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级会计经验总结

中级会计经验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8 15:30:3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级会计经验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级会计经验总结

篇(1)

关键词:情景模拟;教学效率;财经法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2-0105-03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以下简称财经法规课)是审计与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也是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课程之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传授财经法规理论知识作为主要任务,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上该课程的内容特性,其课堂教学一直不受学生欢迎。但无论对应付各种专业考试,还是对工作实践,学生对该课程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如何提高财经法规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是众多专业课教师面临的难题之一。笔者曾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采用情景模拟法开展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不错。

对情景模拟法的理解

(一)情景模拟法的内涵

情景模拟法也可以称为情景模拟教学法。所谓情景模拟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完整的问题背景,以此为支撑启动教学,并通过启发讲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中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法事实上是一种仿真培训方法,是把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环境中的职业要素通过各种现实的手段人为进行联系。换言之,情景模拟就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要求,在理论知识讲解之后,有意识地选用类似于某一工作环境的一系列资料,在这一接近实际工作的环境中把理论知识进一步运用的全过程。

(二)情景模拟法在财经法规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财经法规课由于内容枯燥难懂,若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只会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学生掌握不了专业知识,也就没法真正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而情景模拟法具有丰富的感受性和新颖性,它的应用可以激起学生参与的欲望,产生“我想学”的效果,也就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最终达到理解、掌握专业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情景模拟法的运用需要在掌握有关概念、法律规定、规范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用有关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并创设一种有益氛围,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泼,从而使枯燥的理论转化成学生容易理解掌握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益。

情景模拟法在财经

法规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情景模拟法在财经法规课堂中应用的形式

实物展示 实物展示,是指教师对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物品,如各种结算凭证、票据、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等,通过有形的展示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减少陌生感。比如,在讲述有关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取得这一课时,笔者把自身所持有的会计证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并以此实物来讲解会计证里面的内容项目等。当我的会计证通过实物投影展示时,学生一阵惊呼,有疑问的,有好奇的,也有羡慕的,但集中点只有一个:怎样才能取得此证书?如此一来,课堂教学目的也就更容易达成了。

案例演示 案例演示是把教材中的某一知识点通过人物或动作演绎出来,表现为场景。案例演示可由教师或学生进行,需由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如果是专业性的操作动作,则应主要由教师演示,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直观理解专业操作的规范与要求,并掌握操作要领。如在学习支票的签发时,我首先展示一张仿真的支票,然后根据实际的一笔经济业务签发支票,填写完毕后利用投影仪把支票实物投影到黑板上,这样,既能展示支票签发的规范性与专业性,又能在文字书写方面给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如果案例涉及多个人物角色场景,则可由学生饰演,分别给每个学生设计一个角色,然后由学生把各自角色所涉及的情景表现出来。

环境模拟 环境模拟,是指根据社会中实际工作岗位的具体流程设计实验环境,模拟工作环境中所涉及的因素。如在讲解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时,笔者把会计、出纳、会计机构负责人等主要的、最常见的岗位所要做的工作模拟出来,并将其中的资料进行展示,让学生能较清晰地理解各个岗位的含义及工作职责。

实践学习 实践学习主要是指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具体的工作岗位实地观摩操作,使学生熟悉具体实际的工作环境。教材讲述的专业知识毕竟只是理论上的,而将来的工作是实践性的,只有适当地进行实践学习,才能让学生发现自己在日后工作中可能的欠缺,及时有针对性地补充知识,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但这也是会计专业类学生目前在学校学习过程最欠缺的一个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开展有效的实践实习,有待专业课教师与学校进一步努力。

(二)创设模拟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会计证考试的必考科目,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是该课程的理论性与专业性让学生望而却步,学生极易产生学习畏惧情绪。因此,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方面。

通过把教材中论述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场景模拟的方式表现出来,既可让学生产生直观的认识和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产生对专业课程的真正理解,从而实现主动学习。比如,在讲述“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职资格”一课时,笔者首先展示“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致,然后讲解会计法律制度对会计机构负责人任职资格的规定,最后再以自身为例子引导学生判断究竟如何才能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通过如此实景模拟,既能让学生在具体人物身上理解实际的任职条件,又能让学生以较快的速度掌握这一专业知识点。

(三)通过角色模仿,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角色模仿,就是根据教材内容,给每个学生分配一个角色,让学生按照要求扮演。在财经法规教材中有很多关于专业角色、专业岗位的阐述,只是文字叙述很难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仅有教师的口头讲解也会让课堂教学显得相当沉闷、枯燥。通过角色模仿,学生参与活动,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创造一种不一样的课堂教学氛围。比如,在学习“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这一内容时,笔者先列示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及工作要求,然后在练习课里找数名学生分别演示出纳、总账、会计主管等岗位的工作场景,并让学生在观看后进行分析、回答问题。这样一来,学生既理解了会计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也能掌握教材中的专业知识,更轻松地参与了课堂教学活动。

(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财经法规课的学习能力要求之一就是学生能够运用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际案例。案例分析能力也是专业考试的重点。而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也体会到:案例分析是学生学习的最难点!学生对专业知识不理解,在进行案例分析、回答问题时自然就显得无从入手了,案例分析就成了学生口中的“最恐怖题目”了。

采用情景模拟法,即把教材中涉及实际案例的专业知识点找出来,再通过场景展示,把教材中的理论内容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情景观察中分析,在情景分析中应用。比如,在讲解有关银行汇票的支付结算时,银行汇票的出票、背书、提示付款等环节是最容易在案例题中出现的。因此,在课堂练习时,笔者找出几名学生,让他们分别饰演出票人、付款人(银行)、背书人、被背书人、收款人,各自按操作流程,把一张银行汇票从出票到最后收到票款演示一遍,同时把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分析回答,在分析问题时学生可参照教材中的内容。这样,既解决了案例分析问题,也加深了学生对教材中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应用情景模拟法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选择适当的知识点作为情景模拟的案例

情景模拟的本质是把教材中的某个知识点通过实训或案例演示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情景模拟时对知识的选择、案例的设计非常重要。在选择案例时应主要由教师来完成。首先,所选案例要与学生所学内容相接近。这是由情景模拟法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决定的。选择案例时,要注意将深奥的理论通俗化,以便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其中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其次,案例要力求简洁,使之能在课堂中规定时间内完成。同时,又要求案例在适当的基础上有一定的难度,能够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然后提出多种见解。再次,案例应当是不完整的、带有启发性的。这可使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例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二)情景模拟法的应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课程教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也是从少到多、慢慢积累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很好地运用情景模拟,同样需要遵循渐进的程序。在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财经法规专业知识时,主要以实践中常见的生活性事例为主,此时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在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财经法规知识后,可把情景的范围扩大、深度加大,主要是把课本中的理论知识通过实景模拟表现出来,演示、分析、总结,以此来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最后,在课程学习完毕、进入复习阶段时,则应以综合性运用为目的进行情景模拟,要求学生把学习过的、有关联的专业知识联结起来,对相关情景进行分析,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

(三)情景模拟法应用时的操作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景模拟法应有一个紧密、严谨的操作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按步骤进行。

课前准备 首先,教师根据需要模拟的情景找到适合的学生,并把任务分配给相应的学生,要求学生明确自身角色。其次,由学生理解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并在课后进行预演。再次,要加强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对学生的演练给予及时指导。当然,为了发挥学生的潜力,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采取引导的方式,而不是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做。

课堂演练 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按照事先的要求把情景演示出来。每次演练结束后,全班学生和教师均可针对演练的内容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答疑,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教师适当提示和最后小结。此步骤应当尽量由学生主导,教师只需做好以下几点:(1)不随意打断学生的演练。这主要是为了保证情景演示的完整性,以免影响学生的思路。(2)暂不评论。情景演示过后,教师暂时不作评论。(3)要控制。这个控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答疑过程中教师要控制场面,既要保持热烈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又不能偏离主题,影响教学效果;二是在学生分析没头绪、找不到对应的知识点时,教师应及时、适当地进行引导,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并达到目的。

分析总结 情景模拟的最终目的是要训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每一次情景演示结束后,教师都要进行分析总结。当然,在教师进行总结之前,可先由学生代表进行小结,讲述自已的理解。而教师对案例的分析则应是更深入的,引导学生把情景涉及的内容与教材中的专业知识相联系,加强理解与记记,并用情景给学生以启迪,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情景模拟法实际上是在理论知识的初步讲解之后,用于模拟实践,借此使学生深化和检验所学理论,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最终用于日后工作实际。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只是如何更好、高效地应用情景模拟法还需要专业课教师在实践教学工作中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Z].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2]俞校明,张东志.高职财经类专业项目课程开发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12).

[3]戴子刚.论情景模拟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8).

[4]王翠英.情境模拟法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9).

[5]陈小春,邓婉球.情境模拟在汽车售后服务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9(9).

篇(2)

摘要: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一个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很强的经济类专业,几年来,高职会计实践性教学改革,几乎都是以仿真模拟方式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这既不能够实际满足企业用人的要求,也不能够达到与企业会计工作岗位零对接的目的,这为学生对口就业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如果能够在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中采用“双真”教学模式,即把仿真教学逐步转换到全真教学的教学模式,就能够把学生在毕业之前,培养成企业会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高手,以实现学生毕业即能就业上岗的目标。

关键词 :双真;教学改革;实践性;双模块;双证书

一、“双真”教学改革的内涵、核心与关键

1“. 双真”教学改革的基本内涵

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社会企业人士的高度重视,主要源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改革创新的基础和源泉。高职学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成为了重要的教育基地和主阵地。高职院校教学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实践能力体系,这种实践能力体系应该是为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提供一个合理、有效的实践锻炼平台,让每个高职学生在众多的实践环节中体现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积极鼓励高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生产活动,鼓励学生参加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和科研,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这不仅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过硬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也对促进他们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增强了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的能力和社会意识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了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要培养出具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会计技能型人才,就要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原则,凸显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技能训练能力。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会计岗位能力为指引,从而进一步形成会计人员的终身学习链;使会计电算化的专业教学模式呈现活力和饱满的态势。按工作所需的职业模块来进行学生实践性训练。学校可以通过教学和会计工作岗位实施理论与实训的统一,在企业通过业务流程和工作环节实施职业素养和会计工作岗位见习,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改革中逐渐成长。

2“. 双真”教学改革的核心与关键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不再根据理论教学需要进行,也不再起验证理论的作用,而是处于主体和支配地位。以会计的典型案例或是项目训练为载体,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工学结合,由专兼结合的教师共同完成职业人所要求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设置会计专业人员职业生涯准入的课程体系,满足了高职学生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水平的取得、专业职业资格的获取,综合素质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并使其与会计实际工作岗位的紧密衔接,从而形成了会计专业人士的终身学习行为,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社会需求与专业建设的紧密结合,既有利于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的发展,也促进了本专业、本行业的社会服务效能。“双真”教学模式改革是高职院校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能否实施“双真”教学改革的关键。它既能满足本专业的专业需求和社会需求,也使得学生在取得本专业学历教育的同时,获得了有效而实用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能够进一步保证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获得对自己将来就业和工作所需的会计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为进一步扩充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就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保障。这种方式把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促使了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在教学内容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整合,大大提高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会计专业的教学提供了鲜明的示范性作用。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双真”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使用传统的教材,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填鸭式的将知识全部或大部分传递给学生,而“双真”教学模式无论是从教材的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知识模式的改革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教师不再是主导地位,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助,整个课堂体现着学生学,教师引导的主题模式,教师使用现代化的先进教学手段和方式,教师示范,学生仿真练习,使学生进入到了一个模式的企业生产实践中,这样大大克服了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的枯燥和繁琐,使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乐学、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师乐教的全新态势,教师上课较以前相比,精神上轻松了,学生上课氛围活跃了,即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打破了传统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将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模式引入一个全新的发展趋势。这种方式一方面要求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会计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同时也要求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沟通与协调能力,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师方式、方法,对会计专业的教学进行一次全新的尝试。另一方面,要求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个性的充分尊重,即不是要求学生如何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而是要求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启迪学生;同时对学生认知规律的尊重,即不只是从某种知识体系出发,而是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去实施教学活动。只有更多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师从全新的教学模式下打破传统的沉闷、僵化的教学气氛,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双真”教学模式才能够得以顺利的体现和实施,此种教学模式要想顺利的开展,高职院校的领导必须加大对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倾斜力度,更新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训室和实验室,加大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和水平,充分保障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校外实践时间,进一步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验技术平台,打造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式。

会计专业“双真”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就是三满意:一是行业用人单位满意;二是学生岗位工作满意;三是家长对学生就业满意。依据三满意的原则,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 我们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会计专业“双真”教学改革的人才培养的标准。

当前,由于会计职业岗位的特殊性,企业一般不会让学生直接去自己的单位实习。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是会计信息涉及到机密,企业为了防止自身会计机密的泄漏而不愿让学生参与自己的单位之中;二是会计处理涉及到资金安全,企业需要预防自己的资金出现不必要的差错,也不希望学生来自己的单位实习。而高职会计专业实施“双真”教学模式改革,可以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中实习、学习、锻炼,可以弥补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的不足,大大提高了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正面临着新的转折点和新的挑战与契机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从而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要充分反映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的本质特征,理论以服务实际为原则,重点突出能力培养,努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竭尽全力让学生进行实践动手操作,边实践边学习,构建与实际工作岗位紧密衔接,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紧密衔接的新的课程体系。简言之,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必须实施“双真”教学改革。

三、“双真”教学改革的运行机制

抓好在职会计人员培训,贯彻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会计专业在职教育的方针,在教育部门统一规划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和多种办学力量参与会计在职教育。同时,研究制定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全面提高人员素质,确保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强,政治思想过的硬,切实为企业理好财。

1.依托新经济时代下的“双真”教学模式,推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经济社会要求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以学校为企业服务为宗旨,这就必然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办学必须采取“双真”教学改革。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然需要高素质的会计工作人员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学校要生存,要发展,那就要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而就必须要求自身要培养出高素质的适合企业需要的会计工作人员,两者在其结果上是一致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走校企结合之路,即企业为学校提供技术操作平台,学校为企业“量身定做”高素质、高技能技术人才,学校进一步树立为企业服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宗旨,才能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培养功能;企业要解决一系列问题,最有效途径就是依托学校为教学基地,为学校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提供实习实训场地,才能充分发挥企业实践操练人才培养的有效功能。高职院校和现代企业只有相互深入接触,才能实现相互共赢,这是现代经济社会发达国家的经验总结。

2“. 双真”教学改革课程体系设计,是其运行的教学手段

“双真”教学改革课程设计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理论教学模块。主要由会计电算化的理论基础课程、职业技术课程和岗位就业发展课程三部分组成;二是实验、实训课程模块。主要由实训实验室、会计电算化仿真操作平台两部分组成。每个模块均包括会计岗位基础训练和会计岗位综合训练两大部分。其具体的操作流程或步骤如下:教师在制定的时间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事先规定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双真”教学模式。会计工作模拟实验室,解决学生深入了解和熟悉企业会计工作过程和工作流程的问题;erp沙盘模拟实训室,解决学生深入了解和熟悉企业业务流程的问题;会计课程的课件或是多媒体,解决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的枯燥无味,帮助学生树立教学内容的直观与生动性问题;会计电算化综合实验室,解决学生使用各种财务软件熟练操作问题。丰富的教学改革模式和教学手段,较好的突出了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较好的凸显出了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岗位和实训教学相结合的特点,使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变为可能和可行,同时也解决了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互动性和共享性,能较好地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效率。这种以会计岗位过程评价为主,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以会计岗位业务流程为主,以会计岗位综合实训评价为主的评价机制,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社会职业能力为根本要求,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主要标志的多方面要求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总之,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实社会的变化,要做到职业教育与职业发展的同步共赢,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必须实施“双真”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11.

[2]盛洪主编.现代制度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7.

[3]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资格[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46.

[4]姜峰.三位一体的ERP教学模式[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1).

[5]于连涛,刘伟主编.创新与创业教育[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0.11.

[6]李秀莲.浅析会计教学与改革[J].大连出版社,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