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4 11:41: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小学科技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第一,今年与三年前的上届南海区骨干教师相比,我校的数量翻了一番多,由原来的6位南海区级以上骨干老师变成现在的13名区级以上名校长、名班主任和学科骨干教师,拥有骨干老师数量比例在南海区公办学校处于首位。其中谢景如校长被聘为广东省教育学院客座教授,刘志伟主任被评为中学特级教师、广东省教育家培养对象、广东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谢景如、刘志伟、关娜红、黎淑枝等十三位老师成为市、区的骨干校长、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第二,近六年有50多人先后在区级以上的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在各级报纸杂志上发表教育教学改革文章50多篇,获奖论文200多篇。其中,刘志伟教师论文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评比获一等奖。第三,学校教师编写的《科技与创新》、《艺术与欣赏》和《半命题作文的写作》三种校本教材已由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部分内容在《广东科技报》连续转载43期。
二、通过教科研特色,有效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益
第一,近十年来我校升中考试成绩在南海区公办学校保持第一。第二,近六年学生比赛获省级以上奖励的有683人次、国家级的有412人次,57件作品获国家专利。其中,科技创新、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天文奥林匹克、物理、数学、化学、地理等竞赛成绩均居佛山市、南海区前列。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参加在美国举行的第27届、第28届、第29届、第31届和第33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创新总决赛获得四个冠军、一个亚军和两个最佳创造力奖,成为本项目比赛成绩的世界最好纪录学校,参加全国青少年创意大赛连续六年获得金奖,参加第23届、第24届和第2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均获得奖励,参加第五届全国少年儿童“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活动获两个金奖其中洪浩源同学获总分第一名、。
三、通过教科研特色,有效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697.2亿元
为保证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春季开学后正常运转和“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到位,中央财政近日提前下达2015年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部分预算697.2亿元。其中,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605.9亿元、城市义务教育补助经费91.3亿元。
2000米
从11月开始,天津市学生开展了第八届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每天长跑参考距离基数为小学生800~1000米,初中生1500米,高中生、高校学生2000米。对不适于长跑活动的学生要作出相应安排。市教委要求各学校要把冬季长跑活动与每天锻炼一小时结合起来,将体育课、早操、大课间体育活动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活动有机结合,因校制宜、积极实践,想方设法组织、指导和带动广大学生参加冬季长跑活动。
3.75 亿元
为确保243万名农村中小学生温暖过冬,甘肃省为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下拨3.75亿元取暖费,目前已全部拨付到位。甘肃省教育厅发出通知,对各地中小学和幼儿园供暖时间作出明确要求,严禁以任何理由降低供暖标准、缩短供暖时间,确保按时、安全供暖,并要求各地加强对取暖经费监督检查,防止套取、挪用和截留。
声音
“又来了,那个仙境一样散发着迷离朦胧的小镇,再一次如同清丽绝美的冬晨华光一般,在他的眼前浮现。”
这是短篇小说《辞别梦乡》的开头。也许你想不到,这些唯美的文字,其实出自一名14岁的初三男生之手。这位酷爱写作的少年叫何波宏,初中两年已创作了十多万字的小说和近百首诗歌。
“狩猎就和其他运动一样,别的学校可以带着篮球拍照,那我们也可以拿着枪拍照。”
美国一所位于内布拉斯加州的高中,公然同意其毕业生在拍摄毕业照时,持枪上镜。这一做法在美国社会引起争论。但校长希尔维因也表示,校方一直担心带枪拍照会引发暴力事件,但是学校董事会既然同意了,自己也没有办法阻拦,况且狩猎在本地文化中占有很重的地位。校方认为,只要照片拍得好看生动就可以了。
“集中精神!不要开小差!”
日前,高中女生小谢在学校参加节目排练,有些心不在焉,老师眼神暗示无效,不得不高声如上提醒她,没想到,话音刚落,小谢马上扑倒在地,意识不清,双目紧闭,大口喘气,四肢挣扎。大约十几分钟后她才慢慢恢复平静,但依然不能说话,仿佛瘫痪,无法行走,但能用笔对答。经专家诊断:女生为癔症发作,可能与她自小娇生惯养、个性出现缺陷有关。
“准备好了吗?抢答开始!”
山东省济南第八中学一节语文课上,教师金亚南话音刚落,30多名学生争先恐后按下手中的电子遥控器抢夺答题权。高科技“智慧教室”的推广,让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学生们用抢答器做出的答案转化为数据上传云端,教师们则根据技术分析结果随时调整授课内容。
小学校长承诺让学生将自己粘墙上
美国科罗拉多小学校长瑞安愠斯特向学生们承诺,如果他们能为小镇秋天的狂欢节卖出1万张票,他就答应让学生们把他粘在墙上。学生们争先恐后去实现目标,到举行活动时,卖出了1.1万张票。卡斯特也心甘情愿地让其中卖票最多的27个学生将他用花花绿绿的胶带粘在体育馆的墙上,从早晨一直到午饭时间。科罗拉多小学学生委员会还特地宣布当天为“胡子日”,校长也被戴上了一个大大的假胡子。
日本造出“学霸”软件
日本研究人员开发了一款名为To-Robo的人工智能软件,让它解答标准化高考英语试卷,To-Robo得了95分,打败日本高中生的平均分93.1分。To-Robo不能像人一样阅读试卷,试题需要由研究人员转化为软件能识别的数据。开发者相信,To-Robo有至少80%可能通过大部分私立大学的英语入学考试,还能“考上”久负盛名的东京大学。
北京中小学教学全新革命
近日,北京市教委正式《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北京市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北京市初中科学类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小学阶段禁止统考、统测;中高考(微博)语文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英语强化听力能力考查;初一开设物理化学实践课……伴随着一系列新措施的推出,中小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等科目教学将进行重大调整,一场全新的教学革命即将发生。
山东出台政策规定提高中小学班级管理标准
山东省潍坊市近日出台政策规定,自2015年起,将中小学班级管理团队激励标准提高到每班每月700元。这一举措将有效促进中小学班级管理团队立德树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从事班级管理工作。潍坊要求,不断完善中小学班级管理团队激励机制,在职称评聘、评优表彰等方面予以倾斜,中小学校进一步加强对班级管理团队工作的考核,搞活内部分配,确保优劳优酬,发挥激励作用。
小学生治污建议论文与专家同获奖
在“房顶蓄水”、在“黄河岸边建造喷泉群”,甘肃一小学生提出的治污建议的论文近日被甘肃有关部门评为“优秀论文”,与专家学者一起获奖。这名叫金瑜腾的小学生目前在兰州市耿家庄小学就读。在论文中,他对兰州在治理大气污染过程中大量洒水的做法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很多副作用,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比如道路不平坑洼积水、车行走时水会溅到人身上,造成路边护栏脏污,地表洒水影响浮尘的高度不够,还有洒水车行走慢,容易造成车辆拥堵等。
中小学教师 网络 文献资源 利用 现状
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代,中小学教师通过网络获取和使用文献资源已成为他们学习和研究的一种新手段。中小学教师利用网络文献资源的状况,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教学水平,从而间接影响着对学生的教学成效。通过对中小学教师网络文献资源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可以准确把握中小学教师对网络文献资源需求的特点和成因,为教师更好地利用网络文献资源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
网络文献资源的运用已经成为教师从事研究的主要工具和方式之一。善于利用网络获取文献资源,不仅为知识获取和资料收集提供越来越多的便利,也可以提升教师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激发研究的创新性。但是如果不能较好把握网络资源的特点,停留在浅层次的网络文献资源的利用上,就会给教师的学习和科研带来障碍。因此,提升教师网络文献资源利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课题组面向宁波市中小学教师开展了问卷调查,共发放并回收问卷586份,其中无效问卷19份,有效问卷567份,问卷有效率为96.8%。为确保样本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调查对象涉及不同性别、地区、教龄、学历、职称、岗位、任教学段及学科的教师,参与调查的教师群体能够代表宁波市中小学教师的整体情况,调查结果能够全面反映宁波市中小学教师网络文献资源利用状况。
二、现状分析
1.中小学教师网络文献资源利用现状和特点
从网络文献资源的利用率来看,仅有1.91%的教师从不查阅网络文献资源,56.30%的教师每周查阅1次以上,11.07%的教师几乎每天都要查阅网络文献资源。这表明,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绝大多数教师会利用网络这种便捷方式来查找和利用文献资源,网络文献资源已成为中小学教师学习、工作资源的主要来源。
从利用网络文献资源的目的来看,写论文和备课是中小学教师利用网络文献资源的两大目的,所占比例分别为69.50%和67.20%,其次是写工作计划总结和积累资料,所占比例分别为46.45%和46.28%。由此看出,中小学教师查找网络文献资源的目的相当明确、集中,这与教师身份完全相符。
从资源类型和查阅途径来看,期刊论文和电子图书的阅读率最高,说明教师既关注经典著作,也与时俱进,关注最新研究成果。百度等网络文库和搜索引擎是教师获取网络文献资源的主要途径,分别占75.13%和71.40%。学科教育网站排名第三,占58.08%,而通过专业数据库进行资源查阅的仅占20.96%。教师对浅层的搜索引擎过于依赖,其本质问题是教师文献检索基本功的欠缺。
从检索技术上来看,35.59%的教师只会进行直接搜索,不会使用高级检索和专业检索等其他检索方式。87.94%和54.26%的教师分别会使用题名和关键词作为字段进行文献检索,而使用全文、作者、摘要、文献来源等其他字段进行检索的教师不到27%。这直接体现了教师检索技术的不足。
从资源收集利用面临的困难来看,仅有1.24%的教师认为自己没有任何困难,绝大多数教师都会遇到各种困难。“资源内容与需求有偏差”、“难以找到想要的资源”、“资源杂乱整理困难”这三种困难所占比例最大,所占比例分别为53.98%、47.79%和40.35%。这进一步验证了教师文献检索能力和资源整理能力急需加强。
从教师群体特征与网络文献资源利用的相关性来看,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学历和岗位与教师网络文献资源利用率的相关性较大。大专以下学历教师每周利用网络文献资源1次以上的几乎没有,利用频率随着教师学历的提高而逐渐提高。担任学校领导岗位的教师有76.09%经常利用网络文献资源,而其他教师的比例仅为53.28%。二是城乡差异不显著。城镇和农村对网络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差异很小,几乎相当,他们获得网络文献资源的途径和检索技术也与城镇教师相差不大。这表明网络的普及已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农村与城镇同样能够享受便利的上网条件,技术层面也不占劣势。三是学科优势不明显。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利用网络文献资源的频率比其他教师略高,但没有明显的差异,同样证实了网络的普及和信息素养的提高,使得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网络文献利用方面并不占优势,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具备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同等的能力。
2.影响教师利用网络文献资源的主要因素
(1)教师自身因素
教师网络文献利用意识不足。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的普及,上网对教师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但是教师上网更多的是浏览资讯,进行碎片化浅层阅读,而较少查阅文献,进行深层次研读。调查发现,刚工作教师和离退休不足5年教师较少查阅网络文献资源。教龄不满1年的,比例为66.67%,教龄在5年以下的教师中,有59.76%每周查阅不到一次,离退休不足5年的教师中有83.33%每周查阅不到一次。而其他群体教师则有40.85%的比例。究其原因,教龄不足5年的教师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练好教学管理基本功、站稳讲台上,进行研究的时间会相对较少,而离退休不足5年的教师自我提升的动力不足,满足于现状,而且这一年龄段的教师学习信息技术起步较晚,从网络上查找文献的意识不浓,更习惯于到图书馆查阅纸质资料,因而较少进行网络文献的阅读。
教师网络文献资源利用能力不高。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网络文献检索技术掌握不够,文献查找途径单一,使得查找到的文献广度和深度都不够理想,影响了教师对网络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教师对资源的梳理、辨析能力不强。40.35%的教师都认为“网络资源杂乱、整理困难”影响了自身对文献资源的利用,说明相当一部分教师不会从大量资源中高效地查找出有用的信息,缺乏对大量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的能力,也不会利用工具软件对资源进行梳理。另外,仅有28.3%的教师对网络文献资源的正确性和权威性有质疑,表明教师对资源的辨析能力也有待于提高。
(2)外在因素
从外在条件分析,网络文献资源本身确实数量庞大,不少资源权威性也不够高,这对教师有效利用网络文献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调查发现,百度等搜索引擎的利用率相当高,但是使用知网等专业数据库进行检索的比例较少,专为教师服务的学科网站排在第三。事实上,提供核心资源的学科教育网站和提供专业资源的专业数据库理应作为教师查阅文献资源的首选途径,而提供线索性和浅层资源的搜索引擎则应作为辅助途径。另外,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不少优秀的学科网站和数据库资源并不为教师所熟知,这些资源并没有被充分利用,而教师却苦于找不到理想的资源。
三、对策和建议
1.加强服务,推动学科网站平台建设和宣传推广
学科教育网站是专门为教师教学研究建立的网站,包含了大量的资源。这类网站在国内有很多,有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中学学科网等大型教育网站,也有按照学科或地区分类的中小型教育网站。例如,宁波市数字图书馆正在开展服务推广工作,宁波市中小学教师教学科研文献信息服务平台也已投入使用。但是,学科教育网站建设不够完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导致教师并不愿意将其作为资源查阅的首选途径。要做好学科教育网站的建设和推广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努力,既要提供大量的资源,又要确保资源的高质量并及时更新,还要做好服务工作,改善网络文献环境,帮助教师便利地查找到所需文献资源。资源的建设可以由多个部门进行共建共享,网站的建设和推广也需要引入竞争机制,利于网络文献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2.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数据库来源
知网、维普、万方是三大中文专业数据库。教师对这些数据库的利用率却并不高。一方面是教师并不了解这些专业数据库中有海量的文献资源,另一方面,这些专业数据库需要收费才能阅读全文,而中小学教师所属管理部门很少开通包库服务,教师需要自行购买书卡才能进行全文阅读,这也影响了教师对网络文献资源的利用率。所以可以首先通过培训、分发学习资料等形式引导教师逐步熟悉这些数据库,上级部门则应尽可能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免费使用专业数据库的机会,引导教师使用权威性较高的,有一定研究深度的文献资源。
3.培训指导,促进教师检索技术和研究能力的提升
调查发现,59.93%教师希望参加培训以进一步了解网络文献资源的利用,46.63%的教师希望通过询问专业人士的方式进一步了解网络文献资源的利用。针对教师群体共同需要学习的网络文献资源的检索技术和分析梳理技巧进行培训指导,能够快速提高教师整体的资源利用能力。由于高学历教师和领导岗位教师网络文献资源利用能力较强,因而,鼓励高学历的教师和领导岗位的教师与普通教师进行师徒结对,能够将“师傅”的经验传授给“徒弟”,并且有针对性地解决“徒弟”在操作中的具体问题,从而达到更好的提升效果。因此,通过培训指导和师徒结对的方式会有利于教师增强网络文献资源利用意识,提高他们的检索技术,从而进一步提升专业研究能力。当然,培训指导和师徒结对指导既要着眼于提高教师的检索技术,更要强化教师对网络文献资源进行有效整理和利用能力的培养。
――――――――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焦建利,汪晓东,胡小勇.发达区域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分析:以佛山市为例.中国电化教育,2009(1).
[2] 汪晓东.中小学教师网络信息寻求行为调查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12(8).
[3] 谭玮琼.中学教师网络信息行为的调查研究.图书与情报,2008(4).
[4] 杨玉芹,焦建利.教师信息寻求过程研究――以广东省中小学校教师为例.中国电化教育,2012(1).
[5] 黄艳梅.大学生网络文献资料运用能力探析.电子世界,2012(13).
[6] 胡铁生,汪晓东.“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现状调查与发展策略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12(3).
[7] 胡雪凤.欠发达地区中学教师网络信息获取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12.
[8] 易刘丽,杨世伟,周兵辉.中学教师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困境与对策.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
[9] 罗紫初,严萍,田丽.利用网上文献促进科技发展――我国网上科技文献利用情况调查(之一).图书情报工作,2006(4).
[10] 张国海,徐洁,宁志娟.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大学生网络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调查分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Institut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EducationOnthe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一、结合本土资源与全球资源与语、数、外等工具性学科相比,综合课程与科技、文化、经济、生态等等方面的联系更为直接和密切,课程资源也更加丰富。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形成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地域资源,如璀璨的民族文化、瑰丽的自然特色、以及各具特色的发展现状等等,使课程来源呈现多样性、具体性和差异性等特点,从而大大提高了课程资源对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适切性。而且本土资源存在于学校周边,教师容易采集和整理,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不但有利于教师的教,还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适合培养本地建设和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为此,当前许多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提倡本土化,首选本地资源,甚至满足于本土资源。本土资源确实具有经济性和有效性等等优点,但不能完全满足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虽然中小学属于基础教育,学习的知识比较浅近,但综合课程所蕴涵的基础知识,包含的内容却极为广袤,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几乎蕴涵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自然地理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历史学、人文地理等人文社会学科的知识基础。所以综合课程要求教师开发极为宽广的课程资源,使学生在多学科综合的范畴,全面地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同时,教育的全球化是二十一世纪发展的主旋律之一,由于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等等方面的全球化,未来的人才必定在全球范围流动,进行竞争和合作。只有全球化的课程资源才能满足全球化教育的需要,培养全球化的人才。所以,教师不能满足于本土资源的开发,应该在掌握本土资源开发的方法的同时,掌握全球资源开发的方法,使用互联网等现代化工具,充分利用各个国家、民族乃至各个国际组织之间大量的开放信息,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在全球化课程资源和本土化课程资源两者之间,进行适当地选择和整合,取得相对平衡。
二、联系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虽然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编写的课本,力求贴近社会实际教师课堂教学论文、贴近学生生活,但由于几千年来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日益深刻,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迅猛发展,表达世界的方法越来越抽象,把五彩缤纷的世界概括为一系列的数字或符号。同时,由于学校教学的间接性和迅捷性等特点,课本的编写者不得不将知识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引伸出来,组成概念、定律、原理和结论。由此,而导致一部分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产生陌生、遥远和枯燥的感觉,甚至难以萌发学习这些公式、定律的热情和信心,影响对知识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影响对知识的掌握。中小学生通过综合课程的学习,应该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硕士毕业论文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都有提高,以满足终生学习的需要,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才。
三、提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当前,我国中小学采用文、理课程分别综合的方法,设置了综合文科《历史与社会》与综合理科《科学》这两门课程。但最近几十年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技知识的地位日益提高,导致学校教学对科学知识前所未有的热情,人文课程受到一定的冷落。在课程资源开发上,对理科实验室的建设、对理科资料的积累,领导重视,教师的态度热情而严谨,而对人文学科的资源开发就相对逊色。在教学过程中,对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泾渭分明,没有适当地融合和渗透。当前还有部分中学对热衷于考试升学,把开发课程资源的重点放在知识上,很少发掘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课程资源。而传统的教学理念,由科学学科培养科学精神,从人文学科中培养人文精神。凡此种种,造成学生的文理分家、重理轻文、重知识轻精神,造成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互割裂甚至对立。当代学校教学不能偏重掌握知识而忽视精神境界的培养,更不能促使科技理性的片面增长。从课程发展的角度分析,打破文理学科界限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等高度综合的中学课程,早已诞生;高校课程的发展趋势是高度的分化和高度的综合并存。
从社会和自然发展的角度分析,世界范围内由于高新科技发展所引发的疾病、环境、资源等等综合性问题殛待解决,因此,这些都要求我们对综合课程的课程资源开发,不能有失偏颇,更应该打破文、理学科之间的藩篱。其实,在现实世界中,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乃至知识与精神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的,有许多典型的资源可以为教学所用,如爱因斯坦、波尔等大科学家既拥有深厚的人文背景,又对科学知识有很大的建树等等,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只要教师正确认识、深刻挖掘,必定能够开发出融合文理知识,提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课程资源,使学生在全面掌握知识的同时,既具备求真、求实,锐意进取的科学精神,又拥有关爱生命,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的人文精神。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Institut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
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EducationOnthe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六、研究组织机构
本课题的研究人员由教学设计专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专家、网络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研究人员与研究生组成,以大学的教育技术研究所为核心,主要以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区的部分中小学以及西部一些网络环境较好的中小学为研究基地,辐射其他地区的中小学,借助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力量,实现理论、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
总课题组顾问:南国农教授(我国著名电化教育专家,西北师范大学)
李运林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原系主任)
周君达教授(中央电化教育馆原副馆长)
苏式冬教授(广东教育学院原副院长)
许汉特级教师(广州市教研室)
总课题组组长:谢幼如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李克东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总课题组成员:柯清超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陈品德副教授、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
邓文新讲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余红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总课题组秘书:王冬青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高瑞利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刘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孔维宏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徐光涛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本人于2006年7月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从2006年8月进湄江高级中学以来,一直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于2013年12月,取得中学一级教师资格。任现职以来先后获得“先进工作者”、市级“优秀领队老师”、县级“优秀教师”和市级优质课评选一等奖等,符合申报中学高级教师的条件,现述职如下:
本人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所以我的工作态度是积极主动的。思想态度端正,忠于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为人师表。本人自2006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党在新时期下关于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教书又育人。在工作中,不怕困难,勇挑重担,顽强拼搏,敢于创新,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教学手段及方法
本人参加工作的这12年,可以说信息技术教学在不断的改革和探索。在这几年里,县教育局不断提倡改革,鼓励教学上的大胆创新。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引下,我也努力探索,大胆尝试,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教学的方法。为了调动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努力钻研教材,使教学方法能适用于基础不同的学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工作认真负责,教育教学能力强,成绩突出。
对工作,一直以来,我都是绝对的服从分配,听从安排的,从无半句怨言。在教学过程中,我能认真对待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备课认真,深入细致,教案书写认真详细,能做到教材、资料、学生齐备,真正做到了有备而上。所以我在课堂上总能胸有成竹,挥洒自如。上每一节课,我都能饱含热情,绝不会把不良情绪带进课堂。由于高度的投入,饱满的热情加上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我上课时学生参与率高,课堂气氛很活跃。课后,我常会找不同层次的学生谈话,既为了反馈又为了辅导,做到了因材施教,全面兼顾。我很注重知识的更新,对学科有较系统的理论。在平时十分注意学习、吸收新的、有用的教学理论和本学科的相关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堂上四十分钟,提高效率,把课余时间更多地还给学生,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这样,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三、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本人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教学教研和课题研究活动,通过自主学习、向他人学习,不断成长,努力向优秀教师靠拢。主要学习内容有:
1.2014年按时参加了贵州省专业技术《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网上学习,并测试合格;
2.2015年参加湄潭县中小学图书室管理培训,并在会上作了《信心+恒心+细心 共创特色图书室管理》的研讨;
3.2015年加入湄潭县“宋培迅名师工作室”学习;
4.2016年参加遵义市第二期青少年科技辅导骨干教师培训;
5.2016年参加湄潭县中小学在职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培训;
6.2016年参加第十七期求是强师工程;
7.2017年参加湄潭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
8.2018年参加遵义市第六届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的观摩学习。
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任现职以来,本人努力工作,刻苦专研,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的业绩成果有:
1.2014年获得贵州省中小学图书室先进工作者、湄潭县“优秀教师”称号;
2.2015年参加省级课题《湄潭茶文化进校园的研究与实验》,并于2018年4月顺利结题;
3.2016年撰写论文《浅谈新课程改革下茶文化进校园的形式》、“《使用Word制作一张精美的新年贺卡》教学设计”分别荣获贵州省教科院论文评选二等奖。
4.2016年参与了地方教材《湄潭茶文化进校园》的编写,在“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ISBN:978-7-5576-4222-8,CIP:(2018)第022670号,独立编写1.2万字。并于2018年2月在全县推广使用;
5.2016年辅导学生参加遵义市DI创新思维大赛,多名学生获市级一等奖,被授予“优秀领队老师”奖。
6.2017年在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
7.2018年撰写论文《高中计算机教学中互动教学的应用分析》发表在期刊《好家长》2018年总第613期上;
8.2018年参加遵义市第六届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活动,荣获市级一等奖。
以上是我任中学信息技术一级教师期间的述职报告,我希望能顺利通过评审,成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高级教师,我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完善提高自己,更加努力、更加自信地投入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