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30: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年终审计报告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成本控制;人才瓶颈
随着企业组织形式由个人独资、合伙制向股份制企业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的是股份制企业。股份制有许多优点,它能最大程度地汇集社会闲置资金。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为了节约成本,采购变为全球采购,为了更多地赚取利润,销售业变为全球销售;此外,某些行业如汽车制造业、能源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股份制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股份制企业不像个人独资或合伙企业的企业主能够参与企业管理,股份制企业股东众多,企业大多交由职业经理人管理,股东需要监督职业经理人受托责任的执行情况,因此,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于股东和职业经理人的第三人,成为监督检查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人。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业务就是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而我国还有一些国企,国企不一定要向证监会提交年审报告,但有的国企同样会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我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业务就是为国内某大型能源企业进行年审。注册会计师审计对于企业起到了监督作用,但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不能完全保证独立性
可以说,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公平、公正对于审计报告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保证不了注册会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那么就无法保证出具公平、公正的审计报告。年度审计报告对于企业是非常重要的。上市公司的年度审计报告,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将被退市。对于国企而言,即使不是上市公司,注资、向银行贷款也都会要求看企业的审计报告。因此,审计报告对企业而言是很重要的。但是,无论是会计师事务所还是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报告,尤其是出具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时,即使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是公平公正的,但是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是由被审计企业支付,如果注册会计师没有出具无保留意见,第二年被审计单位换了另外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这样会计师事务所就有可能为了留住客户,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出具“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时慎之又慎,这样就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这样的问题并不是个别会计师事务所的问题,更多的是审计制度的问题,当然这样的问题不仅我国存在,国外也同样存在。2001年美国安然事件不仅导致安达信分崩离析,更引发美国国民对于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质疑。
二、人才瓶颈
人才瓶颈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又一大难题。
众所周知,注册会计师证在国内是含金量很高的证,同时,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难度也非常高。其难度不仅在于单科的难度,更在于科目多达六科,三年之内能够拿到此证已属不易。所以,注册会计师的总数是有限的。会计师事务所最缺的是能够带项目的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如果事务所处于业务扩张阶段,能揽到很多审计项目,可是有经验的能带团队的注册会计师是有限的,刚拿到注册会计师执照的能力达不到要求,这就导致事务所消化不了过多的审计项目,制约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以我所实习的项目组为例,4月初时,此项目组所负责审计的子公司中,虽然大部分的报告已经打印并装订,但是送去事务所审核的还不到一半,有的子公司的资料还不全,就在此时,事务所却抽调此项目组的负责人和一位助理去外地进行专项审计,而留在事务所继续出年审报告的只剩下一位助理。
会计师事务所除了缺少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之外,对普通审计助理也很缺乏。其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审计助理较之注册会计师而言,待遇低得多,但是工作量却很大。年审时,一般的项目组也就配备一个助理,即使是大项目组,也只有两个助理。助理们经常需要加班、出差,如果碰到事务所抽调项目负责人和其他助理去做其他专项审计,留守在事务所收拾残局的助理甚至会直接辞职走人。而会计师事务所要想迅速招到一个与负责人配合默契的助理也有很大困难,虽然只是审计助理,可是审计工作本就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的工作,会计是一笔一笔做账,而审计是根据这些账目发现其中的问题,新人是很难发现这些问题的。另一方面:有的人进入会计师事务所本就没有打算长期在审计行业发展。有的人只是把会计师事务所当做跳板。首先,如果想长期在审计行业发展,就必须考下注册会计师执照,而这个执照是非常难考的,有的人是因为受不了考注会执照的苦闷和枯燥,有的人是考了几次都考不过,拿不到注册会计师执照,在审计行业是没有发展前途而言的,所以很多人最终放弃了。其次,正是因为审计的技术含量以及工作强度,拥有一定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经验的人再跳槽时往往很受欢迎。有经验有能力的审计助理跳槽去做企业会计并不难,且待遇亦不比会计师事务所差,更有能力强的审计助理一跳槽便成为财务经理。权衡左右,许多助理跳槽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
三、工作强度大
以我所在项目组为例,该项目组2011年年终审计所负责的公司的数目比其2010年年终所审数目多50%。这并不是个别现象,其他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所负责的公司数也比上年增长很多。自从今年2月初完成现场审计以来,我所在项目组的所有成员每天从早九点到晚九点,如果自己不请假,根本不会有休息日,而助理就更加辛苦,有时甚至会工作到晚上十一点。当然,也有极个别的组,由于注册会计师是刚刚考下执照的,事务所分给她的工作量少得多。于是就会出现有的组赶进度赶得火烧眉毛,而这个组却没事干,但这样的组是非常少的。此外,审计行业的工作强度不仅体现在工作量上,更体现在工作压力上。审计人员在进行年审时,不是在外地出差,就是在事务所苦熬出报告,对于自己的家庭的照顾不可能像朝九晚五上班族照顾的规律。前些年事务所的业务量没有那么大的时候,注册会计师和助理们至少在年审结束后有一段时间陪伴家人、正常生活。但随着事务所业务量骤增,不仅要进行年初年底的年审,平时还要接一些专项审计,审计人员一年中能够在家陪家人、休息的时间屈指可数。
四、成本控制
许多会计师事务所在年终审计时都会招募大量实习生,最小的项目组也会招两个实习生,而我所在的项目组更是招了四个实习生,最多的时候甚至有六人。其实,招实习生存在弊端。首先,大部分实习生毕竟没有审计经验。其次,所招的实习生大多来自大专院校的未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一般而言,现场审计大多实习生可以坚持到底,有的会计师事务所在现场审计时就已经基本把报告出好了,但有的事务所是等现场审计结束后回到事务所再着手出报告,而许多实习生现场审计结束后学校就要开学,他们不得不离开,而此时再招实习生就很困难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困境,主要由于会计师事务所要控制成本。招聘一个长期的工作人员比招一个实习生的成本要大得多。工作人员,每月要按时发工资,而实习生,只在年审时发3-4个月的工资,实习生在实习期间需要自备笔记本,工作的场所,如果正好有出差的会计师或助理可以借用他们的地方,如果没有,那么会议室、过道都有可能成为实习生的工作场所。当然,不可否认,这的确是节约成本的好办法,且审计行业现状就是如此,有时招人招的火烧眉毛,有时的工作量又不饱和,如果那些实习生都成为每天坐班的正式员工,事务所要多花很多钱。
以上所列四种问题,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存在相互作用。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的成本控制,导致在年审时审计项目组人手不够,虽然人手不够,但事务所又不愿缩减业务量,于是分到每个注册会计师和助理手中的工作量就开始增加;由于工作量骤增,压力越来越大,造成对人员需求的供求不平衡,而这些问题最终会影响的是财务报表的质量。2012年4月2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了《关于完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见稿)》、《关于改进和完善主板、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见稿)》,其中增加了净资产指标、营业收入指标、审计意见类型等退市指标,这对于保障投资者利益起到了积极作用,也能更好的促进审计报告质量的提高,促进审计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乘风.沿革与变迁—中国审计的现状与未来[J].审计与经济研究,1991(4).
[2]费娟英.独立审计声誉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5.
[3]张云志.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5.
一、建立和完善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制度
高校内部审计管理人员在做审计项目时,往往出具了审计报告,提出了审计意见,审计项目就算完成,有关文件资料没有及时按相关法规要求归档、管理,待今后工作中需要查找相关资料时,因没有及时归档而无法查阅,大部分单位的档案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够。一方面是档案安全规范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制度存在挂在墙上、留在纸上的现象,各项档案安全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 普遍不落实。另一方面是档案安全管理日常工作没有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大部分的单位档案安全日常管理还相对薄弱, 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没有对档案进行定期的检查。个别单位档案资料没有按照《档案法》的要求向高校档案馆移交到期的档案。对此,笔者认为,一要加强对档案法律法规和审计法规的学习,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确保审计档案管理的质量。制度是行为规范,高校应按照上级部门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实施办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等有关档案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定。二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促进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审计档案管理制度、审计档案保密制度、审计档案借阅利用制度、审计档案销毁制度等规章制度,明确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立卷、归档、保管、利用、销毁等各个方面的管理方法,使审计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三要建立奖惩机制,完善档案管理责任制,加大审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考核监督力度,把审计档案管理工作目标化、任务化。
二、提高高校内审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从目前高校审计档案专业人员队伍的整体状况看,普遍存在学历层次、理论水平、专业素质较低等问题,与新时期审计工作的发展要求存在较大悬殊。一些高校审计档案管理人员专项管理经验不足,管理观念不强;在审计人才培养中,重视审计专业人员素质及动手能力的提高和继续教育,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和继续教育没有作要求,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停留在传统经验上,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时展,缺乏创新和活力。
制度要靠人来执行,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取决于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因此要通过多渠道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增强敬业爱岗、保守秘密等职业道德修养。随着现代档案管理知识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需要从事档案工作的人严肃认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审计部门要不断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培养,把政治素质高、事业心强、业务技能强的干部充实到档案管理岗位上,并不断加强培养和锻炼,使他们能够适应审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同时,还要注重强化档案工作人员政治、业务学习培训,努力为他们创造学习业务、钻研业务的条件,使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三、积极推进高校内部审计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
在审计档案的利用过程中,其效果欠缺。审计档案的凭证价值非常突出,特别是反腐倡廉工作,使得审计作用日益凸显。在审计档案的数量方面,往往会逐渐增多。与此同时,审计档案的案卷提供了大量重要信息。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对信息进行开发利用,为高校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审计机构要高度重视审计档案利用工作,从单纯的保管档案,转向开发利用审计档案,不断总结档案利用工作的成功经验,使审计档案充分发挥价值,提高审计工作效应,扩大审计影响。目前审计项目实施时审前调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查阅审计档案是审前调查一种方法,通过查阅审计档案,可以使审计项目实施事半功倍;另外在年终审计项目质量检查评比时,也应把审计档案作为依据之一,把审计档案管理规定和项目质量管理规定等有机结合,确定原则,细化标准,为各项评比检查提供依据,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到审计人员手中,对其中的不足要求他们认真整改,从而促进审计人员进一步增强审计质量意识,使审计工作质量更上新台阶。所以高校审计部门应进一步重视审计档案利用工作,要从单纯的保管档案,转向开发利用审计档案,不断总结档案利用工作的成功经验,努力将“死资料”变成“活资源”,使审计档案发挥更大的利用价值。审计档案管理要服从高校管理这个中心,以开发利用为目标,从单纯保管档案转向保管和开发利用档案相结合,利用电子化审计档案资料,挖掘档案信息资源的潜在价值,促进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一是将风险点进行科学整理归类与分析,编制审计提示,推动审计成果的运用和转化。二是对各级审计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建立审计问题库,为进一步规范业务操作提供很好的参考。三是整合梳理各项审计检查中发现的违规问题,建立审计违规问题整改台账,强化问题整改跟踪管理和责任追究。
四、做好高校内审档案管理的监管工作
内审档案立卷、归档一般按照“谁审计,谁立卷”的原则,即项目审计组组长为内部审计档案立卷责任人,负责项目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全部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鉴别,并作合理的取舍,经内部审计处负责人审核通过后按立卷方法进行组卷,再移交给审计处档案员。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将这些案卷进行收集、分类,然后登记编号归档。为确保内部审计档案安全、完整,应当将档案入专柜保管至次年规定日,再向学校档案管理部门移交。内审部门负责人要经常督促、检查内审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使他们及时做好立卷、归档。
五、立卷归档规范化是高校审计档案规范化的核心
关键词:逃税;博弈模型;逃税方式;治理
逃税,是指纳税人在纳税义务发生后,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而逃脱部分或全部纳税义务。由于税收制度本身的不完善、非政策的征税技术因素、不同利益相对人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不同行为等,使得逃税不可避免,逃税问题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据不完全测算,在我国从1995年到2009年,每年的逃税额平均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1。逃税行为不仅导致政府税收收入的减少,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对GDP的统计,也使得资源配置受到扭曲,加大了诚实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出现了经济学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加剧了社会分配不公,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本文的写作中,笔者摒弃了复杂的数学模型,通过建立一个简单明了的博弈模型来分析在不同的环境下,企业与征税机关之间(有地方政府干预的情况)、企业与客户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中介组织之间的几种特殊合谋博弈逃税方式。
一、博弈模型构建
1、模型假设
模型假设参与人双方既有依存性,又有对立性,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因而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便构成一个既斗争又合作的博弈过程,为了便于分析,首先做出如下假设:
(1) 双方均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
(2) 博弈的规则是既定公开的,参与人双方都清楚自己的成本收益;
(3) 纳税人为风险中性者,即纳税人对于风险没有特殊的爱好或厌恶;
(4) 国家税收制度不够完善。
2、模型构建
在这个博弈模型中,我们简单地以参与人甲来表示有逃税动机的企业,而乙表示与企业逃税行为相关的参与人,在既定规则下,参与人双方只有“合谋”与“不合谋”两种策略可以选择,为了直观,选择的结果用代表效用的数字来表示,效用表示在既定的条件下,参与人所获得的额外收益,数字越大,表示参与人所获得的效用越大,由于参与人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一次博弈可能出现以下四种结果:一是参与人甲合谋、参与人乙合谋;二是参与人甲合谋、参与人乙不合谋;三是参与人甲不合谋、参与人乙合谋;四是参与人甲不合谋、参与人乙不合谋。现实中参与人双方博弈是多次博弈的结果。 甲乙双方之间的博弈效用矩阵可以用下图表示:
参与人甲、参与人乙 合谋 不合谋
合谋 A: 10 10 0 3
不合谋 3 0 B:2 2
显然,在上述博弈中有两个纳什均衡A和B,则参与人甲、乙该选取均衡A还是均衡B?对此我们容易根据收益标准和风险标准来得出。收益标准也就是经济学的帕累托最优标准。而风险标准通过偏离损失比较法来判断。就收益标准而言,参与人甲、乙合谋的期望支付为:0.5×(10+0)=5.0;不合谋的期望支付为:0.5×(3+2)=2.5。显然,均衡A相对于均衡B来说具有帕累托优势,故均衡A成为参与人甲、乙的共同选择。就风险标准来说,参与人甲偏离均衡A的损失×参与人乙偏离均衡A的损失>参与人甲偏离均衡B的损失×参与人乙偏离均衡B的损失,因为(10-3)×(10-3)>(3-2)×(3-2),因此均衡A相对于均衡B还具有风险优势,这意味着如果偏离均衡A,参与人甲、乙双方的损失会更大,因此,对于参与人甲、乙来说最优选择仍然是均衡A。
二、几种特殊逃税方式产生的根源——从非对称信息和博弈论的角度对其进行解析
1、有地方政府干预情况下的企业与征税机关之间的合谋博弈逃税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博弈模型中的参与人甲代表对地方经济和税收有重要影响的大型企业,参与人乙代表征税机关,这种大型企业由于其对地方经济和税收具有重要影响,属于地方重点培育和保护对象,而他们正是利用其在地方经济殊地位来对地方政府和征税机关施加影响。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们在“逃税”和“不逃税”中必然会选择“逃税”,通过寻找各种途径,比如虚增成本、隐瞒收入、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寻求享受各种不应有的税收优惠待遇等,尽最大可能减轻自身的税负,为此他们会利用和地方政府的特殊关系来对税务机关施加压力,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以迁移、撤资等相威胁,寻求与征税机关进行“合谋”,使其逃税行为不被查处。
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各个地方政府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培育自己的龙头企业,而这也是地方政府绩效考核非常重要的指标,在这一过程中各个地方政府之间是相互竞争的关系,为此各个地方政府采用各种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对于落户在各个地方的大型企业,当地政府必然会给予其特殊待遇。当那些对地方经济有重要影响的大型企业与征税机关出现矛盾时,地方政府为了避免出现企业撤资而把资金投向其他更为优惠的地方等对当地经济造成重大影响的情况时,必然会积极的在企业与征税机关之间进行周旋,以期取得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对于征税机关来说,他们有“合谋”与“不合谋”两种选择,“合谋”意味着其妥协于企业和政府,默许企业一定程度的逃税行为;“不合谋”意味着严格的征税和逃税查处。如果征税机关严格执行税收征管法规,那么一旦真正出现前述撤资等情况,对于征税机关以后年度税收任务的完成将产生重大不利影响,而同时地方政府也会对其施加压力,因此,征税机关的理性选择是“合谋”,即对国家隐瞒企业逃税的事实,因为,根据经验,他们预期被审计查处的概率很小。最终,上述博弈模型中的纳什均衡A就成为对地方经济和税收有重要影响的大型企业与征税机关之间的最佳选择。#p#分页标题#e#
2、第三产业、地下经济中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谋博弈逃税方式
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迅猛,在2009年国家统计局对GDP数据修订后,第三产业的比重已上升至40.7% 1,但由于产业特性,从事第三产业经营的企业其数量巨大,但规模普遍很小,经营不够规范,很多企业会计核算资料不全,营业额及应纳税所得额无法确定,因此,若对从事第三产业经营的企业进行查税其相对成本就会很高,为了降低征税成本,征税机关对大部分从事第三产业经营的企业实行核定征税,在核定税额时,少征、漏征现象就会非常普遍。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从事第三产业的企业逃税的概率要远高于第一、第二产业。在GDP总量调增的2.3万亿元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2.13万亿元,占93%。在个体、私营经济成分占较大比重的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房地产业三个行业中,普查后的增加值比常规统计多出近1.5万亿元,占第三产业新增部分的70%2。
这些统计数据引起了笔者的思考,既然2.3万亿元的GDP增加值在过去没有进入统计数据,那么在这部分GDP增加值中所涉及到的应纳税款又有多少已经征收?笔者认为这调增的2.3万亿元GDP增加值从另一个侧面同时折射出税收的大量流失。笔者的这一观点在国家税务总局2004年度“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出炉之后得到了一定的印证,路人皆知的属于“十大暴利行业”的房地产企业被指是“纳税侏儒”3,在纳税榜上忝陪末座,可见房地产业的逃税现象非常严重。
另外,根据易行建等人的测算,从1995到2009 地下经济逃税规模平均每年超过650亿元人民币,而地下经济绝大部分仍然属于第三产业范畴,对于从事第三产业经营的企业的逃税行为、笔者仅从企业与客户(包括中间商和最终消费者)角度用博弈模型对其进行分析。以发票为例,普通的顾客在非公消费后,由于其发票并不能作为报销依据,因此,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并没有索要发票的意识,而企业正是利用这一点,在把产品直接销售给最终用户,或先通过中间商再销给最终用户过程中,尽量少开或不开发票,隐瞒营业额和应纳税所得额,曾经炒得沸沸扬扬的肯德基、麦当劳在中国逃税正是利用这种方式进行的; 而还有一种情况是虽然很多顾客已经具有了纳税意识,他们清楚消费后应该索要发票,但是由于其在获取发票后无法报销,此时发票对于他们来说并无直接利得,因此,他们会利用索要发票的机会试图与企业进行“合谋”,以期获得直接的折扣优惠,而企业比消费者更清楚提供发票的纳税额,企业如果选择“不合谋”,意味着他们要全额纳税,如果选择“合谋”,意味着企业把一部分因逃税所获利益让渡给消费者,自己获取逃税剩余收益。从“经济人”的角度来看,双方最终都会选择“合谋”。
3、企业与企业之间逃税的传染机制:逃税企业驱逐守法企业
企业出现为数众多的逃税现象,研究发现,正如金融危机具有传染性一样,企业逃税现象也有其自身的传染机制。
传染机制一:造假企业相互之间的“合谋”
假定两个企业通过利润转移、地下交易等方式“合谋”进行逃税,在征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可以认为逃税行为被发现的概率很小,而且逃税企业理性预期即使征管者对他们的逃税行为有所察觉,也可能不会受到足够严厉的惩处。根据预期的风险报酬,他们会选择“逃税”。此时,如果有另外一家与其有业务往来的企业发现他们的逃税行为长期没有被查处,受其影响,这家企业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也可能会选择与他们进行“合谋”逃税,这就形成了逃税传染。
传染机制二:逃税企业驱逐守法企业
正如货币流通市场中“劣币驱逐良币”,商品市场中“劣质商品驱逐良好商品”一样,在税收征纳中同样存在着“逃税企业驱逐守法企业”的现象,为了证明这一现象存在,不妨假定所有的企业都依法经营、诚信纳税,不存在逃税现象,那么国家每年的税收将会大幅增加,财政压力就会大为缓减,此时,国家可能会为了减轻企业负担、鼓励投资而降低税率,这样,守法企业将会从中受益。但是,现实中正是由于逃税企业的大量存在,使得守法企业不仅得不到这样的获益机会,而且还要直面逃税企业利用逃税获取的非法收益与之直接争夺投资项目侵害其利益的危险。这就产生了“逃税企业驱逐守法企业”的现象。
再以上市公司为例,与非上市公司相比,上市公司的财务是暴露在太阳下的,受到的监管和监督更为严格,逃税难度就会更大,于是他们就会寻求其他途径降低自己的税负,不知是否有出于平衡税负的因素考虑在内?目前上市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比非上市公司要低。
4、独立困境——企业与中介组织之间的合谋博弈逃税方式
这里的中介组织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经济领域的中介组织。他们是沟通政府和企业的桥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中介组织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介组织的数量也必将会越来越多,他们之间的竞争也将会更加激烈。
客观、独立、公正是这些中介组织应奉行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中介机构的费用是由企业承担的,中介机构既要向企业收取费用,又要为企业出具客观、独立、公正的报告,而企业又希望中介组织尽可能维护自己的利益,此时中介机构就会陷入困境,客观、独立、公正的原则就会受到直接的挑战。下面以企业年终审计为例(仅讨论逃税),用博弈模型分析来企业与事务所的合谋逃税行为,企业与事务所都有“不合谋”与“合谋”两种选择,企业如果诚信纳税,就会选择“不合谋”,此时他们就会选择收费低的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但是在预期逃税不被发现或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受到严厉惩处的情况下,他们不会选择诚信纳税,他们总是尽可能寻求与事务所“合谋”,因为这样逃税成功的可能性更高,从而利用事务所的协助获取逃税收益;事务所如果选择“不合谋”,即出具完全真实的审计报告,那么它们所获得的审计机会和相应的收入就会少的多,由于事务所之间竞争非常激烈,为了获得更多的审计机会和报酬,“合谋”就成为其最好的选择,他们协助企业造假,提供虚假的审计报告,帮助企业逃税,因为他们根据经验预期税务机关会相信其报告的真实性而被发现协助企业逃税的概率很小,最终双方选择“合谋”的概率就会很大。#p#分页标题#e#
三、治理逃税的建议
1、完善税收制度、减少政府行政干预
不断完善税收相关法律、法规,努力建立高效、适用的税收制度,各地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尽量避免企业利用地区差异逃税。同时保持税务系统的独立性,减少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避免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国家利益。
2、加大税务稽查力度和处罚倍数
逐步形成风险导向税务稽查办法,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突击检查,拓宽检查范围,建立稽察人员责任追究制度,把对稽查人员的绩效考核与稽查效果挂钩,同时加大对逃税企业的处罚力度,提高逃税处罚倍数,高处罚倍数会对逃税企业起到极大的威慑作用,使他们在选择是否逃税时必须考虑极大的逃税成本。
3、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从严执法
由于逃税企业对税收政策越来越熟悉,他们挖空心思寻找政策漏洞,应对查税策略越来越隐蔽,新的逃税方式层出不群,因此,执法人员必须不断的进行在岗培训,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征税机关应充分调动执法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在政策条例上应减小过大的处罚弹性,约束执法人员的过大的自由裁量权,降低其寻租机会,从严执法。
4、加大奖励额度,提高全民纳税意识
只有公民的纳税意识普遍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逃税行为。因此,必须大力宣传税收知识,而采取奖励措施无疑是非常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现在很多地方餐饮娱乐业专用发票都可以刮奖,虽然中奖额不大,却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很多人现在消费后都会主动索要发票。这种宣传方式可以推广到很多行业中,而且根据行业情况可以加大奖励额度,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唤起公民的纳税意识。此外,还应建立社会举报制度,对举报人给予奖励,加强社会监督。
5、规范中介组织的运作,明确中介组织的个人责任
监管不力、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和立法滞后是导致目前中介组织违规经营问题严重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对中介组织加强监管,强化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实行风险导向复查制度,一旦发现问题,除了对中介组织处罚外,还要直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同时笔者建议取消这种类型中介组织的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形式,实行合伙制,因为这种中介组织往往是以个人提供服务为主要特点,如果采用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形式,当出现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等问题时,最后造成的损害要由中介组织来负责,个人只承担有限责任,有限责任公司这种组织形式最终就变成了个人逃避责任的手段。
参考文献:
[1] 易行健.《我国逃税规模的测算及其经济影响分析》[J]. 财经研究, 2004年第1期.
[2] 何朝盛,孙多勇.政府采购的流程分析与控制技术[J].《当代财经》, 2004第12期
[3] 蔡春红.《政府采购法》中的立法技术瑕疵[J].《法学》, 2004第2期
[4] 郭平,洪源. 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J].《企业经济》, 2004第8期
[5] 杨玉萍. 关于政府采购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理论导刊》, 2004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