人才,借鉴外国节目经验,从而推出优质的复函本过特色优秀节目。让观众能够发自内心的喜爱电视节目。 

3.3 对有线网络电视内部进行有效的监督 

要想让有线网络电视能够长久的发挥其特色,真正的在市场中有自己的地位。一方面来自于电视内容的原创,与电视内容的精致。另一方面是有效的监督机构,只有有效的监督体制,才能保证有线网络电视节目的长久高质量。同时也能净化观众的观影环境,确保粗制滥造,有违社会伦理的电视节目浑水摸鱼。同时,有线电视网络的优势在于网络,网络环境十分复杂。可以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拓展了有线电视的观影内容的同时。也让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所以,为了避免不法分子的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就要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严格规范的审核。发挥网络的优点,对网络所带来的弊端进行严格筛选与审核。做到从源头净化市民的观影环境。 

篇(5)

关键词:有线电视,有线电视网络规划

 

随着有线电视事业的发展和网上新业务的增加,早期建设的以同轴电缆为主干线的城市有线电视网的更新改造成为有线电视的建设重点。建设一个宽带双向多功能综合信息传输网,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城市有线电视分配网络规划除常规的A ,B平台、链路损耗、“光发”、“光收”等参数设计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多设分前端组成环状+星状的拓扑结构

网络用户的增加和综合业务的发展,都要求城市应构建一个完整的具有自愈功能的有线电视环状网络,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系统性。在环网上可多设几个分前端,分前端与有线电视中心构成环状(可多环) ,并形成以分前端为基点,向各光节点传输的环状+星状的拓扑结构。这种结构组网简洁、施工容易,以后升级方便;多设分前端,光纤用量减少,可靠性提高,

敷设熔接方便,减少光功率损耗,可降低分前端的光节点数,这样分前端可使用小功率光发射机或光放大器,进一步降低设备成本。论文参考网。

2.光节点覆盖尽量控制在500 户以内

GY/ T131-1997《有线电视网中光链路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要求:目前每个光节点覆盖2000户左右,下一步的目标是每个光节点覆盖500户左右。因此,在当前的建设中就要预计下一步的发展,对光节点的设置作出恰当安排。光节点的覆盖用户尽量控制在500户以内,这样不但避免了光节点到用户之间的多级电放大器的串接,有效地解决反向信道噪声干扰和漏斗效应,而且为今后有线电视网络开展数据传输、因特网接入、视频互动点播等多功能业务提供良好的基础。有条件的地方应考虑光节点到小区甚至到楼栋,将光节点覆盖用户控制在200户左右,最好通过光接收机直接将信号分配到用户,不用电放大器(光接收机本身电放大除外) 。

3.采用1550nm光传输

很多设计是联网或传输距离在40km以上采用1550nm光传输,城区分配网采用1310nm光传输,即有线台用1310nm传送至分前端,在分前端用光接收机接收后再将射频信号送至1310nm 的光发射机上,进行下行分配,这种办法使系统指标降低,而网络的总体造价并未降低。光网规划可统一在1550nm平台上,在环网上传输,在各分前端利用光放大器作分配输出(区域比较小的县城可在有线台用光放大器放大后分配送至分前端或光节点),一直传到每个光节点上,优点是光纤损耗小,可直接进行光放大, CTB ,CSO几乎没有影响,系统指标高。论文参考网。实践证明,随着1550nm光传输设备的价格下调,当城网光接收点超过40个时,1550nm系统无论投资效率还是系统指标都超过1310nm系统,采用1550nm平台,以后系统升级投资少,为多种业务开展提供基础,同时减少运行中的维护工作。

4. 光放大器的输入信号强度

运用光放大器一般要求光输入信号大于3dBm。光输入信号在3dBm时,一般光放大器CNR

 

劣化2dB左右,输入光信号在6~7dBm时, CNR 劣化在1dB左右。如果城网分前端较多就要求有线电视中心的光输出信号较强,有人担心会引起SBS 效应导致系统CNR劣化。SBS 是发生在入射光功率超过某一阈值时的一种物理现象,即入射光在光纤中被转换成后向散射的斯托克斯(Stokes)光,使前向传输的信号光被非线性衰减,而后向传输的光可能返回发射机引起输入光功率的波动,形成噪声,是一个光波与声波的参数作用过程,SBS是在1550nm光纤长距离传输中积累起来的。城网中有线传输中心与分前端距离一般在20km之内,当SBS还没有积累时便对功率进行分配,不会导致系统CNR劣化,有资料表明20dBm输入光纤可传到15km,25dBm输入光纤传到5km再进行分配以小功率入光纤是可行的。论文参考网。

5.光缆干线部分CTB 与CSO 指标不宜设计过高

很多规划设计认为光缆干线部分的设计值比较容易满足,在设计中将环网和星网的光传输部分的分配比例K定在30%以下,根据CTB光=CTB设计值-15lgK,CSO光=CSO设计值-15l gK(系统的CTB, CSO 国标为54dBc ,设计值一般采用富裕1dBc方式定为55dBc) 得出,K =25%时CTB光,CSO光为67.4dBc;K =28%时CTB光,CSO光为63.3dBc。在城网建设中,前端、一级环网(或一级光缆) 、二级星网(或二级光缆)、电缆分配网之间的分配比例K 要设计适当。光传输部分CTB,CSO设计过高对整个系统贡献不大,没有必要,但要达到这一指标,就要严格控制光传输设备的分项指标。在光发射和光接收器件中,国内很多厂家生产的设备(性价比较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大多数国产光设备CTB≤-65dBc,CSO ≤-63dBc),不能使用,而能达到这样指标的进口设备价格很高。如果在设计时将光传输部分的分配比例K 值定在30%,CTB光,CSO光为62.8dBc,光传输设备的选择范围就较广。

6.要充分考虑地埋管道的建设

目前大多数中小城市的有线电视城网干线,主要依靠供电或电信部门的架空立杆进行线路附挂,也有很多城市建立了自己的广电架空杆路。但随着城市建设的规范化和美化,光缆、电缆线路入地是必然趋势,广电必须建设自己的城市地埋管道,其好处一是光缆、电缆下地后网络的安全性、稳定性提高,二是可摆脱城网干线依附于人、受制于人的状况,三是可以出租和转让管道的富裕部分而获取利益。地埋管道可以独立建设,也可与其他通信部门共同建设。

7.光纤损耗的具体计算

城网设计时,都会遇到光节点之间距离较近的问题,特别是单位用户和居民用户集中区,光节点之间距离仅几百米,若遇到光节点就将光缆打断熔接,一则增加了光纤的熔点损耗,二则增加了光纤的故障点,特别是干线段,光缆纤芯多,不宜每隔几百米就打断熔接一次。这就要求在规划设计时,不能完全按路由图上的距离来进行光纤的损耗计算,而是要从实际出发统筹综合考虑,将有些光节点从上一个节点或下一个节点引出返回到接收点,按实际距离计算光纤损耗。另外,因城网光纤接续较密,链路损耗不能按1310nm 0.4dB/km,1550nm 0.25 dB/km 进行计算,应按1310nm0.35dB/km,1550nm 0.20 dB/km再加上实际光接续数乘以0.05计算实值,以确保规划与实际建设指标的一致性。

8.光缆芯数要有充分的预留

有线电视规划都建立模拟和数据A,B两个平台,考虑到新业务的开展和城市建设的不确定性,规划设计时主干环网上光缆宜采用24芯,城区光节点宜在6芯以上,乡镇联网光节点宜在4芯以上,光缆纤芯要有充分的预留。有人认为随着DWDM技术的应用,光缆芯数的多少不会影响业务量的增加,然而DWDM的传输设备比较昂贵,加之DWDM中光复用器和解复用器的插入损耗均为-4.25dB,其插入总损耗将达到-8.5dB,这就要提高光发射机或光放大器的功率,因此在有线电视城网改造中,地、县级城市网络预留一定的纤芯更为合理。

9.系统的综合指标

城网规划不但要计算前端、光缆网络和同轴分配网的各项指标,而且要计算整个系统的合成指标。对于电放大在计算出N 级放大器的级联指标后,还要考虑电缆在恶劣环境下,温度引起系统指标的变化。在HFC中,光链路是与射频部分和其他光链路级联的,在工程设计中两个分系统级联后的技术参数可由两个分系统级联的相应参数按S = -K(10-S1/K +10-S2/K) 计算得出, 式中S1,S2 分别为两个系统的CNR 或CTB 或CSO, S为级联后的CNR , CTB , CSO , K 值由下面表1 给出:

表1

篇(6)

[论文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有线电视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有来自多方面的严峻挑战。从国内有线电视发展的状况分析,提出对我国有线电视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对策,以加快我国有线电视的快速发展。

有线电视从最初的居民楼闭路电视及后来的小区有线电视互联,发展到如今的整个区域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尽管我国有线电视网络规模居世界首位,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其广播式的单向传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如果我们现在不加紧对现有的单向网络进行改造升级,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一、我国有线电视发展状况

我国有线电视网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网络。目前,我国有近300万公里有线电视用户网络(其中光缆约60万公里),全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达1.2亿户,电视机数量和电视用户数量均占个球总数的近1/3,已成为世界广播影视大国,同时,我国有线电视网络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用户网。

有线电视产业化的市场条件和基础条件已经具备。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持续增长,有线电视用户规模不断扩大。通过网络整合,可将用户资源转化为巨大的市场和经济资源,直接拉动上下游相关产业。正向数字化、网络化迈进的全国有线电视网是国家信息化三大基础网络之一,全国有线电视大规模产业化运作和“全程全网”管理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二、有线电视网络存在的问题

我国有线电视行业是从上世纪80 年代末期,由共用天线系统发展、演变而形成的。有线电视行业由于HFC 及相关技术而逐渐向综合信息(多媒体)运营商的方向发展。由于起步较晚,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网络技术对有线电视发展带来冲击

随着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因特网等新型媒体的异军突起,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不断涌现,与传统模拟的广播电视争夺用户日趋激烈,传统广播电视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已经受到影响。给有线电视业和传统电信业以巨大的冲击,有线电视如何面对因特网与日俱增的冲击波?与此同时,卫星直播业务具有数字技术和服务价格的优势,直接从有线电视公司手中抢走用户,因而有线电视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有限数字电视推广道路坎坷

中国政府已提出2015年将关闭模拟电视,全部实现电视数字化,这意味着数字电视领域面临着一个高速发展的机遇,但是其在中国的推广却十分不顺利,数字电视用户增长十分缓慢。虽然2004年出现的佛山模式、杭州模式、青岛模式等都有可取之处,但是这些模式都有着独特的资源和背景,难以在全中国模仿和推广。如何将有线数字电视业务推向市场,是目前阻碍数字电视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国内数字电视发展过程中,由于产业缺乏沟通,特别是缺乏与最终用户间的沟通,造成“内热外冷”,用户参与度不高,市场发展缓慢。另一方面,国内数字电视发展过程中缺乏竞争,特别是在运营层面。没有了竞争,容易使成本急剧上升,同时缺少刺激市场发展的有效手段。当前,我国有线数字电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境包括政策不明确、技术标准不统一、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资金压力巨大等等。因而,在人们感叹数字电视给人们生活带来变化的同时,又不得不怀疑其是否能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三)农村有线电视发展滞后

有线电视在农村发展前景好,市场潜力大,且因其节目套数多、信号清晰稳定而备受群众欢迎,这是加快农村有线电视发展的有利时机,但由于农村的情况复杂致使农村有线电视发展滞后,具体表现在:发展意识不强,一些乡镇站苦于资金拮据而无力发展,一些站缺乏发展意识、阵地意识,没有把有线电视延伸到其它居住集中的中心村、中心组,造成了广大群众看不到有线电视节目;技术上的落后,使得农村与市、县主干网联网后不能对接,信号受阻,不得不二次投资,重新改造网络;管理上不规范,没有严把规划设计及技术标准关,网络建设技术含量低,电视信号传输达不到规定标准。在用户管理方面,很多乡镇站没有建立用户档案,造成收费及维修的不便。原材料管理混乱,没有出入库手续登记,且存在劣质产品,材料浪费、流失严重;人才结构失调,表现在年龄老化、知识老化,大多过去是从事广播工作的,对电视技术知之甚少,加之观念守旧,不能很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有线电视网络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有线电视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认真研究对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发展我们的有线电视事业。

(一)采用个新的方式建造新的系统

在今天,完全新建一个系统可以有多种选择。在HFC网络中,有不同的拓扑结构,每种各有其优点和不足。在前端,我们所能进行的选择是有限的,设备的性能对于网络信号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信号一旦从前端送出后,只可能变坏,而不会变得更好。建立前端时要为以后业务的扩展预留出足够的空间。RF输出指标要达到最高,高的C/N,高的信号稳定度,低的线性和非线性失真。这些对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都同样重要,对数字信号,平均误码率(MER)和EVM的数值比起失真来是更重要的参数。混合好的Kr信号必须要进行放大,因为它要供给多台光发射机。要避免信号在前端发生劣化,前端放大器应该是低噪声的并且失真要很小。例如,一个节点的C/N值如应达到52dB的话,前端的RF信号至少要62dB。

对一个基本的870MHz的HFC系统,一个节点带500个用户,最多使用4个有源器件串接,这种设计已被证明在经济效益上是合理的。正向带宽已足以满足需要,特别是采用数字技术后可以把多个频道压缩到一个模拟频道中。对反向通道,为高速数据和电话业务分配适当的比例(数据10%,电话20%),其带宽也可满足需要。网络应该有如下的基本特性,每个光节点一台专用光发射机,每个节点应有一台主用和一台备用的光接收机、光发射机和供电电源,4级RF 输出而且每个反向RF口能够转换(这样可以使反向能力变为4倍);同轴电缆部分采用微型干放、微型桥接和线路延长放大器;高质量的同轴电缆和接头;当开通电话业务时要采用集中供电并有1到2个小时的后备电池以及可发电长达8个小时的柴油发电机;要增加竞争力,服务质量和可靠性是基础。要保证好的服务质量和高可靠性,自动备份和维护预防是关键。

(二)做好计划确保网络成功升级

做出是否升级的决定最终取决于计划提供何种业务,以及用户的数量、他们的爱好和支付能力。做计划必须要先确定好目标,必须确定所要传送业务的数量和种类以及它们的质量要求。要问一下自己:从现在起5年内,对网络的预期会是怎么样?网络的升级怎样能适应未来的这种预期?细化这些问题应该从如下方面进行考虑:

系统是要新建,还是改造升级?系统现有的结构如何;现有的网有多少还可以使用?电缆,连接器,分支分配器已使用了多久;现在需要多少带宽;系统所带的用户有多少;每公里要带多少用户;当前的线路是走地下还是架空;在未来的3 到5年需要多少带宽;现在以及未来的3到5年节目量会有多少;有线电话是否被允许,使用的用户会有多少;通过有线网传数据能否实现,使用的用户会有多少? 是否还计划利用HFC。

(三)加快农村有线电视发展步伐

针对山区农村有线电视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促进山区农村有线电视的快速发展,理顺管理体制,引入激励机制,全面调动起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过去懒散拖沓的工作作风,强化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工作理念;加快人才培养,构筑人才高地,人才对于广播电视事业的生存、发展、繁荣显得尤为重要;强化管理,推动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首要的一点是要建章立制;树立优质服务意识,加快用户入网步伐,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面前,只有牢固地树立优质服务意识,才能加快入户步伐,搞活产业经营。

参考文献:

[1]潘承双,当前农村有线电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有线电视,2006,(12) .

[2]罗轶,杨亚玲,试论我国有线电视网络的产业化[J],西部广播电视,2007,(08).

[3]吴春雷,从北美经验看有线电视网络运营[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07,(01).

篇(7)

关键词:可调谐变频;可调谐变频芯片;有线电视网络宽带接入;双向改造;三网融合

ABSTRACT:A novel solution for broadband access over cable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hich based on tunable frequency converter RF chip. This solution comprises of two kinds of device: head-end device and user device, the head-end device supports multipl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operating simultaneously and the user device could tune its working frequency to access one of the available channels freely. This technology could be deployed extensively on the cable TV network for high speed broadband access. Comparing with other existing solutions, it could sufficiently utilize the spectrum advantage of cable network much more, and freely select any applicable channel. If necessary, operator could extend applicable channels or communication bandwidth easily. This paper would describe the idea of tunable frequency-shift communication, the tunable frequency-shift RF component and typical deploying scenario in detail.

Key words:tunable frequency converter;tunable frequency converter RF-IC;broadband access over cable;bidirectional transformation;triple-network convergence

1 引言

光纤同轴混合网(HFC)是我国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普遍架构,即骨干网采用光纤传输,接入分配网采用同轴电缆。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骨干网已基本可以满足三网融合以及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的需要,但同轴接入网却还是纯粹的单向广播网,无法实现双向宽带通信,这严重阻碍了广电网络的发展,因为许多融合性新业务都必须依赖双向宽带通信网才能实现。

于是,多种同轴电缆宽带接入技术纷纷涌现,比如DOCSIS、 HomeplugAV、 HomeplugBPL、基带EOC、MOCA、降频WIFI以及HPNA等等,见参考文献[1][2][3][4]。这些技术方案中用户端设备通常都工作在一个固定的频点上,扩展性和灵活性比较差,无法充分利用广电同轴电缆的频谱优势。

基于上述现实,四联微电子公司提出一种基于可调谐变频芯片的有线网络宽带接入技术方案。利用这种技术方案,局端设备可同时提供一个或多个通信信道;用户端设备可随时切换到不同的工作频率,与局端设备进行通信。该方案比现有的EOC(Ethernet Over Cable)技术方案[5]具备更好的灵活性、抗干扰性,提供更高的传输能力,充分体现出同轴电缆的频谱优势。本项技术已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总局授权的发明专利[6]。

下面将对本技术方案的可调谐变频通信方案、可调谐变频芯片和典型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2 可调谐变频通信方案

根据国家有线电视频谱标准[7]以及广电总局三网融合技术指导文件[8]中的规划,同轴电缆中5-65MHz和862MHz以上频段可用于双向数据通信。我国有线电视网络目前普遍使用的是750MHz、860MHz或550MHz同轴分配网络。同时,根据参考文献[9]的研究,在对当前国内普遍存在的同轴电缆网络进行部分现场测试后,发现1.2GHz以下频段都可以用于双向宽带数据通信。可见,有线电视同轴电缆中实际蕴藏着大量频谱资源,完全可以用于双向数据通信。如能充分利用这段约400MHz的频谱,将其分为多个频分复用通信信道,将为有线电视网络的宽带接入提供潜力巨大的通信信道。

近年来,市场上涌现出了各种EOC双向改造方案.,虽然它们各有特色,但是都没有充分挖掘出同轴电缆的频谱潜力,信道的扩展性以及工作频率的灵活性都没有体现出来。本文介绍的工作频率可调谐的有线网络宽带接入技术方案,将能很好地弥补这一缺憾。

2.1 工作频率可调谐的有线同轴网络

可调谐变频通信系统,包含由多个通信模块构成的局端设备和许多个工作频率可自由调谐的用户端设备,它们分别处于同轴电缆分配网的两侧:局端侧和用户侧,不论同轴电缆网拓扑结构是星型还是树型,都能适用。每个局端模块既可工作在预先设定的工作频率,也可根据需要切换到不同的频率;这样,由多个通信模块构成的局端设备就可形成多个双向通信信道,各个信道工作在不同的频点,既可自由跳频,但又互不干涉。用户端设备分布在同轴电缆的用户端,数量比较多;每个终端设备的工作频率都可调谐,可根据需要随时切换到局端设备提供的多个通信信道中的任意一个,从而构成可调谐的有线网络双向通信链路。而至于各个用户终端设备应该接入到当前哪个信道上则由系统管理单元(通常为局端设备中的一个模块)根据需要来确定,或者由终端设备根据预先设置的调谐策略确定。

由于上述频率调谐功能是在通信系统的物理层实现的,故在理论上可适用于各种通信协议。

图1是可调谐有线网络示意图。

2.2 可调谐变频通信技术方案

作为可调谐变频通信概念的一个特例,本技术方案采用WIFI协议,利用成熟的WIFI产业链,将标准的2.4GHz射频信号变频到符合同轴电缆特性的频率后在有线电缆网络上传输,再结合工作频率可调谐的功能,最终以最便宜的价格、最简单的方法实现有线电视同轴网络可调谐变频通信方案。

WiFi标准属于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颁布的802系列标准之一:802.11。它最早于1997年推出,2年后被802.11b取代,接着又继续演进到802.11a、c、d、e等等。2003年802.11g获得批准,它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方式,工作在2.4GHz ISM(Industrial,Scientific,Medical)免费频段,物理层速率高达54Mbps,从而得到了市场的青睐并大量部署。随后,802.11n标准在2009年获得批准,它采用OFDM调制,利用一个40MHz频宽的信道在单入单出的工作模式下物理层即可达到150Mbps的速率,对应到MAC层速率为100Mbps左右。

这里,同轴网可调谐变频通信方案充分利用了成熟的WiFi通信标准、协议和庞大的产业链,从而给有线网络宽带通信提供一个成熟的、可靠的物理层和MAC层,最重要的是可以选用已经大量出货的WIFI芯片。图2是变频通信示意图。

本方案正是采用最新的802.11n标准:OFDM调制、40MHz频宽和时分复用(TDD)半双工模式,将2.4GHz的射频信号变换到800~1200MHz信号,从而在有线电视同轴电缆分配网上传输,实现高速宽带数据通信。图3为可调谐变频通信设备示意图。

随着IEEE802.11系列标准的不断演进,本方案可随之持续发展。据参考文献[10][11]的消息更高速率的802.11ac标准正在制定中,预计将于2012年正式颁布。到那时,本方案将可在80MHz甚至160MHz的频宽上实现1Gbps左右的物理层传输速率。

3 可调谐变频芯片

双向宽带可调谐变频芯片是本方案中最关键的射频部件。

3.1 可调谐变频电路

可调谐变频电路主要由两个单向电路和一个本振电路组成,一端为固定频率Ff的中频端口,用于连接802.11n2.4GHz射频端口;另一端为可变频率Ft射频端口,用于连接有线电视同轴电缆网络。由于系统采用时分复用(TDD)双工模式,两个单向电路可共用同一个本振源(LO),分别输入两个混频器中实现上下行通信链路的混频、变频;通过调节本振频率Fo可同时切换上下行通信电路中RF端口的工作频率。本电路既可采用高本振也可采用低本振,若本振频率Fo 高于固定频率Ff,则 Ft = Fo-Ff,反之则 Ft = Ff -Fo。为了获得良好的带外抑制,在保证射频信号线性度的前提下,还可根据需要在中频端口、射频端口和混频后设置相应的带通滤波器,以实现该端口的较好的带通特性。

其功能示意图如图4所示。

3.2 可调谐射频芯片

基于本技术方案,四联微电子公司正在研发实现上述电路的射频集成电路,以提高性能指标,降低局端设备、终端设备的研发调试难度,预计不久将推向市场,为我国有线网络宽带通信建设提供新的选择。

此芯片高集成度、高线性度,采用成熟的CMOS RF 0.18um工艺。特征如下:

集成PA和LNA,最少器件。

低功耗,支持多种功率管理模式。

RX接收链路支持自动增益控制,且具备高动态范围、良好的线性度和噪声系数。

TX发射链路带功率检测,并集成可调增益PA。

集成VCO/PLL频率综合器 ,支持小数分频

集成2个混频器,LO频率可步进调节

利用本射频集成电路芯片,可将2.4GHz频段的射频信号变换到710~1200MHz频段的任意一个通信频道;它包括射频信号接收和发射两个链路的双向频率变换,这里的射频信号采用OFDM调制,遵循802.11n标准协议,信道频宽40MHz。

应用时,此芯片的2.4GHz中频端口(IF端口)与单通道802.11n SOC(System On Chip)芯片的射频端口相连,SOC芯片通过SPI控制接口对本集成电路进行配置管理,变频后的另一侧(简称RF端口)连接有线网络同轴电缆。

4 系统应用方案

当前,国内有线电视网络普遍采用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的HFC网络架构,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光进铜退”已成为长期的发展趋势。国内很多广电网络已经计划或正在将光纤推进到小区、楼栋、甚至楼道。由于入户布线的复杂性等综合因素,最后一段同轴电缆必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利用现有同轴网络解决最后300米、100米、甚至50米的高速宽带接入问题已成为广电网络的普遍共识。

2010年国务院发文,促进三网融合发展。同时,国家广电总局的NGB计划,也明确提出广电网络要达到30Mbps、甚至100Mbps的入户数据带宽。如何以最低的投入,利用同轴电缆网达到、甚至超过上述要求呢?

基于可调谐变频芯片的有线宽带接入技术方案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它主要由位于光节点处的局端设备和位于用户端的终端设备组成。根据具体同轴电缆网频谱使用情况,局端设备可有选择地灵活开通多个适用的宽带接入信道,而用户端设备可根据相应的带宽、业务需要调整工作频率接入到合适的通信信道,从而充分利用同轴电缆中可用的频谱,按需扩展网络带宽,终端自由接入相应信道,给运营商和用户带来全新的宽带体验和业务潜力。

4.1 系统接入带宽

基于本方案的宽带接入系统,完全可以满足NGB建设和未来三网融合的需要。考虑到同轴电缆网的特性和有线电视频率配置,我们在同轴电缆上710-1200MHz频段上划分出12个独立的信道。遵循单信道802.11n传输能力,每个信道频宽40MHz,物理层速率150Mbps,MAC层 速率可达100Mbps;如果按照隔频传输,则在一根同轴电缆上即可以同时使用6个通信信道,相应速率为:

物理层: 6*150Mbps=900Mbps

链路层: 6*100Mbps=600Mbps

而目前国内有线电视网络光节点处的光接收机通常都是配4路同轴电缆输出,最少也有2路;覆盖大约50到200用户不等。应用本技术方案,一个光节点处的宽带接入带宽可达:

物理层:4*900Mbps=3.6Gbps

链路层:4*600Mbps=2.4Gbps

如果未来升级到802.11ac,仅用一根同轴电缆链路层带宽即有望达到4*400Mbps=1.6Gbps,可参考文献[11][12],则一个普通光节点处局端设备MAC层接入带宽将高达6.4Gbps。此时,即使与光纤入户FTTH相比,有线同轴电缆宽带接入的通信带宽也毫不逊色!

可见,基于可调谐变频芯片的有线网络宽带接入技术方案完全可满足NGB和三网融合的要求。随着光纤到楼(FTTB)的发展,每个光节点下覆盖用户数将会减少到50-100户左右,利用本方案实现户均100Mbps带宽将变成现实。

4.2 应用方案

FTTB光纤到楼是本技术方案最典型的应用场景,即采用G/EPON或10G EPON技术将数据通信信号送到楼栋交接箱,光纤由ONU(Optical Network Unit)和光接收机终结在楼栋,并被分别转换为以太网信号和同轴电缆信号。局端设备透过同轴电缆分配网和用户端的终端接入设备,比如普通用户终端MODEM、家庭网关、双向机顶盒等建立宽带通信链路,实现高速数据通信,如图5所示。

通常光纤到楼FTTB后的同轴电缆分配网基本都是无源分配网,不需要有线电视放大器。但是,在光纤只到小区的情况下,同轴分配网中很可能存在着放大器,如果只有一级放大器,那可通过无源跨接器跨接轻松解决;如果存在着多级放大器,则需要根据信号状况,使用中继设备解决。但随着光进铜退,这种情况将逐渐减少。

5 结论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可调谐变频芯片的有线网络宽带接入技术方案,并从可调谐变频通信的方法、可调谐变频芯片技术、系统应用方案等三个方面重点做了介绍。本方案基于自主研发的可调谐变频芯片,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它结合成熟的802.11产业链,是面向NGB、可满足三网融合需要的高性能有线网络宽带接入技术。该方案可以充分发挥广电同轴网络的频谱资源优势,灵活利用空闲频谱资源,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有线网络高速宽带接入。随着可调谐变频芯片的问世、本技术方案的应用推广,必将对我国新一代广电信息网络建设、三网融合新业态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金国均;DOCSIS3.0的适用性研究;《中国有线电视》2009年第05期。

[2]林如俭,胡斌,周志宇,周书佳,宋英雄;基于MOCA的高频EOC原理与解析;2010ICTC国际传输与覆盖研讨会论文集, 2010 年10月。

[3]王英来;基于Homeplug AV技术的EOC在新疆广电双向网改造中的应用;《中国有线电视》2009年第7期。

[4]任伶俐,查澜;基于EoC的HFC接入网络双向改造技术及应用;《信息通信技术》2010年第3期。

[5]唐明光;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中的EOC技术;《中国有线电视》2009年第10期。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公开号:CN101599822A,工作频率可调谐的有线网络接入系统及方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7786-1999; 有线电视频率配置。

[8]广电总局,有线电视网络三网融合试点业务指导和总体技术要求;2010年10月。

[9]刘华平,赵玉萍, 李红滨;HINOC信道的测量与数据处理方法研究;高性能同轴电缆接入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集;2011年3月。

[10]en.省略/wiki/IEEE_802.11ac.

[11]Park, Min-young; IEEE 802.11ac: Dynamic Bandwidth Channel Access; Communications (ICC), 201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Jul-2011.

[12]Van Nee, R.; Breaking the Gigabit-per-second barrier with 802.11AC;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EEE; Volume: 18, Issue: 2; 2011.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