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29:3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校德育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高校网络文化的内涵
关于网络文化的定义,业界学者看法各一。西尔弗认为:“网络文化是一种集合,包括存在与互联网或可能由互联网创造的文化和文化产品。”[1]而沈杰认为“:网络文化是人们在互联网中工作、学习、沟通、休闲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的总和。”[2]高校网络文化是网络文化在高校校园的一种表现,其起源和发展与高校校园网络的起源和发展紧密联系。高校网络文化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型文化形态,是学生及教职工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使用它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同时,高校网络文化是在传统校园文化基础之上的一种创新和延伸。通过其网络技术的优势,使得传统的受时间或地点限制的教育方式得到突破,为学生或教职工提供了更为人性化的教育方式。高校网络文化的内容反映的主要是高校的信息,具有鲜明的特色,更高的文化层次,是高校重要的精神领地和道德堡垒。高校网络文化反映了当下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思想和价值观,并且在网络环境中,不同传播者和受众还能自由地发表观点,平等地交流,这必将促进话语权的个人化、民主化发展。同时,这种文化更接地气,师生有了各自的尊严,信息和思想的交流出现了平民化的现象,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文化。
(二)高校网络文化的主要表现
高校网络文化已经成为时下高校德育的重要环节,因而把握好高校网络文化的教育阵地,有利于其德育功能的充分发挥。首先,高校网络文化有利于高校德育目标的实现。高校网络文化不仅扩宽了德育信息的传播渠道,同时由于网络文化中的信息量剧增,且其更新频率也非常迅速,这就为大学生接触新思想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为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开辟了新空间。虚拟的网络空间能够为大学生的压力、负面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和转移的机会,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甚至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另外,高校也可以依托于网络的建设,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网络心理咨询中心,更有利于缓解其心理压力。其次,高校网络文化有利于高校德育的社会化发展。借助于各种信息技术,网络能够有效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相比传统教育手段拥有更强的吸引力。同时,由于在网络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因而德育信息传播到哪里,那么德育功能也便在哪里发挥。也即是说,高校网络文化拆掉了阻隔在学校和社会二者之间的围墙,使原来的德育空间更加开放,更加便于使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有利资源形成合力,有效增强德育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第三,高校网络文化有利于改进高校德育的内容。传统德育缺乏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育者掌握的信息量有限,而且其内容没有新意,缺乏感召力。而网络文化,由于其信息量更加丰富,内容更加时新,更能够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信息传播更加便捷、迅速、丰富,相比传统媒体有着极大优势,提高了德育效率和效果。
二、高校网络文化德育功能发挥所面临的问题
当前,高校网络文化发展较为迅猛,取得的效果也较为明显,但是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阻碍高校网络文化德育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德育意识还不明确。目前,高校德育工作者对高校网络文化的重要性还缺乏认识,利用这一新载体的理念还不够明确,甚至一些高校根本没有利用高校网络文化这一阵地,认为高校网络文化的德育效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显现,因而在德育工作中还是倾向于原有的、传统的方式。这种观念上的不到位,使得一些即使有建设高校网络文化的学校,也是流于形式,缺乏精神内核。第二,德育主题不突出。在高校网络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更喜欢在网页上浏览各类信息,难免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其思想状况更加复杂。然而德育工作者的权威地位和主流控制较为薄弱,再加上一些德育参与者缺乏发挥网络文化德育的意识,网络文化中的不利影响不能及时得到排解。加之许多高校对网络文化的重视和投入不足,使得高校德育相关网页内容单一、陈旧,没有吸引力,进而使得高校德育主题被淡化,对学生的影响并不明显。第三,德育管理不健全。当前,一些学校将网络文化德育简单地理解为网络建设,忽视了网络文化德育的内核,同时一些学校因为网络文化中涌现的大量垃圾信息而重“堵”不重“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网络文化德育功能的正常发挥,导致其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第四,德育队伍不精良。一是教育者对网络文化德育功能的认识不够,在思想上准备不够,难以较快适应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其缺乏对网络文化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特点的深入研究,也没有思想上的紧迫性,更不能明确自身在高校网络文化德育工作中的责任。二是德育队伍建设有些滞后。由于我国网络的普及和技术还不够成熟,德育工作者对网络文化的认识和技术上的利用还不足,缺少能够熟练将高校德育和网络文化有效结合并实践的高素质人才。
三、充分发挥高校网络文化德育功能的对策
(一)健全高校网络文化德育功能的工作机制
良好的工作机制是实现德育目的的桥梁,因而要想利用好网络文化的积极面,同时防止一些别有用心的负面信息和思想的传播,需要高校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管理,建立一个科学的管理和领导体系,明确每一个德育工作者的责任。同时,要建立一个健全的规章制度,规范高校网络文化的运行机制。例如建立日常工作制度,使思政网页上信息的采集、审核、和更新能够井然有序地进行。另外,要强化对网络德育的监控管理。由于网络信息杂乱、良莠不齐,更加需要德育工作者积极、科学地引导和宣传那些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有益的内容,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必要的技术和手段进行封堵和拦截,净化高校网络文化。
(二)提高高校网络文化德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面对发展迅速的高校网络文化,提高高校网络文化德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是切实保障德育工作顺利、高效地开展的重要因素。当前,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教师要想把握高校网络文化德育的主动权,需要其更新观念,不断学习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密切关注高校网络文化的最新动态,主动研究当下高校网络文化德育工作所发现的问题,并寻求正确的、高效的解决方案。同时,要自觉将网络技术运用于德育工作。德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开展一些集时效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网络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进而增强高校网络文化德育的正面形象和感召力。
(三)创新高校网络文化德育的形式和方法
要想全面做好高校德育工作,不仅需要德育工作者的尽职尽责,还需要适当考虑学生的自治需要。德育工作者应加强与学生会这一自治组织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一个亲自参与并体验德育工作的机会,一方面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其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同时还能够提高对高校网络文化德育手段的认识。另外,适当利用校园BBS、电子邮箱、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工具,时刻关注并搜集当下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努力发现大学生的诉求,也只有通过不断深入的调研,并及时倾听大学生不同的声音,才能掌握到第一手资料,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创新才会接地气,提高实用性,进而推动高校网络文化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优化高校网络文化德育的资源环境
现阶段,很多高校虽然开设有素质教育课程,但效果一般,主要原因就是当前很多高校实行的依然是应试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枯燥,教育工作重理论,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高校前期担负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的一般是辅导员,他们需要管理的学生很多,通常是几个班一起管理,工作比较琐碎,加之学生有着各种各样的思想状况,因此很难顾及到所有的学生。另外,高校很多辅导员都是刚毕业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缺乏对学生辅导所具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辅导效果一般。
二、思想道德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提倡人的全面发展,以培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根本任务,而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性质与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其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思想素质,指导自己的行动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可以说,高校素质教育促进了大学生全面的发展,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明确了大学生的行动方向,因此说,思想政治教育对素质教育起着主导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素质教育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性质与方向,而且也促进了素质教育成效的实现。思想政治素质与综合素质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不会孤立地发展,而且前者对后者有着极大的助推作用。比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素质,为大学生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大学生在处理事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具备直面挫折的勇气以及强大的自信心,从而保证大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并将其落到实处。所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保证人才的社会主义方向,培育人才的新思想观念,全面开发人才智力和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有特殊的重要作用。
3.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让大学生明确发展的方向,促使大学生朝着正确的道路前行,身心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讲的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所提出的要求,通过与政治密切相关的教育手段促进和影响大学生的自身发展,促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只有拥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大学生才会将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能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初衷。
4.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适应社会。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具体表现就是教育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当前的高校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具备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当今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具备较强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的人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集体主义的意识,纠正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观念,积极投身于集体事业之中,而且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鼓励大学生不断深入实践,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运用个人的认知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的适应当下的社会。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推进高校素质教育改革
1.树立开放性的高校教育理念。高校应当树立开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以此理念运用到大学生教学过程中,提升其道德素质。“两课”教育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思政教师应当具有开放性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学会“迁移”,把课堂理论知识延伸到社会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所学知识。另外,要以开放的心态将现代化的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比如网络技术,应充分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资源辅助于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新鲜的社会实例。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尤其是辅导员队伍,以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应当转变角色,由过去琐碎工作的管理者转变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者,因此,辅导员应当对大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以及思想上的教育,及时解决大学生心理、生理上遇到的问题,并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
3.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高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方式解决大学生心理上的问题。首先,高校应利用各种教育形式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工作,比如定期对学生做心理测验,举办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等等。其次,要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学生都有就业方面的压力以及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的指导工作,尽可能的帮助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4.建立富有弹性的考核评价体系。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的发展,不仅仅限于考试成绩,还有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因此,在大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中,应建立科学合理、富有弹性的评价标准,改变以往单一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加快素质教育改革,引导学生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的发展,并及时纠正错误的思想观念,不断完善自己,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5.营造积极向上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因此高校应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首先,高校应抓好学风建设,特别是考试作弊问题,这关系到学生个人诚信问题,应严肃考纪,一方面对学生进行考前诚信教育,签订考试诚信承诺书,另一方面要严肃处理作弊学生,以杜绝考试作弊行为。其次,应积极开展创新性的校园活动,如大学生创业大赛、辩论比赛等,激发大学生自主创作热情,培养大学的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
6.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高校应鼓励、号召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比如,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勤工俭学、到企业中挂职锻炼等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自身的不足之处,达到提高思想素质的目的。
四、结语
论文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价值标准
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文化良莠不齐,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巨大冲击,进入迷茫状态,无法深入开展。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首先把荣辱观引入校园、引入课堂、引入教材,对荣辱观进行系统地学习,加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才能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需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引领
1、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新媒体的产生、发展和当代激烈的社会变迁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致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失控状态德育论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处于迷茫之中,寻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已是当务之急。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是过度肯定大学生思想上的成熟性和抵御能力, 相对忽略了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 忽略了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健康、向上的荣辱观教育是提高他们明辨荣辱、是非、美丑的能力的有效途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摘要突破口。
2、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空间
新媒体环境中的消极思想制约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空间,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空间, 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涵盖了社会主义“三观”的基本内容, 又统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 涵盖了“五爱”、团结、诚实、守法、艰苦奋斗等德育内容。这些内容不仅体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 三观”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等主要内容的要求, 还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正确的观念杂志网。
第一,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充实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容。只有在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和先进校园文化中,学生才能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文化良莠不齐,对校园文化产生了冲击。为使校园文化健康发展,就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校园文化。首先,校风、教风、学风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建立“八荣八耻” 核心的先进文化与文明风尚。其次,形成社会主义荣辱观氛围, 充分利用新媒体、校园网、校园电台、校园刊物、板报、横幅等传媒手段宣传“八荣八耻”思想,既可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又能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蚀。最后,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 搞好“八荣八耻”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形成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让每个校园文化活动都发挥荣辱观教育的作用,让校园的每一处都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2]
第二德育论文,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增添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内容。新媒体中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对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内容产生冲击,使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内容缺乏新鲜感。只有发挥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中的引领作用,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网络工作,才可以弥补这一空缺。同时,开办以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学术优势,组织相关专家和学者编写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专门教材,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政治课教材、引入政治课堂,充实课堂内容和校园网内容,确立“八荣八耻”的荣辱观观念。
3、以社会主义荣辱观需为加强和改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动力
新媒体环境中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使大学生痴迷其中,忘记了荣辱廉耻、美丑善恶,这就消弱了思想政治教育效力,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无源之水无水之木,缺乏了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 明荣” 和“知耻” 的过程统一了起来, 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动力。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以“ 八荣八耻” 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动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的效应。
第一德育论文,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渗透力。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运用流媒体等新媒体作为载体进行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使高校政治教学要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紧密结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贯穿和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社会主义荣辱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网络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努力使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入耳、入脑、入心,让大学生掌握正确荣辱观、抵制错误荣辱观,自觉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杂志网。[3]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渗透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动力。新媒体环境使大学生身份和行为虚拟化,大学生习惯于用虚拟的身份网上交流,尔虞我诈,互相攻击,沉迷于虚拟世界,变得人情冷漠,淡化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德育论文,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社会交往和一切社会实践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仅仅是认知灌输,更重要的应该是实践体验。因此,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动力来推动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学生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精神。高校要拓宽大学生荣辱观教育途径,更新教育内容,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践行“八荣八耻”,可以充分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勤工助学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参观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寓于学生具体工作中,创造各种条件使大学生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群众、热忱服务群众,促使他们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人民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体验、提升、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达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动力的目的。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需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标准
1、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需要完整清晰的价值标准
新媒体环境中的大学生受到网络腐朽思想的侵蚀,淡化甚至完全丧失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和人生的价值标准。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甚至悲观失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寻求革命的法宝挽回这种现状已是当务之急。这种法宝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鲜明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的根本问题, 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完整清晰的价值标准。传统的人才标准则是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虽然提到“德才”,但其中“德才”的界定不够清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标准而定格,这一标准就细化为知荣辱、辨是非、明美丑、全面发展。作为价值标准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德才”作了详细的诠释。不但强调“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而且从八个方面进行了正反对比,更加强调分辨是非、善恶、美丑。这就要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荣辱观教育,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标准德育论文,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条件。
2、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需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标准丰富其内容
面对新媒体环境下思想腐化、悲观失望的大学生,要重新树立起其理想的风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标准已显得软弱无力杂志网。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需要有丰富的内容扬起大学生理想的风帆,这就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高校传统的培养目标的内容是培育掌握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品德高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很难具体操作执行。为此, 高校就应切实将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使大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八荣八耻”为重要内容的全面发展目标,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大学生的思想行动指南,做“八荣八耻”的积极实践者, 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新媒体影响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标准,规范网络和社会道德生活,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努力培育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人才。[4]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道德防线的构筑依赖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建立
当前,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东西文化的相互激荡,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媒体等便携的移动上网设备使网络文化交流更具便捷性、迅速性,日趋泛滥的腐朽思想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防线已分崩离析,一些大学生没有意识到或不能辩识是非、荣辱、善恶、美丑的现象,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道德防线的重新构筑已是迫在眉睫。构筑思想道德防线的有力措施只能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也是构筑大学生思想道德防线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荣辱观鲜明地回答了学校“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的根本问题, 它从“三观”相统一的角度提出了培养合格人才的“ 道德底线”和衡量标准, 集中体现了做人与做事的统一, 知识与素养的统一,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管理与育人的统一, 自律与他律的统一。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高尚思想道德品质,就是在塑造中华民族未来的灵魂,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高校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5]。新媒体环境下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高校思想道德防线构筑的最可靠武器,它有利于抵制日趋泛滥的腐朽思想对大学生的侵蚀,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有利于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善恶、荣辱、美丑, 有利于引导他们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纪宝成.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J].教育研究,2006(4):03-04.
[2]卢秉繁.建立社会主文荥辱观长效机制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年第3期(总第85期)
[3]王彬.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年第1期(总第83期)
[4]李惠.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合格人才的培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年第2期(总第84期)
[5]史宁中,柳海民.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在找准切入点[J].中国教育研究, 2006(4):09-10.
刘江波,1997年毕业,一直在燕化附中担任班主任工作。共送走XX届、XX届、XX届和XX届毕业班。在所带毕业班中,XX届自费班毕业生正式生升学率80%,有15人被高校录取。XX届补习班毕业生37人被录取,本科以上20人,其中一名升入清华大学,为学校增添了光彩!XX届普通班毕业生38人被录取,本科以上21人。面对已经毕业的XX届毕业生,他期待着再次辉煌!
由于班主任业绩突出,先后被评为XX-XX学年度下学期燕化附中优秀班主任。XX-XX学年度上学期燕化附中优秀班主任。XX-XX学年度上学期燕化附中优秀班主任。
在九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他不仅重视吸收老班主任的带班心得,积累自己的教育经验,而且更加注重运用理论,有所创新,努力使得班主任工作由自发被动状态向自觉主动状态转变。
一、注重身教,以教人者教己,用自身行动影响和引导学生
“以教人者教己”,说的是教育者要求被教育者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正因为如此,在班级管理中他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与同学们一起自觉地投身到班集体的建设中。
在制度上,他把自己定位为班集体的一员。在引导学生制定班级规范时,也把班主任的日常到班、到岗时间记录在班规里,接受全班同学的监督;在接手一个散班、乱班时,为了培养大家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集体荣誉感,他甚至要求生活委员把自己编入值周小组,以身示范,认真值日,很好地带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近两年中,尤其是到了关键时期的高三,虽然自己的孩子小,又没有家人帮忙,但他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私事,家务事而迟到或早退。他为了不耽误工作,经常把孩子放在传达室等候送幼儿园,自己始终坚持在7点10分左右进班管理。班主任言与行的一致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所带的班级凝聚力越来越强,学习气氛越来越浓厚。
二、注重和谐,贯彻尊重教育理念,构建和谐教育环境
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教育要取得成功,必然要使教育主体(学生)之外的各因素和谐统一于教育主体。教育教学任务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师之间以及亲子之间和家校之间的互动中完成的。因此,作为班主任,他的工作重点始终与众不同地放在:围绕教育主体——学生,努力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
一直以来,他所带领的班级总是以稳定为特点,各科总成绩在同类型班级中始终位列前三名。在今年的高考前夕,他意外地收到了一份特殊礼物-----一本厚厚的留言册。这份留言册不是教师留给学生的,而是全班同学留给他们朝夕相处两年甚至三年的班主任的。精心的设计,俏皮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带给班主任的不仅仅是惊喜,而更多的是一份感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有什么能比看到自己的弟子学会感恩更令人欣慰的?有什么能比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赞许更令人感到满足的?
三、注重实效,贯彻“三贴近”的工作原则,进行了制度创新
创新带来生机,创新意味着活力,创新孕育着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不拘泥于既成形式,贯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工作原则,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取得了显着效果。
1、改“总结缺点”为“挖掘优点”,在肯定激励中,促进了学生发展。
结合教育心理学,他运用“期待效应”,改变以往阶段总结时要求学生侧重挖掘自身不足、缺点、总结教训的做法,明确提出要学生归纳自己值得骄傲的优点和阶段性进步。这种进步可以是学习成绩方面的,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例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亲子关系等得到改善的方面。
这种做法很受学生欢迎,大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大家尽情地展示自己的优点,自己的进步,实践证明,在学生自己眼里的那些优点、那些进步其实有很多是会被教师所忽视的,这也是造成师生沟通困难的一个方面。通过自我展示,再加上班主任的分层反馈,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和勇气,又巩固了学生下一步自我发展的目标,起到了“心理暗示”作用。有力地加强学生与班主任的相互信任和沟通,促进了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和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2、改“值日制度”为“值周制度”,责任到人,培养了学生责任意识。
在学校每周一评“流动红旗”的制度下,如果沿用传统的值日制度,那么,只要每星期中有一个小组甚至某个人没有值日,或者不负责任,草草了事,就会造成整个星期的所有人的努力白费。反映班集体凝聚力的“流动红旗”更是难以企及。针对这种现状,结合本班实际,他大胆改革,与学校周流动红旗评比制度相配套,制定出了“值周制度”。由于这种制度实现了责任到人、荣誉到人,使得高中生争强好胜的特性被大大激发出来。大家学会了合作与竞争,感受到了尊重他人和受人尊重的重要性。同学们的责任心、集体荣誉感明显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很快形成。
在这种制度实施后,他们班的流动红旗成了常客,大家的自信心,自豪感,自我管理意识明显增强。班级环境清洁优雅,任课教师反映良好。
3、改“班主任的班会”为“全体同学的班会”,促进了学生自主管理。
传统的班会就是班主任“一言堂”式的班会。班主任在讲台上滔滔的讲,声情并茂;学生在下面默默的听,无动于衷。本来几句话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非要翻来覆去地、絮絮叨叨一节课。其教育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针对绝大部分学生有独立处理安排自己班级事务的强烈愿望,有展示自己个人才华的积极心态。并结合学生的民意调查,他果断进行了尝试——“还政于民”,改“班主任的班会”为“全班同学的班会”。在主题班会上,大家开诚布公、畅所欲言,在轻松愉快中解决了班集体中许多过去无法解决的“疑难杂症”。主题班会真正成了全班同学展示自我,展现青春风采的舞台。正如某位同学所说的:“我的地盘我做主!”
四、注重教育科研,自觉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做创新型班主任
本学年我校共有53个教学班,在校生近5000人,办学规模位居我市高中前列;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满足需要,,特别是新阅览室的投入使用,以及除公寓楼外原有住宿楼的整修,使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校容校貌进一步优化,校园内的硬化绿化、新大门及门外广场的投入使用,彰显学校的品位,提升了环境育人的基本条件。但我们也应看到,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层次参差不齐特别是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生活习惯较差的现状与学校新教师日益增多尤其是新班主任所占比重较大的现实形成的矛盾日益凸显;我们还应看到,我校与兄弟学校的竞争将由办学硬件条件的竞争向办学质量、办学效益上的竞争转移,而这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也与各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和切身利益关系更为密切。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政教处将结合当前的学校实际,坚持“低进高出,高出优出”的办学目标,在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以《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为指导,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中学德育大纲》为依据,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针,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校规章制度,全面加强班主任工作,落实常规管理,以务实、创新的精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巩固德育工作的成果,为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保驾护航。
三、工作目标
1、学习落实和内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临颍二高学生奖励与处罚条例》,促进学生文明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2、努力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整合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德育力量,形成德育合力,确保管理效果。
3、拓宽德育渠道,充实德育内容,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4、加强自身建设,务实、有效地完成各项德育工作。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发挥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
1、认真落实政教处德育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定期检查、认真指导,积极协助有关人员作好本职工作。在每学期开学之前,召开政教处德育工作会议,完善政教处内部人员职责分工,并将职责分工安排告知全体教师员工,以便监督实施,提高政教处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效率。另外要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提升政教处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及工作能力,使其在工作中敢管、能管、善管,管得有水平,管得有实效。
2、加强年级主抓政教的副主任及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发挥德育工作的核心作用。
(1)布置和指导班主任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交流班主任工作的经验,进一步提高班主任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开展班主任“以老带新”结对子活动,促进新班主任尽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班级管理人才。指导班主任从四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一是抓主题班会,进行正面教育;二是加大力度进行日常班级管理;三是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秀生的培养,抓两头,带中间;四是沟通家庭、学校教育,家校联合,共同努力。
(2)继续执行班主任量化评比方案,考评中力求公平、合理,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量化考评由政教处值日教师负责,一周一公布,一月一评比,考评结果存档,年终作为优秀班级、班主任评定的重要依据,此外,对重大违纪违法事件的班级,评优评先实行“一票否决”。
(3)对评定的“优秀班级”、“优秀班主任”,要加强宣传工作。弘扬优秀班级、优秀班主任的先进事迹,树立典型,以榜样引路,营造良好的班级、年级、学校教育的舆论和氛围。主要通过三种渠道:一是,在每年教师节给予表彰。二是,在学校宣传栏展示优秀班级、班主任的风采;三是,利用临颍二高校园网展示优秀班主任、优秀班级的风采。
(4)加强与年级主抓政教的副主任合作,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处理问题。
(5)引导全体教职员工深刻认识我县高中教育激烈竞争的态势,增强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大教育观,明确全体教职员工都是学校的德育工作者,要让每一节课,每一项活动,每一次与学生谈话都渗透德育因素,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劳动育人”。
(6)重视德育科研,加强德育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本校网站资源,面向德育工作人员以及班主任队伍,以“学习、服务、创新、建设”四大理念为指导,宣传政策,反映动态,交流研讨,打造德育工作人员及班主任培养交流的平台。另外要求班主任每学期要撰写有一定质量的德育论文1-2篇及1个班主任工作成功案例,并作好汇编工作。
3、加强对学生会和班干部的培训、培养工作,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参与管理。
(1)本学期政教处将公开民主竞聘学生会成员,对学生会成员进行具体分工,明确学生会干部的职责,组织卫生、纪律督导队,每天对校园进行检查。切实发挥学生会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2)定期开展对班干部的培养,使之成为班级管理有力助手。班干部作为班级日常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班级管理的骨干力量,班主任要敢于放手班级工作,加强指导和培养,让班干部组织班级活动,安排班级事务。
(二)加强学生德育系列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行为习惯的文明程度
1、要切实抓好全体学生,特别是初一年和高一年新生的基础文明习惯教育。利用入学教育和军训的机会,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言行习惯,通过军训磨炼学生的坚强意志,接受国防教育,提高国防意识。利用班会时间对全校学生进行新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临颍二高学生违纪处罚条例》的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2、坚持升国旗教育。
组织学生参加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根据国旗下讲话的主要题内容,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艰苦朴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诚信教育,法制、安全教育,感恩教育,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如何做人的教育。
升国旗时的几点要求:(1).集合速度。要求从音乐响起到音乐结束的时间里,各班必须在指定位置站好,做好升旗准备。(2).从开始集合到退场结束,必须保证绝对的肃静。(3).学生会的学生负责检查人数,同时要站在班级后面认真做操。
3、精心安排和组织主题班会。班会要有重点、有记录,充分发挥班委会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政教处工作人员将进行巡查,并做好记录和根据班主任工作考评条例进行量化考评。
4、依法抓好特殊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特殊生档案,并对特殊生进行跟踪教育。
(1)政教处、年级主任、班主任,要对学生层层管理,对自己约束不强的学生要做耐心的思想工作,处处渗透有情的德育和德育的有情,对违纪学生要正确批评教育,对严重违纪的学生,要依据《临颍二高学生违纪处罚条例》给予纪律处分,处分分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取消学籍六个等级,对学生的处分程序是:政教处、年级主任、班主任共同商议——确定处分等级后报领导组研究决定——审批——将处分决定存政教处。(对警告以上,记过以下的学生政教处只作记录,记大过以上的原则上要进行全校性公布,并记入学生档案)
(2)对处分学生的跟踪办法。被处分的学生,班主任和政教处应密切关注,随时跟踪。被处分的学生期末结束时要到政教处领取一份《被处分学生跟踪签定表》,期末回家后将本人的自我检讨,家长意见写入表中,在下学期报名时交原任班主任评定,再送交政教处,政教处确定是否取消其处分。取消处分决定的仍要经领导组审批后复印,存政教处,没有取消处分的有关材料由政教处继续保留。如果直至学生毕业仍未取消处分的,而该生又还在校读书,则由政教处出面找该谈话,并确定是否缓发其毕业证。
5、加强法制教育。通过法制专题讲座和报告,观看法制教育片,举办专题班会,开辟法制教育专栏(板报)等系列活动,增强学生遵纪教育法和自我保护意识,把普法教育和遵规守纪教育结合起来。
6、利用校园网和黑板报,开展德育教育。一是设立《德育园地》版面,宣传校园内外的好人好事,寻找师生们的闪光点,以表扬为主,充分调动师生的兴奋点,增加他们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展示先进个人的风采,树立典型,使广大师生学有榜样,追有目标,促使广大师生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
(三)净化、美化校园环境,用优美的环境陶治人,努力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1、加强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从公德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的卫生意识。开学两周内各班要开好一次卫生主题班会,平时加强引导,让学生从思想上提高创造赏心悦目环境的认识。
2、将卫生责任区落实到班级,组织好周一周四大扫除及天天扫活动。
3、完善并严格执行检查与考核制度。检查人员检查时要公平公正,不徇私情,每周及时总结,考评结果作为卫生红旗发放依据并存档。在检查中存在问题不及时整改的,在考核时可加倍扣分。
4、认真落实学校关于彻底消灭纸屑、废弃物和爱护花草树木的规定,推动学校的环境卫生工作上水平、上层次。
(四)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健康活跃的气氛感染人。
1、继续办好宣传栏、校园广播站等,繁荣校园文化,表彰好人好事,鞭挞丑恶现象,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
2、认真开展重大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教师节开展“尊师感恩”教育活动,国庆节开展“爱国爱校”等教育活动。
3、突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实效性,开好几个大型主题班会,如学期初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考试前的诚信教育等,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规章制度进行内化,规范学生的行为。
4、协调体育组,组织举办学校冬季运动会。
(五)注重科学管理,确保校园平安
1、政教处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通知,以增强学生各种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