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英语培训体会

小学英语培训体会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8 15:30:2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英语培训体会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英语培训体会

篇(1)

一、不断充实自己,扫除自己在英语知识方面的盲区,尤其要扎实课堂用语。教师除了要熟悉书本上的词汇、短语、句子外,还应结合生活实际,熟悉一些生活常用语,2010年暑期英语培训心得体会常用句子、短语,尤其是在课堂中要使用的句子,教师要达到熟练使用。比如说教室里的每个物件用英语怎么说,学生打报告应怎么说,教师应怎样回答等。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只有教师达到在课堂上能无所顾忌地使用英语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去谈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培训中,指导老师们提出了许多非常好的做法,有很多是经验之谈,但经过我在实际中的实践反思,我发现有些方法不一定就实用于我所教学的班级,因而,我觉得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关于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摸索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借鉴并变通使用别人成功的做法,要常反思,常调整,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三、合理使用直观教具,充分发挥教具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提到直观教具,我们首先想到的将会是多媒体设备,但通过参加培训以及和老师们的交流,我觉得,多媒体设备的确有其先进的一面,但如何用好它,在什么时候用,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一个课题。老师们在培训中告诉我们,他们使用图片、简笔画、实物进行教学,同样取得了成功,由此可以说明,不管是什么教具只要用得合理,就会有它的效果,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地研究如何去用好各种直观教具。

篇(2)

【关 键 词】小学英语教育 综述 反思

一、理论基础及相关国内外研究

英语学习始于儿童且越早越好的观点从理论上可以归溯到Lenneberg 在1967年提出的“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基于其对于儿童语言障碍的研究基础之上,Lenneberg 指出,儿童从两岁起至青春期(10-12岁)之前,由于受大脑中的语言习得机制的影响,能够轻松地习得语言。而青春期之后,大多数人的大脑发生了侧化,人脑已经发育成熟,神经系统不再有弹性,儿童的语言习得机制开始失去作用,语言学习也就越来越困难。[1](p:69)。关键期假说虽然最初不是争对二语习得提出的,但却引发了无数有关二语习得年龄的研究和争论,支持和反对的证据似乎各占半数。

根据长期的调查研究发现:儿童在语言习得的很多关键领域占有优势,只有从小开始学习外语的学习者才可能获得流利的、像本土人一样的口音。而短期调查的结果是:年长的学习者在掌握知识的速度方面较年轻的学习者更有优势,学得更快。[2](p:155)。如果说长期的争论有什么结果的话,那就是:年幼的学习者在语音习得方面比较有优势,但即使是语音方面年龄也只是一个偏爱条件,年长的学习者也可能达到本族语言者的语音水平。

在我国,有关外语学习的起始年龄的争论也一直存在。

关于中国人学习外语是否存在关键期,我国国家教委在1985年组织的全国中学英语调查的结果也表明中学生的英语成绩与是否在小学阶段学过英语并无直接关系。中国的许多老一辈的知名外语专家学者如季羡林、许国璋、王佐良、陆佩弦、王宗炎、范存忠等都是在10-13岁左右才开始学习外语的。他们并没有从幼年学起,但也在外语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1](p:78)。

而“从小学开始开设英语课”这个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外语要从小学起”这个理论的影响。许多人认为:教师应该利用儿童在学习第二语言方面的优势,越早开始教授第二语言越好。因此,在很多国家都有从小学开始开设英语课的尝试,如英国从小学开始就开设法语课程。实际上,在英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给五岁以下的儿童教授法语的现象就越来越多了。[3](p:109)。

受相关理论的影响,我国社会上和部分教育管理人员也认为:外语学习越早越好,外语学习年限越长效果越好。至于是否有必要从小学开始开设英语课及我国是否有从小学小学开设英语课的条件,接下来将结合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讨论。

二、中国小学英语教育现状调查

2001年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争对各地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和问题的调查层出不穷,由于中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教学条件和水平差异很大,小学英语的教学现状也各有不同,下面是几个不同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学调查。

(一)上海及其他城市地区小学英语教育

以束定芳教授为代表的课题小组于2001年10月至2002年6月间对上海市的虹口、黄埔等区的二十几所小学进行了调查访问。其调查结果可以用几句话来概括:(领导)决心很大,(学生)兴趣很浓,(学校)困难很大,总体效果不佳(束定芳,2003)。教学大纲不统一,教材不统一,合格的英语教师严重短缺,优秀的英语教师更是稀缺,课堂教学是大部分小学生接触英语的主要甚至唯一场所,学生认为英语课有意思的比例也很低。[4]此次调查的样本80%都是上海市处于较好水平的学校,有一定的代表性,课题小组观察到的实际教学课堂80%以上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但即使是这样,调查结果也不容乐观,那么一些非重点的、普通的学校,日常的英语课存在的问题或许就更多了。

近年来,也不断有学者对其他城市如广州市,宜春市等地的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的来说:发达地区及大城市的小学英语教育无论在师资,教材,教学设备,教学方法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标准,但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城市及城乡结合部的小学英语教育虽然比农村要好,但与大城市比起来,在各方面都还差强人意,有待改进。

(二)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育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全国人口的大多数。要提高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的总体水平,农村地区的小学英语教育是关键,对其重视也体现了我国的教育公平原则。从全国普遍在小学开设英语课以来,许多学者都意识到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对其现状及问题都进行了研究。

纵观调查结果,大多调查都体现了农村小学开设英语课的困难。1.师资力量不足。很多农村老师不是英语专业毕业,学历也大多数在专科及以下,转岗教师的比例很大,很多老师利用假期接受英语培训然后回去当老师。许多“半路出家”老师连26个英语字母都还发音不准确,缺乏基本的教学能力,对学生英语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2.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不高,英语接触量太少。受周围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影响,农村的小学生往往会显得更加胆小拘谨、不善言谈,在课堂上不够大胆参与语言活动。且农村小学生的英语接触量非常有限,除了在课堂上接触英语之外最主要的课外英语恐怕就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了。大部分学校图书馆英语图书严重缺乏,甚至根本没有图书馆。学生也很少拥有自己的录音机、电脑。学生能经常看纯正英语光碟接触地道发音的机会可谓少之又少。3.课堂教学模式单调,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效果“费时低效”。应试教育在农村小学英语教育中占着统治地位。教师在处理教材时,不是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而是把关注点放在了语言知识的输入上。课程安排不合理,使许多老师无法完成最基本的英语教学。且教学设备落后,无法调动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率低下。

(三)少数名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

少数民族教育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而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的素质教育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育的质量,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也有不少学者对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进行了调查。与农村地区的小学英语教育很相似,少数民族的小学英语教育也有教师水平低,课堂效率低下,学生接触英语机会少及教学设施落后等问题。不同的一点是少数民族的学生一般要学习三门语言,本族语、汉语和英语。这给他们的英语学习带来了更多的困难,无论是在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还是在教学资源的分配上。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英语教育的实施也困难重重。

三、结论及对策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发现,至新课改实施以来,中国小学英语教育的问题还很多的。上海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教育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通过对上海市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我们不难想见在我国其他地区推广小学英语教学所存在的挑战与困难。虽然这个调查已经过了几年,英语教育的发展速度快,上海的小学英语教育水平也可能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通过最新调查可以发现我国大多数地区小学英语教育水平还是没有达到要求,甚至水平很低,只是根据国家的政策所做的一个表面功夫。

桂诗春教授(1992)18几年前就对“外语要从小学起” 提出了质疑,认为“‘外语要从小学起’或‘外语学习越早越好’这一类说法从理论到实践都没有充分的依据,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未经证实的假设,不能作为教育决策的依据”[5](p:54)。胡明扬先生(2002)认为,“如果小学外语教学的师资问题解决不了,让一些自己的英语都没学好,发音全是中国腔的老师去教小学生,一旦养成习惯,将来再改就比登天还难, 还不如不学”[6](p:9)。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许多英语基础没有打好的同学体会尤其深刻。如果一开始所学习的发音就是错误的,等习惯养成后再去改是非常困难的。

鉴于老师要利用关键期早点开始教第二语言的结论,世界上也有很多多家开始了小学阶段就开始二语教学的尝试。但纵观国际小学外语教学,到目前为止,国外发达国家小学外语的普及率并不高(1996年美国小学开设外语的学校仅为22%,澳大利亚和日本目前为止也没把外语当成必修科目或只是当做一门拓展课程来学习)。正如辛格尔顿的实验表明的“不具备双语制环境的外语教学没有你要提早进行”[5](p:53)。

具体放在中国的小学英语教育里来说,目前还有很多地区特别是农村和贫困地区并不具备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条件。如果只是为了应付国家的政策和考试而强制开始的话,不仅是教学资源的浪费,关键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错误或不合格的基础学习会给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埋下恶果。因此,在不具备条件的地区,不应强制要求开设小学英语课程。对于经济发达、教育水平高的地区或学校,可以开设小学英语课程。但中国目前的英语教育还有很多不足,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好的外语教育方法。比如:美国的外语师资培训模式及相关政策,在美国,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或需要的第二语言进行学习,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中大量运用实物材料等。在澳大利亚,外语教师水平都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并有教师资格证书;除课堂外,教师会带领学生到中国城或中国餐馆参观,每周有一节中文阅读课。在中国,虽然没有像“中国城”那样的外语学习条件,但老师可以多介绍外国文化,营造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总之,小学英语教育关系到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国家及教育界人士对其重要性应给予重视。对于知否该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及如何开设都应该经过慎重的考虑。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Larsen-Freeman,Diane,and Michael H.Long.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Cook V.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束定芳,励哲蔚,张逸岗.上海市小学英语教学情况的调查与思考[M].外语界, 2003(3):54-62.

篇(3)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英语教师;教科研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对新课程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等一系列新面孔,教师必须由传统的“教书匠”向“科研型”、“学者型”转变,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最佳教学途径,谋求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自觉主动地进行教学反思和自我监控,促进自我成长,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这一点对我们小学英语教师来说也不例外,尽管我们的困难可能比其他教师更大。自2001年秋开设小学英语以来,通过对我市小学英语教师三次大规模的调查,发现师资情况非常严峻,近50%的教师只经过短期英语培训,70%的英语教师是兼职,80%的小学英语教师跨课头,很多学校都是一名英语教师同时担任三、四个年级的课,甚至还有几个学校共用一位英语教师的现象。面对如此严峻的师资情况和课程改革对新型教师的迫切要求,如何让我们年轻的小学英语教师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有效地开展教科研活动呢?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研究,我认为可以从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大处着眼

大处着眼即充分认识教科研活动对我们教师成长的重大作用。虽然广大教师都是在一线工作的普通教育工作者,而并非专门从事教育研究的教育专家,但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教师以往所熟悉的教学大纲、教材、教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在短期内把握好新课标、新教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教学研究,尤其对我们年轻的小学英语教师来说这种方法更为重要。“磨刀不误砍柴功”,虽然我们小学英语教师任务重,负担多,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进行有效的教科研活动,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调整自己,创造教学新经验,探索教学新策略、新方法,在繁重的教学中实践我们的教科研成果,不但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使我们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工作也更轻松,更愉快。

二、小处着手

小处着手即教师教科研的微观化,教科研在许多教师的脑子里是十分高深的学问,总认为自己是一线教师,没有时间、精力和能力去进行那些理论研究,其实他们是把教师的科研模式与专业教育研究人员的研究混为一谈,教师的活动范围是在自己工作的学校之内,教学研究的重点只能在教学的细小环节,比如“提问”,比如“答疑”,比如具体一课的教法等等,即研究内容要微观化,让自己的研究过程同时也是自己的教学过程,并不会增加额外的负担,研究的课题就是要完成的某项工作的全部或一部分。研究的成果首先是使自己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负担得到了减轻;别的教师来学习,这种成果便得到推广,你的教科研便有了更大的意义。例如辽宁省东港市的小学教师姜兆臣发现小学五、六年级仍过不了常用字的识字关,就和另外两个老师一块研究,用我国“千字文”、“三字经”的思路,把常用字全按现代语法词汇,编成“四言”、“五言”、“七言”体裁的课文,让本校的小学生去学,结果学生不仅识字速度大大提高,小学毕业生即兴作文水平还超过了初中一年级水平。姜兆臣的研究受到中央教科所的关注和帮助,定名为《韵语识字法》。现在不仅全国31个省市广为传播,而且传到海外,成为外国人学汉语的手段。所以题目小并不能说明研究没有意义,试看《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和《汉语拼音在音标教学中的正迁移研究》哪一个更适合教师作为研究课题不言而喻,因此教师的教科研一定要从小处着手,不可求大求全。

三、善于积累

科学研究最珍贵的是第一手的实践资料,作为一线教师在这方面具有其他教育专家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摘下科研的神秘面纱,把日常教学工作与科研结合起来,用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目光来看平时的工作,注重积累,研究素材。实际上对教师而言,其科学研究就是在平时较为深入地观察、思考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现象和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效果,及时地作出必要的记录。到一定时间之后,再去分析研究这些一手材料,用一些与之有关的理论解答一些问题,或提出一些问题。无须在教育教学工作之外单独搞研究。如对《大班教学下小学英语如何有效开展课堂活动》的研究,这本来就是我们小学英语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也是关注的一个热点,如果我们把平时的观察及所使用的一些方法进行记录和不断总结,也许就会发现某种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教育科研时也因有自己的丰富资料为基础,而使科研进行得更顺利,效率更高,结果更有说服力,研究更有意义。

四、注重实践

目前,教师的教科研存在一个明显的弊端就是实效性差,一些教师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把参与教科研作为一种时尚,或仅作为自己职评、评优等得分的需要,这样的“教科研”,往往只有形式而没有实效,另一个弊端是教科研成果异化,许多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一谈到成果就是写论文,把论文等同于成果,导致教科研课题研究缺乏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实质性研究过程,这样的研究对教学工作的改进也没有多大的意义。实际上,教科研论文是“写”不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做”而后成文,才是科研论文。因此,“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等,这类文章不是科研论文,浅谈、深谈都是“谈”;“观第三届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有感”等,这类文章也不是科研论文,感想、体会都是“想”;“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之我见”等,还不是科研论文,你见、我见、大家见,都是“见解”。不“做”是出不来科研论文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小学英语教学的全面铺开,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面临着许多复杂和深层的问题,我们必须让科研走进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也只有更多的从课堂教学着手,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进行,才能有效展开,才能达到改进实际教学工作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减轻我们教学负担的目的,因此我们的教科研活动一定要注重课堂实践,真正“做”出而不是“说”出、“想”出、“见”出其成效。

五、团结合作

这里的团结合作主要指同伴互助。同伴互助是学校进行教科研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教师实现专业素养提升的有效方式。教师个体所具有的信息和经验通过同伴互助式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并使其价值最大化。比如:课堂教学中的小灵感、教授某个难点的小窍门或英语学科教学中的热点问题等等,这些点滴经验在孤军奋战中是享受不到的,而在同伴互助中却可实现彼此的互补共进。同时,帮带式的同伴互助还可以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实现教师的整体提高。因此,我们势单力薄的小学英语教师更应该发扬同伴互助的团结合作精神,搞好我们的教科研工作。

六、完善自我

篇(4)

关键词:英语教育;农村中学;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9-0288-02

英语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英语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家长与学生所接受,英语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在大中城市,英语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学生的各个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英语课程涉猎其中。在小城市,英语教育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各种培训机构逐渐开办了各式各样的英语培训。农村英语教育近年来在各级教育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目前情况仍然不是很理想,与城市英语教育相比,差距仍很大,提高农村英语教育水平,仍任重而道远。

一、农村中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新旧观念冲突

许多农村英语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普遍认为在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这种观念下形成的势必是以教师控制、惩罚为主的纪律管理模式,和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教师们过多地关注英语的知识与技能,过多地追求学会使用英语这个结果,而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是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愉悦心情[1];是语言习得和学生的自主发展;是情感的培养。学生倾情参与不再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成分,而是教师们有目的的教学目标[2]。这种陈旧的课堂管理观念大大地挫伤了英语学习者的激情,英语课堂之中只有英语知识和英语语法的讲授,而没有师生的互动和交流,从本质上远离了英语学习的目的。

(二)教与学目标对立

大部分农村英语教师沉溺于原来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中仍然采用“满堂灌”。语法规则和词汇的讲解和背诵及语法规则仍然是课堂雷打不动的重点,课堂上依旧是我讲你读、我读你写,练习则是课文的背诵和成堆的大量习题,教学机械,缺乏互动性、活动性;对学生的有意记忆过分地强调,学生的无意学习则被视而不见。如此情形之下,学生扰乱课堂、厌倦课堂或不能专心听讲等情况就自然而然了。即使教师整顿课堂纪律,其目的也只是为了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而不是真正地去满足学生的需要。

(三)课堂管理失控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宗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参与、感知、实践、体验和合作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实现语言的交际。一些教师试图做到这一点,他们通过各种牵强附会的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气氛热烈,人声鼎沸,好不热闹。曲终人散之后,学生仍是一无所获,学生真正需要的是理性的思考和对知识的系统掌握。热闹的课堂、活跃的气氛是重要的但绝不是课堂的全部。教师对课堂把握的缺失,对课堂控制的缺失,最终导致了课堂管理的失控。

(四)教材与学生知识脱节

农村小学有的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有的则是初中一年级才开设英语课程。即便是小学就开设了英语课程,因为师资等条件的缺失,小学英语课成了摆设,一周两个左右的课时还经常被其他课程占用或是当成了游戏课,很少能按要求、按标准进行正规的教学。过去的英语学习是从初中一年级开始的,上马英语新课程标准以后,初中一年级英语变成英语二级的起点,在这样的调整之下,大量农村学生难以跟上英语新标准进度,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学生就丧失英语学习兴趣。现行的新版教材中的部分内容与农村中学生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及社会认知大相径庭,巨大的差异之下,农村孩子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兴趣受压抑,学习动机得不到激发。对于都市的孩子们耳熟能详的KFC、online、surfing、hamberg、film、theatre、film等事物,很多农村孩子,特别是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感到的只是迷茫和遥远,而农村孩子们所熟悉和经历过的事物或话题,教材中则鲜有提及。

(五)教学资源匮乏

在许多农村中学,没有复读机、多媒体和语音室。听广播英语、看电视英语节目就更是天方夜谭了。课堂上教师靠的就是嘴一张、黑板一块、粉笔一支和教材一本,条件稍好的学校则还配备录音机一台。英语教学设备极其落后,英语教材成了许多农村英语教师唯一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泥土在给予农村孩子质朴的同时也赐予他们沉默和害羞,当他们上这种必须开口说的完全陌生的英语课时,其学习氛围整体呈现一片空白,加上农村的特殊环境,有关英语语言的媒体和信息几乎没有。因此,在感性上他们感觉不到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和乐趣,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因为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对上大学感到非常渺茫,加上近几年农村大学生就业的不理想和高昂的学费使他们并不热衷于学而优则仕,考出的成绩可想而知是多么尴尬[3]。

二、改进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教育理念的不同是新、旧课程的根本差异之所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强调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调德育教育的与时俱进;强调科学及人文素养的教育;强调学科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终身学习相联系。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转变农村英语教学的传统行为,首要的事就是先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英语教育的本质是引导,是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练习和成绩。农村英语教师要树立起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观念。使学生不但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和交际技能,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4]。

(二)融洽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又利于学生的学习。一方面,学生亲近老师,喜欢老师,则会更加关注老师的课程,课堂纪律自然会好,学生成绩自然会提高;另一方面,好的课堂纪律,学生的进步又会使教师精神愉悦,信心大增,获得更多的自我成就感。进而将自己的水平充分发挥。融洽师生关系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如: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们。回答错了既不能讽刺,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不加理睬,而是耐心地引导这些学生,使之正确回答,再予以肯定。这样,学生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

(三)改进教学手段

针对中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这一特征,作为农村英语教师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为原则,最大限度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特别是电教手段。电教手段具有形、色、光、画的独特效果,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最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唤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学内容之中。通过电教手段的使用,学生可以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感知、分析、比较、演绎和归纳,逐步完成导修导学任务,通过多媒体接收教学信息,眼睛、耳朵、大脑等多种感官并用,在单位时间内获取最大的信息量,使自己的听觉能力、视觉能力、注意力、联想能力等得到强化,变过去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现在的主动发现式学习,从而确立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5]。

(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教师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功,让学生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享受,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教师要扮演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根据学生的语言认知规律设计场景和步骤,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竞争意识来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里的竞争不只是简单的考试成绩的比较,而更多是一种对待英语的积极态度。比如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举办背单词比赛、演讲比赛和当小老师活动等等。

(五)营造英语交际氛围

在农村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多关注学生的英语学习氛围的营造。我们要把枯燥乏味的语言课变成学生英语实践活动的舞台,增加课堂的生动味性,让学生真正爱上学英语,并能灵活运用它,而不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以语言知识讲授为中心进行的教学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言是人们用来进行交际活动的一种复杂的表意体系。语言学习与语言交际有密切的关联。但语言学习中,语言交际的学习活动能使学生了解语言体系的概念、规则及句法特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意识,在语言交际中能自动识别形式,顺利处理信息、构建意义,作用不可低估。语言交际的性质决定了语言形式的使用要服从于意义的表达。语言形式只有在语篇环境中,才有其交际意义,才有其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

参考文献:

[1]刘春波,安永辉,赵丽琢.基于农村生源高职生英语口语教学的创新攻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

[2]姚瑞玲.英语公开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9,(1).

[3]刘英伟.农村高中生英语写作水平的现状分析与能力提高[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

篇(5)

关键词:读书 学习型 幸福 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224-02

党的十六大已经将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使教师有职业认同感、工作幸福感、责任使命感、是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不竭源泉。2011年1月,向临沂市教科研中心申报并得到批准,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负责人的课题组,组织了一批精干力量成立了实验组,保障了本课题的研究。

研究的意义:找到职业幸福感,享受团队幸福感,做一名幸福的人民教师。这样的教师团队,对整个社会教育、学校的发展、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教师自身的长期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研究目标:

(1)建立共同愿景。通过激发团队教师的智慧和理想,逐步形成对学校全体成员有号召力的办学理想和目标。

(2)关注教师个人成长。帮助教师找准位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确立发展性评价机制。

(4)找到职业幸福感,享受团队幸福感。

研究方法:

(1)教育行动研究方法。教育者为了提升专业素质,用教育理论指导自己工作需要,使自己的教育行动科学、规范,获得精神层面的成就感。每月安排四次读书等活动,教师把每次的学习、阅读整理成文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经常写教育故事,论文、案例和教学反思。

(2)文献法。通过学习国际上知名的教育家的理论书籍,我国的教育纲要,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

(3)经验研究法。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的教育经验,应用到教育工作中。

(4)反思研究法。反思工作中的好的经验以及存在的失误,从而整理成文章,从过程中学习。

1 通过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1 从阅读到悦读,完成教师专业成长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在他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中,更是把营造书香校园作为整个实验的支柱来重视,营造书香校园的含义远远不局限于教师读书,但教师读书是营造书香校园的重要内涵。

本着这样的宗旨,我们给教师配备了:

(1)长期重点书目。

学校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作为教师长期重点阅读书目,是教师的必备案头书,将其奉为“教师的圣经”予以高度推崇。在推荐长期重点阅读书目的同时,学校每学期推荐1~2部教育经典书籍作为教师的阅读书目配合重点书目的学习。一年多以来,我们为教师推荐的书籍有:《和优秀教师一起读苏霍姆林斯基》《和优秀教师一起读蒙台梭利》《好老师在这里》《第56号教室》《窗边的小豆豆》《教育心理学的经典理论及其运用》《课堂密码》《有效教学》《儿童的人格教育》等,为教师的阅读提供高品质的精神食粮。

(2)分类指导书目。

为保证教师学以致用,学校还分类为教师量身定做了不同阅读书目。一是班主任老师,配备《班主任基本功》《班主任心理辅导实务》等书籍,辅助以《班主任》《儿童文学》《中国少年报》等报刊杂志;二是学科教师,配备《课堂密码》《有效教学》等书籍,辅助以《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数学教学》等报刊杂志;三是心理指导教师,配备《班主任心理辅导实务》《教育心理学的经典理论及其运用》等书籍;四是学校管理人员,配备《校长如何管理学校:现代学校管理100问》《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等书籍;五是学生家长,配备《牵手两代》亲子课程等书籍,家长学校课程定期开课。

分类指导书目的配备,使学校读书既做到了全方位覆盖,又重点突出,为学校优质管理、良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 专家引领,集中培训,落实阅读导引

(1)专家引领:高起点起步。

学校聘请翟召博教授为学校教师专业成长长期指导导师,定期为学校教师、班主任进行指导培训。按照“总体引领―― 专题培训―― 读书沙龙―― 个别交流指导”的流程,分阶段、按专题、重点问题及时指导的原则,对学校的读书活动、教师专业成长进行高起点、高效率的专家引领培训。

(2)领导带头:率先垂范。

专家引领之后,学校将重点读书指定书目分专题、章节,分配给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先行阅读,作为各教研组的读书组织者、指导者和引领者,指导教研组的读书活动。

学校池肖锋校长率先在教师培训会上举办讲座,两位副校长葛祥存和王德俊也先后在教师培训会、班主任培训会上进行讲座,畅谈读书体会和感悟,引导教师热爱读书,学会读书。校长的率先垂范为学校读书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榜样引领作用。

(3)重点培养:榜样示范引路。

学校实施学校管理人员包教研组制度,和各组的骨干教师一起主持教研组的读书活动的开展。他们以身作则,带头在各个教研组开展读书交流,组织读书沙龙,有力地推进了学校读书活动健康、顺利的进行。

(4)全员参与:掀起读书热潮。

经过多层次的预热、引领、引导、示范,全体教师迅速行动起来,根据学校制定的读书计划,扎扎实实的开展读书活动,掀起了读书热潮。

2 完善制度,落实检评,构建学习型幸福教师团队良性机制

学校成立教师读书活动领导小组和检评小组,对教师的读书笔记、读书体会、参与读书沙龙情况、读书演讲比赛成绩、等各项进行跟踪检查,及时总结评价,并纳入教师综合量化考核,使学校读书活动的开展既扎扎实实,又卓有成效。

研究结果:经过两年有计划、有步骤的阅读、专家的引领,领导的带头引导,教干的包组到位,我校教师的面貌有了非常大的变化。

(1)撰写教育故事,感恩教育人生。

学以致用是读书的根本目的,对读书效果的检查,内容上主要看教学质量的提高,形式上我们采取撰写教育故事―― 教育叙事的形式进行检查。教育故事的撰写要求以真实为本,以情真为源,每学期一个主题,全处征集,全员参加,统一评选。本学期的主题是:教师《我和我的课堂》;班主任《我和我的班级》。

(2)读书演讲比赛,展现教师读书风采。

读书演讲每学期组织一次,全体教师首先在各教研组演讲,然后推荐在全校教师会上演讲。学校组织评审团进行评审,评选出学校读书演讲比赛先进个人,购置优秀图书作为奖品,并将演讲稿装订成册归档,记入教师专业成长档案。

(3)读书总结表彰会,推进读书活动深入持续开展。

每学期末,学校隆重召开总结表彰会,对教育教学先进教研组、先进个人、读书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发红包、奖图书、上新闻,为读书活动的长期、健康开展注入动力。

(4)举行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巩固教师专业成长。

①举行了师“德演讲比赛”,先在学校内部进行选拔,被选中的优秀选手在参加全处的比赛,通过激烈角逐,赵培成老师代表我校参加了兰山区师德演讲比赛,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涌现出了一批爱岗敬业的师德标兵。

②开展了音体美说课比赛,教师口头备课和新课标测试比赛,小学品社品生信息说课答辩赛,对小学的各个学科都涉及在内。参赛的形式不一:有的是随机抽签,这样能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对新课标全面的了解,掌握、运用。有的是个人积极报名参加,通过初赛,复赛,进入最后的选拔,既全面深透,又重点深入。充分发挥了中青年教师的积极带头作用。其中郭淑娟、张啸、孙霞、姜伟、徐兆航、王玉华均获得兰山区优质课一、二等奖。

③多人次,多地点、多形式的培训活动,教师的专业成长持续深入。学校先后派出教师300余人次,到南京、济南、本市各县区参加培训,举行了兰山小学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研讨会,兰山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培训,兰山小学英语培训,校本教研模式研讨,教师教材培训,先后邀请翟召博、边存金、咸慧等专家对教师进行师德、班级管理、家长学校等培训。是兰山小学历史上培训次数最多,培训内容最广,培训教师人数最多的一年。使教师的专业成长稳步、持续发展,形成了良好操作模式。

(5)学生活动精彩纷呈,阳光体育共享阳光。

学校常规工作扎实有效,做到了周周有专题,月月有重点。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召开了六年级全体学生会,合唱比赛两次,每月一次安全演练,胜利、圆满召开了兰山小学第八届少先队员换届大会,邀请父母共度“让世界充满爱”感恩节,师生家长泪洒现场,国旗班培训,每周的升旗仪式是我校一道亮丽风景,全校共享大型视频《让世界充满爱》《难忘5・12》。召开了兰山小学历史上第一次秋季运动会,学生在比赛中感受到运动的魅力,享受到体育运动的精彩,更在比赛中赛出了风格和成绩,我校选派的运动员在兰山区春季运动会中获得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

(6)积极营造书香校园的同时,不忘营造温馨校园。

池肖锋校长倡导:“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工作环境,渐渐深入广大教师灵魂深处,从踏进学校的第一时间,校园里就回荡着“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福同享、有难就要同当……”优美动听的歌声让教倍感温馨,朝夕相处让真情日深,在2012年4月20日的“全体教师联谊会”上,大家倾情欢唱,尽情挥洒自己的情感,工作、生活、责任、使命、幸福在那一刻淋漓尽显。

(7)成功参与社会―― 24名教师成为12355心理辅导接线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