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31:3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生自我反思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调查
1 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反思性教学”、“反思型教师”被众多专家学者所关注。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促使教师自我监控和自我意识能力的培养,从而使教师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相结合。当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时,那么教育对象--小学生在学习中是否需要反思呢?
反思,在当代认知心理学中属于元认知的概念范畴,是指对过去经历的再次认识,并由此产生观念自律和策略调整。①在理论上,许多学者都论证了反思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当代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不是单纯的复制与同化,它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建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地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②而反思就是其核心特征。美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G・Polya)认为“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通过回顾完整的答案,重新斟酌、审查结果及导致结果的途径,他们能够巩固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③《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生应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从《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反思性学习所提的要求看,小学生的反思是初步的,它要求学生经历反思活动的过程,养成反思的习惯。④
本文旨在明确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等核心概念的前提下,通过对小学中段学生的问卷调查及对有关数学教师的访谈式调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来分析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强弱的相关因素,为培养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提出有关策略。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本次问卷调查抽取了杭州市三所小学三、四年级共180名学生及有关数学教师进行。
2.2 研究方法:本调查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辅以访谈法。
2.3 研究工具:
(1)调查问卷:参考方家鸿等编制的问卷,自编学生反思意识及其行为的问卷,用于调查学生反思能力的强弱。问卷涉及学生课堂内外、作业、知识总结等各方面的反思能力。
(2)访谈:通过与教师进行有关培养学生反思能力方法和策略上的探讨与交流来进一步扩充本研究的内容,更加有力地得到结果的证实。
2.4 施测过程:问卷调查的主试由研究者承担,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学生独立完成问卷。所有学生在10-15分钟内完成全部问卷。
3 结果分析
3.1 结果呈现。调查发放问卷三、四年级各90份,实际所得问卷数量为三年级87份,四年级89份,共176份(男、女生各88份)。问卷回收率为97.78% 。通过调查统计得到以下数据。
从表1可知,三、四年级学生在反思能力上没有显著差异(Z=0.765<Z0.05/2=1.96,P>0.05)。三、四年级学生的平均反思能力分别是:70.16(S=14.43);68.45(S=15.23),表明中段学生的总体反思能力处于中下水平。
从表2可以看出,男、女同学在反思能力上有极显著差异(Z总体=3.50>Z0.01/2=2.58,P<0.01),且男生的反思能力相对较低。男、女同学在“课堂内外、作业”这两方面的反思能力呈显著差异
(Z课内外=2.21>Z0.05/2=1.96,P<0.05,Z作业=2.30>Z0.05/2=1.96,P<0.05),男、女同学在“知识的总结”这一方面呈极其显著差异(Z知识总结=4.30>Z0.001/2=3.29,P<0.001)。以下是笔者对问卷中知识总结类题目的统计,通过图1.2、图1.3、图1.4、图1.5可以更为清晰地了解相应比例的大小。
由表3可以看出,学业成绩和反思能力呈高度正相关,其中学生对作业的反思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程度最大。
3.2 结果分析
3.2.1 学生整体反思能力的现状分析。从调查统计中发现,小学中段学生的整体反思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从认识上来说,学生对反思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有37.5%的学生认为在学习中进行反思是很重要的。从程度上来讲,小学中段学生的反思程度是肤浅的,不系统的。只有15%的学生是以书面的形式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的,而大部分学生仅仅是在头脑中简单地进行反思,他们反思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困难和疑问,而不是对学习进行主动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从习惯上来讲,小学中段学生还没有自觉的反思习惯,他们更注重自己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自己学习过程的重新回顾,重新审视。这些表现主要是因为他们缺少内在的学习动机,他们的学习并不是建立在自己“想学”的基础上。这对他们今后学习更高层次的知识将产生不利影响,并且在遇到学习挫折时他们容易产生消极态度,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3.2.2 男、女同学反思能力的现状分析。通过对男、女同学反思能力的调查研究(表2),得出小学中段男、女同学在反思能力上有显著差异,且男生的反思能力相对偏低。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分析与访谈,笔者发现,女生比男生更重视对知识的总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男女在性别上的差异。从身体和动作方面讲,女生在身体和神经系统方面的发展比男生快些,所以在相同年龄下,女生比男生更懂事,女生的有意注意比男生更强,注意品质也更高,学习中更具有自觉性。从认知上来讲,在语言方面女生在语言运用方面占优势,男生在言语理解、言语推理上占优势,许多研究都发现:女生比男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做事更加仔细、谨慎,更善于对工作进行整理、总结。从社交和情绪发展方面来看,女孩在一起从事合作的活动多于男孩,所以女生易于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合作中相互进行反思。二是一些老师对数学学习中反思环节的认识不够,他们过于重视学生作业的整洁与正确率,而没有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他们主要采用打“√”“×”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作业,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阻碍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也使学生过于依赖老师,阻碍了学生自我反思的培养。三是有些学生根本没有要对知识进行总结这一概念。
从问卷15题的统计结果来看(图1.6),35%的同学根本没想过要写小结,30%认为要对作业进行小结但又不知道怎么写,21%是因为没时间写作业小结,11%是因为懒得写。通过对学生的访谈,我们发现小结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消化,有利于把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小结的过程就是不断反思的过程,小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小结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3.2.3 关于反思能力强弱与学业成绩相关关系的分析。通过对反思能力与学业成绩相关关系的研究(表3),我们不难发现,反思能力与学业成绩呈高度相关,其中作业的反思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最大。这也从一定层面反映出学生的反思能力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生对自己解题过程、思维过程的反思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效方法。在调查中,笔者也发现,反思能力强的同学中,72.7%同学的学习成绩比较稳定,因为他们通过反思,分析自己错误的根源,完善自己的解题策略,为下一次解题积累更多的经验与教训,形成良性循环。而反思能力较弱的同学当中成绩不稳定的占到了54.5%,由于他们不会对自己的解题策略、解题过程加以评价,只是一味地追求自己的学习结果,致使思维缺乏创造性、批判性、灵活性。因此学生反思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4 建议与思考
反思能力不仅是一种学习技能,也是一种学习态度,它对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它是“学会学习,终身学习”这个社会中,个人成长的必备素质。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教师更是反思性学习的推动者,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引导学生进行自觉反思。
4.1 培养学生的反思技能。拥有反思技能是学生自觉进行反思学习的前提。对于小学生来讲,反思技能主要表现为“自我学习”的能力,它包括自我提问、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
4.1.1 自我提问:学习主体要对自己的解题思路、方法多加思考,多加推敲,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为什么这么想?),多设几个“假如”(假如我用别的方法呢?),从而体会到其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思想方法,提高数学能力。
4.1.2 自我总结:要使学生能从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各个角度进行自我总结,并且要对各零散的知识点进行及时的总结,使之系统化。比如一堂课结束后,让学生想一想这堂课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哪些还没掌握;一个单元结束后,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建构一个“知识网络”;做完作业,总结一下做题的感受,说一下自己的解题思路;考试结束后,让学生评价对自己当时发挥的满意度。通过对知识的总结,丰富了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强化了学生的元认知体验,提高了学生元认知的自我监控能力。⑧
4.1.3 自我评价: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自我审视,自我批评与分析。教师应该“放权”于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性思考,总结成功之处,发现改进不足。教师要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为多种评价方式。教师评价时可以用“这道题你还有更好的想法吗?”“请你说一下你的解题思路好吗?”等简单评语来代替“√”,用“再验算一次好吗?”“再看一下条件好吗”等评语来代替“×”,从而引导学生去反思。
4.2 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反思意识的强化能使学生心中形成一道“警戒线”,它能提醒学生对学习保持警惕,一有疑点立刻进入反思状态。
4.2.1 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1)教学设计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反思,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同化,建构新的知识系统。如:在学习“分数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把分数与除法算式相联系,从而使学生更加清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建构完整的除法基本性质与分数基本性质网络,使知识系统化。
(2)用适当的课堂评价语来引导学生反思。如“你的发言和别的同学的区别在哪里?”“能不能再换个角度想想,你已经接近答案了”等等。
(3)关于课堂练习:教师可以把正确与错误的做法进行对比展示,引导学生发现错误的原因,或进行做法优劣的比较,得出最佳方法。
4.2.2 在作业中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1)要在学生头脑中树立一个观念:“做完≠写完”。“做完”是在“写完”的基础上对题目的再审视,再检查。学生应掌握多种自我检查的方法(如:代入法、逆推法等),达到自我诊治的目的。
(2)要让每个学生都建立自己的错题库,摘入自己错误的题目,分析错误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杜绝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3)让学生养成写数学日记(周记)的习惯。数学日记(周记)是学生用自述的方式记录数学活动中的体验或用数学的知识来讲述自己一天(一周)的生活情况。写数学日记(周记)不仅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已学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倾诉对数学学习的喜悦和烦恼,从而进一步肯定或改进自己的数学学习行为。⑩开始时此项工作有一定的强制性,一段时间后学生不仅会养成习惯,还能从中体会到乐趣,也能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4.3 创造轻松、信任、合作的环境,促进学生反思能力的提高。学习上的“反思”,实际上是学习主体对自己以往的成功或失败的学习活动的回顾、审视,是一种知识的再建构过程,这一过程是重要而复杂的。教师要创造轻松、信任的氛围,鼓励学生进行反思活动,并让他们的活动具有“持久性”,让学生始终能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合理处,并敢于向他人解释自己的不合理性。此外,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性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各自的优劣,相互学习。
5 小结
在本次调查中,以杭州市三所小学的三、四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从一个切入口去观察小学中段学生反思能力相关性问题。在搜集了一定数量的数据后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进行统计分析。初步看到小学中段学生总体反思能力比较薄弱,对知识进行总结这一方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而学生是否具有反思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从各个教学环节渗透对学生反思技能、反思意识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次调查研究由于一些原因,所以存在着不足,今后将继续追踪有关信息,对小学生反思能力这一课题作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汤春燕,反思:“学会学习”的新视点 [J]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06.1上 P11
[2] 郑菊萍:反思性学习简论 [J] 《上海教育科研》 2002年第8期 P43
[3] 波利亚著,涂泓冯承天译:《怎样解题:数学教学法的新面貌》[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2 P15
[4] 何文杰: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J] 《教学设计》2005年第11期
[5] 郭峰:让学生在数学“反思”中成长 [J] 《教学月刊・小学版》2006.8上 P8
[6] 方家鸿,钱丽华:加强作业小结 促进学生反思 [J]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5.5 P11
【摘 要】通过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素养,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分别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反思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习习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科学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科学是一门科学启蒙的课程,它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运用更有效地教学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成为摆在每一位小学科学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发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素养,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
观察能力是所有科学发现的起始,在科学史上,许多伟大的发现和发明,都是在科学家不断地观察中所得到的。例如,牛顿就是在不断地观察苹果落地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而这种观察能力是需要不断地培养和锻炼的。
科学中需要培养的观察能力需要具备以下四个要点。
(1)实事求是。教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求他们真实地记录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不说假话,不篡改结果,不伪造数据,从小养成客观、谨慎地科学态度。
(2)耐心持久。很多科学发现,都是科学家经过若干年或者十多年,甚至几十年,不断地含辛茹苦地观察与实验中得到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的耐心性和持久性,培养他们持之以恒地科学态度。
(3)多角度全面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教会他们把各种零散地、看起来孤立地事物联系成一个整体,进行全面地、综合地观察。
(4)明确目的。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分散,常常忘记了要观察的目的。例如,让学生用酒精灯加热物品,本该观察的是物品所发生的受热变化,但仍然会有些学生被酒精灯的火焰所吸引,忘记了观察物品发生的变化,把注意力都放在了火焰的跳动上。因此,培养学生明确并牢记观察的目的是十分必要的。
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科学教育的核心,是科学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然而,很多小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的习惯,虽然他们从小就在不断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父母更多地是直接把问题的答案向孩子讲得明明白白,孩子就没有必要再主动去探究了。进入学校之后,一些教师也是通过各种方式,清清楚楚地灌输给学生各种知识,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指定的步骤,就可以得到结果,不需要再进行探究。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养成了直接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从而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和能力。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去主动探究,主动找寻解决方法,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好习惯
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一直都倡导学生养成既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通过手脑并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增强体验与感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维。但是,对于小学生群体而言,他们更愿意用动手的方式,却较少去考虑动脑,也不愿意多动脑。当把实验的器材摆在他们的面前时,他们往往迫不及待的动手去操作实验器材,甚至在实验的过程中,小学生也只顾着玩的热闹,而不专注于实验本身。因此,培养小学生养成既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显得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科学教育在引导小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要有意识地向小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让小学生牢记要解决的问题,强化小学生的动手动脑意识,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求小学生在动手之余,多注重对事物细节的观察,多积极思考,对产生的现象多分析,培养独立思考与善于思考的习惯,通过问题分析原因,进而解决问题。培养小学生的手脑并用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的科学学习,甚至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四、培养学生反思的学习习惯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有时得不到预期的科学结论,或者有时得到的结论与预期结论相反,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出现。对于小学生而言,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碰到这些情况更是正常的现象。当碰到这些情况的时候,作为教师,不要急于批评学生,也不要急于否定学生,帮助学生纠错。如果这样做了,反而有可能打击了小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也有可能使其失去了学会自我反思的契机。作为教师,更应该做的是保护小学生,培养小学生及时反思的学习习惯。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经历挫折失败,并不一定是坏事,这种情况反而更有利于培养探究者的勇气毅力与自我反思,并在反思的过程中发现错误,获得进步,这也培养了探究者的优良品质与习惯。
因此,教师要对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遇到挫折的学生给予积极的评价并鼓励他们,耐心的引导他们对整个探究过程及自我进行反思,自我排查,进行总结,分析失败的原因,不断地实验,找到错误的环节,进行改正,最后取得成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反思也会获益良多,学到很多东西,促进自己的成长。因此,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反思的学习习惯,以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它对学生学习知识,包括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生的未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纵雯阁.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
[2]刘凤江.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
关键词:反思;高质量轻负担;及时;有效;错题库;数学日记
高质轻负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固然是高质轻负的有力保证。然而,有效的及时的反思却是高质轻负的有力保证。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先生在很久很久之前就提出“一日三省”,可见“一日三省”不仅有益于做人,还有益于学习。“一日三省”即每天多次地自我反思。什么是反思?《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就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反思应指小学生对自己数学学习活动过程的再思考、再审视。它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学习习惯、更是高质轻负的有效保证。那么,在小学生的数学活动中需要反思吗?请先看几个片断。
片断一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2.4×5,并把算法展示给大家。
生:2.4×5=2.4+2.4+2.4+2.4+2.4=12
师:你是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
生:以前,我用这种方法时,老师表扬了我。所以,我喜欢这种方法。
由此看来,小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结果正确与否的判断,往往依据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表扬或批评。在教师的表扬声中,很少有学生再去想一想,自己的学习方法真的是最佳的吗?
片断二
师:请同学们算一算下面这道题。
甲数是120,比乙数的2倍还多20,乙数是多少?
生:(120-20)÷2=50
师:算得对吗?
生:(全班异口同声地回答)对!
师:真的对吗?
此时有的学生说对,有的学生说不对。
师:到底对不对呢?
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小声议论着,但无人敢作肯定的回答。
从中可以看出,小学生学数学,很多时候都在猜测教师的意图,而不会花时间去验证自己的学习结果是否正确,因而,在教师的一再追问下,他们茫然了。
片断三
师:胜利水库扩建后,受益的人口增加到200万人,比原来增加了3倍,原来受益人口有多少?
生:老师,这道题是不能做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200÷3除不尽。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碰到了困难,他首先想到的是可能题目出现了错误,而不会去检查自己的解答过程是否出现了漏洞,会不会是自己审题不清造成的。
片断四
师:师徒两人共同生产1280个零件,师傅生产的零件比徒弟的2倍少160个,徒弟生产零件多少个?
生1:(1280+160)÷3=480个,
生2:(1280+160)÷2=720个
生1:老师,我的算法与他的不一样,请您说说到底谁对谁错。
师:你想过他的算法有什么漏洞吗?
生1:没有
师:你想过把自己的算法介绍给他吗?
生1:没有
让老师当裁判,听老师评判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时常用的方法。不少学生没有意识,也没有习惯再去想一想自己的学习行为是否合理、科学。
上述现象的产生,不可避免地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但细加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特征: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还没有反思的意识,也没有反思的习惯。在小学生反思性学习方面,《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小学生应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第一学段要培养学生回顾自己思考过程的习惯。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分析自己思维过程中的得与失,并总结经验。第三学段要引导学生侧重对经验的反思与条理。从《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反思性学习所提的要求来看,小学生的反思是初步的,它要求学生经历反思活动的过程,养成反思的习惯。因此,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关注反思性学习这一环节。
一.教给学生反思的方法
1.经常回忆数学活动,精心设计再学习过程。我们的学生在天天背法则、概念,天天解答一道又一道习题,天天解决一个又一个数学问题,却很少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很少写学习心得,很少给自己提出学习的目标……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数学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总是在原地踏步。因此,我们要提倡学生对自己参与的每一次数学活动进行反思:一道题作完了,想一想,这样做对吗?一节课听完了,精心沉思,我学到了什么?老师讲的都对吗?一星期,一个月下来,理一理所学的数学知识,哪些还不懂?该怎样去掌握它?然后对这些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得失进行归类、取舍,考虑下一次再学习类似的内容时该如何做?写出再学习的过程设想。这样,通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数学学习水平提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2.仔细分析习题错误,预防问题再次发生
错误是一个没有被发掘的宝藏,利用得当,就会产生巨大的财富,为我所用。我们的小学生是如何对待自己数学学习中的错误呢?他们有的不敢正视,悄悄地把它防在一边;有的静待老师解决,懒地去分析,稍好一点的,重新把它做一遍,但无意去想为什么会错?以后碰到类似问题该怎么办?……应该说,我们的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没有很好地利用这笔“财富”,为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面对错误不但要及时订正,而且要仔细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同时制定预防错误再次发生的措施,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好自己以后的数学学习活动。
3.及时记录智慧的火花,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数学活动中,随着学习内容的展开,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融洽,有时会产生瞬间的灵感。这种智慧的火花往往会突然而至,若不及时记录,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因此,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捕捉这种灵感,一旦发现,就要及时交流、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最好能在数学书或笔记上及时写下来,有空时进行整理,以备以后学习数学时使用。这样日积月累,就能使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得到培养和发挥。
4.大胆剖析他人见解,深入探究为我所用。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无论是教师的讲解,还是学生的回答;无论是小组的讨论还是全班的交流,都是学生最好的学习与反思的机会。每一个学生的发言都是他们仔细钻研过的结晶,是他们感性经验的升华。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聆听他人意见,学会博采众长,不断提高和充实自我。
只有做到有的放矢地学习,抓住自己的薄弱环节,弄懂自己的不懂之处,才能使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好更多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1.建一个数学错题库。
每个人在做数学习题时,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把这些错误记录在专门的本子里,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学错题库,是一条很好的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途径。在这个数学错题库中,我们的学生要及时记录错误的题目,仔细分析错误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以求吸取教训,杜绝此类情况再次发生。
2.坚持写数学日记(周记)。
数学日记(周记)是学生用自述的方式记录数学活动中的体验或用数学的知识来讲述自己一天(一周)的生活情况。写数学日记(周记),不仅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已学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倾诉对数学学习的喜悦和烦恼,从而进一步肯定或改进自己的数学学习行为。
数学日记(周记)一般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记叙自己一天(一周)的生活;第二种对自己数学学习中的得失进行分析,倾诉自己学习数学的喜悦和烦恼。
3.开展自评与互评。
自评是学生对自我数学学习情况的再思考;互评是学生对他人数学学习情况的再思考。自评与互评本身就具有反思性质。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开展自评与互评很有必要,一方面,它培养了小学生的反思习惯;另一方面可以让小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不断进取。
自评。比较可行的方法是让学生一日四问,并把自问的情况记下来。这一日四问是:(1)今天我学了哪些数学知识?(2)今天,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3)今天,我有没有精彩的表现?(4)今天,我的数学学习该得几颗星?
互评。让小学生很好地开展互评,首先要让他们学会专心聆听他人意见;其次要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流;第三要学会一些简单的评价方法和技巧。
学会自我反省,就等于医生自己给自己看病,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效果更好,负担更轻。学生能避免一些繁琐的机械的重复练习,这样才能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高效。
参考文献:
一、课堂学习兴趣的培养
主动性学习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首要特征。对小学生课堂专心听课兴趣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除了正常的课堂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游戏化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如:2和7组成9;3和6组成9中“2”和“7”是一组好朋友“3”和“6”是一组好朋友。)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课堂情境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习陶醉于数学情境之中,乐不思蜀。这里的“情境”主要指教师通过讲故事、创设生活场景、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置身于学习数学的氛围中。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爱听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故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作业兴趣的培养
作业是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而设计的练习,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所以培养小学生独立认真作业的兴趣,不仅是教育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对小学生人格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有些教师布置的作业,一味地要求学生去抄写、搬移。这既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又无法训练学生的思维,造成很多学生应付作业,在完成作业时常会出现怕做、马虎、拖拉等不良的习惯。
因此,我很注重在作业设计上下功夫,提倡作业的层次性、生活性、趣味实践性,最终使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
三、学生主观能动性学习兴趣的培养
所谓主观能动性学习就是把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去学习没有心理上的压力。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采用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数学学习呈现出多样化。
(一)善于反思能力的培养
善于反思,是指对自己思维和学习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数学作为一门思维训练的重要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总结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最好的反思。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经常总结,促使他们自觉反思。
具体做法有:(1)让学生经常总结整节课的学习活动。总结的内容可以是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或学习表现,可以是同伴的学习行为或教师的教学行为,这不仅对自己学好数学有帮助,也可以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与以前的哪些知识有联系,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构建。(2)让学生总结自己一阶段以来的学习状况。反思自己在学习上所取得的成绩,激发学习的兴趣。反思存在的不足或困惑;反思犯错的原因,及时纠正错误,便于今后学习的提高。(3)让学生对做错的题及时进行反思。或许学生能很快的就找到错误原因,或许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从混沌转为清晰了。数学教学只有注重培养孩子经常总结反思,他们今后在工作中才会及时总结,分析原因,取长补短,立足于竞争的不败之地。
(二)敢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话教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 (C)-0000-00
1小学课堂对话教学的涵义
对话教学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同学进行沟通。“对话”是广义的对话,与理解、宽容、平等、民主等密切联系,包括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和自我反思过程。对话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已经被上升为一种精神,它可以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其本质就平等与民主、沟通与合作、互动与交往、创造与生成。在对话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伙伴,两者间的交流是双向互动的,只有让学生通过对话、合作和切身体验才能真正建构知识的意义。对话教学超越了传统式的填鸭式教学,具有生成、创造意义的功能。对小学生来说,其对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对话与合作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表现出学生之间以及与教师之间关系的人性化,使彼此向对方敞开精神,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或问题来引导学生通过沟通来解决问题,从而发散其数学思维能力,构建高质量的课堂。
2对话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的实施策略
2.1创设师生平等对话情境
在农村中,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比较落后,因此,我要加大对农村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对其继续教育力度增大。从教师自身开始,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活跃小学数学课堂的氛围。只有让学生和教师通过平等对话,才有利于营造师生间的和谐氛围,达到学生自由和自主发展的教学。教师应该成为友好的伙伴、忠实的听众和出色的主持。在对话式教学中,教师不能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对其提出的见解及时纠正或表扬,以此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而培养起自助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对信息的接受率更高,学习能力更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利用这一点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地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兴趣。例如在教授五年级的梯形面积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自己想如何转化梯形面积公式,通过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发现有的同学说用平行四边形、有的说转化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问他们是如何想到的方法,通过听学生的解释,如果有的同学说根据以往的学习过程,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都是应用的以前的知识,此时要立即给予学生表扬。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平等交流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2为学生提供交流的空间,促进生生对话
通过师生平等对话可以避免学生的压力,但是仅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从而弥补师生交流的不足。由于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因此,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共同体验非常必要。曾经有学者指出“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教育的意义也就丧失了”。通过组织学生之间合作交流,既可以解决学生间互动少的问题,也可以以现代教学的角度为其营造适宜学习的条件和环境。通过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开放的场所供其与同学紧密合作,共同探索外部世界,有利于其相互学习。通过合作可以取长补短,在今天不能独立解决的事情,通过同学间的互动互助就可以很快解决,使其终身受益。只有让学生共同体验才能进入忘我的状态互相学习,释放其潜在的创新激情。农村小学数学学习是在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合作而形成的,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可通过教师组合的小组讨论来发散其思维,讨论解决其遇到的问题,分享同伴智慧,共同提高。例如在讲解梯形的性质时,有的学生会说梯形具有稳定性,此时教师就让同学发散思维,说出自己的见解,让同学自由讨论,交流其思想,然后将学生分成几组,分别组成各种形式的提醒、等腰梯形、直角梯形、不规则的梯形,通过其切身体验来达成一致的结论:梯形也有不稳定性。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其对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更加深刻,将生活应用到实践中。
2.3引导学生提问和总结,实行自我对话
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上实行对话教学也要鼓励学生自我对话,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反思和引导学生提问和总结来让学生进行自我对话。学生进行反思应该贯穿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整个过程,从而运用就只是来获取新知识,是教学活动的动力和核心。在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效的、直接的获取教师信息,从而提高其对信息的评价能力,促进其自我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关注进行过程性的灌输知识,重视探究、经历和体验,很容易忽视学生进行反思的过程。深刻的体验来自经历后的深刻反思。只有反思,才能使学生进入更是层次的学习。故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拓宽学生空间来鼓励学生积极反思。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将通信的数学思考方法和方式整合到自己的学习结构中,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图形和符号来表达自己观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通过自我提问和总结。在提问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其鉴别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总结的过程中可以不断的发现并解决新的问题。从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等方面进行总结,寻找规律。可以通过书面和口头两种方式进行自我对话。将自己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用书面形式进行总结,共自己借鉴,口头总结便于日常学习整理数学思维。
3结语
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改革,缩小城乡间教育差距,引入对话是教学,从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和学生自我对话三个方面进行引导,这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增强学生自学、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对话式教学的新策略,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情境导入,充满期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字教学导入部分安排得精彩、适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中,参与到我们的识字写字上来。
成功的导入不仅创设了良好的识字写字氛围,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充满期待,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符合新课标三维目标三维一体的要求。这样,学生的参与度才能很好地得以体现,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导结合,突显主体
学生是“正确书写”“写规范汉字”的第一主体,解决“规范汉字书写,远离错别字”最简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来帮助学生识字。教师只有遵循识字教学规律进行教学,学生才容易记住,并且不容易忘记。
三、探究深化,迁移能力
古今识字实践证明,只有依据汉字的构字原理和规律进行识字教学,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形声字占了汉字的83%以上,可以说,学好形声字就学好了绝大部分的汉字,进而“无师自通”创造性地学会大量的形声字以及会意字,做到“教一个得一串”。
四、总结反思,有效提升
关键词:数学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策略
所谓反思,就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多层次多角度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反思与构建等过程,这些过程是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做出判断。著名学家波利亚也说:“如果没有了反思,错过了解问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会,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思考过程,更是对自己的思维活动和经验的反思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有效策略是新课改的当务之急。
一、激发反思动机
反思过程是一个情感与认知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它不仅要有智力加工,而且要有情感因素支持,因而有无反思的动机非常重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着力营造一个促进学生反思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反思动机。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设计了“量一量”活动,让每位学生选择身边喜欢的一个物体作为工具,去测量课桌面有多大。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汇报:生1:我用数学书摆了一下,桌面有6本书那么大。生2:我用手掌量了一下,我的课桌面有24个手掌那么大。生3:我的桌面有10个铅笔盒那么大。……
学生间互相争执,相持不下,教室里一片混乱。这时,我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每人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但同样规格课桌面的大小,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答案呢?”于是,学生们开始冷静下来进行反思。经过反思,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同一个面积,借助不同的测量工具,就会得到不同的测量结果。虽然这些结果都正确,但给我们确定物体表面的最终大小会带来不便,因此必须有一个统一的面积单位。这样,接下去的认识“平方米”及“平方厘米”等就水到渠成了。
教学反馈理论告诉我们,反馈交流要实现“智慧共享”,一方面要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另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因此,教师有必要在保护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巧设情境,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和学习习惯,以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二、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数学教学走到今天,注重的已不再是结论,而是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为此,教师应积极创造和寻找可供学生反思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常规活动的内容及程序,我在教学中分以下几个阶段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1.学习新知识前反思
学习新知识前反思指向于未来学习,是对准备学习新知识进行的反思,它是建立在对前一阶段学习的分析和评价以及对学习结果的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的。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可让学生对平等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回忆、总结,以便将这种思维方法迁移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上来。
2.学习新知识中反思
学习新知识中反思指向于当前学习,是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反思,包括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方法、操作程序以及获得的结论等。如学生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推导时是怎样操作的,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3.学习新知识后反思
学习新知识后反思指向于过去学习,对学习经验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包括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方法、学习收获进行评估,对学习的成功与不足进行分析。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教师可让学生反思: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的系统反思,促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推动自我发展机制的完善,使反思伴随着自身的学习活动的常规化而逐渐自动化,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反思能力。
三、教会学生反思的方法
1.相互反思
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相互反思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小组汇报的质量。因此,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及时巡视,针对不当的结论应提醒学生适时反思。
2.自我反思
(1)自我提问
教会学生学会自我提问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学习过程中。诸如“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有其他方法做吗”,“哪一种方法更简便”,“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等自我提问,可以促进学习主体的更深层次的思考。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发散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鉴别能力和学习能力。
(2)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学习方法进行自我评判与分析的一种自我审视的行为。例如,我们可以在巩固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做题时,想一想“我这样做对了吗?”,“这是不是最好的办法”,“我在哪里处理得比较好”等等;订正时,多想想“我这题错在哪里?”等等。自我评价应该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最主要、最经常的评价方式,组织有效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随时进行自我反馈、自我调整、自我完善,有助于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3)反思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