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31:1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挂职干部季度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选派建设干部下乡镇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我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兄弟城市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还存在着管理不到位、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一些乡镇管理力量薄弱,技术人员缺乏,规划编制不科学,“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管理”的现象还比较突出。
选派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干部下乡镇担任村镇规划建设指导员,既是充分调动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爱岗敬业的积极性,发挥其业务专长和技术优势,帮助解决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村镇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同时,培养、锻炼建设干部的有效形式。
二、选派建设干部下乡镇的主要任务
选派建设干部下乡镇担任村镇规划建设指导员,就是结合创先争优主题活动,参照省委、省政府组织实施的省直机关单位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联系帮扶工作的有关做法,通过从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到乡镇驻点,担任乡(镇)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指导员,指导、服务乡镇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工作。其中,正科级(或企业相当于正科级)以上党员干部挂任党委委员、副乡长;副科级(或企业相当于副科级)党员干部和非党员副科级以上干部挂职副乡(镇)长。乡(镇)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指导员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业务专长和技术优势,帮助解决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村镇规划和建设管理的科学性、特色性和适用性,促进全市村镇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村镇规划建设指导员应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宣传、贯彻国家和省市关于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2、组织并完成乡(镇)域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协助抓好实施工作;
3、指导乡(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
4、指导乡(镇)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及村庄整治。
三、选派建设干部下乡镇的时间安排及人员要求
全市选派工作分批实施,每批村镇规划建设指导员在乡镇工作时间为一年。
第一批村镇建设规划建设指导员的选派工作,从2011年5月启动,7月底前到岗。
第二批村镇规划建设指导员的选派工作,从2012年二季度启动,7月底前到岗。
每批村镇规划建设指导员到岗前,由省委组织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集中组织相关业务知识培训。
选派村镇规划建设指导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年龄4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2、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3、具备一定的规划、建设、管理专业知识或工作经验。
承担第一批选派任务的相关单位,按照选派条件和选派名额(见附件一),认真推荐,并务必于7月8日前将《村镇规划建设指导员基本情况登记表》(见附件2)一式三份报送市委组织部党政干部科。文件和表格请从市城乡建设委网建委文件栏目下载。
四、选派建设干部下乡镇的组织实施
选派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干部下乡镇担任村镇规划建设指导员,由市委组织部、市城乡建设委、市城乡规划局、市房产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重点工程建设局、市招投标管理局、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各县(区)组织部和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各单位共同组织,分批实施,协同管理,市城乡建设委承担具体工作。
第一批选派村镇规划建设指导员的范围为:省中心镇、省扩权强镇试点镇和2011年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的16个乡镇;第二批选派村镇规划建设指导员的范围另行通知。
村镇规划建设指导员在乡镇工作期间与原单位工作脱钩,有关工资及福利待遇均不变。每期村镇规划建设指导员在乡镇工作期满后,由各主管部门分级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存入本人档案。
各县(区)组织部、驻点乡镇要按照通知要求,妥善安排好村镇规划建设指导员的工作职务,积极为下派干部准备好必要的学习、生活条件。
五、选派建设干部下乡镇的有关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主管部门要全力服务大局,从讲政治的高度来完成选派工作。要成立选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制定工作方案,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选派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注重实效,树立形象。挂职干部在乡镇工作期间,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实践特色,深入了解实际情况,积极协助乡镇党委政府重点分析并解决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严格自律,做到不干扰基层工作,不给基层增加负担,以实际行动树立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干部的良好形象。
三是树立大局意识,做到统筹兼顾。各选派单位要正确处理选派工作与做好本单位各项业务工作的关系,积极支持挂职干部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任期工作任务。同时,要尽力提供工作、生活上的便利,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挂职期间工作实绩突出的,应给予表彰奖励,优先提拔使用。
人才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近年来,供电企业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培养“高精尖”型的技能、技术、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力举措,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供电企业如何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工作、为企业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带着这样的思考,笔者通过对所属EZ供电公司(地市级供电企业)的调研,分析了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了打造供电企业人才培养模式“升级版”的若干建议。
一、EZ供电公司人才培养工作现状
近两年来,EZ供电公司树立了“人人都是资源”的人才理念,在人才选拔培养上变“相马”为“赛马”,人才培养工作充满活力。但是,由于受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限制,EZ公司没有自身的培训基地和师资力量,技术沉淀不够,在人才总量与人才结构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对公司的又好又快发展支撑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才结构不合理,特别是高精尖人才匮乏。截止2012年末,EZ公司在册全民职工1058人,大专以上学历735人,占比69.21%,中级及以上职称179人,占比16.85%,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539人,占生产岗位人员的75.28%,地市级专家人才4人,省公司级专家人才1人,人才当量密度为0.8791。随着电网科技的发展,电网自动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员工的技术和技能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人才队伍难以跟上公司科学发展的“脚步”。
第二,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健全,未形成人才培养工作合力。EZ公司由于多方面原因,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人才培养工作难以形成合力。公司、二级单位和基层班组(站所)的人才培养职责不清晰、网络体系不健全;公司对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对各类人才培养方式、考核评价、激励引导等方面的制度和机制不够完善。职责、目标和制度体系的不健全,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第三,人才培养方式不够丰富,人才培养效率有待提升。EZ公司人才培养手段比较单一、层次单薄、供需脱节,严重制约了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从纵向上看,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生产技能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理论培训、专业调考和技能竞赛等传统模式;从横向上看,人才培养重“专业对口”、轻“专业适应”,重“主营专业”、轻“小众专业”。人才培养的效率难以提升,人才资源对公司发展的支撑乏力。
二、对地市级供电企业打造人才培养模式“升级版”的建议
根据对EZ供电公司人才培养工作现状的分析,笔者以为,供电企业要实现“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战略目标,加快高精尖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需切实做好“三分、三径、三工程”人才培养提升工作,打造符合供电企业实际的人才培养“升级版”。具体来讲,就是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分层级制定培养计划、分阶段落实培养目标、分类别执行考核标准”(简称“三分”)为基础,以“学历提升途径、职业技能等级提升途径、专业技术资格提升途径”(简称“三径”)为手段,大力实施“人才接力工程、专才培育工程、将才提升工程”(简称“三工程”)。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实施:
第一,“三分”打基础。一是分层级制定培养计划。为落实各层级的人才培养责任,形成人才培养工作合力,供电企业本部、县公司(直属单位)、基层班组三个层级要分别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形成符合实际情况的中长期《人才培养工作规划》。地市公司层面,要根据《人才培养工作规划》和年度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制定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各类人才队伍培养计划,加强人才培养资源的整合与投入;县公司(直属单位)要根据公司人才培养计划,结合本单位的人才需求情况,制定技能、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实施细则;基层班组根据上级的总体计划和实施细则,制定具体的落实计划。各层级的人才培养工作计划制定后,要统一公布,充分吸收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分阶段落实培养目标。在地市级供电企业各层级人才培养工作计划定版后,各单位要选择每个专业的具体培养对象,再根据培养对象所处的培养阶段,因材施教地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设置时,要区分是新入职员工、转岗员工、骨干员工还是核心员工,每个员工的培养目标要与其所处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保持一致,让每位员工都能够找到切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目标。三是分类别执行考核标准。在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确定以后,地市供电企业要分层级与被培养对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协议中明确被培养对象在培养期限内必须完成相应的培养任务,以此作为考核依据。生产技能类要完成相应专业的QC攻关课题、取得相应专业的技能等级;专业技术类要完成相应专业的科技创新类项目或论文,在专业竞赛或调考中取得靠前名次;经营管理类要完成相应专业的经营管理考核指标、调研报告或论文。
第二,“三径”促提高。一是提升学历教育层次途径。供电企业在学历教育方面要加大投入,加强与电力类高等院校合作,联合开办高升专、专升本、研究生班等后续学历函授班,为员工实现学历提升创造良好的平台,同时制订相关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学历教育。员工通过学历教育提高自身专业理论水平,以利职称申报、评级取证等。二是提升专业技术资格途径。要认真摸清员工队伍专业技术资格基本情况,按具备申报条件的时间节点,对人员进行归类。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增加激励措施、落实考前辅导培训项目等多种手段,为员工申报专业技术资格提供贴心的服务,逐步提升员工队伍的专业技术能力。三是提升职业技能等级途径。随着工资改革持续深入,技能鉴定持证情况与工资直接挂钩,加之技能津贴、技能专家等各类激励措施向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倾斜,极大地激发了员工对技能鉴定工作的积极性。供电企业要利用这一有利政策,加强员工申报技能等级鉴定有关服务工作,有效引导人员合理向技能岗位流动,逐步解决结构性缺员问题。
第三,“三工程”助发展。一是通过实施“人才接力工程”,培养技能人才。主要培养方式有四种:入职培训――在新员工参加国网公司和省公司岗前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地市供电企业可以开展形式和内容丰富的入职培训;导师带徒――对近三年参加工作的新进员工,开展“导师带徒”活动,签订师带徒协议。在日常管理上,从现场传帮带、月度小结、季度座谈、半年总结,到年末考评表彰等各个环节形成闭环管理机制;技能培训――开展有针对性的岗位适应性培训,对班组一线员工的技能培训采取岗位实操技能和专业理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班组内部“手把手”微型培训课堂活动,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对抗赛;考前培训――针对员工迫切需要得到技能鉴定、职称评定、注册师考试、后续学历教育方面的专业指导,企业要对员工档案进行跟踪,排序各类考试时间节点,做好“点对点”服务工作,提高职工参加各类资格考试通过率。二是通过实施“专才培育工程”,培养技术人才。主要培养方式有四种:技术挂职――选派专业技术骨干到省公司有关专业部门和直属单位开展技术挂职锻炼,跟班学习电网规划建设、电网运行、电网检修、智能电表运维等专业技术知识;轮流实训――充分利用目前已有的实训基地,组织各基层单位班组开展岗位技能实训,全员每年轮训一次,每次轮训时间不少于一星期;跟班实训――要充分整合电力设备厂家的技术培训资源,每年选派部分紧缺专业技术人员到变压器公司、二次保护设备公司、智能电表公司、集抄设备公司等厂家开展跟班学习,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设备应用维护和故障处理能力;工程锤炼――依托电网工程项目培养专业人才,做到“学中干,干中学”。选拔专业青年员工全程参与电网工程建设与管理等,将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效果纳入绩效考核管理,进一步提高其技术应用能力。三是通过实施“将才提升工程”,培养经营管理人才。主要培养方式有四种:干部学堂――结合干部大学堂,邀请知名院校专家学者来企业授课,培养干部对宏观经济、电力行业发展趋势等的认知能力;建议企业领导走上讲台为全体中层干部讲课,科级干部轮流就某一领域的专业问题进行讲解,甚至就个别问题进行辩论;政府挂职――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到地方政府部门进行挂职锻炼,全面学习新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协助政府部门解决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改善民生等活动中的涉电问题;双向挂职――为加快班组长和一般管理人员的培养,选拔机关部门和基层单位优秀青年开展双向挂职锻炼,即机关部门的一般管理人员下派到基层单位班组挂职、基层单位班组长上挂到机关部门任职;外脑培训――与高等院校联合举办“班组长沙龙”培训班,分批将班组长送到高等院校进行封闭培训。与专业管理咨询培训机构合作,为一般管理人员和班组长举办专项技能提升培训班,促进复合型专家人才的培养。
随着乡镇党委换届后领导职数的减少以及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转变,党委组织委员逐步从“配角”地位转变成“主角”地位,职责任务更加明确,肩上的担子更重。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加强对乡镇组织委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乡镇组织委员队伍,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选人”上下功夫。乡镇组织工作千头万绪,要出成绩,要有特色,选准组织委员是关键。一是在选人标准上,要把那些有强烈的责任心,且热爱组织工作,原则性和纪律性强,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为乡镇党委当好参谋,敢于创新的干部选进队伍。二是选人程序上,在搭配乡镇党委班子时,县委组织部要多方征求意见,加强衔接与沟通,优先保证一名适合组织工作的党委成员。三是在人才储备上,县级组织部门应建立动态的乡镇组织委员后备人才库,纳入一批优秀的县直机关单位和乡镇干部,平时加强对他们的组织业务知识培养,组织参与系统内的部分中心活动,定期安排他们在组织部或乡镇跟班学习。组织部门在考察提拔干部时,如乡镇组织委员职务出现空缺,尽量从这些后备人才中挑选,确保组织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活力。
二、要在“培育”上下功夫。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乡镇工作是“上面千根线,下面一针穿”,任务重,压力大,组织委员一般都身兼数职,分工分线较多。如果组织委员责任不明确,定位不准确、角色不到位,就容易出现问题,造成工作被动。县级组织部要利用年初工作部署、阶段重点工作安排、年终工作总结和季度工作汇报会,对乡镇组织委员进行思想教育。使乡镇组织委员充分认识到,不管党委让你分工什么,“组织委员”这个名称是不会变的,作为组织委员,第一位的职责就是要抓好基层组织工作。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应每年举办1—2期组织委员培训班,根据乡镇组织委员岗位需要,合理安排培训内容,针对性地进行组织工作业务知识培训。对刚进入组织委员队伍的同志,还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并结合当前组织系统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开展业务辅导。三是加强实践锻炼。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组织委员到县级综合部门挂职,特别是在开展重大活动期间,都要抽调部分乡镇组织委员到县里统一参与活动,重压担子,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三、要在“激励”上下功夫。一是要在研究制定乡镇组织委员日常管理措施,进一步规范乡镇组织委员行为的同时,着力加强对乡镇组织委员的全方位管理,制定科学的目标考评机制。由县委组织部统一负责,采取逐月统计、平时掌握、年终总评的方式进行,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公布考核结果。二是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将考核结果与组织委员的政治经济待遇直接挂钩。对成绩优秀者发给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政治奖励;对成绩居于末位或未达到要求者,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并限期整改,整改达不到效果的,调整其工作分工或直接免去其职务,打破过去干部队伍管理中存在的能上不能下的痼疾。同时,注重提拔使用组织委员队伍中优秀的同志,增强组织委员工作的积极性。三是要加大典型推介力度。要多渠道发掘优秀乡镇组织委员典型,找准亮点,从最细小、最亲近角度,收集整理出生动、真实的素材,准确提炼典型事迹。要充分发挥宣传手段,如采用新闻媒体宣传、开展宣讲活动、利用各类宣传阵地宣传、追踪报道先进典型的后续动态等方式,对先进典型进行长效宣传,延长对社会的影响。要通过生活和政治上关心、关爱典型,带动了社会对典型的关注,激发干部人人学习典型,争做典型的热情,进一步放大了典型宣传的效果。
【关键词】龙固煤矿;班组;班组建设;安全;管理新模式
引言
龙固煤矿地处苏鲁边界,始建于1994年,隶属于华润天能徐州煤电有限公司,是天能公司的龙头骨干矿井。自全国煤矿班组安全建设推进会召开以来,龙固煤矿结合矿井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本着适应矿井发展需要、促进员工全面发展、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行政管理与民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对10余年来班组建设的好传统、好做法、好经验进行提炼、总结,形成了一套系统、科学的“四无六型”班组建设新管理模式,整体推进了矿井班组建设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民主化,有效提高了班组执行力、创新力和凝聚力,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打造了一大批具有较强创新力和执行力、管理科学、纪律严明、团结和谐的坚强集体。
1构建班组用人新模式
1.1公推直选班组长
班组长是班组的领头人,在班组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龙固煤矿积极创新班组长产生机制,引入了公推直选班组长的选举机制,把选好、用好班组长作为抓好班组建设和安全工作的关键,把作风正派、技术过硬、责任心强、敢于管理、善于团结作为合格班组长的基本条件,按照其岗位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安全管理、现场组织、指挥协调、民主意识、效益意识等六种能力要求,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班组长。龙固煤矿目前在任的所有班组长全部通过公推直选产生,有效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2评聘技师储人才
在公推直选班组长过程中,因岗位有限,难免有一部分技术全面、业务精通的员工落选,工作热情受到不同程度的挫伤。为弥补这一缺憾并最大限度的提高技术人员的薪资待遇,矿井研究出台了《龙固煤矿内部技师评聘、考核办法》,通过民意测评、理论知识考试、实际操作考核等程序,分三个等级将部分人品好、作风正、技术精、工作实的员工评聘为内部技师,在授课带徒的前提下,每月给予他们一定的经济补助。既为班组储备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又为班组员工操作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
1.3末位淘汰催竞争
矿井结合各工种岗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指标体系,以此指标体系为标准对班组长和内部技师进行考核,对连续两次取得倒数第一名的班组长和内部技师予以淘汰。将连续三次获得第一名的班组长和内部技师纳入矿中层干部资源储备库重点培养。通过这种强势管理给予他们一定的压力,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通过有力的竞争,使各个班组都处于一种积极上进的状态。
1.4干部挂职促和谐
在班组安全管理上,龙固煤矿始终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超前防范理念,在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隐患治理和事故超前防范。将安全、生产、技术部门中层干部全部派往一线班组挂职,坚持“三走进”(走进职工、走进基层、走进现场),不断强化超前防范功能,有效消除了各种不安全因素,极大的促进了班组建设和矿井和谐。
2建设班组培训新体系
2.1“一对一”讲解
为了让班组成员了解施工工艺、工序、设备性能,掌握安全要点、操作技能,解决常见问题、一般故障,班组成员中煤机司机、综掘机司机、电钳工等专业性较强的工种培训全部采用“一对一”的形式,利用地面综合实训基地、电钳工实训基地、井下小工程模型基地等,系统的讲授、学习本工种相关知识,确保培训效果。
2.2“二帮一”授徒
龙固煤矿一、二线班组成员每人都配有两个老师,并签订师徒合同。一个是理论知识水平较高的在本班挂职的职能科室干部,另一个是现场工作经验丰富的内部技师,所有班组成员的老师半年调整一次。班组整体素质很快适应了先进施工工艺和设备的需要。
2.3“三统一”培训
在培训方面,龙固煤矿坚持做到“三个统一”,即矿组织的培训、区队内培、班组自培的培训内容全部由班组决定。班组根据本班特点,选择培训内容,自选时间,针对性的开展班组自培。区队综合各班组提出的培训要求,利用周二、周五安全学习日时间,积极开展区队内培。矿培训中心再依据各区队提出的培训需求,每天分三个时段组织统一培训和学习。
2.4“四合一”学习
团队学习是实现知识共享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和培养“复合型员工”的有效方法。龙固煤矿在各班组推行“四合一”(即轮流讲、结对子、同探讨、专题学。“轮流讲”就是每名成员结合本专业知识轮流讲课,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实现团队知识共享。“结对子”就是让班组内不同专业的成员结成对子,定期进行轮换,促进各专业之间的相互学习。“同探讨”就是班组成员聚在一起,就下一步的施工方案、技术措施等进行共同探讨,各抒己见,寻求最佳方案。“专题学”就是针对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策划学习主题,由培训中心统一协调优秀教师授课,实行专题集中学习,突出学习的针对性。)团队学习法,打造了一支一专多能、一岗多责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
3推行班组管理新方法
3.1开展“四无”班组竞赛
从2011年开始,在全矿范围内广泛开展“四无”(安全无事故、管理无漏洞、员工无“三违”、现场无隐患)班组创建活动。按照月度考核、季度评比、年度总结的方式,对一、二线班组分别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评比办法,通过正向激励,逐步实现职工被动管理向主动参与、粗放管理向精益管理、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增强了班组处理和协调问题的能力,把隐患和问题处理在现场、处理在第一时间,初步实现班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主管理。
3.2推进“六型”班组建设
“六型”班组建设实行分专业管理,坚持每月一小评,季度一大评。对贡献突出、达标创优的班组和班组长给予嘉奖并设立专项资金予以经济奖励。
一是“学习型班组”建设。以提高班组全员素质为基础,以开展“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不断改善班组学习环境,努力营造学习氛围,建立健全学习制度与激励机制。以举办职工职业技能比赛为抓手,积极开展“机电大比武”等技能竞赛活动,不断提高职工技能水平,努力把班组建成职工勤学苦练、增强技能、提高素质的学习型班组。
二是“创新型班组”建设。以增强班组创新能力为动力,根据《龙固煤矿创新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和“五小”(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等技术创新活动,进一步普及科技知识,弘扬创新精神,培养职工创新能力,提高职工创新水平,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新热情,推动优秀创新成果的转化,努力把班组建成勇于攻关、发明创造、超越目标的创新型班组。
三是“清洁型班组”建设。以增强职工文明生产意识为前提,紧紧围绕矿井精益管理目标任务,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职工增强文明生产意识,积极参与文明生产治理,做到生产场所整洁干净,清洁生产无污染;努力把班组建成岗位清洁、设备清洁、环境清洁的清洁型班组。
四是“效益型班组”建设。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核心,以节能降耗、修旧利废和提高煤质为主题,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约挖潜,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强化全员节约意识,努力把班组建成管理规范、增收节支、成效显著的效益型班组。
五是“和谐型班组”建设。以建设和谐环境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形成员工关系融洽、工作协调、互助互爱的良好氛围。组织员工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培育、创建班组特色文化。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加强班组民主管理,落实班务公开,增强职工民主参与意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人人遵章守纪。努力把班组建成爱岗敬业、团结互助、包容共进、班务公开的和谐型班组。
六是“安康型班组”建设。以维护职工的安全健康和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为目的,以开展“四无”班组创建、“安康杯”竞赛等活动为载体,认真推广和应用“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做到“三到位”(布置工作到位、检查工作到位、处理隐患到位)、“三必须”(班前必须检查、班中必须排查、班后必须复查),努力把班组建成安全措施到位,全员安全健康意识强,安全生产无事故的安康型班组。
3.3实施“三·四·五·六”班组管理
从2009年开始,龙固煤矿在一线班组中强力实施“三·四·五·六”班组管理法。即:
执行“三步骤”,抓实班前安全教育活动:一是确认精神状态,二是灌输安全知识,三是交代安全注意事项。
落实班组内部工资“四挂钩”,调动班组安全生产积极性:与安全效果挂钩,与安全质量标准化挂钩,与工作量挂钩,与规范化操作挂钩。四者分别占工资总额比例的4:3:2:1。
实施“五举措”,发挥班组文化保障作用:安全理念引导,团队精神聚人,亲情教育感染,素质技能提升,安全行为养成。
班前会“六必讲”,讲清安全生产要点:必讲上一班遗留问题、必讲对遗留问题的处理、必讲当班安全技术措施、必讲跟班干部的主要职责、必讲特种人员的岗位要求、必讲可能发生问题的应急处理办法。
坚持“六必做”,严格现场安全工作流程管控:一是坚持现场安全确认,二是坚持现场巡查,三是坚持现场兑规作业,四是坚持班中点评,五是坚持班后安全检查,六是坚持班后收工验收。
这一管理方法推行以来,各类安全事故得到了有效遏制,各级、各类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整改,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和员工安全意识、规范化操作水平明显提高,员工自我保安技能显著增强,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和动态达标水平不断提升,安全效果持续保持了稳定良好的发展态势,有力促进了矿井的安全管理。
3.4强化“三化”班组意识
一是岗位管理价值化。把安全、质量、任务、节约、效益等要素全部纳入岗位价值考核体系,计入岗位绩效工资,促使每个成员努力创造正价值、减少零价值、消灭负价值,实现岗位增值、员工增收、区队增效。
二是作业过程正规化。实施正规循环作业,严格按照作业流程正规循环图表,在规定的时间、由规定的人员、按照规定要求、完成规定的任务。
三是班组管理精细化。从规范制度、完善标准、细化流程入手,编制了涵盖所有岗位的工种的《岗位说明书》和《操作流程》,并出台了多项与之配套的考核实施细则,对班组成员的薪资待遇全部实行日清制考核。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完善的管理体系。
3.5搭建“十措并举”班组平台
为不断巩固班组建设工作成果,不断提高班组管理水平,通过开展“十措并举”(优化标准“精品”行动;规范操作“固化”行动;岗位增值“明星”行动;技术比武“选优”行动;拔尖人才“推崇”行动;创新创造“冠名”行动;记录刷新“赶超”行动;素养提升“登高”行动;节支降耗“挖潜”行动;爱岗敬业“奉献”行动)等班组活动平台,使被管理者成为管理的参与者,促进全员参与班组管理和班组建设。
2011年,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在水泥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大环境中,实现利税总额超过15亿元,创历史新高。万年青这一跨越式发展的源动力是什么?答案是:大兴学习标杆之风。
学习标杆找差距
近年来,万年青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结合自身有些经济技术指标与国内一些先进企业还有一定差距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学习同行先进企业管理经验为抓手,以提升自己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不断改善企业管理存在的差距,发扬内涵发展的优良传统,依靠对标挖潜这一有效应对市场挑战的重要手段,立足内部,瞄准行业先进水平。选准所有生产线均采用先进的新型干法工艺,主机选用国内成熟、可靠的设备,关键部件均从国外引进,技术装备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水平的浙江湖州南方水泥有限公司作为标杆企业,通过对先进企业的管理方式的学习,找到自身企业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认真进行学习,最后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学以致用。
2011年5月以来,公司分5批组织各生产基地相关管理干部和水泥工艺技术人员共60余人,专赴湖州南方的煤山南方、槐坎南方、新航南方等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在学习标杆中寻找差距和不足,在学习过程中,企业学习人员清楚得认识到自己企业与先进的企业在管理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学习中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学习标杆解难题
万年青各生产基地学习人员坚持以用立学,学以致用,回来后纷纷行动,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加以总结,以专题解决问题,以成果检验效果。认真准备做好授课计划,采取成功案例方式教学,精心制作授课课件,提交学习心得体会并广泛共享。学习湖州南方不仅成为公司推进对标管理、破解难题的重要抓手,还成为公司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载体。
公司副总经理、万年厂厂长周帆介绍说,厂里借助创先争优活动契机,以“出题、领题、解题、破题”为载体,创新管理,攻克难题。各项指标责任到人,层层考核,员工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明显优化。为降低煤耗,万年加强对煤炭进厂、取样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千方百计稳定煤炭和生料的质量;为降低电耗,不断提高设备运转率,提高生料磨、水泥磨的台产。一季度,吨熟料标煤耗同比下降3公斤,吨熟料电耗同比下降2度。这种创新的学习方式,取得了他山之石攻本山之玉的良好成效。
公司窑的可靠性系数有所提高,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不断增强,吨熟料余热发电量普遍提高。创新营销管理,深化渠道建设,千方百计巩固并拓展市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对外,加快项目建设,淘汰落后产能,完善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内,深入挖潜,强化管理,降低成本,拓展效益空间。这一切充分证明了学习效果,有力地推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走出了一条内涵式挖潜增效的成功之路。
学习标杆助提高
东方银行零售部是2010年新成立的集中间业务产品拓展、营销和服务的专营部门,自年初引入苏南农商行的先进营销管理理念以来,该部门在常熟农商行挂职干部的带领下,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市场营销和管理模式,一手抓业务拓展,一手抓市场服务,经过一年的努力,成绩斐然。
一、强化内部管理,明确组织分工。严谨的内部组织分工是业务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谈新华总经理到任后,一方面,根据零售业务的特点和人员配置条件,在内部划分卡业务、个人消费信贷、网银及手机银行、POS和业主收款业务、理财及业务五个业务组,制定市场拓展目标,明确分工,分别考核,积极推进;另一方面,加强人员培训,先后选派人员赴常熟农商行、市交行等单位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近100人次,快速提升了业务人员的专业化业务水平。
二、围绕核心业务,加快市场拓展。长期以来,由于传统业务模式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很多人不了解中间业务给他们带来的便利,甚至担心个别金融产品的使用风险。因此,尽管东方银行的零售业务品种繁多,但市场营销难度较大,一些新开发的产品只能靠不断地宣传、推介。该部门营销人员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一是开展竞赛活动。通过举办了“1+1”PK赛,二季度零售业务竞赛,三季度的“新征程、新挑战”零售业务竞赛,大力调动本行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如手机银行和个人网上银行,就要求内部500名员工必须自觉开立。竞赛期间,新增网银客户8000个、手机银行2600户。同时,还开展“五一”、“国庆”、“喜迎缤纷圣诞,与礼牵手”中奖刷卡乐、“心系舟曲、爱心传递”刷卡募捐等活动,交易、刷卡礼品赠送,鼓励客户刷卡消费,这些举措都极大地刺激了员工推广和参与竞赛的热情。二是加大宣传。今年以来,先后在广播、电视、报纸上开展以“鼠标e动,账户管理更轻松”、“银行随身带,理财更自在”等为主要内容的电子银行产品及“96008”客服品牌宣传20余次,在支行营业厅、ATM机张贴产品广告2000张,印刷各类中间业务宣传资料20万份,组织专门的推介活动6次,在社会上产生的广泛影响。三是领导带领主动营销。如墟沟支行在墟沟海鲜一条街完成改造后,该部积极配合该支行零售产品的营销,主动上门为海鲜美食城一期30家商户安装了POS机、营销了50户手机银行和个人网上银行客户。
三、开展业务培训,加强服务指导。为了普及客户的中间业务产品使用知识,提高客户服务水平,该部还经常走上街头进行现场宣传,通过与客户开展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加强产品知识传播,调查和了解客户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营销。同时,加强内部营销人员的培训,就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分别举办了针对主办会计、支行行长、客户经理的各类培训12期,侧重于产品功能、优点介绍、办理流程的培训,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岗位的业务推介需要。为了及时解答客户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接受咨询、推介产品,专门在内部设立了“578” 电子银行客户服务热线,为客户提供24小时电子银行业务服务,安排专人轮班,提高服务层次。目前“客服中心”共接待客户咨询电话491次,拔出回访电话984次,整理客户意见15条,上门解决客户使用问题31个,适时营销电子银行业务65个。
为了抓住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及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带来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强全省招商引资工作,提高利用外来资金的质量和水平,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的新要求
(一)充分认识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性。当前,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新一轮国际资本向中国内地转移、沿海资本和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态势明显,为湖北引进外来资金和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各地、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发展先机,牢固树立“大招商促进大发展”的观念,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事关发展全局的大事来抓,努力营造大招商的社会氛围,形成大招商的工作格局。
(二)明确招商引资工作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求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提高我省经济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坚持引进外资和引进内资相结合,引进资金与引进技术相结合,扩大引资规模与提高引资质量相结合,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与突出企业主体作用相结合。积极引导内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使外来资金成为发展和壮大这些产业的重要资金来源。坚决杜绝引进“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项目,更加注重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能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二、招商引资重点目标和布局
(三)明确招商引资的重点目标区域。在引进外资方面,“巩固港台、发展日韩、开拓欧美”;在引进内资方面,突出“长三角”、“珠三角”,重点抓住广东外资企业和浙江民营经济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各地要根据本地需要,瞄准招商引资重点目标区域,跟踪相关产业和项目,搞好项目对接,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做好工作。
(四)重点引进战略投资者。要依据本地产业发展需要,选准目标客户,有效运用招商资源,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点是世界500强企业、国内500强企业、境内外跨国公司以及省外大企业、大集团。要充分利用我省区位、人才、资源、交通等优势,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其设立地区总部、在华分支机构及相关的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和采购中心等。国家级、省级开发区要充分利用园区开发条件和环境优势,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设立制造中心和生产加工基地。
(五)优化招商引资区域布局。要充分发挥武汉市的龙头作用。结合武汉市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引进跨国公司及国际国内龙头企业,引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形成中西部地区的外资密集区;要充分发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省级开发区的载体作用。各地要支持开发区根据本地优势和各自特色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避免产业雷同,力争形成一批外资密集、内外资结合、带动力强的开放型经济增长板块;要充分发挥各县(市、区)的重要作用。各县(市、区)要按照内外资并举的原则,合理制订招商引资战略规划,着重引进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借助产业转移推动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三、完善招商引资促进体系
(六)以大型经贸活动为依托,构筑招商引资平台。精心策划和组织招商引资重大活动,以大活动促大发展。省商务厅负责“香港•湖北周”等国(境)外举办的大型经贸活动,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全国性、区域性大型综合商贸展会;武汉市政府和省文化厅负责“中国中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省经协办负责“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并隔年度交替在浙江省和广东省举办较大规模的招商引资活动,由省政府驻沪办和驻深办配合;省外事侨务办公室负责“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创业发展洽谈会”;省台办和武汉市政府共同负责“湖北•武汉台湾周”;省旅游局负责“华中旅游博览会”;省贸促会负责“**日韩经贸推介会”;武汉市政府负责“中国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以上活动为全省重大招商活动,各地、各部门要积极参与和支持。鼓励各地各行业开展专业性、经常性、小规模的招商活动。在组织和参与招商引资活动中,必须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积极探索市场化、国际化的运作方式,降低招商成本,提高招商效率。
(七)建立全省统一的招商引资信息平台。由省商务厅、经协办牵头,各地、省直各部门积极配合,建立我省统一的招商网站,宣传我省吸收外来资金的发展战略,介绍各行业的发展规划、投资环境及优惠政策,推介招商引资项目。搞好“三库建设”,即全省外来投资客商信息库、招商项目库和外来投资企业库。逐步探索和运用招商项目撮合配对系统、远程视频在线洽谈系统等现代先进引资手段。
(八)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招商网络。加强与海内外投资促进机构、经贸合作服务机构、华侨华人团体、国内外商会协会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广泛联系。有计划、有步骤地邀请上述机构访鄂,充分利用其渠道举办好在当地开展的综合性或专业性招商活动,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在京、沪、穗等大城市,以省政府驻当地的办事处为依托,设立招商引资联络处,结识客商,推介项目。
四、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
(九)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成立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将招商引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省政府每年召开一次全省招商引资工作会议,总结成绩,推广经验,部署工作。从利用外来资金的技术水平、经济和社会关联度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目标体系,试行绩效评估,完善和规范奖励办法。
(十)创新招商项目生成机制。各级商务和发改部门要密切配合,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参与,吸收中介组织、企业和各类专家参加,从我省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以及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出发,结合中长期发展规划,筛选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带动面大、关联性强的项目进行招商。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及时更新和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近期要从我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出发,注重策划一批处于技术高端的大项目以及与我省优势产业相关的延伸配套项目。
(十一)创新各种资金相互融通的机制。不断拓宽引资渠道,鼓励外来资本以并购、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及技术改造升级,实现国资、外资以及民资的融通。鼓励并引导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通过国(境)外上市融资,实现国内产业资本与国际金融资本的融合。鼓励具有活力的中小企业积极引进国(境)外投资基金,实现国内小资产与国际大资本的融合。鼓励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采取BOT(建设、运营、转让)、PPP(公共、民营、伙伴)、BT(建设、转让)等新型融资方式吸收外来资金。积极稳妥地使用国外优惠贷款。
(十二)创新招商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了解和掌握重大招商项目的洽谈、签约、审批、建设情况,实行重点跟踪、重点服务、重点督查。建立重大在谈项目汇报制度。各地每季度要将在谈外资项目汇总报省商务厅,在谈内资项目汇总报省经协办。建立重大项目协调会议制度。省政府每季度组织有关部门、项目所在地政府及项目单位召开项目协调会,对利用外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内资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重大项目的有关服务、配套条件的落实,进行检查督促和协调推进。建立重大项目用地协商会议制度。省政府每季度召集省发改委、国土资源厅、商务厅、农业厅、经协办等相关部门,围绕重大项目用地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在严格用地程序的同时,确保重大项目顺利落户。建立银企联席会议制度。省政府不定期召开由省直有关部门、金融部门、企业参加的联席会议,搭建银企合作的平台。通过跟踪服务与督办,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到资率、开工投产率。
(十三)加强招商引资工作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要将事业心强、有开拓和奉献精神、熟悉经济、了解政策、精通外语的干部,选配到招商引资工作第一线。要高度重视招商引资人员的培训工作,积极选派年轻干部到外省招商引资的先进地区挂职锻炼,不断提高招商引资队伍的综合素质。鼓励有条件的开发区,运用专门的招商公司,进行招商引资工作。
五、营造招商引资良好环境
(十四)创造有利于招商引资的体制环境。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协作”的工作体系。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战略规划、产业导向、政策支持、协调服务以及环境改善上。企业和项目单位是招商引资工作的主体,政府的责任在于引导与服务,决不能越俎代庖。招商促进机构及中介服务机构要充分发挥桥梁和枢纽作用;要积极探索运用市场经济手段为招商引资提供优质服务。
(十五)创造有吸引力的政策环境。围绕降低投资者创业成本和营运成本,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促进体系。凡是符合国家规定并已出台的政策,要切实落实到位;凡是外省行之有效的好做法,都可以学习借鉴。同时要积极探索,围绕项目前期工作以及项目技术开发和创新,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十六)营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强化依法行政和主动服务意识,规范行政行为,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过错追究制等各项制度;改进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重点加强“窗口行业”的形象建设。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提高透明度。要积极学习借鉴其他省份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作法和经验,其他省份已取消的审批项目要坚决取消,其他省份已下放的审批权限要坚决下放,不能下放的要尽力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对国家政策规定的审批项目,各地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推行后置审批、并联审批、限时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