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继续教育个人培训总结

继续教育个人培训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8 15:31:1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继续教育个人培训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继续教育个人培训总结

篇(1)

关键词:房地产估价师;继续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房地产估价师继续教育是指取得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证书后,房地产估价师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是对房地产估价师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房地产估价师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新补充知识,扩大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本职工作的需要。

一、房地产估价师继续教育的现状

房地产估价师继续教育目前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强制性继续教育,二是自愿式继续教育。

1.强制式继续教育。强制式继续教育由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以下简称中房学)组织,采用学时制,要求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在每一注册有效期内(3年为一个注册期)应当接受120学时的继续教育,未完成者到期后将不能注册、不能执业。继续教育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和选修课各为60学时。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组织实施各为30学时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继续教育,主要采用网络视频教育的模式开展;其余各为30学时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继续教育,由省级学会或协会组织实施,选修课采用网络视频教育模式、必修课一般采用现场面授方式开展。

2.自愿式继续教育。自愿式继续教育,一种是由房地产估价公司自行组织,依据各公司情况不同,包括半年度、年度、专题业务培训,一般不强制要求,也没有学时限定,一般采用现场面授方式开展。大型房地产估价师公司一般会定期开展培训,而小型公司限于时间、经费等往往较难开展;另一种是房地产估价师本人根据个人需要,自行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式等提高个人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从而更好地开展估价工作。

二、房地产估价师继续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强制式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学习动机偏差。由于执业注册的需要,部分学员在参加强制性继续教育时抱着混学时的态度,上课时旷课、迟到早退、找人替课现象时有发生,从而使得继续教育变成例行公事,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1.2针对性不强。由于房地产估价师专业技术上已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和水平,希望通过继续教育查漏补缺、增强估价中实战能力,而每个学员的知识、能力各不相同,但学会统一的继续教育很难满足所有学员的不同要求,众口难调,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1.3教育形式单一。不管是网络教育还是课堂面试,缺少交流互动的过程,教育过程缺少对多样化实际案例的探讨,房地产估价师参与度不高,效果不显著。

2.自愿式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人员单一。一般估价公司培训时由内部房地产估价师担任授课教师,一方面带来教育的便利性和低成本性,另一面限于个人的经验和精力,可能带来对估价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刻或有偏颇。

2.2师资力量薄弱。如果说大型公司由于与行业部门接触紧密、专业人员较多,较易开展内部培训的话,中小型公司由于师资缺乏、业务单一,较难针对性地开展继续教育,即使估价师有学习的强烈愿望,也不知从何学起。

2.3学习渠道狭窄。由于估价行业发展时间较短,尚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学习方案,并且由于涉及业务的竞争,各估价公司技术人员之间缺乏交流,房地产估价师学习的渠道较为狭窄。

三、房地产估价师继续教育未来发展对策

针对房地产估价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考虑从行业学会、估价公司、估价师个人、高等院校、社会机构等多方面进行改革。

1.行业学会。中房学及各省学会应改变原有行政管理的模式,真正变身成为房地产估价公司和房地产估价师服务的基地、娘家人。①加强对估价师培训需求的调研,切实了解估价师的需求,提出适合房地产估价师学习的时间、方式、内容;②按不同估价师的需求分专题针对性的开展继续教育;③多开展典型案例实超培训;④建立房地产估价公共技术数据库,引导估价师自主学习等。

2.估价公司。估价公司应视估价师为公司最宝贵的财富,分布单位和个人两个角度考虑,对估价师开展继续教育。①分析每位估价师的知识和技能,结合公司目标,制订有针对性个人培训计划;②分不同知识点、技能点增加外聘专业教师;③建立公司内部的估价技术数据库特别是模板数据库,方便估价师随时随地查阅学习。

3.估价师个人。结合公司的业务,估价师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继续教育。(1)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自我评价,确定学习需求,制定学习目的,寻找并开展合适的学习活动;(2)加入能解决工作实际技术问题的人际圈;(3)建立属于估价师个人的知识库,便于查漏补缺,随时随地学习。

4.高等院校。高等院校,不仅承担着初级人才的培养任务,更担负着专业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任。①专业教师应走进企业第一线,总结和批量传播估价新知识、新技能;②对各公司估价师碰到工作难点,进行一对一的解疑释惑;③对于普遍性的专业问题,可以将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上网共享。5.社会机构。目前社会机构从事房地产估价师考前培训的很多,但从事继续教育的并不多,但机构培训也有其优势。①市场化运作,可以很好地满足估价机构和估价师继续教育的个性化要求;②可以组织到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的讲解和剖析;③可以组织系统化的教材和随时总结估价经验。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继续教育.

[2]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管理办法[Z].2006-12-25.

篇(2)

一、投资―效益取向:继续教育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与企业生产紧密相关的职业领域

例如,法国的成人大众教育具有非官方性、自发性的特点,政府几乎不干预它的发展。而对成人职业继续教育,法国政府和工商界却高度重视,并积极给予资金投入。这种经费的投入建立在“1%事业”的制度上。国家立法规定:凡10人以上企业每年必须拿出相当于其工资总额的1.1%的经费作为继续职业教育税,用于对企业人员进行职业继续教育。其中0.20/o交地方用于职工教育,0.1%交专门机构用于求职者的培训,0.8%由该企业经理用于本单位职工培训。

韩国政府决定从1991年到2000年,每年按国民生产总值1.5%的比例逐年递增企业教育经费,加大对企业教育的投入,以确保企业教育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西班牙2001年通过了新的《职业教育训练法》,瑞士2003年审议通过的《继续职业教育训练法》,都对职业继续培训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积极的财政支持。

继续教育投资-效益取向主要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和人力资本的理念,强调继续教育在人力资本开发上的工具性作用。即通过继续教育获取的知识和观念将为国家、个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并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来自雇主对相关技能需求的“推力”和受雇主对寻求更好工作的“拉力”为继续教育投资―效益取向创设了良好的市场环境。研究也表明,与岗位相结合的“边学边做”式的培训能够有针对性地传授与工作相关的特殊知识、技术与观念,提高职工的合作精神和整体素质,并直接将这些特殊的人力资本结合到生产过程中,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例如,美国摩托罗拉公司1985年投资20万美元培训出一批机械工程师,而这些受过培训的技术人员却给公司赚回了600万美元的额外利润。

二、投资―分担取向: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谁

受益,谁支出,形成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合理负担的继续教育投资机制

资料来源:O'Connell,P.(1999).Adults in Training: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P.30.

资料来源:Carolin Balzer:继续教育经费――总结报告,德国继续教育研究所出版,法兰克福,2001,第25页。

现代社会,任何政府都无力承担继续教育的全部投资费用,因此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分担成为各国继续教育投资的普遍模式。表一、表二反映了不同企业和德国继续教育培训的资金分担情况。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位时,曾大声疾呼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的资金投入。为此,克林顿要求企业雇主拿出相当于工人工资的1.5%的资金,对工人进行培训,即雇员达到50人的企业,要付培训费每人305美元;雇员达到50―90人的企业,要付培训费每人159美元;雇员达到100―199人的企业,要付培训费每人248美元;雇员达到500人以上的企业,要付培训费每人466美元。目前美国私人企业每年用于员工培训的经费可与全美的高等教育经费相抗衡。

1986年韩国建立了“企业教育发展基金”,政府规定企业主必须为每月工薪低于1000韩元的员工,向政府交纳相当于其工资5%的金额作为该项基金。基金主要用于资助工薪低、只具有初中文化或初级技术水平的员工参加政府组织的企业教育和培训活动。韩国的大宇、三星集团每年用于培养人才的经费高达6000万美元,人均投资相当于美国、西欧等大中企业的2倍。

在德国,政府明确规定,企业用于继续教育的经费支出应占企业销售总额的1%―2%;在日本,政府规定凡雇员工资的10%左右作为其继续教育的经费,目前日本各大企业实际上用于职工继续教育的费用已经超过了10%,在法国和瑞典,企业必须缴纳专项雇员税,用于继续教育。

三、投资一节约取向:投资项目必须充分评估,力求继续教育投资的节约化

OECD在进行继续教育投资时,需要全面规划,加强控制,力求节约,争取用较少的投资取得最佳的效益。如英国,1998年开始建立能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优势、向成人提供教育机会的“产业大学”,这一思想最早出于英国的一个思想库“公共政策研究所”。它立即得到了英国政府的支持。英国政府认为,产业大学是一种新型的“公私合作”的“远程学习的”网上继续教育机构,它普及规模大,适用人群广,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能力,有利于个人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就业能力,是一个惠及长远、相对节约、效益显著的继续教育项目。因此,英国政府投入了5000万英镑积极支持产业大学的建立和发展。

再如美国,政府为了方便成人继续学习,将现有的社会资源整合起来,投资组建了多种类型的“21世纪社区教育中心”。1999年克林顿总统拨实验款6亿美元,2000年又拨款23亿美元。美国政府决心在2l世纪初建立200多个由联邦政府资助、由地方、社区、学校和民间组织共同建设的“社区教育中心”,使这些中心成为儿童放学以后活动的安全场所、社区居民学习和参与教育的场所、青年人工作转变和再就业的“回归学习和训练”的场所、年长者学习一娱乐一休闲的场所。小布什总统上台后,继续保持着建设“21世纪社区教育中心”的势头,他认为,“中心”投资少,效益大,是一种安全、便利和有效的促进继续学习的民主化教育机构。

日本则充分挖掘社会潜在的教育资源来办理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场所依托学校居多,在机关、机构民众活动中心、寺庙、图书馆及集会场所等亦有,极大地节约了投资的成本。

四、投资―激励取向:继续教育的投资必须有效激励举办者的办学积极性和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美国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和个人举办赢利性质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如美国国际数据公司显示,1999年美国远程教育的年收入大约达到6亿美元,到了2002年,这个数字跃升到100亿美元。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效益前景使得远程继续教育备受企业界青睐,成为美国国内投资竞争的热点。短短几年间,投资市场就出现了2200多所与远程教育相关的公司,其中包括以赢利为目的的学校、软件开发商、出版商等。美国政府为了构建“学习之国”的目标,积极支

持企业把新技术运用到继续教育领域,在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开发和信息传播上提供便利。

瑞典政府规定,凡是愿意接受继续教育的人都可以获得政府给予的额外的工资补偿。享受教育假的职工可以从三种途径获得经济上的资助:(1)奖学金;(2)奖学金和贷款结合的资助;(3)政府“继续学习计划”的资金费用。瑞典政府2002年1月发起了“个人学习帐户”计划,来激励继续参加培训。“个人学习帐户”规定,公民工作学习能力达到一定水准,每年可以免除一半的税务,相当于18300SEK;如果学习成绩特别优秀,还可以给予特别的奖励,奖励的幅度根据学习者能力提高的幅度而定,最高奖励可以达到“个人学习帐户”基础的25%,相当于9150SEK。法国政府制定了“带薪教育休假”制定,国家立法规定:凡在职职工如果愿意接受国家认可的职业培训,有权向雇主要求享受有带薪培训假期。职工参加培训期间工资由企业发或由培训机构从培训经费中支出。韩国规定,私营企业举办的培训院校,政府生产力发展局必须为其提供培训设备和20%的资金补助。日本对终生学习事业实行税制上的优惠,根据终身教育团体及其设施的不同性质对其实行免除或减免所得税、免除或减免法人税、免除赠予税与遗产税、免除地产税等等一系列优惠措施。

五、投资―公平取向:继续教育的投资必须照顾弱势人口群体的学习需求

为了增加社会弱势人口群体、尤其是对没有受完正规学校教育者、身体残疾者、读写困难者以及国外移居人口继续教育的机会,挪威政府不断加大发展、完善继续教育的力度,1999年拉开了新世纪继续教育改革的序幕,明确提出了能力建构(competence building)的方案。改革方案规定,2000―2001年投入1000万挪威克朗用于成人重新接受小学和初中的教育;投入2000万挪威克朗用于建立灵活的教育模式和对读写有困难的人口群体的继续教育上。

1997年美国通过《高中后教育希望和机会法》,为了帮助中低收入家庭的成员能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该法案规定如果这类家庭中的父母或子女参加相应的继续学习,就可以用一定的个人应交税款来抵缴学费。另外,为了促进终身学习的推广,美国在财政资助上还设有各种奖学金,如佩尔助学金、帕金斯助学金、联邦直接助学金、传统黑人学院补助金等,这一做法使更多的处境不利的人口群体参加了继续学习活动。

1997年瑞典发起了一项继续教育投资与发展的“继续教育创新计划”(Continuing Educationlnitiative,AEI),为期5年。该计划特别重视那些处境不利群体的继续教育,如缺乏3年综合高中学习经历的失业个人,政府规定他们可以专门享受相当于失业保险金的补助金,补助金发放一年。

2003年英国政府颁布了继续教育白皮书《技能策略》(The Skills Strategy),它意味着一项新的继续学习拨款计划的出台,其中强调:为所有不具备良好技能的成人提供免费学习;为一些继续学习者提供每周30英镑的拨款,用于资助他们的全日制学习;实施闲暇教育、开展文化和社区学习,特别针对那些抚恤金、救济金领取者和低收入者。

篇(3)

[关键词] 继续教育 区域经济发展 现状及对策

一、引言

当今世界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但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实质上就是教育的竞争。社会把教育看作是提高民族素质,发展国民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个人则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是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手段。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则要求人一生不能只接受一次教育,而是要不断学习,接受终身教育才能适应社会和自身的发展。因此,继续教育的问题就摆在人们的面前了。

继续教育与区域经济是共生发展的,发展区域经济需要继续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需要将科研成果转化来促进企业的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继续的发展也需要以地方经济实力为基础,科研与社会经济的结合是继续教育发展的源动力。继续教育发展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强化继续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共生发展,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及继续教育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 我国继续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继续教育起步较晚,20世纪50年代的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事业中已蕴含继续教育的工作,但从80年代初才开始重视科技人员的继续工程教育,仅有20年的历史,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但随着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提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对继续教育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对继续教育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素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工作目标;提出了建立有规划、有制度、有组织、有经费、有考核及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的体系,确立了理论联系实际、因地制宜、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培训原则。(2)形成了较完善的管理格局。逐渐形成了以各行业、系统为主管,以高等院校为主体,以各企事业单位和党政、群团体机构为主阵地的继续教育体制,依据有关政策和法规,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改革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继续教育为我国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及提高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终身教育思想在全球的广泛传播,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在我国也越来越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l995年9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公民接受终生教育创造条件”,继续教育已成为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现学习化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三、 继续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1.服务区域经济是继续教育发展的立足点

高等教育史上,大学和地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需要、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美国高等教育从19世纪的州立大学到20世纪的社区学院,走的就是地方化道路。

在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的新条件下,继续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不仅是其科学研究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也是继续发展本身的需求。从科学发展观出发,要实现与地方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继续发展首先要立足于地方发展的需求,围绕地方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现实问题开展研究,以解决地方发展中急需解决的技术、决策咨询等问题;其次,继续院校科研和地方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的紧密结合,是继续院校科研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根本,也符合科学研究地方分工的需求和继续院校科学研究的实际。第三,要善于围绕地方历史遗产与自然资源的开发进行研究,挖掘地方性的特色资源,从地方性特有资源出发培育独特的科研方向,提高学术水平,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2.继续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大批应用型技术人才

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高级应用型人才,尤其是为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3.继续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科学研究是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能。继续教育立足当地经济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研究,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首先,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继续教育根据当地经济实际,围绕主导产业,开展相关研究,研究成果既可以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又可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支撑,还培养了相应技术人才。其次,加强校企合作,推动科技进步。加强和企业的合作,建立资源共享、合作攻关的互动机制,共同推进科技进步和实用人才培养。继续教育可以利用企业的设备、市场等资源为学校提供实训、实习基地,保证教育的实践性。企业则利用继续教育的技术、信息等优势进行人员培训,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企业培养大批实用技术人才。

四、目前我国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体制不顺

目前,政府统筹、部门负责、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继续教育体制尚未形成,行业或专门协会的参与度不高,企业、单位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缺乏有效合作,各行业也缺乏对继续教育的明确要求和政策导向、保障措施。这些都客观上造成了继续教育难以落到实处。

2.部分领导对继续教育认识不足

企事业是继续教育的主体,但一些地区和单位对继续教育仍然存在模糊认识,缺乏应有的敏感性,更缺乏对继续教育工作的足够重视,直接导致了继续教育工作的严重滞后。一些领导只重视届内政绩、届内工程,忽视了事业发展的持续性,特别是有的企业领导,为降低近期成本,采取撤并继续教育机构,挤占继续教育基地,压缩继续教育经费的违规行为来提高单位的短期效益,在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上,只注重人才量的积累,忽视人才质的升华;注重前期学历,轻视后期培训,造成一些人才长期的智力透支,以至于现有知识与能力无法满足事业发展所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3.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自身对继续教育缺乏认识

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尚未真正树立终身教育、终生学习的观念,对单位安排的培训只是被动应付,存在为了培训而培训的心理。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观念还比较陈旧,接受继续教育仅仅是为完成组织培训或轮训任务,完成继续教育的规定学分,以便能评优晋级,他们大多数缺乏对继续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真学习,对继续教育重要性和本人应承担的责任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从主观上导致了继续教育流于形式、收获甚微的后果。

4.许多人是受机构改革和评职称等外因的影响,并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在这种因素的支配下,所学专业跟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不一致现象非常严重,因而就出现了所学非学用。

5.培训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继续教育深入发展的瓶颈

按照有关规定,“继续教育经费由国家、企事业单位、个人等多渠道解决”。许多地区受财政收入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培训费用由单位承担或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甚至有的部门或单位不承担任何费用,全部由个人承担。从而加重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经济负担,影响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五、 如何使继续教育更好的为区域经济服务

1.构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教育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发生了变化,继续教育要面向产业群,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和相关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在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教育中,不断强化多面手复合型人才,使学生走向市场,投入竞争。

2.企业应真正成为继续教育主体

企业是继续教育的主要阵地,是主战场。要围绕企业科研、开发、技术进步、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开展继续教育,培养高新技术人才、技术创新人才、高素质的营销人才,为企业服务;要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开展继续教育。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决定着企业的成败。通过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教育培训,促进观念创新、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要围绕企业再就业工程,开展继续教育。再就业工程对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继续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的企业生产实际需要和职工个人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

3.积极推进企校结合

企校结合,产学研融合,这是国际继续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充分依靠大学科研条件也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捷径。企校结合、产学研协同发展,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进步,也可使高校在合作中得到发展。要通过各种形式、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攻关,做好重大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和技术创新工作;培养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突出高新技术和高技术产业;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使继续教育成为企业生产、科研、教育的结合点。要认真总结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继续教育经验,下大力气研究具体形式和途径,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

4.确立继续教育是竞争手段思想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使得当今世界各国间的竞争,演变为以人才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才开发利用的较量。经济竞争,说到底的人才、智力的竞争,学习的竞争。在国外,已把学习培训放在了在世界经济中保持竞争力的高度。在国内,培训开发人才资源已成为国家兴旺发达,生产力高度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关键所在。对个人来说,继续教育是使自己能够保持竞争优势的原动力,是适应竞争的学习竞赛。谁先学到,谁先掌握,谁就具有赢得胜利的可能,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站得住脚。

5.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导向,建构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设置

人才是第一资源,区域特色是继续教育发展的生命线。继续教育要加强职业分析研究,以市场需求为切入点,从工作岗位需要出发,以社会职业岗位为对象,善于发现新的社会需求,新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

在课程设置上,根据不同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发展趋向,贴近实际、贴近发展、贴近市场,努力提升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人员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创业致富能力。在培训形式上,将集中培训、学术讲座、远程教育、业务考察等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培训实效。

6.加快继续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继续教育的研究成果在区域内迅速得到转化,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直接的推动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此外,继续教育也是人才、科技、文化集中的地方,继续教育可以促进高新技术的产生、推广、应用,还可以提升整个区域的文化品位,提高区域人口文化素质,优化区域环境,增加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和向心力。

7.加大财政投入

各级人事部门及各行业主管部门都要积极争取更多的财政投入,同时支持鼓励各企事业单位增加培训经费。在经费不是很充足的情况下,优先保证重点行业、重点产业的培训经费的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不失为一种值得提倡的做法。

六、结语

继续教育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必须主动融入到国际间的大合作中去,不断增长继续教育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将区域经济与继续教育发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继续教育能够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杨行玉等.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J].安康师专学报, 2005(3):102.

[2]陈应征.国外教育与科技结合的经验及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6):63-65.

[3]陈党生.关于高校科研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 395-396.

[4]何桥. 关于发展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思考. 继续教育,2002(6): 47-48.

[5]卢秋玲.我国继续教育若干问题思考[J].浙江社会科学,2001(3):118-119.

[6]高延龙,马勇.我国成人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2(1):4-6.

[7]李国斌,杨学祥.我国成人、继续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8]胡佛.王翼龙译.区域经济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90.127.

[9]丁静,吴亚玲. 加快发展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对策思考. 教育发展研究,2003.79-81.

篇(4)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师 继续教育 反思性教学 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又是实施高校体育工作的主群体,是高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力量,是决定高校体育教育质量的关键。为了改善和提高高校体育教师在学历、职称、知识结构和教学水平等专业化技能不尽合理的状况,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都对教师提出了职前学习、入职培训和在职继续教育的计划和要求。目前最常见的继续教育方式理论脱离实践,使许多教师感到所培训的内容与高校体育教学、课余训练、科研实际相差太远, 难以满足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需要。

20世纪80年代,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思潮陆续在西方各国兴起,并迅速受到世界其他国家教育研究者和广大教师的重视是体育教师研究解决教学问题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体育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拟从反思性教学理论的角度探讨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

二、对反思性教学理论的理解

反思性教学也称反思实践。它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综合国内外关于反思性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博采众长,反思性教学就是指:教师以批判的眼光学习和接受先进的教育理论和他人经验,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发挥自身教育主体功能,与他人真诚合作,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策略对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研究、探讨,借助一些手段对自身的内隐理论不断归纳、总结和外化,从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过程。

由此可见,在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其进行审视、 分析和反思,从而促进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反思性教学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非常有价值和有意义的。

三、反思性教学理论在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实践探索

在教师的继续教育中,我们不仅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而且要使教师树立正确教学意识和理念,为教师终身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有必要对现行的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和内容进行调查,使教师发展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主体。

(一)反思性教学实践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继续教育

自我教育的过程,是人的自我认识、自我改造的过程,是实践内化为意识的过程。教师的自我教育随着教师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发展,将会促使教师自觉性教学行为的提高,使教师由不自觉到自觉、由他律到自律、由他教到自教转化。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使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的过程。这种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自我教育的过程,是一种自我继续教育。

(二)利用反思性教学寻找继续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反思性教学为体育教师寻找继续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可能性。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可分为积累经验、观察分析、重新概括和积极验证四个主要环节。积累经验阶段的任务是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的情境。在观察分析阶段,教师既是各种信息的搜集者,又是冷静的批评者,同时也是经验的描述者。重新概括阶段是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教学活动中所依据的思想,积极主动地吸取新的信息,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策略。积极验证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验证上一阶段所提出的假设和新的教学方案的合理性。在验证的过程中,教师又会积累新的经验,发现新的问题,开始新的循环。

通过教学反思发现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了解自己能力的不足和欠缺之处,有针对性的选用有效地继续教育途径进行再学习,促进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正是在“反思―更新―发展―再反思―再更新―再发展”这样一个无限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中,教师的信念态度、知识技能、行为方式、教学训练方法等才更趋成熟,教师才得以从一个阶段向另一更高阶段过渡,实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三)在继续教育中开设“反思性教学”专题培训

了解反思性教学的概念、意义、过程和研究方法, 帮助他们提高对课堂行为的洞察力, 使他们学会善于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行为、过程和教学训练方法以及学生学习状态和效果进行经性常反思, 掌握最基本的反思性教学途径, 从而逐步发展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1.培养体育教师技术实践课堂观察能力

具体培训中,培训者可把反思性教学融入于整个培训环节。组织他们对某一特定教材内容进行相互观摩教学、相互点评。通过相互观摩,促使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分析自己和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从中汲取经验。

2.培养体育教师充分利用现代课堂媒介的能力

在培训中,通过录像、录音可以再现教师教学的过程。使教师能更客观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时发现自己课前的设计与实际授课有何不同,以便日后进一步修改完善教学计划和教案。

3.培养体育教师记录和分析课堂教学小结的能力

课堂教学小结是课堂教学过程现象和问题的总结,课堂教学小结应该包括教学过程中教师个人的观察和感受,对某一教学行为态度的认识和对教学成功与失败的分析和反思。课堂教学小结可使教师记录和保存许多真实可靠的教学记录,同时为反思教学提供研究的数据。课堂教学小结应保持即时性和经常性。

4.培养体育教师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反思性教学不仅要有感性的反思,更要有理性的反思,尤其是身体教育的结果。这就要求体育老师熟练掌握数据收集、处理的方法,通过数据结果分析,反思教学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具体培训使体育老师掌握现代数据处理的方法,从而可以站在更科学、客观的角度从不同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需求、学习困难、学习效果、对教学的看法以及教学的效果等等。

5.培养体育教师做好课前与课后的反思的能力

课前反思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对先前教学经历和过程进行反思。课后反思要求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及时地对自己的课堂行为进行回顾和评价,对课前形成的教学理念、课堂行为、教学计划、教学过程以及学生表现进行反思,认真总结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通过对其总结归纳,发现问题,提高教师自我发展的能力。

6.培养体育教师行动研究理论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

在培训中,指导和培养体育教师从事与教学、训练实际密切相关的科学研究,是迅速提高教师反思性教学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教师本人的独立思考和与其他教师的讨论,参与有关行动研究的理论研究,提出假设,制定出行动计划, 然后在实施计划的基础上, 进行相关的研究, 总结归纳,并写出行动研究报告。这些过程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四、结论

(一)将反思性教学融入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能使教师逐渐从注重感性经验传授转变为注重教学的理性审视,最终将会提高体育教师执教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在反思性教学理论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将会获得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达到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后就能运用,运用后就有效果的继续教育目的。

(三)反思性教学理论要求高校体育教师不断进行反思和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的过程也要安排设计反思性教学的理论培训。

参考文献:

[1]Dewey, J. How We Think. Chicago: Henry Regnery. 1933.

[2]L.M.Villar. Teaching: Reflective, from T. Husenetal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1994.

[3]Schon, D.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 New York: Basic Books. 1983.

[4]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6]吴晓涓.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现状与培训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4):31.

[7]吴家琳.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J].体育学科.2005(2):12.

[8]袁翔.高等学校发展继续教育的战略思考[J].继续教育.2005(11):71.

篇(5)

教师继续教育是专为在职教师安排的培训研修活动,是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在一定的周期内都要参加继续教育,但继续教育是否真正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继续教育的课程是否是教师最喜欢的课程,继续教育是否真的有效,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继续教育不能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这样的培训将是徒劳无益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惊人,知识的更新周期更是大大地缩短。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已成为21世纪学习与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我们更需要不断地更新自我的知识结构。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自我研修成为内在的、自发的一种教育行为。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参加继续教育的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在听讲座的过程中,我会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在完成继续教育作业的时候,我会对我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提升……总之,无论什么形式的教育研修活动,都必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入思考才会更有效,只有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才有生命力。所以,我每次参加继续教育培训,都会与我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促进我在培训中提升自我。想想也是,所有教师的教育培训更多的是一种自研自修,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实现自我的专业发展。

近期,金水区面向全区征集教师教育课程,让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实现共享。针对全区已经申报、评审、通过的教师教育课程,全区教师可以自主选择,这种菜单式的培训能满足教师多样化的培训需求。而我领衔申报的《小课题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课程,从小课题研究的意义、小课题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如何做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成果如何表达、小课题研究案例分享、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和指导、小课题研究成果展示和评价等8个专题进行实施,网络学习和文本材料学习相结合,自学与讲座相结合、研讨式培训和互动式培训相结合,不断推进小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让教师培训课程深受教师喜爱。由于小课题研究内容开放,选题自由,表达多样,提倡研究自己该研究的问题,研究自己能研究的问题,研究对自己有实效的问题,这更符合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真正从理论到实践指导教师从小课题研究中汲取营养,不断在继续教育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这样的培训形式,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选修、自研自修,真正让每位教师成为研修的主体,让研修成为一种需求,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切实增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教师继续教育不是暂时的,也不是强迫性的,只有不间断地进行自我研修,才能切实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自研自修中促进自我的专业成长。

篇(6)

全体中小学教师(含幼儿教师);截止到*年6月31日,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上者,鼓励自愿参加。

二、培训目标

通过本周期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和校本研修,着力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技能水平,达到以下主要目标:

1、树立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准确掌握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编写特色与内容,运用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进行教学。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举止文明,以学生为本,依法施教。

3、信息技术未达到初级水平的教师经过培训,全部达到初级水平。已经达到初级水平,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省、市级骨干教师达到高级水平,并且进一步提高已经达到高级水平的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4、拓宽学科知识领域,更新学科知识结构,使广大教师的学科水平,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并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能力,力求成为创新型教师。

5、指导教师学会自主学习。立足校本,积极主动地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师自主成长,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教师自主成长的培训机制和必要的规章制度,提高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6、使教师立足本地,放眼全国和世界,逐渐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三、集中培训内容和学时分配

本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分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教育实践活动、远程教育等形式。其中集中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40个学时,具体内容和培训学时分配为:

1、师德教育:32学时,4学分,这是贯穿整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内容。主要通过举办讲座,组织优秀教师报告团,看《师德启思录》,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及师德教育论坛等形式,加强对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法制教育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抓好文明礼仪教育。所学课程为:《教师礼仪》《探究教学论》《中小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若干意见的读本》。

2、新课程培训:42学时,5.5学分。这是本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精心组织,使教师在进入新课程之前接受不少于42学时的集中培训,在此基础上,转入校本培训。所学课程为《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走进新课程》和各学科课程标准、课标解读及教材。

3、信息技术培训:60学时,7.5学分。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继续做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考核工作,不断提升我区教师信息技术的层次和水平。信息技术已达到高级水平的教师,可以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培训,发挥在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所学课程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上、下册》。

4、学科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培训:88学时,11学分。具体内容包括新知识、新理念在本学科教育技能训练中的培训。按照基础教育课程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的知识为基础,针对不同学科的要求,开展素质教育理论和新知识的学习,使教师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结合我区的教育教学实际,重点抓好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和课堂教学技能、学科教学技能的训练工作,把教学技能与课程改革结合起来,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所学课程为:

(一)小学教师用书:

语文:《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新课程教学论,小学语文》、《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小学语文》。

数学:《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改革》、《小学数学参与培训教程》、《新课程教材教法》。

品德:《新课程教学法丛学》(品德与生活)。

体育:《体育新课程教学法》。

音乐:《音乐课程与示范教学案例》。

美术:《美术教学实施指南》。

(二)中学教师用书由市教育局和培训院校确定

5、地方课程:24学时,3学分。培训教材由市教育局根据教师的需要另行选定。

四、培训时间安排

根据省市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部署,*~*年,全区中小学教师已有90%参加了新课程通识性培训,1、2、7、8年级各学科教师已参加了课标、教材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区教师运用新理念推进教学改革的能力。为确保我区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的顺利圆满完成,拟定于:

1、*年4月23日开始举办小学教师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班,首先组织小学1~3年级全体教师分语文、数学两个学科进行培训。中学教师由市教育局组织开始分批分专业的新周期继续教育培训。(中学教师的通识培训由区师训中心负责)

2、*年暑假对走入新课程的1~3年级、9年级教师进行课标教材培训。并按照新课标、新教材逐年推进的安排,有计划地组织完成小学4~6年级教师的新课标、新教材培训。

3、定期组织教师到中小学听课、评课,开展课题研讨,加强学习反思,有效指导我区课程改革的实施。

4、组织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制定我区校本研修的指导意见和评估管理办法,确立校本研修培训基地,并认真总结推广经验。

五、培训要求

1、树立先进培训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终身学习和教师专业化理论为指导,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师培训理论和实践,总结以往教师培训经验,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重视教师主体参与、开展实践反思、加强合作学习、体验成果分享,突出研训一体,发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学习型团体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使教师培训的过程成为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过程。

2、更新培训手段,变革培训模式。以信息化带动教师培训的现代化,充分发挥网络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坚持培训与教研、教改相结合,集中研修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短期面授和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集中培训要把理论学习与教学观摩、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把讲授与研讨交流、教学反思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方式、方法,不断完善推广专题讲座式、“菜单式”、“自助餐式”,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校本研修的学时数与集中培训学时数的比例应达到2:1以上,针对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新问题,通过自修反思,研讨交流等形式进行,把学校建成教师终身学习的学习基地。积极探索以参与式为主的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六、保障措施

1、加强培训基地的师资、设施建设,整合培训资源。

根据省市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卫东区教师培训中心承担全区中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培训任务。多年的师资培训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在新的培训任务中,师训中心将在先进培训方式的实践、新理念与中小学实际的联系、校本培训的实施、反思型教师的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教师教育发展的需要,师训中心、局教研室、电教站的资源有必要进行有效整合,不断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方式,优化培训手段,大量运用电化教育设施和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技术开展培训教学。同时为提高培训者的素质,师训中心还将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参加省级培训者培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通过听课指导、学习反思、课题研讨、切实增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的圆满完成提供保障。

2、严格培训的管理、考核登记制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长,要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中小学教师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努力探讨教育教学规律,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

考核坚持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查相结合,平时考查与作业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估相结合。

考核内容包括培训要求的各门课程,以开卷考试,闭卷考试,撰写论文、课题研究、教育教学实践等方式灵活进行。学员学完全部课程,考核合格,经市教育局审核验收后发给继续教育培训合格证书。

3、落实各项措施,保障培训经费。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各级政府的职责,要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按照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分级负责,确保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投入。逐步完善中小学继续教育经费由政府、学校、教师个人共同负担成本经费的机制。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解决办法》的规定,本区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的教师需交纳的培训费如下:

1)、中学教师参培院校由市教育局决定,其培训费用由所培训院校确定。

2)、小学教师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规定为,预交书费、证书费160元,培训费240元,(除政府补助外应交160元)(已参加通识性培训者交书费100元,培训费110元)

七、有关政策

1、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进修期间在原单位享有的一切待遇不变,学员学习期间各单位要按有关规定酌情给予生活费和交通补助。

2、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费原则上由学员所在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书费、证书费等由学员个人负担。

3、持有新周期继续教育合格证书者,在晋升职级、评先表优等方面各单位应给以优先照顾。

篇(7)

一、理顺工作思路。不断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两手抓两手硬,推进三项改革,加强四个建设,采取五大措施,依法规范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一个目标,就是根据《行政许可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建立结构合理、运行规范、管理严格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制,下大气力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技术、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着力提升会计队伍整体素质和会计工作水平;两手抓两手硬,就是一手抓会计人员培养,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一手抓培训秩序规范,建立和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制;三项改革,就是会计法律制度改革、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会计监督管理改革;四个建设,就是会计诚信建设、会计队伍建设、会计基础工作建设和会计行业管理网络建设;五大措施,就是夯实基础、完善制度、抓住重点、创新服务、量化考核。

二、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培训特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质量

首先是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坚持培训育“才”。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是会计队伍建设的核心和根本。为使会计从业人员紧跟上时展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的会计管理机构应把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作为会计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不断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把全面提高专业技能、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增强其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作为主要培训目标,遵循分级负责、分层次培训的原则,重点抓好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要不断创新培训形式,坚持集中培训与日常培训、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本级培训和上级培训相结合,使广大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其次是采取多种形式,坚持创新教“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要根据新时期的会计工作特点,针对广大会计人员需要,积极创新培训方式和教学形式,综合运用课堂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网络传媒教学、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等形式,抓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其中,课堂教学方式要不断更新会计教学内容,突出开展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会计法规制度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先进技能知识培训;要邀请专家重点讲授热点问题,还要穿插运用案例教学,增强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再次是做好典型示范,坚持以才带“才”。财会工作先进典型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宝贵资源,是会计人员求知、创新、求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各级财政部门要通过抓点示范、以点带面,加强财会工作先进典型培养,坚持把发现培育典型、宣传学习典型和发挥典型示范带头作用作为抓好会计继续教育工作、促进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在认真总结财会工作先进典型培养规律和包点帮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先进典型的培养、跟踪管理等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考核评定机制。坚持“抓先进、树典型,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按照工作规范、绩效突出的原则,先确定初选对象,然后由财政部门组织考核,评定财会工作先进典型。二是建立培养机制。按照“树立一批、培养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思路,分巩固提高、重点培养、后备对象三个层次抓人才培养。三是建立跟踪管理机制。对已考核评定的典型继续实行联系帮扶,努力使先进更加先进。四是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对会计信用等级下降,难以发挥模范作用的会计人员,取消其财会工作先进典型称号,始终保持典型的先进性、示范性。

三、着力整合和拓展教学资源,不断提升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层次及水平

第一,深入细致地挖掘教学资源,做好教学资源合理配置,下大气力夯实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础。首先,进一步加大经常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单位建设,主要是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中华会计函授培训基地等教学品牌的主导作用;其次,鼓励和扶持符合条件的社会培训机构设立培训点,开展短期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再次,倡导和尝试新兴网络教育传媒。

第二,加强教学管理,确保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健康有序运行。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一要坚持长年经常性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原则,使学历教育、短期办班、专题讲座、课题调研、会计大赛等形式配套,推进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化、经常化。培训过程可细化为印发教材、课堂授课、集中讨论、辅导问答、考试验收等五个环节,使教学工作扎实有序进行。二要注意延伸培训链,加大培训前的调研和培训后的跟踪服务力度。三要加强对承担培训任务单位的监督、检查和考核,通过随机跟班抽查、检查教学日志、召集学员座谈、设立举报箱和电话等形式实行全过程监督,及时掌握动态、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督促整改,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对不遵守有关制度规定、教学质量低下、乱收费、只收费不办班及教学混乱的培训机构,应提出整改或停止其受理会计培训任务,对整改后仍不能达到要求的,应向社会公布。

第三,提高财会理论研究水平,增强财会理论研究针对性,切实解决财会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促进财会事业快速发展。为做到学以致用,应科学谋划和推进财会科研工作,着力使研究课题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时效性;要注重对企业会计、会计诚信建设、《会计法》贯彻实施、会计管理制度改革等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

四、创新培训体制、完善培训机制、全力推进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化、规范化

第一,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要致力于加强会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首先,应建立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会计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分层次、多渠道开展培训,按照不同层次、行业和类别,有针对性地实施培训计划,在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时间、培训要求等方面体现出各自特色。其次,为规范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应努力做到三个加强、四个统一。三个加强即加强培训单位管理、加强师资力量、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四个统一即统一培训、材、统一课时、统一考核。

第二,加强制度建设,按照《行政许可法》、《会计法》和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相关规定,不断建立健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对已出台制度要认真贯彻执行;对已成熟的做法和经验应及时总结,制定可行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推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范化、法制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