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52:3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实验室资质认定汇报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质检;资质认定;准备工作;
前言:
实验室的资质认定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实施:针对实验室的现状进行资源调查和分析;确认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制定质量目标;确定实验室的组织机构,调整补充配备资源;落实各部门以及个人的责任制度,质量管理体系试运行。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要求,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实验室资质认定的准备工作进行分析。
一、管理要求准备
1.成立资质认定机构
首先要成立资质认定工作小组和领导小组,确定领导小组的最高管理者,根据机构的工作性质及内容要求,制定出符合本实验室自身实际发展状况的迎审工作统筹计划,确定管理部门的检测业务范围,将质量管理体系中各个要素的职能分配落实到相关部门,并根据部门所承担的检测任务来赋予其一定的权限,以便于指导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建设工作。然后,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岗位设置,并开展工作人员培训,组织质量管理的文件宣传工作,检查实验室内的软件及硬件的配备情况。最后,为保证检测结果数据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实验室的法人代表要进行书面承诺,表示绝不干预实验室的公正性和独立性,严格遵守“三不得”规定,并发表公正性和独立性的声明。
2.确定申请检测项目
根据实验室的工作需要、技术能力以及仪器设备的配备情况,提出既定申请的项目。复查换证的单位需对复审项目数和扩项项目数进行统计。为了规范填写,需要在申请前对申请项目进行按别分类,分别列出项目所依据的检测方法及标准,并编制申请资质认定检测能力表。
3.落实岗位责任制度
实验室内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辅助工作人员的比例要得当,要保证每一个在岗人员都具备与其履行职责相符的学历、知识、经验和能力。在此基础之上,实验室应确立出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确立过程需要配有委任文件。技术责任人应具备工程师以上的技术职称,对业务掌握熟练,并通过委任考核。技术负责人在本实验室中,主要负责包括检测技术开发在内的各项技术活动,各类技术文件的审批及人员技术能力的认定工作。质量负责人主要负责本实验室的质量活动,以保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得到有效的运行、实施和维护。与此同时,也要对实验室的授权签字人进行确立,一个实验室至少要有两名授权签字人,授权签字人应熟练的掌握检测技术和检测的管理程序,熟悉与所承担签字领域相对应的技术标准和方法,熟悉检测报告的审核和签发过程,对检测结果能够做出相应的评价和判断,熟悉评审准则及与之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文件要求的能力。实验室内还应配备与工作质量和数量相符的监督人员和内审人员,监督人员和内审人员由本单位任命。
4.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描述的一套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重要依据,因此,实验室的管理者应重视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是以本单位的职能进行分配的,要按照其职能对其进行分配和落实到各职能部门。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既能从总体和原则上满足评审要求准则,又能在方式方法上符合实际情况。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完成后,就要开始对其进行试运行阶段,通过试运行期间的考察,对文件中所出现的协调性及符合性问题予以纠正,以便对其进行完善。
5.内部审核管理评审
实验室应定制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审计划,定期对实验室的质量活动进行内部审核,审核频率至少每年一次。实验室的内部审核工作由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当内部审核出现对检测结果的正确性产生怀疑时,实验室应及时对检测结果进行再检测并予以纠正。内审的所有记录均应予以保存,以备评审组检查。
在内部审核的基础上,最高管理者应组织一次管理评审,其主要内容包括:政策和程序的适应性;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实验室比对能力验证结果;质量控制活动、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申诉、投诉及客户反馈等有关实验室各方面的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有效和适应,并对体系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6.准备评审汇报材料
评审首次会议上,实验室的最高管理者要向评审组成员汇报本实验室的实际概况,主要内容包括;本单位的机构简介,组织结构、人员结构、申请认证技术能力领域及项目数、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仪器设备配置,以及为了迎接本次评审工作的准备情况等。
二、技术要求准备
1.检测人员培训考核
组织相关检测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内审员培训,让所有人了解评审准则的基本内容,明确资质认定重要性和本人职责及作用。所有从事抽样、检测、签发检测报告及操作设备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上岗授权必须明确具体,为了证明上岗人员能够达到相关要求,在上岗前要进行统一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考核记录应进行整理保存,以备现场评审时检查之用。
2.组织仪器设备鉴定
仪器设备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检测结果的质量,所有的设备都要定期进行鉴定和校验,以便其都能达到国家基准。对部分性能不稳定、使用频率高、使用环境恶劣和经常携带的仪器设备进行核查,以确保其准确可靠。仪器的每次核查,都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记录,现场评审时需提供核查计划及记录。
3.规范检测工作程序
正确的选用检测方法标准。实验室进行资质认定时,在其申报的检测项目方面应有齐全有效的相应标准。实验室应了解检测项目所需配备的标准,确保使用标准是最新的有效版本。
规范标准物质管理。首先要保证所提供的保证值准确可靠,且所具备的一种或多种特性在规定的范围内不产生变化;其次,必须具备便于保存、运输和使用等多方面的良好性质,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4.档案资料整合收集
实验室应建立起多种档案,以便对实验室内的一切客观情况进行记录,档案包括仪器设备档案、人员技术档案以及检测报告和相关记录的归档管理等。为了保证档案的有效性,已作废或失效的档案应在封面右下角加盖“作废”公章。
5.改善实验室大环境
实验室测试项目之间应互相之间不产生干扰,试验区和办公区需分开,当区域间工作相互之间产生不利影响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对影响工作质量和涉及人身安全的区域和设施应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并正确标识。实验室内的仪器应分为在用、闲置和报废三个类别,所有仪器均采用三色标识管理,决不允许有不明状态的仪器出现在实验室内。实验室内应规范安全作业管理程序,并配备必要的作业防护措施、防护用品和消防器材,还应建立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和环境保护程序。
6.配合现场评审工作
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工作配合主要包括:准备考察材料、制定现场考核项目计划和准备现场考核项目并核对标准变更情况等。
总结:
质检机构的实验室资质体系转版,需要得到领导的足够重视,全体员工积极的参与配合,必须做好质量体系的整体规划,修订完善的系统性文件,对检测工作进行规范,以确保体系的有效性。依靠认真的组织评审工作,建立出体系改进的机制,资质认定工作必定能够顺利的开展和实施。
参考文献:
[1]巫绪康. 浅谈质检机构资质管理工作[J]. 环境研究与监测,2012,
[中图分类号] R730.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140-02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4.1.10明确规定:“实验室应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的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或校准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监督工作是保证检测/校准工作质量的重要方式[1]《评审准则》,质量监督不是一种个人行为,它是在一个单位最高管理者的授权下开展的,是代表最高管理者实施质量监督的,是检测全过程有效运行的保证。下面即本中心质量监督工作概况,仅供参考。
1 编制质量体系文件为质量监督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1.1 质量监督员条件
1.1.1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从事本专用3年以上的业务人员。
1.1.2 经过认定评审准则和监督要求、监督方法等方面的培训。
1.2 质量监督员的能力
1.2.1 熟悉本监督岗位工作的标准和程序,了解工作目的,掌握结果评价;识别监督岗位所从事质量活动中的关键过程和存在问题;掌握质量管理体系中与监督岗位的关键接口。
1.2.2 熟悉并执行本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熟悉评审机构方针、政策以及对实验室的有关要求。
1.3 质量监督员的数量
《评审准则》中没有对监督员的数量提出明确要求,通过分析监督员的职责和要求,根据中心实际情况按约1:5的比例设置质量监督员。合理设置监督员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应考虑中心的组织机构设置,每个科室都设立了质量监督员。其次,要考虑科室的人员组成,因本中心各科室人员有限,质量监督员全部为兼职,从事科室日常工作的同时也从事监督检查工作。再次,要考虑监督员的专业领域,监督人员应当熟悉各项检测/校准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担任[2]《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
1.4 监督员的权利。
监督员不是摆设,监督工作也不只是流于形式,应赋予监督员足够的权利。当发现检测/校准工作发生偏离,影响检测数据和结果时,监督员应当令其中止检测/校准工作[2]。对纠正措施和结果不满意时,可以与相关人员沟通,并与科室领导共同商讨,提出整改建议等;
1.5 质量监督员的职责
1.5.1 监督检查业务技术工作是否按程序运行,每两个月至少填写一份质量监督记录。
1.5.2 检查业务技术工作所依据的标准、规范、规程等是否现行有效。
1.5.3 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向质量控制科和质量负责人汇报并提出改进措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验证。
2 制定质量监督工作计划,确保质量监督活动有序进行
2.1 制定年计划
中心质量体系要求每年年初制定质量监督计划,计划要求依据19要素展开监督工作。根据各科实际工作情况,要有计划、有重点的对本科质量工作进行监督。
2.2 督促计划实施
保证质量监督工作不流于形式,监督活动持续有效。中心质量体系规定每2月上交质量控制科一次质量监督记录,质量控制科设置专职人员负责质量体系相关工作的管理。质量监督工作依据计划实施,及时提醒未上交质量监督记录的科室进行质量监督工作。
3 掌握质量监督工作范围及重点,采取多种方式对实验室工作进行监督。
3.1 质量监督员的主要监督范围
3.1.1 人员
监督被监督人员资质的符合性。如各岗位人员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情况,中心业务人员培训计划的制定及实施情况,人员技术档案的动态管理,重点监督科室新上岗、转岗、操作新仪器、操作新项目人员的培训上岗,以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相关人员定期培训与持证上岗情况。
3.1.2 设备和标准物质
监督设备的选用和操作能力,标准物质的验收及使用情况。如仪器设备标识、仪器设备使用及维护情况、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情况、标准物质的使用及验收等。
3.1.3 服务及供应品采购
监督试剂和消耗品的识别和制备能力。外部支持服务(仪器检定、校准、维修)和供应商的选择应保证检验质量,需对供应商进行调研。对所购仪器设备和消耗材料在使用前按检验所要求的标准规范进行验收。供应商相关记录归档情况。
3.1.4 设施和环境
监督环境及设施符合性及识别能力。检查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要求、监督检测人员对环境管理制度熟悉、执行情况(注意实验室对有关环保、生物安全等法规执行情况)、检查环境监控仪器是否满足要求(环境监测仪器的检定校准证书、环境监控记录)。
3.1.5 检测和校准方法
监督检测和校准方法的掌握和使用能力。优先使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确保中心使用的标准为最新有效版本、中心相关科室编制的作业指导书及仪器操作规程中的检验程序符合标准规范,标准变更时,应及时修订科室作业指导书。
3.1.6 量值溯源
每年年初制定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计划,确保量值追溯到已有的国家计量基准。依据计划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仪器设备,到国家认可的计量单位进行检定/校准。对使用频繁和性能不稳定的仪器设备及标准物质需进行期间核查。仪器设备及标准物质使用应有记录。
3.1.7 抽样及样品处置
监督抽样能力及样品处置程序。按照程序文件的规定和适当的统计方法抽取样品,保证抽(采)样的科学性、代表性和有效性。样品处置需注意样品的唯一标识、状态标识、留样及登记记录等。
3.1.8结果报告
监督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 、逻辑性。特殊时期有重点的监督,如年始时样品编号的年份、使用新仪器时仪器受控号的填写、标准变更后新标准号的描述、原始记录修订后新旧原始记录的替换、检测结果经网报时数据输入是否准确等等。
3.2 监督重点
质量监督必须把握好适当的监督机会,紧紧抓住影响检测结果可靠性和可信性的:关键技术、关键环节、技术难点,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监督,才能起到良好的监督效果。
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必须及时实施质量监督:①开展或实施新检测项目、新标准、方法(包括标准变更)时②检测方法发生偏离时③新上岗人员、转岗人员、在培人员、短期聘用人员刚独立进行工作时④新近或修理后仪器设备使用时⑤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客户投诉、能力验证检测任务时⑥质量仲裁检定时⑦发生客户投诉时。
3.3 监督方式
质量监督方式以现场监督为主,以查看、询问等方式进行。主要以两种监督方式进行监督。
一为横向监督:针对1-2个要素进行监督,分次完成全部要素。
二为纵向监督:选择有代表性的样品或报告,进行所有要素或大部分要素的监督。
4 发现不符合工作及时纠正,确保检测工作质量
4.1对出现的不符合工作或对潜在造成不符合的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对其进行跟踪验证
对监督员开具的不符合项,科室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认真分析、查找产生不符合工作的根本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纠正措施,并落实人员对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4.2 定期召集质量监督员会议, 分析评价质量监督效果
质量负责人和质量控制科定期(季度)召集质量监督员会议,汇总质量监督记录和不符合项的纠正情况,总结质量监督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造成不符合的原因,研究探讨解决方法,调整监督计划,有的放矢地开展下一步的质量监督活动。
质量监督是保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第一道防线,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验室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只有中心的每个科室、每个人员的努力配合,才能保证质量监督活动的顺利进行,才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2月12日,福建省纤检局顺利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三合一”扩项评审,新扩、变更274项标准的检测能力,包括日本、澳大利亚、德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外标准74项,鞋类产品检测标准136项。
近年来,我省部分纺织服装企业不断拓宽和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鞋类产品加工和生产,并逐步走上了鞋服一体化的发展道路,鞋服一站式检测需求日益强烈。针对这一情况,省纤检局主动贴近企业需求,不断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于2010年9月开展鞋类产品检测能力建设。经过近一年半的精心筹划和准备,该局已具备了鞋材及成品鞋的检测能力,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和国家级资质认定后,该局检测能力将涉及纤维、纺织品、服装、皮革、纸制品、箱包、拉链、鞋等领域,可执行的国内外检测标准数达1036项,能够更加便捷地为我省及周边地区的企业提供服装、鞋类及服饰相关产品的一站式检测服务。(来源:福建省纤检局)
重庆市纤检局喜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近日,2011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综合评审会议在金质花苑酒店举行,经过紧张的答辩和评审委员投票,重庆市纤维检验局独立开展研究的项目《转基因彩茧创新制丝工艺研究》以高票数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是重庆市纤检第一次获得重大科技奖励,具有里程碑意义。重庆市纤维检验局申请科技进步奖的研究项目――《转基因彩茧创新制丝工艺研究》是以西南大学向仲怀院士科研团队研制的彩色转基因蚕茧为对象,重点研究了转基因蚕茧的基本性能、彩丝性能、缫丝性能和织造性能,创新地开发了制丝助剂、制丝工艺和丝绸制衣,为推动转基因蚕茧由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奠定了基础。(来源:重庆市纤检局)
湖北省纤检局开展2012年春季全员培训
为增强全局干部职工开拓创新、服务大局意识,提高履职能力,确保全年工作目标全面实现,湖北省纤检局本着“学所需,学所用”的原则,在全局干部职工中开展春季培训。
此次培训从1月30日至2月7日共7天,借助“职工周末大课堂”平台,采取学习文件、专题讲座、全员讨论、科室负责人汇报等方式。系列讲座围绕《燃烧激情,跨越发展,开创新年工作新局面》、《贴近纺织业,扩大话语权》、《全力打造功能齐全的检验检测平台》、《全力打造满足企业需求的咨询培训平台》、《全力打造高端超前的科研创新平台》、《全力打造服务产业发展的监督预警平台》、《燃烧激情,无私奉献》七个主题展开。通过领导带头、典型引路、全员讨论进一步增强全局干部职工创新意识、服务意识、主动意识,进一步理顺全局干部职工工作理念、工作思路,进一步提高全局干部职工职业道德、政策水平、协调能力、职业技能,进一步培养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职工队伍。(来源:湖北省纤检局)
一、开展认证产品及企业的巡查。制定2018年度认证巡查工作计划,共完成3C强制性认证产品企业检查21家,立案查处1起,检查自愿性认证产品生产企业16家,开展各类认证现场检查22家,开展有机产品认证专项检查1次,对纳入“丽水山耕”的农产品进行了认证摸排和认证指导工作,共指导完成3C认证企业4家。对电动车行业从工业许可证向认证转变进行指导2家。
二、开展重要计量器具监管工作。组织开展世界计量日等系列宣传工作,发放《计量与生活》手册500余册,受理市民关于计量法律法规等各类民生计量咨询及举报投诉30余起。开展环境保护、交通安全、医疗民生、加油机等计量专项执法检查5次,对集贸市场、大型超市、眼镜店、金银饰品店等单位开展计量巡查,共巡查单位165家,查处违法案件5起,向社会发出消费预警1起。加强计量器具制造管理,对新碧的旺达电子厂生产的电子秤违法行为立案处理;对另一家生产红外线测距仪企业提出整改要求。同时推广强制检定计量器具使用平台。
三、开展检验检测机构检查工作。将按照新实行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监管,开展检查检测机构检查9家,对接指导新成立的检验检测机构3家,开展检测机构风险排查1次,开展计量能力认证考核现场监督5次。
四、积极开展众创帮扶工作。组织企业开展计量知识和管理能力及计量体系认证培训1期10家。上报了缙云县计量专家帮扶锯床行业方案,入选全市被省局命名的计量帮扶行动丽水市2大方案,出动计量检定人员和锯床中心人员帮扶企业15家,解决技术问题2个,免费上门检验检测34家。落实最多跑一次精神,办理仙都啤酒厂等专项社会计量授权复查审批2项,其他公用计量授权审批9项。
2019年工作计划:
一、以民生计量为重点,夯实基础,构建计量大监管格局。
1.加强民生计量监督,开展水表、停车计时装置、环境计量专项检查,加强医疗机构、集贸市场电子计价秤等计量日常监管,提高检定率。2.积极探索“政府搭台、部门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负责、群众参与”的计量大监管机制建设,建立社会共治新格局。
二、以认证监管为抓手,发挥功效,推进缙云产业上台阶。
1.提升认证认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能力,鼓励、引导企业开展农产品、节能和低碳产品认证等自愿性认证工作。2.加强认证市场监管,加强3C产品、有机产品等重点领域的认证监管。3.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证后监管,建立风险监测排查制度。4.配合开展浙江制造认证,积极开展丽水山耕认证工作。
关键词:企业;转型;发展;挂牌;上市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2-03 -02
省生资总公司复建于1980年,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由于受前期国家经济过热影响,公司对外投资失控,应收款难以回笼,再加上外部环境变化,企业竞争力下降,公司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摆在生资公司领导和全体员工面前的是生死存亡的抉择。为谋求生存,公司不畏艰难,勇于承担风险和挑战,在省物资集团的正确领导下,依据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物资集团相关文件精神,大胆谋划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认真研究并制定了公司改革改制方案,转换经营机制,稳步推进企业用工制度改革,有效开展人员分流和资产重组,在省属物资系统率先完成全员劳动关系的调整工作,为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抢得先机,赢得了时间。公司发动干部职工群策群力,主动调结构,盘活资产,想方设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方式,将仅有的一点存量资产进行重组,组织员工投资入股,搭建生存平台,开展经营自救,先后组建了金伦公司、华东旧车公司、金长安科技公司等,这些公司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一定的历史作用。多年来生资公司坚持改革,不等不靠不要,在改革中寻找生机,在创新中谋求发展,新公司为生资公司的传承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金长安科技公司现状
2009年生资公司在老的传统单一经营模式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主动转型,创新理念,负重奋进,在做好原有商贸业务的同时,通过资产重组,引进人才,对方带项目负责经营,我方出资金负责管理,组建了以股权为纽带的混合股份制企业――江苏金长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公司”),开展整体实验室环境和建筑智能化工程建设全新领域,为生资公司谋求一条生存之路,发展之路,实现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经营模式。生资公司从一个传统单一的纯贸易型企业探索转型,以构建科、工、贸相结合的企业发展新格局。
时至今日,六年来新公司从无到有,在不断探索中奋力前行,现已成为行业颇具影响力的领跑者,从事的DNA实验室工程建设,处于国内先进行列。新公司根据工作的需要目前已将注册资金增加到1100万元,具有智能化与电子专业承包二级、装饰装修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二级、空气净化工程二级、机电安装三级等资质,并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ISO14001环境管理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三个国际体系的认证。新公司现有各类管理人员45人,专业从事建筑智能化、实验室工程等特殊环境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设备销售、技术研发及服务的高科技服务型企业。业务以江苏为轴心辐射全国,行业覆盖质检、商检、纤检、公安、医药、血站、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际专业检测机构等,工程涉及纺织、造纸、烟草、化工、涂料、医药、电子、精密仪器等十多个领域,已在恒温恒湿工程、机房工程、净化工程、智能化工程等承揽建设上产生积极影响,销售规模一直保持在3300万元左右,发展总体稳定,前景看好,符合预期。
然而,现有的规模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某种意义上说已成为新公司难以逾越的台阶,成为新公司发展的一个瓶颈,原因有多方面的,我们深感资金匮乏是企业发展的拦路虎。企业要做大做强,首先要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企业因为抗风险能力差,可以抵押的实物资产有限,很少有银行愿意接受企业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股权质押、订单质押、仓单质押、保单质押,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企业一直缺少利用金融杠杆做大做强的平台。为此,从2015年初开始公司着手挂牌新三板做准备。
二、新公司寻求挂牌新三板的动因
(一)完善公司治理,夯实基础管理、实现规范发展
企业上市新三板,都会依法着手明晰产权关系,规范纳税行为,完善公司治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使登陆新三板后,企业的工作重点仍然会围绕资本市场,不断的完善公司治理,夯实基础管理、实现规范发展的过程。
(二)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可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使公司的资产价值将成倍甚至数十倍地增加,原始股东的价值也会得到最大体现
此外,企业上市直接融资时不存在还本付息的压力,有效增强企业创业与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借助新三板市场上市融资,有助于企业打破融资瓶颈束缚,获得长期稳定的资金,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而且股权融资“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独特机制有助企业实现股权资本收益的最大化。配股、增发、转债等多种金融工具有助于企业实现低成本的持续融资。
(三)中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后与主板市场上的企业一样,相当于为企业资产的“证券化”提供了一个交易平台,增加了公司股票的流动性
上市后资本市场的公开交易,也有利于发现企业的价值,实现企业股权的增值,为企业股东带来高额益价财富。
(四)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及市场影响力
企业传播品牌或形象主要有三个途径:口碑、广告和营销。其实,上市具有更强的品牌传播效应。因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就表明企业的成长性、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得到了承认,这本身就是荣誉的象征,对企业的品牌建设作用巨大。其广告效果可使企业快速在行业中引人注目,吸引市场的关注度。
(五)企业在新三板上市融到资后,企业会进一步发展壮大
经过一阶段的培育,会将一个成长性较好的企业培育成成熟企业,达到上中小板或创业板的上市条件,继而转板上市,融更多的资,使企业依托资本市场更好发展。
(六)财务费用
券商和审计律师中介机构的费用企业基本不用再支付,政府补贴部分即可全部涵盖所有。
(七)新公司积极创造条件,符合在新三板挂牌要求
新三板挂牌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1.依法设立且存续满两年;2.业务明确,具有持续经营能力;3.公司治理机制健全,合法规范经营;4.股权明晰,股票发行和转让行为合法合规;5.主办券商推荐并持续督导。对照上述要求,新公司除第4条没有股改外,其余条件均可以创造条件满足。
三、新公司发展愿景
新三板市场2014年末有1572家挂牌, 2015年末增加到5129家,挂牌速度惊人,预计2016年末将超过10000家。从目前新三板市场的特点来看,除满足新三板挂牌的基本要求外,以下六类企业更适宜在新三板挂牌:1.技术含量高处于初创期的企业;2.具备一定盈利能力却有发展瓶颈的企业;3.受IPO政策限定暂时难以上市的企业;4.寻求并购和被并购机会的企业;5.未来2~3年有上市计划的企业;6.尚未盈利的互联网企业。券商近期重点推荐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导向,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海洋、先进制造、高技术服务等领域的企业,以及其他领域中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成长性强的企业。经过分析和研讨,公司董事会认为金长安科技公司基本符合国家新产业政策,符合上新三板基本条件。我们想通过金融杠杆获得更多融资渠道,公司要做大做强必须走资本市场道路,而新三板的低门槛、低成本、速度快、不设财务指标的备案制度是新公司在这一融资平台上做大、做强的最佳选择。
当然从想上新三板到挂牌新三板,也不是轻而易举,一帆风顺,还需要做大量工作。2015年新公司在新三板挂牌方面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探索。经努力和市场运作,新公司已于2015年11月份成功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简称“金长安”,企业代码690331,并获得300万元的科技融资额度,为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2016年年初又被鼓楼区政府奖励5万元。公司先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有些手续先行规范,可以少走弯路,也为今后顺利挂牌新三板创造条件。
【关键词】检测机构;检测机构检测资质:检测机构动态监管
引言
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建设、施工、监理、勘察、设计五方质量责任主体单位各司其责、分工配合,以保证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和达到相关质量标准要求。2005年11月原建设部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141号令,为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各种质量检验检测数据的检测机构正式定义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从此,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走向市场化。从2006年起,随着我国各地基本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进一步发展和扩充,在为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各种质量检验检测数据、确保工程质量上发挥了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从其所发挥的作用和机构的性质来讲,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作为工程建设的第六方质量责任主体的提法已得到了广泛认可。
1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发展过程
2000年以前,建设工程中的原材料试验检测、专项质量检测工作主要依托科研院校、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所属的建科所和实验室来进行,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不大,检测项目要求不多且主要为建筑工程中的原材料检验试验,相关试验检验工作开展较为平稳有序。《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141号令后,原隶属于科研院校、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工作按要求进行了剥离和分离,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性质的检测企业。同时期里各地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检测标准要求愈来愈高,检测项目也愈来愈多,为建设工程提供试验检验数据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加。从这一时段开始,云南省各种集体、民营、股份制性质的建设工程检测机构不断成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141号令中规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资质作为一项行政审批事项,由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资质申请,提交相应的申报资料,申请受理后,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审批完毕并作出书面决定,对符合资质标准的,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颁发《检测机构资质证书》。在资质申报资料中,加入了一条“与所申请检测资质范围相对应的计量认证证书原件及复印件”的前置要求,但从整个申报程序和资质审批的过程来看,主要的审批控制形式只注重在申报资料的符合性上进行审查,对检测机构的现场考核无系统的全过程考核标准、方法或考核较为表面化,检测资质标准中检测参数较少且对检测机构不设置资质分级要求,检测机构的准入门槛显得偏低。2006年-2015年期间,云南省检测机构的数量增加了近100家。截至2015年,据不完全统计,云南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数量已近300家,目前仍还有增加的趋势。
2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开展存在的问题
2.1招投标选择检测机构存在的问题
目前云南省建设工程的质量检测工作已走向市场化,大多数地区基本上采用招投标或建设单位委托的方式进行。在招投标或委托的形势下,大多数工程项目主要是以低价中标来选择工程试验检测工作。建设单位或委托招标机构在工程检测的费用上拼命压价,大多数检测机构为了争到工程检测项目也只有去迎合甲方,相互间也以低价竞标的恶性竞争最终承揽工程的检测任务。
2.2检测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检测工作开展后,部分检测机构往往又以不按规范要求、甚至虚假检测来提供检验检测数据,严重扰乱了建设工程检测市场,给工程带来了安全隐患。
2.3检测及试验数据不足的问题
目前检测机构只对来样负责,对样品的真实性、抽样是否具有代表性、抽样数量、送检过程是否符合要求都无法保证。特别是目前见证取样类试验检测由施工单位负责委托,其质量意识又仅仅停留在施工内业资料过关的阶段,只求可作为内业资料的合格报告,而不求了解所使用的工程材料质量的真实情况,见证取样的数量也不是每次进场都严格取样送检,同时还存在施工单位在材料取样送检过程中弄虚作假的情况。尽管法律、法规明文规定建筑材料取样必须真实、符合要求,确定的监理单位见证人员必须见证、陪同送检并对材料的真实、有效承担责任,但目前监理行业自身存在不足未能真正发挥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对检测单位来说就算样品检测出来的参数合格也无法保证施工的材料合格。专项检测中,由于委托方一味压低检测费用,部分工程存在检测数量不足的情况,在工程验收时,如果工程监督机构存在把关不严的情况,就很容易蒙混过关。检测数量不满足规范要求,检测数据不充分,就无法科学、客观、全面评价工程质量。
3规范检测行为完善检测机构现行机制的探索
3.1严格资质审批
对检测机构资质进行动态管理由于现行机制下,建设工程检测机构的准入门槛偏低和考核机制不完善,是检测机构数量迅速膨胀的一大原因。低价中标给建设工程提供数据支撑的检验检测报告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带来质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力完善检测机构的考核审批制度,从检测机构的人员、仪器设备、检测场所、检测标准、检测能力等方面进行实地考核认可。具体做法可参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考核方式进行,委派技术专家对检测机构进行全方面考核,提出考核评价意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考核意见进行最终的行政审批决定。检测机构检测行为的监管应作为检测机构资质动态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建设工程质量的专项检测中实行项目管理,检测机构根据工程检测类别将工程项目检测组的负责人和检测人员名单、个人资格证书、对应检测项目所需的仪器(设备)名称(型号)、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证书形成书面资料报建设单位和监理公司。在检测过程中,建设单位或监理公司应有专人对检测工作进行旁站监理,如发现有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应及时终止检测工作,提出书面整改,直至整改符合要求后,方可重新开展检测工作。不进行整改和违反规定进行检测的,建设单位和监理公司应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报告。在工程质量的检测过程中,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授权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受监工程的每一类检测工作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具体监督检查,检点为:检测机构资质、检测依据标准、检测数量、检测方法、检测人员、检测仪器设备等,形成监督检查记录。在检查中发现有违规行为的,应及时责令停止检测,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监督检查或检测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按规定权限进行处理,以书面形式发出整改要求,责令有关单位采取措施予以改正,并于7个工作日内报告资质审批机关。动态监管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资质审批和资质核发提供依据。
3.2完善检测机构检测能力参数设置
目前,检测机构资质类别设置不全且检测参数较少,完全不能适应当下建设工程中不断拓展的检验检测参数要求。特别是当前建筑节能、减震抗震领域中对检验检测数据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建设工程中要求具有检测机构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检验检测数据,资质类别不齐全和检测参数不全,严重制约了建设工程中检验检测工作的开展。如何与时俱进,体现检测机构的检测技术能力、补充和完善检测技术参数是当前资质管理部门必须解决的具体问题。
3.3现行机制下对检测机构的监管
现行机制下,检测机构全面社会化存在较大的弊端,由于目前检测机构的诚信机制建设和检测机构的考核机制都不完善,检测机构普遍存在不规范的检测行为,为克服这一弊端,可采用代表政府实行监管的政府检测行为和市场检测行为并重的形式,各地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作为政府行为监管的一方,其他检测机构作为市场行为的一方,在具体工程项目中,规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必须抽取一定比例数量的试验检测项目和其他性质的检测机构完成的检测项目进行平行试验检测控制,发现问题及时展开分析比对,这样可以有效遏制虚假、不合格检测报告的出现,同时能及时发现问题,消除工程质量隐患并帮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更有效地对中介检测机构的检测行为开展行政监管。
3.4检测数据信息化监控管理
当前由于行政监管的人力、物力有限,信息化是提高行政监管效力的最佳途径。利用监管系统对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和检测行为进行管理和监督,通过构建信息化监管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可掌握检测机构的检测工作开展情况和规范检测机构的行为。检测机构通过信息化监管平台即时向监督机构报送检测数据尤其是即时报送不合格报告,可避免不必要的人为因素干预检测结果。在部分省市已建立的检测信息化监管平台中涵盖了检测机构的基本情况。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检测试验信息管理(如检测数据自动采集上传情况),检测行为质量的投诉情况,主管部门、权威机构组织的对检测机构不定期的抽查检查情况纳入对检测机构资质的动态管理,也可进一步促进检测行业的诚信化体系建设。云南省目前对检测机构的信息化监管平台已基本上构建完成,届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通过监管信息平台掌握:①检测机构的基本情况和是否发生变化;②对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送检样品采用二维码唯一性标识,建设工程见证取样和送检工作纳入监管系统进行有效管理,确保试件的信息真实、检测报告真实有效;③保证检测报告与相应工程项目的准确对应,形成工程项目完整的检测报告信息,跟踪不合格检测报告及其处理情况;④监控检测数据的采集和报告的签发,完整保留对检测数据的修改记录;⑤检测质量投诉情况,有无超资质检测、弄虚作假、出卖资质等违法违规行为;⑥因检测质量纠纷,仲裁机构或法院的裁决结果;⑦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权机构组织的抽查或飞行检查情况。
4结语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为建设工程提供检验检测数据,为工程质量判定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作为建设工程的第六方质量责任主体,在建设工程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完善检测机构体制建设,规范检测行为,强化监督管理,才能确保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真实、客观、完整的各种质量检验检测数据、报告,从而更有力地为建设工程服务。
参考文献
一、我区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
我区属市辖区,20*年市区中小学划归市教育局直管后,只辖*区8个镇及一个开发试验区的农村中小学。现有中小学190所(含民办学校9所),学生1009*人,其中普通完中6所,职中1所,在校高职中学生7588人,初级中学15所,学生26722人,小学168所,学生66197人(含民办学校9所,学生3572)。全区现有教职工4595人。
我区于1985年建区后,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抓好义务教育的普及达标工作,*年实现了*市第一个“普九”达标县(区),正式通过了省人民政府的验收,*年至今,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的教育事业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
1、“五率”保持年年达标,“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十多年来,我区重视抓“普九”工作,建立了“区、镇、校”防流控流工作责任制。局长室与局分管领导、有关股室和各学校狠抓防流控流工作,建立了“普九”“防流控流”责任制,层层抓落实,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防流控流效果显著。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防流巩固率100%,小学升初中升学率100%,初中辍学流失率每年控制在2%以下,全区三残儿童入学率达97.9%以上。
2、“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得到进一步落实。我区撤销镇级教育管理机构后,全区中小学由区教育局统一规划管理,面上小学由区教育局委托各镇中心校管理。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录用试教教师、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考核晋升等工作,由区教育、人事等部门统一管理。我区初中、小学校长全部由区教育行政部门选拔任用并加强管理,积极推行校长聘任制,原则上三年聘任一次。全区教职工工资,按照国家和省统一规定的工资项目和标准列入区财政预算,由区财政局通过银行,按月足额拨入银行开设的教职工个人工资帐户,没有出现拖欠教师工资现象。教职工社会保障工作得到较好落实。对此举措,广大教职工表示满意。
3、重视“改危”、“改薄”工作,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由于历史原因,我区中小学校危房多,设备差,底子薄。近几年,全区大力“改危”、“改薄”,重点攻坚,成效显著。20*年,我区改造老区学校5所,新建面积7150平方米,投入资金280万元,其中省专项资金150万元,区投入42万元,镇投入15万元,捐、集资金73万元。2009年,我区获省专项资金改造老区学校5所,新建面积8176平方米,投入资金310万元,其中省专项资金150万元,区投入310万元,镇投入18万元,捐、集资金87万元,这些学校已全部交付使用。2009年,我区列入省扶持改造老区学校7所,在建面积11096平方米,计划投入资金536万元,其中省210万元,区50万元,捐、集资金276万元,其中1所已建好交付使用,其余6所正在建设中,计划近期交付使用。另外,今年市扶持改造老区学校3所,每所补助资金20万元,正在建设中。2009年以来,省、市、区、镇各级政府及群众捐、集资资金投入学校建设累计已达4000多万元。其中区政府累计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对特危学校进行改造,2009年投入420万元,2009年已投入314.5万元。新建、续建教学楼、教师住宅楼17幢,总面积30000多平方米,办学条件大大改善。
4、积极开展扶贫助学,教育扶贫资金得到落实。我区积极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总书记视察广东时的指示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全区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在教育扶贫工程中,区委、区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充分认识到教育扶贫的重大的现实意义,迅速组织力量,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省安排的教育扶贫资金,区、镇、村有关部门层层审核,将扶贫资金落实到最困难的家庭,保证其子女能享受义务教育。
20*年以来,省每年安排我区教育扶贫资金200多万元,扶贫对象共6100名,其中小学4270名,每生每期补助160元,初中1830名,每生每期补助250元,全部落到实处。此外,我区共有55名农村贫困家庭子女获得省、市财政扶助,进入技工学校就读。对部分享受不到省扶贫资金的困难学生,学校也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减、缓、免、捐等办法,千方百计使他们能完成学业。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总体素质显著增强。近年来,我们非常重视全区中小学的均衡发展,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一是按粤机编办[2009]124号文件要求配备教师。针对我区边远学校存在教师欠编现象,近年来,我区把每年招聘的100多名教师,基本上都安排到*、镇盛、金塘三个最边远镇的学校任教。为解决近郊学校超编而远郊学校欠员问题,我们连续四年实行近郊教师到远郊学校支教的办法,较好地解决了全区中小学教师的配备问题,没有出现欠缺教师而影响正常教学的现象。二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严把进入关,严格限制学历、水平不达标的人进入教师队伍。同时,积极鼓励在职教师参加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目前,全区中小学在职教师学历达标情况为:小学教师大专率为53.1%,初中教师本科率54.6%,高中教师本科率75.9%,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全区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我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区基础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存在问题仍然较突出,制约着我区基础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政府在财政困难的条件下虽然增加了投入,但“一费制”后,收费已减少到最低限度,学校的基本建设,设备添置等基本无经费来源,学校难于运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由于过去解决学校“一无两有”、“普九”等投入较多,造成学校负债严重,至20*年止,全区学校欠债已达1.38亿元,尽管省、市安排拔付部分资金解决债务,但尚有90%的欠债无法解决,债主的逼债,对学校的教学秩序造成一定的影响。
2、中小学布局欠合理,部分学校规模小。我区尚有300人以下的小学共55所,占全区小学总数的32.7%,200人以下的小学共有21所,占全区小学总数的13%。尚有几间不到百名学生的“麻雀小学”,一些镇一个村委会就有几所小学,如镇盛大坡村委有4所小学,公馆的*、*,*的*,*镇的*村委会各有2—3所小学,*镇现尚有初中4所。由于学校规模过小、分散,造成教育教学资源的浪费,难于调配教师,更不能开展英语课教学、信息化教学,不适应现代教学工作的要求,使我区教育越来越显得薄弱。
2009年以来,我区根据省、市的要求,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但新规划调整需投入资金约1.8亿元,按我区的财力,根本无法解决,由于我区是市辖区,省安排的资金一分也没有,造成我区的布局调整工作进度缓慢。
3、校舍欠缺,危房多。我区学校基础建设薄弱,全区现有小学生均建筑面积4.35平方米,教学用房生均2.59平方米,初中生均建筑面积3.3平方米,教学用房生均1.35平方米,距离省的要求相差甚远,如*一中生均占建筑面积1.8平方米,生均占教学用房面积只有1平方米。很多学校除了学生用教室外,其余功能室配套用房根本无法解决。如市五中,教室挤占了实验室、图书室。学生宿舍要租借粮仓的旧房以及公馆废弃的旧戏院解决,给师生的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也不利于学校的管理。同时,我区学校危房多,全区尚有7万平方米的中小学校危房,尽管区委、区政府加大了中小学改危力度,使部分学校得到改造,但由于学校多,资金不足,危房改造还不彻底,大多数危房拆除后更显得学校用房的严重不足,制约着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
4、校园占地面积不足。由于历史原因,我区大多数校园占地面积不足,普遍只有10多亩,小的只有几亩,全区生均占地面积:小学14.79平方米,初中12.33平方米,距离省的要求差距很大。如*一中生均占地面积2.5平方米,部分学校除了课室等教学用房用地外,再无法扩建,甚至一贯以来无运动场所学生无法开展正常的课外活动及体育运动。学校占地面积不足,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5、初中学位紧缺,优质学校数量较少。我区现有初中学生27000多人,初中每年毕业生大约在8000人左右,小学毕业生在10000人左右,按“普九”要求,小学毕业生100%升学,造成很多镇初中学位紧缺,长期以来,只能利用“大班额”的办法解决。如*中学、市六中等学校,初中每班在80人以上。普遍中小学班额都超过60人以上,一些甚至达70-80多人,全区初中班均学生66人,严重超过省定的指标。加上优质学位不多,和市区相比,无论学校规模,档次都不如人,造成优质学生外流。
过去,我区较为重视市区中小学的建设,到目前止,我区只有6所上市一级的学校(中学4所,市七中、山阁中学、市四中、市十中。小学2所,高山中心小学、公馆中心小学)尚未有一所省一级学校,学校上等级工作相对落后。
6、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从整体看,师资结构不够合理,未能满足学校专业设置的实际需要。小学教师数量虽已充足,但师资质量偏低,个别学科(如英语、计算机、音乐、美术等)的专任教师仍缺乏;中学的专任教师缺编,高中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尤其缺乏。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教学方式方法需进一步改进。
7、教育信息化建设落后。省委、省政府在《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中提出,到2*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而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育的信息化。目前,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当落后,全区大部分学校还没有电脑,即使有电脑的学校,配备也非常落后,数量严重不足,到2009年底止,全区拥有计算机的学校仅有29所,共计1850台,建有电教平台的学校仅22所,没有一所学校建成校园网,也没有一所学校按开课标准配备计算机,全区20所中学,尚有3所没有电脑室,在29所学校有计算机的,大部分为1996、1997年所配备的486计算机,无法适应运用于教学,而新建能用于新教材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只有22间,装机量仅1256台。面对新课程标准,我区学校电脑严重不足。
8、教学仪器、图书配备严重不足。我区学校实验室建设处在相对落后的水平。实验室不足,未能按标准配备实验室和相应的教学仪器。实施“一费制”后,大多数学校几乎没有增添新的实验器材,更没有新建的实验室,原有的实验室和课堂教学应具备的常规的仪器设备,教学软件、药品、材料、工具和必要的安全器材已残缺,耗尽或报废。再加上新课标课程的实验原有的教学仪器设备大多数不合适于新的教材。致使大部分学校无法开展教学实验,影响教学质量。在图书馆(室)建设方面也非常落后,许多农村小学虽然有图书室,但图书配备不足,旧书、过时的书多,大多数学校多年来没有新增图书,学校图书馆(室)的建设远未能适应中小学生阅读的需要。
9、学前教育滞后。我区农村尚未有一所公办幼儿园,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在农村也为数不多(只有18所)。按省的要求3—6周岁儿童的入园率要达到65%以上,我区现在根本解决不了。
三、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我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我们建议:
1、多渠道集教育经费,增加对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基础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教育经费不足,无钱办不了教育,钱少办不了大教育。实行“一费制”后,学校的仅有收入已难于运作,而学校的危房改造、设备购置、信息化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如我区需改造现有的中小学危房尚需资金约3500万元。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需资金约1.8亿元,教育负债需偿还资金约1亿元,这些尚欠资金缺口3亿元。因此,必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才能解决。一是政府财政增加对教育的经费投入。二是政府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捐资办学,如捐资改危等。三是将原来学校负债经财政、审计核准后转为政府负债,由地方政府逐年拔款偿还解决,以真正减轻学校的负担。四是建设发行教育彩票,以增加教育经费来源。五是建议省下拔教育经经费作为将区与其它市(县)同等对待,给予扶持。六是暂未急于实施免费义务教育,而应适当提高“一费制”以收费标准,以保证学校必要的教育经费。待全省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后,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七是省市财政转移支付用于基础教育经费的比例应相对固定,并真正要专款专用,以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
基础教育实行“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体制后,撤销镇教办,教育行政部门的负担也相应加重,教育行政部门的办公经费无法解决,开展教学研究等必需的经费也解决不了,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困难重重。建议由政府财政解决,以保证教育行政部门的正常运作。
2、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兴办优质学校。由于学校规模小分散,致使难于管理,教师难于调配,教育经费未能集中使用。造成学校办学条件差,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不适应实施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因此,必须重视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认真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规划,整合教学资源,以适应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要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必须由政府牵头,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规划实施,政府财政保障资金,群众无偿提供土地,或由政府在用地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