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体育学院工作计划

体育学院工作计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2-06-05 19:22:5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体育学院工作计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体育学院工作计划

篇(1)

在新的一年,体育学院团委学生会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做好迎接的新生入校工作

1、新生报名接待站

在09级新生到来之时,我们应该建立体育学院独有的风格的接待站,显示出我们学院的特色,让新生来到我们学校,来到我们学院有种家的舒适感。

2、军训工作:发军训服装、训练场值班

每年的新生要接受为期一周的军训生活,在这期间,他们将接受军人们应该接受的考验,为了体育学院09级新生能有一个完美的军训生活,并且在全校阅兵时,能够重夺桂冠,学生会所有成员将会全力配合老师及教官,让我们体育学院成为一支秀的队伍。

3、新生动员大会

09级的新生刚刚来到大学校园,一定充满着许许多多的好奇与迷惑,为了能帮助09级新生尽快的走向正确的学习之路,组织每年一次的新生动员大会,学生会将在老师对其的教导之余,深入与其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做他们所需要的。

4、“迎新生”学习经验交流研讨会

每年的新生到来之时,在许许多多好奇与迷惑都渐渐的消失之后,他们会考虑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他们会深思熟虑,并渐渐陷入局限思维,慢慢的会对自己现状感到失望与后悔。通过本次大会,向新生介绍本人所在专业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如何学好本专业以本专业的就业前景等情况。目的是为新生树立榜样,在新生入学之际将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起来,树立良好的学风,为新生以如何的态度面对今后的大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5、女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

在如今社会竞争的压力下,由许多的女大学生经受不起学业以及就业的压力,走上了不归之路。学生会的女生部应该组织开展一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让他们勇敢地面对种种压力,对将来充满希望。

二、做好学生会纳新工作

每年学生会都会有新的“血液”流入,旧貌换新颜。

1、让新生了解学生会

宣传部要全面宣传学生会以往的业绩和活动,充分显示学生会是个积极向上,充满欢乐的集体,让新生全面了解学生会的工作,让他们感到加入学生会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

2、各部纳新计划,新生申请

学生会各部门都要抓紧时间对申请加入学生会的学生进行初步考核,根据本部门的切实需要来选择。

3、面试与录用结果公布

学生会组织一次申请人面试,根据申请人的自述和自身特长以及申请的部门,确定通过人员,最后以最快的时间向全院师生公布结果。

三、完善学生会规章制度

为了能够很好的管理学生公,为了学生会更加有利的发展,应制定和完善学生会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1、 建立学生会成员档案

2、 进一步明确三会制度

3、 工作计划公开栏

4、 工作情况备案

5、 工作简报

四、做好德育评估准备工作

1、思想政治工作入宿舍

学生会应组织人员定时进入学生寝室,跟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侧面的进行在思想政治上的积极引导,并以评比的方式激励学生走向正确的思想道路。

2、优良学风班、先进班集体等

根据上学期的表现来评比出优秀学风班、先进班集体。

五、为校文化艺术节做好准备

1、校园舞蹈大赛

2、演讲比赛

3、校园歌手大赛

4、主持人大赛

六、切实做好学生会工作

1、学生会全体成员大会

2、迎新晚会;

3、校运动会;篮球联赛;其它体育活动

4、网页更新

主席团及各个部门的工作计划如下:

主席团工作计划

一、每周一次例会,对上一周工作进行总结,及时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完善工作,并对一周的工作进行安排布置。

二、继续发挥主席团的督导作用,对各部门对工作进行不定时的抽查,本学期的抽查范围将涉及每个部。

三、及时获取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同学们提出的焦点问题进行力所能及的解决。

办公室工作计划

一、完善学生会规章制度

在实践中逐渐完善学生会的规章制度,让学生会的管理更加紧密,更加有利于学生会的发展。

二、做好文件上墙工作

对学校派发下来的通知,任务及活动的通知及时地上墙,让学生都能了解其中的内容。

三、制定本学期学生工作大事表

在开学之际,学生会的工作又从一个新的台阶逐步走向正轨,为了学生会能够尽快的步入正轨,办公室制定出本学期学生会大致度作目标,让各个部门都有一个奋斗目标。

四、制定学生会成员一鉴表,学生会成员联系方式

在新一届学生会成立后,又很多新成员加入到这个集体,为了更方便的联系彼此,办公室做一份学生会成员一览表,并附有联系方式等等,分发的每个成员的手中。

五、为每项活动准备计划书

办公室是学生会重要的一个部门,在学院组织各个活动之前,办公室做出一个大概的企划书,活动的时间,内容及意义,让专属部门更加明确的实行下一步的工作。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3-0008-01

2016年学会工作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强化“提高教育质量”、“立德树人”为重点,在上级学会领导下,秉承“学术立会,服务为本”的办会宗旨,坚持“务实、高效、规范、服务”的作风,为教育大局服务,为广大会员服务。2016工作计划如下:

一、专题学术研究

1.启动中国教育学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项课题研究,加强专项课题申报、立项、结题及成果推广等过程管理;

2.召开第八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

3.与首都体育学院联合召开第12届亚洲幼儿体育科学大会;

4.举办第四届休闲体育北京论坛。

二、承办委托项目

5.组织修改《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调研;

6.制订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7.组织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论文申报、评审,召开论文报告会;

8.组织中小学健康教育课教案评选活动。

三、研讨培训活动

9.召开体育教研员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工作研讨会;

10.举办教育部命名“第一批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校长论坛;

11.召开中小学特级体育教师教育思想与教学实践研讨会;

12.举办中小学学校卫生保健所所长培训班;

13.召开十城市“大数据下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发展研讨会”;

14.举办十四城市中小学室内体育课教学评比展示活动;

18.召开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中小学体育教师研讨会;

19.举办高等院校硕士生导师培训班;

20.召开《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学科建设研讨会;

21.召开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教材建设研讨会;

22.召开休闲体育教学资源与教学规范研讨会;

23.召开霍英东体育思想研讨会;

24.举办高校体育教师教育科研研修班;

25.举办普通高校体育部主任业务管理规范培训班;

26.举办民族民间优质体育课教学评选观摩展示活动;

27.召开游泳特色课程开展及器材设施设备配置标准研讨会;

28.召开学校体育卫生器材装备展示研讨会;

29.举办学校体育场馆设计、开发及运营培训班。

四、推进合作项目

30.与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合作,组织武术课教学标准研讨;

31.与中国学生营养健康促进会等联合办中小学健康教育知识网络竞赛;

32.组织编写“肯德基校园班级三人篮球赛”教师读本;

33.开展“肯德基校园班级三人篮球赛”地区联赛和全国总决赛;

35.与北京百年树人远程教育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大课堂;

36.组织中国大学生阳光体育校园健身跑步活动。

五、加强内部建设

37.发展会员,服务会员,提高对会员的管理服务水平;

38.加强内部建设,完善工作机构,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印发学会通讯;

篇(3)

学院党委副书记对全体团学干部一年来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对团学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过去一年学院分团委在学院党委和校团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组织青年、引导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上下功夫,在学风建设、文明创建、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和组织建设中取得了较好成绩。他强调,成绩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他要求全体团学干部在今后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围绕中心抓工作,要围绕共青团的性质和定位,围绕学校和学院的中心工作,服务好发展大局,当好后备军和助手。

二要瞄准目标抓落实,要紧扣团学工作的思想引领、成长服务、权益维护和组织提升四大板块,紧盯上级团组织的工作要点,对照学校团学考核目标任务,抓好工作计划制定和落实执行。

三要突出重点寻突破,要结合学院实际,把团学工作中的短板和弱项作为重点突破,把上级团组织的重点工作作为重点突破,把各类重大纪念活动(如建团100周年和建国70周年)做重点突破。

四要创新思路树品牌,活动开展要注重主题性,做到有品位有格调;要注重创新性,做到有亮点有吸引力;要注重传承性,做到有内涵有积淀,要积极凝练团学工作特色,树立团学工作品牌。

五要群策群力上台阶,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注重团队协作精神培养,依靠集体和团队力量去攻坚克难;要善于借势和借力,充分发掘资源为己所用,力争工作稳步推进,在学校中争先进位。

篇(4)

摘 要 在高校选项课程开展过程中,田径教学及训练屡屡遭遇开课难的困境。本文基于普通高校教学实际,对高校当前田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高校田径的有效训练策略。

关键词 高校田径训练 问题 对策

通过在校学习训练,以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运动竞技以及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提高普通高校整体田径运动水平,推动高校体育发展是当前高校田径课教学与训练的宗旨所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田径课程训练是其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校综合体育实力的充分体现。

一、普通高校田径课程训练存在的问题

田径运动训练是其他运动项目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并在其他项目的顺利开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辅助作用。据研究表明,田径课程质量优劣与学校场地设施、教师水平以及领导管理水平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一)田径课程项目教学缺乏明确目的,教学内容局限

现阶段国内田径教材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传统教育观念束缚,对项目的竞争性与技术性作了过多强调,而未对人类健康与运动技术之间的关系予以明确,对技能、技术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也缺乏足够关注。从学生角度来看,运动技术水平的提升是必需的,也是合理的,但是在原教学大纲规定中,普修课堂仅有170个学时,教师既要讲授理论知识,又要组织学生训练项目技术水平,难以有效、合理分配课堂时间,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也有所忽视。此外,高校田径教学项目未清晰定位培养目标,教学目的也不明确。

(二)高校田径项目教学缺乏丰富的教学手段

当前大部分高校田径教学仍然是传统教学模式,如挂图示范、讲解以及反复练习等,教法简单而且重复、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对学生个性化差异缺乏足够重视,也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与训练状态,难以收到实效。此外也有一部分教师受到教学硬件条件以及自身水平限制,难以有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三)训练时间不足

从现代运动训练研究可知,足量的训练以及恢复时间是运动员取得优秀成绩的重要保障。然而在普通高校田径教学中,学生在承担繁重课业的同时又要抽出有限时间进行训练,必然会导致训练与恢复时间受到制约与影响,其训练效果与成绩自然也难如人意。

二、高校田径训练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加大田径运动训练健身价值的宣传力度

作为一门综合性、全能性的运动项目,田径为其他运动项目创造了良好前提和基础。田径运动有利于内脏与神经系统功能调节、改善机体新陈代谢,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因而高校田径训练教学应重视利用和发挥田径运动特点。除此之外,田径项目还应具有健身花样、辅助手段、单项项目以及应用层次较多等特点,与其他学科相比,田径项目锻炼价值远远要高。

(二)高校田径训练应不断完善教学管理体系

就体育训练特点角度分析而言,体育训练的内部管理体系必须确保其完整性。因而在田径训练组织与开展过程中,高校管理部门应以其完整体系为依托展开系统性训练,不断提高学生技术水平、身体素质、思想品质以及战术意识。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在教育工作计划内纳入体育训练部分,为体育训练提供一套完整且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以收到更佳的田径训练效果。

(三)重视科学、合理地开展田径训练,强化训练质量

1.制定科学、完善的训练计划。训练计划的科学与完善性对训练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并与运动员技能训练水平也有密切关联。日常训练计划是日常田径训练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在开始训练活动前,教练应对学生体能特点差异予以了解和掌握,并从课程安排出发,结合具体的训练场地情况,对天气等各类因素影响予以充分考虑,编制出一套合理、科学、完善的课时训练计划、周计划、阶段性计划乃至年度计划等,以此作为日常训练辅助,从而能够针对性的、完整地实现训练目标。

2.遵循教学理论知识,关注学生个体特点,灵活教学。教练应遵循周期性、直观性、不间断性教学原则,合理安排、区别对待,并坚持专项与一般训练相结合,重视学生体能特点差异,着眼于实际情况来调整训练方法,在保护学生身体机能前提下收到满意的训练效果。

(四)坚持学习与训练二者的有机结合

在普通高校中,其田径运动员大多出自非体育专业类学生,此类学生学习基础尚可,但大部分运动员文化课成绩相对较差,这主要是由于长时间训练导致学生缺乏有效的文化课学习时间所致。基于此,学校应注意对运动员考试相关政策或制度进行适当调整,使学生消除训练后顾之忧,做到训练与学习的有机结合。例如对于考试不合格者,参加补考合格后可按正常考试通过,而不记入补考档案;获得奖项,为学校和系部争光的学生应享有奖学金评定、评干以及评优等政策方面的倾斜等。

三、结语:

高校田径训练教学应严格遵循其自身特点与规律,从而使学生运动潜能得到充分挖掘,竞技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进而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为国家竞技运动项目培养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 徐敏,邓琳.对高校田径运动训练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探微[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6):66-67.

[2] 马晓平.2000-2010年安徽省大学生运动会女子中长跑成绩变化与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1.

篇(5)

关键词: 地方高校独立学院 阳光体育运动 开展现状

“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国民素质又是人才素质的要素之一[2]。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的栋梁,他们的体质健康如何,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和民族的兴衰。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应从战略发展的角度认识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指标。近20年来,综观历次学生体质监测数据和国民体质监测数据,中国青少年学生部分身体素质指标呈持续下降趋势。在这种背景下,“阳光体育活动”的启动可以有效疗治大学校园存在的“灰色体育症”,因为它为高校体育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理顺了思路,指明了方向。体育课是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校体育是贯彻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主要途径,在我院文理学院实施过程中以“健康第一”为主导,推行创新教学模式,对于持久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开展此项运动,对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大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和掌握文理学院大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现状,为有关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现状。

1.2问卷调查法。

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随机抽取学生400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257人,女生143人。收回问卷400份,其中387份有效,有效率为96.8%。

2.地方高校独立学院阳光体育开展现状

2.1大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认识程度和学校的重视程度。

对文理学院的学生的调查发现:只有36.4%的学生了解“阳光体育运动”,其中有44.7%的学生通过电视和网络了解,29.5%的学生通过体育教师了解,17.9%的学生通过校报、校宣传栏了解,7.9%的学生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在对湖北省其他的独立学院的调查中发现[4],只有21.6%的学校举行了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很多学校没有把这一项工作列入工作计划之内,文理学院也在其中,且没有详细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计划。同时,学生的阳光课外体育活动没有安排体育教师进行指导,主要是源于文理学院没有专门的体育课部,所有的课程和活动都依托于体育学院的公体课部进行,其师生比为1:571,体育教师严重缺乏。教师在应付教学工作外,对学生的课外活动根本没有精力进行指导。

2.2大学生体质状况。

通过查阅文理学院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发现,文理学院学生的耐力、爆发力、力量素质等指标较三年前有明显下降,肥胖率却呈上升趋势,睡眠普遍不足,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存在隐忧。

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自评处于疾病状态。同时,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有一定差异,44.2%女生认为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而男生为29.7%,男女生之间差异明显。这是由于男生在余暇时间时活泼好动且对阳光体育活动的渴望度较高,使得男生的体质状况较好。

2.3大学生上课日与双休日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时间投入情况。

调查得出:大学生在上课日选择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下午和晚上,下午的时间主要集中在4点到6点,而晚上的时间点主要在7点半到8点半。而双休日大学生选择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段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选择随机时间的人数最多;选择在上午进行锻炼的最少。在双休日大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时间段做自己喜欢的运动。在双休日平均每天参加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大于60分钟的大学生占到58%,而上课日参加体育活动时间超过60分钟的大学生比例连20%都没有。

2.4学校群体竞赛。

体育竞赛是学生体育精神的展现,是高校开展阳光体育必不可少的,经常开展体育竞赛可以激发和带动学生阳光体育的参与。从体育竞赛训练部了解到,田径、篮球及冬季长跑每年基本上都举办,其他项目开展率非常低。不满意学校体育竞赛开展现状的学生比例超过40%。

2.5影响大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因素。

通过调研得出,影响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是受学习任务重和场地因素的影响。学习任务重可能是因为很多文理学院的学生觉得学校的文凭不过硬,想通过考研提升自己。在场地方面,主要是篮球场、田径场、排球场、网球场、室内馆。但目前的场馆设施肯本满足不了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需求。再加上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弊端,导致学生没有养成很好的体育健身习惯,这些都是影响大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因素。

3.地方高校独立学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策

3.1积极发挥校领导、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

阳光体育的开展,教职员工应该是排头兵,所以开展教职员工阳光体育运动是高校阳光体育运动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

3.2利用学校宣传部门,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

阳光体育的全面、深入实施,需要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3.3将“阳光体育运动”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将体育课程纳入学位课程,使学生彻底从思想上重视体育,激发学生和教师积极投入阳光体育活动。

3.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条件建设。

学校要保证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场地、器材设施。同时学校还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建设体育活动园地,努力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4.结语

4.1地方高校独立学院大学生对阳光体育活动的了解程度一般,了解的途径比较广泛,但对信息关注度不高,学院对于阳光体育活动的重视度不够;学生体质存在隐忧,但男生体质优于女生;双休日学生投入阳光体育活动的时间明显高于上课日;影响学生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是学业重及场馆设施匮乏;对于阳光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的项目比较少,学生的满意度普遍不高。

4.2地方高校独立学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策:积极发挥校领导、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利用学校宣传部门,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条件建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教体艺[2006]6号文件关于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R].北京:教育部办公厅.

[2]李鸿江.阳光体育总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3.

[3]范立仁,等.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5(2).

篇(6)

关键词: 高等学校 体育教学 档案管理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档案是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活动和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是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体育教学改革和评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在新体育课程标准下,高等学校如何科学地管理和有效地利用体育教学档案,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1.高校体育教学档案的特点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档案是学校在体育教学管理、体育教学实践和体育教学研究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经过整理立卷归档的各种载体材料,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1.1归档材料的主客观性。客观性指原始记录文件材料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主观想象的产物。主观性指在收集、整理和鉴定体育教学档案过程中,对收集的那些已经完成的某一教学实践、体育竞赛和教学研究的文献资料要确认具有查考保存价值和使用价值后才能立卷归档。

1.2所属内容的多样性。体育教学档案的内容极为丰富,包含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竞赛、体育科研等各个环节。

1.3多学科交叉的相容性。体育教学工作有许多规章制度、计划与规划、文件材料和会议记录等文献资料,既有社会科学性又有自然科学性。

1.4记录的规范性。体育教学档案所收集的归档的原始记录文件材料是反映一定历史时期或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教学工作及其活动的记载,其查询和凭记作用是远非其他史料所能比拟的,这样的历史记录文件材料符合立卷归档制度的规范性前提,故应按一定程序进行归档工作,不能因为有排他的差异性而不立卷归档。

2.高校体育教学档案的功能

体育教学档案能够及时正确地总结体育教学工作的经验,为不断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完善考试评分标准等方面提供可靠的事实依据。其功能主要表现为:

2.1为科学决策,宏观调控高校体育工作提供依据。建立健全高校体育教学档案,能为高校体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和咨询材料,使高校领导和体育教学管理部门能更全面、深刻地了解本校体育工作的优势与不足,制订出切合本校实际的体育工作规划,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宏观调控,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开展体育教学和其他体育活动,提升体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2.2为体育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供材料。体育教学档案本身就是体育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通过建立教学档案,将教师零散的材料和经验系统化,同时档案内容的增加也能丰富体育教师的学识。如在备课、撰写教案时,可以参阅以前的教案,使教案不断完善,备课水平不断提高。

2.3为发展学生体育活动能力与个性提供参考。体育教师收集材料,为开展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提供良好的素材,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扩大学生知识面,丰富了课堂生活。如举办体育图片资料展览,定期举行体育专题讲座或报告会等。

2.4为高校体育教学和体育工作评估提供素材。由于国家对高校体育的重视,在对高校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的评估中,素来都把体育列为重要的评估条件,经常对《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体育教学档案则能为此提供真实具体的原始材料。[1]

3.高校体育教学档案管理的内容

高校体育教学档案所收集的材料内容广泛,题材多,数量大,因此必须重视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根据体育教学的需要加以整理、分类、汇集成册或加工成卡片,并编排次序和目录,以便在教学中随时查阅参考,按材料所属对象笔者将其内容与分类归结为:

3.1学生体育教学档案的管理。主要内容包括:(1)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学号、家庭住址;(2)基本素质、运动能力、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登记表;(3)《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成绩登记表;(4)体育合格登记表等。体育教师按规定对大学生进行体育项目的指导与测试,并将每个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体育基本情况及时公布给每个学生,逐个写出具体分析和建议,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四年来的体育锻炼及提高情况,以便今后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和提高。

3.2体育教师体育教学档案的管理。主要内容包括:(1)体育课堂教学类:教学计划、教案、课后小结、体育课中的考勤、过程评价记录与考核等;(2)体育教学管理类:器材、场地的使用登记制度等;(3)体育教学理论参考类:体育教学相关教材、参考书籍等;(4)体育教学科研类:体育教学教改的课题、论文、总结等;(5)体育教学活动类:体育教研活动:听评课、公开课、观摩课、教学研讨会材料、对外参观学习与交流等;(6)体育教师获奖类:教学、竞赛、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各种获奖状情况。

3.3学校提供相关体育教学资源档案的管理。主要内容包括:(1)理论参考类:与体育教学相关的报纸、杂纸资料、教材与参考书籍;(2)基础设施类:学校体育场地、设备与器材配置;(3)体育经费类:学期体育经费的开支和体育教师的待遇等;(4)学校内外竞赛类:竞赛的规程、报名单、比赛过程、秩序册、成绩册;(5)群体活动类:群体活动的管理(评比)办法、评比记录等;(6)课余训练类:训练计划、总结、运动队概况记录、运动员个人档案等。(7)计划总结类: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竞赛计划等;(8)体育获奖类:记录教师、学生、学校、体育组在上一级竞赛、评比中的获奖情况。

4.高校体育教学档案管理的问题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档案是衡量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学校教学档案的主体、核心和重点,是开展体育教学改革、评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档案在具体的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

4.1 认识的差异性。高校体育教学档案资料全面、直接地反映高校开展体育工作的情况。体育教学档案应该是整个档案管理的一部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档案管理比较重视人事档案、科技成果档案、学科建设发展和管理制度档案等方面,而对体育教学档案重视不够,从而限制了体育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例如:有的高校没有体育教学档案,大部分高校体育学院没有兼职体育档案管理人员。

4.2 内容的偏向性。根据高校体育工作的实际,应该形成独立的体育教学档案管理体系。但从实际情况看,高校体育档案主要记载历年来主要大型运动会的情况,参加省、市运动竞赛获得的锦旗、奖状和奖杯之类,其他类别的体育档案资料较少。如教师自编的教材,教师各类获奖情况,学校体育组的科研档案,体育教学相关报刊、杂志及摘抄、复印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料等没有记录。

4.3 手段的单一性。主要表现在只用书写形式记载档案。实际上,体育工作中计算机、声像等手段的运用十分广泛,积累的资料也十分丰富,关键是档案科学管理意识薄弱,教师自我认识存在滞后性,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时间编排混乱,同一学院的档案材料年度互相穿插;二是组卷、装订不规范。[2]

5高校体育教学档案管理的对策

体育教学档案不同于其他档案,它涉及面广、分类细、材料多而杂。如何科学地管理体育教学档案,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服务,主要对策如下:

5.1提高对高校体育教学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应不断加强体育教学档案工作的宣传,提高体育部门负责人、体育教师及档案员对体育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督促他们主动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并按时移交给学院档案部门作进一步的整理,保证体育教学档案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有序性。高校体育部应设专门的体育档案管理员,领导要加大经费投入。

5.2强化高校体育教学档案管理意识。高校体育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者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淘汰不适应要求的旧方法和旧手段,把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运用到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增强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确保档案建设的科学性和持续性,以便客观、全面、准确地记录和反映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面貌。

5.3加强与教学管理单位的联系。文件材料的收集是一项很艰难、琐碎的工作,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不厌其烦地、紧密地与教学管理单位加强联系,随时了解一些重要信息,并将那些对学校发展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教学材料收集齐全。

5.4灵活掌握归档时间和文件材料的动态规律。教学档案管理者应灵活掌握归档时间,及时收集,随时归档,不能消极等待。学校可规定在每年开学的第一个季度,向档案室移交上一年的档案材料。坚决杜绝那些上交不完整、不系统的文件材料的情况发生,避免重要的体育教学档案的流失。

5.5实现高校体育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首先,建立体育档案计算机检索系统,将每份体育教学档案文件或案卷的内容填写在统一格式的计算机输入卡片上。其次,建立计算机借阅管理系统,应具有借阅、预约、查找、统计等功能。第三,建立计算机统计系统,对体育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与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及量化管理。第四,体育教学档案缩微化,缩微化已成为档案存储的重要发展方向,不仅能解决档案信息存储的空间,而且在计算机处理档案信息工作中,能不断扩大信息存储量,提高档案管理的自动化水平。[3]

参考文献:

[1]李楠.教育评估与学校档案建设[J].学校档案,2003,(1):43-44.

篇(7)

关键词: 河南省 学校体育 课外体育活动 发展现状 对策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课外体育不像体育教学课程那样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自发性和随意性,属于潜在教育课程,它对于学生的信念、价值、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然而,目前我省学校课外活动普遍存在重视不够,疏于管理,内容陈旧,封闭自守的现象,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着新形势下学校体育功能的发挥和发展,充分发挥课外体育活动的作用和功能,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激发锻炼热情,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课外活动的内涵

1.1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

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以外所进行的各种体育活动,既包括学生在校内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加的体育活动,又包括学生自发参与的一切校内外体育活动。它对于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1]。

1.2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当今,增强体质,发展个性,培养能力,促进身心健康是学校体育的最终目标,这是新时期学校体育教育的最终努力方向。然而,就最终目标的本质而言,它只是在抽象的基础上概念化了的一种理论归纳,必须加以具体化后才能有实际操作价值。增强体质、发展个性、促进身心健康是一个长期的个性塑造过程,它需要持久地努力和不间断地锻炼才能够保持和提高。课外体育活动为学生形成这种持续性和不间断性提供了可能。学校体育教学由于受到学时、运动项目、运动方式等的限制,很难满足学生兴趣和个性化的需求,而课外体育活动则弥补了体育课的不足。这似乎证明了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自然延伸和体育教学的第二课堂。但是,课外体育活动相对于体育教学来说,它又能自成体系,显示出相对的独立性。所以,课外体育活动并不是体育课教学的简单延续,也并非纯粹是体育教学的第二课堂,而是对体育课内涵的补充和外延的升华。它不在乎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运动技能的高低,而是使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获得对体育运动深刻内涵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自身良好的体育意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可见,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具有广泛的延续性和终身性[2]。同时,课外体育活动又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

1.2.1课外体育活动能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人的生长发展虽然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但与青少年时期正确地进行体育锻炼也有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可以使身体的结构和机能都得到正常的发展,从而防止甚至矫正身体的畸形发展。更加重要的是: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还能够增强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总之,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不但能够提高运动分析器的工作能力,从而使机体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而且能够全面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健康水平。

1.2.2课外体育活动能促进青少年优良个性的形成

课外体育活动是一种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付出相当多的体力、精力和时间的艰苦活动,有时还有一定的危险性,没有不怕困难和无所畏惧等优良的个性品质,是很难完成的。因此,学生经常参加各种课外体育活动,对于培养他们具有坚忍顽强的意志,勇敢果断的精神,灵敏机智的品质,以及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的品德,等等,都具有直接的效能。许多研究指出,课外体育活动可以使人的个性在短时间内得到表现和发展。如在严密组织的集体性对抗项目中,学生能培养勇敢进取、互相合作的道德品质;在完成艰难甚至惊险的肌肉技术动作时,学生能锻炼吃苦耐劳、顽强果断等心理品质;在种种激烈、紧张的训练和比赛中,学生能学会调动自身潜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意志,克服消极心理现象的方法。所有这些,对于学生优良个性的形成,都具有积极意义。

1.2.3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状况,保持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健康较为关注,继而产生了终身体育的思想。为适应终身体育思想,全面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我国正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要使每个人都有终身体育思想,并终身参与体育锻炼,课外体育活动可以说大有作为。其一,学生时代,是个体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重要时期,通过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个体方面可以获得基本的健身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技能,这些都有利于激发个体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为个体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二,课外体育活动中充满竞争和乐趣,通过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个体不仅身体得到发展,而且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心情舒畅,促进身体健康。其三,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个体掌握某项或多项体育技能,为日后终身开展锻炼提供活动方式和手段[3]。

2.河南省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现状

2.1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实效不强。

一些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校中小学生健康及体质状况令人担忧,说明了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在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方面存在着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实效不强的状况。其中最典型的是,我国城乡学生的耐力水平呈普遍下降趋势。“耐力素质水平的提高或下降往往意味着人体健康水平和体质状况提高或下降”。各项研究在研究学生耐力水平下降的原因时都明确指出:学生缺乏体育锻炼。有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按要求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的中小学只占总数的68%。其中,既能坚持开展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又能开展课外体育锻炼和班级体育活动,并对课外体育锻炼和班级体育活动有明确要求的学校仅占约50%[4]。这种现状说明,学校体育工作中,只重体育课,而轻课外体育锻炼;课外体育锻炼中,只重早操、课间操,而轻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锻炼和班级体育活动。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不够是措施不力、实效不强的主要原因,由于措施不力、实效不强,因此学生缺乏体育锻炼。

2.2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课外体育活动内容的安排与设置,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点。一般来说,城市中小学比农村中小学好,高等院校比普通中小学好。但是普遍存在内容陈旧化、形式单一化的问题。有的学校办了几十年,课外体育活动内容总是整齐划一、场面看似宏大的早操、课间操和参与人数十分有限的篮球运动,而且早操、课间操中学生基本上是被动参与,他们在学校的规定和考核的压力下不得已而为之。何淑娟等人通过对全国68所普通高校16768名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太少,每校平均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仅占学生总数的15.4%[5]。这提醒我们,在学生课外活动内容的筛选和组织形式的创新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果我们无视学生主体需求,故步自封,墨守成规,不思改革和创新,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

2.3缺乏引导,疏于管理。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与规范有效的管理是分不开的。目前,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主要由体育组具体部署实施,局限于那些规定了的和有计划的课外体育活动,如早操、课间操和运动会等。很多学校在这些常规的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中表现出太大的随意性,甚至流于形式,使得这些活动的教育实效大打折扣,而那些不在学校规划之列,占据绝大部分时间,并且参与面广,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意识的课外体育活动几乎没有管理、引导可言,老师不插手,管理不沾边,学生的自主活动处于一种极度的盲目开发状态。不少学生由于受运动技能水平的限制,认为技不如人,或受场地器材所限,干脆放弃了这些自主性很强而且是他们十分喜爱的课外体育活动,而能坚持这种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由于缺乏基本的管理和科学的指导,其活动也始终处于一种无序、低效状态。

2.4多重因素,限制发展。

尽管我国的教育方针把体育摆在重要的地位,但是体育的重要性始终未能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中的“读书做官”等社会等级观念、价值观念、伦理观念是形成“重智轻体”现象的直接原因,它制约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是造成学校教育中偏重智育、忽视体育现象的社会根源[6]。另外,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最直接组织者和指导者,一般来说,体育教师的组织工作能力较强,他们工作热情高,学校领导支持,学校体育的各项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好。但是目前大多数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是很高。一方面,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体育教师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同工不同酬等因素对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体育教师的工作责任性不强,缺乏一定的奉献精神,工作不主动,不愿花较多的精力和时间组织课外体育活动,造成体育活动的组织缺乏活力。

3.河南省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对策

3.1明确目的性。

有人认为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的自由活动,由学生自己完成,学校只要提供场地和器材就足够了。其实,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它必须贯彻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个性特点。组织每一项活动都应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的、要求和计划,避免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防止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随意性,避免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的“放手”行为。

3.2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让他们把活动作为自己的事,做活动的主人。如果活动的进行完全由老师发号施令,就会使学生陷入被动,妨碍学生独立自主性的发挥。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参加讨论,决定活动计划和步骤,研究解决活动中的各种问题,注意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3.3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课外体育活动感兴趣,他们才会高高兴兴地参与到活动中。因此,课外体育活动应该丰富多彩。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们所喜欢的体育项目多组织一些竞赛,激发学生们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学生们能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找到一项自己所喜欢的体育项目,能够喜欢体育活动,能够自觉地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去,养成热爱体育锻炼的习惯。

3.4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开展课外活动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地、各校的有利条件,开展有特色的活动。例如:城市学校可以利用学校周边的体育场馆、广场等场所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农村学校则可以利用自然环境,如乡间公路、高山、河流、坪地等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有些设备条件比较好,师资力量比较强的学校可以开展各种专项体育活动,如篮球、足球、排球、武术、游泳、健美操等,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这些活动,形成各自的特色。

3.5加强组织领导。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手段[7]。因此,学校领导要切实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领导,把课外体育活动列入学校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由校长或教导主任分管,教务处具体组织和指导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使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庆永,张丽君.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3,26,(3):233-234.

[2]龙亚军.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其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4,26,(3):125-126.

[3]冯炳.浅谈课外体育活动[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4,21,(3):102-105.

[4]曲宗湖,扬方轩.课外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45-48.

[5]何淑娟.大学体育现状与需要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7,14,(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