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29: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现场质量管理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QC小组;班组建设;基础
QC小组活动作为班组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效形式,其活动深入持久健康地开展,已经成为推动企业班组建设的巨大动力。笔者结合供电企业推进QC小组活动和班组建设工作实际,试就班组建设及QC小组活动的概念、QC小组活动对班组建设的促进作用,以及QC小组活动与班组建设结合的重要途径三个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正确把握班组建设、QC小组活动的内涵与关系
班组建设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重大任务和强根固本的基础工程。自1986年工业企业整顿后,国家经济委员会要求围绕企业升级使班组逐步由“单纯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管理结合型”;1991年,能源部、水利电力工会全国委员会又联合下发《电力企业班组建设规定》,明确采取定级晋升的模式来加强对班组的管理及其组织领导体制;2009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电网公司进一步加大了班组建设工作力度,下达了一系列加强班组建设的指示和文件,国家电网公司更明确提出了“班组建设三十条重点要求”,要求从基础建设、安全建设、技能建设、创新建设、民主建设、思想建设、文化建设、班组长队伍建设八个方面加强班组建设。
二、QC小组活动对班组建设的促进作用
(一)QC小组活动提高班组现代科学管理水平。QC小组活动过程需要充分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严格遵循PDCA循环理论,运用排列图、因果图、调查表等统计分析工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相应改进对策;对于经过实施证明有效的方法和措施,需要小组成员运用标准化管理知识,对其以标准或制度的形式予以固化,将其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小组活动结束后,小组还须按照要求整理出成果报告和准备成果的PPT材料,这还需小组成员掌握一定的信息化知识和具备一定的文字总结能力。通过QC小组整体活动流程的开展,不但运用到了5S现场管理、PDCA全面质量管理、精益化管理、目标管理、标准化管理等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而且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了班组信息记录、标准规范、专业技术培训以及促动小组员工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等职业行为养成等基础工作,进一步推动班组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由单纯的生产封闭型向面向用户的开放型转变,不断地提高班组的现代科学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班组建设水平。
(二)QC小组活动有效激发班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引导班组员工以现场工作存在的难点、问题为课题进行研究,尤其对于涉及新产品、新工艺、新领域的课题,通过组织技术攻关型或创新型QC小组,遵循PDCA循环原理,首先从当前工作迫切需要出发,提出方向性的技术攻关或创新型课题,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创新方法,提出不同解决方案,逐一进行实验,从中选择最优方案,据此制定对策及实施,及时做好技术创新成果的巩固,对其予以制度化、标准化加以固化和提高,并推广到生产中加以应用。通过QC小组活动的开展,促动小组成员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运用,并对现有技术不断进行探索、改进和更新,不断地探索新的领域,使小组成员的技术水平得到持续提高,并有效增强小组成员的创新意识和节能减排意识,提高班组的自主创新能力,使班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持续进步,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QC小组活动进一步增强班组凝聚力。QC小组活动是一项班组全体成员为了共同解决班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开展的团队活动。QC小组成员在工作中甚至利用业余时间,自发组织、潜心钻研,为了解决问题而各抒已见、努力攻关、解决难题。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小组全体成员在思想上、行动上都是一致的,为了共同的目标,打破岗位界限,既有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积极性和专长。这种团结的气氛和合作的精神,给员工极大归属感,同时也拉近了成员间的距离,构建了和睦的人际关系,进一步增强了班组团队意识,有效激活班组成员积极性、创造性。
(四)QC小组活动打造高绩效班组。解决工作现场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质量的改进是QC小组活动的基本特征,QC小组活动的目标主要围绕提高工作(产品)质量(效率)、降低消耗、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等方面,而这些也正是班组建设的重要课题。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对策和实施,不断地提高生产、服务效率,节约物资的消耗,提高物资资源的利用率,不仅带来直接降低消耗的效果,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小组成员的效率意识与节约意识,强化了小组成员爱惜资源、节约资源消耗的自觉性。
由此得到结论,班组是企业的细胞,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思想、管理目标最终要落实到班组。QC小组活动是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而开展,通过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夯实管理基础,这与班组建设以至企业发展的目标是根本一致的。QC小组活动是班组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效形式,将QC小组与班组建设有机结合推进,有利于提高班组管理绩效水平,有效激活班组积极性、创造性和凝聚力,将进一步推动企业班组建设的良性健康向上发展,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秀敏. 加强企业班组建设与管理的思考[A]. 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 2016 .
[2] 叶文. 广西电力线路器材厂“五星”班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A]. 电力行业优秀管理论文集――2014年度全国电力企业优秀管理论文大赛获奖论文(《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4年第一期增刊)[C]. 2014.
[3] 颜景鲁,刘金标. 如何夯实班组标准化建设工作[A]. 电力行业优秀管理论文集――2014年度全国电力企业优秀管理论文大赛获奖论文(《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4年第一期增刊)[C]. 2014.
[4] 顾捷. 以守规文化提升班组建设水平[A]. 电力行业优秀管理论文集――2014年度全国电力企业优秀管理论文大赛获奖论文(《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4年第一期增刊)[C]. 2014.
[5] 宋士锋,赵树生. 减轻负担 强化管理 进一步提升班组建设水平[A]. 电力行业优秀管理论文集――2014年度全国电力企业优秀管理论文大赛获奖论文(《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4年第一期增刊)[C]. 201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创新与实践相结合,贯彻执行中油集团公司和油田公司工作会议关于管理创新的工作部署,以我厂“281”发展目标和实现今年天然气3.5亿方和原油10.3万吨的生产任务为中心,紧密结合我厂20*年各项经营业绩目标,针对管理难点和薄弱环节,围绕内控管理体系建设,以“降本增效”为主线,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为目标,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大力推进全员创新实践活动,加强创新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真正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创新,有力推动我厂科学、安全、清洁、节约、和谐发展。
二、开展管理创新活动的目的
通过开展管理创新活动,充分发挥厂机关各部室、基层各站队在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转变管理思想,更新管理形式,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式、方法,促进我厂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管理创新的范围及内容
20*年,管理创新工作要紧密围绕我厂在20*年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坚定“一个目标”、做好“两篇文章”、采取“三项措施”、开展“四项工作”、实施“五个推进”的总体战略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在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管理论文及发展研究课题三个方面加强创新工作。
(一)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要紧紧抓住事关我厂发展的重大性、疑难性、紧迫性问题,创新管理方法、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必须兼具创新性、实践性和效益性。成果选题可参照以下内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机构设置、转换经营机制等方面内容;在创新或改进安全环保、降本增效、开发管理、工程技术、工程建设、相关产业、投资项目、资金管理、装备管理、物资管理、成本控制、人力资源、质量管理、法律事务管理、企业信息化管理、全面绩效管理等方面内容;借鉴和应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创新成果,取得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其它企业管理方面内容。
(二)管理论文。要密切结合公司和我厂管理或改革的实际,有鲜明的石油行业特色,有创新的理论思维和独到的见解,对企业的改革与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管理论文要求论点鲜明正确、论据充分真实、结论明确,要结合实际情况,突出理论研究性和实效性。论文选题可参照以下内容:企业经营决策、战略管理、安全管理、hse体系、资金管理、装备管理、物资管理、成本控制、质量管理、市场营销、劳动用工、法律事务、清洁发展、和谐发展、节约发展、信息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及全面建设科技安全和谐大油田方面的思路、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方面。
(三)发展研究课题。从企业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高度出发,对企业的内外部经营环境、发展战略及实施途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发展焦点问题等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可围绕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对国家、中油集团公司及中油股份公司政策、法规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主要是研究国家和上级有关财政税收、产业发展、劳动工资、环境保护以及深化改革等方面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及其变化情况,客观分析由此产生的现实和潜在影响,以利于企业正确解读、合理运用相关政策,完善内部配套措施;二是对我厂发展战略实施途径的研究。根据公司和我厂总体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对我厂各项业务的发展方式,以及财务、投资、人力资源管理等各项职能战略进行研究。三是对我厂优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根据公司重组整合后的管理需要,对我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的重点问题开展研究,大力推进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创新。四是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焦点、难点问题的研究。以构建和谐企业为核心,围绕“三项制度”改革、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瓶颈、企业稳定形势维护等展开研究,对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针对我厂的经营现状和开发前景,主要围绕安全环保、节能降耗、开发管理、投资项目、资产管理、成本控制、人力资源、基础工作信息化、企业文化等方面,开展以管理机制、体制、制度、理念、方法、手段等为内容,通过建议、论文、论著、经验总结、成果报告等形式体现的创新活动。
厂机关各部门、基层单位要根据工作职能、主要业务及重点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突出本专业特点的管理创新活动。各部门主要侧重于专业管理机制、体制、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各基层站队主要侧重于生产经营管理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创新;基层班组和岗位员工主要侧重于小改小革和管理建议等方面的创新。为此,全厂上下要全面动员,积极组织,扎实开展全员全过程的创新实践活动。
1、安全环保管理重点在如何落实安全环保责任制,推进安全环保管理运行体系建设,风险排查与隐患识别,提高安全环保意识、能力、实效性等方面进行创新。
2、节能降耗管理重点围绕打造资源节约型企业,在建立节能责任体系,开展节约挖潜创效活动,提高集油、注水、机采、供热等系统运行效率,建立各种耗能设备消耗定额,降低能耗指标等方面进行创新。
3、投资项目管理重点在完善投资体系建设,优化投资结构和运行管理流程,加强项目的前期论证和实施过程跟踪管理,强化项目后期评估评价,严格项目考核等方面开展创新。
4、成本控制管理重点在成本的全面预算管理、单元核算、成本结构的优化组合、成本控制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
5、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围绕优化劳动组织形式和生产管理方式,完善考核激励机制,防范劳动用工法律风险;改进培训方法,严格培训考核,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实施创新。
6、资产装备管理重点在资产的信息管理、资产的盘活利用和使用效率、资产分析评价、设备技术管理、设备现场管理尤其抽油设备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
7、物资管理重点在物资消耗定额的完善、物资计划、集中采购、仓储及使用跟踪管理、物耗分析评价等方面寻求创新。
8、开发管理重点在取全取准第一手资料,建设标准化油水井等方面进行创新。
9、基础管理重点在各类信息的采集与应用,提升基础工作信息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基层负担等方面开展创新。
10、法律风险防控管理重点围绕法律风险识别,完善风险防范预案,健全法律防控体系,积极探索法律工作与各项专业管理工作相结合的运行办法,依法维护企业权益等方面开展创新。
11、企业文化建设重点在探索文化与管理工作有效融合的途径,增强企业凝聚力,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等方面进行创新。
四、厂管理创新活动组织机构
为了卓有成效的开展好我厂20*年管理创新活动,让管理创新活动站在高处、落到实处,使其更加贴近经营管理工作实际,厂成立管理创新项目领导组:
组长:
组员:
厂管理创新领导组下设管理创新办公室,设在企管法规科。
主任:
组员:
五、厂管理创新项目管理小组责任
针对管理创新工作的范围及内容,厂各部门及基层站队要承担起相应的管理责任,分层级、分专业,综合协调,抓住重点,明确任务,严格按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1、实行层级管理。按照管理创新项目的内容涉及的范围、难易程度、可预期效益的大小和可推广应用的领域等因素,按厂管理创新办公室、专业科室和基层站队三级管理体制进行管理并使每个项目都要落实责任部门、责任人。
对于涉及层面广,跨部门或专业,制约我厂又好又快发展的薄弱环节等项目将列为重要项目,由厂管理创新办公室统一管理。
重要项目涉及的相关部门要按项目实施的要求成立课题组,确定项目长及相关人员,落实责任和工作任务,排出运行进度,明确要达到的目标及要求,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管理。
一般项目由专业科室和基层站队结合管理工作实际确定创新课题,并实施项目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各基层站队要发挥技能专家、高级技师、技师、技术能手、班组长等技术业务骨干人员作用,围绕岗位生产管理实际开展小管理、小改小革和管理创新建议等活动,落实责任,大力推进全员管理创新实践活动。
2、专业管理与综合管理相结合。按照管理创新项目的专业属性和特点,各专业科室要承担起相应项目的实施管理主体责任,针对本专业管理的重点工作和薄弱环节开展管理创新立项审查、过程跟踪、验收评价等活动,认真组织项目实施。
厂企管部门是管理创新的综合协调部门和牵头组织部门,负责健全管理创新组织,建立创新成果评审委员会及专家数据库,制定和督促落实管理创新方案,组织立项审查,监督检查实施过程,开展宣传培训工作。
六、管理创新项目组的工作内容和步骤
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要本着注重创新性、实效性、可推广性的原则,抓好立项审查、实施控制、验收评价、申报评审等关键环节,对管理创新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管理,真正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创新。
1、立项审查
采取逐级申报审查的办法确定立项课题。厂管理创新办公室负责组织专业科室和基层站队确定管理创新课题,要求每个专业科室和基层站队向厂创新项目管理领导小组至少申报2项课题;每个班组申报不少于1项课题或建议。
厂创新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对申报课题进行立项审查,确定向公司申报的管理创新项目和厂自行负责的管理创新项目,并将确定的公司级管理创新项目(2项以上)向公司管理创新办公室申报立项。
2、项目监控
(1)组织实施。各部门、各基层单位要按立项审批确定的课题,结合具体管理工作运行,精心组织实施,每个项目的项目长或责任人要认真负责,半年对该课题进行一次阶段性总结,总结要有工作写实与分析评价。
(2)检查指导。为督促各基层单位、各部门更好开展管理创新活动,提高创新工作的质量,厂创新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对创新计划项目采取不定期过程监督和检查指导;同时,调研各项创新课题的实施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调整创新方向和工作运行节奏,并总结阶段性的创新成果。厂管理创新办公室定期下发检查考核通报,及时公布每个管理创新项目的开展情况及运行状况。
3、项目验收
对实施完成的项目,厂各项目组要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形成管理建议、论文、论著、经验总结、成果报告等。厂管理创新办公室要组织对创新项目实施过程及效果进行验收,验收内容主要包括创新项目关键节点的过程控制,创新项目在生产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创新成果的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价值,必要的实施现场和相关的基础资料等,验收要形成完整的评价报告;要通过现场考核、听取汇报等方式进行验收,还要在验收的基础上,组织召开管理创新成果会,对验收合格的项目进行,并交流优秀创新成果。
对未完成的项目,相关项目组要写出阶段性的总结上报;失败的项目要全面深入分析原因,并上报。
4、成果评审。
(1)成果申报:
①凡属公司统一管理的计划创新项目,由厂管理创新办公室向公司管理创新办公室进行申报;
②凡属厂管理的一般创新项目,由各创新项目组负责向厂管理创新办公室进行申报,经验收合格并后评出的优秀项目成果,再由厂管理创新办公室负责向公司管理创新办公室进行申报。
(2)成果评审:厂管理创新办公室负责组织并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评审。评审程序:
①管理创新办公室对申报成果统一分专业提交相关部门进行初评;
②对初评结果提交管理创新成果评审委员会综合评审;
③对评审出的优秀成果,提交管理创新领导小组审批。
(3)成果:厂组织召开管理创新成果会,对管理创新领导小组审核通过的优秀成果统一进行和评价,对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成果进行会议交流、学习、应用于生产管理实践。通过评审,对效益突出的成果给予表彰奖励。
七、建立管理创新奖励机制。
设立管理创新专项奖励基金,对于管理创新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专项奖励。从而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创新积极性,让在创新上有贡献的员工得到荣誉,得到实惠,受到激励,进一步调动全员参与创新工程的积极性。获得部级管理优秀成果一等奖的奖励10000元、二等奖的奖励8000元、三等奖的奖励6000元;获得公司管理优秀成果一等奖的奖励8000元、二等奖的奖励6000元、三等奖的奖励4000元;获得厂管理优秀成果一等奖的奖励6000元、二等奖的奖励4000元、三等奖的奖励2000元;获得部级管理优秀论文一等奖的奖励9000元、二等奖的奖励7000元、三等奖的奖励5000元;获得公司管理优秀论文一等奖的奖励7000元、二等奖的奖励5000元、三等奖的奖励3000元;获得厂管理优秀论文一等奖的奖励5000元、二等奖的奖励3000元、三等奖的奖励2000元。
八、几点要求:
(一)加强对管理创新的宣传和培训。各科室和基层单位上下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管理创新工作决不是喊口号,搞形式,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上;开展管理创新活动不是一项额外负担,而是研究解决本单位、本专业管理工作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的有效途径。为此,厂各基层单位、相关科室主管领导要亲自抓,积极组织宣传和动员,使每名员工清楚管理创新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知道创新的内容和方法、途径。通过宣传,使厂每个岗位、每名员工都肩负起创新的责任,使创新工作真正融入到各项管理工作实践中,形成创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
(二)强化创新实施过程的管理,真正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创新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控制是目前管理创新工作最薄弱之处,必须要加以改进。在创新立项后要对创新项目实施过程组织进行必要的检查指导,对创新项目不能放任自流,坚决克服年初立项,年底总结,不管中间过程的现象。同时,要善于总结提炼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创新成果,真正使创新成果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通过创新实践,真正使管理创新工作既规范有序又扎扎实实的开展。
(三)各基层单位、各部门要成立组织,开展好管理创新工作。要求于3月26日前研究确定立项课题,完成申报工作,并排出运行时间,组建项目组。要及时制定创新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全过程实施管理,真正使管理创新工作做到有方案、有计划、有组织、有过程、有结果。12月22日前申报创新成果,要求创新成果、论文材料要求用a4纸打印、3号字体、楷体,创新成果控制在5000字以内,管理论文不超过3500字。
附录:1、《管理创新课题立项申请表》
2、《管理创新优秀成果推荐报告书》
3、《申报管理创新成果经济效益测算表》
附1
立项申报表
成果名称
完成单位
(含协作单位)
项目负责人
主要参加者
本单位曾获奖级别、等级、授奖单位及时间
预计效益
创新内容摘要(200字以内)
项目实施
起止时间
推荐单位
签署意见
(盖章)年月日
附2
管理创新优秀成果推荐报告书
成果名称:
申报单位:
推荐单位:
报送时间:年月日
管理创新领导小组
成果名称
申报单位
主要领导
成果主要
完成人
成果创造于何年何月,在本企业已实际应用多长时间、多长范围
成果已经取得的经济效益
(财务部门核实印章)
本项成果是否已在本单位推广应用,推荐单位对推广应用有何建议、打算
成果简介
申报单位印章:厂长(经理)签字:
注:本表只对成果的来源、性质、理论依据、结构内容、使用情况和取得的效果作1000字以内的简要说明,另附专门材料(最多不超过5000字)
附3
申报管理创新成果经济效益测算表
成果名称
申报单位全称
成果实施时间
年月至年月
成果实施范围
成果计算方法及公式
成果效益指标测算结果
序号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1
申报前一年效益额
万元
2
实施各年累计效益额
万元
3
平均年度效益额
万元
4
申报前一年效益贡献率
%
5
申报前一年投入产出率
%
本单位财务部门审核印章
年月日
上级财务部门审核印章
关键词:资料管理论文;存在问题论文;施工技术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technical data directly reflects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and project management situation, also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the author,combined with years librarians and peer work experience, puts forwards to how to deal the construction material management work.
Key words: data management paper; problems pape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是施工企业按有关规定要求,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所建立与形成的反映工程实际情况的资料。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施工技术资料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作为核定工程质量重要的依据。施工技术资料是否准确、完善,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工程管理的水平。但在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很多项目经理对于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并不是特别重视,因此在施工检查中,施工技术资料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存在弄虚作假,代签现象。由于项目经理对施工技术资料不重视,有的施工管理人员根本不填写相关资料,而是由资料员全权代劳,代编代造。工程资料需要施工人员签名的也由资料员或是别人代劳,没有严格把关,致使有的资料与实际不符。这给工程竣工验收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给竣工结算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往往使工程蒙受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论文。 (二)施工技术资料存在抄袭现象。有些兼职或本身的业务水平较差的资料员为了省事省心,没有根据自己所做工程的实际情况,而是照搬其它工程资料,将内容直接套用,改头换面。
(三)对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资料不及时或是不完全。
隐蔽工程是指完工后将被下一道工序所掩盖的工程(如打桩工程中的钢筋笼)。隐蔽工程项目在隐蔽前应进行严密检查,作出记录,签署意见,办理验收手续,不得后补。有问题需复验的,须办理复验手续,并由复验人作出结论。填写复验日期。然而很多资料员在施工过程中因对现场不熟或有的资料员对工序不清楚而又没跟现场施工人员及时沟通,造成隐蔽资料不能反映现场实际的隐蔽情况或不完整。
(四)施工资料内容与施工进度不同步,常常存在滞后于施工进度或是工程要交工时没有资料,过后再组织人员补资料,至使资料粗制滥造不能真实反映工程情况,有的甚至连监理单位签字都是代签的。(五)施工技术资料存在漏项、缺项、内容不全面等。特别是在技术交底时,若是交底不清,则很容易造成技术资料的缺漏。对建筑工程中安装工程的分部分项不明确,而造成漏项。
工程资料在施工管理中的不真实不完整是目前大部工程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那我们要如何改进,才能更好的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配备素质较高的人员。聘用有施工管理经验的施工技术人员,需具有良好的电脑操作知识,能借助现代信息化的工具进行资料的编制。通过培训加强施工人员对工程技术资料的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同时配备熟悉工程施工工序的施工资料员,这是非常重要的和关键的,也是一个合格的资料员必备的素质。因为都知道所有的资料都是紧跟着每一道施工工序产生的,能及时收集、填写、整理施工技术资料,确保施工技术资料的及时、真实、准确和完整。(二)在施工过程中注意易忽略和易缺漏环节:(1)要正确划分检验批。在施工过程中,因施工管理人员、资料员对规范了解不透彻,不能正确的划分检验批,使施工技术资料的施工部位凌乱不交接,造成了整理上的不便。正确的划分原则如下:检验批可根据施工及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需要按楼层、施工段、变形缝等进行划分。①多层及高层建筑工程主体分部的分项可按楼层或施工段划分检验批。②单层建筑工程中的分项工程可按变形缝等划分检验批。③地基基础分部工程中的分项工程划分为一个检验批;有地下层的基础工程按不同地下层划分检验批。④屋面分部工程中的分项工程按不同楼层屋面可划分检验批。⑤其他分部工程中的分项工程可按楼层划分检验批。⑥对于工程量较少的分项工程可统一划为一个检验批。⑦安装工程一般按一个设计系统或设备组别划分一个检验批。⑧室外工程统一划为一个检验批。⑨散水、台阶、明沟等含在地面检验批中。(2)施工技术交底要尽可能的详尽和完全施工技术交底的目的是为了使参与施工管理和操作人员都能够了解掌握工程特点、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以便达到质量优,消耗低,进度快,效益高的目的。就目前来看,许多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不重视技术交底工作,将资料软件中提供的参考资料,不进行修改,直接套用到实际工程中,导致工程技术交底不符合实际,内容没有针对性,不能指导施工,致使工人不能按照规定施工,违章操作,使得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导致工程窝工、局部返工现象的出现。要提高施工技术交底的质量,使技术交底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施工技术交底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所写的内容必须针对工程实际,不可弃工程实际而照抄规范、标准和规定。②所写内容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对规范、标准和规定,不能困施工素质不高而降低。③交底内容必须重点突出,全面具体,确保达到指导施工的目的。④交底工作必须在开始施工以前进行,不能后补。⑤编写的程序和内容应力求科学化、标准化,凡是能用图表表示的,一律不用文字和叙述。施工技术交底内容主要包括:①作业条件及要求。②施工准备(作业面准备、工具准备、劳动力准备、对设备和机具的要求)。③材料及其质量要求。④施工操作流程。⑤施工操作工艺及措施(要求具有可操作性且不违反规范)。⑥质量要求及应注意的质量问题、质量标准(质量要求是指对本工序的质量要求而不是抄工艺标准,要有检查手段及方法、标准要求等)。⑦成品保护措施。⑧文明施工、安全措施。⑨环保措施等方面内容。(3)注意易忽略的隐蔽记录。隐蔽记录大的分项工程基本都能做到,但是易忽视的隐蔽部位有:①地基验槽:包括土质情况、标高、地基处理。②基础、主体结构各部位的钢筋均须办理隐检:内容包括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锚固或接头位置长度及除锈、代用变更情况,板缝及楼板胡子筋处理情况,保护层情况等。③现场结构焊接。钢筋焊接包括焊接型式及焊接种类;焊条、焊剂牌号(型号);焊口规格;焊缝长度、厚度及外观清渣等;外墙板的键槽钢筋焊接;大楼板的连接筋焊接;阳台尾筋焊接。钢结构焊接包括:母材及焊条品种、规格;焊条烘焙记录;焊接工艺要求和必要的试验;焊缝质量检查等级要求;焊缝不合格率统计、分析及保证质量措施、返修措施、返修复查记录等。
④高强螺栓施工检验记录。
⑤屋面、厕浴间防水层下的各层细部做法,地下室施工缝、变形缝、止水带、过墙管做法等,外墙板空腔立缝、平缝,十字缝接头、阳台雨罩接头等。
【关键词】工程造价;现状分析;控制措施
随着我国建筑企业的向前发展,工程造价作用的地位也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同时也是提高项目投资效益的关键所在,同时确定与投资有效控制是工程建设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全过程造价管理渐渐地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尤其是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负责制,业主对工程投资效益更加重视,对工程造价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业主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管理,将是我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发展的趋势。
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控制,由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竣工决算和竣工后费用的控制5个部分组成。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投资估算,在初步设计阶段编制设计概算,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编制施工图预算,在工程实施阶段要按承包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以合同价为基础,考虑各种因素确定估算价;在竣工验收阶段,全面汇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实际花费的全部费用,编制竣工决算,如实体现该建设工程的实际造价。
一、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1.市场供求关系失衡,造成市场竞争不规范,影响了合理定价。近几年来,在宏观政策调控下,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从事建筑施工的队伍却以更大幅度增加,供不应求局面使得本己激烈的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一些施工企业为争得施工任务不得不面对难以接受的招标条件,面对这些不规范的市场交易,施工企业只有压低价格承包工程,长此下去,企业缺少更新改造的劲头,冲击了正常的工程造价管理,而现行的政策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这样也就更加助长了建筑市场竞争中的不规范行为。
2.造价管理观念落后,政府过分干预。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在造价管理与控制上,存在观念陈旧,思想落后,对建筑工程造价缺乏整体概念和认识的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国家对材料市场价格的监管,已经由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控制,转为市场调节,市场现行材料价格随市场的波动而波动,市场起主要的调节作用,但是市场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其自身调节机制不是万能的,完全依靠市场不可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这就要求政府在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建筑行业的价格调整上,改变落后的观念和思想,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杠杆作用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干预,这是防止建筑工程造价市场混乱的必要手段之一。但是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一些地方的市场观念淡薄,当地政府市场价格过多采取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对建筑工程的造价上沿用老套的方法,严重阻碍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工程肢解发包,行业垄断严重。由于建筑市场缺乏规范的法制管理,某些建设单位在工程发包中不是从工程的整体利益出发,而是肢解工程多方发包。也有某些行业依靠特权垄断发包。造成现场的总包单位无法协调安排进度和对现场的统一管理,造成施工中的浪费。工程肢解发包和行业垄断增加了中间环节,抬高了工程造价,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
4.法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在对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上,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款,对建筑行业的工程造价问题进行规范。但事实上出于各种原因,已经制定的法律法规在许多方面还不能应对市场经济下复杂多变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许多法律法规条款没有涉及到影响建筑工程造价方面的内容,出现法律法规盲区,在实际操作中出现无法可依的现象。此外在法律法规的执行上,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法制的不完善严重地影响了建筑工程造价的真实、合理、有效。
二、深化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举措
1.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法制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要依法管理,尤其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更应加强法制建设,要健全法制、完善法规,逐步建立起一个以《建筑法》为核心的建筑法律体系,使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走向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法制轨道;要继续完善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办法、招投标法、施工合同法、质量管理(质量管理论文)法等法规制度;要明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坚持政府的宏观调控,法制建设要结合实际,便于操作,对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都要有相应的约束机制。
2.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建筑工程基本建设程序是建筑工程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所决定的。它不仅是优质、高速完成建设任务,获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工程建设的科学管理方法,也是合理确定造价的科学依据。大型建筑工程项目,由于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人财物消耗大,并考虑到投入使用后的经济效益等因素,一旦决策失误,将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经济损失。为了合理确定造价,必须在建设全过程进行多次性计价,即按基本建设程序合理确定不同阶段的造价,以充分体现造价的合理性。
3.建立约束机制,规范业主行为。在建设工程的全过程中,业主贯穿于建设全过程的始终,建设过程的各个阶段离不开业主的参与。因此,业主的行为对工程建设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政府各主管部门应对业主在建设阶段的行为依法加以规范和约束,要强化施工总承包职能。总承包单位有能力和资质的,严禁建设单位强行分包工程任务。
4.规范管理,建立有形工程造价咨询市场。成立有形市场后,由于工程结算审核要进入该市场,政府代表的监管力度和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监管机制;企业如不自律,政府可绳之以法 ,从而更充分的发挥政府对工程造价的宏观调控职能,真正起到维护造价咨询工作严肃、公平、公正性的作用,确保实现高质量的工程造价控制。有形市场的建立不仅能为所有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提供一个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
5.规范中介服务,提高竞争能力。第一,对中介机构进行清理、整顿,不合格的要清除。第二,应实行回避制度,咨询实体应与行业主管部门脱钩,避免利用行业特权承揽标底。标底编制实行市场竞争、信誉取胜的原则,对中介机构要实行资质年检、标底抽查,惩罚结合的制度。第三,积极开展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咨询服务单位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技术资质等级,要求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第四,制定咨询服务机构的行为规范,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促进工程造价咨询业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以优质的服务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共同搞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管理是一项集技术性、专业性、经济性和政策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在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中,把关好每一环节的投资实施有效控制,发挥高质量的服务作用,才能实现工程质量、工期、投资三控目标,从而提高工程造价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崔.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9,(3).
[2]蒋传辉,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
关键词: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新技术
工程建设管理涉及面广,成本控制的因素错综复杂,而建筑成本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关系到建筑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是工程竞标的主要手段,企业必须降低成本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合理确定和控制建筑工程成本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采取全面有效的措施。
1降低建筑工程成本的重要性
1.1降低建筑工程成本,能有效地节约能源中国自然资源总量虽然居世界前列,但是人均占有量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不能盲目将未来能源寄托在未来技术发展之上,节能是一种战略选择,而建筑节能是重中之重。因此,降低建筑项目成本,对有效节约资源,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降低建筑工程成本,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需要企业生存的基础是以利润的实现为前提。利润的实现是企业扩大化再生产,增强企业实力、提高行业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成本费用高,经济效益低是中国建筑业的基本状况,要提高建筑企业利润,提高行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有效竞争,就必须降低建筑工程项目成本。
1.3降低建筑工程成本,是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劳动密集型作业,生产效率低,是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主要特点,制定最佳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建筑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手段,是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建筑工程项目是创造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才会有效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2降低建筑工程成本的原因分析工程成本的构成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直接费部分,它是工程的直接成本部分;另一部分是在直接费的基础上计算的间接费、利润、税金等费用。工程的成本控制直接指向是直接费部分。
2.1直接费部分成本组成及亏本因素分析直接费是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项费用,它包括三个部分:人工费,材料费和施工机械使用费。人工是注定亏本的因素,但也不是说就无文章可做,应该将人工亏本分为定额亏本因素和管理亏本因素两部分。因为国家定额的滞后,国家定额人工工资大大低于市场人工价,这部分就是定额亏本因素;而因为工效低,定额人工工日的亏本就是组织管理问题了。定额人工工日的亏本不仅要补偿定额单价部分,还要补偿与市场价差的部分,所以这部分的亏本是不可原谅的。
2.2间接费部分对成本影响的分析建筑工程间接费用是指施工单位为组织施工和进行经营管理以及间接为施工生产服务的各项费用。通常主要影响工程成本的因素是直接费,而间接费对成本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因为间接费的构成原因,一般现场管理人员不大关心,而只关心眼前看得见的实物,而这部分软性的管理构成又大大的影响实物性管理。如:1)施工方案对成本的影响。选择一个效率低的方案是亏本之源,应根据施工单位的实际条件和工程的实际状况,在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上来选择最优的、最经济的施工方案。2)技术措施对成本的影响。在非正常施工条件下所采取的特殊措施费等,这些费用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在预算中以独立费形式出现的,或者从建设单位申请开支。
3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途径和方法
3.1节约材料费为了节约材料费必须在材料采购、运输、保管、使用以及回收等各个环节采取有效的措施。工程成本中材料费的高低,首先取决于运输过程中材料采购成本的高低。采购材料不仅要注意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同时必须从价格和分批采购的数量上加以精打细算。材料运输费用是材料采购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建筑工程体积庞大,消耗材料数量很大,材料运输费用在材料成本中所占比重特大,有的地区黄砂、石子等材料的运输费用甚至超出买价。因此,加强运输管理,也是降低工程成本的一大环节。
降低运输费用的主要途径是:1)要充分了解工地水陆运输条件,注意场外和场内运输的配合和衔接,尽可能地缩短运距,利用经济有效的运输方法,减少中转环节;2)根据工程进度,随时掌握供应计划,严格控制进场材料,防止到料过多造成大批退料的转运损失;3)在材料、构件运动装卸过程中,要防止断裂损失,对运来的材料要加强验收,防止来料短缺,质量不符合要求以及规格不合要求等。在保管过程中,要根据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科学合理的存储,防止变质和损耗。堆放工地的砂、石、模板、砌块,要防止随意用来填修道路。在使用过程中:1)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不影响工程质量前提下,减少高价材料的使用量;2)对木材、钢筋、模板、玻璃等实行统一配料、集中加工,做到量材取料、材尽其用,以提高其有效系数;3)对混凝土要尽可能地采用集中搅拌,减少现场水泥、砂、石的浪费,和分散搭建混凝土搅拌台、水泥库所造成的材料损耗;4)要改善操作方法,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对砌体要保持平整,节约砂浆用量。在采用机械粉刷喷浆时,要充分利用落地灰,减少材料浪费;5)模板的规格要标准化,制作要工厂化。对用过的模板要及时整理维修,增加周转次数;6)对工地各种废料要充分加以利用。在回收过程中:1)对拆除的材料和模板要力求减少损耗并加以整修和充分利用;2)要经常清理现场,做到清除五底(黄砂底、石子底、油桶底、灰袋底、灰槽底),消灭五头(砖头、木头、钢筋头、管子头、电线头),防止将钢筋、木料、砌块、砖头埋入回填土里。
3.2降低人工费人工费的降低是比较困难的课题。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且在北部地区季节性作业特点较强。因此,使用专业承包队伍,实行人工费用包干,是降低人工费用较可行的办法,同时,在施工前,依据分项工程的内容确立出相对应的人员、材料、机械的配备,避免施工过程中窝工、人员、机械闲置等现象,加强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控制返工中的用工浪费,也是降低人工费用的良好措施。
3.3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要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首先要建立和健全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严格执行合理的操作规程,克服不按操作规程使用和无人负责现象,使机械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其次要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将各工种工程的施工机械配套使用,不断改进机械设备。第三是加强机械设备的计划性,做好机械设备的平衡工作,选择与施工对象相适应的机械设备,防止“多要少用”“早要迟用”“大代小用”,消灭停工窝工,最有效地最充分地利用各种机械设备。对于大型施工机械和那些数量不多的特殊机械,最好由公司集中管理,加强统一调度,提高机械利用率。第四是要加强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机械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第五是要正确处理与协作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第六是要做好机械设备单机、单车核算,考查机械设备利用情况,奖优罚劣。
3.4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国家关于“在政府宏观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有序竞争促进企业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技术进步”的这一加快建筑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再次优化了建筑企业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企业能自主选择施工方法、施工措施、人工、材料、机械的消耗水平等,充分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企业将进一步统筹考虑,精心选择最佳施工方案,并根据企业的定额确定人工、材料、施工机械等要素的投入与配置,合理控制现场费用和技术措施费用,通过优化施工方案设计有效降低工程成本。
3.5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节约材料用量,加强成本控制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可达到节约材料用量,控制成本的目标。如在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掺量可达10%),提高水泥活性,节约水泥用量;采用整体电动提升脚手架,一次搭设,循环利用,主体结构一次提升,及时跟进施工进度;装饰阶段,一次降落,作为装饰作业的工作面,可极大地节省材料。以上做法既可以满足施工要求,又能避免材料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