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52:4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交通大学自主招生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高校自主招生 化学试题 考查内容 化学竞赛
自主招生是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改革扩大高校自的重要措施。2003年始教育部推出22所高校进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截止到2011年,全国拥有自主招生权利的高校共有83所。近几年来,自主招生考试越来越受到学生及家长的关注。自主招生实施主体是大学,选拔理念与高考有所不同,其命题风格及试题特点与高考也差异较大。高校的化学自主招生试题相对于高考试题而言,更加关注化学思维品质、化学学科思维方法和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等的考查。
1 自主招生化学试题特点
纵观近几年各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其主要特点有以下5个方面:
1.1 重视知识与技能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
化学基础知识是高中生必备的知识,是开展化学实验与研究的前提。纵观几年来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对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念和基本方法的考查一直作为重点。很多试题都是从知识应用的角度考查考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近几年来自主招生试题涉及的化学基础知识主要有: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离子共存问题;pH的计算;盐类的水解;原电池,电解池;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及其推断和化学实验等。试题中,测试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推断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例如:2007年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化学试题中考查了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这一基础知识:“请写出二甲基氯苯的苯环上的三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考查了硫酸亚铁铵制备的实验原理和实验装置的选择等有关基本的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2011年“华约”(以清华大学领衔,包括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共7所高校)化学试题中出现了最新获诺贝尔奖的课题石墨烯,用石墨烯的多元环来考查结构化学的基本知识,要求计算题目所划出形状的面积,由原子所在位置的贡献度,来计算每个单元的原子个数。
1.2 重视过程与方法 贴近社会生活实际
我国新世纪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立足社会生活实际,突出地强调了“过程与方法、学以致用”这一点。
例如:2007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结合全球变暖这一国际关注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分析有关能源利用的问题:“试分析:用酿造的C2H5OH作燃料,为何不会增加大气中CO2的含量?”。这道试题考查了与生活有关的C2H5OH的燃烧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葡萄糖发酵过程等相关知识。学生必须综合运用平时习得的知识和方法,从整体上分析整个过程,才能得到完整的答案;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让学生运用勒夏特列原理举2个例子解释生活或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化学现象。这道试题与生产生活过程密切相关,考生只有在平时生活中积极体验相关过程,才能有的放矢,举出合适的例子,给予合理的解释。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感受不同,举例也会不同。
1.3 重视学科交叉 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生的综合素养是自主招生院校考查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自主招生化学学科的命题过程中,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命题者往往涉及化学与物理、数学、生物等其他学科的交叉点。近几年命题中考查到的化学知识与物理知识的交叉点主要有:溶液的依数性(包括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溶液的饱和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非电解质溶液凝固点降低,渗透压等);电学与电化学;动力学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力的合成与分解和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判断等。数学知识与化学知识的交叉点有:数据处理与作图等。化学与生物学科的渗透也在加强。
例如: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中就出现了化学学科和物理学科知识的交叉。题目让学生回答:“分别用普通水和海水洗衣服,在相同条件下,哪一种衣服干得快?为什么?”本题考查了化学中的稀溶液的依数性和物理中的蒸气压等问题。由于海水中有NaCl、MgCl2等电解质,造成海水的饱和蒸气压下降,使水分子运动减缓(与纯水相比较),使海水沸点升高。因此,海水洗衣服干得慢,普通水洗衣服干得快。化学和数学的交叉在很多图像题中都有体现。2008年武汉大学的自主招生化学试题中对化学和生物知识进行了交叉考查:结合人体新陈代谢机理,让考生计算血液中HCO3/H2CO3的比值。
1.4 重视思维发散 多角度设计开放性试题
所谓开放性试题,是指以素质考查为目标,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在试题的情境、立意、设问、作答和评分等诸多方面全方位开放的试题形式。开放性试题具有条件的不完备性、结论的不确定性、内涵的可发展性和思维的不确定性等特点。纵观近几年大学自主招生化学题目,很多高校喜欢采用一些开放性试题,来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就设计了一道开放性试题。题目在介绍了有关海底可燃冰的背景和形成方式后,请考生根据相关材料和自己所学知识谈一谈可燃冰未来作为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可燃冰本身的结构和形成过程对你有什么启发。这样设计的开放式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很能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要仔细阅读题面的相关内容,快速地从广泛的化学信息中抓出一些本质的知识,然后以此为核心,结合所学化学知识,进行深挖,发散思维,就可得到符合题意的答案。
1.5 重视能力拓展命题源于课标而不拘于课标
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拔不是以中学教学为中心,而是以大学各自的要求为标准,命题时原则上以依据化学新课标的要求为主,但不完全拘泥于课标,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延伸。相对与高考试题,自主招生化学试题设计更加灵活,很多高校的化学试题题面信息拓展了高中化学知识“生长点”上的一些内容,如:路易斯电子式、缓冲溶液、溶解沉淀平衡、阴阳离子分析、双指示剂法滴定、配位化合物、热化学反应中的焓变、具有不饱和键有机物的氧化或还原等反应、碳正离子和碳负离子稳定性和环境化学等。这些延展性知识已经部分属于大学化学知识的范畴,经常在很多化学竞赛试题中出现。
例如:2008年的自主招生化学试题中出现了这样的所谓“拓展性”的试题:下列各组元素中性质十分相近的一组是_____。
(A)H He (B)Cl Ca
(C)Li Mg (D)P Cu
这道试题的解答涉及到了新课程标准中未曾涉及的有关元素周期律中的对角线规则应用的知识。在2008年的考题中还出现了同样关于形成内酯的超出新课程标准要求范围的知识。
例如:下列有机化合物可以形成内酯的是______。
(A)异丙醇 (B)α-羟基酸
(C)β-羟基酸 (D)γ-羟基酸
2011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选择题9,B选项:AgF和LiF都是离子化合物,前者溶解度大。也同样考查到了新课标未涉及的有关卤化银的结构差异和性质比较。做这样的试题,考生必须领会试题所给的信息,并通过信息抓住知识的本质,抓住延展性知识的要点,就可迎刃而解。不行的话,使用排除法对这样的题也行之有效。由于高中教学与大学要求之间在客观上存在距离,对这样的题目,相当一部分考生感到试题太难或太偏,这也应该属于正常现象。
2 自主招生化学试题考查内容归类分析
纵观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其考查内容超越了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可以说是高考知识和化学竞赛知识的有机交融。备考过程中,考生不仅要在高中教材中汲取必备的高中化学内容,还要有意识地拓展相关的化学竞赛知识。由于应试必备的基础知识在日常授课中教师已反复强调,这里不再赘述。现结合近几年各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知识点覆盖情况,就其涉及到的有关化学基础知识拓展、迁移和拔高的部分进行归类分析。
2.1 基本概念部分拓展、迁移和拔高知识点分析
2.2 基本理论部分拓展、迁移和拔高知识点分析
2.3 元素及化合物部分拓展、迁移和拔高知识点分析
3 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应对策略
通过以上对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覆盖面广、涉及面宽,考试范围、考点和高考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如果想在自主招生中取得理想成绩,必须结合其试题特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备考。
3.1 夯实基础,狠抓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夯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是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和保障。基础知识对于备战高考来说非常重要,对于备战自主招生化学试题也同样重要,只有基础知识扎实,才可能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筹帷幄,调用自由,取得理想的成绩。
3.2 拓宽视野,注重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偏”、“怪”、“天马行空”,这些高校的“自主考查”行为,凸显出他们对优秀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命题灵活,开放性强。虽然很多知识都是学过的基础知识,但在题目设置上要求发散思维。考生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开阔视野,注重发散性思维方法的养成。
3.3 关心时事,养成积累生活经验的习惯
化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很多试题直接是与当前化学研究取得的成果或者社会生活中的卫生、环保等问题相关。如果考生对相关背景知识了解甚少,考试时可能就会束手无策,不知如何下手。考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读报纸、看新闻,关心时政的习惯。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勤于思考,注重平时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这些都有益于自主招生的备考。
3.4 研究规律,搞好适应性试题的训练
自主招生化学试题有自己的命题原则和规律,考生要及时搜集所报考院校的往年试题,研究其命题规律,由教师有针对性地编制预测题,经常进行适应性训练。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能力及特长对学生进行分类推荐,选择合适的院校报考。化学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对其进行分类、定向辅导,帮助学生最终顺利通过自主招生考试。
此外,在自主招生化学学科的备考中,还要注意2个误区:一是追求偏难怪题的训练。有些考生平常投入很大精力学习化学竞赛的相关知识,尤其进入高三,恶补化学竞赛的内容,这是舍本求末,是不可取的。二是自学大学化学教材内容。有些考生认为,自主招生化学试题是大学教授命题,应该有很多大学化学的知识在里面,因此,抽出大量时间学学化学课本内容,这也是不可取的。这2个误区都会使学生为自主招生考试占用大量时间,最终影响正常高考的备考,值得广大教师、学生注意。
参考文献
[1] 杨悦,孟芊.教育科学,2010,(5):69
这两天,北京大学老化学楼121号北大招生办本部的电话,几乎被打爆。
所有的人都在询问一件事:北京大学刚刚对外公布的“2010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
与以往的大学自主招生办法不同,“校长实名推荐”,第一,中学和校长的资格需要北大认证;第二,被推荐学生通过北大审核后,无需笔试直接面试。
面试通过者,可以在高考录取时享受北京大学一批次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的政策。而其中具备教育部规定的保送资格的学生,可以向北京大学申请相关专业的保送资格。
这种类似于很多西方大学“校长推荐制”的录取形式,向许多做着“北大梦”的中学生敞开了一条“绿色通道”。当然,这条通道并非“一视同仁”。
在“校长实名推荐”的资质申请审核环节中,北京大学招生办共收到了来自全国400余所中学的申请,经过北大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审议后,最终确定了13个省39所中学的校长入围。
“校长实名推荐”是否公平公正?会不会引发另一种教育腐败?入围的39所学校是如何确定的?……各种质疑接踵而至。
北大校机关的一位老师向本刊记者透露,北大如此迅速地出台“校长实名推荐”,绝不仅仅是对自主招生政策进行新探索这么简单。
生源争夺是真正用意
就在北大推出“校长实名推荐”前不久,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五所著名高校招生部门刚刚决定,在2010年实行“五校联考”。通用测试部分由这5所大学共同出题,高校特色测试和面试由各校自主决定,通过者,高考录取中享受该校30分的优惠。
“这五所学校都是国家首批‘985高校’。”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尹佳说。
“这一轮考试里,每个学生可以选择两所学校。我们在29个省市都设了考点,学生也不用奔波。”尹佳认为,这跟以往清华大学实行的自主招生政策没有本质的不同。
“这是给学生们多次选择的机会。即使学生参加了考试,没有被他申请的这两所学校录取,他拿着这个考试的成绩去找其他学校,应该也是有帮助的。”尹佳解释说,“而且,我们一般不强调‘五校’。”
然而,北大很多人对于“五校联考”的看法,和尹佳所说的大不相同。
“‘五校联考’打破了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原有的平衡,类似于一个‘小高考’,北大明年的生源有可能因此受到影响。”北大的一位老师说。
他说,对于自主招生的探索是教委提出来的,但是各高校采取什么具体办法,一般不用通过教委批准。“像北大、清华、复旦等高校,生源争夺由来已久,为了减少‘五校联考’可能对北大造成的生源影响,北大也马上公布了‘校长实名推荐制’。”
“北大想探索新的自主招生办法,而校长推荐是一种国际潮流,但是北大在这个时候如此迅速地推出‘校长实名推荐’,应该说跟‘五校联考’有直接关系。”这位老师说。
从北大招生网上的信息可以看到,今年儿月21日至25日,获推荐的学生要在北大招生网填写报名表,经中学校长实名签字盖章同意后提交申请材料。11月26日至27日,北大将安排相关学科的专家组审核学生资料。
也就是说,今年年底之前,谁能够获得被批准合格进而进入面试阶段,应该会水落石出。
虽然尹佳强调说,教委规定,自主招生的考试时间必须在寒假之后,但是北大校机关的这位老师也透露,“一般如果是校长推荐了的,因为没有笔试,面试的通过率应该是很高的。”
也就是说,获得北大认可的推荐名单,在年底前应该就可确定,这比“五校联考”早了一个多月。
如何确保公正
对于校长实名推荐,大家的质疑声之一,就是通过北大认证的这39所学校是如何确定的,对于没有推荐资格的其他中学,公平性何在。
从已经公布的39所学校的名单来看,仅江苏一省就有10所中学入围,北京、湖北、湖南、浙江各有三四所学校获选。
据称,这个名单是北大参考了每年在各地中学录取学生的情况确定的。而且现有的方法只是试行,肯定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而大家热议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校长推荐的公正性。
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Advanced Assessment for Admission,简称AAA测试),是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七所大学合作自主招生,由高校共同委托专业考试机构执行的考试,在通用基础测试部分统一考试和阅卷.AAA测试成绩学校之间相互认可,面试时间尽量协调,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AAA测试的试题也因此引发了高中师生的极大关注,2014年“华约”自主招生考试中的同步卫星发射问题就是其中的一道.
2试题回放与参考解析
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g,一天时间为T,卫星质量为m.已知万有引力势能公式为Fp=-GMmr,其中M为地球质量,r为卫星到地心距离.Ⅰ.求同步卫星环绕地球的飞行速度;Ⅱ.求从地球表面发射同步轨道卫星时的初速度至少为多少.
参考解析Ⅰ.在地球附近,由万有引力定律可知
mg=GMmR2(1)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GMmr2=m(2πT)2r(2)
由(1)、(2)两式可得,同步轨道的半径为
r=3gR2T24π2(3)
所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为
v=2πrT=32πgR2T(4)
Ⅱ.从地面到地球同步轨道,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12mv2-GMmr=12mv20-GMmR(5)
将(3)、(4)代入(5)式可得v0=2gR(1-3Rπ22gT2)(6)
3同步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分析
上述分析看似合理,实际上,因为发射同步卫星时,卫星不可能从地球表面发射后直接进入同步轨道,而是需要经过转移轨道再变轨进入同步轨道,在变轨过程中,星载发动机要对卫星做功.所以,卫星从地球表面发射后到进入同步轨道的过程中,卫星机械能并不守恒.
根据能量最小化原则,如图1所示,卫星应该先进入与同步轨道相切的转移轨道,然后在两条轨道的相切处加速,进入同步轨道.
因为卫星绕地球公转的机械能为E=-GMm2a,其中a为公转轨道半长轴.对于转移轨道,其半长轴为a=R+r2(7)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
E=-GMm2a=12mv′20-GMmR(8)
将(3)、(7)两式代入(8)式可得,在地球表面发射远地点为r的卫星的发射速度为
v0′=2gR34π2RgT2+1(9)
对比(6)和(10)式不难发现,v0>v0′.
近几年平均每年至少10多万人报考的自主招生考试,已经并将继续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考生及家庭。从某种程度讲,这场“抱团大战”抢夺优质生源的联考方式,隐喻着中国高考改革未来的方向。
几乎所有人都能看到:争抢优质生源,直接促成了今年高校的抱团结盟。但对考生而言,参加一次考试可以获得7所高校的录取机会,与参加一次考试只能获得一所高校的录取机会,你会怎么选?
与联考的绝对吸引力相比,高校的其他生源竞争策略,只可算常规武器了。
在高校的优质生源拼抢大战中,港澳及海外高校的角色不容小觊。与以往不同,以前是成绩不好的学生出去读书,现在一半以上都是学习成绩好的优秀生。
目前,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是:越来越多高校自主招生联考出现,未来会否取代高考?
高考已经迎来了“战国时代”。三大联考阵营的思路与将来的出路如何?广大考生在三大联考集团运作自主招生的背景下,将何去何从?
本刊为此推出专题:《高考:“战国时代”已经到来》。请你听听高考专家与社会人士的言说。
“闹”中静思2011自主招生
文/ 梁挺福
自主招生来了,高考的脚步近了,学生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今年的自主招生有些“热”,更有些“闹”。各高校的自主招生章程真的有些“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真让学生和家长们“等你等到我心痛”,考爸考妈们也快成了“烤爸烤妈们”。据了解,仅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和学院路“小五校联考”等极少数院校公布了自主招生章程。
今年自主招生的热闹序幕,首先由北大的“校长实名推荐制”拉开。接着,“华约”登场掀起浪花。更加热闹的是,自北约和华约之后,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八所高校组建了第三个自主招生考试联盟,把今年自主招生之“闹”推向了极致。
会不会还有“第四方面军”?完全可能,二十几所名校“三足鼎立”之势已成定局,那么剩下的50多院校中完全可能出现“第四方面军”,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财经类院校很有可能组建“第四方面军”,这样的联盟极具诱惑力和吸引力,这几年经济类专业持续发烧,财经类院校一直是学生和家长备加关注的院校。如果今年赶不上,以后还是有空间和时间进行联盟合作。
自主招生联考模式的开创先驱是人们称呼的学院路“小五校联考”。
学院路“小五校联考”是指2007年由集中在北京市学院路的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五所学校统一命题、统一阅卷、同一时间进行考试,面试由各高校自行安排,成绩不互相承认,考生只能参加其中之一院校的笔试、面试的一种联考模式。考生可以选择上述五校中的两所以上学校报名,一旦考生有幸被上述两所以上院校通知参加笔试,考生必须做出选择参加一所院校的笔试,而放弃其他院校的笔试机会。“小五校联考”模式规则与2010年的北大等“三校联考”和清华等“五校联考”的模式是不同的。“小五校联考”只是统一命题、统一阅卷,五所高校在同一时间进行考试,但成绩不互相承认,考生只能选择一所院校参加笔试面试;而2010年北大、清华的联考模式不光是统一命题、统一阅卷、统一考试,而且在成绩互认和选择院校方面得到进一步完善。2011年“北约”和“华约”模式更是完善:考试成绩上一次考试七校互认;院校选择上,“北约”报考的3所院校是平行志愿关系,“华约”的2所院校是顺序志愿关系。
从2007年的学院路“小五校联考”发展到2011年的“北约”和“华约”无不反映出自主招生联考模式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历程。我不想像目前各大媒体连篇累牍评论联考模式是“掐尖儿”行为,我更看重的是联考模式是不是高考的有益补充和完善,能不能为高校选拔到匹配自身发展的合适生源,能不能为考生提供多元化升学机会。能做到以上几点我都觉得应该鼎力支持这样的循序渐进变革。
立场不同,视角不同,观点自然不同。因此,我们应尽量从教育行政机构、高校和考生多个立场,多个视角以超前的意识和宽容的心态看待这个新事物。自主招生联考模式依然是在高考整体框架不变前提下的自主选拔模式。“N校联考”中的院校依然是在共同利益框架下寻找各自的最佳出发点。如“北约”集团的复旦大学非常强调文理综合,就要求报考复旦的考生提供七科的成绩,计算公式是(语+数+外)×2+物+化+政+史=1000分;又如,北师大招办解释说,由于北师大免费教育师范生和学科兴趣生比较特殊,所以就不参加七校联考选拔。“华约”集团笔试中依然强调特色模块测试的重要性来保证各院校招收适合于自己的生源。
抢夺优秀生源不是因为联考模式才存在,只不过是在优秀生源走向全球化背景下愈演愈烈而已。尖子生往往有这样的理想出口:“三分天下”――三分之一海外留学,三分之一就读港澳台名校,三分之一就读国内顶尖名校。为了应对外部生源的强烈竞争,高校联考模式是大势所趋。
在轰轰烈烈自主招生的热闹喧嚣中,还有两种抢夺优秀生源模式值得学生和家长关注,一种是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主要是北京大学和同济大学实施;另一种是武汉大学的“欢迎高一学生报考”模式。武汉大学公布的2010年自主选拔录取政策中,首次允许高一学生报考;对参试考生别优秀的考生,校方将最长保留2年的录取资格。这两种模式几乎都是从源头上抢先招揽优秀生源。
“北约”和“华约”联考为考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机会多了,随之而来的困惑也多了,困惑多了,失败的概率也自然而然多了。从实质上讲,选择多是外因,明确自己的需求才是内因。作为考生,一定要明确自己适不适合参加自主招生,要不要参加自主招生,选择哪所院校才是自己的合适院校,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而自主招生的“闹”,只是影响考生对这些问题的理性判断而已。
自主招生联考模式自从2007年学院路“小五校联考”启航,到2010年掀起一个小,再到2011年的红红火火,让大家看到高校联考模式的大好前景,甚至有人认为这样的模式在未来极有可能会替代现有的高考模式。在自主招生“热热闹闹”的氛围中,不少人持有乐观的积极态度。但是,我还是想给高校泼盆冷水,在高校欢天喜地“喜结良缘”时,你们是否认真考虑过“天长地久”?在这次“北约”、“华约”联考院校中是否存在由于担忧别人结盟,自己将被边缘化而“被联盟”、“被抱团” ?院校之间是否存在貌合神离?但愿这一切只是人们多余的担心。
在2000年上海尝试推出“上海普通高校招收插班生招生考试”制度。“插班生”制度推出的第一年,有复旦、上海交大、同济等7所高校参加,但后来,上海交大、同济、复旦相继退出。一个看似倍受教育机构支持、学生欢迎的制度,在热热闹闹几年后由于操作难度大、成本高而慢慢偃旗息鼓了。
因此,我期待在自主招生联盟“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候,各高校应该保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理性,步伐稳一点、慢一点,未来的发展才会更好一点,也才会对考生与社会更有利。
自主招生联考为何受到质疑
文/熊丙奇
本来,自主招生联考被认为是解决高校各自为政举行测试,导致考生疲于奔命、增加考试负担的有效办法,然而,伴随上述联考的出现,考生、家长和老师并没有感觉到改革的进步,反而增加了新的焦虑:有老师担忧,这不过是高校抢生源的游戏,从以前单独抢生源,变为“组团”、“圈地”抢生源;有高三学生和高中老师感叹:“大学如此变戏法,我们怎么跟得上?”;另外,虽然现在三个联考已经表明考试时间不冲突,但考生和家长看到北大一天7门学科考试的安排和清华一天要考三大门也犯愁,这样的考试,对学生的体力也是考验;而就是那些参加联考的学校也有说出不出的苦衷,有的高校就告诉媒体是担心被边缘而“被结盟”。
为什么会如此?在笔者看来,这主要在于我国自主招生改革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有关高校的试点纯属乱撞乱试,包括现在的自主招生联考改革,也没有系统思考而更多是迫于现实的“被改革”。
我国从2003年开始,有22所学校开始5%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对于自主招生,教育部的原则意见是,学校可以拿出总招生名额的5%,先对考生进行自主招生测试,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必须再参加高考,在高考录取过程中,给予适当优惠。在这一政策安排之下,很多高校采取的自主招生方式是自行举行测试。这一方式从一开始就遭到质疑,其一,自主招生不等于自主考试,各自为政举行笔试必然增加考试成本,同时不利于考试评价的客观、公正―就是美国大学的自主招生也有统一的学术能力评估考试作为申请的基础;其二,与统一高考集中录取挂钩的5%自主招生意义不大,由于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考生必须参加高考,且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只能选择一所学校填报在A志愿或者第一志愿,因此,这样的自主招生实质就是学校利用招生时间和招生政策的优势抢生源。也就是说,在这样的制度框架下的所有改革,都改变不了抢生源的本质。此前,北大的校长实名推荐如此,现在的联考改革也是如此。与此同时,学生的压力也没有减轻反而增大,既要准备自主招生考试,又要准备高考。笔者曾对自主招生改革提出系统的方案。其基本思路是,应该以最终建立“学业水平测试+自主招生”模式为目标,分步骤逐渐推进。包括两个过渡模式,一是“高校联考+自主招生模式”,具体内容是:推行985高校或211高校的联考;联考由社会机构组织(不是学校“结盟对抗”,不与学校绑定),相关大学自主认可,通过市场竞争确立联考的公信力,联考不能再是学科考(高校在自主招生中会结合联考成绩、中学学科成绩和大学面试考查综合评价考生),而可参照美国的SAT考试(一年举办多次,重在考查学生的能力,一次考试三小时四十五分钟);考生以联考成绩自主申请高校(申请权不受限制),可同时申请多所学校,且可获得多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避免高校以政策抢生源,而重视教育质量竞争);基于联考成绩获得高校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不再参加高考。
二是“高考成绩+自主招生模式”,具体内容是:改变现行的统一高考的选拔功能为评价功能,在统一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大学自主提出成绩门槛,达到成绩门槛的学生可自主申请高校,在这一过程中可申请多所学校,也可获得多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考生再根据学校的办学质量、录取专业、提供奖学金等因素确认去哪所大学,这其实就是香港地区高校在内地的自主招生模式。根据目前的高考时间安排,完全可以把7月作为5%自主招生季,从8月起,高校未完成的招生计划,再通过集中录取完成。这就既实现了真正的自主招生,又保障高等教育资源不被闲置。当自主招生的公信力确立,就可以进一步增加自主招生规模,而减少集中录取规模。
这两种模式其实殊途同归,就是打破一考定终身以及集中录取,赋予考生充分的考试选择权和学校选择权,实现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由此建立起高等教育的市场竞争机制。很多人担心这样的自主招生是否公平,而其实,只有市场竞争、被学生选择才能让高校有品牌意识、危机意识与生存压力,进而也就会采取办法杜绝腐败,当然,与自主招生改革配套,既要加大招生透明度,充分公示不涉及考生隐私的所有信息,还应推进大学的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减少行政对教育与学术事务的干预。
2018年上海秋季高考,随着昨日下午英语听说测试的结束,画上了句号。按照市教育考试院的计划安排,高考成绩将于23日晚20:00公布。届时,考生可登录市教育考试院上海招考热线网站查询成绩。
考生成绩通知单将于6月24日由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EMS)按照考生高考报名表上填写的本市通讯地址,投递到考生家中。
如果考生对成绩有疑义,可于6月24日申请复核。成绩复核只核查答题纸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考生本人对应,试卷有无漏评、漏阅,小题得分是否漏统(登),各小题得分合成后是否与提供给考生的成绩一致等;不重新评阅答卷。复核结果只向考生提供所复核科目的成绩总分。考生不得查阅答卷。成绩复核结果,可于6月25日进行查询。
上海自去年开始实施新高考方案,志愿填报由考前填报改为考后填报。因此在23日公布高考成绩之前,考生可以多留意自己心仪的大学所举办的招录志愿填报咨询活动。另外,教育部“2018年高考网上咨询周”活动,将于6月22日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正式启动。市教育考试院计划在高考出分后的第二天起,举办上海高考本科志愿填报网上咨询以及志愿填报大直播活动,考生可以及时留意参与,寻求专业人士给予解疑释惑。
【关键词】高职高专 市场营销
一、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市场营销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正从传统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2010年全国居民储蓄余额已超过10万亿元,国家统计局的一项抽样调查,居民储蓄准备用于教育的支出占10%,80%以上的居民家庭希望子女受到高等教育,高等教育需求已是当前国内居民消费热点之一。这就要求高校做好宣传工作抢占市场。
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中国政府只能以全世界1%的教育经费支撑占世界15%的教育人口,随着高校的扩招,部分高校生源不足的现象已经初见端倪。有效的方法便是开展市场营销活动,使市场发挥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竞争将更加激烈。教育已经作为服务业列入wto的条款,我国教育市场会逐步开放。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把教育产业化很久了,在经过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伴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降低,教育资源出现过剩,而中国20至24岁人口中大学生入学比例仅为1%,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10%的比例,这是个巨大的高等教育市场。他们将把进军中国教育市场当做一个重要的产业来做。因此我国高职院校更应树立营销的观念积极稳定和抢占市场,开展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是高校树立品牌意识的重要方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高等教育应该是注重品牌的教育。品牌好的学校可以吸引且留住优秀的教师并有足够的生源,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使学校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状态。因此学校应该开展市场营销,宣传自己的优势,扩大知名度,树立自己的品牌。
二、高职院校营销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本身存在一定问题,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缺乏办学自主权,招生、专业设置被统得过严、过死。随着经济结构多元化,经济调节市场化,在高等教育方面也逐步引入了市场配置机制。但高职院校只是追求招生、专业设置数量,实施不同学校之间“并购”。这种扩张与某些企业规模不经济现象极为类似。有些“并购”后管理不顺,师资不足,使得教学质量反而下降。面向社会招聘,重学历、轻学力,又“悬置”社会劳动力市场需要,形成一种典型的“营销近视症”。
(2)教育市场市场经济不规范,目前在中国开展高等教育市场营销缺乏环境、技术支持。如:国家政策对高等教育的扶持不到位,国家财政中教育经费支出有限,人才市场不健全,职业中介机构有待发展等等。这些都从某种角度、某种程序上制约着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模式、营销手段的发展。
(3)高职院校缺乏竞争的意识,没有树立市场营销的观念。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对教育市场进行的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述,仍限于发展教育的经济先导性与基础性、教育产业化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等理论探讨,在实际操作上缺乏具体有效的战略性方案。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对市场营销理论的忽略或漠视。
市场营销要求在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前,清楚地确定目标市场和顾客的需要。而中国许多大学像固定的人才加工厂,九月迎接新生,七月欢送毕业生。它以生产者——学校为核心,缺乏营销分析、营销计划和营销控制制度,也因此带来了许多诸如“文凭膨胀”、“过度教育”及“学校规模不经济”等等的实际问题。
教育市场长期以来都是卖方市场,高职院校是学生们向往的地方,但随着扩招和改革的实行,学生有了更大的选择的余地。高校再不树立竞争意识,开展市场营销将被市场所淘汰。
因此,无论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竞争上,还是从树立品牌和长远发展上来看,高职院校开展市场营销活动都是十分必要的。
三、高职院校的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是指组织为自己及其产品树立的特色,塑造一定的形象区别于竞争对手,并争取目标顾客认同的一种活动。
学术水平及服务方向的定位。高校的产品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服务,应进行服务方向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目标。它主要是指培养哪个层次的人才为主。例如,民办高校主
要重视应用型技术的培养,而重点大学则侧重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办学特色定位。高职院校在办学时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以自己独特的办学来吸引学生。同时高校应不断研究市场,善于发现市场机会,并据此对自己产品进行积极定位,赋予自己产品一定的特色。如:悠久的历史文化,浓厚的学术范围,学科或专业优势,校园文化,学生特色等等
服务区域的定位。服务区域反映了高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较明确的地理区域范围。选择服务区域要考虑学校实力、影响力、办学方式和层次。例如:民办高校服务区域定在某个区域,在一定范围内展开重点营销。
四、高职院校的营销组合策略
产品策略。高校为其直接消费者提供的产品是专业、课程、技能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校办学自主权的重要体现之一,在于建立多标准、多形式、多机会的报考招生模式。高校可以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培养目标、专业要求、学术风格,组织单独的和灵活的考试,例如:2006年4月1日、2日,1185名上海高三学生在万众瞩目中先后走进了复旦大学光华楼。他们中将有300人通过这所著名大学自主招生的“面试”而被录取,高考分数第一次与高校录取脱节,被称为自主招生的“破冰”之旅。考生也可以选考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学校和专业。另一个创新重点是学校应建立为学生就业服务的机制,加强毕业生就业后的信息收集与交流,建立一定的就业信息及关系网络。努力从追求推销毕业生的“销售发展”到通过高度的就业满意“创造顾客”,通过重视“变现所学”过程中的表现来突显文凭的价值并最终杜绝文凭泛滥 价格策略。价格策略是指按照产品与市场情况,灵活地运用各种定价方法与策略,可以吸引顾客,刺激购买,扩大产品销路,实现营销目标。高职院校收费高的问题,是营销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何利用自主权是高校价格决策的核心问题。例如:在贫困生入学方面。
国家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各高等学校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各项配套改革政策,并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负责地帮助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入学和学习期间的经济负担问题,确保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各高等学校的2001年招生简章必须写明本校学费、住宿费标准和帮助经济困难学生的具体措施。例如有的院校开展的“绿色通道”计划,目的就在于防止大学生因贫困而辍学,高职院校应利用这些政策防止优秀生源流失。因此,降低收费标准能使消费者获得更多的利益,同时能提高高校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增强学校在教育市场上的竞争力。
促销策略。促销策略是指以人员或非人员的方法,说服和帮助顾客购买某项商品或劳务,或使顾客对卖方的观念产生好感。
广泛利用传媒,搞好高校的公共关系,是高职院校的基本促销方式。高校的促销活动应以提高自己在公众中的形象为目的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例如:高校可以定期举行校友连宜会,校友与在校师生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换,一方面增强学校和社会的亲和力,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学校在社会中的影响。这种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接近,可以强化社会公众对高校的好感,从而对高校产品起到促销作用。
利用先进事迹和名人效应对学校进行宣传。如在利用名人效应方面,例如浙江大学聘任金庸为名誉院长,在当时被各大报纸争相报道,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极大的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这可以说是一种独特是营销策略。
服务、环境与设施。学校产品固然重要,但服务、环境、设施方面也不容忽视。提供好的学习环境与宿舍伙食条件,先进齐全的公共设施,方便高效、资料充足的图书馆,都可能成为影响学生选择的因素。这些辅助设施对提高教学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方华,周洁如.非营利组织营销[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2]邓丽红.关于我国高等院校建立营销机制的若干思考[j].经济师,2006.
[3]唐森.市场分析与销售策划[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