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29:4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水资源保护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1法律体系缺乏有机联系
在制定有关的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时应该令各类法律法规保持有机的联系,如此,才可以从多个方面对水资源进行净化保护,标本兼治。我国目前对于地表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完善。健全有效的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不应仅仅是针对于水资源的获取利用以及破坏保护的,更应该将该法律体系延伸到水资源被开发之始、被利用之初、被利用之后以及利用的具体方面、过程等均进行详细的保护以及合理的规范。同时,法律法规对于地表水资源的保护以及检测规定,不应仅仅将目光局限于地表水资源的水量、水质问题,更应该对于整个地表水资源生态系统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1.2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以及政府责任的缺失
我国既有专门的地方设立的水行政管理部门,又有专门进行水资源污染和防治工作的环境部门,此外还有国土资源局、气象局、农业局等相关部门分管对于大气水、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的保护。但是,造成现今水资源保护力度小、水资源污染情况改善差等现状的,也恰恰是由于过多的部门参与以及部门分工没有明确的法规制度规定造成的。由于并没有伴随各部门职能落实的法规颁布,导致了我国各级水资源保护部门分工不明确、职能落实不到位、责任推诿等现象。各水资源管理部门在遇到水资源管理以及改善的瓶颈问题时,处于对于自身保护的立场原因,往往会钻职能的空子,推诿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导致水资源保护以及水质改善工作得不到推行与落实,从而使地表水资源保护工作搁置,水污染以及水资源匮乏问题日益严重。
1.3水资源的刑事立法保护不够全面
我国已经制订了一定数量的法律法规对水资源进行相应的保护,而具体的行政实施部门也做了相应的建设,但对于水资源遭到破坏之后的法律责任刑事追究仍然十分缺乏。尽管水资源保护立法对于民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具有一定的教育和提示意义,但由于人类活动的逐利性,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仍有部分不道德民众会为了获取个人利益而对水资源展开肆意浪费与破坏,而这时,就需要国家通过政治权利进行刑事立法,不仅能够对该类行为的发生产生震慑作用,同时也可以通过严格的事后问责对社会大众起到整体的教育引导意义。尽管我国也已近意识到这一问题,并且在相关刑法中进行了明确的刑事追究规定。但由于水资源破坏行为在短时间内不容易显现且很多对于水资源超量使用或者非法使用的行为很难通过简单的几条规定进行界定,所以,我国对于水资源破坏行为的刑事立法力度仍然不够,仍需对相关的刑法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2完善地表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体系
所谓法律体系,是国家依靠其政治权利所指定并强制保证实施的一套国家制度的载体,同时也体现了整个国家的价值观。而国家对于水资源保护所指定的相关法律体系,则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水资源保护以及水资源质量改善,同时也是保证社会建设以及国家发展、人们生活有序正常开展的重要环境保障。因此,应及时发现并完善我国水资源保护法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从而实现国家的稳步可持续发展。
2.1对于《环境保护法》进行全面完善
自1989年制定以来,《环境保护法》就对我国的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而水资源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该法律对于我国水资源的保护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将该法律作为水资源保护法的基础来看待。在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和改善中,各项立法的有机配合应该是法律对于水资源保护的重要作用形式。因只有《环境保护法》对于我国整体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及改善起到了有效的作用,才可以为水资源的保护以及改善创造有利的自然条件和行政环境。而在对《环境保护法》具体的条例完善中,不仅应该强调环境保护对于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更应该体现法律对于人类权力的保护。此外,还应该对于经济发展中的排污指数进行明确的规定。虽然排污许可证制度已然在我国存在了很长时间,但是在水资源的保护领域仍未对此做出明确的规定。在借鉴了其他领域排污许可证的有效经验之后,水资源保护制度中的排污许可证的颁布也应尽快做出规定。
2.2建立健全配套的法律法规
虽然我国的法律规定了对地表水资源开展保护的原则以及制度,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法律以及法规上的缺失,应该及时填补该类缺失,健全我国的地表水资源配套法律法规体系,从而对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加以完善。
1)应加强对于法律的制定,从而完善对于地表水资源的法律保护。
尽管我国已经从国家、单位以及个人3个大的领域对于地表水资源的节约使用进行了整体规定。并且从工业技艺以及产业发展方面也对水资源的节约运用做了详细的规定。但是以上各类法规的制定却过于原则化,不具备足够的实施效力,使得相关部门在进行执法监督时缺乏对于该类法律法规实施的可操作性。因此,我们需要制定具有综合运用效力的节水法规,对全国各行业以及各部门、个人的节水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
2)还应加强对于各河流流域内水资源保护的立法。
(一)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水资源供需矛盾是目前榆林市水资源持续利用所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然而,解决这一问题还面临着许多现实的困难。首先,由于长期发展的不均衡,导致榆林市在水资源的勘测和数据的管理分析上有较大不足,目前许多数据还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期间获取的。然而,新世纪以来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自然条件的演化,水资源数据势必会有了较大改变,这一现象对于科学合理地利用榆林地区水资源造成了巨大阻碍;其次,水利工程基础薄弱。榆林市各地水利工程的规模普遍较小,而且在实际利用中供水规模难以达到设计理论水平,大大影响了日常的农业生产和市民生活,改善已有的水利工程,夯实榆林市水利工程基础,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最后,用水缺口巨大。榆林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最核心也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于全市的供水缺口非常巨大,“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年的供水缺口达到了4.5亿立方米,导致生产、生活用水的严重不足,大大制约了榆林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水环境污染严重
榆林市的水污染情况非常严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工业污染,特别是矿区污染。榆林市是一个各种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煤、气资源特别丰富。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多年的超高速发展,对于矿产和能源的需求量日益上升,这也为榆林市的资源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然而,多年来只重经济效益,忽视环保效益,导致目前资源矿产区域的生产活动对水资源,特别是地下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渣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就直接排放,直接影响了农业用水和居民用水安全。目前,全市的水污染情况还在进一步恶化,达标排放量不到20%。
(三)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首先,在榆林这样水资源极度匮乏区域,全市内对于节水的宣传不强,市民的节水意识比较淡薄,这不利于水资源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许多水资源利用政策也难以普及;其次,缺乏执法。无论是从专门的水资源保护法规的制定,还是基础的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相关规定的落实,榆林市都还有许多工作可做。应该以事实为依据,制定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水资源保护法规,加大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构建一个保护水资源的强有力的外部约束;最后,缺乏新技术的应用。目前榆林市在水资源保护领域采取的还是相对落后的传统手段,主要依靠用水规划和水资源的外调来解决全市的用水问题,缺乏对于节水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以农业灌溉用水为例,榆林市范围内农业灌溉平均用水定额为322m3/亩,灌区渠系利用系数在0.5以下,水资源利用效率非常低。
二、虚拟水角度的榆林市水资源压力分析
虚拟水概念最早由以色列的农业研究人员提出,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农产品所需的水资源的数量。虚拟水概念的引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榆林市实际的用水需求总量。此外,结合虚拟水概念,学者又提出了水足迹的概念,将人类消费和水资源系统联系起来,并直接反应一个地区实际的水资源消耗量。水足迹包括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环境用水。这三部分的水资源量之和为该年的总水足迹,其与人口的比值即为该年的人均水足迹。总水足迹与总可用水量之比可以表示出一个地区的水资源压力状况,正常情况下,水资源压力的数值小于1,说明该地区的水资源理论上可以自给自足,并且可以通过较为方便地手段缓解水资源压力。当该数字大于1时,则表明该地区的水资源匮乏,处于缺水状态。利用算模型,我们对榆林市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的用水状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三、榆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一)加强水资源调查
目前榆林市的水资源整体状况仍并不十分明确,许多数据亟待更新。因此,首先应该利用多种手段,全面摸查全市的水资源状况,通过科学手段对水资源的存量、用量、可开发量等一系列数据进行调查整理。此外,对于重点的水源地,要加大研究调查力度,并且编制长期的水资源数据调查规划方案,逐年逐步完成。这些数据可以为榆林市水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提供有效的科学参考。也是为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相关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二)采用新技术,改善工农业用水现状
对于现有的工农业生产活动榆林市应该进行全面的调查和重点管理,在其生产中的用水量、采水方法和排水质量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核,一旦不符合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一律要求整改,并且通过行政手段对其进行监督、处罚。此外,还应该帮助这些工农业生产组织和个人,引进相关的节水和污水处理技术,由政府牵头,组织和个人参与的方式,加大整改榆林全市的水资源相关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对于未来开工建设的工农商业组织,应该有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准入门槛,在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引入更多地健康、绿色产业,改善榆林市整体的用水环境。
(三)虚拟水调配促成产业转型
一、全球淡水资源现状
(一)地球水资源的概况
水乃生命之源,安全的淡水是维持地球上生命的基本要素。所有的生命都依赖于水,有水地球上的万物才得以生存、生长。据统计地球表面2/3被水覆盖,其中咸水占97.47%淡水仅占2.53%。冰川、积雪的淡水难以利用却占淡水总量的87%,而可利用的淡水少之又少主要是分布于地球深部的淡地下水和河流、湖泊、大气水,这些淡水仅占0.26%且最活跃更新最快。如果说缺少石油和其他燃料,我们可以用其他能源来替代,那么,如果没有洁净的淡水,没有干净的可饮用水,我们的未来将会是一个没有未来的未来。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孟加拉代表爱农·尼沙特在研讨会上说:“如果将世界上所有的水比喻为盛在一加仑罐子里的水,可供人使用的淡水量只相当于一汤匙——大约是总量的0.75%。”在21世纪的开端,地球上有10多亿人根本喝不上干净的水。大约24亿人得不到足够的可饮用水,每年大约还有340万人死于与水有关的疾病。有关专业人士预言:人类面临的下一个生态危机将是淡水资源短缺!
(二)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分配极不均衡
联合国和斯德歌摩环境研究所报告1995年世界1/5的人得不到洁净的水。2025年面临缺水困境的人将增至2/3,2050年世界1/3的人得不到洁净水。有些地区大水泛滥,而有的地区却因干旱而导致居民死亡——或者沦落成难民而举家迁移。加拿大有着与中国同样多的水资源,然而加拿大的人口只有中国的2.5%,人均淡水量远高于中国。中国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四位,人均资源量居世界82位,不到世界水平的1/3。在干燥的博茨瓦纳,水是如此宝贵以至于用“雨水(Pula)”命名自已的货币。
二、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大致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在自然原因中水资源全球分布的及不均匀,气候变暖改变区域降水的蒸发格局造成了大气环流失衡,使区域性降水造成了分布不均衡。其次,雨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更不均匀。
两个原因当中更重要的是人为原因,人类水资源需求总量正在急剧上升的现象这是不可非议的,相反人类人为造成水污染的程度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当今水污染是全球淡水资源面临的又一大威胁,清洁、充足的水是极其宝贵的。没有清洁、充足的水,人类就不能生存。但是我们却把清澈、干净的水源作为废物倾倒场,每年向湖泊、河流和海洋倾倒数十亿吨的化学品、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同时海上运输过程中的意外事故造成的液体泄漏也给海洋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不当的淡水利用也给水资源带来了无形的浪费。在农用方面,农作物的大面积灌溉使淡水造成了大量的流失,这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我们一方面在消耗着越来越多的水,另一方面却在继续忽视水的重要性。这不是我们今天人类应该做的,相反我们需要保护和恢复我们的水质。
三、全球淡水资源的国际保护及保护法取得的进步
20世纪许多战争都是因石油而引起21世纪水将成为引起战争的根源。由于全球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各国必须对淡水资源的国际公平分享问题和淡水污染的防治问题给予充分重视,做到广泛协商并用国际条约巩固协商成果。全球面临着严峻的水危机,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世界水事委员会提醒大家:“此时此刻,我们面临着世界水资源短缺的危机,而且这种危机只会越来越严重。如果解决不了水源短缺的问题,结果将是粮食价格上升,缺水的国家不得不用昂贵的价格进口粮食,然而缺水的国家大多贫穷落后。”饥饿和干渴也与政治动荡和经济增长缓慢紧密相关。
关于淡水资源的国际保护经历了从单一利用到全方位保护,从保护河流到保护整个水系的发展过程,从创设相对简单和直接的防止重大跨界污染的义务发展到建立广泛的保护共享资源的法律制度。
起初,区域性的或双边的国际条约构成全球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制度的重要部分。如1978年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签订的《美加大湖水质协定》。《协定》的宗旨是“恢复并保护大湖流域生态系统的、水体的、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学的完善性”。1998年通过的《保护莱茵河公约》,该公约从整体的角度看待莱茵河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将河流、河流沿岸与河流冲击区域一起考虑。
随后,1966年国际法协会通过了《赫尔辛基规则》是淡水资源的全球保护的里程碑,在条约中提出了现代国际流域的概念,为国际河流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了依据。“赫尔辛基规则”宣告国际流域利用的国际法一般原则;确认国际流域内的每个国家都有权利合理公平地利用国际流域内的水资源;提出并界定流域水的自然分成结构水质;各国不应对国际流域内的水造成任何新形式的污染或加重现有的污染程度,从而可能对流域内另一个国家的境内造成严重损害,国家应为减少各种现有的污染采取一切合理的措施,以便不在流域内另一个国家的境内造成损害;关于国际河流利用产生的争端,应按联合国精神以和平解决。1997年根据国际法委员会的条款,联合国大会通过《国际水道非航行利用法公约》这一法典化文件。它包括四方面的内容:(1)适用于所有国际水道的一般规则;(2)实施这些规则的程序规则;(3)关于淡水保护、保持和管理的实质条款;(4)关于水道国缔结协定的条款。该公约的目的保障国际水道的利用、开发、保存、管理和保护,并为当代人及后代人而促进对国际水资源保护。
总的来说,当前国际环境法在国际水资源保护制度上已经构建了一整套原则和规则。对国际淡水资源法律制度的研究对指导国内立法具有积极意义。
四、国际淡水资源的保护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国际淡水资源保护法在体系机构上所调整的范围不断扩大,渊源构成多样化,在内容上存在着国家与水道国际化之间的矛盾。保护法对淡水资源的保护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不足,在已经签署的双边、多边条约执行的不彻底。国际河流委员履行的职责有限,上下游国家利益的平衡问题尚且存在,国际水资源争端的解决存在争议。
我个人认为,国际环境法应与国内环境法在某些方面达成一致。国内环境法无论在归责问题或保证实施上大多都有明确规定,不可否认国际环境法在这些问题上不可能同解决国内法一样,它面临更大的困难,但及早出台相关的法律是刻不容缓的。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自70年代以后,有发达国家将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迁往控制不严格的发展中国家,导致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事故接二连三的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而这与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低下,民众的环境意识低下和管理水平低下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在谴责发达国家这种举动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到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是迫在眉睫的,只有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才能使全世界都积极参与到拯救环境的队伍中来。
世界局势逐渐向多极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通过建立全球关系,迎接环境与发展的挑战,是唯一可行的道路。
结束语:
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无论是几千年以前中西方的自然哲学思想,还是当代全方位环境保护的理念,贯彻于全部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就是人类应当与大自然保持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不只是某一国家范围内的任务,是国际各国共同关心的焦点。不论是发展中国家长期深受其害的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问题,还是近年来提上国际议事日程的气候变化、臭氧层耗损和生物物种多样性消失等问题,都以跨越了国家或地区的界限,影响着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以至每一个人,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和地区协调一致的努力与合作。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在此过程中,人类既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也遭受过无数的挫折和失败。历史已经证明,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类与自然才能和谐。只有全世界共同努力,保护我们仅有的水资源,我们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态保护水污染水环境措施
中图分类号:X1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称为生命之源,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人类所能利用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并且受到污染的威胁。农业、工业和城市供水需求量的不断提高导致了有限的水资源的分配竞争。为了避免水危机,我们必须保护水资源,对供水和需水进行管理,减少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创造优美的水环境,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我国水资源保护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脆弱的国家。随着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日益加剧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环境保护工作逐渐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同时水资源保护也日益提上日程。水资源保护是有针对性地采取经济法律行政和科学的手段,合理地安排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对影响水资源的经济属性和生态属性的各种行为进行干预的活动,从而满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近年来,我国水利事业发展迅速,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治理的同时,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工作,基本形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体系。水资源的污染防治由依靠科学技术手段转变为技术与市场机制的结合;可持续利用与发展逐渐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形成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充分体现了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我国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2.1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落后
在水资源保护方面,虽然我国已经出台许多排污标准和规范,有《水法》《水污染防治法》《 环境保护法》以及各种排污标准和规范,但是针对性不强,而且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严格执法,难以满足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需要。尤其在20世纪末,我国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大量污水直接排放,造成了流域水源严重污染而目前水资源保护仅仅是从环境方面管理,没有从水资源方面治理,水利部门缺乏各种条例来保护水资源,从而形成多头管水、条块分割的局面。目前,我国“多龙治水”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
2.2水资源保护意识不强
水资源是人类开发利用最为广泛、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资源之一。我国用水浪费,大大加剧了全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目前,多数用水单位或个人普遍存在浪费现象,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此外在农业灌溉方面,大部分实行漫灌、漏渗,新的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缓慢,水消耗大,用水效益较低。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仍然浪费严重,由于我国部分城市管理机制落后,工业生产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新兴技术产业在工业结构中所占比重低,大多数地区工业单位产品耗水率高于先进国家数倍,而水的重复利用率也很低。因此,随着未来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城市生活节水对缓解城市供水矛盾更具有重大意义。
2.3水环境治理重视不够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不够,从而造成水环境的严重恶化。而且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的水质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目前,我国水环境治理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远远高于水污染治理的力度、污水治理的设施及配套设施投资不足、河湖水域的养殖业缺乏科学化管理、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不适应新排放标准的要求等方面。
3、我国水资源保护对策
3.1加强立法并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
为了有效地保护好水资源,水利部门应该尽快制定各种水资源管理的办法和条例,明确水利部门在水资源保护工作中地位、职责和权力,建立一个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首先,以法律形式确立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地位,明确其实际管理权,加强流域机构的建设。其次,将水资源保护工作纳入市场经济的范畴,提高污水治理费,从经济方面减少水污染。最后,统一规划流域内水资源,保证流域的生态流量,以实现流域的环境质量目标为前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严格执行取水量、排污总量及相应的总量分解目标。
3.2确立全面保护水资源的思想
水资源保护的目的是要高效节约用水,防治水资源污染和水土流失,严格限制地下水超采,保护水源地免受不合理侵占,防止水流阻塞、海水入侵等。因此,应当统筹考虑水资源,制定有关法规,依法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进行统一管理,做到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厉行节约、全面保护,使水资源的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3高度重视污水的治理
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但是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也是非常惊人,要通过各种措施强调节约用水,包括调节水价、宣传教育、限额供水、开发新工艺、新材料加强水资源的利用等。此外,由于我国农业用水量大,而且大部分实行漫灌、漏渗,从而使水消耗量十分严重,应提倡喷灌或滴灌方式,同时输水渠道也要采取防漏渗措施。为了控制水污染的发展,应该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工业企业必须积极治理水污染,尤其是有毒污染物的排泄必须单独处理或预处理。首先将水源与废污水完全隔离,划定水源专用河流,不允许任何废污水排入,或者专门建造高架或地下管道输送饮用水源。其次,废污水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入划定的河流或地下管渠,用作农作物灌溉。因此,加强污水的再利用,也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
3.4加强水资源保护能力建设
首先,加强水资源保护的投资力度是加强水资源保护能力建设,增强管理水资源综合能力的重要保障。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大资金投放,尽快制定适当的法律法规和出台新的政策,利用行政、税收、金融等手段,吸引社会资金流入水资源保护领域。同时要加强水资源保护机构的能力建设,在逐步完善常规水质监测的基础上,大力提高水环境监测系统的机动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自动测报能力。建立基于公用数据交换系统和卫星通信的水质信息网络,增强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预报和防范能力。其次,进一步做好对从事水资源保护工作的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水资源保护队伍的整体素质。要依靠科技进步解决水源保护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保护工作的科技含量;要注重政策研究,特别是在资源保护中的经济政策,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指导。水资源保护是发展中的重要事业,要加强研究与开发,掌握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满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求。
4、结语
针对我国水资源的日益短缺以及水环境严重污染的问题,应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上采取措施,完善对水资源的保护。既要努力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又要积极开辟新水源,狠抓水的重复利用和再生利用,协调水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加大水资源保护的投资力度,以促使水资源问题尽快解决。
参考文献
[1] 武雪艳.我国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控制对象[1]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1):211--212
[2] 沈大军.水管理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保护
中图分类号:TV2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最近二十年,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在合理利用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人们逐渐认识到对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重要性。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已经是关系到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21世纪,水资源已经是全球稀缺资源之一,“洁净水源”甚至可能是引发战争的诱因。因此,对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势在必行。笔者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分析我国在水资源保护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浅谈对我国水资源保护的各项对策,为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节约用水,倡导低碳生活,略尽绵薄之力。
1我国水资源现状
1.1水资源严重短缺
(1)水资源总量不足:我国水资源总量只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6%,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20%,全球有80多个国家宣称水资源短缺,我国是世界水资源最贫乏的13个国家之一。
(2)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年季变化大。南方呈现水质性缺水,北方呈现工程性缺水现状。
(3)水资源污染严重。我国有40%饮用水不合格,2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超国家标准。工业、农业、居民生活用水排放、大气污染等突发事件,严重污染水质。
(4)水资源浪费惊人。工业、农业用水浪费非常严重。全国城市供水管道漏水率高达2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率只有0.4-0.5。
1.2水功能区划及管理现状
(1)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已经开展了水资源区划工作,它是国家农业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工作是,针对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方向,为国家合理开发水资源提供实际依据。
(2)20世纪80年代,国家首次进行了七大流域的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第一次比较系统的提出了水资源保护的目标,充分考虑了水资源保护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出版了《中国水利区划》。为水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3)21世纪初,国家进行了全国性的水资源保护第二次规划,用时4年之久。此次对水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是绝无仅有的。明确提出了各区划的分类指标,加强了水利监督部门的职责,成果由水利部门审查。国家组织起早并颁布了《水资源保护法》,保证国家水利资源的合理利用。
2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存在的问题
毋庸置疑,建国以来,我国在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中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是,我们应看到,我国在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之中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目标太窄
长期以来,水资源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水利功能区划,仍然局限在水质保护方面,主要针对水污染,跳不出水质保护的瓶颈,公布的水利保护区划结果,往往是功能区的名称和保护的目标,范围太宽泛,实际可操作性不强。经常与环保部门职责重复,造成多个部门都能管,多个部门又都不管的现象。各部门之间踢皮球现象时有发生。
2.2污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
由于受各地经济水平差异,污水处理资金投入等问题的影响,各地污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以江苏省为列,全省每年产生的工业和生活污水高达68亿t,而全省已经建成的13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每年的实际处理污水能力只有20亿t左右,大量的工业、生活污水排入江河湖泊,给水资源带来了巨大的污染。同时各地重大水资源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一个点的污染,往往会威胁整个区域水质的安全,造成环境污染灾难性事件。
2.3地下水资源过量开采
水资源的过量开采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以河南省为列,全省水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匀。长期以来,全省地表水和地下水缺乏整体调度,地下水源作为全省的主要用水来源,占全省供水总量的70%左右。长期的超采造成了部分地面沉降,土地沙化严重,地表水的断流带来了一系列生态问题。与国家要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这是河南一省的问题,也是全国水资源保护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3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对策
目前,全球的可饮用水源只占总体水量的2.5%,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对水源的保护势在必行。笔者在分析我国现阶段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所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以下与之相对应的建议和策略。
3.1 坚持依法治水
(1)坚持依法治水,从中央到地方完善水行政法规。在立法上,要坚持保障民生用水和严格管理水资源为目标。地方在制定相关水法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全国性法律法规已经规定的项目,制定严于国家要求的标准,对国家尚未规定的项目,在不同总体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法规。完善地方水法体系。
(2)在依法治水方面,建立权责明确,监督有力,保障有效的水行政法规。推行部门负责制,领导负责制。严格执法打击水违法行为;建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水资源治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水资源防治应急预案,保证水资源利用关系的和谐,保证相关水事活动科学有序,有法可依。
(3)水资源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水资源区域信息公报制度。该制度的建立可成为对水资源保护的有效手段,也可以成为广大老百姓知情权的载体。老百姓可以通过公报了解水资源保护的现状,维护自身的利益,也可以加大老百姓对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促使主管部门更好的履行责任,也能让公众参与,众人努力,更好的保护水资源。
3.2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1)推进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近些年,国家加大了水污染防治基础设施投入,把防洪抗涝、水资源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全面整治江河湖泊水网系统。水资源是有机联系的,我们不能把对水资源的管理僵硬的划开,各地实行的城镇水务一体化管理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城镇水务一体化管理,打破了部门与部门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壁垒,为科学合理的开发水资源,高效节约的利用水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方向,值得各地区学习和借鉴。
(2)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可以大幅度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针对江苏省各地江河污染严重的情况,我们可以参照发达国家的标准,制定严于国标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抽查企业的污染物排放,严格限制地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对象十分复杂,涉及政府各个部门,我们应全面规划,统一管理,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改善水环境,以求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
3.3建立节水型社会
(1)严格保护水源地,建立节水型社会。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是政府相关部门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按照国家的要求,加强节水宣传和节水知识普及,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利用各种手段,提高城乡节水器具的普及,逐步提高供水价格,利用价格调节的手段,促进节约用水;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加强农业沟渠的改造,建立配套设施,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调整国家产业结构,将高耗水型工业安排在水资源丰富地区,严格控制项目审批制度,在缺水地区,限制高耗水项目的发展。
(2)运用先进科技,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可以运用现代先进科技,如利用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提高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为水资源的防治提供准确的信息;运用先进科技,完成南水北调的伟大壮举。努力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现阶段我国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形势异常严峻,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势在必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科技的发展,公权力的介入,为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提供了多种途径与方法。水资源的特点决定了,水源一旦污染,很难治理。所以我们应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利用多种有效手段,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参考文献
[1] 顾长宽.加强河南省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对策分析[J].水文水资源.2012,(3)
[2] 吕振霖.江苏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对策思考[J].水资源保护.2008,24,(4)
关键词:咸海;水资源;保护;利用
1咸海水资源现状与保护瓶颈
在分析咸海地区水资源现状之前,根据相关数据调查,相比50年前,当今咸海已经萎缩了74%,含水量已经减少近85%,如果不采取合理措施加以保护,那么预计在2020年,咸海将彻底从地球上消失。
1.1水资源短缺、光照充足
咸海地区属于典型的沙漠大陆型气候,光照充足,阳光辐射性强,又由于气候干燥导致蒸发速度快,蒸发量大。虽然咸海地区年温差及日温差非常大,有利于积累植物蛋白质与糖分与发展农业,但降水极少,因此由水资源匮乏进而对咸海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严重阻碍。同时,在整个咸海地区内降水量不均衡,每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0mm,因此,咸海干旱区越来越无法满足农业用水的需求。而依靠降雨补充水量的径流,开始随季节大幅度变化。
1.2水资源需求量大,水污染严重
如上文所述,由于水资源短缺,造成了咸海地区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张,仅仅依靠地表水已经难以保证农业灌溉,人们开始通过过度开采地下水以满足地表水量的缺失,结果导致流域中、下游地区遭到大规模超采地下水,加之地表水分布不均又失水迅速,无法顺利完成正常水循环,地下水水位大面积下降;水质下降,所含有害物质量上升,难以达到饮用水要求。同时由于水位的下降,浅根系的植物开始由于难以涉入足够的水分而死亡,草场开始进一步退化,畜牧业无法正常开展,沙漠面积进一步扩大,造成恶性循环。
1.3用水矛盾激化、重复利用率低
在本身水资源匮乏的前提下,咸海地区大幅度的人口增长和工农业迅猛发展对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的战略意义非常不利,水资源常常遭到盲目开发,导致许多河流、湖泊的衰退、萎缩,逐渐断流,最终干涸。例如上个世纪60年代,咸海有各种鱼类600多种,而到了90年代初仅仅剩下了70余种。原来流域内生长各种植物也都接近枯死的边缘,水尽沙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现在早已变为沙尘暴的源头。另外,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咸海很多地区无视水资源自身的脆弱性、可再生性、有限性、可恢复性等特点,过度摄取水资源,使其受到严重的破坏,产生农业污染、农药、化肥等农业污染等难以化解的重度污染。从地表水到地下水,从浅入深,最终导致水资源的完全恶化,例如在卡拉克尔帕克斯坦,由于水污染的不断严重,贫血、慢性气管炎、肾病以及肝病成为了该地区的常见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2咸海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措施
通过上述讨论,对于咸海地区水资源状况以及利用瓶颈做出了比较详细的分析,那么接下来作者就针对如何加强咸海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保护效率做出相应的讨论。
2.1大力提高和推广灌溉节水技术
灌溉节水技术是指为了实现土壤灌溉的最优生产效率,以投入最少的灌水量获得农作物的最大产量及其最高产值的生产目的所应用较成熟的一套灌溉方式,在水资源极度珍贵的咸海地区,更应该加大这一方面的工作。例如大力推广喷灌技术,就是把水源增加压力后,通过管道输送到田间所需要灌溉作业的作物,然后用喷头水自然下落洒在作物上。喷灌技术凭借着它的节节约、增产增收、节地省工、成本适中等多项优点,最终实现灌溉的目的。深受灌溉者好评,值得肯定。
2.2加大生态旅游开发力度
正如上述问题中所述,咸海地区水资源的恶化,如果要想提高当地经济水平,保证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传统的农业发展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环境情况,采取其他措施进行应对才是更需要考虑的措施,而生态旅游开发则是一些值得进行研究的措施方法。一方面来说,生态农业旅游具有关联带动作用。生态旅游能实现在餐饮娱乐、金融投资、交通运输、土特产营销、土著文化宣传等共同发展。大量就业人口的解决和稳定的客流,较好地解决了生态区居民的收入问题,生态农业旅游越来越退贫致富的好平台,起到龙头作用。另一方面,咸海地区贫穷国家、地区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成为越来越多的小额投资的首选产业,对于实现城乡、村村之间全方位的开放搞活,影响非常明显。比如在我国西部一些地区在农业发展的阶段上也都实施的转型发展起了生态旅游。伴随着大量游客涌入曾经偏僻落后、思想保守、信息闭塞的生态地区,由于其自身的优势,不仅很好的解决了留住资金在当地投资的目的,而且不经意间进行着从生活习惯、经营头脑,到生产技术、道德观念等全方位的改变,这种间接效益是一种其他任何的“扶贫救济金”不可比拟的扶贫投入,所以在咸海水资源保护思路方面需要进行改变。
2.3建立“生态无人区”
根据相关调查得知,咸海地区生态脆弱区分布零散,加上地形复杂,区域气候条件差异,即使集中所有已有技术和资金支持都无法全面治理。有学者提出,可以通过生态移民政策来规划“生态无人区”的长远蓝图,并且目前具备相应的条件和政策扶持。“生态无人区”的建立,并非有意排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是进一步实行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最优方法,最短时间内实现生态自然恢复的现状。这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必须由当局者制定有效制度,立法机制明确相应的保护法律,实现责任、利益和权利的相辅相成,才能更加有效地实现咸海生态脆弱地区的恢复与持续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咸海地区生态环境日益严峻,水资源是“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这个开放复合巨系统的决定性因素,正确评价人类活动中用水的生物转化效率、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率及其综合效率,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三效并举”的前提,对于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邓铭江,龙爱华.中亚各国在咸海流域水资源问题上的冲突与合作[J].冰川冻土,2011(06):1376-1390.
[2]胡汝骥,陈曦,姜逢清,等.人类活动对亚洲中部水环境安全的威胁[J].干旱区研究,2011(02):189-197.
关键词:水资源;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水资源分为地表水及地下水。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冰川等,其动态水量河川经流量,一般称为地表水资源。地下水储存量是历史时期积累形成的动态水量都比较小,主要靠地表水和降水入渗补给。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保护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治水思路。乌拉泊水库清淤工程、乌拉泊水库清理搬迁工程、乌拉泊水库清淤质利用及生态恢复建设工程正是顺应了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使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效的和谐统一。
1.水资源保护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乌鲁木齐市水源保护区管理条例》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拟定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预案。
1.1水功能区监督管理
陆续出台了《水法》、《取水许可证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提供依据。制定出各地水域纳污能量核定,提出限制排污总量,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水资源保护协调机制,在完成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工作的同时,及时将监测结果通报各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公布各地区水源地名录。
1.2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
按照中央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明确节水型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探索不同类型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具体模式和有效途径。把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和社区活动作为落实节水型社会各项活动。
1.3制定突发事件预案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突发性水污染的预案。要求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对有序,处置得当,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1.4大力推进水资源保护和修复试点工程
大力推进水资源保护和修复试点工程,减少人类对水资源的破害,提高全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乌拉泊水库清淤质利用及生态恢复建设工程正是利用乌拉泊水库清淤工程中清理出的清淤质对1573.5亩戈壁沙坑平均覆土约1米厚,选择防风性强、深根性、抗遡性强、耐旱适宜在项目区生长的乡土树种进行生态建设恢复。一方面即减少外运清淤质费用,另一方面对水库上游戈壁沙坑通过生态建设,可以防风保土,改善水库生态环境状况,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界面之间的融合,进一步完善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项目符合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国策以及支持科技型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与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先行的思路不谋而合。
2.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保护不仅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而且是保证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针对现存在的水问题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2.1不断完善和创新治水理论,以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思路指导治水。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科学发展观强调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强调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提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根据中央水利工作的方针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我们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治水思路,对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问题进行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防洪体系建设中,重视人与水的和谐,构建人水和谐社会。既要治水又要规范人类活动,给水资源留出足够的空间和出路。要注重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要改变对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念。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实行区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全面提高水利工作的科技含量。
2.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与法规体系。
要贯彻落实《水法》,加强制度建设。尽快出台“水资源管理条例”“节水管理条例”“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政策法规体系。
要加强水资源基础工作。不断完善水资源战略规划,制定水资源配置方案,搞好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使城市建设和发展真正做到量水而行。
2.3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
《水法》强调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要贯彻落实《水法》,用足、用好现有的法规与规范性文件。根据《水法》,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对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实行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
2.4创新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的运行机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节水型社会建设要依靠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要实行以用人和排污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全面实行定额用水和计划用水,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在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的运行机制的同时,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优化配置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促进生态修复;建设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体系,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5加大水利投入,支持环保工程。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和管理是公共财政支持的重点领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需要加大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并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继续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列为长期建设国债投资的重点,力争用于水利建设的比重有所提高。稳定水利建设基金政策,扩大基金筹集范围。
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产业发展市场化、行业监管法制化得城市水务的运行机制。调整经济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形成政府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国债资金、企业资本和私人资本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制。构建一个长期稳定的投资信贷体系。
结束语
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三个方面统筹规划,进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相当幅度地提高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建设节水型社会,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水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