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31:0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新闻本科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张小元介绍说,随着大学教育作用的转变,本科论文已成鸡肋。“按说,论文要求在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可是你想想,要一个本科生在新闻学研究或新闻学史论上有什么突破或是真知灼见,可能么?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只好大量复制、粘贴,等于把学生往剽窃上赶;老师呢,只是反复强调一点:‘不要抄,抄了你脱不了手,我也脱不了手’,导师们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对论文写作进行一一指导。因此,毕业论文不仅学生写起来痛苦,指导老师棘手,社会又指责论文太水,与其面对这种尴尬局面,不如放弃。”
张小元认为,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真正意义还不仅仅在于目前的本科论文“太水”,形同鸡肋,主要是为了解决大学教育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
“业界评价我们,有句非常不好听的话,说什么‘本科生知道《泰晤士报》是哪一年办的;研究生知道《泰晤士报》是哪一月办的;博士生知道《泰晤士报》是哪一天办的’—虽然很刻薄,但也反映出我们的大学教育与业界脱节,学的东西和实践完全没有联系的现象。”
学科方向设置较细,细化学科方向的课程体系较完善
威斯敏斯特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个别学科方向设置较细。如本科阶段设有医疗新闻学。医疗新闻学包括编辑(医学);特写写作(医学);适用于卫生专家的排版设计;适用于卫生专家的出版法和伦理;适用于卫生专家的专业写作;新闻的语境;医疗保健工作政治学等课程模块③。再如,硕士研究生阶段设有传播政策。该专业所包括的必修课程模块有传播政策的政治分析(必修)和学位论文专业指导;第一学期的选修课程模块包括传播的政治经济学;技术和传播政策;传播理论;传播学研究方法;学习技能;第二学期的选修课程模块包括全球化和媒介;政治传播;媒介受众;性别,暴力和政治;政治传播等④。
点评 :学科细化与学科的深入发展息息相关。与欧美国家相比,新闻与传播学教育(尤其是传播学教育)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并不算久。因此,中国高校的新闻与传播学教育总的来说存在学科方向设置线条粗疏的问题。当然,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和学界研究的细化,一些细化学科正逐步被列入教学方案。譬如奥运报道、健康传播等。但是,由于这些教学方向完整体系的形成还需假以时日,因此,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这些被细化出来的学科方向往往跟其他早已成型的学科方向难以有明显的界线,难以突出细化学科方向个性化的东西。不过可以期待的是,不管是从横向看还是从纵向来看,中国新闻与传播学教育应该并且会朝学科细化的方向发展,横向学科细化以媒体类别(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为维度;纵向的学科细化以传播内容所属领域或学科领域(如体育新闻报道、社会新闻报道、经济新闻报道、健康传播、传播政策等)为维度。
体现出较强的社会科学特点
英国站在社会科学的视点上研究新闻和传播活动的规律,表现出较强的社会科学特点。此点可由针对新闻学本科生的课程设置略见一斑。
另外,从理论课授课内容也可以看出其较强的社会科学特点,以2006年第一学期传播学硕士课程《新闻理论》为例,该学习模块涉及战争与新闻、新闻业市场结构与新闻实践、新闻从业者为谁而工作、新闻与政治、新闻业与互联网、国际新闻流与通讯社等专题。
点评:与英国相比,中国的新闻与传播学教育尤其是新闻学教育表现出较强的人文学科特点。现今中国的新闻学教育最早借鉴于苏联。由于当时国际、国内特定的政治背景和社会背景,新闻学更多地“体现出政治与文学杂揉的特点”,“更具人文学科的特点”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尤其是90年代之前),这种新闻学教育视角与社会对新闻人才的需要基本合拍。但是, “当新闻活动越来越表现为一种文化消费活动时,以社会科学的态度对待新闻学已是一种必然选择。”⑥。站在社会科学的视点上把握新闻传播活动的规律,可以让新闻学教育更贴近现实操作。
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教育差别较为明显
英国大学本科学制3年,硕士研究生学制1年。本科生入学前无需经过统一考试,而是一般要经历提交申请、面试、录取等程序。一般可以同时申请6所学校。威斯敏斯特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所提供的本科生教育包括媒介学和医疗新闻学。所提供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包括传播学、传播政策、针对国际学生的新闻学研究、媒介管理,摄影新闻学、公共关系等。
本科生阶段教育理论与实践并重(甚至更重实践)。学生一般每学期要修两门理论课,两门实践课。前者包括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全球化、媒介消费、传播法方面的课程。后者包括印刷、在线和广播新闻、电视制作、广播制作或公共关系等。学生入校后,即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侧重某方面的实践。譬如对电视制作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在实践课上学会摄影、编辑视频、制作演播室节目和制作纪录片等所需的技能。本科阶段的理论课在讲授时“多结合案例,与实践紧密相联,并不注重深入系统地介绍理论”⑦。多以教师讲授和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课堂。
硕士研究生阶段主要是深化学生的理论积累和培养其做研究的能力。实践课的重要性下降。理论课多以专题形式组织,表现出一定的深度,如2006年第一学期传播理论这门课涉及大众传播与现代化、发展传播学、意识形态与霸权、传播与文化、法兰克福学派、政治经济学等专题。课堂组织形式除教师讲授和小组讨论外,还包括一对一与导师面谈。在与导师面谈时间内,学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老师深入探讨,老师会指导学生论文写作。
点评:国内新闻与传播学教育中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本科阶段教育与硕士研究生阶段教育之间并未泾渭分明。一些在本科阶段学过的内容还会出现在硕士研究生阶段。解决此问题的一个途径也许是更准确地把握不同阶段教育的定位,拉开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距离。譬如将本科生教育定位于“怎样做”,将硕士研究生教育定位于“怎样对做进行思考”。要教好本科生“怎样做”,可能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如硬件设备。硬件设备不仅体现在量上――量不足就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充足的熟能生巧的机会;而且还体现在质上――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用20世纪80年代的设备来训练21世纪的学生只能事倍功半。将本科生教育定位于“怎样做”并不意味着只培养“匠人”,而是说,这是本科生教育的基本使命。将硕士研究生教育定位于“怎样对做进行思考”,亦即侧重于引导学生学会站在理论的高度上描述现实、解释现实、预测与控制现实。
博士研究生教育程序控制严格
博士研究生学制3年。拿到学位之前,一般要经过以下程序:提交研究计划――面试――注册――身份转换――提交论文――论文答辩。入学前无需经过统一考试,但要提交研究计划。如果学校认为有导师可以指导申请者将来的研究,就会组织面试,以了解其对该研究论题的把握程度及未来的研究潜力。申请者面试通过就会被录取。正式入学后就要在导师指导下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工作。首先要大量阅读与研究论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大学图书馆间资源共享,许多政府或社会网站上的信息完全公开,因此可供学生利用的信息资源特别丰富)。一年级第二学期初要经历注册程序,学生要准备书面材料,老师以面谈形式检查学生此前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二年级末要经历身份转换程序,一般需提交字数约为毕业论文1/3的报告,如果顺利通过专家小组的面试,身份就可由MPHil (Master of Philosophy ) 转为PHD候选人(PHD Candidate),如果未通过,就不能转换身份,只能修改后重新经历身份转换程序。身份转为PHD候选人后,就可正式进入论文写作阶段,接着是提交毕业论文及论文答辩⑧。由于目标清晰可见,博士研究生从入学的那一刻起就以理论突破为目的,并且有着明确的研究论题。由于导师与学生间的双向选择机制能确保学生的研究论题尽可能落在导师的研究领域(研究兴趣)范围内,所以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很充分地得到导师的指导意见。通过环环相扣的程序,一步步地完成始定的研究论题,可谓三年磨一剑。
点评:国内博士研究生阶段新闻与传播学教育所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有些学生所选定的研究论题与导师的研究领域(研究兴趣)出现错位,以致导师在指导学生做研究时不能那么游刃有余。此问题的主要责任并不在导师,而在于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机制并未能完全顺畅地运转。
留给学生主动寻求知识的时间与空间
英国高校教育每一学年包括两个学期,每学期正式上课时间为12周。2006年第一学期始自9月18日。第二学期始自1月15日。威斯敏斯特大学新闻与传播学只要求本科学生每一学期选4门课。硕士研究生的课程量要求不一,但也不算很多。以传播学硕士教育为例,要求学生在一年内修完3门核心课程和5门选修课程。公共关系硕士教育要求学生在一年内学完4门必修课和2门选修课。
点评:英国高校教育的工作量是每年24周,比中国少了近1/3。不仅如此,而且由于理论课上小组讨论和与导师面谈会占去相当多的时间,因此用于讲授的时间就更少了(每门理论课每学期约讲授十多个小时,当然也有的课会多些)。“老师只是给学生拉出一个知识框架,学生可以利用大量课余时间自己去探索、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13
必修课数量不多,选修课丰富
必修课程一般为核心课程,其在学生所修的全部课程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每学期1-2门。以传播学硕士教育为例,必修课只有3门。可供选择的选修课则包括13门。
点评:在新闻与传播学教育中,中国不少高校的必修课所占比重较大。不过此点只能作为一个客观差异来看待,并不能说明孰优孰劣。
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灵活
学生修完一门课,老师都会给出评定成绩。很多老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不是期末考试,而是根据学生的论文(多为理论课)、作品(多为实践课)等做出综合评价。譬如对本科阶段新闻学方向的学生来讲,老师会根据论文和设计方案来评定理论课的成绩,根据实际操作,个人和团体设计方案和分析自己工作的日记等评定实践课的成绩,没有期末考试。
点评:老师到底以何种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每一种方式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都是有条件的。
学生反馈全面
威斯敏斯特的学生在学期末会拿到一份学生反馈问卷,以调查每一教学模块(model)的教学效果。这份问卷设计得相对较为详细,不仅会涉及授课本身,而且还会涉及到教学设备、教材等。以2006年该校学生拿到的反馈问卷为例,整份问卷共分为9个部分,前6部分为客观题,后3部分为主观题。分别为组织;材料与设备;讲授(lecture);小组讨论和实践/设计;评价;综合评价;你的观点;背景信息;附加问题。每一客观题均包含五六个六级量表。
点评:教学本来就是个双向传播的过程。传播效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反馈的情况。由于学生反馈意见的根据是自己接受教育的效果,而教学效果不光会受到课堂教学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教学设备、试验室设备、图书馆资源等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将这些内容包括在学生反馈问卷中会更符合实际情况。
注释:
①
②
③wmin.ac.uk/mad/page-400
④wmin.ac.uk/mad/page-269
四川大学昨日出台“进一步加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补充意见”。要求各学院根据本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特点和实际,确定毕业论文(设计)的形式,并明确指出,传统单一的毕业论文可以被与专业相关的作品、调研报告、竞赛等成果所取代。
记者了解到,新的要求中,四川大学要求各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要根据本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特点和实际,确保毕业环节的质量,制定符合该校各学科专业特点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各学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标准、基本要求和实施细则。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毕业论文(设计)可以多样化。
所谓多样化,即形式和内容上“可以是传统形式的毕业论文(设计),也可以是反映学生真才实学和创新能力的与专业相关的作品、设计、调研报告、竞赛取得的成果、参加科研训练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取得的成果、在报刊杂志发表的优秀文章等。”这意味着,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取消毕业论文代之以在媒体上发表稿件来评价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做法,在学校层面是予以肯定和支持的。
毕业论文形式倡导多样化并不意味着质量的把关上会有所松动。川大表示,目前已要求各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参照此前学校有关论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学术道德规范,并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抄袭、剽窃行为的审核提出具体办法。严肃学术风气,杜绝抄袭之风。
与此同时,教务处每年将组织专家以计算机辅助审查和专家复审等多种形式进行抽查。发现违规者,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重处。据《成都商报》L譻〇
论文形式多样化
《补充意见》称,文件的出台是为了进一步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提高学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强化学术道德意识,体现学生的真才实学和创新能力的需要。
学校认可毕业论文(设计)类型的多样化。《补充意见》认为,毕业论文(设计)可以不仅仅是传统形式的毕业论文(设计),也可以是反映学生真才实学和创新能力的与专业相关的作品、设计、调研报告、竞赛取得的成果、参加科研训练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取得的成果、在报刊杂志发表的优秀文章等。
这意味着,学生可以在写作纯学术性毕业论文外,选择其他多种毕业论文的形式。
评价权交给院系
川大将制定多样化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要求和评价标准的权力,全部交给了各个院/系,《补充意见》称,学院在相关规范出台后,经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通过后实施,报教务处备案即可。
同时,学校富有开拓性地将学生毕业环节的设计权利下放给了各个院、系。以前,一名本科生怎样才能毕业、毕业的环节只有大学教务处说了算,现在,只要学生能按照院/系设定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程序、学院制定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规范和要求等就能视为毕业论文通过。
防抄袭 计算机将辅助审查
那么在学院的权力变大后,如何避免学术腐败、暗箱操作等不良行为?《补充意见》一再强调,对毕业论文形式的改革,是进一步加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学术道德教育和建设的需要。学校教务处每年将组织专家以计算机辅助审查和专家复审等多种形式进行抽查。学校要求,各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切实可行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学术道德规范,并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抄袭、剽窃行为的审核提出具体办法。
应届毕业生赶上这次改革
对这一在全国高校具有开拓性的做法,昨日记者邀请到四川大学新闻系系主任张小元对《关于坚持“高质量、多样化”原则进一步加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补充意见》进行了解读。
学院有权增加类型设定
问:对毕业论文(设计)类型的设定,学院还有权增加吗?
答:可以增加,各个学院还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自己发挥。
问:由新闻系单独制定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什么时候能出台呢?那今年大四的学生就可以赶上这次改革了?
答:两个月之后吧。今年大四学生就可进行毕业论文(设计)。
“竞赛结果”含金量须很高
问:对“竞赛取得的成果”有没有具体的要求?“参加科研训练”“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指什么呢?
答:可以肯定的是“竞赛取得的成果”不是技巧性的比赛,比如什么普通话竞赛,而是在相关领域含金量很高的比赛,如数学建模、机器人竞赛、广告创意大奖赛等等。
“参加科研训练”主要是针对吴玉章学院的学生,这有专门的基金,“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学校常年性的活动,各个学院有比例限制,项目还需要专家评审。
毕业论文限制没松动
问:学校出台这个方案可以理解为是对毕业论文限制的松动吗?
答:不是。增加毕业论文的种类是将毕业环节多样化。
形式不“论”
《意见》摘要:传统论文(设计)、作品、设计、调研报告、竞赛成果、科研训练成果、发表的优秀文章
解读:“这一文件的出台对文理科的学生来说具有开创性意义。文件的出台,打破了几十年的惯例,将原来针对于工科的“毕业设计”这个词泛化了,让比如艺术学院、影视学院等文科专业的学生也能通过做毕业设计毕业了。”
评价多元
《意见》摘要:只要学生能按照院/系设定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程序等,就能视为毕业论文通过
解读:“以前,我们对论文的理解,基本上是研究事物的基本规律,很神圣,对毕业论文的要求,不仅要有创新性,还要对某一问题的中外最新研究成果要了解。这两条,对现在的本科生来说,很难。”
考核更严
我的毕业论文致谢词
硕士毕业论文致谢范文
论文写完初稿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之前的几次初稿中,我的致谢这部分总是空着的,我清楚地明白,写完这部分,我离毕业也就很近了。
论文的写作过程是痛苦的,但终于写完的时候,我已经没有了疲惫,也没有长舒一口气,而是百感交集。六年的喻园求学生涯,将划上一个句号,我的最美好的大学生活也将关上大门,从此,我将真正走出校门、踏进社会。
清楚记得自己在2002年9月刚入校的时候的稚嫩情景,而如今的我,早已完成了许三多式的华丽转身,而眼前这一切,我要感谢太多太多的人。
首先,要感谢我的父母、家人,没有他们,我的大学不可能取得如此成绩。面对熟悉的亲人,我们反而很难表达爱意。或许只有借助这样的机会,我才能放开声音对父母说声谢谢!在我25年的人生、18年的求学生涯中,他们给了我太多的帮助和支持,是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使我得以安心求学。父母都是最普通的工人,但他们给了我太多,父亲是70年代的省劳模、正直踏实,母亲善良勤劳朴实,他们是我成长的不竭动力。太多太多的事情让我难忘,最终化为两个字谢谢!
其次,要感谢我的老师们,没有他们,我的大学不可能取得如此进步和成长。首先,感谢我的导师赵振宇教授,这篇论文是在赵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论文从选题、构思到定稿无不渗透着导师的心血和汗水;在两年的硕士研究生求学生涯中,赵老师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学风使我受益终身,在此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其次,感谢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张耀老师,感谢新闻学院的全体老师,特别是吴廷俊和刘洁老师,感谢辅导员王潇潇、陈琳老师及学工组的何立群、夏、罗曼老师,感谢研究生工作部的金凌志、郑小建、刘老师,在6年的学生生涯中,他们或给我指路照明,或教会我怎样做人做事,或教给我知识与技能。衷心地对他们说声谢谢!
第三,要感谢我的朋友同学,没有他们,我的大学不可能如此值得留恋。感谢本科期间三羊斋的兄弟们张杨、杨扬、汤河,感谢硕士期间的五人组张瑞栋、郑焕坚、胡金波、徐剑桥,感谢所有给我提供帮助的师兄师姐们,感谢新闻学0201班、06硕新闻班的同学们,感谢我所参与的每一个社团中结识的朋友、同志,这些都是我大学的最宝贵的财富。
第四,要感谢我所参与的每个社团,没有它们,我的大学不可能如此丰富多彩。感谢《新闻青年》报、新闻学院学生会、《华中大研究生》报,感谢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会、《青年时代》杂志、新闻学院研究生会、06硕新闻学党支部。我的大学,我的社团,我的精彩!感谢我所有的实习单位《南通日报》、《江南时报》、《湖北日报》、《南都周刊》及我的所有实习指导老师。
如果说今天的论文算是一种成果,我想一定要奉献给以上所有要感谢的人。
致谢写到这儿,要结束了,但请允许我借助这么一小块地方,对母校说两句心里话。别了,韵苑、东一区,我最可爱的宿舍;别了,南大门,难忘的像;别了,东六楼,新闻学院的根据地;别了,白云黄鹤BBS;别了,世界文化名人园、青年园,校内为数不多的娱乐场所;别了,东九楼、西十二楼、西五楼、东五楼、东一楼,我曾今也是学在华工的践行者;别了,学二食堂、韵苑食堂、教工、百味小吃城、集锦园、百景园、集贤楼、西园、西门、南坑,华工的种种美食我会怀念的;别了,一号楼学术报告厅、大活、韵苑体育馆、东操、西体,这些地方留下了我组织或参与活动的印记;别了,人文讲座、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QQ签名档和白云昵称早已改成我爱华工,这也是我现在最想说的。虽然离世界知名高水平一流大学还有差距,但我绝不会为高考填写的志愿而后悔!华工的博大、积极、实干、活力,让我受益匪浅,在喻园这个泡菜坛子里,我收获良多。
学了六年新闻,虽然自己最终没有从事新闻事业,或许这是大学的一个遗憾,但对于新闻事业,我想套用一句俗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今天是2008年5月18日,刚刚看到新闻,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5000年来第一次真正为普通公民下半旗,并暂停奥运圣火在境内的传递活动,这个决定或许不是媒体呼吁的必然结果,但最终和媒体呼吁的内容是一致的。现在的一小步,或许是历史的一大步
我毕业论文的致谢
致谢:
感谢我的导师XXX教授,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XX、XX、XXX等同学对我的帮助和指点。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提供资料对于我一个对网络知识一窍不通的人来说要想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学习到网络知识并完成毕业论文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尤其感谢XX同学在非常时期,我不能去实验室的情况下通过网络指点我的学习。她可好了。她的QQ号码是XXXXX56大家要加他为好友呀。她经常在,只不过隐身了,大家要和他说话,烦死她。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感谢我的养我的黄土高原,感谢父老乡亲,感谢一把屎一把尿把我喂大的父母。感谢我忘不掉的甘甜的汾河水,感谢太原那清新的带有煤渣的空气。感谢我幼儿园给我擦PP的小王阿姨,感谢被我在小学被我用小刀割烂裙子的女生,如果当时没有这个经历的话我现在去经历就不好了吧。
感谢幼儿园到大学期间拒绝过我的无数女生,不是你们我那有这么多时间从事我的技术研究,你们对我真好,我理解你们。还感谢那些被我拒绝的女生们(虽然目前还没有,但我相信以后也不会有的)。
感谢寝室里的患难兄弟,是你们4年来对我的蹂躏才使我的意志品质变的如此坚强,大学真锻炼人呀。
还感谢非典封校时期陪我玩网络游戏的同学,我们一起砍怪物的日子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感谢网络游戏中的朋友,尤其是我们团长,是你给了我好多装备,让我身心得到愉悦,更好的投身到毕业设计的工作中。感谢不勘兽,感谢半兽人杀手,感谢哈比,感谢巨魔武士高卷,感谢灰狼给我光武,感谢《骑士》这个游戏陪我度过日日夜夜。
感谢SARS让我可以不用去实验室,天天睡到11点。
感谢人类当今的技术,不然我就没有毕业课题了。
没有感谢的了,再谢就太贫了。88
毕业论文致谢词幽默版
致谢:
首先我必须感谢这个谋杀我青春年华的地方,郑而重之附在大学时代的末页!
经过这次毕业论文设计,提高了我很多的能力,比如抄袭水平、把简单问题搞复杂的能力、不到字数誓不罢休的坚持精神、拖拉但不懒散的工作作风等。
感谢廖朝辉同学对我的帮助和指点,没有他的帮助和提供资料,对于我一个对经济管理知识一窍不通的人来说,要想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学习到经济管理知识并完成毕业论文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尤其感谢韦怡同学在非常时期,在我写不出论文的三更半夜和我鬼扯。她可好了。她的QQ号码是198987703大家要加他为好友呀!她经常在,只不过隐身了,大家要和她说话,烦死她。
感谢养我的广西山山水水,感谢父老乡亲,感谢一把屎一把尿把我喂大的父母。感谢我忘不掉甘甜的郁江河水,感谢横县那清新的带有茉莉花香的空气。感谢我幼儿园给我擦PP的小王阿姨,感谢在小学被我用小刀割烂裙子的女生,如果当时没有这个经历的话我现在去经历就不好了吧。
感谢幼儿园到大学期间拒绝过我的无数女生,不是你们我就不会有这么多时间从事我的学术研究,你们对我真好,我理解你们!还要感谢那些被我拒绝过的女生们,我想对你们说:“你们虽然长得很丑,但你们是坚强的!”
感谢寝室里的患难兄弟,是你们对我的蹂躏才使我的意志品质变的如此坚强,大学真锻炼人呀。
感谢大学生活让我天天睡到11点。
感谢人类当今的技术,不然我就没有毕业课题了。
我要感谢爸爸在一个腥风血雨的夜晚,将几千万的兄弟姊妹派遣到妈妈体内,然后也要感谢其它与我一同冒险犯难,当然更要感谢那一个卵子最后接受了我,在十个月后还要感谢开着拖拉机的出租车司机载我们全家去医院,并且感谢那一个实习医生颤抖着手,把我从妈妈体内夹出来,当然也要感谢那一个漂亮的护士姐姐拍了我屁股几下,然后感谢……
我要感谢蚊子,每当我想睡觉时,他们就会在我枕边耳提面命地说:“快起来写论文啊!”当我不理他们继续睡时,他们就会咬我一口,恨铁不成钢地说:“你还睡!”当我爬起来坐在计算机前,因为坐太久而需要活动筋骨时,他们轻舞飞扬地说:“来打我吧!”最后我把他们打死了,因为这股成就感而觉得前途光明时,黏在墙上的他们还不忘肝肠寸断地说:“去……写……论……文……”
我要感谢小泽圆、朝河兰、长濑爱、美竹凉子、高树玛莉亚……正是这些异国的友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敢于和封建伦理做斗争的人,视艺术为生命,对AV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每每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们总是陪我渡过一个又一个写不出论文的夜晚,在我精神最不济的时候,适时地安慰我;在我思路不通之时,让我体会到通畅的;在我灵感枯竭时,让我了解到泉涌的喜悦!
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她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将会是我往后工作、学习中的榜样;她天使的脸蛋,魔鬼的身材,循循善诱的教导,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了我无尽的启迪。未遇到她之前,我犹如轻尘栖弱草;遇到她之后,我犹如贱妾逢良人。每思老师对于我的恩情,如山高如海深,我生当衔珠,死当结草,老师若病,我侍药;老师若崩,我当扶棺。来世必作牛作马作狗作猪,以报答老师对我的浩荡师恩。
目的任务:本课程是全院各专业的自由选修课.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的内在规律和方法,学会运用采访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新闻采集活动.
课程类别:自由选修课.
学时数与学分:36学时,3学分.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讲授
讨论
实践
其他
小计
第一章绪论
6
6
第二章新闻记者
3
1
4
第三章采访与事实
5
1
6
第四章怎样选择新闻事实
5
1
6
第五章的一般程序
6
2
8
第六章的基本技巧
5
1
6
合计(学时数)
30
2
4
36
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新闻与
知识点:新闻的含义,形式,的含义,特点
学的研究对象
知识点:学的一般概念,本学科在我国的历史发展
学习学的目的与方法
知识点:学的特点
第二章新闻记者
记者的历史
知识点:中外职业记者的出现和发展
记者的类型
知识点:记者的不同分类
记者的职责
知识点:明确职责,提高修养
采访与事实
采访的基本任务
知识点:采访基本任务包含的五要素
材料与事实
知识点: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性,如何区别第一手材料,第二手材料,材料与事实的关系
第四章怎样选择新闻事实
选择事实的主要依据是新闻价值
知识点:新闻价值的构成因素
获得新闻线索是选择新闻事实的必要条件
知识点:新闻线索的含义,特点,获得途径
新闻敏感是选择新闻事实的内在功底
知识点:新闻敏感的含义,作用,如何培养
第五章的一般程序
明确报道思想
知识点:报道目的,内容,范围,报道思想与采访的关系
确定报道选题
知识点:怎样确定报道选题
做好采访准备
知识点:平时准备,临访准备
访问活动
知识点:访问成功的先决条件,两种提问的方式,善问是访问成功的关键
用心思考写作
知识点:反复提炼主题,主题和题材的关系
第六章的基本技巧
点面结合
知识点:面上找题目,点上做文章
两面发掘
知识点:两面发掘技巧运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抓取特点
知识点:捕捉有特点的细节,收集有个性特点的语言
考核方法与要求
考核形式:平时考核,本课程结束后完成课程论文
成绩计算:平时考核与本课程结束后完成的课程论文成绩按3:7的比例计算本课程总成绩.
教材与参考教材
申凡.《学纲要》.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
刘海贵,尹德刚.《写作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容
内
本
基
学
教
排
安
关键词: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现状
英国作为主要的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之一,是现代高等教育发源地之一,新闻学起步较早,在新闻传播学教育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值得我们进行学习、研究与借鉴。
一、中国新闻传播学发展趋势
随着新闻装备、人们思想观念、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新闻传播学得以飞速发展,并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与特点。
(一)、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相互交叉融合。传统的新闻学研究突出实用性质,淡化理论性。传播学被引入新闻学界以后,新闻学研究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研究领域,它包括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多种传播媒体或形态,而且涉及了大量的非新闻类的媒体传播的内容。这种融合不仅是原来两个学科的融合,而且与传媒活动相关的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新闻传播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中。这就要求必须创新现有的课程设置以及教材内容的划分方式,重新构建一种适合新的环境条件的新闻传播理论。
(二)、新闻传播学的研究领域正在不断扩张。近年来,中国的传媒处于大整合的时期,传播业急速膨胀,传媒每日每时与社会发生互动,矛盾冲突的频率上升,新闻官司增加,社会对传媒职业道德不规范的指责增多。因此,传媒业自身的法治建设和职业行为的规范化,越来越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传媒经营、新闻法治与职业道德成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新领域。
(三)、新闻传播学的内涵不断拓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广播电视特别是电视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空前。从行政、综合市场、专业市场三个角度看中国电视产业的市场格局,中国电视产业呈现三大发展趋势:政府导向让位于市场导向;民营电视业将成为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电视资源要素的流通和集中同时进行,形成区域性传播中心。
二、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发展历史渊源
英国作为主要的西方发达国家之一,在近现代新闻传媒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新闻传播学教育源远流长。
(一)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起步较早。
英国最早的日报《每日新闻》创办于1702年,是世界上较早采用双面印刷并分栏、较早形成近代日报形式的报纸;1851年出现在伦敦的路透社,是世界上首批诞生的新闻通讯社之一;1922年以民营形式组建的英国广播公司于1927年改组为公立(BBC)以来,已成为西方最大的公共广播电视机构;1936英国广播公司(BBC)建立的电视台是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英国的新闻传播教育也伴随着新闻媒介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英国人的观念中,掌握实际本领的最好办法就是实践,从实际接触中学习其中的技巧,新闻传播教育也不例外。这种理念影响着早期的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奠定了英国新闻传播学的地位。
(二)传播学发展先于新闻学。英国的传播学出现在新闻学之前。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一些社会科学家便开始对媒体效果研究产生兴趣,传播研究与传媒研究院系应运而生。西方新闻学的研究领域很早就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传播学,范围更加宽泛,设计大量的非新闻类的媒体传播内容,以及广告研究,公共关系研究,媒体经营研究等。在英国传媒教育领域颇具盛名的城市大学新闻系被规划入该校的艺术学院,而另一所著名的维斯敏斯特大学新闻和大众传播却在同一个学院,还有一些院校的传播学被划入英语学院和商学院。
(三)新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起始较晚。在新闻与传播学教育方面,伦敦大学曾率先开设新闻学专业本科教育(非学位教育);最早开设新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是卡迪夫(Cardiff)大学,于1971年开始进行新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伦敦城市大学于1976年开始辨新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但本科学位教育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英国的新闻与(大众)传播学教育、媒介教育起始较晚,但英国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具有自己特色的大学教育传统和发达的传媒业等基础,在新闻与传播教育/媒介教育与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
三、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现状
英国高校的新闻与传播学教育,尤其是研究生层面的教育,新闻学教育与传播学教育区别较明显,而且整个学科领域的教育总体上也形成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学位点,而各校又自有其特色。
(一)新闻传播学强调专业实践性。从新闻学与传播学教育的区别角度来讲,英国新闻学教育领域的学位点,虽然提供宽厚的理论框架,但更加突出的是强化专业新闻实践。无论是伦敦大学戈德斯密斯学院媒介与传播系研究生教育中按媒介及其实务细分的专业方向设置,还是威斯敏斯特大学媒介、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教育中划分较宽的专业方向设置,均要求学生深入某种媒介领域进行大量练习。而传播学领域的研究生课程设置,则侧重于传播学、文化学和相关学科的理论视角、争议点、研究方法等,以便为研究生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奠定宽广的理论基础。
(二)新闻传播学教学要求严格。关于整个学科领域形成不同类型的学位点,英国高校的新闻与传播学科的研究生教育,不仅有欧美较为常见的研究型、课程(教学)型之分,而且还有研究与课程(教学)型,而且对课程学习的数量要求非常高。就“ResearchDegrees”来说,不但该专业的博士学位点在时间分配上以研究为主,并对开题报告、研究项目和博士学位论文有严格的要求,要求博士论文达到8~10万,并强调博士论文对于专业的独创性贡献,而且该专业的哲学硕士点(A型)也要求学生聚焦于选定的研究领域并撰写4万词的学位论文。而该专业属于教学(“TaughtProgrammes”)的硕士学位点,则要求研究生修满4门课,撰写1万词的学位论文。
(三)社会科学特征明显。英国站在社会科学的视点上研究新闻和传播活动的规律,表现出较强的社会科学特点。从理论课授课内容也可以看出其较强的社会科学特点,比如《新闻理论》,涉及战争与新闻、新闻业市场结构与新闻实践、新闻从业者为谁而工作、新闻与政治、国际新闻流与通讯社等专题。与英国相比,中国的新闻与传播学教育尤其是新闻学教育表现出较强的人文学科特点,新闻学更多地“体现出政治与文学杂揉的特点”,“更具人文学科的特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新闻学教育视角与社会对新闻人才的需要基本合拍。但是,“当新闻活动越来越表现为一种文化消费活动时,以社会科学的态度对待新闻学已是一种必然选择。”站在社会科学的视点上把握新闻传播活动的规律,可以让新闻学教育更贴近现实操作。:
(四)学校教育国际化特色突出。此类学校师资构成较为国际化,不少教师来自国外;其学生结构更呈现出国际化特征,约50%的研究生是外国留学生。这种师、生构成的国际化特点带来的文化间的相互融合,一方面增加了彼此间了解不同文化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以及对于新闻与传播学领域的重要概念的多元文化理解;但同时也因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带着其对一些重要概念的不同理解在一起学习而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社会传播现象和传播学科的跨学科性质,在当今时代传媒的传播活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这种跨学科、个性特色突出的专业方向,有利于培养宽口径、复合型的传媒人才,也有利于对于传媒实践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