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个人教育实习总结

个人教育实习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8 15:29:0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个人教育实习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个人教育实习总结

篇(1)

成人教育,顾名思义,是指各类教育机构旨在针对各类成年人进行的学历或非学历教育。当今社会存在各种门类复杂、多种多样的成人教育,如技能培训、职业进修、学位培养等类型。而我国师范类院校开展的成人教育教学活动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门类。

1.补偿教育。补偿教育一般是指职业生涯前未能达到某种学历资格的从业人员,通过实施成人教育得到知识或技能补偿。例如,由于我国西部地区师资不足,20世纪末专科及更低教育背景从业人员为提高地方师资力量而奔赴一线教学岗位。而现在随着师资的补充,这些教师认识到补偿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专业的本科甚至研究生阶段的继续教育学习。补偿教育旨在从事一定岗位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的补充教育,因此从长期看,其决定从业人员的职业准入资格。

2.适应性继续教育。适应性继续教育是指通过专业继续教育,使劳动者所掌握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保持更新,以适应新的职业变化的要求。例如,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广大师范教师对于课堂展示、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专业研究新动向、新技术在教学课堂上的使用以及师资之间的交流互通等方面产生了新的要求。为了更新知识结构,满足以上要求,部分教师选择适应性继续教育。与此同时,高等师范院校对口地提供这些适应性的继续教育,为从业人员提供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3.横向拓展职业技能教育。这类成人教育主要是指加强与原有职业技能相并列的另一种职业技能。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或者教师个人发展,部分教师在保留原有教学科目的同时,通过横向拓展职业技能教育,习得新的教学领域专业知识,经过系统学习和培养,符合专业课程教学的资格。值得注意的是,在师范教育范畴内,这种横向拓展教育一般发生在一个学科门类之内。

4.转岗教育。转岗教育是指对从事某种职业的劳动者进行另一种与原职业内容不同的新的职业训练,使其具备专业资格。例如,原来教授政治的教师,由于学校缺少历史科目的师资力量,通过在高等师范学校的转岗继续教育,接受历史专业技能继续教育,获得相应资格后从事历史学教学。

二、师范学校与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广义的教育,是教育过程中的顶点。高等师范学校旨在培养各种教育阶段的师资,以培养学生具有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和理论、现代教学方法等为目标。成人教育可以利用师范学校专业优势,实现成教与全日制统招教学实践并轨,在大纲制定、课程实施、考试评估、教学资源开发、试讲实习、论文写作以及顶岗实习等环节完美结合。依托师范学院的师资和资源条件,成人教育学员可与统招学生开展互助学习,共享学习资源。与此同时,依托成人教育学员的实际教育教学经验,可以更有效、更生动地让统招学生认识到当前教育最真实的一面,当前教育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等等。由于成教学员身份的特殊性,他们可以建立其工作单位同师范院校之间的联系,为师范院校提供学生观摩教学、教育试讲、见习实习以及顶岗代课,甚至就业等方面的机会。成人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上课学习时间的非确定性。在这个背景下,设置灵活多变的办学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课程上课时间以外,一学期期内的学习课程(含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数量也应该根据学生个人的具体情况和兴趣而设定。根据成教学员原单位教学的实际需要,适当地在成教机构停课或者开课,争创富有弹性机制的教学课程设置,平衡学员单位工作和成教单位学习这两个方面的利益。

三、成人教育理念的实际探索

虽然成人教育已经经过三十年左右的发展,但目前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同常规统招学生教育相比,成教生在学习和人格上有较强的独立性,他们的学习压力主要来自于社会角色的变化,他们的学习是以问题和现实为中心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成人教育理念上进行实际的探索。

1.学习时间。传统课堂教学被广大成人教育工作者和成人教育学员认为是成人教育的精髓和中心。课堂教学被寄予厚望,而课前课后更多的宝贵时间则被许多学员忽视掉。实际上,笔者认为课外学习才是达到最优学习效果的必要途径。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授课教师备课或者实施教学行为都是讲授课班级作为一个整体,主要考虑学生的一般性,而不会将学生的特殊性和特殊问题放在教学工作的中心位置。因此,学员应当将精力也适当放在课外学习方面,思考学习内容,总结归纳学习笔记,做好搜集学习资料信息以及预习、复习工作。这样有利于学生解决个人学习的特殊问题。

2.互助学习。成人教育学员过多依赖课堂教学便会导致他们过重依赖任课教师。部分学员甚至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为必然。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也更愿意请教任课教师,更加信任教师的讲解和点评。而实际上,学员之间在知识储备和理解力方面会存在普遍的差异,通过讨论和思辨,他们往往能够从对方习得有用信息和想法。学员们可以将分组的学习内容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给其他学员,通过互助学习的方式共同进步,提高学习效率。

3.科技的应用。成人教育信息资源网络的建设已成为一种文化的革命,电脑语言整合传统的读、写和算,图像、声音和影视的数字化,使虚拟的现实变成学习的一种方式。现代科技的应用几乎可以反映在成人教育的各个环节:管理系统、学籍信息、成绩检索和课程设置等。基于互联网视频传输和电子资源共享的远程教育已取代传统的函授和广电教育,成为成人教育的重要实现手段。其已超越教学时间、空间、次数和数量的限制,成为使用最广、效果最好的教学方式。

篇(2)

关键词:实习;工商管理;教学;改革

一、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目标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高校开展教育活动的总方向,对高等教育的活动结果起规范作用。在教育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1]虽然观点各有片面性,但有一个共性值得肯定和回味,那就是要满足一定的需求。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在观念上规范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和规格,实质上是要使得培养对象的发展既要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又要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同时,高等教育的目标是高教活动的依据,是一切高教工作的出发点。不仅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材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受目标的支配,任何的教学改革也必须和高教目标相联系。另外,高等教育目标还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归宿,应成为检验高等教育效果的标准。20世纪30年代美国教育学家泰勒提出教育过程的三要素:目标、活动和评价,即首先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随即设计和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最后根据目标评价体系和方法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只有建立起目标——活动——评价之间的良性循环,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基于对高等教育目标的上述理解,所以,现代高等教育所具有的三大价值功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由于能顺应满足人才成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高等教育活动指明方向、提供依据,也便于在此基础上制定评价标准,进行教育效果评价,所以也应成为高等教育活动应追求的根本目标。工商管理的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服从于整体目标,表现为应为各行业工商企业培养和输送具有市场意识和一定的战略思维、熟悉经济规律和管理原理的各类管理人才,满足人才在管理观念和技能上的成长要求,发现和解决企业在管理实践上存在的问题,丰富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科学理论。[2]

长期以来,人们对实习环节的认识主要为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生产实践,填补对知识感性认识上的空白,学习进行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等。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实习,对于弥补学校课堂理论教育的不足,初步实现理论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培养既掌握理论知识又熟悉专业实践环境的高层次人才确实发挥过较大作用,也使得实习环节成为高等教育各专业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日渐成熟,工商企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迅速上升,各类高校纷纷开设该专业或扩大招生量,成人教育、研究生和MBA等其他不同形式和不同层次的工商管理人才成长途径的开辟,并日益形成相当气候,这使传统的工商管理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显现出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学生对经济现象与实际工作的社会性缺乏了解和经验,加之受学科特点影响重思想观念培养、轻操作技能训练,掌握的知识易于停留表面,导致许多毕业生对走入社会心存恐慌,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找不到切入口,只好在思维上另起炉灶接触社会,熟悉业务知识、学习工作方法,导致理论与实践在脑海中形成断裂,从而产生新的“读书无用论”。

所以,本着教育要满足人才和社会共同发展需要的思想,追求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的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在工商管理本科的实习目的中必须强调以下特点:针对性强,个性突出。工商管理学生的实习不仅应有大目标,具体到每一个实习小组和个人应有自己的具体目标,具体目标会因为实习环境的不同和管理工作的复杂多样性和个性化而各有偏重和特色;知识与能力在交流中的双向性。表现为学生在实习期间既要虚心向生产实践学习,又可以尝试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理论性与现实性的紧密结合。对于管理实践中存在困惑、不足,以及企业和管理者面临的机会,工商管理学生应全面地或择其重点地提出建立在理性分析基础上的建议方案;加强控制,前馈、同期与反馈控制并重。体现为做好实习规划、分解落实实习任务和方案;加强指导教师与个性化实习小组与个人的专业指导联系;实习结束之后在校企充分沟通与总结的基础上,指导教师应与学生交流实习成果,总结收获,改进不足。

二、设计工商管理实习的新模式

1.基本设计思路

设计工商管理实习的新模式就是为了解决传统实习方式存在的低效,克服在学校对实习的控制性和学生实习内容针对性两方面之间存在的矛盾,得到好的实习效果。从前述分析中不难发现,高校扩招后工商管理专业在校生大幅增加是引发这一矛盾的导火索,再加上该专业实践工作本身所具有的强烈个性化,这就需要高校的相应管理要遵循权变原则,在管理幅度、管理层次的安排上与个性化的学生实习工作结合起来。

首先,要杜绝为节省管理费用所导致的管理层次虽少,但管理幅度太大的现象。如在一个实习基地大量安排学生。这容易导致学生在单位人浮于事,实习走过场等不良后果。其次,小的管理幅度虽能增强实习指导效果,但在学生数量多、实习分散而个性突出的条件与要求下,师资相对更为有限,再加上管理层次的相应增加,这样的做法难以大力推广。如教师推荐学生。再有,当来自学校的管理缺乏有效控制时,实习效果则取决于学生个人素质和自身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当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资源贫富不均时,实习质量的外部不确定性影响因素陡然增加。

2.具体做法

“校企合作项目实习”是指学校以各种方式建立起和企业(也可以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非营利性组织)的联系,双方在对工商管理专业实习工作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形成对学生实习的目的、内容与方式的一致意见,并根据实习单位的管理工作需求和学生能力,设计实习项目,让学生肩负课题任务,利用实习时间与单位提供的条件,以完成课题的形式执行并结束实习任务。“校企合作项目实习”模式在实习基地和教师推荐学生实习这两种方法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不仅将实习的联系上升到了以学校的名义,更强调了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平等和紧密联系关系。

(1)工作步骤。调查学生实习需求,广泛联系实习单位。在这一模式下学生依然可以根据自己的资源和兴趣,以及未来职业定位与发展的设计,选择自行联系实习的方式,而对学校的实习组织有兴趣和自行联系有困难的学生即可以视为是“校企合作项目实习”的需求者。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联系实习单位,如学校和院系的对外交往与合作、教师的社会关系、甚至广告等等。只要这一合作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一定会有更多的企业产生以高校资源提升管理工作水平的需求,而学生实习所具有的低成本优势会为此带来机会。广泛联系的好处是:有利于对单位和项目进行比较选择,提供更适应学生知识架构的工作锻炼机会;有利于让学生的实习工作环境得以扩大,接受更充分的锻炼;有利于学校和院系社会知名度的提高。与单位共同商定实习方案。由院系出面,与合作单位就实习的目标、内容、形式、时间安排,学生的知识、能力、优势、弱点等与实习单位进行充分交流,由单位在考虑学校的建议后根据自身需要,自拟适合高年级工商管理本科学生利用实习时间完成的工作课题。进行学生分组,确定实习小组的指导教师。将“校企合作项目实习”的需求学生按照每一个合作项目的需求人数进行分组。考虑到个别学生的机会主义行为,笔者暂不提倡完全由学生自选项目,而是建议先由院系统一分组,在分组方案公布后,允许学生在实习开始前自愿相互对换,调整后的结果在指导教师与院系处各自备案。具体实施合作项目。由指导教师将小组学生带往实习单位,学生在单位领受任务后,即在单位的计划和安排下,确定自己的实习工作计划。对于实习工作中的问题,可以向学校与单位的指导教师咨询,指导教师负责校企联系中各种具体问题的协调。课题任务原则上应在学校规定的实习期限内完成。检查、总结与反馈。在实习进程中,院系和指导教师可随时检查实习情况,指导教师与学生、单位保持联系,并定期向院系汇报学生情况与工作进展。实习结束时可建议单位召开座谈会,院系领导和指导教师参加,学生向单位提交工作成果,并汇报工作心得,校企双方畅谈收获。学生全部返校并提交实习文案后,院系再进行专门总结,对任务完成好的学生进行表彰,并就总结的成效与实习单位保持联系和沟通。

(2)主要特点。“校企合作项目实习”具有以下特点:任务明确,实习工作针对性强。无论是单位还是学生,都对在这有限的实习时间里应产生何种效果心中有数,任务计划十分清楚,这能有效杜绝人浮于事的现象,不仅利于单位对学生的管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实习效果;工作时间安排较为灵活。实习通常在四年级时进行,而这往往又是一些考研学生的紧张备战阶段,同时全国和各地的双选会也粉墨登场,环境压力让学生难以安静实习。“校企合作项目实习”强调让学生完成特定任务,而不是让学生天天坐班、打考勤,这给学生的实习时间安排带来了较大的弹性,确保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能够兼顾其他;适宜的管理幅度为强有力的教师指导提供保证。项目小组的学生数视任务的艰巨性而定,指导教师人数也便于作相应调整。同时,项目小组的任务特定,小组成员各有分工,避免了人浮于事,从而使管理幅度大的基础不复存在;又可避免因高度个性化实习带来的过于分散局面(管理幅度过小)而愈发突显的师资不足,能有助于有效指导的实现;多向沟通,能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功能的实现。单位和学生,实践经验的所有者和基础理论知识的拥有者,在课题任务的安排下,有了交流的基础和共同的语言。院系和指导教师,作为校企合作的联系者,也易于在这一工作过程中,发掘实践工作对理论推广和进步的需求,总结现有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中的成就与不足,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篇(3)

 

大学生2021个人实习的总结

 

时光荏苒,转眼间来幼儿园实习已经四个月了,四个月的实习生活除了工作经验和知识上的丰硕外,的收获莫过于“转变”二字,幼儿园的实习让我在快乐中获取很多知识,学到了许多幼儿园的实际操作经验,这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总结如下。

 

一、工作方面

 

这几个月来,我辛苦地训练他们,从不要求他们要将课文读熟,我只要他们懂得礼貌,知道何时该说对不起、何时该说谢谢、何时要问好,从不要求他们唱歌要把调音唱准,我只要他们尽兴地唱歌,快乐地跳舞,从不曾在他们游戏欢笑的时候制止他们,我只要他们记得将玩具归位、只要他们别去剥夺同伴们的快乐。

 

跟他们相处这些日子来,我总是用于其它老师的方式跟他们沟通,不必大声地管教他们,他们就比其他大哥哥大姐姐乖巧听话,不必打骂他们,只要抱着他们说说话,一次、两次他们就不再犯错。一天有三之一的时间,他们都在我身边。每个孩子都一样,他们是我的,他们的父母把孩子交到我手上,这群平均不到三岁的孩子,此时应在父母身边,享受着呵护的,却因为父母的工作无暇照顾,所以把他们放到这里。

 

实习对我们来说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不仅可以看清楚自己的能力,更可以找到和书本上完全不一样的知识面。古人常说:听不如看,看不如做。人可以发展到如此强大,当然不是由想象而来,没有一步步的做,又何来一步步的发展。在本次长达四个月的实习期间,我从各方面了解了自己将来的工作性质、义务与责任。

 

二、学习方面

 

我通过听课初步了解教师们的教学方式,大致掌握年龄阶段学生的授课特点。教师们介绍说幼儿园重点培养学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个领域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其中我觉得较有特色较为精彩的是他们在上课前的聊天时间,也就是培养语言方面。

 

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感说、喜欢说并有机会说并能拿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自由交流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重要特殊意义。这里,老师首先引出一个小朋友感兴趣的一个话题,然后由小朋友纷纷举手发言,围绕这个话题说说他们的看法。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举手都极为踊跃,恨不得把手伸到半空好让老师知道他举手了。举手踊跃,上课气氛异常活跃,在大家都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后,老师再向他们阐释她的看法,这样既及时纠正了有些小朋友的一些不太正确的观点,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进行了很好的交流,语言能力也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不少,可谓一举多得。

 

三、心得体会

 

以前我比较注重于对有关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国内外幼儿教育研究的理论学习,常常忽略了对幼儿生活常规的关注。这一次在幼儿园实习,第一次完整的观察了幼儿园一日的生活,发现其实训练幼儿的生活常规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及自理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一门值得重视的学问。还有就是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如对于幼儿的意外答案和突发行为和语言,不能迅速地灵活地应答和处理。说出了自己的不足,我也向老师请教过,得出结论是大部分都是因为我是新手老师造成的,慢慢的磨练会让我这些不足得到改进。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掌握了一些与幼儿相处的方法,这是一笔难得的财富。实习让我的思想逐渐成熟,也使我懂得了:“学高为师,行正为范”的道理。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会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不足,提高技能水平。这四个月不仅是我人生中一段珍贵的回忆,更是我另一段人生的起点,我相信在未来的路上我会做得更好。

 

大学生2021个人实习的总结

 

20xx年4月18日至20xx年5月5日,我在湘潭市一中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实习。实习期间,我能严格遵岢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作息,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作为实,我在实习生和指导老师之间建立起了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每当有同学有重要事情需要请假时,都由我亲自汇请假情况给指导老师。向当指导老师有事情通知我们时,就让我负责通知各位实习生。

 

在指导老师刘老师的耐心指导、帮助下,我总共听了4节课,备了2个教案,说了一次课,较好地完成了教育实习任务。在听课之前,我仔绌钻研教材,认真写教案。在听课期间,我仔绌做听课笔记,学习老师的授课方式和讲课技巧。我在指导老师带领的高二年级的两个班上各听了一堂课,听课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5中的第二章第三节卤代烃,共2节课。从中我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使我受益匪浅。我发现刘老师讲课的内容安排井井有条,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很好地运用了讲练法和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导学生积极思考化学领域中的科学问题。

 

刘老师边讲课,我边记听课笔记,由十没有接受专门的培训,我的听课笔记可能记得不太规范合理,需要加强训练。在听课之前,我写了卤代烃这一节的教案。但是听完老师的课以后,我感觉自己写的教案存在很多问题和需要修改的地方,于是我把自己写的教案和老师上课的内容相结合起来,整合成了一份新的教案。我们听的另外两堂课分别是高一和高三年级。虽然老师不样,讲课方式也有所差别,但是让学生听懂、学会是每一位老师的首要任务。这时我才深刻地意识到,要当好一位老师是多么不容易啊!

 

实习期间,我还了解了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每天班主任除了要上好自己的课以外,还要组织丌展班级各项活动,在课问操时维持学生的秩序,监督到位,此外还要耐心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篇(4)

关键词:教学效能感;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因其关系到教育者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逐步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对其的研究也已经有了一定成效。综合研究成果,研究者们对教学效能感的含义都做出了一定的解释:

教师效能感(teacher―efficacy)是指“教师对其影响学生发展的能力的信任程度”。该概念首先由兰德研究小组(Rand Corporation)在1976年提出。Rand组织的研究者认为教师效能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控制信念,指出“教师效能是指教师对自己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业任务完成的信念,或者是指教师对自己如何很好地影响学生学习的能力信念”。

就已有研究来看,基于高校及中小学教师效能感的研究已有初步成效,但对于在校师范生的教学效能感的研究却不是很多。另外,就专业方面而言,对于数学、语文、体育、英语等教师的研究较为集中,而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角度出发的研究还不多。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学效能感的现状及其特点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效能感现状

(一) 关于自身知识掌握的问题

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学科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师范技能知识的掌握情况的调查。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对自身学科知识掌握的情况还较为自信。但在师范技能知识方面,有很多同学感到自己掌握的师范技能知识严重不足,低年级其表现出的教学效能感也会比高年级学生稍低;而在性别差异方面,女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的自信程度也明显高于男生。

(二) 关于个人教学效能感的问题

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是他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教学任务教好学生的信念。根据调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大部分学生的个人教学效能感都较好,只是在年级及性别上存在差异。另外,对于参加过家教、担任培训班教师或有教育实习经验的师范生来说,其个人教学效能感要高于没有这类经验者。

(三) 关于一般教学校能感的问题

一般教育效能感是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和判断。大多数人还是认为教育以及自身的教学对学生是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的,只有极少数同学会感到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小于学生自身因素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这一问题上,也同样存在着年级与性别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也大致与师范生的个人教学效能感相一致。

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效能感的因素及其特点

(一)内部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的自身因素是影响教学效能感的关键,例如性别、年级、教学经验、教学能力等。高年级的师范生由于知识水平以及教师技能水平较低年级师范生要高,其实质就在于各年级的师范生所接受的职业训练程度不同。

在教学经验方面,有参加过一定的教学活动的师范生往往比没有参加过的学生的教学效能感高。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历往往会提高教学效能感,而失败经历则会降低其效能感,但对于师范生这些教龄还在很少的情况下,无论是其个人教学效能感还是一般教学效能感都处于上升阶段、,当然,其最终影响还是因人而异的。

(二)外部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整体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认可以及国家政策变化都会影响该专业师范生的政治教师的认同感及其教学效能感。政想政治教育专业虽被国家视为重要的科目,但对于普通中小学生而言,其只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且在考试中所占比重不大,因此重视程度不高,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对于政治这门科目的教学效能感整体不高。

2、学校因素

学校氛围及学校教学活动是影响师范生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制度的完整性、工作提供的发展条件、学校支持系统、学校风气、教师关系、师生关系等因素对教师效能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效能感的培养及提高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效能感的现状,综合考虑影响教学效能感的因素,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学效能感:

1、要加强外部强化作用,即加强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重视。

社会环境是影响教师效能感的重要外部因素,只有全体社会对于政治课程提高认可度,加强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才能从环境意义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的自我认同感,提高身份认同,从而增强其教学校能感。

2、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及师范技能知识的教学,提高师范生的知识掌握水平。

学校在对思想政治专业师范生学科知识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其理论性,更要注重其实际应用性,将其与师范技能知识相结合,加深师范生对知识的掌握。在师范技能知识的培养方面,要提高师范生实践能力,为师范生提供更多对知识实际运用的机会。

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要从自身情况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提高自身教学效能感。

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职业理想,并增强自我的身份认同感,增强专业素养。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来说,必须加快角色的转换,加强自身对专业知识及师范技能知识的掌握,为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做好知识储备。

其次,积极参与教育实践,融入社会,增加教育经验。参与教育实践活动,是师范生接触社会的最佳方式,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教学,了解自身知识的不足,并增加了师范生在处理教师与学生关系方面的经验,为其日后教学积累经验,从而提升师范生在此阶段的教学效能感。

最后,要完善自身的人格,学会正确的自我归因。师范生要学会正视自己的不足,坦诚地与他人沟通,积极地认知评价遇到的失败挫折。此外,要形成良好的调节机制和自我激励机制,以不断促进教学效能感的提高。(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4)

参考文献:

[1] 王振宏.国外教师效能研究述评[J].心理学动态, 2001(02)

[2] 俞国良、辛 涛、申继亮.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5,(02):159-165.

篇(5)

关键词:“2+1”教育模式 实习阶段 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78

1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一线高素质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职教育机构及相关科研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探索高效、实用的高职教育模式。国务院先后在《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要“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2006年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再次强调“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在各种政策支持和推动下,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我国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并已运行多年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2 高职“2+1”教育模式现状和背景

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将学生在校的三年学习期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两年学生在学校接受专业教育;第三年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期结束后,返校办理毕业手续。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较好的实现了学生技能培训与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使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走上工作岗位。

“2+1”人才培养模式中涉及多方关系,而实习阶段的基础是校企合作,高职学生第三学年的顶岗实习作为学校教育向社会的延伸,本应在学校的管理控制之中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然而,据调查现在很多高职学生实习阶段现实的情况却是,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已基本脱离学校管控,成为纯粹的自我管理或企业管理,学校对学生管控力度不够、管理不善,造成学生的实习效果较差、实习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如何将实习过程真正落实,以便充分发挥其在高职教育中应有的作用,是相关行业部门一直在认真思考和致力解决的问题。目前针对这些“2+1”实习阶段中出现的问题,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和一些高职院校一直在探索、试行可行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案,以改进实习阶段学生的实习效果,将毕业生成功的推向工作岗位。

3 “2+1”教育模式实习阶段规范管理对策研究

为了实现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为目标,使学生毕业后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时间适应工作需要,培育积极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在“2+1”顶岗实习阶段,对学生采取系统的、计划的指导与管理势在必行。根据在高职院校多年的实习阶段管理经验,个人认为把整个实习阶段可以按照先后顺序和性质分成实习前准备阶段、顶岗实习阶段和实习结束三个阶段,然后对不同阶段进行有针对的实习指导与管理符合系统性管理的要求。

3.1 实习准备阶段

实习准备阶段管理工作由学院统一组织和实施,它对整个实习阶段的成功至关重要,是进行良好实习实施的基础。

第一,建立健全实习管理机制与组织机构。学院应设置专门的实习管理机构,可以由学院分管领导牵头、组织联系各实习企业负责人、各二级学院分管领导和相关教务处、学生处领导等,实行领导负责制,全面统筹领导实习阶段工作。并负责制定各种实习管理规章、构建实习管理结构体系;制定顶岗实习标准和教师监督检查制度;制定实习学生的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劳动保护等管理细则。通过制定管理制度完善实习管理的过程,使“2+1”教育模式下的实习学生管理工作规范化、资料完整化。

第二,强化实习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从事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应该自觉遵循的行业规范、道德准则、道德素养、道德观念等。对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学校常规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意义重大。其目的首先是可以使学生了解职业责任、职业义务、职业纪律等,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其次是培养学生敬业爱岗的精神和诚实守信的职业品德。

第三,构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系统。高职院校可以在人工管理基础上,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联络不畅和管理不便等问题,而构建一套学生实习管理系统,主要目的是在学校(校内指导教师)、企业(企业指导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建立一个沟通的平台,使学校通过平台能有效与合理的管理在外顶岗实习的学生。真正实现顶岗实习全过程管理监控的在线软件平台。

第四,做好岗前教育培训工作。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前要进行岗前培训,作为必要环节和首要任务,组织者应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培训。主要包括: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精神和遵规守纪的意识;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习心态;让学生了解顶岗实习的意义、目标、计划、任务等要求;进行各种安全教育工作;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并能配合、协助管理好学生。另外根据不同的实习岗位,请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岗位工作培训。

第五,做好学生离校前的各种安顿工作。学校组织学生实习离校前与学校各对口部门做好相关交接工作和各种后勤保障工作,以便学生离校时无后顾之忧,安心出去实习。

3.2 顶岗实习阶段

顶岗实习阶段是学生整个实习阶段的中心环节,实习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需要学校和企业两方的合作实施。

第一,实行“双导师”制。“双导师”指的是学生在为期一年的实习阶段接受校内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双重管理制。两位指导教师分工合作,实习单位教师负责职业素质、专业工作技能的培养;校内教师负责基础知识、专业理论、毕业设计等的讲授和指导。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的指导老师要加强交流,校内指导教师、辅导员等要定期深入实习单位,与学生多沟通,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动态。单位指导教师也需要将学生的动态及时反馈给学校。

第二,充分利用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系统。现在的学生都是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多数学生都有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因此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网络服务平台,如手机短信、QQ群、飞信、Internet网络等,使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中无论在任何地方,只要有手机、网络或电话,就可以和平台保持联系,学校通过这几种方式来管理实习中的学生。

第三,加强带队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根据实习专业方向和实习单位特点,选派工作能力强、专业对口、善于组织沟通的教师组成实习带队老师团队。实习带队老师要进驻实习单位,深入实习现场,检查、监督、指导学生实习工作,掌握学生实习状态,解决遇到的实习问题,稳定实习学生的思想。另外,高职院校也要加强对带队老师的教育培训,定期组织带队教师进行业务能力培训和考核,以便不断提高带队教师的整体业务管理水平。

第四,鼓励学生自主管理。因为在学生实习阶段,实习企业较多,且岗位分散,学校可以根据实习单位分布情况或实习岗位的分布情况,给学生编成实习小组,每小组可以选举一名实,实习期间学生的日常事务尽量由实来管理,既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也可减轻学校的部分管理压力。

第五,实行例会制。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例会,总结工作经验,查找实习问题,并表彰、奖励实习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学生,树立榜样,发挥其带头作用。

3.3 实习结束

高职“2+1”一年的实习期结束以后,学校工作重点是要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实习资料及时进行回收,并做好实结、考核工作。

首先,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结合学生提交的实习周志、实结报告、实习考核鉴定表等,校企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考评。包括实习期间的工作态度,以及实习工作完成的情况及质量等,争取能全面反馈学生的实习效果。其次,总结实习过程中取得成绩,对取得的成绩进行一定的宣传,让实习感受和经验在学生和老师中得到分享,使不同的企业文化通过学校这种特殊媒质得以相互渗透和影响,最后,要总结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

4 结论

在高职院校“2+1”教育模式中,顶岗实习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在借鉴己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多年实习阶段管理经验,通过实地调查,对当前高职学校在学生实习管理的现状做了探索与思考,提出了实习阶段规范管理的方法和途径。从顶岗实习开始前的实习准备阶段,到实习过程中的实施管理、监控检查,再到实习结束后的总结考核、评价反馈,进行有效的整体系统管理。实现顶岗实习的规范化管理对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M].人民出版社,2010.

[2]蒙启成.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下顶岗实习学生的教育与管理研究[J].广西教育,2012,(19):178-179.

[3]徐芳敏.高职学生实习管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4]何辉.高职顶岗实习管理机制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2):134-136.

篇(6)

一、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一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一年期间我明白了实习的目的。1、初步获得组织幼儿教育、教学的方法,培养从事幼教工作的实际能力。在学校的四年里学习到很多理论知识,但没有实践一切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人可以在空中架起楼阁,楼阁必须有坚实的地基,而我的坚实地基则是教育实习所积累的经验。2、进一步熟悉幼儿园的全面工作,加深对幼儿园教育任务的理解。在学校上学的我们早已习惯学校的作息与被别人教育的角色,到幼儿园后,每天的流程还是要经过一段时间适应,才能很流畅的进行下去,而且,当我站在教育者、老师这一岗位上时,我知道我的责任更重大了,我要带给幼儿的究竟是什么?难道只是教会他书本上的知识吗?答案是否定的!一个人95%的习惯养成是在5岁之前,幼儿在幼儿园最重要的并不是他学会了多少本领,而是他是否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点对他今后的入学乃至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3、增强热爱幼教工作,热爱幼儿的思想情感,增强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幼儿园老师”,多少美丽的光环,但它很重,因为她必须要有爱心、耐心、细心、事业心、责任心,所以她必须付出加倍的爱,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在一个普通的幼儿园,一个小型班也有十七八个幼儿,面对这么多的幼儿,要做到不落下每一个,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幼儿园为每一位幼儿编写了“成长档案”,老师们在填写档案的时候可以更加了解每一位幼儿的个性特点,每个月都可以看到他们的成长,也让老师和家长之间有了更多的沟通。4、把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地综合运用于实际教育工作。在实践中检验、巩固、提高、丰富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初步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在学校老师只是问你件事应该放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进行比较合适,怎样才能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但在幼儿园似乎并不怎么行得通,只有当你了解本班的幼儿,了解他们针对某件事情可能会做出的反映,才能定出合适的发展目标,把教育与实践较好的结合起来。5、了解当前幼儿教改动态和社会对当前幼儿教育的要求。明确幼教工作的重要作用及今后的努力方向。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化,幼儿教育也不例外,作为一名幼儿都,不仅要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幼儿,使幼儿更加健康茁壮的成长。

二、实习的内容与过程

在到了幼儿园后,根据我的实际情况,园长把我安排在中班。在我和幼儿初步认识和接触的过程,了解和他们相处一定要把自己扮演的角色掌握好,那就是和他们成为朋友,并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例如:1、不要以正规学校教育去要求幼儿,减少幼儿玩和睡的时间。2、教育方式应符合幼儿的心理,以游戏形式对幼儿施以各种教育,让幼儿在欢乐中学习,使生理器官和个性品质都得到健康发展的。3、尊重幼儿的自然发展,给以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学的过程,也就是活动设计过程。活动在学前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活动设计在幼儿教育理论课程中也占有特殊的地位,在小学教育中活动往往被理解为是教学的辅助形式,而在学前教育中则代表着教育的全部。幼儿园里没有单纯的讲授和课本,一切教育都需要幼儿心理和身体系统的投入,都需要通过活动来完成。通过一年的工作和学习我总结出了幼儿教育的三种模式:1启发式。表现为一切活动都不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程序来进行的,唱主角的是孩子而不是成人。孩子们可以凭自己的兴趣去随意活动,并可以不受拘束的从一种活动转到另一种活动。2秩序式。表现为每一东西都有它固定的位置,每一项活动都是在有秩序的方式下进行的。幼儿有有条不紊的秩序中生活,会感到舒适和安心,并有助于培养他们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责任感。3传统式。在这种模式里,一切活动都是由教师安排和指导。这种传统的习惯和结构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安全感,并教会幼儿去组织自己的活动和合理的安排时间。我认为这次幼儿园实习最有价值的就是对工作的概念有了了解,同时对今后要做的工作有了更感性的认识。相信我一定能成为优秀的幼儿教师,和幼儿一起去感受成长时的快乐。

三、实习的收获及不足

篇(7)

一、实习概况

根据学院和系教研室统一安排,以及个人教学需求,与2021年1月25日至2021年2月28日在银川市交警分局车辆管理所进行了为期10天的实践锻炼,分别在银川车管所贺兰考试中心、金凤分所车辆查验区、金凤分所业务大厅、金凤分所教育基地以及监管中心等岗位上进行了实践学习,过程中能够坚持按时上下班,不迟到早退,服从单位领导的安排,在实践学习中,谦虚谨慎,认真学习各项业务和岗位职责,及时采集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收集照片和视频资料80余条,积极向相关岗位负责人学习业务知识和条令法规,认真学习和掌握了《机动车登记规定》、《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和《机动车驾驶人违法满分教育和审验教育工作规范 》,基本上掌握了车辆与驾驶员管理的相关业务,为假期中备课和新学期开课提供了充分的素材和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

车管所,全称车辆管理所,车管业务主要负责承办机动车注册、变更、转移、抵押、注销登记。驾驶员业务主要进行机动车驾驶证申请、补领、换领、审验及受理机动车和驾驶员相关的其他业务。

通过在贺兰考试中心的实习,参观了科目一的组织流程,对科目二和科目三的考试内容和评判标准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熟悉了驾驶员初次申领驾驶证和行驶证的规定和程序;通过金凤分所车辆查验区实习,了解和掌握了车辆查验岗的职责以及车辆查验的内容和程序;通过在业务大厅车辆业务岗和驾驶员业务岗的实习,了解和掌握了各类车辆业务办理和各类驾驶员业务办理所需的材料和程序;同时也在金凤车管所参观了教育基地和网上车管所的办公场所和业务内容。通过这次实习,除了让我对银川车管所的基本业务有了一定了解,并且也学会了车驾管业务系统的一些操作,能够办理一些简单的业务,在其他方面的收获也是挺大的。作为一名新入职教师,这次的实习使我对车辆和驾驶员管理业务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为我新学期的备课和课程讲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我觉得作为一名公安类院校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和单位的很大一个不同就是进入社会以后必须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扎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在工作岗位上,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对自己的岗位负责,要对自己办理的业务负责。个人都必须要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正所谓做一行就要懂一行,爱一行。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严谨和细致的工作态度并敢于虚心向他人请教。

其次,我觉得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们尽快完成自己的角色转变。对于即将踏上岗位的大学生来说,如何更快的完成角色转变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问题,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走上社会之后,环境、生活习惯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如果不能尽快适应,把自己还当学生看待,必定会被残酷的社会淘汰。既然走上社会就要以一名公安民警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三,此次实习也使我认识到了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匮乏,虽然自己曾经在部队有过车辆和驾驶员管理的相关经验,但是地方的车驾管业务和部队还有很多不同之处,所以今后在工作之余还要抓紧时间努力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将《车辆与驾驶员管理》这门课程对学生们讲通讲透。

在车管所实习过程中,我也意识到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认学生们认识到如果以后在车管所工作,在跟群众接触的过程中,工作的形象代表的就是交警的形象,对群众有礼貌,为群众答疑解难是我们应尽的本分,也是起码的待客之道;如果群众需要我们提供服务,我们却支支唔唔半天无法给群众答复,这更是会引起群众的不满,严重影响我们的形象和群众对车管所的看法。给群众留的印象会直接影响到车管所的形象。作为一名公安类学院教师,也深深感到增强自身业务素质能力的重要性和急迫性,通过实际的工作,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得到了在幅度的锻炼。