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2 20:58:3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应用写作课程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 独立学院 运用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2-0101-01
写作能力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近年来,许多大专院校相继将《应用写作》这门课程列为基础课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社会输送能力全面的人才。目前,尽管各种应用文写作方面的著作、论文、课题研究在不同的层面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其研究成果相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而言还是缓慢的,主要原因还是教学的成果在学生的实践当中得不到充分的体现,理论和实践无法结合得紧密。本人通过对自己所在的独立学院在《应用写作》课程的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总结出以下几个要点,希望在独立学院探索这门课程发展的道路上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一、学校对《应用写作》课程的认识不够深刻
虽然目前很多大专院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存在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在独立学院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
第一,专业限制。有些独立学院只针对中文系的学生开设《应用写作》这门课程,而且所教文种也非常有限,多是针对中文系学生对口的工作岗位来教授文种,例如:事务文书当中的计划、总结、简报;行政公文中的通知、通报、会议记录、请示等。其弊端就是不能满足实际情况的需求。另外,有些独立学院,例如我院,对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开设这门课程,又体现出专业限制另一个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教学上问题。我院属于法、文、理、工等多学科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财经类本科院校,那么除基本应用文的文种(包括事务文书、科技文书中的毕业论文)外,又侧重教授与各自专业有关的文种。这种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当中又是不太现实的,这对课时、师资力量方面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但是采用“一勺烩”的教学方法得不到良好的效果,因为有些学生就会有“这个东西我以后也用不上,离我的专业远,学来做什么”的想法。
第二,学分设置。近年来,《应用写作》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然作为一门必修的基础课,但长期以来处于被淡化的边缘地位。《应用写作》课程既缺乏专业课的权威性,也没有像英语四、六级那样得到充分重视。一般独立学院的《应用写作》都是在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各开一学期,一般每周只有2课时。《应用写作》课程的学分权重也低,专业课每学期有3~4学分,英语有4学分,而《应用写作》课程的学分一般集中在2学分,这很不利于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自身认识的不足
学生在学习《应用写作》时会产生这种心理:“应用文是讲求实用性的,实用摆在第一,实用了也就有效率了。因此,要先来学习那些‘实用的’,‘实用的’但目前用不上也不着急学。”这种心理就会首先影响学生对应用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这个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应用文是文章的一种,但它绝对不同于文学写作。应用文讲求实用性,是为了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的,它是为“用”而生。但很多学生却认为,应用文写作只要熟记格式就行,其余的跟中学时写作文差不多,而且写作文是中国学生都会的。然而事实上却是学理工的写不好实验报告,学财经的不会写经济类文书,学管理的写不出组织策划书,学商业的写不好商业广告,学文秘的写不好事务文书,要毕业的学生找工作写不出合格的毕业论文和求职书,个别的连专用书信都写不清楚。这些问题的产生除了教学上的问题外,主要还是源于学生自身认识上的不足。
三、理论付诸于实践的时机限制
《应用写作》课程的开设时间一般是在大三的下学期、大四的上学期,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记忆深刻,在学习后能够马上运用到实际当中。承接上面谈到的两个因素,问题又延伸到另外一个层面,那就是学校和学生的认识都提高上去了,但是理论付诸于实践的时间差让一切努力后得来的成果又打了折。近年来,就业竞争激烈,使学生参加正规实习的机会也大大减少,而独立学院的学生在进入大学时的门槛较低,在竞争大潮中处于劣势的相对较多。教师在课堂上的模拟或者课后的作业,不管怎么逼真,都无法与真正的实践相媲美。这样学生会产生懈怠的情绪,只是照葫芦画瓢地完成作业。还有好多毕业了的学生在工作后跟老师反映了一些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多数是关于应用写作方面的问题。这就反映出,应用文写作的理论是必须要同实践紧密结合,在实践中获得写作的经验。
据统计,人们每日所接触的书面文字中,95%甚至更多的是应用文。显而易见,应用写作已经是现代信息社会快速、准确、灵活地传递信息的需要,是成为信息社会人们传播信息的基本工具和竞争、谋生的一种手段。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诗歌小说,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或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得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因此,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针对上面的问题,搞好研究和教学改革工作,在对更多严峻问题探索的道路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希祥.大学应用写作构筑新的框架体系[J].应用写作,2003(3).
[2]林家梁.加强应用写理论与实践的研究[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方式;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227-02
0引言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小说和诗歌,但一定要能够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应用文写作能力不仅是高职毕业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社会对高职学生的基本评价因素之一。然而,相对于社会对应用写作能力的重视,近年来高职生的写作水平却不容乐观:实习报告错字连篇、语句不通;求职信充满“学生腔”和“文艺腔”;毕业论文、入党申请书全靠网上抄……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此之差,除了语文基础薄弱、网络抄袭之风盛行等客观因素外,现有《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方式难辞其咎。
1当前《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目前《应用文写作》课程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缺陷:
1.1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也是时间最长的教学方法,其教学过程为:理论知识+案例教学+课堂练习。不可否认,案例教学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也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当其成为一种长期的、模式化教学方式后,学生对案例的兴趣逐渐降低,他们只是把案例看成一个“壳”――某种特定文种的格式,他们仅仅把作业的内容机械套进案例的“壳”中去,使《应用文写作》课程变成了“做填空题”,体会不到应用文的语言力量、写作意境等格式之外的那些更为重要的东西。
1.2 模拟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目前在一些高职院校人文类课程的教学中已被广泛使用,不管是通过教师的描述来再现想象中的场景,还是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去实际体验,模拟教学最致命的问题是人物及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脱离了现实生活,违背了应用文写作真实性、实用性的原则,所以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来说只能是隔靴瘙痒。
1.3 项目驱动任务教学法作为高职理工科专业课程“工学结合”改革的重要结果,项目任务教学法被许多人文类课程模仿,其中包括《应用文写作》课程。项目驱动任务教学中,一个项目由多个任务组成,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角色扮演,在做中学,学中做,以达到提高专业能力的目的。项目教学法的实质还是模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冥思苦想设计项目,学生缺乏材料“闭门造车”。因此,虽然目前项目教学法很流行,但并不适合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
1.4 网络写作实践教学平台我校的网络写作平台确实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且不受时空限制的,但问题也随即出现:由于缺乏面对面的交流,教师往往并不知道学生写作的真实背景和写作任务,只能在网页上 “就文论文”,学生对教师的点评也往往是不解其意。
上述教学法的共同问题是:他们都脱离了社会生活来教学写作,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课堂与生活的脱节,使《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变成了高台教化。社会生活是应用写作的源头活水,写作课程与社会生活血脉相连,社会生活应成为应用写作教学的大背景、大舞台。基于这样的前提和认识,构建开放式《应用文写作》课程实践教学平台就成为必要。
2开放式《应用文写作》课程实践教学平台的建构
《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是指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三个活动圈,所创设的真实的、鲜活的写作实践教学平台,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作为写作教学的真实背景,鼓励学生走入现实生活,在实际应用中提高写作能力,在写作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它与传统课堂教学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并逐渐形成应用写作课程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为了增加学生写作实践机会,提供给学生真实的写作环境和任务,可建立以下三个实践教学平台。
2.1 学生日常应用写作指导机制高职学生在三年的大学生活中,为了应付日常生活和学习,常常需要写一些简单的应用文,如请假条、借据等条据类文书,计划总结等事务类文书,入党申请、贫困补助申请等申请类文书,求职信、履历表、感谢信等社交类文书,实习报告、毕业论文等科技类文书,未开设此门课程或者开设了还未学习的学生,以及由于课时短学完又遗忘的学生,在面对现实的写作任务时,往往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怎样去写,更不知该向谁去请教,在校园内设立一个面向全校学生的写作指导机构,对学生日常的《应用文写作》课程问题给予及时的、周到的帮助。现实的需要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应用文重要性的认识也远比教师单方面在课堂上重复印象要深刻、具体得多。
2.2 校园内部应用写作实践教学平台在校内,主要建立以下几种实践机制。
2.2.1 通过组织应用文写作技能大赛、创办班级或社团刊物等形式,在全校营造一种重视写作、崇尚写作的校园氛围。高职院校缺乏本科院校里那种浓厚的文学氛围,学生对文学写作也不喜欢,其根源当然在于学校对专业课程的过分偏重和对基础课程的不重视,只有在全校营造一种重视写作的氛围,学生对于写作课程的看法才会慢慢扭转。技能大赛是学生专业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有多种专业技能大赛,但是还没有应用写作技能大赛。通过前期宣传,组织选手参赛,评选最优等活动,不但给学生提供一个提高写作技能、展现自我的平台,而且能够在全校宣传《应用文写作》课程的重要性。报刊能够促进学生通讯、消息等应用文的写作技能,在创办班级和社团刊物的过程中,因为作品有了更多的读者,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被激发。一份份各具特色、色彩纷呈的报纸也成为记载美好大学生活的载体,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2.2.2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度开放学校行政机关内部的一些文书岗位,提供给学生实习。学校是一个小社会,有正规的、运转有序的行政管理机构,每天都有一些公文需要拟写,学校自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应用写作实践单位。我院曾在一些系部的办公室使用本校学生担任临时的文书,让学生起草一些简单的公文,如通知、公告、卫生检查等文件,实习学生确实有很大收获,也缓解了系部人手紧张的问题。对此我们将会作进一步的研究,找到更好的契合办法,使学校开放更多的文书岗位提供给学生实习。
2.3 校园外部应用写作实践教学平台除了学生在校时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校园内部《应用文写作》课程实践教学平台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假期和实习的时间,建立多样化的校外实践教学平台。
2.3.1 学生暑期行业调查制度化。行业调查报告是一种大型综合性文书,要求内容真实,结论可信,逻辑严密,语言表达清晰流畅,通过撰写行业调查报告,实地采访使学生不但获得了最新的行业前沿信息,对自己的专业有了切身的认识和了解,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写作能力会有扎实的锻炼和显著的提升。
2.3.2 建立以党政机关为主的校外应用写作实习基地。党政机关一般都是大型行政管理中心,各种公文来往频繁,应用文种类比较齐全,制作质量相对较高,所以如果能够建立以党政机关为中心的应用写作课程实习基地,接纳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实习,其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
2.3.3 高职院校还可鼓励学生自己创办实体公司,承接对内对外的公文写作任务。
3建立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的意义
首先,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真正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写作任务产生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功利需求,解决了学生《应用文写作》课程“动力性缺乏”问题,激发了学生写作热情;其次,突破了以往《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模式空间狭窄、情景虚拟的局限性,在广阔而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学生写作思路不再受到束缚和限制,笔下有物可写,思维自由放飞,得到生活和心灵空间的拓展,写作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空间的拓展这两者正是所有写作活动所追求的最佳效果;最后,它是应用写作实践的长效机制,解决了以往《应用文写作》课程因课时量少而带来的写作实践十分缺乏的问题。
目前,开放式《应用文写作》课程实践教学平台还是一种正在探索中的新的教学模式,其教学形式如何解决、制度如何建立、教学时间如何确定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正光,刘亚玲.高职应用文教学整体优化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04).
关键词:项目教学 应用写作 技工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人才需求对技工学校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指标中,“应用写作”能力作为一项技工学生必备的职业技能备受关注。许多教师对应用写作课程做了很多的教学改革,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效果一直无法让人满意。究其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从客观上看,应用写作课程受重视程度远远比不上专业课;从主观上看,应用写作课堂教学过分强调理论知识传授,缺乏实践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提高技校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应从应用写作课堂教学入手,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项目教学法运用于应用写作教学的步骤
实施项目教学法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引导学习者在探索和反思中获得完成相关活动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其核心在于使研究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
根据项目教学法的思路,笔者将其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设计为以下三个步骤:
1、确定训练项目
笔者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三个教学项目:示范项目、单项练习项目、综合实训项目。一个教学过程一般选取2至3个教学项目。
2、分组讨论
项目教学法主要采用对话式、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写出规范的应用文。学生学习形式可以小组为单位,采取协作学习的方式。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完成自己所选定的小项目或班级大项目中的一个模块,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探索或发现的信息和材料为全体组员所共享,甚至为全班所有成员共享。每组人员为4至5名,设立“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小组的学习讨论。
在学生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启发、引导,具体活动由学生自己完成。特别是那些课内不能完成的课题要引导学生安排好后续工作。如完成一份市场调查报告的写作,要引导学生制定一份合理的调查计划,确定人员分工,责任到人,明确各自的任务,确定调查方法。这些工作做好了,后续工作才能顺利展开。
3、检查、评价和总结
在开展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跟进,对活动中出现的疑问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包括一些心理问题、思想问题等,还要对学生的不同意见进行评析,统一认识,对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适时评价、及时总结。 转贴于
(1)评价依据
学生完成的项目成果,即学生写成的各种应用文或小论文。
(2)评价步骤
第一步由学生本人自评;第二步由各小组互评;第三步由教师进行评定。根据检查和评价情况确定每一名学生对写作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进行整体性总结归纳。
检查、评价、总结的目的是发现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二、实施项目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项目的选择
选取项目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现实对象为材料,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要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参与项目选取,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主动发现身边的素材,选择难度适合的教学项目。
2、教师的指导功效
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师要负责整个教学的设计和组织。采用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教师对任教科目要融会贯通;二是教师要有较高的文字驾驭能力;三是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3、课程内容的整合
实施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认真考虑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的衔接,必要时可以编写讲义,甚至编写教材。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能写出生活、工作中常用的规范应用文。开展项目教学便于构建一个开放性的、研究性的学习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使学生获得有效的实际锻炼,同时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魏学华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应用探究.中等职业教育,2010。
关键词:高职;应用写作;改革;思考
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是最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重应用、重实践、重创新、重生活知识、重职业技能、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人生的“窗口”学科。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应用性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该课程的实用性也更突出。因此,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必须立足一个“改”字,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敢于质疑传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用市场需求的杠杆来衡量该课程的实用程度。
一、在思想上重视
1.在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里,理应把应用写作这门课程纳入必修课的范围。而不是作为选修课或者其他附属课程。高职教育本身就是培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应用性技术人才,而应用文是指人们交流思想、互通情况、处理事务、解决问题的工具。
2.教师和学生都应重视。在现实教学中,应用写作被大多人认为是门枯燥无用,既不好教,也不好学的课程。学生往往认为应用写作的文学性不强,呆板乏味,学得无味;教师讲课时,也不像讲语文课那样生动有趣,随意发挥,教得没劲。我们所在学校就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似乎教师对上这门课的积极性都不高。学生学得更觉无味。那么如何走出这个误区呢?美国心里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感兴趣的最好办法是势必使之知道这门课是值得学习的。”作为应用写作学教师,就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你比如,很多毕业生走向社会时连一封像样的求职信都写不出,有的连在校几年的自我鉴定都无从下手,更不说工作中的公文处理了。那么,要让学生认识到,能否得心应手地撰写应用文,已成为单位衡量员工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应用写作能力是学生通向职业生涯的成功基石之一。
二、根据专业需要,编写校本教材
高职教育是新兴的教育模式,其人才培养又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所以在教材的选择上,要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及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型,科学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校本教材。针对不同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对应用写作辅助情况的需求,设定教学内容。
先确定教学内容范围的原则:突出共性,兼顾个性。如我院有会计、计算机、数控、模具、旅游与酒店管理等专业,我们可以大致分为文科与理工科两大类,其教学框架由两个板块构成,一是共通的教学板块:写作基础;公文知识;常用公文写作;通用文书。二是增减部分,即结合文理各专业特点。如文科的论文、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理工科的毕业设计及实验报告等,也就是说,按各专业人才走向社会,走向岗位后必须要掌握哪些相应的应用文,那就节选过来,分类教学,这样更利于因材施教。三是例文的选取,通用教科书的例文大多陈旧,离我们生活较远,学生难懂,我们可以选取生活中的实例,最近发生的案例进来,这样更贴近生活也更能让学生接受。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运用案例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学习,这是学习型社会对人们能力的基本要求。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意识地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方式做出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多种答案,这样经过反复多次的训练后,学生就会获得自主学习的方法。但案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具体的可感性,甚至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如在教公文的严肃性,就可引用08年四川巴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在发出“中秋节”放假的《通知》重,将“中秋节”错写成“端午节”。造成了该办公室主任的停职反省,对综合科科长XXX、副科长XX、XX做出免职处理的事情。
2.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就是设计出一些真实性或准真实性的情形和景象,为教学提供充足的案例,并活化所教授的知识。情景的生动与形象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融于生动的情景之中,提高学习兴趣,如在教招标书、投标书时,可模拟学院一项工程的招标、投标,让学生分别扮演两方的角色,进行口头交恰,再实践写作。
3.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教学的核心是“任务”的设计。“任务”设计的完整性、难易程度以及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等,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和学习效果。因此,在设计任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心里特征,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设计出学生感兴趣,愿意做,同时又要通过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以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新上课之前,先安排任务,有时候可以结合书后练习,先进行习题预览,然后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4.注重实训。应用文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在注重课堂训练的同时,要加强学生课外时间的写作锻炼。每学完一种应用问题,要及时在课堂上加强练习,理论知识讲得再多,如不去写不去练,那么是不可能学好应用写作这门课程的,所以我们在课时的安排上,要合理地安排理论与实训的时间,另外可是课时要够,布置的练习,不一定要求全文写完,可以仅写标题,如计划标题、通知标题的修改;也可以对错文进行修改。应用写作的实训就是写作,只有不断地练不断地改才能不断的进步。
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在目前的教学中也通常用到,凡为教育者皆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最重要的是在实践种逐渐摸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更利于该课程的改革。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应用文写作》 课程设计 学情分析
当前,应用文写作能力已成为高职学生不可或缺的综合能力之一。叶圣陶先生曾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学习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重视学生应用文的写作技能的培养,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而且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那么怎样设计才能实现课程目标呢,下面结合铁道交通运营专业教学实际谈谈对该门课程的整体设计。
一、课程的定位、作用
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用文写作是高职院校人文课程——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水平和综合素质而开设的一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公共基础课。通过应用写作理论的学习和实际写作训练,提高学生常用应用文写作和阅读能力,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写作需要;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教育,培养团队精神与严谨务实的学风与作风,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学生学好各门专业课和将来进入社会从事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承上启下,其前导课程为中小学语文课,后续课程有《实用口才》,本专业的实习、实训。既能强化前导课程中的语文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又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起引导和服务的作用,同时也能为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写作,求职面试等做好准备。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高职铁道交通运营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共24学时,开设1学期。根据铁道交通运营学院专业人才培养对应用文写作的要求,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掌握“必需、够用”的应用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应用写作的基本格式与写作要求,掌握应用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2.能力目标。
通过写作实践,学生能熟练写出符合规范的日常应用文书。
3.素质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细致、严谨、务实的良好学风;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项目训练,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组织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课程的整体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设计理念
我院立足江苏,面向全华东地区,主要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应用文写作》课程组深入行业企业,调查实用文体的使用情况,分析就业岗位对人才能力结构的需求,根据行业、岗位特点和我院实际情况,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确立课程教学目标,构建课程体系。
2.设计思路
课程采用了“学习内容任务化、学习过程情境化、课程教学导向化、课程考核过程化、知识技能一体化”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将能力和知识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进行整合,融入学习情境中,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以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为目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融“教、学、做、评”为一体。
(二)设计教学内容。
1.内容选取原则
以“实用”作为内容选取的原则。原教材内容文种较多,计划课时不足以完成所有文种教学任务,根据专业设置、社会需求、毕业求职,学生未来职业生涯文种使用频率,精选文种,重视在职场中使用频率高的文种,删减在实际工作中意义不大、很少用到的文种重组教材,以提高常用应用文种的写作和阅读能力,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写作和阅读需要。同时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内容上淡化理论知识,补充与专业、职业相关的典型案例,安排实用的模拟训练,拓展教材。
2.主要内容安排
(1)教学内容模块化,内容呈现有序化。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和实训活动,初步形成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每个模块为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内又设置系列学习任务,然后设立学习情境,完成模块内文种的学习。每个模块,用以满足不同应用情境所产生的对应用写作的现实需要组合成块,直接指向学生在校期间及步入职场后将要面临的应用写作任务。第一模块为日常生活文种训练,要求学生掌握启事、条据等文种的特征和写法,以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在校期间可能会遇到的一些个人事务。第二模块以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系列文书写作为模块,先设定参与社会调查活动的情境,学生随机分组组合,以“调查研究”为手段,以“写作调查报告”为中心安排整个活动。在活动中练习写作“活动计划”、“调查提纲”、“调查方式设计(“调查问卷设计”;“访谈提纲、座谈会话题设计”)”、“调查报告”、“活动总结”、“讲话稿”、“会议记录”等文种,同时组织“主题班会”,由学生自己主持、组织“社会调查活动”经验交流。这样在一个项目中既完成6—7个写作任务和“口语表达练习”,又使学生对此模块的写作流程有了明确的认识。
(2)内容安排从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助于克服畏难心理。
在课程安排上,应用文写作一般只安排一个学期的教学时间,课时不多,但课堂容量较多,应用文涉及的内容大多是学生陌生的领域,从内容、形式、行文,都迥异于学生原有的写作习惯。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畏难心理,感到陌生、茫然,不知该怎么去学习。任何一种写作技能的获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既要在心理上取得认同感,又要遵循由熟悉到陌生、由简到难的原则,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课程的第一个训练项目为日常生活文种训练,从学生认为很容易或以为简单的应用文种入手,消除学生畏难心理,体验成功的愉悦。
(三)课程的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论文关键词:应用文写作;模块化;情境化;人文化;网络化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写工作和生话中的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应用文在人们交流思想、互通情况、解决问题、处理事务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它不仅是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公务活动的工具,也是现代社会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联系社会生活的纽带。应用文写作不仅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同时也培养学生的一种工作思维能力。为此,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应用写作课,旨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办理事务的能力,以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可以说,写作能力代表着一个人的基本文化素质,写作能力也不单纯是写作本身的问题,它还体现着一个人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写作经验、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体现着一个人的智能结构。
一、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
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高职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兴致不高,消极对待,甚至把应用文写作学习当作一种精神负担,不仅没有体会到写作的乐趣,而且还被当作苦差事,教师始终难以突破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瓶颈。究其原因,恐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学生方面,高职学生总体上文化基础课不是太好,语言能力尤其是文字表达能力普遍较弱,学习主动性较差,再加上职业学校比较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对文化基础课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同时应用文写作法规性政策性较强,而学生从学校到家庭,自身的阅历和社会实践缺乏,使得学生无从入手、无“话”可说,因而也无法组织应用文的语言。另外应用文写作与其它文学体式相比,内容相对单调枯燥,缺乏生动性、形象性甚至情节性,这使得较多接受形象思维训练的大脑要转变为用逻辑思维来写作,会因缺少写作素材,而一时无从下手。
(二)在教学方面,传统的应用写作教学模式基本是“理论+案例+训练”,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只能掌握一些应用写作的格式,学生一学就懂,一放就忘,遇到实际问题根本不知该如何下笔。在施教时,应用文文种的选择基本凭着教师的想当然而进行,没有调研,也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到底哪些文种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是经常要用到,因而整个教学过程只能停留在“闭门造车”的层面上。这样使得应用文写作教学与实际应用缺乏紧密联系,学生觉得学习应用文没有多大的实际用处,于是消极应付。
(三)在教材建设方面,从整体上看近年来出版的《应用文写作》教材数量非常多,但始终没有突破传统的编写思路。首先是教材体系庞大、内容繁杂,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大多数教材基本按照“事务交往文书”、“个人交往文书”、“礼仪交往文书”、“经济交往文书”、“公务交往文书”、“法律交往文书”和“科技交往文书”等七大模块的内容编排,其中涉及的日常应用文极其有限。其次是重视理论、轻视训练,许多教材花费大量篇幅详细介绍理论知识,而对写作规范与技法的介绍则停留在简单的格式加例文层面,写作训练方面的内容极少。再次是例文陈旧、脱离实际,内容远离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使学生学起来有较大的心理距离,没有亲和力。
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思路
笔者认为,对《应用文写作》教学进行改革,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应重新审视本课程的设置目标。布鲁那说:“目标是预定的教学效果。”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一般安排一个学期,大约34课时,主要是使高职学生掌握必要的应用文写作技能,以适应今后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写作需要、并为毕业论文写作做好必要的知识和能力的准备。因此,没必要以培养专业秘书的标准来要求不同专业的学生。
其次,应重新审视本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基础课、能力课,陈耀南教授在《应用文概说》中阐述:“应用文就是‘应’付生活、‘用’于务实的‘文’章,个人、团体、机关相互之间,公私往来,用约定俗成的体裁和术语写作,以资交际和信守的文字,都叫应用文。”陈教授一语中的,言简意赅地把应用文的根本特点表达出来了。因此,教学内容必须绕着应用、实用来选择。
再次,增加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趣味性。基于应用文写作的枯燥,学生缺少生活阅历无话可写的状况,必须设置一定的工作项目和活动情景,让学生能够动起来,通过具体的工作项目和活动情景,把教、学、做结合在一起。
三、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措施
基于上述改革思路,我们可以在模块化、情境化、人文化和网络化等四个方面对应用文写作课程进行改革。
(一)教学内容模块化
面对近千种的应用文文种和有限的教学课时,不必要也不可能让学生学几十种文种。可按照“实用、应用”的原则进行,也即选择学生今后学习与工作中将要遇到的文种进行施教。那么哪些文种是学生今后常用的呢?这就要求教学者去生活实际进行调研。调研得来的文种势必是零散的,与传统的应用文教材按“事务文书”、“私人文书”、“礼仪文书”、“经济文书”、“公务文书”、“法律文书”和“科技文书”等七大模块组织课程内容的固有模式不一致,为此,必须突破传统的应用文教材体例的类型化,打造“模块化”的应用文写作教材,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写作理论的教学与工作流程的熟悉一体化,达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最大程度上体现应用写作的实用性。
同时,在高职院校,由于种种原因,基础课一直处于一种被边缘化的状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基础课无法直接为专业服务。理想的基础课应该是既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贴近专业、为专业学习提供直接的帮助。如果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得巧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为不同专业都有各自适用的应用文文种,学生所学的专业特点决定了与其专业相关的应用文文种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而且这些专业文种对学生以后的工作也更有指导意义。因此,可以在应用文教学中设置一个专业文种模块,这一模块可象菜单一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文种学习。如设计类专业可设置“投标书”、“招标书”、“产品说明书”、“广告文案”等;旅游专业可设置“旅游指南”、“导游词写作”等;财经类专业可设置“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市场调查”、“市场预测报告”等;影视动漫类专业设置“剧本与分镜头”等,这样在教学内容上既突出了共性,又照顾了各专业的个性。
根据以上思路,按照既考虑所有学生都能使用的普适性,又照顾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性的原则,可设计四个具有普适性的日常工作模块加一个专业模块来串联一系列文种。
1.活动策划与开展文书写作。计划与策划书、合同与协议、邀请书、海报、条据、总结等;
2.召开专题会议文书写作。通知、请示、报告、会议指南、致辞与演讲、会议记录、会议纪要、简报、消息等。
3.毕业与找业文书写作。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应聘书(竟聘书)、个人简历、竞聘辞、劳动合同与就业协议书等。
4.创业文书写作。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则与公约、声明和启事、起诉状与辩护词等。
5.各专业个性化文书写作。剧本与分镜头、说明书、招标书与投标书、广告文案、旅游指南、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等。
模块化设计使文种和工作任务达到有机结合,因而学生在掌握某些文种的写法的同时也熟识了一项具体工作的流程。由此在教学过程中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一方面从易到难落实活动所需应用文种的学习,另一方面,从简单到复杂锻炼学生组织和开展活动的能力。把教、学、做结合起来,在模拟、仿真、全真的职业环境中训练写作,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二)教学方法情境化
情境是指与某一事件相关的整个情景、背景或环境。情境化教学就是把现实生活、学习、工作中已然存在的材料及其发生、发展、变化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条件,置于一定的背景中,引导学生追根溯源,探讨事实材料产生的成因,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针对应用文写作相对单调枯燥,缺乏生动性、形象性甚至情节性,以及因学生自身阅历及社会实践缺乏而无话可写的现状,创设近于职业环境的写作情境,进行角色扮演训练。使学生能迅速进入实际运用情境,通过情境来说明具体文种的用途和功效。这样使应用写作的学习不再停留在书本上,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表述,而是可知、可感、可想、可操作的现实环境,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宗旨。同时,情境的存在又使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激起需要、引发动机、吸引注意,使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取得师生双向互动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情境的设置一定要贴近实际,符合现实生活逻辑。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真切、准确地认知社会,感受生活,让他们感觉新奇、有趣、实用,这样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才会处于积极状态,进而增强感知创造的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策划的能力等。模拟情境教学能够启发学生联系实际,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度研究和思考,使课堂教学内涵得到延伸和扩展。由于学习内容与相应的情景相结合,有助于学生从整体结构上感知和把握学习内容,真实的情景接近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全部感受力和经验。
(三)教学理念人文化
教学上的人文关怀集中体现在“以学生为本”上,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教师施教时,要掌握学以致用的原则,即选择那些学生今后生活工作中要用到的文种来讲解,这是最大的人文关怀;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掌握合格规范的文种的写法,又要讲授相关的工作流程。如讲授起诉书,就应让学生知道如何打官司;学了劳动合同就应让学生知道劳动纠纷解决的途径。再如在学习简历、求职信的写法时,应让学生懂得决定一份求职材料的优劣不仅仅是写作技巧,更是是否为进入职场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是否给自己作了一个职业规划,同时提醒学生在求职时招工中的各种骗局,让学生能“见招拆招”。教学过程中就要链接这些实用的小知识,以增强学生认知社会的能力,这种认知社会的能力又会反过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手段网络化
传统的高职应用写作课程内容,一般按照学科体系章节式结构划分为国家行政公文、工作事务文书、日常事务文书、专业文书等类别,在教法上一般采用理论讲解—写作练习—作业评讲的环节,而且无论是面对什么专业的学生,都采用同样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首先,与专业割离的教学内容,无法体现写作与职业的关联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也无法达到培养学生专业职业能力的目标;其次,通过学情分析表明,高职生具有知识基础相对较弱,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形象性思维比逻辑性思维强、比较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教师讲、学生练的被动学习方式,不符合高职生的学习特征特点,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可持续发展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念能有效去除传统教学的弊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通过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基于行动和任务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过程等方面实施“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教学,总的原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决定着教学内容的取舍,所以要紧紧抓住“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这两个要点,确定教学目标。对于职业能力的理解,尽管不同学者理解有些差异,但比较一致的是将职业能力概括为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努力建立知识与学生所学专业工作任务的联系,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据此,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职业岗位群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是商贸、流通、生产等行业中小企业的文化建设专员、人力资源管理专员、营销策划专员、连锁经营店面设计陈列专员以及品牌经营加盟创业、独立文化设计与营销工作室创业。其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是具有对企业的品牌文化建设进行分析并进行策划、方案撰写、品牌营销的能力,对企业的文化宣传活动进行策划实施的能力,具有广告文案策划与基本运作的能力,具有进行市场调研方案制定、问卷设计、发放、收集并分析的能力等。通用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是具有沟通协调和交际能力、商务应用写作及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创业的能力、即兴发言和小型活动或会议主持的基本能力等。根据“知识与工作任务联系”这一原理,将与应用写作相关的职业能力抽取出来,确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用写作课程教学目标是着重培养学生专业面向工作领域常用的策划文书、调研文书、信息文书、公务文书、公关礼仪文书等写作能力及在职场中实际操作和应用的专业能力以及良好的基本礼仪、交流表达、协调沟通能力,独立思考、制定工作计划、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2.根据课程面向的典型工作任务,选择教学内容,构建学习情境
根据职业能力分析所形成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取与安排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分析职业岗位群包含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开发学习情境、确定教学组织形式。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了涉及“应用写作”的工作技能构成,在这些工作技能基础上,选取了应用文写作基础、公务文书写作、信息文书写作、策划文书写作、总结调研文书写作、求职文书写作、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等七个方面的写作技能,构成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框架。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按照职业能力培养的规律,把这七个方面的写作技能合理序化构建成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和熟练者四个学习阶段(情境),由低至高地递进式学习。同样依据“建立知识与学生所学专业工作任务的联系,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一原理,在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和熟练者四个学习阶段(情境)中,我们摒弃了传统的应用写作课程“章节顺序教学模式”,进一步以真实职业(群)活动为课程内容主线,设计了五个与学生专业面向的工作领域密切相关的项目任务(也就是职业学习情境),以工作项目的模式实现学习情境的构建,分别是认知任务、会议工作任务、专题活动工作任务、成立创业公司工作任务、求职活动任务等五个项目。在每个项目任务中,包含了该工作过程所需要掌握的各种文书写作内容,并按工作流程对涉及到的文书进行情景式实操或模拟写作。如“专题活动工作任务”项目,是针对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专员、营销策划专员工作领域常涉及的策划企业文化宣传活动、产品促销专题活动等创设的职业学习情境。按照任务工作流程,先后要写作的文书是活动策划书、请示(函)、海报、邀请书、消息、专题报道等。“成立创业公司工作任务”项目创设的职业情境则是针对品牌经营加盟创业、独立文化设计与营销工作室创业就业目标的工作领域而设置,目的是在仿真的创业职业情境中,强化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任务工作流程,先后要写作的文书是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计划、规章制度、经济合同、广告文案、总结。创设职业情境教学,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去主动获取、建构知识,不仅实现了课程内容由学科结构向工作结构的转变,而且加强了学生的直观体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写作与职业的关联性,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或实习时完成一项项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课程教学除了传授写作专业技能外,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在职业情境中了解工作的能力要求,从而形成“工作过程”完整的概念,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提高学生的工作意识和职业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后续发展能力,完成写作专业知识和职业专业能力的迁移与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这两个要素构建的教学内容。
3.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实现学习情境的教学组织
通过“知识和工作任务联系”来培养职业能力,意味着我们要从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专业知识等多维度的立体知识结构中确定教学内容和组织方法。确保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有内容维度,也有结构维度。所以,我们在确定应用写作课程结构时,充分考虑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结构变量,以工作过程的结构来构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来序化知识,即对课程内容的编排是一种“串行结构”,主要的实现方式是以项目为载体,通过“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改传统的“先学后做”为“边做边学”或“先做后学”,以“做”促“学”,使学生在仿真的情境中领略工作过程带来的体验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我们在每一个工作任务中,按照行动导向教学五个完整的行动序列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使用一案贯通的项目教学法组织教学。在教学组织中,主要通过任务驱动、分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方式开展情境教学。将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充分融合,以任务驱动统领教学过程的实施,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学生由过去被动听讲变为主动探索行为。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涉及到的应用文写作来获得一定的写作知识和技能,而且在“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为主体的角色地位促使学生要主动“学会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在团队的合作过程中,团队的效应还使学生能够通过交流、沟通、辩论、让步等形式,提高生存、交往等社会能力。在这样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实现总体教学目标。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应用写作一体化教学考核
课程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教学目标达成程度,要通过考核检验教学绩效,由于知识能力结构基于工作过程,所以考核特别重视实践性和过程性,以考核学生的工作技能。在实践中,我们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课程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形成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职业素质和学生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其中职业素质包括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吃苦耐劳、仪表礼仪、团队协作、交流表达6个方面,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的多维度进行。项目完成情况考核是综合学生完成每项工作任务后所得的综合评分。终结性评价在学期末进行,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文写作基本技巧两个方面。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文写作基本技巧除一些通用的知识和技巧外,融入了平时实际写作训练时所遇到的大部分知识点和写作方法、技巧。这样可以检验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不必去死记硬背,同时又强化了工作能力的训练。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